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研究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3:37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1

关键词: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理论

电子金融产业的前后产业联系

电子金融产业有着复杂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前向联系金融业,与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金融制度相联系;后向联系it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比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资讯、生物特征识别等相联。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考虑电子金融,有利于电子金融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我国现有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不能适应该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实行大部制,就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间关联度迅速提高,传统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必须整合。同样,确立电子金融的主导地位需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电子金融产业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资金、技术、扶持政策、法律、人才、教育形成横向配套,纵向的it产业、金融产业、传媒产业、其它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电子金融具有复杂的前后产业联系,是战略性行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为电子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要意之一就是要主动,通过计划与市场手段结合的办法来加速电子金融创新的速度、质量、规模,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战略利益。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包括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明了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优化的方向。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电子金融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人数、技术能力、潜力挖掘等方面。我国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我国金融软件升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这种方式使大量的人才集中于终端开发,缺少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电子金融下游产业(金融业)内部人控制,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际化乏力,衍生业务开展少,金融产业化发展不足。电子金融产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电子金融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金融it工作的人员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it治理结构原因,我国金融业没有cio机制,在决策层缺少电子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电子金融没有相应的地位,发展起来束手束脚。电子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it技术分工、金融it产业链优化、金融it前沿分析等等重要工作没有相应人去做。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金融it安全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金融it的主要利润也由外资企业获得。所以,电子金融高级化非常必要。建立电子金融品牌,研发、推动、总结相应电子金融标准,研发高端电子金融技术,提高电子金融监管能力,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纯市场机制。这种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电子金融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公平竞争,政府在多数时期内不对产业结构的成长施加任何直接影响: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侧重于依赖结构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外部的政策力量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一整套以价格、税收、利率等为主体的市场参数体系。产业结构政策大部分侧重在需求方面。

市场垄断性模式。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基础薄弱,表现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市场环境不好,如中介机构功能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导致企业单从市场竞争难以获得充足的成长资源,企业必须寻求市场之外的力量,以便生存和发展;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要实现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产业成长摆脱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短缺的束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规划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同时又要给产业以创新求生存的压力,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

计划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手段,带动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家出面弥补电子金融产业的薄弱点,消除瓶颈,以使产业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都有相应资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电子金融创新。目前,我国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手段,已经实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突破。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述

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具有两个相反的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微观;二是宏观。微观经济主要侧重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其经济性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宏观经济要素(包括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等)与整体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产业组织理论则以产业组织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从中观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经济行为特性、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价,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两个基本范畴,产权和公平竞争。产权多样化,并且以私有主导,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竞争的根本动力。西方传统经济学特别肯定竞争、否定垄断,垄断与竞争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对垄断与竞争的研究又细分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方面。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成本(费用)、垂直结合等,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有价格策略、广告和销售、研究开发、合并等,对市场绩效的研究有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技术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根据垄断与竞争关系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关系的不同,西方先后有五个流派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政策影响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与市场绩效(p),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包括反托拉斯、贸易管制、公共事业管制等,对需求的研究包括可替代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增长率、周期性等,对供给的研究包括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工艺技术状态、原材料、工会组织制度等。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者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业管制。因此,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学派。斯蒂格勒因对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而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认为,从短期看,市场的垄断势力和不完全竞争会影响市场绩效,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不存在政府进入管制,市场高度集中产生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从而打破原来的垄断。因此,从长期看,竞争的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实现。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企业进出市场的唯一壁垒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为零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哪怕完全垄断也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必须选择超额利润率为零的价格。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是降低沉没成本。降低沉没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制度应该得到鼓励,同时,避免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新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了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对于分析市场参与双方出于利益动机而采取的应对行为十分有效,对于行政权垄断主体(政府)、经济垄断权主体(垄断企业)、人力垄断主体(工会)、思想垄断主体(传媒)、技术垄断主体(专利等)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运用于政策效果的预测和政策失效的诊断。

后scp流派,即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研究企业与市场,打破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从垄断角度研究市场的思维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从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特殊性。我国电子金融行业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我国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电子金融的供给如何改善呢?这就要考虑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企业少,除非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it部门。我国的金融it公司无法达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金融研发、维护、数据中心各千人规模的程度,独立金融it厂商质量和数量不足。我国的金融it公司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产品销售和维护方面,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少。金融it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金融it公司关门倒闭。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培育了一批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信雅达、金证股份、华胜天成、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对于行业垄断来说,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绩效原则和高科技it企业规模优势的实际,培植国内的规模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才是上策。人为限制国外公司由于技术优势原因导致的垄断,对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绩效提高并不利。企业集团、网络型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是解决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充分认识电子金融产业的重要地位。电子交易是使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参与主体增多,交易规模扩大,投机性增强。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风险性、创新性要比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更加优越。发展电子金融,降低手续费、佣金等成本,创新期货、期权、股票等金融产品是金融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2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要求第三产业机构应“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现有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广电部门从此拥有事业和企业两种性质,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模式。1999年,广电总局批准成立了江苏无锡广电事业集团,自此开始,中国电视产业的集团化拉开了序幕。由于发展电视产业这一政策提出得晚,因此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章有着一个明显的分界线。从1958年到1990年,电视产业研究的文章处于空白;1991年到2000年陆续出现一些研究文章,但数量不多;2001年到2011年研究的文章数量大增,研究的角度更广,涉及的层面更多。下面就近十年来的研究文章进行归纳和梳理。

国内电视产业研究

有众多研究者探讨了我国区域性、地方性的电视产业,并以这些个案为切入点加以分析。因为中国的电视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各个地方电视台或广电集团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因此,研究者们通过对一些地方电视台的分析来探讨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这其中有湖南卫视、上海广电、深圳电视产业等等,尤其是透过湖南卫视的改革和发展来解析中国电视产业的走向。由于湖南卫视获得了全国性市场和影响力,被称为“电视湘军”。学者们从多方面来进行论述,认为电视产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谈及了制播分离、改革和创新电视栏目、整合频道、集团化发展、从业人员素养的提高等诸多方面。

还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县级电视产业的发展,认为市县级电视作为一种产业,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它首先是电视自身特点的要求。除了电视自身的特点对电视产业化发展提出的要求之外,社会经济发展也对电视产业化提出了客观要求。多年来,政府对电视的直接行政管理和电视过分依赖国家拨款的经济管理模式,削弱和制约了市县级电视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动精神与内在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高新科技发展直接影响和推动着电视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电视业面临着国内外的竞争和压力,市县级电视业必须充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进行结构调整和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产业化经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①

国外电视产业研究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媒介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对国外电视产业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调整方向,对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研究者认为美国是世界上电视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电视市场。通过分析得出,在美国,电视产业对于市场研究和市场营销的依赖性较强。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并购与联合成为一个明显趋势,因为市场份额越大的公司就越有能力来重新配置资源。信息技术不仅重新调整了产业结构而且改变了电视播出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电视产业提供了潜在的市场和机会。②也有研究者从另外的角度探讨了美国的电视产业,认为美国电视产业就运营形式而言,“制播分离”是一种“架构”,承载着机构性质、管理条块、法律制度、组织体系的信息;就运营动态而言,“节目物流”是一种“链”,贯穿着节目编排、节目供给、盈利方式的流程;就运营理念而言,“追求利润最大化”则是整个宏观电视产业赖以生存运作的灵魂。“垂直集成战略”作为美国电视产业重要的规划原则和发展策略,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主导理念。③

但是,对国外电视产业研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不多,以美国为主,研究的视野狭窄。相关的研究文章对国外电视产业和国内电视产业之间缺乏比较研究,只是对国外电视产业进行介绍,研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窄的层面。其实,在国内和国外电视产业之间应该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对其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当下中国电视产业所必需的。

电视产业链研究

电视产业链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即节目制作、播出平台、传输平台和接收终端,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细分为更多的衍生产业。如节目制作可细分为节目的策划、生产制作、播出、销售、存储和查询使用等。从整体上看,中国电视产业链的资本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笔者选取研究文章中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电视终端产业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的接收终端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每一次变化都引来了大量关注,研究的文章颇多。研究者就新兴接收终端的利弊进行了探讨,展望它们的发展前景。研究者涉足的接收终端产业类型主要有数字电视产业、网络电视产业、手机电视产业、LeD电视产业、3D电视产业等。研究者指出我国数字电视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④有研究者认为,目前中国已基本具备了大力发展iptV的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iptV盈利模式会逐步明朗起来。虽然目前iptV的用户数量仍然无法与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相比,但是在政策清晰之后,伴随着全球性的新媒体革命,iptV定能成为一股新的潮流与趋势。⑤手机电视的出现赋予了电视产业跨时代的生命力。有研究者分析了手机电视的产业链组成,由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网络服务商和终端厂商五部分组成,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了优劣势。⑥有研究者关注LeD电视,认为目前在国内LeD电视行业的竞争处于白热化的初期,LeD背光源电视是目前增长最快的电视产品,LeD电视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未来电视发展趋势。⑦有研究者对新兴的3D电视产业给予关注,认为在整个电视产业由模拟向数字、由标清向高清迁移的基础上,3D技术开始向电视产业渗透,“3D到家”的序幕正被拉开。⑧

