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务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08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1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读书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2

培训工作计划范文3篇本文目录2018年培训工作计划范文度应急救援培训工作计划销售经理培训教材(年度销售工作计划)为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长春市教育局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对话式校本教研,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

-学年上学期教师培训计划一、培养目标1.培养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式的优秀教师。2.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3.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培训计划:培训将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为出发点。

酒店培训工作计划客房是酒店的主体,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店存在的基本,在酒店中占领重要地位。1、酒店是向旅客供给生活须要的综合服务设施,它必须能向旅客供给住宿服务,而要住宿必须有客房,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有客房便能成为酒店,所以说客房

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

秋季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推动力,以xxx课题研究为牵动,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型团队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立足学校实际,

员工教育培训计划一、总目第一条本计划以系统性为特征,目的是完善本公司的员工培训。第二条本公司为储备人才的长期培训或短期培训,均需依本章所列之条例进行。二、培训目标第三条本节所列培训目标,是为了人事部门进行培训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培训学校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培训学校工作计划培训学校度工作计划培训学校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创一流学校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安监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三区三城建设总目标,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创新安全生产培训方法,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质量,进一

经协新闻信息部干部培训计划一、入门培训:(一)培训活动名称:新闻部干事入门培训培训目的:通过入门培训,让干事清楚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楚经协和新闻部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理念,更加深刻地了解部门运作管理和部门工作实况,锻炼并提高实践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并增

培训处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2018年培训处工作计划师资培训处的工作计划XX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师培处和市教育局xx年工作要点,切实履行好本处室的工作职责,优质高效地做好常规性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特色性工作,着力突出工作重

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计划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发挥班主任在学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计划中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围绕县教育局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学区教科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

中小学校本研修培训计划xx年中小学校本研训项目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xx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xx市教育局开展的“

-学年下学期远程教育培训计划一、培训对象:学校全体初中教师二、培训目标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都要达到以下目标:①能够熟练访问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文章;②能够熟练的访问远程教育资源;③能够熟练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容,能利用课件上课;④能修改教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根据省、市、县教育厅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关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师队伍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推进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4篇本文目录2018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中学暑期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特岗教师是国家为支援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的一大举措,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

新教师岗前培训计划范文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全体新教师了解北辰区社会、经济、教育现状及发展形势,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了解优秀教师成长历程,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树立“为人师表

个人校本培训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

特级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特岗教师是国家为支援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的一大举措,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去年我县有一百多名特岗教师被安排在我县的初中、小学任教,大多数特岗教师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受到学生的爱戴,也得到学校的赏识。

实验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班主任岗位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任课教师

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均衡发展,为构建石鼓和谐教育而扎实工作。

学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范文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化发展程度再上新台阶,根据《xx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细则(试行)》和《x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xx-xx年)》,制定本计

春学期小学校本培训计划范文表学校平阳县水头镇鹤溪小学申报时间:xx.2.16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一)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研讨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强化难学难教问题的探讨,努力将“有效教学”落实于日常教学之中(二)培训重点1、申报一个学科参加水头联

国培计划小学英语培训工作计划xx年10月8日至xx年10月17日,为期十天的xx年“国培计划”培训结束了。作为本届培训班的学员,我深感荣幸,非常感谢中国教师研修网以及各位专家教授和一线老师在这10天里给予我们的这次培训。

乡干部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根据《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条例(试行)》、《市-xx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县xx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我乡干部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我乡xx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小学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范文小学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绵阳市教育局《绵阳市教师教育xx规划》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需要,结合我县大部分老教师现有的工作情况,特制定《平武县小学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职业道德培训、教学策略培训”为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镇教师培训

1月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总体目标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2、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中学暑期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根据xx县xx年的教师培训工作以解读、领会、践行新课标为主线,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重点,结合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依托各类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等教学基本能力训练,全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学质

支教社关于暑假支教的培训计划范文社团往年支教介绍:xx年7月,水滴支教社首任社长龙腾暑假期间跟随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长清校区)到贵州毕节地区家乐小学支教一个月左右.同年9月,龙腾学长在校本部创立水滴支教社。

新教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掌握一些课堂管理的基本办法;能有效控制自己,提高应变能力和应对各项压力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好特殊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合

小学春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化发展程度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上级文件,制定本计划。

中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xx年xx市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和《xx年上半年xx市教育教学教研院工作计划》,结合《xx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xx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xx市教育局关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

度干部培训工作计划XX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队伍素质,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委、市委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结合我县干部队伍实际,特制定XX年全县干部培训计划。

春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范文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现根据我校实际,拟定我校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XX年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深入贯彻《干部教育工作条例》和《党校工作

员工培训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今年下半年的培训工作计划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培训工作计划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客房服务员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培训期间要求工装整齐,人员整齐。二:培训期间不允许佩带手机/香烟/钥匙以及员工三宝等硬物。

教师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按照市教育局和市进修校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以校长为第一培训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

