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6:16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1

关键词:护理专业;新生;老年照护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26-02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问题。有力推进和发展老年护理事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我院已开始招收老年照护方向的专科生,本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或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老年照护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95.4%。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4.56%;女生523人,占95.44%;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78±0.88)岁。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54.98%)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64.71%),总共336人(38.70%),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49.73%),专科生117人(32.77%),总共212人(61.30%)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35.60%),专科生212人(59.38%),总共280人(51.09%),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见表2。

3.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41.36%),专科生177人(49.57%),总共256人(46.71%)有照顾老人的经历,见表3。

4.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本科生109人(57.06%),专科生295人(82.63%),总共404人(73.72%)。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见表4。

5.护理专业新生了解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途径。排在第一位的是讲座30人(23.72%),后面依次为教师授课81人(14.78%),网络媒体73人(13.32),杂志、书籍46人(8.39%)。可见学校宣传是新生了解该专业的主要途径,见表5。

三、讨论与对策

1.加深对老年照护的认识。调查表明目前有大部分护生对老年照护有初步了解,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护生有照顾老人的经历,对老年照护专业了解并不透彻。很多人将老年照护等同于老年病护理,而后者只是对某种老年疾病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而老年照护的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医疗护理范围,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老年群体的需要[1]。护生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对老年照护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以适应需求。

2.加大对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老年照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护生对老年照护认识偏差大。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等媒介,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宣传氛围,提升老年照护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3.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培养。护理情感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护理情感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方法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专业情感[2]。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兴趣中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看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3]。

4.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加强职业前景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我国老年照护起步晚,很多人对老年照护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实际上,我们需要对老年人提供的应该是全身心的照护,工作范围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机构[4];老年照护属于专科护理,改变护生对老年照护发展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老年照护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消除顾虑;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照护职业前景可观;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护生,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老年照护事业发展尽力,实现自我价值。

5.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于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6.改变本专科护生认知差异大的现状。本科护生对老年照护的总体认知率低于专科护生。由于老年照护专业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临床专业,与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吻合。可以通过专业介绍、对本科护生开设老年照护选修课程、开办讲座等方式,增加其对老年照护的认知,消除对老年照护认知低的格局,专科护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老年照护专业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丁俭,王峥,白姣姣.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护理杂志,2004,21(5):42-43.

[2]曾丽梅,王嘉毅.护理情感培养寓于老年护理教学中尝试效果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157-157.

[3]曹梅娟.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2):3299-3301.

[4]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8.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2

[关键词]培训者培训模式;老年专科护士;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2(a)-0166-04

applicationeffectoftrainingthetrainersmodelinthecultivationofgeriatricnursespecialistsinclinicalnursingunits

SHiHua

DepartmentofSterilizationSupplyCenter,BeijingGeriatricHospital,Beijing10009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effectoftrainingthetrainersmodelinthecultivationofgeriatricnursespecialistsinclinicalnursingunits.methodstwelvecasesofbackbonenursesinBeijingGeriatricHospitalwereselectedastrainersatFebruary2016,thetrainersweretakenthetrainingofknowledgeandskillsrelatedtogeriatricnursing,aftertheywerequalified,theystartedtotakenexttrainingforthenursesinclinicalnursingunits.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oftrainersbeforetraining,aftertraining,andaftertrainingfornurseswereobserved,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ofnursesinclinicalnursingunitswerecompared,andthenursingsatisfactionofelderlypatientsbeforeandaftertrainingwasinvestigated.Results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oftrainersaftertrainingandaftertrainingfornurses[aftertraining:(74.29±16.48),(78.24±18.03)points;aftertrainingfornurses:(81.59±18.95),(86.61±19.36)poi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aining[(66.27±11.35),(69.58±14.13)points](p<0.05),and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nursingskillsaftertrainingfornurse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aftertraining(p<0.05).thescoresofscientificresearchandcriticalthinkingability,clinicalnursing,leadership,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ethicalandlegalpractice,professionaldevelopment,educationalcounselingeachdimensionof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andtotalscoresoftrainersaftertrainingandaftertrainingfornurses[aftertraining:(22.31±5.28),(25.39±6.05),(23.85±7.63),(22.54±5.53),(20.34±3.05),(14.52±1.91),(16.68±2.01),(157.53±28.84)points;aftertrainingfornurses:(25.78±7.15),(29.48±8.33),(26.82±8.05),(26.61±7.49),(24.16±6.13),(16.87±2.08),(18.99±2.67),(164.94±32.11)poi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aining[(18.38±3.29),(20.45±3.17),(19.37±3.13),(18.03±2.93),(17.44±2.33),(12.34±1.76),(13.36±1.44),(150.06±22.45)points](p<0.05),andthescoresaboveaftertrainingfornurseswerehigherthanthoseaftertraining(p<0.05).afterthenursesinclinicalnursingunitsacceptingtraining,thescoresofnursingknowledge(71.24±15.32)points,nursingskills(74.29±16.42)pointswereallhigherthanthosebeforetraining[(60.46±10.85),(63.36±12.55)points],thedifferenceswereall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nursingsatisfactionofelderlypatientsbeforetrainingwas46.67%(42/90),thenursingsatisfactionofelderlypatientsaftertrainingwas82.22%(74/90),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rainingthetrainersmodelishelpfultoimprovethenursinglevelsoftrainers,promotethemtodevelopintogeriatricnursespecialists,atthesametime,theycanprovidemoresuperiornursingservices,andimprovethenursingsatisfac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老年护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尚在起步阶段,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严重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老年专科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2-3],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程长,老年专科护士人才的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的需求[4],因此,培养老年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其不仅能有效减轻老年护理压力,还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老年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5-6]。为适应社会老龄化的新趋势,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本研究采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对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进行培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培训者2016年2月选取北京老年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单元中具有丰富的老年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教学能力、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及以上护师、5年及以上护理工作经验的12名护理骨干人员作为培训者。所有护师均为女性,其中,内科6名,外科4名,妇科2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9名;年龄35~54岁,平均(48.2±9.6)岁;工作年限8~30年,平均(19.3±4.7)年;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

