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47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1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创造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均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加强,因此,我们要抓住儿童思维发展的这个“过渡”期,努力培养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为使其将来成为创造、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利条件

阅读教学主要是凭借课文进行各方面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教育因素。我们要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课堂中要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提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其一,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奇,比成年人更富于幻想。他们头脑中思维定势较少,无框框制约,可塑性强。这种好奇心、兴趣、求知欲正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其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趣味性和知识性较强,为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在着眼于“双基”训练的同时,还要根据课文提供的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设计一些能激发创造思维的练习,一方面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标程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因素,找出“双基”与创造教育训练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启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应以宽松的氛围、宽泛的阅读天地和多种思维训练策略使其产生创新的渴望与需要,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一)发散思考

发散思考是指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并极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

有的课文给出了某种情景下一种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发散思考。如在讲《司马光》一课时,教师提问:今天,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形,你还有什么办法救缸里的小朋友?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有的说:“把一根竹竿放在缸里,小朋友抓住竿子往上爬,就得救了。”有的说:“找一台抽水机,把缸里的水抽干了,小朋友就得救了。”有的说:“几个小朋友一起推大缸,缸倒了,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就救出来了”……当然,学生想出来的办法很可能不切实际,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新颖独特之处,鼓励他们有“另辟蹊径”的勇气。

(二)假设思考

假设思考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假设性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回答。

如在《列宁和士兵》一课中,设计假设问题:“假如列宁真的忘带通行证怎么办?”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联想,他们纷纷替列宁想办法。有的说:“可以拿报纸上刊登的列宁像给士兵看。”有的说:“等一会儿,有认识列宁的领导来了就可以证明。”还有的说:“可以叫士兵的队长来。”……这样讲,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三)合理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思维。所谓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合理想象训练就是让学生对课文中未交代而又需要理解的地方展开想象,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如三年级《丰碑》一课,讲的是在过大雪山的长征路上,军需处长没有穿棉大衣,冻死在大陀山上。课文没有交待他为什么没有穿大衣,可以设问:军需处长是管发棉大衣的,为什么没有棉大衣穿?提问后,学生沉思了。他们设身处地替军需处长想了许多原因: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新来的战士了;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伤员了;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又瘦又小的战士了。学生越说越对军需处长肃然起敬,也就更加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四)续换结尾

为课文续结尾,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情节,进行思维发散,编出新的结尾。例如:许多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尾感到遗憾,为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可以让学生为课文换上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这种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融为一体的想象训练,需要包括语文在内的综合能力,适合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不失为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

(五)解决问题

有的课文可以结合内容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可以设问:西沙群岛风景优美,但生活用水十分缺乏。如果你来负责海岛开发,会提出怎样的开发计划?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特别感兴趣。有的说:“可以搞人工造雨。”有的说:“可以接雨水储存起来。”还有的说:“可以挖海底隧道把淡水引过去。”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2

一、鼓励质疑,引导解疑,提倡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是探索真理的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问题提出后,要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解答疑难。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有学生问:“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不是4×6=24(条)呢?”为了把学生引向正确的答案,我让他们思考用根火柴棒摆正三角形的问题:摆两个正三角形至少要几根火柴棒?摆3个正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火柴棒?摆6个正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为什么不用3×6=18(根)呢?这时,教师运用电脑图像把摆火柴棒过程演示一遍,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类比不难自行回答前面的问题。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肯定的需求。适当地称赞、表扬,能激励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之中,从而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益。因此,每当学生提出问题,无论价值大小,我总是“小题大作”,多加赞扬、鼓励,从而调动他们对创造性的兴趣。质疑――解疑――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理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教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相互作用,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成果往往能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课堂提问的思路要宽,提出的、提出的问题最好有多种解答,有想象的余地。问题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把自己的多种想法讲出来,如()×()=18。教学“表内乘法”时,这样的口算题比3×6=?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对于有些问题,应该让学生尽可能提出各种新的前所未有的解答。这比传统教育常用的“判定性问题”(要求学生判断是非)、“叙述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凭记忆给出叙述性答案)和“说理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逻辑推理),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

二、排除思维定势,培养发散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成已有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

1.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思维的流畅性

心理学指出:“教学中如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及时、有序地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创设情境,并提供给学生求异思维材料,以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在教学中经常进行这种发散性训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思路才会开阔,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也提高了思维的流畅性。

2.注意多向求解,发展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以及较多的渠道和较大的范围去灵活地考虑问题,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思维,它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广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来培养和提高思维的变通性。这样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提高了能力,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了思维的变通性。