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2篇本文目录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掌握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考试的教学技能,并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教学活动,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工作计划范文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师培处和市教育局xx年工作要点,切实履行好本处室的工作职责,优质高效地做好常规性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特色性工作,着力突出工作重点、着重突破工作难点,力争我市的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等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培训部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培训部工作计划礼仪培训部工作计划青团培训部工作计划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就礼仪而言,孔子曾有云曰:君子所贵严道之,《礼记》也有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培训工作计划员工培训工作计划中学-学年下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建筑培训工作者工作计划范例人要学会常常总结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过程,计划和总结也一样,有利于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有利于对自己的

1月转岗培训工作计划查字典精心整理了《XX年5月转岗培训工作计划》,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培训目标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xx—xx学年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我校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落实上级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掌握执教技巧,提高执教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岩头镇小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发挥群体优势,打造“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特制订此计划。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3

关键词:理工学院教学秘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38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实施,国家高等教育已处于转型和质变的重要时期。我校提出要围绕“支撑空天事业发展、为国为民育人”的专业定位,继续落实和深化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以“为航空航天事业培养特需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善于学习实践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学院教务秘书作为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已从单纯的处理日常事务向参与教务和教学管理转变,也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教务秘书平时的工作琐碎而繁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协助院系领导制定培养计划,根据每个年级的培养计划指定任课教师、制定课表、征订教材、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②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实验实践工作、各类教学考核工作;③做好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工作,负责期末考试的安排、试卷及各类档案的归档工作;④组织和协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做好毕业生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审核工作;⑤组织各类等级考试的报名,负责准考证以及各类证书发放工作;⑥及时、认真完成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

对于我学院而言,学院共分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和化学三个专业,这三个专业在培养中都非常注重学生基础实验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实践类课程高达46800人学时;同时我学院还承担了全校的《大学化学》课程,其中《大学化学》实验年教学学时总数为66000人学时。这样庞杂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对学院的教务秘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了解学院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还要了解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适应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只有掌握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熟悉本学院的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从全局上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在人才培养上,对于教务秘书而言首先关注的是培养计划制定。比如哈佛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培养计划,并崇尚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牛津则推崇导师制,学生以跟从导师研习为主;mit则强调整体环境的教育作用,提倡课堂内外学习并重,认为有意识,有节制地减轻课堂学习负担,可以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用于计划和思考。与之相比,面对化学、环境专业发展日新月异,结合我校航空航天特色,在培养计划制定上不但要参考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加大培养过程的改革力度,加快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教务秘书要及时汇总善于发现本学院的学生和教师对培养计划的意见,熟知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把握学校对人才培养规划和未来实行完全学分化、弹性学制引入而产生的变动,及时和教学督导组、培养计划审阅组做好沟通,每学年开始前组织教学院长、各专业教学主任、教授专家修订审阅培养计划并通报学生。

课表安排是落实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专业培养计划中大学时实验的要求,学院的实验平台在服务全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和部分外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同时,面向全学院3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专业基础实验,以及交叉学科自主创新实验。此外,所有实验室面向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放,每年为约140余名学生进行部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和冯如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等提供实验平台。这就要求在课表编排上,特别是在安排实验方面充分协调各个实验室的开放能力。课表编排上要灵活,如《大学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涉及院系多的实验可以在课表上安排具体实验时间,专业特色、自主创新实验在学院教学网站上进行学生自行选择实验内容预约实验。如此安排既保证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实验安排出足够的时间,也充分考虑学生个人需求,形成多元、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更符合目前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人才培养上,学校强调实现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领导人才,那么学院教务秘书更应该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质量监控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全面化和有效性。全面化就是要建立覆盖教学全过程、师生全员的质量监控和激励机制;有效性是使质量监控能发挥其监督、管理、激励、检查等有效手段。作为教务秘书,要协助院领导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制定学院督导组工作条例,邀请校院两级督导组共同参与教学质量与教学规范管理,对学院的本科教学各个环节(包括:课堂教学、教学辅导、实践教学、科技创新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教务秘书需要每学期邀请督导组对每位新教师进行不定期听课,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协助组织学院专业课程教学法研讨交流会、申报奖教金和教改项目、讲课竞赛、示范教学等活动,保证学院整理教学质量提升。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4

关键词:农村;特岗计划;特岗教师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这项计划旨在探索、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农村教师补充,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通过几年的试点,计划实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特岗计划”政策出台背景:破解农村师资难题,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一)教育发展到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有必要更加关注师资队伍水平