这些新兴技术在给生产厂商带来技术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电视产业面临着一次大的转向。在面对新兴的技术时,研究者能够全面地去衡量和分析,没有盲目地乐观,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电视产业经营研究。中国的电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应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做强做大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在这样一个媒体竞争激烈、注意力不断被分解的时代,如何较好地实现电视的产业化经营,是关乎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思索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性的建议。有研究者认为要凸显内容经营在电视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研究文章涉及三个大的方面:内容生产的格局转换,包括内容结构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结构多样化;由小生产模式向大生产格局转变。内容价值维度的全面拓展,从多次销售中获取收益,从多个市场上获取收入,从多项服务中提升价值。面向全球市场的内容经营对策,以国际眼光、开放姿态,通过引进节目、合资合作等手段打造内容资源优势;引入国外的创投理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强势出击,增强中华文化在西方主流世界的传播影响力。⑨对电视产业化经营研究的文章还有许多,此处不再一一谈及,这些文章透视了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现状,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可以发现,对新兴电视产业及电视经营的研究文章颇多,研究者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笔者认为国内对电视产业衍生品研究的分量不足。作为电视产业的一环,电视产业衍生品不应该被忽视,尤其是在国内对其开发力度薄弱的情形下,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因为从更广义上讲,与电视相关的衍生品都可以算是电视产业,通过电视节目衍生品,可以建立电视节目制作资金的良性循环,反过来促进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壮大电视产业。现在的问题是,指出这个问题的研究者较多,而能深入实践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研究文章较少。

电视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

电视产业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者从多个视角展开论述,并明确指出了中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有研究者从政治环境入手,认为电视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受政治的影响较大。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传媒产业改革,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推动和产业规范。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一次由政府发动的强制性文化体制变迁,这有助于减少改革阻力、降低改革成本。2003年以来,传媒改革已经进入到“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完善投融资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等传媒体制的核心领域和阶段。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之后,媒介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认,资本作为市场要素就能按市场的要求实现自由的流动,有法律规范的传媒投融资体制将解决传媒对资本的渴求。这必然成为整个中国传媒业最深刻的一场体制变革,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⑩

有研究者从经济环境入手,认为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也不例外。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国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与之相伴、不可避免的风险。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课题,中国的电视事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氛围,并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应看到我国的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运用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措施在学习和吸收外来先进理念和技术制作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传媒系统。{11}

有研究者从文化环境入手,认为文化既是一个人文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概念,在当今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建立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机制,保护各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避免文化霸权影响下的文化同质化现象。然而,文化多样性并不限于国家之间,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区域、产业和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着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文化多样性一直是中国文化保持生命力和发展能力的源泉。各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等,通过沟通和交流,共同构成了统一而蕴涵多样性的中国文化。在地域文化的传播中,省级卫视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往往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最佳媒介。电视产业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空间策略,既是以区域文化为基础追求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过程,又是围绕文化多样性对地理空间、产业空间与文化空间进行战略整合的过程。{12}另有研究者指出,电视媒体在众多的新兴媒体当中寻求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文化是其发展立足的根本。当今的中国电视产业不再是依靠娱乐大众来求得生存,而是通过构建丰富的文化内核来获取持久生命力。尽管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体,但其承载的不是低俗与庸俗,而是一种文化,它能潜移默化塑造人的灵魂,培育人的审美情趣。{13}因此,对本国文化的发掘有助于本国电视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

一路走来,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学术领域对电视产业的研究和探讨也在向前推进。理论研究紧贴时代节拍,涉及的层面更为丰富。能够小到对某个县级电视产业的研究,大到对整个电视产业进行分析,既有纵向的透视,又有横向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呈现出一派良好的景象,对国内电视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产业,已与世界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电视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研究显得缺乏宏大的视角,缺乏国外与国内之间的比较。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以后还得加强,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注释:①谢松波,张彦平:《浅谈市县级电视产业之经营对策》,《中国有线电视》,2007(14)。

②张亮:《美国电视产业的现状及其特点》,《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6)。

③王艳宁:《美国电视产业及“垂直集成战略”》,《新闻与写作》,2005(4)。

④王忠宏,张弘:《加快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⑤武超群:《交互式网络电视产业链的整合》,《现代视听》,2009(3)。

⑥杨振荣:《手机电视产业链定位及商业模式分析》,《中国传媒科技》,2010(8)。

⑦澍:《清华同方技术前瞻提升品牌价值》,《家用电器》,2010(1)。

⑧梁振鹏:《3D电视滞销调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9)。

⑨李晓明:《电视产业经营的核心问题》,《电视研究》,2005(3)。

⑩李秋红:《新时期广电产业战略环境及发展战略(上)》,《青年记者》,2010(15)。

{11}田淑:《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电视产业》,《现代电视技术》,2009(1)。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3

3月19日一则题为《直击“北京家电商圈调查报告”新闻会》的新闻出现在各网络媒体,随后《北京形成四大家电商圈苏宁不敌国美大中》、《家电商圈报告首出炉大中等店面优势凸显》、《北京四大商圈年销售116亿元》等业界新闻相继出炉。赚足了广大受众的眼球,同时也给人以国美系一统北京家电商圈江湖,苏宁几无立锥之地强烈印象。

且听风吟:数字图表齐登场,端的一幅好模样!?

题为《2007-2008年度北京家电商圈调查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报告通过“大量”“详实”“专业”的数据、图表、图片给我们剖析了北京四大家电商圈的“现状”,其所采用的调查技术、调查指标、评选标准也堪称“专业级”,得出的结论却令人颇多存疑。

其一、北京四大家电商圈中心为何全都以国美、大中为参照标点?是否涉嫌违背第三方调查的中立度?

其二、北京四大家电商圈商圈亮点为何全部都是国美、大中门店?是否同样涉嫌违背第三方调查的中立度?

其三、北京四大家电商圈调查产品价格及促销力度、产品丰富度、购物环境、交通便捷程度、商业配套、商圈标识明显、店面聚集程度等7个调查指标;为何相对中立?但是产品价格、销售服务、产品种类、诚信、购物环境、销售人员专业水平、综合得分等7个商圈核心门店指标为何仍然是国美、大中“花开并蒂”,其他(家电门店)一栏指标得分则“相去甚远”?两项指标为何“同途殊归”?

其四、种种迹象表明,以第三方名义带有强“公信力”色彩白皮书却更像是某家电连锁系自传色彩的“独角Show”。这其中难道没有值得让我们联想和品味的“玄机”吗?

司马昭之心:插草为标画地为牢,我的地盘我做主;兵临城下先入为主,守成之战好辛苦!

细读报告内容,“专家”观点以及纵览相关传媒《苏宁不敌大中国美》、《大中等店面优势凸显》的新闻标题,北京四大家电商圈俨然成了“国美系”的“独立王国”,言下之意,则是“我的地盘看我的”,其他家电连锁一律弱不足为虑,不堪一击。

而“专家表示:家电连锁不应盲目扎堆家电商圈”等新闻标题署名下“专家”在新闻会的发言,则大有给其他(家电连锁)一种指点迷津,悬壶济世开出万灵丹药的“国医风范”。岂不知所谓专家的“言外之意”仍然是“我的地盘看我的”、“我的地盘你别来”的延续和翻版。根本的原因则是在我的地盘只允许我收购、我开店、我关店,我优势我“凸显”(虽然不知“凸”字何来?是因为收购了大中吗?)我一股独大我“垄断”,我的地盘我折腾;对于其他家电连锁而言,你进攻、你开店、你发展,就是“盲目”,就是“扎堆”,就是不明智,不民生,不应该,国家就应该限制和规范。难道真是如此吗?联想以评点tCL、格力为权威,纵论家电连锁“渠道霸权”为经典的某家电观察家《家电连锁:得京城者得天下》一文,此白皮书恰恰是及时地弥补了论据的不足,但指向和目的却一脉相承。两位专家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身份之谜:欲弹琵琶半遮面,叫我如何不想“她”?

有关“北京四大家电商圈”调查报道,内容不一,其中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或“中国指数研究院”前置主体者为多,无论是国研中心还是中国指数研究院,来头不可谓不大,名头不可谓不令人乍舌。从而使报告蒙上了一层“准官方”权威的色彩,为其报告张目。

但事实如何呢?网上搜索中国指数研究院相关资料,题为《中国指数研究院把焦点都给骗了》出现在搜索页面的首页,点击查看,陡然开朗,得出的结论也很简单:原来如此!查看其官方简介得知:其乃2006年澳洲电讯出资2.54亿美元所控股的搜房集团旗下机构。主要业务乃是:从事房地产业的基础研究、专题研究和研究顾问服务;实时监测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客观真实和庞大的数据库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专项数量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和评价行业领先企业群体;集合专家智慧,以全方位、前瞻性的眼光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制定战略。但是,不知如此强调客观真实,带有外资传媒色彩相当专业的非官方调查机构所的北京四大家电商圈调查却指向性却如此明显,结果如此偏位?

