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教学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55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性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部分学校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篮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球类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且通过篮球教学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其业余生活。但是部分学校的篮球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动作要领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失去了篮球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我国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初中篮球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较多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本节篮球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示范,之后学生自由活动练习。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掌握动作要领,对学习目标较模糊,并且部分女学生由于课下对篮球接触的相对较少,导致其学习动作的连贯性不高,基本动作衔接的不好。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对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虽然部分地区的体育成绩已经列入了总成绩中,但是初中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课的现象仍然较普遍,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也降低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地区初中篮球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体现出来,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教师在篮球课刚开始时进行本节教学内容的示范,之后学生可以自由活动进行练习。教师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带领练习,导致部分女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差,动作要领掌握的不全面,进而失去了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同时,部分男生由于在课下接触篮球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简单也会产生不愿意学习的想法,导致篮球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体育教学经验较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导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方式与手段产生偏差。在体育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内部进行有效的划分,所有的学生均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的实际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部分学校会开展篮球比赛,体育教师在比赛进行前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能有针对性的比赛技巧进行训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部分教师对每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会进行课程设计,但是在课上不同时间段应该进行哪些内容的训练没进行细致的计划,导致课堂流程混乱,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加强其参与及互动的能力。在篮球教学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基本动作规范性。例如,在双手胸前传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示范后,再分步骤进行主要的动作讲解。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训练,教师针对每组学生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讲解,并在下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按照动作要领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小组的划分,请动作掌握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有利于课堂学习平衡与有效性的提升,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根据大范围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篮球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设定大的教学目标。例如是针对教学考试还是班级之间的比赛,考试训练主要是加强对学生传球、运球等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实战比赛需要对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进行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带着目的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其次,在每节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划分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前十五分钟进行基本动作的学习,中间十五分钟分组训练,最后十五分钟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使课堂结构更加的紧凑,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初中篮球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现代化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的设计,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逐步达成教学目的,这样能够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篮球技能。

【参考文献】

[1]雷美玲.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J].运动,2016.06:60-61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2

由于实行了选项分层次教学,篮球提高班的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篮球基本功,对篮球的基本传接球、行进间单手上篮、投篮、运球和移动技巧等技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订一年或者两年的教学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或者社会进行更深层次篮球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比较精通篮球(包括篮球的基本理论知识、裁判法、规则),为他们今后能在社会上更好的从事篮球运动,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创编一套适合篮球提高班学生的校本教程(教学内容)

在高中选项分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是凭经验,所选教学内容没有体现教材的连贯性和层次感,同时也没有系统性。因此在篮球提高班进行选项的初期,教师首先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将两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具体化。其中每个教学单元即为一个学期,每学期以36个课时为准,其中有4个课时为机动安排(如测试)。具体内容设置如表1、表2。

在基本确定以上教学内容之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微调。同时,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课的教学主题,组合其他技术,运用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去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当然,以上内容有些可以做介绍性学习,有些可以精学;有些内容是新授的,有些可以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巩固、提高、拓展。

三、运用“训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由于篮球选项提高班人数往往不是很多,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就采取了校篮球训练队“训练化”的教学方式,从课的开始部分,一改很多教师花哨的准备模式,而是通过简单、高效的活动来达到热身的目的。在主题教材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要求,将落脚点放在技战术的运用而不是技战术的掌握上,大胆借鉴“训练化”的教学方式,即在学生初步掌握技战术之后设计大量的练习形式,多为学生提供类似实战的战例,让学生重复的去练习,以达到熟练自动化的程度,初步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使学生处于一种想学乐学的环境中,改变学生平时篮球课中为了“学技术而学技术”的情况,让学生真正做到为了“用技术而学技术”。此外,在练习中,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集中讲解,在学生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加大练习的量和密度,提高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四、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能测试篮球项目标准中,大部分评价内容采取了往返运球上篮和90秒罚球线距离的自投自抢。笔者通过测试,发现本教学班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成绩。此评价标准已不能准确反映篮球提高班学生的实际技、战术水平。因此,笔者将学生的评价测试分成了两个部分,各占50%的比例。第一部分即为基本的测试,测试方法同上,当然这一部分除了客观的评价以外,还多加入了动作的技评,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第二部分则采取了10分钟的教学比赛,此过程是借鉴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篮球特招或者单招考试中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分别考核技术、战术两块。技术主要是从合理性、实效性两点考核,战术则从意识的强弱和有效性来考核。当然技、战术考核所占的比例在高二阶段可以是6:4的比例,在高三则可以酌情提高战术的比例。通过这两部分的考核,以此来更加客观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避免了单一测试都是高分的情况。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篮球提高班的教学慢慢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教学形式,学生上课练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在学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也为学校篮球队输送了大量的队员,由于提高班教学中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因而真正做到了提高班学生与篮球队的无缝对接,而且为学生进入高校进行更深层的篮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3

