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十篇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十篇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6:46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1

关键词:污水处理;安全;事故隐患;风险防控

污水处理厂存在较多运转机械和电气设备,且多数构筑物和容器设备都属于有限空间,涉及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坍塌、淹溺、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诸多安全风险,国内外同行业每年都会发生多起生产安全事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愈加严格,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在逐年迅速增加。污水处理作为城市运营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格外重要。

1污水处理行业事故统计分析

通过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渠道,笔者收集了自2016—2021年污水处理行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类型进行分析。

1.1事故统计

本文收集了6年间发生的76起污水处理行业事故案例,共造成197人死亡、63人受伤。按年度进行统计,历年事故量和死亡、受伤人数见表1。

1.2事故类型分析

对收集的76起案例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其中,中毒窒息事故55起,占72.5%;火灾爆炸事故9起,占11.8%;坍塌事故4起,占5.3%;高处坠落事故3起,占3.9%;淹溺事故3起,占3.9%;机械伤害事故2起,占2.6%。

1.3事故发生月份统计

对2016—2021年污水处理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发生月份进行分类统计,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污水处理行业事故频发,其中,中毒窒息事故数量占居首位,每年5~9月是高发期。这些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后果极其严重,充分暴露出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存在重大缺失,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行业普遍安全意识不高,认为污水处理不是高危行业,不用在安全方面投入过多精力;二是安全投入不足,只追求经济利益;三是安全技能欠缺,操作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高中以下文化,安全培训流于形式,且缺乏针对性;四是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厂站因规模小,配备人员少,缺少作业监护。

2污水处理厂常见的安全事故隐患

通过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和现场经验,对常见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归纳,主要突出在以下7个方面。

2.1有限空间事故隐患

据统计,国内各行业从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共发生有限空间较大事故66起,造成248人死亡[1],其中,污水行业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了55起,造成168人死亡、43人受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是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重中之重[2],必须重点管控。应急管理部和各地区均相继出台了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未辨识有限空间风险,无警示标志;未配备通风设备、气体检测仪器、空气呼吸器等器材;未进行通风、气体检测,未办理作业许可证,这些隐患都有可能导致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如在前期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和应急演练,还会导致事故发生后进行盲目施救,造成事故伤亡扩大。近年来,为解决臭气污染问题,各污水处理厂选择将预处理段、厌氧池、调节池、污泥脱水间等作业场所进行全封闭,特别是老厂改造困难,除臭间的通风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设计不匹配,增加了中毒窒息风险,应引起重视。

2.2火灾爆炸隐患

主要体现在:在易燃易爆场所盲目动火;易燃易爆物品未按规范存放;氧气、乙炔瓶间距不足,气管破损,乙炔瓶倒用,无阻火器;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存在缺陷;电瓶车充电不当;消防器材不足等方面,都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2.3坍塌隐患

主要体现在:顶管未按规范施工、透水、基坑开挖和支护不当等。

2.4淹溺隐患

主要体现在:防护栏和盖板缺失,未配救生圈、穿救生衣等。

2.5用电隐患

主要体现在:常见电气线路破损、老化,用电设备未接地,无漏电保护、电气检修未断电挂牌,以及无绝缘工具。

2.6高处坠落隐患

主要体现在:高处平台无防护栏,孔洞盖板缺失,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未戴安全帽;水池上盖板不牢固,上水池不穿救生衣、未配救生圈等都易导致高处坠落和溺水事故发生。

2.7机械伤害隐患

主要体现在:机械旋转部位无防护罩,常见有风机皮带轮、机泵联轴器、污泥脱水机等;设备检修未断电挂牌;女工长发未盘起等,都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3安全体系建设

3.1安全标准化建设

企业应按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管理网络[3]。由企业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对照标准规范自主创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标准化体系,企业负责人要充分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保证制度规定的落实。

3.2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涵盖所有部门、所有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各岗位安全履职内容和日常安全工作清单。组织生产、工艺、机械、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人员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涵盖所有岗位、所有设备,一经定稿应印发到操作现场每人手中,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检验培训效果。

3.3应急能力建设

根据企业风险特征,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预案要符合企业实际,力求简单明了,由企业自行编制为佳。

3.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抓手,“双重预防体系”建立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发挥好一线岗位员工排查治理隐患的积极性。凡检查出的隐患应开具“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按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定质量的原则限期解决,整改完成后上报整改报告,形成管理闭环。

3.5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对各级人员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培训计划要涵盖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要学习事故案例增强安全意识,更要重点学习岗位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险防控措施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一要摸清底数,全面辨识,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二要严控作业流程,作业前编制作业方案,充分辨识安全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明确人员职责,进行安全交底,做好现场隔离并安放警示牌,严禁擅入作业区域。三要落实人员保护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呼吸器、安全绳、安全帽,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实行作业审批,加强现场监护。四要加强教育培训和演练。对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五要定期开展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特别强调,有些水下设备检修和管道封堵会涉及蛙人水下作业,属于“危大工程”,应编制适用的专项施工方案,蛙人要经专门培训合格,潜水装备和供气设备必须做到一用一备,如果只有一套设备,如发生故障,将无法对水下人员进行救援。

