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肺的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19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1

一、针对学生的迷惑不解适时切入

《最后一片叶子》是鲁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讲读课文,是美国杰出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琼西因肺炎而失去生活的勇气,老画家贝尔门为拯救琼西冒着风雨作画,也患上了肺炎,二天后离世。虽然许多同学能够理解情节,体会欧・亨利小说的戏剧性的结尾,但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因为根据他们掌握的医学知识,肺炎应属常见病、多发病,不会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就让人死亡。如果教师不能结合西方医学史概貌性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家的医疗水平,就无法有效说服学生,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发生质疑。

二、引入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深入浅出讲解

1.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旁征博引

在各类卫生中等职业学校中均开设有《内科学》《药物学》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其中《内科学》教材中设有“肺炎”一章,介绍了肺炎的致病因素、诊断、治疗、愈后。语文教师如果有相关医学知识,就可以在授课时采用讨论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琼西所患的肺炎展开探讨,通过质疑、论证大体可推测琼西所患肺炎为肺炎球菌所致的细菌性肺炎,因为当时青霉素还没有问世,只能以口服或肌注解热镇痛药,做对症治疗。使学生们认识到在小说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肺炎的确是一种难治之症。

2.提示学生留意文章细节,自觉用医学知识进行验证

从小说的叙述中可以知道,主人公琼西是在11月羁患肺炎的,肺炎这个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已经“击倒几十个受害者”说明了琼西是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感染肺炎,而且琼西是一个“身子单薄,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刮得没有血色的弱女子”。说明琼西身体抵抗力低下,属易感人群,这些叙述符合细菌性肺炎的致病特点。老画家贝尔门因嗜酒如命,又淋雨、受寒、疲劳也患上肺炎,最终不治身亡,说明这些因素都是细菌性肺炎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小说中有医生“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甩下去”这一细节,提示当时体温表已用于临床,测量体温成为诊断依据之一。

3.归纳串联,揭示潜在的治疗方法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以提问的方式,将含有相同知识要素的问题归纳串联在一起,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琼西患肺炎后,固执地将自己的生命同常青藤的枯叶联系在一起,并且坚信只要枯叶掉下一片,自己的生命就会减少一份,叶子掉光了,自己的生命也就终结了?为什么贝尔门要用自己生命描画出一片永不会脱落的叶子?为什么室友苏先痛哭、后佯装无事的吹口哨?为什么医生会强调写生、男友、美食?然后,令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做补充、纠正和引导。通过以上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一一心理暗示。教师再简要介绍心理暗示的定义、作用,使学生们相信,在疾病过程中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三、教学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医药常识的做法,虽然教学效果良好,但对教师要求较高,这要求卫校、护校以及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医药专业的语文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有跨学科进行研究的学术功底。对于知识单一、陈旧的教师难以胜任。各科教师往往强调本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忽视渗透性,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相互孤立而不是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2

据记者了解,肺动脉高压(paH)通常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常因发生右心衰竭而导致死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病的发病年龄很年轻,而且其病程之短、致死率之高不亚于癌症;同时,由于患者和医生对肺动脉高压认识又严重滞后,临床上对于此病的误诊率竟高达90%,并且在2006年之前,我国医学界对于此病的药物治疗尚束手无策;即使是今天,“蓝嘴唇一族”在药物治疗上虽然有所突破,但巨额的治疗费往往让患者由希望陷于绝望。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中心主任荆志成教授一直致力于此病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2年1月12日,“更多关爱‘蓝嘴唇’,重燃生命新希望”――肺动脉高压诊治及慈善援助2012最新进展媒体联合采访会在京召开,霍勇教授、荆志成教授等多位专家莅会,并从专业的角度,号召全社会关注“蓝嘴唇一族”的发病状况和生存状态。

会后,本刊记者针对与“肺动脉高压(‘蓝嘴唇’)”相关的问题,独家专访了荆志成教授。

与诸多疾病并存:

“蓝嘴唇”发病与治疗现状

采访一开始,荆志成教授首先介绍了这种被称之为“蓝嘴唇”的疾病――肺动脉高压在我国的发病现状和临床认知存在的问题。他充满忧虑地说:“在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病率每年大约有一二百万之多,尤其是女性发病率较高,而且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

荆志成教授接着介绍说:“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有活动后气短和乏力,其发生率高达98.6%。我们通过最近一些临床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计算出中国第一大类的肺动脉高压有23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遗传性肺动脉高压,还有先心病、肝硬化、溶血性贫血、血吸虫病、风湿性组织病等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血压,总共是230万人。但长期以来,由于肺动脉高压的知晓率和关注度较低,因此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非常匮乏;同时,患者和医生对肺动脉高压认识又存在严重滞后,不少患者甚至医生仍然认为得了肺动脉高压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值得高兴的是,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肺高血压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诊断评价手段的不断丰富,以及大规模临床治疗研究结果的公布,特别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基于近期肺高血压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第四次肺高血压(pH)诊断和治疗指南,在此基础上,2009年美国和欧洲均公布了更新后的肺动脉高压和pH指南或专家共识。这些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临床医师的诊治行为,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接着,荆志成教授又谈及了肺动脉高压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事实上,肺动脉高压与很多重大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我国肝硬化患者很多,实际上很多肝硬化的人也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还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肺动脉高压,一旦患者出现了肺动脉高压,就会影响到先心病的治疗效果;除先心病之外,还包括风湿性疾病,也是这样。此外,还有血液性疾病――比如说贫血。研究显示,有25%的贫血患者是死于肺动脉高压的。还有最常见的高血压,我们知道,高血压病人如果治疗的不好,控制的不好,就会引起左心舒张问题,同时还会引起肺静脉高压和肺动脉高血压。西方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正常的高血压病人,25%的有肺动脉高压,而有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是影响这些高血压病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但我们大量举办的高血压学术活动中,却很少提到这一点。实际上,除了上述我所说的这些疾病之外,肺动脉高压几乎是渗透到内、外、妇、儿所有学科里面的疾病……”

“蓝嘴唇”困局:漏诊、误诊率高达90%

尽管肺动脉高压与诸多疾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全国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的荆志成教授,在提及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的窘境时说道:“鉴于肺动脉高压发病状况的严峻性和与其他常见病的高关联性,这种疾病已经被定义为严重影响卫生保健负担的重要疾病;但是,目前在这个领域,我国尚缺乏高水平的流行病学研究,缺乏训练有素的医疗科研队伍,虽然从业医师数量近几年逐年增加,但与冠心病等专业相比,与防治任务相比,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非常薄弱。”

