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35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1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

笔者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文化教育近30年,亲历了西医院校特别是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由盛而衰。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者,面对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反思我国有关中医争论及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探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诸问题,以期得到更多同仁的关注。

1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

1982年,卫生部颁《教学计划》中规定:中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本知识与针灸学》课程,总课时为72节。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医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作为必修课,都开设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时”,将医学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修订为“选修课”[1]。2004年,教育部、卫生部两部委联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将3年制护理专业、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全部列为“选修课”。所谓“选修”,实际上就是变相取消。因此,绝大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中的护理专业,或取消了中医药文化课程,或大量缩减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学课时。

2011年,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首次纳入了中医药文化内容,但由于总数270道题中,中医药文化试题仅有2道题,只占2分,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医学职业院校依然取消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大部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课时仅有18节、30节、36节等。由于普遍存在中医药文化教育课时偏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等情况,使临床护士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缺少,尤其对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中医药知识,了解甚少[2]。目前,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2中医药文化在中国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以及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1中医药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结晶。时至今日,父辈、同辈们在勉励、叮嘱后辈时的“用心读书”、“用心做作业”等话语,都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因为在中医药文化里,将具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都归属于心。同样,凡与此有关的汉字结构,大多数字的偏旁均为“心”旁,如思、念、想等字。另外,人们练气功、拔火罐、喝凉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

2.2护理工作中中医、西医碰撞不可避免我国现行的卫生方针与政策是“中医、西医、中西医并重”。即在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并存;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都属于我国的主流医学。而且,中医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将来主要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大多数护士,将来也要到基层从事护理工作。

中医、西医医疗的对象都是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的碰撞的日益加剧。而工作于基层的护士,有意或无意间,都会遇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碰撞。这种碰撞,就要求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中医药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种碰撞,使工作于基层的护理人员,希望也能运用中医护理技能,对病患、伤残人员开展相关中医护理与疾病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

3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继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概括。仁,强调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突出崇尚和谐;精,即医道精微;诚,指重视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4]。因此,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3.1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基础之上的。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与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下,中医重视从宏观辩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把握人体生命活动[5]。相对以解剖实证为准则的现代医学,令护理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她们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文化内容,如用心读书,胆大、胆小、胆识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他们已经在应用中医药文化语言。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才能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在中医药文化里,胆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正确地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6]。胆大、胆小、胆识,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大小而言。并不是说谁的“胆囊”真的大或真的小。

3.2有助于培养更多愿献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护理专门人才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几乎是学生的唯一一次中医理论初始文化正规教育,这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观点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7]。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才能真正使中医药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更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的观点得到认同;才能真正理解不少中医药话语都属于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只有更加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才能激励更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关心中医药,愿献身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专门人才。

4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学习的内容、课时数而有所不同。

4.1高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高职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中医养生与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只有认真学好了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医护理原则、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来自于中医传统的护理理论与方法,并汲取现代护理中有关的理念、模式而形成。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辨证施护总纲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护理形成了一套与现代护理不同的独特的护理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拔罐、刮痧、耳针、熏洗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穴位注射等内容。(4)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健康长寿。中医数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养生原则与常用的养生方法。(5)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通过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的学习,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能掌握指导病患、伤残人员的必要的保持或恢复健康的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消除、降低或避开危害他们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或恢复。主要学习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方法与健康指导的内容。(6)学课时:学课时宜108节。其中实践课时应占30%。

4.2中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及中医养生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等内容。(4)中医养生: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养生方法等内容。(5)学课时:学课时宜72节。其中实践课时占40%。

5小结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是让年轻的护理人员了解、认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的最好课堂;是全民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一环。它能使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3]胡海燕,方虹,王彩春.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中医教学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6-17.

[4]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中国中医药报,2007,10,27(3):1-3.

[5]李正安.中医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5.

[6]张珍玉.中医学基础[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2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现在和未来产业中最具特色、最易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先发展领域[1]。而且与合成药物相比中医药研发的成本较低,投资也少、开发周期短、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少,再借助于全球回归自然的热潮,可以预计21世纪将会是中医药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世纪[2]。

据统计,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且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物的需求也以70%的年增长率递增。然而,在全球中医药市场营业额中,中国仅占3%~5%。我国作为一个天然药物大国,要摆脱这种尴尬局面,需大力加强当前中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1国内中医药专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1.1中医药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据国家专利局统计,我国大中型企业中,69%的企业没有制定专利发展战略,专利技术的实施率约为40%,比发达国家平均专利实施率60%要低,比日本和美国70%~80%的专利实施率则更低。这一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严重流失。

中医药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不仅会使企业和国家失去大量市场空间和利益,也将严重影响专利创新的积极性。

1.2我国中医药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偏低我国的专利申请情况,中药复方制剂的申请占总申请量50%左右,而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把中药作为一种化合物申请的发明专利仅占中药发明申请的3%。中药复方制剂发明采用的制剂制造技术大多数是普通常规技术,其创新点仅在于新的配方,创造性都不高。

近十年来,发明申请比例逐年下降,这反映了我国企业、科研单位还没有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还没有充分运用专利这一有力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3中医药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首先,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研发层次普遍偏低。其次,新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风险高,周期长,许多中小型中医药企业由于财力和技术有限,无法将风险转化,只能对新药研发望而却步;而部分大型企业领导追求短期效益,打击了科研成员创新的积极性,致使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差。人才匮乏问题也是中医药研发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环节。

1.4与中医药专利申请有关的人才和专业机构匮乏据目前统计,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的人才不足千人,已毕业并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产权人也只有2000人左右,这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我国很多中医药专利申请人缺乏经验,全国也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中医药专利的专利事务所。转贴于

2国外对专利保护的比较研究

近年来,在国际中医药市场上,由于我国中医药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导致我国本土中医药在国际中医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从而造成国外企业对中医药国内外市场的全面占领。

我国中医药的质量规范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专利制度还很不完善,以我国现有中医药制备技术,尚难在西方国家中申请专利保护。

3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战略措施

3.1中医药企业首先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转化的各方面的事务;其次要培养一批懂知识产权制度、会运用知识产权的人才。

3.2培养中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针对当前中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强劲走势,首先要考虑如何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竞争武器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开拓、占领国内市场、保护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企事业单位从科研、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3.3增加对研发的投入,为企业创新制造良好环境企业要做好自主创新工作,首先,中医药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不断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保证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科研设备、研究经费的资金投入力度。其次,企业要贴近市场,了解社会需求,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加强对专利信息的检索,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的发生。第三,“人才”在创新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应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引进专业技能强、有创造力的人才,实行科研成果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并进行人才战略储备,建立一个体系完整的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3