1.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我院护理单元中3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内科18名,外科14名,妇科6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7名;年龄25~38岁,平均(31.2±5.5)岁;工作年限3~14年,平均(9.2±1.3)年;护师20名,主管护师18名。

1.2方法

1.2.1培训者的培训邀请我院内科、外科、妇科主任医师和各科护士长对12名护理骨干人员(培训者)进行培训,授课人员以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和王艳梅的《老年护理学》[9]作为指导,并参考《老年病综合征管理》[10]、《老年长期照护》[11]和《老年中期照护》[12],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循序渐进地向培训者传授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老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变化;老年常见疾病与康复;老年健康保健、老年日常生活及社会护理、老年用药安全与护理、老年心理护理、临终护理、老年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等。每周培训1次,每次1~2h,共培训16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2~5月。

1.2.2培训对象的培训培训者完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开始进入内、外、妇科各科室对护理单元中的护师进行培训。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培训,每2周培训1~2次,每次0.5~1h,共培训8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6~9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培训前后分别对培训者与护理单元护师进行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考核。护理知识通过笔试的形式考察,满分为100分。护理技能参考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考核内容包括压疮预防、用药方法、口腔清洁、叩背祛痰、床上擦浴等,满分100分。

1.3.2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包含7个维度(58个条目),即科研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别为0~4分,0分表示完全没有能力,4分表示能力很强。分数越高提示核心能力越强[10]。

1.3.3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调查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为2016年2~5月(培训前)、2016年6~9月(培训后)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各90例,所有患者采用现场发放问卷或电话随访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极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维度,总分100分,以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来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训护师后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单元护师培训前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护理单元护师接受培训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培训前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6.67%(42/90),培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22%(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培训者培训模式是一种成本效益较高的成人教育模式,其不仅科学、高效,而且普及面和适用性广[11-13]。培训者培训模式以培训者为培训对象,先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再让接受过培训的培训者开展下一步培训,培训结构呈金字塔式增长,能全方位、多层次培养老年专科护理人才,有利于壮大老年专科护理队伍,缓解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匮乏和护理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14-17]。目前我国专科护师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及评价标准,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尤其薄弱[18-19]。为了探索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的最优模式,本研究引入培训者培训模式,结果显示,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后(p<0.05),结果提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能显著提高培训者的护理水平,而培训护师后的护理水平更高可能是由于培训者在培训护理单元护师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激励培训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护理水平。

培训者培训模式结合了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有利于弥补和纠正护理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0-23]。本研究中,培训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培训者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能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更容易满足患者需求,实用性较强。本研究运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老年专科护士,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经过培训者培训模式的临床应用后,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培训者的筛选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培训者培训模式的成败。培训模式的培训者务必要保证能胜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的授课工作,否则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2)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培训者培训模式成功的基础。适时的考核、评价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培训效果。(3)护理部及护理单元护士长的支持和配合关系着培训者培训模式能否顺利进行。

我国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模式,只有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专科护理质量,真正使老年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刘传红,屈清荣,孙巧枝,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114-1116,1117.

