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活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47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1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农村文化活动是政府文化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目前的农村文化活动仍以个体活动为主,但群体活动明显增多。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为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宣传工作手段,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提升新农村文明程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根据中共元阳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元阳县农村宣传文化指导员队伍的实施意见》(元办发〔201_〕95号)精神,结合攀枝花乡实际,决定在全乡建立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指导员队伍。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宣传工作者紧密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地方实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开展工作以来,全乡共张贴标语4条,召开农村宣传文化指导员工作动员会7场。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使新农村各项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鼓舞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二、注重理论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农民是文化建设的受益人,更是主力军,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吸引群众关注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攀枝花乡在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体系,成为促进宣传农村思想文化的有效载体。如:在节假日活动和农闲中开展民族歌舞、篮球等健康向上的娱乐比赛,并在节目内容上、形势上加入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基层干部及宣传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培训,增强队伍素质,保证宣传工作的质量。组织乡村干部进行科学理论学习,地方语言学习,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增强宗旨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群众中领头雁作用,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地方实际引导、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新风。

三、丰富文化活动,树立良好风气

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陶冶农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低俗的文化活动失去市场。在宣传新农村、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我们把民间艺术队伍作为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规范农村文化经营活动。同时,我们还十分着重农民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提高,通过开办农村书屋,为群众提供体育文化活动阵地,使农村的少了,看书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学技术的多了,培植文化能人,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居乐业,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氛围。

四、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领头作用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引导上,各村指导员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以宣传引导,宣扬道德风尚,家长里短,春风化雨,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员,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带路人。一是采取贴近农民日常生活,引导农民告别陋习。把道德观念、文明礼仪传导给每一个村民,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二是强化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宣传文化指导员充分利用自己对党和方针政策的全面掌握,向群众宣讲科学发展观理论及各项惠农政策。推动了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理论知识的宣传普及。

自我乡开展农村宣传文化工作以来,积极采取贴近农民精神需求,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方式。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民乐、山歌、民歌、民族歌舞等各类娱乐性文艺活动,倡导了农村新思想、新理念,激发了广大农民向往美好未来、拥抱幸福生活的激情,营造了勤劳致富、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新农村新风尚。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按照团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活跃我乡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展示我乡农村青年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文化氛围,将我乡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引导我乡青年为全面建设和谐鸭暖做出贡献,鸭暖乡团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主题,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和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主题,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培养青年文化人才、建设青年文化队伍为主要目标,创新和发展“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普及推广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农村青年快乐过节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欢乐、祥和、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开创农村青年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把甘肃建设成文化大省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为深入开展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提供保障

及时下发了《关于举办鸭暖乡201_年“陇原乡村青年

文化节”活动的通知》,召开各团支部团委负责人会议,对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团支部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突出特色,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本届文化节活动作为展示我乡团员青年才华的舞台,作为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文化节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见实效。

三、突出特色、寓教于乐,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

(一)针对农村青年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特点,开展各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团乡委从农村青年的文化需求特点和乡村活动条件出发,既坚持传统,又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广泛动员青年参与到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来。活动期间,结合当地实际,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城市青年文艺工作者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文艺汇演、作品展览、文体大赛、医疗义诊、挂主题年画、贴时代春联等活动。充分利用节庆和群众集会,组织农村青年开展戏曲表演、歌舞演出、书画展示、体育比赛等趣味性强、群众参与广泛的活动,展现广大农村青年热爱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发展家乡的情怀和风采。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参与活动农村青年达300人次以上。

(二)努力提高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扎实开展青年创业技能培训

团乡委围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和增收的中心任务,以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科技协作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各类培训教育专项行动,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依托乡村集市,举办青年科技大集,通过图片展览、播放录像、现场咨询、销售农用物资等方式,为农村青年提供科技、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

(三)“送金融知识下乡”,着力构建培养农村青年文化人才的工作机制

团乡委与乡信用社联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为主线,大力宣传普及存贷款、结算、银行卡、预防假_、抵制非法集资等农村金融知识,帮助农村青年群众提高金融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使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

(四)以建设农村青年中心为依托,打响“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品牌。

团乡委把“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与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青年组织、活动、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整体活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聚集社会力量,承接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有关青年文化活动项目,开发和培育一批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乡土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项目,带动整个乡村青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把握政治主线,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开展陇原农村青年文化节,是我乡共青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精神,围绕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路线和方针,开展内容健康、活泼的主题活动,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代表了广大农村青年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陇原青年文化节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共青团各项的深入开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长效机制,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服务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开展下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地方民间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实际,紧密结合农村青年需求和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我们将通过以上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一批优秀项目、一批文化名人,全面掀起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的新高潮,体现我乡农村青年的良好风貌,展示我乡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年初以来,我_结合“三大园区”、“五个__”建设实际,认真贯彻落实___、__《关于印发___的通知》精神,以扎实开展农村文化实验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_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和管理体制,全面发挥“站、室、户”功能,向农村广泛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作用,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强化领导、落实措施

我_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__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措施,扎实有效推进了农村文化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一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_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文化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明确了责任措施,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在_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落实了农村文化实验工作经费_万元,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了顺利开展。三是责任措施落实。坚持每月定期研究农村文化实验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阵地

我_综合文化站于__年__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55平方米,建筑面积454平方米,总投资40余万元。为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我镇结合实际,逐步完善了室内外功能的规划和设施设备的添制,现室内设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电教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室外设有科普宣传长廊等,配有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各类图书3000册、、电视、音响、乐器、报刊、高音喇叭等,设施设备基本齐全。

结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采取上级支持、政府投入和村(居)委自筹的办法,加大对村级文化室的建设力度。完善个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配置了图书、、电视、音响、乐器、乒乓台、篮球场、健身路径、科普宣传栏、高音喇叭等。

结合各村(社区)实际,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政府奖励一点、村(居)委补助一点、驻村干部捐助一点的办法,严格按标准建成文化中心户20户,配置了图书、报刊、、电视、音响、乒乓台、健身器材等设备。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我镇结合实际,以“三到位”规范“站、室、户”管理,确保宣传文化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一是领导到位。落实了镇综合文化站由镇党委统一管理,党委书记任名誉站长,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任站长,综合文化站的人、财、物由镇党委管理,配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二是制度到位。我镇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了“站、室、户”管理制度,制定了综合文化站站长职责、管理员职责、管理员考核制度、图书室管理守则、多功能室管理守则,活动室活动守则等,把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层层落实到人,管理到位,确保了综合文化站正常、有序地运转。

对村级文化活动室的管理,我们指定了村干部负责,落实了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三是培训到位。组织举办了2期镇综合文化站、各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丰富活动、发挥作用

