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十篇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十篇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6:40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1

论文关键词:全国电子大赛的应用人才培养初探

 

06届参加2009年大赛的学生,他们虽然是我院第一次参加的电子大赛,但是他们获得了二等奖的可喜成绩。学生们在参加大赛之前的培训,选择哪个试题方向,例如如选择控制类的,巩固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熟悉掌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学会使用protle软件;自己学会焊接最小系统版,用汇编语言或者C语言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等等。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为了将高等教育改革从改革实践的探索提升到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词组在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频频出现,一些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高等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寻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恰当的表述。1997年,陈祖福在《高等理科教育》上发表《迎接时代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一文,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给出这样的表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按笔者的理解,是指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高教司副司长林蕙青等的《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的跨世纪人才》一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她在该文中对陈祖福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作了一些补充:“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教育管理论文,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998年3月,国家教育部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会议上作主题报告,在其报告中,他从另一个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如下的表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在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则采用林蕙青等人的表述。对于会议主文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这一表述,潘懋元曾有如下的评论:“在这表述中,包含了人才培养的依据(教育思想)和作用(规定人才特征),主体(学校)和客体(学生)、静态(诸因素的结构)和动态(实现结构的方式)等等,可以说,揭示了概念若干重要的内涵,但远不是全面的概括,更不是科学的界定。”我们认为,潘懋元的上述评论是中肯的。近年来,不少人对“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种种的表述,我们认为,这种种不同的表述,也远不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概括,也更不是科学的界定。作为高等教育实际工作者,我们不打算也没有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一个科学的界定或者全面的概括。不过,我们认为,从操作层面的需要而言,可以综合国家教育部从两个不同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两种表述,即可表述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论文格式范文。我们认为,上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有助于在操作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正确把握。

为了在操作层面对“人才培养模式”有一个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解,我们首先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个方面: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方针做好现有专业目录修订和专业调整工作,高等学校要根据新的专业目录,相应也调整专业设置,并从修订教学计划入手,着力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调整;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分工的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教育管理论文,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学院大力推动电子竞赛工作,实际上是起源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进行培养”,如何在传统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之间找准位置,立稳脚跟,办出特色,成为学院发展的核心问题。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与定位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面对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急切需要,和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经过反复讨论,学院达成两项共识:第一,无论存在多少争议,“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内涵没有疑义;第二,暂时抛开理论争议,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与尝试,才能冲出迷雾找到方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院学科竞赛工作开始起步。学院一开始就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学院解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学院在教研教改项目中,特别要求各专业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使电子竞赛小组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桥头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先锋队。加强引导,突出重点,建立从系级直至部级的电子竞赛体系,逐步实现电子竞赛工作从分散的实践“点”到人才培养平台“面”的突破。

电子竞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电子竞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学院师生参与电子竞赛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受益面不断扩大,获奖级别显著提升,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2009年,我们学院共有3多个队参加部级电子竞赛,参加竞赛培训学生达10人,成功参赛学生达80人,参与指导的老师达5人。

创新需要个性和创造性思维。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着重于学生的理性训练,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不够,参与学科竞赛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例,该竞赛内容涉及电子、计算机、软件等诸多专业学科。通过竞赛活动训练,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课程有机融合并熟练掌握教育管理论文,使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学到许多课堂学不到的综合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表现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电子竞赛成为教师教学教改的催化剂。学科竞赛命题范围广、实用性、综合性强,涉及多门学科、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指导电子竞赛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摘要平台。

当然,推动电子竞赛工作,光引导是不够的,还得实实在在地投入,为常规实验教学和学科竞赛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近年来,学院不断推动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随着竞赛项目和参与人数的增加,这些实验室不仅在周末、节假日,甚至在寒暑假也完全对学生开放。实验室除了配备计算机、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常规实验设备外,还配备了高端实验设备,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成为学生课后科技创新、自主研学的基地。

人才培养: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学院是新生事物,办学之初,往往沿用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办学层次的不同,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无法完全适应的情况,课程改革是必然的事情论文格式范文。然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改什么,怎么改,难度相当大。电子竞赛,不仅仅是竞赛。我们希望通过学科竞赛,不断积累经验,积少成多,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最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电子竞赛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经过大胆尝试和探索,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课本和实践之间的差距,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调整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实验课程内容舍弃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验教育管理论文,引入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等新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注意硬件软件结合,丰富实验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了大量的简单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课程内容和体系经过调整和梳理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原来闲置的实验室出现学生争抢进入的现象。

具体方法:参加大赛之时,小组三个人要分工明确,不能一个人扛,在调电路的时候,每调一次都要做实验记录,一定要看好接线端口,以免烧坏芯片。为以后的论文做好打算,因为论文也是评分标准的一部分。试题做好之后,调试也非常重要,看好每个环节是否都妥当,电源是否接反,以免烧坏电路板。写论文一定要到试题的数据,以免内容空洞。论文格式查看以前的打算论文,避免格式错误。影响考试成绩。

通过这次成功交流,我们了解了相关的经验,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开办了电子设计大赛交流群,不懂的可以随时请教,给后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2

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概述2012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等8家单位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铁道出版社承办了大赛。大赛的主题是“信息素养与核心技能”,主旨是促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大赛主要包含两项竞赛内容:基于iC3(internetandComputingCoreCertification,简称iC3)的竞赛以及基于案例的竞赛。在大赛的命题、组织实施、竞赛成绩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办单位的专家就大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基本标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内涵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了解我国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状况,分析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的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目的。笔者将分析本届大赛的成绩统计数据,调查全国高校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分析“掌握计算机工具的使用是否可判定会应用计算机”的问题,以期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计算机操作能力与iC3标准基于iC3的竞赛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于iC3标准的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及对计算机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等。竞赛方式是上机在线竞赛。iC3标准是一个国际信息素养标准。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iC3标准将信息社会的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构造为一个能力图表,包括220个知识、技能点。本届大赛借鉴iC3标准,衡量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状况,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我国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能力。

参赛院校和学生统计本届大赛分为院校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的院校赛在各地由各院校自行组织,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02所院校的11781名学生参加了院校赛。经院校赛选拔,168所院校的534名学生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为主,本科院校以二、三本院校为主,全国重点院校有不足10所参加。参加全国总决赛的534名选手既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来自新疆(4人)、(5人)等西部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本届大赛参赛选手所在学校的地域分布比较广,选手的竞赛成绩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评价的参考。