3.克服定势干扰,发展思维独创性

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他们不拘限于教师教过的解题方法,而是追求方法新颖奇特,能从新的角度去解决新问题。小学生在学数学时,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加法应用题,他们认为所有应用题都用加法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干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现他们的“发明”“创造”。实践证明,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其思维独创性有很大的帮助。

三、引导类比和联想,鼓励直觉思维

在教学中,运用“类比――联想――推广”,往往可以引导学生由旧知过渡到新知。类比的实质是在两类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从它们的一些属性相同推测其它某个属性也可能相同,即异中求同。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眼前的知识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3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并且对于当代科学至关重要。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下浅谈几种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发兴趣,激起探索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设法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趣、诱人且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便于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然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排除“障碍”,获取创造和胜利的喜悦,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激情。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就应在问题提出之后,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提示或“揭谜”,以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对于确有困难的,可以略加暗示,或通过转换角度去降低问题的难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目的。

3、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尔福特曾指出:“要在学校教学方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集中思维转向发散思维的方式”。在教学中可开展课堂讨论,组织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等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朝各个方面发散开去,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

例如,6人站成一排,甲不在排头,也不在排尾的排法有多少种?

本题稍加变化,又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题目,可让学生自己添加条件,再去求解。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调动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结构去发现,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猜想,培养创新品质

数学猜想就是依据某些已知事实和数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对未知量所作出的一种推断。猜想是创新的萌芽,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田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113-114。

[2]余海波,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科学教育论坛[J],2005,8,19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4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

小学科学课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体验和感受科学带来的神奇感的学科。科学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能力丰富,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不仅是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而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以多种形式改善教学、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目前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提升观察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观察进行的,通过观察才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课外观察以及独立观察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观察上的指导,了解到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在课外进行独立的观察。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可以先讲清楚观察的目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和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从中寻求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要学会提问,提出疑问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了自己的东西,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要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行培养的,通过提问可以表达出学生的见解,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害怕学生提问,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不要急着否定学生的想法,也不要由于无法回答而直接忽视学生的提问,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不是很完善,也要善于引导,引导学生发现真正的科学事实。例如在“哺乳动物”的教学中,告知学生哺乳类动物的外形特点以及繁殖特点之后,让学生对出示的哺乳动物进行判定,在一些简单的特征明显的动物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鲸这一动物上学生就会产生疑义,有的学生会说鲸和其他的鱼是一样的,都不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显然这是学生对鲸鱼不够了解造成的错误认识。教师要引导告知学生,鲸鱼是哺乳类动物,因为鲸鱼是胎生,而且其他的鱼是靠鳃呼吸,而鲸鱼是靠肺呼吸的,它完全符合哺乳类的特征,所以鲸鱼也是哺乳动物。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但是他们敢于提出疑问就是值得鼓励的,这是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小学生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也是出于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创造性思维的源头。所以,当学生提出“为什么会打雷?”“太阳为什么只在白天出来?”“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这些问题时,有的可能让人觉得是乱言乱语,但是这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创新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善于综合分析思考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知道小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由于瓶子很深,水又很少,乌鸦喝不到水,所以小乌鸦就想到了往瓶子里扔石子的办法,让水上升这样就能够喝到水了。同学们觉得小乌鸦聪明吗?现在老师也遇到了困难,希望同学们能够帮助我想办法解决。这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来替老师想办法解决问题。接下来教师可以说出问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钉子掉进了装满水的瓶子里,瓶口太细,又不能将水弄洒,拿不出来,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该怎么办呢?学生面对这样的考验智力的问题,都会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会说拿筷子去夹出来,有的说用钩子勾着钉子拿出来,还有的说用磁铁吸铁的原理将钉子吸出来……这时教师可以找瓶子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看哪些学生的想法是最简单、最实用的。学生经过亲身体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就会更加热爱思考,增加了自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想出具有创造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四、进行科学实验,激发创新灵感

一堂科学课可以以简单的小实验来开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来感受科学知识的奥妙。而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探索,能激发求知欲望,并激发出创造的动机。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拿出你们的尺子,然后找一小块纸片放在桌子上,现在将尺子在头发上蹭几下,再将尺子对着纸片,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完成小实验的时候,发现纸片被吸起的现象,会感到很神奇,迫切地想要知道原理,并想要通过自己动手来解决疑问。实验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在实验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创新灵感。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在教学方式上多做改变,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在现代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不仅仅要会学,更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科学课上只有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华金.刍议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探究[J].读与写,2013(22).