[关键词]护理学生医疗事故教育

[作者简介]刘亚红(1973-),女,河北蠡县人,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人文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预防医学、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健康教育;高宏敬(1973-),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基础医学部,实验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健康教育。(河北张家口075000)刘盼宁(1990-),女,河北蠡县人,塘沽大华医院,研究方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儿童保健。(天津30045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83-02

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预防医疗事故指采取各种可行的方式及方法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平时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医疗事故尽管为数不多,但却难以杜绝,所以如何预防医疗事故成为医疗管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了解影响护理学生(简称“护生”)预防医疗事故能力的因素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影响护生应对医疗事故能力的相关因素

1.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对相关课程学习的护生与未接受相关课程学习的护生比较发现,进行相关课程学习的学生的预防医疗事故的态度认知、情感、意向方面均有所提高。可见,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了护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了护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课程的开设既没有依据医学自身的人文特性和需求来进行论证和设置,也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护生的兴趣和爱好,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三年制护生在校学习期为两年,由于课时紧张,在课程设置上,常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一般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为主,除硬性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涉及护理伦理、心理、管理等人文课程的设置数量较少,学时的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专科医学院校已经开设的人文课程占学生学课时的4.2%,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的人文课程约为13%。由于人文课程设置比例偏低,课时数较少,大多数护生被局限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中,造成知识面窄、见识少,导致护生除具备相应的护理技能外,缺乏相应法律知识的学习。

2.职业感低,学习目标不明确。护生入校时,对专业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全面。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主要是就业,很多同学的专业是由父母决定的,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据调查,在本科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方面,仅有18.8%的护生对自己所选专业满意;在专业选择方面,护生主要是取决于自己、父母或教师等人的综合意见,有68.8%的护生是由于护理专业好就业主导自己的专业选择。部分高职护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在人文课程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兴趣不高。在理论课学习中,不做笔记、听课注意力欠集中的问题较多,在课堂上违纪行为明显;在技能操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操作流程不熟悉,回答问题欠认真,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的礼貌意识差,缺乏耐心等。

3.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尚欠缺。近年来,医疗纠纷每年递增速度高达10%,相应的经济赔偿、法律责任案件逐年增多。所以,加强对护生职业风险方面的意识教育,让护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基本的医疗风险意识和医疗法律知识,具备规避医疗风险和纠纷的能力,具备基本的职业保护常识显得尤为关键。护生是未来医务人员的主要成员之一,护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对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是十分重要的。调查显示,经历一段时间学习后护生对临床工作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治疗性操作有了部分掌握,常会认为治疗性的操作难度并不大,而淡化实施查对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同时护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尚欠缺,造成护生根据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护理,如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输液巡视记录有误差(>20滴/分)等。这些行为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隐患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教师的职业意识尚需提高。目前,国内护理教育还停留在基础、临床、实习的基本模式上。护理专业教师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欠缺,相关操作规范未按标准演示操作,基础课教师因长期脱离临床工作,缺乏对医疗事故风险的认识,意识不强。一味地根据教科书强调戴手套是防止患者感染,而未让护士认识到戴手套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要使护生形成自我防护的观念,这有助于护生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常规操作。临床实习在护理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习中将护理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的关键阶段,是护生从理论知识走向临床岗位的重要阶段。教授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技术操作,严格查对制度,培养护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整体护理观念,加强同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有助于采集病史、收集资料,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的措施

1.改革相关课程设置。护理教育中,课程教学是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为满足护生素质培养,要调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其一,从宏观角度出发,整体优化护理人文课程体系,适当加大护生选修学习人文教育课程数量,如文学、美学、法学、艺术类等人文教育课程,满足护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其二,提高人文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优化专业课与人文课程之间的比重。国外的医学院校医学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类,美国、德国人文课程比重占20%~25%,英国、日本为10%~15%,有些西方国家其他学科本科毕业后才能就读医学专业。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加护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对护生的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应注重护生在实验、实训、见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要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开放式的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如在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的情景教学方式,辅以护生扮演患者角色,将技能操作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体现在整个操作项目中。课前教师需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分析整合,通过分析每个项目技术操作主要环节,对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护理技能、语言沟通能力,操作中的仪容、仪表及仪态,操作工作中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尊重患者,是否关心爱护患者,对患者是否有责任心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将分析后的2~3个技能操作项目组合成一个情景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个护生以患者、护士两种角色体验完成。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式,在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护生扮演角色感受患者的需求,在体验患者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扮演护士角色,通过为患者提供服务,体验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具备的素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护生在这种角色体验中也学会了礼貌待人,微笑服务,慢慢培养了和蔼、认真的工作态度,尊重和体贴患者的职业素质。通过角色体验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狠抓医德教育不放松。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相比,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特殊属性决定了每位医疗工作者要时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规范,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作为一名护理专业学生,今后要面临的是单独的临床工作,在学校期间应该时时处处自觉地用医德规范要求自己,在培训临床操作的课程中应该注意每一个细微环节,以极端负责、认真的态度对待职业培训。在工作中要有“慎独”精神,无论有无教师监督,患者家属是否在场,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完成护理操作,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

提高护生职业道德观念还应该从护生在校生活和每一门课程学习入手,并不仅仅局限于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等专门课程的学习,在讲授每一门课程时,教师都应该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课程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中,切实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让护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体会患者的疾苦,工作中把每一个患者看成自己的亲朋好友,感受自己工作的崇高和伟大,使护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不仅仅停留在被监督下的被动行为,而是成为一种自觉、自律的主动行为。

3.强化法律观念意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加强,需要法律部门解决的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生医疗方面的安全素质,为减少医疗纠纷奠定基础。同时,要组织护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使护生更深刻地理解依法行医的重要性。

护理记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是决定医疗官司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医护人员要重视病历价值,从法律角度看待。这就要求年轻的医疗工作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详细记录相关的操作过程。因为我们所记录的一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物证,被呈上法庭,继而被相关的鉴定机构进行逐字逐句地推敲、审核,任何的疏忽、差错、用词不当、操作差错都将有可能成为自己难以解释的漏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势。因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对自己,对患者负责,认真规范地完成临床操作。平时多开展法律教育,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增强护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应对各种医疗问题提供帮助。

护士职业是神圣、光荣的。在国外医院,最受尊敬的职业是护士,可以说“护士是医院的门面”。护士踏实、认真、热情地工作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预防医疗事故中,还需要在教育、人文、法律、心理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探讨,对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玮娜.护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晓程度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8(3).

[2]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3]徐水琴.护理学生预防医疗事故的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09(21).

[4]华荣伟,沈懋法,黄娣,等.医学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05(6).

[5]崔丽君,李姗姗,何剑.本科实习护生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12).

[6]运怀英,孙亚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J].护理杂志,2006(2).