成绩统计分析1)平均成绩的分析。2012年5月26—27日,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集中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进行决赛,按照高校类别统计。①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经过一定的辅导和练习,其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达到平均及格的成绩。但若考虑到这534人是从全国参赛高校上万名选手中选出的、参加总决赛的代表,我们认为,全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不能令人满意。②按照一般认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方面应该优于本科学生,但竞赛的成绩并不支持这种观点。③相同类别学生成绩的极差过大,成绩分布比较分散,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最低成绩只有19.24分,极差达到70.31分。这说明,大学计算机的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2)按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平均成绩。按照参赛的部分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平均成绩如表3所示。各省的平均成绩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相关性不明显。沿海发达地区院校的平均成绩并不一定高于西部地区院校的成绩。处于平均成绩后几名的省、市、自治区,不一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高校选手的成绩普遍好于普通二、三本院校及高职院校。其中国际关系学院选手的平均成绩达到82.9分,远远高出北京地区的平均成绩(北京地区平均成绩65.7分)。这些重点学校的选手在参加案例阶段竞赛时,表现出很好的信息素养和工作能力。重点院校选手的成绩也很不均衡。北京某些重点院校的平均成绩不仅低于北京地区的平均成绩,甚至低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成绩。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不能采取统一方案、统一要求的方式,即使对于同类型学校,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应用是大学生的重要基本功。以这次大赛成绩为样本的统计分析,不支持“全国范围内进入高校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观点。

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等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大学计算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目前,教学中以综合“案例”——样例作为应用能力的教学和考核载体,但实际上,多是按照给定的样本“描红模子”。什么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工作的能力?能否认为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就是会应用计算机完成工作?本届大赛专家组对此进行了研究、研讨,确定考量学生应用能力的案例不是简单的模仿操作,而是使用信息技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包含了调研、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3]。

竞赛案例题的设计设计竞赛案例的原则:给定问题描述,要求参赛选手能够充分、综合地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解决方案,完成给定的工作任务。竞赛案例如下。请根据如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背景:a公司,有员工45人。(本题省略45名员工的基本信息)人物角色:假设你是这家公司的行政助理。任务描述:公司要安排全体员工一起外出旅行休假。请设计旅行休假的建议方案。公司提出的基本限制约束条件如下:(1)人均费用在4000~5000元人民币或20000~30000元台币。(2)旅行休假时间不超过1周。(3)公司全体员工都参加。要求:设计旅游休假的建议方案。设计方案时,请考虑要求:(1)本方案的目标读者是公司管理者。(2)至少提出3个可选的旅行休假方案。(3)应分析员工的构成和爱好需求,作为设计方案的基本考虑。(4)每个方案至少应包含行程特点、主要景点和经费预算。(5)标明资料来源。(6)完成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相关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形成文本形式的最终方案。(7)请将完成的旅行休假建议方案发送到指定邮箱。竞赛案例的评价指标设计参照了科学工作的基本过程。评价的观测点是:①分析问题的需求和约束;②充分有效地搜集和筛选素材;③按照要求形成报告;④尽可能多地使用信息技术。

成绩分析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参加了竞赛案例的比赛。台湾学生包括高中生、职业学校学生以及大学生;进入这个竞赛环节的大陆学生在基于iC3标准的竞赛中,成绩最低分为86.14。也就是说,按照国际信息素养的标准,大陆选手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的程度很高。大陆选手(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成绩整体不如台湾选手。仔细分析大陆选手完成的任务,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与台湾选手有如下差距。1)不知道如何着手完成一项工作。大陆选手拿到竞赛案例题目时非常茫然,所提交的解决方案思路不清晰,逻辑较混乱。2)不明白竞赛案例题目中给出的约束条件和要求的含义。大陆选手对理解需求、遵从约束的意识及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直接把旅行社的行程单作为解决方案。有的方案安排六天行程,从三亚飞到杭州,再飞到北京,只考虑有海景、有园林、有古迹,而无视经费和时间的约束。3)不会分析基本数据。竞赛案例给出了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员工的爱好、年龄等多项信息。实际上,要求学生使用软件工具分析这些数据,尽可能多地顾及员工的爱好,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旅行方案。但有些方案没有数据分析,还有些方案没有使用软件工具进行统计。4)资料来源单一。有的解决方案所参考的旅游信息全部来自一个网站,缺乏广泛地收集和筛选资料。5)不懂角色的含义。题目给定选手的角色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但有多个解决方案不像是提交给公司管理者的报告,而是提交给老师的作业。本届大赛的竞赛案例没有涉及任何专业领域,仅仅是使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信息收集、整理和呈现的工作,应该属于比较简单的案例。而这些进入最后决赛环节的学生完成竞赛案例的能力并不令人满意。由此可以认为,熟练地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掌握常用软件使用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应用这些技术完成既定的工作。

结论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技能竞赛现场巡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71-02

现场巡检是本校物业管理专业新设的技能竞赛项目。它以物业管理中的日常巡检工作为项目内容,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一个真实(仿真)的工作环境进行巡视检查,找出需修正的问题,规范表述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竞赛项目设计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应按照突出技能、突出就业、突出企业需求的方向转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职业教育要开展技能竞赛。

目前,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至今未有市级、省级乃至部级的竞赛项目。各个职业院校均自设竞赛项目和竞赛形式,常见的有知识竞赛、案例演示、礼仪展示等。这些项目要么岗位技能不明显,要么无法体现专业特色。物业管理企业的技能竞赛则多以技术岗位为对象,常见的有消防竞赛、工程维修、清洁服务等,并不能体现管理岗位的特色。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一直在探索开发一个既能展示岗位技能、又能体现管理特色的竞赛项目。

二竞赛项目的设计依据

1.竞赛项目设计的理论依据

肖娜在《中等教育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置的意义与原则简论》一文中指出,竞赛项目设置应遵循科学性、普适性、先进性和效益性原则。要以现实工作岗位为依据,突出岗位针对性,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孟志咸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若干问题研究》中提及,技能竞赛项目的设计应体现行业发展的动态,按照真实的工作要求组织比赛。

2.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中职物业管理专业的目标岗位群为物业管理员等管理服务型岗位。国家职业标准中列明物业管理员应具备房屋附属设备设施的分类、使用、日常养护和一般维修的知识;拥有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组织、指导有关人员进行卫生保洁的能力。

3.企业的岗位要求

高丹桂、荣干在访问154位物业管理员后总结出该岗位技能有13个方面。其中包括对房屋本体、外观、公共设备设施进行巡查,通过“看、听、闻、摸、问”发现房屋及设备存在的问题;具备卫生和绿化的管理能力。

笔者通过参加行业实践总结出物业管理员的日常巡查工作流程为:巡视检查——记录问题——给相关部门下维修单——复检。结合上述的岗位技能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个针对管理服务型岗位的竞赛项目——现场巡检。它包含了找问题、规范表述问题和提出解决措施三方面,分别与记录问题、下维修单、复检三个工作环节一一对应。

