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7:03

雕花技术篇1

关键词:低温;浮雕;亮金;花纸;技术研究。

1研发背景

随着花纸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花纸的应用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但企业原来的低温亮金花纸的表面是平面的,印制的图案没有在平面上凸出,缺乏立体效果。传统的浮雕图案实现的方法是在玻璃、陶瓷等物件上进行雕刻,或者是在表面上描上立体图案,经过高温烧制而成。传统方法使用的昂贵重金属,成本高;另外制作过程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有健康伤害,并且污染环境;采用高温烧制的办法对某些不耐高温物件不适用,运用范围窄。

2研究内容

设计思路是通过优化和改进低温亮金花纸印刷工艺,加厚丝网印刷模版设计和制作,以及开发适合浮雕花纸的触变性油墨,成功研发出低温浮雕亮金花纸产品,同时采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设计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发:

2.1低温浮雕花纸印刷技术路线研发:在原有低温亮金花纸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重新优化和设计制作工艺,突破浮雕亮金花纸生产技术难题,实现项目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2.2研究丝网版结构参数对印刷油墨厚度的关系,优化丝网版结构参数,确保在保证印刷精度的同时,增加印刷油墨厚度。

2.3研究采用控制涂刷感光胶的方法调整丝网版厚度的技术工艺,实现不同浮雕图案厚度的需要。

2.4研发低温浮雕亮金花纸专用油墨。研究触变剂对改善油墨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界面活性单体对UV固化速度和耐摩擦能力的影响;研究界面增强剂对油墨层间粘合力的影响。

2.5UV固化技术对环保、节能影响。

3研发过程

3.1大量收集国内、国外浮雕亮金花纸的图片、应用、技术、外观、样品信息以及国内技术查新报告。经综合研究、分析后,对各类浮雕亮金花纸的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找出需改进的缺陷结构部分并设计研发措施及方法。

3.2集中并分类各种措施及方法,排除在成本、功能相互矛盾,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实现或实现成本较高的措施及方法,优选出有比较优势的方法和思路。

3.3按照优选出的设计方安案及措施,采购设备和原材料,从原材料进行把关,选择不含重金属、增塑剂的基础油墨等无毒无害材料。

3.4设计与优化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生产工艺路线:在公司现有技术基础上,设计和优化低温浮雕亮金花纸印刷工艺,实现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生产,同时达到节能、环保和生产高效率。

3.5研究对油墨层厚度即图案厚度的影响因素,综合各种因素确定参数。

3.6加厚丝网印刷模版设计和制作。传统的丝网印刷模板不能满足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生产。通过在丝网版两表面多次涂刷、干燥专用的感光胶,达到设计需要的厚度。不同颜色和不同层的分图案需要设计不同厚度的丝网版。

3.7开发适合浮雕花纸的触变性油墨。调整浮雕亮金光亮油墨配方,添加适量的触变剂达到适合浮雕亮金花纸生产,添加特定的颜料,进一步增加在光照下的浮雕、立体视觉效果。

4研发的生产技术工艺

泸州金鑫科技有限公司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生产工艺技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绘制图案与分色:根据客户要求或产品要求利用电脑设计绘制图案,并将图案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分图案,为下一步制作相应的网版做好准备。(2)制作菲林片:根据步骤(1)制作的不同颜色的分图案,按照同一颜色制作同一菲林片的方法,分别制作菲林片。(3)制作图案模具加厚丝网版母版:将水溶性感光胶和光引发剂混合物均匀涂抹在0.1-0.5mm厚的印刷丝网版上,可多次涂抹直到将丝网孔全部堵上并要求厚度均匀,根据设计的立体效果要求,制作不同厚度的丝网模版,具体制作方法见本小节3所述。(4)预制作分图案模具网版:根据步骤(2)不同颜色的图案制作的菲林片,按照同一颜色制作同一印刷丝网版的方法制作相应的图案模具网版,具体方法是将(2)中的菲林片粘贴在(3)母版上。(5)曝光:将(4)置于密闭曝光室内,按一定的距离、时间曝光,被光照射的地方的感光胶发生交联,而被菲林片遮挡的部分未发生交联反应。(6)冲洗:将(5)中的菲林片去掉,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将未发生反应部分(不同颜色的分图案)的感光胶冲洗掉,形成丝网通孔。(7)印刷浮雕亮金底油:将制作好的丝印网版安装在全自动印刷机生产设备上,在丝印网版下方铺设好空白水转印纸;启动开始按钮,刮板运动将浮雕亮金底油通过通孔将油墨印刷堆积在空白水转印纸上,形成浮雕亮金底油墨层。(8)干燥浮雕亮金底油墨:将步骤(7)的半成品输入UV光固化装置进行快速干燥固化,达到预定的曝光时间后,取出半成品冷却。(9)检测与卷曲:检查样品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并将干燥好的印有浮雕亮金底油的半成品恒温恒湿放置一段时间。(10)重新多次印刷:将印有浮雕亮金底油的半成品重新放入印刷装置,根据需要套上相同的模具网版重新涂刷相同的油墨,或者换上另外制作的分图案模具网版,重新印刷、干燥直到水转印纸上出现完整清晰的预先设计的浮雕图案。(11)转印浮雕亮金:根据不同颜色的亮金图案的需要,按照同一颜色印刷在一次的方法,将电化铝箔或者烫金纸箔分别转印在步骤(10)干燥后的亮金底油上。(12)干燥浮雕亮金膜:每次转印亮金膜后,干燥浮雕亮金膜。(13)上保护光油:完成全部图案印刷后,涂一层烫金面油为保护光油;干燥保护光油。(14)上一层可撕封面胶膜。(15)干燥可撕封面胶膜。(16)检验。(17)包装入库。

目前,在国内尚未发现采取本项目所述的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环保绿色生产工艺,本项目属于原创性发明。

结束语

该项目通过立体光亮油墨改性、加厚丝网模板、UV固化技术的应用,自主研发了用于图案粘贴的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生产工艺等技术研究,实现了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规模化生产,其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16年3月29日,由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报告编号:J201606012336)结论为:见有浮雕盖金瓷花纸的制造方法的文献报道,但综合本项目所述主要技术特征的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研究与应用,在所检文献以及时限范围内,国内未见文献报道。

2016年7月25日“低温浮雕亮金花纸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了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确认该技术为国内领先。

参考文献

[1]潮州市西湖瓷花纸有限公司[一种浮雕盖金瓷花纸的印制方法]

(Cn200610035827.1).

[2]吴为传.在陶瓷釉面上产生凹凸浮雕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花纸涂料.(Cn03114204.4).

[3]王振华,李文金,蓝华成,李林鑫.低温亮金花纸研发与生产设备改进[J].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gyinformation,2015,13(4),96.

[4]闻华明.低温酒瓶水转印花纸UV油墨印刷工艺[J].丝网印刷,

Screenprinting,2031,(3),38-39.

