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56

想象力的作用篇1

1舞蹈表演与想象力关系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创作、人物感情的表达、肢体动作以及舞台音乐等,都是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没有了想象力,舞蹈作品将是没有灵魂的。在舞蹈表演时,不可能真实的还原舞蹈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等因素,舞台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在虚拟的舞台所创设的时空里,只有依靠舞蹈的创作者、舞台的编导以及舞者的想象力进行二度创作,才能体现舞蹈的精神内涵,从而感染观众并启发观众的联想,从而产生与艺术的共鸣。

舞蹈形象是舞蹈作品的核心,而想象力是形象的来源,所以想象力乃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当一个舞者在演绎一个舞蹈作品的时候,就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创作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舞者的二度创作,即舞者结合整个舞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环境,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对人物的心理体会和思考,深入到角色的内心,再通过形象而生动的舞蹈动作,创造出舞蹈人物的过程。这种二度创作正是舞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重要体现。所以,一个优秀的舞者一定是想象力丰富,能够更好的刻画舞蹈人物的。

2舞蹈表演中的想象力分类

舞蹈表演中的想象力分为动作空间的想象与心理空间的想象。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是对舞蹈动作在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产生具有审美价值的舞蹈作品的过程。舞蹈作品要实现一定的审美价值,想象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动作空间的想象是舞蹈练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要求舞者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及其韵律的核心。

舞者对舞蹈动作完美展示的过程,就要求其充分的展开想象,并赋予每个舞蹈动作。动作空间想象力还体现在三维空间中,即高空、中空、低空。舞蹈动作的空间转化可以实现舞蹈作品的艺术表达,从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上所述,舞台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还原舞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就需要舞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对舞蹈人物进行创作,用身体语言来外化人物的内心情感,这就是形象的想象力。舞蹈作品承载着一定的文化符号,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方式。正如少数民族舞蹈有着其独有的特色,也是其舞蹈中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因,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对于舞者来说,舞蹈中所承载的文化环境,就要更多的依赖于舞蹈表演者的想象力。运用艺术化的想象,来对舞蹈人物进行理解,是自己置身于舞蹈作品的情景中,通过外在的舞蹈动作去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在蒙古舞中,因为蒙古人生活在大草原中,他们雄壮威武、热情好客、能够善舞,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在表演蒙古舞蹈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力刻画出蒙古人的性格特征———大气而豪迈。所以,舞者在表演时仿佛处身于蒙古大草原,想象着蒙古人的生活,才能跳好蒙古舞。

3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想象是舞者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对记忆中存在的承载感情的素材进行加工和再创作,不是简单的再现素材,是舞者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过程。因此,舞蹈作品因为舞者的想象力的创造,才使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更加鲜活。舞者在创作的过程也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随着想象认识的发展,舞蹈中的人物情感也发生了变化。另外,想象力还会使舞蹈人物的情感更加复杂多样。舞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不仅存在着舞者的自身的情感,还包含了角色的情感,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体验各种角色的感情活动。

如愤怒、悲伤、失望、希望、欢快等,舞者要依靠想象力来展现这些情感,让自己成为舞蹈中的人物,体会当事人的处境,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情感中,更加丰富的将人物的各种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来。只有借助于想象力才能刺激内心的情感驱动,创作出更生动的舞蹈人物。

想象力还会作用于舞蹈感觉。舞蹈感觉的产生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完成。所谓的舞蹈感觉是舞者自身的意识和感觉,它不仅仅是舞者对舞台的感受还包括了想象力。舞者只有通过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形成良好的艺术感情,才能产生好的舞蹈感觉。根据现代心理学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就不难理解只有“想象”才能引起艺术感觉,而记忆表象是不能产生这种高级感觉的,创造想象更是如此。

4想象力的培养

对于学校而言,在培养舞蹈学生时应该不仅仅注重基本技能的开发和训练,应该更多的设置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课程,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以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