此后荆志成教授表示:“对肺动脉高压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肺血管领域的现状是专科医生少,普遍存在确诊延误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有资料统计:肺动脉高压入院前误诊率竟然高达90%!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希望培养更多的专科医生,提高所有心血管医生对肺动脉高压的重视程度,使全国越来越多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被更多的医生发现,并且得到很好的救治。”

荆志成教授接着说:“在刚才的会议上,霍勇教授也充分强调说,肺动脉高压这种疾病与人们对高血压冠心病检查的重视相比,往往被忽视,这导致患者发病后往往被误诊、漏诊,有的患者会被当做心脏病进行治疗。如果感觉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都应去医院检查。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临床医生和患者认识到这种疾病的诊疗重要性。”

随后,荆志成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肺动脉高压被忽视的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对肺动脉高压缺乏足够的重视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大家发现一个儿童患了白血病,由于医务工作者、媒体等此前对于白血病的科普宣传工作做得很好,所以,社会公众都知道,白血病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因此,这个孩子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同情,如果媒体一报道,很多爱心人士就会给患儿捐款;再比如说如果哪个孩子得了尿毒症,基本上也是这样;但是,如果媒体报道了一个孩子患了肺动脉高压,肯定没有人去关注他。原因在哪里呢?因为大家不知道这种病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这种病的凶险程度,所以就不会有人去同情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常常遇到。实际上,肺动脉高压儿童的寿命远远短于白血病、尿毒症患儿的寿命的,因为儿童肺动脉高压的寿命更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召开这个‘更多关爱蓝嘴唇,重燃生命新希望’为主题的‘肺动脉高压诊治及慈善援助最新进展媒体联合采访会’的重要动因。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媒体的报道,有更多的人――包括医疗行业内外的所有人都能够对于肺动脉高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关注这个非常不幸的群体……”

临床治疗:多学科协作很重要

提及目前国内对肺动脉高压普遍忽视的问题,荆志成教授提到了他刚刚参加的一个活动:“在来北京参加这个活动的两天前,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海市医保局等和医保有关的部门召集专家开会的时候,我在会上提出了要给予‘蓝嘴唇’患者应有的医保待遇问题,结果大家问我,为什么要把肺动脉高压的药物纳入医保?当时我一看,召集来开会的专家有研究肺癌的专家,有研究白血病的专家,有研究神经硬化的专家等等;而研究肺动脉高压的专家,只有我一个人。于是我就说,同样是肺部疾病,治疗肺癌的药物,你们纳入医保了,给予报销了,但是你免费给肺癌患者吃药,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延长肺癌患者两三个月的寿命;而肺动脉高压和肺癌相同的是,这种疾病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几乎和肺癌患者的寿命是一样的。但是,一旦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有效治疗、并坚持治疗,肺癌患者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一般是避免不了死亡的,但是肺动脉高压的寿命就会发生重大变化,这类患者就会和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慢性病患者一样可以长期存活。两者都是肺部疾病,但在预后方面是有最大区别的……”

“在我国医学界,很少有人提到这个很重要的差异。”荆志成教授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所以,霍勇教授在会上提到:针对肺动脉高压,要能够系统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还要加大规范化地培养专科医生的力度。”

接着,荆志成教授建议说:“我认为我们的行业协会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中国医师学会,我觉得很有必要成立一个肺动脉高压的工作委员会,这样就可以在培养专科医师方面做一些工作……”

荆志成教授认为:“由于肺动脉高压与很多常见病、慢性病都有关联,因此,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多学科合作也是很重要的。肺动脉高压的多学科合作问题,在中国这种特殊情况下,心血管医师又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以往肺动脉高压患者诊断治疗的手段主要是由心内科医生来操作的――包括心电图等等;很多心功能的恢复治疗也都是由心内科的医生来做的,所以我觉得肺动脉高压多学科协作这个工作,我们将来是必须要去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状况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患者只有肺移植这一条路可走,现在有了全可利等药物治疗可以选择。这种药在中国上市5年了,在全球已经治疗了10万个肺动脉高压病人,相信在我们国家也一定能够普及开来,因为这种药确实能够使肺动脉高压患者明显延长存活时间,其生存率跟肺癌的病人完全区分开了……”

随后,荆志成教授更进一步地介绍说:“目前,在肺动脉高压诊治方面,最重要的是:第一要举办更多的、专业的培训班,建立一个肺血管病、尤其是肺动脉高压为主要疾病的培训网络,让越来越多的医师从事和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这些培训还应当尽可能地涉及到基层。第二点,就是要加强多学科合作了。要让风湿科、感染科、血液科,当然还有肺血管科这些学科积极参与,共同来做一些研究工作。第三点,由于我国肺动脉高压资料匮乏,所以我们需要建设中国自己的资料库。我们应当继续推动全国的肺动脉高压注册和登记的数据,建立我们国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数据库,这样才能够看出来我国和国际上的发病状况有哪些不同;同时,这些资料我们不仅可以做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对治疗患者的疾病具有更大的意义,同时,还能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谈到荆志成教授供职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中心在肺动脉高压方面的研究情况,他很简略地说:“我们开展了很多的研究,也做非常多的工作。这些工作,不管是疾病的发病机制,在病人发生发展进展过程中的研究,还是一系列新药的研发和新药的验证,都在国际上走在了领先的地位。我本人目前在国内外发表的140余篇论文中,近100篇都是集中于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领域的。同时我还负责起草、编写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和《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治专家共识》这两部指南性文件。发达国家在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我想在这些方面中国确实是要走自己的道路……”

谈到肺动脉高压的学科建设问题,荆志成教授在强调“多学科协作诊治肺动脉高压”的同时还认为:“肺动脉高压,单纯从学科建设方面来讲,由于这种疾病原来认为是很少见的一个病,而且现在还不能说普及了防治知识,所以说要做到一个学科的层面,还是比较难的。但是,我觉得即使困难,也要做这个事情。首先要选择有条件的医院,比如说阜外医院、上海肺科医院等等,这些医院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研究和导向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是更多的医院还没有。其他一些条件较好的医院把风湿科、心内科、小儿科等这些相关科室进行相应的整合,再在另外一个是更大层面上对医师进行普及培训等等,这样从学科建设方面来讲,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尽管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没有重视到肺动脉高压,但是以后我相信这种状况会逐渐改善……”

