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络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25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1

一、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2]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2

【论文摘要】人类面临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了当前形式下,中职生网络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特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公共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但从负面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可能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功能特点,使那些在传统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无法作案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实施其违法犯罪的空间和手段。中职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网络的主流群体,青少年已占据网络半壁江山。由此导致的负面影响是中职生网络犯罪逐年增加。 

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自控能力较差,往往经受不住网络世界的诱惑。性情较为冲动,容易犯下错误。因此我们在探讨中职生网络法制教育这个命题时,其实质也指向整个青少年群体。 

 

一、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危害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公民提供了一个便利而民主的平台,这极大的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随之也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因素的产生,不良信息的传播,包括色情、暴力信息的传播,对难以分辨是非的青少年造成误导,使之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进来年,每届人大代表会议将网络犯罪都提上日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产生,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仍有许多网站打着擦边球,变相的渲染色情暴力,这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网络犯罪的主要因素。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其次,由于网络虚拟游戏的普及。许多网络游戏运营商大肆推广许多游戏含有暴力因素,使得青少年容易陷入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心里健康。近几年,都有媒体报道由于青少年沉迷与网络游戏,甚至将自己当作游戏中神话的对象,甚至出现杀害自己亲人的悲剧。还有的青少年,由于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无钱上网,便走上抢劫、盗窃的犯罪之路,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二、中职生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学校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与学校监管程度是构成中职生网络犯罪的主导性因素。当前形式下,由于中职学校对学生法制教育重视意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容易走上法制的死角,从而犯罪。 

2、社会方面。学生作为网络主流群体,一般是以网吧为寄居点。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上网,但是仍然有许多网吧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变相引诱未成年人上网,如大幅游戏宣传海报,或者下载色情片存于硬盘里。网吧作为社会群体,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漠视也是够成青少年容易走如犯罪迷途的原因之一。 

3、家庭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其生性懒散。自控力往往较 

弱。同时由于许多单亲家庭孩子与留守孩子,缺少父母的照顾,性格孤僻,容易走上极端犯罪的道路。 

 

三、网络犯罪对策分析 

 

由上分析,当前中职生网络犯罪主要受网络本身的、家庭、社会与学校四者之间的影响。因此,在对中职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时候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中职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之中,应当揣摩其心理特征。分析出一套具有中职生特色的网络法制教育之法。 

1、家庭方面。应当加强孩子独立思维的培养,积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培养孩子的情操。家庭应当担当家庭监护的责任,在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应该有所管辖,做到适时适度。另外,家庭是青少年第一教育学堂,作为父母,应当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身心都能健康的成长。由于青少年相对叛逆,长大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监护人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征,对症下药。 

2、国家政策方面。由于网络本身侵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当严密监控网络,分析青少年上网走向,并相应的出台一系列政策。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网络的监管,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发故意政策。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考量,在力度和范围上更应该加强。缩小网络的负面影响,积极弘扬和宣传网络的正面作用。在网络监管方面,如继续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限制,对网站信息的合理监督,出台相应政策限制活着取缔不良信息的传播,如宣扬暴利色情的游戏等。在游戏上,也应当限制个别网络游戏的蔓延,如增加对游戏营运商新开发游戏的审核力度,增加游戏运营商税收等。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实践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探究浅谈民族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探析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初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案例的应用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中职德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研究中职德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浅议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政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中学生的网络及信息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中学生的品德和素质的提升,也关乎互联网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品质提出了一些看法。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途径

道德教育是贯穿整个中学阶段以及各个科目的重要教育内容,有助于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在信息时代,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网络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之一,因而有必要从初中阶段起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学,为他们未来的网络信息生活埋下健康的种子。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道德要求

(一)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他们也会不断地对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对人生和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毕竟还不丰富。所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在学习和实践中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惑和偏差。因此,中学德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文化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二)帮助中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网络的出现增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但是在网络环境中,由于接触到更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有可能导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淡漠,甚至会消解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因此,中学生置身于网络信息的海洋中,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的文化与吸收接纳外来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学德育工作者应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信息的传播,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培养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