[2]周云辉,周晓艳,文安笑,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4,29(10):72-75.

[3]邓俊,王晓月,程海丹,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品管圈活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61-3664.

[4]郭莎莎,陈雪萍,王花玲,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社区低龄老年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0):3756-3759.

[5]张莹莹,李华珠,许勤,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压疮防治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38-440.

[6]刘志英,龚竹云,涂国红,等.老年iCU多学科联合护理培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115-3117.

[7]沈志云,陈利群.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50-1253.

[8]邸淑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9]王艳梅.老年护理学(供护理学专业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0]陈峥.老年病综合征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11]宋岳涛,杨兵.老年长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2]陈峥,王玉波.老年中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3]赵振华,张爱莉,汪洁,等.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师培训效果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1):42-46.

[14]周晓艳,周云辉,文安笑,等.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20):27-28.

[15]陈秋华,陈萍,邵庭芳,等.系统化健康课程培训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163-4165.

[16]廖映红.对低年资护士因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性缺乏的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339-339.

[17]游汝,胡姑长,莫志云,等.老年病区陪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59-260.

[18]周颖.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培训用于老年病房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119-120.

[19]刘祚燕,陈茜,黄兆晶,等.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对老年人态度及知识的调查分析[J].o理研究,2014,28(3):299-300.

[20]龚兰英,杜凤娟,肖斌,等.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06-107.

[21]计晓薇,张黎明.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无陪护病房护理员队伍现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116-118.

[22]胡苏珍,夏海鸥,王国文,等.培训者培训模式用于社区院前急救培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17):84-86.

[23]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17):2064-2066.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3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2-0013-03

analysisofthesurveyresultsofthehomecareknowledgeofthecommunityvolunteersforhelpingtheelderlypeopleinZhijiangxilu

YUYing

(Zhijiangxilu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JinganDistrict,Shanghai20007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awarenessdegreeofhomecareknowledgeinthevolunteerswhohelpedtheelderlypeopleinZhijiangxilu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popularizationofhomecareforthecommunityvolunteers.methods:atotalof80volunteersinZhijiangxiluwereselectedastheobjectstobeinvestigatedwiththeselfmadequestionnaire.Results:thescoresofallvolunteersweregenerallylow.themalescorewashigherthanthefemaleoneandthescore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academicqualifications,buttherewasnocorrelationwithage.Conclusion:mostofthevolunteershavenotreceivedthehomecaretrainingandtheirawarenessdegreeofhomecareknowledgeneedstobeenhancedandnursingskillstobeimproved.

KeYwoRDSvolunteerforhelpingtheelderlypeople;homecareknowledge;surveyresult

榱私廛平西路街道助老志愿者对居家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并为广泛推广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以芷江西路街道的80名助老志愿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询问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芷江西路街道老年协会自2013年起,开展了“夕阳互照”―老年人结对关爱服务项目,成立了一支80人的助老志愿者队伍,助老志愿者是指社区内身体健康又有空余时间的低龄老人,本次调查即以这些助老志愿者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询问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在45min内完成,现场回收。内容包括志愿者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及居家护理知识测试等。其中培训情况为了解志愿者是否参加过除普通健康知识以外的居家护理专业培训,及其参与培训的意愿等等。

居家护理知识测试共50道单项选择题,涉及老年人常见疾病、问题及居家护理专业知识,包括常见疾病护理(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皮肤瘙痒等),满分为40分;合理用药知识(如用量、时间等),满分为10分;居家安全知识(如意外防范和应急处理等),满分为20分;饮食生活起居(如饮食、饮水、休息、运动、着装等),满分为30分,共计100分。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受调查者人群基本特征

志愿者平均年龄为(60.63±4.71)岁,学历以初中或以下居多(57.50%),基本未从事过护理工作,从事志愿者工作年限为(1.67±0.88)年;调查显示,近半数志愿者认为有培训的必要,且多数人愿意接受培训(表1)。

2.2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测试结果

助老志愿者基本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其中2人虽从事护理工作多年,但也从未参与过居家护理和老年护理,因此所有志愿者的总得分普遍偏低,为(26.58±6.26)分。其中,对饮食起居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多,为(9.13±2.81)分,而合理用药知识则最为欠缺,为(1.83±1.57)分。