对于教师而言,也要明确培养学生想象力重要性。在教学中探索一些可行的方法,例如鼓励学生在模仿当中发挥想象力,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也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这就是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舞台情景,如舞台的布置、灯光音乐等等,这些能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到舞蹈人物的角色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即使教师没有相应的条件,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情绪想象,许多舞者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能却没有良好的舞蹈感觉,就是因为不善于运用舞蹈的想象力。对学生也要进行美感教育,学生要有审美能力才能感受到美,与想象力相联系,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音乐、文学以及绘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可以很好的表现舞蹈的主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舞蹈的一部分,音乐可以烘托舞蹈的气氛,表达舞蹈人物的情感。绘画也会给人以美的启发,丰富人的内心,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文学作品看似与舞蹈不相关,但是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意识,它可以增加人的艺术想象力,很多经典的舞蹈作品都来自于经典的文

想象力的作用篇2

一、促发想象。趣味生成 

想象力的生成需要兴趣来推动,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所以说想象力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制作课程表”为例:课程表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件事物,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要准备一份属于自己的课程表。所以,在教学之处我利用幻灯片为学生们展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课程表。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幻想一下你们会如何制作自己的课程表呢?”在图片的吸引下,学生立即对我的提问展开了思考。在回答的过程中,虽然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五花八门,天马行空,但当我问道如何将这些想法落实到实处的时候,他们却犯难了,对此我向他们询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变成现实呢?”看到孩子们渴望而期待的眼神,我立即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交代而出,并让他们了解表格中常用的一些名词,以及简单的表格制作方法,从而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下来。整体来看,在这个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想象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生成兴趣,同时还能为学生所用,让他们进一步窥探知识、感受知识、猜测知识,继而在求知欲的带领下迈向知识。 

二、巧设任务。自主能动 

当教师利用想象力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之后。教师要合理布设任务,力求借助“巧设任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自主。以“美化文章”为例:该节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章中的作用,并了解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敢于利用技术诠释美。针对此,在完成教学之后,我为学生们布设了这样的课堂任务:首先,我选取了李白的《静夜思》作为任务主题,然后让他们读一遍诗歌,感受诗歌的寓意和思想,之后提出问题:将诗歌输入到word文档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选择合理的插图和艺术字修饰诗歌版面,让版面布局变得更加合理、美观,富有韵味。在操作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创新,并思考如何合理使用艺术字,如何选择正确的艺术字,尝试挖掘这些艺术字背后蕴涵的秘密和含义.以此确保文字的应用和插图的选择符合诗歌的意境。在插入图片的过程里,有些学生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整个版面、文字、段落出现了混乱,并因此心生急躁。对此我给予了鼓励,并帮助他们寻出问题的源头,从而让他们循着正确的路线完成任务。 

三、习惯培养。增强技能 

想象力的培养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坚定的恒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在借助想象力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质量的时候,教师更要选取合理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调动想象力的习惯,继而增强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与实践能力。譬如上述两个案例,在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想象与操作并行的任务,如:将制作课程表和美化文章相结合,利用艺术字和插图让课程表变得更加圆润饱满,富有趣味性。在操作这个任务时,学生不但要全面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还要将想象和生活元素进行结合,从而制作出属于他们独有的课程表。又如,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的时候,同样可以导入美化文章的知识,让学生凭借想象力创造出一份精美而不失意义的电子邮件,然后尝试发送给其他的同学,让他们在操作的同时学会进入自己的电子邮箱,并让他们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增强对因特网的使用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他们在想象力的牵引下可以自由地探寻知识,感受知识,继而把握知识。 

想象力的作用篇3

论文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崛起召唤了“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加上白话文取替文言文成为正式书面语言后,

