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决策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6:09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1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工程经济决策树

一、工程经济决策树概述

工程经济决策树在工程项目概率分析中作用很大,它是工程项目概率分析常用方法之一。工程经济决策树通过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可能性大小,制作图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判断项目风险系数。决策树的实质作用就是在综合评估各种方案的风险大小后,给出一个损益值,使企业在考察损益值后,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在工程经济决策树损益值计算中,经常忽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工程经济决策树在经营投资中,要想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必可或缺。这是因为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如果不能考虑到投资成本、投资期限、投资回报等与时间有牵连的因素,必定导致投资失败的出现。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在使用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时,就要充分重视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因素,增强投资回报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决策树中的重要性

资金时间价值,指的是资金的价值是因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价值的增加,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来说,工程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限长,建设单位在评估经济效益时,非常重视利息因素,而复利计算法在利息计算中适用性较强,因此,企业都会采用复利计算法评估工程经济投入与回报情况。但是,目前对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视度不够,的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重视资金时间价值,也就是采用动态分析法计算决策树中的损益值。动态分析法就是在分析资金投入效益时,不但考虑投入数量,还要考虑投入资金的时间值,把不同时期的等额资金视为不等值资金对资金效益进行评估。重视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时间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工程建设有时全天进行,就是在抢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经济效益、时间就是竞争力、时间就是实力,抓住了时间这一要素,就相当于抓住了经济效益,有些工程项目只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完工,才能实现最大的利益。资金时间价值使得不同时间点的现金流量比较无法进行,这就需要设计一些换算方法,以至于不同点的现金流量,在比较时能够更加准确,也更加符合客观情况。重视资金时间价值会使企业在投入资金时,参考评估结论,进行理性投资,因此,资金时间价值是经济分析法的重要部分,其在工程经济决策树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

企业在投资中,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力差,但是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可以对未来经营风险做出有效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预警,还可以判断出投资方向的可行性指数,尽最大程度规避投资风险。现在举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决策树评估方法。如:某沿河岸台地铺设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期内,有可能遭到洪水的袭击,据气象预测,施工期内不出现洪水或出现洪水不超过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为60%,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的可能性为40%。施工部门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制定了相应措施:不超过警戒水位时只需进行洪水期间边坡维护,工地可正常施工,工程费约10000元。出现超警戒水位时为维护正常施工,普遍加高堤岸,工程费约70000元。此时,工地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仅做边坡维护,但若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工地要损失10万元。第二,普遍加高堤岸,使出现警戒水位也万无一失。试问应如何决策?根据决策树可以明显得出选择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案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因此,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损益值,使企业根据评估报告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使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投资中获得高额收益,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重视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降低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因忽视资金时间价值,而使企业盲目做出错误决策,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情况。企业在运用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时,如果忽视了基金时间价值,那么企业的投资方案只能适用于短期效益,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仇东东.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3)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2

决策树是工程项目概率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方法,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如下例[1]:某沿河岸台地铺设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期内(1年)有可能遭到洪水的袭击,据气象预测,施工期内不出现洪水或出现洪水不超过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为60%,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的可能性为40%。施工部门采取的相应措施:不超过警戒水位时只需进行洪水期间边坡维护,工地可正常施工,工程费约10,000元。出现超警戒水位时为维护正常施工,普遍加高堤岸,工程费约70,000元。工地面临两个选择:(1)仅做边坡维护,但若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工地要损失10万元;(2)普遍加高堤岸,即使出现警戒水位也万无一失。试问应如何决策?我们将上例的决策内容绘制成如图1所示的决策树。图中“”代表决策点,从决策点画出的每一条直线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代表机会点(也可叫概率分枝点),从机会点画出的每一条直线代表一种自然状态,称为概率分枝;“”为可能结果点,代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可能结果。

二、在工程经济决策树分析中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具有资金动用的规模大、占用的时间长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考虑利息因素,利息的计算方法中复利计息法比较符合资金在社会再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因此在工程经济分析中一般采用复利计息的方法。在决策树分析中,多数教科书仍采用静态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令人费解[2]。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的价值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价值的增加,增加的那部分价值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3]。在工程经济决策树分析中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必要性在于: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而时间却是有限的,它既不能停止不动,也无法再生。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时间是一种最宝贵也最有限的“资源”。在工程经济活动中,时间就是经济效益。因为经济效益是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不讲时间,也就谈不上效益。因此,重视时间因素的研究,对工程经济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使不同时点上发生的现金流量无法直接加以比较,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换算,在同一时点进行对比,才能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这种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经济分析方法,使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变得更现实和可靠,它也就构成了工程经济学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笔者认为在工程经济决策树分析中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三、应用举例

例1:某公司拟建设一个预制构件厂,一个方案是大厂,需要359万元,另一个方案是小厂,需要160万元,使用期均为10年。另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及自然状态概率如下表,试利用决策树法决策。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3

经济活动中的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约束。《会计法》中对人员分工职责权限、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和执行、财产清查的组织以及对会计资料定期审计等都明确规定应有控制程序或办法,这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总原则,对于单位的领导干部来说,在管理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决策、执行、检查、监督程序必须明确的思想和措施。对于不同性质的单位来说,内部控制的目标、重点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有所不同,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也不同。

