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创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55

地域文创设计篇1

1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时,总会受到外界地域文化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高速进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忽略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对此,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应重视起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就建筑设计这一层面而言,只有注重地域文化的充分融入,才能够符合当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新要求;而就人文层面而言,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加以创新发展,能够给用户强烈的归属感与亲切感。

2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间的关系

不同地区自身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通常会受到当地地理位置、外界气候、以及人文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区域之内形成源远流长的传统特色文化。地在我国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人文尽管、风俗习惯以及建筑设计等几个方面。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需要重视该地区的地域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能够实现与世界文化相连,符合当前发展时代下大众的艺术审美取向。通过在环境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充分融合,能够使得该地区的环境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播度与自信心。我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具备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区的城市建筑设计工程,使得不同地区拥有着不同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人们自身审美取向与需求出现了改变,而环境艺术设计这项工作作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重要途径,需要对此进行改变与创新。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随之加快,人们对于环境艺术的追求逐步趋于现代化风格,造成很多城市缺少了当地文化特色建筑。只有将地域文化充分且合理地融入进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来,建设具备了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才能够实现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融合,从而实现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3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主要传承方式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载体包括有两个方面的传承方式。首先,是在物质这一层面。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这一项工作,能够将地域文化特色转换为建筑设计,将传统文化赋予并体现在所设计出的建筑及产品中,从而充分体现出该地域所具备的地域文化特色。对此,设计单位及设计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独具的文化特色,理解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将传统地域特色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来。荡秋千,有部分环境设计单位并没有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充分把控,盲目地开展环境设计与施工建设,造成在环境艺术设计多体现出商业利益色彩,并没有能够展现出该地域所具备的文化特色,没有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次是在精神层面,仅凭模仿与借用地域文化的表面特色,无法体会到深层精神。因此,在推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充分理解地域文化内涵这一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达到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融合的效果。

4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展开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策略

4.1地域文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开展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的设计工作时,都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各类设计趋于利益化的发展,严重缺乏创意与创新性,极其容易使得人们对此感到审美疲劳。此外,有部分工程建设设计工作为了能够体现出自身夸张的特色,忽视了美学方面应该重视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了国际西方化与地域特色化这两个方面。对此,若想能够不断传承并创新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艺术设计,必须要紧跟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潮流,与时俱进,同时充分了解传统地域文化的底蕴,积极利用起文化优势,将其合理应用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从而最大限度展现出环境艺术设计所应具备的魅力。

4.2地域文化的主要发展策略与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用地域文化时,需要尊重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内涵,理性看待地域文化特色。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仍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对此,若想能够将地域文化特色充分融入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要反复探究文化底蕴,做到糟粕取其精华,选择能够与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相适宜的元素进行结合,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在延续了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能够符合现代化的审美。

4.3尊重自然环境,促使自然与艺术设计的充分融合

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需要重视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发展,尊重自然环境。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与最终成果是能够为了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此,必须要充分了解与倾听当地居民的意见,尊重该地域居民的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同时,还应结合该地域的外界气候特色,尊重该地域的生物环境状态,在展开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对当地环境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对此,设计工作人员在开展设计前,可以对该地域进行实际考察,充分收集并把控当地所具有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特色,能够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深入了解该地区的传统历史文化发展,在有一定掌控的基础之上,选择出与现代化设计最为适宜的传统原色,融入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创新与创作。其次,设计工作人员还应融入当地地域文化符号,作为重要的设计主题,不仅需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应点名该地域所拥有的独特文化特色。在这一大环境的设计工作上,设计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利用中国特有的美学角度与造景手法,实现现代材料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符合现代化审美特色设计。此外,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还需要科学合理融入当地的自然形态,注重该地区的文化建筑特色,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保留优秀的自然文化建筑特色,也是对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合理保护。当前发展形势下,我国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还处于保留原始建筑的阶段,无法科学合理地掌控通过地域特色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进一不发展,对此,设计工作人员及设计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新旧建筑的结合把控有新旧新旧并置、新介入旧和以新代旧三种形式,对此,应积极探索与学习其他发达国家优秀的设计案例,通过探究总结出设计特点,再次进行创造与创新,实现自身独具了地域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工程。

4.4正确看待地域原有传统文化

在一个地域中,传统文化的整体形成过程是复杂且漫长的,并且深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思想认知与生活习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所具备的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也在逐步与现代文化相互结合,出现了多样化的地域文化,而这些地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于生活观念。对此,设计工作人员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需要能够具备理性化的思维,科学合理地对待该地域所原有的传统文化。重视该地区能够体现出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在受到西方建筑设计的影响之下,对其进行合理保护,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平衡点,从而更好地将地域文化特色应用与环境艺术设计中来,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创新发展。

4.5理性促进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地域中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能够运用多样化的艺术设计技术,包括有传统化技术,以及当前发展下的高新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设计技术随之飞速发展,促使着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得以提升。但由于通过对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造成影响。对此,设计工作人员还应理性看待设计技术水平的提高过程,尊重自然环境特色,科学合理地来选用设计技术与设计方式,做到能够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特色相适应的技术来开展环境艺术设计,以此来实现对该地区地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地域文创设计篇2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39-02

一、旅游纪念品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旅游纪念品市场却是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旅游纪念品设计缺乏创意和特色、同质化严重、质量粗糙等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文化内涵与个性特征

旅游纪念品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形象名片,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理应富含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使每一个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人都能够对旅游纪念品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旅游纪念品还应该具有独一无二的地域风格,即旅游者在这个景点买到的纪念品必须是别的景点无法复制再造的,这样才能促使旅游者赋予纪念品高涨的热情。

然而,反观国内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不少纪念品的设计虽然都是以当地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切入点,但在当地文化内涵的表现上缺乏足够的深度,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缺少了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细节。即大多数的旅游纪念品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还只是停留在生搬硬套的层面上,如在纪念品上复制一张当地旅游景点的照片、或是单纯的在纪念品上装饰一些陈年的吉祥纹样等等。这就制约了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新发展,难以体现旅游纪念品的价值,从而导致旅游纪念品市场出现无人问津的尴尬现状。

(二)缺乏自主设计与品牌培养

由于前期投入开发成本的原因,国内不少旅游纪念品制造商宁愿在利益的驱使下生产山寨仿冒产品,使得原本制作精良的旅游纪念品在仿冒者的手中变成了粗制滥造的产品,再加上国内知识产权的不完善,没有人愿意再花钱投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中,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的发展,导致国内旅游纪念品行业抄袭成风,是旅游纪念品出现同质化现象的主要原因。而缺乏自主设计开发的旅游纪念品,自然无法树立起强势品牌。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众多景点的旅游纪念品都是无标识无生产商的简陋包装,很难吸引旅游者的兴趣和热情。

(三)缺乏时代特色与创新意识

传统手工艺品是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它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地域文化的精髓,深刻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如广彩瓷器、潮州木雕、苏州宋锦、湘西苗绣等等的民间手工艺品,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然而,任何手工艺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制作工艺等因素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手工艺品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创作手法和形式,必然会与现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只有揉入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意识,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手工艺品才能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二、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的意义