(一)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我镇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司法等部门,通过开放图书、举办形势宣讲、政策咨询、图片展览、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把“站、室、户”建设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中心。年初以来,我们组织镇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开展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会、区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薄熙来书记视察南川等重大形势政策的宣传,举办了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等宣讲,增进了广大群众对形势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我镇立足新农村建设实际,借助“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开通了图书阅览室,随时为群众提供形势政策、科技致富等信息。为确保群众读到先进、及时的科学知识,我镇坚持“站、室、户”定时开放,定期充实图书,开展图书、光盘借阅活动,丰富了群众的

文化知识需求。二是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综合文化站确定为基层骨干的培训点,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人员的知识构成,通过组织、引导、培训,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勤劳致富星、遵纪守法星、计划生育星、清洁卫生星、文明诚信星”的“五星级文明户”。201_年,评选表彰了120户“五星级文明户”、农村经济创业致富能人10人、好社长10人等,有效推进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利用“站、室、户”配备齐全的培训设施,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结合我镇特色农业乡镇的特点,组织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结合农事季节,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效能,使农村群众接收了最及时、最有效的科技信息。一年来,举办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加工、市场营销、劳务技能等技术培训6期,参加培训的农民达3000人次。

(三)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镇结合实际,把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文化中心户的工作重点切入到构建和谐乡村、为群众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上来,把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定为“站、室、户”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一是开放了活动室,充实了娱乐项目,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在“站、室、户”配备了乒乓球、象棋、军棋、围棋、扑克以及卡拉oK演唱等群众日常喜欢的休闲项目。二是利用农闲和重大节庆等时机,开展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来。举办了__镇“庆五一、迎五四”红歌传唱比赛、“魅力__、歌唱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场文艺演出、农村院坝故事会、箴言评比、篮球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相互学习、和谐共进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三是开展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站、室、户”的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活动,开设亲情连线等服务,解除家长们特别是外出务工家长的种种忧心。

五、共建共享,成效初显

通过我镇文化实验工作建设的有效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农村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一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思想道德明显改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形成了农村崇尚科学、勤劳致富的良好精神风貌;农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加强,讲文明、树新风的风气日益浓厚,表现为农村环境更卫生了,文化体育活动多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社会不良风气减少了。二是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广大群众通过“站、室、户”平台,掌握了分析市场、科学种养的本领,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队伍,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增收越来越明显,共同推进了生态农业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深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农村稳定。我镇以“站、室、户”建设为主阵地,深入开展了文明村镇、平安__等创建活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形成了群众讲文明道德,关心政治、关心发展的社会风气,为镇党委政府开展好农村工作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12-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所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各级政府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均倾向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则相对薄弱,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因此,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已成为广大专家、学者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大概念,《辞海》中把文化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农村文化也不例外,本文所说的农村文化指的是狭义上的文化。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总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农业文明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农耕文化时代以来,中国一直进行着农业文明的建设与探索。而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新时代,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了适应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开展的农村文化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重塑过程。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相比,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落后,在很多地方,经济建设措施相对有效,文化建设却没有具体措施,或者措施不力,甚至处于倒退状态,致使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文化思想意识淡薄,各种低俗和消极文化也乘虚而入,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大量民歌无法得到传承,传统节目也在渐渐消亡,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封建迷信活动日趋猖獗。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

2.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农村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其转型是必然的,但由于特定的生产方式和历史传统,这种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民所处的弱势地位、文化的欠缺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农村文化的健康转型,转型中问题在所难免。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政府官员为自己工作的业绩考虑,挪用了本该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导致需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农民得不到满足。且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一些政府官员的轻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经常闲置。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不重视先进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文化设施陈旧,文化队伍严重缺失。还有部分农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荒废农村的文化建设,从而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足,农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设施落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我们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物质条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产业高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地区的文化设施的配备情况是衡量其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场地、书籍、器材等。它对我们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近些年,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的进程远低速发展的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停留在温饱问题上,精神生活极为贫瘠。特别是僻壤的地区,健康积极的休闲娱乐几乎空白。且应为农民的文化活动场所并未真正开放,而是被挤占挪用,使得真正可以活动的文化场所日益缩小。大部分的农民甚至不知道有图书馆、文化馆。除了学校仅有的几种简单的体育设施外,乡级和村里很少再有什么体育器材。③农民的观念守旧,素质偏低,农民的观念仍旧传统,传统文化沉淀依然深刻地存在于农民的心里与习惯之中,使得许多法规不能正常运转。在我国农村,村民大多尊重传统,思想守旧且封建,素质普遍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农村文盲占全国农民总人数的6.8%;我国农村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全国农民总数的32.7%,我国农村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全国农民总人数的49.5%;我国农村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全国农民总人数的9.8%;我国农村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全国农民总数的1.2%。由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农民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小学与初中。所以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的潜力是非常之大的。④传统民俗文化的遗失,精神文化活动匮乏,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我国拥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来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失的瑰宝。传统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的传统民俗文化却在面临着遗失的危机。过去的唱大戏、踩高跷、舞狮子、赛龙舟、贴窗花等这些以往农民在过节时为增加节日气氛的传统习俗都日益减少。农村过度的、不合理的开发使得宝贵的农村文化日益萎缩。新的文化活动也未真正进入农村人民的生活。缺乏营养的搓麻将和打牌等却渐渐成了农民的业余活动。不得不承认,农村的文艺活动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有些贫乏了。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①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特色大力推进农村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即使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还是处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状况。我们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几乎是一穷二白,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政府必然需要发挥其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两馆一站一室”等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设施和“歌舞厅”、“室”等符合农民群众日常需求的休闲文化设施。我们还需要通过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号召和鼓励社会各界来承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以此来弥补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缺口。②以政府输送、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特色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内容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品市场比较落后,存在文化产品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市场缺乏管理等问题。首先,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输送力度,送文化下乡,广泛进行宣传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三下乡”等系列文化活动。其次,农民也应主动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再次,我们不能让农民群众止于纯粹欣赏的态度,应真正实现“政府搭台,村民唱戏”。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还有利于村民创造和继承本地区特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2.深掘农村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产业。①保持特色,打造优势品牌。中国农村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如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古镇风貌、文化遗址等,他们不仅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蕴含了体现的农村精神价值。我们应该针对其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比如景德镇陶瓷,经过近千年的陶瓷文化及工艺的发展,使瓷器形成特有的纹理和纹饰,打造出“瓷都”称号,闻名世界。②紧密联系市场,形成规模效应。我们应该利用特色,打造精品,发展演艺、旅游等带动周围地区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3.建立高素质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①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党员干部的组织规划和带头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作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科学合理,党员的模范作用突出,就能够团结群众齐心协力地发展新农村文化。因此,建设一支为新农村文化提供强大动力、使群众得到实惠的农村党员队伍是必不可少的。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着人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因而,培养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种植和养殖的能手、先进的农民技术人员、活跃乡村文化的群众等人员是建立人才队伍的核心。

4.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保障机制。当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总体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二是五保供养制度,其三是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保障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完善。①加强立法保障、加强监督保障。广大的农村地区缺乏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门法律,导致农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参加农村社会保障有抵触情绪,私自改变国家给予他们的保障补贴的用途。因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明确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和管理规则。②保证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稳定。首先,国家、地方政府应该积极稳妥地建立、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为社会基本保障提供资金支持。其次,采取政府积极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努力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各项制度,使广大农民有安全感,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目前,我们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程中,而农村的文化建设则正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城乡二元结构已成社会现实,这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难度更大。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坚信,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沉淀的基础上,在党中央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政策制度的指引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必将逐渐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杨发.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周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0.

