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十篇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十篇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9:59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在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被慢慢地冲击,民族传统体育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也变得很陌生。民族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会影响社会、学校的发展,随着教学的改革,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这不仅对于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民族体育的文化性

民族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繁荣,不同地区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不同,导致各个民族体育的地域性差异和思想差异。民族体育的文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运动项目,它们具有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二是内在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当代学生正需要一种形式来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因此,民族体育的文化性决定了其融入学校的重要性。

二、当前民族体育面临的困境

(一)群众认同感薄弱

认同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问题,接受一种文化或拒绝一种文化,都与是否认同其价值有内在联系如果不解决认同的问题,文化之路就不会走太远。现如今我国教育已经被西方教育冲击,很多学校崇尚西方教学模式,落寞了我国本土的教学,尤其是体育教学已经被西方教学形式掩盖,以至于抛弃了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群众对民族体育的认同感不强。

(二)缺乏理论与制度支撑

无论那种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制度支撑。与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程度相比,民族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受到制度层面上的相对冷落,在践行方面更是表现失信。由于竞技体育与我国的政治、经济都有挂钩,因此当前我国更为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忽视了对于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创新,在民族体育的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撑方面还是有所缺乏。

三、文化学视角下民族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校体育是传承民族体育的最佳平台

民族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需要一种渠道进行传播与发展,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渠道是继承民族体育的最佳平台。1997年,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列入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一切标志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究的进步。为了不让民族体育文化流失在我们这一代,将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很好的融合是继承与发扬民族体育的最佳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民族情感的增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现在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来证明这一点。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民族中小学就把高脚马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为了发展这个项目,湾潭民族中小学还专门摸索了教学方式。

(二)民族体育的文化性离不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它的教育理念与民族精神紧密结合,民族体育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存在并不同于西方文化,它的内在精神价值与学校教育的理念一致,但是民族体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其自身的文化价值是学校教育中缺乏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有必要讲民族体育融入学校教育。有些民族体育项目甚至需要在学校里更进一步地推广,成为学校体育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三)学校教育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规范的发展模式

无论哪项体育项目教学都需要良性的发展机制与科学化的规范模式。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不同的民族为了求生发展、放松心情,在松散的、紊乱的环境下随之产生的,这些项目还不具备一定的规范模式,因此需要借助一个基石去巩固其发展,学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因此它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一个规范的发展模式,能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科学发展的集聚地。如果将民族传统体育放置在这样合理的管理模式下,一定会将其宣扬光大。

四、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多种多样,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将这种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个平台向更多的后代传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通过文化学的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汤立许,蔡仲林,刘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

[2]汪全先,万义,宋彩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与消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7).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2

摘要: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也昭示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探索了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新农村;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03-07

inheritanceoftraditionalSportsCultureand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ofRuralarea

GUwei-qiu1,tUChuan-fei2

(1.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2.JiangxiUniversityofFinancialandeconomics,nanchang330013,JiangxiChina)

abstract:thisstudyholdsthattraditionalsportscultureisanimportantbasisforaharmoniousruralsociety.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sportscultureinevitablypromotesthebuildingofaharmonioussocietyinChina.thebuildingofaharmoniousruralsocietyalsoindicates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sportsculture.then,inthebackgroundofharmonioussocietyconstruction,thepaperexploresthepathsthatweshouldchoosetoinherittraditionalsportscultureaccordingtotheirowncharacteristics.

Keywords:traditionalsportsculture;inheritance;development;newruralarea;harmonioussociety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文化重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在这种社会文化重构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文化重构的基础。历史发展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农村社会的整合和演进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谐社会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农村社会的整合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我们必须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对农村文化整合的积极作用。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方针政策,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提供了契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这既是农村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还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汉族人口将近占我国总人口的90%,汉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可以称之为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除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而所有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又统称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所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仅仅就是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它是包括汉族以及其他55个民族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际上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顺应人民的意愿,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1]。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多样性的社会,富含个性差异,但必然是要求它的内部要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子系统通过一定自然法则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同时其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也要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2]。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是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社会各个文化子系统的重新整合。所以说,社会只有和谐地发展,才有可能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如果社会内部各子系统或其子系统内部各要素搭配出现偏差,将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调整与社会文化的整合或重构,任何形式的文化整合或重构,都不可能脱离原有的文化传统(或都需要原有文化为基础),而我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既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对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2.1.1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基础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想精华,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实现民族认同最好的方式和媒介。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类活动项目,无论是活动形式还是技术方法,均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中国社会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伦理观、人生观弥补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不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人进入一种高远的境界,得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至今仍具“魅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涵是这些思想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文化基础。

2.1.2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基于共同的文化传统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是促进民族和睦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使不同的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甚至不同政见者),都会因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而聚合到一起。如舞龙、拔河、赛马等诸多的民族体育活动,多是以村寨或种族为参赛单位,在这类活动中,集体内部各成员的相互配合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即使旁观者也会为集体的胜利而欢呼或因集体的失败而沮丧。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即融洽了邻里关系,又改善了民族关系,从而促使社会得以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同胞的共同理想。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农村地区,加快这些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农村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关键。推动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我国各级政府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加强和促进了我国56个民族之间的友谊,成为我国各个民族进行友好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1.3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农村新文化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久以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广大农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带动和促进我国农村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间艺人将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骨干力量,散布于广大农村和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起骨干和桥梁作用。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突出发展“本土文化”,广大农村地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重要根基。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之成为为农民所享用的丰富精神财富,通过焕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青春,使其成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

2.1.4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一个民族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它有同一信仰和文化,为了让民族内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追求和增强共同的群体意识,就必须寻求一种良好的手段,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有效手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种手段的作用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分别在天津、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和北京()、宁夏举办了7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置的项目和参赛的人数不断增多,运动会的规模和影响逐届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挥了民族间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成为联系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民族凝聚力是使人们聚合在一起的情感力量,是一种本民族成员基于共同的民族心理而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加之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基本特性,使其成为培养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本民族的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许多民族的人们都从孩提时代开始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锻炼,通过民族体育活动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传统活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长期得以传承和发展,本身就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1.5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谐社会必然是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之基”。而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时起,就同该民族的生产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本地区、本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看到,体育能够在促进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在于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因为生产力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基本因素构成,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劳动者的素质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素质越高,对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民族传统体育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调节劳动者的情绪,提高有机体的工作能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高劳动者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下劳动活动的稳定性,它对劳动者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收入,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上,民族传统体育也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展望未来,随着各民族人们对体育需要的增加和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觉意识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2.1.6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丰富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始终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起到了儿童启蒙和传授知识的作用。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有许多是在传统体育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如白族的人拉人拔河、苗族的接龙舞等运动,在运动中往往需要许多人参与和协作,儿童在活动中能结识许许多多的小伙伴,并养成与众多小伙伴友好相处的习惯,增强协调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一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手段。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如白马人祭山神的刀舞、景颇刀阵、藏蒙等民族的骑术,以及众多民族的摔跤、射箭等,无不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来传授生存和生活的技能。人类早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舞蹈和体育的形式实施的,在没有文学和书本的情况下,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口授和身传活动的摹仿[3]。事实证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充实了体育教育内容,完善了体育教育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物是基础,人是关键。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世界各民族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人生下来便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成为一个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人。各国、各民族的性格和伦理道德观的差异,都是不同的文化造就的。因此,通过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观及道德观,有助于把社会成员教育成为有道德、守规范的文明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