通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先后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及“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育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等硬件逐步得到了有效改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但在这些办学“硬件”条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师资队伍“软件”建设并没有齐头并进,相对滞后。从而,“有学上”的问题逐渐被“上好学”的问题替代,并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何为优质教育,在办学“硬件”条件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师资质量就成了决定因素。某种程度上说,优质师资就等同于优质教育。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小学“择校热”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择好教师的问题。在教育发展到追求高质量的新阶段,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教育工作的重心必然从关注办学“硬件”转向更加关注师资质量,只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为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切实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二)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仍然突出,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作为中小学教师主体的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新教师补充困难等突出问题。第一,城乡师资分布失衡,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紧缺。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从整体上看并不短缺,但城乡师资分布失衡,存在结构性超员、缺员的问题。城镇教师超编与农村教师缺编并存,尤其是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普遍短缺,教师严重不足。第二,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截至目前,农村教师中仍有16.7万多人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有些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水平不够,存在“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在岗的农村教师是“民转公”和“顶班”教师,这些教师多数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状况。而在教师进修提高中又普遍存在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象,达不到进修提高的目的。第三,农村学校合格新教师补充困难,现有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大量向城市、县镇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还有部分教师通过考研、转行等方式离开农村学校。另外,因受财政编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存在比较严重的“有编不补”、“有编难补”或“无编可补”的情况,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进不来,连续多年不补充或者不按照正常渠道补充新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两难困境问题,在岗不合格的人员流不出,新教师又补充不进来。农村学校师资现状难以满足新阶段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

(三)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实力来看,加强农村师资具备现实可行性

首先,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办好教育,最根本的是要依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思想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基本形成了关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其次,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实力。基础教育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众产品,是国家的事业。国家经济实力决定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众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2006年,GDp达20940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9373万亿元;2008年,GDp达30067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1330万亿元,国家基本具备了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财力基础。①应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有能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加强农村师资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

二、“特岗计划”实施的成效

“特岗计划”自从实施以来对农村的教育事业和大学生的就业产生的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岗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破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困局。

我国中小学实行编制管理,而编制紧张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工作的最大障碍。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6年间,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3年未补充正式公办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十多年未补进新教师,不少农村学校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仍然无法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尤其在税制改革后,许多中西部地区农业县的财政收入还不足以支付全县教师的工资。对此,一方面,多数地方为了减轻县级财政负担,尽量不补充或极少补充教师编制;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中小学因缺乏教师而停课或出现超大班现象,转而聘请大量廉价的代课教师。而“特岗计划”中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从而减轻了地方的财政压力,能够按所需教师进行编制。

(二)“特岗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

“特岗计划”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合格师资,增强了农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连续4年时间,“特岗计划”共招聘了12万名大学生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招聘的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从2006年的1.6万余人到2009年的6.5万多。特岗教师大多年轻活泼、思想新颖、富有朝气,他们的到来增强了农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在学科结构上,农村中小学缺少大量英语、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的教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虽然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所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正学历结构还是偏低,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只占少部分。②特岗教师的加入,使得许多农村学校第一次来了正式的大学生,特岗教师成为所到学校有史以来具有最高学历的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很多学校多年没有补充新教师,在校的老师大多是中老年教师,通过公平竞争选拔出的优秀大学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状,对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教育公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特岗计划”为高校学生就业找到了新的渠道。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特岗计划”无疑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由于地理环境偏僻,环境条件差,过去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边远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工作,同时,受编制等因素的限制,毕业生们想去也去不了,或是去了也呆不长久。“特岗计划”的出台使得这些地方的学校有了空缺的岗位,解决了没有岗位去不了的问题。另外有了中央财政的支持,“特岗教师”的工资有了保障,并且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参加应聘。③

三、“特岗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特岗教师”对环境不适,心理问题无人关注。

“特岗计划”招聘的条件是: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招少量应届专科毕生业;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由此可见,招聘对象都是年纪偏小的群体,他们都是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少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而农村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匮乏使得年轻的“特岗教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很少得到解决与关注。年轻教师的心理问题若长期得不到疏导与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也使得他们无法专心于工作,渐渐失去对工作、生活的热情与兴趣,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到农村的选择是否正确,扎根服务于农村的决心将会动摇。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农村的教育事业将不会有大量扎根于农村的优秀教师。

第二、“特岗教师”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而且工资待遇比较低。

政策规定“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付,其程序是由下到上层层申报,即由县教育局上报到市教育局,再上报到省教育厅,最后上报给中央,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历经半年。如此兑现“特岗教师”的工资,使得部分“特岗教师”生活面临困境,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工资待遇方面,2006年,特岗教师中央补助的工资标准是15000元,后来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2007年及时进行了调整,补助标准为18960元,2009年底再次决定将工资补贴标准提高至20540元。但是,不少地方特岗教师的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并且他们工资水平没有在编教师的高,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特岗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西部农村教师资源匮乏是一个长久以来累积的问题,特岗计划实施这几年来所招聘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因师资匮乏,在农村学校教师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而年轻特岗教师的到来,往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加上由于特岗教师都是本专业毕业,其专业性特点使得许多原本不是本专业的教师也把教学任务交给了新老师,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岗教师上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课的现象,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可能要兼任其他非本专业课教师。紧张的教师资源及专业性特点使得年轻的特岗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使他们不能专心于自己专业学科的教学及研究。另外,超负荷的工作状况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精神与体力压力。