4.2设备设施安全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实施设备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设备运行前应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各机械部件安装要牢固,防止飞出伤人;操作人员不得靠近、接触转动部位;运转设备在维修前必须可靠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检修时设专人监护;清理机电设备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机。特种设备应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按照检验结论确定的参数使用;压力容器的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送检;按照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3电气安全应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气设备、元件、材料等合格产品;电工应取得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程;定期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全面检查、维修、测试,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必须良好安全可靠,电气设备的安全外壳、金属构架采取保护性接地(零)措施[4]。变/配电室配备绝缘垫、绝缘手套、绝缘靴、高压验电器、警示标志牌、灭火器等安全工器具,安全用具必须在检验有效期内;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4.4防溺水及高处坠落

构(建)筑物的防护栏应牢固可靠,高度不低于1.2m,配备救生圈、安全绳等救生用品。在没有栏杆的污水池上工作时,员工必须穿救生衣;池上走道应平整、防滑,铁栅、池盖、井盖如有腐蚀损坏,需及时调换。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做好防滑措施。

4.5防火防爆

在易燃易爆区域动火前必须检测,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限量、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轻拿轻放,且与氧化剂分储,储存场所进行强制通风。易燃易爆区域消防设施应按规定配置,并定期检查、更新,保持完好有效。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掌握各类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安全救护技能和应急预案。

4.6劳动保护

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培训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防护用品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5结论

虽然污水处理不属于高危行业,但各类安全事故仍层出不穷,特别是中毒窒息事故,发生频次高、危害大,为及时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发生,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保障安全投入。企业要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到位。2)配备足够的气体检测仪、隔离式呼吸器、通风机、三脚架等安全器材和设备设施,在作业前、作业中和应急救援时才能避免和减少伤亡。3)强化培训和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4)加强检查,强化责任。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并落实责任考核。

参考文献

[1]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工贸行业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eB/oL].(2021-8-11)[2022-03-07].

[2]高琼,吴春江,彭昕.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务管理,2009(4):1-4.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3-14.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2

一是加大环保专项行动力度,加大对重金属行业企业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从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排污量、处理工艺、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危废储存、转移联单执行情况入手,逐一进行检查。

针对查出的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问题严重的企业拟实施停电措施;对涉及重金属企业进行了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

二是加强环境准入管理,坚持“先评价、后建设”原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审批,对未审先建和未验投产的企业进行督办,督促办理有关手续。

督促新建项目按要求申请环保验收,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发展增效不增污。到目前,新上项目全部履行了环评及审批手续,环评执行率100%。

三是加强农村养殖业的介入管理及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的处理。

该局与集团养殖基地共同研究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基地按着严格制定的《畜禽养殖业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管理,保护农村的环境质量。

镇五间房社区农村畜禽粪便污染治理项目是我县年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农村环保项目,年处理畜禽粪便0.9万立方米,产生沼气14.6万立方米,此项目的实施有力的推进了农村节能减排,为农村污染防治起到了积极的典型示范作用。

四是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及水源地保护环境监管,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对10处典型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制定了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清除计划表,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五是积极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大敏感地区的风险隐患整治力度。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3

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今天我们把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合在一起开。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安全生产方面

(一)20*年工作回顾

第一,强化责任落实,实现三项指标零增长。去年全市各级累计签订各类责任书20200余份,比上年增加50%,基本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794起,同比下降0.5%;死亡103人,同比下降7.2%,占全年控制指标(124人)的83.1%,我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控制指标的比例为全绍兴市最低;直接经济损失239.5万元,同比下降12.2%。其中工矿企业事故4起,同比少发生一起,死亡4人,同比少死一人,占全年控制指标(8人)的50%;道路交通事故766起,同比下降0.4%,死亡99人,同比下降6.6%,摘除了省道路交通重点县市帽子;火灾事故24起,无死亡,同比持平。连续第五年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的“零增长”,经绍兴市考核,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

第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深入企业,向厂长、经理发送关注农民工安全的公开信,在*电视台开办安全生产宣传专题,在《今日*》开设“安全在我心中”征文专栏,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五办五送五推进”等活动。举办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培训班19期,培训1382人;举办特种作业培训班22期,培训1575人,办理特种作业复审523人;完成全市再培训8万人的全员安全培训任务,得到了省全员安全培训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的成功做法,还得到了浙江省及绍兴市分管领导的批示肯定。

第三,强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危化品行业、黑点路段、道路交通、火灾隐患暨“三合一”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矿山、农机、旅游、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十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共整改事故隐患3000余条。特别是在“破解难题、优化环境”活动中,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与有关乡(镇)、街道重点开展加油站点、油漆市场、非法萤石矿等专项整治,消除了一批多年积累下来的安全隐患。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完成了省、绍兴市挂牌督办的8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整治、1处重大火灾隐患和我市挂牌的5家火灾隐患单位的整改工作。