[7]张力欣,荀桂英.从医患纠纷看护士继续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及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5(8).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4

一、中医药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一)中医药概述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我国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和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

“中医药”是”“中医”与叫药”的合称,“中医”是指中医学的各种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学形成于中国战国时期,以《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它的内容涉及生理(含解剖)学、病理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物学(含方剂)、临床各科和养生学。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我国较具有优势的产业

(二)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1、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是保护传统知识的需要

中医药知识是我国传统知识的~部分。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唯有我国的中医药具有系统的理论、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浩然的文献,且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中医药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瑰宝,它是属于中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任何人都不得将其据为己有。

2、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利于中医药利用效率的提高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使得秘方的持有人不得不采取一些限制获取中医药资源及其相关知识的措施。而这些措施会抑制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因为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对中医药进行投资的交易成本。此外,秘方持有人为了防止秘方被他人无偿利用,采取家传的方式代代相传,那些具有特殊疗效的药方不可能被广泛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得中医药文化知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3、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可以增强中医药业的国际市场地位

中医药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但是由于我国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致使我国中药业的发展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中草药的出口,大部分是原材料出口,这与中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而外国企业又利用我国的原材料和大量的药方进行二次开发,销往全世界,占领我国的中医药市场,甚至返销我国境内,打压我国中药民族产业的发展。所以,只有有效的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才能增强我国中医药业在世界上的市场地位。

二、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12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第14条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这些规定为中医药文献重新整理和汇编提供了著作权保护。

(二)商标权保护

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下,商标不仅是一种商品标记,更是一种无形资产,好的商标具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能为权利主体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现行《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都没有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专门的规定,只是有关医疗与药品的法律法规对医药产品尤其是中医药产品的商标权问题少有提及。

(三)专利权保护

专利保护是对药品发明保护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世界各国对药品发明的保护也主要采用专利保护。我国1985年《专利法》刚实施时,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健康的需要,对药品和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不给予专利保护,只保护药品的制备方法,并不禁止他人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相同的产品。1993年修改的《专利法》开始给予药品发明以专利保护。

(四)商业秘密保护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商业秘密法,但在一些单行的法律法规中,已有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5条第1款规定:”国家对获得生产或者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分药品许可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实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任何人不得对该未披露的实验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商业利用”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劳动法》和《合同法》对商业秘密也做出了相关规定。

三、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著作权方面

现行著作权制度虽然在保

护我国中医药类作品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著作权的保护对象要求具有原创性,而大多中医药创作却缺乏原创性因其大都源于生活、医疗实践,是世世代代相传的既有文化的表现,是否具有原创性常常受到置疑。而且大多数中医药创作尤其是早期创作由集体智慧发展而来,著作权人的认定很困难。

2、著作权制度保护的客体不能超过一定的期限,但中医药知识大都世代相传,大都超过了著作权所设定的保护期,不符合其保护的要求。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规定为作者终生加死后五十年,那么,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则几乎所有的中医药古籍都大大超过了保护的期限

(二)商标权方面

我国商标制度在中医药领域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生产厂商意识淡薄。到l995年,我国共有2000万家企业,但仅有50万件商标注册,平均40家企业才有1家注册。

2、药品名与商标名混用。我国企业对药品名和商标名的关系处理不当,导致药品商标纠纷案较多。

(三)专利权方面

由于专利制度并不是我国传统中固有的制度,因而与传统的中医药并无较强的契合性,导致了中国中医药在专利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中医药难以满足专利权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个特性中的新颖性,因为大量的传统中医药知识已经处于对公众公开的状态,不具备新颖性。

2、我国《专利法》第25条规定:”不适宜专利法保护的主题:(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此条规定就使得传统中医药特有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不能得到专利保护。

3、“中医药传统知识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而现行专利制度要求专利技术必须能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从这个方面来看,传统中医药也不符合专利制度的要求。

(四)商业秘密方面

1、我国现行立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散见于各种不同的法律法规中,而这些不同的法律法规在立法主旨和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这些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条文难以保证内容上的统一性、协调性和体系完整性

2、商业秘密的条件过于严格。因为条件太多,符合保护的主体就少,保护的范围就越窄,从而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保护传统中医药。

3、存在不可预期的泄密风险。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药品要想进入市场,必须把有关的秘密数据提供给主管部门。而我国没有规定政府的保密义务,如果政府主管部门不负担保密义务,则技术秘密很可能从专有领域流入公有领域。此外,商业秘密还存在着其他重大问题,主要有:(1)缺乏对商业秘密的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2)违反与权利人的合同约定。(3)以占有为目的的违法获取。包括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采用利益引诱的手段;采用威逼、胁迫的手段;采取违反商业道德的手段。

四、完善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体系

从目前的《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专利法》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与wto的trips协议相一致的新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缩小有关法规之间的差距与矛盾。纵观我国在中医药方面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除了《商标法》、《专利法》和相关通则之外,还有一些规定,其中有的内容与《专利法》相冲突。如《中医药品种保护条例》,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支持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但是其中有些内容与《专利法》有相悖之处。因此笔者建议,尽快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二)提高中医药的著作权保护

1、将中医药知识编译为数据库,从而获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思想观念的表现形式,并非思想内容本身。如果把中医药知识编译为数据库,就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2、对于中医药古籍文献的已公开的知识,按现行的《著作权法》规定,已过了保护期。但很多中医药古典书籍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可以考虑对中医药之类的国家历史精华采用特殊对象特殊对待的方法,另定其保护期。

3、中医药企业在其商标设计过程中,应该确定其版权的归属,及时给商标设计人以奖励或报酬,以免后患。

(三)强化中医药的商标权保护

1、强化中医药驰名商标的商标权保护。商标权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塑造中医药驰名品牌,才能与国际上的名牌进行较量,也才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2、重视中医药商标侵权的法律制裁问题。如果在立法中没有法律后果的规定,那么就会导致责任不明确,实践性受限。因此,必须针对中医药商标侵权行为设计具体明确的法律后果与法律制裁,只有极大地增加商标侵权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才有可能从源头上治理对中医药的商标侵

权行为。

3、增强人们的医药商标法律保护意识。现代法律意识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为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具体到商标法领域,药品企业必须具有鲜明的商标保护意识,及早申请注册商标。

(四)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

针对中医药专利审批周期长的特点,应积极推进相应的专利保护措施,加快审批速度,缩短审批周期。目前,药品专利的审批周期太长,申请人要获得药品专利需要等待的期间过长,不利于中医药的专利保护,可以考虑在修订《专利法》时,根据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加快中医药专利审查的速度,缩短从申请到授权的时间。

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了申请专利必须具备”三性”。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对它进行特殊的规制,对”三性”标准作适度调整,并尽快制定出比较明确的审查指南,以利于提高中医药专利申请的审查通过率,使中医药专利获得名副其实的、更为周到的法律保护。