第四、“特岗计划”的服务年限偏短。

“特岗计划”的服务年限偏短。这决定了特岗教师难以迅速改善农村教师队伍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和教学质量低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大量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新手教师成长的第一阶段为职后1-3年,其特点是适应新的环境和教师工作,形成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技能。职后五年以后才能进入成熟期。虽然在“特岗计划”实施的五年内,每年都会有新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但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起来的,随着“特岗计划”的结束,将有一大批“特岗教师”陆续离开农村中小学,这样农村师资短缺的问题依然都不到解决。

第五、“特岗教师”期满留任,地方的安置能力面临重大的考验

设“特岗教师”的县(市)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因地方财政困难而难以补充教师的县(市),在“特岗教师”服务的三年内,由中央财政支付他们的工资性收入。但是三年后留任教师的工资发放将纳入地方财政统发,不少县(市)财政原本就十分薄弱,“特岗教师”有关支出结转以后将形成巨大的压力。

四、发挥“特岗计划”长久效力的措施

(一)创造良好氛围,加强人关怀。

针对“特岗教师”对环境不适应及心理问题,学校方面首先应该是努力改善校舍,饮食及各方面硬件条件,争取给“特岗教师”白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通过各种活动丰富“特岗教师”业余生活,并且为他们的创新活动给予各种支持,帮助“特岗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上遭到的问题,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工作上给予积极配合,做到人尽其才,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使其在三年聘期满后尽量留下来继续从教,保证在农村最需要的教学岗位上有高素质的教师坚守④。

(二)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高工资待遇。

对于特岗教师的工资,各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特岗教师”工资能按时发放。如中央要预先将“特岗教师”的工资按所报名额拨付给各省、各省在“特岗教师”到岗之后,根据各个县(市、区)的实际“特岗教师”人数发放工资,之后再由各个省将“特岗教师”人数上报中央,对于特岗教师工资收入比在编教师低的情况,学校可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按照规定的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将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对于特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学校首先应该根据这些教师在大学的所学专业,安排其讲授与其专业相一致的课程,减少其他副科的教学,使年轻的教师们有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其专业学科,在注重量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质的提高,让这些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最大发挥,争取创造出精品课,使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

(三)延长“特岗计划”实施期限,分担因“特岗计划”所形成的地方财政压力

一是将中央“特岗计划”的实施期限延长,“特岗计划”只有多坚持几年,才能形成一定的思维和操作惯性,只有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和操作惯性,才能形成一套新的教师补充管理和运行机制。⑤二是制定相关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弥补县级财政因期满留任教师工资结转后刚性支出迅速增加所造成的资金缺口,特别是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特岗计划”实施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它的实施成效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使农村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为部分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一个平台。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为“特岗计划”这项政策的实施不继创造一个亲和的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它的长久效力便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服务于这项事业,使更多农村和农村孩子受益。

[注释]

①邬跃:《教育政策分析—以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②廖其发;《打造西部基础教育新高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期。

③魏建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第9期

④邬跃赵建军:《对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几点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教师教育版),2009年第7期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5

教育为社会服务是我国办教育的根本宗旨,当高等教育的类别与层次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一致时,其地位就高,意义就体现得充分;相反,如果高等教育的类别和层次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有一定距离时,其地位相对就较低,意义也就体现得不尽完整。建国以来,高等农业教育在不同的“五年计划”期间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历史地位不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国家战略重点长期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农业和农村虽在短期内被推到前台,但高等农业教育并未因此而获得影响全局的主导地位和战略意义。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国家建设重心从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高等农业教育作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内在关联的重要因子,在以农村为重点的国家建设中具有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一“、一五”接管、调整期初步明确战略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实施期间,既是高等农业教育由社会主义中央政府接管、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明确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其使命并取得初步成效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任务中,当时全国独立的高等农业学校仅有18所,综合大学农学院有30所,总体上学校规模较小,且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在校本科生仅10726人,研究生20人,专任教师只有937人。“一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1953年)根据前苏联办学经验进行了教学改革,改系科为专业,改学分制为学时制,设置教研组;翻译前苏联教材,制订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压缩专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请前苏联专家来华讲学,引进新学科;在发展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农林院校调整为27所,原有的182个系科调整为124个专业,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满时,高等农业院校在校生已达36198人,在校研究生183人,专任教师达到了6526人,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从海外归国报效祖国,全国农林院校共为国家输送18000多名毕业生,在农业建设和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二五”受“极左”路线影响致使战略起伏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实施期间,高等农业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宗旨“极左”地体现到了极致,同时也呈现出与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建设相一致的战略起落。在全国农业合作化任务顺利完成后,为了促使农业教育和农业生产任务紧密结合,1957年国务院决定把教育部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领导权转移给农业部,1958年农业部为配合“二五”计划的实施,明确了新的战略部署:“打破常规,实现学校”,实行“三勤”(勤工俭学、勤俭办学、勤俭生产),“三放”(下放农村、下放班系、向工农开门)。农业高级专门人才的下放锻炼增强了师生的生产实践能力,也为农村带去了农业科技信息,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生活的变化,农业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政治任务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由于“”的影响,1960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提出“要大大发展农业科学和农业教育事业”,“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迅速培养出大量的各级农业技术人员”。为此,农业高等教育采取了跳跃式地突击发展方式以应对“”的需求,据农业部统计,1960年高等农业院校设置迅速发展到最高峰:本科50所,专科89所,五年一贯制22所,综合大学或其它高校内设置农科的17所,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陡升至178所!迅速膨胀的高等农业教育还未来得及建设,就遇到了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紧缩,才迈出去要大干一场的步伐像“触电”似的快速收了回来,到1962年底,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仅保留本科院校33所,专科学校5所,共38所。但从总体上看,高等农业院校极短时间内戏剧性的增减已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实际,更无从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致使高等农业教育自身以及社会主义农业建设都受到严重的负面冲击。