[3]于江,张君,钟玉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

[4]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R].北京: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08.

基金项目:论文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一一以湖南省为例”(项目编号:DFCXY20120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3

今年以来,我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的重中之重,采取健全机制、创新规范化、形式多样开展廉政文化七进活动,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廉政文化“七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_乡廉政文化“七进”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由乡纪委总协调,乡宣传办、组织办牵头,其他乡级部

门协助,各村(社区)各市场单位由支部统一领导落实,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责任体系。

二、创新载体,形式多样开展活动。在各村组织观看廉政电影,使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娱乐休闲中受教育,使廉政思想深入民心,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以来,乡纪委会同乡宣传部门,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三廉”系列活动,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一是宣廉。各村、各市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以村主干道为主要宣传阵地,通过开设廉政文化宣传专栏,刷写廉政文化标语40多条,增强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氛围。二是思廉。各村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阵地,乡机关以会议室等为阵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廉政法规,重点学习《》和十以来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对反腐败的重要论述。通过印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各村还购置、收集党风廉政的有关书籍、电教片、《纪检监察》等廉政文化资料,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定期学习、讨论,合理利用三务公开栏,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增强工作实效。三是促廉。通过廉政事迹宣讲、警示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党员干部勤廉为民。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以及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中营造了“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崭新社会风尚,形成了良好社会环境。

三、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坚持贴近农村实际,农民生活的“两贴近”方针,努力把廉政文化进千家万户、田间地头,渗透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去一是与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二是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三是与为农民办实事相结合;四是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我乡在廉政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4

根据中共XX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精准掌握农户和村民小组的现状和基础条件作为基础,XX村委会组织县镇村工作人员到上毗四组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找准问题及症结,认真听取民意,提出合理的下一步乡村振兴重点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上毗四组位于XX村委会西南部,属于半山区,距离XX村委会2.5公里,距离宾居镇镇政府7.5公里,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689.8毫米。全组耕地面积208亩,人均耕地面积1.02亩,适宜种植柑橘、香葱、大蒜、玉米,农户收入主要以种植收入、养殖收入、务工收入为主,2017年底人均纯收入11925元。

全组共有农户57户2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8人,占全组的5%,总人口的53.3%,已脱贫2户6人,占贫困户的66.7%,占贫困人口的75%,未脱贫1户2人,占贫困户的33.3%,占贫困人口的25%。

二、抽样调查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共抽查上毗四组好、中、差各5户,共抽查农户15户,抽样调查情况如下:

1.家庭人口情况:调查的15户农户家庭总人口69人,其中劳动力39人,占受调查农户总人数的56.5%;务工人员数15人(其中:镇外务工4人,镇内打零工11人)占受调查农户总人数的21%。

2.耕地情况:调查的15户农户耕地总面积116亩,人均耕地面积0.59亩。用水保障60.2亩,占受调查农户耕地总面积的51.8%,其中:集体承包(含自留田地)耕地63.6亩,占受调查农户耕地总面积的54.8%;土地流转耕种9.5亩,占受调查农户耕地总面积的8%;自开挖地40.7亩,占占受调查农户耕地总面积35%。

3.入户道路:泥土路2户,占13.3%;砂石路0户;水泥路(柏油路)13户,道路硬化率为86.7%;其他0户。

4.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业种植收入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养殖收入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庭院经济收入0户;务工收入9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0%;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收入0户;经商或服务业收入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3.3%;政策保障性收入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3.3%;其他收入0户。

5.庭院及住房情况:庭院已绿化美化、卫生整洁的4户,占受调查农户的26.7%;一般化11户,占受调查农户的73.3%;脏乱差的0户。生活区与养殖区混在一起的0户;相对分开的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设施隔离的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3.3%;砖混结构住房10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6.7%;土木结构住房4户,占受调查农户的26.7%;其他结构1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户内有卫生厕所1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80%;户内无卫生厕所3户,占受调查农户的20%。生活污水及粪便无害化设施处理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户内自然处理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3.3%,直排户外沟渠6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0%。

6.乡村清洁情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主动参加村组“三清洁”活动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偶尔参加0户;不参加0户。主动缴纳垃圾清运费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

7. 文化建设情况:参与县镇“文化、卫生、科技”活动1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80%;不参与3户,占受调查农户的20%;不清楚0户。业余时间经常到村组文化活动场所参加文体活动6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0%;偶尔参加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不参加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3.3%。

8. 乡村治理情况:主动参加村组召开的各类会议和活动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偶尔参加0户;不参加0户。主动遵守村规民约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

9. 干部服务三农情况:对脱贫攻坚工作认可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认为对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落实好14户,占受调查农户的93.3%,一般1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7%;对日常社会事务管理和公益服务好1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00%,一般0户。

10. 制约家庭增收的因素:缺乏生产及产品销售信息8

,占受调查农户的53.3%;科技生产技能弱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缺乏资金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土地分散及零碎,生产成本高9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0%;高效节水设施短缺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田间机耕路缺乏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劳动力缺乏0户;其他0户。

11. 乡村振兴重点及建议:村庄规划5户,占受调查农户的的33.3%;产业培植及增加收入8户,占受调查农户的53.3%;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14户,占受调查农户的93.3%;村内养殖污染治理1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8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3户,占受调查农户的86.7%;进村道路硬化1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7%,客事精简4户,占受调查农户的26.7%;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占受调查农户的13.3%;集体经济1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7%;家庭农场0户;制定村规民约7户,占受调查农户的46.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4户,占受调查农户的26.7%;土地集中流转或土地入股统一经营3户,占受调查农户的20%;其他1户,占受调查农户的6.7%。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抽样调查结束后,县镇村工作队召集上毗四组村民代表、乡贤人士、党员、村民小组干部15人参加座谈调查,就村民小组基本情况、主导产业、村庄规划及管理、“三清洁”工作、道路硬化、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发言。经讨论和抽样调查,上毗四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不足:

1. 水利基础设施。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上XX农业生产用水靠乌龙坝,洱海水,上XX村子后面的队房箐沟,为引水主要干渠,是几十年前挖的土沟,群众灌溉时沟路随时堵塞,沟埂随时垮塌,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群众生产不方便。

2. 道路硬化。四方荡水库—赵家井岔路为泥土路,为村里的主要岔路,由于路面没有硬化,路面起伏不平,宽窄不一,尤其排水不畅,一旦下雨长期积水,道路泥泞,给村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 乡风文明。由于近些年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除婚宴、丧事外满月、升学宴、立碑、筑大门、乔迁、入伍等客事办理越来越多,酒宴存在互相攀比、铺张浪费之风。