    与此同时,当今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介进人到千家万户,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接受知识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通过这些电子媒介,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多元形态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满足自己的多种审美需求和感官享受。相对于传统媒介阅读的刻板、抽象、费神而言,这种新媒介阅读就显得生动、具体、惬意。但是,这种多媒体信息越生动、形象、具体,那么人们的艺术想象空间就越小,对文字诗意的追求欲望也就逐渐弱化。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而言,如果长期沉浸在这种阅读或娱乐方式中,那么就会慢慢地丧失自己对诗意的体验和敏悟,就无法用智慧的想象力来铸造充满诗性的作品,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文学创作中的诗意缺席。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童诗、散文或儿童戏剧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少了,即使在以幻想为核心的童话作品中,充斥其间的也多半是“热闹童话”、“搞笑童话”等,而抒情的、诗意的童话则不多见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仅是停留在生活的最表层,呈现的完全是平面化的生活实景,朦胧的距离美已经荡然无存,故事情节显得单调乏味,品之犹如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没有一点想象的诗意空间和令人回味的哲理意蕴。而儿童文学的诗意缺失,也使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受到嘲弄,结果沦落为商业文化的附属品,成为制造利润的工具。在大众娱乐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介又让文学走向边缘,令诗性语言黯然失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想象力的作用篇4

一、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心情愉快,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营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把大脑中贮藏知识的闸门打开,产生回忆、想象,并让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进行发散思维,迸发智慧的火花。“新课标”强调初中语文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能接纳和宽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质疑、自由发表意见,这样他们才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创新的思维,并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对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知道,视觉对人的刺激远远强于听觉,但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效果就会更好。而运用多媒体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语文材料涉及的内容,天南地北、上下古今,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都极其广泛。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图像、视频等与自己的讲解充分结合,为学生营造立体的学习氛围,将会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语文课本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形象直观的图像、视频等,进而使学生容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学散文《海燕》时,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翱翔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想象。然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三、利用文本中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想象力的重要一点是找准教材中最能促进思维的“想象点”,而课文中的不少空白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想象点”。课文中的空白是指文章给读者留下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联想以及再创造的空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巧妙地运用文章中的空白,多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时机,允许他们自由地进行想象,这样就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用看似矛盾的两个词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意义空白”很容易让学生想象到孔乙己当时的落魄与悲惨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作用篇5

一、利用讲解法、示范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讲解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行之有效的。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在讲解时,不能把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地讲解完善,而是教师在讲解一个动作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顺序,把动作模仿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自思考,完成动作。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例如:在教学生练习第八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时,教师应分拍进行,第一拍,两手由下往上前平举,掌心相对。待学生做好这个动作后,再讲解第二拍、第三拍,两手经侧平举往后下经体前绕至上举,同时左腿往前迈一步,重心落在左腿上,后腿脚尖着地,抬头。待学生做好之后,讲解第四拍,左腿收回,两手经体前变为直立。第五至第八拍同第一至第四拍,但方向相反。

这样让学生一拍一拍地按照教师的讲解,模仿动作。当学生熟悉动作之后,教师再做示范,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再次进行练习。这样这个过程便会在学生头脑中通过再造想象,出现鲜明、具体的动作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直观教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虽然讲解与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利用模型、挂图、图表、示意图等教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练习挺身式跳远,单纯依靠讲解示范是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还要依靠挂图,让学生看着挂图把挺身式跳远中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四个动作慢慢地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出挺身式跳远动作的再造想象,并且可以使挺身式跳远的形象更加正确、生动、逼真。

三、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电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动作都能够从网上下载,让学生能观看到标准的体育动作,而且还可以制作一些动画来分解动作,让学生更容易从分解的动作中体会到动作要领与重点难点。同时还可以制作一些DVD光盘,组织学生观看。这样便可以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游戏法、比赛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以达到规定目标的一种练习方法。比赛法是按照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并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进行互相竞争,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合理运用学过的动作来完成。如果要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创编体育游戏。

比赛法是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教学中学到的技术利用丰富想象力把它们串联起来,并合理运用,争取比赛胜利。例如,当学生学会了单个篮球技术动作之后,就可以进行篮球教学比赛,让学生体会在比赛中,如何传球、如何过人、如何摆脱防守投篮、如何跑位等。只有在比赛中,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场上的情况,占得先机,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比赛。