三竞赛项目的实施程序

下面就本校举办的一次物管专业学生现场巡检竞赛来介绍其组织实施程序。

1.准备阶段

首先,选择巡检区域。应参考常见的物业管理对象,选定一个能体现多种专业问题的区域,以便全面考查学生的水平。

其次,评委对区域内存在的需修正的问题进行统计,确定数量、表述方法及优选解决措施。小型竞赛可依据区域内原有的问题开展巡检。市级以上大型竞赛应事先根据区域特点按难度等级进行人为设计,制造问题。一级难度为直接可见;二级难度为经采用适当的检查手法可感知;三级难度为结合经验,根据现场状况可推断。

再次,出具竞赛方案,完善竞赛操作细则。

最后,选拔参赛人员、招募工作人员、准备竞赛所需的工具材料。工作人员的分工包括:物资管理员、引导员和摄像员(可省)。工具材料包括写字板、巡检表等。

作为本文实例的竞赛项目是以一个小规模厕所为对象,其内可体现装饰、给排水、照明、清洁、消防等多种专业知识。教师按上述程序完成了赛前准备工作。从0928、0929、1020三个班中各选拔一支由四人组成的参赛队伍,按抽签顺序轮赛。为了赛后更好地点评,本次竞赛过程安排了录像。

2.竞赛阶段

竞赛阶段:(1)领取工具材料。(2)由引导员带领进入指定区域在规定时间内(如15分钟)开展巡检。评委同时入场观察选手在态度、巡检方法和团队合作上的表现。未轮到的队伍在附近的候场课室等待。(3)引导员在巡检结束前5分钟会给予一次提醒,巡检结束后会带选手到另一课室完成表格的填写。每队有30分钟时间汇总、整理问题,并写在巡检表上。

本次竞赛中,0928班参赛队伍首先进入竞赛现场,笔者作为评委也随同进场观察他们的表现。他们两人一组认真地开展巡检,一位负责找问题,一位负责记录。几位学生分别使用了“望、摸、按、推、扭”等必要的巡检方法,不时讨论问题是否属于需修正的范畴、应如何表述等。负责录像的学生也进入赛场拍摄参赛者的巡检过程。各参赛队伍完成比赛后,录像的学生依据教师的指示用特写的方式录下场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巡检方法,作后续点评之用。

3.评价阶段

评价采用量化方式,由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按总成绩确定名次。结果性评价可依据问题难度赋予不同的分值,从问题的有效性、表述的规范性和措施的适用性三方面按2∶5∶3的比例酌情打分。过程性评价从巡检方法、态度和团队合作三方面打分。

本次竞赛的计分规则为:结果性评价满分200分。每个有效问题满分为10分,多找、错找不得分。问题的有效性、表述的规范性和措施的适用性的分值分别为2分、5分、3分。过程性评价满分60分,巡检方法、态度、团队合作表现各占20分。根据上述评价标准0928、0929、1020的最终成绩分别为166分、139分、98分。这个结果基本和他们平日的学习表现一致。

4.赛后点评

市级以上的大型竞赛一般不设此环节。校内的竞赛点评则可在巡检顺序、巡检方法、表述和解决措施这几方面开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巡检水平。

本校竞赛过程的录像赛后播放给物流管理专业全体师生观看,教师在播放过程中从上述几个方面开展点评。最后,播放教师引领的巡检录像,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自身的不足。

四经验建议

本校组织实施的现场巡检竞赛比较成功。笔者事后访谈部分学生,他们均表示喜欢该竞赛项目,评价它比礼仪展示、案例演绎等项目更为真实,能学以致用,有挑战性。对于该项目的推广实施有以下几点建议:(1)该项目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小组赛。但不宜让不同队伍在同一场地同时开展巡检,以免互相干扰及影响竞赛结果的公平性。(2)有效问题的数量应在20个以内,巡检时长应根据问题数量进行相应调整。(3)参赛者的巡检方法存在差异,某些“问题”有可能在巡检过程中被修正,因此当每队巡检结束后,评委应检查“问题”是否完好。(4)过程性评价部分得分应根据结果性评价的总分进行调整,保证两者的比例。(5)若要制造现场竞赛气氛,可把竞赛阶段分为巡检和汇报两个环节进行。把巡检环节提前,用制作课件代替填写巡检表,各队伍派代表在竞赛现场向观众汇报。

五竞赛项目实施的意义

在物业管理专业实施现场巡检竞赛项目能帮助学生了解管理服务型岗位的工作内容,认识自身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实施现场巡检竞赛还有助于缩小物业管理教育与就业要求的差距,引导物业管理职业教育向突出技能、突出就业、突出企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现场巡检竞赛项目是以真实的管理服务型岗位工作要求为依据,符合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置的原则,具有专业特色。它既考查设备设施检查等动作技能,又考查归纳表述等智力技能,可弥补现行物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岗位技能”不足的缺点。未来可考虑把竞赛现场移至住宅小区、写字楼或商业中心,聘请行业专家担任竞赛评委,进一步提升该竞赛项目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娜.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项目设置的意义与原则简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4

【关键词】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学、运用

在教学领域有一种说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的“法”是指教学的特殊方法。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达到某种教学要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实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在执行着传统教学方式,即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听到尾。教师讲课要依"法度"而讲,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变成了一种新"八股",令人生厌。如此方式,造成了课堂寂静无声、死气沉沉,学生仿佛是在"梦中"一样。不仅学生不愿意上政治课,教师也不乐意去教政治课,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现将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以下阐述:

一、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的理论来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因此,根据他的理论创造的各种课堂快乐教学法,在英国教育界普遍得到师生的欢迎。而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正是“快乐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它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要教授的内容编成竞赛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抢答记分或当场评论表扬。当前电视里很多“益智”类节目很受观众的喜爱,不论男女老少都愿意看,如:幸运52、非常6+1、开心词典、财富大比拼等,这些节目实际上就是智力竞赛,所以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上运用的范围。

1、复习课。思想政治课复习课是教学中比较难上的一种类型课,教师上复习课时往往把知识点罗列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背。而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决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安安稳稳去背诵知识点,课上他们可能打瞌睡,可能讲废话,还可能看课外书。总之,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运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知识点编成竞赛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授课。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2、授课的内容非常枯燥,而又非常浅显,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课。这种课往往给教师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教师上这样的课时往往采取自学指导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方法针对的对象是那些学习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现实情况决大多数学生不可能主动的去自学,这样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会去做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运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政治课上运用的方式。

这种方法运用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大体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兴趣激励。就是针对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使人们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求知欲。如果学生对某事物或某事件感兴趣,就会注意并体味其中的哲理或含义,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激励兴趣的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设疑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这种方法又叫设疑引趣法。它尤其适用于新课的引入。例如,讲哲学介绍课时,先出示谜语:“你们知道能使人聪明的一门学课是什么?”这样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逐渐会转到谜底:“哲学”,为学习“为什么要学哲学”作了暗示。巧妙设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幽默法。法国著名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了大量的“严肃的真理”,教师若采取幽默的教学技巧,使学生好学乐学,无疑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捷径。例如,讲“量变与质变”时,可以用“傻子吃饼”这样一个讽刺幽默故事:“有个人外出赶路,途中饥饿难忍,于是到饭铺吃,吃了一个没有感觉,连续吃了六个仍不饱,于是开始吃第七个,当吃到一半时,就感觉饱了,于是,他非常懊恼,连续说自己傻。”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并很快掌握了知识。可见,运用幽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当然,幽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在于笑过之后获得深刻的哲理启迪。