4. 生活垃圾治理。上XX村子道路侧沟、幸福桥上下河道旁,生活垃圾乱到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群众生活环境。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建议

结合抽样调查结果和村民建议,上毗四组乡村振兴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改变当前大水漫灌、大引大排的粗放型灌溉方式;加大渠道工程建设力度,对渠道进行改造维修和渠道疏通,防止“跑冒滴漏”,减少水量流失;加大宣传力度,推行高效节水农业

2. 道路硬化

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积极争取多方面筹措资金硬化道路,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带给群众方便。

3. 成立红白理事会

成立红白理事会,并正常运转。严格控制农村客事办理,加大宣传力度“倡文明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农村文化室;建设;问题;对策

农村文化室建设是“十二五”时期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也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十年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基层的文化设施、农村的文化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农村文化基础差,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基础差。据调查了解,虽然许多农村办起了农家书屋、建起了农村文化室,但总体功能不齐全,面积偏小。室内除了几本书外,其他乐器、各种球之类的文体器材几乎没有。省配送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电脑,由于没钱交网费,而被村干部拿回家“保管”着。

村民们每天只是在自家或村小卖店看看电视、聊聊天而已,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非常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村民需求。由于农村受交通、经济、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村可供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有时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是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留守在家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农村虽然建起了文化室,但文化室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年轻人都外出,而且也不愿意干,年纪大的文化基础又差,而且又没有多少激情,文化工作安于现状的普遍,没有多少工作创新。正是如此,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导致农村文体活动难以开展起来,农民的文化需求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三是不良现象不断向农村侵袭。俗话说:正气不树,邪气盛。如果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健康的文化活动就会占领阵地,就会牢固地武装头脑。相反,落后文化不断滋长蔓延,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农民的思想文化阵地就会被腐朽落后的思想占领。因此,农村的风之所以多年来屡禁不止,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息息相关。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大家认为“大赌是违法,小赌是娱乐”。由于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作怪,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了农村的和谐,影响了农村的稳定。

四是村两委“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突出。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村两委只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而很少顾及开展什么文体活动。甚至有的村干部,不但不配合上级文化部门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而且总是找借口推辞。农村文化室也是在一个多用的房子上挂一个牌子,即使有的村委会有单独房子作为文化室用,钥匙多人管,用起来没人管,几个月开不了一次门。在他们看来,村两委执政为民,就是多争取上级有关部门为他们解决许多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如村村通公路、最低生活保障、进城农民工培训工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等等。这些关注和救助主要是物质上的,而对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够。一些基层领导,尤其是村两委干部认为:我只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让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就行了,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这样既不影响农民致富奔小康,又不影响干部的政绩,于是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基层文化的发展问题,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贫血”,农村文化室成为上级检查站,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针对目前农村文化室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农村文化室的作用,真正让文化室成为农民的好去处?这是摆在村两委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

一是解决好思想问题。目标已确定,思想要跟进。加强农村文化室建设是广东省政府提出2015年全覆盖的一项民心工程。据调查了解,目前,全省所有的行政村、社区都建起了农村文化室。阵地有了,管理工作要跟进,要确保农村文化室真正成为农民的好去处。这就要求村两委干部要解决好思想瓶颈的问题,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把“人民群众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我们工作的动力,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让农村群众真正享受到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

二是解决好人的问题。农村文化室看似不重要,其实很重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需求的期盼也不断增强。过去看看电视,看看电影就满足了。而现在群众要看看歌舞表演,要唱卡拉oK,要跳广场舞等,而这些文化活动必须有人来联系、来策划、来组织。因此,这就要求村干部要重视人才培养,挑选一些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担任农村文体协管员,带领并组织村民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此外,乡镇文化站要加强农村文化室协管员的业务培训、指导,不断提高农村文体协管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三是解决好阵地问题。建好阵地是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一个重要条件。村干部要广泛动员村外出人员捐资,集体筹资,群众集资,社会赞助等,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据调查了解,就我市(县)而言,全市(县)47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起了文化楼(戏楼),农村文化室要紧紧把文化楼作为主阵地,开设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娱乐室等,并不断扩展建设文体广场,文化宣传走廊等,不断把文化阵地扩大,为开展农村各项文体活动创造条件1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6

1体育人力资源和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概念解析

“人力”是一个人体力与智力的总和。社会学家将人力资源概述为: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1]。体育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高超的体育运动技能,获得过突出运动成绩,具有体育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的总称[2]。杨洪辉在《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就是指符合体育人力资源内涵及特征的农村人口,即自身拥有人力资本,能够为自己支配且能够服务于体育发展,为体育进步及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或贡献一定价值的农村人口[3]。

2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促进村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分析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指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发挥其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坚持与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并形成制度。做到组织到位、骨干到位、活动到位,引导更多的农民群众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切实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4]。所以,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有效促进村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增加农村体育人口,从而有效推进体育的社会化。结合《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导思想,开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及社会基础的农民体育项目,比如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根据乡俗部分乡镇有举行舞龙舞狮及旱船的比赛活动,为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村委会部分领导在农村时间就会带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同时也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和集体精神。在这一活动的带领下,围绕着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以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方式对农民的行为和生活发挥着距大的作用,更是促使了部分群众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强了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和认识,有效的促进了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

3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促进村民文明行为的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余暇时间也相对增多,又结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普及和建造,农民健身的条件大大提高,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科学健身和合理运用器材有点迷惑,所以,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和培养农村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很有必要。在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科学指导和农村体育组织或体育社团的带领下,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积极有效开展,不仅提高的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民智力水平的发展,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文明行为的产生。而农村精神文明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养成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乡村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知道,业余时间如果利用不好,比如打麻将甚至用等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行时间消磨,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家庭的不和谐,也会对社会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在国家和社会对“三农”重视的前提下,尤其增加对农民体育人才的培养的基础上,对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下,大大促进了农民体育活动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农民在余暇时间多为“打篮球”、“散步”、“武术”等体育活动,大大减少了农民“打麻将”“”等不良习惯,有力促进村民的精神文明行为,排解社会不良习性,提升社会良好风气,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4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村民与社会和谐及经济发展的分析