患者的困境:医疗费用昂贵

据记者了解,肺动脉高压自1951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诊断、治疗都比较棘手,即使该病得到了确诊,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药物而无法治疗,因此该领域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2000年以后,波生坦、曲前列环素、伊前列环素等药物把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发达国家瑞士的爱可泰隆公司一直致力于肺血管病领域的研发,并于2001年上市了全球第一个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其商品名称为“全可利”,这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打开了一个新途径。2006年,波生坦来到中国,为中国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就此问题,荆志成教授认为:“以全可利为代表的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推迟了临床恶化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使我国肺高压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8年已成为历史,患者5年或10年的平均生存率可以提高好几倍;因此可以说,目前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谈及肺动脉高压诊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荆志成教授更进一步地介绍说:“实际上在2006年之前,我国国内医学界在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临床医师对此疾病几乎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直到2006年,靶向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相继在国内批准上市后,才打破了肺动脉高压无药可治的僵局,给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费用十分昂贵,绝大部分患者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陷入‘有药吃不起’的困境。鉴于目前我国很多肺动脉高压患者,因经济负担限制了他们获得相关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或因病致穷中断治疗的情况,中华慈善总会联合爱可泰隆制药公司于2008年12月启动了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对贫困及中低收入家庭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并在2010年度采取了前期自费、后期援助的模式,不但援助低保患者和儿童患者适应证,扩大了全可利慈善援助的范围,还可使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有机会获得全可利的有效治疗。据我了解,至今,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累计援助超过600位患者,目前尚有超过400位患者正在援助项目的帮助下继续治疗……”

“这对很多因病致贫、甚至陷入绝望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而言,是一线曙光,是一种重拾生存勇气的希望。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去年11月份,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进一步加大了援助力度,由原来1∶2的援助比例,扩大到了1∶4的援助比例,这就极大地加强了对中低收入患者的援助,使已经在全可利治疗中获益,但却不能继续负担昂贵治疗费用的患者重新继续获得全可利的治疗。”荆志成教授欣慰地介绍完这些情况后,提及了国际上对于“蓝嘴唇一族”的关爱情况,“由于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而且恶性化程度极高,并且女性患者比例很高,占三分之二以上――这是一群年轻、美丽的生命啊!因此,最早英国肺动脉高压协会用‘蓝嘴唇’形象设计了LoGo,希望藉此唤起广大患者、医生及社会方方面面对肺动脉高压的重视……”

采访到最后,荆志成教授强调说:“总而言之,肺动脉高压作为横跨心血管疾病各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综合症,亟需更加专业的筛查、诊断、治疗与评估,同样需要来自全社会的更多关爱与援助,帮助这些美丽的‘蓝嘴唇’患者,重燃生命新的希望!”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3

关键词: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医院;档案收集;档案管理

疫情防控档案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记录,是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和成效的真实反映,是后续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临床诊疗及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1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归档范围

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即疫情防控过程中产生的和疫情防控有关的纸质资料、图片及音频等原始记录,其真实记录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与生活,在归档范围方面有着较高要求。[1]1.1综合类档案。综合类档案与文书档案类似,重点记录了国家、政府、单位有关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与政策引导情况。1.2医疗防治类档案。医疗防治知识是经各种渠道不断推广的,比如有关专家对人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专家研发出肺炎防治药方等,这些医疗防治知识保障大众健康。1.3医疗救治类档案。医疗救治类档案就是在对肺炎病人进行救治当中生成的系列档案。救治活动中所形成的有关患者的定点医院管理、救治方案、医疗监测、用药及会诊等文件材料都属于这类档案。[2]另外,还有医疗援助类、物资保障类、科技攻克类、抗疫统计类和宣传报道类档案等。

2加强收集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2.1留住最真实的历史。海量的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是党与政府领导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真实记录,必须强化收集管理工作。2.2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疫情防控档案中有许多关于疫情防控的信息、经历的挫折和教训以及成功经验和方法等。其具有确定性、原始记录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性,可以为国内甚至其他国家疫情防控提供资料支持、经验借鉴及政策参考。[3]2.3履行档案工作职责。疫情防控过程中,各级档案部门都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医院医生诊治提供参考,为科研专家提供依据。

3医院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与管理的特点

3.1档案收集难度大。肺炎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医务人员需要全副武装才可以进入病区一线,无关人员则无法靠近,也就不可以及时拍摄到医务人员救治护理的工作场面,这使得档案收集工作存在局限与缺憾。同时,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期间的紧张忙碌,也存在无法兼顾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或不愿把经办的文件资源进行移交的情况。此外,民间生成的有着代表性的档案又很难掌握,这都使得档案收集难度加大。3.2档案内容多样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源内容存在多样性,包括上级文件、应急预案、隔离病区建设、患者救治、捐助接收、英雄人物事迹等多方面资源,还包括了各级各类网站、微博、微信、报纸等媒体宣传产生的图文、音频等数据资料。3.3档案管理复杂性。肺炎疫情防控档案与普通档案有所区别,具有较强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医院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预测疫情规模与危害程度,这使得国内外疫情蔓延与防控工作进行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源自防控多个方面,并且因为疫情变化而不断变化。对此,普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及使用等常规程序无法完全适用。3.4档案管理专业性。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专项档案,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疫情防控专业知识与档案管理技能来科学管理疫情防控档案,从而真正做好疫情防控档案管理工作。[4]3.5防控管理刚需性。疫情防控管理对医院智能化提出了高要求,会促使医院网络建设更加健全,具有刚需性。就档案工作而言,虽然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创新力不足问题,也存在信息安全、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和管理信息系统配置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有望因防控管理的刚需性得以缓解。[5]

4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相关建议

4.1健全制度,规范流程。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档案有关管理方式,确定医院不同部门间的分工与职责,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为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6]4.2主动出击,广泛收集。首先是全过程收集。疫情防控档案收集需要穿插于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疫情防控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分类指导,提供精准服务。[7]其次是大范围进行档案征集,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征集,保证疫情防控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让疫情防控档案更加完整、立体。[8]4.3提前布局,全程管理。建立由专业结合兼职档案管理者构成的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小组,把档案管理工作穿插于医院防疫工作全过程中。4.4确定归档范围,精准高效收集。医院档案部门要依照有关要求来制定合适自身实际的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方式,实现档案收集与管理的精准高效。[9]4.5统筹疫后管理,实现价值增值。通过对疫情的防控措施与成效进行分析,挖掘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可以为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10]医院应该加强谋划疫后档案管理工作,设立疫情防控专项档案,推进医院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价值,增强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施瑞婷,李欢.疫情防控档案情感价值探析——以全国档案微信号原创热搜榜中疫情相关推文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0(06):60-69.

[2]刘婧.我国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省级综合档案馆为对象[J].档案学通讯,2020(05):21-28.

[3]马燕婷.肺炎病毒疫情防控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担当[J].档案管理,2021(02):52-53.

[4]赵鑫强,方路.病毒疫情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初探[J].档案管理,2020(05):56-57.

[5]韩双.抗击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档案管理,2020(02):56+58.

[6]冯艳,马颖辉,刘双红,陈建军.档案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研究——以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为例[J].档案管理,2021(01):120-121.

[7]彭燕,张亚云,缑丽霞.基层医院应对肺炎疫情院感防控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年9期,107-108页,2020.