第四,强化基层基础,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完善乡(镇)、街道安监站工作职能,充实安全管理人员。举办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员取证培训考试,全市已有54名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员取得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重点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攻坚月、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整改等几项活动。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各位副市长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组织全市性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20余次,共出动检查5863人次,查出大小各类隐患3932条,其中立即整改3895条,限期整改37条,下发整改指令书109份。同时,以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全年共查处非事故类安全生产违法案件50起,对54名当事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对发生的4起工矿企业事故,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第五,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防范机制。抓好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的落实,总体应急预案、重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乡(镇、街道)预案等逐步建立完善。去年6月份,市安委会组织开展了液化石油天然气泄露事故应急救援拉练,取得了预期效果。

尽管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仍然十分严峻。道路交通方面,到3月25日为止,全市已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2起,死亡23人。今年道路交通这一块死亡人数考核指标比去年大幅度下降,去年控制指标为115人,实际死亡99人,今年要不突破94人,而且较大事故界定由去年的5?9人变为3?9人。工矿商贸企业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市已发生工矿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一些中小企业主安全生产主体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在消防安全方面,今年已发生火灾事故3起。“三合一”、“多合一”建筑火灾隐患较多,一些公共聚集场所缺乏消防安全设施,外来员工生活用火用电和出租房消防安全方面隐患也不少。

(二)2009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绍兴市下达我市的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03人,其中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7人(比去年减少1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94人(比去年减少21人,去年实际死亡99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人,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不超过0.3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不大于3.0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不突破9.3。

今年我市安全生产的目标是:确保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继续实现“零增长”,力争有所下降,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确保完成绍兴市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具体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一是督促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对高危行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鼓励企业进行安全设施技术改造,淘汰不安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把好行政审批源头关,对未依法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的项目和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危化品、矿山等高危行业实施项目安全可行性论证、安全预评价、竣工验收等制度。二是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矿山、危化、机械等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扩大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面。三是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和监管机制,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四是抓好总体应急预案、重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乡(镇、街道)和部门预案等的完善与实践检验,提高防御和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安全依法监管水平。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按照上级关于“隐患排查整治年”的工作部署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层层分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重点岗位。二是讲究方法,具体做好“四个结合”:即坚持隐患排查治理与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相结合,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的工作力度,对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的单位,采取严格的行政措施;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一律采取停产停业限期整改;对个别整改无望的,坚决采取关闭措施;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三是抓好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会商、情况通报和联合执法。指导、帮助和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考核优秀和良好的单位实行政策奖励,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考核不合格和突破责任书明确的责任目标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三,抓好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一是加强安全主体培训,突出抓好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巩固和深化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网络、宣传窗等现有宣传资源的同时,探索建立依托学校、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教育培训模式。三是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征文、送法五进(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和“送教下乡、零距离服务企业”等形式,认真开展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类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四是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把制度规范和行为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既敢抓善管、狠抓严管,又强调在规范中做到行为养成,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提升。

二、关于节能降耗方面: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全民节能。出台了《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市“十一五”期间降耗减排实施计划》、《切实做好20*年度降耗减排工作的通知》以及《*市节能降耗十佳企业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了评价考核体系及节能管理。出台了《*市节能降耗百日行动工作方案》,集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在全市开展以全民节能、企业节能、节能技术推广、优化产业结构、机关和公共场所节能、节能宣传以及节能降耗考核督查等七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节能降耗百日行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5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19%,完成了绍兴市对我市下达的下降4%的考核指标。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去年6月份,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节能降耗督查会和专题工作会议,与21个乡(镇)、街道及开发区和7家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降耗责任状。出台《*市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节能降耗作为目标任务和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由市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督查。

三是采用节能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一些先进成熟且节能效果比较明显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被积极推广应用。如新投资2000万元把2号抽凝机组改成背压机组,预计投产后2号机组发电煤耗将从400多克降到200克左右;天乐集团通过变频电机的应用,每月节电约3万度。此外,抓好建筑节能、照明节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等节能工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去年我市又有5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验收,目前我市共有清洁生产企业11家。新光药业通过省绿色企业验收,我市绿色企业增加到2家。

20*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仅为0.60吨标准煤,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48%,20*年下降4.19%,由于我市原本产业结构偏轻、基数偏小,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今后三年年均下降5%,任务非常重,压力相当大。

(二)2009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的节能降耗目标,要确保万元GDp能耗降低4.2%以上,力争5%。围绕这个目标,下一步主要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咬定目标,注重分析,落实责任,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机构、队伍和考核制度建设,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到各相关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负责。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考核考评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检查督促,分分企业、分行业、分区域,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能源统计和计量制度,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设立能管员岗位。特别是督促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能耗企业,编制完善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责任。

第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商贸、旅游、生产业和文化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采取关、停、转、节等措施,继续推进“三高一低”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调控力度,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三高一低”项目。对达不到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不予核准、备案。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对于不按期淘汰的企业,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第三,进一步鼓励企业科技和管理创新。鼓励采用一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动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积极开展印染行业凝结水回收利用、染缸保温、锅炉改造等节能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加强电力需求管理,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科学制订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加快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在城乡路灯、宾馆、商厦、办公楼等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