一、篮球职业化背景下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年龄比例不合理

所谓年龄结构,即社会群体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关系。教练员群体的年龄结构反映和决定这一群体的创造力。在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群体中,三线、二线、一线聘请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基本是3:2:1的配比,主要以40岁及以上的个体组成。从这种配比中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全体的年龄结构组成十分不科学。

(二)文化程度差异明显

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程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整体素质,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文化教育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如今,我国个体受教育程度主要反映在学历上。从各种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中,虽然三线、二线、一线教练员的学历主要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但在各竞技团体中学历的差异仍然很大,在三线、二线、一线队伍中,硕士学位的教练员所占比重仍然很低。经常是几百人的教练员中,硕士学历的教练只有寥寥数人。而中专以下及中专学历的教练员,虽然在一线到三线的队伍中逐渐减少,但其在三线竞技队伍中所占比重仍然居高不下。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在聘教练员的总体文化程度较高,但从整体层面上来看,在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群体中文化程度差异仍然很大。近年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我国原有竞技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下,专业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冲突、掌握文化知识不系统、教练员学历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高级技术等级缺乏

在一定程度上,技术等级就是人们对这个行业工作的认可程度。各个国家情况不同,其教练员的技术等级体制也各有差异,特别是标准和等级的差异比较大。在我国,根据教练员的不同情况,技术等级分为部级、高级、中级、初级、无级。这种技术等级反映了我国教练员技术等级的分部情况。在三线、二线、一线教练员的队伍中,部级、高级、中级、初级、无级教练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为0.4%、16.5%、41.7%、36.1%、5.3%。很显然,从比例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缺乏国际级教练员。而且在编教练员中,部级所占比重较低。

二、篮球职业化背景下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完善教练员人才规划制度

人才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才资源的利用更科学、更合理,保持其可持续性,确保其成为一种动力。要保证人才规划制度的最终完善,首先,要设立监督小组,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来保证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对人才的选拔过程要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实施人才选聘制度。人才选聘是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特长,通过科学、公正、合理的选拔过程,选拔不同的人才。大多数人认为退役后的运动员都可以从事教练活动,事实并非如此。此外,也要合理地拓宽选拔口径,避免人才资源的流失。

(二)维护教练员人才市场配置秩序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虽然在稳步发展,但仍不成熟。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的配置不能依靠有计划的分配,更不能依靠市场的供给,而是需要市场和计划的协调配合,统一开发和管理人才。国家也要根据不同能力、学历、年龄对教练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区别对待。放开选拔口径,可以逐步提升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根据教练员的后天培养和运动天赋有规律地进行人才配置,还可以按照需要引进外籍教练,杜绝各个地区互相争抢的现象。

(三)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4

【关键词】提高小学篮球训练水平

一、篮球专项选材

有关专家认为:“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人优越的天赋条件。”科学选材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不能把它看成简单的体格检查。它在较长时期内,分阶段、分层次,小学阶段为基础层,主要是把那些健康、活泼、机灵、敏捷、尤其是身高已有优势的孩子选拔到小学篮球训练队中,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智能、身体素质,心理水平、智力水平及运动技术等方面进行选择,并提出很高的要求。通过以上一系列测试,掌握了队员第一手资料,以便有利于制定出较为科学化的训练计划。