2.2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作用

2.2.1和谐社会的理论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其中用“六个更加”来反映未来全面小康社会六大基本特征。在这“六个更加”中除了第一个是经济外,其他五个都是社会因素。从中可见在发展观上的根本变化,即从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发展到以人为本,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模式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模式。社会发展是“社会以一定的活动内容与方式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进步过程,是反映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过程”[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健康有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满足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在今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应以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为根本指针,工作中充分渗透和谐思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2构建和谐社会为尊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之间固然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子系统之间具有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人类社会因文化的多样性而得以不断进步和繁荣,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民族风情、民族风格,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和不可取代的价值。但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使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和个别性被无情销蚀。因此,必须为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以及不同文明的价值拓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尊重世界上各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和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可见,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美美与共、和谐发展。

2.2.3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文化发展速度也相应提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文化本身的发展在总体上极不充分,既落后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又出现了各地区、各门类之间的发展失衡,还带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失落和断层。中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使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中国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形态丰富、文化气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活力。但是,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席卷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面临的处境非常严峻,如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延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赖于与新的社会文化建设的契合,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这种契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科学定位和提高到如此高度,它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纳入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社会进程,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地位具体化、现实化,从而极大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契合,不仅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更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2.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学习指明了方向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累积、不断创新的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惯制和,在东西方体育文化互融互补的交流过程中,坚持创造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色,格外审慎地对待各种并存的民族传统文化,既要积极引导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着现代化的统一目标迈进,又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和个性化;在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往往依附于该民族的风俗节日,是风俗节日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革除陋习和封建迷信思想,提高学习和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引进和传播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为我所用,着力于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转化成在当代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共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培育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民族文化权益、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完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2.2.5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过去一段时间,重增长,轻发展,造成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而且经济发展本身也受到了严重制约,造成消费增长不力,主要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局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前提,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它是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壮大,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一点始终必须坚持,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重视社会发展。不发展经济不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是的社会文化发展必要条件。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数集中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就逐渐被边缘化。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城乡协调发展,东西部协调发展,各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只有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可能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使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2.2.6构建和谐社会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样良好的社会背景,可以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必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路径选择

3.1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双向驱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而这些地区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应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通过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充分整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应注意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加以推进。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智力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

没有既根植于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又吸收世界先进思想的文化根基,再庞大的经济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沙滩楼阁,总有难以为继,轰然倒塌的一天。所以,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应该同时兼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不断上创新,继而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创造出一种“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才是衡量新农村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

3.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人为本,为全社会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和制度供给的组织[6]。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当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被边缘化的情况下,政府的积极引导甚至法律的强制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政府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完备的法律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强有力手段,目前,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却缺乏比较完备的法律与条例加以保护,更缺乏抢救发掘的忧患意识,所以,在当前普遍缺乏文化自觉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已势在必行。全国性的法律要体现全局性,宏观上协调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国家还要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相应法律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条例[7]。此外,在立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艺人和传承人的法律地位也需要严肃考虑,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依附于特定的人群、地域、空间而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绝迹意味着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消亡,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艺人和传承人的法律地位的确认就十分重要。

其次,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除了立法保护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统一规划。可以由体育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合起来组成专门机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论证和规划,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全国各族人民既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享有者,又是确证者。因此,政府部门通过宏观管理职能将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的力量整合起来,以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持续充裕的资金投入(包括社会民间资金的投入)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资金来源。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社会上对于保护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各个民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政府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资金还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政府除了适当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资金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吸收和鼓励民间、个人等各种资金渠道注入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事业之中,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支撑。

3.3在突出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难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上民间资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要有造血功能,也就是在突出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可以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济价值的开发,旅游行业部门一直走在前面。改革开放以来,借着旅游业和假日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旅游景点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没有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身所蕴涵的客观规律办事,大量“排练"和“复制"一些所谓的能够代表当地人文景致和文化特色,展示当地风俗习惯与民族风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以招徕游客,赚取利润。客观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种出于旅游效益考虑的保护,为科学全面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争取了时间。但如今,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谓“旅游经济",所谓先开发后发展或边开发边发展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GDp至上主义"[8],绝非尊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守护精神家园之举。因为,旅游开发也带来负面效应,那就是没有较科学地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过于片面地追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身的文化价值。许多地方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民众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甚至遭到不适当的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上升"到旅游资源时,人们开始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时,出发点往往不是“文化"本身,而更多的是经济收益。甚至更低劣一点的,就采用粗糙的手法,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变成摇钱树。所以,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必须回归文化本位,在不影响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开发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价值始终是主角,虽然我们提倡民族传统体育由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突出其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既要防止过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要防止文化造假。

强调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并不排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的存在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两个方面,直接关系着各族人民的文化权益能否得到实现,关系着各族人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进而关系到我国各个民族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加强”,不可偏废。在强调适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适度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公共事业的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以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成果。

3.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作用我国政府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意味着民间组织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市场经济要求转换政府职能,尽快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因此,政府职能转换需要民间组织,市场经济需要民间组织,社会发展需要民间组织。社会需要呼唤新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机制,社会需要是我国民间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间组织的作用和价值更不应忽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应采用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依靠社会管理的方式实施管理,因此,加大社会管理力度,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就迫在眉睫。在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可以从非组织型向有组织型转化;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上,用展示、比赛等方式鼓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部的相互交流;在管理队伍建设上,在社会上逐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仅是组织一两个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就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民族地区建立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民间组织,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从而使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固然必须跟上,这些相关经费问题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拨款,以及社会资金的注入多种途径解决,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设施的有效运作和维护还是需要组织管理,否则投了再多的钱,如果人们依旧缺乏公共利益观和公共管理意识,又能起多大效果呢?所以光靠财政投入还是不行,确立一个农民自治的有效组织载体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更为重要。事实上,在我国许多地区,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村正悄然兴起,这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自我管理、自行服务的新型行业性民间组织。从实践看,它是贴近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的民间组织模式,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保障。为了加快农村体育文化、民族地区体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应该在每乡、每村建立文化体育工作站,使体育工作的网络从县级延伸到乡村,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体育在乡镇一级没有组织机构的矛盾,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有一个高效率的民间组织来组织协调,否则就算有更多的人员、更充裕的经费、更多的场地设施,也未必就能够有效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另外,为了能真正发挥文体工作站在体育工作中的组织作用,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交流总结,相互介绍各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的好经验,进一步加强了体育部门与乡镇的工作联系,发挥联系点的带头示范作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全面开展。

