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1:37

文化资源概念篇1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文化;界定

冯乃康指出“普遍认为,在关于旅游文化的解说中,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即旅游的客体。”赵飞等2004年的《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中,作者在摘要中开门见山的说道,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这里谈的其实就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王会昌等的《中国旅游文化》也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来构架的。胡幸福指出,有的研究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将旅游资源文化研究等同于旅游文化研究的错误。例如,在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中。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式和特性。徐菊凤发现许多名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书籍,完全就是对园林、宗教、饮食、建筑、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与阐述。由此可见,国内旅游界往往把旅游对象物的文化内涵完全等同于“旅游文化”。

人们在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这两个概念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它们本身的交错复杂,而且在旅游实践中,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更加大了难度。我们再将旅游文化用于实践指导和开发时,肯定离不开对旅游资源文化的深入研究,而且在认识旅游文化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旅游资源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的发掘,会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旅游文化,从而加速旅游的文化底蕴,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如果把握不好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把旅游文化的研究引向旅游资源文化的研究。所以,避免混淆两种文化的关键就是认识和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的关系,区别它们的实质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界定

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旅游文化是旅游接待的社会文化和旅游客源的社会文化借助旅游者这个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经营服务和旅游消费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外在表现和观念形态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借助旅游媒介的外部条件,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环境文化共同组成的以旅游行为为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体系。

旅游文化从狭义上说,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怎样立足本地创造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旅游文化的学问;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

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叫旅游文化。

从旅游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旅游文化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者们几乎都提到的;第二,旅游文化不可能离开旅游资源文化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这必然的关联,无论它的主体要素是以旅游客体,或是旅游主体还是旅游活动本身来界定。通常笔者认为旅游文化是由旅游活动而产生,是旅游活动所整合的文化,从他自身的结构来说可以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二、旅游资源文化的界定

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文化必备的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它具有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组成,体现出美学价值,这种类学价值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姜红莹认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指的是旅游资源所包括的时代特征、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各种文物古迹、生产工具、风俗习惯、名族服饰、建筑、饮食、节庆活动等有形的物质文化。王德刚认为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资源,它们之所以成为人们旅游的对象,成为旅游资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使游人获得知识和美感,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与愉悦。马锐认为一切的旅游活动如果是以人文动态和物质资源为基础的都可以纳入旅游资源文化的范畴,它是人类在通过旅游活动培育自身,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资源文化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文化载体,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因为旅游资源赋予了丰富的文化特质,产生旅游吸引功能,因此呈现了不同的审美状态,引起人们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冯乃康.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探讨[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1,(2):2-5.

[2]赵飞,等.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2):48-52.

[3]胡幸福.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12.

[4]马波.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8-10.

[5]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

2005,(4):67-72.

文化资源概念篇2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关键。但是,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得到普遍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目的,得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是“支持”。在此基础上,用国外两种支持理论进行了证明,并探讨了“支持”的内涵,进而分析了支持理论的基本元素和基础框架,设计了基于支持理论的人力资源支持管理模型。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概念支持支持理论

一、引言

世界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一门学科应该有一个核心概念(CoreConcept)。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稀缺”,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是“权力”,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文化”,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是“群体”,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是“交换”。论语的核心概念是“仁”。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二、学科概念体系与核心概念的标准

概念是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素。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概念体系。概念体系由多层次的概念组成。概念分为核心概念和普通概念。核心概念处于知识领域的中心位置,而普通概念是附着于核心概念而存在的、为核心概念服务的。

 

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列出选择核心概念的标准如下:⑴展现了当代科学的主要观点和思维结构;⑵足以能够组织和解释大量的现象和数据;⑶包含了大量的逻辑内容,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解释、概括、推论等;⑷在教学中可以用上各类情境下的例子,并可使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环境;⑸可以提供许多机会,用以发展与本学科特色相关的认知技能和逻辑思维过程;⑹可以用于组建更高阶的概念,而且可望与其他学科的概念结构建立联系;⑺表达了科学在人类智力成果中所占有的地位。

 

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概念的确定

1.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常用的概念分析其核心概念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有三种模块之分:六大模块、八大模块、十大模块。十大模块包括八大模块的内容,八大模块包括六大模块的内容。每个模块包含的主要概念见表1。基于核心概念的标准进行分析,表1中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

 

2.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分析其核心概念

(1)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看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理论。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支持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图1)。企业的活动可分为增值活动和支持活动两类,增值活动包括来料储运、生产作业、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而支持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迈克尔·波特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支持”。

(2)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看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该模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2004年8月30日,中国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标准化指导技术文件,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将“组织的过程分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图2)人力资源管理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所起的作用依然是“支持”。

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看,人力资源的核心概念应该是“支持”。

3.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概念分析其核心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有三个常用的概念。

常用概念一:“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直观框架见图3。

 

常用概念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其直观框架见图4。

 

图3、图4虽有差异,但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即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支持”员工的发展“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常用概念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该概念可以简化为:“通过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实现组织的而目标。”简化概念中的关键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使组织协调运行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支持”。

 

4.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分析其核心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一是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即“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二是有效利用劳动者的技能,即“支持”员工充分发挥技能;三是为组织提供训练有素和动机良好的员工,即提升员工素质,“支持”组织发展;四是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实现最大化,即“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五是与所有的员工交流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即让员工了解相关政策,“支持”员工开展工作;六是提倡符合伦理规范和社会责任的行为,即“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七是管理对个人、团队、企业及公众都有利的变革,即消除障碍,“支持”个人和组织更好地发展。

上述七个方面都隐含着“支持”。综合上述的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是“支持”。

四、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概念的证明

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相互支持”关系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1.支持关系理论的证明

伦西斯·利克特(RensisLikert,1903-1981),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支持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所谓支持关系理论是指领导者要考虑下属员工的处境、想法和希望,支持员工努力实现其目标,让职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领导者对职工的这种支持能激发起职工对领导者采取合作和信任的态度,支持领导者的工作(图5)。

文化资源概念篇3

关键词:概念教学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是随着其外部整体教学环境的变革而不断深化的,这种变革也为尝试研究学习地理概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地理概念是深入学习地理规律和原理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对地理概念教学思考,阐述了有关地理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实地观察。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观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相反,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再如,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大气保温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2.抓关键词。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文化资源概念篇4