地域文化符号作为蕴含地域一切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域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见证,凝固了劳动人民创造的一切历史文明成果,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无一不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面貌形态。而地域之间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性又使之形成了明显的风格特性,并且最直接的表现在当地建筑、服饰着装、生活习俗、等方面。在历史文化传承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风格特性的基本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质特征是会保持不变的,因此对于我们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城市面貌越来越趋向于千遍一律的状态。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要壮大壮强就必然要凸显其独特的个性魅力,方能吸引源源不绝的游客资源,而地域文化符号便是其个性魅力的重要体现。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上海的黄浦江等一些地方标志性符号,还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客观存在的地域文化符号,是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物质手段,如能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法对这些地域文化符号进行解读和再创作,从而运用在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中,必定会活化地域文化的内容,使旅游纪念品设计焕发无限生机。

三、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造型应用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在消费观念上,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使用功能,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商品的审美情趣。一件商品除了简单实用外,其独特的造型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浓厚的时尚气息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重要因素。而造型是一件物体外在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在静态的二维或是立体的三维结构的视觉形象中,它都在传情达意上起着最直接的沟通作用。在造型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感彩的表达和对点、线、面等构成要素的运用,使物体形态在视觉上达到形神兼备的表现形象。因此,造型设计的目的就是将抽象概念的形态转换为具体的表现形式。[1]而大自然是鬼斧神工的造物者,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各式各样的物体形态可以成为我们进行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福娃,其造型分别取材于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沙燕风筝的形象,在设计理念上将人与动物、大自然进行有机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旅游纪念品的造型设计上,设计师应该优先选择具有深刻涵义的地域符号,如山川河流、传统建筑、动植物资源等元素的形态特征,在深刻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概括分析得出地域元素最主要的特征符号,将地域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进行创新结合,从而更好地强化旅游纪念品的地域识别性。

(二)材质应用

旅游纪念品的材质表现是直接体现在消费者的触觉和视觉上的,而且不同的材料所呈现出来的肌理、质地和色彩感觉也有一定的差异,如石头的坚硬、木材的古朴、陶瓷的柔美等等。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总会因地制宜的选取当地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再造,生产出符合当地生活使用特性的产品。因此,不同地区的材质具有特殊的地域符号。

在设计过程中,材料是将概念转化为实物的物质载体,同时又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如广东潮州、汕头一带的木雕艺术,是起源于唐朝用于建筑装饰的金漆木雕,流传到南方后结合地方的艺术特色形成我国一种木雕流派。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它用质地坚硬且防蛀防虫的樟木雕刻,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自成体系的民间工艺美术,被习惯地称为“潮州木雕”或“广东金漆木雕”,在我国众多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

设计材料的运用应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于大自然,选取能体现地域特色的物质符号,使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人文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传统工艺材料应该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旅游纪念品设计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生活的气息。

(三)色彩应用

人类对色彩具有极大的敏感性,它是视觉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人的感性情绪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视觉的诸要素中,色彩是最能迅速唤起人的意识和传达信息的重要因素。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已懂得使用从矿物和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染料来装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美丽的色彩总能赋予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联想和向往,因此,在人们对于色彩长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色彩的变化富含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寓意。如明清故宫黄瓦红墙的建筑色调,象征着古代帝王的皇权和阶级等别。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形成的差别,色彩的语意也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地域之间特有的色彩语言,暗示了当地生活居民的色彩偏好和观念,并且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当地建筑和服饰文化等方面。如徽派建筑特有的粉墙黛瓦的色彩风格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一说起徽州,人们便自然而然的想起白色的墙体和灰黑的鱼鳞瓦,在山水湖泊边宁静典雅的与环境融为一体。

在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中,如果能巧妙地结合地域的色彩符号进行设计创作,真实地反映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那么色彩的力量就能在视觉传达上形成一种先声夺人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达出地域文

化符号的基本内容。

(四)图形应用

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悠久,在深厚的文化沉淀中,传统图形符号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它浓缩了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政治经济因素、风俗人情、道德价值观念等等的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见证了社会变化的进程与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无限智慧。这些图形符号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和刻画在岩壁上的装饰性图形,并且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图形符号也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发展历史。如商周青铜时代的兽面纹、饕餮纹,春秋战国时代的蟠螭纹、渔猎纹,秦汉时代的龙凤纹、流云纹,隋唐时代瓷器上的植物纹以及源于佛教的宝相纹,两宋时代糅合波斯、拜占庭织物风格的卷草纹、花卉纹等,以及明清家具上活波多样的吉祥纹样等图形符号,无不体现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些图形符号经过了从写实到抽象再到两者相互结合的创造过程,是对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意识形态的真实写照,其创作手法对现代设计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在探索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时,我们可借助地域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选择与旅游纪念品属性相关的元素符号,如当地的风景地貌、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服饰文化等,通过简化、抽象、重构等的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图形视觉化的再创作,力求准确地传达出地域文

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从而使旅游纪念品具有较高的地域识别性。

四、结语

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承载着文化传播和体现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用,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弥补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缺陷与不足,解决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无法有效转化和利用的问题,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2014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广州为例”(项目编号:yj201411845197)。

参考文献:

[1]陈大路,谷晓红.地域文化基本特征的新审视[J].学术交流,2007(11).

[2]鲁恒心.论造型艺术中的视觉美[J].嘉兴学院学报,2001(03).

地域文创设计篇3

关键词:地域化建筑 创作思潮 逻辑性 文化特征 文化 内涵概述

在建筑创作的设计思想上。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以其“国际式”建筑风格宣告了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希望开展一种世界统一的景观,这是我们时代的面貌,强调从个人的局限中解放精神价值的需要,并把它们提高到客观有效的高度——在现代建筑中,什么是个人的和民族的客观性是相当清楚地被注意到了。以世界交流和世界技术为条件的现代统一趋势,正超越国界,在所有的文化领域中发展,而个人和民族却仍然被约束在这个界限内。建筑总是民族的,也总是个人的,但又是三个同心圆——个人、民族、人类,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包含其他两个,因此标题为:国际建筑”(1)。这种思潮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然而,即使在“国际主义”流行时,也存在着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的潜流。随着人们面对不断增长的趋同性和世界化的巨大压力,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扎根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其生命力蕴藏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之中。其建筑创作作品体现出了建筑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背景。地域化建筑创作针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所表露出的建筑与自然的对立,割裂了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等问题而提出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关系深层次的思考。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想中,包括了对于建筑含义的更广泛的认识,突破了建筑本体的局限,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及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 

一、地域化建筑的特征

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包涵了一个广义的建筑概念,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国际式”建筑中的普遍性特征,它更强调建筑的地域性的特殊性和客观性。它体现了地域性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和技术、经济特征。 

1.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

建筑产生于环境中,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千百年来人类建筑活动最基本的矛盾关系。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人类的建筑活动就是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之利。从人类早期的聚落选址以及其原始建设形式演变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地域中取自然之利,避自然之害。展现环境特色。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随着人类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对地域性环境特殊性的表现从最初的无意识或被动的行为,逐步转化成自觉和积极的进取与创造而延续至今。