二、训练目标、计划制定

训练目标,经过几年的系统训练,应使他们身体素质逐步增强,基本功及基本技术扎实、规范而且全面,有较好的篮球意识,而且开始显露特长。能在实战中熟练运用两三人配合,并有一定效果,具有较好的全队作战意识。训练计划的制定,要科学化。训练计划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运动能力,技术水平,按照各阶段的要求,采取较为系统的科学训练,做到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选择合适的教法是篮球训练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协调性、灵敏性素质较好。身体各器官机能、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要针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及生理、心理特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水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培养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学习和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加强身体训练。小学生喜欢内容新颖,生动活泼训练方法,对于艰苦、枯燥的训练总是很害怕,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怕累、怕苦、怕脏。抓住篮球训练内在的特点、规律、要点、难点,解决主要矛盾,进行反复练习。多表扬、多鼓励,及时纠正多余、错误的技术动作,多用游戏练习激发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三、重视基本技术的训练

我校篮球基础较为薄弱,部分队员是从学校田径队中选拔而来。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跑跳能力比较强。另外一些队员是从各个班级个头较高的同学中挑出的。但是所有队员对篮球都很陌生,连最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都不会。因此训练上难度很大。我着重从篮球知识入手,对队员们详细讲解了篮球的规则,使队员们明白了篮球的自身特点;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加深对篮球的理解,使他们的脑海里有一个对篮球的初步印象。在训练中让队员明白运球、传球是篮球比赛中的关键技术,通过熟练掌握基本技术和娴熟的基础配合(传切、突破、掩护等),使队员在比赛中掌握比赛的主动权。篮球训练常用的集中方法:

1.模仿训练法。是指队员徒手或用球跟随教练员、挂图、电影或录像片的动作而练习的训练方法。小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不完善,第一信号喜用的活动占优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示范等直观形象教学容易接受,通过模仿训练,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模仿训练法做好在初学动作时或纠正错误动作时运用。

2.纯化训练法。是指在队员学习过程中,教练员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各环节的用力顺序、大小和姿势上,二不是过多考虑准确性和动作完成质量的训练法。例如: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不要直接就对篮练习投篮,而是让队员在无篮的情况下做模仿投篮练习,按投篮的顺序进行。

3.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情况下,按照既定的要求,反复练习,每次练习之间的间歇能使机体得以回复的一种训练方法,例如:练习防守步法组合滑步―后撤步―后滑步技术时可在全场内重复进行。

四、创设比赛、练兵机会

比赛同作战一样,不能纸上谈兵。因此,技术、战术的训练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要更多地在实战中运用。因此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队员学以致用。

1.“内部活跃”,开展队内比赛,校队表演赛,年级对抗赛,班级对抗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

2.“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一些小型友谊赛、邀请赛,传统校比赛。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5

摘要针对我校女子篮球队的建设与管理现状,边分析问题,边解决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和措施,为我校女子篮球队水平提高,为新建本科院校篮球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运动员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蓬勃发展,篮球运动逐渐成为高校第一运动,各个高校纷纷组建篮球队参与其中,在这些高校中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相对其它本科院校在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更快更好融入到高校篮球联赛本科组,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现状,形成一套完备的篮球队选拔、组建、训练、管理、运行体系。

二、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

(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刚转制,不具备其它篮球传统项目本科院校有篮球特招生政策名额,同时在学生与生源上不同于其它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并存的实际情况,女子篮球队员的选拔上往往需要兼顾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学生,在球队的组建与梯度建设上有一定的难度。选择面的单一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不可能用技术全面、身材条件好、速度快、力量好等标准选拔队员,只能在广大学生群体中选择爱好者进行培养,这也就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水平短时间内要赶上并超越其它本科院校比较困难。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硬件建设各个方面都在完善进程中,绝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运动场地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室内场地没有用于球类训练的专业球馆,室外场地条件差,场地配置相对不足,缺乏支撑篮球队专项训练的专业器材,无法充分保障篮球队的日常训练与比赛训练需要。

(三)学校体委资金总体对运动队训练与比赛经费保障不足,在学校体育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各个运动队按照项目特点与比赛先后顺序进行划拨,一方面总体经费不足,另一方面依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日程安排,大学生篮球联赛基层赛,分区赛均年底进行,使得篮球队在日常训练保障、比赛保障等方面遇到更多问题。