初中生上网环境多处于放松的双休日和家中,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比较大,就容易造成外在监管力量失控,在学生自己自由驾御的“异度时空”里,真正能够起到约束作用的只有他们自身的网络道德责任感。因此,启发学生牢记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相当重要。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网络上都应有道德责任,决不能片面认为现实社会中窃贼、诈骗是一种犯罪,而对网络上各类侵权行为和伤害别人的行为不以为然,无所谓,甚至不认为是犯罪。我们要引导学生牢记社会期望和肩上的重担,在网络时代增强道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多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不去违背社会道德和亵渎文明。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守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上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自觉塑造网络健康人格。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途径

(一)利用丰富校园生活,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开展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节,有利于明确网络道德规范,疏导学生网络行为。比如举行网上征文、动漫、摄影、调查、辩论赛等一些健康,有益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那些热爱电脑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体验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欣喜与烦恼,抒发内心对于网络的情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心理对话,让学生倾吐自己的烦恼,引导其发泄和稳定情绪;开展“文明上网周”、“绿色上网车道”等活动,学会抵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做个文明的“网民”。教师需要利用网络,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加强自己的德育影响力

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事要选对教育方法。道德教育对于同学们来说不应该是说教,而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交谈,因此,应加强教师的网络操作能力和网络道德教育力度,充分利用诸如社交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网络工具,以自然和亲近的方式来进行德育工作,让,形成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如可以通过举办教师的办公自动化培训班、网络技术培训班,多媒体软件制作培训班,网页制作培训班和网络操作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如教师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规范和实用的网站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加大了对网络传媒的控制力和主网络环境。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德育说服力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4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最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笔者针对学校初一、初二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初中德育工作做几点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一、关于对初中生网络使用问题的思考

校园内使用手机的问题是德育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在对“你有哪些可以上网的电子产品”一项的问卷中,初一年级有超过49.5%的学生选择了使用手机,而初二年级已超过了77.5%;在对”你上网一般干什么”的调查中,选择聊天的初一占30.7%,初二占66.7%,选择玩游戏的初一占13.8%,初二占50.5%,选择看电影或视频的初一占60.4初二占77.5%。

(一)突显家长教育观念和学生心理特点

1.奖励手段单一,孩子不买父母的账。家长把为学生买手机作为物质奖励的手段,结果在无形当中给了孩子一个误导,“我成绩好,父母奖励我是应该”。所以,导致父母教育的被动性。

2.学生社交心理需要加大,虚拟的时空部分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调查发现,初一学生的择友尚处于幼稚期。而初二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网络空间自然而然地就当成了情感和思想寄托的世界和场所。

(二)网络问题带来的教育窘境与归因分析

1.网瘾的受众群体比例虽少,但危害甚大,须引起相当的重视。在对“如果你被迫去一个没有网络的世界,你觉得自己能待多久?”5%初一学生认为一刻都待不了、6%的学生认为只能待1天,初二的比例是6%。在调查“你认为自己依赖吗?”7%有初一学生认为很依赖,5%的初二学生认为很依赖,选择有些依赖的初一有28.7%、初二有31.5%。

网瘾的成因中在“你认为网络生活方式,之所以在人群中流行起来的原因是?”选择网络特有吸引力和人们太过无聊、网络的方便,成为生活的必须选项的初一初二分别占37.6%、17%、66.3%和45%、19.8%、69.3%。在对“互联网引起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会让你担忧”。初一有超过56.4%、53.4%、57.4%的学生选择了网上虚假信息会混淆视听、网上病毒入侵电脑、帐号被盗,个人信息外流,遭遇网络欺诈,而初二的所占的比例是63%、62%、63%。

2.对待网络态度折射出现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单一和生活范围的狭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能开阔视野、对学习有帮助、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未来的人生缺乏规划,再加之初中生的判断能力的不足和选择能力的不强,其留下来的诸如学生沉迷网络、乱会网友等事件常见于报端。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对学生来说太显匮乏,在中高考的考试体制之下,各种名目的课外补习班充斥着学生的神经,而正常的科技馆、少年宫,适合学生活动的场所和娱乐项目少之又少,因为专项的不足导致了学生活动和娱乐范围的窄化。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就摆在每一位教育者和家长面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穿越网络,走出德育困境,助推学生走向成功人生