一、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恰当地分配职权是领导干部首要的内部控制责任

事业单位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管钱管物的;二是花钱和物资使用的。领导干部在决定机构设置时应坚持相互控制的原则,即管钱与管物分离,管钱与花钱分离,管物与物资使用分离,保证每项经济业务的运行过程都要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使部门之间相互检查。单位的财会机构是管钱的部门,应当让财会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单位经济政策和财经管理制度,对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论证材料,编制单位的综合预算草案并控制执行,按《会计法》和财会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组织财产清查等。而对于主要的花钱事项,如工资等人员费用的管理、物资管理、基建工程、修缮等,应当设立独立于财会机构的部门来管理,让这些部门在预算的范围内行使花钱的职权不受干扰,与管钱的部门互为控制的主体,又互为被控制的对象。分离财务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物资使用部门是领导干部为了保证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必须采取的措施。实物形态的资产是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的主要部分,应该让财务部门负责资金计划控制和实物的金额记录,让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采购、调配和实物及金额的明细记录,让物资使用部门负责物资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使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控制体系。安排财务部门组织财产清查,与物资管理部门对账,并会同物资管理部门与物资使用部门核对实物,使财务部门不仅对物资管理部门形成控制,而且对物资管理与物资使用部门的关系也具有制约作用。对财务部门来说,账目正确与否,又受物资管理部门制约。物资管理部门控制着物资使用部门在用物资的全部情况,物资使用部门则通过参与采购和对被使用物资的质量要求对物资管理部门的采购和管理形成制约。

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的用人和职务分工上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两个以上的职务。职务分离才能有效地防止因权限集中、职务重叠而造成的贪污、舞弊和决策失误。从管钱方面来看,钱账分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笔业务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这是财会部门分工的基本原则,虽然手续繁琐、程序复杂,但这是必需的,各单位不可以任意简化,更不能因人员少或业务少就不实行钱账分管。在花钱方面,必须使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审批和经办、决策和执行职务相分离。对于物资管理,审批、采购、保管、记账、领用职务应当分离,特别是审批与采购、保管、使用职务必须分离。

在经济活动中,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产生腐败,所以领导干部必须恰当地分配各级机构、各类人员的职权,权责明确,互相制约监督。通过恰当地分配职权,做到任何一个人在未经授权或他人参与的情况下都不能自行完成某项经济事项。无论是大权还是小权都不能过于集中,而是应当保证各级各层次的职权都不受侵犯。过于集中会失去制约,职权受到侵犯会造成混乱。下级自行决定应由上级决定的事情,是越权行为,而上级去做应由下级承担的事情,也是越权行为,在履行职权的过程中都应避免。领导干部在对职权进行分配上,还必须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行使职权的人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二、明确和遵循程序是领导干部经济活动内部控制责任的重点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四条要求中有三条提到程序问题,即“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可见,明确经济活动的程序,对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来说,明确经济活动决策程序、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以及内部审计程序是内部控制责任的重点。

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是领导干部实施领导的关键环节。重大经济活动决策的程序中应当包含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方案等几个主要环节。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作重大经济决策时,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经济活动与单位的事业发展和职能相一致原则;二是谨慎性原则,对重大支出项目和对外投资项目的安排,必须谨慎从事,不能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三是确保国有和集体财产安全原则;四是注重经济效益原则。正确的决策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也取决于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能否贯彻决策原则和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领导干部对单位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一要明确、科学;二要遵循,这是提高决策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明确程序,就是领导干部要有事前确定好的工作程序。如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流程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开始,到制单、复核、稽核、收付款、记账、报表、凭证整理等,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个环节的次序、职责都是明确和固定的。也有一些突发事情,其处理程序不是固定的,而是临时设计的。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特别是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程序必须事前明确,不能临时设计。程序明确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程序要以单位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不遵守将受到约束和惩处。程序科学,是指所遵循的程序应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集中体现在合法、合理、效率、控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在一个科学的程序中是统一的,但又相互矛盾。领导干部在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时,重要的是分清主从,抓住主要矛盾。“合法”和“控制”是主,“合理”和“效率”是从,不能颠倒。对于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法律、法规及上级的有关文件都有规定,要求遵循民主化的决策程

序,决策时这样做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而且便于控制,虽然效率会相对低一些,但也必须这样做。效率是从属的,不能片面追求效率,而按不合法、不便于控制的程序去决策,事业单位尤其如此。

领导干部应该带头遵循单位制定的经济活动程序,在制定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时,要贯穿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主线,这是《会计法》中有关内部控制的非常重要的法律要求。为了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一是程序应当健全。起码应包括:目标论证,探索可行的备选方案,分析比较备选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并作出决策,组织方案实施并检查实施效果,反馈信息并调整决策等环节。二是程序中每个环节的职务分配应分离不相容职务。方案的拟定、分析比较和选择决策要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员承担,备选方案的分析比较不能只由拟定方案的部门或人员来完成。分析比较方案过程中要做好事前审计,并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种反对意见。方案的决策者不能承担具体的执行任务。三是决策应该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对外经济合作和大项的筹资及支出项目应该实行集体决策,由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实现决策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更重要的是应该集中众人的智慧,减少决策失误。