第四,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执法监督力度。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把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分析梳理,提出针对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科学的能源利用统计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搞全、搞准、搞及时统计数据,定期公布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企业合理用能,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第五,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和工作交流,组织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合理用能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节能。加强节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节能实践活动,开展节能降耗十佳企业、节能型机关、节能型家庭、节能型学校、节能型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节能降耗先进典型、成功经验。通过设施设备改造,落实办公、用车、采购等制度,大力推进机关的节能降耗工作。

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

(一)20*年工作回顾

去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8.3%和13.6%。

一是以狠抓曹娥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水环境保护明显好转。以嵊新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坚持“控新”、“治旧”、“监管”、“调整”多管齐下,做好曹娥江流域*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曹娥江水质明显好转。编制完成*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出台南山水库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办法。在国家统计局、浙江省城调队对我市环境保护的公众调查中,我市市民对饮用水保护工作普遍感到比较满意。

二是狠抓重点区域整治,绍兴市级重点监管区如期“摘帽”。建设新昌江*段17公里截污干管、38.3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3座提升泵站,建成嵊新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处理排放达到规定标准,新昌江*段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开展各项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800多家次,处罚违法企业200余家。20*年11月份,通过了绍兴市污染整治办的验收。

三是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以“五整治一提高”为载体,全市20%的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市被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评为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区,创建成功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部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生态乡镇2个。

四是狠抓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化解,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建立重点环境问题责任化解制度,对境内环保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摸排,梳理重点环保隐患,并依据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列出的重点环境问题,以副市级以上领导为责任领导、乡镇为责任单位,着力实施整改化解,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工作的扎实推进。

五是狠抓重点企业整治,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制定《*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计划》、《20*年*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配套出台了《*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应急预案》。通过限期治理、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提高脱硫效率、加快嵊新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等手段,全市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超额完成。

六是狠抓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环保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总投资110万元的*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投资80万元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子站以及总投资约130万元的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黄泥桥站,并已投入正常运行,实现了24小时的全市自动实时监测。建成省控新和嵊新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设施,并已与省和绍兴市联网。全市55家重点企业也实施了在线监测监控建设,市环保监控中心已建成投用。

(二)2009年主要任务

近年来,上级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要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切实落实减排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纺织、印染、医药、造纸、化工等行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出台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修改完善产业导向目录,严格限制新上高污染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坚决淘汰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小制革、小冶炼等落后生产能力,对存在严重违法排污行为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对整改无望的高污染企业,对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2.重点推进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开展曹娥江水域排污口整治,实施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解决嵊新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和进管企业规范排污问题,深入开展热电企业污染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截污管网建设进度,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3.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构建较为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特别是抓紧制定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规划。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农业养殖污染整治,削减养殖污染排放量,加快截污纳管建设,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积极推进河沟池塘污染整治,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

4.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打击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减排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不断完善环境隐患排查、化解和环境投诉调处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制度,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4

根据省水务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的通知的通知》(琼水城水〔2009〕249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城镇防汛能力,确保城市排水安全,促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部署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委于8月7日至11日派人进行检查,通过此次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得到了及时整治,安全生产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得到了更好的落实,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隐患排查监管体系和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现将这次检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责任。

我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有力,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监督考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保我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城市污水管网检查,确保城市排水安全

为了排水安全,我市派人对已建的排水管线38320.66米及设施进行清掏、疏通、维修等工作。共清掏雨水井500座;清掏检查井200座维修雨水井22座,更换雨水井具45套,更换雨水箅子22个,疏通雨污水管线长600延长米。暗渠是城市排水的命脉,如果暗渠不能正常工作,城市的生活污水及各类排水将无处可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大了对暗渠的防护力度,我市加派人手对暗渠进行排查。管理人员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冒着暗渠里的腥臭味的侵蚀,对暗渠一处一处进行排查,共计修复150延长米,确保了汛期暗渠的正常使用。通过这次自查,及时疏通我市那大城区排水管渠、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转。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5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按照**8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会议的要求,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集中整治重污染行业和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8年环保专项行动要以整治影响饮用水源水质污染问题为重点,开展后续督察,确保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100%达标;对造纸行业,坚决淘汰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环境违法企业,防止死灰复燃和落后淘汰工艺、设备的转移;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一年以上运行负荷达不到设计能力60%,造成污水直排外环境的,限期整改;对重点流域、区域**7年以来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通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强环境执法,进一步强化监管手段,严格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措施,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后续督察,巩固专项行动整治成果。

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检查。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5年以来国家、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的落实情况。结合今年4月对重点案件后续督察情况,重点检查**5年省环保局挂牌督办的仙村水泥企业群、新塘漂染企业群污染问题和**7年市环保局、监察局联合挂牌督办的广东澳联玻璃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环境整治情况。

2.**6年以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情况。结合我市今年6月保护西部水源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和8月河涌整治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的情况,重点检查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取缔、关闭措施落实情况。

3.**7年开展造纸行业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7年环保专项行动中被取缔、关闭以及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8年第18号公告中应予淘汰落后造纸产能名单的造纸企业。

4.工业园区,特别是产业转移园区和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情况、限批区域的项目限批情况、园区内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

5.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企业,以及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整改落实情况。结合今年上半年以来开展的全市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安全隐患百日督查和环境污染、辐射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企业的隐患排除情况、应急预案及措施的落实情况。

