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53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1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2

一、预案背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春季全球遭受肺炎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意义十分重大。我县粮食作物病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威胁我县粮食产量。据今年我省农作物病虫长期测报预报,全省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其中:玉米螟在西部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地下害虫在中部、西部可能偏重发生,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在部分地区可能偏重发生,迁飞性害虫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草地螟有迁入可能,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是实现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

(一)迁飞性害虫防控

1.粘虫

(1)发生趋势。2020年总体为中等发生,玉米为主的禾谷类作物田块局部有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的可能。

(2)防控目标。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增加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

(3)防控策略。加强监测预警,突出早查早治,控制成虫种群数量,减少有效卵量,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的防治关键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

(4)防治时期和技术措施

成虫发生期,采用谷草把、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食诱剂、塑料撕裂带等诱杀成虫;初孵幼虫集中在杂草中,要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并用药防控。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在粘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当玉米田二代(我县一代)粘虫虫口密度达30头/百株、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0头/平方米以上,三代(我县二代)粘虫50头/百株时,可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域,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等方法,防止幼虫迁移扩散为害。

2.草地螟

(1)发生趋势。越冬代成虫春季会有少量迁入,预计一代成虫亦具有异地迁入的可能。

(2)防控目标。草地螟重发生区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中低密度区处置率达到7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危害。

(3)防控策略。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强化虫情监测,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重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为害。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联防联控与统防统治。

(4)防治时期和技术措施。可选用食诱剂或杀虫灯诱杀成虫;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抓住3龄幼虫前防治,草地上的幼虫可以用三唑磷或甲维·三唑磷进行防治。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采取应急防控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为防止幼虫向农田迁移,可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等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以玉米螟、蚜虫、双斑萤叶甲、大斑病、丝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玉米螟局部偏重发生;地下害虫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偏重发生。

2.防控目标。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4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3.防治策略。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实施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一体化防治技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蚜虫、粘虫等苗期害虫。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份的药剂包衣或拌种。

(2)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可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玉米螟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高氯氟等药剂喷施。

(3)大斑病。提倡适期早用药,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采用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施药1-2次,间隔7-10天,全株均匀喷雾。

(4)玉米蚜虫。常年发生重的地区应用吡虫啉、噻虫嗪等种衣剂包衣,可有效控制后期玉米蚜虫。玉米抽雄前和盛发初期喷施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5)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吐丝授粉期,花丝上平均单穗超过5头时就要进行防治,选用适当杀虫剂喷施,直接将药液喷在果穗花丝上。喷药时间选择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

(6)丝黑穗病和茎腐病。选用抗病品种,丝黑穗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精甲·咯·灭菌、戊唑醇等种衣剂包衣,精甲·咯·灭菌可兼防茎腐病。

(三)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密切关注恶苗病、稻曲病、穗腐病、立枯病、粘虫、负泥虫、稻潜叶蝇和稻螟蛉等。

2.防控目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3.防控策略。预防为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健康稻田为基础,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病虫为害。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水稻稻瘟病。预防为主,早抓叶瘟,狠治穗瘟。苗期稻瘟病用肟菌·异噻胺浸种预防苗瘟;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可组合用药同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二化螟等病虫),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施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嘧菌、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2)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成虫;释放混合赤眼蜂寄生二化螟卵;药剂防治: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送嫁药”带药移栽预防二化螟,减少前期用药;水稻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田块。防治二化螟幼虫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等。

(3)纹枯病。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或噻呋酰胺、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4)稻曲病。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可选用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或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5)恶苗病。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肟菌·异噻胺浸种预防恶苗病。

(四)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大豆病虫害总体轻发生;大豆霜霉病、孢囊线虫病在局部地区会对产量影响较大。