三、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的构建与管理办法

(一)女子篮球队的构建

1.女子篮球队的构建包括两个主体,即女子篮球运动员与篮球教练员构建。从我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来源来看,没有篮球特长生源,队员主要来自重庆市市区与各个区县,极个别来自外省,队员由本科生、专科生组成,队员的选拔主要在体育课成绩优异同时对篮球运动有极大兴趣爱好的学生中进行。

2.开设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培养广泛的篮球参与群体,壮大篮球人口基数。开设篮球选修课,成立篮球俱乐部,对篮球运动爱好者提供多个层次的选择,锻炼,提升平台和空间。为学校女子篮球队的组建提供梯度支撑。

3.教练员团队建设。篮球队的建设离不开教练员,没有教练员科学系统的训练就不能建设好一支篮球队。要保障训练有序高效进行就必须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员队伍。一方面需要教练员队伍相对固定,条件允许应成立教练员组,采用中青年教练结合的团队训练模式最高效,青年教练精力充沛有热情,中年教练有经验;另一方面教练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经常安排教练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学习,提高教练员理论与操作技能。

4.强化机制建设。让篮球代表队和篮球社团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把篮球代表队纳入学校的各项规定,作为制度延续。学校体委体育经费对团队项目篮球队有所倾斜,对女子篮球队的建设给予更多的扶持,保障训练、竞赛的连贯性,提高训练主体的积极性,确保女子篮球队有序,健康发展。

(二)女子篮球队的管理

女子篮球队的管理主要包括:参赛目标确立后的训练与比赛的组织与保障工作;运动员培养与教育工作;女子篮球队训练相关事务的协调与监督工作。

1.女子篮球队规章制度的确立。制定训练期间运动员,教练员出勤规章制度,对运动员、教练员训练迟到、缺训、早退、伤病、请假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以此为选拔考核确定队员以及支付训练经费的主要依据。

2.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据比赛日程安排,参赛目标要求,运动员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指导整个训练周期的训练,包括年度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在周期训练计划确立的基础上,再根据队员特点制定符合篮球队特点的针对性队员训练计划。依据战术特点制定相应的战术训练计划,训练要严格依据训练计划进行,充分发掘运动员潜力,整合运动员特点,形成最强的竞赛力。

3.女子篮球队的训练管理。由于生源条件决定新建本科院校女子篮球队的基础水平不高,在组织训练过程,必须实行常规训练与赛前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在训练时间上日常常规训练采用每周1到2次训练,每次训练课至少90分钟,训练内容,以基本技术,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要训练内容。赛前集中训练以篮球战术运用为主要训练内容,分层分阶段递进进行。正式比赛前两周以练习赛代训练,用实战检测训练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比赛期间明确参赛目标,积极备战每一场比赛,将每一场比赛作为决赛来进行。

4.女子篮球队日常管理。团队项目运动成绩的取得取决于运动员,取决于教练员,取决于团队里每一个人。运动队的一切管理工作,归根结底都是管理人的活动。因此,在篮球队管理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需要团队每一个人付出努力,团队的凝聚力强是篮球队形成战斗力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胡淇伟.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篮球队建设路径初探[J].体育时空.2013.11.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体育中考;测试;分析讨论;体育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我所任教的初三(3)(4)(5)班,共计136人,其中女生61人,男生75人。其中3位男生由于心脏问题,不能参与。所以,最后参加测试的男生72人,女生61人,总数为133人。

(2)研究方法。①通过实践考试法:对参加测试的学生每人进行实心球、立定跳远、跳绳、篮球测试,并登记结果。②数据统计并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分析。③文献资料法:查找与本调查有关的文献资料、在研究中分析指导本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实心球测试(参照中考体育成绩评分标准),见表1。立定跳远测试(参照中考体育成绩评分标准),表略。跳绳测试(参照中考体育成绩评分标准),见表2。篮球运球投篮测试(参照中考体育成绩评分标准),见表3。

(2)结果分析。

①133位学生通过测试,不管是从成绩上分析,还是现场的技术观察,对实心球正面双手前掷这一技术掌握得还不够,成绩不理想。小学里,实心球的教学可能没有很好地开展,老师可能没有教过规范动作,或者只是简单地带过去。