6.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突出、反复上访、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整改和责任追究情况。结合我市今年开展的“市长、区长、局长公开接访日”活动,重点检查**6年以来市领导批示及领导包案处理的重点案件整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

7.市环保局将对专项整治落实情况及有关区、县级市环保挂牌督办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二)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火力发电厂专项检查,促进污染减排工作。

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火力发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设施建设,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努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专项检查。查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情况、处理水量、主要污染物去除情况、污泥处置情况、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情况。建立环境监管档案、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染处置的动态管理,严厉查处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泥二次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

2.城镇垃圾填埋场专项检查。查清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运行情况,严厉查处未批先建、不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垃圾渗透液超标排放或直排的环境违法问题。对已经封场的填埋场进行隐患排查,对没有环保验收和关闭封场没有经环保部门鉴定、核准的,一律责令限期整改。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要督促企业制订环境应急预案,建设环境应急处置设施。

3.火力发电厂专项检查。加大对火力发电厂脱硫设施、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转。对不正常使用设施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三)开展饮用水源地及重点河、涌流域污染整治,改善局部水环境质量。

结合我市3月“整治违法建设、打击违法排污”环保专项行动、6月保护西部水源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和8月河涌整治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的组织开展,继续开展饮用水源地及重点河、涌流域环境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进一步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隐患。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排污行为死灰复燃。加大对河、涌沿岸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排污企业的检查力度,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继续清理禁养区畜禽养殖业,清除各种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隐患。

2.结合对重点河、涌流域**7年以来新、改、扩建工业项目的检查,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严格依法查处。

3.要坚决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依法淘汰列入淘汰目录中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

4.要严厉打击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对屡查屡犯的企业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对长期超标排污、私设暗管偷排偷放、污染物直排以及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无法治理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一律关闭取缔;对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5.加强日常监管,防范污染事故发生。要制订周密的水环境保护预警和应急预案,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时,采取必要的限产、限排或停产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为加强环保专项行动的协调和领导,**8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实施,市发改委、经贸委、国资委、监察局、卫生局、司法局、工商局、安监局、质监局等部门共同开展。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能,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形成合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具体分工如下:

市环保局:负责本行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排污和其他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工程,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项目提出关闭、停业的处理意见,依法报请市政府决定。联合国资、经贸、卫生、安监等部门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环境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按照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求,定期上报有关信息,通报我市环保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公布查处情况。

市发改委:负责规划和综合协调重大项目的建设,牵头负责电力、钢铁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检查环保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执行情况,会同市经贸委实施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

市经贸委:负责依法推进除电力、钢铁之外其他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会同市发改委实施电力、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组织、协调我市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会同环保部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市国资委:负责督促监管企业加强环境管理,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和限期治理、整改任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退二进三”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督促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执法监察,保证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清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和规范性文件,会同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排污企业实施挂牌督办,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环境违法违纪责任。

市卫生局:负责对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医院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配合环保部门对企业开展环境安全的培训。

市司法局:负责组织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为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市工商局: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取缔污染环境的无照经营行为。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须经环保部门审批而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的,暂不核发营业执照。对经营范围中含有须取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前置许可审批手续方可经营项目的企业,年检时须提交有效的环保文件,否则不予通过年检。依法配合市环保局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监管。

市安监局:依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监管,加强对危险化工品生产、运输、存储企业的监督、执法,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防止或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会同环保部门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环境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

市质监局:负责依法查处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等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

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围绕本次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按照上述工作分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形成整治合力,并结合各自辖区环境保护工作特点,大力开展辖区内的各项环保专项行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的环保专项行动。

(二)完善各项制度。

1.强化部门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积极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完善挂牌督办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久拖未决的环境违法、违纪问题实施挂牌督办,落实责任、明确时限、跟踪督查,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通报。

3.对未能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区域,实行“区域限批”或“行业限批”。

4.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拓宽监督和社会舆论渠道,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公开污染整治情况,曝光违法排污企业,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加大监督力度。

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围绕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开展专项行动的指导,对后续督察工作情况、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情况分期分批组织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同时要建立重点案件管理档案,完善督办制度,公示督办结果。市有关职能部门将组织对各区、县级市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查。

(四)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要加大对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环境违法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

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本地区或本部门整治重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各部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动员部署情况于9月25日前报送市环保局。

(二)集中检查和整治阶段(9月至11月)。

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按照工作部署,继续对垃圾填埋场和火力发电厂(9月25日前),尾矿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1月10日前),造纸行业后续督察企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年1月5日前)的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市环保局将根据工作部署,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区、县级市环保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分阶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6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国正进入污染事件高发期,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不少重大环境事件,包括渤海溢油事件、曲靖铬渣污染、大连pX项目险酿重大泄漏事故以及在安徽、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相继发生血铅中毒事件(1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228名儿童血铅超标;3月,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上陶村发现163名村民血铅超标;同是3月,浙江湖州市德清县300多人血铅超标;5月,广东河源市紫金县136人血铅超标;9月,上海康桥地区25名儿童被测出血铅超标)总之,环境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频繁爆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环境监管这提出了严峻挑战。据有关资料统计,国每年环境损失、生态破坏损失、资源耗竭损失和环保资金中因环境问题而纯消耗的费用,四部分之和占GDp20%左右。就我市而言,环境安全风险也还是客观存在通江大规模的天然气和石油钻探、陕西和南江县的矿产资源开发,比如去年发生的通江诺水河上游陕西南郑县尾矿库泄漏跨界污染事件、金津食品厂氨气泄漏及两次洪灾,都对我环境应急是一个考验。