[8]周耀林,刘梦颖,杨文睿,费丁俊.后疫情时代抗疫数字档案资源整合[J].档案管理,2020(06):33-35.

[9]韩双.抗击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档案管理,2020(02):56-56.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肺结核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25-03

effectofHealtheducationonComplianceBehavioramongout-patient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

wenShu-min,LUoLin-li

(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neijiangFirstpeople'sHospital,neijiang,641201,China)

(Departmentofanesthesology,westChinaSecond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effectofhealtheducationonthebehaviorsofout-patient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stofollowmedicaladvice.methodsaquestionnairesurveyonthegeneralinformationofpatients,patients’knowledgeonthediseaseandtreatment,aswellaspatientcompliancebehaviorsbeforeandafterhealtheducationwasconductedamong62casesofout-patientpulmonarytBpatients.accordingtosurveyresults,targetedhealtheducationwasprovided,andreasonscausingincompletepatientcompliancewereanalyzed.ResultsComparedwiththatbeforehealtheducation,therateoffullcompliancebehaviorsofpulmonarytBpatientsafterhealtheducationwassignificantlyincreased(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pulmonarytuberculosis;Compliancebehaviors(Receiveddate:)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结核病仍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1]。据2007年3月20日卫生部结核病防治专题新闻会提供的信息,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5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2]。因此,只有通过合理治疗才能阻断结核病的蔓延,而健康教育在结核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结核病人的预后,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对其治疗遵从医嘱情况的影响,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反复就诊的62例门诊肺结核患者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反复就诊,符合传染病学第七版诊断标准,年满18周岁,具有自主能力,能够回答问题并愿意接受指导的肺结核患者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合并糖尿病,aiDS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其它疾病者除外。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6个月来院复查时对病人进行调查。主要由其本人自行填写,文化水平低者由专人负责向调查对象逐项询问后协助填写。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回收率100%。问卷第一部分为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为病人的遵医行为(化学药物治疗、定期复查、饮食调理、戒除烟酒、家庭预防等)的调查,第三部分为病人不能实现上述遵医行为的原因调查。

1.2.1健康教育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系统的干预措施,给予主动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选用适宜的方式:(1)制订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的常见症状,病程,预后及并发症,重点治疗原则,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指导及副反应的观察,预防措施,家庭护理要点,复诊指导,联系方式等;(2)作简单易懂的图片;(3)播放录像;(4)知识讲座;(5)特殊情况采取针对性教育[3]。对于一些对疾病预后抱消极态度的患者给予“一对一”的教育,消除心理负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2.2健康教育评价:遵医行为分3级:完全遵医是指能规范遵守医嘱,如期执行;不完全遵医是指因故不能很好完成,漏缺执行医嘱内容;完全不遵医指自己更改医嘱或完全不按医嘱执行[4]。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遵医情况62份问卷中仅17例完全遵医,45例不能严格遵医嘱执行,其中不能按时服药12例,不能按量服药9例,不能坚持服药6例,不能正确服药7例,不能定期复查5例,不能很好的膳食营养3例,不能自我护理3例。这45例未严格遵医的原因:缺乏与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18例,因副反应12例,忘记服药9例,交通不便3例,经济困难2例,广告影响放弃治疗1例。

2.2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对疾病预后的预期值,对化疗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认识都是直接影响遵医行为的原因。同时,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的高低,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职业环境的因素均对患者遵医行为产生影响,与吕天坤[5]等的调查结果一致,由于疾病的迁延家庭支持的意志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2.3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比较:

健康教育6个月后患者遵医行为比率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明显提高,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

表162例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遵医行为比较(例/%)

*:与教育前相比p

3讨论

3.1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遵医行为是病人在求医后其行为(服药,节食或改变其他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6]。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好坏。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建立遵医行为的治疗手段,又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途径[7]。本观察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改善。因此,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全程照料中应督促其遵从医疗方案,实现最佳的治疗目标。

3.2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3.2.1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本次调查显示,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均对其遵医行为产生影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以及来自乡村的病人对一般知识需求程度较高,这可能由于病人自身主动获得与疾病有关的信息能力较差,反之,年纪较轻,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对知识需求层次也更高。因此,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确保病人掌握有关服药方法及自我保健常识,自我护理的方法,通过对疾病认识态度促使行为改变,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3.2.2开展随访、咨询,实行全程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本调查显示缺乏疾病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是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因此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提高自已的专业素质,用自身良好的专业知识取得病人的合作与信任,同时也应加强法律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容易遗忘的病人可以给予一些温馨提示比如:闹钟、备忘录等,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肺结核是传染病,病人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支持,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帮助病人克服因传染病,慢性病折磨而产生的不遵医嘱的懈怠情绪。建立与病人联络登记卡,记录电话,通讯地址,定期进行信件联系,电话回访,门诊咨询,加强与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指导病人定期复诊,强调坚持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主动配合,指导家庭预防及日常生活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加强与社区、疾控的联系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性。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0.

[2].史祥,尹洪云.结核丸辅助治疗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5.

[3].荣梅.健康教育对社区老人安全服药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52.

[4].程韶,吴懿玲.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2,8(11):847.

[5].吕天坤,张晓丽等.肺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调查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0):1774-1775.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5

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日友好医院正围绕着“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以疑难疾病、危急重症诊治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这一目标大步迈进。基于此,张纾难教授对他领导的中医呼吸科(肺病科)也提出了学科的总体战略目标,那就是:以医院发展战略理念为指导思想,将中医呼吸科建成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以高水平医疗为主体,医疗带动科研教学、科教促进临床水平,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的、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

学术观点:

中西医有机配合,实现疗效最大化

张纾难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认为,对于许多慢性、疑难性疾病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应该是最佳选择和实现疗效最大化的必由之路。他解释说:道理很简单且朴素——因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解决和包办在此治疗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比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往往能发挥最佳的作用。中医的优势首先在于个体化,其次是对于某些特殊素质患者的调养;西医的优势则在于稳定期治疗有固定的方案可循,急性期采用综合疗法可以使病情迅速得到缓解。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的干预,在明显延长CopD缓解期的同时,急性发作的次数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得到减少和降低。另外,应用无创呼吸机配合中药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标本兼治的创新方法,也减少了日常用药量和急性发作期入院治疗的费用。

张纾难教授说:“实际上,中医、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方法和思路不同,治疗也各有优势;这也是只有我们中国才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在治疗过程中将中药和西药有机地配合使用,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最终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具有非凡的意义。”为此,张纾难教授一直在呼吁: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在面对患者利益这个原则问题上,都应该携手配合。这样最终臻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境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两忘。果能如此,才真正是患者之幸,其善莫大焉。