3讨论

3.1社区老年护理需求日益增加

现阶段,中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3个新特征,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不断上升。

刘俊超等[1]于2011年1―4月对深圳市256例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的结果表明,60.2%的居家老人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项目位居前3位的是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和肌内注射。

曾友燕等[2]在2006年对上海市5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护理服务需求进行入户评估的结果显示,81.2%的老年人有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其中老年人血压监测、健康咨询和照顾者指导等服务需求较大。

肖惠敏等[3]在2007年3―5月对福州市212例老年居家护理需求调查的结果表明,93.4%的患者认为需要在社区开展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最高的几项服务内容为定期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呼吸;有关疾病及预防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的指导等。

3.2目前的护士配置无法满足社区老年护理需求

目前社区护士的配置量不足以应对社区老年患者庞大的护理需求[4],大部分社区护理工作仍集中在机构内的基本医疗服务上,和二、三级医院的护士没有本质区别,未能充分发挥“六位一体”的职能。宋效丹[5]对吉林省社区护士的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参加治疗工作占工作总量的80.3%、健康教育占50.4%,而慢性病管理仅占2.0%。万巧琴等[6]对北京市社区护士的工作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工作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机构内的基本医疗直接护理。

3.3“医养结合”成为解决社区老年护理需求新途径

目前我国城市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然而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而护理服务满足率仅占8.3%[7]。在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将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机构及家庭有机结合,探索医院为服务输出端并将服务拓展到社区和家庭的养老模式时不可待[8]。

“医养结合”模式是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民政部等有关部门配合的护理事业与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它以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为切入点,以老年护理需求为工作导向,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与养老服务的连续性、接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重要措施,在满足人群照护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照护服务的质量[9]。

3.4助老志愿者是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理想执行者

助老志愿者是指社区内身体健康又有空余时间的低龄老人,他们多为被照顾老人的邻居,每天会到结对高龄老人的家中为其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慰藉。目前社区高龄老年人的主要照护者为配偶、子女或保姆,但其配偶的年龄一般与之相仿,照顾能力有限;其子女受工作等因素影响,日间对老人照顾不足;而保姆照护患者往往缺乏工作主动性。助老志愿者与之相比,身体素质尚能应对多数照护工作,且热心公益事业,与老人也没有交流障碍,是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理想执行者。

3.5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居家护理知识不同于普通健康宣教知识,而助老志愿者均未接受过相关培训,也从未参与过居家护理和老年护理,因此所有志愿者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总得分率仅为26.58%。其中,对饮食起居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多,得分率为30.43%;而合理用药知识则最为欠缺,得分率为18.30%。因此,助老志愿者非常需要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弥补其在居家护理知识上的盲点和薄弱之处,使之提高护理技巧,并具备替代社区护士完成一些需求量大但操作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的能力,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⒖〕,周育瑾,秦红.社区居家老人护理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66-168.

[2]曾友燕,王志红,吕伟波,等.上海某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8,25(3):31-33.

[3]肖惠敏,姜小鹰,张旋,等.福州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调查[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2(1):73-75.

[4]周英凤,冯正仪,陈利群,等.上海市全科团队中社区护理人员配置的研究[J].中国全科,2008,11(6a):932-934.

[5]宋效丹.吉林市社区护理现状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99-601.

[6]万巧琴,尚少梅,侯淑肖,等.北京市社区护士工作现状与问题的案例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14-18.

[7]刘媛.城市空巢老人身心健康问题及护理对策[J].上海医药,2013,34(22):55-57.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护理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3]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6

关键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二、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三、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四、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7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8年1月至6月老年病人260例,男性134例,女性126例,年龄60至78岁,学历初中以下200例,高中及以上60例。调查护士152例,其中,被调查病人所在科室护士130例。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19~48岁,学历中专1例,大专83例,本科5例,其中有责任护士,转班护士。病人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病情状况及经济条件等资料均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性差异(p〉0.05)。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6月5个病区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单项选择,无书写能力者由其陪护或护工,本人表达。问卷均有效回收,之后计算百分比得出病人健康需求率,然后进行分析。

2结果

2.1老年病人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调查具体见表一

2.2根据老年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的现状也自行设计相关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分别对老年病人所在科室护士130例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见表二。

