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09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1

【摘要】当前中国的人才培养主要途径为教育,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教育场所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有较大的联系。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发散思维入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特点

引言:创新是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中,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进行创新,这个创新除了教学方面的创新,还要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1.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点

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创新思维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进行培养,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思路。对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敏锐

在学生发散思维中,敏锐性主要是指学生对观察的事物的敏感度,可以将事物中不寻常、缺损等部分特征找出,可以根据自己的敏锐性,将问题解决。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敏锐性进行培养,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

第二,流畅

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有个流畅性的特点,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发散思维将发挥其作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其思维较为敏捷、迅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思路是畅通的,思维是活跃、敏捷的。

第三,变通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变通,也就是随机应变,也就是俗语中的“不一条道走到黑”。发散思维就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在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变通能力,要让学生不受常规知识、解题方法的束缚和限制,要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的构想,转变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创造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其除了以上这些特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例如独创性、创新性等。发散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要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很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在疑问中培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喜欢问为什么,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在疑问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对学生问题的见解,学生针对数学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思维活跃度非常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数学疑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在变化中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问题中的主语等进行转变,使其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的问题分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三,在想象中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中可以充分利用的,面对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将其想象成自己喜爱的水果、饮料等问题,通过想象,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想象力是发散思维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和提升。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学习状态等入手,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小结

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永兵.活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09):41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2

[摘要]: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通过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创造思维结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面临的课题。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培养的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进行了一番的思索。

根据当代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而提出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DC模型)指出,创造性思维结构应当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这六个要素并非互不相关、彼此孤立地拼凑在一起,也不是平行并列地、不分主次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分工,彼此互相配合,每个要素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换言之,六个要素中,一个用于解决思维过程的方向性(起指引作用),两个用于提供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另外三个用于构成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

大量教学实践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程,由于具有多媒体性和可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更能体现它的优越性。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通过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学生的创造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信息技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又没有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只要改变观念和角色,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从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做起,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必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及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按照以上思路,我们在初中的powerpoint教学中,进行一次实践。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落到实处。以辅导代替教;以实践实现学;以灵活的任务主题引起兴趣,强调创意与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教学过程如下:

1.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设计的任务是让每个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幻灯片,要求:(1)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主题自选;(2)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3)应含有动画、声音等多媒体;(4)制作幻灯片至少有五张,放映应有各种过渡;(5)提供网上下载、扫描输入、自带图片输入等技术条件;(6)评测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创意与创新。

创新是与个性、多样、差异等结合在一起的。任务的设定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激发并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对新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以前学生在纸上、书本上做的东西,用在了电脑上,他就要去想、去做,学习过程中时时处于主动渴求之中,实现课堂向课前开放的效果。在这种情境下,课程教学过程,都为学生培养发散,以至全方位的思维意识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过程指导。课堂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学指导的过程不是手把手的教,要从学生的状态和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应鼓励学生提问题,帮助学生将问题深化,回答问题的过程,不给学生现成答案,只给学生指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如何在幻灯中输入文字?引导思考:在何处插入?插入位置怎样定位?观察插入菜单,如何选择操作?让学生在分步思考分析、操作中解决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小结与提高。安排在学生完成作品大约一半的时候进行小结。内容:突出作品的创意,展示各种处理技巧。操作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浏览一遍,挑选出在体裁上创意新颖、版面布局有特色,技术处理技巧较高的学生作品,课堂上,让这些学生自行展开自己的作品,谈设想、布局、技术处理等,其他学生收看转播,教师同时也对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在每个学生自我完成作品的2/3后,进行知识的提高。可鼓励具有相同主题的学生合作,吸收同学的长处,补己之短,共同完善出一个作品。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增加部分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有部分问题课内知识无法解决的,可把课堂向课后开放,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终身,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其间,让学生要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4.考核。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即给予压力也给予动力。评测过程以每个作品为单位,95%的学生都到讲台上讲述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给予评分,教师以激励为主,主要看每个学生作品中的闪光之处,指出尚缺之处。

5.效果。每个同学的幻灯作品,选题各异,有介绍历史人物、事件,个人简历、爱好,未来科技、生活等,使用技巧表现各有特色。通过创作幻灯作品,不仅使学生掌握了powerpoint软件,而且也学会简单图片处理、从互联网上搜索资源、下载资料及其他相关的课内外知识等技能,同时克服信息课由于学生起点不同,教学中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良的现象,学生积极性都较高,反映都较好。