三、建立经济责任制是领导干部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

领导干部对单位经济活动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合理分配职务实施组织控制是前提,明确工作程序实施程序控制是重点,而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实施人员控制,则是应采取的必要措施。所谓经济责任制,就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管理责任按职责权限明确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并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经济责任制的核心是权利和责任相结合,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各有关人员在经济工作中既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承担责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单位领导对经济活动应当实行广泛的分工协作,在分工协作中实现纵向控制、横向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各类人员的行为都在被控制之内,使每个职务的承担者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被控制的对象。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对于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强化从事经济活动的每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单位各级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对单位事业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更是如此。领导干部应组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执行也要靠领导干部的努力。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于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品德,管理者的能力和品德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建立经济责任制,使责权统一、明确,对参与经济活动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增大了经济责任追究、奖惩的压力和动力,有利于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从而提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4

关键词:项目投资决策;造价控制;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近,发达国家在建设工程中走的弯路我们应该避免。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泱泱大国,节约能源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紧迫。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各阶段工作所花费用不多,但是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之大,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然而,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的专业面广,而且涉及到建设项目的参与各方,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方在设计管理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可以有通用的管理模式,如何改进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的方法,使之更有实用性等,这些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是指决策单位或决策者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根据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布局的战略构想,结合有关的方针政策,在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多种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决定项目是否马上建,在什么地方兴建,选择并决定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即解决所谓的定项、定点、定方案的问题。

在过去,绝大多数业主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放在施工图预算审计、承包合价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上,如此算细账,尽管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事实上,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据统计,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了80~90%。

2、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等四个方面。

2.1 项目的建设规模

要使建设工程项目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实现项目的投资目的,就必须考察其合理的生产规模,并力求取得规模经济的收效。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与产品在一个经济实体中的集中程度。通俗的说,也是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往往以该建设工程项目的年生产能力来表示。而规模经济则是指伴随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规模经济亦称规模效益,当项目单位产品的报酬为一定时,项目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的生产规模成正比,也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出现单位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的现象。规模经济的客观存在对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2 项目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指包括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和指标。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是否合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工业交通项目应采用中等使用为好,对于少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及高新技术项目,标准可适当提高。

2.3 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具体厂址的选择。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一种递进关系。建设地点的选择是指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相宜建设在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厂址的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2.4 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

选用设备时要选用满足工艺要求和性能好的设备。尽可能选用标准化设备,以便配套和更新零部件。

3、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投资,分析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财务分析,考察建设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与社会效益评价,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等。具体内容如下:

3.1 分析确定影响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3.1.1 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一般从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两大渠道来筹集。国内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内贷款、国内证券市场筹集、国内外汇资金和其他投资等。国外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国外贷款、融资性贸易、国外证券市场筹集等。不同的资金来源其筹集资金的成本也不同,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选择恰当的资金来源。

3.1.2 选择资料筹集的方法

从社会来看,筹集方法主要有利用财政预算投资、利用自筹资金安排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安排投资、利用外资、利用债券和股票等资金筹集方法。各种筹集方法的筹集成本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均有影响,应选择适当的几种筹集方法进行组合,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不仅可行,而且经济。

3.1.3 合理处理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项目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在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应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和厂址,科学地选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并适当地选择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到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全寿命成本。

3.2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一个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它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的组成部分,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投资的成败十分重要。编制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国家有关规定和估算指标等,以估算编制时的价格进行编制,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地预测估算编制后至竣工期间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动态因素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打足建设投资,确保投资估算的编制质量。

4、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4.1 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任何一项工程的投资,无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特别是生产性项目,如果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不做好市场调查与研究,一味的追求“大规模、大效益”,可能会导致资金难到位,开工迟,技术、管理跟不上,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这样往往造成项目的投资效益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而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也会降低。因此,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关键要做好市场研究。

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进行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的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品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决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做好方案优化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都存在技术与经济分离的弊端,通常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而相对应的投资估算由财会、预算人员编制,技术人员不懂财务,财务、预算人员又往往不熟悉工程技术,只单纯的从财务角度进行估价,而设计人员由于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或是不注实际的“拿来主义”,造成在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不严。要真正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在完成市场调查研究后,必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进行设计多方案比较,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决策阶段的各个环节中。这就要求:

(1)让设计项目管理早一点介入到建设前期中去,替业主把好关,且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

(2)培养工程技术和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既懂技术、懂管理,又熟悉经济、了解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牵头进行项目决策,提高投资预控能力;

(3)经济人员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下工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

4.3 着眼可持续发展。合理选择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

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的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及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在项目决策中进行可持续性研究,可避免出现许多项目仅仅是某些领导政绩的标志,而造成不该建设的项目建设了,或违反发展规划建设了没过几年又拆了重建,甚至还出现“楼一建成就想拆”的现象,由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影响投资效益。合理选择建设标准,要考虑国家的实际及业主单位的财务、物力的承受能力: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在选择标准时考虑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既要求满足现在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不妨碍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4.4 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

