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06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1

1《预防医学》在临床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尝试不同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教学方法的尝试是当今的热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师资力量、教学辅助资源及学生的学习惯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现在大多数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1]。这样的教学模式以传授预防医学知识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目标,教学不是以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和着眼点,而主要在于掌握考试所需要的预防医学内容,课堂上一味灌输式教学,压缩知识形成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其结果只是学生机械记忆基础知识,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也就无法转变为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对预防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

传统教学法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将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再根据教学目的,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去查找案例,对案例进行研究、思考、分析,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辩论,对问题做出判断,而教师则根据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因此,两种教学法相结合,绝非单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支撑以及考核形式等多方面的改变[2、3]。

2.1课程设计

首先,在不同板块的教学上,组织教研室教师们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引用与医学相关的典型案例或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事件进行讲授分析,以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从公开发表的医学文献中查找典型的在设计、实施及分析步骤有错误的案例,案例一般来源于医药卫生领域的临床、科研实践,大多数是近期公开发表的医药卫生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涉及的内容比较综合、复杂,答案一般不固定、不确切,学习的重点是辨别和分析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的使用是否妥当,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收集、筛选和分析案例的广阔空间。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法,如专题讨论法、选题讨论法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实践问题为焦点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可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4、5]。

2.2教学支撑资源建设

除了课堂教学内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必须要具备的。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完善的《预防医学》课程学习资源网站,将教学资源及国内外著名的预防医学网站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教学大纲,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来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计划,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BBS,e-mail等方式与课程责任老师交流。建立预防医学实践基地,使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以便尽快适应社会。

2.3考核形式

考核体系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两个方面,考核内容应该更多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当加大案例讨论内容的比例、扩大案例讨论考察的范围,增加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内容等,真正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全面考核;考核形式必须结合案例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和课程特点,采用理论考试、课堂评价和教学环节的过程考核等形式,针对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案例讨论与交流、课堂现场表现等关键环节给予合理的分数比例。由于案例式与传统教学结合会占用学生较多的业余时间,因此必须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中的比例。常规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而在两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考核中,平时成绩至少占40%的比例,这样不仅能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相匹配,也能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更加重视[6、7]。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2

1过程性考核应用的理论依据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过程性考核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新的教学范式,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构建的是一个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行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项目教学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脑、心、手进行学习[3],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4]。

2预防医学过程性考核改革的探索

预防医学课程基础理论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应在注重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新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2.1过程性考核方案笔者将过程性考核方案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考核,占总分的30%。包括出勤率(10%),平时作业(10%),课堂讨论、回答问题(10%)。第二部分为项目考核,占总分的40%。包括项目任务明确(10%)、资讯信息(10%)、团队协作能力(5%)、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分析及论文撰写(15%)。该部分每个学习项目为1个小节,每小节进行1次考核,考核标准与项目学习标准一致,项目学习标准与临床预防服务对接。第三部分为知识和技能考核,占总分的30%。依据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以必需、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采用闭卷笔试和实习报告方式完成。最后考评结果以字母等级制表示,a(90~100),B(80~89),C(70~79),D(60~69),e(<60分)。整个考核的组织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考核成员多元化。平时考核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项目学习考核由学生个人评价(20%)、同学互评(20%)、任课教师评价(60%)构成。

2.2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实施(1)重视对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考查。每门专业课的基本知识点是掌握和熟悉该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本次改革考核方式继承原有考核方式的优点,对学生该方面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查。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笔者在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中,通过期中测试的方式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核,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预防医学是应用性学科,动手能力关系到能否将设想方案付诸实施,因此将传统考核方法中对实习考核的部分也予以保留。(2)引入项目课题设计能力和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考核。在过程性考核体系中,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授课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找到自己关注的健康问题,自助选题立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和研究,最后撰写论文。通过对学生的项目课题设计方案和专业论文评定成绩测定学生的相关素质。此项改进充分应用了预防医学中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3)引入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考核。随着前沿学科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国内国际间技术交流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获得了空前发展。网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络教育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网络上有大量的医学信息存在,同时网络把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和老师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从网络获得众多的指导建议。新的考核方法要求学生在撰写专业论文时充分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将自己课题所关注健康问题的最新进展能够在所写的论文中得以体现,并将搜索整理、归纳分析网络医学信息的能力引入考核体系,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的意识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这个过程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收获价值是“一卷式”考核不能体现的。

3结论

课程结束时,笔者对121位学生就预防医学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过程性考核不过分追求考核目标的标准化、考核方法的规范化及考核的精确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能力。实施过程性考核时,学生把精力更多放在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全程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