同时相关报道所出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倒是属于官方权威机构,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指导、监督、参谋等智囊作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但是:一则“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先生在新闻会上明确指出:我本人也是研究市场的,这个报告不是我们做的。我们发展中心有三个研究所,有企业所、市场所、经营所。但同时他也指出:我认为这个报告还是很科学,有很多数据支撑,报告是科学、详实的。给我们透露出的信息是:个别媒体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或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作为调查报告主体,显然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二则陆刃波先生作为家电业界专家,出现在新闻会的名头是“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并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另外关于陆先生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关系,相关网站的专文剖析,似乎能给我们透露些许端倪。因此,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拉来做“虎皮”,不知国研中心张玉台主任、企业研究所陈小洪所长、张文魁、李兆熙副所长;市场研究所任兴洲所长,王微(博士)、程国强副所长作何感想,有何评价?而至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营所则在国研中心官方网站难觅影踪。不知道是两会之后刚成立尚未挂牌、上线呢?还是根本就不存在经营所的说法,纯属陆先生“口误”呢?而国美电器2008空调消费流行趋势报告联合单位中国电子商会、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则与陆刃波先生有着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查询相关资料中国家电联合调研课题组乃是:据悉,由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等研究机构组成的中国家电联合调研课题组。同样出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身影。不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何时转型企业指向极其明显的调查报告?还是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非彼(由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担任荣誉所长,任兴洲同志担任所长,王微、程国强同志担任副所长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

我们无意质疑陆先生的家电业专家身份,也从陆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家电业研究获益匪浅,无法否认其为中国家电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无从否认其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主任的合法身份;但是我们不得不存疑其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的官方身份;对于北京四大家电商圈调查报告和2008年空调消费趋势报告也无法释疑其显著的企业指向色彩。对于中国指数研究院我们也无法否认其在房地产调查领域的权威性,否认其北京四大家电商圈调查的技术,但是我们同样无法释疑报告中显著的企业指向色彩,以致于影响报告的独立性、公信性的事实。

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指数研究院似乎在其所擅长的房地产领域调查之外并不擅长家电商圈调查领域做了一次并非完整、完美、公正独立的市场调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其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一次并不“出彩”的衬托。令人扼腕,使人太息。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再探迷踪:剥丝抽茧现真身,原来他才是真“神”!

“北京家电商圈调查报告”新闻会的主办方“家天下网”则是(与中国指数研究院)同为搜房集团旗下的新锐网站。这也无可非议,毕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吗?但是,直播新闻会的网络媒体中以热讯家电网尤为引人注目。点击热讯家电网的直播页面,与此同列的是国美2008年空调趋势会、2007年国美收购大中电器新闻会、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电器新闻会等直播页面链接。可见,热讯家电网与国美似有较为“亲密”的关系,不由得让我们产生“北京家电商圈调查报告”会否与国美有某种瓜葛的联想。

热讯家电网运营公司即北京天地盛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其母集团乃是龙世嘉蓝国际传播机构。2005年1月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先生向龙世嘉蓝投资增股,龙世嘉蓝国际传播机构正式成为国美集团下属成员公司。2006年1月国美电器出资收购家电网(jdw.com.cn),由龙世嘉蓝具体运营;家电网后更名为热讯家电网(hotce.com.cn)由龙世嘉蓝旗下北京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由此我们可以探明其中脉络。热讯家电网直播北京商圈调查新闻会除了媒体间合作之外,是否另有玄机?作为国美电器新闻战喉舌的热讯家电网直播事件中难道没有其“祖父级”公司国美系的身影吗?假如国美系与北京四大家电商圈调查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那是否意味着泡制本次调查报告的“真神”就是国美电器呢?如果是,那么是否意味着所谓权威机构调查的调查结构并不独立和权威呢?相信诸君自有裁断。且许之一笑吧!

法无可恕:排行排名何时了?虚假知多少?

1999年8月6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联合《关于整顿营销信息秩序坚决制止乱排序、乱评比行为的通知》,通知指出:一些行业组织和市场调查机构擅自以排序、推荐、认定、上榜、抽查检验、对比实验、宣传介绍、统计、公布市场调查结果等形式(以下简称排序活动),随意向社会缺乏有效依据的“排行榜”和“推荐品牌”等企业营销信息,实际上是对企业搞评比或变相评比活动,这些排序活动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不仅干扰了企业正常营销活动,增加了企业负担,助长了弄虚作假不正之风,而且对消费者造成欺诈和误导,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强调通过:清理整顿各种排序评比活动;严格规范信息渠道;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等三大具体举措坚决遏制乱排序、乱调查、乱排名的虚假排名。

2004年6月,海信集团一举将涉嫌调查不实、排名缺乏准确依据的青岛帕勒咨询公司及其法人代表前海信员工现著名家电观察家罗清启先生告上法庭,经青岛市南区法院、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初审和终审判决:被告青岛帕勒品牌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停止对该排行榜的传播,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向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赔礼道歉,赔偿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63925元。被成为“企业叫板排行榜第一案”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前车之鉴,后车之辄;不知北京家电商圈调查报告主办方作何感想?

今年是《统计法》颁布25周年,我国在统计立法、执法及调查统计专业科学等统计调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民间统计调查活动管理、市场调查秩序规范、民间统计调查监督等方面尚存在执法能力、财力、物力、人力的不足以及立法空白的问题。近年来,各类调查统计、排行榜层出不穷,调查手段无所不及,调查结果互相矛盾,花样百出,一时让普通民众莫衷于是。本来作为公众参照的调查统计,由于缺乏公信力正在逐步走向调查失范的边缘。当越来越多的市场调查、排行榜成为企业宣传的工具,当越来越多的非公立调查成为广告的引用语,中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竞争性,民众的“真实知情权”无疑正在越来越面临挑战。

而当所谓带有明显偏向色彩第三方调查报告以新闻的名义,见诸于报端、网络;以硬新闻而软广告的形式,传播给普通受众的时候,是否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条(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应当真实、准确的原则;当调查报告带有明显的排他色彩和独占商圈意图的时候,是否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我们不得而知,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猜想也会如影作散。当时,我们更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呼唤澄澈的天空,越来越多的人呼唤诚信的环境,因为澄澈让我们宁静,诚信使我们安宁,也许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和谐吧!

桃李不言: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则从《苏宁电器2007年度年报》中却得出被北京四大家电商圈调查方或有意或无意忽略,列入其他一栏中且在核心门店指标评分远低于国美、大中――北京苏宁电器的有关指标:1、可比门店增长19.38%;2、主营业务年度增长53.87%。既然核心门店指标远远落后于国美、大中,竟然还能够实现可比增长和同期增长,难道是北京家电市场可比增长和同期增长复合增长率高于19.38%或者53.87%吗?答案显然是否定。那么唯一的可能是,北京苏宁电器抢了“国美、大中”的地盘,吃了“国美、大中”的口粮。

然而,北京苏宁电器似乎并不看重所谓第三方的调查结果,所谓专家的灵丹妙方,乃至此次新闻宣传战幕后导演的“良苦用心”,坚持其百店目标、地铁大店战略“京城攻略”,以进攻者的姿态直面四大家电商圈调查,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家电连锁:得京城者得天下”正在进行着过程。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4

【关键词】电力供需区域化发电企业影响应对策略

一.电力供需区域化的现实困境

1.省间壁垒的电力交易障碍

所谓省间壁垒,就是指省与省之间由于体制上或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电力交易障碍。各省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最大程度的保护本省电力企业的利益,使电力工业“省为实体”的改革走向“省间壁垒”,导致各省以邻为壑,关闭电力市场。

2.系统可靠性问题

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投资商是否出资兴建电力设施,取决于项目的回报。因此,与发电系统有关的可靠性是由电能价格维持的;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特别是如果在区域性的基础上建立电力市场,显然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验。

3.输电阻塞问题

在电力市场的条件下,输电网络完全开放,由于电力传输的约束和限制(如输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任意性),加上竞价上网,电力自由交易的竞争性,当输电网络容量不足时,就会时常出现输电阻塞问题。

二.我国电力供需区域化改革内容

大部分省的发电量与用电量极不平衡,有些省的供需缺口非常大,可以通过相邻省的多余电量来补充,如果可以在全国形成几个电力区域,在几个区域内,省与省之间的电力可以内部消化,通过电力输送,实现区域内电力供需平衡。因此,需要借助电力的服务半径来划分电力供需区域。

比如辽宁电量需求较大,可以通过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电力输送来满足电力需求,且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中也可以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因此这些地区可以划分成东北电网区域,同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都是电力需求省,可通过山西省的电力供应,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因此可形成华北电网区域,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重庆形成华中电网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形成华东电网区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可形成西北电网区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可形成南方电网区域。

三.电力供需区域化改革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四.基于我国电力供需区域化改革的华能发展策略分析

(一)积极参与输配电网的规划和投资平台

我国人均电力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能源分布不均衡、电源建设更多的向坑口电站集中、新能源大规模可开发区域集中在西北部等特征以及我国目前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工程和设备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等因素决定了后续我国电网建设的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适合大规模、远距离输电的特高压建设。

(二)提高跨区供电稳定性,减少备用装机容量

9号文提出要适应电网调峰、调频、调压和用户可中断负荷等辅助服务新要求,承担必要的辅助服务费用,或按照贡献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华能可充分研究供电区域内用电差异特点,利用时差、温差等错开用电高峰,提高跨区供电的稳定性,减少备用装机容量。