努力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而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投资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整个项目的造价起控制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纸的编制,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也有直接影响。

目前,在项目建设阶段,投资估算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通常由建设单位提出,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技术力量不足,经验不丰富,投资估算内容往往相当简单,而且往往出现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或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为真实、全面的编制投资估算,避免项目建设过程的“三超”现象发生:①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时、当地的财力、物力以及建筑标准、质量要求、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实际,坚持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使生产力得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真正把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出来;②在做工程设计前,可邀请受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的设计或咨询单位参加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投资估算,让设计人员一开始就深入项目中,便于全面的、系统的、真实的收集好基础资料。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5

【关键词】造价控制;决策阶段;控制方法

0导言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其中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70%-90%,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阶段,在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性,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因此,此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项目决策阶段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和造价控制方法来探讨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四个方面:

1)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综合性很强的系统王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土地、劳动力、和建筑材料的价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类似项目其工程造价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一个建设项目所处区位对造价有着重大影响,在城市繁华的市中心投资与郊区投资项目的土地价格会有很大差异,施工费用也会有所增加。区位因素包括交通便捷性、临街状况、周围环境等方面。同一区位,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会有不同的影响。

2)建设标准。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投资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合理与否。标准水平定得过高,会脱离区域经济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造价;标准水平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3)建设规划工程和技术方案。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设项目规划工程和设计方案的选定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很大。建设项目所采用的设计和技术方案将直接决定项目工程内容、建筑面积、结构型式、生产材料级别、施工工艺方案、物料消耗、施工组织设计等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直接决定了该项目的整体造价。

4)主要设备选用。在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确定后,要根据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选择相匹配的设备型号和数量。满足相同工艺流程和规模的设备可选择范围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造价。在满足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上选择设备,使得设备选择方案符合技术经济要求。

2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方法

既然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如此重要,那么项目建设单位就要特别关注如何进行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本文简单介绍一下该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1)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方案。择优选择最佳方案,首先,其规模应合理,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规模过大,超过了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量,则会导致开工不足,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致使项目经济效益也会低下。其次,建设标准水平应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合理确定。再次,还要考虑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方规划,而且要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费地,并要考虑工业基地的聚集规模适当的原则。最后,生产工艺及设备的选型,既要“先进适用”,又要“经济合理”,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2)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龙头,只有抓好估算才能真正做到宏观控制,而搞好投资估算的前提是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的投资估算指标。决策科学化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决策体系(含经济评价参数体系)和决策责任制。合理的投资估算主要取决于投资估算指标,因此,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明确决策责任制,编制高质量的估算指标,是抓好投资估算这个龙头的关键。

3)作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项目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中,采用现代化经济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期)投入产出诸多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选择推荐最佳方案作为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由于经济评价分析和参数设立了一套比较科学严谨的分析计算指标和判别依据,把项目和方案的决策建立在优化和最佳的基础上。这就有助于避免由于盲目决策造成的失误,以便把有限的资源真正用于经济效益好的建设项目。

3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整个项目造价控制起着提纲挈领和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造价的因素较多,因此对造价的控制应根据业主及项目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而不应该将造价控制孤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项目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进行最适合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孟文胜.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09(07).

[2]张会敏.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建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

[3]杜金凤,李英慧.浅谈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J].科技资讯,2008(34).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6

【关键词】项目投资决策;造价控制: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近,发达国家在建设工程中走的弯路我们应该避免。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泱泱大国,节约能源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紧迫。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各阶段工作所花费用不多,但是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之大,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然而,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的专业面广,而且涉及到建设项目的参与各方,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方在设计管理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可以有通用的管理模式,如何改进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的方法,使之更有实用性等,这些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2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是指决策单位或决策者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根据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布局的战略构想,结合有关的方针政策,在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多种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决定项目是否马上建,在什么地方兴建,选择并决定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即解决所谓的定项、定点、定方案的问题。在过去,绝大多数业主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放在施工图预算审计、承包合价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上,如此算细账,尽管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事实上,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据统计,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了80~90%。

3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等四个方面。

3.1项目的建设规模

要使建设工程项目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实现项目的投资目的,就必须考察其合理的生产规模,并力求取得规模经济的收效。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与产品在一个经济实体中的集中程度。通俗的说,也是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往往以该建设工程项目的年生产能力来表示。而规模经济则是指伴随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规模经济亦称规模效益,当项目单位产品的报酬为一定时,项目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的生产规模成正比,也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出现单位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的现象。规模经济的客观存在对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2项目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指包括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和指标。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是否合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工业交通项目应采用中等使用为好,对于少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及高新技术项目,标准可适当提高。

3.3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具体厂址的选择。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一种递进关系。建设地点的选择是指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相宜建设在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厂址的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3.4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