3.故事法。要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可适当运用故事说明道理。例如,在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时,针对有些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是虚伪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可讲述一则寓言故事:“一位记者来到波涛汹涌的太平洋的一个以标榜民主著称的岛国,他发现这里的岛民大会有一种奇特的表决方式:大会主席宣布一件事以后,赞成者先吹喇叭,然后反对者再次吹喇叭,两者相比,以声音大者形成决议。在一片吹吹打打声中,记者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怪现象:吹喇叭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空手而立,神情冷漠。原来,按岛国规定,只有用金子铸成的喇叭才能用来作为表决的工具。”运用这一故事作诱导,学生很自然地悟出资本主义的民主选举是以金钱和财富为基础的,它根本不可能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从而使学生认识出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也纠正了个别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认识。可见,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对学习就充满兴趣,学起来就会全神贯注,反应灵敏。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搜集故事,而选例时,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举例并不都是多多益善,对事例也不能蜻蜓点水似的简单一说就过去,而应该做到恰到好处的分析,效果才会最佳。

总之,在讲课中运用巧妙的疑问、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等方法,课堂活跃,学生的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捂深奥的道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就能落到实处了。

(二)、情感激励。就是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起真挚、亲密的感情关系,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激励情感的方法有:

1.教师首先应以真挚深厚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情感来源于政治教师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个政治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和对知识的科学态度,才能从自身产生真爱,才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也才能感化学生。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我们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技巧,适时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严谨、简洁、意深、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以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生活遇到麻烦时,身体不适时,都是教师表达真挚情感的好时机。转贴于

3.寓情于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用精辟、深刻的理论去吸引学生,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的叙述融为一体,把教材内容本身所表达的情感体现出来,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例如,讲“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观点前,可满怀激情地为学生朗诵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一首诗:“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没住处/看你糊涂不糊涂!/人爱家,不爱国/国如亡,家无着/看你怎样去生活[”听罢这首爱国诗,学生被冯玉样将军高尚的爱国情怀所打动,懂得了个人与家庭与国家紧密相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此时,学生的学习更专注了。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情感去诱发和激励学生的情绪情感,造成良好的课堂环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以情感培养情感,才能把爱通向学生,从而使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

(三)、信心激励。就是教师利用或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使其有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让学生尤其是差生多一些表现与发挥的机会,如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先回答,讨论辩论问题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和习题要不断地给他们暗示:“这个问题再仔细想想,你肯定能够解决”,若回答正确,则给予高度的评价:“很好,真棒,有水平等”,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可见,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特别是差生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向新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四)、竞赛激励。就是教师要安排一些适当的比赛来吸引学生,鼓励他们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奋斗。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宁说:“竞赛被采用为教育方法,是从这样一个无可怀疑的社会心理事实出发的。这就是:企望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的地位,渴求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和青年所固有的最大特点。在吸引学生为取得劳动和社会活动的最好成绩而奋斗时,竞赛可以把落后的学生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上,促进积极性。”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一些比赛活动。

(五)、榜样激励。就是教师以先进人物或其他动人事迹来进行鼓动宣传,从而激励感染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多向学生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为其树立学习典范,这也是在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例如讲“发扬助人为乐的风格”时,选取了我校云碧霞教师和梁洪涛同学长期照顾双目失明的范师傅老人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他们与榜样人物的距离并不遥远,学有榜样,通过努力也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业迹。但教师在选取榜样事例时,要注意既要选取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的事迹,也要选取当今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典型人物的事迹,以便提高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可信度和亲切感,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

四、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的在思想政治课上运用的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好胜心特别强,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正是强者展现自己的舞台,许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去主动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带来一种宽松和娱乐的课堂氛围,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竞赛中学生为了能获得好的成绩,往往花费好多时间主动的去学习,这种学习是他们乐意做的,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的政治课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而学生说的却非常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到培养,所以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教师提问问题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差,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面红耳赤,甚至产生结巴情况,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踊跃参与竞赛,为了把所问的题答对,竞赛中他们会把语言组织好,全面而又有逻辑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融入到集体中,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去学习,去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提高团结协作精神。

5、活跃课堂的气氛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政治教师很难受到学生的拥护,他们往往讨厌政治教师,何谈乐意去上政治课。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竞赛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节目或是让学生表演节目,这样学生会感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双方建立一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五、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政治课上运用时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学习或者复习好知识点;把竞赛题编好等。竞赛题的编写既要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又要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2、课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氛围,既不能死气沉沉,也不能太活跃了。以免课堂纪律失控。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这需要教师是一个很好的主持人。

3、课后注意总结,同时也要给获胜的学生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持续高涨。唯物辩正法的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一种能动的,主动的反映。人的认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教育对人的认识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教育并不是机械地决定人的认识发展。教育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转移”到人身上或者注入到人的心理。人类接受知识,是人类内部心理作用的结果。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认识的内因。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思维,头脑中才能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能学到知识。内因是认识的根据,当也需要外因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认识的外因。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离不开激励学生学习的技巧,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练就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湛艺术。

参考文献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5

体育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竞争,而学校的体育活动又要集健身性、趣味性与竞赛性于一体,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活动组织者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进行一些科学、有效、有趣、简便的方式进行竞赛,并且要以集体项目为主,促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培养其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以体育健身育人的最终目的。由于这些简便、有趣而科学的健身项目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满足其课余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更广泛地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课的考核与体育竞赛相结合,以激发体育运动者的锻炼兴趣

毫无疑问,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生考试等内容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项目一般不是竞技项目,所以比赛中没有设这些项目,也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不能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通过这几种形式锻炼身体。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体育竞赛中设置一些测试考核,组织学校或班级完成以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比赛活动。比赛也可以在各班、各校之间进行,互相督促,公平真实地开展。而且这种比赛活动与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以此为契机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的相应技能,在愉快而紧张的情况下完成锻炼任务。

三、学校体育运动还可以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文化的构建,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可是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也没有真正地以此为契机来宣传或加以利用。

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提升的角度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从体育竞赛方面来改进,使竞赛的目的面向全体的学生,以不断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为目的,使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及持久地开展。只有正确定位之后,才能传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使学校的体育教育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终身体质的打造。

随着为学生“减负”政策的实施,学校在每周上课时间和作业方面进行了减免,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从而腾出时间来参加体育活动、竞赛等,以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而不是单纯为了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学生及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不断地扩大其影响,以不断充实竞赛活动的内容。