创造力培养如何与信息技术学科渗透,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但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重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激情的推动和灵感的萌发,满足给学生自主、自由、发明创造的条件,鼓励学生学好科技原理、学好信息技术、学会创新,最终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3

关键词:资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94-02

初中数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学科,要学生学好数学就要注重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一、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创新舞台

1、师生互动,营造创新思维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学生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新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时,经多媒体展示“观日出”引出数学问题,直线和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看太阳的升起过程,结合教师所提问题,引发自主思考探索,让他们处于兴奋和积极思维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一个想象空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的情境,可启发学生的思维。生动感人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教师通过设问、提问、实验等方式,创设能激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教学“用列举法求概率”时,课前教师可准备一副扑克牌,上课时,将同一花色的13张牌拿出来,然后提出“求从中任取一张牌为5的概率”的问题,这时学生们表现得很积极,纷纷动脑思考,踊跃发表观点。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讨论后,让学生上台抽牌,亲自动手探索,检验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二、精选典型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突然就会产生的,它需要我们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一切的思维活动最终都来源于实践,教师必须注意到在教学中认真的体会和梳理教材,精心选择典型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1、展示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让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将来能用理性的思维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初中学阶段,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与社会,必须让他们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背景,才能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激发他们创新的精神。

2、收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购买房子最看重的是什么?买东西如何结算?……组织学生去收集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能使他们懂得运用数学可以获得对实际问题的比较准确的认识,从而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三、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将知识的生成展示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1、按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a、要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揭示定义作用,为研究判定埋下伏笔。b、要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习几何知识的顺序得到课题,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命题:“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四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原则。d、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e、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进行小结。尽管可能各人的收获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

四、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像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答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实际数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而系统的领域,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注意使学生认识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尽量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靖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育;实践;探索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识、热情、进取心、自信心、创新的胆略;敢于质疑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验证定滑轮不能省力实验中,发现弹簧秤的拉力比钩码小。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学生提出减小差异的方案,选出最佳的方案表扬。只要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会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如何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错习题时更要问为什么会错?知识联系实际的“为什么”是创新意识的升华。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彩虹呈圆弧形等等,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就会激发创新意识。然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提倡学生向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质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断地“充氧”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二、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备心理发展基础和可能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的传授、解题的思维等,都要加强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在大量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创造激情的推动下,通过形象类比联想,把记忆中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那些映象加以选择、提炼,重新组合成新的映象的过程。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扎实知识基础,理解各部分知识关系,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作用。面临物理问题就能迅速作出取舍,产生直觉。精选习题,系统地培解决物理问题的专项技能,如整体与隔离法、观察联想、类比法、假设法、等效法、图象法、数列、极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练各项技能,提高思维的快捷性、灵活性,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写小论文和科幻文章,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学生遥控汽车在一平板小车上“进、停、追”平板车就会退、停、进,演示人在船上行走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模似,使抽象的思维直觉化。再如用“超级特技飞行”玩具代替小球在脱离轨道运动,演示圆周运动向心力与速度的关系。用悬挂旋转飞机验证一维圆锥摆运动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使更多的学生用直觉灵感思维来分析和感知物理现象和规律。灵感思维的养成是个逐步积淀的过程,对中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设想、猜想思维能力。物理学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学创新这一本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打破常规思路的科学创新过程,往往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会淡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科学创新来自于创造性的猜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发掘教材中有效因素。变换常规的教学方法,放开束缚学生思路的枷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涉及科学猜想的思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培养学生灵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迪、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由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中,感受“创新”成功的滋味,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并能在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改造现实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面临严峻挑战的世纪,各行业在新时代下都需要创新。教育行业也包括在内,只有改革教育形式,创新课程模式,将素质教育推向各层次的教育之中,才是教育发展的最好出路。由于小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否则也是一种伤害。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发展智力的主要时期,经调查分析,人脑从开始发育开始,到6、7岁左右时会达到1.28kg,到12、13岁时会发展到1.4kg,几乎成为成人的脑种类,并且大脑的容量也几乎达到成熟阶段。若从人的思维分析,根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调查表明,人的思维和心理发展一般划分几个阶段,而处于小学阶段即7至12岁的儿童是具体运算阶段,且该阶段的儿童处于思维过渡阶段,从形象化开始向抽象画过渡,因此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脑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