选用设备时要选用满足工艺要求和性能好的设备。尽可能选用标准化设备,以便配套和更新零部件。

4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4.1分析确定影响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4.1.1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一般从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两大渠道来筹集。国内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内贷款、国内证券市场筹集、国内外汇资金和其他投资等。国外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国外贷款、融资性贸易、国外证券市场筹集等。不同的资金来源其筹集资金的成本也不同,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选择恰当的资金来源。

4.1.2选择资料筹集的方法

从社会来看,筹集方法主要有利用财政预算投资、利用自筹资金安排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安排投资、利用外资、利用债券和股票等资金筹集方法。各种筹集方法的筹集成本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均有影响,应选择适当的几种筹集方法进行组合,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不仅可行,而且经济。

4.1.3合理处理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项目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在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应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和厂址,科学地选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并适当地选择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到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全寿命成本。

4.2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一个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它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的组成部分,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投资的成败十分重要。编制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国家有关规定和估算指标等,以估算编制时的价格进行编制,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地预测估算编制后至竣工期间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动态因素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打足建设投资,确保投资估算的编制质量。

5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5.1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任何一项工程的投资,无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特别是生产性项目,如果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不做好市场调查与研究,一味的追求“大规模、大效益”,可能会导致资金难到位,开工迟,技术、管理跟不上,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这样往往造成项目的投资效益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而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也会降低。因此,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关键要做好市场研究。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进行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的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品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决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做好方案优化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都存在技术与经济分离的弊端,通常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而相对应的投资估算由财会、预算人员编制,技术人员不懂财务,财务、预算人员又往往不熟悉工程技术,只单纯的从财务角度进行估价,而设计人员由于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或是不注实际的“拿来主义”,造成在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不严。要真正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在完成市场调查研究后,必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进行设计多方案比较,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决策阶段的各个环节中。这就要求:

(1)让设计项目管理早一点介入到建设前期中去,替业主把好关,且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2)培养工程技术和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既懂技术、懂管理,又熟悉经济、了解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牵头进行项目决策,提高投资预控能力;(3)经济人员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下工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

5.3着眼可持续发展,合理选择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

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的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及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在项目决策中进行可持续性研究,可避免出现许多项目仅仅是某些领导政绩的标志,而造成不该建设的项目建设了,或违反发展规划建设了没过几年又拆了重建,甚至还出现“楼一建成就想拆”的现象,由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影响投资效益。合理选择建设标准,要考虑国家的实际及业主单位的财务、物力的承受能力: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在选择标准时考虑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既要求满足现在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不妨碍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5.4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

努力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而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投资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整个项目的造价起控制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纸的编制,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也有直接影响。目前,在项目建设阶段,投资估算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通常由建设单位提出,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技术力量不足,经验不丰富,投资估算内容往往相当简单,而且往往出现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或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为真实、全面的编制投资估算,避免项目建设过程的“三超”现象发生:①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时、当地的财力、物力以及建筑标准、质量要求、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实际,坚持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使生产力得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真正把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出来;②在做工程设计前,可邀请受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的设计或咨询单位参加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投资估算,让设计人员一开始就深入项目中,便于全面的、系统的、真实的收集好基础资料。

6结语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把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转移到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即决策阶段来,加强对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目标计划值与实际的偏差,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鸣,朱洪,张澍,郭明祥.浅谈不同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J].人民长江,2007,(07).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7

一、在经济管理中进行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决策是对未来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多种方案的最优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决策活动主要凭借经验而逐步走向科学化。科学决策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面对这种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经济管理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决策正确,能够避免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科学协调发展;决策失误,从宏观经济方面讲,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微观经济方面讲则会造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巨大经济损失。对党的事业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实践证明,一次大的宏观决策失误,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我国1958年出现的严重失误造成的“大折腾”,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只能来自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所谓决策的科学性就是决策能真正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不能以良好的愿望代替客观规律,不做三拍领导干部:即一拍头脑上项目(由于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政绩,没有调查研究,盲目上重大重点项目),二拍胸膛表决心,三拍屁股走人(当决策失误时,要求调动单位);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因此,领导者在经济决策时,就要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全局到局部,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果进行周密的方案论证工作。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事物作出定性的研究,还要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事物作出定量的分析。为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决策就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原则,并运用一系列科学的决策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

二、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怎样进行科学决策

笔者认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方法进行。

(一)决策的原则。

1.信息准全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可能作出科学决策。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是与所掌握的各种情报资料的准全性成正比的。情报资料的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可行性原则。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是为其实施的,因而必须是可行的,要从实际出发,慎重论证,周密审定,评估、确定其可行性,最大限度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3.对比选优原则。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对比,无从选优。因此,对于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重大重点项目、巨额的经济投资都应作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优。

4.集团决策原则。所谓集团决策,一方面是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咨询参谋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经济决策的科学化需要有决策民主化作保证。在缺乏制约机制的集中决策体制下,重大经济决策过程往往受到“长官意识”的严重干扰。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可以避免重大经济决策受少数人的影响,能突破信息量不足的局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断。

(二)科学决策的方法。

1.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等具体方法。淘汰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评价标准,对全部备择方案筛选一遍,把达不到标准的方案淘汰掉,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排队法是经过综合判断把备择方案按优劣顺序排队,权衡比较,从优选择。归纳法是把类似的方案分成几类,先从每类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进行比较。

