首页范文大全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十篇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十篇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05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制图;创新思维;“体操”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画图能力。读图和画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即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想象思维、动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训练。制图的本质是思维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学好制图课,不能只靠记忆,关键靠多练,要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练习和积极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练会的。

为提高制图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中。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力的各项学习活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制图训练,包括练思维、练方法、练基本功、练能力。其中以各种思维训练为核心。这种训练贯穿于制图教学的始终,所以说它是主线。

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中,笔者根据制图学科特点,把制图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体操”,精心挖掘制图学科中创新思维训练的生发点、训练切入点,坚持以各种思维训练为核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详细阐述具体训练策略。

形象思维训练制图教学接触的图样、物体都是形象信息。在三维形体与二维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参与,但这些思维都是以形象为对象和结果的。所以形象思维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收集实物、制作模型、画轴测图等来增强感性认识,通过记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积累形体表象信息,根据实物、模型和轴测图画三视图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想和做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左右脑积极协调活动,形象思维能得到有效训练,能激活右脑的潜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指为解决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因而发散思维训练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制图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一些典型作业作为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探索和推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题型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拥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思维的变通性(改变思维方向,克服定势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已知物体的一个主视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补画左视图。

题目布置后,让学生独自做3分钟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发散思维在短时间内想出多个答案,例如,有的学生能想出7个答案。可是要独自想出10个以上答案还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局限性。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启发,思路开阔,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答案会越来越多。此时,答案会显得零乱,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思维的方向和特点,纠正学生发散思维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对此题笔者给学生的启发是:一个圆的视图可以想象出圆柱、圆锥、球三个基本体,两个圆的视图可以是两个基本体的叠加(图2a、b、c),可以是多个基本体叠加组合(如图2d),也可以是一个基本体的切割、挖孔及其组合(图2e、f、g),还可以是多个基本体叠加、切割、挖孔的综合(图1h、i、g)。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有序地想出更多的答案,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也能体会到发散思维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满足感。

集中思维训练集中思维指通过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方法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中思维。制图练习题多是寻求一个答案的,是对集中思维的有效训练。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学生一个零件,让学生选择和确定视图表达方案,结果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其表达方案多种多样。笔者将学生的各种表达方案张榜公布,让学生相互比较,分析优缺点,最后让学生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最理想的方案,从而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集中思维。

想象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不仅是创新的动力,而且还是学生理解掌握制图知识和理论的得力助手。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之一。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制图学科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通过识读三视图和由已知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训练再造想象思维;根据给出一个视图(给定条件不充分)补画另外两个视图,通过创造性地想象各种空间立体形状训练创造想象思维;通过布置设计组合体综合性训练作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构思,从而训练创造想象思维。转贴于

动态思维训练教学使用的模型、挂图,因其处于静止状态,学生对三维形体——二维图形转换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三维动画,形象地再现读图、画图的动态思维过程,如动态展示三面投影图的形成与展开、剖视图的形成等,帮助学生形成形象的动态物理模型,为激发学生的动态思维提供客观物质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概念,掌握三维形体——二维图形的转换规律。线面投影分析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用的方法。按此方法分析图形上的每条“线”和每个“框”时,常被表述为轮廓、面形投影、积聚。这样表述的结果,往往使得本来较抽象的“线”、“面”,仍然停留在线、面的概念上。如果改用动态的表述方法(使用拉伸、切割、抽出、叠加等术语)描述形体的形成,就容易使学生很快建立起深刻的空间形象,掌握“一框为一体”的快速读图技巧,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例如,读圆柱三视图时,俯视图为圆,它反映的是物体的前后左右关系,反映不出高度即物体的上下关系,此时,应用动态思维把这个圆向上拉伸一定的高度,圆柱立体就形成了,这样运用动态思维建立空间的立体模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批判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生命力在于质疑和批判。批判思维即学生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质疑问难,去追寻未知的知识领域。在一次习题课中,笔者布置了以下题目: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如图3所示)。并指出有的题目不一定有解,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说这题是无解的。结果下课后只有一位学生敢于质疑,对教师说这题有解,并提供了如图4a1所示的常规答案。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对这位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进行了大力表扬,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对教师和教材进行质疑,并提问大家对这位同学的答案有没有异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结果另一位学生提出了新的答案(如图4b1所示)。由此可见,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