众所周知,农村体育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性和娱乐性,它不同于现代竞技比赛,注重的是比赛的过程而不是比赛的结果,农村体育比赛或集体活动多是为了欢聚或庆祝丰收或祭天等而举行的活动,但这个活动不仅大大促进了人与人的交际,而且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但对每次类似活动的组织或训练需要有经验的体育人来完成,所以,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农村社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育一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相对短缺,因此,农民的体育文化和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相对较弱,故此,结合国家对农村体育的大力扶持,各乡镇政府组织对农村体育人才的培训和对农村体育组织的建立、运行就显得非常迫切,农民经过体育知识等系列的培训之后,不但增加了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提高了健身行为,也对乡村体育活动的组织有了积极的促进,而乡村体育活动使得村民在运动中进行积极交流、沟通,在活动中团结、互助,消除隔阂和误解,激发乡村活力。所以,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不但能增加村民彼此间的交往、改善邻里关系,还能促进村民相互团结和谐,增强活力凝聚力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培养村民的归属感和对家乡及乡亲们的认同感,另外,农民在接受体育教育和培训的剩余劳动力转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可以增加对农村自然体育资源产品需求的同时扩大体育与文化产品的商品性需求,就能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通过扩大自然体育资源产品的生产实现增收。同时,农民收入增加后,增强了对体育与文化产品的购买力,一方面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进而吸纳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体育与文化产品的发展会促进农民体育的生活化、社会化与产业化[1]。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新农村建设经验成果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国土面积3037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94.6%,全县30余万人,农业人口占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石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石屏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民生工程的重大问题,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知识化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农民知识化是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问题,农村现代化是农村进步的问题。将农村中职教育与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知识化统一起来,使它们呈现良性互动的状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举科教兴农(三农)的旗帜,充分利用中职教育资源,通过“建科技村”、“校外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成为“学知识、有技能、会致富、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石屏职中简介

石屏职中创建于1987年,校园占地126亩,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现有在编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高级教师34人,中级教师27人;教职工中有本科学历56人,专科学历9人。县、州、省级骨干教师9名,双师型教师15人;有学历的在校生9个专业24个班1398人。

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是,坚持科教兴农,农科教结合,产教结合,长短结合,面向农业,服务农村,致富农民,为脱贫致富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是,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社会欢迎的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命名表彰为全国科教兴农的先进学校,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云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云南省中华职教社优秀团体社员单位等。

2.中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却严重制约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听到、看到的大多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道路、房舍等,大多属有形的、物质的;而对于无形的、长期的、见效慢的则关注较少,特别是教育问题。这种现象对新农村建设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知道,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富有活力的因素,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是改变人力资源状况最有效的手段,是决定人的一生命运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体现的是物质文明建设;而乡风文明体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则是要建设政治文明。因此,新农村建设是四大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化的目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是新村庄建设,也不是小城镇建设,而是包括经济、社会等在内的农村全面进步。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换言之,没有新教育就没有新农民,也就没有新农村。

发展农村中职教育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都有所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关键是要给予农民增收的能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事终究要农民自己办,农民要有可持续增收能力,其前提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否则,新农村建设就会停滞不前,得不到持续地发展。要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具有持续增收能力,就要充分利用好农村中职教育这块主阵地。

发展农村中职教育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要走工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努力挖掘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积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即将出现的农村孩子升学就业压力的保证。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在未来几年,大批农村初中毕业生何去何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农村学生升学压力;另一方面,大批农村孩子接受中职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总之,“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中职教育。只有解决好农村中职教育,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面的小康社会提供智力保障和精神支持。事实上,现在农民和农民子女急需中职教育,渴望就业、致富和建设美好家园。中职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群众对中职教育的迫切需要。

3.石屏职中科技村建设成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石屏职中充分利用中职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科技村建设。

2007年春节过后,石屏职中着手科技村活动,选定石屏县坝心镇新海资村委会作为科技村建设点。新海资村委会地处坝心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县城25公里,柏油路面,交通很方便。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67户,人口1237人,其中农业人口1221人。新海资村委会有国土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4亩,平均海拔144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630毫米,传统上以水稻种植为主。

科技村选址完成后,认真研究新海资村委会的自然地理条件,开发以杨梅、枇杷为龙头的经济林果和农家乐服务项目,转变新海资村委会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开展科技村建设。

石屏职中于2007年从四川引进优质五星大枇杷种苗、从浙江引进优质杨梅种苗。从那时起,学校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讲授经济林果种植(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并应村民、村委会要求,于2009年招收当地青壮年学员,设置课程,安排课时,系统学习经济林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至此,科技村建设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带领、帮助农民科学致富;按需授课增强教学实效,为开启民智、助推民富服务。我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苗圃果园。2007年以来的四年间,在新海资村委会的5个自然村,先后进行了《五星枇杷栽培技术》、《杨梅早结丰产栽培技术》、《冬桃栽培技术》等培训,重点是土农药的配制,枇杷锈病的防治,提升新海资枇杷品牌,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几年努力,严重影响新海资枇杷销售市场的锈病得以解决,价值倍增。农民朋友说:石屏职中把教学搬到田间地头真是好,让我们学有实例,看有样板,干有实效,眼见为实,亲自动手的教学方法,符合我们的“胃口”;乡土教材倍受学员欢迎。几年来,科技村建设紧密结合新海资实际,先后编写了《柑桔栽培技术》、《樱桃栽培技术》、《猕猴桃栽培技术》、《枇杷栽培要点》、《果树病虫害防治汇编》、《家畜病害防治》等10多种浅显易懂的乡土教材,补充了培训教材的不足,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精心选派优秀教师授课。多年来,学校在教学教师选派上下功夫。一是选派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上课,保证教学效果。一位学员这样说:老师们不仅上课作示范,课后还经常电话联系或深入果园指导我们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雅俗共赏,基础差的有所明,基础好的有所得。仅2011年培训技术骨干4期共140余人次。培训的果树工,不仅会修剪,会病虫害防治,还精通各种嫁接技术。

4.今非昔比的科技村良好发展势头

我们不会忘记,“亩产不过百公斤,收入不足百把元。一日三餐杂粮饭,一年四季布衣裳。雨天出行一身泥,晴日灰尘不见天。”这是10多年前,新海资村委会多个行政村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曾经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庄(农村)建设不规范,农民增收乏力,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烤烟、柑橘等传统农(经济)作物,仅能养家糊口的昨天。

近年来,石屏职中指导新海资村委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科技村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放眼望去,村委会各个行政村被绿色环抱,行政村与果园连为一体,显现一派生态和谐的景象。目前,科技村共种植有杨梅5000亩,枇杷3600亩,长势喜人,幸福的笑脸常常挂在科技村村民的脸上。

新海资村委会新海资村村民白瑜,家门口是一片长满杨梅的大山,世代居住在大山里的这名彝族汉子告诉记者,这片杨梅山是由荒山改造而成,去年只有六分之一的杨梅树挂果,结果收入超过了5万元。村民白瑜如是说“原来村民都看不起的荒山,现在却成了村里姑娘们争抢的嫁妆”。

2010年,科技村新海资村委会已实现“五通”,即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367户通自来水、通电,占农户总数的100%,有35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57户,占农户总数的97.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18户,占总数的86.6%。建有沼气池农户183户,占农户总数的49.9%;装有太阳能农户275户,占农户总数的74.5%;完成“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83户,占农户总数的49.9%。村委会各行政村均为硬化的水泥路,农户拥有汽车15辆,小轿车20辆,拖拉机18辆,摩托车150辆。