比赛法既可以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必要途径。

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充实旧表象的数量和质量,扩大表象的储存,使想象更加丰富、生动。

2.要正确理解掌握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比如,在体育运动中有关动作的名词、术语、图解,这些对想象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3.应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想象力的作用篇6

我们不去探讨是谁拧死了孩子们想象力的阀门,但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出才子,想象出诗人,想象中孕育了数以万计的发明创造。有了想象,人类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既然想象力对人的创造性活动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利用天然的环境优势学会观察,重视知识积累。

农村学生地处偏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条件艰苦,信息相对闭塞,没有琳琅满目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没有品种繁多的书店,也没有支持读书看报的家长,因而农村学生的想象力普遍低下。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特别是广阔的农村天地,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大自然中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皎洁的圆月、浓郁的风土人情……这一幅幅迷人的图画对于学生是司空见惯的事物,难免在观察过程中漫无目的,毫无收获,因而在观察过程中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目的明确,学生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

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准备越充分,对观察对象的感知就越精确,学生形成的表象就越丰富。这样就为启动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在观察时,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想象。还要积极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去领悟事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嗅,用头脑去想象。如:每年春天来到时,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桃花,让学生仔细观看了桃花的外形、颜色后,接着让学生去嗅一嗅芬芳的气味,然后让学生用手去抚摩一下柔嫩的花瓣,最后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花瓣上飞舞的小蜜蜂的叫声。这样的观察使学生身心愉悦,记忆犹新。

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受到启示,触发联想和想象,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最终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

二、在具体的课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中学课文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外名篇,文学作品占80%左右。这些作品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之受到审美形象的感染。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物、景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善于点拨,让学生想象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思维停滞,没有打开想象的翅膀,而作为老师的我们这时应该善于启发,让学生主动地想象。如我在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尾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结尾用“路”来比喻希望的有无,揭示小说的主旨,留下了悬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路”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开辟、行走,认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从而很快把握住了小说的主旨。

2.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组织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适应。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主动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渗透作用,让学生在“文中”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了解祖国各地的人情风俗,在神奇、曲折的童话故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若能抓住关键词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会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品味细节描写调动学生的想象

好的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刻画,通过细节展示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人、物、情、景。

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用极简练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细细品味望父买橘的细节,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想象父亲为儿子买橘时努力挣扎,攀登月台的吃力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流面颊,学生在想象中品味,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4.扮演角色体会想象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时候如果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难以完成这种角色互换的。

《皇帝的新装》塑造了一位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我在教授本文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带上道具上台表演皇帝试新装的情节,这一环节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皇帝在镜子面前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它要求学生透过字面大胆想象,有的学生表演出皇帝整整皇冠,摸摸衣角的细节,有的学生表演出皇帝故作镇定的虚伪表情,把文中的潜台词通过想象表现出来。

又如根据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穿插表演他第一次进教室讲课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再如抓住菲力普夫妇遇到穷困不堪的于勒时的内心恐慌,模仿他当时的神态和动作等等。

5.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辅助激发培养想象力

让音乐、美术制作等活动参与语文学习来培养想象力。如把一些课文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还原成图画。文画结合,画中有文,文中有画,课堂气氛活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我就教同学们唱《水调歌头》这首歌,同学们兴致高涨,语文课还唱歌?还蛮好听!课堂效果出奇的好。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身心愉快,通过这种想象,记得快,理解得快,背书背得也快。

7.利用“意义空白”

中国诗文中十分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而这种“意义空白”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在语文教材中,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篇章留有“意义空白”,抓住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通过想象,往往成为理解作品的钥匙。如《孔乙己》一文,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其意义空白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讲课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设计拍摄《孔乙己》的结尾镜头?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了,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的说要让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渐模糊,模糊,最终消失;有的说要把他此时的手做一特写镜头推出,因为孔乙己的手或蘸酒写字,或偷窃东西,或代脚“走路”,有着特殊的用途,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却成为他爬向死亡的手;有的说应配上画外音“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才留有余味;有的说应配上众人的笑声,让笑声贯穿全剧,用这种含泪的笑声反衬孔乙己的惨状更让人觉得悲哀。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充实了作品的“意义空白”。