同志们保障辖区环境安全。适应新形势,环保部门的根本职责所在要抓住大好机遇。迎接新挑战,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务实的思想作风,高昂的工作热情,团结奋进,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环境应急监管,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维护社会稳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环境安全保障。

二、查找差距。进一步找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第一。没有把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放到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思想认识与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日常工作中。放在保民生、扩内需、稳增长和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建的大环境下去实践,工作的主动性、适应性不强。面对全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个别领导思想产生了迷盲,个别同志认识走进了误区,工作出现了迟疑。个别单位对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环境监管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现象突出。有的地方“一案三制”建设基础不牢,环境应急能力还很脆弱,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重事中应对,轻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安全隐患排查不力,对企业应急工作指导监督不深、不细,整改措施未能完全落实;有些地方应急值守形同虚设,信息报送不及时,迟报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

第二。执法文书、执法案卷管理不规范,日常工作与新时期环境监管的新任务不相适应。一方面是环境监察执法与应急工作不规范。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扎实。各类执法信息报送不及时;有些地方环境监察执法不严肃,不按规定程序和制度组织巡查,不如实填写现场监察记录,对违法案件不做现场笔录,有的甚至处罚之后才补证据。另一方面是环境监察执法与应急工作不到位。有些地方环境监察执法不严,执法措施不硬,执法震慑力不强,从轻处罚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地方环境监管不严,安全隐患排查不力,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有些地方应急管理的隐患排查、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信息等环节缺乏有机衔接,仅仅满足于非常态应对。

第三。普遍缺乏应急防护、监测设备和环境应急处置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些地方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人思想僵化,队伍素质与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相适应。市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宏观思维和长远眼光,只注重个案办理和具体事务工作,对影响环境监察工作的全局性问题思考不够,对如何以环境执法促进环境管理和法制建设考虑不多。部分执法人员日常工作作风浮躁,应付了事,现场检查不认真,日常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上面一查就查出了问题,日常监察中为什么发现不了问题呢?这要引起在座的各位同志高度重视。还有部分执法人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对违法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管。有的甚至充当保护伞,站在环境违法违规者一边,替其说话,帮其打圆场。更有甚者,帮助环境违法违规者隐瞒事实真相,避重就轻,教授其如何规避环境监管手段等。还有部分人员素质较低,面对违法排污企业手足无措,接待靠“躲”处理投诉靠“拖”现场查处靠“抹”导致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环境监察机构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瓶颈,极大增加了环境执法的难度。

同志们既然我工作中还存在这么多的不相适应。学习借鉴好的经验,这就需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加强与友邻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的交流。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更加扎实,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全市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三、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各县区环保部门要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监管,集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日常巡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深入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排污口的执法检查,规范排污口设置,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情况的检查,督促污染企业全面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建立污染设施运行台帐。各地环境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及试生产期间的环境监察工作,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强化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全过程的监管,要严把新建项目的试生产、三同时”验收前的现场核查关,严厉查处未批先建、未验收投入使用、超期试生产、批建不符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现场监察,进一步摸清辖区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和存在环境风险隐患,针对不同的环境风险落实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要及时提请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二是强化环境应急值守。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班制度。严格管理,落实各项措施。各地环保部门分管应急的领导、应急队伍、应急值守人员要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遇事要能联系得上。12369举报热线要24小时畅通,必须杜绝目前已经出现的举报电话无人接听的状况。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详细、准确记录有关信息,按有关要求做好信息调度和报告工作。要根据事件的初始情况、发展态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判定事件的等级,第一时间报送事件各阶段的信息,同时要根据事件的发展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强化环境应急演练。预案管理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环保部印发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各地要将环境应急预案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也是预防工作的核心。2010年9月。不断提高预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并以此推动整个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这里要强调的预案编制、评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在安全生产预案编制和排查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基础上完成,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环保部门要对企业预案进行审查后备案。各地环保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此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规范应急预案管理,督促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预案编制、评估与演练等工作,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预防预警、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隐患。

四是强化环境应急管理效能。要完善外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对高污染、高风险行业的环境安全管理,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与交通运输、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切实提高综合应对效能,进一步落实与安监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的协议,主动与安监部门开展更具有实质性的联动合作。积极依托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督促环境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建立和完善区域流域联合预防、联合执法、信息通报和同步监测等制度,切实形成协同应对合力。会同人保公司在相关行业开展环境污染保险试点工作。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评估和控制,督促和协助企业加强风险监管,减少突发环境事故的发生,维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要鼓励民众和社会团体积级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维护群众知情权,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要完善环保部门内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环评审查、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时,要对环境风险防范提出明确要求。要把环境应急管理作为日常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宣教法规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突破口。环境风险源的排查要抓好组织培训、调查登记、核查评估、统计汇总四个环节。通过全面调查,准确掌握各类风险源的数量、生产、储存及风险防范措施。对威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尾矿库、危险废物贮存和处置企业,防患于未然。五是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未雨绸缪。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及运输工具和医院、学校、风景名胜区、集中居住区等敏感区域,要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督促、指导有关单位和企业及时整改,消除隐患。要做到四个清楚”即“风险源物品底数清楚、环境安全隐患清楚、检查记录清楚、整改落实情况清楚”发现问题后,切实做到三个‘不能不’即“不能不报告问题、不能不解决问题、不能不事后督查问题”