思维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注重某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各种思维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精心设计思维综合训练题,把强化训练力度当作重要举措来抓。如在组合体一章中,一般要贯彻“以练为主”的教学原则,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制图能力,但往往容易陷入“题海战”,学生做作业累,教师批改忙,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堂《设计组合体》综合训练研究课,渗透创新技法,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比较、归纳、想象、联想、综合等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出包含尽可能多的知识点的组合体,让学生进行思维综合训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把“以训练为主线”当作题海战术,大量地、重复地做练习题;还要避免把过去的教师“满堂讲”变为学生“满堂练”。

总之,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创设思维训练情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训练,制图课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效提高。同时,通过“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实践,挖掘制图学科中强化素质教育的功能,不但要注重某一思维能力的单项训练,而且要注重各种思维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能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宏,张彤,等.工程图学学科思维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0,(4).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分类号B844.1

1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重大。对于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1~4],包括提高有效的创造动机、获得专门化的创造技术、群体互动进行有效的创造建构、创设最佳的创造氛围和文化、发展职业经验中的辨别和创新、进行增强创造力的训练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对个体创造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应[5~10]。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上。对实验组进行的处理主要包括开设创造力训练活动课和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这些训练活动以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主,综合运用包括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检核表法、语词联想、侧向思维训练法等具体的形式。torrance在早期的研究中[11]回顾了142个这种类型的研究,其中的103个用了托伦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作为评价标准,涉及训练评估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几个维度。结果显示72%的整体项目的训练获得了成功。其中创造性问题解决训练和生成性思维训练显示最为成功。Rose和Lin进行了涉及创造力训练的定量元分析研究[12],他把46个满足标准的研究纳入到元分析中,结果表明创造力训练效果具有0.64的内部效度,但这些训练离开学校,是否具有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国内的一些实验研究[8~10]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最后都得出创造力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创造力分数,训练导致了创造力提高的结论。

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的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6]:“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根据Baer的这一思想,创造力的训练研究应该有针对性地探索各种特定方法的效果。如果培养观念生成技能是提高其创造力的关键因素,那么应以提高观念生成的头脑风暴法训练为主;如果强制联想训练的效应较为明显,则训练应以其为主;如果情感、心境等是训练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则需要强调在项目训练中改善心境因素,这样的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并提高训练效率,避免盲目,对教学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和疯狂,都严禁评判和嘲笑。其核心是自由联想、生成较多的创造性观念。强制联想法主要是一种有条框限制的强制思维,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出新奇的设计方案。两种训练方式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又有实质性的不同[13]。本研究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4、5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总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的学生95名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后20%的学生95名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6人,低分组被试84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等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14],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4~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5~0.87;同时效标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9~0.81。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语言创造力等。由于标题并不能直接归为创造性思维的维度,且在本研究的训练中并没有针对语言创造力方面的训练,因此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2.3研究程序

2.3.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为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组被试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两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3.2实验设计

采用2(创造力水平:高、低)×3(训练方法:控制、头脑风暴、强制联想)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2.3.3训练教学

根据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的特点及训练要求,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的影响,两种方法在编排中尽可能选取一样或相近的材料,但由于各训练法自身的特点,并不苛求完全一致。但同样训练方法的两个实验组,则全部要求一致。训练教师选自同一年级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集中培训后在每次课的前一天再集中讨论,做到统一上课内容和方式,尽量控制教师差异的影响。实验组每周五利用下午第三节活动课进行45分钟的创造思维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一次,连续训练5周。

2.3.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期间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详情见表1。

2.3.5结果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条件下(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显示,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方面,开放性维度,F(2,164)=20.87,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3.76,p<0.05,两个维度上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0.70,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1.38,p>0.05,独创性维度,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分析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1.27,p<0.01;流畅性维度上,F(1,164)=5.94,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变通性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维度上,F(2,164)=15.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上,F(2,164)=0.79,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0.35,p>0.05;独创性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在不同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进一步做了简单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11.50,p<0.001,表明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4讨论

4.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

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两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训练组。但是在进行交互作用和简单效应的分析中发现。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通过训练在创造力的开放性和精密性维度上成绩提高较为显著。这个组的学生训练后创造思维的思路更加开阔,对内部和外部的反应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在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方面表现更为详尽,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较为精细的修饰。也就是说,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来讲,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头脑风暴训练在其创造力的部分维度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和Clapham进行的大学生的研究[5]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他采用创造力综合训练和单独的观念生成训练大学生的创造力,结果观念生成的训练和更全面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成绩提高影响是相同的。本研究的结论也较好地支持了Baer提出的存在着“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的设想[6]。两种创造力训练显示的差异结果启发人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奏效。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任务。

