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十篇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十篇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05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培养;思维;数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3)01-0123-01

所谓思维就是平常人所说的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抽象性。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二)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应用题教学:果园里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梨树比桔树少9棵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对这些问题综合连贯的回答,小学生就能较准确地用口头表达算理,经过反复的讲练,不但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维。

三、进行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力最大。“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否形成。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自主探索是训练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创新思维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奇、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创新并不神秘,是人在灵感激活的瞬间产生的思维冲动和奇思异想。创新是人天生就有的,只不过被狭窄的生活空间、机械重复的模仿训练给扼杀了。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很多的火花。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发现万物有引力定律;瓦特因烧开水,发明了蒸汽机;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发明者在实践中,因一些无意识刺激、激活了灵感所产生的。学生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刺激下,会产生很多成人也难以发现的思路。学生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教师去开发。教师多给学生提供一些鲜活的场景和环境、多开展一些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实践,使其才智得到充分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例如在学生学完比例的应用后,我们开展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使我十分惊讶,真是意想不到。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五、延伸思维,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2

关键字: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数学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学好数学。

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定势、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理解一些公式、定理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收新的公式概念,并让他们课后把定理概念记牢,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加上,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问同学或者老师,还有部分会把难题留出来等老师讲解,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难题面前“越挫越勇”,继续思考。当学生的观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也会疏于动脑,随之造成思维的惰性。

二、培养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思维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用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以下就思维能力培养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思维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数学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紧密相连、相互联系,尤其是一些运算、定理和函数知识,这些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平时的公式、定理运用,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和“硬套”,而教师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运用公式、定理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自身思维的发展。倘若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给学生开拓新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例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界性和变量交换是我们在解答三角函数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学生定势思维的影响,他们却极少想起解析几何的斜率公式。为此,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用一种方法解题完毕后,教师在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出现障碍,那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给出适当的提示,保持学生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尽情发挥,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找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相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二)培养思维能力,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加强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为切入点,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自身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激活对知识的需要,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数列极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位学生需要到达前方4米远的终点,他面向终点方向,第一步他走了1米,第二步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如此类推,此后这位学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一步路长度的1/2。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该名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终点,需要走多少步?由于这个例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似,而且也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激发,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思维能力,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多的以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Z言等,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所提出的思维梯度较大,倘若学生没有改变初中阶段的思维方法,依旧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突出效果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帮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建立的常见思维套路打破,启发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等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识,引导学生用算法解题框图来体现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的交融联系使学生认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于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重要性培养策略

引言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顺着事物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逆向思维恰恰相反,但是利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有时可以使得问题大大简化,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达到正向思维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逆向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的对立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于一些定义、定理、公式等进行反向运用,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算与逆运算、定理与逆定理等蕴含着双向思维的知识是非常多的,而在平时对于公式或者定理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从左向右利用公式,而教师也不大注重对学生逆向运用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利用公式或者是定理的时候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引导,往往就会给学生带来对于公式或者定理的新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多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两个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将反比例函数当做是正比例函数的一个逆向的运算来理解,同时要注重函数中自变量及常数值K的要求,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两个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克服思维的迟滞性。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正向思维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逆向思维的运用可能会使整个问题大大简化,从而使得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右到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

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对问题的简化,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问题和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二者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在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充分的比较之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逆的关系这一结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因式分解的理解。学生在解决因式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其对立面也就是整式乘法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解题思路。

(二)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锻炼。

学生对于逆向思维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逆向思维加以利用,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下的作业或者是课堂的练习为学生设置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逆向思维加以利用,让其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在教学环节中注重逆向思维的运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讲授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之间的互逆关系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逆向思维的渗透,将反面思考法、转换法、倒序思考法等一些渗透着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在课堂中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师进行各种方法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逆向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在问题解体的具体过程中进行逆向思维的应用,比如在教学一些几何证明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所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要得出这个结论需要具备哪个条件,要具备这个条件需要各个线、角之前满足怎样的几何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进而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

逆向思维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从反向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海超.初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方法邹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34.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4

一、数学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认识,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应该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带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我们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师生互动。在备课设计中,不再过多地去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