4讨论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通过上述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课外积极查阅资料、撰写论文、设计项目课题,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通过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展。尤其重要的是学生逐步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技巧,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考核评价最后的成绩采用字母等级制,强调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在平时的要求细化,而最终的评分粗线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感觉到太大的压力而更多的是兴趣,一旦带着兴趣去学习就成为主动性学习而不是被动学。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该考核体系很好地体现了考核的过程化和综合化,全面地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福青,高凤兰,刘红敏,等.关于医学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3):107-109

[2]单松波,史洪波,沈莉,等.过程性考核在《制药设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176

[3]韩秋菊,祝立娣.行动导向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71-72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3

(1)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改革是使培养出的人才更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大量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因此,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培养方面,需要加大预防医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其形成预防为主的意识,具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工作能力,成为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的全科型医学人才。

(2)预防医学课程的改革符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首先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目前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是以基本、通科的执业能力为主,未专门设置具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特点的考试内容,因此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既要针对学生今后主要在城乡基层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实际需要,又要兼顾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执业医师(助理)考试对预防医学理论和技能的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当前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部分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时代的发展;②脱离专业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具有针对性,学用脱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措施

2.1理论教学改革

合理增减、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要求和作为执业医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力求体现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体现群体、预防、社会医学的整体观。重点教授实用性内容,即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适当增加运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体和人群的防病、保健内容;增加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容;增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内容以及“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内容。删去内容陈旧及与其他科目重复的内容(如矽肺病的诊断、一般传染病的防治等)。

将预防医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与健康,主要介绍社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各种环境要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第二部分为人群健康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第三部分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介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医源性疾病等的预防与控制及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等内容。通过合理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当今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自觉地将预防医学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

2.2实践教学改革

2.2.1强化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讨论。如食物中毒案例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等实用性强的案例讨论。学生用课堂上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去分析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结合临床知识进行常见病的预防。如糖尿病患者的食谱编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预防等。

(3)运用预防医学的理念和医学统计方法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临床预防服务、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如疾病分布的描述、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等,通过指标的计算、结果的分析、结论的推断,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形成预防医学的整体观,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4)上机操作,学习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5)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如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营养咨询、常见病的调查等,从进入社区前的准备到进入社区后的项目实施,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6)应用多媒体,模拟实习环境。在视听教学设备和计算机的配合下,配备必要器材,模拟相应的实习环境。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动手进行部分指标的检测,并对所有的资料综合分析、判断,提出预防措施。

(7)建设教学资源库,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播放实践教学内容等,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2.2.2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工学结合

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基地可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生可在实习、实训基地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疾病防治的实践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开展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的讲座、健康教育宣传、社区老年人的查体、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在工作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提升专业适应能力,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培养与行业实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3.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案例教学法,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上引用各自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3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其以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3.4多样化的立体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立体教学手段如板书、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5开设预防医学相关的专题讲座,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开设预防医学相关的专题讲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广泛地了解预防医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2.3.6模拟实验室,模拟实验室是在现场教学因经费、场地、人员等条件的制约不能实施时的一种有效途径。

2.3.7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健康教育、慢性病的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2.3.8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增大信息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4考核方法的改革

探索和建立形式多样的、规范化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2.4.1笔试,进一步完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主要考核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4.2口试,主要考核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2.4.3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调查设计、资料收集方法、调查表填写、案例分析、数据整理分析、结果解释、结论推断、调查报告撰写等。

3结语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4

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甘肃庆阳744500

[摘要]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增高是由于基层医院管理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的,医院感染对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存在严重影响,医疗工作中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总而有效保障患者疾病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矛盾。

[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1(b)-0139-02

由于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成为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成为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过程中,国内外调查显示,不恰当的护理操占医院感染中的30%~50%[1-2]。因此,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的前卫哨,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下根据该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存在问题

1.1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该院从大部分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护理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只是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操作不会引起院内感染暴发,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只是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因此,护士长也忽视了对病区感染的监控,护理人员没有发挥感染预防与控制作用,没有很好的将感染预防知识贯穿于实践操作,也忽视了对病人感染知识的宣教,存在着严重的医院感染隐患。

1.2各项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

临床护理人员只注重各种护理操作的查对制度,各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被忽略,如病区环境物表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及特殊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等,护士长忽视了对这些制度的学习落实,使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差,一次性锐器盒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回帽反复使用,病区物表不消毒编写消毒登记,某些消毒灭菌物品保存和使用不规范,不认真执行手卫生等。

1.3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缺乏

近两年来由于护理人员的新增,我院新入护理人员人数超过总护理人员的60%,护士长只注重新入人员实用性的操作培训,忽视了对这些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感染管理科每季度一次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实际,好多护理人员标准预防概念模糊,常用消毒液的浓度使用和配制不清楚,高、中、低度危险性物品分类和消毒处理方法含糊,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欠缺,使我院的护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感染隐患。