六是强化风险源动态管理。各地环保部门要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的工作成果。实现全市风险源动态管理。要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环境风险源分级、分类、评估制度,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提高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水平。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特别是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重点加强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发现异常超标现象,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要开展重、特大和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分析,深刻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应急工作效能。要研究建立环境风险源分级标准并实施动态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七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坚持“定额储备、专业管理、保障急需、服从调度”原则。各个环境风险源单位是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责任主体。指定专人管理。应急物资的购买、保管、维护、更新、使用等要建立台账。各地环保部门要根据辖区内环境风险源分布、特性等实际情况,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各环境风险源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环境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指导环境风险单位科学布局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掌握辖区内应急物资储备动态情况,确保应急物资调用渠道畅通。

八是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更是薄弱。一方面,应急能力建设基础较差。要逐步武装自己,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环保部已下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各地环保部门要按照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争取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成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增加人员编制,配备基本装备,保证业务用房,落实运行经费,同时要加强环境应急处置人员日常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队伍。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7

工作目标

以改善主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为目标,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排污等行为,督促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完成整治任务,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隐患全过程监管机制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机制,确保主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工作要求

1、彻底排查与清理影响羊角铺二级保护区、党校和二里山一、二级保护区内径流区水质安全的企业,整治影响饮用水质安全的违法排污企业、违法建设项目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源开发活动。

2、禁止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和废弃矿坑储存油类、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学品、农药等,防止污染地下水体。

3、全面排查辖区内重金属污染源和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切实抓好防控和整治。

方法措施

1、深入排查,认真梳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方式,全面排查,确保影响饮用水源地各种环境污染隐患苗头一个不漏,不留死角死面。

2、分类排队,建立台账。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区分类别,认真分析,逐一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解决期限。限期解决,努力把各类环境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3、挂牌督办,领导包案。要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分批筛选情况复杂、牵涉面大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对重点地区、领域、行业、企业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实行领导包案制,组织专门工作组,限期解决问题。

组织与分工

(一)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成员:

办公室设在污防科,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具体工作。

(二)任务分工

监察大队:负责方案中工作内容要求的相关企业及违法行为清理排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单位制定并落实整治措施,并填写调查表。

污防科:收集调查表,将调查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及时上报市局污控处。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8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以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企业为重点,对全县所有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进行排查整治,督促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整治环境污染隐患、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台帐和信息档案、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二、排查整治对象

(一)河库沿岸地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内可能产生或排放汞、镉、铬、六价铬、砷、铅、镍、氰化物、黄磷等特征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隐患企业,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产生、处置危险废物企业(医疗危废除外)。

(二)庐山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内已投入运行及在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三)工业集中区和地处偏僻、工艺简单、设备简陋、规模小、季节性生产的化工企业。

(四)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设施运行企业、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

(五)年以来排查发现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

三、排查整治内容及要求

(一)企业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情况。检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企业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文件是否齐全、实际生产工艺是否与环评验收文件相符;企业环评文件是否包含环境风险评价内容,环评文件及批复是否对特征污染物监测提出明确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是否包含环境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提出明确结论,是否存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生产的情况。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条件、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土小”等重污染土小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以及其他应予取缔的企业和项目,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停止建设、生产和经营,限期整改到位并补办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无针对化学品特性或特征化学污染物要求、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限期补做或补充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核;已完成环境风险评价和验收的,必须严格按照环境风险评价和验收要求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对未落实“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不到位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

(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检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在线监测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或增建),污染治理设施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正常,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以监督性监测或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的监测报告为依据)。

对治污设施不完善或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污的企业,要停产治理;未开展特征污染物监督性监测及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依法进行处罚,并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责令关闭;对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限期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罚;对没有按期落实整改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三)危险废物处置管理情况。结合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登记、环保专项行动和日常环境监管情况,重点加大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设施运营企业排查、整治力度。

1、铬盐行业重点检查内容:(1)列入《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中的历史堆存铬渣治理情况。截止年年底历史遗留铬渣累计处置量、现有堆存量,年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任务完成情况。(2)现有铬盐生产企业年后产生铬渣治理情况。年以来历年铬渣的产生量、处置量、现有堆存量,年年底前处置任务完成情况。(3)铬渣贮存、处置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情况。铬渣堆存方式及堆存场所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铬渣处置方式及是否符合《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t301—),对铬渣解毒效果的监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处置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执行是否到位。(4)铬盐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情况。新建铬盐生产项目情况,包括是否通过环评,环评文件中是否包含铬渣处置方案;是否配套建设铬渣处置设施;技术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2、多晶硅行业重点检查内容:(1)产生四氯化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四氯化硅产生量、贮存量、自行利用处置量和转移量;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情况;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利用处置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执行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落实情况。(2)利用四氯化硅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四氯化硅的来源、接收量、贮存量及利用量,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有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情况。对年新建企业同时检查是否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要求。(3)多晶硅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3、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设施运行企业重点检查内容:(1)危险废物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的种类,贮存、管理、利用、处置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达标情况。(2)处置选矿、冶炼、电镀、电路板生产企业灰渣、污泥和废液的涉重金属企业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