4.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将被试分了两个组,按照创造力水平不同分别进行训练,改变了创造力训练中忽视学生水平差异的做法,结果显示,对于一些创造力水平低的儿童来说,主要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创造思维的观念以及创造思维的方法、技能方面的培养,形成了思维的发散能力低、思路狭窄和远距离联想思维较弱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地实施,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国内也有研究[15]提出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儿童应该采用不同的创造力开发的方法。对于创造力高的儿童来说,正如同对高智力的儿童的智力开发一样,不能仅仅再去传授简单的创造技巧和方法,而应该让其多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日常生活的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技能竞赛、参与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的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其创造思维的品质,培养其创新性的人格。

4.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许多有效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因素,得出较为科学地结论。实际上研究已经达到了目的,提出这种研究思路,为以后的研究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更复杂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5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头脑风暴法的训练明显的优于强制联想法。对于高创造力的儿童来说,单纯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技能和观念生成技能培养的训练方法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Collinsma,amabiletm.motivationandCreativity.inSternbergRJ(ed.).Handbookof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2eisenbergerR,ShanockL.Rewards,intrinsicmotivation,andcreativity:acasestudyofconceptualandmethodologicalisolation.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n,andersonn.innovationinworkinggroups.inwestma,FarrJL(eds.).innovationandCreativityatwork.newYork:wiley,1990

4KurtzbergtR,amabiletm.FromGuilfordtocreativesynergy:openingtheblackboxofteamlevelcreativity.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2001,13:285~294

5Claphammm.ideationalskillstraining:akeyelementincreativitytrainingprograms.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1997,10(1):33~44

6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探新,2000,2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6,28(3):277~283

9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

10李孝忠,李慧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4~120

11BaerJ.Divergentthinkingisnotageneraltrait:amultinomialtrainingexperiment.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1994,7:35~46

12RoseLH,LinHJ.ameta-analysisoflong-termcreativitytrainingprograms.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1984,18:11~22

13FleithDS,RenzulliJS,westbergKL.effectsofacreativitytrainingprogramondivergentthinkingabilitiesandself-conceptinmonolingualandbilingualclassrooms.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2002,14(3,4):373~386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思维;原则;路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5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指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它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还是薄弱环节,更多的是强调教学过程是知识传承的过程,对理论知识大多不敢批判和怀疑,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面相似,差别只是在掌握知识的多少,思维呈现单向化趋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胆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

一、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德育基础,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素质的要求,必须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有较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机,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很有必要。

(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迎接国际竞争挑战的必然选择。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传播、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柱的知识经济的时代。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要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具体实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中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应该确立正确的学科教育观念和内容体系,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探索出新办法、新理念、新形象、新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需要。

(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养成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能够质疑问难,进行自主、自由的思考,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初步尝试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学无止境,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以创新思维训练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潜能,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贵在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必须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己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两种关系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要根据大学生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确定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创新思维训练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以训练。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思维能力既不能靠教师“灌”进去,也不能靠学生“背”出来,而是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综合的练习,最终内化为个人的心理品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民主气氛,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独立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焦点,做多维度的思考,以寻求创新的见解。

2.层次性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按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特征(直觉思维——经验型的抽象思维——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分层次有区别地培养。要遵循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分析和判断的基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层次性过程。

3.整体性原则。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功能为目标,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各项指标的功能,又要注意其相互联系性和综合功能。

4.量力性原则。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目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智力水平为基础,也要接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循序渐进,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迁移性、广阔性、自觉性、批判性、顿悟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来达到创新思维之境界。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1.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新型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互渗透,拓宽学习渠道,丰富感性材料,扩大知识经验,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与延伸,也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创新不单纯依赖于人的智力,更依赖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比如,远大的成就动机、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等都对创新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见,在创新思维训练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训练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创新思维教学的要求,创新思维训练首先从专业和思想上武装教师要牢记“学术无禁区。教学有规矩,宣传有纪律”,不要给学生留下说一套做一套的印象,专业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过硬、知识面广、处理好教学中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的关系。要根据青年大学生充满热情和好奇,对时代热点问题和现实矛盾感兴趣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以此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务实创新思维基础。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阶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创新思维的沃土。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努力实现。在传授新知识中,学生是第一次接受新内容,教师要抓住此时学生赶新鲜的时机,让学生通过感官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充分理解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记忆,有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要将一单元、一章节的知识点一一点出,并将这些知识点用内外联系的方法建立网络,使学生产生联想,便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创新思维是各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就发散思维而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它具有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征。就聚合思维而言,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集起来,向着同一方面得出一个共同的思维。它是一种利用已有的知识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形式。培养聚合思维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训练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兴趣具备倾向性,没有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没有创新思维。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转移和发展,其次要对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即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充分反映思想理论课的博大精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高,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逐步形成思维习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灵活采用演讲、辩论会、讨论对话、专题论坛等方法使学生全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常用教学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锤炼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性能力。实践活动是人的认识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的必然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变思想政治抽象理论为具体形象的事例。同样,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协作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运用相关的学习策略,如积极参与、敢于质疑、大胆求证、善于讨论交流、自学探究、追求真理等。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培养创新型人才知识型企业