2.3调查结果可见,老年病人均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在入院、手术及有需求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占76%.70%的护士认为在住院全过程,在健康教育的内容上有82%病人需要疾病知识介绍,出院后需求出访的病人占83%。

3讨论

3.1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护理人员不仅仅是各项治疗及常规护理的执行者,更是患者在入院至出院后各个阶段的教育者、咨询者。提高护士的交流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素质和专业知识,满足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3.2根据患者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要求病人入院后进行评估制定个性的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如表一中,病人入院后健康教育的时机,应选择病情稳定后,以病人为中心,入院后的教育的内容应注重疾病知识、治疗方案的介绍。这就要求护士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教育形式要求因人而异,因病施教,选择不同的沟通技巧,采取不同的方式,循序渐进的使患者逐步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达到预期的效果。

3.3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和回访机制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因此,就需要护士反复强化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对疾病的知识水平。而对于一些出院的老年患者,应定期出访,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及时恰当地给患者所需要的教育和帮助。

4小结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8

关键词:社区;老人护理;护理需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51-02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加之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比较缓慢,社区老年人普遍缺少社区护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老人的护理需要。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以潜在最多的护理需要的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老人护理需要满足程度,充分了解当前社区老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一发展社区老人护理内容,提高社区老人护理服务质量,帮助社区老人解决实际护理需要,促进我国社区老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5月-6月期间,选取某社区2个居委会678名老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年龄均大于63岁,平均年龄(66±4.5)岁,失访率为12.35%。排除严重智障、言语障碍、听力障碍的老人。678名老人中,女性318名,男性360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36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42名;无慢性病的98名,1种慢性的213名,2中以上慢性病的367名。慢性病种类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高血脂等。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表的内容由人口统计学资料、身体健康状况和功能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健康状况以及社区服务的需求组成。通过问卷调查内容显示个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和社区给予的护理服务。

1.2.2资料收集方法

选取社区医院的8名医生和护理学院的40名护理学生组成调查团队,并经过统一的培训后,每一个调查对象进行上门调查,实施面对面的口头询问法,问卷调查完毕后,由专人审核,防止出现漏评。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全部用SpSS14.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人口特征

678名老人中,女性318名(46.9%),男性360名(53.09%);其中与已婚子女同住的占45.8%,夫妻自己住的占21.9%,老人独自居住占9.2%(x2=16.78,p

2.2身体健康和功能状况

2.2.1健康状况

慢性病种类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高血脂等,其患病率高达81.3%,其中慢性病对患者日常生活有影响的占67.1%,年龄越大影响程度越大(x2=11.02,p

2.2.2身体功能状况

根据工具性生活活动量表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评定,老人的社会独立生活能力首先受到影响,其社会独立生活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p

2.3心理健康状况

2.3.1认知功能

采用认知状态问卷进行测定,认知功能完好者89.3%,轻微的占6.2%,重度的占1.2%。测定结果显示,认知能力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并且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理主要以家庭护理为主。

2.3.2抑郁症状

采用抑郁量表(GDS)进行测定,22.8%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结果显示抑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女性明显重于男性。

2.4社会健康状况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测定,社会支持好的占65.7%,中等占23.8%,差者占10.5%。结果显示生活自理障碍老人社会支持较低。

2.5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老人对社区护理、社区医疗的需求比较明显,高龄老人生活自理障碍、认知能力较差,老人社区服务利用不充分,或者部分老人对社区相当部分的护理服务不知道,由此社区护理服务对象的年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是影响社区长期服务需要的关键因素。

3讨论

3.1树立正确的老人护理观念

社区护理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由此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老人身体、心理、社会健康方面的变化以及影响,从思想上明确老人长期护理的重点问题和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反应,不仅反应老人身体方面的需要,并且反应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所以,老人护理必须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真正意义上解决老人健康问题。

3.2社会去护理的发展

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老人人口迅速增加。尤其是老人健康状态较差,多数患有慢性病,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和疾病的影响逐渐减退,造成社会支持降低。健康问题是老人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对家庭的依赖性增强,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成员不能满足老人的护理需要。所以,我国当前社区老人护理问题需要迫切的解决。

3.3老人长期社区护理的地位

社区护理主要是以家庭病床为主要形式,对慢性病患儿提供注射、专科护理、用药基础直至和健康教育。目前,我国社区开展其他形式的社区老人护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以及规模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今后要不断增加,老人对社区已有的护理模式,进项宣传,指导老人如何应用,并且充分认识到社区老人护理服务在发展社区护理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社区护理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我专业知识和护理能力,开创社区护理的新局面。