3.5发挥文化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首先,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工作,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后继有人。通过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教育,发挥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作用,特别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工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困难和症结,从长远看,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农村学校体育质量跟不上、农村学校体育太落后。只有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充分注入农村学校教育中,才能培养出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有了人才才可能更好地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形成农村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从而真正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而言,课程,特别是制度化教育中的学校课程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民族地区正规学校教育,鼓励民族地区大中小学应将其纳入学校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能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这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发展有重要意义。此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要全力挖掘现实生活中尚存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人政府应优先给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艺人发给特别补助金,并要求他们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技艺的传授,鼓励他们多招收徒弟,传于后代。

其次,广泛宣传,加强交流,丰富活动,积极搭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舆论宣传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没有和谐的舆论,很难有和谐的社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宣传舆论作为保障。没有和谐的体育宣传,很难有和谐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体育宣传既是构建农村和谐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培养民族共同心理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新闻界、出版界和电视台、电影界、新闻资料中心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给予它们较高地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非组织性的特点,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应有组织地依托现有场馆和传统民俗节日庆典以及各类民族文化艺术节的机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赛、表演、交流等活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再次,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为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开展、不致失传,我们应对我国各民族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强身健体、育心、育德的角度加以理论总结。我国中医理论宝库丰富、医理精深,都是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编的理论依据。为确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我们还必须借鉴现代新兴科学,如食品与健康、气候与锻炼、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以科学总结,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当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的相对滞后,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要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科学的长效保护和长远发展机制。对有一定社会文化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及时纳入搜集、整理范围,并加以保护、抢救、改造、利用,使其得以保留并健康发展。另外,对于濒临流失与灭绝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其流失、灭绝。在传统社会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依附于民族风俗节日,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到底是保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还是形式?到底如何引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建设新农村新文化服务,而不是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刺激下无所适从?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

3.6在继承的基础上关键是要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零点调查的《2005年度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显示,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在我国农村地区极度匮乏……[9]。在我看来,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不是文化的荒漠,相反,它蕴藏着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卧虎藏龙。散布于广大农村和各个民族的“乡土艺术家"、“民族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所以,仅仅把西方体育送下乡是不够的,仅仅停留在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层面是不够的,这是当前发展我国农村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误区,给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送体育”和体育设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当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而且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受人数限制,不受场地、器材制约,便于开展。因而,能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创新,激发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继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时代前进的动力。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其积淀是相对的,创新则是绝对的。应严格按照人类精神建构和心灵塑造的本质需要,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刻继承,来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途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做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就不仅要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处,还应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短处,这就要求坚持文化自主性,要有全球化视野,认清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促进世界各个不同民族之间体育的交流,了解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处,尽力吸收作为自身的构成性要素。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秉承自信、开放的心态,在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时,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各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承载的该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而是要在注重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自身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扬弃和创新,借助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这一平台,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努力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民族凝聚力等的阐发,特别是对价值观念、民族心理、民族认同意识等的梳理、审视、整合和建构,引进、容纳、消化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方面,通过综合创造,不断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放异彩。

4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的“多元一体”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巨大动力之一。在社会转型加剧的同时,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巨大的冲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在形式上不能同构,而应有所区别。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数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是一些自然、生活条件较差,开发较少的民族地区,这样,在我国农村和民族地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在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它们在我国农村易于开展、符合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便于农民接受。正是由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我们应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这既符合当前我国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的时代要求,促进农村新文化建设,又有利于发掘、整理和弘扬我国农村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合理开发的越来越重视,它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新的历史贡献。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又可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大格局、大视野、大舞台[10]。机遇难求,时不我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也昭示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共同开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美美与共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中国社会学网:sociology.省略/.

[2]田祖国.关于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5-9.

[3]刘爱平.民族传统体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7(6):60-65.

[4]吴寒光.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5]韩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n].经济日报,2007-02-01.

[6]丁元竹.社会发展规划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J].新华文摘,2005,(18):12.

[7]杨海燕.无形文化保护初探[a].传统的回归与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研究文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8]魏英杰.文化遗产,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地标[eB/oL].新浪网:省略.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

在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丰富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稳定性的体育形式和体育文化活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过,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校中开展,并且有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但大多以武术等项目为主。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并且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边缘化趋势,甚至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有效的措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相应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了解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知识,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和生活习俗,使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丰富高校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具有趣味性、竞技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因而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及课程资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娱乐、表演、游戏等内容为主,不会受到环境、天气、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较容易开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舞龙舞狮运动,其气氛较为欢快,且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使传统体育教学中严肃、传统的情况得以转变。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团结协作精神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三、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地域性、民俗性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引入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所在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是其他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从而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内容。此外,特色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优化师资力量,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而高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关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落实很有必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不同体质、不同性格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教师要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终身锻炼项目和方法,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实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统一。

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策略

1.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教学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讲解,并实现与体育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2.改进、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民俗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因此,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要与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有效融合,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优化、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完整的教材体系作为保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得到真正地融入和发展,应当对相应的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要对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使其充分展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项目特色。要大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注重对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所选教学内容的比重、课时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课程编排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

4.合理规划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男生和女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采取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单独安排。高校男女学生在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根据男女学生不同的特点,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男生通常对具有对抗性、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较为喜欢,而女生往往愿意参与激烈程度相对不高的运动项目。

六、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高校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适当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化高校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和永杰.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才智,2014(13).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民族传统艺术;繁荣;发展

中图分类号:J1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07-0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几代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社会发展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将社会和谐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并赋予其更丰富、更科学的内涵。

一、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

社会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文化和谐。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在于构建和谐文化,而中国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和谐文化的多民族、多样性特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传统文化既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又有机结合、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地域、民族传统、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传统文化无不以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为载体和表现方式,体现了各民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特征的时空貌像,从而折射出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纵观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内向存在和外向表现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成员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根脉深植于民族传统艺术,民族传统艺术蕴含了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是民族文化身份的基本特征,也正因如此,民族传统艺术是一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社会符号,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对促进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国家为边界的广义民族和以地域、血缘、为标志的狭义民族莫不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尊重、保护和繁荣民族传统艺术,展现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杰出文化创造力,研究民族传统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促进民族和谐、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保护与繁荣民族传统艺术的时空条件

民族传统艺术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渗透到了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领域,对民族国家乃至国家内部的民族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在缩短信息传播距离、降低经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信息传播手段的革新,使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交流与传播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作为一种普适性价值在全球范围的确立,不仅为产品包括文化、艺术作品的流通提供了基本的、共同的价格机制,也要求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和服务目标的大众化;全球化则以其开放性对民族国家及其内部的民族心理边界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即使民族传统艺术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又为民族传统艺术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艺术发展的本质在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因而,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就建基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矛盾之中。民族性的解构与嬗变构成时代性的赋存,而时代性的展示与活化需要民族性的支撑,艺术一旦丧失了民族性便丧失了艺术应有的内涵。近年来我国许多民族传统艺术如纳西古乐、裕固族口传文学、瑶族服饰、苗族木制家具等所面临的困境无不呈现出艺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抗争态势。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裂解和嬗变。一些民族区域政府为发展旅游产业,对本区域传统民族艺术进行不切实际的改造与包装,反而导致传统意识的本真丧失。因此,民族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艺术风格”。当前的时空条件下,民族传统艺术发展应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保留和反映真实的历史,彰显其历史教育功能;二是展示和刻画生动的现实,彰显其现世启示功能。所谓“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虽着眼点与侧重点不一,但立意均在于凸现对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历史教育与现世启示功能的统一。