(三)开展区域内电力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互供电力、互通有无、互为备用

在抓紧开展售电公司业务范围、运营模式、交易策略等内容研究的基础上,要深入周边区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筹建售电公司做好前期准备,在方法上,拟先在直供电量大、大用户集中地区域或新电改试点省区组建售电公司、布局售电市场,并参与新增配电网、跨区域输电通道的投资建设。

【参考文献】

[1]侯建涛.我国区域电力市场的研究和探讨[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7.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5

近期,海淀区政府和北京理工大学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北理工光电技术平台建设”成为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探索。该项目由北京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发起设立,创建了“中关村光电技术实验室+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光电孵育基金+中关村光电产业园+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

中关村光电技术实验室,将依托北理工光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基础,引入高校专业研发团队,依据产业发展方向攻关核心产业技术;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将以从数百余项科研成果所筛选出的可转化项目为抓手,成为产业技术孵化平台,生成项目公司,实现项目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作,从而对接市场、资金等资源,并发挥战略规划、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光电孵育基金,将通过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按照商业化基金方式进行管理运作,对所筛选出的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投资;中关村光电产业园,将接纳该体系所成功孵育的光电企业,并吸引光电领域上下游企业入驻从而形成产业聚集;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成为实验室、研究院、基金、园区等一体化市场运营的载体。

新体系呈现市场化、资本化和国际化三大显著特点。从研发领域看,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技术,缺乏市场化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将不列入该体系研发范畴;从产业化角度看,可产业化项目筛选标准突出市场需求这一重要因素;从运行机制看,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功能以平台公司为载体进行市场化运作。

通过专利评估作价、现金入资以合作公司股权分配的形式体现各合作方权益。对于研究院所孵育项目公司,根据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将股权按比例分配给核心研发及管理团队、投资方、研究院等主体。

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tD)建立密切交流与合作关系,构建两国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新体系显示出四大优势:提高科研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科研人员既是研发者,更是整个产业化体系的参与者,科研成果由“一纸论文”转变为“研以致用”。对于有产业化价值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可作为项目公司核心研发人员享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阳光化”。

提升院校的影响力和科研资源利用率。通过该项目的推进,北京理工大学在光电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将在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其在军工领域的科技优势也将借助该平台实现“军民融合”。同时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生成,实现研发与实践的统一,参与孵育项目的青年学生及科研人员有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专业人才。

带动资本的活力。通过设立光电孵育基金,以政府引导资金的形式,撬动社会资本,为优秀光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使更多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从而孵育和衍生出一大批光电领域具有核心前沿技术的初创企业。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6

关键词:经济转型;电力消费;节电潜力;协整模型

中图分类号:F0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电力是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性能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导致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还伴有碳排放的迅速增加。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阶段,我国电力需求表现出刚性增长的特征。可以预计的是,在碳强度(2020年下降40%-50%)和“能源总量控制”的双重约束下,我国各地区的节能减排将面临巨大压力。

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特殊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等都将对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基础的调节作用。因此,研究经济转型期电力能源需求的影响机制,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不仅是做好电力规划、安排电力建设的重要基础,这同时也是节能降耗的必要前提。考虑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市场发育等内在因素的差异性,本文选取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山东作为典型案例,研究该省经济转型期间的电力需求,对于管窥我国其他地区的电力消费与节能降耗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文献综述

现有对中长期的电力需求研究中,往往重视多种因素的分析。近年来,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刘畅和高铁梅(2011)[1]通过建立电力行业景气指数,研究了影响电力行业波动的长期经济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林卫斌等(2011)[2]考虑不同部门电力需求具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和机制,构建不同的电力需求方程,分别预测了居民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五个部门的电力需求。柳瑞禹和叶子菀(2011)[3]还从行业层面出发探求电力需求的微观影响因素,对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用电量的因素建立了多变量VaR模型。此外,随着温室气体减排的日益重视,不少学者也开始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探讨相关的能源需求问题。如,范德成等(2012)[4]选取GDp、人口数、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作为变量,在3种不同的情景模式下,探讨了低碳经济实现水平对电力需求的影响。而徐敏杰等(2012)[5]则进一步地综合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主要行业产品产量,对比国内外分行业电力强度的变化,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了中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模型。

这些文献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仅丰富了电力需求的研究,而且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体现在方法上,协整模型因其较好地研究了多因素与电力需求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调整而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研究背景上,虽有学者开始关注经济环境、行业部门、低碳经济等变化或差异对电力需求的基础影响,但却对经济转型这一关键特征把握不足,特别地,对节能减排的主要落实者——地方政府的关注还较少。基于上述评述,本文以具体省份为案例,拟采用协整方法,着重考察经济转型阶段的多个关键特征变量对省域电力需求的长期动态影响机制,以试图弥补现有研究的缺陷。

受版面的限制,本文不再累述协整方法的原理(具体参见张世英和樊智(2009)[6]等文献),而是结合山东的省情,重点探讨经济转型期影响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通常被视为电力需求最主要的正向拉动因素,而电力能源效率则被视为主要的负向因素。此外,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普遍特征。这些因素对电力需求的作用机理表现如下:

(1)城市化率:人口增长亦是促进电力消费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人口总量增长,其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率的提高对电力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2009年的47.6%,保持不断推进的态势。城市化推动电力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居民的人均能源消费远大于农村人口,使得居民用电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因为城市化进程要求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带动了建材、冶金等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经济到达刚性的能源高需求阶段。我国“十”提出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由此可预计,用电需求很可能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而加快。将变量城市化率Ci(城市人口/总人口)纳入研究范围,预计该变量与电力需求成正向相关关系。

(2)经济结构:目前山东仍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据最大比例,也是对山东当前经济阶段特征的一个反映。工业用电量高速增长,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因此,产业结构的工业化特征对电力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把变量S(工业增加值/GDp)引入模型来反映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3)电价水平:电价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作为节能降耗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电价越高越容易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但长期以来,受国家能源产业市场化改革不完善的影响,电力价格仍然由国家行政确定,因此直接采用电价较难反映其对市场需求的影响。而燃料价格较早地实现了市场化定价机制,且火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一直占有70%以上的比重,所以选择燃料零售价格指数(p)来反映电力价格的变动,燃料价格的上升会降低电力需求。

这里,按照通常的做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经济增长;同时,为研究效率改进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用效率变量eF(工业增加值/工业耗电量)来表示每单位电量的工业增加值产出。工业耗电量会随着用电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本文上述各变量的数据来源于历年山东统计年鉴。

三、模型结果

根据上述对于中国电力消费影响变量的分析,建立函数方程如下:

Qt=f(GDpt,Cit,St,eFt,pt)(1)

其中,Qt为电力消费总量,GDpt为国内生产总值,Cit,St,eFt,pt分别代表城市化率、工业化、电力使用效率和电价水平。

协整模型的方程为如下(括号内为标准差):

Q=1.129GDp+2.851Ci-0.421eF-0.804p-4.188S+0.721(2)

(0.05674)(0.15379)(0.08621)(0.06412)(0.18851)

协整方程(8)表明,除了结构变化系数,所有变量的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统计量检验。此外,就结构变化的系数符号而言,与能源需求的负向关系有悖于现实重工业的高耗能特性。因此,为确保弹性系数估计的稳健性,剔除结构变量后,重新估计方程如下:

Q=0.952GDp+0.774Ci-0.489eF-0.252p+1.076(3)

(0.02064)(0.06404)(0.03451)(0.02646)

由协整方程(3),总体而言,各变量的系数符号符合我们的预期,也就是说,GDp、城市化率、电力利用效率、电力能源价格是影响山东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弹性系数角度,GDp对能源消费的拉动作用多大,即GDp每增长1%,导致能源消费相应增长0.952%。Ci的系数为0.774,表明城市化的能源需求作用也较为明显。此外,能源效率和能源价格对能源需求的抑制作用也较强,相应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89和0.252。

四、电力需求预测

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划指标,本文对情景中各个变量的设置主要结合1984-2011年28年的平均增幅和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以保证情景设置的合理性。

①GDp。黄季和杨军(2006)[7]的研究表明,中国未来20年经济还将保持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在近五年将保持在8%左右,2012-2015年在7-8%,2016-2020年在6-7%。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对未来山东GDp增长水平,同样设定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两个阶段。同时又分低、中、高三种增速情景。

1984-2011年28年间,山东GDp平均增长率为12%,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1%。据此,设定2012-2015年低、中、高速三种情景下的GDp增长率分别为9%、10%和11%。相应地,2016-2020年三种情景下的GDp增长率分别设定8%、9%和10%。

②城市化率。按照徐敏杰等(2012)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为此,设定山东省城市化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

③燃料价格指数。1984-2011年28年间,山东燃料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幅稳定在12%左右。而近几年价格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平均10%左右,因此,设定未来2012-2020年该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10%。

④电力利用效率。1984-2011年28年间,山东电力利用效率平均增幅达4%,而近五年来平均增幅为2%,因此,设定2012-2020年该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3%。

中长期电力消费量预测值单位:亿千瓦时

三种不同的情景,体现了不同的电力需求发展态势。以金融危机期间的2008年作为比对,或许更能清晰地观察山东电力需求的走势,具体分析如下:

在中速经济增长情景下,本文假定山东2012-2015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10%,2016-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有所降低,达9%。预测结果表明,2008到2020年,山东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将达6.8%,并增加到2020年的5956亿kwh。

在高速经济增长情景下,假定山东未来两个阶段(2012-2015年、2016-20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1%和10%。预测结果表明,比中速经济增长情景更为激进,到2020年山东电力消费将增加到6114亿kwh,是2008年的2.24倍。

而在低速经济增长情景下(未来两阶段的山东GDp年均增长率分别放缓至9%和8%),尽管该情景比中速情景下2020年当年的电力消费量下降了17%,并且电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也有所放缓,但仍达5%。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经济的转型发展,既要求工业化带动的经济增量提升和城镇化的聚集联动效应,又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这些都对电力需求的变化发挥重要的影响。作为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资源禀赋相对富裕的山东而言,本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电力利用效率提升、城镇化发展和能源价格改革对该省电力需求的变化有着长期稳定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对电力需求有着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而电力利用效率与能源价格提升对该省电力需求有着明显的抑制效应。根据上述经济转型的关键特征变量与电力需求的长期动态关系,结合不同的经济发展情景,本文预测了到2020年山东的电力需求。研究发现,即使在低速经济增长情景中,山东的电力需求年均增速也高达5%。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将给山东未来的节能减排带来明显的压力。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固然可以放缓电力需求,但其成本显然不是可接受的;依托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电力利用效率,同时坚持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是保障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畅,高铁梅,中国电力行业周期波动特征及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景气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J].资源科学,2011(1).