笔者认为,整个活动的策划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从活动策划到活动宣传再到活动举办,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达到锻炼人、教育人的目的,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并展现学生的各项才华,发挥学生的作用等等。若达到了全民健身、全体参与的效果之后,会后的奖励措施就一定要开放,多计团体分,实现全员参与后提升其平均分,多比增长率。对于在活动表现出色、服务贡献大或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特殊颁奖,以此来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五、总结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6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罗勇(1977-),男,湖南桃源人,郑州大学电气学院,副教授;陈树伟(1977-),男,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电气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SJY2011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31-02

为解决高校工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工程能力缺乏的现实问题,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数百万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目前,教育部已在全国65所高校中开展了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郑州大学名列其中。

在当前高校学生普遍缺少工程实践环节、动手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造就社会所需的卓越工程师将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问题,也是工科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对于高校工科电子类学科来说,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利用电子竞赛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完善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学生的工作方式、工作思维、工作效率、协作能力将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途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1993年由原国家教委倡导的在全国普通高校组织开展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就业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2]在历年的比赛中,参赛学生数量巨大,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一、大学生电子竞赛概述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4天,目前已主办九届。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通过“半封闭、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竞赛以三人作为一队,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

每届电子竞赛包括6~8道题。内容以模电和数电设计为主,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DSp、aRm、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和pC应用。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调试两部分,一般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所涉及的专业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可编程器件设计、电子测量、计算机控制等;实践性教学有:电子线路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训等;可选用器件有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设计手段可采用传统,也可采用现代电子设计工具。[3]电子设计竞赛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而这正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所必需的内容。

二、大学生电子竞赛实战

大学生电子竞赛需要在四天三夜的短暂时间内完成一套符合功能要求的电子设备。竞赛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题目选择、系统分析及整体方案设计、子系统设计与制作、系统综合、制版与装配、调试与测量、完成作品和设计报告等。

各部分完成的具体任务如下:

1.题目选择

主要是明确题目的设计任务、系统功能和指标,在此基础上选择最熟悉和最有条件完成的题目。题目选择需对题意仔细分析,主要包括题目需完成的任务、系统功能、性能指标等方面。

2.系统分析及整体方案设计

根据题目的具体功能需要对系统进行整体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块化方法,划分系统的功能子模块。同时对各子模块之间的数据关系和接口进行定义、设计。在进行模块划分时,强度模块内部高的内聚性,模块之间低的耦合性。

3.子系统设计与制作

对每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先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几种不同原理的方案;然后再从功能、技术指标、元器件、完成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在方案确定以后,画出子系统的硬件设计电路图,并完成子系统的相应程序。

4.系统综合

在完成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后,对系统整体进行综合实现,包括各个模块及其数据接口。绘制系统整体的硬件电路图,完成系统整体软件的编制。

5.制版与装配

即实际硬件的制作,包括绘制电路板图、腐蚀电路板,并进行装配等工作。对于模拟部分,特别是高频部分,制版时要考虑电磁干扰。因此,需通过覆铜、模地和数地分离等方法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对于高频数电部分也要采取覆铜、避免环路等方法降低干扰。

6.调试与测量

先进行外观检查,用万用表检查是否短路,再进行通电检查。调试时应先调试各部件,然后整机调试,最后测试技术指标。先测部件或分机指标,再测整体指标。

三、电子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以理论为主,一般采取先理论后实验的方式。实验以演示实验和简单连线居多,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帮助甚微。很多学生几乎未接触过任何专业电子设备。因此,工科学生不会用电烙铁和万用表等基本设备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参加电子竞赛必须要制作实际的电子设备,因此,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进行元器件选型、电路板制作调试等各种复杂的工程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设计竞赛可看作是高校电子类学科真正的工程实训。通过电子竞赛,学生对实际元器件和电子设备制作方法均有深刻认识,其动手能力明显提升,从而解决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的难题。

2.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由于电子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将促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同时,由于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创新性,将促使学生迎难而上,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学生只有通过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才有可能突破竞赛题目的瓶颈,取得满意的竞赛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电子竞赛并不是简单的电子制作竞赛,而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强化训练。其成功开展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能力,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取之不尽的创新源泉。

3.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目前,学生对所学理论普遍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理论的实际应用缺少直观的了解,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一般不高。而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准备和实战过程中将涵盖高校电子类专业的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一次理论的集中运用,也是学生学以致用、检验所学知识的绝佳场合。电子竞赛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态度由无兴趣到有兴趣,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往届对参加电子竞赛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参加电子竞赛的学生,其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未参加电子竞赛的学生,并且普遍成为本专业领域的技术能手。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目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教与学两方面均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风气。老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对理论的实际应用只是简单描述。而学生学习以掌握理论、获得高分为目的,因此高分低能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学生学完了单片机却连基本的“跑马灯”实验也不会,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大学生电子竞赛试题内容涵盖了电子学科主要的专业课程,参赛者必须将所学理论全部应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才能圆满完成竞赛试题。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对于解决竞赛中的瓶颈问题将起到关键作用。

四、电子竞赛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影响

1.工作效率

大学生电子竞赛将提高学生的工作学习效率。由于电子竞赛需在短短的4天3晚完成一套具有一定功能指标的设备,因此需要参赛者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工作。有些学生甚至每天只睡2个小时。而这种惜时如金的工作方式在高校的其他学科竞赛及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这对于提高学生工作效率、改变拖拉懒散的工作作风具有促进作用。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追求效率已成为各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际工程项目工期一般较短,客观上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较高的效率。而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将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工程实践中,为培养高效率的卓越工程师提供保障。

2.工作方式

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将完成第二节所述竞赛实战全过程。而以上过程是电子信息领域实际工程项目的一个简单浓缩。通过以上过程的锻炼,学生不仅设计了符合功能要求的电子设备,也学习到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际工程的开展方式。这种竞赛驱动下的实践,相对于教科书枯燥的理论说教具有更深刻的意义,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电子工程设计能力。参加过电子竞赛的学生到企业,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工作,这一点已被各高校和广大企业实践所证实。以至于有些企业在招聘中直接把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作为一个重要的聘用条件。因此,电子竞赛将改变学生工作设计方式,为造就卓越工程师提供技术保障。

3.工作思维

大学生电子竞赛试题不仅有基本功能,还有扩展功能。而扩展功能一般带有一定的性能指标。要想获得较高级别奖励,需要完成扩展的指标。这种竞赛方式改变了高校电子类学科实验一般只重功能而忽略技术指标的现状。在真正的工业电子产品中,功能只是基本,而稳定性、误差、精度等指标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真正因素。因此,电子竞赛以技术指标来要求竞赛者,将与电子行业的工程实际标准相吻合,使得学生的竞赛设计行为与未来的工程实际设计相符,将扭转电子类学生普遍重功能、忽略性能指标的现状,使得学生在未来的电子设计活动中更多地考虑性能指标,与实际工程接轨。大学生电子竞赛将改变学生的工作思维方式,使其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4.团队协作