2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文化,“每一文化有它赖以成长的肥沃土壤,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还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当然也必然有其杰出的城市建筑与园林作品,在这些杰作的背后。更蕴含有智慧、哲理,反映着民俗、风情……”。文化根殖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正是它们孕育了地域性建筑文化与场所精神。“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量度”;“文化是是历史的沉淀”,建筑创作观念的地域化趋向意味着在世界文化丛林中找出地域文化环境中那些既根深蒂固又充满活力的设计思想。挖掘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有种种方式,如从地方的气候特征出发寻找地域性建筑文化;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寻找失去的建筑文化,等…… 

3.地域化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得建筑技术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例如高新技术、传统技术等。从而不能单纯地认为建筑中体现的经济与技术特征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建筑技术经济的特征应深深的扎根于“当时和当地的现实生活”,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发挥创造力,挖掘技术潜力,创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性建筑,这就是地域性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的内,涵与意义。在地域化建筑创作中。建筑师们总结传统经验,走适宜技术的道路,并且积极地融汇各种技术,推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形态的创造,出现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设计作品。 

二、研究方法 

地域化建筑创作的涵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作为一种设计思潮被人们所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意识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的国际式建筑风格对于人类社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该创作思潮本身就是反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所宣告的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强调地域的特殊性和多元性的价值观念。这就造成了地域化建筑创作概念上的宽泛性,它包涵了诸多的设计流派和设计手法;追求多元性的价值观念作品散布于世界各地,形态和创作手法上丰富多样。这也造成了分析的难度。 

建筑设计语言作为建筑创作的落脚点,清晰地表达了建筑创作的思想。本文透过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影响下的各种纷繁的创作流派和设计手法的外表,从分析建筑的设计语言着手,来探析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过程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从而避免了单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所产生的空泛性。 

某一特定的建筑设计语言是关于某一特定的建筑在设计构思、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及设计观念的综合。就建筑设计语言本身而言,内容也极其丰富。不同的地域之间。设计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建筑师所使用的设计语言也各具特色;另外,设计语言中存在着传承性,它含有先前建筑创作之中沿用至今的习惯做法和前人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在界定具有地域化特色的建筑设计语言的范围中存在着模糊性,和它内部所含内容的宽泛性。但是,建筑设计语言清晰地表达了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设计语言体现了建筑师所面对的具有共性的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具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本文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引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出发点,即“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3)。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普遍的价值观念。

因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渡时期,它在否定以往的建筑创作思想的同时建立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和设计观念,这种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和设计观念产生了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它的合理成分被后来的各个设计流派所吸收、继承。所以,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具有传承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的建筑设计语言时,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艺术成就为原点,通过探讨它们之间的否定与继承的关系,以便于对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的设计语言产生和演变的脉络有深刻的认识。 

1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 

在这里,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是指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的出发点,是建筑师对于设计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对于建筑设计的总体构思。它对于建筑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所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建筑与自然形成对立、割裂地方文化,于是建筑师们开始重新进行思考,并重新确立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并重新认识地方性文化在建筑中的价值。这是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思潮所而对的主要问题。例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文一在1996年上海住宅设计国际竞赛最高奖方案“绿野·里弄构想——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和延续地方性文化作为构思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引发出建筑与自然的交融的建筑构思,并引用了当地传统建筑中典型的建筑形态“里弄”作为设计原型。勒·柯布西耶在其建筑创作中,引用了地中海民间建筑的外观式样作为其建筑形象构思的源泉;本文在对于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设计语言的分析中,着重分析了建筑创作领域中“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原型结构”的引用、“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由此引申出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影响下的重要的设计概念及创作手法。

(1)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 

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矛盾,它涉及到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创造及空间的界定,并引申到城市设计中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同构关系。从建靴作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创作思潮的影响下,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对于这一矛盾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在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内外有别”的礼制的影响下,中国典型的民居“四合院”呈现出对外封闭,对内与自然亲和的水平延展的院落形态: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萨伏依别墅的创作中体现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于建筑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理解。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相对于这一矛盾所呈现出的设计概念、空间与形式为出发点,在地域化建筑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

、地域环境中,不同的建筑师发展了诸多的建筑设计概念,运用到他们的建筑创作中。例如,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所提出的“灰空间”的设计概念;美国建筑师文丘里所倡导的以功能为引导的室内外二元关系的协调。 

(2)“原型”的引用 

荣格认为,“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遗迹,那些典型经验的积累和浓缩。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来看。原型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储藏,它来源于同一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缩。在建筑学领域内,“原型”是存在于传统建筑文化之中的一种典型的形态,它凝聚了聚居在当地的人们所特有的哲理、情感和艺术修养,体现了在传统建筑文化中,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等多种深层次的矛盾关系的理解。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并正确地反映到建筑作品中,是地域化建筑创作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其创作设计中,把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原型”引入到新的设计观念、新的技术材料、新的价值观念之中,使它融人到现实生活中,使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延续。

(3)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反映了地域化建筑设计思潮中探求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设计观念。风、光、水等自然要素和环境景现在建筑创作中,作为构筑空间的同位体,展示出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和主张。英国著名的建筑师罗杰斯曾经说过:“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使其展示的建筑”。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把光作为一种自然要素融入到建筑的形体构成之中的设计概念。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约翰逊的水晶教堂均充分运用了自然光的特性,塑造出了一种神圣、脱俗的空间。建筑大ifi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则融入在自然环境之中,展现了极高的建筑意境。 

2.形式生成的逻辑性 

在建筑形式的生成过程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建筑作品以其形式展现出自身的特征,表达了建筑的文化含义。形象思维决定建筑的形象特征和图形品质,它使建筑作品产生出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殊性,创造出了建筑独特的意境。同时。在建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逻辑思维则抓住了建筑创作的共性和普遍性.它体现在建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对于诸多矛盾处理的整体把握。形式是建筑创作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最终落脚点。通过对于形式生成过程中所具有逻辑思维的分析,使我们能够透过纷繁的建筑作品的表象,对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具有共性的形式生成规律进行总体的把握。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师在新的设计观念的指导下,面对了许多新的设计问题,新的建筑设计要素也随之引入到建筑创作之中。使得建筑学的含义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另外,相关学科的成就被引入到建筑学科之中。这就使得在建筑形式生成的过程中,设计方法发生了转变。相对于以往的建筑设计方法,具有新的内容。 

3.形式与空间的文化含义 

“每一文化有它赖以生长的肥沃土壤。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还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当然也必然有其杰出的城市建筑与园林作品,在这些杰作的背后,更蕴有智慧、哲理,反映着民俗、风情……”。在文化层面上,地域化建筑设计作品的深层意念中有着地域文化环境中那些既很深蒂固又充满活力的文化含义,这些文化含义物化为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中的形式与空间。它们决定了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的价值观念。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所具有的文化含义表现出诸多表面上自相对立的性格特征,它反对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所宣扬的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追求其地域的特殊性,同时,各地域之间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并存:它力求延续地域性传统文化。同时又关注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表现出文化价值的原创性:它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合理内容和地方传统文化价值兼容并蓄,同时又追求自身所特有的、符合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通过对于这些表面上自相对立的性格特征进行对比分祈,可以深刻地揭示出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所追求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邹德侬、巴竹师、高军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地域文创设计篇4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及经济技术特征,探析了国内外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地域化建筑创作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重点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要点和原则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并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建筑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地域化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的价值观念:

在建筑创作的设计思想上。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以其“国际式”建筑风格宣告了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希望开展一种世界统一的景观,这是我们 时代 的面貌 ,强调从个人 的局限 中解放精神价值的需要,并把它们提高到客观有效的高度——在现代建筑中,什么是个人的和民族的客观性是相当清楚地被注意到了。以世界交流和世界技术为条件的现代统一趋势,正超越国界,在所有的文化领域中发展,而个人和民族却仍然被约束在这个界限内。建筑总是民族的,也总是个人的,但又是三个同心圆——个人、民族、人类,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包含其他两个,因此标题为:国际建筑”(1)。这种思潮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然而,即使在“国际主义”流行时,也存在着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的潜流。随着人们面对不断增长的趋同性和世界化的巨大压力,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扎根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其生命力蕴藏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之中。其建筑创作作品体现出了建筑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背景。地域化建筑创作针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所表露出的建筑与自然的对立,割裂了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等问题而提出的。这些问题引起 了世界范围 内的建筑师对于建筑 与自然 、文化的关系深层次的思考。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想中,包括了对于建筑含义的更广泛的认识,突破了建筑本体的局限,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及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 

一、 地域化建筑的特征

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包涵了一个广义的建筑概念,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国际式”建筑中的普遍性特征,它更强调建筑的地域性的特殊性和客观性。它体现了地域性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和技术、经济特征。 

1.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

建筑产生于环境中,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千百年来人类建筑活动最基本的矛盾关系。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人类的建筑活动就是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之利。从人类早期的聚落选址以及其原始建设形式演变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地域中取自然之利,避自然之害。展现环境特色。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随着人类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对地域性环境特殊性的表现从最初的无意识或被动的行为,逐步转化成自觉和积极的进取与创造而延续至今。

2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文化,“每一文化有它赖以成长的肥沃土壤,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还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当然也必然有其杰出的城市建筑与园林作品,在这些杰作的背后。更蕴含有智慧、哲理,反映着民俗、风情… …”。文化根殖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正是它们孕育了地域性建筑文化与场所精神。“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量度”;“文化是是历史的沉淀”,建筑创作观念的地域化趋向意味着在世界文化丛林中找出地域文化环境中那些既根深蒂固又充满活力的设计思想。挖掘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有种种方式,如从地方的气候特征出发寻找地域性建筑文化;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寻找失去的建筑文化,等…… 

3.地域化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得建筑技术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例如高新技术、传统技术等。从而不能单纯地认为建筑中体现的经济与技术特征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建筑技术经济的特征应深深的扎根于 “当时和当地的现实生活”,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 ,发挥创造力,挖掘技术潜力,创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性建筑,这就是地域性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的内,涵与意义。在地域化建筑创作中。建筑师们总结传统经验,走适宜技术的道路,并且积极地融汇各种技术,推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形态的创造,出现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设计作品。 

二、研究方法 

地域化建筑创作的涵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作为一种设计思潮被人们所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意识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的国际式建筑风格对于人类社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该创作思潮本身就是反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所宣告的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强调地域的特殊性和多元性的价值观念。这就造成了地域化建筑创作概念上的宽泛性,它包涵了诸多的设计流派和设计手法;追求多元性的价值观念作品散布于世界各地,形态和创作手法上丰富多样。这也造成了分析的难度。 

建筑设计语言作为建筑创作的落脚点,清晰地表达了建筑创作的思想。本文透过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影响下的各种纷繁的创作流派和设计手法的外表,从分析建筑的设计语言着手,来探析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过程中的创作思想和价 值取向,从而避免了单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所产生的空泛性。 

某一特定的建筑设计语言是关于某一特定的建筑在设计构思、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及设计观念的综合。就建筑设计语言本身而言,内容也极其丰富。不同的地域之间。设计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建筑师所使用的设计语言也各具特色;另外,设计语言中存在着传承性,它含有先前建筑创作之中沿用至今的习惯做法和前人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在界定具有地域化特色的建筑设计语言的范围中存在着模糊性,和它内部所含内容的宽泛性。但是,建筑设计语言清晰地表达了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设计语言体现了建筑师所面对的具有共性的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具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本文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引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出发点,即“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3)。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普遍的价值观念。

因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渡时期 ,它在否定以往的建筑创作思想的同时建立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和设计观念 ,这种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和设计观念产生了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它的合理成分被后来的各个设计流派所吸收、继承。所以,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具有传承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的建筑设计语言时,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艺术成就为原点,通过探讨它们之间的否定与继承的关系,以便于对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的设计语言产生和演变的脉络有深刻的认识。 

1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 

在这里,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是指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的出发点,是建筑师对于设计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对于建筑设计的总体构思。它对于建筑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所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建筑与自然形成对立、割裂地方文化,于是建筑师们开始重新进行思考,并重新确立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并重新认识地方性文化在建筑中的价值。这是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思潮所而对的主要问题。例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文一在 1996年上海住宅设计国际竞赛最高奖方案“绿野·里弄构想——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和延续地方性文化作为构思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引发出建筑与自然的交融的建筑构思,并引用了当地传统建筑中典型的建筑形态“里弄”作为设计原型。勒·柯布西耶在其建筑创作中,引用了地中海民间建筑的外观式样作为其建筑形象构思的源泉;本文在对于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设计语言的分析中,着重分析了建筑创作领域中“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原型结构”的引用、“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由此引申出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影响下的重要的设计概念及创作手法。 

地域文创设计篇5

人类经过不断造物发展到现代文明世界,造物区别于自然界形成第二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上区别于第一自然而带有人的特征。设计可以看成是造物活动的事先规划,任何物在可用之前的制造方法和规划过程都可以理解为设计。

现代设计进入21世纪的后现代设计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非物质设计。其中虚拟产品设计是非物质设计中的重要一个领域。非物质设计建立在物质设计基础上,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基于电脑和网络技术的设计。虚拟设计作为非物质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有它自身的审美特点-虚拟审美(aestheticsofVirtuality)。传统美学是虚拟美学的基础,而虚拟美学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创新、数字媒介和艺术化的美学。接下来我们以地域文化虚拟化保护为例,分析虚拟美学审美特征。

(一)技术性特征

虚拟设计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使设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甚至不受现实生活中的制度,规范甚至道德和法律等等的约束,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虚拟世界),重新理解艺术,这是一种数字化时代的美学特征。从虚拟产品的创作形式来看,虚拟美学对技术方面依赖性很高,是依赖于技术的美学。在虚拟的创作中,技术是作为虚拟创作和审美的基础,但又和艺术密不可分,虚拟技术在虚拟创作中的应用,又以传统审美为基础,进而使人们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以及制作方式重新理解,在虚拟的世界里,技术、艺术、审美与人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当中密布可分。虚拟场景中的立体可视化呈现且可比拟现实操作的交互体验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二)创新性特征