②立定跳远项目学生总体上掌握比较好,从小学到初中体育课堂,均有练习。作为跳跃项目的基本素质,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有平地,旁边无障碍,就可以进行此项活动。学生85%左右都掌握正确的动作要诀,特别是男生,有一部分成绩已达到满分,动作也相当优美。女生在往后的训练中要加强腿部力量训练,掌握正确练习方式,提高成绩。

③跳绳的测试可以看出学生的耐力、力量素质。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开展这项活动8年。对跳绳技术来说,每位学生应该不难掌握。从测试中发现,开始大部分学生都跳得很棒,后30秒就有点乱了,失误次数不断增加,发现有气喘现象,耐力不够。还有一些学生一次失误后就手脚大乱。这些情况说明,学生不但要加强平时的耐力、体能锻炼,还要适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正确面对考试。

④篮球运球返回投篮的考试,既要求熟练掌握运球技术,又要求投篮的准确度,而且还要遵守规则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考试。所以,学生在测试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顺利地成功完成这项考试。我在考试过程中发现,男生掌握方法明显比女生好。

⑤从四个项目的测试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严重偏项目现象。比如女生除了跳绳表现好点外,对篮球、实心球、立定跳远不怎么感兴趣,参加测试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有少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没有正确对待测试,对自己的考试选项也出现无所谓的消极态度。作为体育老师,要引起重视,平时多观察,积极与学生沟通,正确引导他们热爱运动,也要及时把这样的情况反映给班主任或家长,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中考体育考试保驾护航。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体育中考除了必考项目(1000米与800米)外,四个选考项目要求学生身体全面发展,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测试,记录成绩,进行分析。这样,为体育教师分析学生的运动状况和专业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这次测试中,我发现我所任教的学生对跳绳与篮球掌握很好。但有的心理素质不好,这次考试出现怯场现象。对实心球掌握明显不够,但是也发现实心球得分比较容易。只要动作连贯,技术正确了,这项目比较容易得分。所以,通过这次测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让老师发现今后教学应该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这对接下去的教学计划、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安排与调整,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建议。①对毕业班学生体育建立考生档案,及时让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明确知道自己存在哪些问题。这样,就有计划地调整自己的训练情况,不会盲目参加练习,对老师来说也及时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及时修改教学计划。②家长、老师要多呵护学生,支持学生。初三毕业班学生学习时间长,压力大,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不管学习交际,要保证他们劳逸结合。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棒才是学习的前提与保证。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女子篮球队课余训练问题训练管理方法

农村初中女子篮球队的课余训练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课余训练才能正常开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此我总结了近几年的训练管理方法。

一、组成一支完整的篮球队,在平时的训练中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在农村中学,特别是落后的中学,课余运动训练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不少学生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课余篮球队,认为练习没有用处,而且影响学习。我接手女篮教练工作后,对此问题深感头痛。平时跟一些同行聊天,大家的看法是:“不是我们没能力把队员练好,而是没有队员让我们来练。”因此我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出成绩,而且不能把队员的文化成绩落下。我开始了一年的艰苦训练,从选队员入手,一个个地谈,一个个地说服,终于组成了一支队伍。在平时训练中我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快乐篮球,做到“要留人,必须先留心”。其次,在时间上守时,每次训练课做到先到场等队员,要队员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再次,多与文化课的教师交流,请他们帮队员补文化课,把占用学生的时间补回来。最后,多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多给队员“实惠”。

二、从基础抓起,球性是关键,狠抓基本功

由于我县还未组织小学生篮球赛,初中女生的篮球基础几乎是“零”。这样就给教练员带来很大的难题,所有队员一开始都不知篮球怎么打,甚至拿住球都有难度,所以我从球性练习开始狠抓基本功。在每次训练前都定好训练计划,保证每次训练都保时保量。在学生做练习前,自己先做几个漂亮的示范动作,激起队员的练习兴趣,并及时地鼓励队员能做得更好。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协调性、灵敏性素质较好,但身体各器官机能、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我针对她们的身体素质特征,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水平。