在网络的环境下,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代之以更贴切学生和时代信息的方式来调整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方式。

(一)占领宣传阵地,营建网络安全环境,让学生居其室而惠其香

1.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要入脑入心。从教育实践和学生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关注的网站除了学习网站之外,最让学生关注的就是贴吧、QQ群、微信群等等。其交流的群体以同龄人居多,网络环境相对干净和安全。教育者应抢先占领这块阵地,让更多的学生提前了解网络的道德和法律的规定,强化学生的慎独意识和自律意识。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畅通网络的绿色通道,让信任变成净化网络的最有力武器。家长正常开通网络,不给网络关禁闭。网络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必要工具,学生和家长对此应答成共识,家长应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比如确保网络的安全,约定好学生上网的时间等等。

(二)牵手社会力量,开展专家讲座。

网络是现代的产物,网络犯罪随处可见,让公安等部门走进校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网络的两面性比家长和教师的说教要鲜活和生动的多。

1.参加平安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同身受,看清网络的真面目。最好的教育是直观形象的教育,让学生走进平安教育基地,在最专业的领域直面最现实的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是最好的教育。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5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

一、网络对初中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有利于改善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关系

网络的隐秘性为初中生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场所和机会。在网上没有现实生活中各种人伦关系的限制,使学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初中生的性情,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态也变得平和。

2、网络增强了初中生学习知识和查找资料的高效性

网络中所涵盖知识的广阔性,使用起来的快捷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一个简单的搜索就可以找到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内容,这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互联网的普及,有利于初中生在网上搜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方便资料的搜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3、网络拓展了初中生的知识视野和思想空间

网络的全球性,使文化的传播彻底打破了知识的地域限制,真正使学生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对于在校园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平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表达对一个社会现象的看法,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思想空间。

4、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的业余生活

网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廉价性,通过网络看电影、听歌、看书都非常简单。对于囊中羞涩的初中生来说,网络无疑是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包括大部分的网络游戏,如果能处理得当,合理地支配时间的话,对于丰富初中生的业余生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对初中生的消极影响

1、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长期面对多媒体画面的“人机对话”交流方式,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养成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任其在互联网这块虚拟时空里堕落,会造成初中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

2、导致初中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一般而言,人们在传统社会里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然而,由于他们的道德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意识较差,所以一旦进入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的视域,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有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但运用它的一些初中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难以鉴别真伪,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三、积极应对虚拟网络的冲击,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网络文化背景中,文化的生产传播机制是一种大众到大众的传播模式,每个个体都可以选择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自我教育的观念,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参与整个教育过程。

2、优化教育资源,创造完善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要注重对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建立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

3、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初中生的网络信息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信息素养是综合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既包括信息技术,也包括网络道德。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学校应该将网络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组织系统的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普及网络知识,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疏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初中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

参考文献

[1]聂北茵网络文化:到底怎样认识你——关于网络文化的对话[n].中国青年报,2000-09-03(3)。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6

【关键词】网络文化;初中生;德育影响;研究分析

如今,网络已达到普及阶段,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德育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下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资源。针对网络文化含义内容至今未有准确的解释,不同的人对网络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理解(如图一)。一些专家提出:网络文化是将不同网络产品作为依附,遵循网络规范与不同网络相关的精神现象的综合。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从客观上而言,网络文化是将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结合作为物质基础,以发送与接收信息为中心的一种全新文化形式。网络文化不同于现实社会文化有其特有的属性与内涵。而微观上文化指的是:人在网络环境下展开的精神活动与产品,其中包含:文字作品、图像等。简而言之,微观上的网络文化是借助网络形式在微机上的文化活动。对此,笔者认为:网络文化概念为:网络文化内涵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微机、互联网、虚拟环境中的网络;精神文化是网络内容作用下的人们价值理念、思维形式,涵盖范围较广;制度文化包含和网络相关的规则制度、组织形式,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二、网络文化对初中德育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中,网络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是初中阶段学生文化的核心,以及今后文化发展共识。多样的网络文化打开了学生的思想意识、丰富精神素养。但同时,由于网络文化的复杂性对学生德育意识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正向影响