[5]祥和彩瓷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一种低温陶瓷花纸.(Cn2009101944

雕花技术篇2

【关键词】食品雕刻;烹饪专业;学习兴趣;创新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不但要求可口,还要求美观。因此现今很多高档饭店都非常注重食品雕刻。通过食品雕刻来传达出某种寓意,使宾客不但享受到美味,而且享受到艺术。基于市场的这一需求较为旺盛,很多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也加大了对食品雕刻的重视,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大学校的就业率。

1、食品雕刻的意义

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食品雕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才能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从而为培养学习兴趣打下良好基础。所谓食品雕刻,就是以食品为材料,利用专门的刀具,通过一定的雕刻技艺,来雕刻出各种各样优美造型的烹饪技巧。常见的食品雕刻一般多为花卉、动物、人物等等,这些雕刻出的作品栩栩如生,仿若真品,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作为一种具有很强观赏性与艺术性的技术,食品雕刻不但可以美化宴席环境,还能够烘托宴会主题,提高宴会的档次。因此目前食品雕刻在一些大型或高档的餐厅、酒店、宴会、节日庆典,甚至是国宴上,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如何激发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

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食品雕刻还是一种较为陌生的技术,学生并不了解食品雕刻所用的各种刀具都是什么用途,也不懂如何运用这些刀具来雕刻出完整的作品。因此在初开始进行食品雕刻教学时,教师不能直接就向学生讲解各种专业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兴趣全无。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食品雕刻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2.1创新教学方法,做好示范工作

在每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根据本节课程内容事先雕刻出成品,并将成品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看到这件作品就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想着自己如果也能雕刻出这么好看的作品就好了。那么此时再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必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大其学习兴趣。另外,展示示范作品的方法不能是直接放在讲台上,而不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到,这样也不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有节课堂教学内容是进行花卉雕刻。在上课前笔者事先雕刻了几朵,并将其放在一盆鲜中,然后在开始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的优雅,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些花朵里有几朵假花,谁能找出来,就把这朵花送给谁。这样一来,学生就由原本的惊奇,转为极大的兴趣,开始寻找花盆中的假花。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开展了本次课堂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2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实训练习活动

为了使学生对食品雕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期间可以用各种多媒体来展现丰富的食品雕刻艺术作品,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在饭店或酒店开业期间,或是当地的美食节期间,带领学生直接去现场观看,那规模的宏大、作品的逼真、技艺的精湛、组合的巧妙,每一次都会让学生深深地折服,被那些作品感染和陶醉,产生共鸣。学生对食雕艺术充满无限的向往,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

在学生跃跃欲试,想自己雕刻出作品时,是最佳的实训练习时机。在实操练习环节上,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在练习中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还可以将优秀学生的食雕作品,拍成照片,在班里或校内进行展示和讲评,以此调动学生学习食品雕刻的浓厚兴趣和自信心。

2.3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充分调动创造热情

仅仅只在课堂上通过书本或多媒体来传达食品雕刻艺术,还是不能使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食品雕刻的精髓。因此教师若有机会,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动物园、菜场等地方去观察,让学生了解各种花卉在不同开放阶段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神态表情,了解山水花草等自然的景观,等等。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很好的把握动植物形态,使雕出的作品贴近自然,逼真传神。

2.4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平时练习时间太久,学生易产生厌倦感,故而不定期地采取操作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赛范围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横向比,也可以在全年级、全校展开纵向比,将每次竞赛中优秀作品都写上学生的名字,放在学校的公共橱窗里展出,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也增强了。通过竞赛,一方面,经过专家的评判和技术指导,学生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改进、提高,另一方面,他们能发现同学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进一步发扬迎头赶上的精神,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经验不断丰富,自信心增强,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

2.5狠抓学生基本功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教学应该从简单内容入手,循序渐进,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原料的性能,掌握不同的握刀姿势和运刀力度。可先教学生握刀姿势,原料打片,削皮,削制半圆形胚、圆形胚、椭圆形胚,后教雕刻简单的梅花、兰花、喇叭花等,再学月季、牡丹、玫瑰、荷花等花卉的雕刻,这样可以很快使学生学会和运用刀法;先学花卉雕刻,后学花篮、花瓶、花盆等雕刻,使学生可以自己将雕刻的成品组合成一件完整的食雕作品;先学单一,后学整体,如先学独立的小鸟雕刻法,待学会了方法,掌握了要领,记住了小鸟的特点后,再学整体立雕小鸟。

2.6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学习食品雕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顺利度过入门阶段这一难关期。每一位学过食品雕刻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起步入门阶段是最困难的。很多意志力不强的人,就是在这一阶段败下阵来,并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从未接触过食品雕刻的学生,他在学习刻第一朵花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吃力,手不听使唤,下刀没准,这就是所谓的困难期。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一朵花不行练两朵,十朵不行练二十朵……,最终会练好的。一朵花练好了、掌握了,学生就会对食品雕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就会进一步增大对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之,食品雕刻是一门精细繁琐却极具艺术美感的技艺,学生若能够完全领会和掌握食品雕刻的精髓,则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前途必然不可限量。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走的更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动、激发和延续学生对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雕花技术篇3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内涵;探析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68-2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源于浙江省东阳市。自唐宋至今有1300多年,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工艺美术之一。东阳木雕装饰结合实用,寓教育于木作,聚艺术于刀锋,作品鬼设神施,巧夺天工,响誉海内外,不愧为国之瑰宝。东阳木雕不仅仅用于东阳古民居和现代建筑的木雕装饰,还有用于木雕家具、陈设欣赏、宗教用品等几大类中的上千个品种,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艺美术品种。东阳木雕融会了历代东阳木雕艺人的智慧和技能,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高超的技艺、绚丽的图案,精美的雕饰,是中华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艺苑奇葩。它包含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对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作一探析。

一、东阳木雕历史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溯源于唐代,经宋元至明,渐臻纯熟。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艺攀高峰。清末民初,渐趋商品化。解放后至今,沃土滋甘露,得到全面崭新的发展。历经千年锤炼的东阳木雕,有化木头为神奇的厚实根基。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具有鲜明的特色。其设计之巧、雕刻之精、艺饰之美,在木雕行业中绽放异彩、独树一帜、久负盛名。东阳木雕,就历史积淀而言,以它在建筑中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庙宇最为著名;以及家具的花床、花橱、花轿、屏案、巾架等家具饰品。自唐代开始,东阳木雕逐步应用于雕板印书,到南宋时期,金华(婺州)成为全国四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操刀者大多为东阳木雕高手。东阳木雕在现存的古民居中形式多样,内容之广、雕刻之美,在中国明清木雕雕刻史上堪称一奇,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木雕技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东阳木雕到明代已初具规模,早期的东阳木雕,雕风拙朴粗犷,在雕刻技法上形成了主要以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为主的平面浮雕的风格。明代东阳木雕造型粗犷奔放、构图简洁明快、风格粗放大气、格调神形兼备。可以说,唐宋时期东阳木雕已经初具雏形,到明代东阳木雕已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到明末木雕艺术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更加追求精致细腻。清代的东阳木雕在雕刻技法上开始向精雕细刻的方向发展,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的艺术风格。清末民初,国势衰微,木雕萧条,木雕艺人们流向城市谋生,开始了商品化、工业化生产,在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上更强、工艺更精、穷极华丽,在雕刻技法上更加讲究精工细作,形成了精雕细刻的艺术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东阳木雕千年古树逢甘露,重放异彩,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世界,迈向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欣逢盛世,东阳木雕迎来了再度的辉煌。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装饰风格更浓厚、实用与装饰结合更和谐、题材内容更丰富、格调清秀淡雅、图像写实传神、层次分明、雕刻细腻、构图饱满、做工精细、实用性与欣赏性完美结合、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二、东阳木雕题材内容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题材内容表现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和广泛,主要题材内容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吉祥动物、寄情花木、风流人物、抽象图案、山水人物、鱼虫走兽、宗教佛像等等。作品的象征、寓意是用动物、花卉表示吉祥幸福、延年益寿、夫妻恩爱等,如以蝙蝠、鹿兽、寿桃、喜鹊为谐音的“福”“禄”“寿”“喜”,以石榴、麒麟寓意多子多福。以神话故事和民众所称道、所供奉、所敬重的具有人格力量的历史人物来表示借古喻今、尊敬喜爱等;人物故事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水浒传》中的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西厢记》的人物、《西游记》的人物、包公、岳飞、杨家将、郑成功、李白、竹林七贤、四大美女、花木兰、穆桂英等等;现代人物有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还有领袖人物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题材的作品也在不断地出现,如:表现新农村改革开放新面貌的,新农村经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景象的,新农村农业丰收果实的,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等题材内容的木雕作品。各种题材内容的作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物作品姿态各异,山水作品意境深远,花鸟作品造型精致,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三、东阳木雕雕刻用材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的载体是木头,它是依附在木头上的工艺美术品,即在木头上的雕塑作品,是以木头为材料创作的工艺品。东阳木雕是以散点透视的平面浮雕,其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一般很少漆色,突出表现原木的原汁原味,又称为“白木雕”。运用雕刻材料创作是木雕的基础,东阳木雕的选用材料主要是分为:题材内容雕刻的用材和边框制作的用材。其题材内容雕刻的用材要求木纹细腻,能耐久、无油脂、不易变形、不易开裂,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白桃木、银杏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适合东阳木雕的精雕细刻,而且色彩较淡,使木雕作品雕刻后更加细腻生动、艺术韵味感人;对于边框用材来说,要求木质坚韧、硬性好、质材重、不易损坏,起到加固和衬托作用,如黑檀木、酸枝木、红木、花梨木、铁梨木等。选用材料要利用木材的天然色彩和质感,使作品的结构内容与外框造型完美融合。