大学生电子竞赛是以3人作为一个团队参加比赛。每一个参赛队就好比是一个工程项目组。因此,参赛选手需要紧密团结、共同努力、分工合作、互相协助才能较好地完成电子竞赛任务。在每个团队内部,需根据队员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包括总体软硬件设计者、分模块设计者等。总体软硬件设计者实际上相当于项目负责人,技术上需要具有项目的整体设计能力,同时要有团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而其他两名队员将作为团队的技术骨干,配合负责人完成整个制作任务。这种团队协作的开发模式本质上与实际工程的项目团队制完全吻合。实际工程中,每个项目建立一个项目组,由项目经理领导并负责,按照既定的计划和分工开展项目实施工作。因此,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将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和工作模式,使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团队工作模式。因此,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将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五、结束语

通过本院对多届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参赛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各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培养的青睐对象。大学生电子竞赛已经为高校电子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在高校电子学科中大力开展大学生电子竞赛,以满足未来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佑莲.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体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49-150.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7

1.利用教育引导法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正确健康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循序渐进形成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例如:在体育课堂中教学短跑,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脚踏实地付诸实际行动,空谈空想将永远无法实现,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真正目的和现实意义,还要让学生了解影响竞争意识的诸多因素和相互关系等。

2.利用榜样示范法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生从小喜欢模仿影视明星以及同伴或老师的一举一动。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挖掘教学内容,可以列举出一些体育明星激励人心的故事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如:在足球基本技能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列举出球王贝利的事迹来教育学生,谁都需要努力,即使你是天才也还是需要努力工作,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寻找优秀的孩子们的同伴用以树立典型,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优点,从而作为学习的榜样。例如:本校体育运动优秀的学生,既可学习又可模仿,一举两得。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自己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学生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得到,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因材施教法培养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材”进行教学,引起竞争,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分三层次(a、B、C)进行短跑教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根据体质、技术水平等安排不同的运动量,让身体素质好的在成就中突破,中等素质的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求进,体质差的学生在兴趣中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再如:投掷成绩的好坏受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力量差异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安排不同的动作套餐,让力量较弱的学生吃饱,中等力量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吃出健康与品位。

4.利用竞争合作法培养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而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作为起点的,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既是上级目标又是起点,如:大部分田径项目。而群体性项目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获胜,如:篮球、排球、接力、游戏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竞争也同样重要,而自我竞争的本质是战胜自我。

5.利用游戏比赛法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比赛游戏竞争是最大的魅力所在,教师应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以培养,既可强身健体,又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如:在游戏比赛中可适当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或将男女分组比赛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应注意的事项

1.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竞争结果

竞争的最终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而我们只要能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专心尽力竞争,无论结果是喜是忧,都是没有遗憾的。

2.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竞争的价值

竞争的价值不只是在于最后的胜利,享受整个过程也非常重要。竞争的真正价值在于享受整个比赛过程,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竞争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8

一、背景

在教育部提出落实“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后,各地中职学校的技能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广东省中职学生英语技能竞赛是广东省教育厅从2006年开始举办的。竞赛分为演讲、情景描述、现场答问和听打四个环节。它很好地检验了学生的英语实际操作能力、对英语知识的把握能力和扩展能力。通过英语技能大赛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也引导了全省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育才理念的确立。

二、指导学生突破英语应用技能大赛第二环节——情景描述的几种有效措施

笔者认为,大赛的四个环节最能展现选手水平、最考验选手的是情景描述部分。选手要在短短的两分钟内用英语对由四幅图构成的题目进行描述。它不仅考量选手的思维能力、词汇量、语句的运用和英语综合能力,而且更加考验选手的心理承受能力。

(1)帮助学生克服培训中的倦怠感和“临场”的紧张情绪。有的学生平时表现得挺自信,但一到赛场,面对如此多观众和评委,就很难放开,紧张之下脑袋变成一团“糨糊”。对于选手而言,除了平时的训练和积累,最重要的是临场发挥,所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作为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成为他们的朋友、知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全身心投入准备,享受训练到参赛的过程。

(2)教师严把材料关,搜集有效材料对学生进行词汇量、课外知识等方面的有效拓展。“词到用时方恨少”是粤北地区中职学生词汇量的普遍现状。因此,在培训中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面是非常关键的。以“应用领先”为原则,我们辅导学生利用构词法(wordFormation)、联想法(association)、对比法(Contrast)、分类法(Classification)等方法识记单词,并要求他们通过学习句子来掌握单词。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各个阶段由多到少地给关键词,逐步过渡到完全没有关键词。注意搜集情景描述时常用到各种词汇和句型,将其归纳整理,在培训中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如:常见旅游景点和场景:Bird’snest鸟巢、thewaterCube水立方等。要教会学生使用图片描述的一些技巧和套话。如用于引入或填充的话语asweknow等。另外还要适当增加方位、人物的状态、灾害、环保、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词汇。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知识面过于贫乏,会影响他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所以,扩大学生的单一的知识结构,使其开阔眼界也很重要。

(3)采用“六何”法贯穿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描述的整个过程。“六何”的概念最早由拉雅德·吉普林于1902年提出,目前已在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被运用。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是“六何”的核心。在备赛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事物从六个角度作出各种实况的描述或联想,配合思维图对主题作全面分析,有效地整理资料,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是笔者坚持的做法。这种结合图片的训练方法,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学生不易产生畏难心理。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9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原则

指导数学活动课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趣味性是数学活动课的灵魂,趣味性原则就是要求数学活动课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取活动内容要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在乐中求知,增长才干。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数学活动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形式均要按学生的意愿确定,给学生充分的自。活动过程由学生组织、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3、实践性原则。

数学问题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活动课要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践,而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动手操作,大胆设想,勇于探索。既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又要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要注意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前提,应用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发展学生思维为中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完成达到预定的效果。其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多姿多彩,内容极其丰富。

1、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如猜数学谜语、走迷宫、当售货员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习趣味数学,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更能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及独创性。如二年级的“炒豆子”游戏,方法是:每2人为一组,每人准备9颗豆子。活动时,各自手握若干颗,两人同时口喊“炒豆子”后展开手掌,根据各人手中的颗数,立即相乘,报出乘法口诀及积是几,准时、快者得胜。这样反复数次或调换对象再进行,既提高了运算能力,又发展了智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并从中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2、操作、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能深化认识,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讲座

小学生学好数学,除智力因素和掌握学习方法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发展。如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学习习惯、刻苦学习的精神等。这就要求数学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责任感、自信心等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用讲座或报告的形式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家的成就和数学的历史,讲述青少年学生勤奋学数学的动人事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数学的思想教育。如:配合圆周率教学,进行祖冲之和中国古代数学史的讲座,配合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讲述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同时,利用这种形式还可以组织学生畅谈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才能的发展。