对于间质性疾病(纤维化)的治疗,张纾难教授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尤其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尽可能不使用激素。他们的团队在国内是率先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病研究的。临床发现,对于某些激素、免疫抑制剂不够敏感的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往往能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

张纾难教授提出,在运用中医治疗时,还要处理好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的关系。其总的原则是病证结合,辨证优先。辨证是侧重于疾病某阶段机体机能状态及其所处环境差异的整体认识;而辨病则基于对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两者同样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张纾难教授还强调,中医的疗效评定体系完全可以在研究中医症状学的同时,参考西医研究的成果,并为我所用,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而引入生存质量的概念,则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临床疗效。在这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学科建设:西医跟得上,中医要领先

为实现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的总体战略目标,中医呼吸科以“注重质量,发扬特色,打造一流的品牌学科”为抓手,以“安全、质量、特色、服务、规范、效益”为工作的主轴。“加强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满足广大患者对疾病诊治多种方法选择的愿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与持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立于优势地位。”张纾难教授表示,“医院的独有格局——有别于综合医院中医力量弱小,又有别于中医院缺乏西医力量——决定了发展中西医结合是其他任何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用最小的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捷径。”因此,张纾难教授对全科人员提出“中医要领先,西医跟得上,两手都要硬”的明确要求,并制订出具体的学习与人才培养计划。科室的医生先后送往国内外一流的西医呼吸科进修学习,掌握西医学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同时,他们利用“晁恩祥名医传承工作站”的优势,开展读经典、比思悟的中医知识比赛,学习名老中医的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张纾难教授介绍说,科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施以继续教育为核心的育人工程。针对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分别以“厚基础,强能力,宽知识,深钻研”为内容,强化考核手段,以考核促进步,选拔造就一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使命感,医德高尚,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中医、西医知识与技能和高超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和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人才队伍,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科室总体最终达到“以学术制高点为目标,在呼吸领域中医水平站在前沿、西医水平跟得上,或本专业西医水平站在前沿、熟练运用中医药技能解决临床问题”的水平。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以“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危急重症中西结合”为原则,以“突出中医特色,形成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分析本科疾病的特点,挖掘总结优势病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继承和创立安全有效的特色疗法方面下功夫。

张纾难教授要求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以责任制为中心的医疗管理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各种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等措施,管理务求严格、细致,做到定期检查、督促执行与落实情况,科内采取随机质量控制、经验质量控制、检验质量控制和统计质量控制交叉结合的方法,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并将此列入科务公开的内容,每周宣讲,每月反馈,指标量化,奖优罚劣。

在学科建设和科室发展的过程中,张纾难教授特别重视科室的文化建设。在院训“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理念的指导下,提出“和谐互助,严谨求实”的科训,在此理念下,始终努力营造出认真严谨、团结向上的科风——继承“杏林春暖”传统,弘扬“大医精诚”美德。提倡学习与交流,反对浮夸与闭塞;提倡注重临床,反对纸上谈兵;提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反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营造多层次、全方位学习的和谐氛围:科室内部上下级及医护之间的和谐,中医与西医的和谐,院内与院外同行的和谐及医患之间的和谐等。提供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满足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精神等的需求。提倡主动服务、前移服务、伴随服务、跟进服务、特色服务和专业服务的理念,在科室内探索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并逐步形成合理的服务程序与规范,率先在医院和同行间实行对患者“一次就诊,终生服务”的承诺,受到广大患者的称赞。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在全国中医呼吸学术界已奠定了领头位置,目前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北京市中医呼吸病学会的牵头人单位与挂靠单位。在医院和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全科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医呼吸科于2011年一举成为医院的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

扩大影响:

应急事件看反应,对外交流重辐射

2003年SaRS爆发,凸显了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药则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张纾难教授带头报名,第一批进入SaRS隔离区,亲自体会中医药对于急性发热性传染性疾病的疗效。回顾10年前的经历,张纾难教授认为: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经意间说的“职责所在,良心所在”那句大实话,仍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的正常反应。他因此也获得了当年原卫生部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在此后的人禽流感、甲流等感染与传染性疾病出现时,他仍是义无反顾地带领中医呼吸科这个团队,亲临一线参与救治患者,并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性发热性疾病的相关科研任务,取得了业界的认可。

一个学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形成,主要还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工作。在完成各项医教研任务的前提下,张纾难教授高度重视加强对外交流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各种公益活动,如多次赴云南山区、甘肃甘南偏远的高原地区参加义诊。虽然身体吃了苦,但在心理上因服务贫困地区的患者而得到了滋养,也为扩大知名度,打造科室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品牌发挥了作用。

对外学术交流是一个重要平台。中医呼吸科除每年举办部级的继续教育项目外,还多次承办国际间与国内的中医呼吸病、急症的学术研讨会。张纾难教授也因为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今年举办的全国中医急诊学术会议上,他被授予“全国中医急诊工作特殊贡献奖”就是一例。

在振兴中医正当其时、中医药走出国门已成为必然的今天,张纾难教授受聘为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主管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他深知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他说:“在为两岸四地、全球华人乃至全世界人民提供原汁原味的中医药知识的问题上,务求正确、科学和权威。同时,要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促进海内外华人相互了解,不断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将中医药专委会打造成两岸在中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平台。促进两岸中医药界的项目交流,如中医学术交流、中药原料和产品的相互引进、生产基地建立,科研课题合作,医疗机构合作等。加强两岸中医药专家和人才的交流和互访,为海峡两岸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供一个畅通的窗口,促进两岸人民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相互认同,为两岸的不断相互融合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张纾难教授解释说,中医药,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值得一提的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鉴真,精通医学之道,早年常以医药济贫困病人,东渡日本时,随身携带了大量的药材、香料及医书,到日本后,曾诊治光明皇太后与圣武天皇之病,获良效,由此,日本皇室请鉴真鉴定药物。那时的鉴真虽双目失明,但凭手摸、鼻嗅,一一辨识无误。在日本传戒之余,他还传授医学及制药法。日本国医、药两道均祀鉴真为始祖,在药袋上多印有鉴真之像。在供奉于日本奈良东大寺的鉴真大和尚木雕坐像回扬州省亲活动上,中国外交部前部长唐家璇曾精辟地指出:“鉴真精神,归根到底就是慈悲为怀、无私奉献的佛教精神,传播文明、促进友好的和平精神,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这一精神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张纾难教授说,这些也正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