中学生喜欢内容新颖,生动活泼训练方法,对于艰苦、枯燥的训练总是很害怕,而且女生都怕被晒黑,怕手臂练粗了不好看,在训练中总是想偷懒。因此在训练中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直观的训练方法,抓住篮球训练内在的特点、规律、要点、难点,解决主要矛盾,进行反复练习。多表扬、多鼓励,及时纠正多余、错误的技术动作,激发她们的训练积极性,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仅半年时间,学生的意识增强了,球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文化成绩不但没有下降,相反,队中有四个学生的成绩在年级上升了一百多名,球队的声誉提高了。当然这只是开始,要提高队伍的水平,需要更系统、长期的训练计划,如果没有计划,盲目训练,只会带来不理想的后果。战术训练从开始就练起,我在充分提高学生个人技术的同时,努力发展其战术意识,充分强化技术组合的综合训练。这是因为,刚开始训练,她们如一张白纸,很容易形成动力定形,这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不要认为要求过高,因为这是关键期。但是,女子技战术训练又与男子有所不同,因此,在技战术训练时不可一味地模仿男子训练方式,否则就会出现单打独斗、满场飞、集体配合不默契的现象。

三、塑造一支团结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球队

任何一个优秀团队都有适合他自己的“精神”在支撑和激励他,学校篮球队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那就根本称不上一支球队。从队员进队训练的第一天我就强调:“我们这个团队会给大家每一个人带来文化课堂中学习不到的一种精神和意志。”

刚开始训练时,队员基本上来自不同的班级,彼此不认识,因此沟通很少。我首先让每个老队员带一个新队员进行练习,加强“新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如在行进间传接球练习时,我采用“一老”带“一新”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新队员的传接球能力,又加强了老队员接不同方向来球的能力;在练习间隙,让她们共同商量如何传好球和接好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队员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基础上,我运用多种合作游戏和比赛来培养队员之间的友谊。并且在平时我还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思想。

在体能训练中,我严格要求队员克服体力上的极限,有机会还与男队进行比赛,锻炼她们顽强的比赛作风,不到比赛哨声响起,一刻也不能停下。每次训练课后,都要进行长跑练习,进行体能储备。通过练习,队员们的比赛作风、精神面貌都有了极大的改观,对比赛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体力也基本达到了比赛的要求。只有体力达到比赛的要求,在比赛中队员才有可能取得主动。

四、多进行教学比赛,增加队员实战经验

比赛是检验一支球队平时训练水平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多打比赛,以赛代练,可使队员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训练和比赛中打出自己的特点。我校队员身材不高,结合这一特点,我要求队员采用快、准、多变的配合,打乱对手的赛前部署,争取比赛的主动性。比赛的目的是巩固和提高学过的技、战术,培养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在高强度的对抗中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集训期间,我联系其他兄弟学校的球队,打友谊赛,在比赛中发现不足之处,和其他教师一同探讨、交流训练心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校的球队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8

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易于接近新事物,善于模仿,但目的性不明确,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将来再改就比较困难了。而普遍存在篮球意识不强的问题,如:(1)攻守转换慢,经常背向对手。(2)漏入后不立即追防。(3)协防缺乏补防意识,看球不看人。(4)快攻快下应人球相连,但往往出现等球的意识误战机。(5)缺乏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往往一味求快。(6)抢篮板时不背人等。

因此,意识的培养不能靠自然形成,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要求。

一、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1、人队教育

少年比较活泼好动,对实践活动比较跃跃欲试,出现对未来的向往,但自觉性较差,目的不清,有时动摇不定。因此,教练员应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协助,通过教育和诱导,使其明白为什么打球、球队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通过组织参加优秀队的比赛和训练,帮助分析精彩巧妙的配合和细微精炼的技术动作,使其树立遵守纪律、有信心、有拼劲、勇于胜利的整体意识。

2、提高篮球理论知识

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相应的某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和启发少年运动员的再创思维,使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任务,强调掌握基本技术规格要领,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经验,对基本的攻、防战术套路的特点和相制约的原则要明确,教练员要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和特点树立起切实的训练指导思想。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尽可能的在比赛和训练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

3、把整体意识与训练培养同训练计划结合起来

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应结合本队实际情况,有统计性的、有重点的列入训练计划。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例如,人队时或训练初期着重培养热爱打球、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比赛时期着重培养责任感、勇于拼搏、善于胜利的思想意识。