在知识经济年代,知识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成为应对激烈竞争的基本生存法则。企业的成功缘于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实现知识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力资本是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资源。智力资本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有价值的知识,是企业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托马斯·斯图尔特指出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知识型企业的主要资源是能够用于创造价值的智力。资本斯图尔特认为,之所以在企业前冠以“知识型”,是因为对这类企业而言,知识比其他投入要素更重要,与物质资本或金融资本相比,组织员工个人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等智力资本占居主导地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大概每七年就翻一番,这个周期还在不断缩短。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成为知识型企业最具价值的资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实现知识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知识型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开发智力资本,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更新旧知识,掌握新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获取知识,不断知识创新。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创新性人才是具有创新基础、创新才能、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性人才不是天生的,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从人力资源培训角度看,由于充分认识到培训在应对竞争性挑战过程中的战略地位,许多知识型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建立了完备的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培训系统,提供范围更广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这有助于企业内部开展的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活力,为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提供了可能性。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创新才能的培养

知识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总结概括与正确描述的能力,主要是五个能力方面的训练:

(1)观察能力训练。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部的各种刺激,逐步形成对周围现象与事物的印象,了解各现象与事务之间的关系。对于知识创新者来说,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质观察法、量观察法等训练方法来提高员工的观察能力。

(2)分析能力训练。分析能力的训练包括系统思考分析、基本问题分析、比例概念分析、应变思维分析以及逻辑定律分析。

(3)想象能力训练。想象的力量是巨大的,知识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加强想象力的训练包括无意想象训练、再造性想象训练、创造性想象训练、幻想性想象训练、图像想象训练、感官现象训练等。

(4)延伸大脑能训练。一个人的思路在一定时间内总是有限的,为使自己及时开拓思路,迅速受到启发,可采取各种借助他人头脑的形式延伸大脑。这里包括善用奖励法、不同行业启发法、搜寻经典和有创意的思想。

(5)信息接受能力训练。巧妙地接受信息、运用信息和理解信息,凭借信息为知识创新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接受信息的能力,要抓住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考,有效聚合各种可能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综合运用创新技法,对产品和服务的要素进行分析与再整合。同时,还要分析与整合信息,然后综合运用其他创新方式进行构思。

2.创新意识的提升

(1)创造创新意识。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创新意味着风险,有风险就必然有代价。在企业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产生知识创新行为,需要对员工进行创新行为鼓励的同时包容员工创新失败所造成的后果,让大胆创新的精神植入企业文化的精髓。②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并提出一个或一些新鲜而深刻的问题,对传统学说、观念、理论进行大胆推敲、质疑、检验,往往是建立新学说的开端。③勇于求证并否定权威。是否具有求证否定意识,是创新者与平庸者意识上的一个最大差别。因此发现问题,求证错误是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2)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视角。创意是企业成功并创造佳绩的最佳武器。只要有创意,到处都会有商机。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有:培养勤奋求知的精神;培养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以及标新立异的质疑精神;培养具有好奇、敢想、善疑和抓住机遇的创新意识;最后培养经常思考创新发明、推陈出新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3)知识共享的意识培训。在企业中,存储于员工头脑中的内隐知识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源泉,能够不断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一个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的流失,不仅是人才的流失,最重要的是智慧资本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最大损失就是技术的泄密、客户资源的流失、市场份额的转移等。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相对较大,如何在人力资源离开公司之前把他们的智慧资本留下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必须对人力资源所拥有的内隐知识进行管理,而知识管理的前提就是知识的共享,所以必须培育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塑造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

(4)合作意识和团队创新精神培训。知识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决定了组织价值链上各个节点的相互联系是很强的,对于具体工作,特别是知识型工作往往需要团队与项目合作,需要员工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训。同时,需要对团队创新力进行整体强化,包括培育团队文化精神、形成团队工作方法、获取团队成功创意、达成团队有效沟通等都是非常关键的。