三“、三五”到“四五”战略地位由高峰到低谷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实施期间,高等农业教育在开局时即将获得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头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十年”的影响,高等农业教育基本丧失了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战略意义。一改前两个五年计划以工业为重点和中心的发展战略,“三五”计划将农业放到了首位,高度重视“解决吃穿用”问题,高等农业教育迎来了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大机遇。然而,1967、1968年开始的“”不仅使农业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成了重灾区的重灾户,而且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三五”计划完成情况连续出现倒退,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1968年还成为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以来惟一没有年度计划的一年。高等农业院校“停课闹革命”,招生工作推迟,毕业生派遣也推迟。1969年高等农业教育按照“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以办分校、五七干校、试验农场、进行教育革命实践等名义,到农村、边远山区建立“战备疏散点”,将大批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下放农村,导致农业院校校舍被占,仪器、设备、图书等被毁坏散失、人员大量流失,整个高等农业教育非但无以发挥其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排头兵的作用,反而成了需要建设的重灾区。1966-1976年“”期间“,三五”、“四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遇到了政治环境的负面影响,计划与经济规律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符合,以“抓革命,促生产”的精神力量来作为完成指标的依据,严重违背了客观规律。高等农业教育在这十年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尽管1970年恢复招生办学,但学校被强行推广“朝农经验”,广大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办学。到1976年,高等农业院校有38所,在校生近5.3万人。“”期间毕业生约7.5万人,国家取消了文化考试,缩短学制,以干代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成效相对较低,战略意义也无法体现。#p#分页标题#e#

四“、五五”到“六五”改革开放初期获得新的战略机遇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和“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实施期间,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从低谷走向复苏和发展时期,并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战略取向。“五五”计划和“六五”计划均包含在《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中。高等农业院校在“六五”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大力进行了恢复整顿,将“”中被迫搬、撤、并、分的学校,逐一退还校舍,恢复在原址办学,少数学校另择新址重建。农业部和教育部先后确定18所农业、农垦、水产院校为农业部属院校,其中北京、南京、华南、华中、沈阳、西北、西南农业大学以及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国务院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有关高等学校要为农村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为农村各类学校培训师资。农、林、商、工科等院校在办好本科的同时,要注意发展专科。”1984年4月,教育部与原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在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上明确肯定:“高等农林专科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不可缺少、长期存在的层次”,并初步形成了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规格、发展途径和改革方向等。上述可见,高等农业教育在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中,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已明确将服务社会主义农业建设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突出了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六五”期间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相协调的起步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七五”到“十五”市场化过程中战略取向转变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到“第十个五年计划”(2000—2005年)实施期间,高等农业教育以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契机,不仅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资源配置主体由政府向市场的转变,而且开始从“服务农业”向“服务农村”战略转移。“七五”计划实施期间,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点,计划和市场也到了生死抉择的最后交锋时期,新旧体制的“共存共荣”难以为继,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移已“山雨欲来风满楼”。教育届却在这一时期敏感地实践着计划向市场的转变,从1989年起,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包括农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就逐步改变了由国家统包统分当“国家干部”的就业制度,积极推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拉近了高等农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距离。“八五”时期(1991—199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推进最快的时期,就高等农业教育而言,在办学层次方面,除了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外,还大力发展了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教育,使层次进一步合理化,1993年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在校生比例为0.5:1:0.8;在专业结构方面,由单科向多科发展,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面对农业向面向农村服务过渡;在多种形式办学方面,改变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班一贯制,实行全日制与业余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积极发展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业余教育。由此可见,高等农业教育在“八五”期间开始进入了“服务农业”向“服务农村”战略转变的实质性阶段。高等农业教育“服务农村”在“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宏观运作下的农村微观支持。这种战略选择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始于“九五”期间经济“软着陆”的机遇,人才培养链条的维系主体双元化,其中一元仍是政府,另一元则是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家庭。到“十五”期间“高校扩招”初具规模,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在这一时期更多地呈现出一种中介的战略地位,即农村和城市家庭以教育资金投入的形式支持高等农业教育,而高等农业教育又以人才培养的形式向农村及城市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社会支持教育,教育服务社会的双向互动得以体现。

六“、十一五”实现“由城市到农村”的重大战略转移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6

一、健全培训机制。

1、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整个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分头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制订比较详细的可执行的校本培训计划。