近年来,为了提升木雕作品的经济价值,东阳木雕在选用雕刻材料上,不管是边框还是题材内容的部分,全部都选用高档材料进行雕刻制作,例如选用小叶紫檀木、大叶紫檀木、大红酸枝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红豆杉等高档木材进行雕刻制作,这些名贵材料的运用,提高了东阳木雕作品的经济价值。

四、东阳木雕雕刻技法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以其构图饱满、层次丰富、既大气又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实用与欣赏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格,别具特色,这种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平面浮雕技艺为基础。其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透空雕、透空双面雕、镂空雕、锯空雕、半圆雕、圆雕、圆柱浮雕、阴雕、深镂空雕、镂圆雕、镂空贴片雕等十多种。

东阳木雕雕刻技法上,根据雕刻物件的需要和可能,运用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来完成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木雕艺术效果。整件作品只有一种雕刻技法的有:阴雕作品、薄浮雕作品等;两种以上的有:深浮雕作品、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的作品、透空雕作品、镂空雕结合浅浮雕作品、高浮雕作品、多层叠雕作品、镂圆雕作品等。东阳木雕集中表现为层次的丰富性,运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多样化,作品雕工精致、洗练、玲珑剔透而不伤整体和牢固,达到了精雕细刻,突出了木雕作品的三维立体效果,层次感、立体感既丰富又强烈,使人感到趣味盎然,美不胜收。

五、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艺术别具特色的效果。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文化内涵有: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和运用粘贴技术等形式。

(一)运用雕刻技法的表现法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东阳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东阳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木雕技艺,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运用雕刻技法表现,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东阳木雕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对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效果。其表现法有:阴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浅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等。

(二)运用雕刻材料的表现法

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的木雕作品。如运用色彩较淡的木材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楠木、榉木等和运用色彩较深的木材红木、黑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铁梨木、荫沉木等雕刻后,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例如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等,具体表现为木质材料色彩的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种多样,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色彩处理的表现法

东阳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材料雕刻,又不上颜色,被称为“白木雕”。有些木雕作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运用色彩处理来增强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法,就是运用各种色彩在雕刻的木雕上面着色处理,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通过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来达到艺术神韵。此表现形式有:浅绛山色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四)运用粘贴技术的表现法

运用粘贴技术表现法,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从而达到木雕作品的装饰效果。此表现法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

六、结语

东阳木雕根植于东阳地域文化的沃土中,在明清时期就有很大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力。东阳木雕不仅是东阳古民居中的一种装饰物件,而且在木雕家具、宗教用品、陈设欣赏等方面都有雕刻艺术的优秀作品,其风格朴素简洁、淡雅清丽、工整细腻,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品。东阳木雕蕴涵着东阳人的耕读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东阳人民,形成了东阳特有的民风纯朴、文化浓郁的特点和内涵。它既有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又有丰富的文化韵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艺术熏陶和审美的启迪。如今,精美的东阳木雕已经成为东阳文化产业的一张金名片,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引领东阳木雕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将载入世界文化史册。

参考文献:

[1]华德韩.东阳木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2]金柏松.东阳木雕教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3]郭贤彬.论东阳木雕艺术特色[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

雕花技术篇4

雕漆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涂在胎上,并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雕漆工艺复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品种。剔红的做法是在器物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百道,然后在漆的厚层上雕刻花纹。剔黑、剔黄、剔绿等技法与之相同,只是漆色不同。剔彩为雕漆的一种,亦以漆层雕刻,但技法与剔红等完全不同。剔彩有“重色雕漆”和“堆色雕漆”之分。“重色”俗曰“横色”,“堆色”俗曰“竖色”。重色雕漆是在器物胎骨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层,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根据图案色调的要求,需要哪种颜色,就将其以上的颜色剔掉,露出所需色漆,并在其上剔刻花纹,故又谓之“雕彩漆”。“堆色雕漆”是用局部填漆的方法,即先涂一种色漆至一定的厚度,再根据图案的要求将需配色的花纹轮廓内的原漆层剔掉,填上所需的色漆,再剔刻花纹的细部。

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制作精美的景泰蓝,要通过几个步骤:

1、设计纸稿: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转成拷贝纸稿以备下一道工序应用。

2、型制作: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3、掐丝: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4、点蓝: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一铲铲地将珐琅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

5、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用一些矿物石头粉作燃料烘烧、冷却、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6、磨光: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

7、镀金: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槽中,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在金属部位上。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

企业名称:北京工美集团

电话:010-65288886

宫毯

宫毯,即北京手工织毯,制作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因为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又叫宫毯。它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宫毯以传统图案著称,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

盘金毯是宫毯中的极品,用“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北京宫毯技艺上除各式图案栽绒地毯外,还有一种高档品种为盘金毯,它是中国宫廷艺术重要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作之一。

何为盘金毯?简单说就是毯面用金银线编织。用二上二下的编织法和绊结的方法交织金银线,盘绕竖经按纬线走向、横向往返盘绕成均匀的人字辫纹,组成金光闪烁的平面实体,再按纹样拴结绒头,以彩色羊毛和彩色丝线构成图案纹样,衬托柔美的各种彩色丝线栽绒。

一件地毯要经过纺毛、染色、放大样稿、织作、平、洗、片、剪、整修等11道工序。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点点成形。目前北京地毯生产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三个工序:前期准备、织毯成型、美化整理。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镶嵌由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单以工序的繁琐程度而论,花丝镶嵌在燕京八绝中位居前列。正是由于其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一向只是皇家御用之物。如果说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那么后期的镶嵌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最常见的镶嵌方式是包边儿镶。包边儿镶通常用于普通石料,这时就需要传统的铲钉儿镶了。铲钉儿镶是将石料直接嵌在作品上,先要根据宝石的大小挑选钻头。不过,毕竟没有和石料大小完全一致的钻头,所以,在打眼后还要用铣刀进行最后的修补。花丝为骨,镶嵌作饰。花丝与镶嵌相得益彰。

企业名称:北京工美集团

电话:010-65288886

金漆镶嵌

在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品业,一个古老的门类至今还健康存在着,这就是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的金漆镶嵌。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已有700年历史。历史上北京是重要的漆器产区,如元代的“油漆局”、明代的“果园厂”、清代的“造办处”,都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虽说漆器为历代官家所经营,但清代也有民间的漆器作坊,皇家也在民间征集精品。

那么,何谓“金漆镶嵌”?漆艺最早出现和应用最广的是漆绘,这就自然离不开漆与颜料的结合。除了颜料之外,便是漆与金的结合。如描金、贴金、搜金、扫金、洒金、戗金等等。明代漆艺专著《髹饰录》称之为“金髹”,一名“金漆”。彩绘、雕填、刻灰等工艺皆可统称为“金漆”。“金漆”与“镶嵌”工艺的结合称之为“金漆镶嵌”。