2.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3.防控策略

针对大豆不同种植区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选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控方式。推广抗病品种,加强耕作栽培措施,大力推广米豆轮作等轮作方式。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大豆食心虫。可以用性诱剂、杀虫灯、食诱剂诱杀成虫;成虫高发期通常在8月8~15日,在傍晚时用化学药剂熏蒸成群飞舞的成虫;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食心虫幼虫临近脱荚之前,用白僵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治。幼虫可以在蛾高蜂后5~7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的药剂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及氯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防治幼虫。

(2)大豆孢囊线虫病。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谷子等轮作,可以有效预防孢囊线虫病。可种子包衣处理,常用药剂有多·福·甲维盐、苏云金杆菌、阿维·多·福等,常年发病的地块建议采用药剂处理土壤。

(3)大豆蚜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或悬挂黄板可以有效控制蚜虫。可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蚜虫发生期用抗蚜威、氰戊菊酯、噻虫·高氯氟、高氯·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五)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

1.发生趋势。2020年马铃薯病虫害中等发生。重点防治早疫病、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地下害虫。

2.防控目标。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3.防控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等技术,采取绿色防控与科学用药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提倡小整薯播种,薯种需切块的,刀具需用75%的酒精或高锰酸钾做好消毒处理,切块后的种薯,可选用甲霜灵、精甲霜灵等药剂拌种。拌种后晾干,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中心病株始见期,及时处理中心病株;田间植株开始显蕾封垄时,发现中心病株连根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氟啶胺、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现蕾期,植株高30~40厘米表现出徒长情况时,选用适当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徒长;进入流行期后,选用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控;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茎叶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氟噻唑吡乙酮、噁唑菌酮等铜制剂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2)早疫病。选用抗(耐)病品种,最好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地下害虫。可用性信息素、杀虫灯诱杀成虫。选用氯虫·噻虫胺沟施或用吡虫啉、噻虫胺等药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4)二十八星瓢虫。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

三、技术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与信息报送。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要严格执行病虫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将有关信息逐级上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信息。一旦出现大面积暴发危害的病虫情,要立即病虫情预警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报告,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为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二)加强技术指导。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要提早研究制修定防治技术方案,细化工作方案,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得力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防治工作,重点地区分片包干组织工作组或督查组赴实地检查、指导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3

为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农业部《2012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农办农[2012]1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月7日-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2011年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暨2012年防治工作计划会,总结了2011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经验,谋划并部署了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会议认为:2011年病虫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为我国粮食“八连增”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防控粮食作物病虫害挽回产量损失1857亿斤,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率较上年增加3%左右,蔬菜、果树、茶树等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接近8亿亩次。主要经验:一是完善重大病虫防控机制。各地切实贯彻和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三大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机构,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防控责任。二是新发和突发病虫害应对及时。针对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的暴发,农业部迅速下发了《关于迅速开展二点委夜蛾应急防控的紧急通知》,并制定了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有关省植保机构反应迅速,应对及时,采取多项有效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控制了为害。针对山西永济和吉林大安突发飞蝗,有关农业部门迅速组建地面应急防治队,及时协调航空公司调集飞机,组织应急防控行动,突发蝗情得到有效防控。三是病虫信息传递迅速。各地及时开通小麦条锈病、水稻重大病虫、二点委夜蛾、马铃薯晚疫病、蝗虫等值班电话和电子信箱,认真实施重大病虫信息值班和周报制度,全年植保系统共编发《治蝗快报》和《重大病虫周报》120多期。四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2011年各地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工作,建立示范区100个,示范面积1000万亩,辐射带动全国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5亿亩(其中全程承包防治1.08亿亩),全国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8%。河北、陕西等省全面推广实施小麦后期的“一喷三防”技术,为确保小麦增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是全面推进绿色防控。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推进绿色防控工作原则、目标与任务。2011年建立部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106个,带动全国各级植保部门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500多个。四川省2011年地方财政投入绿色防控示范经费1000多万元,开展了果树和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绿色防控示范;吉林省财政投入3800多万元,用于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应用技术示范。2011年全面实施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蝗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重大病虫菌(虫)源地治理、生态控制和分区治理等绿色防控策略得到全面推进,玉米螟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病虫防控工作必须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境外迁入蝗虫不二次起飞、土蝗不扩散危害,重大病虫不大面积危害成灾”的总体目标。要确保粮食作物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力争绿色防控在主要农作物上应用8亿亩次以上。