4、数学竞赛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心和上进心,希望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赞赏和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数学竞赛是学生表现数学能力的机会,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一旦他们在竞赛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数学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组织数学竞赛,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如在半期、期末或某一章节知识学习完成后,要综合检查学生所学内容的效果,可采取数学竞赛方式。竞赛可分为小组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单项赛、综合赛等。可用抽签答题,也可以进行抢答。在竞赛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社会调查

数学与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数学活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搜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技和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把调查来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引导学生作简要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利用生活、生产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

6、办数学小报

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篇10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认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12-05

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Competition,以下简称为大赛)作为世界技能竞技的国际性舞台,被称为职业技术领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着国际性的先进技能水平。到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已设立了6个大类共计46个项目。大赛的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及相关认证体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世界的主流水平。自2011年伦敦第41届大赛及2013年德国莱比锡第42届大赛以来,主办方均提出了“零事故”(Zeroaccident)这一共同目标。尽管选手众多,比赛项目较多,且竞赛日程较长,但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international)和第41届、第42届大赛主办方英国、德国还是实现了大赛“零事故”这一目标。

为了给我国相关专家提供健康与安全防护相关参考信息,为我国参加、举办类似的职业技能竞赛在健康安全规范方面提供相关参考资料,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安全防护相关法规规范,推广并普及必要的劳动防护,最终促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制造业安全防护水平乃至整体安全防护水平的提升,对世界技能组织及大赛主办方所指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oHS)、规定的设备、工具、个人防护规定及相关的认证体系开展研究很有必要。笔者拟以第41届、第42届两届大赛的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及认证体系为主要对象进行相关分析与探讨。

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内容解读

每个竞赛项目,按照不同的技术层面及领域,通常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技术文件及资料:(1)竞赛规则(CompetitionRules),对所有竞赛项目的整体规则、原则、组织形式、整体管理、监督投诉机制等进行整体说明;(2)技术说明(technicalDescription),对特定的项目名称、能力要求、工作范围、测试项目赛题的原则及赛题开发形式等进行约定;(3)基础设施列表(infrastructureList),给出特定项目竞赛所提供的设备工具等相关设施工具列表;(4)测试项目(testproject),详细的项目竞赛图纸及赛题;(5)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对安全防护的策略及程序进行规定,并就大赛时的安全方针协调机制、大赛中的技术代表、专家及场地主管等责任划分进行详细描述,并就赛前安全培训、健康与安全合约签订、监督体制等进行规定。下面本文将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相关情况及内容进行分析及说明。

每届大赛,赛会组织方均根据世界技能组织及主办国自身安全相关规定,在健康及安全防护方面制定详细的说明。在2011年英国伦敦大赛之前4个月,大赛主办方颁布了各个大赛项目对应的《职业健康安全规程》(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而2013德国莱比锡大赛各专业的《职业健康安全规程》同样在赛前4个月由主办方颁布。除此之外,2011年的伦敦大赛主办方在赛前4个月颁布了面向所有大赛相关人员的《安全健康手册》(HealthandSafetymanual)。

(一)《安全健康手册》

第41届伦敦大赛《安全健康手册》(以下简称为手册)分为15个部分,就大赛的相关文件政策、整体健康安全策略、不同岗位赛会有关人员的安全方面的责任分工、主办方的相关规章制度、个人防护用品、赛前安全教育、大赛中的健康安全监察、紧急情况处理、火灾警报及疏散、残障人士及易受伤的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安全事项、安全手册的发放方式及数量等所有涉及赛会安全相关的问题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手册中将大赛中的安全防护按专业相关将防护类型分为通用职业健康安全、电气、机械、热加工、食品卫生、个人防护用具等几大类。

按照历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惯例,除了遵循世界技能组织所颁布的健康安全规则之外,还需要遵守主办国的相关法令,如果法令之间存在冲突,则以最高标准(最严)为准。2011年伦敦大赛援引的英国健康与安全相关法规为1974年《工作健康与安全法案》(theHealth&Safetyatworkact1974),包含了自1989年到2008年颁布的健康与安全相关法令,涵盖了安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高处作业、电工作业、火灾等相关的32项法令。

手册的附录中,就赛会健康安全指导委员会的构成、大赛中的保险、无线电通信协议及术语规范、紧急电话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为便于操作,制定了相关表格模板,包括赛前竞赛区安全检查清单表a、健康安全教育检查清单表B1、健康安全教育签字表B2、竞赛就绪检查表C、轻微受伤记录、事故报告填表、事故调查报告表。

根据手册内容,需要大赛主办方负责检查参赛代表队携带的工具设备能否符合相关认证并允许在大赛中使用和选手参赛资质,主要有以下几点:(1)所有在大赛现场中使用的手工电动工具、设备等,必须达到赛会认可的安全认证要求,即通过产品源产地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安全认证;(2)参赛者携带的工具、设备,除需要通过如上相关认证之外,还需要张贴检验合格标识,标识上需标明产品上次检验的时间和下次检验的时间;(3)手动工具需要通过手动工具振动评测(HandarmVibrationassessments),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在有效期内的相关证书;(4)原则上不允许携带化学物品及有害物质,如大赛中确需使用化学及有害物质(如化学溶剂等),经大赛主办方批准且通过英国有害健康物质控制认证并具备证书的方可带入大赛场地;(5)竞赛中一旦出现违反职业健康安全规定的危险操作,在场的场地主管、专家将立即对选手提出警告,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警告之后,第三次将中止选手操作,中断的时间不从竞赛时间中扣除。

上述设备、工具、个人防护用具安全认证规范及文档,事先需经大赛主办方的专家、场地主管、专门的健康安全专家、专门的健康安全协调员或主办方监察组成员等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工具、设备将粘贴不得使用标识并移出赛场。

(二)《职业健康安全规程》

第41届和第42届大赛主办方均提出了“事故为零”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所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规程》(以下简称安全规程)对赛会安全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以2013年第42届德国莱比锡大赛为例,其健康与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第41、42届两届大赛主办方所颁布的安全规程包括总则、责任与保险、通用职业健康与安全规则、专业相关健康与安全规则四个大部分。以41届大赛主办方公布的机电一体化项目的通用职业健康与安全规则部分为例,其内容较为详尽,包含的36项具体内容总结如表1所示。

大赛场地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并制定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程序,在赛前对所有相关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参赛选手需签订专门协议。大赛场地需配备如下安全设施:(1)外伤急救包、外伤急救中心;(2)紧急洗眼站,用于眼部异物清洗及损伤防护;(3)火灾初期灭火设备,包含灭火器、灭火毯、相关标识指示;(4)报告及通信协议;(5)紧急疏散路径指示标识。