[2]林卫斌,陈彬,俞燕山.“十二五”及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1(7).

[3]柳瑞禹,叶子菀.中国电力需求与行业因素——基于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5).

[4]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低碳经济目标下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研究[J].电网技术,2012(7).

[5]徐敏杰,胡兆光,谭显东,单葆国.中国中长期能源和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J].中国电力,2012(4).

[6]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黄季,杨军.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6(1).

作者简介:张立(1979-),男,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电力经济理论与政策。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7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超级电容器;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tB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传统能源的几近匮乏和耗能设备的持续增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一是人们会变本加厉的开采和使用传统的能源;二是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急需找到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缓解人们对传统能源的高度依赖,这正是新能源材料逐步成为未来市场主流能源的内在动力和推动力量,新型的环保节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些年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汽车逐渐的走进了中国居民的千家万户。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北京汽车及相关产业对城市大气pm2.5的“贡献率”在20%―30%之间,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这样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被高度重视。

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超级电容器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其电极材料超级活性炭的急剧增长。本文主要以新能源材料――超级活性炭的生产厂家天富科技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形势下,介绍超级电容器行业及主要企业情况,找到制定符合当前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的方法和思路,进而指导天富科技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

二、超级电容器行业及主要厂家情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功率型的能源存储转换装置,其性能居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具有功率密度大,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达10万次),使用范围宽(-40―70℃),易于维护等特点。

超级电容器在交通、能源、电子信息、环境保护和国防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我国混合动力汽车、风能和太阳能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环保、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消费类电子等提供能源储存装置,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超级电容器产业化受到各国重视。在超级电容器的产业化方面,美国、日本、俄罗斯、瑞士、韩国、法国的一些公司凭借多年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积累,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国外主要的生产企业有:美国的maxwell公司,俄罗斯的econd公司、elit公司,日本的elna公司、panasonic公司、nec-tokin公司,韩国的ness公司、Korchip公司、nuintek公司等。

国内从事小容量超级电容器生产的厂家有二三十家,然而,能够批量生产大容量超级电容器并达到实用化水平的厂家只有北京集星、上海奥威、深圳今朝时代、锦州凯美、洛阳凯迈嘉华等。从总体上讲,我国超级电容器的研发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超级电容器产业发展现状是:(1)超级电容器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2)超级电容器的最主要应用领域将集中于交通领域和智能电网领域,技术壁垒比较高,有望获得超额收益;(3)超级电容器在工业设备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空间。预计超级电容器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将得到政府的强有力扶持,以提升中国在超级电容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超级电容器主要企业情况介绍

1.美国maxwell公司

美国maxwell公司是一家开发、生产和销售超级电容器的全球领导者企业,是一个领先的开发商和创新能源储存与电能传输解决方案的制造商。maxwell超级电容器使设计工程师能够创建系统,优化能源效率、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maxwell公司的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公交车,卡车和汽车,备用电源和风力涡轮机,UpS和其他工业应用功率调节存储等领域,占有全球很大的市场份额。

2.北京集星联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集星联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upremepowerSystemsCo.,Ltd.)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储能产品――超级电容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的创新型企业。面向汽车、工业、民用领域提供高效、可靠的储能元件和系统产品,以提高电源的效率和可靠性。凭借高效的研发团队和雄厚的资金实力,SpS突破了核心极片技术,整合了超级电容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在北京、常州分别建立了电极材料、电极、元件、储能系统的生产基地。

SpS的产品和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变桨控制系统、太阳能照明和应急电源、轨道交通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港口机械和起重设备节能降耗系统、电力保护系统、仪器仪表电源等,客户遍布中国、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超级活性炭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介绍

1.日本可乐丽公司

可乐丽化学株式会社是一家专门从事活性炭的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型活性炭产品的开发和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可乐丽化学株式会社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三个生产基地,日本鹤海工厂、菲律宾宿务岛工厂和2004年成立的中国宁夏工厂。

可乐丽化工株式会社超级活性炭开发始于1978年,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超级活性炭生产企业,主要客户有美国maxwell、中国北京集星、深圳今朝时代等众多超级电容器生产厂家。

2.韩国powerCarbontechnology公司

韩国pCt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生产超级活性炭的公司,是由韩国加德士(GSCaltex)和新日本石油能源公司(JXnipponoil&energy)合资组建。

韩国pCt公司于2010年年底生产出超级活性炭产品,通过聘请超级电容器及材料研究专家进行产品的研发、改造和升级,现已形成多款适合不同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该公司是超级活性炭厂家中发展最快、技术实力较强的厂家之一。

三、天富科技公司情况介绍

天富科技公司是新疆天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实现多元化经营、高新技术发展战略,而组建的专门从事超级活性炭生产及研发的科技型企业。该项目是天富集团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用新思路、新工艺制备的超级活性炭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我国超级电容器的技术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是我国绿色能源工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公司年产25吨的工业示范线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用超级活性炭生产线,实现了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国产化、产业化,成为集研发、生产、技术指导于一体的国内乃至全球超级电容器电极用超级活性炭知名企业。

四、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的过程及思路

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下,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它是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必须要符合环境的总体变化趋势、抓住各种发展机会、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优势,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

本人通过分析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研究企业现状、行业特点,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具体为:首先,借助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对天富科技公司的行业竞争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介绍天富科技公司成长历程及现状,对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然后,运用Swot理论分析天富科技公司市场营销的优点、缺点、机遇和挑战,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介绍,确定市场营销战略目标;最后,对市场进行细分并确定公司的目标市场,利用传统的4p理论制定出天富科技公司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制定优化保障机制、促进创新管理、强化团队建设等配套措施保证市场营销战略的贯彻执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和定量与定性分析法。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作为生产超级活性炭产品的厂家,天富科技公司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为公司产品销售、市场开发提供纲领指导和理论依据,打破进口材料垄断国内超级活性炭市场的现状,形成与日本可乐丽、韩国pCt公司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并择机开拓海外市场,全力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超级活性炭的领跑者。

参考文献:

[1]胡晓.超级电容器行业市场分析与技术现状研究[J].机电元件,2009,9.

[2]高家宝.大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杨国栋.济南瑞华碳纤维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306)。

作者简介:徐斌(1978-),男,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组织与资源价格研究。

中图分类号:F16;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1-0012-06 收稿日期:2011-07-1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和电力产业都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这些煤炭中的一半都用于发电。煤炭是电力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煤炭工业支撑,电力产业必然是脆弱的。但是目前中国电力和煤炭产业之间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与此同时电力供应长期失衡,严重干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

煤电矛盾的诱因在于煤炭价格,深层次矛盾则在体制。2002年后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但是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电力价格上调缓慢,导致煤电企业合作意识淡化,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为各自诉求,双方不信任程度不断加深,电力企业饱受电煤成本居高不下的困扰。在煤电矛盾日益突出、行业利润分化严重的形势下,电力企业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对电力体制的改革上相比,煤电整合似乎是个更可行的办法。一方面,煤电整合可以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国家对煤电整合也持肯定和支持态度。

煤电整合固然可以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但是同时也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整合是否过度了?如果单纯为了规避交易成本而实施整合,那么可能会对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带来损害,因为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煤炭企业,在煤炭价格引发煤电矛盾之前,它们都是非整合的专业化企业。对于煤电企业而言,这当然是“两害相权”的自主选择行为,但是站在全社会角度,则是一种社会福利净损失。社会体制的改进可以降低这种交易成本,而不应鼓励煤电企业去选择不必要的整合。

对于“过”还是“不及”这一类问题的研究,需要预设一个参照系。在理论分析中,一般将边际交易成本与边际组织成本相等的状态设定为参照系,在实证分析究中,显然无法找到这样的参照系,因此很难直接检验是否存在过度整合。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去检验,可以检验是否交易成本导致了整合的上升,如果这一事实成立,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存在过度整合行为,背后的逻辑是,煤电矛盾导致煤电交易成本过高,煤电交易成本过高又进一步导致煤电整合过度。本文将以2001年~2006年的52个煤炭、电力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煤电纵向整合的影响因素,检验是否交易成本引发了纵向整合程度的提高。