创新性是虚拟现实与传统艺术创作所共有的特点。虚拟现实作品的特点是受众在体验虚拟作品有限的视觉元素中可激发再创造,而虚拟现实创新的本质是虚拟中认知与再创造。所谓虚拟创作,就是虚拟当下或者即将到达的未来还没有发生的状况,这就给创作主体提供超前创作且呈现的机会。虚拟技术可以虚拟出想象的概念性认识,它能促进认知的发展与进步。陕西aR数字博物馆就是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加强用户对历史文物认知的最好案例。

(三)体验性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是现实化的虚拟,通过数字化技术充分让体验者融入虚拟环境达到审美交流,丰富感官刺激。虚拟体验首先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开始,结合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硬件设备实现多感官快感。以中国首个在虚拟场景当中展现文化遗产的虚拟故宫为例,首先将故宫以数字化形式还原,从建筑,文物到清朝生活习惯,再到游戏体验清代的人文,甚至可以与当时的人们通过系统提供的相机进行拍照留念,"设身处地"地体验了解历史朝代。

2地域文化保护app设计及虚拟美学结构的可行性

地域文化特征的保护通过adobe系列的二维软件和3Dsmax,Rhinoceros等等三维软件制作。使用数字化软件虚拟化地域文化的诸多特征,首先就需要理解这些流传下来的民族瑰宝本身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设计师通过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学习,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通过再制作和再设计,使地域文化符号以三维虚拟形式展现数字化呈现的技术美。3D虚拟引擎可实现地域文化的虚拟交互,地域文化特征在虚拟场景中的交互是达到虚拟审美交流的必要手段。虚拟交互包括用户与设计师和产品的交互以及设计师与用户的交互。

交互技术在地域文化保护app上的应用使用户对地域文化特征有更全面的了解,无论是从感官刺激还是认识层级上都能让用户在虚拟体验中感受虚拟世界之美。

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使虚拟产品的美有了独特韵味。地域文化保护app的设计以地域文化保护为重点,虚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依托,交互为手段,用户体验为中心,以?_到虚拟的视觉美,交互的体验美,虚拟技术的创造美以及地域文化保护的形式美。

3基于虚拟美学审美特征的地域文化保护app的架构

地域文化保护app设计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结合虚拟审美,以虚拟可交互的形式保护地域文化。其中包括app的icon设计,loading界面设计,app主界面设计,地域文化特征的虚拟交互设计。

地域文化保护app的总体设计主要遵循用户在体验app过程中了解地域文化符号的多种创新应用形式。在手机界面中点击此款app的icon后,系统自动弹出界面'是否开启摄像头',点击确定后将进入app的loading界面,loading界面白色背景上有红色appicon和黑色地域文化保护字样,接着自动跳转到一个以第一视角出现在不同场景中的体验,场景中各种文化符号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场合,有观看印染花布在国际时装设计展上的t台秀,游览世界工艺博览会的景德镇陶瓷器,以皮影戏为主题的好莱坞电影,紧接着跳转到app的主界面。

主界面的设计默认显示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符号,整个屏幕分六块以方块化形式呈现六种地域文化符号,上下滑动选择,界面最上方包括地区选择和地域文化特征选择,以及查找,这是进入app后的首界面设计。选择一种地域文化特征后,移动设备将自动打开前置摄像头且激活语音输入,移动设备的画面将进入与文化符号相匹配的环境中,如点击司母戊鼎后,画面跳转到博物馆,讲解员正为用户讲解司母戊鼎的朝代,特点,纹路,出土年月等等。对文化符号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退出场景界面,回到具体的文化符号界面中。文化特征呈现在虚拟空间中,系统提醒是否打开后置摄像头,摄像头打开后结合摄像头的现实场景可多角度放大缩小文化特征在现实空间中大小和位置。每一个具体文化符号app能够结合其自身特征来提取元素,文化元素提取后根据个人不同需求进行再设计。地域文化保护app的最终目的是将地域文化保护体现于生活当中,虚拟交互形式是app用户体验的基础和创新形式,利用虚拟交互的多感官刺激让用户对地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在乐趣体验中激发更多地域文化特征的保护形式。

地域文创设计篇6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及经济技术特征,探析了国内外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并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前言:

地域性建筑创作原本是指建筑创作回归到朴素的本原,是试图将建筑的发展引向一条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脚踏实地”为作风的稳定发展道路上,也以此对抗科技全球化造成的趋同现象。但是在目前建筑创作多元化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对于地域性建筑创作本身也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繁乱趋势。

在建筑创作的设计思想上,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以其“国际式”建筑风格宣告了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扎根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其生命力蕴藏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之中。其建筑创作作品体现出了建筑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背景。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想中,包括了对于建筑含义的更广泛的认识,突破了建筑本体的局限,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及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

一、地域化建筑创作的特征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包涵了一个广义的建筑概念,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国际式”建筑中的普遍性特征,它更强调建筑的地域性的特殊性和客观性。它体现了地域性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和技术、经济特征。

1.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建筑产生于环境中,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千百年来人类建筑活动最基本的矛盾关系。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人类的建筑活动就是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之利。从人类早期的聚落选址以及其原始建设形式演变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地域中取自然之利,避自然之害。展现环境特色。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随着人类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对地域性环境特殊性的表现从最初的无意识或被动的行为,逐步转化成自觉和积极的进取与创造而延续至今。

2.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文化,“每一文化有它赖以成长的肥沃土壤,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还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当然也必然有其杰出的城市建筑与园林作品,在这些杰作的背后。更蕴含有智慧、哲理,反映着民俗、风情”。文化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正是它们孕育了地域性建筑文化与场所精神。“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量度”;“文化是是历史的沉淀”,建筑创作观念的地域化趋向意味着在世界文化丛林中找出地域文化环境中那些既根深蒂固又充满活力的设计思想。

3.地域化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当今社会是一个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得建筑技术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例如高新技术、传统技术等。从而不能单纯地认为建筑中体现的经济与技术特征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建筑技术经济的特征应深深的扎根于“当时和当地的现实生活”,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发挥创造力,挖掘技术潜力,创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性建筑,这就是地域性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的内涵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地域化建筑创作的涵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作为一种设计思潮被人们所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意识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的国际式建筑风格对于人类社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该创作思潮本身就是反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所宣告的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强调地域的特殊性和多元性的价值观念。这就造成了地域化建筑创作概念上的宽泛性,它包涵了诸多的设计流派和设计手法;追求多元性的价值观念作品散布于世界各地,形态和创作手法上丰富多样。这也造成了分析的难度。

建筑设计语言作为建筑创作的落脚点,清晰地表达了建筑创作的思想。某一特定的建筑设计语言是关于某一特定的建筑在设计构思、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及设计观念的综合。就建筑设计语言本身而言,内容也极其丰富。不同的地域之间。设计语言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不同的建筑师所使用的设计语言也各具特色;另外,设计语言中存在着传承性,它含有先前建筑创作之中沿用至今的习惯做法和前人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在界定具有地域化特色的建筑设计语言的范围中存在着模糊性,和它内部所含内容的宽泛性。但是,建筑设计语言清晰地表达了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设计语言体现了建筑师所面对的具有共性的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具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本文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引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出发点,即“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理性的分析。