三、保护与繁荣民族传统艺术,市场化原则与公益化方式不可偏废

创造恬美家园,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心愿。民族传统艺术由自然状态进入制度化过程进而参与全球化过程,是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传统艺术必然会面临与外部文化的交融、整合乃至冲突,也要求民族传统艺术的转型。如何在转型中既顺应时代性又保持民族性,从而以艺术特有的魅力构建民族和谐文化,就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务实的措施发展与繁荣民族传统艺术。

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市场化原则。这里的市场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走产业化道路,发展艺术产业。二是摆脱封闭思维,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内外市场,在艺术的交流与整合中求得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6-0077-05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中,都蕴藏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这些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加强民族团结,活跃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p129-133)。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此,两者的交融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制,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互动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不断更新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普及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为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已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所开发的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中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中一棵璀璨的明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深刻地反映着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征、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被融入了年发节庆的活动中,成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使节日活动的内涵更加充实,而且使节日的内容更加健康丰富。

1.起源

传统节日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结构,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2](p195-295)。每个节日的起源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独特的情趣和神秘的色彩。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农业国家,在远古时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固守一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着缓慢但具有很强季节性的农耕生产,形成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和生活节奏,人们在一年四季的辛勤劳动中,获取丰收的成果。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需要寻求欢快的娱乐来满足心理的愿望,以求得上天的保佑,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身心健康,于是形成了诸多含意不同的传统节日和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传统节日类型主要分为祭祀性、纪念性、社交性等等,而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有娱乐观赏性的、强身健体性的和赌胜竞技性的等等。传统节日即有一定的风格模式,又有不同的礼仪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而各种传统节日则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活动场所。

2.民族传统节日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良好的展现平台

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中,经历了由嫁接到互动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两者的互融性和互促性更加明显,这是因为:①在人类诸多的文化现象中,体育是一种最容易沟通人的思想、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以及促进相互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而民族体育更具特色[2]。为此,在现代文明社会,体育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的青睐。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到风景优美的边塞,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和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及趣味醇真的民族体育。②现代民族传统节日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渐加深,覆盖面增大,对节日中的体育活动提出了多功能和大众化的更高要求,使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内容即丰富多彩,又突出节日主题,充分显示出民族的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③在民族欢乐的传统节日里,要举行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盛大的经济贸易活动。如彝族民间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进行体育活动和节日庆典的民族传统盛会,精彩激烈的摔跤、跳火绳比赛与民间歌舞引来了四方宾客,同时举办的各种经贸易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欢乐的体育文化氛围为民族地区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以民族传统体育为桥梁,“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内外经济贸易交往,而且使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由一种文化形式变为一种有效资源,直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了体育社会功能的效应,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和大众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来满足传统节日中对传统体育的内在需要。

在民族传统节日中,为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民族文化宣传力度,要着重在活动项目上增强其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使节日气氛更加活跃。所组织的大型体育表演,体育比赛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学习和培训,起到扩大影响、广泛宣传、普及推广,提高知名度的作用。民族传统节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需求,实际上是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可展现的平台,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通过民族传统节日内容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改造――重组――展现――再改造――再重组――不断完善的互动式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表明: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族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藏族“那达慕”的骑马射箭;赫哲族“乌日贡”的游泳、拔河;白族“三月街”的斗牛、赛马;彝族“火把节”的摔跤、跳火绳;苗族“龙船节”的抢花炮、踢键子等等。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伴随物,滋养于各民族的社会风习、生活方式的土壤中,具有民族性、地方性、传承性、实用性等特点。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较高的技击性,而且还表现出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情,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趣味醇真,简单易行,在民族地区得到广泛开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节日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活动起主导作用,其内容的丰富程度限制着传统节日对其它活动的可选择范围,因而传统节日中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节日的体育活动。如:被誉为“洱海边上的广交会”的“三月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白族传统节日,在这个欢乐的民族传统盛会里,威武的霸王鞭和精彩的赛马、斗牛以及具有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深深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宾客和世界各国朋友,这些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传统的节日内容。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只有符合现代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迎合世界体育发展潮流,以满足大众的多功能需求为目的,对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进行超前性发展,才能为民族传统节日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

三、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思考

在现代文明社会,体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民族体育是国家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不断更新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普及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为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已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实现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首先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理论对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更新和转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关系。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对两者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要清楚的看到两者的互融性和结合点,树立正确的互动发展观念,加强政府与体育、文化等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并达成一定的共识,统一思想。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组织要以促进两者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在正确统一的思想驱动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互融、互动和互促,使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向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2.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其最终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无论是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还是民族传统体育,最终的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一般来说,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具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身心健康,繁荣经济、宣传民族文化,迎合民俗民风等多种功能。加强民族团结主要是通过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统一的民族爱国战线;而促进身心健康主要是在传统节日中,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实现经济繁荣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提高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宣传民族文化主要是提高人们的民族文化素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迎合民俗民风就是为了满足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需求。由此可见,传统节日的体育活动是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与体质。为此,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以政策导向为支持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效果,政策的支持力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传统节日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直接受到经济的制约。为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大力支持,采取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体育经费的投入,实行国家、企业、集体、个人等多种渠道集资,减免民族传统节日中某些活动的相应税收等措施,实地解决经费问题来激活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大力扶持民族体育事业,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对节日活动的组织宣传、场地设施、节日用品提供充分的保障,并发动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并对其所开发的项目进行安全检查,以保证节日活动的有序进行与规范的执行。另要抓住传统节日中体育活动的机遇,在政策支持和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场地设施等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培训、推广和普及工作,建立建全基层的体育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培养一批具有对民族体育进行实际操作的专业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失时机地通过节日体育活动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普及推向高潮,努力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4.以开发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研究民族传统节日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选择、重构、改造与创新和民族传统体育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作用与价值,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以市场经济为向导,本着体育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传统节日与民族体育彼此改革及相互吸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民族传统体育既有本土体育的主要成分和精髓,也包含着外来文化的因子,具有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双重性。改革与创新的着重点应放在开发其最大的社会效益上,在不影响节日内涵的前提下,去劣存优,增加社会价值大而效益高的成分,提高节日的社会效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选择、重构、改造与创新,更要突出它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吸收、转化及创新性开发,使节日所选择的内容既能有效地满足节日的需求,发挥其功能作用,又能最大限度地显示体育的社会价值,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的目的。在民族传统节日的规模上,要大小结合,以小型多样为主,尽可能使大众都能直接参与活动。在传统节日活动的组织上,要结合实际,突出社会效益,即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体育表演和竞赛,也可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符合节日内涵和民俗民风的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供大众参与健身娱乐,从而实现以民族传统节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更新与普及,同时又以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来推动民族传统节日的兴旺繁荣。