1.帮助学生德育学习

更为国际化互联网作为一种跨越国界、不受地域影响的信息数据传递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借助网络了解书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同时也为德育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奠定基础。所以,基于这一点分析网络文化帮助德育教育更为国际化。

2.打破传统德育空间限制

网络文化有着较强的实效性特点。首先,网络范围中无时间制约,只要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都能够上网,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时间上的限制,使德育教育更加广泛化。其次,网络无空间制约。无论是在不同学校还是区域,甚至是不同国家,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德育资源分享,在线请教问题、讨论等。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真正的连接在一起,更具影响力。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网络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时间安排以及所需德育知识选择接受德育教育内容。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更能够彰显德育教育有效性。

(二)网络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负向影响

网络文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网络文化复杂、多样,而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少判断力、辨别能力,学生思想意识易受到牵引。若学生被消极的网络文化误导,则对德育素质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1.易误导学生思想意识,影响学校德育教育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是书本教育中所不及的,但是过于多样化也造成文化膨胀与混乱。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化是不能阻止与过滤的,没有监督人员,只有信息沟通。一旦学生被一些消极文化影响将造成学生极端民主化,进而产生降低德育素养,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树立。同时,对学校德育教育也具有较大影响。

2.传统德育教育受到冲击

现代网络发展下,传统的书本德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德育教育需求、以及德育知识。对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取缔而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以往德育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做好书本功课然后将其传给学生即可,而现代网络环境下,要求教师不仅掌握书本内容,更要与网络接轨、走进网络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教学步伐。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好网络文化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利用网络文化开展德育教育方法

怎样对初中阶段学生德育问题进行有效引导、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网络文化的好与坏、怎样帮助学生走出网络困惑,成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借助网络文化进行德育教育还需要立足于多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积极内容,做好思想意识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家长加强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引导人,因此想要做好学生德育引导,还需要从家长做起,做好学生引导、监督。一些家长知道网吧对孩子学习不好,因此为了防止孩子走进网吧,而在家里安装电脑,至于孩子上网做什么,家长全然不知,更谈不上德育教育。因此,家长应加强网络与道德意识认识,跟上现代化发展变化。若家长能够有时间可以与孩子一同上网,与孩子分享网络所带来的快乐。但最为重要的是,家长应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建立和谐家庭环境,继而更好的引导孩子德育意识,利用好网络文化。

(二)学校加强网络建设,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培养

学校在德育教育引导上,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校园网对学生节假日、休息时间开放网络,为学生创造科学、合理的上网时间。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辅导等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引导学生将兴趣特长发挥在信息技术中,改变学生拿起电脑只会点击游戏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网络学习,进而更好进行德育引导。

(三)做好网上论坛利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与学生、与教师能够在“网络论坛”中进行问题讨论、探究、交流,发表观点。进行网上论坛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即: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在虚拟环境下隐秘真实身份,更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开放思想、表达真性情。对此,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发现道德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在网上论坛中,学生也可以结交更多朋友、学习伙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结语

综合分析,网络将世界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将其应用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但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笔者分别从:网络文化的含义、网络文化对初中德育的影响、利用网络文化开展德育教育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学生网络文化德育教育起到帮作用,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卢春梅.浅谈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2]王艳芳,杨文英.腾冲边境初中生学校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11).

[3]杨菁.初中生“我—他”和谐关系建构策略———基于关怀德育模式视角[J/oL].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4]欧阳岑星.关于公民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德育途径新思考[J].亚太教育,2016(24).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7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德育

初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一是要通过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工作、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教育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它主要是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作的工具,从单纯的学习技术转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当今信息良莠不齐,杂乱纷呈的网络环境之下,各种颓废、消极的价值观念涌向学生的生活,影响了他们正常的身心发展,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摆在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面临的德育困难