二、转换思考角度,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式往往影响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致产生错觉。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能够辨别数学知识之间的差异,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体系、命题体系和方法体系。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将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激发好奇心和发现欲,使学生置身于渴望得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以数学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创新的环境和机会。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往往呈现螺旋发展的态势,原有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新的问题情境,为进一步的学习又提供了契机。所谓“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也就是根据问题解决活动的发展态势,由问题引入知识,再由知识产生问题。可见,这种问题模式重视以问题驱动教学,不仅要在新课导入部分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把数学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通过不断引发新的数学问题,使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携手并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层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教师由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产生新的问题,由此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通过这种“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差异性教学,为此,要注重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经常在课上提问学生,课下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5

有一些数学题目按常规的思维方式是解答不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放弃数学学习。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不同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它更习惯用反向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真正掌握这种能力,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是必须依靠逆向思维才能解答出来的,例如,y为何实数时,不等式x²+2x+y﹤0,在这个题目中,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题目,即y为何实数时,不等式对于一切实数x都恒成立,然后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下就可以很容易的解答出这个数学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双向性,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会单向思考问题,从而造成数学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塑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敏捷度,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类比思维能力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类比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人们可以根据今年冬天的降雪量以及温度推测出明年粮食的收成,可以根据晚上的天气状况推测出第二天的天气状况,这些问题能够推测出来,依靠的都是人类的类比思维能力。类比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利用已知的条件,推测出未知的答案,例如,等边三角形aBC的高是6,已知D是BC的中点,De垂直于aB,DF垂直于aC,求:De+DF=?这道题就要求学生利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出正确答案。这也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需要具有严密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学科。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多向思维的培养

多向思维就是从不同的方向对一个事物进行思考,更注意从他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去思考。正如古人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他人不曾发现的规律。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选好一道例题,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讲,可以巩固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从多角度去看一道题,强化思维的连贯性,知识的衔接,能够全面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有着重要的帮助。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如:“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这样的题既开放、又简单,学生容易回答:“10”与众不同,因为在这五个数中,“10”是最小的两位数;“2”与众不同,因为2在五个数中最小;接着:6与众不同、7与众不同……到底哪个答案正确?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在这个题中,不论回答哪个数与众不同,只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二、逆向思维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步骤去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特别是从反面去思考。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定性于顺向学习公式、法则等并且习惯于直接套用,解题缺乏创造性,没有开拓精神。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其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而自然地从正向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正是数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学会构造反倒不仅对加深记忆,深入理解定义、定理或公式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也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命题“若两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则必相似”为假命题,只需举一个菱形和一个正方形即可判其为假。说明“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为假命题,只需举一个等腰梯形即可。在数学解题中加强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整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双向性,克服正向思维的心理定势,真正有利于解题思路的开拓,促进思维结构的完善。

三、直觉思维的培养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地凭空臆想,而应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直觉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而哲学观点有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事物的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四、抽象思维的培养

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过程,抽象思维作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但它直接的认识起点是表象。从青少年儿童的思维发展来看,小学和初中儿童正处于由感性具体向思维抽象、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形式逻辑思维过渡和发展的时期。只要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从点滴做起,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可在定义、公式、定理的教学中,通过数学符号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事实证明,在数学学习上只要让学生突破具体直观向“符号”抽象思维的过渡,就会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如观察下列一组等式:

(+2)+(-2)=0

(+3)+(-3)=0

(+4)+(-4)=0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字母a代替等式中第一个加数,那么第二个加数就是-a,于是得到一般等式a+(-a)=0。这一表述过程是用字母代替数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意识,注重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抽象的思维,数学中也处处渗透着生活实践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

五、创新思维的培养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每位教师都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否则就无所谓“创新”。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因势利导,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之中。如我在上“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一课中,通过直观演示自制的三角形框和四边形框的教具,使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一特性。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举出一些这些特性应用的实例,使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这一不同的性质。学生从中还获得了新颖的、独创的、高品位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总之,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我们应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闽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福建教学与研究,2001,(1):9-10.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07

新课改下,要求各个学校要认真解读先课改的要求,并有效地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传统的教学中,大都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也较差。在素质教育下,教师们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提升。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重要的培养一种学习思维模式,能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并且能敢于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不断的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们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提升,运用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培养,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探析一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数学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一)数学思维具有较强的敏捷性