校长室和教导处制订了暑期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严格执行教师校本培训点名制度。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更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全体教师按规定完成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8月22日,学校对校本培训第二阶段的活动进行了动员,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对培训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并健全了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科学规划落实培训内容

1、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师德培训。

德为教之本,不德无以立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因此,在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政策法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先后学习了“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组织学习了“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一系列内容。极大地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法规意识;

2、加强了教师的业务进修

(1)参加了各级业务培训

(2)进行了读书活动和中考科目试卷的质量分析。

暑期是我们教师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开展阅读的大好时光,今年暑期,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了有关“师生有效沟通”方面的文章及案例。所有的学科都能认真组织,每一位老师学习以后,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文综组、理综组的老师感想深刻,既有对以前教学的反思,又有对今后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提出的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促进了大家的思考,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中考科目的教师认真进行了09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制定了双向细目表,并针对今年的试卷,提出了今后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学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听取了专家的学术报告

8月22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指挥家关于音乐欣赏的讲座,提升了教师的品位,陶冶了教师的情操;8月24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督学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与提升”的讲座,**用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确定教师的身份,如何对待学生,以及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使大家深受启发,**老师“我手里究竟拿着什么”就是对成督学讲座的深入思考。

(4)撰写了暑期读书笔记

暑期,很多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阅读,有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有的教师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41位老师撰写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文章。

3、建立并完善了各种计划

新的学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暑期校本培训中,我们针对新的学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为新学期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1)制定了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2)各教师制定了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在我校已成功开设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市局要求我们在社团活动的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求我们教师个个承担社团活动课题,学生人人参与社团活动。为此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课程活动方案。初一语文社团活动计划详细、有系统,历史组老师的**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能结合我们家乡的实际,化学组老师的化学小实验,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另外物理、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社团活动的方案。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方案,最后确定今年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3)制定了新学期的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

以前,各种计划的制定都是在开学第一周,由于开学工作比较繁忙,就比较难以保证计划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应该属于集体讨论的结果,所以,本学期我们将这项工作作为暑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25日,我们全体教师分组集中在一起,认真讨论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研活动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新学期开了一个好头。

4、开展了新教师和班主任培训活动

(1)青蓝结对工程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今年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如果使这批新教师尽快适应初中的教学,在今年暑期,学校开展了“青蓝结对”工程,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质资源,将部分优秀、有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做成师徒,并在26日进行了师徒结对仪式,并明确了师徒的责职和权利与义务,26日起正常开展活动。

针对初一年级新教师多的状况,暑期我们加大了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25日初一各备课组进行对序言课的集体备课,并由备课组长在组内进行了说课示范,27日所有的新教师在组内进行了说课,各位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通过这次活动,使新教师对初中的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上好第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行了初一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7

关键词:宣传教育;创新;载体;阵地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72-01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长足进步,人口问题对我国全面发展的制约作用越发明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执行效果。在新时期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在接受和学习各类知识、思想的途径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各种载体,比如报纸、海报等,特别是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当中,他们更渴望看到的是一些区别于传统的形式,这就使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宣传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要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大力创新,在工作观念、内容、载体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服务水平,以确保计生宣教工作的扎实稳定推进。本文就新时期计生宣教工作的创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谈一点浅显看法。

1计生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已悄然发生改变,就计生宣传教育方面看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对宣传教育工作在实现人口现代化中所处的基础性先导地位认识不足,一些工作人员对当前以宣传教育为主,继续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促进人口长足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计生联络员,缺乏宣教工作应适应形势、投群众所好的服务理念。

1.2宣传阵地难利用。不少地方政府为基层计生宣教工作提供了场所、创造了条件。但有的地方人口学校、会员之家形同虚设,有的对宣传设施不管不惜,有些公开的宣传内容一成不变。

1.3宣教方式较陈旧。有的地方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不注重群众对计生知识的实际需求,不注重所采取的宣传形式要求是否能入脑入耳入心,与优质服务、利益导向、计生协会等工作脱节,由于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服务含量低,使活动缺乏吸引力,很难激发群众参与的兴趣,根本起不到宣传教育工作应有的作用。

2推进计生宣教工作的创新建设

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创新,没有新的思路,都将会走进一条死胡同。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同样如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形势下的计生宣教工作的新路子,推进创新服务建设,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2.1转变宣传教育理念

2.1.1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构建宣教理念体系。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以依法宣教、以需宣教、服务宣教为重要内容,形成了“大宣传、大联合”的新格局,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以及生育质量稳步提高。

2.1.2使广大计生工作者树立真正把群众作为计划生育的主人的理念,把解决群众最关切、与群众利益联系最紧密的问题,作为宣传教育的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树立新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让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乐于接受我们的宣传。

2.2拓展宣传教育阵地

2.2.1夯实教育阵地基础。积极投入资金,规范农村宣传阵地建设,设置规范的宣传专栏、计生村务公开栏、张贴大型宣传壁画、“温馨小提示”等宣传计生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