1.4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

由于感染知识的贫乏,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加之护士长重视经济效益,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回帽、锐器盒重复使用致使多数护理人员被锐器戳伤,接触病人体液的危险性操作不戴手套,接触传染性病人不能严密防护等,这些都使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有较高的风险。

1.5忽视了护理操作的细节和重点环节的管理

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加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该院住院病人暴满,因此,护理人员只注重任务性的完成护理工作,忽视了护理操作容易引起感染的细节,如各种注射皮肤消毒不能严格按规范的方法去消毒、穿刺,静脉留置针不能每天更换敷帖、留置时间过久,不同病人之间的各种治疗和护理不执行手卫生,甚至有些护理人员以忙为借口而忽视无菌操作规程,尤其中午和夜班值班人员少的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而不戴帽子、口罩进行操作,这些不良现象对护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发生医院感染。

1.6考核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该院的医疗质量考核只注重医疗和护理质量考核,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结果被忽视,没有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各科室各项制度虽齐全,但只是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科室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监督实施。

2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医院设有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配合感染管理科,在临床各护理单元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选一名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任组员,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日常感染管理工作,并负责科内人员感染知识培训,监督各项制度和措施的执行。

2.2改进并监督实施各项护理管理制度

2.2.1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完善的护理制度各科室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各自的工作特点分别制定了各科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管理制度、护理质量与感染质量考核奖罚有关规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同时由感染管理小组监督实施制定各科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2.2落实岗位职责,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从患者入院到离院的各项诊疗操作、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的。每个责任小组、每个护士、每项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必须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具体,明确职责。护理部把隔离技术与无菌技术、病区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及危重病人的护理作为重点检查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监测各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双重管理进行强化,督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管理到位[5]。

2.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和技术水平

2.3.1重视护理人员素质教育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有医院感染的防控贯穿其中,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慎独修养、责任心直接关系到护理行为的好坏。医院感染是否发生和护理人员在单独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能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密切相关,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加强护士素质教育[3]。

2.3.2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①法律法规培训。针对护理人员感控意识缺乏,认识不足,首先对全院护士长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规定》《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和要求进行培训,并组织各科护士长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医院感染培训班,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感控素质[4]。再逐级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通过感染管理科组织专题讲座和科室内部组织学习,逐渐提高护理人员感控意识,发挥其感染防控职能。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流行病学、抗生素的使用原则等,开展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等具体内容的教学,通过集体培训,科室内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使护理人员在学习中逐渐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强化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意识,使护理人员能自觉的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提高感控意识[6]。

2.4建立长效监督考核机制

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感染管理科制定各科室感染管理考评细则,量化打分,每月对各科室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考核,存在问题上报质控科与奖金挂钩。并对各科室日常工作进行巡视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每月将存在的问题做以总结分析,以感染简报的形式下发各科室,情节严重的召开专题会议,请主管院长及院长参加,进行分析、讨论并整改;科室内部感染管理小组对科内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将存在的问题在课内召开感染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在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的双层监督管理下,有效实施各项规范、制度和措施,使院内感染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总之,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潜能,本着以技术管理为重点,质量管理为核心,组织管理为保证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参考文献]

[1]盛芝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3,13(3):262-263.

[2]郭常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

[3]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50-51.

[4]李万红,邹小英.基层医院手足口病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0):92-93.

[5]林贵先,王荔.基层医院胃镜室医院感染控制及预防对策[J].重庆医学,2012,41(8):821.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5

作者:闻颖,王朝旭,姜珊,李丹娜,孙长颢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现代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采取适当措施培养出受到良好预防医学教育,适合新医学模式的医疗保健人才,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点【1】。预防医学是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是培养高素质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实验室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基地,建设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2】。

一、整合各学科教学实验室,建立统一的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在加强学生实践性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医学教育的有机整体【3】。1949年,学院学习前苏联医学教育模式,建立了规范的单学科教学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理论和实验教学比例达到1:1,翻译出版了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教材,并在全国医学院中推广使用。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实验课设置受理论课的制约,不能按照现代预防医学实验技术自身规律进行系统性、科学性教学。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验证,授课分散、重复,与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预防保健人才的需求有很大差距。为适应医学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院于2005年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博士点为依托,将原单学科实验教学与学科教研室分离,进行重组、合并,成立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独立设置的实验教学机构,学校投入400余万元对教学实验中心进行建设。目前,实验教学中心房屋面积1250m2,设有学生实验室12个、实验准备室4个、小型仪器室2个、仪器分析室4个。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总值2040万元,具备了各种理化分析、微生物检验、室内环境监测、毒性鉴定、职业中毒诊断等教学和科研条件。