敏捷性主要体现在“快”上,一方面,是指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拥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快速的思考到多方面的解题方法,会一下子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让数学问题变得有突破口,也会提供多角度的解题思路。另一方面,指的就是,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缩短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包括快速的转换思维方式、解题思路、数图转化等,都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让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有思路。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以便更快、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二)数学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是指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不那么单思路的思考问题,而是能够触类旁通,采用多方法、多思路进行问题的解决。体现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过程中的灵活性,解题思路的广阔性。学生们在灵活性的指引下,遇到数学问题时,就能多思路、多角度的解决问题,从而出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情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维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数学思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概括性的过程。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体系,知识点的庞大,很多时候一些结论都是对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这就是数学思维的概括性。只有不断的概括、总结,然后发现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才能进一步的去学习数学,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中体现的概括性大都是多层次的,不是简单地概括,这个过程是严谨的。

(四)数学思维具有较强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数学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指的是主动、创新性的发现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并能够解决问题,进行最后的问题总结。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化学习,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动力。学生们有了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不断地激发创新的精神,在数学的学习上,不断释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学生们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要想高效、有质量的学习,都需要学习者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们才会主动的学习和钻研,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得要先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们才会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才会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指引,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们才会有动力、有坚持劲头进行钻研和思考。

(二)运用错题,培养学生纠错、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的错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错题是因为学生的粗心或者是知识点的掌握力度较差造成的,这就需要学生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做过的错题,认真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只是粗心,或者知识点掌握不到位,那么学生们就得要更加认真、细心地进行数学解答或者再次回顾课本,将知识点牢固的记忆。如果说是因为自己解题方法或者解题思路出了问题,那么学生们就要认真地去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突破口,从而提升自己解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学生通过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快速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出处,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严谨数学思维能能力。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们有效地引导和帮助。教师们要适时的去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特点,然后制定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提供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数学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们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释放,灵活教学方法,可以打开学生们的思维世界,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思考和学习。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下,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也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的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思维为数学思维提供了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学生们积极、有见解的思考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式。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个人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72-01

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每个老师的教学要求,而且学生个人的能力提升会对他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数学课堂本来就是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如果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那么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很低。所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或者只注重自己的课堂任务和内容的完成亲狂,最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才是重中之重。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学习型、死记硬背型的答题人才。当今的教育逐渐转变为了培养学生个人能力来,也就是说教育要求面向学生,面向学生的个人素质、个人能力,而不仅仅是面向学生的分数。那么它的意义就是把传统的数学知识变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简单传授,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来。教师用数学知识来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个人素养。

2.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语言,给学生以后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德国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犹太裔物理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现手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他们准确的数学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语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2.1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如果能够出声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之一,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双渠道"途径。

我们知道,数学语言是最精炼、最准确、最抽象的语言。在数学问题的口答中,要组织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来表述,既要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的语义,又要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语法,还要正确地反映它们的逻辑结构,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贯性、严密性,也就是思维的逻辑性,十分有效。教材中,许多公式、定义、定理等叙述都是很严密的,是训练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在真正理解知识内在结构,逻辑上的关系后才能熟练背诵。本人在几何教学中,由易到难,长期坚持了口语分析、口语推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2.2让学生学会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有利于思维的培养。数学的定义、定理中用文字来描述的称之为文字语言,像(a+b)(a-b)=a2-b2这种用数字、字母、运算符号来表示的语言称之为符号语言,用表示三角形,等称之为图形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这三种语言的转换。

2.3在数学课堂里学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实在数学课堂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想要拥有创造力,他首先必须得有两个创造性的思维的出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是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点,那么如何培养呢!

3.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之路

一个人的创造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毫无兴趣,他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成果,如著名科学家哈尔顿因为对船感兴趣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轮船。中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以便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去比较、去探索、去学习认识对象的奥秘,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3.1让知识领域更加开拓,给创造性思维培养打好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如果一个人具有广搏的知识,那么他就能发现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受到启示,触发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讲得精,练得巧,用得活",减轻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练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如可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到课外去摄取知识,到知识的海洋去"采珠宝"。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也会更活跃。

4.数学教学想要搞好得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与道德思维

4.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读书和表述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科数学除了反映科学数学的特征外,还反映认知的过程,认知的结构,反映种种非演绎的思维动态。所以,数学教科书充满了思维的内蕴,是绝好的逻辑思维"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是学生思维品质自我修养的基础工程。然而,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恰是十分薄弱的一环。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读"教"的功底。