我国的固体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困惑:即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资源类别,如美国《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中的“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采矿冶金协会委员会(Cmmi)的“确定矿产资源、推定矿产资源、推测矿产资源”从条款文字来看其属于块段资源可靠性的名称,这样的判断应该是合理的;但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以下简称《联合国框架》)中地质轴的勘查阶段———详细勘探、一般勘探、普查、踏勘与资源类别———确定矿产资源、推定矿产资源、推测矿产资源、踏勘矿产资源又处于相对应的关系。资源类别究竟是与勘查阶段相对应,还是与块段级别相衔接,我们将此缠绕混沌之现象称为“资源类别纠结”。厘清资源类别纠结,乃是正确评价1999年颁发的《固体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99分类》)之基础。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理论、承续与接轨》一书中,从系统科学和实践的角度,对《99分类》和与之相配套的资源勘查规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拟从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入手,梳理纠结,辨析分类概念之差异和《99分类》中的逻辑错误,并提出一些改动意见。1资源类别纠结之梳理1.1规则的两种类型———纠结之直接诱因规则存在两种类型:表意性规则和规范性规则。表意性规则是指对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进行阐释和说明的指导性规则。规范性规则是指对活动的意义、目的进行阐释以及活动之路径和方法进行规定的约束性规则。一般说来,《联合国框架》、美国1980年《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属于表意性规则,我国的《99分类》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则属于规范性规则。一般的讲,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矿产资源经济类别评价更接近于规范性规则,而地质勘查评价则属于表意性规则,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社会经济体制是两种资源储量分类规则类型形成内在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矿业开发的前期投入由国家承担,矿山企业和国家均追求收益最大化,企业则希望前期投入多一些以降低企业未来的生产成本,国家则希望用最少的投入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此乃国家用行政手段制定约束性勘查规范的经济动因。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一般实行探采一体化,即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均是由企业运作,矿业开发前期的投入基本是在资本市场上筹措,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市场运行规则,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投资人也反对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的生产过程。此乃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所制定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采用表意性规则的内在原因。矿业权的无偿划转和有偿交易,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是矿业权交易的前提。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矿产资源分类标准,在勘查评价工作中继承原有规范性规则,在经济评价中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准规范性规则”,可以说是合乎逻辑的选择。两种不同的资源储量分类规则类型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组织管理制度,即胜任人制度和执行人制度。在胜任人制度下,矿产资源勘查和储量分类工作的具体路径方法由胜任人决定,成果质量的评价由其他胜任人进行评定;在执行人制度下,矿产资源勘查和储量分类工作的实施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和标准执行,成果质量的评价由评审机构按照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两种不同的资源储量分类规则类型导致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此乃资源类别纠结产生的直接诱因。1.2概念的同一关系———纠结之梳理概念的同一关系是指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对象的本质或特征两个或多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外延完全相同,但显示的内涵略有差异。如“西安事变”和“双十二事变”,指的是同一个事件。前者是从事件发生地点来说明这个事件,后者从事件发生的时间来说明这个事件。《联合国框架》中的勘查阶段概念———踏勘、普查、一般勘探、详细勘探与资源类别概念———踏勘矿产资源、推测矿产资源、推定矿产资源、确定矿产资源,属于同一关系。它们的外延完全相同,即勘查区整体逐步增高的资源的可靠程度;但内涵略有差异,即前者是“由详细程度逐渐增高的几个阶段构成的”地质评价过程,后者是“描述地质保证程度逐渐增高的资源类别”。欧洲经济委员会颁布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指南草案》中有如下一段话:“传统的分类用于描述地质保证程度逐渐增高的资源类别的许多名词被与工作活动有关的术语所代替。于是,本系统取代了或多或少随机选定定性属性一特定类别的地质保证程度,而是用与地质评价过程有关的术语,这个过程是由详细程度逐渐增高的几个阶段构成的。因此,基本思想是典型的连续地质调查阶段,即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每个都产生地质保证程度明确定义的资源数据。于是这四个阶段便用作本分类的地质评价类别。”在其附件1“地质研究中所涉及的较重要的项目表”中更有如下说明:地质评价的主要连续阶段为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这些阶段提供四种资源类别,它们反映出逐渐增高的地质保证程度,它们在各自的报告中予以证明。这些阶段命名为:上述文字和表格说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传统的资源类别概念与地质评价过程有关的术语———勘查阶段概念之间是属于同一关系。《联合国框架》建立的目的是:“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固体燃料和其他矿产储量、资源能够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按照国际统一系统进行分类。这种新的分类系统是按允许现有名词容入其内设计的,达到相互对比和兼容的目的,因此促进国际交流。市场经济原则应有利于国际贸易与合作,特别是‘市场经济’与‘转轨经济’之间。”以上文字十分清楚的表明,《联合国框架》着眼于两种体制的“相互对比和兼容”,并视勘查阶段与资源类别为二者的交集或曰契合点。在《联合国框架》的三轴系统中,地质轴用勘查阶段表示———以显示与原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相容性,但在图1中又明确交代了西方传统的资源类别与地质勘查阶段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联合国分类框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凸出了勘查阶段或曰“强化了勘查阶段”,而绝无所谓“淡化勘查阶段”之意。#p#分页标题#e#1.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纠结之辨析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对事物本质或特征的反应”,外延是指:“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即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资源类别概念具有内涵狭义和外延扩展之特征,即其内涵表现为矿产资源局部块段资源的可靠性;但其外延则又表现为勘查区整体资源的可靠性。如:当勘查区内的a级量达到勘查规范要求的比例时,勘查区资源的可靠程度达到精查(勘探)阶段,此阶段资源可靠性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a级资源,即“a”概念的内涵反映了精查阶段资源可靠性的本质和特征。此时若将“a”称之为资源类别,其外延将扩展至整个勘查区,即“a”概念与“精查资源”概念等同,即“a”与精查阶段具有同一关系。同样,B级资源是详查阶段资源可靠性的主要特征;C级资源是普查阶段资源可靠性的主要特征。资源类别“B”与详查阶段,资源类别“C”与普查阶段,均属同一关系。或用直白之言:“a”可以作为精查阶段之表征,“B”可以作为详查阶段之表征,“C”可以作为普查阶段之表征。但此处之“a”“B”“C”已不代表块段级别,而是资源类别的概念。西方国家传统的资源类别,如美国的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其规定的文字内涵和测算资源储量的方法,它反映的是局部块段资源的可靠性,但其外延则反映勘查区整体资源的可靠程度。西方国家没有勘查阶段的名称,但有与勘查阶段资源可靠性相对应的、反映整体资源可靠性的本质和特征的“资源类别”。勘查区整体可靠性的把握由胜任人决定,对其工作质量的评价则由其他胜任人进行评判。西方的资源类别概念可以涵盖我国块段级别和勘查阶段级别两个层次(表1)。《联合国框架》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西方的资源类别与原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勘查阶段是两种体制之间在资源储量分类中可以相互沟通的“交集”,即其内涵相容、外延相同,故两个概念属于同一关系,因此可以相互衔接。从西方国家资源类别概念内涵狭义的角度来看,《99分类》将我国原有块段级别的aBCD与之相对应并无不妥之处,但其外延不同,故这两个概念不属于同一关系,因此将其互相衔接实为不妥。1.4资源类别纠结之缘起探讨中西方资源储量分类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中国的分类标准属于具有约束性的规范性规则,因此勘查阶段与块段级别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性;西方的分类标准属于指导性的表意性规则,资源类别概念具有内涵狭窄、外延扩张之特征,即西方的资源类别概念同时涵盖了中国的勘查阶段和块段级别两个概念。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和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各具自己特点的资源储量分类办法(表2)。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中外交流十分频繁,但传统的思维惯性仍难以改变,当各方均站在自己文化背景的角度审视对方时,造成对对方分类概念的误解乃至困惑,致使双方在沟通和交流中出现困难,此即出现资源类别纠结之缘起。这也就是所谓“外国人不理解我们的aBCD”,我们也难以理解西方的资源类别为何可以与勘查阶段相衔接的根本原因。两种不同的规则类型———表意性规则和规范性规则是资源类别纠结产生的直接诱因,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资源类别概念内涵的狭义性和外延的扩展性特征是纠结产生的直接原因。2纠结导致之《99分类》的逻辑错误2.1概念混淆———纠结之表现《99分类》的2.2条款规定“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2.3条款规定“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如此,2.2条款和2.3条款之间的关系如表3。在《99分类》的培训教材中明确说明,“整个勘查区内各个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四级,从低到高分别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因此,《99分类》出现了把两个内涵有相通之处,但外延不同的概念相混淆的问题(表3)。上述两个条款是《99分类》试图与国际接轨的“接口”处,由于其没有理清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资源类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便贸然接轨,故出现概念混淆的错误。这是资源类别纠结在《99分类》中最为明确、清晰的展示。《99分类》的核心是与国际接轨,其展示基本思路是套用美国的分类模式。中国传统的资源储量分类规则属于规范性规则,其结构严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严格一致;西方传统的分类规则属于表意性规则,其架构灵活,且具有概念的内涵狭义外延扩展的特征。当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审视时,就将美国的资源类别“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改革成为中国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并将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定为“块段资源的可靠性”,同时申明“淡化勘查阶段”,进而舍弃了资源类别概念外延所涵盖的表征勘查区整体资源可靠性的内容。《99分类》按表意性规则的行文方式表述,但其思维方式则要求按规范性规则来执行。混淆了两种体制、两种文化、两种规则类型之差异,纠结由此产生。2.2分类“前提”判断失误———纠结之结果《99分类》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4),是此标准之核心,是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之结论。推理的结论正确,“必须遵守两个条件:①前提真实;②推理的形式正确”。因此,《99分类》之结论是否可信,首先需要判定其推理的前提的真实性。此表成立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一是,在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勘查区内块段的级别是主导因素;二是,在矿产资源经济评价过程中,经济评价的结果是主导因素。判断分类前提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它是不是符合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的实际工作规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是:首先进行预查,根据预查获得的地质资料与已开采利用的矿产地的矿床地质类型,进行类比推理,确定某一地区是否具有进一步进行普查工作的价值。而后开展普查,对普查区内获得的资料进行概略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确定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区域。再后进行详查,依据详查资料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并进行矿区总体规划。最后,根据矿区总体规划对规划建设的矿井开展精查(勘探),以及进行可行性研究。经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后,估算勘查区内资源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数量,进而得出开发利用是否经济的结论。纵观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评价和经济评价工作流程,评价工作的对象是矿产地或勘查区整体而非是局部块段,可行性评价阶段决定资源经济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依然是矿产资源开发整体的收益能力,亦非局部之块段。故《99分类》的表1成立的前提是不正确的,其结论亦是不可靠的。《99分类》前提判断失误的根源是由于资源类别纠结,源于在对纠结的判断时,将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资源类别与我国的块段级别相对应的结果。#p#分页标题#e#2.3演绎推理、同一律问题—纠结的两难选择当将《99分类》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4)的横栏不变,纵栏加上可行性研究阶段,其分类之结果如表5。此表可以看出两个逻辑错误:其一是演绎推理之错误。以煤炭资源勘查为例,其勘探(精查)阶段提交的报告中含有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99分类》规定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获得探明的经济的基础储量和预可采储量、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获得探明的经济的基础储量和可采储量,控制的没有明确的规定,推理其属于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对同一个煤炭资源精查报告而言,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其结论是经济可靠程度之间的差异,而不是资源储量类别之间的差异。根据直接推理的原则,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获得“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样也可以获得“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和可采储量”。其二是违反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规则。“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都要保持自身的确定性(同一性)。即: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同一个概念或同一个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确定的内容,不能任意改变”。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都是对勘查区或井田能否经济的开发利用所进行的研究,如煤炭资源精查报告中依据1992年勘探规范总则提出的相关规定,其中相当于推断的(C级)资源量在60%左右,这一部分资源量是可行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这也是2005年新颁的煤矿设计规范中规定“工业资源/储量=探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基础储量+推断的资源量×K”的根本原因。由于《99分类》规定只有“探明的、控制的”可以转化为“基础储量”,“推断的”只能称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由此产生的逻辑错误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出现了概略研究阶段的内容,即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与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概念的混同。使得在同一个研究过程中,同一个判断没有保持自身的确定性。上述错误表现出纠结的两难选择:若将我国的勘查阶段与西方的资源类别相对应,从感性上认为不妥;但将块段级别与资源类别相对应,则又出现违反逻辑规律的错误。或者说《99分类》之所以出现的逻辑错误,都是由于将块段级别与资源类别相对应造成的结果。2.4违反同一律问题—两种规则类型引发之思考《99分类》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违反同一律问题,主要是指“煤和泥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与《99分类》的块段级别的对比问题。表6是当前大家均认可的块段级别的对比方案。此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从继承性而言《99分类》模糊了1992年勘探规范中的a、B级甚至C级资源量的界限(如套改技术要求规定,正在开采、基建矿区,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地质勘查程度达到勘探的矿区的C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由此造成两个不同时期资源储量不能对比的困难。(2)从继承性而言2002年煤和泥炭资源勘查规范是正确的;但从法规体系而言,《99分类》标准属于上位法,而2002年煤和泥炭规范属于下位法,跟据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煤和泥炭资源勘查规范必须与《99分类》标准保持一致,否则是错误的。(3)此对比方案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即在同一个系统中“每个概念、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同一内容”的原则。这一错误的对比方案带来的最主要问题是:由于在《99分类》中334?属于潜在资源量,故不能计入查明资源量,即不能登记入帐在国家资源储量表之中。然而在煤炭资源详查、普查、预查报告中存在相当数量的“D”级资源量,即与《99分类》“推断的”相当的资源量而不能反映在国家统计报表中,由此有数千亿吨查明煤炭资源量不能反映在我国最新的资源储量表中。上述问题说明,将表意性规则套用于规范性规则时,必然会出现逻辑错误。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则属于规范性规则,因此当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最高可靠程度只能获得B级资源时,我们将其称为“详查最终”阶段;最高只能获得C级资源时,称为“普查最终”阶段;只有最高可以获得a级资源的才称为“精查”阶段。所提交的勘查报告可以统称为“最终”报告,但不允许统称为“精查”报告。西方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查规则属于表意性规则,因此只要胜任人确认其资源类别为确定矿产资源时,其就可以获得与我国的精查、详查最终、普查最终阶段相当的资源量。本文在说明块段级别时均使用a、B、C、D,而不使用“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其原因在于:一是a、B、C、D在我国原地质勘查规范中明确规定是块段级别;而《99分类》中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其原意是与美国的资源类别“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相对应,即其概念定位有模糊之嫌。二是a、B、C、D作为块段级别的可靠性符号,其可靠性的序次清楚明确,无多解性;而探明的与控制的,从文字角度来判断哪一个可靠程度更高些并不清晰。2.5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问题《辞海》中关于概念的限制的定义是: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增加某一概念的内涵,使该概念变为外延较小的概念的逻辑方法。如在“作家”这一概念的内涵中,增加“写小说的”这一属性,就从“作家”变为“小说作家”这一概念。如再在“小说作家”这一概念的内涵中,增加“中国的”这一属性,就从“小说作家”变为“中国的小说作家”这一概念。概念的概括的定义是: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减少某一概念的内涵,使该概念变为外延较大的概念的逻辑方法。如从“立体直观教具”这一概念的内涵中,减去“立体的”这一属性,就变为“直观教具”这一概念。如再从“直观教具”这一概念的内涵中,减去“直观”这一属性,就变为“教具”这一概念。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的定义是: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a、B,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概念a比概念B的内涵多,则概念a比概念B的外延小;反之,概念a比概念B的内涵少,则概念a比概念B的外延大。如“中国青年作家”与“中国作家”,前者较之后者的内涵多,而外延小;后者较之前者内涵少,而内涵大。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是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逻辑基础。《99分类》中的“储量与可采储量、预可采储量”,“储量与基础储量”都是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其中储量与可采储量、预可采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定义,是正确的。然而,储量与基础储量之间的关系则存在一些问题。按照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之定义,基础储量是对储量的限制,即基础储量的内涵应小于储量的内涵,而《99分类》的规定是基础储量的内涵大于储量的内涵。严格依据命名规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基础储量应称为“基础可采储量”,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称为“基础预可采储量”,显然如此之名称大家都是难以接受。较为规范的逐级划分方案为:储量———相当于现标准的基础储量,开(或可)采储量———相当于现标准的储量,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称为预开(或可)采储量,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称为可开(或可)采储量。#p#分页标题#e#2.6用词的规范性问题《99分类》中勘查阶段的名称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其中勘探与其它名词不属于同一词族。《辞海》中关于词族的定义为:由同一词根产生的词群。如汉语的“陶器”、“铜器”、“玉器”、“瓷器”、“铁器”、“木器”、“漆器”、“电器”等,为同一词族。在不同的词族里包含词的数目多少不等。同词族在词义上有一定联系。勘查阶段的名称以改为“预查、普查、详查、精查”为好。3结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由社会决定的,即是由社会的文化、习俗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当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知识共同体的共同约定时,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进行变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99分类》试图用西方的“资源类别”概念改革中国的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但其无法摆脱自身的惯性思维羁绊,只能将“资源类别”与中国的“块段级别”相衔接,由此犯了形式逻辑之错误。同时,改革必须与国情相适应。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一般实行的是勘查风险由企业承担的探采一体化制度,为保证投资收益的最大化,需要在资源勘查过程中及时开展经济性评估或评价,故勘查阶段并不显得十分重要。只是在向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时,需要向投资者说明矿产地的资源类别,即与勘查阶段相当的勘查区整体的资源可靠程度。在我国,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从矿产资源的无偿使用转变为矿业权的市场交易,但探采分离的状况依然存在。当前我们实行的“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政策措施,其实质是勘查风险由国家承担下的探采分离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益性勘查之边界需要用勘查阶段来划定;为保证矿业权交易双方的权益,规范的勘查区整体资源可靠程度———勘查阶段,成为我国矿业权交易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符合我国国情的与国际接轨的方案,是学习和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而非是对我国原有的地质勘查规范作革命性的变动。中国和西方国家,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文化背景,形成的既相互沟通又各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分类体系,这其中并无优劣以及正确和错误之分。在我国,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资源储量分类的经验,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是完全必要的,但它不应以抛弃我国的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地质勘查规范及其分类方法。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由于形式逻辑知识和逻辑素养的缺乏,使我们难以对不同体制和不同文化形态的资讯进行正确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同时也难以用准确的合乎逻辑规则的语言文字加以表达。这也是围绕《99分类》争论中不同观点之间难以取得共识的重要原因。严谨缜密的逻辑关系,是制定标准和规范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形式逻辑错误,是《99分类》的重大缺陷。