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首先必须了解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面临的德育困难。根据笔者的观察,这些主要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中的信息垃圾严重损害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有了疑问或困惑,学生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材料来解决相关问题。但是除了有用信息之外,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也时刻充斥在学生周围。诸如大量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歪曲事实混淆黑白的杜撰信息等等,包含了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肯定和宣扬。据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37亿,其中青少年网民人数超过8000万。数据显示,约有13.2%的青少年网民患有网络成瘾,有13%的青少年网民有网瘾倾向,这个人群超过千万。初中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方面还不定型,他们对社会和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做事容易冲动和偏执,这些特点决定了初中生在面对如此杂乱的信息前必然出现混乱、犹豫、不解等心理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对物质、特权的盲目追求和崇拜,淡化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上瘾治疗中心陶然主任说:“中国共有250万名网络上瘾者,大部份是年轻、男性、在线游戏所吸引,游戏中的暴力对他们将有深远的影响,尤其这适逢是他们建立人格的时候。中心有将近40%的孩子有暴力行为,他们可能为琐事而大打出手。在中心接受治疗的孩子中初中生占到了30%”。可见,这些让人心痛的事实需要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关注与认真思考。

(二)信息技术的过渡运用容易导致学生沉湎网络,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

网络的虚拟性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过度的沉湎于网络交流,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常的人际关系交流的障碍。由于地域、环境、学习工作节奏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交际面比较狭窄,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难以得到满足,而网络的交友功能弥补了这样的不足。但是在因特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彼此隐瞒真实身份,进行网络交往时,难以形成真实可靠的人际关系,交往的安全感降低。长期以往,势必导致学生心态冷漠,忽视现实中的交往,人际距离疏远,从而使人产生苦闷、沮丧、压抑的情绪,甚至导致学生生活态度消沉、精神不振。

(三)信息技术中潜藏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上、黑客行为、数据盗用等网络犯罪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学生又是利用网络的主要人群之一,这势必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找出病灶,采取有效方式方法,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一)积极开展学校网络德育过程

一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仅不能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加以行政命令般的勒令禁止,而且要正视网络发展的趋势,认识和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树立德育空间网络化的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主动驾驭网络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施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增强学生在网络面前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校园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德育工作网站的建设则是网络德育的物质基础。网站建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心理趋向,在增强亲和力、时代感、时效性、娱乐性上下功夫。运用网络办德育网站,最有效的就是利用网络丰富性的特色,将德育教育由枯燥的语言说教转变为故事性趣味性俱佳图文并茂的动感交流。既要站在学生思想的至高点上,从理想的层次上把他们吸引过来,寓教育、引导于服务之中,又要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学生展开互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强网络监管,优化信息技术环境

首先,学校应积极开展网络德育课程。网络德育是个崭新的课题,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网络德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网络电子教室或者多媒体投影室中上课,学生也可以自主的在网络上调用课件库中的德育课件,有选择性的、自主的学习课件内容,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其次,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三)课堂渗透全面化

将德育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一,不仅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培养意识,启发他们的心灵道德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抱负,从而更加和谐更加全面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和实施。

三、小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学校信息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介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网络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上注重学生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网络信息技术带给孩子们的伤害。

参考文献: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8

多年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使笔者深深体会到: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生活、成长和其他方面的综合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网络与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由于信息化、智能化和交流环境的变化,使得本来面对面的班级管理工作,变得难度加大,变得手段和方法需要更新,更需要接近学生的学习习惯,接近学生的需求,更需要接近现代环境的要求。

在以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必须突出学生实际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在深化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理念的影响下,一直致力于对初中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与科学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初中学生需求为目标,以动态管理为基本模式,以网络教育为主体,以实现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受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1“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所谓的“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就是“以初中学生需求为目标,以动态管理为基本模式,以网络教育为主体,以实现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的核心就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做人、成材、面对生活现实的综合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对人的学习与品质教育。目标就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依附于网络这个载体;基本的手段就是网络、计算机等媒体;管理模式与方法是通过网络、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的特殊效果,加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能力需求与共同的环境分化,实现对被教育者(初中学生)的综合管理教育与综合做人教育。下面介绍它的特点。

1)发挥了网络和计算机的作用。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更不是教学环境的改变,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利用好这个先进的手段,服务于教学与管理,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与管理。从这个层面上讲,做好“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应用,就必须突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发挥网络与计算机特有功能,实现对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全面性。

2)创新了班级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在网络与计算机的环境下,原先那种教师讲台上讲,而要求学生做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落伍,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化解与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对自我教育与制度约束的教育中去。这样,班级管理与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必须创新,而网络与计算机正是创新与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