(五)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保护

1、提高中医药行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的普遍培训,明确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和竞争的武器。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

2、强化中医药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首先,制定企业保密规划,订立商业秘密的保密范围及企业内部对文件、资料、数据、配方的管理办法。其次,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以合同的方式来约束员工。再次,要加强某些特殊领域的管理工作,对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关键部门人员更应有严格的措施。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5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一、中医药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一)中医药概述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我国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和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

“中医药”是”“中医”与叫药”的合称,“中医”是指中医学的各种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学形成于中国战国时期,以《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它的内容涉及生理(含解剖)学、病理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物学(含方剂)、临床各科和养生学。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我国较具有优势的产业

(二)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1、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是保护传统知识的需要中医药知识是我国传统知识的~部分。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唯有我国的中医药具有系统的理论、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浩然的文献,且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中医药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瑰宝,它是属于中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任何人都不得将其据为己有。

2、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利于中医药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使得秘方的持有人不得不采取一些限制获取中医药资源及其相关知识的措施。而这些措施会抑制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因为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对中医药进行投资的交易成本。此外,秘方持有人为了防止秘方被他人无偿利用,采取家传的方式代代相传,那些具有特殊疗效的药方不可能被广泛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得中医药文化知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3、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可以增强中医药业的国际市场地位中医药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但是由于我国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致使我国中药业的发展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中草药的出口,大部分是原材料出口,这与中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而外国企业又利用我国的原材料和大量的药方进行二次开发,销往全世界,占领我国的中医药市场,甚至返销我国境内,打压我国中药民族产业的发展。所以,只有有效的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才能增强我国中医药业在世界上的市场地位。

二、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12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第14条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这些规定为中医药文献重新整理和汇编提供了著作权保护。

(二)商标权保护

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下,商标不仅是一种商品标记,更是一种无形资产,好的商标具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能为权利主体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现行《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都没有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专门的规定,只是有关医疗与药品的法律法规对医药产品尤其是中医药产品的商标权问题少有提及。

(三)专利权保护

专利保护是对药品发明保护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世界各国对药品发明的保护也主要采用专利保护。我国1985年《专利法》刚实施时,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健康的需要,对药品和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不给予专利保护,只保护药品的制备方法,并不禁止他人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相同的产品。1993年修改的《专利法》开始给予药品发明以专利保护。

(四)商业秘密保护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商业秘密法,但在一些单行的法律法规中,已有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5条第1款规定:”国家对获得生产或者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分药品许可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实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任何人不得对该未披露的实验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商业利用”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劳动法》和《合同法》对商业秘密也做出了相关规定。

三、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著作权方面

现行著作权制度虽然在保护我国中医药类作品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著作权的保护对象要求具有原创性,而大多中医药创作却缺乏原创性因其大都源于生活、医疗实践,是世世代代相传的既有文化的表现,是否具有原创性常常受到置疑。而且大多数中医药创作尤其是早期创作由集体智慧发展而来,著作权人的认定很困难。

2、著作权制度保护的客体不能超过一定的期限,但中医药知识大都世代相传,大都超过了著作权所设定的保护期,不符合其保护的要求。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规定为作者终生加死后五十年,那么,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则几乎所有的中医药古籍都大大超过了保护的期限

(二)商标权方面

我国商标制度在中医药领域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生产厂商意识淡薄。到l995年,我国共有2000万家企业,但仅有50万件商标注册,平均40家企业才有1家注册。

2、药品名与商标名混用。我国企业对药品名和商标名的关系处理不当,导致药品商标纠纷案较多。

(三)专利权方面

由于专利制度并不是我国传统中固有的制度,因而与传统的中医药并无较强的契合性,导致了中国中医药在专利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中医药难以满足专利权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个特性中的新颖性,因为大量的传统中医药知识已经处于对公众公开的状态,不具备新颖性。

2、我国《专利法》第25条规定:”不适宜专利法保护的主题:(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此条规定就使得传统中医药特有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不能得到专利保护。

3、“中医药传统知识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而现行专利制度要求专利技术必须能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从这个方面来看,传统中医药也不符合专利制度的要求。

(四)商业秘密方面

1、我国现行立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散见于各种不同的法律法规中,而这些不同的法律法规在立法主旨和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这

些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条文难以保证内容上的统一性、协调性和体系完整性

2、商业秘密的条件过于严格。因为条件太多,符合保护的主体就少,保护的范围就越窄,从而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保护传统中医药。

3、存在不可预期的泄密风险。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药品要想进入市场,必须把有关的秘密数据提供给主管部门。而我国没有规定政府的保密义务,如果政府主管部门不负担保密义务,则技术秘密很可能从专有领域流入公有领域。此外,商业秘密还存在着其他重大问题,主要有:(1)缺乏对商业秘密的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2)违反与权利人的合同约定。(3)以占有为目的的违法获取。包括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采用利益引诱的手段;采用威逼、胁迫的手段;采取违反商业道德的手段。

四、完善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体系

从目前的《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专利法》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与wto的tRipS协议相一致的新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缩小有关法规之间的差距与矛盾。纵观我国在中医药方面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除了《商标法》、《专利法》和相关通则之外,还有一些规定,其中有的内容与《专利法》相冲突。如《中医药品种保护条例》,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支持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但是其中有些内容与《专利法》有相悖之处。因此笔者建议,尽快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二)提高中医药的著作权保护

1、将中医药知识编译为数据库,从而获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思想观念的表现形式,并非思想内容本身。如果把中医药知识编译为数据库,就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2、对于中医药古籍文献的已公开的知识,按现行的《著作权法》规定,已过了保护期。但很多中医药古典书籍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可以考虑对中医药之类的国家历史精华采用特殊对象特殊对待的方法,另定其保护期。

3、中医药企业在其商标设计过程中,应该确定其版权的归属,及时给商标设计人以奖励或报酬,以免后患。

(三)强化中医药的商标权保护

1、强化中医药驰名商标的商标权保护。商标权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塑造中医药驰名品牌,才能与国际上的名牌进行较量,也才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2、重视中医药商标侵权的法律制裁问题。如果在立法中没有法律后果的规定,那么就会导致责任不明确,实践性受限。因此,必须针对中医药商标侵权行为设计具体明确的法律后果与法律制裁,只有极大地增加商标侵权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才有可能从源头上治理对中医药的商标侵权行为。

3、增强人们的医药商标法律保护意识。现代法律意识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为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具体到商标法领域,药品企业必须具有鲜明的商标保护意识,及早申请注册商标。

(四)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

针对中医药专利审批周期长的特点,应积极推进相应的专利保护措施,加快审批速度,缩短审批周期。目前,药品专利的审批周期太长,申请人要获得药品专利需要等待的期间过长,不利于中医药的专利保护,可以考虑在修订《专利法》时,根据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加快中医药专利审查的速度,缩短从申请到授权的时间。