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承担学校预防医学专业及卫生检验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对本校大学生、研究生和部分科研人员开放,并支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整合实验教学人员,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中心实施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模式,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专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准备,中心鼓励专兼职实验教学人员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研究、设计和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进修培训计划,以便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技术,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完善考核机制,采取教学管理干部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中心一方面通过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使实验室功能得到拓宽,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教学教师整体素质,从而克服了单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室面积、基础设施以及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水平等难以满足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的弊端,为我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医疗保健人才

1.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和目标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据此,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以下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和目标。①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环境环境优雅、设备精良、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基地。②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③以学科发展为依托,以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形成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2.实验教学体系整合改革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要,将预防医学专业所属主干学科的实验课程整合成3个实验教学模块:①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实验项目组成,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检验、卫生毒理学实验技术。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卫生微生物检验和毒理学实验方法。②环境因素检测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实验项目组成。使学生掌握各种环境有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方法。③疾病控制监测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实习项目组成。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疾病的三间分布、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等。

3.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组合实验内容,将实验构建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4】。基础性实验以课程基本知识为载体,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此类实验为必开实验。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训练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原来的154个实验项目调整为88个,共574学时,其中专业基础实验134学时,专业课实验440学时。在专业课实验中,综合性实验达到314学时,占专业课实验总学时数的70%。

4.实验教材整合编写新的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指导,综合实验的设计,贯彻大预防的观念,紧紧围绕预防医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5.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整合改变了以往只凭实验报告记分的办法,整合制订了新的实验操作考核指标,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整合制订了新的实验操作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改变以往实验考核成绩按平时成绩记分平均的办法。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从样品采集、样品处理、试剂配制、实验操作、仪器调试、标准参考物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计算、试验报告等多个环节制订了详细的实验操作考核评估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技术操作能力。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6

关键词:大学生;结核病;预防;措施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均十分关心的公共卫生以及社会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新产生的流动人口问题、耐药性问题以及艾滋病、结核病双重化感染问题等,导致结核病的控制变得更为艰难,导致世界性的结核病疫情出现了显著上升之趋势。在世界上各类传染性疾病之中,导致结核病成为了成年人排在第一位的死因。当前,传染病依然是大学生因病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学校产生了结核病病大暴发、大流行的状况,因此,联系我国结核病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思考怎样防范结核病对于大学生的侵袭显得十分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流行性特征

从医学上来看,人类对于结核病具备了相当强的先天抵抗力,这就证明了人在接触到结核菌原发感染之后就会产生非常强的免疫力。年龄可以说是影响免疫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婴幼儿具有的抵抗力非常低,5岁之内的儿童可以是原发性结核病的发病最高峰,5岁至14岁是具有抗结核抵抗力的最高峰,到了15岁至19岁,人的抗结核抵抗力逐步下降,到了20岁至24岁则是抵抗力最低的一个时期。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7岁至23岁,是导致续发性结核的一个高发年龄段。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欠发达地区的的学生从来没有接种过卡介苗或者是接种的效果不够理解,这是导致学生群体结核病免疫力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可以说是当前社会中的特殊而又复杂的群体之一,其流动性不仅大而且和社会交往非常密切,加之部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防护力比较低,入学之后学习又相当紧张,身体素质也在下降,同时也为结核病之发病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不但其发病率要超出了社会上的同龄人群,而且还具备了暴发流行之趋势。依据一项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内高校学生的结核病发病率达到了普通居民的6.9倍,因此必须将大学生列为到结核病控制管理的重要管理人群。

二、当前预防大学生群体结核病的主要措施

一是努力做到"三早",也就是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高等院校应当建立起以校医院负责人为组长,以校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防保科负责人为副组长,由防保科工作人员、传染病专业医生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高校结核病预控小组。这一机构对于结核病患者的发现、转诊、报告、患者管理、随访、专业医生培训和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只要发现大学生结核病患者,就应当在第一时间送至专业医院实施系统化、短程化学治疗方法,并且在治疗完毕回校之后依据医院所开具的证明给予休息或者休学等,并且实行定期复查。因症就诊已经成为发现结核病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结核病实行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主要环节。因为大学生群体的结核病大多数早期症状不够显著,而且通常是以单一性的症状为多,最为常见的当属咳嗽,其次则是胸痛、发烧与咯血等,而别的症状则比较少,往往会被忽略甚至被耽误诊断。依据一项统计,在痰涂片结核菌阳性的病人当中,属于通过因症而就诊的占据患者人数的94.3%,以上病人是通过各类综合性医院发现而被确诊的达到了98%之后,通过专业防治机构发现的仅仅占2%。这就需要综合医院的医生或者高校校医院中熟悉结核病所具有的临床表现,并且掌握确诊的手段,而且还能够将混杂于人群之中的结核病人,特别是在早期的排菌患者加以确诊,其后再转诊至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这也是提升结核病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是要抓好大学新生的入学体检关。大学生们处在群体性居住以及共同学习的情境之中,只要有了结核传染源病人居于其中,就很容易导致易感人群被感染,甚至于导致结核病出现大暴发、大流行。所以,一定要切实把好大学新生的入学关,并且严格防止患有肺结核的大学生被漏查或者漏治,并且将结核菌素试验列入到大学生体检的常规项目之中。对于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患者应当实行预防服药的方式,定期予以复查和监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感染结核菌的患者在发病之前服用抗结核类药物,从而切实减少今后的发病率。一旦大学新生被感染者能够长期坚持服用药物,不但能够切实减少发病的机率,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控制住新传染源之产生,从而切实防止结核病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加以蔓延或者流行。