2.数量分析法。在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定性分析,依靠经验判断方法很难直接找到最优或满意方案时,必须借助数学方法,电脑辅助等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达到精确化。

3.试验法。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无形因素起重大作用,而不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的问题,先选择少数几个典型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以此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

三、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制定

科学决策是科学地制定决策的结果。科学地制定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正确的方法。它是调查研究、精确计算、系统分析论证、审慎抉择、付诸实施的连续完整的运转过程。按其客观进程,经济决策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发现、提出和论证有待决策的经济投资问题,是决策的起点,应该看到发现问题并不容易,确认问题更是十分严肃的事,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需要运用一切现代化的电脑辅助工具作手段,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全面地调查研究。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领导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以后,为了正确地确定经济决策目标,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目标选择不正确,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确定决策目标是经济决策的重要环节。只有确定了正确的决策目标,才能为经济发展明确方向和要求,才能有目的地去搜集资料、提出方案,并为方案的选优提供具体标准,才能为最终衡量决策的正确性、效果性提供起码的依据。

3.收集资料,科学预测。信息系统是决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缺少了它必将导致经济决策失误,经济管理混乱。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国家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国内外的市场动态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一个企业重大经济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状况、设备构成、人员构成等。不但要有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还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主管部门的意图,同类型产品,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状况,以及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4.拟定方案,全面评估。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客观上存在着多种途径和办法,所以应该提出几个方案加以比较和选择。必须坚持节省、创新、精心设计和求实的原则,使提出的每一备选方案切实可行,并有确切的数据,反映其结果,说明其优点、弱点及其在实践中的条件。在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条理化、直观化,以便领导者择优决断。评估方案,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权衡和论证:一是可行性研究。着重分析每个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制约条件下,是否具备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二是协调性分析。经济决策的制定,要看其是否处理好经济系统,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三是效果的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备选方案对经济客体性能的影响,又要全面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是潜在问题的分析。要估评到每个方案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研究预防措施以及万一发生问题时如何补救等;五是充分估计人的因素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

5.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决策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在全面评估、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之后,将各个方案按优劣顺序排序提出取舍意见,交由领导决策。因此,领导者应集中全部精力,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的方案。为了追求优化的“满意决策”,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选优标准:①照顾全局;②技术合理;③经济合标;④见效快。对于风险型经济决策,还应该根据其特点确定选择的标准。风险型经济决策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它要面临和处理多种不确定因素。这类经济决策不仅受到决策变量即控制变量的制约,而且受客观状态:即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经济决策,应当制定出具有不同决策变量的各种备选方案,列出可能发生的影响决策后果的各种客观状态,估计各种客观状态下的可能结果,按照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确定出期望达到的标准。

四、科学决策的实施

决策方案择定后,决策者要有气魄和胆略坚决执行决策。

1.拟定实施计划。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等制度。作出时间和进度的安排,要有层层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层层保证总目标的落实,尤其要充分注意起点计划的编制。它不仅有马上起指导行动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和其它方面的影响。

2.建立组织,落实责任。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挑选合适人才,放到重要环节的关键岗位上,并且制定出各级各部门及执行人员的责任制。

3.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要做好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工作,以求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共同执行,实现最终目标。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和管理

abstract:theimportancecontrolledtothefabricationcostoftheproject,sinceinvestmentdecisionstage,shouldcarryontheprojecttomakestrictlythepriceiscontrolled,inordertoreducetheprojectcost,raisetheeconomicbenefitsoftheconstructionprojectandsocialbenefit.

Keywords:Constructionwork;investmentdecisionstage;Fabricationcost;Controlandmanage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造价体系改革,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为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对其形成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控制,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本文从工程决策阶段,提出如何提高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1投资决策阶段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1.1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前提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做出了科学的决断,优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失误,主要体现在不该建设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地点的错误选择,或者投资方案的确定不合理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失误,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将毫无意义。因此,工程造价管理的前提是事先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1.2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工作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但投资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分析与判断,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技术工艺的评选、生产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达到70%~80%。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投资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1.3工程造价的高低也影响项目的最终决策

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估算即投资估算结果的高低,是投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决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及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的参考依据。所以建设工程项目,工程在建的高低对项目决策产生影响。

1.4项目投资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依次分为若干工作阶段,不同阶段接触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如投资机会及项目建议书阶段,是初步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在±30%左右,而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最终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在±10%以内。

另外,由于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即决策阶段、初步决策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招标投标及承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于控制,相应形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造价。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按照前者控制后者是制约关系,意味着投资估算对其后面的各种形式的造价起着制约作用,是限额目标。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投资决策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进行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使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2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等四个方面。

2.1项目的建设规模

要使建设工程项目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实现项目的投资目的,就必须考察其合理的生产规模,并力求取得规模经济的收效。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与产品在一个经济实体中的集中程度。通俗的说,也是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往往以该建设工程项目的年生产能力来表示。而规模经济则是指伴随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规模经济亦称规模效益,当项目单位产品的报酬为一定时,项目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的生产规模成正比,也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出现单位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的现象。规模经济的客观存在对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2项目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指包括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和指标。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是否合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工业交通项目应采用中等使用为好,对于少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及高新技术项目,标准可适当提高。