文化资源概念篇5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96-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从书本和课堂获取信息外,更多的是从计算机、internet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和教学组织者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整合,系统开发,努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软件为教材,以internet/intranet为学习和管理环境,以自主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以媒体素材为基础,适用于多层次教学对象,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而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立体化教学资源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从传统教室到现代化网络,从简单媒体到高技术多媒体;按预定目标设计,对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整合,构建了立体化、数字化、实时性的教学空间。

图1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

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信息系统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对象层次化三个方面的内涵。立体化教学资源模型如图1所示。该空间就是我们要建设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系统,对上述内涵可细化为

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信息1,…]*[教学环境,…]*[教学对象1,…]

系统化教学信息=电子教材+纸质教材+…数字化教学环境=教学支持环境+教学管理环境

教学支持环境=信息交流环境+实验模拟环境+教学评价环境+…

教学管理环境=教师管理环境+学生管理环境+课程管理环境+…

系统化教学信息包括数字化教材和纸质教材,数字化教材包括辅助授课系统、辅助学习系统、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必须覆盖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包括课前预习环境、课堂讲授环境、课后复习环境、辅导答疑环境、实验模拟环境、学生自测环境、教学评价环境、信息交流环境等。层次化的教学对象为学科教学、远程教学、学习培训,适用各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等。

在概念学习中,要明确相关概念引入的目的。如"速度"是贯穿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物体的位置变化可用位移表示,但不同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不同,位置变化不同,有的物置变化快(如汽车),有的物置变化慢(如自行车),为了区分不同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就必须引入"速度"这个概念。只有弄清引入某一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说真正地掌握了一个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物理现象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如共点力、受迫振动、内能、点电荷、光谱等,它们不但直接影响对物理问题的表达,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共点力"概念不清,静力平衡以及动力学的问题就难以处理;另一类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又称为物理量),如加速度a=Δv/Δt、动能ek=1/2mv2等,对这些量的表达式,要明确式中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各量的单位及其适用条件,如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mgh,是基于物体的重力恒定这一条件,只在高度及纬度变化不太大时才成立。

明确概念的内涵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对于定量概念其内涵一般包括: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是否矢量?它的大小和方向(对矢量)是如何定义的?单位是什么?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如何测量?等等。如加速度引入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定义式为a=Δv/Δt,国际制中的单位是m/s2,是矢量,一个物体的加速度由它所受的合外力与质量决定,教材专门安排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的实验(测量方法之一)。

横向分析物理概念,可以是对概念作横向比较,例如位移和路程、速度与加速度、动量和动能、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势与电势能等都有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横向分析也可以是对相似概念采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例如学过电场线的概念,理解电场线的性质后,再学习磁感线,可利用表格将电场线与磁感线类比,得出磁感线的概念和性质。这样,可达到对概念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

立向的能力提高,一方面要通过正确地运用概念,有针对性的解决有关问题,使物理的抽象上升为理性的具体。另一方面,要注意物理概念发展的阶段性,通过反复加深认识的过程,在越来越广泛的知识和背景上来把握概念。

注重引入设计增强教学魅力

王晓琳

(辽宁省本溪市南芬中学辽宁本溪117014)

摘要:引入是教学之始,新课之端。新颖、生动、活泼的新课引入会大大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望。新课引入应精心设计。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引入;设计;方法

文化资源概念篇6

关键词:本体;语义;相似度;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imedatthedefectsofthetraditionalkeyword-basedretrievalmodel,anontology-basedsemanticquery-orientedinformationretrievalmodelwasbuilt.Conceptoffourtupleontologywasdefined,theresourcemappingschemewasgiven,ontologyconceptexpansionstrategywasformulated,theconceptsimilaritycomputingalgorithmofontologywasdescribed,andtheexperimentalcomparisonwascarriedout.theresultsshowthatprecisionandrecallrateofontologysemanticretrievalmodelarehigherthanthetraditionalretrievalmodel,thisstudyhassometheoreticalandpracticalvalue.