会议要求:2012年各级植保机构一要切实完善和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机制。要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属地管理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二要切实做好重大病虫防控协调与组织。各级植保机构要因地制宜,及时制定重大病虫应急防控预案或方案,分区域、分作物、分病虫提出防控对策措施;小麦主产区要加强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胞囊线虫等病虫防控,南方稻区要突出做好“两迁”害虫、螟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等病虫的防控;东北稻区要突出抓好稻瘟病的预防控制;玉米产区要重点抓好玉米螟和二点委夜蛾的监测防控;马铃薯产区要切实做好晚疫病的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蝗虫、草地螟等突发性病虫发生区要完善防控预案,做好应急防控。三要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自我发展和壮大模式。四要大力推进绿色防控。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展示,要积极探索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推广模式的创新;加强绿色防控能力建设,要将绿色防控能力建设纳入新型植保体系建设规划,利用《植保工程》建设等项目,从植保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与培训,技术标准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全面强化绿色防控能力建设。(摘自中国农技推广网)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丰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植保抗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做好大面积病虫草鼠防治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土蝗、草地螟、小菜蛾、地下害虫、马铃薯病害和农田鼠害等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达到重大疫情不蔓延危害,重大病虫害不爆发成灾,安全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农药使用量逐步降低。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病虫的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责任制

今年我县多种病虫预计为偏重发生,土蝗、地下害虫、小菜蛾、马铃薯病害较重,防控任务艰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植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控”,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要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和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加大重大病虫防治指挥和组织协调力度,确保“防治责任、虫情监测、防治经费、应急物资、监控技术”五到位。为保证防虫工作顺利实施,成立武川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办公室主任:(兼)。办公室负责虫情监测、信息报送及人员技术的落实等日常事务的开展。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病虫防治信息

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调查工作,增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查清达标地块,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和防治适期,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准确中短期预报,制定防治方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各乡镇要做好病虫防治动态、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等情况的收集,及时向植保部门报告,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防控”。

(三)做好防治技术指导工作,确保防治科学有效

植保部门要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导的绿色防控技术,确保防治科学、安全、有效。

(四)大力推行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

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和重大病虫应急防控的主导作用。一是对土蝗、草地螟重大害虫全面开展应急防治,坚持“政府扶持、专业管理、统防统治”的原则,由乡镇村委会组建重大病虫应急防治队,进行统防统治;二是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扶持、技术指导、联防连治”的原则,从植保机械、植保技术、病虫信息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积极扶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区域内及县乡间跨区域的专业化防治;三是全面开展群防群治,坚持“政府动员、农户参与、群防群治”的原则,组织动员农民开展统一防治,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培训,确保病虫害防治安全有效。

(五)部门协调配合,做好防控物资供应

农资部门要根据防治需要,组织供应高效对路农药,要做好农药、药械、防护服等所需物资调运和储备工作,保障物资供应;工商、质监、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格禁、限用农药管理,依法对制售假劣农药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加强农民安全用药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做好自我防护。

四、技术措施

(一)土蝗

防治指标:田边草滩10头∕㎡,农田5头∕㎡

防治适期:3龄盛期

药品选择:90%马拉硫磷油剂、75%马拉硫磷油剂、4.5%高效氯氰菊酯等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

(二)跳甲、芫青

药品选择同土蝗

(三)小菜蛾

防治指标:1头∕株第一次防治。每隔一周再防一次,连防2—3次

防治适期:幼虫3龄前

药品选择:阿维·高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药剂。

(四)地下害虫

防治指标:0.5头∕㎡

防治适期:2龄幼虫盛期

防治方法:

1、在有萎蔫苗或枯心苗的植株周围泥土中挖出幼虫处死;

2、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00倍液喷施植株下部或灌根防治;

3、将麦麸炒香,40%毒死蜱乳油按药:水:麸皮=1:20:100的比例制成毒麸,于傍晚在每隔一段距离堆施。

五、安全防护措施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5

一、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病虫监测调查和会商分析,预计2021年全市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7万亩次,对大面积水稻、玉米、小麦等均构成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51万亩次,其中赤霉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易感病品种、粘重土等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次;条锈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白粉病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次;麦蚜以穗蚜为主,预计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次;麦蜘蛛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5万亩次。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94万亩次。其中苗床地病害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次;水稻螟虫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区域重发生,发生面积51万亩次,其中一代螟虫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免耕、稻草还田等基数偏高局部区域重发生,发生面积36万亩次;二代螟虫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次;水稻粘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次;稻苞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5万亩次;稻瘟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常发区、上年发病区、易感病品种如常规稻等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水稻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次;稻曲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上年发病重、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持续降雨等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据省植保站信息,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对我市威胁较大。

(三)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次。其中粘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次;玉米螟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次;草地贪夜蛾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次。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按照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镇、街道办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确保水稻、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4%以内,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46%以上,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重点任务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三大防控战役,贏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一)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

条锈病:全面落实药剂拌种等预防措施,重点抓好秋冬“带药侦查”、早春“打点保面”,落实勤查早治措施,清除早期病点和病团,压低后期菌源基数。小麦中后期,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做到应统尽统、应防尽防,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

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严防病害发生流行。

麦蚜:突出穗蚜达标防治、一喷多防,在做好条锈病、白粉病防控的基础上,组织穗期一枪药,将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

(二)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全面推行“带药移栽”技术,推迟减轻病虫发生危害。

水稻螟虫:狠治一代,普治二代,压低前期螟虫基数,控制后期螟虫危害。

稻曲病:重发区的感病品种在破口前5—7天统一防治,穗期再行防治,降低发病稻粒数。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对稻飞虱,重点做到“压前控后”、严防后期突发成灾;对稻纵卷叶螟,要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

稻瘟病: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防止大面积流行。

纹枯病:应突出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

(三)打好玉米重大虫害防控阻击战。

草地贪夜蛾:抓住春夏高峰期,压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

粘虫: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外来蛾量,提前预警信息,抓住幼虫3龄暴食为害前的关键期,突出早查早治和集中统一防治,防止局部暴发成灾。

玉米螟:坚持压前控后,重点做好苗期、大喇叭口期防治,压低田间虫量,减轻后期发生程度和防治难度。

此外,要加强河滩地区、水库周边荒地、竹林水稻交错区及水源地蝗虫隐患排查,在采取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基础上,突出抓好高密度点片应急防治。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在新市镇、紫岩街道、什地镇、汉旺镇、九龙镇设置5个农作物病虫监测群测点,重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要病虫鼠害监测,结合生产实际、气候特点,开展病虫调查,尤其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等流行性、爆发性病虫害的监测调查,利用资料、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病虫情报,指导种植户适期开展病虫害防控,科学用药。各镇、街道办要加强辖区内粮食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普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态势,及时为种植户提供防治信息,要组织、动员辖区内各种植户加强自己种植田块病虫害发生情况排查,根据市、镇、街道办提供的病虫信息及时开展科学处置。

(二)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全力推进“五有五好”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评选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培育一批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科学防控。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选择部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要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全面推进农药经营门店标准化建设,真正做到“淘汰一批小散乱农药门店、树立一批标准化农药门店”。按照省、市要求,全面启动“百县千乡万户”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行动,重点培训种植大户、专业化防治组织技术负责人和标准化农药门店经销商。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坚持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要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6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保护林业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