3)能够达到有效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网络和计算机时代,赋予初中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那种已往教师手把手的说教式班级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同时,随着素质教育与学生个体化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也急需提高与升华,更多的是如何考虑,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去实现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品质教育与综合的成材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与高尚品质的形成。而“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就是通过网络与计算机的教学手段,达到上述预期目标,助推素质教育向高水平、高标准方向发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爱好、兴趣和综合创新能力。“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通过网络、计算机手段和发挥教师管事的才能,充分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动手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调动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挖掘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一种创新的引导与教育作用。这是因为“四个以”是通过兴趣培养为载体,从而达到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目的,这是由网络的先进性、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和娱乐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

2“四个以”初中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应用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实施“四个以”创新管理模式,一直是笔者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之一。三年多来,笔者始终以“四个以”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为主体,在初中学生中进行班级教育育人、思想政治方法育人、行为道德品质育人和先进思想理念育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受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好评。

1)以初中学生的成长、学习和个性需求为目的,强化班级管理的能动作用。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受教育者,由于年龄、知识、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有差异,其管理与教育也必须存在差异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于乐,寓教于兴趣爱好,寓教于个性化品质养成之中。比如,初中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其自我约束能力大大提高,但由于受网络、计算机媒体的影响,个性孤僻,善于独立玩耍,不善于听取集体教育,导向性教育目标受到威胁等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如果作为初中的班主任,再每周开好一个班会、每天做好一次专题教育、每天到教室进行面对面检查,已经是不适应学生管理的要求了,就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为达到对初中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教室中的网络与计算机,发挥网络与计算机的作用,选取教育意义明确、针对性强、起到唤醒与引导作用强,能够与初中学生学习、生活、成长题材同步的电影、电视、网络作品,定期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网络与计算机的特有作用,受到启发教育,受到教育熏陶,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实现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开放意识、高尚品质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实现对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挑战自我、刻苦学习的教育,达到班会教育不能实现的教育目的,事半功倍。

2)以动态班级管理教育为基本方法,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最优化。初中学生,虽然年龄相对较小,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与参与活动的意识并不弱,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动态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吸纳网络与计算机先进性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轮流班委制度,实施轮流班长与学习督察员、纪律督察员、卫生督察员、体育文艺活动督察员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技能和应有的能力,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在此活动中,班主任做好全面的指导与协调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与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平时参与活动不够积极、性格孤僻、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班主任做好跟踪培养,使动态化班级管理做到不遗漏、不孤立、不偏向、不指向性教育,使班级管理的内化性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与班级管理全面化。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生;网络成瘾;心理控制

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类似于的强迫行为,是指在没有成瘾的物质条件下,人们产生的一种失控的上网冲动现象。目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理,产生了一种新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在当今,教育界、心理学界、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中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特征

网络成瘾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些年来,初中生由于沉溺于网络,发生了很多辍学、猝死甚至自杀的事件。初中阶段具有人生奠基的意义,是网络成瘾问题的高发阶段,因此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按照我国颁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中的规定,初中生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初中生沉迷于网络关系成瘾中,通过一些即时性的聊天工具、网站等等进行人际交流,浪费掉了很多的时间,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②初中生很容易对网络上各种互动升级游戏成瘾,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中,每天都魂不守舍,无法上课学习,想尽办法上网游戏。③由于初中生好奇心理作祟,他们通过一些游览网上一些色情文字、动画以及电影等等吗,很容易对网上一些色情成瘾,难以控制上网的时间。④由于初中生的心智还处于发育阶段中,分不清各类信息的好和坏,因此,有的初中生,无法抑制从网上下载各类信息,造成了网络信息成瘾,强迫性的从网上收集一些暂时不需要地信息,并且进行传播或者堆积。

二、初中生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

1.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258名年龄在15.45岁地初中生中,就有8名被评估出具有网络成瘾的问题,检出率为3.1%。有22.1%的学生在逃避问题或者环节不良情绪的时候去上网。30.6%的学生感觉上网的时间要比计划的时间要长很多,20.9%的学生为了减少上网的时间,或者停止上网,经过很多次的努力控制,但是不能成功。11.2%的学生认为上网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妨碍了重要的人际关系,5.9%的学生对上网产生了依赖,一心只想着上网。在初中生中,男生的网络成瘾率要比女生高很多,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在年龄上,初一的学生网络成瘾率要低于初二、初三的学生,尤其是初二阶段中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学生要比其他两个时期高很多,因此,对于这个时期中的初中生要合理的科学的引导上网,对他们实施教育。