Keywords:ontology;semantic;similarity;informationretrieval

1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库,且网络信息资源随之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性,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3]。然而,传统信息检索模式面对文本字符串匹配的语法层面,缺乏针对信息表示及处理和理解的语义层面分析,即信息是丰富的,而知识却是贫乏的,所以依赖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已很难满足用户需求,而本体及其相关理论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利用本体建立标签之间的语义关系,并引入语义与agent技术,实现标注系统的语义检索,通过语义模型丰富的描述能力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准确描述信息资源,以agent组织完成用户交互、信息检索、信息过滤、结果返回,构建一种基于本体学习的能够实现语义层面分析的检索模型,以弥补传统信息检索的不足,进而从信息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改善信息检索的效率。

2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构建(Constructionofsemanticretrievalmodelbasedonontology)

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可依据领域本体知识库对信息资源或文档进行语义标注,本体概念的语义信息可借助本体概念定义及本体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因为特定专业领域的概念可通过领域本体进行描述,这样可使文档或信息资源更具有语义,且可揭示出用户检索词的语义,把从文档和用户查询抽取的关键词转换为具有语义的本体概念,实现基于关键词的语法检索到基于本体概念的语义检索的提升,其中,语义检索与传统基于关键词匹配的检索方式不同,因为语义检索基于信息理解的语义层面对信息资源及用户提交的检索请求进行分析,语义检索方式对检索条件、信息组织以及检索结果均赋予了语义成分,可从语义层面提高检索精度[4-7]。

2.1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理念

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信息检索,其理念在于使信息资源或文档进行语义描述,借助领域本体知识库完成对文档和信息资源对象的语义标注,进而揭示出文档和信息资源对象的语义理解,及其用户检索词的语义信息,同时可实现领域本体检索词的语义扩展,最终完成理想检索结果的获取,具体检索过程为:

step1:构建并描述领域本体概念。描述领域本体概念,构建领域本体知识库。

step2:提取文档或信息资源对象特征并进行资源映射。借助领域本体概念描述及知识库构建和管理,对获取的信息资源或文档进行语义标注及资源映射,对信息资源或文档语义内涵进行揭示。

step3:制定本体概念扩展及查询语义扩展策略。在领域本体概念描述的基础上,对用户查询请求的语义信息进行揭示,并对用户检索词进行语义扩展,检索系统完成对生成的备选检索词集的检索工作。

step4:实现领域本体概念相似度算法。依赖本体概念结构图,实现本体概念语义距离计算算法、本体概念节点深度计算算法及语义综合相似度计算算法,以此服务于查询结果排序环节。

step5:对检索系统的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基于相关相似度计算算法及规则,完成用户原始检索词及检索系统返回检索结果的相似度比较,基于相似度对检索系统的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并反馈给用户。

2.2领域本体语义检索模型

领域本体语义检索模型,如图1所示。

(1)领域本体及其分类体系作为数据资源语义表征的核心,可对文档或数据资源描述给予指导。领域知识也作为查询扩展和查询结果排序的基本依据。因此,领域知识的构建和维护,如领域本体、推理规则的构建和维护,离不开领域知识管理。

(2)数据资源或文档的语义可通过标注进行语义揭示,再借助文档特征提取技术,从领域本体词汇中获取本体概念,建立数据资源或文档的语义特征域,完成数据资源库文档的自动标注,并完成标注和索引信息资源或文档的非语义特征,由此生成文档索引库和元数据库。

(3)基于文档或数据资源标注信息构建索引库,以此为依据,检索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文档或数据资源信息。

(4)实现查询扩展及结果排序,就是以领域本体生成的本体词汇库为依据,完成用户查询输入文字的分词工作,将用户查询分成本体概念集合和非本体概念集合。然后,分别对这两个集合按相似度扩展,得到两个查询候选集合,以此为依据,借助相关相似度排序算法获得排序后的查询集,最后,完成查询请求到索引库及检索库的提交环节,将查询结果按查询请求的相似度排序后,将结果推送给用户。

3关键算法实现(Keyalgorithmimplementation)

3.1四元组本体内涵及其数学描述

基于四元组的本体概念描述为:,其中,表示用户,描述使用标签管理资源的用户,并且每个用户有唯一的iD号标识。表示标签,描述集合中用户使用过的标签,标签可以是任意的字符串(单词或短语),现定义标签为一组词语序列,,

,公式描述标

签映射成一组术语,术语可以是任意单词。表示资源,描述所有领域相关资源,其内容取决于用户标注集的类型,用户标注集主要由用户、标签、资源三个要素组成,即用进行描述。表示三元关系,其中元素描述用户使用标签标注收藏的资源。函数式描述用户使用一组标签定义一个资源,其中。

为了理解用户标签含义及标签之间的关系,构建主干本体,用二元组进行描述:,

其中表示概念集,概念,是概念的唯一标识,是同义词集合,包含了概念的同义术语集合,是描述概念的短语,是将概念分类到泛化类中的词类,也可将四个元素分别记为:,,,;

表示概念集之间的关系。现定义为一组同义词集合,资源,定义一组同义词集合及里资源,,每个资源用二元组表示为:,

其中,为资源的频率分配。三元组表示关系集合中的关系,其中,,,是关系的两个关系项。

3.2资源映射方案设计

一个标签可以映射成一个或多个概念,也有可能只有部分标签可以映射成一个或多个概念,现提供几种资源映射方法。

(1)直接映射

直接映射描述标签到概念的映射,即将每个标签映射到本体中的概念,可表示为:

3.3本体概念扩展策略制定

(1)本体概念扩展

本体概念扩展步骤如下。

step1:对每个本体概念进行扩展。

为领域本体概念集,为两个本体概念的相似度。如果对本体概念进行语义扩展可形成,

其中集合中每个元素要么为空,要么,且,。

也就是说,可基于相关相似度计算算法扩展单个本体概念,选择相似度大于给定阈值的本体概念,并且被选取的本体概念同其他用户本体概念之间的相似度,比该被选取本体概念同当前单个本体概念之间的相似度小。

step2:构建本体概念查询集。对用户本体概念集的元素进行扩展,其中的每个概念元素都可扩展为一个扩展集,可分别从每个中进行本体概念的选取,构建本体概念查询集,查询本体概念集的组员就是从每个本体概念扩展集中选取的概念,查询本体概念集描述为:

(2)扩展关键词集合

关键词的扩展相对简单,因为关键词不是本体概念,所有扩展的集合所组成的集合为原关键词集的幂集,记为,其中的元素本身也是集合,且与用户输入的原关键词集之间的相似度计算也并不复杂,现令为幂集中的元素,则与之间的相似度计算模型为:

3.4本体概念相似度算法

领域本体可描述特定领域中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可形成本体概念结构图,该本体图可计算本体概念相似度,其实本体概念结构图可看作为带有根节点的有向无环图,本体概念用图中的节点进行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有向边进行表示,且该本体概念结构图具有树型结构的层次结构特性,及有向边和多重继承的特性。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step1:本体概念语义距离的计算。

基于本体概念图,本体概念的语义距离表现为连接两个概念节点的有向边的数量,记为。本体概念语义距离与本体概念语义相似度之间的关系为:两本体概念语义之间的距离越大,则这两个本体概念之间的相似度越小;反之,两本体概念语义之间的距离越小,则其之间的相似度就越大,即两者成反比关系。

step2:本体概念父节点深度的计算。

基于本体概念所体现的层次结构特点,对本体概念节点进行自顶向下的组织,及由大到小的分类,依据本体概念最近共同父节点所在层次,可知其层次越深,本体概念分类越细,从其父节点继承的语义信息就越多,其共同语义信息就越多,即这两个本体概念间的相似度就越大。现用描述两概念的最近共同父节点深度,表示两概念最近共同父节点。

step3:计算语义重合度。

本体概念之间的语义重合度计算可依据两本体概念间所包含的相同父节点个数来完成,但如果同时对本体概念语义距离和本体概念语义重合度加以考虑,则存在重复计算的可能性,因为本体概念语义距离中隐含着本体概念语义重合度信息,所以可基于本体概念语义距离和共同父节点在本体概念结构图中的深度,计算出本体概念相似度,令两本体概念、,则、的语义相似度可通过、的语义综合距离和、共同父节点的综合深度对相似度影响的加权归一化进行表示,计算如下:

其中,为语义距离加权值,表示共同父节点的加权值,且满足,语义距离决定的相似度可通过调节参数进行调节,表示本体概念树的最大深度。

step4:本体概念综合相似度计算。

如果对用户检索词集中的本体概念进行语义扩展,可生成查询语义扩展集,记为,如果对用户检索词集中的非本体概念的关键词集进行扩展,可生成关键词集的幂集,记为,现从中取一元素,记为,该元素是一个扩展概念集,再从中取一元素,记为,该元素为一个扩展关键词集,便可形成一个提交给检索系统的检索请求,表示为(,),令用户检索词集为(,),每一个扩展的检索请求记为(,),则通过(,)和(,)相似度的计算,可得到用户检索词集和检索结果的相似度。现基于扩展关键词集相似度、扩展本体概念集相似度、分类概念集相似度,可计算出综合相似度,数学描述如下:

其中,、为调节参数,代表本体概念集相似度与综合相似度的比值,代表关键词集相似度与综合相似度的比值,且。

4实验与结果分析(experimentandresultanalysis)