我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物种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监测预报和检疫执法,狠抓以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灾害预警能力大幅度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势头从总体上得到了遏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增多,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成灾的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被称为“森林癌症”的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扩散,已给我市局部林区造成毁灭性危害,对我市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对人畜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各地还存在防治技术手段落后、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机制不活等问题,部分地方依法防治意识淡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有效遏制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危害,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是减轻灾害损失,保护林主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措施,真抓实干,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二、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基本方针,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促进我市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管理监督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森林健康成长。到2010年,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三、突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

(一)建立监测体系。充分发挥部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实行科学防控。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三)严格检疫执法。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四)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尤其是已经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把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未经市林业局批准,不得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调入松木、松木制品及松材包装材料。经批准调入的,要向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申报复检。通过检验发现松材线虫的,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或就地销毁。对非法经营加工利用疫木、使用疫木包装材料,造成疫情人为传播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地要尽快建立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层层签订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防治工作的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防治责任,强化防治措施。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第一责任人,林业部门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要大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治意识、检疫意识和参与意识。

全面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应急预案、警示通报、限期除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各地要进一步落实林业有害生物“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成灾率”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管理,将“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作为考核各级林业部门的目标内容。要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设立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保障所需经费和物资,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要定期召开新闻会,公布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对有重大威胁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以及新发生的疫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警示通报。要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除治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生疫情未及时除治的,由林业部门向经营者(林主)下达“限期除治通知书”,责令限期除治;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除治的,林业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可以代为除治,其防治费用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防治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工作中因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进一步创新防治工作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积极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实行防治方案评审制、防治过程监理制和防治效果验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

市财政局、市林业局要在市林业农发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市级集中部分中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研究制定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分为预防补助和除治补助。预防补助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预防工作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少的区县(自治县、市)和单位进行奖励;除治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灾害的除治补助,或者突发性、暴发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补助。坚持优先治理危险性和潜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

坚持“谁经营、谁防治、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确有困难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7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据我市农业植保部门近期调查监测,近日,我市早稻纹枯病已普遍发生,丛发病率高的达60%,一般的20—30%;叶稻瘟已在中选181、禾盛10号、金优402等感病品种上发生,病叶率高的达60%,一般的10—20%;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高的每亩达1000只,一般每亩200—300只,稻飞虱已迁入我市。气象部门预测,我市6月份降水量正常略偏多,非常有利于早稻穗瘟暴发流行和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繁殖和为害。预计我市早稻穗期病虫灾害将大发生,尤其是穗瘟和稻飞虱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很大,如预防不力,将暴发成灾,对早稻丰收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控工作,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一、提高认识,打好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治攻坚战。今年是早稻病虫灾害的重发之年,搞好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控工作,对于实现粮食生产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把早稻穗期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灾害防控作为6月份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按照早预报、早、早宣传和早预防,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的“四早、四到位”工作要求,强化领导,认真部署,强化服务,迅速行动,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发生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灾害损失,确保早稻丰收。

二、加强协作,形成防灾减灾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植保防灾减灾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为各级政府组织指挥病虫防治当好参谋。在病虫监测预警上,要按照监测全面、预报准确、及时的要求,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测报灯等监测预警设施运转正常,确保监测预警准确,确保预报及时,确保信息汇报畅通;在病虫防治指导上,要按照经济性、有效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做到“三个落实”,即防治预案落实到县、乡,指导人员落实到村、组,病虫防治措施落实到户到田。早稻破口抽穗初期是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施药预防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切实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灾害损失。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加大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宣传,提高防治技术的到位率。各级工商、农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农药市场质量关,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药质量。各级气象部门要及时做好与病虫害发生有关的天气预测预报工作,协助农业部门做好病虫发生趋势预测,帮助农民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施药防治。同时,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各种形式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积极探索病虫灾害防控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增强病虫灾害应急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三、完善制度,建立病虫灾害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病虫灾害防控是各级政府处置公共社会性事件和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市农作物病虫种类多,且常年防治任务重,涉及千家万户、各类作物,做好农作物的病虫防控工作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各级政府要把它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成立病虫灾害防控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完善保障机制,确保相关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要落实责任人,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报告制度,在病虫灾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每周向上级报告一次病虫发生和防治情况。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8