2010年,科技村新海资村委会农业经济总收入56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50万元,占总收入的79.268%;畜牧业收入59.2万元,占总收入的10.42%;渔业收入19.5万元,占总收入的3.43%;林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2.46%;其他收入39万元,占总收入的4.4%,经济发展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

在石屏县“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中,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做大做强农村特色经济产业。科技村新海资党总支书记白宝亮说:目前种植的枇杷、杨梅等经济林果,预计五年之后,总产值将达到4000万元,部分农户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科技村新海资村委会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遵照科学发展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统一修枝、统一套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目前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协会成员达200余户。

5.石屏职中科技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中职学校科技村建设是一种新生事物,是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模式。科学规划是科技村建设的的基础条件;低碳、生态、绿色、环保是科技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科技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行政村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使科技村既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

二要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

三要坚持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照各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并分解落实到位。

四要坚持注重实效和就近方便的原则。培训教师进村入户,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新技术、新信息传送给农民,同时讲解和传授文化知识、新观念、新风尚以及健康生活、生态环保、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五要坚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确保农户增产增收原则。按照培训进村,科技入户的整体思路,推进“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结合农时季节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分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总结交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研究部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三天来,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听取了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刘云山所作的报告,辽宁开原以及河北衡水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黑龙江绥化市、江苏张家港杨舍镇、福建省文明办、山东济南天桥区北园镇、湖北襄樊市、广东东莞市、重庆荣昌县、四川犍为县、陕西耀县孙原村、吉林省文明办等12个单位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实地参观考察了开原电信局、马圈子村、高家窝棚村、商业步行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道沟子村等共建先进单位,分三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动脑筋,畅所欲言,会上会下,切磋探讨,气氛十分活跃。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会议,一次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会议,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会议,一次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的会议,一次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会议。概括起来,这次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机很好。我们这次会议是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结束不久、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既是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这次会议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抓住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及时召开这个会议,集中研究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大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思考事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这对推进新世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主题鲜明。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结束后,关根同志反复强调,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上来。要深入学习、吃透精神,融会贯通,结合实际,把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此,先后召开了全国宣传部长会、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工作座谈会、部分省区市宣传部长座谈,中央文明委召开了第八次全体会议。我们这次会议也是按照关根同志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次会议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紧密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刘云山同志的工作报告,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系统总结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进展、新经验,深刻分析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做好工作的具体要求。大家一致反映,讲话内容丰富,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好文件。

3.领导重视。中央文明委始终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年初安排工作时,就决定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关根同志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会议准备工作的汇报,对开好会议作了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辽宁省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并坚持从辽宁的具体省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思路。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鲜明地提出,精神文明建设要整体推进,就必须适应城市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城市的示范作用,走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路子。1998年,开原城乡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开始不久,省委就敏锐地抓住这个新生事物给以热情支持和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今年,又把城乡共建写进了省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学大连、农村学开原",全省形成了城乡共建的良好势头。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多次向、中央文明办推荐开原的经验。昨天,吉林重要会议一结束,闻世震同志马上赶到开原,同全体代表一起,进行现场参观考察,今天下午,又出席我们的会议作重要讲话,这充分表明了辽宁省委的高度重视。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4.准备充分。去年12月31日,##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事业的大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一点,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经常讲、反复讲。今年年初,中央决定在"七一"前后召开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实际上也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问题。为了准备这个会议,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围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研究。为开好这次会议,各地宣传部、文明办又专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作了系统总结。这些都为这次会议作了充分准备。此外,辽宁省委、铁岭市委、开原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省委副书记张行湘同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锡林同志先后到开原实地考察,检查指导。铁岭市委、开原市委把这次会议作为当地的一件大事来抓,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这次会议所以能够开得有虚有实,有听的,有看的,内容丰富,生动活泼,与辽宁省委、铁岭市委、开原市委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

5.经验实在。这次会议在开原召开,既是工作座谈会,又具有现场会性质。开原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的做法,适应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全面提高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适应了用****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迫切要求;适应了转变机关作风和行业风气,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大面积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河北衡水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黑龙江绥化市、江苏张家港杨舍镇、福建省文明办、山东济南天桥区北园镇、湖北襄樊市、广东东莞市、重庆荣昌县、四川犍为县、陕西耀县孙原村、吉林省文明办等12个单位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进展,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

二、关于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大家感到收获不小,特别是在事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形成了共识。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认清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吸取过去由于"一手硬、一手软"酿成大祸的严重教训,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从多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总体上、宏观上、主流上和发展趋势上看,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成为当代中国农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发展蔓延;邪教、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猖獗;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一部分领导干部中依然严重存在,有的甚至对邪教、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见怪不怪,听之任之,以至纵容支持。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会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会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另外,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两个大环境的影响。从国际上看,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既为我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国际力量对比总体上西强我弱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我们也将长期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文化产品的巨大冲击、渗透和影响。从国内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到内容,从对象到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任务将更加繁重,工作将更加艰巨。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

2.增加了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信心。大家一致认为,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确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但是,正如dxp同志在国内发生"89政治风波",国际上、****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时指出的:"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团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应该看到,现在同10年前相比,总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国的重大变化,但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希望与困难是辩证的、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面对机遇和希望,抓得住、抓得好,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抓不住、抓不好,有机遇和希望也会丧失。面对挑战和困难,善于应对,可以变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尤其应该看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xp理论,为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为我们战胜任何风险提供了根本保证;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只要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3.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家一致认为,云山同志的讲话,立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全局,立足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这一根本目标,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六项主要任务。全面完成这六项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最重要的:

二是要在大面积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和扩散的过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这一自然历史过程的长短,完全可以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更加自觉地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开原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还要看到,****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但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决不能靠空洞说教,要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多年来,我们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既是满足广大农民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农民潜移默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原和全国各地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共识,就是要在全国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开原的经验,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三下乡"、"三扎根"为主要内容,以城乡共建为基本思路,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面积地整体推向前进。

同时,还要看到,经过20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发展小城镇的大战略,最近中央又发出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一定要配合发展小城镇战略的实施,不失时机地把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将一批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建设成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亮点。

三是要在强化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上下功夫。##总书记多次指出,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强调,从上到下的一切文化阵地,一切群众教育文化娱乐场所,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应该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下功夫建设好农村广播电视网、村镇文化站、图书室、电影放映点以及农民夜校、乡镇党校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逐步形成覆盖农村各个层面的阵地网络,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决不给错误的东西、危害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

四是要在多办实事上下功夫。##总书记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每年要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这样才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也会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这要成为我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座右铭。要始终不渝地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对符合农民意愿、受到农民欢迎的事情,要狠狠地抓,一天也不放松地抓,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五是要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还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注意研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利益机制问题,坚持以共同需要为前提,以共同提高为目的,以共同利益为动力,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4.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改进和创新的紧迫感。会议期间,大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比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dxp理论为指导,决不能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必须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一靠教育二靠法制,把思想道德教育和依法加强对农村各个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实事;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齐抓共管等。继续坚持丰富和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必须清楚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努力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这要成为我们今后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5.进一步提高了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农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但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而且必须要看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而且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逐步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关系到党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能不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同样关系到党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得更好。三、关于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