二、基本技术运用的意识培养与训练

1、基本功的训练是符合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本规定。基本功训练时,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地练。如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等。但单一的技术训练不能拉得太长,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度到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训练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设置障碍,使之形成条件反射。对难度较大的动作要结合队员模仿体会动作的机会使之消化理解。队员的整个动作有初步的进展后,再进行分解与综合练习,多次重复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2、大力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加强运动员视野能力的训练。因为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方位和距离。要求运动员在准确地判断后迅速做出反应,训练时应注意:(1)加强眼睛余光的观察能力。(2)技术动作训练中要考虑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

3、培养快速反应能力。篮球场上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运动员针对变化作出较快的反应。教练要设法通过各种信号刺激以及采取多变的对抗条件进行训练,以提高队员的反应能力。

4、在全面培养和训练基本技术运用的基础上,依球员的特点,有意识发展其特长的技术动作。引导他们练一手“绝招”。如:“神投手”、“控球能手”、“快攻突击手”等。

三、战术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个整体项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通过一定的战术,发挥全队的优势,否则全队水平很难提高。除正确运用技术的训练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参加比赛。这是培养战术意识的最佳手段。

不论在训练和比赛中,战术的运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任务,而且要使队员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结合实际讲解比赛的规律和理论知识,指导和启发队员善于判断和观察的能力。如“空切、传切、突分、二打一、快攻、三打二快攻”等。如果结合进行讲解与分析,能大大提高队员对战术意图的理解和兴趣。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9

关键词:初中学生篮球训练策略

篮球是一项全世界为之疯狂的运动,它遍及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角落,到了21世纪,我国篮球已经进人科技化训练时期,但也深刻的认识到.要提高技术水平,不仅需要刻苦练习,教练员还要掌握各种科学的训练方法.这种应用主要反映在探索尚未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某些客观规律。

一、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战胜对手的关键,在篮球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势均力敌的比赛场面,意志品质强的队常常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在初中生初级训练,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强调一个人就是一个主角,每做一件事就要认真去做好,个人的优势发挥了,团队就会团结向上,勇于挑战,并取得最后的胜利。篮球训练经常要面对拉伤、出血、骨折等身体的皮肉之苦,还要承受比赛的失利,情绪的消极,对比赛的犹豫、恐惧,训练的懒惰等等,这就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训练与磨练,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积蓄精力、耐心培植、脚踏实地并在动作技术的规范性、行为的纪律性、训练的系统性上加以影响与强化。

二、处理好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

由于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队员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也比较严重。要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就应让篮球队的队员明确月考、段考、期考和篮球训练同等重要。作为带队教练应经常与科任教师以及家长沟通,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合作促进科任教师的思想转变:让科任教师从只抓文化课的学习转变为既要抓学习又要关心、支持训练和比赛,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只有大家在育人的目标上达成共识,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才能保证队员有和谐的学习和训练秩序。在学业上从细节和基础抓起,要根据运动员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上多一些关爱和支持,特别是困难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队员的认同和信赖。队员在学习上有了信心,困难在他们面前就会势如破竹。

三、方法与手段要富有启发性

当初中生逐渐掌握了篮球的基本概况后,就要开展战术训练,战术训练就比技术训练复杂。要通过理论讲解,阵地摆型,实践训练,教学比赛,来进行启发性训练,以培养队员的智慧和篮球意识。最后,方法和手段要讲究实效性。在训练关键的技术动作时,要抓住根本规律的东西,高度概括提炼,结合确定几个重要的练习方法,反复练,天天练。在青少年基础训练过程,必须应用科学方法合理的来训练。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运动技巧的形成过程也存在着一种规律,从少到多再到少,往往真正的比赛中过硬技术只能表现几手,基本只有一手是突出的。因而,对有些技术的训练,可以多安排一些练习方法,以提高学生兴奋性,每个练习的时间不一定长,3~5分钟或10分钟后即变化或变换另一个练习。如投篮练习,20分钟内安排3~4个练习,一会配合投篮,一会加防投篮,一会投篮比赛游戏,学生练起来兴趣很高,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方法多但中心要明确,要讲究实际效果。