三是认真进行随访并实施合理化疗。当前,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荐的短程疗法,也就是DotS,是一种把治疗和管理结核病患者加以结合的最理想方法。我国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依据DotS规划形成了能够有效地覆盖全国范围的结核病防控规划,从而让结核病的治愈率达到了95%,而化疗的成效则达到了97%。但是,现实中的结核病人当中,存在大量无化疗管理者和非正规治疗者。如此一来,肯定会产生诸多难治病例,从而让很多结核病人从可治转变成为不可治,从急性转变成慢性,其后再发展成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病与肺心病,以至于失去了治愈的好机会,从而失去了劳动力,甚至会出现死亡病例。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少量病情严重的患者之外,大部分结核病患者都不会住院,在家里或者高校里接受相应的治疗,所以要做好随访工作,强化管理,防止结核病对外传播。

四是注重结核病专业工作者的培训工作。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新理论与新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能够适应于当前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的新形势,提升结核病专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显得十分紧迫。这就要求经常举办结核病专业医务工作者培训班,从而做到开阔眼界,掌握现代结核病的发展趋势以及治疗的最新技术。

五是推进对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教育。为提升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形成更急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应当设置相应的健康教育课程,并且举办相应的健康教育讲座,从而让大学生群体对于结核病之危害、预治有足够的认识,由此而提升其对结核病的防控意识,进而做到有针对性地提高自我保健方面的能力,有效地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等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结核病预防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加以防控。对于那些已经患有结核病的大学生,要依据相关规定安排其尽快地隔离并实施住院治疗。同时,还应当在教育教学用房以及财政上进行大力支持,从而为结核病预防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和平,范琳.循证医学在结核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8).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永红(1970-),女,河北邯郸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教学与研究。(河北邢台0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55-01

预防医学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21世纪新型医护人才的重点课程。长期以来,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课程不够重视,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和了解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培养医学生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对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也是很有帮助的。为适应新的公共卫生形势的要求,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体系改革浅述如下。

一、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预防观念淡薄,对预防医学课程兴趣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占主要地位,而对慢性病的有效控制,群体预防比个体治疗更显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还是重视临床工作,大多数人对健康和身体的关注还停留在有病去医院的被动阶段。预防医学相关的科室在医院并不被重视,很多学生不愿意去预防医学相关的科室工作,也就对预防医学课程不感兴趣。通过对2008级护理专业的293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可知,41.8%对预防医学教学不满意,74.5%认为学习预防医学没有多大用处。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实验课单调。

2.教材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所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实际上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压缩版,以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为主,有的内容已经过时,与临床实践脱节,即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医学方法学与临床实践相差甚远,不能学以致用,不能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各种原因,我校护理专业的预防医学学时逐渐减少,现在只有56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8学时,实验课内容只有案例讨论和卫生统计习题计算。由于受学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无法深入讲授,许多重要内容只能一点而过,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讲解透彻,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而且肤浅。

3.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以课堂教授为主,再加上很多实验课,由于时间、条件等限制无法开展,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校护理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列为考查课,大多数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只关心和重视本专业课程,认为预防医学不重要,考核容易通过。

4.不重视实践教学。目前,我校预防医学的实验课主要以专题讨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太少,再加上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公共卫生实际工作经验,讲课比较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培养学生现场调查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没有参加过岗位见习,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实践

1.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由于21世纪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将使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一些原来不受重视的课程,如社会医学、预防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将成为医学院校重要的课程。护理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外,还必须掌握预防医学、社区医学等其他专业知识,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另外,临床医护人员除了为患者诊治、护理疾病外,还需要进行专业研究,课题研究的每一个步骤,从设计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都离不开预防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流行病学方法、医学统计学方法等。基于以上认识,必须加强预防医学,特别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

2.调整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应改变长期以来重治轻防的观念,改变护理专业的预防医学学时数较少的现状,适当增加学时数,同时,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我们重新编写了预防医学教材,调整了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反映学科进展及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适当增加了卫生管理学、卫生监督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预防服务等内容。同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护理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强,表现为上预防医学课程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学生若先认清学习目标,便有求知的需要。因此,在进行每次课教学之前,首先要向学生展示目标,说明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实践中可以操作,具有价值意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提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可以提高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另外,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卫生统计学比较难学、难懂,以前的实习课主要是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教改后,增加了卫生统计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减少了繁琐的计算过程,减轻了学习负担。