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了申请专利必须具备”三性”。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对它进行特殊的规制,对”三性”标准作适度调整,并尽快制定出比较明确的审查指南,以利于提高中医药专利申请的审查通过率,使中医药专利获得名副其实的、更为周到的法律保护。

(五)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保护

1、提高中医药行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的普遍培训,明确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和竞争的武器。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

2、强化中医药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首先,制定企业保密规划,订立商业秘密的保密范围及企业内部对文件、资料、数据、配方的管理办法。其次,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以合同的方式来约束员工。再次,要加强某些特殊领域的管理工作,对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关键部门人员更应有严格的措施。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6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实践;效果分析;

作者简介:于萌,硕士在读;王玉玲,本科,主任护师,e-mail:yuling0117@126.com;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公众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单一的护理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中西医结合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相应护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1]。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于2014年对全国137家中医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护理队伍中中医类院校毕业护士所占比例仅为24.71%[2],可见西医院校毕业护生仍是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3]。普通西医院校虽开展了中医护理课程,但多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片面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问题,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等,这都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与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不符[4]。因此,南开医院借鉴国内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以满足医院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人才需求为目的,进一步深入与西医院校合作机制,制定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培养的护生在完成学校护理专业课程外,接受医院设置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并优先签订就业协议。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养对象

2014年南开医院与天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方案,择优选拔2013级护理专业38名学生组建成一个订单班,其中男生3名,女生35名,年龄20~23(21.97±0.70)岁。选拔标准:①学习态度端正,热爱中医护理事业;②以往3学期所学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全部优秀者;③获奖学金或学校其他奖项获得者优先。

1.2培养方法及内容

1.2.1构建院内师资团队

护理部成立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班教学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为教学委员会主任,3名护理部干事为副主任。成立订单班教学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医学专家3人,护理专家1人,临床教学教师16人。所有组员均取得学士学位、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或已完成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100学时)。学校领导和医院护理部相关人员在正式授课前组织三轮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和考核,以保证授课质量。

1.2.2人才培养模式

用人单位与学校在充分讨论后,共同制定与双方教育接轨的教学计划。实施3+1+2的培养模式,即前3学期由学校独立培养,学生进行普通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包括中医护理基础),并于第3学期末进行人才选拔,最终签定书面培养协议;第4学期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由学校培养,增加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部分由用人单位在医院进行;第5、6学期根据医院人才需求安排轮转实习,并择优签订就业协议。

1.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新模式主要围绕以培养临床实用型、技能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目标的主线,突破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段实施的界限,改革后实施理论与实践课程交叉进行,将教学与岗位所需相结合,重点突出临床护理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单位需求的护理人才。对此,整合后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临床实践的教育意义,以岗位为导向增设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模式共190学时,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60学时,占总学时的31.6%(理论为19%,技能培训为12.6%);临床见习120学时,占总学时的63.2%;结课考核10学时,占总学时的5.2%。其中技能培训和临床见习部分均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占总学时的65.8%。轮转实习时间为46周。

1.2.3.1增设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内容

为避免与学校专业课程出现过多重复,突出以“教岗”结合为主的“订单式”专业培养特色,理论内容在中西医护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设医院特色病种的理论教学。根据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外科为重点的学科特色和以治疗急腹症为主的专业特色对疾病种类进行筛选整合,外科疾病包括脾心痛、胆胀、胃脘痛(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肠结病、肠痈、石淋、腰痹、项痹;内科疾病包括胸痹心痛病、心衰病、肾风、消渴病、胃脘痛(慢性胃炎)、中风、喘病;妇、儿疾病包括痛经、症瘕、小儿喘咳、小儿泄泻。每项病种包括中西医发病机制、常见证候要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评估、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指导(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指导和情志调理)、护理效果评价、护理难点。具体内容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护理教材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2.3.2深化实践教学模式

(1)技能培训。按照学校标准建立标准化教学病房,在医院特色疾病理论授课前进行20学时的技能培训,主要目的为盲区清扫。该部分以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编的《常用临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手册》[5]为教学标准,内容包括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拔罐等21项,并详细讲解每项中医护理技术的目标、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告知内容、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2)临床见习。在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及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基础上,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临床。在临床中授课、在实践中强化的见习模式,使订单班护生在接触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后,渐次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及技能。

本部分有120学时,主要包括3个阶段。①课前认知(32学时),以了解医院护理文化为主,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模式,中医护理操作开展情况,特色中医护理单元等;要求护生掌握现代中医护理仪器如脉诊仪、舌诊仪、微波理疗仪、电脑中频药透治疗仪、中药熏蒸仪、电刺激仪、中医择时经络治疗仪等的使用方法、参数设定、适应证、禁忌证。②床边见习(72学时),根据医院重点专科完成见习计划,由相关科室带教老师分批组织4~5人进行现场观摩、技术指导和疑难解答,完善临床护理技能;本阶段要求护生掌握常见的11项西医护理操作包括:呼吸功能锻炼,促进排痰的护理措施,心电监护技术,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术,胃肠减压护理,t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血糖仪使用,输液泵、微量泵、肠内营养泵的使用技术;医院常用10项中医护理技术,包括:艾灸、拔罐、耳穴贴压,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胃注、中药灌肠、刮痧、泥灸。③pBL式案例教学(16学时),第13~16周下午在示教室进行,4~5人为一组,共四个临床病例,一式两份随机分配于每组。病例分3次讨论(每周1次),前2个学时为查阅书籍、案例讨论,后2个学时进行组内系统化总结,并由各小组组长对未达成一致的或在其他组内已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综合,完善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教师于第16周进行总结。

1.2.3.3结课考核

在院内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理论知识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中药要点、疾病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穴位功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等30个选择和填空,共60分;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及病例分析为简答题,共40分。

实践能力主要考查护生对所学知识的临床应用。各小组根据本组病例病情发展情况,将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以情景展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每组45min,要求涉及中医、西医护理技能项目均不低于4项,满分100分。理论和实践各占总分的50%,9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合格后颁发院内中西医结合护理结业证书。

1.2.3.4轮转实习

订单班护生轮转科室包括中医、肝胆、胃肠、脑内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开展项目较多的科室。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在中医理疗科实习2个月并在肝胆、胃肠、微创、脑病、骨科实习1个月,以保证对医院重点科室学习的深入性。实习大纲涉及的其他科室实习时间为2周。订单班临床带教老师每周组织学习交流,汇报本阶段容易出错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操作流程,引发护生讨论,分析问题突破点,并提问式抽查护生本阶段对中西医临床护理技能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订单班教学委员会统一制定各科室带教计划,出科的理论考试由教学委员会统一考查,基础护理操作和专业技能考核由所在科室负责。每月随机抽取护生所在科室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访谈或调查的形式得出平均值,其每月平均值不低于95分为合格,优秀者可留院工作。