2.2.2依托新载体拓展服务领域。我镇于2011年11月24日成立了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中心简称“三优”指导中心,“三优”促进工程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转型升级的又一新举措。指导中心面向全镇新婚夫妇、怀孕夫妇及0-3岁婴幼儿抚养人三类目标人群,分别对他们开展孕前、孕期及产后的保健知识培训、儿童成长测评、0-3岁婴幼儿的早期家庭教育、智力开发及个性培养等培训,并建立健全目标人群的档案,启发群众对优生、优育、优教重要性的新认识,从而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现了人口与计生工作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一次新转变。

2.2.3创新宣教活动载体

2.2.3.1不断深化宣传教育内容。以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方向,不断深化宣传教育内容,由原来主要围绕控制人口数量开展宣传教育,转向生育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传播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搞好对育龄人群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关注人的发展,因人施教,开展特色化教育。

2.2.3.2开展喜闻乐见、效果突出的宣教活动。可以依托乡土本色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计划生育乡土文化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而又发人深省的形式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如举办农家乐文艺晚会,举行球赛和放映宣教影片,让群众自排自演、自娱自乐、自我感受、自我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型生育文化的熏陶,进而提高自我意识,转变生育观念,促进生育进步和家庭和谐。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8

关键词:企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作风

前言

企业是构成社会的元素之一,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好与否,职工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强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不断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1、转变观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计划生育工作

随着形式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以往仅就计划生育问题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为主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从更加人性化的高度,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但对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来讲,尽管口头上讲“两种生产”一起抓,而实际上只顾抓生产、抓安全、抓效益。在企业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变革中,计划生育工作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置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削弱了。有些职工群众错误的以为国家的人口计生政策宽松了,可以任意满足生育的愿望了。针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地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认识,调整工作思路,科学有序的人口发展目标就不能实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速度将会出现反弹。因此,必须强调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当前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转变观念,是新时期新形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对于企业来讲,领导干部带头转变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1)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自觉加强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认识和理解计划生育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真正负起总责,关注本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培养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计生工作者;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切实把计生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完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真正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2)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体职工思想观念转变。因此,企业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计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新的生育观念,普及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引导职工群众按照国家和政府的人口政策、法规,规范个人的生育愿望和生育行为;帮助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提高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

2、以人为本,用优质服务的态度解决育龄群众的需求

人口问题实质上就是发展问题。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计划生育工作在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中,曾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计划生育工作正在从过去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依法管理与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把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把引导节育与自愿节育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路,开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1)文明服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安全避孕,其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在以往开展的计生科普教育基础上,增加艾滋病、性病等一系列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科普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加宣传教育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新时期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不仅要懂政策、有热情,更要掌握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医学知识,为职工群众解疑答惑,把科学管理融于服务之中,科普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在服务中体现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文明服务和谐企业氛围。

2)优质服务。

在继续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情普查、妇女病普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技术相关的优质服务基础上,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完善奖励机制。应该真心实意的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帮职工所需、解职工所难,把工作做深、做细,真正发挥激励职工、服务职工的作用。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是优质服务,科学管理,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各个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诚心诚意地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让计划生育工作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积极作用。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企业是社会肌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因此,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科学理念,强化服务,改进服务,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9

关键词: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宣传计划生育服务以人为本

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创新工作理念、构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模式、提升优质服务能力,作为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切入点,切合企业实际,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对于增强群众的人口忧患意识,提高遵守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核心理念,才能做到在宣传教育理念创新,进而提高宣传教育和计生服务的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1、领导重视,责任目标明确,增强做好宣传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责任心;2、切合企业实际,开展计生宣传与服务工作;3、注重宣传与服务相结合,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4、提高计生队伍建设。

我矿计生委在上级计生部门的指导下,以中央《决定》为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使我矿育龄人群在计划生育优质的服务下健康发展。并且多次获得上级单位的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矿,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我觉得现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共同分享。

1.领导重视,责任目标明确,增强做好宣传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责任心

我矿领导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计生工作会议,认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把计划生育工作与企业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计划、同督促、同考核,研究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抓落实,实行目标考核,与54个基层单位、13个横向责任部门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目标明确。

2.切合企业实际,开展计生宣传与服务工作

2.1设立诚信计生领导小组,制定了诚信计生实施方案,对计生政策、办证规定、工作职责、工作纪律,便民措施、爱心寄语通过宣传拦等对外公开,增强人口计生政务和办事程序的透明度;对自身承诺的服务项目,做到有诺必践;为居民群众提供阳光服务,设立举报箱、爱心热线、投诉电话、悄悄话服务台、计生活动室、大讲堂,畅通群众渠道,充分保障广大群众对计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做到“阳光计生,文明执法”。

2.2计生技术咨询及生殖健康普查。开展为育龄群众免费查体活动。健康查体主要包括早期宫颈癌筛查、乳腺检查、孕情和环情监测以及生殖道感染普查等项目,并将查体结果全部录入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档案;同时对患病育龄妇女做好咨询指导与跟踪随访服务,使患病群众对病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2.3强化宣传,搞好服务