三、指导写作,拓展想象空间。

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方法和手段对课文进行的想象,也只是再造知觉想象,以便深入情感深刻理解课文。虽然这些都具有某种创造成分,但仍以再造想象为主,要真正巩固和发展想象力,尤其是创造想象,还必须依靠写作实践。

1.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是发展创造想象力的一朵奇葩。如《2050年的家乡》、《我三十岁的时候》、写作之前,我先给学生介绍想象如何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人们如何凭借想象实现了龙宫探宝、嫦娥奔月、沧海变桑田的愿望,又找来资料,告诉学生多少预言家在作品中的大胆想象几十年后变成了现实。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创作的欲望被激发了。于是“智能汽车”、“人造太阳”、“超强理解仪”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星际间的旅行,人的寿命的不断延长等等,在作者笔下变成了生动的现实画面,学生想象之大胆、丰富令人佩服。

2.续写、扩写课文

有些课文,写得含蓄蕴籍,人物最后是活是死、是福是祸、是吉是凶,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推断,如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等等。教完这样的课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命运做出合理的推断,续写课文。对此,学生必然要对原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和概括,并结合生活中获得的事物表象重新组合,想象活动参与其中,新形象就创造出来了。

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可指导学生想象:皇帝赤身露体的参加了“游行大典”后听到小孩诚实的声音“有点儿发抖”,那么,他回宫后,怎样处理这件事?教完《最后一课》,启发学生想象:普鲁士人的入侵,剥夺了韩麦尔先生教授祖国语言的权利,作为一个爱国者,在国难当头之时,韩麦尔先生究竟何去何从?这种延伸式想象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十分乐意给原情节加上想象的“尾巴”,他们的想象是十分丰富的,延伸出的“结尾”五花八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氛围。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刘勰云:“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难以插翅飞翔。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托,才能充满活力,腾飞到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达到如刘勰所说的神驰境界,而课堂之外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

1.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靠课内是不够的。丰富的课余生活在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开发潜能、发展想象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舞蹈、体育、绘画等兴趣小组。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培养观察力、动作协调力、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不断地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其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哪怕是一架纸飞机,学生一旦动手做,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就得考虑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校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活动,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3.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想象力的作用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给学生们可以用想象力创造的神奇多彩的世界,造就未来创新人才。

一、明确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特别关注想象力的培养,大多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注重的是那些死板的标准答案,用填鸭式的方法去照本宣科。因此,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地也只注重机械地去记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根本不会花时间去培养自己想象力。所以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遗忘。有调查显示,中国的大多学生都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普遍想象力缺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能反映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就是阅读教学,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目标。因而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发展新思路,创造新源泉。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打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潜在想象力。即便遇到想象力较弱的学生,也不能将其扼杀,依旧要多鼓励多赞扬。

二、把握丰富教学环节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涉及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所以它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语音教学去引导学生展开其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掌握语音知识,也可将学生自己的生活与教学串联起来去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们需要学生掌握“S”的发音,就可以将“S”与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对这个字母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牢记它的发音。其次,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想象,让想象力在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想象着自己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心境,这样就能更好地与作者形成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不仅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涵,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培养,在不断地扩充知识的同时也让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提升。最后,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写作,写作对于学生来讲完全是一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充分的想象力才能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看图作文,续写故事的结尾,未来故事的创作等等,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自己虚拟的精彩世界。通过想象去创造文字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成功的作文教学会得到有力的提升。就像很多小说最后的结尾通常都会设置一个悬念,这不仅能让这篇小说情节更加的精彩,还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构建小说尾声后的另一片天地。例如在教授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时,主人公桑娜不顾自身生活的困难将邻居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带回家中抚养,小说就到此为止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在授课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桑娜及孩子的生活进行联想,并以想象作文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想象作文的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丰富教学资源的想象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学资源所占的角色也是不容轻视的。由于小学生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成熟,所以课堂难以集中注意力是在所难免的,精神容易分散,学到的知识量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教师应当调动各种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去丰富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从中引导他们去发挥想象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们就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放一段无声电影或是一段录音,都可以吸引学生去想象无声电影里的主人公对话的内容或是录音是发生在怎样一个情境当中,去切身感受主人公所传达的信息。