1.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其指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的出发点,是建筑师对于设计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对于建筑设计的总体构思。它对于建筑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

(1)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从建筑创作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创作思潮的影响下,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对于这一矛盾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在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内外有别”的礼制的影响下,中国典型的民居“四合院”呈现出对外封闭,对内与自然亲和的水平延展的院落形态: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萨伏依别墅的创作中体现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于建筑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理解。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相对于这一矛盾所呈现出的设计概念、空间与形式为出发点,在地域化建筑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中,不同的建筑师发展了诸多的建筑设计概念,运用到他们的建筑创作中。

(2)“原型”的引用。“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遗迹,那些典型经验的积累和浓缩。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来看。原型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储藏,它来源于同一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缩。在建筑学领域内,“原型”是存在于传统建筑文化之中的一种典型的形态,它凝聚了聚居在当地的人们所特有的哲理、情感和艺术修养,体现了在传统建筑文化中,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等多种深层次的矛盾关系的理解。

(3)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反映了地域化建筑设计思潮中探求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设计观念。风、光、水等自然要素和环境景现在建筑创作中,作为构筑空间的同位体,展示出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和主张。

2.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在建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逻辑思维抓住了建筑创作的共性和普遍性.它体现在建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对于诸多矛盾处理的整体把握。形式是建筑创作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最终落脚点。通过对于形式生成过程中所具有逻辑思维的分析,使我们能够透过纷繁的建筑作品的表象,对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具有共性的形式生成规律进行总体的把握。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师在新的设计观念的指导下,面对了许多新的设计问题,新的建筑设计要素也随之引入到建筑创作之中。使得建筑学的含义和内容得到了扩展。

3.形式与空间的文化含义。在文化层面上,地域化建筑设计作品的深层意念中有着地域文化环境中那些既很深蒂固又充满活力的文化含义,这些文化含义物化为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中的形式与空间。它们决定了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的价值观念。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所具有的文化含义表现出诸多表面上自相对立的性格特征,它反对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所宣扬的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追求其地域的特殊性,同时,各地域之间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并存:它力求延续地域性传统文化。同时又关注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表现出文化价值的原创性:它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合理内容和地方传统文化价值兼容并蓄,同时又追求自身所特有的、符合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邹德侬、巴竹师、高军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地域文创设计篇7

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创新农业品牌带来了机遇,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对于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包装和地域性乡村品牌建设并未构建一定的关系,文章将通过深入剖析农产品创新包装设计与地域性品牌塑造之间的关系,提出品牌塑造指导下的农产品包装设计理念,从包装设计着手来规范农产品的销售策略,解决农产品品牌构建与营销问题。

【关键词】

地域性品牌;生态农业;品牌设计

1农产品包装设计与地域性品牌的关系

1.1地域性文化的影响推动农产品包装设计创新

地域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但对宣传当地文化有一定的效用,而且对地域品牌的构建与塑造起了良性的推动作用。例如湖南省株洲市“荷塘月色”风景区,倚靠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追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脚步,逐渐打造了地域性特色文化品牌。就目前“荷塘月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来看,无统一的外包装,还是以非环保塑料等材质作为包装,为了进一步统一规范农产品包装设计,形成品牌意识,极力打造“荷塘月色”农业品牌,达到品牌的推介作用,团队小组设计出一套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与实惠的包装,解决现有包装存在的缺点,以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来贯穿在整个设计之中,对其农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进行创新设计。

1.2农产品包装设计促进品牌文化的提升

给具有天然特质的农产品披上质朴归真的外衣,赋予它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让美学经济主导农业文化创意的发展,使文化创意的融合达到制高点,这些都是农业品牌的创新基础,地域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开发创新活动,实现了本土产品的本土沟通,将本地域的特色风格以及当地人文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归纳、整合,共同为品牌的整体形象再创辉煌。以人为本的情感体验设计思维方法,实现地域农产品品牌的价值,品牌作为农产品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使得地域文化更广泛的传播。例如受台湾客家地域性文化的影响而打造出的客家桐花祭品牌,创造了数百种文化创意商品,它深耕文化、提升产业、带动观光,酿造出文化创意背景下农业的发展特色,促进了品牌文化的大力提升。

2对农产品品牌构建的思考

2.1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视觉形象思考

从农产品的推出到产品品种的不断更新与多样化,加上品牌文化理念的不断注入,使得包装设计这一活动成为推介品牌的重要环节,回归原点最重要的还是包装视觉形象的设计。从视觉心理认知的角度来看,品牌是消费者认知商品的工具,包装设计则是树立品牌视觉形象的载体,在展示商品时包装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产品包装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视觉形象的统一性,能很大程度上塑造品牌形象。

2.2农产品包装设计的材料思考

首先,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与大自然联系紧密的设计方案才可得到认同。回归淳朴、自然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包装设计理念。例如台湾的农业品牌--掌生谷粒,向外输出文化,传递台湾土地生活的文化价值,这些具有自然特色的包装设计充满了人情味,清新淳朴。设计者通过对自然物品的合理利用或重新塑造,巧妙地达到了商业和环保的双重目的。其次,不跟风设计华丽的包装外表及过度包装,应实行减量化包装设计,注重绿色包装,减少包装的二次污染。农产品包装的环保化设计是大势所趋的,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适应现代消费的绿色观念。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用快速再生的资源等等,都是现代农产品包装设计以及人性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考虑的因素。

2.3农产品包装的“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效应

地域性包装设计创意发展中,“体验”是个人心智状态与事件互动所产生的结果,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体验。就发展生态农业品牌而言,体验是以地域文化为舞台,农业包装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进行的创意设计。特别要讲究融合,通过创意把农业做成没有边界的产业。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农产品包装创作的中心思想就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感、创意、巧思,使顾客融入其中,而产生出难忘的“体验”。

包装本身的功能性必然重要,但目前强调的比较多的是其附加价值或消费包装时所体验的愉悦感受。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美感或艺术是引起消费欲望的最佳利器,称之为“美学消费”。人们重视的已不再只是功能性与价格的产品,对于美感、品味且独特的追求有着更强烈的欲望。消费者想要的不只是仅仅满足对产品的需求,也希望让消费过程成为兼具基本需求与精神满足的体验。有专家指出,“只要有文化创意,农业的任何资源都可以“点石成金”,这其中的包装作为传达美学的载体,包装创意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说,融入更多的生活美学无疑是受消费者所最终青睐的。

3结语

现代农产品包装设计理念,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极大的推动了乡村文化品牌的提升,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已逐渐考虑到人与自然、设计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本文探索出农产品创新包装设计与品牌塑造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关于促进乡村文化品牌的理念,得出相关结论:农产品包装应该在地域文化品牌打造的策略指导下进行设计,品牌形象需在政府的规划管理中统一而又多样化,产品包装才得以完善与整合。如果说包装设计的视觉形象是城市的一台公交车,那么,品牌概念下的包装设计就是公交车的终点站,把最美的风景留在了终点。这种和谐理念是在今天人性化设计趋势中所提炼出来的,比如对天然环保材料的巧妙使用、对传统工艺的挖掘开发,使现代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能够将地域文化、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等有机地进行整合,回归原始和健康的消费需求,打造出“循天道,益健康”的和谐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秋华.产品包装的生态化设计[J].江南大学学报,2007⑵.