3.学习创新方法

(1)形象思维训练。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图像为主要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即通过对事物具体形象或图像的认识和分析,来判断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在这里可以通过右脑潜能开发来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因为右脑有助于打破各种思维定势,提高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视线广阔,思维呈现多维度发散状。发散思维是创新方法的核心,它是创新能力最明显的标志。一个人能够灵活运用发散思维是能否发挥与显示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通过组合扩散法、侧向扩散法、立体扩散法、信息交合扩散法以及举例扩散法来培养员工的发散思维

(3)联想训练。联想是创造、创新的翅膀,联想越广阔、越丰富,就越富有创造能力。联想训练的主要方法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4)逆向思考。逆向思考是与传统的、逻辑的和群体的思考方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法。在企业中,逆向思考一种以小博大,并把大事做成的科学思维方法。逆向思考的属性有:时序逆反、功用逆反、结构逆反以及原理逆反。逆向思考训练的方法有:反转型逆向思考法、转换型逆向思考法、确定你用思考法。

(5)超前思维训练。企业面对多变的动态市场,要提高应变能力,只有居安思危,以变应变,未雨绸缪,超前开发新产品,以此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权。超前思维是通过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对现实进行调整的一种思维方法。超前思维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们对前景进行预测性思考;帮助调整现实事物发展方向,利于制定正确的计划、目标,实施正确决策。培养超前思维,要学会从客观事物中寻找规律,使超前思维有所依据,通过想象来促进超前思维,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

注: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编号:L12DJY071。

参考文献:

[1]周琳、刘勇.现代企业创新能力开发与培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霍国庆.知识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J],管理评论,2007(08)23-26

[3]托马斯·斯图尔特,“软”资产——从知识到智利资本[m],北京: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李力.企业培训模式与效果评估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4),38-50

[5]曲克敏.对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4),55-76

[6]张霞.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模式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3),22-25

[7]韩大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8]鲍水梅、李世平.困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因和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2(6)23-27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5

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

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

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

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

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

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

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

性问题等。

三、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

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邓

推力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

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

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

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

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

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

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

,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新思维教学改革

一、创新思维方法与设计素描课程定位之间的联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具有鲜明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方法多样,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诸多方法。其中,形态分析法、解构重构法、5w1H法、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灵感启示法、逆向思维法、形象思维法、大胆设想法(打破常规)等,是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展设计实践时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以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设计素描或以其他名称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是多数高校设计专业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首门专业课。在其高考前的美术基础学习阶段,素描基础注重的是造型、空间表现和对美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大学阶段,设计素描是从专业基础课程向专业方向课程学习转进的起点,这就使这门课程在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具有敲门砖的作用。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基于创新型思维训练的创新能力培养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如何开展,自然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

二、科学设置设计素描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要安排好创新思维训练的任务,在课程能力目标上做出科学的设计,既要考虑教育对象的能力现状,让学生接受起来不困难,又要达到衔接专业课程的目的,使教学有效果。

1.造型能力

具备基础的造型能力无论对于何种艺术类专业都是必备的能力要求,设计素描同样承载了这样的能力培养责任。

2.发现美继而表现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艺术设计创意表达的前提,设计创新的达成首先应该建构在对于美的感受、认知、把握、表达基础之上。

3.认识和分析对象的能力

在设计素描中,画面表达需从具象造型表现转变为理性的分析和基于专业目的性的表现,强调主观性与目的性。

4.创新思维应用能力

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从个性表达的自发,向创新思维训练和养成自觉转变,通过设置教学内容,让其实践各种创意表达形式,体会创新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

三、能力培养目标达成与创新思维训练的结合方式

1.造型与构图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此阶段的教学重在衔接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构图意识、画面表现力,课时量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合理调整。贯穿的创新思维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打破常规法、灵感启示法等。教学方式主要为教师案例分析各种类型的构图形式和表现技法,由学生自己选择表现内容,尝试不同的构图形式,小画幅多构图练习。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采取教师讲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2.形态结构分析

此阶段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全因素的素描表现,转变为具有侧重点的素描表达,形式有结构素描、简化概括、点线面归纳、黑白灰概括等。贯穿的创新思维方法包括形态分析法、头脑风暴法、解构法、逆向思维法等。教学内容安排学生选择自然物或人造物,对其造型、局部、表层肌理、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可对对象进行诸如切、割、烫、烧、压、揉、撕、浸等的形态改造,记录、分析改造后的对象特征,为后期创意表现与设计表达阶段教学服务。