总之,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而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坚持从小抓起,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民族创新力才有了存在的基础。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广大的师生一起努力去探索去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小学语文的想象力教学必将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郑国宣,蔡子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想象能力[J].学科天地,2010(5).

想象力的作用篇8

关键词:阅读;读写联通;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08-01

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在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更为重要。人们想象有一对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又通过艰苦的探索,制造出了火箭、卫星、航天飞机……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训练想象力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的一种极好的办法,它能帮助人们从固定化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在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训练中,训练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显得势在必行,这也是提高学生们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还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这一特点来进行专门的训练,思维是离不开想象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来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训练小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教学课本中文章都是需要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还原当时的情景的,这些形象的塑造大部分还是学生们通过想象来加深印象的,而我们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的时候就需要自己通过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这些作品的意境的形象,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所以我们就要求学生们必须训练自己的想象能力,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在学生们的小学阶段,对于作文的要求可能并不是很严格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小就培养学生们写作的能力,而写作能力最需要的就是想象能力,让学生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通过想象写出来,把写作和想象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学生们的写作经验又训练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那么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要怎样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呢?

一、续写课文,让想象更加深远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扩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就是我们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更深处的挖掘。或者将课文的故事来展一下,例如当讲完一节课的时候,课本上的内容确实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来想一下接下来的内容,让学生们来补充一个续集,让学生们再接着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自己的创作,想想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剧情,然后让学生们上台讲讲属于自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扩想,来训练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还能训练学生们的胆量,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除了这个,有时候我还会拿来一张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这张图片来自己想象一个关于这个图片的故事,学生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只是受到了局限性,当我们给学生们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的时候,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着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又如教《穷人》一课后,我指导学生根据本课的中心主题,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想想渔夫一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生活会变得怎么样,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这样的续写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扩想训练。等到汇报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真让人惊讶,各种情景、故事、人物命运呈现多样化。这样的训练使主题“发酵”,而且丰富细节,增大了作品的容量,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二、改编故事,让想象更加精彩

除了续编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改编。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中,有的学生就想象出了一个并不是悲剧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小女孩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学校,以后有了一个美好的生活,也许这样的想象已经不是原来的情景和故事了,但是这样的想象也充分说明了学生们是真的用心来创作自己的故事了。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想象更加的异彩纷呈。

三、展开联想,让想象更加丰富

联想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充分地运用联想的方式,将学生们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联想的方式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结合上面的几种联想方式,我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

四、运用补想,让想象更加丰富

想象力的作用篇9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育人联想与想象

音乐,不仅仅只是代表一个音符,一个节奏,他还代表一种情怀,一个抒发感情的方式。音乐欣赏课,也并不仅仅代表一种授课途径,一种欣赏方法,他也代表一种思维的启发,一种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当代的青少年,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迫切需要树立良好的意识形态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欣赏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音乐欣赏课,并不是简单的给学生讲一下什么是欣赏,什么是音乐,以及什么是音乐欣赏课,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开启,使他们可以从中获取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一、对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的影响