北京金漆镶嵌的工艺技法从大的门类划分,包括镶嵌、彩绘、雕填、刻灰、断纹、虎皮漆等。而每一门类又可细分为诸多工艺。如镶嵌类,从材质上划分有玉石镶嵌、彩石镶嵌、螺钿镶嵌、百宝镶嵌。从工艺上划分有平嵌、矫嵌和立体镶嵌。彩绘类包括描漆、描金、搜金、扫金、洒金、平金开彩、平金开黑、堆古等。雕填类又有填金、填银、填漆之别。刻灰类有彩地刻灰和金地刻灰两种。断纹类从工艺上划分有烤断、晒断、撅断、颤断。从艺术风格上划分有龟背断和流水断。而虎皮漆类还包括漆宝砂。

不同工艺所使用的材料、工具,采用的技法和最后形成的艺术风格都各有不同。

企业名称:北京工美集团

电话:010-65288886

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契丹国志》中记载,当时的燕京“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而“宫绣”就是因辽在燕京设立绣院而诞生的,主要是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明末清初,京绣的针法技艺、纹样图式受满清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更加鲜明,刺绣人员也日趋扩大。到了晚清京绣更为兴旺,它融合了多种名绣的技艺精华,加上皇家所独享的名贵材料和专用的图纹装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尊贵华丽的皇家艺术风格,因此清光绪年间京绣更是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宫绣”。

京绣的制作从设计纹样开始。将图案的轮廓描绘在一张油性白纸上,随后,用小锥子沿着纹路扎出细密的小孔,俗称“扎眼”。按照传统的方法,将布蘸上特制的粉末,涂刷铺于绣面之上的图纸,粉末透过小孔,便留下了清晰的图样。把绸料固定在绷子上,绣工们就按照这些轮廓线,用不同的颜色绣出万千纹样。

玉雕

北京玉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玉器作为妇女的装饰品。后逐渐形成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玉雕艺术。北京玉雕是原宫廷玉雕工艺的继承和发扬。

北京玉雕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遮瑕为瑜成为琢玉的重要法则。玉器制作的工艺过程,概括为“议、绘、琢、光”几个阶段。表现手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线雕等。北京玉雕品类繁多,计有器皿、人物、花卉、鸟兽、盆景、首饰等。

玉雕材料千变万化,首先相料,和玉石对话,看它什么颜色、质地、形状,然后构思、画稿,雕刻的过程中还在不断修改,根据材料的变化进行思路调整。每一件玉雕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件优秀的玉雕应该能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只看材料的贵贱。

企业名称:北京工美集团

电话:010-65288886

牙雕

象牙历来被看作是吉祥与富贵的象征。考古资料显示,中国的象牙雕刻艺术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此后历代牙雕工艺品及制品都有文字记载和实物佐证。

象牙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雕花技术篇5

关键词:木雕花板;期刊文献;活化

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器物中嵌合的板式木雕装饰构件,包括门窗绦环板、裙板、家具嵌板、屏板等,其形式和内容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和木雕工艺的精华。

据百度学术资料显示,木雕花板的研究始于1916年,到2014年达到高峰,至今共发表258篇相关论文。内容新颖、时效性强、信息集中的期刊文献是反映当前研究状况的重要参考领域。21世纪以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木雕艺术的关注,相关研究日渐升温,从艺术、文化角度奠定了中国民间木雕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基础。其中,木雕花板的跨学科研究特征明显,涉及艺术学、语言学、教育学、地理学、哲学、建筑学等多个相互渗透的学科,并衍生出多个对应的研究主题。然而,国内针对木雕花板这一特定对象的研究仍很有限,国外同主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国知网搜索主题中含有“木雕花板”或“绦环板”的文献,共检索到期刊文章29篇,百度学术33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8篇。以上文章多数同时收录于不同学术资源平台上,内容一致。可见,以木雕花板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实际数量并不多,且内容趋同。这些文章展现了当代社会对民间木雕花板的关注情况、观点态度和研究成果,具有参考意义。当然,也有一些文章是关于木雕花板的新闻、漫谈、杂记,内容零碎主观,缺少学术含量,参考价值不高。

通过查阅总结,当前木雕花板的期刊文献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

1装饰美学

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民间木雕的组成部分,其形态、手法、风格均与功用性紧密相连,在技艺和美学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也是传递吉祥祝福和教化信息的视觉语言。因此,对木雕花板装饰美学的探讨不仅是感性的亮点,也是理性的高点。此类文章从装饰功能、工艺特色和视觉风格角度出发,梳理、解析、阐述花板特有的装饰美学,形成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观点。不足的是,文章中表面描述和概念套用过多,对民间木雕花板装饰美学的历史成因、人文内涵、地缘特色、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待深入。

2传统文化

21世纪初始,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毋庸置疑,木雕花板体现了中国以道为本、以儒为纲、以释为怀的多元合流民族哲学,反映了老百姓乐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和审美情趣,折射出中华民族最质朴的生活愿景与传承不息的民俗气质。通过查阅,不少文章对木雕花板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是,木雕花板应如何创造性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3题材寓意

木雕花板是镌刻民俗生活和社会价值观的画卷,题材广泛,寓意丰富。常见题材,如祥禽瑞兽、虫鱼瓜果、花卉草木、历史名人、民俗风情、神话传说、戏曲典故、博古杂宝、君子雅趣、自然景观、几何纹样、吉祥文字等,通过象征、表意、谐音、符号、文字的传播手法讲述故事,达到祈福攘凶、道德教化、装饰抒情的目的。时过境迁,当年家喻户晓的民间典故和祥瑞寓意日渐模糊,有些含义被淡忘和曲解。毫无疑问,还原木雕花板中所承载的文化本义,是理解、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的前提。当前文献对花板题材的解读存在套用概念、主观臆测和断章取义的现象,与历史、地缘、民俗文脉脱节,造成解读的笼统甚至偏差。破译花板中尘封的视觉密码是必要而紧迫的工作,须在古今、地域、文化的语境中深入调研、辩证思考,诠释其历史含义与当代意义。

4表现工艺

木雕工艺是体现功用和审美统一的传统民间手艺。浮雕、透雕、镂空雕、阴雕、嵌雕等传统技法在木雕花板中往往混合使用,并根据实用对象有所侧重,例如,隔扇窗因采光需要,隔心部位多采用透雕形式;隔扇门中间的绦环板接近人的视平线,常以精细的浮雕工艺表达主题;下方裙板因与人腿位置齐平,故采用不易损坏的浅浮雕或者干脆不加雕饰。家具和器具的工艺更为丰富,除雕刻外还有配套的髹漆、彩绘、泥金、铺砂、螺钿等技艺,不仅丰富装饰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木制品开裂、虫蛀等问题。工艺形式也是各地木雕花板的特色,如徽州花板精细质朴的深浮雕,东阳花板极具画面感的清水浅浮雕,宁波花板金碧辉煌的朱漆贴金浮雕,潮州花板玲珑剔透的金漆镂雕。由于木雕工艺偏于技术性,通常以章节、段落形式包含在木雕艺术的论著中,或出现在木雕技艺教材中,独立成篇的论文很少。然而,工艺对木雕花板的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工艺技术的学习和创新,而且需要工艺理论的探索和指引。

5地域流派

中国木雕花板的分布极广,种类繁多,巧匠辈出,流派林立,代表性的有东阳白木雕、潮州金漆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徽州木雕、剑川木雕、苏州红木雕、永春木雕、泉州彩木雕、湘楚木雕、山西木雕等。各种流派基于当地民俗、文化和资源,取材不一、技艺有别、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对当地花板的面貌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东阳、潮州、宁波、徽州、剑川、湘楚等地木雕的研究较为活跃。其中,三个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对面临消亡危机的木雕花板流派的抢救性研究;二是对同一文化区域内的木雕花板不同流派的比较研究;三是不同地域木雕花板流派的相互影响与演变趋势。