1.要及时向当地党委负责同志汇报会议精神。主要是汇报好云山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同时,要汇报好辽宁开原的经验和各地的经验,使各地党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3.要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当前,不少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偏低,制约了工作的开展。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力争在几年内,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的状况有较大改善。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步形成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体制。同时,要注意防止加重农民和企业负担。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9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1日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民政部牵头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2009年8月18日,由民政部主办的“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新闻推介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接受奖牌。按照要求,河北省共确立了实验县(市、区)14个,包括石家庄市桥西区,藁城市,赵县,三河市,保定市南市区、北市区,定州市,容城县,雄县,内丘县,邯郸市峰峰矿区,平泉县,青县,张北县;全省实验县(市、区)6个,包括迁西县,迁安市,秦皇岛市海港区、山海关区,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市。

这些实验县(市、区)将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具体包括:探索农村社区的区域范围,根据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合理设置农村社区;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探索引导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社区的机制,推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探索农村社区环境养护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区成员改善人居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等。位于石家庄市城乡结合部的尹泰社区,前身为千年古村落“十里尹村”,外来人口占到当地人口总数的80%。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出台的社区服务中心定位——不仅要为原住村民服务,还要为新居民服好务。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石家庄市所有的“村民中心”被“社区服务中心”所取代。此外,还有赵州桥畔的前大章乡南白庄社区、藁城市岗上村的农村社区建设,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石家庄市以城乡一体发展为目标,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带动,发挥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各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站以及协会的带动作用,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齐头并进。

但在社区服务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功能定位不准确、自治组织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低,服务态度差;社区服务项目不健全,等等。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筑一体化新格局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在我国社区发展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发展社区福利,改善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二、基层社区建设现状

(一)农村基本情况调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广大的农村居民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随着各地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断尝试,已经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同时国内外相关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对于该领域的见解,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就试图从现有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理论体系的角度来观察石家庄市新型农村社区服务模式,进一步探讨石家庄市新型农村社区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如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村民对社区建设了解情况。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基本了解情况是:其中不了解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人超过了一半,占据总样本的51%;只是听说过的人占32%。也就是说,不了解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人多达83%。

以上数据反映出大多数民众没有全面深刻领会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识上存在不足必然导致民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不够,以及政府和民众的双向交流不够畅通,这不利于有关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意见达成一致,不利于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社区建设政策的实施。这就要求政府要积极地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宣传力度,激发民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

2、农村“空巢”状况。在本次1928份调查样本中,认为“空巢”老人现象很多的占总数的45%,认为一般多的占总数的14%。这些数据反映出4/5的调查对象因为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比较普遍;这些数据反映出经济因素是造成老人空巢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较大,他们大部分的养老费主要是来自子女和政府补贴,但是总的养老费还是比较低。另外,精神上感觉寂寞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子女的外出使空巢老人失去了精神寄托,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村工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对农村社区模式建设的探索,符合时展的要求和国家政策的走向,有助于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淡化城乡的二元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社区建设对农村的影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农村的和谐健康发展。据了解,村民对现行新型社区服务现实作用总体评价一般,社区建设前后,有41%的人认为只是实现了住房集中,31%的人觉得生活服务有所变化,只有22%的人认为社区建设前后公共设施增加,大约6%的村民认为基层管理方式有了些许变化。

由此可见,新型社区建设实施以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是实现了集中居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其他配套方面还需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赢得广大村民的认可与支持。

2、完善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在问卷所涉及的五个因素中,人们认为最突出的是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选择此选项的人数竟然达到了67%,可见此问题已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也成为完善社区化服务建设的首要因素。紧跟其后的是政府资金扶持,占总人数的13%。笔者通过对被调查者进行访谈了解到新型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各方面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最后,招商和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也是完善社区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没有全面深刻领会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识上存在不足必然导致民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以及政府和民众的双向交流不够畅通,这不利于有关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意见达成一致,不利于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社区建设政策的实施。这就要求政府要积极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宣传力度,激发民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

3、村民主要休闲方式。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服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它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人民的生活、文化程度逐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封建迷信思想、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在本次调查的全部村民中,有50%的村民日常的休闲娱乐方式是看电视、电影,25%的人是靠打麻将、打纸牌来打发空闲时间。通过上网、户外活动来进行休闲娱乐的分别是8%和13%。由此可以看出,村民的休闲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娱乐并没有跟上,村民还是靠最传统的娱乐方式打发空闲时间,新型社区建设还有待于改善。

三、原因分析

(一)表现为部分镇村干部及村民思想认识的滞后。一些镇级层面的领导,对农村社区建设内涵及其与新农村建设关系认识还不够到位,尚未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列入党委、政府农村重点工作序列,职责不清,任务难落实;一些村干部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服务意识不强;广大村民虽然主观上都有着提高生活品质的强烈愿望,但真正能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却普遍不高,不少村民认为建设农村社区是政府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社区的归属感不强,要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难度较大。

(二)单位、居民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在本次调查的全部村民中,我们了解到村民的休闲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娱乐并没有跟上,村民还是靠最传统的娱乐方式打发空闲时间,这些传统的娱乐方式对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起到助推的作用。因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就成为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受长期以来的单位管干部职工、居委会管闲散居民的思想束缚,现在“单位人”还未完全转变为“社区人”,部分单位和个人有困难时,就把社区当娘家,主动向社区求助,而社区工作需要其参与、配合时,却又以单位人自居,认为与己无关。其次是职能部门协调指导不到位。一方面仅把本职工作交到社区,但经费、人员、指导不到社区,对社区的工作情况偏重检查评比,导致社区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付检查、评比活动上;另一方面社区向职能部门反映居民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往往得不到回复,部分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对社区开展的一些工作不支持、不配合。

(三)综合服务不强。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轴心,是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起步晚、进展慢,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首先,服务宗旨出现偏差;其次,服务范围不广。大多数社区服务只是停留在较浅层面,内容单一,大多从事的是盖章办证,以及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队伍不强,社区工作量大,人员配备紧缺,平时忙于日常管理,主动为居民提供服务不够,加之目前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服务又没有相关政策优惠,积极性不高,志愿者队伍难以形成。“人手紧,服务跟不上”的现象在很多社区普遍存在。

四、对策及建议

我们总结得出:在新农村社区服务的建设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农村的和谐健康发展。经过讨论,项目小组认为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建设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对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宣传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宣传,从而使农民群众能够更多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建设一些农家书屋,要让农民在闲暇时光可以吸收知识,增进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整合利用现有的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和资源,建立农民需要、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同时,建立农家文化院,逐步形成乡镇有文化站,社区有文化室,为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开展多种文明宣传活动。要使乡村社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就需要开展创建文化宣传月活动,文明和谐村镇、文明和谐社区以及文化演出活动,弘扬农村文明道德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努力满足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编织、绘画等民间工艺和秧歌、杂技、唢呐等民俗表演项目。