本实验环境为:windows7操作系统,SQLSeRVeR2008数据库平台,模型数据库动态链接查询实现工具为某专业数据库数据及weB技术。建立领域本体的开发工具为:5.0的pRopeRtYBRowSeR环境,每个词条类的构建借助objectproperty属性实现,因为object属性可在类与类之间建立不同层次的关系描述,而且两个object属性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如果基本父类建立完成后,还可为每个父类添加不同的子类和属性,同时还具有继承特性,即所有子类都可继承其父类的基本属性。

实验步骤为:

step1:对选取知识本体的专业领域及范围进行确定,基于自顶向下的顺序,构建本体概念和术语清单。

step2:对基础词库进行完善。

step3:依据分类体系层次,对本体实例进行添加,构建整个领域本体。

本体概念语义信息检索模型测试指标通过查准率和查全率进行衡量,分别描述为:

查全率:

查准率:

同时,借助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以便于全面衡量其检索效果,的计算公式描述为:

它为检验本体概念语义信息检索模型,将其与传统关键词检索模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对抽取的某领域的标准词条进行测试,从中随机选择四个词条实验样本,分别以相同词条在本文模型和基于关键词模型中检索,实验结果详见表1、表2和图2所示。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领域本体概念的语义信息检索模型效率高于传统关键词信息检索模型,且语义检索的也高于传统关键词检索,表明本体概念语义检索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用价值。

5结论(Conclusion)

论文构建了面向语义查询的信息检索模型,对资源映射方案、信息概念扩展、相似度计算等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研究本体结构中,如何查找到更多概念邻居,以减少数据稀少的影响,进而提高检索效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ZhangBin,etbiningrelationandcontentanalysisforsocialtaggingrecommendation[J].JournalofSoftware,2012,23(3):476-488.

[2]吕刚,王晓峰,胡春玲.基于本体学习的标签推荐方法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5,3(3):424-426.

[3]何继媛,窦永香,刘东苏.大众标注系统中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03(3):51-56.

[4]魏桂英,高学东,武森.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文本信息检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4):316-320.

[5]张宗仁,杨天奇.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SpaRQL本体查询[J].计算机应用,2010,30(12):3397-3400.

[6]何伟,杨小平.基于词间语义关联性的本体扩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1):73-76.

[7]张胜.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J].软件导刊,2014,13(3):18-21.

作者简介:

文化资源概念篇7

遍布全世界的主机和服务器,错综相联的超媒体资源,这是互联网为我们所构建的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电子信息空间。它无疑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但是它的开放性、分布性、无序性以及惊人的发展速度也为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带来了困难。正如在大海中行驶的船只需要导航系统确定方位一样,要想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有效获取有用信息,也必须拥有便捷有效的信息导航技术。一般来说,www网络中常用的信息导航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门户网站的分类索引;二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三是利用网站的相关链接。但是目前这三种信息导航方式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分类索引所覆盖的网络站点范围太小,更新较慢,难以适应网络的快速增长,而且分类标准的不统一和不规范常常影响到用户对站点所属的判断,造成导航失败。搜索引擎虽然是目前主要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但是通过简单的逻辑运算检索到的结果往往是数量庞大且鱼目龙杂,充斥着大量的无用和重复信息。网站的相关链接是指符合当前网站内容主题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的超链接,这种导航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是信息量非常有限,而且对外部信息的链接常常出现错链和假链,即使是内部信息,也常常因为组织和描述方式的影响,造成用户的“资源迷向”。

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迷航”会使他们感到厌倦而丧失获取信息的信心,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1)网络的巨大信息量使人们必须依赖于自动化的处理技术。但是目前因特网的各个网端的技术支持环境比较复杂,信息资源的内容范围、组织结构和存储方式各不相同,呈现出分散、无序、变幻多端的特点,这使自动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困难重重。因此要提高信息导航的效率和质量,必须先解决资源异构的问题。

(2)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数据大多以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缺乏形式化的语义描述,而且大部分资源间的链接也没有反映语义关系,这使得机器很难对网络信息空间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处理,对信息的自动导航也无法像人工操作那样准确有效。

(3)目前的网络导航系统缺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和一词多义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网络用户之间、用户与系统设计者之间对于问题和信息内容可能会具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当用户按照自己的思路查找信息时,他所选择的导航路径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低效的。因此信息导航必须考虑具体用户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提供导航服务。

(4)网络导航系统的设计缺乏规范。门户网站各自依据不同的标准建立自身的分类导航系统,网站的划分随意性较大,常常引起用户的困惑。一些著名的信息搜索引擎也各自采用不同的检索规则,有些系统不能利用历史信息或者不提供二次检索,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另外,在网站内部的导航系统设计上,也存在着导航结构不合理,导航要素不完整,导航界面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用户的导航障碍。

由此可见,造成信息“迷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信息空间的合理组织和有效的导航机制,这也是第二代web网络技术难以克服的困难。为此,人们正在研制第二代web网络——Semanticweb,它以结构化信息表示为主,为网络导航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2 Semanticweb技术

tim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了Semanticweb的概念。2001年2月,w3C组织正式推出Semanticwebactivity,使网络环境下的语义处理技术研究渐入佳境。Semanticweb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开发一系列可由计算机理解和处理的语义表示语言和技术,通过显式的语义表示和领域本体将网络信息空间编织成为一个巨大的机器可读的知识网络,以支持自动化的信息访问和知识管理,实现高质量的网络信息服务。目前关于Semanticwe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资源及其内容的语义和语义关系表征,基于语义的数据自动分析、理解和处理,不同应用领域和系统间的数据自动交换、转换和复用[3]。Semanticweb虽然是现有web网络的延续,但在信息导航方面具有许多普通web没有的优势。Semanticweb中的节点既可以代表物理页面,也可以代表知识实体;Semanticweb中网页的内容不但可以被人理解,而且可以被机器理解;Semafiticweb中的链接不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语义关系。通过Semanticweb技术,可以改变现有网络松散的数据结构,将信息资源结构化并赋予含义,使网络信息的整合和自动处理都变得更加容易[4]。

2.1 本体

所谓本体(ontology),实质上是描述特定应用领域知识的公认的术语集。关于奉体的定义,比较著名的观点是“本体是概念模型的一个显式的规格说明”和“本体是共享概念的一个形式化的规格说明”,其中,“概念模型(Conceptualization)”是指通过对某个客观现象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提取而获得的关于该现象的抽象摸型;“显式(explicit)”是指对所使用的概念的类型,以及这些概念在应用上的约束都给予明确的说明;“形式化(Formal)”表示本体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在;“共享(Share)”表示本体中反映的是共同认可的知识”[5]。

本体通常表达为一组对象(概念)、关系、函数、定理和实例。本体中的对象类按照等级关系组织成基本的结构体系。等级关系包括例化(is-a)关系、类属(kind-of)关系和整部关系(part-of)。上层的对象类为父类,下层的对象类为子类。对象类具有各自的属性,并可依据父子关系继承。对属性的取值对象、取值范围、取值基数等都可以加以限制,还可以对属性的交换性、对称性、传递性、唯一性等进行定义。除了等级关系,本体中的对象类间还可以具有其他语义关系,形成语义网络形式的概念模型。本体是机器自动推理和智能化高级信息服务的基础,对网络而言,一个简单的本体的典型例子就是网络的分类索引(如Yahoo!的分类目录)。本体的应用对于提高网络导航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4)。

2.2RDF和RDFS

RDF是由w3C开发的元数据描述机制,其目的主要是为元数据在网络上的编码、交换和重用提供一个基础。它允许在XmL的基础上以一种标准化的、互操作的方式对数据语义进行定义[4],提供了一个描述web资源的数据模型。RDF包含描述资源的属性和关系的声明。资源是任何用URl(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唯一标识的实体对象。资源具有属性,属性则具有一定的值,该值可能是简单的字符串或数字,也可能是自身也具有属性的其他资源。这样,资源、资源属性和属性值构成了RDF声明中的三元关系模式,任何本体或描述性元数据都是这种三元关系模式的具体体现”[1,7]。

为了描述元数据元素间的复杂语义关系,w3C进一步定义了RDFS(RDFSchema)。它可以看成是一个本体定义语言,用来建立概念类体系结构、属性层次和类关系。

3 基于Semanticweb的智能导航机制

Semanticweb的出现为网络信息导航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Semanticweb技术是解决无序网络空间中“迷航”问题的关键技术。基于Semanticweb的智能导航是一种以结构化、语义化的概念知识网络为基础,自动形成个性化导航结构的方法。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Semanticweb的信息组织,即利用参考本体对各信息源进行语义描述和整合;二是基于Semanticweb的个性化导航结构模型的构建,即在有序语义组织的基础上,构造用户语义模型,并据此建立导航结构。图1显示了基于Semanticweb的智能导航机制的概念结构[8]。

3.1 基于Semanticweb的信息组织

基于Semanticweb的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是,将来自于多个异构信息源中的数据整合到一个语义统一的参考本体中。参考本体是通过分析领域中的各个信息资源集合,提取公共概念、属性和关系而构建的本体,它为所有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概念集合和通用语义。

信息整合的方法是先分别将各个信息源中的数据转换为通用的数据模型,然后建立各个数据模型和参考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网络中的信息源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格式,其中大部分是HtmL页面,有的包含表格和列表。另外还有XmL文档、RDF文档以及关系数据库文档等。为了解决分布式异构信息源的语法相异问题,需要将数据转换为公用的数据模型格式,例如RDF。对于非RDF格式的信息数据,可以利用外覆包(wrapper)技术将其自动地转换为基于RDF的数据模型。外覆包对特定格式的数据文档进行解析,并采用RDF声明对其内容进行标注。下面是三种常用的外覆包:

(1)HtmL外覆包。由于HtmL页面属于半结构化的信息数据,因此HtmL外覆包采用的是半指导性的标注方法。即预先手工标注一组HtmL页面,然后对新的HtmL页面进行结构分析,将新页面与标注页面进行比较,从中提取相关信息。HtmL外覆包还可以处理异构的XmL文件[1]。

(2)XmL外覆包。根据DtD和Schema所定义的XmL文档的内容结构和内容元素,建立概念集与DtD Schema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自动地将XmL文献中的DtD内容元素标记转换为对应的概念集元数据标记。

(3)关系数据库外覆包。将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和二维数据关系映射到概念集中,形成语义基础,以便从关系数据库中自动创建RDF声明。

由于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表来标注数据,因此在建立通用数据模型后,还必须在信息数据源和参考本体之间建立概念和关系的映射,以消除语义差别。根据RDF声明,在参考本体中注册相关内容的来源,使参考本体成为一个知识内容的集成文件。另外,采用基于本体的元数据发现和漫游技术,探测相关的RDF声明,可以自动地添加新的信息资源[8]。

3.2 基于Semantic web的个性化导航

通过建立参考本体以及进行信息整合,无序异构的网络信息数据通过语义概念及语义关系被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公共语义知识模型。但是对于具体网络用户的信息导航,并不直接在全部公共语义模型上进行,而是依据用户语义模型有针对性地进行。

3.2.1 用户语义模型

用户语义模型是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集合和概念关系。概念集合的确定可以由用户直接提交或者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用户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背景等)按照一定的规则计算选择。而构建用户语义模型的关键步骤在于建立用户概念集合与参考本体间的语义映射,寻找参考本体中与用户相匹配的概念和关系。

为了将参考本体映射到用户语义模型,需要预先对参考奉体和用户概念集合进行数据训练,方法是为每个本体概念和用户概念各标注一定的相关资源作为训练数据,然后利用向量空间模型为每个概念生成向量,并计算其标准权重。

建立语义映射的过程通过计算用户概念集合中的概念向量uc与参考奉体中的每个概念向量间的匹配度来完成。假设在n维向量空间中,用户概念向量uc中第i项的权重为的匹配度为[9]:

首先将计算结果中匹配度高于阀值的若干概念向量与uc建立映射,形成从用户概念集合到参考本体的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如果参考本体的一些概念被重复映射,则需要选择其中匹配度最高的映射,以保证从参考本体到用户概念集合的一对一关系,即一个本体概念只能和一个用户概念相关,但一个用户概念可以和多个参考概念相关。在建立用户概念集合与参考奉体对应关系的同时,用户概念也继承了本体中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其他语义关系,成为一个独立的语义模型。

原则上应该将参考本体中的所有概念都映射到用户语义模型中,但是由于用户语义模型是范围相对较小的概念集合,因此参考奉体中的概念实际上不可能被完全映射。为了保持映射的完整性,可以在用户语义模型中设立一个“其他”概念类,参考本体中的所有没有被映射的概念将成为它的子概念[9]。

举例来说,假设用户提供的信息表明其在体育领域感兴趣的概念为“足球”、“足球世界杯”、“足球亚洲杯”、“nBa”、“围棋”、“奥运会”,图2显示了这些用户相关概念经过映射后形成用户语义模型的过程。

用户概念集合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在参考本体中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将这些概念从参考本体中提取出来,并根据其语义关系重新组合,就形成了用户语义模型的结构。例如:用户概念“nBa”的对应概念为“篮球”、“篮球赛事”和“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因此这三个概念都被包含在用户语义模型中,且它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即等级关系)保持不变。又如,虽然参考本体中的“其他赛事”概念和用户概念集合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但由于该概念和“足球赛事”与“篮球赛事”两个概念间有语义关系,且这两个概念均与用户相关,因此该概念也被包含在用户语义模型中。另外,“世界杯足球赛”概念实际上与“足球”和“足球世界杯”两个概念间都具有对应关系。但由于它与后者的匹配度比前者高,因此将它映射到后者。

3.2.2 个性化导航结构模型

导航结构模型显示了导航系统组织、关联和显示信息内容的方式。站点地图就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导航结构模型。个性化导航结构模型是基于用户语义模型创建的针对特定用户的导航结构,是个性化导航服务的实现。

导航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三个基本要素:卡片、页面和链接。一张卡片只包含一种类型的信息内容,是导航结构模型中的最小组成单元。页面与物理的web页面相对应,一个页面上可以包含若干个卡片。链接则用于连接各个页面中的卡片以形成整体结构[8]。通常,导航结构模型总是从一个缺省的根页面开始,每一级页面都包含了到下一级页面的链接,信息内容通过卡片和页面进行分类和聚合,导航通过链接来进行。在个性化的导航结构建模中,导航结构是根据用户语义模型来确定内容和链接关系的。图3显示了一个导航结构的部分示例,它是在图2中的用户语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

导航结构的建模过程就是对各级贞面中的卡片的内容、类型和表示样式的确定过程。卡片的内容根据触发点和用户语义模型来选择,不同的用户将获得不同的信息内容。

导航结构中的卡片被分为两种类型:静态卡片和动态卡片。静态卡片的内容独立于数据源,主要包含静态文本、图片等。导航结构中的根页面通常都包含静态卡片,具有预先定义的锚点,指向下一级的页面。动态卡片的内容视数据源而定,如果数据源改变,则卡片的内容必须重新计算生成。动态卡片还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种都代表了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一种典型方法:

(1)列表型(List)卡片:显示实体的实例列表,每一条实例都可具有指向该实例具体内容的链接入口。列表中的实例可以按照某种属性排序或索引。图3中的页面p2、p3、p4、p5都包含了列表型卡片。

(2)事实型(Fact)卡片:详细地显示一个实例的具体内容,如图3中的页面p4包含的“新闻内容”卡片和页面p5包含的“赛事内容”卡片。

(3)幻灯片型(Slide)卡片:顺序显示一组实例的具体内容,每次一个实例,且具有浏览附近实例的超链接,待显示的实例可以按照某种属性排序或索引。图3中的页面p6包含该类型的卡片,其中每个足球俱乐部的相关信息将被依次显示。

(4)查询型(Query)卡片:要求用户先填写一组实体属性的值,然后查询符合该值的实例并显示,通常该类型的卡片用于导航系统中的信息检索,如图3中的页面p7包含的卡片[8]。

另外,不同的卡片具有不同的表示样式,表示样式描述各种表示元素的属性,例如字体、颜色、布局等。表示样式可以根据用户喜好确定。

个性化导航机制的导航方法采用用户语义模型的查找与语义链的触发相结合的方式。当导航结构中的一个链接被触发时,该链接将被赋予一个查询式Q(C,t,S),式中三个变量的含义分别代表卡片的内容、类型和表示样式,在用适当的值填充变量后,即可利用查询式计算生成链接末端的卡片。例如在图3中,当链接L1被触发后,L1的查询式为:Q(“体育”,List,Stylel),其计算结果为页面p2中的卡片。Q中的变量C的值为L1的触发端点的概念“体育”,Q在计算时将检索用户语义模型,获取此概念的相关概念或相关资源作为卡片的内容。Q中变量t的值为List,因此Q生成的卡片将具有列表型的信息结构。同时,由于Q中变量S的值为Stylel,因此Q还要读取样式表中名称为Stylel的表示样式,并据此决定卡片的外观。同理,链接L2的查询式为Q(“足球俱乐部”,Slide,Stylel),其结果是生成一个信息结构为幻灯片类型,表示样式为Stylel,内容与足球俱乐部相关的卡片”[11,12]。

导航机制采用Semanticweb技术,揭示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语义知识模型,能有效解决无序、异构网络信息空间中的“迷航”问题。它利用映射方法建立用户语义模型,可以充分表达用户需求的语义知识,以提高个性化导航的效率。

4 结束语

网络信息的利用状况不容乐观,迫使人们努力探索更为先进更为成熟的导航理论、方法和技术。第二代web技术——Semanticweb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促进了网络导航新技术的发展。它作为导航系统的信息组织框架,能够使复杂的信息空间变得有序、清晰和直观,它采用机器可读的形式化的知识表示方式,有利于知识内容的自动获取。目前,Semanticweb技术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相信经过不断地研究和优化,以Semanticweb为基础的高级网络信息服务将逐步成熟,智能、高效、个性化的导航系统将成为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主流工具。

参考文献

1 丛敬军,阎辉.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信息导航技术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145):51~53

2 马瑞民,衣治安.web上超文本数据导航方法的研究.情报学报,2001,20(5):538~544

3 张晓林.Semanticweb与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检索.情报学报,2002,21(4):413~420

4 刘柏嵩.基于知识的语义网:概念、技术及挑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144):18~21

5 mikeUschold,michaelGruninger.ontologies:principles,methodsandapplications.KnowledgeengineeringReview,1996,11(2):93~155

6 JeffHeflinetal.Requirementsforawebontologylanguage.w3.org/tR/webont-req/

7 张平,郭金庚.语义网描述语言分析.电脑开发与应用,2003,16(4):31~33

8 ontowebbermodel-Drivenontology-BasedwebSitemanagement.www-db.stanford.edu/pub/gio/2001/ontowebber01.pdf

9 ontology-BasedpersonalizedSearchandBrowsing.ittc.ku.edu/~sgauch/selectedpapera/wLaS2003.pdf

10 毕强,刘早学.QUiC——一个智能超文本导航系统.情报学报,2002,20(12):1277~1281

文化资源概念篇8

关键词:语义环境;网络教育;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53-03我国的网络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高校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员,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信息技术平台、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师生提供课件、在线答疑、布置和提交作业等网络教育资源服务。然而,从对本科类和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使用调查情况看,许多精品课程资源制作质量较低,使用烦琐,互动效果不佳,以致网络教育资源实际利用率较低,有的甚至处于闲置状态。