6收藏鉴赏

过去半个世纪,木雕花板曾经历“”的破坏及城镇建设的冲击,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花板惨遭毁坏。21世纪以来,那些幸存的花板纷纷被主人从旧宅或老家具中拆卸下来,流向古玩市场。今天,作为一种记载着民俗文化和工艺精华的装饰构件,木雕花板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终于得到社会和大众的认可,价格逐年走高,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收藏品。近年,木雕花板鉴藏类文章增多,但多为零散评论或新闻报道,信息可靠度较低,尚未形成规范系统的鉴藏理论体系。

7创新应用

相较木雕花板鼎盛的明清时期,当代社会的生存格局和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建筑的拆迁和家具的更新使花板失去其依附的原始结构,而转变为寄托传统文化和古老乡愁的孤立标本。如何重新发掘木雕花板的价值,使之适用于当代生活功能和情感所需?纵观当下,木雕花板通常被当做装饰元素应用于室内装修中,以求装点复古情怀、提升文化品位。然而问题有三:一是板原物日益稀缺,且水准不一,难以保证装饰的量化与品质;二是零散的装饰和不伦不类的装裱,割裂了花板原有的形态结构、组织体系和完整语义,这种机械套用使花板真正的魅力被掩盖;三是为了装修需要,有人对花板进行裁切、刷漆、洗白等处理,造成对文物的直接破坏。因此,木雕花板的创新应用有待于科学的思考和探索,须本着尊重和保护工艺遗产的原则,深入研究花板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创意思维、科技手段、商业渠道,使之具备适应时代需求的再生能力,找到传统与当代的价值交集。可以预见,木雕花板的形式和语义具备与当代生活对接的巨大潜力,其活化研究序幕正在拉开,创新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徐艳国.木雕花板风俗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25-27.

雕花技术篇6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雕塑彩饰意味

经过宋元时代高度发展,景德镇瓷业在明清两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景德镇延续不断发达的瓷业状态,完善先进的制瓷技术,使瓷器呈现“制作日巧,无物不有”“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面貌。皇家又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专供皇室御用瓷,带动着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技术日益精进。从而巩固了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的地位。其发展由宋元的青白釉瓷为主流转变为以彩瓷装饰为时尚,具有技术变革的意义。

明清由于彩瓷的兴起,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粉彩等装饰手法逐渐代替了宋元陶瓷雕塑刻划花和堆塑的装饰,只是在器物的盖钮、双耳等部位仍保留雕塑的语言。由于装饰倾向的变迁,景德镇的陶瓷雕塑艺术自然地向陈设艺术瓷方面靠拢,并继续烧造佛道题材的雕塑和明器雕塑。在陶瓷雕塑的外表形式上走向了彩塑特点,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审美趋势。

延续前朝塑造传统,是景德镇陶瓷雕塑发展脉络鲜活流传的根本,特别是在实用器物上采取雕塑开工进行装饰,更显这种活力的涌动。如器物盖钮、双耳、提梁、底足、流口、把柄以及颈、肩、腹部雕饰,均应前朝传统造型要素进行塑造,虽功能延续,外观造型则随朝代文化发展产生审美流变,彰显塑造旨趣和文化理念。明清这类装饰性雕塑也是如此,与前代一样,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是相对独立的雕塑品作为器物构成部分,如盖钮雕塑成动物形状;二是与器物外观相适应的变形形象装饰,如狮、虎、象形双耳、鼎足造型;三是器物表面浮雕图形塑造,如八宝纹、花卉纹雕刻;四是应器物形制雕塑盘卷、贴塑变化处理,如瓶颈肩部盘龙、塑兽;五是象生性器物形制,如鸟形壶、人形罐。这诸多形式,总体上还是为器物外观造型作装饰之用,雕塑功能仅作一种附属形,服从于器物外表,为其增色添彩。明清装饰性雕塑的审美变化,主要体现于造型的彩画,颜色釉的装饰,致使本已应器物因素削减的雕塑造型语言,再由绘画因素所蚕食、消解,客观上为明清彩塑陶瓷发展做了新的铺垫。有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五彩透雕凤纹洗口瓶(图1),可见这种审美变化。此瓶洗口、长颈、垂腹、圈足,基本形无太多变化,其特色是颈中部塑一口含透雕如意纹的兽头,上部饰蕉叶透雕花瓣纹,颈腹处更加精彩,出现了锦地开光花叶纹,边饰透雕云凤。显示了透雕装饰与彩绘装饰相结合,焕发的色泽绚丽、光彩夺目,具玲珑剔透的美感,以工艺精湛寓示了陶瓷雕塑新的表现语汇的诞生。

明清之前景德镇陶瓷雕塑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都不刻意追求表现形象的酷似,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准,它的审美核心是“以形写神”,在艺术的表现手法方面注重挖掘传统,追求表现对象的内在美。然而,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的高超,在观念上转向刻意追求陶瓷工艺美,追求技术的完善、精巧和外观的准确。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多象生瓷,如瓜果、植物、仿竹木器皿、漆器等都力求惟妙惟肖地表现对象,从而演化成玩赏性的工艺美术品,陶瓷雕塑原有的理想精神被“取悦于人”的社会风尚淹没了。

明清景德镇陶瓷雕塑多以加彩为主,雕塑工艺更趋精细,表面装饰更显真实。从雕塑艺术角度说,这种彩瓷雕塑已暴露出陶瓷雕塑艺术由比较纯粹的、相对独立的、富有雕塑艺术本体精神的表现姿态渐入彩瓷张扬的新境。在材料运用重点转换的彩绘审美意识的影响下,一批高雅、艳泽的素三彩和古彩陶瓷雕塑于明末清初时产生,形成了景德镇陶瓷雕塑史上彩绘瓷塑的又一审美意向。当然,在彩瓷横空出世的明清两代,彩瓷雕塑无疑是以彩代塑,也就是七分彩三分塑,似“惠山彩塑”。过去影青釉所确定的材质与雕塑相得益彰的表现手法都被彩绘封闭了,瓷质剔透、层次丰富的装饰意味被彩瓷替代,这种转换产生了新的雕塑审美意趣,成为一种时尚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并影响到今天的日常生活。明清陶瓷釉彩缤纷,造型多样,瓷器成了釉彩、绘画、雕塑合为一体的综合工艺品。这是宋元以降已有的现象,不同的是毛笔代替了宋元“半刀泥”刻划花,雕塑由主体形象向附庸形象靠拢。与宋元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理想化审美特点相比,明清的陶瓷雕塑则更注重愉悦的心态表述。

明清时期,景德镇烧造大量的神佛塑像。此类寿佛阔额长须,慈眉善目,身材瘦长,神清气爽,手执如意,旁依梅花鹿,有神佛造像捏合并用的痕迹,传递出不同凡俗的状态。这恐怕是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寿星的最新样式(图2)。明清寿星像的塑制,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许多器物浮雕饰以寿字,可见明清二朝社会充盈的仙道思想和审美趣味。寿佛的塑造因这种浮华思维的支撑,往往华丽多彩,浓艳纷繁。青花、五彩、粉彩作为寿佛雕塑形象的基本装饰色彩,搭配运用,其俗到极处便是雅的装饰效果,渲染出一种强烈的喜庆气氛,成为当朝时尚,后有八仙祝寿、东方朔、文昌帝君和婴戏都是这种伦理思想作用的结果。