3.创意表现

此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借助形态结构分析阶段获取的形态内容,自主选择并结合构图与形式美法则进行创意画面表现。贯穿的创新思维方法包括联想法、重构法、灵感启示法、形象思维法等。由教师讲解创意表达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形态结构分析获取的形态内容和记录,运用创意思维方法进行再现。在此过程中贯穿造型、构图、审美、形态等设计素描要素,以获得具有个性化的画面内容,达到初步的创新意识引导和创意思维训练目的。

4.结合专业方向的基础设计表达练习

当素描作为具体设计的创意思维过程和前期设计表达形式时,即为人们常说的设计草图。此阶段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合理选择基础的设计内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创意练习,如平面类专业选择海报设计、环境设计专业选择景观小品设计等。贯穿的创意思维方法包括5w1H法、分析综合法、联想法、大胆设想法等。通过前述三个阶段的练习,结合学生在造型、构图、审美、形态分析、创意表现过程中实践的方式和画面呈现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前期学习和练习的方法,通过素描语言,结合设计要求,应用于设计实践,运用创新思维形成创造性设计草图,完成设计素描服务于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对课程节奏与内容的把握非常关键。教师应明晰各个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应的创新思维方法,科学设置环节,合理分配授课、练习和讲评的时间。特别是在讲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问题的发起者和解决者,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咨客,而非裁量者,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生、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86-01

最近笔者参加了几场课展活动,教师在说课时,均谈及如何根据教材设计创新培育训练活动。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观察中发现,多数教师缺乏随机捕捉创新培育训练时机的意识,让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一些创新能力训练机会在师生互动中转瞬即逝,倍感惋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捕捉创新培育的训练契机呢?

一、在操作活动中捕捉创新能力的培育时机

现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有大量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不应是照搬课本重做一次,而应在操作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个人经验。展现各自的方式方法。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受他人影响,做事的方式方法经常雷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及时捕捉创新培育训练时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安排了一个让学生动手搭建三角形的活动,多数学生展示的三角形的形状基本相同,教师对这一现象不作任何处理,就继续推进下一个教学环节。其实,这是一个训练创新意识的时机,只要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重新搭建出不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做出不一样的三角形,达到创新培育的目的。

“动手做”是学生学习研究学习材料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能力培育机会,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适当加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在思维的共事与借鉴中训练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类似于成人的科研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犹如“课题”的研究过程,需要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这种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特质,不同学生解决同一问题的思想方法不一定相同,这种不同于他人学习模仿的思想方法,是他人拓展攻克问题解决思路的借鉴资源。我们所说的创新,其实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奇特思维,有意识地捕捉,组织学生去鉴赏,在模仿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新他人的思维成果,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有一道应用题是这样的:“建筑工地上原来有20名工人,每天应支付工资360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15人,每天应支付的工资是多少元?”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决思路进行思考,得到的解法是3600÷20×(20+15)=6300(元)。之后又提出一个问题:“除这种解法之外,你们还有没有更妙的解法?”学生经过思考,得到几种解法,片段如下:

生1:我有一种解法:3600÷2+3600÷4+3600=6300(元)

师:你是怎样想的?说说看。

生1:我根据3600元是20名工人的工资想到3600÷2是10名工人的工资,3600÷4是5名工人的工资,这样3600÷2+3600÷4+3600=6300(元)就是增加15人以后应支付的工资。

生2:我受生1解法的启示,也想到了一种解法:3600÷4×[(20+15)÷5]=6300(元)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2:我想3600÷4是5名工人的工资。(20+15)里有个[(20+15)÷5]个5。所以3600+4x[(20+15)+5]=6300(元)就是增加15人后的工资。

生3:也可以这样算:3600+4x3+3600=63000(元)

生4:还可以这样算:3600x2-3600+4=63000(元)

以上一题多解的方法是在归一应用题解法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的,是归一应用题解法创新运用的成果。

三、在习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做练习,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过程,不仅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做练习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创新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习题训练中,不能单纯的为做练习而练习,要拓宽练习操作视野,在习题解答中把握创新精神培育时机。

例如解答数学开放题,思考解答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结果就不一样,这种多样性问题解答思路与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创新训练。在练习解答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与策略,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灵敏度,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8