四、球队的技战术风格形成

球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比赛,并期望在实战中取得最佳成绩。那么我们就要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打法,以求得在比赛中能随机应变。在技战术要求上力求做到“快、准、狠、细”.并根据比赛中的形式变化能及时调整比赛节奏。技术和战术应该比翼双飞,不偏不倚。全面掌握技术,是灵活机动地运用战术的基础。技术全面是发挥重点技术的保证,而重点技术的掌握又能带动技术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下,应该突出重点,从中发现与培养队员的特长技术,使队员逐步形成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个人技术特点。所以根据队员自身的特点,在训练中贯彻全面、实用、准确、熟练的要求。在技术训练的同时,更要强化战术训练,不能偏颇战术,再好的技术都必须依托战术组织形式才能更加犀利。战术是球员技术发挥的重要保证,篮球运动的本质决定了“战术创造机会,技术把握机会”的辩证关系。

五、加强身体训练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技术的基础,必须把身体素质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身体训练应以提高速度、灵敏和柔韧等素质为主,发展力量和耐力素质为辅,合理安排,保证重点,主辅结合,既要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又要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发展专项运动素质,还应该注意把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有机结合。我校学生体质较差,在训练中尤其让人担忧,无法完成训练计划,而篮球比赛是一项身体对抗性强、运动强度极大的项目,它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力来完成教练在赛前布置的技、战术任务。现在篮球的发展方向是“高、快、准”,初中生也不例外,只有体力跟上比赛的要求,在比赛中我们才有可能取得主动。在训练中严格要求队员克服体力上的极限,每次训练课后,还要进行长跑练习,进行体能储备;提高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锻炼他们顽强的比赛作风。通过练习使队员们的比赛作风、精神面貌、比赛意识在比赛中得到体现。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训练需要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初中体育教师掌握了科学性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还要落实,否则计划只是一纸空文。根据当前世界篮球技术发展总趋势和当代特点,从上到下,层层重视,重视教师教学水平中的不足,伺机深造。重视初中生的技术阶梯别中途倒塌,继续成长。只有创造发展机会,才能出技术落后精湛,只有选择实际方案,才能表现出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秀芬.浅谈中学生篮球训练特点及安排原则[J].体育科技.2009(02)

[2]王怀松.初中篮球科学训练手段和方法[J].才智.2009(07)

初中篮球教学计划篇10

[关键词]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和健康教育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篮球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篮球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篮球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篮球“精品课程”更是受到了当前篮球课程教学资源的限制未能实现良性推广,因此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教育部将体育课程确定为活动课程,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学体育课程理解为: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体、美全面教育,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活动课程。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限、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等。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加强技能。在提高学生篮球专业技能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教学、训练比赛、组织竞赛、临场裁判等体育教育能力。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发展史,篮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要求,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锻炼计划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使高、中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明显提高、使初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比之现在考核标准显著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篮球比赛和管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篮球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就业需求,使得优秀毕业生。

三、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设置、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置

1.必修课: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设定,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既定学时的体育课。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基本目标)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1)选项课:三个学期共计100学时,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术和素质练习。

(2)课内选修:为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课内选修课程学习,共计36学时。主要进行篮球战术和篮球比赛的欣赏与篮球规则裁判法的学习。

2.选修课:为满足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3.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二)课程结构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规定,围绕大课程观的理念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出发,紧紧扣住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开设多类型、多教学模式的体育课,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开设多类型的体育课,目前可开设的类型为:

1、篮球基础素质课

根据学生入学体育基本活动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运动能力的基础教育,全面加强体育锻炼,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篮球基本技术课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特殊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以及学校具备的师资、教学条件状况,有选择性的设置一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3、课内选修课

篮球课的课内选修课程开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为主要目的的项目运动水平。

4、保健课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5、课外体育活动及俱乐部锻炼课

面向广大学生的以健身和康乐为目标的锻炼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的,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在专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健身锻炼,参加比赛和参与组织等,在学校设定的项目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的健身活动形式。

6、运动训练课

体育特长生组成的高水平运动队,其训练课为必修课程。通过训练课的学习所获取的成绩和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所取得的名次,是运动训练课程成绩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课程内容

1、身体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的“健康”的指导思想,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内容的选编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要树立新观念,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旧的教材体系。

2、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我校师资场馆设施、器材等情况选编内容。各教学区由于场地情况各异,所教学生不同,所以在教材选编上更要讲求实效,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在同单元上课时的场地分配,各自选用不同场地的教材。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应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伯朝文.关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6(7):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