明成化年间烧制的一件《青花布袋僧》(图3)塑像,采用的是青花装饰。其造型宽额凸腹,两手自然下垂,盘腿端坐,腰身微驼。整体效果简洁大方,突出了布袋僧的憨厚、朴实,艺术地表现出超逸幽隽、脱俗高雅的意境。这件作品在雕塑塑造手法上,已显示出景德镇传统瓷雕技法的纯熟程度,为景德镇的彩瓷雕塑确定了衣饰简洁、形象概括,适宜后期装饰的景德镇传统雕塑所独有的造型表现形式。由于受彩绘工艺的制约,景德镇的瓷塑一改过去涩胎上加彩的技艺,变为釉上加彩的新工艺,造型也慢慢地朝概括、提练的方向发展,直至到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如传统的《三星》瓷塑,其衣着、动式,均为呆板之状,衣纹的褶折稍作刻划,大面积的平面板块留给彩绘者去装饰。因而,这类瓷塑装饰华丽、表情丰富,合乎大众生活的需求,有一种“俗到极致便是雅”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平民意识的增强和艺术性与商品性的结合。至今,这种传统瓷塑装饰技艺仍合乎平民百姓的审美意味,并深深地影响着东南亚华族文化的发展。

由于制瓷工艺进步、发达,明清景德镇陶瓷雕塑不仅拓展了表现题材,塑制了过去不曾涉及的内容,而且在刻意追求高、精、尖塑制难度的同时,使许多新奇的表现效果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陶瓷雕塑语汇。清代崇尚的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和富有情趣的表现效果,具有工艺美的学术价值,为艺术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如象生瓷“花生”“荷叶”,其塑造技艺堪称超写实的典范,几可乱真。这种自然化表现的陶瓷雕塑,就是照搬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达到再现的目的,迎合当时社会取悦于人的把玩心理。景德镇俗称此类小型雕塑为象生瓷,如当时塑的南瓜(图4)、石榴、胡桃、莲子、粟子、海螺、蟹等都忠实于实物大小形状,制作精巧。为追求更加逼真的效果,古代陶工充分利用釉彩工艺发达的优势,进行特定釉研制,从传统黄、黑、白、褚、红等釉系中变化、提炼出酷似花生、石榴、胡桃、虾蚌等形态表皮色釉,经精仿工艺操作、烧制,使这些鲜果、水产的仿造惟妙惟肖,几可乱真,它是明清时期彩塑陶瓷制品的又一高峰,也是中国超写实雕塑最早的典范,显示了古代彩塑设计者的超人智慧。当陶瓷雕塑失去其艺术的独立性,以工艺瓷出现时,它只能靠形式的华丽与精细的雕琢来取悦于人。这种华丽与精细是符合当时纤巧、文弱的文化心态的。

清代由于粉彩装饰技法的创造运用,较之于五彩、素三彩装饰更能真实地摹仿自然景物、人物,使得瓷塑的釉上装饰更趋精进,富有写真表现空间,瓷塑的开相,全身的满地彩更加趋同于彩塑效果,具有真实感。产于雍正时期的《粉彩凸雕狮流壶》(图5),集堆塑、凸雕、镂雕于一体,把手和流口塑两个不同形态的狮子,巧妙自然地安置于凸雕加透雕的壶身,有狮子戏绣球的感觉。在如此复杂的雕塑工艺之上,还非常工巧地填上了细密繁缛的粉彩。那时,这种工艺复杂、装饰华贵的壶,在欧洲市场十分抢手。

清代乾隆时期陶瓷雕塑最显著的特色是将所有器物雕塑化,经过彩饰之后突出其玩赏意味。把装饰性器物雕塑的五大特点综合一处,以塑造上追循工艺极限、技艺上至精至绝为乐事,博得世人欢心。这种将器物雕塑形象化处理,有诸多形式来展现造型主体。如简化器物肚腹外形,强调颈口部雕塑形象;或将器物外形作背景,采取堆、塑办法,把人物或动物、故事情节串于器物之中;另有许多器物造型组合的过渡器件,如各种承托,也塑成雕塑样式;再就是采取通体透雕,层层套叠的方式,将器物完全雕塑工艺化。器物雕塑化处理的同时,还嫌精雕细刻得不够,往往加以重彩,使艺术性造型以塑彩结合的方式,达到工艺美的至高境界。有人称此为庸俗,其实古今中外哪类工艺制品不是随技艺的进步而提高至精至绝的工艺美呢!艺术的存在都是由其自身变化规律所决定的。

由于彩瓷走向了颠峰状态,我们从众多的陶瓷器皿浮雕和镂雕装饰图案中可以看出,描和绘对陶瓷雕塑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雕塑艺人们基本在用雕塑工具来绘画,那些楼阁亭台、自然山水、历史故事、花卉图案、戏曲人物等更接近画的形式。由于明清两代陶瓷雕塑因彩瓷的兴盛而显得极力向绘画靠拢,加剧了雕塑自身特点的丧失。陶瓷雕塑的文化特征愈加无法体现,雕塑艺人的热情和才能只能倾泻在工艺性、装饰性的雕琢和堆砌上。另外由于分工过细,雕塑与彩绘形同一条道上并驾齐驱的马车,跑得时间久了,距离便拉开了。是雕塑依附彩绘,还是彩绘依附雕塑,因此,雕塑与彩瓷的结合,很难恰到好处地相融一体,展现新的面貌,相反,一种趋俗的态势隐约凸现,这种现象造成的必然结果是萎靡繁缛的衰落风气。明清景德镇陶瓷雕塑在“取悦于人”的精神力量支配下,追求的是色釉的纯正地道,雕刻的精巧规范,描画的细密入微,烧制的完美无缺。这种审美标准的极致产生浑然一体的工艺美感,让古今的收藏家们把玩意浓,其身价与日俱增。

(注: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艺术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YS04)

参考文献:

[1]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熊钢如.陶瓷雕塑[m].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

[3]熊廖.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4]李刚.青瓷风韵[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5]苗学礼.景德镇清末民初雕瓷[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

雕花技术篇7

花瑰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宋代佛道兴盛。几百年来,海南人民各派宗亲迁琼,因从事宗教活动需要雕画,从而使雕画的方法繁多。澄迈七彩雕画既吸取各派所长又融合自己独创,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具有鲜明的海南本土特征,深得广大民众喜爱,早在宋代,澄迈县白石岭建有道观,美榔村建有佛教双石塔,老城建有佛教石塔。寺庙、石塔都要立佛像、神像,催生了七彩雕画,其神像相传是世居澄迈县军昌岭村的木雕艺人雕塑。明代澄迈民间兴起军坡节(游公节),把民间所信仰的各路神仙提出游行,供人祭祀,人神同悦。明代海南定安县进士王弘诲有记述“每当公节届期,即云集煈附,若三军奉主帅,曾无敢厥声者”。清代澄迈的斋场庙会活动更盛。据清《澄迈县志》记载,澄迈民间有关帝庙、城隍庙、雷王庙、天后庙、冼夫人庙、佛庵道观等100多座,庙会活动从年初至年终,几乎月月都有。清陈徽言《南越游记》云:“琼州土俗多淫祀,梵宇之外木俑、土偶、雕塑者不可胜计,其神名号亦夥。”海南民间多神化的信仰,祭祀活动的兴起,求神拜佛习俗的形成,加上当时为世人超度冤魂、祈求平安的风气,人们往往筹资大兴道场,神像、佛像、偶像的需求大大的增加,制作神像、佛像的花瑰老艺人穷尽自己手艺雕画神佛竹纸偶,供民众观赏评比,待七日七夜道场罢后,这些偶像就用火送上天。

在澄迈金江我们找到该项技艺的传承人徐日龙先生。他自小就跟着伯父学习花瑰雕刻技艺,已有四十多年经验的徐日龙在远近都颇有名气。他告诉我们,花瑰的雕刻多和神像、偶像结合,因而颇为讲究。请一尊花瑰神像往往还需要选日择树,看时辰砍树,择日择时动工,做好后用红纸蒙面出室,后再由道士揭开蒙纸开光点睛。他说:传统的七彩雕画在村里又被称为“刻花草”或者“木雕”,分为木雕偶、泥雕和竹纸偶。竹纸偶,多用于民间百姓作道坊。而泥雕主要用于寺院、道观、庙宇的佛像、神像,多用于供奉。