为此,借鉴语义web理论和技术,对分布、异构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和资源本体的构建,在网络教育资源之间建立语义关联,实现资源交互和推送服务,有效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瓶颈问题。

一、语义web的内涵及特点

语义web是对现有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将网络资源以层次化结构加以定义和描述,解决分布、异构网络资源之间互操作问题。语义web包括基础设施层、元数据层、本体层、层。基础设施层包括组成语义web的资源的存储、访问方式和语法表达。基础设施层的Unicode使用国际通用的字符集处理网络资源的统一编码。URi(统一资源标识符)用于标识网络资源名称及其属性。元数据层提供网络资源类型、属性及其关系的规范性描述。元数据层的XmL+nS(命名空间)+XmLSchema以结构化语法描述网络资源数据内容和结构信息。RDF和RDFSchema提供描述网络资源及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语义模型。本体层在元数据层基础上定义网络资源概念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本体层的ontology(本体)描述网络资源及资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人机之间形成同一概念语义上的一致。层表达语义web的安全和信任机制。层的Logic提供基于本体层的公理和推理规则,进行基于语义的搜索和服务。proof为执行Logic的推理规则提供认证机制。trust采用加密和安全机制,确保网络资源的可信任度和资源交互的安全性。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RDF(资源描述框架)、ontology作为资源表示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1],它们定义了计算机可理解的类及属性等,并用唯一的资源标识符进行资源标注,为在更高层次进行异构系统交互、资源互联和共享、提升网络资源发现、传递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2]。基于XmL和RDF/RDFSchema,语义web提供本体和逻辑推理规则,实现网络资源的语义标注和推理,将网络资源有效地分类、继承、协作和组织,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应用集成。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描述

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分散、松散耦合、表现形式多样、动态性强的特点。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和共享,必须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统一标准(规范),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语义描述。目前,网络教育资源语义描述通常采用资源元数据和资源本体。

(一)元数据

元数据提供网络教育资源数据的规范化描述。元数据定义网络教育资源的所有数据元素。元素是资源的内容、格式及属性的描述符,如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标题、创建者、关键词等属性。

XmL和RDF是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采用的方式[3]。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定义网络教育资源的结构。XmL支持nameSpace(命名空间),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定义为特定的URi,较好地支持分布资源描述和多重语义集成。

资源描述框架RDF提供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模型。RDF三元组(主体、属性和客体)对应于资源名称、资源属性和属性值。在RDF基础上制订的RDFSchema规范化表示资源的抽象层次和概念结构,支持构建资源本体。

(二)本体

本体是对应用领域中的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性说明[4]。本体通过定义共享的、通用的应用领域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应用领域概念的语义,为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提供通用的规范,解决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资源描述框架RDF对网络教育资源概念描述上产生的歧义。

本体是解决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互联的关键。通过本体提供语义web标注网络教育资源的元数据,使网络教育资源表达一定的语义信息,支持搜索引擎、智能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对本体的解析、本体自身的推理能力理解网络教育资源语义信息,提供基于语义信息理解的智能服务。本体描述语言owL通过定义良好的语法和语义,支持有效推理表达能力,较好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表达和语义推理[5]。

三、网络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主要有DC(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Lom(Learningobject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LearningResource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标准,为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国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以Lom规范为核心,定义了教育资源元数据的具体结构,包括必须数据元素(Lom核心集),通用可选数据元素,与某类资源属性相关的分类扩展数据元素[6]。对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框架

按照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结合语义web层次架构,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进行语义描述和网络教育资源本体构建,建立网络教育资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网络教育资源知识库,利用SiLRi推理引擎等工具提供的智能服务,如智能检索、分类查询、智能等,最终实现对分布、异构的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共享和重用。基于语义web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一)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标注

教育资源库中存储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课件类资源(如ppt、Flash文件)、文档类资源(如word、excel、pDF文件)、媒体类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架构首先对资源进行必要的格式化预处理(关键词提取),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将网络教育资源的标题(title)、作者(author)、关键词(Keywords)、资源类型(type)、资源描述(Description)、资源大小(Size)、日期(Date)等作为必须数据元素,定义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实例结构,形成资源元数据库。

其次,利用本体在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之间形成的自动映射机制,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对象、属性及资源对象之间的复杂语义关联关系,构建网络教育资源知识结构的本体概念模型。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基于语义的抽象、描述和标注,将不同类型、领域知识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成知识网络。

最后,将经过预处理的网络教育资源获得的语义信息存入资源知识库,利用搜索引擎开展语义内容重构,形成学科领域知识网络,实现知识资源语义层面组织。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本体管理

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管理包括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的构建、一致性检验、本体解析、本体存储等。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后,自动生成相应的标注xml文档,存储在资源本体库。从资源本体库可以获取资源语义信息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经过语义标注的资源语义信息作为资源本体中各类资源的实例,这样就在资源元数据和资源本体中的实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

对几种代表性的本体构建方法,如toVe(torontoVirtualenterprise)企业建模法、骨架法(Skeletal法)、metHontoLoGY法、KaCtUS工程法、SenSUS法、iDeF-5法、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按软件开发周期各流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成熟度较高[7]。所以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的构建采用知识工程法(七步法),将资源元数据和本体构建过程建立对应的映射关系[8]。

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构建本体的步骤为:(1)以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方案确定本体领域和范围;(2)考虑复用已有的资源本体库,与现有资源本体库建立映射关系;(3)从资源元数据中提取资源数据元素和分类信息,列出资源本体中的重要概念;(4)根据资源元数据的分类,定义相应的类和类的层次体系,如文本类、媒体类等;(5)定义类的属性(对象属性、数据属性和注释属性);(6)对资源数据元素属性进行约束,如类型、值域范围等;(7)构建资源本体中类的实例和属性关系。

按照知识工程法(七步法),采用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进行本体概念类、关系、属性和实例构建教育资源本体,使用支持本体描述语言owL的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集成的Hermit推理机对资源本体进行一致性检验,没有出现本体语义冲突等情况,经过推理得到资源本体概念类的实例。

本体信息通过本体解析以owL(web本体语言)文件存储在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库,本体解析工具Jean提供了操作RDF/RDFS和owL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及基于规则的推理引擎编程环境[9]。本体解析通过读取网络教育资源本体,使计算机理解资源本体结构,资源本体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本体概念的属性和属性的取值范围。

本体的存储方式有基于owL文件的存储、基于XmL数据库的存储和基于RDF数据库的存储三种。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生成owL文件存储本体信息,并支持RDF数据库存储。本体解析工具Jean提供数据库存储本体的接口,导入owL本体,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数据库访问本体数据。

(三)网络教育资源的推送服务

网络教育资源推送服务是将存储在资源知识库中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关系以语义图的方式呈现给资源使用者,包括语义分析、语义匹配、推理引擎、服务接口等模块。

资源使用者输入资源查询信息后,资源服务接口提供目录检索和智能推送两种方式。目录检索是资源使用者通过资源目录(或知识地图)的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资源;智能推送是结合资源使用者使用行为日志(语义词搜索、页面浏览等),依据网络教育资源本体,使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10],为资源使用者主动推送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方式。

语义分析将资源使用者输入或从资源目录提取的关键词按照资源本体术语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前驱、后继、相关、平行等方式进行语义扩展,实现知识资源的推送,提供资源使用者更丰富、高度相关的资源内容。

语义匹配采用基于本体的匹配器进行匹配操作[11]。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将资源内容列表和使用需求分开描述,为资源内容列表和使用需求定义一定的匹配规则,确保匹配结果的完整和准确。资源提供者根据查询请求,将网络教育资源提交给匹配器,匹配器接收资源使用者提交的请求后,利用匹配规则识别与使用需求相符的资源描述,查找相关的资源,并进行排序,返回资源使用者。

推理引擎采用SiLRi[12],SiLRi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采用RDF元数据推理的轻线程推理数据库,允许在资源检索式中合并事实查询和资源本体概念,是较为理想的推理机制。

五、总结

通过引入语义web理论和技术,依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利用元数据和本体进行网络教育资源语义标注。采用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构建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将分布存储、松散耦合、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资源相互关联,结合资源本体解析、资源语义分析、资源语义匹配和推理,实现符合使用需求的资源推送。对于解决网络教育资源多种异构、多重语义等引发的资源匮乏和有效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timFinin,anupamJoshi,LiDing.positionpaper

fortheworkshoponinformationintegration,

26-27october2006,philadelphiapa.

[2]GruberCtR.atranslationapproachtoportable

ontologies,Knowledgeacquisition,1993,(2).

[3]曹乐静.基于本体的e-Learning个性化学习和资源共

享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5.

[4]StuderR,BenjaminsVR,FenselD.Knowledgeengi-

neering,principlesandmethods[J].Dataand

Knowledgeengineering,1998,(1-2).

[5]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1:27.

[6]史元春.GB/t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

习对象元数据[S].北京: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

员会,2002.

[7]陆建江,张亚非,苗壮等.语义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106-115.

[8]郭广军,王剑波,游新娥等.基于本体和语义网的网络教

育资源检索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

[9]Jena-aSemanticwebFrameworkforJava[eB/oL].

http:///.

[10]马宏伟,张光卫,.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综述[J].小

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7).

[11]tangmunarunkitH,DeckerS,KesselmanC.ontology

-basedresourcematchinginthegrid-thegrid

meetsthesemanticweb/FenselD,SycaraK,myl-

opoulosJ.proceedingsofthesecondinternat-

ionalsemanticwebconferencein2003.Berlin

Springer,2003:706-721.