科普工作:强调科学,反对迷信

在做好临床专业医教研的前提下,张纾难教授一直致力于科普工作,多次在媒体上积极传播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采访中,张纾难教授忧心于目前科普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他举例说:“前一段时间因为雾霾问题,有不少媒体记者前来咨询关于中医清肺方面的知识,包括食材、药材用法与功效,他们特别希望我给他们提供一个方子,或者是几个菜名、药名就能起保护作用。我说绝对没有他们所希望的所谓清肺之品。不是说没有,而是因为如果搞不清中医清肺的概念,说完以后会对公众严重误导。”张纾难教授还谈了个具体例子:一个挺有钱的老板抽烟抽得非常凶,但是他说不怕,他是做药品批发的,每天或者隔三差五地吃燕窝,因为有人说燕窝是清肺的,吃了以后能将吸入的有害物“清”出去。张纾难教授说:“中医的清肺,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包括药品和食品),提高肺的清肃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抵御能力,降低危害,而绝非清理出去这个概念。”

作为呼吸肺病方面的专家,张纾难教授还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大道至简的养生医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是鲜有人讲“钓鱼”的方法,大家都想直接吃现成的“鱼”。有些“专家”也一味迎合百姓,频频“某药能防治某病”的“验方”。其实,不存在某一个处方是适合于所有人的,因为这违背了中医最基本的辨证理论;但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找大夫看病开药,它有一个基本规律可循,比如说属于气虚一类,表现为容易出汗,容易反复感冒,可适量服用西洋参、黄芪等益气补药。

张纾难教授还推荐了一些常用的药材和食材:比如,偏于肺燥热的,最常用的食材是梨、莲藕,包括蜂蜜;如果是阳虚偏寒的肺气虚,除了咳嗽、哮喘,表现为怕冷,突出的表现为后背发凉,就常用生姜等。最近几年,冬虫夏草被炒作的价格飙升,张纾难教授的观点则是,在治肺和益肺的药物中,冬虫夏草的偏性不大,相对平和,但作为首选或者唯一用药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很虚弱的病人来说,冬虫夏草药力不够,起不到显著效果,而人参反倒可以,尤其是红参。

关于保健和养生问题,张纾难教授还谈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他举了临床常见到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临床上患者看病都愿意找老大夫,不愿找年轻大夫,但同样是这些患者,他们却宁愿相信病友、电视养生节目推荐的药品或营养品。实际上,再年轻的医生也比不懂医的人推荐的药品可靠,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而生活中“热心”为人推荐药品、营养品的太多了,敢于服用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现象令人感到可悲……

鉴于此,采访到最后,张纾难教授再次重复了他一直以来强调的一个告诫:“养生靠自己,看病靠医生。”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6

【摘要】在中医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以病例为中心的SSe(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理论的教学,以《中医儿科学》教学为例,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测试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论述基于SSe模式的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模式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SSe模式;中医儿科学;临床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适应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型人才,而在3年制大专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由于学制有限,中医临床理论课程所占的学时比例较少,而且不易学懂,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不要说是能力的培养。中医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学生既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自如地运用知识,课题组根据中医学临床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将SSe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SSe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诊治演习(Studyindependendcy—Seminar—theexerciseofdiagnosisandmanagement)模式”,SSe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临床能力和自学能力)[1]。拟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模式也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为3年制大专的中医教学方法探索一条全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1研究对象

以2005级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化的方法抽取1班作为对照组,3班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用SS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两组均由课题组相同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师资均为双师型。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调查分析;对两组的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笔试的成绩进行对比评价。

2SSe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

2.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的提示下进行自学,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由课题组集体制定自学提纲,将每个系统中常见多发疾病分别选1~2个作为自学内容,如肺系疾病中的感冒、肺炎喘嗽,脾系疾病中的泄泻、疳证。给出自学提示,列出参考书目、思考题,并附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文书书写格式范例,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住院记录、临时医嘱、长期医嘱单、化验单、处方等。课前发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2.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精讲、讨论、重点难点导析、答疑、诊治演习相结合来完成。

2.2.1精讲

精讲内容限于难点、临床经验和讨论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电子教案、医学视听教材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动、色为一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2.2.2讨论

讨论围绕思考题进行,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依靠集体的智慧,在争鸣中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来同化当前的新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聚焦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动态的、和谐的、平衡的、互动的、相互联系的环境之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天性和主动性,会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努力。学生在讨论中会相互激励,产生许多创造性的、实用性的甚至是高质量的设想,并会提出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案。如“小儿泄泻”一病,大便呈水样时,临床上用“利小便,实大便”之法,往往收到佳效,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就会提出“患儿若有脱水情况存在,‘利小便’会不会加重脱水?”“针对小儿的体质特点‘四不足,三有余’,此法在运用时的注意点是什么?”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小儿体质特点、疾病病理本质、正邪关系等,通过对问题的辨析,如何来理解“泄泻”各阶段的病机特点,灵活辨证,适时佐以“利小便,实大便”之法,提高临床疗效。

2.2.3重点难点导析

如“肺炎喘嗽”,难点是病因病机、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重点是证治分类。在进行重点难点导析时,病因病机通过示意图形式,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通过案例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证治分类时,指导学生注意分清主证、兼证,针对小儿幼稚之体、易虚易实、变化多端的特点,强调必须切实注意辨证求因,从因论治。注意小儿肺炎初期切不能忘宣肺解表。中期,里邪壅盛,在开肺平喘的同时,针对实热邪气,不能仅扬汤止沸,更不可闭门留寇,而要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腑泄热。后期培土生金,兼清余邪。同时注意活血化瘀法在肺炎全程的运用。还要注意在治疗中如何体现既病防变的思想等。通过指导分析,学生加强了对难点的理解,加深了对重点的把握。

2.2.4答疑

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讨论互动中会提出许多问题。如肺炎喘嗽的病机是邪气闭肺,“开肺”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在咳喘初期,为什么要贵在“疏风宣肺”?如针对不同体质的患儿,“麻杏石甘汤”在不同分型的加减运用中麻黄的用法、寒性和热性药物的比例如何?如“开肺”“宣肺”和“肃肺”的含义,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等等。教师在答疑时注意激活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将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看能否用这些学生把握的知识解析所提的问题。而不是学生问什么就直接答什么。通过分析解答,学生可以深入把握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变化过程,如对“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凡咳喘初起,切不可误用寒凉及滋阴之药,闭其肺窍为害不小,俱以表散为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理解辨证论治的精髓。而不仅是停留在何主证用何主方之肤浅的记忆上。