5.形成产业组织结构

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的互动发展,必须改革重组管理机构,形成规模宏大的民族产业经济,建立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竞争制度,使民族产业经济的经营者与投资者都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合理的配置资源。要利用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优势,将分散或面临衰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商业包装,推向市场。要把具有较强潜力的经济价值高的如新疆的“达瓦孜”、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蒙古族的“赛马”“摔跤”、满族的“珍珠球”、侗族的“抢花炮”以及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具有实战对抗的“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成民族体育产业经济,以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在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初期,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鼓励各投资主体进行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商业性开发与利用,并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产业组织应具有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法人资格[3],成为体育市场的主体,负责在传统节日中组织规模较大的民族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发行体育、组织观众有奖竞猜活动,既承担体育经济人的职能,他们的经营行为从微观上保证体育产业具有内在的市场动力,而在宏观上则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6.培养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专业人才

要促进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就必须提高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知明度,营造节日气氛,突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增加运动项目的对抗性、技能性、惊险性和表演性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消费,体验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哪原始古朴、趣味纯真、具有民间风情的刺激动态。为此,要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少数民族中选派出一批优秀人才进行本民族的体育项目训练[4]。这些优秀人才不仅具备高超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具有非凡的组织观众积极参与能力,使观赏者在回归自然、欢乐而惊险刺激的气氛中心旷神怡,积极参与和尽情消费。

四、结论

1.在人类诸多的文化现象中,体育是一种最容易沟通人的思想、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以及促进相互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而民族体育更具特色。在现代文明社会,体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民族体育是国家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为此,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是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2.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存在。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此,两者的嫁接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互动发展。

3.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互动发展关系,坚持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互融、互动和互促,才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向大众化、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亚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2(3).

[2]周伟良.民族传统体育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传统体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81-03

1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在校园文化的作用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中,由生产和生活以及与自然界抗争中形成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必备的生产、生活技能和娱乐手段;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强身健体、娱乐、交往、育人等功能突现出来,通过各民族间传统体育交流,进而促进民族团结。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各民族形成发展、生活方式、人文等内外兼有的文化,同时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门类众多的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等。目前,我国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如摔跤、舞龙、舞狮、荡秋千、划龙舟、武术等。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自主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文化,在推动师生主体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可以辐射到社会中去,并引领着社会时代文化潮流。这也是一所高校发展与成功所必备的因素之一。校园文化又是特殊的育人载体,对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向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中民族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传统体育文化恰恰是不同民族文化鲜活的载体,能反映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精神。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展可以体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性、传承性、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民族文化内容。

2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

2.1重视现代竞技体育文化培养,忽视传统体育文化继承

在知识、信息社会化及竞技体育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竞技体育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课外活动的主体,西方体育文化所体现的健与美、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等特点也深深吸引着当今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中,竞技体育文化也占有主导地位,民族地区高校也是如此。

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中虽然有一席之地,但就其存在的形式来看多是局限于课堂教学,所采用的项目与我国1000多项传统体育项目相比也仅是凤毛麟角,在课余健身、竞赛也难觅其影,即使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很少采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身处民族地区的高校,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氛围,重视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确忽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这种随波逐流现象较为严重,体育课堂、业余健身中充斥着国际流行体育运动项目,弥漫着力与美、健与硕之风,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和谐人文精神被冷落。在竞技体育文化冲击下,导致当代大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认识缺乏、兴趣不浓,甚至有些否定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2重视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忽视常态化

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各自重视程度的不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一部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重视活动开展,但在师生业余健身确没采取导向措施,忽视了传统体育开展的常态化。

竞技体育的健身价值、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意识等功能不容置疑,不可否定。但大学生的重义崇德、宽厚、礼让、平和的民族品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还是需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培养、完善。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这不仅是传播民族价值观的最佳载体,也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中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常态化的缺失,是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不健全,不完善。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常态化开展,有利于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重视现代体育社团的建设,忽视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的发展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学、自主、自律为主体活动团体,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从中得到引导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社团同时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团组织应该对本校的社团建设进行规划,设立哪些社团、如何育人,怎样通过社团活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上也呈现出了多色彩、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但仍有诸多弊端,民族文化元素较少,对学生民族情结、精神的文化建设缺失。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较多,其中也不缺少现代体育社团,多进行竞技体育项目的活动,对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全面素质起到培养作用。而单纯的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的设立几乎没有,有些关于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如武术归入体育社团,民族舞蹈则列入艺术社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种新思潮和新观念与传统的文化模式和观念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受到影响,对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了不应有的冷淡甚至背叛。民族地区高校应该通过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民族地区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建设传统体育社团,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人文素养,完善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3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对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3.1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民族人文意识的养成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应根植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其母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塑造大学生精神境界、人格品质乃至民族精神的必备条件。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民族文化教育,是通过内化的形式,从认知、感知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自主性。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民族人文意识,继承优良传统,激发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实现民族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重义崇德、宽厚、礼让为理念,以崇尚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形态。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中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可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体育人文素质、体育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素养和民族人文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3.2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

当代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思想互相交织,各种观念互相碰撞时代,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使一些学生过分关注己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道德失范严重。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其办学理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产生到发展,始终与教育紧密相连,作为教育的内容手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重义崇德、轻利的思想,强调集体高于个人的集体观和民族观,引导着各民族和睦相处。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体育文化已成为群众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具有真、善、美的整合价值。民族地区高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可对学生这种民族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和平、善良诚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优良道德品质,从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拓展和道德情操的提升,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

3.3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实现传统体育的教育保护

民族地区高校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担负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保护重任。虽然民族地区高校在民族传统科研、体育教学、竞赛训练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校园文化中传统体育的大众化、常态化较差,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与传承都是从学校层面来完成的,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民族地区的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应该率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体育的理解,培养传统体育人才,为基层输送了传统体育指导者,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上的普及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做出贡献。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开展可促进高校体育科研工作者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层面的传播、保护,实现教育传承的功能。

4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策略

4.1重视校园文化中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经历历史的洗礼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跨越古今,不同的地域诞生了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形式。其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既有修身养性、以柔克刚的项目,又有勇猛刚毅、斗智斗勇、竞技等内容,还有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进行优美肢体表演项目。民族传统文化是根,丢失了根,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会成为海市蜃楼、空中浮云。因此,学校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应迅速补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这样,校园文化建设才可能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

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的开展,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手段,给学生的交往提供别样的平台,促进学生间交流和团结,通过传统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对他们进行了人文教育,不经意间将人文意识植入大学生心灵深处,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民族地区高校依托本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构建,既是对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传承,还可以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校园文化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