(三)举办各种有益健康的文娱活动。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步骤,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标志着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新一轮重大变革的开始。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切实做好组织推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综合协调工作,完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关部门通过“与村结对、共驻共建”,加强对结对村的服务与指导,利用自身优势,从资金、物资、人才上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镇、街道要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明确一名党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一同部署、一起考核、整体推进。要建立科学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与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工作成绩以及村干部报酬挂钩。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各镇(街道)负责、行政村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唱红歌、读好书”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文化知识或者农牧养殖的知识竞赛,开展一些文艺表演节目、体育运动会等文化活动,放映有关精神文明建设主题的电影,等等。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一揽子”服务。农村社区化建设要充分体现“农”字特色和农村的实际需求,不应简单地把农民搬上楼就万事大吉,否则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不科学、服务不到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农民的不满,失去百姓的呵护与支持,使得社区畸形发展,与我们规划的初衷和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应当立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一揽子”服务计划,如思想教育、物业管理、医疗卫生、交通出行、商业购物、娱乐休闲等方方面面,真正把社区化的内涵诠释全面的基础上再践实到实处,切实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也可以按照互利互赢原则,组织引导供销、农技和通讯等部门到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业务,由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场所,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代办代收有关费用机构等,这样既为农民提供了除基本公共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又能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一部分收入用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华宏.岔路镇建设一片多村大社区服务中心的调查与思考.宁波通讯,2009.8.

[2]王金辉,张罗丁.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汝阳县新农村建设巡礼.决策探索,2009.6.

[3]王波,沈敏能等.江阴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探讨.江苏经贸,2006.10.

[4]雷洁.农村社区服务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5]游学民,张金安.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变迁及其后果.人民论坛,2011.10.

[6]陈正康.强化社区服务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江南论坛,2009.8.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篇10

2021年关于三农重点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XX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现将20xx年“三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辖十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x户,总人口x人。辖区内地形以小丘为主,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在15℃以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x毫米,植被葱郁,草木覆盖面积广。XX乡是纯农业乡,系县水稻主产区,有"小乌克兰"、"天全米仓"之称,水稻珍品"香谷米"相传为古代贡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主要畜产品有生猪、长毛兔、羊、家禽等。逢农历二、五、八赶集。

20xx年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x元,截至20xx年x月底全乡人均纯收入约为x元,预计12月底全乡人均收入能达到x元,增加额x元,增幅%。

二、产业发展规划及目前现状

(一)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的道路,围绕“一带两翼”产业布局,着力做大规模主导产业,“一带”即天老路农旅融合产业带,重点发展山药、金银花、七彩林、藤椒等产业;“两翼”即云顶、岩峰茶产业示范片,岩峰在管护好现有茶苗,云顶茶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大田、桐林发展。

(二)发展现状

1、传统产业持续巩固。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持续健康发展,油菜等粮油作物增产增收;生猪、长毛兔、禽类等传统畜禽养殖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2、主导产业不断壮大。xx村建成三个山药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大户流转土地,完成山药种植面积达x余亩,其中xx村x亩;xx村等村打造林竹种植示范片,种植、管护笋用竹x亩;建立xx村两个茶叶产业基地,规划种植面积x余亩,完成种植面积达x亩茶叶

3、小微产业竞相发展。以xx为核心基地的羊肚菌产业不断壮大,乡域内种植面积达x亩,成功举办羊肚菌采摘节。在xx村种植藤椒x余亩。在xx村栽种金银花近x亩。今年在xx村新发展羊肚菌x亩,正在建设之中。

三、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整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农“一事一议”、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革命老区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x个,总投资x余万元,已完成和正在实施xx村道路建设3条5公里,新建xx村便桥1座,启动xx村安全饮水工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通过流转土地、盘活国有、集体资产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4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x

五、住户抽样调查工作有序进行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报表工作,每月按时上报红军村10户记账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台账。定期进行记账户培训,提高记账质量,做到日清月结、不重不漏,严格按照“六有六无”标准记账。今年记账工作电子化,我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截至11月电子记账户已达到80%。

六、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打造情况

xx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以产业为基础、以民居为关键、以生态为依托、以乡风为灵魂、以富民为根本,实施“11332”战略,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进行整村打造,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农耕文明、发扬山歌文化,彰显本地特色,稳步推进红色旅游与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运行管理通畅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努力建成具有特色的“五美乡村”。

1、聚焦一个主题基地建设,凸显田园综合体核心要素。红军村拥有人文、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我们在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周围方圆1公里范围内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通过实施红军村改造一期工程,修复了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物,修建了荷塘、改造了红军广场、新建了练兵场等。通过整体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使红军村教育基地向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延伸。近来,已接待各类考察学习、参观旅游、开展主题活动等团队120余场次。

2、聚焦一条环线建设,拓展田园综合体纵深载荷。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修建集观光步游、便利产业发展的环形道路4.6公里。现观光旅游环形道路正在进行道路黑化,适当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一览或拍摄xx梯田、xx村、特色规模产业等美景,为整村推进创造条件。红军村二期工程已启动,将对环线内180余户房屋及庭院进行个性化改造,使民居具有本地特色,并将红军村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同时,大力改善了村内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旅游接待要素,新建了1个旅游接待点、1家特色民宿、1家星级农家乐、4家红军食堂、多个土特产购物点等,真正让游客吃得好、耍得好、愿再来。

3、聚焦三大产业发展,增强田园综合体经济收益。坚持“有机、绿色、优质”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召开院坝会、组织外出参观、大户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群众传统观念,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到示范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山药、七彩林、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宽增收渠道,带动群众致富奔康。目前,已建立370亩山药、100余亩油茶苗圃种植基地各1个,正在建设800亩七彩林种植基地。

4、聚焦三大特色文化弘扬,提升田园综合体底蕴内涵。红军村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地方,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发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我们将十八道水农民艺术团挂牌在红军村,吸纳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人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5、聚焦两大机制模式完善,保障田园综合体健康运行。以“绿美XX”为切入点,实施“143”即:“组建1个机构、健全4支队伍、构建3大机制”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坚持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不断强化自治管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在红军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入“法治教育长廊”,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同时,通过农民夜校,增设德孝课堂,以文化传承XX道德,通过评选“敬老孝老好人”“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七、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组织各村经常性对辖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对养殖户面源污染处理的宣传,采取强硬措施关闭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内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对全乡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3、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巡查、宣传和处罚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采取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措施,采用科学施肥、施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全面推进河长制,细化工作举措,加强了河道管护治理。

5、加强场镇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店铺店招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八、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群众普遍关心的发展难等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农民增收乏力。

三是无专业营销推广人员,销售信息不畅等现象。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时,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九、工作打算

明年我乡将以“”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依托农业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农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4、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小额贷款等措施,确实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5、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及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增产钱增收。

6、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