2.3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具体厂址的选择。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一种递进关系。建设地点的选择是指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相宜建设在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厂址的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2.4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

选用设备时要选用满足工艺要求和性能好的设备。尽可能选用标准化设备,以便配套和更新零部件。

3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投资,分析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财务分析,考察建设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与社会效益评价,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等。具体内容如下:

3.1分析确定影响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3.1.1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一般从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两大渠道来筹集。国内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内贷款、国内证券市场筹集、国内外汇资金和其他投资等。国外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国外贷款、融资性贸易、国外证券市场筹集等。不同的资金来源其筹集资金的成本也不同,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选择恰当的资金来源。

3.1.2选择资料筹集的方法

从社会来看,筹集方法主要有利用财政预算投资、利用自筹资金安排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安排投资、利用外资、利用债券和股票等资金筹集方法。各种筹集方法的筹集成本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均有影响,应选择适当的几种筹集方法进行组合,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不仅可行,而且经济。

3.1.3合理处理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项目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在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应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和厂址,科学地选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并适当地选择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到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全寿命成本。

3.2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一个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它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的组成部分,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投资的成败十分重要。编制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国家有关规定和估算指标等,以估算编制时的价格进行编制,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地预测估算编制后至竣工期间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动态因素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打足建设投资,确保投资估算的编制质量。

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认真收集整理各种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的实际造价资料,不能生搬硬套工程造价数据,要结合时间、物价及现场条件和装备水平等因素做出充分的调查研究;提高造价专业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合理估算工程预备费,对引进设备和技术项目要考虑每年的价格浮动和外汇折算变化等。

3.3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经济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目的经济分析是指以建设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为对象的经济方面的研究。它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工程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内容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和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进行项目经济评价就是在项目决策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经济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内投入产出等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作出全面的经济评价,提出投资决策的经济依据,确定最佳投资方案。

4结论

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建设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审计单位等要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共同努力、恪守职责,尤其是加强前期阶段的主动控制,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建设的总投资,才能真正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4:23~24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1~32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9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中型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其规模大、涉及面广、资金渠道多、技术复杂、工期长,其概预算的编制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由于物价上涨、地质变化、自然灾害及编制方法的改革和国家政策性的变化,往往会超概并需要调概,而调概幅度之大往往超出15%的政策许可范围,造成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相当普遍,不仅造成计划失控而且难以发挥工程效益。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速我国水电能源开发,是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牵涉面广、制约因素多、动态因素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一、水利水电工程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涵义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决策的目的是综合评价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经济性。一般来讲,建设的必要性在于区域水、电的需求状况,可行性取决于建设、运行过程中技术实施的难易程度,经济性取决于项目投资效果。项目决策的核心在于项目的经济性,而其工程造价便是项目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工程条件和资料,会导致投资估算精度的波动。而既要克服投资估算方法的局限性,又要保证一定的估算精度,那就需要保证项目决策的深度和质量,同时创新估算方法。实际上,因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资金来源多样化,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争取立项、挂帐建设等现象,这就给工程造价控制留下了隐患,因而必须在决策阶段严格审查投资估算,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不同于设计阶段、发包阶段、实施阶段等,究其原因在于这一阶段没有明确一致的界线标准。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并不是精确地控制工程项目造价数的多少,而应当主要控制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其造价控制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是以工程的最大效益为终极目标的,其控制思路为:首先搜集工程造价计算依据充当项目决策内容,其次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工程造价计算,若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偏差,及时促使项目决策内容修改调整,接下来便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可得到所期望的经济效益,即完成了决策造价控制,若不满意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则需要进一步分析、诊断问题所在。

二、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于江河、湖泊上,其建设运行的复杂性、艰巨性使得该类工程造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金额大,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金额相当大,大型工程的投资高的有900亿,而一般的中、大型除险加固类工程造价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动态性,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周期长,导致了建设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费、管理费等不断变动;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包括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水库淹没处理等,牵涉到业主、施工方、监理、政府等多个部门,其计价方法、过程多样化。从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及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特点来看,要在决策阶段做好造价控制,首先要分析好这一阶段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1、项目规模

实际上项目规模与工程造价是呈正相关系的,项目规模往往取决于工程造价,同时还依赖于规模效益、项目规模合理化制约因素、市场及环境因素、生产技术及管理方式的先进性、社会经济环境等。

2、工程建设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标准是项目决策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工程造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内容包括:工程建设规模、工程占地面积、施工工艺、建筑工程等各方面的相应的指标和标准。

3、工程选址

水利水电工程是利国利民之工程,需同等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其工程建设选址是指通过综合考虑工程及其建设地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施工条件、交通状况及地质状况等来决定具体的建设区域和具体的建设地点。