3.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当前世界各国的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社区医学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医学院校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利用寒暑假期,选派一些教师到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相应的科室参与公共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参与这些单位的一些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聘请公共卫生领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担任部分预防医学课程。只有这样,预防医学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实用型人才。组织学生在学校进行现场调查,例如大学生就业观念、吸烟情况、艾滋病知识等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有了一些经验后,与疾控中心合作,深入社区,进行不同形式的疾病预防的研究与干预,如针对成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在社区开展戒烟、控制体重、调节饮食结构等内容的健康教育,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改善预后。通过深入社区,使学生了解到基层存在的卫生问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合预防医学内容,培养学生大卫生观念,进行疾病的一级预防,提高综合服务的能力。

4.改变考核方式。护理专业学生课程负担较重,记忆性知识比重大,结合本学科特点,增加实践考试所占的比例,试卷成绩占50%,实验课占25%,社会实践占25%,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各种教学措施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随机抽取2008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分为传统教学班级和教学方法改革班级。经过一个学期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实践,通过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估和不同教学方法效果问卷调查发现,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教改班级平均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展,尤其重要的是学生逐步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技巧,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任峰玲,李宇飞,霍东红,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1).

[2]张勤,管远志.加强预防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1).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8

为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防治结核病的意识,共同建设__和谐健康大家园,促进我市首善之区建设,__市卫生局、__市胸科医院决定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送医送药送健康”主题实践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主办:__市卫生局

承办:__市胸科医院、__市结核病防治所

二、组织分工

总策划:

策划: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时间

12月20日上午9:00-11:00

四、地点

中央公园南广场

五、参加人员

(一)医院有关人员:

院领导6人;医生、护士、专家人;工作人员15人;青年志愿服务者人;

上级领导和和嘉宾:

市卫生局领导人;局疾控处领导人;局活动办领导人;局第四指导检查组2人;__电视台、__日报等媒体记者人。

六、活动议程

主持人:谭守勇院长

(一)院党委邹书记致辞

(二)局领导讲话,并宣布健康服务活动开始!

七、服务内容

(一)义务诊疗、健康咨询:

组织了呼吸科、艾滋病科、心血管科、肝病科、普通内科、结核科、肿瘤科、胸外科、骨外科、中医科、妇科、预防保健科、五官科,皮肤科、防痨宣教等15个专科共名专家为群众提供义务诊疗和健康咨询服务;

(二)健康检查:

为群众提供胸部透视、b超、心电图、血液细胞分析、测血压等多项免费检查项目;

(三)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

通过设置宣传板块、多媒体专题宣传、派发宣传资料进行有奖问答等方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活动;

活动内容项目座位数人数负责

部门协助

部门备注

医生护士其他

义诊、健康咨询呼吸科24医务科

护理部临床各科、门急诊科护士分诊;

制药清单给专家开药,凭处方取药;

结核科4

艾滋病科1

肝病科1

心血管科1

肿瘤科2

外科2

骨科1

中医科2

妇科1

五官科1

皮肤科1

儿科2

普内科2

预防保健科1

测血压2

配发药品1

健康检查胸部透视检查42名司机医务科检验科

功能检查科

后勤科流动医院车1台;透视车2台;司机穿工衣维持秩序

b超(胸腹)1

心电图检查1

血常规1

结核病健康教育多媒体宣传1结控科

预防保健科一分所

二分所共4:

多媒体自带机

病理专家2人

检验专家1人

放射专家1人

备片灯2台、显微镜1台、玻片、示教片、病理标本一些。宣传资料、宣传板块、小礼品

宣传板块4

派发单张折页

病理标本、显微镜、片灯共4

有奖问答(小礼品)6

现场会务领导接待2办公室后勤科

人事科主持词、消息

讲话稿、通稿

领导停车

领导休息室

媒体、专家联系及接待1

安全保卫2

车辆调度协调2

摄影录像记录3

八、筹备工作具体分工

工作小组负责:公司联系、专家及医护人员的组织安排、相关医疗物资的准备、嘉宾媒体的联系、健康教育宣传、各种文字稿件撰写、后勤支持、接待工作。

活动策划公司负责:活动场地联系、设施、布景、宣传气氛、保安、管理、方案协商。

九、费用预算

(一)场地、设施、管理费:元;

(二)记者、专家补贴切20__元;

(三)购买小礼品500份,2-3元5000元;

(四)

环保购物袋4元一个,1000个。

以上合计约元

附:

活动筹备组织分工表

序号项目具体要求落实部门

1方案制作起草、与公司洽谈、领导审批、局参与会议办公室

2场地的联系洽谈双方协议办公室

3场地布置大海报、背景板、帐篷、电源

音响、主持台、桌、椅公司

4义诊咨询,健康检查安排医务人员开展咨询、义诊、检查

及准备相关医疗物资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

5嘉宾落实落实领导、相关媒体记者办公室6健康宣教防痨知识宣传资料编印,医院宣传资料结控科

健康宣教资料编印,购置小礼品、相关资料准备预防保健科

7文字材料主持词、讲话稿、媒体通稿、简讯办公室

8后勤保障车辆、仪器保养、餐饮后勤科

9接待工作接待局领导、安排午餐、领导合照、讲话稿办公室

10文艺节目青年街舞、太极双、歌团、工会、人事

新闻通稿(送局办审查)

__市卫生局举办“践行科学发展观送医送药送健康”主题实践活动

结核病控制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卫生行动。目前,艾滋病人群结核病易发性、结核杆菌耐药性以及流动人口结核患病等成为影响肺结核疫情控制的三大因素。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一环。为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治结核病的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__市卫生局、__市胸科医院于20__年12月20日上午在英雄广场举行“践行科学发展观送医送药送健康”之__市胸科医院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专家义诊、健康宣教、健康检查等多种免费服务项目。

此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共接诊了人,为他们提供了免费胸透、b超、心电图等健康检查。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义诊健健健预告消息(送局办审查,拟活动前登报)

__市卫生局大型义诊健教活动于12月20日上午在中央公园广场举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防治结核病的意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__市首善之区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__市卫生局、__市胸科医院20__年12月20日上午在中央公园广场举行“践行科学发展观送医送药送健康”之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活动将提供结核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等十多个专科的专家义诊,以及胸透、测血压及其他有关健康检查、健康宣教等多种免费服务。

欢迎广大群众踊跃参加。

局领导讲话稿(送局领导审查)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送医送药送健康”之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早上好!今天,市卫生局在这里举办“践行科学发展观送医送药送健康”之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目的是为市民与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结核病预防知识,以及免费的健康检查和专家义务诊治,使广大市民拥有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以及健康体魄。

目前,我市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不容忽视。20__年市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市的肺结核患病率是/10万,菌阳患病率是/10万。目前,市结核病的疫情控制良好,但流动人口仍然是影响结核病控疫情制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与__市民携手同行,共同防治结核病,共建美丽健康的__城。这次活动,为广大市民和外来人员送到了防治结核病的健康知识,反映了我们的防治结核病健康教育已经走出社会、走进社区、走入千家万户,也充分体现了市卫生局系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实效。

此次活动,不仅是为群众送医送药,更是通过开展结核病专题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逐步建立健康促进社区、卫生进入社区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人民健康水平、建设我市“首善之区”。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9

关键词: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干预效果;评价

留守儿童是由于我国民工潮的出现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其父母外出,子女由于各方面原因仍留在农村生活,从而成为留守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已成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2-3]。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信行(Kap)直接影响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4]。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效提高山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的有效方法,为制定预防接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依托产科医生、村医及村干部对陕西省镇安县10个镇利用健康课堂、核心信息卡等方式开展干预,并对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Kap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国家加强西部麻疹监测项目健康促进(C4D)子项目实施方案,随机选取镇安县10个镇,根据行政村据所抽取的镇所在地远、中、近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调查村按照随机数字确定第1户,对有7岁以下儿童家庭其主要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逐户开展调查,有2名以上目标儿童的家庭作为第1户,直至调查完10户目标家庭。若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回答调查问卷问题,则放弃此户,以保证获取的信息完整准确。

1.2调查内容

按照国家加强西部麻疹监测项目健康促进(C4D)子项目调查表,调查儿童家庭情况、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预防接种态度及行为、预防接种信息获取渠道等。

1.3质量控制

由省市项目官员抽调业务人员10人,经集中培训,2人一组开展调查,调查表格要求双签字,双录入,省级项目人员随机抽取10%的调查表格进行电话复核。

1.4干预方法

1.4.1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组织全省计划免疫方面专家选取预防接种的5条核心信息开展宣传:接种疫苗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请家长及时接种;孩子出生后1月内,家长应携带出生医院开具的接种凭证到现住地接种点办理接种手续;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有效凭证,入学入托时都需要查验,请保管好;每次接种时请携带接种证,在全国任何地点均可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麻疹是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出疹。

1.4.2依托涉产医院在对目标儿童发放接种证时发放核心信息卡,并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

1.4.3以村为单位,利用固定接种日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课堂活动,就核心信息内容向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

1.5统计方法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干

预前后各调查儿童监护人300人,干预前后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及子女性别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干预前后中位数均为30000元,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2.2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Kap比较