4.2创办民族传统体育社团

高校体育社团是在团委领导下组织成立,有相似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同学打造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组织,负责一些体育项目的宣传、推广传播、组织竞赛、联络社会相关的体育活动。民族地区高校要鼓励学生创办各种项目的传统体育社团,支持社团宣传、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和技能、组织竞赛,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体育文化,广泛吸纳传统体育爱好者。通过传统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健身、娱心、民族人文功能的了解,进而在闲暇时间通过传统体育进行健身,丰富校园文化,更好地实现传统体育在校园文化中传承。

4.3加强体育健康课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大学体育健康课担负传播体育知识、技能的职责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终身体育的任务。大学体育健康课是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体育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培养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兴趣爱好、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使更多的学生喜欢用传统体育进行健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开花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民族传统体育多简单易掌握,应选择具有实践意义、教育价值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增加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广泛传播传统体育文化。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也要自主研究传统体育理论、学习传统体育技能,加强科研能力,为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做出贡献。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7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丰富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必然性;民族传统体育走进高校的必然性;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构建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提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具体实施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走进高校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13Y67)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国近代之前产生发展、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或影响至今的体育,是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同东方传统体育文化激烈碰撞与交融的今天,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每个华夏子孙的光荣职责。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但是,纵观近些年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潮起潮落,其原因和我国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不明确定位不无关系。因此,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也在进一步推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的校风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中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高校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明确其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地位,把民族传统体育化教育工作做好。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的活动主体按照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在参加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一共同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各种竞赛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表象物质财富,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风尚等内在的精神财富校园体育文化在广泛吸收体育文化的营养下,在高校这个培养人的地力形成了受政治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文化风尚等力面制约的特殊文化形态下在不断构建自身的同时完成了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完美交义在教育功能力面,校园体育文化显示出了自身的复杂性和独立时空性从这一点讲,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与未来社会发展同步性的水恒文化。作为高校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文化应体现出一种选择性。

2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必然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她在文化的流变中逐渐形成种有形的、外显的民族文象征,使民族文化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而前。锻炼着人们的身体,娱悦着人们的身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因此,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发展,强健师生的体魄,增进其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而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所在。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影响华夏各族人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传统是社会的一种生存机制和创造机制,借助于它,历史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实现。因此,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不能仅存于博物馆和图书馆,还应活跃在当代人和未来人的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创新。因此,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有助于使每位有志于为民族未来贡献自己才智和心血的大学生,都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分析、变革、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对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剧烈冲击与碰撞下能够坦然地、理性地面对,取长补短,健康发展。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和应担负的责任。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纲要》中明确规定要“组织开展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和中华传统养生健身项目的挖掘、救理和推陈出新工作。”地下环境各异、宗教信仰小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对于公众体育设施薄弱的中国而言,少数民族运动会所挖掘出的各种运动项目,改变了大众的健身观念,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不知到晓,继而到喜好、到亲身参与是体育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具体体现,开展范围从少数民族地区,逐渐扩大到周边地区,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民族体育运动,其这种带有民族气息而又简单的运动项目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全民健身的内容来推广和应用,在增进人民健康的同时来发展和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以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必然的。民族传统体育走进高校也是必然的。

2.1高校应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践行者

常言道“坐着说,不如起来行”。高校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制度层面,更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身体力行,做个认真履行自己神圣使命的践行者,积极地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国家历来就重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原国家教委在1992年就下发了有关文件明确指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首先要解决校长、任课教师、体育教师、研究人员及其他人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只有形成共识,才能在学校顺利地推开、发展起来”。并且还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各级学校体育教学部(室、组)的负责人深入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内涵和意义,使民族传统体育真止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级学校历次的体育课程纲要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逐步增多。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开展并小尽人意,西方竟技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远远领先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相当肤浅甚至允满误区……这些无疑影响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高校要积极地行动起来,要有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做好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践行者。

2.2我国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实施情况

在我国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我校还是一片空白。这个课题将是我们以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3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3.1丰富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所具有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沟通情感、愉悦身心、教育教化、文化传承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等功能对良好校风体育文化的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民族传统体育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所具有的特定的体育精神环境和体育文化气氛通过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于我国产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日,掌握其技术和知识,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达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还是课余所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体育人文索质、体育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使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得到很大的补充丰富和完善。

3.2补充和完善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日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许多项目是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最好力法和最具实效性的健身运动把那些适合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日通过认真筛选、科学地改造、加工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来,就能极大地丰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于适合于自身的、自已感兴趣的健身力法和健身形式有了多样化选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具有良好终身体育理念和行动的建设者,因此,体育教学要以终身健身为出发点,而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特征,正适合这一出发点,现代竞技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项日的结合,不仅可以拓宽锻炼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体现智慧的和谐发展观念的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拓展其生存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以弥补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西力后现代体育意识的片面性同时,使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已的锻炼项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了大学生对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他们爱校爱国的热情。

3.4有助于师生终生体育理念的形成

民族传统体育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偏重于修身养性、怡情铸志,其健身主要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要求人们直接参与运动,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促进体能的发展和体制增强。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功能具有长期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其健身特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活动力式简便易行,老少皆宜,且功效显着,因此,与我国现阶段社会特点和人民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容易使人形成终生体育的理念。

3.5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校园人与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对学校体育目标制度和准则产生认同感,并以作为学校一员所具有的使命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把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构建和谐校园,民族的团结尤为重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和传承性决定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增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向心力,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人与人在运动中容易产生共鸣,增进彼此的信任和情感的同时,在运动中同学之间密切配合,真诚交往,从而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与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个校园中和睦相处。

3.6有助于继承、弘扬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在民族体育中将一些传统的文化印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同时,它又在相当程度上填充和弥补着现代体育的不足,在更特殊的层面上满足着现代人教育、娱乐、健身的需求。今天,我们有选择地将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引入学校,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推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少数民族体育具有特殊的教育与健身价值。目前,我国已挖掘出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达977项,其中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就达676项。在多资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中,许多项目具有较高的健身与教育功能。此外,民族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传承的载体,在生动活泼的民族体育活动中,青少年还会受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礼仪、民族伦理道德以及生产、生活技能等到方面的教育,如彝族的飞石索、蒙古族的骑马、拉祜族的射弩、傈僳族的过溜索、傣族的划龙舟、苗族的爬花杆、佤族的狩猎舞、哈尼族的栽秧舞等都是人们采集、狩猎、游牧、农耕生产活动的基本技能。开展这些民族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生产生活技能,提高生存能力。

4结束语

学校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对于培育校园精神捉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交织,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活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民族传统体育项日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使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融入到高校体育中,师生积极参与,携手努力,共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广泛开展,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社会主义新体育文化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要全而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这为我们今后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普通高校应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中,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智力等资源优势,明确自己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合理定位,积极担负起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使之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

参考文献:

[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16-18

[2]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1

[3]国家教委办公厅.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下作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Z].教体厅[1992]8号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8