2009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强化林业植物检疫,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确保了林果生产的安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指标。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23.85万亩,全年预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5.5万亩,实际发生6.1万亩,发生率4.93%,防治面积5.9万亩,防治率达到96.72%,测报准确率90.16%。产地检疫种苗面积2000亩,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24%,检疫木材150立方米,检疫苗木40万株,林木种子5吨。应施调查监测面积96万亩,调查监测面积96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一、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首先搞好专职和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县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检疫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将培训的专、兼职检疫员分成四组由他们亲自担任培训教师奔赴我县的各个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了林农、果农的技术水平,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一年来共培训专、兼职检疫员20人,培训林农、果农达1800人次,为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常宁乡、柏树乡、北水泉镇各建立了一个林果病虫测报点,对全县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对越冬前的虫口基数进行了样方调查,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并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县各乡镇,指导果农、林农搞好病虫害防治,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根据市林业局关于加强草地螟监测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我站于六月份组织实施了草地螟在林区的调查检测工作,并协同植保站搞好技术指导。

三、加强森防法律法规宣传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林防总[2009]18号和省森防站(*森防字[2009]5号及市森防站下发关于开展“森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站于7月份组织了森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进行普法宣传6次,技术培训3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张,为扩大宣传面,我们还在“*县森防网”开辟宣传栏目,上传了宣传视频供大家分享学习。通过宣传,提高了全县人民对森防工作的认识,同时也提过了森防工作的社会地位。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搞好服务

为了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真正见到实效,在搞好病虫害测报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制定防治方案,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督促检查防治方案的执行,落实防治措施,为果农、林农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条件上网的我们也使用网络进行远程指导。

五、搞好产地和调运检疫,加强检疫管理,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

为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和赋予的职权,我们不定期地对调运木材、苗木等林产品的车辆进行了抽查。对非法调运苗木及木材的车辆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补检,签发了检疫证,同时向他们讲解了非法调运的危害性,使调运检疫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六、切实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严防美国白蛾传入我县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提高了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工作。按照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09年度美国白蛾监控方案》的通知,各乡(镇)都成立了美国白蛾防控领导小组,落实了防控责任,加大了监测力度,制定了上报制度。

八月十六日接到市美国白蛾调查的紧急通知后,我们意识到美国白蛾对我县的威胁日趋严重。尽管是在与北京相邻的怀来县东花园发现的,但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张家口已经出现美国白蛾,发生地已逐渐逼近我县。为此,我们及时组织本站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县重点监测点,进行督导检查,重新明确了检测任务,要求各监测点查防员必须恪尽职守,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我们协同各检测点查防员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重点调查了交通道路和村镇周边的树木,到目前为止,未在我县境内发现美国白蛾。

在监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美国白蛾入侵,保护我县生态安全。

今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明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开拓进取,为我县林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七、2010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搞好科技培训。在森防检疫工作现阶段,原有的防治、检疫措施和技术环节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此,我们从明年开始将下大力狠抓科技培训,重点培训我县常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委派专兼职检疫员深入各乡镇重点林区、果区进行现场培训与指导。

(二)、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设立病虫测报点,明确专人负责,认真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对全县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预测预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以专兼职检疫员为依托,成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对全县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按照“四率”指标,严格目标管理,圆满完成省、市核定的指标任务。

(四)、加强美国白蛾和红脂大小蠹的防控监测工作。两虫已分别在周边县怀来和涿鹿被发现,如果蔓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对造林绿化成果的破坏将是致命的,对我们来说,2010年的防控任务将非常艰巨,这也是我们森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需要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建设;管理;预测预报