雕刻花瑰的材料也是有讲究的,除树质硬、不易龟裂、变形,各地也有所不同。据传承人徐日龙先生介绍,一般琼海人喜欢用菠萝格、海棠、黑墨,万宁喜欢用母生,屯昌用海棠,乐东用刻公格树,澄迈用包蜜、海棠,琼山地区用海棠、水香木,文昌用黄花梨等。以硬木作为原料,先雕后画,然后分别上底色、挤牵花线、填彩色、修整花边、开面点睛、抹光油、画金银(或打坯、磨光、描花边、着色、刷光油、镀金),最终成型。

在徐日龙传承人的家里,他小心翼翼的拿出几尊已经刻好的花瑰神像,有金江雷屋村请的白玉蟾雕刻和万宁东澳镇请的华光大帝、关公等。仔细观看花瑰神像,雕刻者顺着原料的天然形状刻画出奇妙的造型和人物,线条优美、造型庄重,上色之后的花瑰颜色浓丽,大块的色块冲击中又带着和谐,和细致的描边结合。

雕花技术篇8

关键词:建筑雕刻太行山

建筑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整体规模宏伟壮观的气势外,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精湛工艺的雕梁画栋更是美不胜收,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生动的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从室内到室外的各种雕刻作品构图独特、寓意深远,其中很多内容承载了民间古老的生活习俗和生存状态,囊括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

一、装饰雕刻技术

太行山各地的民居中的雕刻作品按材料分可为木雕、石雕等。木刻暴露着木材的质感和自然感,显示着真实的刀法技巧,对环境空间的气氛的渲染有积极的意义,一般主要位置是在门户、门框、隔扇、窗棂、梁枋、垂花门的花柱上;石刻的主要出现位置是在柱础、上马石、下马石。

1.木刻。太行山东麓的张家口蔚县暖泉的雕刻技法精湛,圆雕、浮雕、平面阴线刻等往往是“一宇之上,三雕骈美”。蔚县的建筑雕饰手法多样,有木雕、石雕、砖雕等。尤其出色的是木雕依纹饰依次把圆雕、透雕、高浮雕结合在一起,使精神内涵借此物化,在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上形成高度统一,如西古堡的仓竹轩内的大门上的狮子滚绣球,是透雕与高浮雕的组合,据郭家后人说那个绣球是可以转的,里面套着另一个小绣球,在时毁掉了。蔚县的整体雕刻工艺更偏向北京风格,雕刻较深,并且应用部位多在大门、撑木、挑出梁头、梁架角替、墩木,有的稍饰油彩,显示材料木色,风格古朴。刻划较其它各地的刻画风格有很大的区别,雕刻细致,偏向与写实风格,细节刻划较多增加了画面丰富感。写实的雕刻风格,使装饰构件表面光滑细腻更加增强了木材本身的细腻质感。

2.石刻。太行山西麓的山西平定县的桃叶坡最突出的是石雕,在技法上主要表现是以浮雕、圆雕为主,风格有粗犷形和细腻形两种。细腻型,就是把精心打磨过的光滑的主体物与故意显示出不同刀法的刀痕与石质的粗糙背景相结合,使作品画面更丰富。这是纯粹的阴刻线,花瓣的多层、荷叶的翻转、麒麟兽的毛发、小树叶等等这些都表显得极为精确,用线粗细均匀,力道恰到好处。粗犷型就是主体物与背景都没有经过细腻打磨,暴露着刻刀的痕迹显示石头的质感,造型严谨、主体物突出、刀法张弛有度。如大门口的石鼓上的刻花以浮雕为主,加以平面阴刻线,花型精致,边缘线是采用圆面凸起的手法,就连小树叶的翻转面都精细的表现,塑造的立体感非常强。不仅花卉有些动物形象还具有肢体肌肉感,栩栩如生。

二、实用性与建筑的关系

“艺术家加工构件一定不能削弱或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不能妨碍建筑的使用功能,不能降低建筑的稳固与安全性,”例如:撑木可以雕刻但不能透雕通体,完全失去支撑的作用;门窗的窗棂格可以变化,但不能太疏朗得难以糊窗纸,也不能太密实影响采光;驼墩可以加工成花型进行变化但不能影响它支撑梁架,也不能伤及榫卯结构。

另外,经过艺术加工的雕刻图案、形体必须与建筑上的被加工部位外形相适合。通过艺术加工,要强化突出的原建筑的形体特征,而不能随意改变,破坏结构。例如:撑木多为柱形,雕饰多承袭成型的植物或动物图案;砖雕多为棉纹图案或雕成缠枝花叶,连绵不断,整体构图于外形一致又富于变化。

任何装饰品在建筑中都有结构功能作用,不是纯粹的装饰品,而在建筑结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然而由于位置特殊,又可以在不影响结构的使用的前提下进行再次的装饰美化,例如:蔚县的支摘窗在太行其它区域内就不常见,在窗上立有一根竖窗框,背窗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可以支起,内部附有纱窗,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再把蔚县盛名的蔚县剪纸――窗花贴在支摘窗的中心部位,以为装饰,增加了不少民俗文化的风味。

三、内容的文化表达

处于不同时代在太行山脉各个不同地域民俗、民风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形成太行山民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造型,它包含着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且物化为具体的图案。

在太行山附近区域的雕饰图案一般以花草、几何纹为主,图案装饰在重点部位,起点睛作用,在太行山延脉各地几乎都没有见到过人物图案,大部分都是以生动的花叶为背景,再配以动物图案。有的纯粹花卉植物图案等更是璀璨似锦,目不暇接。这些植物形象大都运用了折枝、散花、锦云叠花、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装饰手法,装饰意味很强,有些平剔阳刻写实感强。有的雕刻手法粗犷豪放,有的细密秀丽,又的构图规整严谨,有的圆浑稚拙,及尽巧思变化。

“吉祥图案的表现方法可分为三种,是隐喻、谐音、组配。隐喻就是有吉祥含义的动物、植物、器物作为主要装饰主题”:鹤表示长寿、石榴表多子、灵芝表吉祥如意、荷花高洁、梅花冰清玉洁、爬缦植物表万代,例如:蔚县暖泉西古堡内的仓竹轩整体装饰感觉与堡子内的其他院子里的雕饰都不一样,但民间气息不浓,更浓的是一种文人气质,这里的图案大量采用荷花和狮子图案除了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外是想通过荷花和狮子来表现主人的高亮的气节以及主人的显赫身份。

“谐音即借用动植物、器物的音韵与文字音韵相谐和”,以表达吉意:鲤鱼(吉利、有余)、蝠(福)、绶带(寿代)、鹿(禄)、竹(祝福)、猴(侯)、象(相)。

“组配即是把上述的两种手法综合应用在一个装饰主题中,音、意、形并用,组合搭配成一幅图案,表现出准确的吉祥寓意”,例如:在暖泉西古堡董氏楼房院中的东路院的大门的门楣上的雕饰是高浮雕的‘暗八仙’,没有明确的八仙人物出现而是通过八位神仙的典型器物来表现,所以称为‘暗八仙’,通过传说中的八仙的八件器物来表现对幸福、财运、平安的追求。、宝瓶的组合表现四季平安,梅松竹岁寒三友,喜鹊、梅花表现喜上眉梢,蝠、桃、绶带表现福寿绵长。

总之,民居虽古拙而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雕刻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及城乡,至今还保存在古民居中,并围绕材料的特殊性生成一系列独有的装饰手法、制作方法、审美情趣及此放映的一系列综合性文化现象。雕刻艺术是物质的属性与精神属性二者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志华:《诸葛村乡土建筑》(上下册),台北汉生杂志社,1995.