(一)为联想与想象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音乐欣赏课的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掘具有潜力的音乐人,也不是为了纯粹的只是欣赏音乐,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欣赏课特有的审美育人的特殊功能最大可能地挖掘和培养中小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为他们的联想与想象力的提供最基本的基础。音乐欣赏课通过让学生对某一首音乐或乐曲进行任意的理解,而且这种想象和联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然后让学生随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去诠释自己所理解的意境或者含义,推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从而达到充分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目的,这也为中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对联想和想象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般来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样的,音乐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课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形成。当一个人在欣赏高雅的音乐的时候,他获得精神的愉悦,并且可以指导他们去追求好的事物。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运用音符进行交流的方式,它在传达人们感情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感染者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音乐欣赏课中,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音乐的欣赏和交流,去激发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潜能,去进行无尽的遐想、去尽情地畅想,从而不断地使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在音乐欣赏课上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启迪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形象思维和艺术想象力,在科学事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联想是想象力的基础,那么想象力则是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童话小说家安徒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想象力的话,也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伟大的发明家如果没有充分的想象力的话,也不会被别人成为发明大王。很多成功的人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充分的想象力。而音乐欣赏课的开设,通过让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去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则是利用它培养想象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音乐欣赏课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利用音乐欣赏课调动中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一)充分调动音乐欣赏课的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高低的评估就取决于他是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是否可以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其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音乐的特性去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可以别变成音乐的主人,让学生可以从活跃的音符中去获取智慧的启迪,让学生可以在音乐大的海洋里翱翔。

(二)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样的,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为对象,然后通过认真仔细聆听的方式对音乐的内涵进行理解。音乐老师在对学生音乐课的授予和启发中,要时刻注意运用音乐去引导学生,努力让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让学生可以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真谛,从而可以去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鼓励学生树立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的教育中,不能简单地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或者著名的名曲,这虽然可以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毕竟这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开启还是有限的。在对学生的智力开启的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地树立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让给学生不断地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目的。

(四)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在中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育中,不仅要注意对中小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更加要注意的是要让这些想象力付诸于实践活动中,因为只有经过实际的考验,才能更好地运用实践得到的的真理去进一步的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和培养指明方向,才能更有效地利用音乐欣赏课的特殊的作用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奠定基础。

想象力的作用篇10

关键词:音乐课堂;小学生;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能够潜移默化地愉悦人的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和表演欲望。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想象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小学生与音乐保持紧密的联系,使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最优化,使小学生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而且在想象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使精神上得到充分的享受。放飞小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小学生音乐想象力培养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音乐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小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音乐知识的强烈欲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培养音乐想象力,发展音乐能力,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促进学生的想象美。如,《龟兔赛跑》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今天我们就和这两只小动物去美丽的森林参加一场比赛,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到非常棒的小动物做伙伴?教师再播放相应的动画片,让学生感受故事情境,学生兴趣高涨,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大管和双簧管的演奏在音乐中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分别代表哪个小动物?利用这些乐器的不同音色,还可以演绎哪些动物的形象呢?教师讲述歌曲、了解歌词后,让学生边跟唱,边在座位上模仿两只小动物做动作。学会歌曲后,把学生分成小组,两人戴上头饰表演,一人扮演小乌龟,一人扮演小白兔,充分发挥想象力,为歌曲编排龟兔赛跑的动作,组内同学为表演的同学呐喊助威,课堂内高潮迭起,学生想象力丰富,有的还为故事编写了续集……真是精彩纷呈啊!教师鼓励学生说说学习这首歌曲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歌词,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小学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以音乐课堂为教育平台,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教师朗诵歌词时,可采用分句模仿法,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审美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品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吟诵歌词,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温柔、美好的画面,去体验歌曲的情感,使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学唱歌曲,使学生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展开音乐想象。

三、运用创作,升华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音乐想象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小学生的思维是单一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具体的、形象的内容来体现和升华。创作训练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发散思维。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同一个音乐主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时,把学过的歌曲让学生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音乐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的想象力。如,教学《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时,因为歌曲是进行曲风格,教师设计了创编旋律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本课典型节奏谱是:×0×0|××0|××|××0|×0×0|×0×0|××|××0||共八小节,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节奏创编旋律。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学会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参与创编旋律,课堂气氛活跃,升华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不管学生的创编是否千奇百怪,教师都不予限制和约束,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创作

机会。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的音乐灵性能够得到最大的延展,

使音乐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