一、文献回顾

关于煤电企业纵向安排的经验研究,Kruwant等(1982)指出:在1972年~1977年期间,美国发电厂与煤矿进行纵向整合生产之后,煤矿的生产率确有提高。Joskow认为,虽然坑口电厂的煤炭供应安排应首选纵向整合,以此实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但由于规制的限制、煤炭供应商的市场势力以及纵向整合的不经济性,可能使得长期合同比纵向整合更有吸引力。然而,长期合同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条款的设置。Fuhr(1990)针对美国电力市场的研究指出,煤电企业纵向整合,可能造成煤炭企业生产率降低;但他同时承认,纵向整合后有明显收益时,煤电企业还是应当实行纵向整合。纵向整合较长期合同的优势在于纵向整合可以较低的产出价格规避政府规制,而发电企业与煤炭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也可以获得源于纵向整合的交易成本降低。Kwoka(2002)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美国电力市场的研究指出,煤电企业纵向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相当明显,较之纵向整合,控股公司也可以带来成本的有效节约。和Kwoka(2002)一样,Jara-Diaz(2004)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西班牙电力市场的研究得出煤电企业纵向整合可以带来成本节约的结论。

对企业纵向整合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国外也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现有文献对纵向整合的计量经济研究大多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纵向整合作为因变量验证市场圈定、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等因素与纵向整合的相关性。在早期的研究中,monteverde等(1982)、masten(1984)的研究中,以汽车企业为样本,以工人专用性知识和产业技术工人评定的部件复杂程度来表征资产专用性程度,采用了probit模型来检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其他控制变量和企业内部生产决策之间的关系,并且发现资产专用性与纵向整合之间的关系显著。除此之外,有的也用到了多产业的横截面或面板数据来考察交易特征与纵向整合之间的关系。Levy(1985)做出了较早的探索,采用销售的附加值比来衡量跨产业的纵向整合;企业的数量和用于研发的成本表示资产专用化程度;销售量的变化表示不确定性程度,通过对37个产业的69家企业数据的分析,他发现每一个独立变量与纵向整合呈正相关关系。Lieberman(1991)检验了需求变化和交易成本对企业纵向整合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批发商的纵向整合进入下游市场的程度能显著影响上游的市场行为。

二、模型与数据

理论上,交易成本可能引发企业的纵向整合行为。就中国而言,煤电整合行为是否与交易成本高企有关,需要做实证检验。在这一节,我们讨论本文的实证模型以及具体的估计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得性,考虑以下面板数据模型

Zit=α+β1*JYit+β2*ZUit+β3*C+εit

其中Zit为第i个企业第t期的纵向整合程度,JYit为第i个企业第t期的交易成本,ZUit,为第i个企业第t期的组织成本,C为一组控制变量,εit为控制变量。我们选取2001年~2006年间主业有重大改变的企业,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剔除了长江电力(600900),吉电股份(00087),郴电国际(600969),宁波热电(600982),广安爱众(600979),文山电力(600995),大唐发电(601991)等企业的数据。最终共得到50家煤电企业,6年共计300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42家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上市公司:深能源(000027),深南电(000037),大地基

础(000426),穗恒运(000531),力合股份(000532),汕电力(000534),粤电力(000539),皖能电力(000543),建投能源(000600),韶能股份(000601),惠天热电(000692),鲁能泰山(000720),漳泽电力(000767),赣能股份(000899),凯迪电力(000939),东方热电(000958),长源电力(000966),闽东电力(000993),豫能控股(001896),华能国际(60001i),广州控股(600098),明星电力(600101),三峡水利(600116),郑州煤电(600121),岷江水电(600131),沈阳新开(600167),钱江水利(600283),600292(九龙电力),桂东电力(600310),金山股份(600396),申能股份(600642),乐山电力(600644),大连热电(600719),华电能源(600726),华银电力(600744),祥龙电业(600769),通宝能源(600780),国电电力(600795),内蒙华电(600863),岁宝热电(600864),国投电力(600886),东电电器(900949)和8家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金牛能源(000937),煤气化(000968),西山煤电(000983),兰花科创(600123),兖州煤业(600188),盘江股份(600395),上海能源(600508),伊煤股份(900948)。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报告全文汇编披露的信息,主要变量说明如下(表1)。

(一)纵向整合程度(z)

纵向整合实际上是一种连续的组织形式,它的一个极端是纵向分离,即企业间活动完全在市场上进行,另一极端是完全整合,即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的活动完全在市场内部进行,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合资公司、交叉持股,合作开发等,直接度量这些组织形式不太容易,但是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变量。流行的测量企纵向整合程度的变量有3种,第一种是adelman(1995)提议用企业存货量除以销售收入来表示纵向整合程度。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纵向整合程度越高,这一企业的存货水平就越高。因此,存货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可以表示企业纵向整合的程度。第二种方法是主辅分类法,其测量指标是辅助工种中雇佣人数与总雇佣人数的比率,或者辅助产品销售额与总销售额的比率(Gort,1962)。第三种方法以产业分类机制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表去构造纵向产业联系指数(ViC)。

这一方法由maddigan始创、Davis等加以发展。maddigan通过1/0表,主要针对某一产业中的企业生产,在技术相关程度上构造了给定厂家纵向整合指数(ViC)。ViC指数的取值在0-1之间,越接近于1,表明企业纵向整合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表明企业纵向整合程度越低。本文采用adelman(1995)的方法,即使用存货量除以销售收入来表示纵向整合程度。

(二)交易成本(JYCB)和组织成本(ZZCB)

这两个变量是本文考察的关键变量,影响纵向整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优边界为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利用企业组织的边际成本。这决定了现实中企业的纵向整合边界:当外部采购的成本高于内部制造的成本时,企业采用内部制造的方式,企业纵向边界扩大;反之,企业纵向边界将缩小。在煤电关系中,由于煤电交易不畅,交易成本有过高的趋势,这导致企业利用市场的成本超过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企业倾向于将纵向边界扩大,即实施纵向整合。本文选择营业费用表达交易成本,管理费用表达组织成本。

(三)策略效应(CLXY)

策略效应是一个重要控制变量。如果企业决定在某一产业挖深作强,则可能会在本产业上下游实施纵向整合,以抬高同产业竞争对手的成本;或者,如果企业追求垄断利润,也可能实施纵向整合,进行市场圈定,以免在同一产业竞争企业获取必要的投入产品。本文以上市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为依据,以营业外收入表达策略效应。

(四)规模经济(GmJJ)和范围经济(FwJJ)

不同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必须控制,因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动机也会促使企业纵向整合。在纵向整合文献中,milgrom等(1990)认为一个企业发生的总成本一般被表示为生产成本(它们只依赖于技术和所使用的投入品),和交易成本(它们只依赖于交易的组织方式)之和。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类成本必须被同时考虑,有效率的组织并不仅仅是最小化交易成本。对于生产成本对纵向整合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却不尽一致。在针对纵向整合的研究中,有的人发现,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减少生产成本。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多元化企业倾向于减少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成本。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本文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表达企业规模经济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以GmJJ表示),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表达企业范围经济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以FwJJ表示)。

(五)法律制度(FLZD)和产权结构(CQJG)

中国渐进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中国煤电纵向模式选择在不同阶段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控制这种外在差异对煤电纵向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采用两个虚拟变量FLZD和CQJG对样本进行分组,2002年标志电力体制改革开始,CQJG=1表示2002年以前的电力产业,否则为0;2004年煤炭订货会取消,标志煤炭市场化开始。FLZD=1表示2004年以前煤炭价格,否则为o。

(六)行业特征(HYtZ)

从现实看,电力产业比煤炭产业更容易倾向于煤电联营,因此还必须控制了行业特征的影响,当样本属于电力产业时取1;否则取0。

(七)交互项

如果要从统计上证明按照法律制度和产权结构虚拟变量分组后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变量的系数显著不同,需要将这个虚拟变量放入模型中,构造虚拟变量与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变量的交互项,当两个解释变量存在交互作用而不在模型中引入交互项,将会产生遗漏变量偏误而无法得到对解释变量的无偏估计。通过构造法律制度和产权结构虚拟变量与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变量的交互项来反映外在法律制度的效果和产业的产权结构变化是如何影响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大小,进一步揭示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对纵向整合程度的影响伴随着法律制度健全和产权结构合理等外在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由于本文使用的是线形模型,因此交互项的偏效应等于简单回归得到的交互项系数,交互项的显著性也直接由系数的t检验来判断。

表2为上述部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企业纵向整合程度的均值为0.166005,标准差为0.385371,说明煤电企业纵向整合程度的差距还是较大的;交易成本的均值分别为0.004934,标准差为0.019800,说明各个煤电企业的交易成本差距较大;组织成本的均值分别为0.012466,标准差为0.022407,说明各个煤电企业的组织成本差距较大。控制变量中,企业策略效应的均值为0.030825,标准差为0.080285,说明煤电企业战略选择的差距较大;规模经济均值为0.707873,标准差为1.269408,说明各个煤电企业的规模经济差别比较小;范围经济均值为0.006808,标准差为0.024823,说明各个煤电企业的范围经济差别比较小。