[2]张双全.怎样在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实验教

学与仪器,2013(6).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5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一种推理方法,在解决现实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有人称数学为“探索和发现的乐土”,在数学教学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数学教师要怎么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觉得应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例如.求lgtg10・lgtg20…lgtg890的值。凭直觉我们可能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式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地观察、细致地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定势的干扰,最终发现出题中隐含的条件lgtg450=0这个关键点,从而能迅速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三、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

在数学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6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71-0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的自觉能动思维,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取舍活动的过程。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发散与集中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具有概括性、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论证性等各种思维品质相互结合、高度协调的特点。因此,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注重思维诱导,培养学生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注重数学提问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3.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意识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命题,最后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在证明命题时,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

4.调动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5.注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独立思维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6.关注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税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活动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和无,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其次,要在观察中应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再次,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好仔细、深入的观察。

此外,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10厘米、8厘米、6厘米和10厘米、16厘米、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二、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连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熟悉的情景:植物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的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1、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2、长边和它的高的积;3、短边和它的高的积;4、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看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或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敢于假设、质疑,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四、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过程;创造性思维;培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科目,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

1.能够发挥“钥匙”与“灯塔”的作用

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各方面良好的素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钥匙”与“灯塔”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意义上和自我潜在智能上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要有了解主要的阻碍因素并能够有效解决的能力

俗话说,治病须治本,只有了解致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妙手回春。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根本因素,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自主的意识,打破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心智枷锁,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1.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笑声的课堂是有活力、有激情的课堂;是最容易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留下深刻印象的课堂。因为,能使人发笑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

记得在勉阳中学实习时我为学生教《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一讲到女主人公玛丽全身只有一块八角六分钱这快,便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两毛钱向学生问到:老师与玛丽,谁更有钱一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玛丽。”我赶忙抓紧时机,并且用一种特别的声调说:一块八角六分钱可以在咱们勉阳中学门口买上三个葱饼,美美地吃上一顿早餐,还余三角六分钱。而老师身上只有两毛钱,连半个葱饼也买不起,玛丽的确比我富有多了!就在这时,学生们哄地笑了起来,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在刚才的笑声里,学生们都已经悟出了玛丽并不富有,她发愁的原因并不是没有钱买葱饼当早餐吃,而是因为没有钱在这个高兴的日子里买一件好礼物送给她心爱的丈夫――杰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发笑,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从笑声中去感悟某种深刻的道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2.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中,能否围绕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但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关系到这堂课能否收到满意的效果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生积极地联想,想象并且有效地讨论,不可漫无目的地就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无休止地讨论。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一些偏颇的意见和观点,教师要敢于接受并予以理解,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采用灵活、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正题上来,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开展联想,讨论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者,教师要对学生持有的不同意见甚至错误意见,不可一棒子打死而妄下定论。而是要学会这样的对学生予以恰当的鼓励,以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饱满的学习激情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第二,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1.利用好手中的教材,拓展知识,挖掘潜能,启发想象

教材中的内容虽然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死板性,但它和现实生活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教师愿意围绕书本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一些探讨,拓展,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相信定能放飞学生的想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归园田居》一课时,先让学生用笔试着画出诗中所描绘的陶渊明居处的美好景象,然后在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陶渊明,草屋前后的景象会是怎样的才能更好地体现隐士的身份?有的学生在远处画了连绵的青山,有的在居处画了高大葱郁的树木和飞鸟,有的画了许多溪流和简陋的小桥等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能够有效地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想象

多媒体教学之所以能被广泛运用,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便捷时尚的教学手段,更是因为得它背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能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引起人无穷的思考和对未知结果的遐想。因而利用好多媒体来教学,就可以让呆板死寂的知识和道理顿时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充满活力,让人进入无边的联想之中。

例如,学《再别康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想象作者曾经就读的大学是生么样的?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就为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伴随着这些美丽的图片我再播放有配乐的原文朗诵,不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诗中的绘画美、音乐美,而且促使学生不断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第三,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阅读兴趣,促使积极思维

要想在阅读中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而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能够把学生的阅读和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对著作的阅读中更好地体味生活,思索人生;从对生活的感悟中更好地还原现实,找到自我。

例如,我曾推荐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体味到了马健强求学的不易,从他身上学会了刻苦与坚强,然后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现在所处的良好学习环境,想象如果是自己就是马健强,还会那样坚强刻苦吗?许多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明白了很多重要道理。就这样让学生在著作与生活的对照中不断思考联想,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教会了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

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1)指定阅读对象,特别是对世界名著的阅读开。(2)做好对优美、深刻句子的摘抄和记忆。(3)写好读后感,并在适当时候开展探讨交流,以加深学生对著作的深层理解及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件的思考。(4)提问主人公和主要事件,总结阅读成果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想象余地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灵活地采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使语文教学走出“填鸭式教学”的阴影,真正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开发的乐土和点燃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火种与引线。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9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实验;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48-01