2培养效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班护生理论成绩为(92.57±6.39)分,专业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为(95.75±4.62)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工作满意度平均为99.69分。最终择优录取28名护生留院工作,占全班总人数的73.7%。

3讨论

3.1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教育模式是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有利于专科特色优势的发挥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以满足医院对紧缺人才、特殊人才的需求为目的,根据所需专门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满足相关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设医院所需课程和培养环节,并最终由医院安排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6]。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教育根据用人单位以中西医结合外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治疗急腹症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可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直接的无缝隙对接,体现教学结合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并最终择优录取28名学员留院工作。这既响应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合理扩大对紧缺型专业护理人才教育规模的号召,又符合“十二五”期间[7]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院校合作机制。“订单式”培养专业型护理人才的发展战略,是多途径培养中医护理人才的尝试和探索。培训后的护生具有较强的中医护理思维,能熟练地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利于中医临床护理技术的广泛开展;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引入教材,可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行为,以实用性、有效性、特色性推动中医护理专科专病发展和医院特色优势的发挥。

3.2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完善护生知识与技能结构,提高护生的综合专业水平

综观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护理专业学生现已具备的护理知识及技能结构并不能满足医院护理工作的需求,很有必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突破性、针对性、提升性的技能拓展[8]。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实践采用小班式培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用人单位特色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护生中西医护理实践技能的补充和培养,并引导护生以护理程序为导向,根据中医辩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从而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提高其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力。这既符合当代护理事业发展趋势、适应岗位对中医专科专病护理人员的需求,又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具体包括:①完善和补充护理专业学生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结构,满足医疗技术领域的护理岗位发展需求;②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够提升护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思维、健康教育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使护生在短期内提高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3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可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研究表明,能将所学的中医知识应用于临床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仅为8%[9];西医院校虽开设了中医护理课程,但多存在重点特色不突出、培养内容西化等问题[3,10],导致西医院校护生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临床应用情况更不乐观[11]。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注重提高护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实习过程中,护生在临床教师的带领下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主动为患者既病、已病、未病提供科学、系统、专业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生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相衔接,系统性、针对性较强,能使护生更快地融入医院工作,进而部分缓解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和工作任务较重的问题,也可间接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12]。

3.4该培养实践的难点与不足

医院特色疾病部分多数为院内专家编写,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不断地更新、完善,以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教学。该培养模式注重对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应在后续的教育中逐渐增加护理科研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其中医护理科研能力。另外,考核合格后颁发的院内中西医结合护理结业证书,由于未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资格认证,还要重视其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7

关键词:医护生文化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训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对医护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限于掌握专业技术的狭小涵义,而且扩展为具备一定专业的包容能力,需要应用型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远发展的潜力。这就要求对医护生的培养目标更高一层,更科学,更有文化的内涵。在掌握一定的专业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形成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专业素质,增加医护生技能训练的科学知识内涵,使医护课的教学真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1.中职医护生教学现状

1.1中职医护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偏低

通过调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到中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偏低,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人文素养更差,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技能训练接受能力差,不会学,不懂学,学不会,在训练中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技能机械,灵活性差,这与现代医学行业对医护人才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医护生进入社会后,就业难,既便有了工作,潜力不大,适应性较差,有的素养很差,有的难于承担与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有密切关系的工作,甚至不会写应用文、反映工作问题的报告或工作总结,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受影响,用人单位也不欢迎。因此,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2传统医护教学培养目标较低

由于学生文化水平差,传统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也偏低,多以专业技术训练为重,过分强调技术训练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没能把培养目标提高到培养医护技术人才的高度,更谈不上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学生大多以完成学业的身份出现在医护工作上。培养的学生基本功还可以,但学到的只是动作本身以及动作的反复重复,缺乏灵活性,缺乏较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善总结,更缺乏自学钻研的愿望和继续深造和创新能力,尤其是缺乏对事物、问题的正确看法和对工作、办事行为的约束能力。

1.3教学内容医学理论丰富,缺乏与文化科学知识相联

医护生专业技术不仅本身具有丰富的理论,同时还与许多文化科学知识相关联。但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只注重动作的训练而未能以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不知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医学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加上文化课都是考查课,毕业统考时也不考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视,没有兴趣,以致毕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合格,但文化水平差,综合能力差,给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不便。

2.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是一门“人文―技术”双重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需要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和谐社会服务,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目标典定基础。既然医护生的培养模式要人文和技术兼顾,那就要求培养的学生要上升一个高的层次,不能降低标准,既要适应医护发展的需要,又要有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人文底蕴。

2.1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和设置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探索适合二者关系的教学方法,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在新的技能方法训练中,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解能力,为学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典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使护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2文化融入技能训练,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文化内涵

在医护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涉及到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物理学知识、数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这些知识不仅能直接指导护理技能训练,弥补专业理论的不足,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练习更规范更准确,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能找出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知道了怎么做,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形成了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技能训练,操作准确到位,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模仿训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2.3进行教学改革,并在实施中进行观察反思和调整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60-01

一、中医药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疾病防治和中医古哲学的统一。中医药在现代社会,其药品形式和治疗手段都有了新的突破。在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我国的中医药具有成熟而系统的理论,是唯一仅存硕果。它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无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但是我国的中医药开发极不完备,在世界中医药市场大宗交易中,我国中草药类产品的出口,多是原材料出口,具有科技优势的外国企业又利用我国的原材料和大量的传统药方进行二次开发,或采取专利战等手段,占领世界中医药市场,甚至返销我国境内。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完善,需要在我们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建立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中医药真正成为“中”医药。

二、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一)专利保护

基于《专利法》,专利保护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最重要、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国际通用的方式之一。专利保护不仅有利于保护中医药的最新的技术和经典处方,也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发明和创造。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而最近也有学者把方法专利和用途专利也应用到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当中。

专利的严格程序化规定和专利技术信息的公开,还是给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诸多不便。同样,中药的多种特殊化合物特性,也使得专利侵权的认定困难重重。豍很多企业认为中药特别中药复方的成份及作用机理不清楚,对于中药复方的药味进行加减或用量调整就会成为另外一种药物,因此不适合用专利进行保护。应当在专利“三性”的强制性规定下,对中医药“三性”标准作出适当调整,在审查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中作出针对性的规定,以提高中医药“三性”的认定明晰度,提高中医药的专利审查通过率。