三、估计方法与结果

在具体的模型形式上,面板数据模型有3种基本类型:无个体效应的不变系数模型(混合估计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为了避免由于模型形式设立造成的估计结果与所要模拟的经济现实的偏离,需要就具体的模型设立形式进行检验,就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进行检验的常用方法为构建于F统计量基础之上的协方差分析检验。当分析样本中存在显著的个体效应时,还需要进一步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检验,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检验可以采用Hausman检验的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在应用本文所选样本对纵向整合程度的影响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均应选取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主要判定面板数据的平稳性问题,是对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理论的继续和发展。由于面板数据综合了来自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信息,它同样存在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极有可能产生的谬误回归问题。但是,由于我们选取的是中国煤电上市公司2001年~2006年6年的年度数据,时间序列较短,因而不必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两个产业的差别很大,以产业集中度指数为例,五大电力集团达到了45%左右,而煤炭集团还不到25%。因而,回归模型应该存在异方差。本文拟采用面板修正标准误差法(pan-el-CorrectedStandarderrors)进行回归。它不仅假设不同产业存在异方差,而且在同一时间各产业有相关性。此外,模型中的时间较短且自相关不显著,我们没有考虑自相关。

在没有控制变量和虚拟变量之前,固定影响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交易成本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且显著,说明交易成本相对较大的企业纵向整合程度较高;组织成本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且显著,说明组织成本相对较大的企业纵向整合程度较低;策略效应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且为负值,说明策略效应并未促进企业的纵向整合,它对纵向整合的影响较小;规模经济变量和范围经济的回归系数是不显著的。加入了控制变量和虚拟变量后,回归模型显示,同线性模型回归结果一样,交易成本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且显著,组织成本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且显著,但是加入了控制变量和虚拟变量后,范围经济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产权结构和行业特征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值,而法律制度变量的系数为正;这3个变量都是较不显著的。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不含交互项的回归中除了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变量,所有解释变量都不显著。交互项的加入,回归结果仍然一样,但是交互项的回归系数相对显著,其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反映在表3中。

从本文的实证结果来看,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对纵向整合的实施与否起关键作用,当企业决定纵向整合时,它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交易成本节约,而其他因素都不太显著。企业的组织成本对纵向整合有显著影响,企业并没有因组织成本的变动而不愿进行纵向整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煤电上市公司的规模巨大、本身的管理成本巨大,特别是,煤电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由于而所实施的大部分纵向整合的形式都是参股持股,收购一些小企业或者合资等等,这相对于公司本身就高昂的管理成本来说微不足道,管理成本的变动可能较小,对企业纵向整合的影响也就不很重要了。

策略效应对煤电上市公司纵向整合没有显著性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煤电企业进行纵向整合带来的双重加价效应和市场圈定效应相互对冲了不少,因而策略效应显得较小。当然,策略效应对上市公司实施纵向整合具有重要影响的前提是垄断势力的存在,而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还不高,电力产业随着市场化改革,垄断格局也被打破,获取的策略效应也就不大。

生产成本对煤电纵向整合选择的影响不大。生产成本对纵向整合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纵向整合使得企业获得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这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纵向分解可以利用专业化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而,生产成本对纵向整合的影响需要衡量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协同生产带来的范围经济的大小。从本文的实证分析来看,这两种效应互相抵消的可能性较大,从而使得生产成本与纵向整合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法律制度对纵向整合所起的作用不明显。法律制度作为企业纵向整合的一个决策变量,对企业的交易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然而,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法律制度对纵向整合的实施没有显著影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选取的数据在于2001年~2006年之间,而这段时间内影响煤电企业交易的法律制度并未有多大的变化,并且处于政府的行政干预之中。因此,法律制度与上市公司纵向整合关系还不显著。

产权结构对纵向整合所起的作用比法律制度相对明显。产权结构作为影响企业纵向整合时组织成本的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纵向整合程度有积极影响。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产权结构对纵向整合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另一个原因是煤电产业中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企业,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战略决策由投资饥渴的冲动,倾向于资产的过度扩张,这就影响了纵向整合的选择。

四、结论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9

关键词:买方垄断;感知公平;客户信任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5-0112-04

一、引言

信任是双方保持合作关系的一种预期,信任可以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节省交易成本[1],其不仅影响交易行为,而且是维持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2]。目前,学者们从多学科视角对信任及信任机制开展了较多研究,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研究信任的作用。学者们对于信任机制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基于竞争市场中b2c、c2c情景下开展,而对于b2b,主要研究的是渠道成员、联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3],对于垄断市场中b2b的信任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事实上,买方垄断市场与其它市场不同的是其存在隐性和显性的买卖关系,显性的是处于垄断的买方需要向竞争的卖方购买产品或服务,隐性的是处于竞争的卖方需要向垄断企业获取或购买“允许经营权”(如发电权)。本文将以纵向一体化分离改革后的发电市场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买方“权力”影响下的买方垄断市场信任的影响因素,以及买方公平行为对卖方信任的互动行为关系,为买方垄断市场中的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和监管机构建立市场制度信任机制提供借鉴。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感知公平。

公平是由来已久的经营道德准则和交易行为准则,因其对组织行为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影响而成为几十年来研究不衰的热点。

在现有的文献中,一般认为公平与否的感觉来自当事人的主观判断,公平是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它不仅表现为资源和权利分配的合情合理,同时也表现为社会成员相处关系的不偏不倚。[4]感知公平一般被分为三个维度,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交互公平①。通过对前人感知公平的研究内容和《电力监管条例》等法规的相关条文比较发现,电力市场所涉及的电力调度和交易过程中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等行为,与感知公平的三个维度在内容指向上具有一致性。

2.感知公平与感知价值的关系。

对于顾客价值的研究存在两种理论,一种是以zeithaml(1988)为代表的比较理论,即顾客在所得与所失的基础上对效应的总体评价;另一种是sweeney和soutar(1999)提出的总体价值判断概念,其分为情感价值、社会价值、质量价值和价格价值四个维度[5]。基于电网公司的垄断性和公益性,总体价值概念更适合本研究的特征。

感知价值是客户对企业提供价值的主观判断,在一些实证研究中,学者们[5,11]发现,感知公平对感知价值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公平对感知价值存在显著正影响。

3.感知公平、感知价值与客户满意的关系。

在现有文献中,期望不一致模型(oliver,2002)应用非常广泛,满意度是指顾客通过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全面感知结果与其期望或需求相比较后,形成的愉悦或者失望的感觉状态。

满意显然是行为的结果,gomez和mclaughlin(2004)研究发现,增加客户的价值感知,客户满意度将明显增加[6];国内学者刘敬严(2008)研究也发现,顾客感知价值对关系质量的满意、信任、承诺三个维度影响显著[5]。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感知公平对客户满意存在显著正影响。

h3:感知价值对客户满意存在显著性正影响。

4.感知公平、感知价值、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的关系。

信任是成员间对可靠性与诚信性持有信心的程度,包括通过外在制度约束的制度信任和通过内化的道德规范、重复博弈来约束的交易过程形成的关系信任[1]。对于信任的测量存在两种方式,如果将信任作为前置因素,其一般包括友善、能力和正直三个维度[7],对于信任的影响,存在多种因素。morgan和hunt(1994)研究证明,感知公平通过提升企业的声望、信赖感、企业形象,进而影响客户信任[8]。ring和vandeven(1994)认为客户满意能让客户对企业产生正面的联想,进而起到强化客户信任的作用[9]。赵卫宏(2007)通过研

究发现,价值感知对满意体验、客户信任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感知公平对客户信任存在显著正影响。

h5:感知价值对客户信任存在显著性正影响。

h6:客户满意对客户信任存在显著性正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1.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目的是初步探讨发电市场中,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交易与服务过程中涉及公平的业务类型、过程、内容等。我们首先对湖南省电力交易中心的员工进行了深度访谈,访问了四位主要负责人,然后对大唐电力湖南分公司、中电投五凌电力、华润电力湖南分公司等业务部门的十位相关负责人和员工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公平行为是影响发电企业对电网公司满意度、价值感知和信任的主要原因。

2.问卷设计。

原始问卷共分四个部分,见表1。第一部分感知公平的测量题项主要参考maxham(2002)[10]的量表,将感知公平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分配公平即公平性(共4个问题)、程序公平即公正性(共3个问题)、交互公平即公开性(共3个问题)。第二部分客户总体满意度参考了maxham(2002)[10]的量表,共3个问题。第三部分,感知价值参考了霍映宝、徐莉和吴国英的量表,为3个问题。第四部分,客户信任参考了邓朝华、张金隆和鲁耀斌(2010)[11]的量表,共3个问题。所有构念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 3.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邮寄调查,名单由湖南省电力交易中心提供。调查对象为湖南区域内200家电厂或分公司,其中网省统调电厂(装机容量较大)为62家;市、县调度电厂(装机容量较小)为138家。本次共向发电企业经营部门的副厂长(或