2.2.5诊治演习

诊治演习分别在课堂和课后共同完成。课堂上,在诊治演习情景中,将原有抽象、逻辑、文字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病案为例,课前精心设计模拟好诊疗过程,教师针对案例,再创造出诊治疾病的场景,学生可从收集病史开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问病史、查体,学会客观、准确、全面地获取四诊信息,并能提出辅助检查计划,讨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课堂上教师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操纵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时具有可思考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投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十分自觉地把相关的横向、纵向的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如针对“水肿”为主诉的病例,学生收集整理四诊资料后,进行鉴别诊断,学生就要熟悉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若排外其他原因,确定为肾性水肿,还必须确定是肾系哪一种病出现的水肿: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明确西医诊断后,再根据患儿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个体特征、症状表现,四诊合参,对其病因、病机、症状、病位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当下的“证”,明了疾病下一步可能发展的趋势(这对“不治已病,治未病”有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体会到三辨论治(辨证、辨病、辨症)的临床意义。通过诊断、病证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讨论,最后放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的使用上,课后继续完成住院病历一份,写出模拟临时、长期医嘱单、开出处方。如此可很好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课程考试

在校临床理论学习阶段,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考试考核。考试的内容可围绕国家中医临床助理医师的内容,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题型有单选、多选题、问答和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技能笔试考试主要包括病历采集、书写,查体,基本操作,中医辨证分析,疾病的病证诊断(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考核学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病史采集试题:“请你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诉(主诉:腹泻2d),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病例分析涉及到辅助检查的项目,同时可测试对辅助资料的分析能力。

3效果分析

3.1学生对SSe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于SSe教学模式的态度,我们从参与SSe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组5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形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包括学生对基于《中医儿科学》课程采用SSe教学模式的态度、评价。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3.2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

在校阶段试验研究结束后,为了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我们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了《中医儿科学》理论、临床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笔试考试。结果见表3。表1学生对《中医儿科学》课程“SSe”教学模式的态度表2对综合能力培养的评价调查情况表3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4讨论

SSe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普遍对SSe教学模式及其效果持积极的态度。教育的根本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性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以创造为本位。创造力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环境的熏陶,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该模式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其优点在于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既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运用知识,并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1]。以上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运用SSe模式进行教学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本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知识渊博,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教师必须自己去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对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也是极其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

SSe教学模式在专科中医学的教学探索也只是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以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去解决、完善,如在实施过程中,因环境不同,对象各异,有时情况复杂多变,其中表现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模式,心理准备不充分,少数表现出焦虑,尤其在自学和讨论环节中较为突出;查阅资料的途径、手段、时间有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观念有待提高;支持完成该模式硬件设施需补充;实习基地紧张;评价的手段和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提炼、丰富和延伸,探索出一条为基层培养中医实用型人才之路。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93-02

一、引言

现场急救,即在医院之外的?h境中,对各危及生命的灾难事故、急症、中毒、创伤等伤病者实施现场救护,从患者受伤或发病到医院看医生之前的救护。大多突发的意外事故发生在医院外。然而,我国应急自救治的成功率比较低,心搏骤停复苏的成功率仅在12%-14%。

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

集我校除医学专业外的8个专业,然后,整群抽样每个专业抽取的3个班的在校生约80名,总样本量达850名,除去实习大学生,一共发放问卷约850份,收回有效的问卷807份,回收率达9494%。其中,男生359名(445%),女生448(555%);一年级学生131名(162%),二年级学生220名(273%),三年级学生453名(561%),四年级学生3名(04%);年龄在19岁之23岁之间。一共调查8个专业。

调查发现807名学生,只有105名(130%)学生有急救技能相关培训经历,而132名(164%)均末曾听过心肺复苏术(CpR),其中有395名(489%)相信猝死或者将要猝死的人可被救治。然而,知道心肺复苏胸外心脏的按压位置仅有307名(380%);心脏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仅31名(38%)。但是,有相关培训经历的同学对上述问题回答准确率远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同学,两者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三、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的对策

大学生应急救能力水平低,所以,在高校开设急救技能培训的课程已非常紧迫。所以建议大学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大学生急救的能力。

(一)综合性高校重视急救技能的普及

本次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了解急救知识比较少,现场急救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仅有130%的大学生是接受过相关培训,这个比例非常低了,令人担忧。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员,其学习的急救技能不仅能为施救人注入一批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校大学生接受新的事物能力强,而且对在校大学生开设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具有效率高、投入少的特点。

(二)校医院、红十字会等组织应加大培训力度

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医学等相关学院师生资源,在全校开展相关急救技能培训或者是选修课程,从而让非医专业同学全面的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施救能力,让大学生具有对伤情病情的独自判断能力。常见的疾病包括脑出血、急性阑尾炎、心肌梗死等;常见的伤害包括溺水、触电、烧伤、骨折等。大学生也需要学会急救的技术,比如外伤出血止血,心肺复苏术等。校团委学生会可结合这些活动,组织急救技能的相关竞赛,为广大学生提供能锻炼急救能力的平台,同时增强他们时代责任的意识,提升同学的实践能力。

通过报刊、广播等宣传渠道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播报、刊登一些比较重要的医学知识和急救知识,可有助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非医专业的同学到医学院参观,提升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

(三)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现场急救,对患者生命的维持有利,为后续的治疗创下有利条件,进而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心脏停止几分钟内属于抢救心搏骤停的患者的黄金时间,若在患者猝死之后,前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则抢救猝死者成功率可达80%以上;但4min之后,每隔imin,抢救成功率骤降10%多。所以,心肺复苏等急救能力社会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特殊人群中应率先普及“四大技术”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在校可大学生作为这支特殊队伍,有义务学会急救技能。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8

河南青年张海超“开胸验肺”报道在全国引起极大关注,令人同情,社会各界哗然。而在陕南山阳县石佛乡麻庄河村尘肺病患者陈金奎的遭遇同样令人揪心。作为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在陕治疗尘肺病的定点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得知此事后,当即决定派我院医疗专家组对陈金奎实施免费医疗救助。同时,决定于2009年7月30日至8月6日奔赴陕南商洛、安康两地三县对曾在我院治疗过的尘肺病患者进行实地随访。随访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不少农民工尘肺患者,他们生活困难、病情严重,处境尴尬,十分令人担忧。

7月底,在商洛市山阳县卫生局的大力配合下,由当地向导带领随访组一行冒着大雨、翻山越岭,行程二百多公里驱车奔赴了随访目的地――山阳县石佛乡麻庄河村。听说我们要来,麻庄河村十多名村民冒着大雨聚集在村口,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身材消瘦、46岁的尘肺病患者陈金奎,他把手中的一叠病历资料和X胸片交给专家组成员,专家们看到资料显示:尘肺Ⅱ期,合并肺结核,已形成空洞,劳动能力鉴定四级伤残;肺功能测定为“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他不断地大口喘气,身体极度虚弱。专家组成员经过磋商,决定将陈金奎接回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为其免费提供尘肺病专业治疗。然而遗憾的是,在经过Ct、胸片、化验等医学检查后发现,陈金奎目前的病情并不适合做肺灌洗手术,医院决定先为其赠送相关治疗肺结核的药品,待复查结果允许的情况下,再免费为他提供后续治疗。