(二)商标保护和地理标志保护

近代商标制度和中国古代的商号字号制度,既有所区别也有所联系。古代中药命名规范性强,同样的药物往往有着统一的名字。这就导致专有性不强,名牌容易丧失。商标保护在我国这样一个专有品牌意识不强的国家里,商标保护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还有待提升。而地理标志保护,在政府部门行政作为下得到应用,是中医药道地药材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我国,即使注册了商标的中药企业,也不注重商标的权利保护,我国老堂号被海外公司抢注的事件频频发生:同仁堂、陈李济、王老吉、保济丸、等等都曾在国外被抢注。面对这种种情况,有人说:中医药生中国,而洋与外。加强企业商标保护意识已经刻不容缓。强化中医药的驰名商标保护,增强一大批优秀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完善商标保护立法,增加企业商标权利保护意识,使得商标真正成为中医药企业的保护盾之一。

(三)商业秘密保护

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和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保护的显著特征就在于保护保密性。无论何种技术,丧失秘密性,商业秘密将一文不值。所有者将面临着巨大的财产损失。商业秘密保护在保护手段上更多的是权利所有人的自我行为。

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形式多样的违法行为使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难上加难。我国的商业秘密方面立法亦不健全,而人民群众的意识也使对中药产品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企业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应当在提高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商业秘密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商业秘密违法的法律责任。同时规范本企业内的规章制度,通过保密协议和合同等诸多形式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

(四)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保护的是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及传播这些作品的媒介。中医药领域中的学术著作、研究论文、药理研究报告、药物临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制剂流程方案、产品设计图案、产品说明书等,均为著作权的客体。

在广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知识产权方面不够重视,豎我们不能再重蹈863攻关计划的扭辙,将大部分研究成果无偿地贡献给世界,而应当积极利用己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将中药十五攻关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转变成为知识产权,提高我国中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中药现代化。

三、结语

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豏知识产权不只是“防御的手段”,而是作为战略收益源泉的中药存在。而知识产权确是我国产业界的一大软肋,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国家战略正式启动,并且提出了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我们应当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注释:

豍张小英.中药专利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2006.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9

我国实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紧迫性

医药知识产权是指一切与医药行业有关的发明创造和智力劳动成果的财产权。具体来说,它包括5类:(1)专利和技术秘密;(2)商标和商业秘密;(3)医药企业的计算机软件;(4)与医药相关的著作权;(5)对外合作中与经营管理有关的技术资料、产品信息等。

医药产业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高技术领域,新药研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每开发1种新的化学药物,动辄耗资8亿~10亿美元;而且,从最初的药物筛选到最终的产品上市,往往要花费长达10年甚至以上的时间。目前,全球上市的新药与其它行业的新产品相比,数量越来越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但1个新产品一旦成功开发,不仅可为人类战胜疾病、保证健康和延长生命作出贡献,而且还可为开发成功的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以及经销商带来巨额利润。这种巨额利润的回报,主要依靠知识产权制度的垄断保护。可见,这也正是国外医药企业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根本原因。

国外医药企业往往通过实施跨国专利战略,利用中国的专利和行政保护,构成其主要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网,并由此确立技术垄断优势,对我国医药企业的科研开发和生产销售形成市场封锁。国际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完善,对我国长期以仿制为主的医药产业必将带来强大的冲击。就目前我国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而言,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我国药品生产分为化学(合成)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3类,其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基本建立在仿制基础上。目前,我国97.4%以上的化学药,90%以上的生物药都是仿制的,正是这种现状导致我国制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专利申请极少。至2001年,我国自主开发并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两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目前还没有一个药品在国外获得专利。

我国药品专利申请主要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化学药专利申请极少。在化学药领域,国外的专利申请数约占91.6%,其中绝大多数为新化学合成药。而我国申请的专利数很少,且多为工艺或制剂方面的申请。二是中药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但质量差。在中药领域,我国的专利申请数约占97.76%,但问题较多,许多中药的专利申请仅是处方罗列,往往缺乏申请专利所要求的创造性,即使是被授予专利权,其保护范围也很小。三是生物药专利申请占有一席之地。在生物制药领域,我国的专利申请数约占48.46%,但发明的创造性和申请的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仍较大。

药品专利申请的这种现状,正好说明我国在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处于被动局面,滞后于国际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加入wto后,按照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规定,如果继续对国外新药进行仿制,那么每1个将被索取4亿~10亿美元的赔偿费用;即使是买断1个专利药品的生产许可证,也可能要花费500万~600万美元。

面对国际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如何突出重围?由于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从政府到企业都缺乏系统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思路,因此迫切需要制订适合国情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实施适应国情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对策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在医药研发、生产乃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功能和信息功能,对于促进我国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保护医药企业和消费者利益、提高我国制药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是我国医药科学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笔者拟从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出发,提出我国实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对策。

3.1完善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

作为wto成员,必须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及相关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只有在全面了解tRipS协议及其与其它国际知识产权条约的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在处理医药知识产权国际纠纷中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认真研究国际医药知识产权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加强有关医药知识产权政策的制订与完善,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医药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将医药知识产权工作纳入计划、工作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规范医药行业在执行国家对外经济、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活动,引导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在医药行业各个环节的功能。

深入研究医药行业内新技术的专利保护标准,加强对国内、外医药领域内新技术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分析和判断,确定有利于我国比较优势的专利保护门槛,制订并实施有利于国家掌握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并对医药知识产权进行预测和分析,明确其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并采取相应的医药知识产权相关政策。

3.2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另外,要建立鼓励医药企业增加新药研发投入的普遍的税收政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体制不利于企业增加新药研发的投入。为此,应对税收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从缩小税基、扩大抵扣范围入手,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适当降低研发投入的增值税率。其次,切实落实研发投入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保证减免部分的税款及时返还给企业。再次,对企业研发普遍实行增值税减免政策,将对少数特定行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向普遍的功能性政策转变,对所有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3.3模仿性创新仍是重要的新产品研发手段

模仿性创新(me-too)是指企业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构思和创新行为,吸收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环节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其它企业包括率先创新企业进行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3]。一项成功的率先创新,总会引来许多后续的模仿跟进者。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是我国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的必由之路。但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道路不是任意选择的,必须遵循一定规律,即从滞后性模仿到跟随性模仿,再到模仿性创新(或创造性模仿),最后实现技术领先性创新。新药的研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独创某种新药,也就是自主创新,而不是对已有药品结构的改造;另一种是模仿性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排除跳跃式发展的可能性,但对一个国家的某一产业很难具有跳跃的可能性。按照这样一个过程式,我国新药创新进入部位的必然选择只能是模仿性创新。

模仿性创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新行为。在医药产业中,1975年~1994年的20年间全球新上市的1000多个新化学实体(nCe)的76%为模仿性创新,尤其是日本医药产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模仿性创新的目的性强、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等特点,也充分证明了模仿性创新在新药研发中是十分成功的策略。模仿性创新是多数医药企业在发展初期或创新能力较弱时的合理选择。