在“党政工团大行动,环境治理献爱心”活动之际,我们把“10.28”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穿插其中,扩大影响力;春节期间开展“真情进万家”活动,及时对困难计生家庭进行帮扶救助,人民币1000元,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展“三送”服务活动,即送知识、送健康、送温暖,满足群众需求;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2周年分别在我矿和恒安新区开展了计生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药具220盒,在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态度友好亲切,通过宣传,群众知晓率达95%以上。不定期开展计生知识培训班,利用计生专栏、黑板报、计划生育例会、发放计生宣传资料等多途径宣传,从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3.注重宣传与服务相结合,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3.1精心做好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巩固活动。举办了基层书记、信息员培训班,并对86名计生人员进行了计划生育知识测试,增强人口问题的忧患意识,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3.2扎实做好药具发放工作。药具工作是实现避孕为主的关键环节,我矿按集团公司人口计生委的统一要求,药具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坚持从下而上按需申请,按期编制供求计划,未发生药具断档脱供现象。主动服务,送药具上门,帮助育龄妇女选择落实节育措施。及时发放避孕药具,继续按照“保障供应、方便群众、防止浪费、提高效益”的原则,深入开展药具服务工作,以人为本,做好药具随访工作,使药具应用率、有效率、随访率达98%以上,对重点人群随访率达100%。

3.3解读计划生育政策,服务好育龄人群。注重对婚育新风与生育文化的宣教,全方位向广大群众宣传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婚育新观念,提升群众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观念。

3.4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与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相结合。把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宣传教育的内容显得更加通俗易懂,且更具说服力。帮助员工分析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让员工明白在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他们享有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权、安全保障权、自身的健康检查权和避孕节育手术决定权,使员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

3.5多渠道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利用计生节日(“5·29”协会日、“母亲节”、“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10.28”男性健康宣传日、“12.1”艾滋病日),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和信息的优质服务,做到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常抓不懈。

4.提高计生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打造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育龄群众服好务的思想。形成一支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文明执法的高素质计生干部队伍。

总之,要搞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以及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担当,保障监督、营造风气的责任,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14期。

新学期教务计划篇10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出台的背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背景

答:学前教育国十条下发以来,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一期、二期行动计划,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程予以保障,资源快速扩大,投入大幅增加,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5%,社会普遍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但总体上,普惠性资源依然不足,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在许多地区还比较突出,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等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国家规划1亿左右人口进城落户,将带来资源结构性短缺,城市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将面临资源不足和普惠不够的双重压力,必须在巩固一期、二期行动计划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保持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工作干劲不减,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

2.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既要遵循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把握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针对当前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等新需求,强调调整幼儿园建设规划,优化幼儿园布局,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

二是坚持公益普惠。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既要发挥公办园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也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是强化机制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和监管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办园体制改革,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3.三期行动计划关于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意见》对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普及和普惠两个指标: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这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指标。

二是体制机制目标,理顺管理和办园两个体制,建立成本分担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机制,落实政府在规划、普惠性资源配置、投入、队伍建设、监管及推进公平等方面的责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质量目标,建立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办园行为,消除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4.实施三期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三期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有三項。

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着力破解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按照公办民办并举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高公办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占比,扭转公办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积极扶持民办园,不断提高普惠性民办园在民办园中的占比,通过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满足绝大多数幼儿都能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条件保障问题。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各类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三是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解决学前教育内涵发展问题。推进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研指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5.三期行动计划在扩大普惠性资源方面提出了哪些政策举措?

答:针对当前普惠资源不足的现状,《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地区、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和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建设问题。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在农村,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每个乡镇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或办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健全县、乡、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在城市,落实国务院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要求,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城镇小区建设要按需要配建幼儿园,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和管理环节突出存在的问题。

二是支持机关企事业、城镇街道集体办园。要求各地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加大政策和投入的支持力度,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继续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扶持和监管并进,引导民办园提供稳定的普惠性服务。

6.三期行动计划在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实施一期、二期行动计划,各地按照学前教育国十条提出的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的要求,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扭转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学前教育不投入或少投入的状况。但是由于学前教育基础薄弱,欠账较多,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主要是用于资源建设,幼儿园保运转、保工资、保发展的问题仍存在很多困难。三期行动计划在继续扩大普惠性资源的同时,把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生均拨款、资助、收费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作为着力点。

一是建立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推动各地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和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解决幼儿园日常运转和教师基本待遇保障问题。

二是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優先资助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

三是建立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对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7.三期行动计划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答: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意见》要求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

一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在编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鼓励地方探索创新,通过采取核定编制、购买服务、区县统一招考等多种方式解决公办园教师编制不足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

二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十条和《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的要求,加强制度创新,切实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问题,并依法将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保体系。

三是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根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确定培养规模和层次,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学前教育实际、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标准。

8.三期行动计划在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加强幼儿园监管,是整体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是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教育部要研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建立科学导向,引导各地完善分类定级质量评估体系,激励各类幼儿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二是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落实县级政府监管责任,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幼儿园准入、安全、卫生保健、营养膳食、保育教育、经费使用和收费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推进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

三是健全教研指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落实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研指导网络。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