除上述安全设施以外,前往外伤急救中心的交通车辆、化学品喷溅泄漏的处置、与外界火灾控制等紧急处理的联系方式也必须保持随时就位及畅通。场地主管或专门负责安全的专家须事先对所有参赛选手、专家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含急救设备、洗眼站的位置、火灾疏散及逃生路径、疏散后集合地点、紧急情况下的警报内容及撤销警报的广播内容等相关信息。

从近两届大赛的安全规程来看,其总体格式基本相同,区别主要是根据主办国的不同而分别引用了主办国的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在上述两个文件中,除大部分与我国安全规定类似的内容外,尤其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有如下内容:

参赛选手不得佩带任何珠宝饰品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按个人防护用品用途及伤害类型不同,分为眼睛防护、头部防护、呼吸防护、肢体防护、手部及臂部防护及足部及腿部防护。根据各专业性质不同,一部分如防护眼镜、防护鞋等为必须使用;部分如耳塞等则为建议使用;而在对旋转机械的操作中,手套为严禁使用。按照大赛专业不同,基本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防护鞋、眼部防护、噪声及听力防护、工作服或防护服,特殊情况下还需要使用呼吸器、面部防护罩、焊接个人防护、手套等特殊防护设备。按照规定,所有大赛相关人员,无论是比赛期间还是在前期准备熟悉过程中,在大赛场地车间中必须全程穿着符合赛会要求的防护鞋及工作服,以及根据规定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德国莱比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22个有中国参赛的项目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如下页表2所示。

较为严谨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对于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中给出的较为严谨的规定,除了赛前的安全检查外,在比赛中,选手也将有一次临时中止比赛的机会,由组织方再次确认安全状态。如果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选手将受到警告,两次警告之后如仍未达到安全操作的要求,将可能面临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如在第42届大赛电气操作中,规定所有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德方的BGVa3要求,而且必须完成两端电路断开、意外连电防护、确认无电压、接地与电容放电、遮盖保护及拉设警戒线等一系列全部预防操作之后,才能开始操作。与此类似,在焊接、压缩气体操作乃至磨削砂作、大赛期间食品卫生等,均规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责任与保险与往届情况类似,作为参赛的前提条件,各参赛代表队需自行承担如队员受伤、疾病及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财物损失等可能发生的风险责任。各参赛代表团是否自行购买保险,主办方未作强制性要求。但鉴于大赛主办方既不承担参赛代表队大赛期间及在主办国逗留期间的人身伤害、财物损失,也不提供任何保险。因此,建议参赛国代表团事先购买适当的保险。

机床、设备、工具等的相关规范及认证体系

赛会要求,不论是主办方提供的还是自行携带的机床、设备、仪器需通过原产国或地区的安全强制认证,包括欧盟、韩国、澳大利亚、日本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强制认证。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方认可的部分国家或地区安全认证体系如表3所示。

按照大赛各项目技能管理计划,在赛前,将在专门的时间会同首席专家、场地主管(workshopSupervisor)、专门的专家(expertswithSpecialResponsibilities,eSR)、本国专家等对机床、设备、工具等进行安全资质检查,不符合安全认证及标准或检验有效期过期、存在故障的机床、工具、设备由大赛主办方张贴禁止使用的标记并移出赛场,不得在竞赛中使用。第42届大赛主要采用Ce认证。Ce认证作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安全认证之一,包含了健康、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欧洲法规要求,并且不定时更新。如按照最近的Ce认证要求,机床等带电机械,需符合电磁兼容性(emC)和低电压(LVD)规范;而冰箱这样的家用电器,除了符合电磁兼容性和低电压规范之外,还需要符合有害成分限制(RoHS)、报废电子电气设备(weee)等规范。而电气照明设备的认证,则涉及《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en55015:2006+a1:2007+a2:2009等至少6项的相关标准。

为保证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能够顺利参赛,根据前期案例以及按照41届、42届两届大赛相关安全规定文件的规定,按照国际赛会通行的做法,参赛项目采购并携带的机床、设备、工具,一是确定事先通过规定最新的相关安全认证,设备、工具等经过定期检验并张贴标签;二是工具、设备机床制造商必须经过相关认证并附有认证标识;三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机床设备等,为避免届时出现麻烦,除了经过认证、标识和检验标签齐全之外,建议随机床、设备携带必要的认证资质证明文件。

个人防护用品规范及认证

就我国劳动防护整体而言,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普及与使用,乃至操作者的安全意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意识和知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想在个人防护用具上达到大赛要求,首先必须采购符合规定标准并通过相关认证的个人防护用具,而且需事先研读职业健康及安全规则相关技术文件,必要时需与外方、主办方沟通交流,弄清相关信息。在训练中、比赛中持续做好个人防护,养成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

按照第41届技能大赛的规定,在电工操作中必须穿着符合《英国工作个人防护用品(1992)法规》(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atworkRegulations1992)所规定的个人工作防护用具,其防护服的阻燃、耐电弧性均需达标。又如,规定在使用手电钻钻孔工作的情况下,必须佩带符合en166Ft标准(欧洲面部防护标准)的防护镜。2013年大赛主办方对于个人防护用品,除要求按不同的比赛项目需采用不同的防护用具外,均要求使用符合欧盟的Ce认证标准,如参赛队携带的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主办方将“指定主办国符合资质的个人防护用品供应商信息”。也就是说,如果参赛代表队自备的防护用品或工具不符合资质,届时需自行购买符合资质的防护用品或工具后,方可允许带入赛场用于比赛。

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为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源源不断地输出中国制造的产品,就大多数中国制造的产品而言,按照外方标准从技术要求上达标不存在太大难度;但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相关劳动保护标准、劳动防护意识、国际相关标准熟知程度以及在竞赛、生产制造乃至日常生活中切实运用的安全防护相关用品和规则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意识,还是规章制度、硬件设施,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提高我国技术工人的职业防护水平,提升我国民众对安全防护的认识,最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乃至我国产品的竞争力,还需要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努力。

此外,在参加区域性或世界技能大赛中,要保证健康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具备标准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是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切实进行防护,另一方面是需要事先深入了解并学习赛会相关规定标准,在专业人员意识、认证资质、相关技术等方面达到要求。这对我国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和提升我国工业制造、社会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wSi)worldSkillsinternationial2013.CompetitionRules[eB/oL].//w.i.(wSi),5.1edn.worldSkillsinternationalSecretariat;Keizersgracht62-64,1015CSamsterdam,thenetherlands:69.

[2]worldSkillsLeipzig2013.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mechatronics[oL].may,2013edn.worldSkillsLeipzig2013;Leipzig,Germany:21.

[3]worldSkillsLeipzig2013.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manufacturingteamChallenge[eB/oL].may,2013edn.worldSkillsLeipzig2013;Leipzig,Germany:21.

[4]worldSkillsLondon2011.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mechatronics[eB/oL].wSL2011,London,U.K.:21.

[5]worldSkillsLondon2011.Health&Safetymanual[eB/oL].wSL2011,London,U.K.: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