干预后儿童监护人从村卫生室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对多长时间建立接种证、入托入学是否查验接种证、在外地是否免费接种、麻疹是传染病、麻疹的症状是发热出疹、蚊虫能否传播麻疹等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知识明显提高(见表2)。2.3家长对干预措施的认识99.3%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有助于其了解感兴趣的预防接种知识,91.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72.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使自己了解了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74.4%的儿童监护人了解了预防接种服务内容,89.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开展类似的干预活动是有必要的,从监护人对干预措施倾向来看,81.6%的监护人倾向于健康讲堂和医生面对面宣传活动。

3讨论

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受知识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卫生意识、接受能力、相关媒体设施等因素影响[5]。在山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监护人知识水平、相关设施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不够[6],而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预防接种的重要因素[7]。以往无针对性的印发宣传资料,电视、报纸等宣传模式明显不适用于山区留守儿童家庭。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预防接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越来越要求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8]。健康教育措施要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9]。通过对该项目县基线调查,提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了解有限、自主接种意识较差、麻疹防控知晓率低、较少阅读报刊杂志、较少收看电视广告、年龄偏大、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同时存在接种认知程度高、对医生的信任度较高、出生医院发证等特点。结合基线调查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可以考虑依托村医及产科医师作为健康教育提供方,选取村卫生室健康课堂和产科核心卡片健康教育的方法,选择对监护人比较重要的信息开展健康教育。从结果来看,95.7%的儿童监护人从医生处获取预防接种知识,这一结果远高于袁梅等人的研究[10],监护人在干预后Kap均得到提高,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措施能够使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和预防接种服务内容,认为开展类似的活动是必要的,提示针对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认可程度均较高,对村医及村干部信任程度均较高,儿童监护人能为儿童主动保管接种证,这可能与日常计划免疫检查与村医日常干预较多有关。接种主动性前后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可能与调查人员对调查表理解有关,不排除调查者偏倚;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增加到行为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就是行为的改变可能与儿童监护人对村医依赖有关,这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7):41-43.

[2]彭喜春,罗家有.湖南农村双亲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34-37.

[3]王培生.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10):1118-1123.[4]刘君卿,郭玉钗,苗力雁,等.石家庄市赞皇县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干预后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4):366-369,373.

[5]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67-1468.

[6]刘宇.四川省射洪县留守儿童现况及免疫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2):990-992.

[7]卫生部疾控司.1999年全国儿童计划免疫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4):193-197.

[8]汪维.灌阳县儿童家长免疫规划接种Kap调查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2):118-119.

[9]徐志成.于都县农村留守儿童计免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50-52.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篇10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信丽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41-02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开课时间一般集中在本科教学的中后阶段。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已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而预防医学实验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现行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实验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根据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过分重视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应尝试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一、以实践为基础,丰富实验教学模式

我们以国家对公共卫生方面人才的需求为标准,立足实际,不断丰富实验教学模式。(1)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在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公共卫生行业人才能力的需求而适量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基础性实验不仅可强化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实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可依据不同学科的交叉知识设计一定量的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例如,我们可通过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可采用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模式,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2)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环节,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掌握传统卫生知识的层面上,而不断增加了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可通过开放学院实验室,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平台。学生可通过与科研指导老师的沟通,自行查阅资料,不断丰富科研知识。同时,学生也可通过参与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形式,提高他们对已学习的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加强自身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3)合理安排实验课的开课时间,加强预防医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联系。学院应合理安排实验课的开课时间,尽量将实验课程安排在相关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同时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使更多实验课程能与理论课相关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注意不同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整个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以需求为向导,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向导,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的实验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增加实验课中结果讨论部分所占的比例,改变以往教学中注重操作、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实验结果的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结果,认真分析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鼓励教师不断更新实验方法。教师可根据需要将现有的、较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融入到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3)增加学生感兴趣的、且与实际应用关联性强的实验。新型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应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更新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例如,近年来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学生对环境相关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我们可通过增加现场参观自来水厂、空气、水样的现场采集、运输和保存、大气和室内空气污染物快速检测设备的见习使用等内容,使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我国所需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管理人才的培养接轨。

三、以过程为重点,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模式使学生往往过分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旦结果出现了偏差,他们便不知所措。为了实验报告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他们甚至出现借用别人数据的现象,明显违背了实验教学的初衷。因此,我们应该多注重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可将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并对二者进行一定的比例划分,将二者综合起来作为最终的实验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可包括实验预习情况、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预习情况可由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拟定、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思考题的解答等方面予以评定;操作过程可以从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具体操作、故障排除等方面进行评价;实验报告则可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提出建议等内容的质量来判价,而将不再单纯局限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考核成绩则是在实验课程的最后阶段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考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的内容。然后,教师根据整个实验的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以这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在日常实验课程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日常实验教学的质量,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四、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