[12]S.Secker,D.Brickley,J.Saarela,andJ.angele,a

QueryandinferenceServiceforRDF.inprocee-

文化资源概念篇9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思维逻辑、模式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anddeepeningofnationalmacro-controlintherealestateindustry,therealestateprojectplanning,whichismoreandmoreattentionandwidespreadconcernintheindustry.planninglevelmeansthatthemeritsoftheproject,planningdeterminesthesuccessorfailureoftheprojectmarketfatetoaconsiderableextent,suchaconclusioninmaturedevelopersviewisallowalldoubtconsensusanddonotneedtoarguethefact.However,inthefaceofgrowingcompetitioninthemarket,comparedwiththeclear"planneeds","needtoplan"and"howtoplan"haveablurredvision,notveryclear,thiscontradictionbetweenpurposeandmeans,conflictconceptandmethod,plaguedbydevelopers,alsoplaguedtheplanner

Keywords:Realestateproject,logicalthinking,mode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策划思维的逻辑起点

策划与策划思维

所谓策划,简言之即策略和谋划,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当前决策,表现为一种借助脑力进行模拟操作的理,出主意、想办法、制定实施方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任何一个成功的策划都是策略和谋划高度统一的结果,策略是前提,谋划是关键,策略是“源”,谋划是“流”,无源不成流,有流必有源。策划特别是房地产项目策划其本身具有哪些属性呢?它当具有资源整合的合理性,实施运作的可控性、可操作性,把握市场不同凡响的准确性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性,这些基本元素的有机构成是策划万变不离其宗的要义,是保证策划质量的根本。

策划思维的逻辑起点

策划思维之逻辑起点的正确选择,对于策划作业的全过程来说,具有不能忽视的重要意义。就人类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式而言,无疑,概念设计是策划思维的逻辑起点。这里所说的概念是指房地产的产品概念,或者说是项目概念,也可称项目理念。广州光大花园的“大榕树下,健康人家”的生态概念;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就在家门口”的健康概念;碧桂圆“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身份概念和先办学校,再建房子的教育概念,以及北京现代城的SoHo概念等都是房地产项目策划概念设计有口皆碑的典范。

如果说上述概念设计是从整体规划的角度进行的,那么,概念设计还存在另外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领域,前者是生活概念,后者是住宅产品概念,前者是宏观的小区概念,后者是微观的建筑概念。上海康桥半岛的“独院式住宅”、北京现代城的“SoHo”空间,还有所谓的“townHoUSe”“LoFUt”“CoSmo”等均为住宅概念设计引领时尚的杰作和代表。

一个时期来,沿海城市房地产市场项目策划,在思维模式的横向嫁接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探索,受到权威的肯定,媒体的追捧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房地产与旅游的整合产生了旅游房产概念。产权式酒店,时权式酒店引入旅游度假类住宅项目,还有周末休闲的“5+2”生活概念等,潘石屹的博鳌蓝色海岸是这一概念的知名项目。SoHo、e—house是网络与房地产的嫁接,奥林匹克花园是体育与房地产的嫁接。这些概念是形成有效传播的逻辑起点,是注意力经济求之难得的发展商的产品卖点,消费者的记忆点,也是目前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营销制胜往往能够取得四量拨千斤之效果的重要诉求因子。

房地产项目策划,在宏观上可区分为或者说设计为“策划项目”和“项目策划”两个基本概念或范畴,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可把它确立为策划思维的两个基本领域,即“策划项目”思维领域和“项目策划”思维领域。前者重策略,后者重谋划。根据对房地产市场不间断的调研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策划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项目,作为项目储备,可称之为软资源储备,与资金、土地、管理、关系,人、财、物等软硬件物质资源储备(可称之为硬资源储备)进行有机整合,双向对接,确立项目,并进行“项目策划”。当然,这一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即根据项目储备寻找资源,根据已有资源策划项目,两相结合,不可偏废,实现房地产企业两类资源的联动和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市场由初级竞争正逐渐过渡到完全竞争,并将最终走向垄断竞争,房地产商、投资商面对逐渐走向规范、走向秩序、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保证硬资源储备的同时,不断加强软资源储备,并根据策划项目和项目策划的需要,调整和健全企业的策划班子,建立符合这一演变需要的策划运作机制,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相信有远见的发展商将会越来越重视“策划项目”对于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面前的重要性,未雨绸缪,捷足先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项目策划的思维模式

策划思维有其独有的个性特质,但决不排斥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思维的基本程序。从信息论的角度,可以把策划思维的全过程看成为“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反馈”等构成的信息流动过程。区分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产生方案、效果评估四个阶段,对应项目策划的市场调研、分析论证、方案策划和市场反馈四个环节。各阶段、各环节的思维方法都离不开人们思维归纳、推理的两种基本模式。

策划思维的归纳模式

从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可把房地产项目归纳分类为:山景项目、水景(江河景湖景及海景)项目、名胜项目等

从区位上可分为市区项目、郊区项目;从规模上可分为单体住宅楼和住宅小区;从品质档次上可分为安居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高尚公寓、别墅豪宅等;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内廊式住宅、外廊式住宅、天井式住宅、点式住宅等。从渠道上可分为内销房、外销房(异地销售或涉外销售);从建筑结构上可分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此外,还可从产品题材、建筑风格、社区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这种分析归纳的模式或方法在策划思维的“获取信息”阶段,也就是市场调研阶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科学、有效、准确的把握上。在策划思维的信息加工处理阶段,对于明确项目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十分重要。

策划思维的推理模式

文化资源概念篇10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概念和特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等技术的全面推广普及,使的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图书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本文拟就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情况做一些介绍。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1.1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图书馆。简单地说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收集、存储和组织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和检索信息的一种现代化信息系统。它既不是图书馆的数字化概念和特征,也不是以印刷载体文献为依托的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简单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论文范文。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是现代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必要阶段,但并不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分布式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超大规模信息服务系统。它既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社会需求。

1.2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当前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从理论上讲,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引入管理和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方法,它的特点是:

1、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

2、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将依托由高速宽带网构筑的因特网,以高速度、大容量、高保真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无数台计算机联为一体。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带来了信息服务的跨时空、信息利用的开放化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传递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信息利用共享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图书馆既能通过网络交换各自的数字化馆藏信息和电子出版物,也能使分散在各地的用户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储存单位的信息资源。不仅体现出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无限的特征,还体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共建的协作化和与资源共享的便捷性,充分体现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性

4、信息提供知识化:数字图书馆不仅提供原始文献,还将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或帮助用户找到解决方案,并对提供的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5、信息实体虚拟化。网络环境下以各种文献为载体的知识信息,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在全球范围传输。任何一位拥有个人电脑的用户,都可以十分方便的享用在数字图书馆庞大的资源体系中分布式地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资源论文范文。数字图书馆创造了一个奇特的信息空间概念和特征,用户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在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6信息资源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将文献信息管理全过程收集、整理、加和传输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或半自动化完全过渡到自动化、智能化状态

2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摘要的。读者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

3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3.1技术问题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存储对象和技术领域远远超出了目前传统图书馆的范围,所涉及的技术有: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分析与处理技术、信息抽取与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这些技术课题的突破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和最繁重的任务。

3.2资源浪费问题

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只有短短几年时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相关立法尚未制定和执行,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又难以找到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同时,有的单位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而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则是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概念和特征,这就造成我国不少高校在盲目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少、各自为政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馆的数据库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3.3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加工、整理、复制、翻译、利用、传播等都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网上信息由于具有高度流动性,必然对传统著作权保护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产生冲击,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识产权,而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规范,互联网就不能健康发展。如何既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让各类文化科技成果纳入数字图书馆概念和特征,为更多的人服务,一直困扰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同时网上信息形态的多样性又对传统知识产权法的稳定性与适用性提出挑战,而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利用数字图书馆认识的增强,在网络资源的使用中,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4资金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后盾,但经费不足偏偏又是困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重点大学及进入“211工程”的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开发有专项拨款,而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拨款,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概念和特征,以致许多馆连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奖励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更是举步维艰论文范文。

3.5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而数字化状态下存储的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与破坏,如不可抗拒力的破坏、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的破坏、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都会对整个的信息资源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自身的技术问题、管理员的技术问题,也会对信息资源造成破坏;另外还有法律问题、产权问题、寿命问题、阅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加以解决。3.6图书馆员素质问题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问题突显出来。由于图书馆地位历来没受到足够重视,致使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之优先考虑的范围,同时馆内不少人才又跳槽另谋高就。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无法适应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4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若干建议4.1加强数据库建设。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高校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这就要求图书馆一方面做好按类回溯建库工作,实现馆藏书目数字化;另一方面建设各种专题数据库概念和特征,根据各种专题类型分门别类,制作全文数据库,让信息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实际工作服务。

4.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进行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的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的处理,以做到充分地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概念和特征,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原则。4.3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建设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论文范文。加强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调整,引进既专于图书情报学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和一定的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系统地组织在职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

4.4开发新的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图书馆必须注重信息资源的建设。数据库资料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信息来源,数据库建设与网络建设互为一体。在从事网络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数据库的建设,注重信息资源库的扩充与更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时代新的信息不断涌现,用户的信息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库存就要进行扩充和更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的运行与维护关键词表的扩充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的质量。4.5保持自身特色重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只有加强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在资源共享中受益概念和特征,这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大亮点。

5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服务,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读者的具体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相继正式启动,但是要建设好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杨宗英等.数宇图书馆的发展.见:情报学进展(第四卷).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盛小平.数宇图书馆体系结构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2,(12)

3初景利.国外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J].图书馆,2001(6):1-4.4邓香莲.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起源与概念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