3.4与老年护理有关的护理教育问题

社区护理相对比较特殊,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特殊性,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或者学习,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要对老人实施护理相关的护理教育,使老人认识社区护理的性质。随着社区护理及老年护理教育滞后的问题随人口老化问题的逐渐凸显出来。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必须包括社区和老年护理。

3.5与老年护理有关的护理科研问题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9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危险性评估安全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11

老年住院患者主要安全问题

夜间急症发生率高:①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特点决定老年人有些疾病易在睡眠时急性发作,而且往往比白天发病更为凶险。如脑梗死发病时,病人突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歪眼斜、视物模糊,这主要是夜间睡眠时,心率减慢、血流迟缓,血小板凝固,形成血栓而发病。另外,胆绞痛、痛风、心绞痛、哮喘都是老年患者夜间易发的急症。②跌倒: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听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卧床时间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张起身接电话中跌倒,导致颅底骨折[2]。

告知行为不规范:告知行为反映了护士职业情感以及对患者的尊重,告知过程中的不恰当,会给患者带来不稳定感和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同时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老年人失眠时服用的安定与异搏定同用时可造成肝炎;与杜冷丁同用时可引起呼吸停止;与利眠宁合用可引起遗尿;与苯巴比妥合用可引起精神错乱[3]。

安全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老年病诊疗手册》、《医院管理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管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自觉性,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协作、创一流服务。我们充分考虑老年患者身体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的特殊性,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老年病知识的业务学习,定期召开护理工作讲评会,听取护士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订相应的护理规范、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

建立防护措施:保持每块地面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浴室设有扶手,电话由床尾改装在床头,并在床头设置呼叫器,夜班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对术后和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后30秒再行走,以防跌倒[2]。

加强老年病健康宣教:为落实健康教育,请专业医生讲解各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疾病知识,护士长对入院3天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次检查以优、中、差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核挂钩。护士长每周召开1次护患座谈会,倾听患者对诊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安全,如一长期服用安定的老年患者通过责任护士的健康宣教知道了自己服用安定后不能服用异搏定等知识,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丽霞.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4.6(2):31-32.

老年人护理知识篇10

【关键词】疗养员;健康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护士的职能也日益多元化,对住院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我院开展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笔者对我科2006年4~10月期间80位疗养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不同年龄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4~10月来院疗养员80例,其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52~9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上63例。保健疗养23例,康复疗养57例,其中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6例,其他疾病8例,同时含有2种以上疾病者1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0岁者为老年组,共57例,≤60岁者为中青年组,共23例。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疗养期间可接受健康教育的次数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实施者需求及对教育内容的7项需求,包括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景观治疗的作用、饮食及科学锻炼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调查人员为我科护士,由责任护士将问卷发

放给疗养员,说明每项内容,问卷由疗养员自愿填写,视力不佳者由责任护士解释并代为填写。

2结果

2.1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需求频率的结果老年组57例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中青年组16例认为健康教育重要;老年组49例要求在15d疗养期间进行3次及以上的健康教育,中青年组6例有此要求,17例要求进行2次或2次以下的健康教育。

2.2对各项健康教育内容实施者需求的结果少数疗养员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方面的知识可由护士实施,其余疗养员认为医生对上述内容更加专业,是教育的最佳人选;多数疗养员认为在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由护士实施更好一些。不同年龄组的疗养员对上述内容的认同率一致(表1)。

2.3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结果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和景观治疗的作用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低于中青年组,而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高于中青年组(表2)。

3讨论

3.1护士要承担起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重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疗养员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提高疗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一致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应由医生实施教育,而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则由护士实施教育。提示护士要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不仅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相关疾病的专业培训。有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护士能较大地提高教育效果及疗养员对教育的满意度[2]。

3.2对不同年龄疗养员的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疗养员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详细了解的比率较老年组高,而愿意参加教育的次数比老年组少,老年疗养员更愿意详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上述结果表明中青年疗养员认为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更重要,可能与中青年疗养员文化程度较高有关,而中青年疗养员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老年疗养员高,不愿意花较多时间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对不同年龄的疗养员教育应采取不同方法,如中青年疗养员可利用饭后的闲暇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且2次/疗养期,将健康教育内容安排的短而精。而对老年疗养员可在上午或下午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3~4次/疗养期,且对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出版社,20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