2.初中生上网成瘾的条件比较。首先,根据相关资料显示,89.34%的初中生喜欢自己在家里上网,10.66%的初中生在外面的网吧上网。初中生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要比自己在家里上网的高处很多。在自己家上网的网络成瘾率在5.20%左右,而在外面网吧上网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率在26.15%左右。其次,目前,随着留守青少年的不断增多,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相关调查的资料显示,城市中,留守的初中生网络成瘾,要比非留守的初中生高很多。留守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率在14.07%左右,而非留守的青少年在5.40%左右。总之,在外面网吧上网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率要比自己在家里上网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率高,留守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率要比非留守的初中生网络成瘾率高很多。

三、网络环境下初中生网络成瘾心理控制的建议措施

网络成瘾会给初中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初中生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要有效地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问题进行干涉,并采取有效地措施敢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不良行为。

1.目前,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个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网络会影响到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为了保证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就要针对初中生的网络成瘾,进行干预和防范,合理的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正确的上网,规范初中生网络的使用效率,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文明行为。

2.初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是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是天生经过遗传而来的。可见预防初中生网络成瘾要训练初中生的心理控制,增强防范和干预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行为,通过训练初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改变其个人的行为取向。目前,大多数的初中生能够采用积极地应对方式,约束自己,防范网络成瘾,但是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仍旧有部分初中生试图网络、休息等方式,想把问题和烦恼暂时的抛开,因此,通过自己安慰自己的校际应对方式,来处理自己预见的问题和困难,由此,充分的说明了初中生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健康的应对方式,寻找一个更好的途径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避免自己网络成瘾。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网络成瘾,主要是一种自我控制力很差,调节能力差的缺失,他们缺自我约束的能力。家长、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要充分的做好初中生网络使用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健康得到良性的发展,预防学生具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和管理,加强教育网络科学化的建设,为了减少不良的应对方式,为了避免消极的态度,要鼓励和教育初中生利用积极地应对方式处理问题,从而避免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倾向。

【参考文献】

[1]高代林,杨曦.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J].北方药学.2011(07)

初中生网络教育篇10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德育;渗透

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专职部门的职能,与学科的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师更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思想教育。初中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学习的科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nternet上有大量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有益信息,也泛滥着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从第一节上机课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①填好上机实习日志;②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个文件夹中;③不能随便删除他人文件;④下课时正确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才可以离开。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做好了却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不会乱坐位置,并会把自己的东西自觉地放到以自己班级、自己名字为名的文件夹中,这样既保持了前后节课的连贯性,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文件,也防止了误删他人文件。从一开始笔者就严格要求。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注意细节、尊重他人、做事认真严格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加强信息反馈,增进师生互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技能大有长进,相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足,这些优势本应该很容易促进初中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因为网络使用的相对封闭性和较鲜明的个性化操作模式,加之初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学生的操作很难纳入到教室和家长的视野中来。我们的一些学生常常坐在电脑前打字、浏览,家长以为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事实上其中一些学生却是在网上聊天,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为此耽误了很多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造成了精力的巨大浪费。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互动,让学校和家长了解初中生究竟在网上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向标,进而指导学校的下一步德育工作。

三、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别人,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伴,从独立学习到小组互帮互学。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会与人交流,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如在学习《信息的搜索》时,在任务驱动的方式下,进行分组学习,在各个小组中学生们各有分工,互相帮助,根据各个学生的专长进行分工合作,对自己主题的信息进行浏览、整理、归纳,让学生在组内和组别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使得课堂形成一种具有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环境,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共同发展。

四、抓好网络德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到来,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很多不良信息便通过网络方式泛滥。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1.通过“防火墙”、网络管理软件、技术加密等手段监控、过滤、清除学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降低学生接触垃圾信息的几率。2.组织学生进行上网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分辨信息、选择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自觉抵制各类垃圾信息和信息的入侵和干扰。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4.分清虚实,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