一、运用漫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前提

1.教会学生分析漫画的方法。授予学生“鱼”固然重要,但授予学生“渔”更为重要。教会学生分析漫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漫画时首先要细观画面,分析画题,弄清画面表意;其次要透视直观,挖掘寓意,即要在弄清画面表意的基础上,挖掘其隐喻的本质含义;第三,要联想教材知识,以寓意为核心,发散思维,全面分析;第四,归纳总结,抓住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分析漫画,以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2.精选富有深刻内涵的漫画。漫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现实性,一般都蕴藏了深邃的道理。但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道理必须覆盖课文知识点。首先,覆盖要有一定的广度。漫画的道理覆盖的课文知识要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多个知识点;其次,覆盖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漫画道理太简单,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三言两语就能说清问题,就达不到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但是,漫画也不能太深,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老虎吃天没处下爪”,极有可能挫伤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因此用来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漫画,其覆盖课文知识点必须体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

二、运用漫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方法

1.主体换位训练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在漫画中,主体一般有多个,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有的主体较容易为学生注意,有的会为学生所忽视,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就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主体出发去观察和分析漫画。

2.角度转换训练。角度转换就是要求学生注重运用思想政治课中的经济、政治、哲学等不同方面的知识,多方位分析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单一思维形式。它可以从某个主体出发,进行角度转换。

3.条件变换训练。

条件变换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另一种条件下,来正确认识该事物的方法,而不是“想当然”地去思考问题。如在高二教材上册第104页中的漫画里,学生一般都认为篮板中间的那个篮圈就是重点、主要矛盾,在训练中,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变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使他们的思维尽可能地向各种可能的方向变换。经过老师的启发,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在投篮游戏中,它可以规定投进中间的那个篮圈不算数,只有投进两边篮圈的才算数;还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投资者的资金投向哪个方面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不一定是中间的那个篮圈。因此,究竟哪个是重点、中心,就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随大流、相当然。所以,条件的变换将会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变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运用漫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关节点

运用漫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关节点在于引导和启发。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就要使学生具备思维的流畅性。所谓流畅性,就是指思路畅通,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思维活跃。但有些学生在思考某一问题时,往往会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的思维狭隘或思路闭塞,这时,老师恰当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就有利于学生打通关节点,使学生的思维能毫无阻碍地从一个领域跳到另一个领域、或其他更多的领域中去,这样就可能出现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新观点、新思想。在上述训练方法中,老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出发,显然出现了一些新观点、新思想。因此,在关节点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四、运用漫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综合复习政治高考内容。在政治高考复习中,精选寓意深刻的漫画,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它既能较快地掌握高考知识点,又达到了锻炼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运用漫画来进行高考综合复习,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9

1.手绘技法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景观设计属于艺术设计范畴,需要有美术基础,需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手绘表现做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之一。而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又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的。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材料、什么风格的手绘表现技法,都是从美术的基础造型训练中得来,经过演变和转化而形成的。可以说美术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绘表现能力的好坏。景观设计不但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更要有正确的美学思想和掌握美学的基本规律。而美学思想又是从长期艺术造型的训练中理解和形成的。观察发现问题、理解提出方案和深化落实表现是设计创作的一个完整的全部过程。在这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这也是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的充实艺术底蕴的过程。手绘技法能力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而演变来的。所以景观设计专业的手绘技法包括了绘画的全部过程。从设计草图的构画,到最终效果图的绘制,都是对美术基础的实践与延续,也是对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我院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手绘能力强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而且设计创意的水平也都是比较强的,相反手绘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是懒得动笔,很少有创意草图和深入的设计过程,作业大多是靠资料的拼凑而成,最后的绘图效果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些同学为此而失去了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兴趣。手绘能力的不足,是影响学生和设计师全面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2.景观设计教学中手绘技法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景观设计学科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使我们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思维狭隘、缺乏创意、创造性弱、设计中照搬和模仿现象非常普遍、设计语言贫乏等等。形成上述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填充式教育培养,缺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也存在某些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信息处理能力的迅速增强,各种软硬件层出不穷,以及软件操作的简单化,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设计师选择计算机作为主要设计工具。使得制图和文件修改、文件存储等复杂工作变得更为快捷。然而计算机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方式,而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排斥个性,使各种图像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局限于表现空间质感气氛的真实性为主的写实训练。另一方面,片面追求“手绘感”和“设计味”,以致忽略结构,歪曲透视,最终导致忽视手绘思维的过程和问题的探讨。因此,我们在景观设计教学环节中应重视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研究,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切实的措施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加入主题创意单元,在一节课时间内全班同学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创意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以图形的方式进行思维是人类最早认识世界和记录思想的手段。用手绘技法课程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线条练习的环节中,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认识线条开始,培养学生记录和捕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在空间训练的环节中改变案例作品原有的视角,建立新的观测点来表达,在原有画面中加入一些新的创意元素,改变家具原有的布置和格局,甚至是风格,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这是对完整设计构思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最佳展示。训练学生通过对线条的取舍和重新组织来观察对象,从而用主动思考的方法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基于图解思考能力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手绘表现体现为图解思考的能力,是景观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图解的思考所体现的交流作用:首先在于自我交流,作者与设计草图的相互交流,涉及了手脑与纸面图像,在同一纸面上表达多样的创意思考,同时训练学生的多维思考。例如:在同一张作业纸上既有透视效果草图,有平、立、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分析图、全景草图,使学生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不断转换。其次是与客户的交流,作者与非专业的客户交流,那么,在交流的图形上更需要清晰的表达。例如:训练学生在反复推敲的草图中提炼客户最好接受的方式。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徒手绘制比例、尺度、透视、结构准确的透视图和平立面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形成景观设计人才所特有的图解思考能力。