2.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育中有关素质方面的教育重点内容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即利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导向,采用最科学的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实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用不同的思维理念得出创新的想法和结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对教育学生学会形成自我意识,学生只有对事物有着自己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才会有所创新和不同。有了意识,思维就会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和地点去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大脑综合判断而得出新的成果。

二、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1.培养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教育仍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着,即教师依靠传统教育理念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教育以教师为主,教师好比知识的代表和权威,学生只有靠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自我意识,只有得到和教师一致的结论和答案才算合格,学生好比是教师和书本的奴隶。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完全扼杀掉了,学生没有自我学习和创新意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对教师和课本唯命是从,教师和课本如同学习的一切。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得不让人担忧和顾虑,并且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不符合时代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只有将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对教育方式和方针进行转变,让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教学,才能给学生以新型的学习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国家新一代的人才和栋梁,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新时代下的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创新意识并不否定原来的教学目标,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予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科目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便是创新能力,只有将创新理念深化到小学教学理念之中,才会有助于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理念,并根据此项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创新的内涵制定新型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如下表1-1所示。

项目目标

创新意识

好奇心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求知欲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

质疑精神敢于质疑问题题

批判精神敢于逾越常规,对结论或结果敢于想象、猜测测

表1-1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目标计划表

3.激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此项标准进行适当的开放性授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和思考,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的锻炼和形成。比如在讲解有关圆面积的课题时,笔者设计一道练习题如下:给定一个正方形,其面积为10cm,问题:试求圆半径为该正方形边长的面积。一般学生都会利用惯性思维,先求出所求圆的半径,再进行求面积的过程。但是给出半径的平方即正方形面积为10cm,若从这里求圆半径的话,是超纲内容,这也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求出答案。但对于个别思维独特的学生,则会根据求圆面积公式思考,直接将正方形面积作为半径平方带入求圆面积公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练习题就会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直觉思维。

4.将生活带进数学课堂

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的应用,比如水电费的比例分配、购物等问题,我们在购物、旅游以及工作中都包括这数学知识,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刺激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三、小结

当代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思维理念,拥有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理念,以培养出经得起新时代考验的新型复合人才,才是小学教师所应做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当代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世海,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13

[2]邱德林.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4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6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了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3.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产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想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7

【关键词】物理教学;激活;创新思维

0引言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以发挥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基础教育首当其冲,而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活创新思维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充分挖掘物理的内在美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兴趣

物理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物理美,让学生在对物理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般可以在提出物理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他们感受到物理的思维美、模型美和方法美,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物理的层次美和简洁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品尝到物理知识结构的和谐统一。例如:牛顿把宇宙中物体之间无比复杂的相互关系归纳为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把物体的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表述为:e=mc2。这些公式使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在我们面前变得明朗、清晰了,充分体现了物理世界的自然美、和谐美。

1.2贴近生活、亲近自然,使物理问题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物理课堂,把“身边的物理”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给物理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现象时,教师可提出:“雨后天晴,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学习气体的压强时,可提出问题:“贴墙挂衣钩有否利用到大气压强呢?”借“神州六号”上天之际,要求同学们上网找资料、了解飞船的升空和回收过程,以及宇航员在飞船上的生活情况,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到底用了哪些我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些尖端科技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1.3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物理教学中运用Cai,优化学习的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应用环境,凭借其生动的视听效果、逼真的动态演示、便捷的人机交互,打破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定势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为他们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思维做好了充分的情感准备。

2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诱发创新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有创造的成果。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坚持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创新潜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自主学习的氛围,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而创造一种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3激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

3.1发展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品质是激活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就是在人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这种想象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科学创造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物理学科各个章节的不同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和情景,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行想象、思索,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探索的成分,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想象力。

3.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点

实验能力是一种从事科学创作的技能,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做学生实验和进行演示实验时不能过分程序化,而且不应将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尽数描写出来再进行实验,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在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多开发探索性科技小实验,并将实验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选仪器、自行设计、自行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物理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

3.3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点工程’。”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常常有自己新的看法,存在求异思维,在物理方面加以引导,表现出来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不能挫伤学生宝贵的创新、探索的精神。物理学又以逻辑严密著称,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归纳、演绎和类比掌握逻辑推理方法,要使学生掌握应用数学为语言和推理论证的工具,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思维训练的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因材施教,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50-002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只要是不墨守成规,能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等都是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教师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并且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机,各个国家都将科学教育放在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位置,在这个背景下,进入21世纪初我国对基础教育中的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