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肆虐,全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达1.2亿亩,因病虫危害致死树木4亿多株,危害10多亿株,每年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共达50多亿元。并且森林病虫害一旦大发生就很难控制,只能将树木砍掉,很难防治。我国发生面积最大和危险性最大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6类: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毛虫、杨树天牛及森林鼠害等。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如染上此病,两三个月内即死亡,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防治办法。这一病害现已扩大到江苏、安徽等5个省,仅安徽省就已累计病死松树98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人民币。自1982年以来,全国累计死亡松树1500万株。松林是我国造林绿化主要树种,也是所有著名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树种,这使我国大部分风景名胜地面临严重威胁。

1.建设完善的预测预报体系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尽管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性,且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以通过长期的调查,逐步被人们所掌握,并据此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加以预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对测报对象长期的系统观察,结合森林病虫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正确的推测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做出及时的预报。通过预报,指导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使防治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对未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心中有数,及时地控制或消灭病虫害。实践证明,只有搞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才能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做到防在关键上,治在要害处,及时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首先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2.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使用生物、化学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应当防止污染环境,保证人畜安全,并尽量减少对林内有益生物的杀伤。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3.加强建设

健全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应急控灾体系,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形成一个保护森林资源、以彻底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以提高控灾御灾能力为中心,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把营林措施贯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始终,通过完善和配备先进的防控设施设备,建立起以舞毒蛾等林业有害生物为主要对象的防控体系,对本市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检疫和监测,有效防止其入侵与蔓延,良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4.加强管理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重视,森防涉及林业、财政、外贸、商业、海关等多个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现在,森防工作还没有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应有的重视,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往往小灾变大灾,不但生态环境被破坏,国家森林资源遭受损失,其它各部门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损失。要从根本上扭转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和传播蔓延的势头,将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百分之四以下,控制在最低程度,就必须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落实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建设,加强宣传,加大检疫执法力度,特别是要把好进出口关。内蒙古的有关领导对森防工作比较重视,一年多前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科学治理方案,严把虫情监测调查关,严把虫害木砍伐和处理关,严把传播关,严把检疫关。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篇10

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立足抗灾夺丰收,再鼓干劲,再实措施,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当前,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调度协调,全力争取夏粮丰产丰收。针对今年部分麦区夏收推迟的情况,要科学制定夏收方案,精心组织跨区机收,加强信息引导,搞好机具调度,加快收获进度,确保颗粒归仓。近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强降雨天气,要抓住晴好天气组织抢收,躲避“烂场雨”,防止穗发芽,确保小麦品质。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全力抓好春播作物田间管理。各地要将工作重点从前期抗灾保春播转入当前的田间管理,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对东北晚播作物,要以促为主,促进早生快发,加快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对南方早稻产区,要以排涝降渍为重点,以水调肥,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的架子。对西南西北前期受旱地区,要肥水并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工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农情监测和灾情预警。针对气候变化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及早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提早做好各项物资和技术准备。重点是防范东北夏伏旱和早霜,南方台风洪涝、寒露风等灾害,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大力推进科学防灾救灾,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同时,要加强病虫监测,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实现虫口夺粮。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全力抓好关键措施落实。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的技术意见,深入主产区、重灾区开展巡回技术指导。组织机关干部和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对重点地区采取蹲点包片,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扎实开展高产创建,继续推进整建制创建试点,率先落实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全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努力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水稻病虫害普发重发风险增大农业部门提前部署力保早稻丰收

目前,南方早稻种植区已进入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有关专家认为,受迁飞性害虫逐步北迁、增殖,早稻普遍进入感病敏感期,大部分稻区陆续进入梅雨季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螟虫等影响水稻产量的重大病虫普发、重发的风险增大,发生量将明显上升,发生范围增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抢抓防治时机,确保早稻生产安全,农业部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召开全国早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现场会,全面动员和部署早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要求各地植保部门突出重大病虫、重发区域和致灾关键期,强化分区治理,主推绿色防控技术,注重安全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