3.4医药企业应成为新药研发的主体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公司已成为世界新药研究的主体,承担着推动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责。像辉瑞、诺华等公司,每年用于新药研发的经费占其销售额的15%~20%,有的甚至更高。巨额的资金投入、优秀的科技队伍、精良的仪器设备、完善的创新机制等使得这些公司可以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新产品层出不穷。merck公司有近5000名专家在全球7个国家8个研究所从事新药研发,由此保证了其在医药界中的巨头地位。

目前,国内新药研发的主体是高校和科研单位,医药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部门,新产品完全依赖购买或转让等方式获得。由于科研部门远离市场,企业很难获得理想的产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医药企业也应逐步建立和培养属于企业自己的研发队伍。政府今后主要应投入基础性研究,应用开发性研究则可由企业承担。当然,目前我国医药企业规模偏小,历史形成的产、学、研的分离客观上对企业成为研发创新的主体形成一种屏障,因而要求医药企业进行新药研发时,加强同科研部门合作,不是单纯搞几个市场畅销的产品即可,而是要考虑长远发展。医药企业可进行联合、兼并,做大做强,逐步形成科、工、贸一体与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医药企业。

3.5充分发挥我国中药行业的优势

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药,开发中药新产品对我们来说有很多便利的条件。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不仅指多达12807种药用资源,还包括数千年来积累的大量疗效显著的中药复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成果,是目前世界上其它国家都不可能具备的资源优势。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通用的保护科技成果的法律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对我国中药资源的保护,对保证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关键作用。中药新技术的发展不仅要靠中医药界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与帮助,还依赖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能够推动中药科技的进步,维护新技术所有者的权益,有利于中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中药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建立、健全和完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中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分析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对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的要求和标准,将国内疗效确切、安全稳定、质量可控的中药、天然药物方剂开发成符合国际规范、为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乐于接受的治疗药物。

加入wto后,我国有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是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通过中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获得国际专利,将为中药行业乃至整个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赢得战略优势。

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篇10

摘要目的:分析pDCa培训方法在护士中医“三基”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3月进行培训的护士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培训内容有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专业技巧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培训形式,观察组采用pDCa法培训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比较两组护士出科考核的理论与专业技巧得分。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通过其全面、科学、灵活的培训方式,可很好的提升护士及培训老师的积极性,并有效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

关键词pDCa;中医培训;理论知识;专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77

伴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中医护理技术有进一步的需求[1,2]。同时随着中医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的相继活动,对中医护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院不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及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提高了对护理人员在中医“三基”方面要求[3,4]。我院采用pDCa循环培训方法在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1~3月选择我院参与培训的护士64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00±3.10)岁。学历:中专37名,大专22名,本科5名。工龄:1年以内9名,1~2年15名,2~3年25名,3~4年10名,4年以上5名。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工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按照中医护理大纲制定好培训方案,主要内容

有:护士中医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例如灸法、拔罐疗法、穴位按摩法、刮痧疗法、换药法、熏洗疗法、湿敷法、贴敷法、涂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药熨法、耳穴埋豆法、坐药法、敷药法、中药煎煮法常见的15项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培训形式。观察组采用pDCa法培训,现报道如下。

1.2.1计划阶段(plan)中医护理技能临床教学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护伤病意识、良好的操作技能、一定的创新能力。为此,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护士关于中医对疾病的作用、中医理论知识,后由护理部、护士长、培训老师结合教学大纲及培训经验,并依据问卷调查表,制定好教学计划,主要明确了培训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

1.2.2实施阶段(do)将为期3个月的培训计划表发放至护理部、护士长、及观察组的护士,具体见表1。

1.2.3检查阶段(check)(1)情景模拟法。在实施阶段中为了更好的使护理人员理解临床实际工作,知晓护理工作的目的、意义、重点与难点,在每次技能操作的实践培训结束后,由培训老师随机抽取两名护理人员扮演患者及操作者,指定一项护理操作,在护理操作进行中设置一些障碍,深入考察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临床操作的掌握水平[5,6],纠正护理人员的认知误区、护理操作误区,使其更好的掌握相关操作。(2)中期摸底测试。总计分为3次,时间分别为理论培训中期、技能培训中期(2次),考核内容为对已进行的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护理操作技能的摸底测验,对考核中护理人员存在的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重点加强,并进入下一个针对性的pDCa循环进行改善。

1.2.4处理阶段(action)处理阶段应当始终贯穿于上述的3个阶段中,紧扣着护士培训目标,通过日常的沟通、提问、模拟演练、中期测试、沟通、谈心等方式对护士存在的中医认知、基础知识、操作缺陷、心理问题等做到及早发现,并通过培训老师及护士长教学小组会议的方式,对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及推广,并将不足之处运用到下一轮的pDCa循环中,以更好地实现提升的目的。

1.3评价指标考核分为2个部分:理论知识部分、专业技巧部分,考核时间为1周,第1天进行中医理论知识测试、第2~7天测评护理人员专业技巧(随机从15项常见中医护理内容中抽取1项),由4名培训老师和1名护士长考评,取5位评审老师的各项操作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分数进行计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各100分满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pDCa可提升护士学习、培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pDCa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培训的目标融入于培训的实践过程中,从培训的每个细节出发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中医的特色为护士的职业道德、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的提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通过pDCa对培训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早的发现、有效的处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及成功的经验通过教学会议的形式进行总结、分享进而实现以下3个目的:(1)任何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失败经验、不足之处都可进行有效的总结,并根据pDCa思想在后续的培训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性的提升。(2)成功的经验通过分享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利用,并通过文书的形式为下次培训提供有效的参考。(3)提升护士学习、培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pDCa给了参与人员足够多的自由度,培训老师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并付诸更多的努力。

3.2pDCa培训方法可提高护士理论及专业技能pDCa是一个循环,最初设定好目标后通过既往的经验、科学的论证制定好实施方法,且在实际运用中有一套自我的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发现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并通过将发现的问题运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有效修整与加强,在中医技能培训方面也是一样。pDCa通过其科学、全面、灵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本次观察组培训后护士的理论得分、专业技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pDCa在护士中医培训过程中的优势。

综上所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国粹,理应得到发扬,中医特色护理应更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并需要更多的临床护士的掌握,而采用传统的培训形式,很难做到有效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对护士进行更好的培训是医院管理人员、培训老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pDCa通过科学、全面、灵活的方式,可很好地提升临床护士、培训老师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谢文晖,柏亚梅,周霞.中医护理进展概况及思考[J].山西中医,2011,27(3):51-53.

[2]欧文娟,邓远美.中医护理理论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7):269-271.

[3]胡克萍,高少茹,谢冬群,等.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J].护理学报,2013,20(11a):17-19.

[4]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5]何彬,王汇.情景模拟法在呼吸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9-100.

[6]沙莉,张慧,李向玲.情景模拟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4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