2012年,对“中国梦”阐述道:“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伟大也必将会实现的梦。[1]“中国梦”承载着数十几亿的中国人民的期盼与厚望,翻阅历史轨迹,从古代中国体育文化到西方体育文化的渗入,延续性与发展性的东方体育文化未曾中断,华夏人民用智慧的结晶与勤劳的双手塑造了今日贯穿古今中外的民族传统体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推器,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在特定的范围内组合起来,有序地开展相应的传统体育活动,它的开展代表着该民族所具有的特色。“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离不开具有民族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还体于民,增强体质。

2“中国梦”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民间,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梦”牵引下,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民族传统体育在这方面上运转良好,承担着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重任。人们注重养生,将适宜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继承下来,如打太极、扭秧歌、气功等项目。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多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继续走出亚洲且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贯穿于学校基础教育之上。体育课上广泛开展适宜学生与地区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节约了对体育的投资经费,因地制宜,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特有资源,合理开设体育课。民族传统体育在各个高校普遍开展,云南师范大学专门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班级,成都体育学院将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作为体育课程来进行体育教学。湖北民族学院将高脚马作为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3“中国梦”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

3.1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文化朝多元化方向

发展,19世纪后,西方体育开始涌入中国,在中国快速传播起来,这在一定意义上正面冲击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带有着民族文化特色,割舍了它原有的民族色彩适应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最终将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失传走向消亡,散失主体功能,失去发展的动力。[2]

3.2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空间上受阻

据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强调学校体育要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连,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涉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3}学校体育是原生态的民族传统顺应新时展、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的主要场所。自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将民族传统体育正式确立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地位上升到更高领域。随着经济的进步,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理念漠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发展空间上出现失意的发展局面[4],主要表现在:教育部门与学科组织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各方面研究不够透彻,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开展较为笼统,主观操纵能力弱,仅仅只是从自己熟悉的课程去开展与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多数都是开设“武术”班。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各项目。也对优秀人才的挖掘与激发起到了抑制作用,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控都不利。

3.3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缺失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表现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娱乐性、实践性。然而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渐渐朝着竞技性的方向发展。其表现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体更改为:将奥运会、民运会或其它的一些形式的运动会作为比赛的重点,获得竞技性价值,比如部分民运会的举办,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成绩,加大了对参赛项目的投资力度,却忽视了一些群体活动的投资。如地方广场舞与民运会上对射击项目的投资力度毫无疑问是存在差距的。二者均属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却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最初的价值原则,使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慢慢遗失,造成主体功能的严重异化,遏制了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价值属性,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乏人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体育文化的范畴,在不断发展与弘扬过程中,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脉相承。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古老的优秀文化却也随之消声匿迹,部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后备人才不足,缺乏对它的价值挖掘与改造,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出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继承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未能像今日的奥运之火一样熊熊燃烧、灿烂无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成为一种无法流通的静文化。

4“中国梦”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景探析

4.1走中西合璧的道路,促进中西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在于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移植对方的优秀运动项目如健身气功、摔跤、舞龙舞狮等,向西方移植与渗入,冲破西方竞技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向西方普遍传播开来,如注重身心统一、动静结合等思想。西方竞争观念为传统体育有所启迪,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相吻合,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要接受与认可。共同实现“中国梦”,为全人类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4.2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和学校教育协同发展、良性互动。借助学校教育利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符合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学校体育中开展多类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趣味和认知能力,将民族民俗体育与西方的体育教育共同发展,实现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多元化发展。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益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良传承,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学校、个人实现三位一体的兼容发展。[5]开拓出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更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日渐完美与丰富多彩。

4.3政府扶持,强化引导,再现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富有民俗性、地域性特征,有着明显的自发性特征,政府应大力支持,加强引导与支持。[6]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政府的职责与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政府要扩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扶持力度这两个方面,并且在这两方面上正确引导,大力加强政府机构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节庆期间组织开展一些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活动,以提高广大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主体功能的认识,将这些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合二为一,贯彻发展。在学校体育这一大模块上,政府与学校搞好政策支持,给予鼓励。

4.4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培育中国精神

指出,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7]中国精神的塑造与培养离不开学校体育,体育教育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渠道,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民族个体有着教化与培育功能。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预见功能,在学校教育体系里着眼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宣传,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体育文化的熏陶。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和思想,凝聚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对大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与挖掘,注重对体育精神的关怀,学生民族精神的锤炼,使学生无论身处何处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凝聚核心力量,培养民族情怀,塑造出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4.5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

我国正在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族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使得我国整个的文化领域都有所上升,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持续发展。[8]特别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并结合实际全面实施,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格局。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其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和开发有一个长远而稳妥的计划。有机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景区的发展,增强产业间的互动。游客去旅游最让人回味与感兴趣的不外乎是地方上的民族节日活动,民族节日活动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举办提供展演平台。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利于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相融合,重新构建适合当地名族特色的原生态文化模式。

4.6借助体育赛事平台,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赛事活动的举办可为中华民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展演平台。以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一般的运动会为媒介和展演的平台,制定出计划,并加以实施,定期或通过节假日来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如每四年举办一次的民运会,省与省、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又可例行组织赛会。在举办过程中赛事要求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进行召开,展现民族特色,突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风格。如第九届民运会开展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维吾尔族的高空走神、白族的跳花盆、朝鲜族的顶翁竞走等多彩的项目。

作者:段佳珍金黄斌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谭日辉.“草根组织”与同心共筑“中国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5):30-31.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1-7.

[3]邱丕相.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6(8):63.

[4]李晓明,戴红云,金晓峰等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的必要性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1(6):86-87.

[5]辛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n].学习时报,2013-03-11.

[6]杨春立金黄斌.板鞋竞速项目作为体育专业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2014(8):104-106.

[7]闫玉峰.提升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8):41-43.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发展;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为此,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1]。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2]。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疯狂学习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第一,劳动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无不是从自然存在物直接加工开始的。而文化成果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劳动过程中,其技术、社会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3]。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现象。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方式,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不存在的。尽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永远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永远是物质文化的产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为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包含着社会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所形成的血

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和风俗习惯,表现出规定性、固定性、制约性的链接方式。从而使社会的人按照一定社会所提供的规定条件和可能,依据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方式进行活动。

第三,反映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围绕民族体育活动方式,通过抽象事物的艺术表现,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的象征,最根本的是促进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费孝通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3]。因此,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面貌的表现与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示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民族和文化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民族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则是构成民族的要素。[4]

(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属性。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蕴涵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性,也反映出这一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质。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因其民族性而呈现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质,又依其时代性而融汇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

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代表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表现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类型。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反映文化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方向和文化之间传播、交融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体育文化发展阶段的标识和特定的文化类型所展示的时代风貌与精神。

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民族性存在于时代性之中,时代性反映民族性的共同特征,不存在绝然独立的文化属性。正由于二者的统一,衍生出体育文化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自主性与互赖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等等的有机共生。这些特性又表现为民族意识与全球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意识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全球意识则从世界和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了各民族的文化视野。民族精神展示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时代精神则代表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特征与风貌。