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一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少数几个尖子,改革是围绕学生的切实需要以及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包括创造力、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否得到发挥,从国家资源上来讲,是可持续发展中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成为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物学教育的改革,要求生物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人才观,树立民主观念,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加强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我们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创新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消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创新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恐惧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穿插讲一些生物发现方面的小故事,如代列尔发现噬菌体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创新的信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提出重大问题,但只要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能促使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能这个见解对于整个人类来讲并不新颖,但对中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教师要对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3转变权威观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思维环境

创新思维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个学生,要为人师表,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是创新的开始,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必须做到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教学风格生动活泼。第三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创设疑境、疑点、悬念、难点,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大胆做,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异议和建议,对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引入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代技术,现论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优化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结构,更新了教学手段,为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景,它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的前提下,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有了更大的保证,同时,它也有利于生物教师以多种形式(实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和多媒体技术等)主导教学活动,这样,就会出现课堂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图文声像,异彩纷呈,不仅加大了教学量而且也提高了教学的质,现代技术打破了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等方面都受到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范围内自由驰骋,它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思维的品味,诸如发散思维,标新立异等。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9

一、把握激励创新思维时机,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首先,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另外,可以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地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着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四、课堂中运用多种手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主观环境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篇10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思维;原则;路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5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指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它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还是薄弱环节,更多的是强调教学过程是知识传承的过程,对理论知识大多不敢批判和怀疑,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面相似,差别只是在掌握知识的多少,思维呈现单向化趋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胆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

一、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德育基础,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素质的要求,必须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有较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机,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很有必要。

(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迎接国际竞争挑战的必然选择。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传播、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柱的知识经济的时代。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要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具体实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中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应该确立正确的学科教育观念和内容体系,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探索出新办法、新理念、新形象、新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需要。

(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养成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能够质疑问难,进行自主、自由的思考,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初步尝试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学无止境,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以创新思维训练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潜能,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贵在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必须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己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两种关系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要根据大学生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确定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创新思维训练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以训练。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思维能力既不能靠教师“灌”进去,也不能靠学生“背”出来,而是要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综合的练习,最终内化为个人的心理品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民主气氛,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独立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焦点,做多维度的思考,以寻求创新的见解。

2.层次性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按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特征(直觉思维——经验型的抽象思维——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分层次有区别地培养。要遵循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分析和判断的基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层次性过程。

3.整体性原则。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功能为目标,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各项指标的功能,又要注意其相互联系性和综合功能。

4.量力性原则。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目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智力水平为基础,也要接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循序渐进,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迁移性、广阔性、自觉性、批判性、顿悟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来达到创新思维之境界。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1.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新型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互渗透,拓宽学习渠道,丰富感性材料,扩大知识经验,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与延伸,也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创新不单纯依赖于人的智力,更依赖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比如,远大的成就动机、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等都对创新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见,在创新思维训练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训练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训练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创新思维教学的要求,创新思维训练首先从专业和思想上武装教师要牢记“学术无禁区。教学有规矩,宣传有纪律”,不要给学生留下说一套做一套的印象,专业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过硬、知识面广、处理好教学中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的关系。要根据青年大学生充满热情和好奇,对时代热点问题和现实矛盾感兴趣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以此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务实创新思维基础。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阶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创新思维的沃土。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努力实现。在传授新知识中,学生是第一次接受新内容,教师要抓住此时学生赶新鲜的时机,让学生通过感官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充分理解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记忆,有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要将一单元、一章节的知识点一一点出,并将这些知识点用内外联系的方法建立网络,使学生产生联想,便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创新思维是各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就发散思维而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它具有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征。就聚合思维而言,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集起来,向着同一方面得出一个共同的思维。它是一种利用已有的知识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形式。培养聚合思维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训练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兴趣具备倾向性,没有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没有创新思维。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转移和发展,其次要对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即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充分反映思想理论课的博大精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高,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逐步形成思维习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灵活采用演讲、辩论会、讨论对话、专题论坛等方法使学生全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常用教学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锤炼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性能力。实践活动是人的认识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的必然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变思想政治抽象理论为具体形象的事例。同样,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协作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运用相关的学习策略,如积极参与、敢于质疑、大胆求证、善于讨论交流、自学探究、追求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