3)、基于艺术素养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作为景观设计师,除了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外,其美学素养和艺术情操是必须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学生仅在考前经过几个月的绘画突击训练外,学生基本没有太多机会进行更多的绘画训练。因此,手绘技法在满足设计思维需要的同时,更应该起到如画家或音乐家不间断的手头功夫训练的作用。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除了进行具体的设计构思外,还要有写生训练、手绘资料收集、以图形的方式记日记等形式,并鼓励多种工具的表达和创意表现。最终达到通过手绘技法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篇10

对学生进行说理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对基本概念会理解运用

基本概念是正确叙述数学思维过程的基本语言要素,是正确说理的必要条件。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基本概念,才能使用这些概念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进行准确的叙述,也才能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概念。

(2)对简单应用会正确说理。

对概念、数学方法的简单的、直接的应用,要求学生能说出算理或分析出数量关系。通过正确使用“有声语言”,促使其逐步内化,形成智力技能。说理要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楚、有条理,进而逐步达到多角度、有新意。

(3)对综合运用会迁移创造。

说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会学习、会迁移、会创造”。在学生基本概念清楚,简单应用熟练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迁移、创造,从而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促进迁移、创造能力发展。

(4)对少数优生要求能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能发表不同的有根据的意见。

(5)总结探索出一套科学实用的说理训练发展创造思维的方法,教学中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并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应采取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和数学学科知识及理论,借鉴成功经验,使说理教学活动能正确地、顺利地进行,以保证说理训练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2深钻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创新教育理论,拟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说理训练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教学训练活动,以保证说理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基本概念是正确说理,发展思维的必要条件,必须掌握好。在教学基本概念(含术语)时,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辨别、判断来理解基本概念,并且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叙述,熟记基本概念,从而才能灵活运用概念进行说理。

4简单应用要引导学生会说理。说理训练应分步实施,由易到难:

首先鼓励学生敢于说理,积极发言。对讲得好的及时表扬鼓励,讲错了的绝不讥讽斥责,而应巧妙引导,促成思维的方向性。

接着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的话,训练思维的完整性,语言的规范性。

然后训练学生说条理清楚的话,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最后训练学生多角度说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整个训练过程具体措施主要有:

①、“看、说”:让学生观察实物、图说,培养思维的形象性。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可出示一个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点”、“棱”、“面”等概念,形象直观可感。

②、“听、说”:请学生听老师有序地、规范地说,再学习有条理地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教学“几百几十的数加法口算”(360+90)时,可先请学生说口算方法及过程:把360分成300和60,先算60+90=150,再算300+150=450,教师进而把口算过程及方法归纳为三个字:“分”、“算”、“合”。再让更多学生按照三字诀规范地说其它口算题的口算过程。

③、“简说”:将应用题简述成文字题或转化成一个等量关系,以培养思维的抽象性、深刻性。例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题“果园里有260棵苹果树,比梨树棵数的5倍还多10棵,果园里有多少棵梨树?”。可把两种果树之间的数量关系归纳成:梨树棵数×5+10=苹果棵数(260)。这个关系式是列方程的依据,也是算术方法解答的算理。

④、“变说”:一题表述多样化。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⑤、“辩说”:不同意见互相争论驳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创造性。例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有这样一个问题:X=5是不是方程?,还有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大天5.3小于6.3的一位小数有几个?

这都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论,使相关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综合运用时训练学生会迁移、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从而发展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