[2]揭谜.区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2014(04).

[3]王艳.论农产品区域品牌[J].江苏商论,2008,(10).

[4]邱志涛.现代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J].包装工程,2002(06).

地域文创设计篇8

2.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跨界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一种设计手法,不是单纯的从以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跨越,更多的是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置换最终以达到将地区的抽象文化价值以及知识的原创产值转化为当地经济价值。本片论文综合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得出跨界设计对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所起到的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意产业;跨界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76-02

一、跨界设计

跨界设计是近几年来创意产业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所谓跨界就是在产品的材料、技术、风格、外形甚至是企业原有生产产品的基础上跨领域整合设计。跨界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于设计本身学科边缘性的不明确。另一方面,来自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因为按照设计的大范畴来讲,任何一种行为都是设计。即使对单一产品的设计也不能只从产品本身领域考虑,还要考虑到与周围人机界面的结合、对其他产品的附加影响等,很难说对某个产品的设计就是归结于哪一个门类的。而这种多门类的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跨界设计的早期原型。最初的商品销售是由商家衡量所生产的产品类型、数量等等,很少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现如今,在多元化市场下,商家对产品的设计往往是通过消费者的体验方式来改进设计方向的,会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由于消费者从各个角度对产品进行需求,使得企业就要从不同角度来迎合,这就为跨界设计提供了有利的现实土壤。现在的跨界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呈现出多企业的合作的态势,或者就某位设计师而言,自身在不同的领域间做设计。

跨界设计取得的成绩是瞩目的,一如我们所熟知的设计师、公司企业都在进行这种尝试,他们中的一些成为了跨界设计的领跑者。安迪・沃霍尔,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艺术家20世纪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但同时又兼具电影制片人、作家等多个职位,被誉为最早的跨界教父。他的设计思维在多个领域扩展并获得很高的成就,其多重身份充分体现了不同设计领域间的互动性。另外香奈儿作为香水、皮包的品牌公司,它在跨界设计方面做出的跨度更大,目前打算推出一款概念跑车,首先为了不变香奈儿长久以来的品牌主题,所以在外观的色彩上使用原有的品牌标志。在造型上会使用动感而流畅的曲线美感来表现。这种设计就是一个传统设计产业在其他行业领域中跨界的典型案例。在我国,同样存在着优秀的跨界设计人才。譬如香港著名设计师刘小康,起初刘小康是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在一次设计中获得了“椅子戏”的新灵感,于是他带着这种灵感情绪将设计思维延伸到珠宝设计的范畴,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转型、跨界使得商业艺术和纯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时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发展。这些前沿的跨界设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没有任何一种学科是纯边缘的,越界不是超越而是通过相互交叉置换掉固有的思维模式产生新的艺术观点。从一种领域跨越到另一种领域,是通过不同设计语言的结合、多层次的思维重构,进而得到更多的设计灵感。

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多以参照外国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为参照。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等风潮的崛起和腾飞都是依托创意产业的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够给企业生存的生机和希望。因此,在这种“创意风”徐徐吹来我国之时,我们及时的抓住了这样的机遇。国家以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扶持、规划对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项目、发展模式。在规划中,不是以往的单一资金支持,更多是在深刻分析了整个地区的文化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以创意产业带的设计形式竭力打造本土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品牌等软实力,进而推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例如最著名的北京798艺术村,就是一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并获得丰硕果实的园区。它很好的诠释了地区长久以来所具备的文化价值通过创意产业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的经济价值转型,同时又能够推动本地区的文化战略地位。

说到文化创意产业,不得不提到创意产业园,它是产业聚集的载体,由文化创意设计企业提供高新的技术支持以方便企业的设计发展,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共同构成。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不在是某个设计师个人或某个企业单位自身的行为,而是需要企业间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所形成的良好的互动性关系。在园区内,不仅有创意企业群也有生产企业群,设计师通过多方聚集,迸发新的设计思绪、技术并通过相关的生产企业进行研发与加工。用一个项目带动整个园区的发展。不仅节约了占地资源、解决了原材料的运输问题,同时也为产品的设计过程监督起到了良好保障。在产业园区内,各个企业只需对原有厂房稍作装修和修饰,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就形成了一个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公司实体。例如佛山的创意产业园,现在已完成了各休闲场所、多功能展厅、国际交流平台等多元化的创意文化厂,为国家创造了空前盛大的文化产值。

三、跨界设计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成为一种新的推进城镇发展的运行模式。它的建立是国家在对其地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所规划的设计项目,本身就带有着浓郁的地区文化特色,所以是以优势实力发展优势项目,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在具有多年文化积淀的土地上进行跨界设计使得跨界成果更为本土化、个性化,更能够协调产品与地区特色的关系。这种具有传统地区文化风格的跨界设计能够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促进了城市印象的提升,体现了一种回归传统的文化主张。例如西安地区,其地理优势就是文物和自然景观的遗留,在跨界产生之前,其资源利用方式单一趋同,无非是对景观旅游行业进行改造,甚至于将历史遗留城市打造成为商业型的都市。这种发展不仅缺乏动力、造成地区经济增值困难的窘境,而且还会导致大量的遗址文化流失。但是有了跨界设计的融入使得产品能够作为旧有文化遗产的载体延续传承。我国地区普遍问题是地区产业布局分散,资源不能够有效利用,导致地区经济落后。但是有了跨界设计的引导,它带来了地区性地理位置的优化配置、科技教育及优势产业的等无形资产特色的支撑帮助,使得长期以来单极化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有了新的突破。对这类文化产品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其产品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即内容。这些形式各异、内涵多样文化的跨界设计产品因其土生土长的内容所赋予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价值,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这种跨界设计以创意为动力,将各种“文化资源”与不同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融会重铸,产生了新的创意产业,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并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内涵。通过跨界设计的方式带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能力的发展是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能够传承地区文化历史理念。

跨界设计不是简单的从以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跨越,更多的是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置换,使得设计固有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从而开辟一条新的艺术观点,实现对某一产品的跨越性颠覆设计,这需要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互动。作为一名设计师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不完全来自于本专业,他可以到处借鉴设计思维技巧,并将多种设计思维方式作为跨界设计的基本要素,使得这些思维方式在同一个产品中发挥协同效应,经过整合后的新的设计思路作用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跨界设计的完美转型。创意产业所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横向联系性,这是跨界设计的基础。跨界设计的产品创意性提高了,其企业的品牌形象就建立了,再根据不同跨界需要,进行整体规划,这为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强大的企业品牌协同效应。这被称为“产业集群”现象,如此的跨界设计能使一个行业盈利的同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由跨界设计为手段,多文化创意产业构成的一系列产业链条结构,形成了一个辅助产业的强有力支持,进而产生互惠互利的作用,从而加速经济进程的发展。跨界设计是寻求并突破各种限制、最终达到成功设计目的的手段,它使得产品更具有原创性,能够给创意产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四、总论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技相互融合发展的具有辉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可以极大地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跨界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一种创作手法,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种跨界设计对设计领域发展的带动性。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类型,正如火如荼的在我国土地上发展。它所兼具其多样性、开放性成为设计独具魅力的场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将跨界设计这种设计潮流的创意方式引领其中。二者珠联璧合定能给我国的设计领域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谢成霞.跨界设计.省略/html/201012/design

20101229151637.shtml.2012.2.12.