[2].颜纪臣:《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刘致平:《中国建筑简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雕花技术篇9

no.1:经典的传统纸艺

自从纸质的发明,人们对纸的利用并不局限于书写,而是探求更多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最熟悉的则是剪纸和折纸工艺。

剪纸艺术:

传统的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传统的纸艺带着浓厚的民俗特点。逢年过节,北方喜欢用贴窗花来烘托节日的气氛,窗花则是最传统纸艺的表现形式。以宣纸为材质,通过镂空的剪裁,写意出诸如生肖、人物、福禄寿喜等图案。

花样百出,颜色多着红色,或多色。以“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等唯美形式展现,表现人们的美好祝愿。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游于艺”的哲学观和艺术观。北方的剪纸多以浑厚、粗犷见长,南方则灵修、纤细,擅长表现江南水乡之美。

折纸艺术:

难忘童年回忆的小纸船

小时候最平常的玩具总缺不了折纸,纸飞机、纸船、纸青蛙,或是纸鹤,简单易学,轻轻松松就可以把玩许久。

一张正方形纸张,不经剪裁,只通过对齐、折叠、翻转、按压、抽拉等的方式变幻形态,重复不同手法,最终从抽象中建构出具体形态。

有人通过折纸玫瑰花来求婚,也有人把纸折成心型用作书签,或是折一直小猫放在办公桌上,增加情趣……

no.2:令人惊艳的现代纸艺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技艺的不断创新突破,纸艺的呈现方式已经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艺术造诣达到了空前的境界。在剪、折的技术上人们又探索出了纸雕、3D立体、纸蕾丝、衍纸等技术。

1、纸雕

纸雕,是雕刻的一种艺术形式。以纸为载体,使用刀具雕刻出花样,这种方式结合了绘画以及雕塑之美。有平面纸雕,也有三维纸雕,不仅增添了立体艺术的发展空间,并且多了光影变化。纸雕通过切、剪、折、卷、粘等技法,变化出了无穷的纸雕作品。

精雕细琢的立体纸雕心型项链

2、3D立体纸艺

你可曾想象,翻开一本书立马呈现出一座城堡?或者一片丛林?这种3D立体纸艺被广泛运用于立体书当中,同时也以独立精美的艺术形式呈现。

3D立体纸艺从立体刻画中来,层层叠叠的造型通过拼接、组合,打造出整体的场景,层次丰富,故事性强,立体生动,富有想象力。

ellymacKay的3D童话立体纸艺(组合排放)

3、纸艺电影

但凡艺术,一定会摆脱它既有模式出现的。既然3D纸艺更利于呈现生动的场景,那么何不来场真正意义上的纸电影?“爱丁堡前沿剧展”则是以英国纸电影《奥德赛》为开幕剧的。现场手绘漫画奥德赛,在纸质的场景中伴着声乐,演绎了一场家国分离的悲欢故事。纸片画、光芒万丈的艳阳、茫茫大海的孤舟,纸电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盛宴。

纸电影《奥德赛》(组合排放)

4、衍纸纸雕

衍纸是一种技术,彩色的细长纸条通过卷、搓、刮等方式呈现各种线条,几何图形,再通过粘贴组合成各种艺术品。

yuliabrodskaya的衍纸作品《爱的和平鸽》

no.3:著名的paperengineer

JoLynnalcorn:美国艺术家,毕业于罗德岛艺术学院,专注于纸艺作品,现居纽约。她的作品多以商业艺术广告为主,因为著名的香槟perrierJouet制作花招招展的纸浮雕广告而被大众熟知,更有为时尚杂志、珠宝、香水、星巴克等设计的精美纸雕作品。

SuBlackwell:英国女纸雕艺术家,用剪纸和折纸把旧书中印刷的图样进行3D改装,把一个个童年的幻想从书中带到了现实当中,利用温暖的灯光,碎片营造出浪漫唯美的意境效果。

maudVantours:法国艺术家,作品有着十分治愈的效果。他对色彩的驾驭达到了极致,通过对三维圆形和几何图案进行拼贴,呈现出绚烂的梦幻场景。他的花利用浮雕和螺旋的形式呈现,令人着迷。

mcKimens卡通手绘卡车纸雕

JoeBagley的剪影艺术

雕花技术篇10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人们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在建筑物中融入木雕装饰。如横梁、门楣、窗棂等都嵌入各种图案,在技法上采用透雕、镂雕、浮雕、圆雕和通雕,内容上大部分为万字几何纹、花卉瑞草、吉祥动物和戏剧人物等题材。以赣南客家围屋为例,其以主房为中心,四周筑以高墙炮楼环绕,内部房屋的装饰木雕十分丰富,大门的两边及梁柱上都饰以麒麟木雕,再配以书卷、如意、花卉等装饰形式。其构图形式注重和建筑物整体风格相统一的原则,使围屋既具有古朴、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艺术魅力的特点。

赣南客家人有着浓厚的敬祖意识,这种传统从古流传至今一直延续,宗庙和祠堂作为一个神圣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及陈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祠堂和供祖中堂的雕刻图案的制作也十分讲究,如神案采用的是镂空多层高浮雕,题材以缠枝纹和卷草纹等吉祥纹饰为主,以示虔诚。梁柱上的雀替大多用鳌鱼来表现,这种龙头鱼尾的形象和鲤鱼跳龙门的寓意有关,以祈望家族里多出达官显贵,光宗耀祖。

赣南地区自古盛产优质的樟木、楠木、杉木,这为制作家具带来了便利。明清以来,赣南客家文化受到江浙与粤闵湘文化的影响,使得家具的设计及雕刻工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九瓷床因其在床额上分割花板的九空间中镶嵌九块瓷板而得名,瓷板上多描绘八仙过海、翎毛花卉、山水风景图案等。另外在八仙桌、圈椅、供桌、梳洗架、衣柜等客家传统日用生活家具中也辅以鱼、鸟、龙、梅花、如意、花瓶等题材作为雕花装饰,精致的做工丰富了视觉效果,使得传统家具显得华丽而牢固,达到了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完美统一。

2.赣南客家民居中的石雕、砖雕装饰艺术

石雕与砖雕是客家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南地区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这为石雕、砖雕提供了必要条件,砖雕采用的是质地坚细的青灰砖,石雕则以兴国红石岩和赣县、南康一带的花岗岩为主要材料,石质细腻,易于表现塑造,广泛应用于建筑的石础、明台、抱鼓石、石枕、门箸、漏窗、石墩等构件中,多采用高浮雕或镂雕技法,以狮子、球、卷草、羊、大象等吉祥图案为题材,造型生动,细腻精致,手法多样,反映了赣南客家居民对家族兴旺、健康长寿、丰衣足食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赣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建筑群,石雕与砖雕的精美也堪称一绝,不但雕刻精美,还兼顾实用性,做到了两者的完美统一。如龙南乌石围屋檐墙翘脚上装饰着引颈高吼的雄狮和舒鼻昂首的大象。檐下山墙墙身、纵面都灰塑着各种花卉动物、楼台亭阁等人物戏剧故事图案,浮雕与镂空雕交错结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关西围屋宗祠的门楼也是用石材构筑,门楼上石雕如意斗恚层层递进,两旁的栏板上有浮雕人物故事图案,显得既美观又有文化底蕴,是赣南客家围屋建筑雕刻中最精美的石门楼之一。

3.赣南客家民间雕塑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赣南客家民间雕塑在整个客家民间工艺美术门类中占很大比重,并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既反映出客家生活的用功能,又兼具精神审美的意识。进入21世纪,受到大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雕刻技艺已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再加上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及大自然的风化腐蚀作用,给赣南客家的民间雕塑的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所以,既要保持原有民间雕塑的完整性,又要对过去残破的木雕、石雕、砖雕进行维护和修缮,这是发展赣南客家民间雕塑装饰艺术的唯一出路。一方面要坚持古建筑雕塑“修旧如旧”的原则,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赣南客家文化,鼓励年轻人立足本地传承和学习老一辈的雕刻技艺,才能将客家民间艺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