副总经理)和专责人员发出问卷400份(每个电厂2份),回收问卷276份,有效问卷252份。四、数据分析及结果

1.信度与效度分析。

运用spss17.0和amos7.0对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样本数为252个,大于题目数5倍(19×5=95),对样本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值为0.962>0.9,说明样本数符合要求;bartlett相伴概率为0.000,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假设。各观测变量的偏度系数绝对值为0.567~1.185小于3;峰度系数为2.600~4.614小于7,满足正态分布要求[12]。信度由建构信度(cr)和cronbachalpha来测量,效度由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以及相应可测变量的负载来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建构信度(cr)在0.8及以上(大于0.60表示模型内在质量理想);整个问卷cronbachalpha为0.98,各潜变量的值均在0.9以上(大于0.7为高信度)[12],本次测量的量表和样本数据具有高的信度。所有变量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在0.7以上(均大于0.5),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也均在0.7以上,表示本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观测变量能有效反映其要测得的构念特质,表明样本数据的内敛效度较好。本研究中t值均大于2.58。表2中给出了各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主对角线上的数字是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的平方根,而且平方根大于所在行和列的相关系数,两个构念间的相关显著性不等于1,表示构念间是有区别的,测量不同因素构念的观测变量落在不同因素的构念上,各构念具有一定的区分效度。另外,由于深度访谈针对的是本行业专家和主管,因此模型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3.假设检验。

初次模型检验中,以极大似然法估计回归系数参数结果,感知公平到感知价值(***p<0.001)、感知公平到客户满意(***p<0.001)、感知价值到客户信任(*p<0.05)、客户满意到客户信任(*p<0.05)4条回归加权值均达显著。假设h1、h2、h5、h6被接受。感知公平到客户信任、感知价值到客户满意2条回归加权值没达到显著,并且感知公平到客户信任(-0.0956,显著性概率p为0.242)、感知价值到客户满意(-0.051,显著性概率p为0.369)的路径系数为负值,与理论不符合,h3、h4假设被拒绝。在取消感知公平到客户信任、感知价值到客户满意两条路径,调整模型后,结构方程模型估计输出见图2。感知公平到感知价值、感知公平到客户满意的路径系数为0.93、0.96,均显著(***p<0.001),说明发电市场中电网公司的公平行为对发电企业满意度与感知价值影响很显著。感知价值到客户信任(**p<0.01)、客户满意到客户信任(***p<0.001)的路径系数为0.28、0.73,均显著。

感知公平行为到客户信任的路径不显著,假设被拒绝,说明感知公平行为通过感知价值、客户满意度间接影响客户信任。按照büttgen等(2012)[13]对于中介效应的处理,其中感知公平通过客户满意对客户信任的影响效应为0.70(β=0.96×0.73);通过价值感知的中介影响程度为0.26(β=0.93×0.28)。五、结论与管理建议

以上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客户信任的前置因素中,客户满意的影响要大于感知价值的影响,感知公平并不直接影响客户信任,而是通过满意和感知价值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对于一方处于垄断地位,另一方处于竞争状态的买方垄断产业市场,公平行为是建立市场信任的基础。公平行为首先要注重客户满意,其次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此,提出管理建议如下:

1.监管建议。由于在买方垄断市场中,垄断企业拥有允许竞争性卖方经营的权力,并有可能因此来要挟卖方或者给予某一卖方更多的利益(如让甲电厂多发电,让乙电厂少发电),导致交易不公平或市场不公平,危及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市场的监管机构(电力市场是2013年重组后的新能源局),应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立场,建立公平制度和相应平台,促进垄断企业与竞争性卖方沟通,坚持社会资源节约和配置合理的原则(即从社会价值和客户价值角度),对市场实施监管,维持市场秩序,帮助和约束双方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与交易关系,保护经营者、使用者(如电力终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对买方垄断企业经营的建议。信任机制是交易持续进行下去的前提,也是节省交易成本,降低市场不确定性,提高交易效率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均是一种共赢机制。事实上,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垄断买方和竞争卖方(如本文中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彼此依存、互惠互利的共同维系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尽管垄断企业拥有很强的市场势力,但不能因“权力资源配置不公平”而导致市场的信任缺失。垄断企业需要自律,防止权力的滥用,并主动的、规范的实施“三公”行为,以提升满意和价值感知,改善客户关系。

3.对其它行业的启示。与发电市场相似的实施纵向一体化分解或分离的产业市场还有机场(一地独此一家)与航空公司、车站(当地只有一家)与客运企业、港口与航运企业、铁路(多方投资)与具有自备列车的运输企业等,它们也一样存在买方垄断权力(停靠权、路权等,本质上也是一种经营允许权)。本研究对于这些行业的改革与市场监管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推广应用于其它买方垄断行业时,要注意发电市场本身的特点(电网公司是全行业垄断)及其它区域内垄断行业之间的区别。

注释: ①程序公平是用来判断决策与交易的流程和标准是否公平,其实际上是一种“发言权”;交互公平是有关人们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信息公平和信息充分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王斌,刘有贵,曾楚宏.信任对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1,(1):49-56.

[2]高英杰.信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13,(4):100-104.

[3]洪名用,钱龙.多学科视角下的信任及信任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90-194.

[4]马飞,孔凡晶.组织公平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10,(11):121-125.

[5]刘敬严.顾客感知价值决定要因与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8,(5):18-22.

[6]gomezmi,mclaughlinew,wittinkdr.customersatisfactionandretailsalesperformance: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journalofretailing,2004,80(4):265-278.

[7]mcknightdh,choudhuryv,kacmarc.developingandvalidatingtrustmeasuresforecommerce:anintegrativetypology[j].infomationsystemsresearch,2002,13(3):334-359.

[8]morgan,robetm,shelbyd.hunt,thecommittrusttheoryofrelationshipmarketing[j],journalofmarketing,1994,58(7):20-38.

[9]ring,p.s.anda.h.vandeven,developmentalprocessofcooperativeinterorganizationrelationship[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4,19(1):90-118.

[10]maxhamjg,netemeyerrg.modelingcustomerperceptionsofcomplai

inthandlingovertimetheeffectsofperceivedjusticeonsatisfactionandintent[j].jouralofretailing,2002,78(4):239-252.

[11]邓朝华,张金隆,鲁耀斌.移动服务满意度与忠诚度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2):185-191.

电力市场研究方向篇10

【关键词】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成长规律

随着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电力检修企业也要随之发展,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虽然我国比较大型的电力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由于我国的电力检修企业有一部分是因为电厂的人员变动,使得其部分员工分流出来,电力检修企业就是由这部分人员组建而成,缺少组织管理经验,以致部分电力检修企业的组织结构还不够完善,在市场上不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要着力研究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进而发现其成长规律,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变化。

1、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1)我国的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随着科技的提升,企业都在力争创新的优势,可以说,企业没有创新,就很难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产品,产品是占领市场的最大的优势,因此,企业的创新首先是从产品创新着手,开展研发技术上的产品创新活动,带动企业的发展,有了创新产品,就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市场领域的扩展,在企业中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创新活动的扩大很自然的就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这是企业发展的先驱力量,这个过程要循环往复,才会掀起新一轮的创新浪潮,而我国的电力检修企业的发展变化不是很显著,主要是在技术和组织管理上的欠缺,电力检修企业的产品就是技术,因此,技术创新是电力检修企业的发展趋势,技术的创新也有可能会带动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1]。

(2)我国的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市场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要在市场中实现和优化资源的配置,必须要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就要采取变革的手段来调整其发展方向,我国的电力企业属于一种垄断行业,垄断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市场垄断,其中电力检修企业是电力企业内部的组成单位之一,由于其成立的较晚,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是必然的;另外,电力检修企业也要追求化更多的利润,要扩大利润就要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作出调整,目前,我国的电力检修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还有所欠缺,因此,电力检修企业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2]。

(3)电力检修企业组织结构变革要从企业运作的成本控制开始。电力检修企业是从电力企业中分流出来的部分,以致电力检修企业的市场地位很不稳定,市场的竞争优势很弱,由于欠缺市场地位,其经济效益并不佳,而随着电力检修企业检修项目费用结算的规范化,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可以看出,企业在运作成本的控制上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力检修企业在资源的配置和人员的合理调配方面都是需要调优化和调整的,这就对企业内部结算的精确性和合理性有一定的要求[3]。

2、电力检修企业的成长规律

电力检修企业的成长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企业组织的变革,企业的成要借助创新活动,高层次的创新活动是企业成长的主导力量,一轮创新活动的结束代表新一轮创新活动的开始,这就使得企业成长步伐加快,电力检修企业的循环创新主要是着眼于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电力检修企业需要建立正规的组织构架并能够正常运作,才会有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创新活动的开始,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企业在成长的同时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会在某一方面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从而促使企业的进一步成长[4]。

3、结语

在我国。电力检修企业在技术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难以预测的,只有了解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才能判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企业的成长规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的电力检修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包括在新式机具装备上的使用以及对新型设备的发展动态的密切关注,在技术领域,对新型设备的功能的研究及开发,增强了电力检修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电力检修企业的结构变化能够使得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发生着变化,因此,要控制电力检修企业的发展方向,就要掌握电力检修企业的成长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德禄,俞雷.企业创新特征与企业成长阶段模型分析[J].商业研究,2000,(9):27-29.

[2]熊柏柳,王子宽.试论管理与技术创新互动运行模式对企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117-118.

[3]鲍震宁,范玉顺.企业组织模型结构和建模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23):67-70.

[4]薛澜,刘冰.基于知识的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的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