化学是揭示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和各种物质的构成、性质及联系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实验想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尝试去揭示和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由于基本概念规律都是从自然领域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因此学生所面对的一方面是高度抽象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是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如何从眼花缭乱的现象中领会其中的本质规律,然后灵活地去解释自然界的现象是化学学习的任务和要求。

一、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条件

1、要造就创新性人才

教师本人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必备的能力,教师要有丰富的化学学科知识,这是教师从事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学科的知识结构因人而异,但基本的结构包括以下三点:

(1)熟练掌握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教学的结构安排等内容,这是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

(2)掌握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较高层次的化学史理论,化学发展史,对化学学科及其发展的状况有较高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它反映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的纵深度,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其中知识、概念,原理或结论“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从比较宽厚的知识背景中讲清楚”为什么”,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

(3)了解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化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化学学科的最新成就等内容,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宽广度,这部分内容可帮助教师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缩小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构建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虽然自己动了很多脑筋去调节学生的情绪,但结果是学生该笑的时候笑不出来,课堂气氛该活跃的时候活不起来,究其原因可能是我们有些教师对学生十分严格,平时对他们批评多,此时的学生害怕自己言行稍有闪失会遭到教师的指责,也可能是学生担心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妒忌或嘲讽,在这样的“防卫型气氛”中,学生考虑的是怎样保护自己而不是如何参与教学活动,这就引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应是什么样的思考。建立合理的这种关系的目的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从而在课堂内形成一种“支持型气氛”。

3、创建良好的教学气氛

良好的教学气氛,能促进认知的发展,美国的帕特里克的实验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它通过学生在不同气氛中的思维状态的对比实验发现: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对知识感受性高,记忆深刻,思维敏捷。在压抑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效率下降,机械重复和混乱反应增多。

样才能创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听课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2)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创造性的学生。(3)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4)有计划的提出问题,有意识的设问。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发散为本脑力激荡法

发散为本脑力激荡法能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这种方法基本上要老师与学生均注意四个要点,就是禁止批判、自由发挥、踊跃发言和集思广益;老师则应注意掌握延迟判断和量中求质。

2、表象为本观察法

学生学习时,必须根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表象进行加工,因此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观察,还要把所观察到的表象以图像、图表或文字向老师同学表达出来。这些观察可包括不同的感知觉,获得表象的途径可包括观察化学实验、互联网查寻和使用各式各样的多媒体等素材。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获得表象的途径、观察的策略与方法,也要告诉学生表象的性质。这类观察有效增加表象积累,促进形象思维。

3、表象为本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法

情境创设也必须形象化。老师必须创设形象化情境来教学,例如运用形象化语言讲课,因为语言越是生动和形象化,越能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表象参与当前的认知活动。或者老师设计一些仿真的任务来让学生参与,让他们通过实际参与获取更多表象。

总之,对于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的研究,还需要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进行。为了实现创新教育,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卫.构建课堂教学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化学教育.2000.3

[2]张永久.谈化学问题的思维拓展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2001.9.4.6.

[3]荆丽华.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2.24.5.

[4]唐裕莲.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1.3.27.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篇10

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发展。

1、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学生学了短语infrontof,由引导学生比较它与inthefrontof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鉴别力,提高了思维能力。

2、联想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3、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

在学习初中第二册Lesson21后,要求两位同学假设相互碰面,某a向某B提出某种活动的建议(说明活动的时间、地点)

a:××,areyoufreetomorrow?

B:ithinkso,why?

a:wouldyouliketoplaybasketball?

B:oh,thankyou.i’dloveto.

whattimeshallicome?

a:abouthalfpastthreetomorrowafternoon,ok?

B:ok.whereshallwemeet?

a:Let’smeetoutsidetheschoolgate.

B:allright.atthreethirtytomorrowafternoon,outsidetheschoolgate,seeyoulater.

a:seeyoulater.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4、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初中第二册Lesson35课文中的图让学生看,根据所学问答的知识编一段对话。

a:excuseme,whereisno16middleSchool?

B:Sorry,idon’tknow.askhim,hemayknow.

a:excuseme,whereisno16middleSchool?

C:it’soverthere.walkalongtheroad,andtakethesecondturningontheright.thentakethefirstturningontheleft.it’sabout15kilometresaway.Youhadbettertakeabus.

a:whichnumberdoineed,please.

C:ithinkyouneedanumber12.

a:thankalot.

C:notatall.

5、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

就是从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如:onduty           who’sondutytoday?       i’m/she’sonduty

areyou/isLiLei/aren’tyouondutytoday?

i’mnotondutyandyou’reondutytoday.

又如用it’stimetodosth说出如下句子:

     it’stimeto

swim

gohome

havearest

goshopping

haveacapof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