4、设备选用

水电工程的主要设备包括水轮机、发电机、主阀、桥式起重机、主变压器等,而泵站工程包含泵、电动机、主阀及起重机等设备。同时设备费作为工程造价的一部分,其设备选用的合理与否,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5、资金筹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就需要源源不断筹措资金,而这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结构、筹资风险都是项目决策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6、估算方法

投资估算是根据有限的工程相关市场价格,通过合理、科学的选用投资估算方法,将估算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避免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和项目决策。

三、水利水电工程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在于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工程所需投资,旨为项目正确投资提供技术经济指标。基于上面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造价控制策略。

1、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计价模式,科学地选择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统一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计量规则及计量单位。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就必须首先收集详细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资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分析,整理出工程的特点、工程施工技术和工艺的特点;其次对拟建项目和已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其关键是工程结构、工程选址条件、施工工艺及技术水平、设备选型等的比较分析;最后便是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造价计算过程中应当重点对计算中所取得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计算,对这类参数的精确有利于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的精度。

2、完善可行性研究阶段管理,严格审核投资估算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应当通过拥有一定咨询资质的单位评估,进行评估的单位必须认真负责地详细分析投资估算的可靠性,同时进行相应的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完善可行性研究阶段管理,重点在于给出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要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必要性。此外,应当还要严格审核投资估算,做到估算编制依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及与项目规划的一致性,做好估算方法选择的合理性、适用性及科学性,切实反映出估算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一体的综合理论,是项目投资好坏的直接反映。要真正控制好工程总投资,就要不断做好调查工作,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造价控制思路,加大控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罗舒.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广西水利水电,2008,(06).

[2]邵富强.关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中问题的探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23).

工程经济决策方法篇10

关键词:会计;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会计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经济管理的加强,要求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型会计。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笔者认为,现代会计较之过去,其内涵由相对简单与程式化的记录向更全面、更细致方向发展;其外延模式,已不再是简单地记录反映,而是更深刻地参与整个经济活动,如在企业管理、内控机制链接上,会计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责任。同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会计往往也被视为提升一国竞争力的手段。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模式,会计如何适应并跟上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会计界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工作的科学化

会计工作科学化是指会计部门为完成会计任务而按照具有客观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要求进行的会计工作。它不仅是会计工作现代化在规范化的同时,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的需要,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工作科学化的要求是:1、客观性,会计能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2、有效性,会计工作的运行能取得积极效果;3、可操作性,会计工作能按照一定规定运行。它表现在: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内容完整、要求规范、程序合理、责任清楚、手续健全、便于运行;4、先进性,会计工作采用了当代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表现在:理论上采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预测学和决策学等科学的调查研究技术、现代数学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

二、会计工作的国际化

会计工作的国际化是指会计部门为完成会计任务而按照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要求进行的会计工作。它不仅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进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的需要。会计工作国际化的要求是:1、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以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相协调的我国会计准则为规范运行;2、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

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但在实践中,会计监督并未能得到切实的发挥,处于弱化的态势。会计改革的方向是重构会计监督模式,建立自觉规范企业行为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主要内容为:第一,将企业会计监督从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分离出来,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第二,强化以产权约束为基础的会计监督职能。

四、建立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会计决策体系

建立会计决策体系,一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决策职能,提高会计参与决策的能力;二是要保证会计决策的灵敏度与有效性,减少决策失误。其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决策的目标保证。会计决策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以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为手段,并以最终经济效益为具体选择目标,确保会计决策建立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2、会计决策组织保证。必须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纵向会计决策组织系统,以财会部门为中心的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横向决策组织系统,使会计决策从中、低层次的战术决策向高层次的战略决策转移;从营运资金领域向资本金领域拓展;从会计内部决策向各有关经营决策渗透,确保会计决策职能的发挥。3、会计决策信息保证。会计信息是会计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制约着会计决策的有效程度。提供真实、可靠、高效、灵敏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有效决策的重要保证。4、会计决策方法保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法,是提高会计决策质量的重要条件。

五、进一步发展网络会计

网络会计打破了信息传递的限制,空间上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时间上使得会计核算由事后到达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网络会计可以实现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及网上支付、催账、报税等等多种功能。时空的改变自然带来了财务工作方式的改变、管理模式的改变,本质上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与效率。网络会计不仅使得企业实现低成本的财务管理活动而且节约了交易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无需中介者参与,减少交易的有关环节,选择相关产品中成本最低、质量最优、性能最佳的产品,而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调查谈判;同时,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成本相对信件、电话、传真的成本而言就越低;此外,缩短时间及减少重复数据录入也降低了信息成本;电子货币与电子结算降低了企业结算占用的资金成本;再次,降低审计监督成本。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可以抛弃传统手工操作实现远程审查;最后,节省纳税申报费用。在网络上,企业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实现实时传递。

六、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社会化组织程度不断提高,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当今世界中,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知识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人类社会正在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素质、水平、能力将直接影响着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工作的质量。为了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七、健全与完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极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内容。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为了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应在宏观上对会计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会计工作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其特殊的作用,要求基层单位的会计工作在为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服务的同时,要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这就要求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必须明确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和监督检查范围、财会计人员的管理等内容。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现代会计教育论.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