虽然陈金奎目前的治疗有了着落,但在麻庄河村还有许多像陈金奎一样的患病农民工,他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据该村村民34岁的裴胜红讲,他们村共有1100多人,其中就有四五百人常年在山西太原、繁峙,河南灵宝,陕西潼关一带的金矿、煤矿从事粉尘作业,接尘时间长达20多年,最短的也有七八年。他自己从16岁开始就在山西古交市一煤矿打工,后又辗转各矿,至今也干了18年之久。在他工作过的小煤窑或煤矿上,防尘设施很不健全,从未做过体检,更不用说在岗前、岗期及离岗后的健康查体。再加上个人防护意识差,不懂得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更不知道对自身的保护。

随后我们得知,在山阳县的石佛乡、晏马乡和照川镇有48名尘肺病患者,至今已有19人相继离世。在2007年6月和2009年6月,受陕西省司法援助中心委托,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两次为其中的30名尘肺病患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查体,并对后期治疗提供了司法建议。这其中有不到一半的人在当时是可以进行肺灌洗手术治疗的,而另一半患者因为病情过重或手术禁忌,不适宜手术,只能维持生命。

离开山阳县,我们又得知线索,迅速驱车奔赴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八里关村,见到了曾在我院接受过肺灌洗手术治疗的村民屈敬轩。他介绍说,自己今年47岁,初中文化程度,从1994年开始就外出到河北邯郸、武安,山西繁峙等地的金矿、铁矿打工,从事矿山井下工作近15年。2004年以前井下操作全是干打眼,粉尘浓度非常大,自己已患尘肺Ⅱ期。他们村有1300多人口,有近500名青壮劳力都在外省、县的煤矿、金矿、铁矿上打工,已有2人死于尘肺,现在至少还有3-4人已确诊尘肺,其中1人已开始吐血。至于其他人是否也患有尘肺病,没有人知道,原因是这些人都没有查过体……用工单位和打工者都不重视生命的价值,用人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9

按照新版CpR,您该怎么做

时间就是生命。普通民众如果了解一些急救知识,在某些突况下,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救助,会为后续的专业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比如您走在大街上,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不起。您立刻过去查看,大声呼唤却发现这个人毫无反应,您很想救他,但您不是医务人员,而且没有学过心肺复苏(CpR)技术,那么您还能做些什么呢?

根据新版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导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可以采取下列步骤进行施救:首先立即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其他急救电话号码,告诉接线员您发现有人躺在地上没有反应,并说明您所在的地点;然后把患者放平,您的双手重叠掌根放在患者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见下图),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按压速度至少为每分钟100次,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新版心肺复苏强调胸外按压

美国心脏病协会的研发部总监Jerrypotts先生指出,将原本民众熟知的步骤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CpR心肺复苏,改成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这样的调整是根据国际复苏专家的建议,强调心脏按压的重要性。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按照以前的指南施行的心肺复苏步骤会造成时机延误,因为胸部按压是让含氧量丰富的血液循环到全身的必要措施,改变aBC的顺序为CaB,让救护人员能对成人和儿童患者立即展开胸外按压,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因此不管是医疗从业人员还是一般民众,遇到突然心脏骤停的患者时,急救措施的第一步都是胸外按压。

普通民众也可有效施救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也表示,在过去几年的大力推广及各培训中心的支持下,民众对CpR心肺复苏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真正遇到突发状况而需要使用CpR时,常常因紧张而忘记步骤;同时,骤然对一位陌生人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对许多民众而言存在心理障碍,往往影响民众对需急救的人员施行CpR的意愿,从而延误了抢救的黄金时期。2010版的CpR除了调整急救顺序外,还大幅度地简化了施行步骤。研究指出,持续地对被施救者进行胸外按压,已经能够提供有效的心脏复苏。“所有的心脏骤停的患者都需要胸外按压。在心脏停止的最初几分钟,患者仍有氧气存留在他们的肺和血液里,所以及早开始胸外按压,可以提早促进血液循环到患者的大脑和心脏。”于学忠主任如是说。

不但专业的医务人员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而且这一技术还需要向大众进行普及,新版指南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进行了改进,强调一旦怀疑心脏停止,旁观者就要做到立即按压、使劲按压、不断按压胸部中央。只有全民普及简单易行的心肺复苏技术,才有可能降低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

中医肺的专业知识篇10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是基金会首家定点医院,肩负着治疗、科研和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全院职工以高度责任感,借助基金会的平台,用良好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解除尘肺病矿工的痛苦,2006年共治疗674名尘肺病患者。疗养院实施“六小纪念品”工作,为每个接受尘肺灌洗术的尘肺病矿工发放一件印有基金会标志的半袖衫,一个相册,一个用锦盒包装的从他们本人肺里洗出来的灌洗液小瓶,一本防治尘肺病手册,印有基金会标志的一枝笔和印有基金会标志一个手提包。

2006年4月,煤炭工业职业医学研究所(石龙医院)被确定为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定点医院。该院按照基金会对定点医院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基金会下达的各项任务。采取综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康复治疗等方法治疗尘肺病。提高了尘肺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延长了寿命。在基金会的支持下,今年救助了300名尘肺矿工。该院主动为尘肺病矿工发放了“六小纪念品”。

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自2006年6月6日成为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定点医院以来,严格落实基金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慈善为怀,防治尘肺”的宗旨,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实施尘肺病康复工程,已为近百名尘肺矿工成功进行了肺灌洗手术。为了更好地推进尘肺病康复工程,总医院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尘肺病防治科普画册,深入各矿进行尘肺病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尘肺矿工进行座谈等,使广大矿工了解尘肺病的病因和肺灌洗疗法,并为每一个尘肺病人发放了“六小纪念品”。

福建煤矿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在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接受技术培训后,全院人员精神振奋,截至12月31日已对38人进行了肺灌洗手术,无意外发生,效果显著。该院开展的肺灌洗手术,是福建省第一次引用这一技术治疗尘肺病,标志福建省防治尘肺病迈上了新台阶。医院为此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省级各媒体给予了大力宣传,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福建省副省长李川专门到医院对肺灌洗治疗尘肺病工作进行了视察。2007年1月18日,该院将正式挂牌为基金会定点医院。

陕西铜川矿务局总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医务人员掌握了大容量肺灌洗技术后,现已完成40余例手术,病人反映良好。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的农民工进行肺灌洗手术。陕煤集团领导极为重视此项工作,设立陕煤安康基金,专款投入,购买医院设备,救助尘肺病矿工。他们召开省级新闻会,陕西省卫生厅厅长李鸿光、陕西煤化集团董事长沈浩等领导亲临现场,香港《文汇报》对陕煤集团的善举和该院实施尘肺病康复工程予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