4.2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国发展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智力与能力的总称是智能,其核心是思维。智能的个体差异就表现在思维品质上,……就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问题。"在概念、定义的建立中包含着许多逻辑规则、逻辑结构、逻辑的思维形态,据此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外延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在教学的可能条件下极大地展示表现,创设情景,丰富感知。充分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分类中深刻地揭示内涵,明确质的规定。从而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也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独立性打下基础。

教师的职责就是去探索发现更多的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这一份职业感到骄傲并且要做到现代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你是哦否反思过自己呢。其实教师这份职业更确切的来说是一种精神,就像教师创造性思维的一样,就是想要坚持把创造性思维带给更多的学生。这就是身为一名教育者的深深的对自己职业责任的执着。能够站在讲台上十几年如一日的挥洒热血,为祖国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的青年学者。

参考文献:

[1]袁海华.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学创新思维模式应用研究[J].初中数学导报,2014,(6).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9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维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涵盖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我们在教材中能看到许多数学结论,许多数学例题的解法,能看到对这些知识的巧妙处理,但是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然而,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小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作铺垫,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三、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不善于组建自己的思维活动,他们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运用发散思维,是训练思维广阔性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思维狭窄,就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可通过课堂讨论,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数学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

五、运用表现想象力,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表现想象力能有效地练思维的联想性,联想性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有些数学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的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六、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

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联想能力

创造性思维强调的是一种带有创见性、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解答纸上各种题目的时候,加入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超脱书面的限制,学会运用知识来思考甚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且不断自主地摸索和创新,发现新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总而言之,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一种实践性与创造性的积极自主的培养。借此,下文简要讨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中,不可否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难以估量,并且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承担着引导的角色,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应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负责讲授知识,学生只负责接受知识和练习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机械性严重压制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深化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引用启发式、探讨性的教学模式: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利用计算机、投影仪来展现数学天地的色彩斑斓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营造轻松愉悦、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发言,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中,整合集体的智慧摩擦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中改变教师的主场地位,教师的平面讲述方式改为具有启发性的提点方式,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正面引导的榜样,另一方面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来进行探索和创新。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放在重要位置,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

2加强学生观察能力,丰富学生联想能力

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需要观察,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需要联想,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高中数学而言,较强的观察能力能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深入而细致的认识,在信息获取环节中,便认真分辨真伪,去除装饰性无用的成分,汲取其中有用的部分,然后帮助学生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来思考解决途径。联想能力是指学生在处理信息时,将大脑中相关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有一定关联性地发散思维,联想能帮助学生突破旧有的思维定性,扩大思考广度,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思考方向。联想力应区别于想象力,想象具有一种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感,很容易让学生偏离主题,找不到中心地“走神”,而联想力更有效率,比想象拥有多一点的限制。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创新性思维能力有效培养的前提条件,而丰富的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无限源泉,是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并且学会对自身学习经验的总结思考,学会耐心细致地观察,然后调动整个大脑的能量来思考和探寻。

3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高中数学中学生需要处理的不仅仅是大段大段的语文表达,还有变化多姿多彩多样的图形和符号语言。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转换能力,例如,将语文表达转换成为数学表达,将文字中反映出来的信息完整地表达在图形上或者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多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图形、符号和公式来说明问题。再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兴趣和热情,计算机语言也是一种数学语言形式,现代社会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能给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无限的便利,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数学学习的辅助工具,使用计算机编程解决数学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高中数学中,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达和体现,也是辅助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脱离不了数学的特有特色,抽象的数学需要一定的数学语言将其具体化表达,以此来帮助学生动手,尤其是在空间几何中,动手画辅助线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

4鼓励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和研究

乔治·波利亚曾说过“数学的创新教育,更需要数学实验、猜想”,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数学实验,而现代化科学技术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从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并进行一定的数学猜想,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合理使用和研究现代化科学技术。例如数据库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汇总、对比分析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等,这样具有高度实践性和自主探讨性的数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绝佳手段。

5总结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地渗透和渐进性地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做自己的重要任务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次数学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氛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并在培养过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朱伟.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渐进培养[J].文理导航,2010(10).

[2]陈增保.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3]郑巧文.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J].科技创业月刊.2004(8)

[4]徐维风.深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