(二)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

文化的涵延性系指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兼融涵括、多元共生与传承延续、传播吸收等特性;主导性则是指文化的多元复合结构中,必然呈现该文化的主导倾向,包含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性。文化的涵延性与主导性并存,反映着文化存在的结构特性。文化是一个涵延广博的概念,有其丰富的内涵,诸文化因素多元交汇,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文化发展的时代新质共集于一定的社会空间。文化创新是以一定的优秀文化传统之弘扬为前提的,新文化不可以完全独创出来;并且,文化演进还是文化发展多元因素相互吸收、兼容并蓄的过程。正是在继往开来与传播互感的文化整合中,民族文化得以实现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发展。

从文化的涵延性来看,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非常典型地证明了文化特性的客观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论从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从广博的丰富内涵以及辽阔的地域分布上都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从文化的主导性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衰,其交融会通的强大生命力之中,展现出立于主导地位的、与时展相适应的文化特质,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主导性特性。

(三)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

兼容性不仅包括了涵延性所规范的文化多元复合与传承演化的因素,而且含指文化发展中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等等因素的并存。有可能区分出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又有许多无法绝然判定的交汇复合内容,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具体的状况情形下,精华与糟粕的判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受到评判主体的制约。

选择性指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选择、吸收所需养分以补充、壮大本体文化、排斥不适应自身需要的民族文化的内在机制。其包括民族文化自身特有的选择、排斥功能,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特点;又由于文化选择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进行的,从而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选择性同样不能独立存在,也受到兼容性的影响。文化的选择、排斥功能是在兼容性的规范下实现的,选择的结果不是使文化成为单一因素,而是丰富和发展了兼容性。兼容性一样受到选择性的制约,选择的结果是使兼容并包的各种文化因素根据民族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排斥、淘汰的因素则失去生命力,这就是民族文化发展演进的过程,也代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即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适应本体文化需要的选择和汲取、以及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会通创新,这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同步过程。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5]

历史证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强盛发达国泰民安的时期,往往就是政策开放、民族平等、文化交融、百花齐放的时期。固步自封意味着保守落后,开放创新才是民族兴盛文化繁荣的契机。中国有句名言叫“有容乃大”,民族繁荣是各民族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结果,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立个性和存在价值,促进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二)交流互感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地域和民族特征的差异,在数千年中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交流互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有民族间及民族外两种类型。各民族的认同、亲和与交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无论表现为交易、和亲、联盟的友好方式,还是掠夺、复仇、征服的冲突形式,客观上都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相互的撞击触发与交流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正是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中,积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养分与动力。各民族的文化聚集和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兼融会通是民族体育文化绵延的内驱力

任何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空气和土壤,有自己的载体和灵性;任何民族体育文化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尊重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义务;都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汲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发展创新的责任;也有共同繁荣人类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却同处并存相互联系,都是其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在静止和封闭的状态中发展,都是其内在的新旧更替、进步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外部的文化触击冲突、汲取融合之合力的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兼融会通特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绵延的内在驱动力。

(四)整合创新是民族体育文化长存的生命力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为文化的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通过涵延传播、汲取更新来实现新文化建设。开放与交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衰的动因,整合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存的(下转第82页)

(上接第74页)生命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兼容并收、各民族间的交融会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吸收、整合创新是其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历来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疯狂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高潮,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新晨

“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7]。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同时,我们的创新还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4).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赵光远主编.民族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诸形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5]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载朱家桢、厉以平、叶坦主编.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民族体育改革

一、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教学

1.对于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易教易学。民族体育教学中一些传承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育活动大都是很朴素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民族体育课的教学过程要更加注重效果,从而有效的避免理论在课程中所占用的时间,有时候过多的理论讲解还会加大民族体育的复杂度,让同学们很难接受。老师要对体育项目的规则熟练的掌握,以便于在课程中熟练的运用,进而有效的提高同学们对这项民族体育项目的掌握,进而领会到民族体育的本质。

2.对于同学们来说,传统的民族体育也是很容易学的。由于民族体育教学是经过长期的口头性流传下来的传统,而没有规范的文字对体育项目进行明文规定或者不存在在体育项目操作过程中的精确参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度的按照自己的经验,根据自己以往教学过程对体育教学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民族体育教学在同学们的体育课上,,就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的过程。另外,民族性体育项目是经过人们长期性的行为习惯进而演变而来的,所以操作起来也简单。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掌握的基础的要领,再加上在生活中稍加练习,就会对体育项目熟练的操作。

二、现代化发展下民族体育教学改革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民族体育在体育课程上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对于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迅速发展来说,老师在民族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运用,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性精华对同学们进行教授的过程中,还要把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引入同学们的视线,不仅仅对我国传统民族的发展做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还对同学们对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知观念。下面我们就针对民族传统在现代化概念下的改革作以简要分析。

1.以现代化的民族体育新思路对传统的民族性体育进行传承

现代化的民族体育教学要求同学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从而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仅能达到教学大纲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对传统民族性体育教学进行传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能力也不要受教学大纲要求的限制,那种隐形的教学限制会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潜力开发进行严重的制约。现代化教学下的民族体育教学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对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每个生活背景,都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对民族话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单一化、固定化的教学方式作以有效的避免,现代化教学更加提倡的是更加灵活的、多变的教学。使民族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同时,对我国民族的精髓的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我们传统中民族性的精华不能改变,在对民族性体育教学进行现代化的改革中,要构建一个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观念。

2.对创新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做到科学合理的处理

现代化民族体育教学模式要求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并且在对传统民族性的体育活动进行传承的同时,要做到对我国精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使民族体育在发展的同时,跟上我国时代的发展,从而对民族性做到更好的诠释。在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民族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同学们感到民族体育枯燥无味,对同学们对民族体育的学习不仅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期下去就会使民族体育在各种文化竞争的冲击下,失去竞争力,不利于传统民族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目前我国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我们在对现代化文化进行创新和开发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我国传统的民族性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创新是一个事物发展的最原始动力,因此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做到文化的创新。在传统民族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民族性体育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我们需要以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对民族性体育文化进行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从而,对我国民族性体育文化做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3.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而现代化教学方式中要求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改变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独断专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也要平等化,通过对知识和教学的探讨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满足师生心中共同对知识的渴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也只是在短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才能稍微领会到一些民族体育教学内容,也只是对民族体育进行简要的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就要求老师在对同学们进行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通过对民族体育的讲解使同学们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内涵,从而使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民族体育相关内容更加重视,进而提高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所以,老师在对同学们进行民族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为同学们构建一个充满民族体育文化气息的课堂氛围,使同学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增加了对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了解,进而实现同学们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对我国民族性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我国民族性体育的资源,在对我国民族体育做到传承的同时,还要创新性的发展。使我国的民族性体育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继承的同时,经过同学们的学习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仅练就了一身健壮的体魄,还能培养同学们的传统精神内涵。通过民族性体育的训练使,同学们真正了解到民族文化的本质,充分的引起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振兴中华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为己任,从而提高对我国民族性体育文化的继承。

参考文献

[1]周登崇.体育现代化综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