[2]沈国梁,卢嘉.跨界战[J].机械工业出版社.宁姗.2010.5.1.

[3]newwebpick编辑小组.跨界设计[J].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2.22.

地域文创设计篇9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特色;创造方法

一、前言

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色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只有把它们的建设搞好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对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进行完善的设计,这直接影响了城市竞争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含义以及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从创造方法进行了探析。

二、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定义

1、地域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文化可能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它却是影响一个名族的精神以及名族性格养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地域文化是文化具体表现方式的一种,从文化构成来看,它是最基本的文化构成因素。它的具体含义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其独特的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所衍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该区域内的文化特色,多种文化特色在一定的程序下所实现的相互结合的过程就是文化圈的扩大过程,当其文化圈的范围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所谓的地域文化。

2、城市特色的定义

所谓的城市特色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某些别的城市不具备的特性或特质。这种独特性往往是通过事物的外表来显现的,外表的独特性可以让人们在对某些事物进行识别的过程更加便捷。城市特色在一般意义上都是能够吸引人眼球的积极向上的特色,它所代表着整个城市的物质形态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具象标志。城市特色的建立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城市特色的建立,才会让城市在众多的建设中脱颖而出。

三、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创造的方法

1、把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建设作为城市经营的重点之一

在对整个城市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就应该把城市特色以及地域文化的建设作为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要想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的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城市的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竞争已经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如果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建设的发展,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其必定会逐渐丧失和其它文化特色比较鲜明的城市竞争的能力。就目前全球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城市的文化特色将会演变成一个城市获得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把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建立作为城市经营的主要部分之一,从而为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创造条件。

2、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建立

为了使一个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特色,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建立和传承。为了使城市的特色表现的更加的科学,在对其特色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历史特点,尽可能的保证特色的独一性。城市特色的表达可以体现在城市设计的多个方面,譬如对小区建筑的设计,为了更好的传承区域的文化特点以及城市特色的创立,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对小区建筑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从而给人们带来规模性特色的冲击。再譬如对装饰景观的设计,在对景观区进行设计时,可以把各地的历史文化特点融入其中,用最直观的方法把其文化特点以及特色表达出来。

3、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古代遗迹被破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城市为了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对古代遗留的建筑或者园林进行肆意的拆建,从而致使城市文化的逐渐消逝。这种做法也许会在短期内为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城市所失去的不仅只是几座古老的庭院,而是一个城市最具有价值的发展之魂。古文化被破坏是整个城市最大的悲哀,因此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当中,要尽可能的保证古建筑与古文化不被损害,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这些城市历史最鲜明的印记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对于那些已经被损坏的建筑,要尽可能的对其施行修建工程,这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以及城市特色的建立有着极大的意义。

4、在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保持中要发挥群众的自主性

在一个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被创立之后,,往往会因为城市居民忽视对其的保持二致使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被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价值就必须加强公民对其保护意识的加强。在对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保护过程中,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能,对于破坏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行为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制止,必要的时候还要对其进行一定处罚,从而让城市居民加强对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保护。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群众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城市特色的建立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中,为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保持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对于推动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的设计,在对其进行创造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群众的力量,增强群众的责任感以及主动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创造中。除此之外,在城市的规划中要注重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古建筑是一个城市最好的特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这也是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J].建筑探究,2011(05):152-153.

[2]马武定.论城市特色的创造.城市建设,2012(06):98-99.

[3]冯梓寒.走向新建筑[J].北京建筑,2012(09):251-252.

[4]赵钢.论城市特色风貌的创造[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3(4).

[5]郑时龄.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途径[J].建筑学报,2013(8)

[6]张松.对加强城市地域文化创造途径的探究.2011(11):132-133.

地域文创设计篇10

关键词:地域文化;包装艺术设计

所谓区域文化,主要是指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不同的语言文化、价值观等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由于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实现商品流通的安全和方便销售的现代化,将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艺术与防护技术相融的方式来达到现代化商品安全流通和方便销售等目的,使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更加人性化,绿色化,品牌化和文化性,实现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一、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基本表现形式

1.包装艺术设计和文化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从设计中获取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而这些追求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在追求物质的人,也在建设新的文化,因此,设计是文化的的延续,文化是设计灵感的源泉。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风格,并体现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目前,由于商品流通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仅仅依靠商品本身的优点是无法占领市场的,巧妙地应用地域文化,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水平,融合现代设计的基本形式,设计具有时代性的品牌包装。

2.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基本表现形式

包装艺术设计是对不同商品的形象的保护、美化和展示,主要以吸引消费者为目标。区域文化特征是包装设计灵感的源泉,对包装设计基础和风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包装主要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和产品的质量要求、审美而进行一个制成品容器外观设计。在当前激烈的商业圈竞争中,优秀的包装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商品本身的附加价值,最终使消费者受到影响,保证商家的利润。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

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除了地理环境外,还有文化因素。目前,许多从历史艺术发展与地域文化特征所形成的演变,有限的不仅是交流,异化的程度也将是有限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色彩、图形、材料等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商品通过设计不仅可以体现精神上的追求,而且可以进行相互的语言交流。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可以称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凝聚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已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包装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

三、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

1.将商品特色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

(1)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因为包装传达商品的文化,而创新的思维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求设计师运用到自己的文化知识、经验、感受和分析能力,还需要继续学习其他优良的品牌,所以设计时应始终坚持创新概念的传达,设计出更具说服力的、可信的、生动的包装。(2)优秀的设计师根据不同的人的心理,在了解地理和文化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品设计,从而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包装艺术的理解能力往往在于它是否迎合了他们的购物心理,所以设计师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看到商品所具有的功能通过商品包装设计、文本、形状并达到其包装销售的功能。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应用

(1)在包装设计中,人们对文化的情绪能够通过醒目的色彩体现出来;而作为辅助文字的工具,图形形象地赋予了文字生动的特点,特别是有关地域文化特色的图形,它通过不同地区的风景、服装等图像使包装更具象征性、风俗性和奇特性,增加及打动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2)文字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在包装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和独特的精神和情感的内涵,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的包装艺术设计中大多数属于地域文化设计,总之,地域文化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包装艺术。人们对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喜爱,若我国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有必要逐步融入当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并将传统与现念相结合,从不同的文化中提取元素来创造创新的包装。

作者:侯宇飞杨磊单位:湖南工学院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程立珂.《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探索》.美术大观,2008(08).

[2]王淼.《开封地域文化在开封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11.

[3]陈欢.《探讨地域文化在宁波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作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