4、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重点检查列入名录(包括临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以及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在拆解利用过程中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拆解后的危险废弃物种类、产生量、处置量以及最终处置去向。

5、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重点检查建立污泥管理台帐情况,污泥转运联单制度执行情况;工业污水比例较高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否开展危险废弃物鉴别工作;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转移量,污泥接收处置单位处置量及最终去向。

对年年底前未完成年后新产生铬渣治理任务的,一律停产整顿;对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企业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一律永久取消补贴资格;对存在没有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暂存场所不规范、无危险废物标识、未严格落实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物的产生与处置台帐不符等情况,以及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转移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和单位,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发生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的,按照危险废物实际转移、倾倒批次,依法从严从重分别予以处罚;未按要求完成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任务、建成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限期整改到位;对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或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高限处罚,责令停止违规经营行为;对铅蓄电池行业不能达到防护距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

督促各相关企业每年定期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公布危险废物产生、储存、去向、处置等情况。对未按要求公布相关信息的,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暂缓审批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向其提供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不得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不得为其出具包括信贷、生产许可证等各方面的环保合格、达标或守法证明等文件。

(四)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分布及数量,是否依法履行区域环评手续;化工园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名称及所有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情况;园区内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污泥产生和无害化处置方式。采用焚烧、填埋、堆肥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应分别提供相应文件。

工业园区未履行规划环评手续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补做规划环评;未配套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限期整改;园区内建设项目违法建设和不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到位。

(五)环境风险隐患整改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在历次检查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存有重大环境风险、不能有效控制的企业和建设项目,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责令限期改正。

四、责任分工

(一)对辖区内所有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企业进行排查,监督整治到位,确保辖区生态环境安全。各乡镇、经济开发区要于11月19日前对本所辖区域内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排查整治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县环保局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组织协调、督导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组织现场检查并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核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发放情况,组织环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纠改。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三)监督各有关部门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措施,依法开展执法监察,依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违纪违法人员责任。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责任单位:县经信局、节能办。

(五)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六)加强对各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指导及时完善安全生产措施,防止或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责任单位:县安监局。

(七)查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监督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八)加强剧毒化学品公共安全管理,对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严厉打击剧毒化学品非法流通等行为。责任单位:县公安局。

(九)加强对危险运输化学品运输企业及运输工具的行业监管,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规定,依法查扣非法营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十)严格营业证照管理,对未办理环保审批、安全审批等前置手续的企业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被关闭取缔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变更、注销直至吊销营业执照。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十一)全面进行环境风险隐患自查,完善环境风险和安全防范工程;未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限期补做环境风险评价,并落实环境风险和安全防范工程。在拟建、新建、改(扩)建项目时,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严格落实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三同时”制度。责任单位:各企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政府成立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的企业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格局。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9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安全问题;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大都是地下施工,影响因素众多,这样就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因此,在工作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总结工作经验,做到持续改进,不断进步,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求。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市政给排水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一、市政给排水施工的安全问题分析

从现如今我国各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提升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受到了城建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城市的给排水工程。从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给排水施工工程的现状上看,给排水施工制度和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其中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施工的规范程度和质量控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市政给排水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将施工的要求和规章制度作为重要依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发挥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的作用,加强对施工工作的指导和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专业的操作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将工作的重点放置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减少施工的安全隐患。另外,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施工管理机构,提升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认识程度不够或者是自身的素质不达标,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存在,直接影响到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果。

2.从施工质量上看,安全隐患的存在形式也比较明显。其中,阀门的设计和安装是影响给排水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由于涉及和施工的方式不科学,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管道泄漏的问题。另外,水管连接处不合理或者是施工方式不科学都会造成水管漏水。另外,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人员的疏忽大意以及技术水平应用的不合理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做好安全宣传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人是三个因素中的主导因素。人的安全行为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人的安全意识,因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想要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大前提。及时做好安全生产法规和企业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除此之外,平时给施工人员放映安全方面的投影,使大家时刻牢记“责任重于泰山”。

(2)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培训制度,坚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新上岗员工一律得进行岗前培训,特殊岗位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证方可上岗。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要组织好岗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确保在生产中安全运行。

(3)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作业人员进入新的施工现场或者开始新的工序时,都要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执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一方面要是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台账的检查。很多施工管理人员为了应付安技部或者处局的安全检查,在收到通知之前临时赶工套用抄袭一番。虽然有时靠运气通过了资料检查,但自身对现场情况一概不知,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但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来解决,结果增大了造成安全问题的概率。所以及时检查安全资料台账,哪里没做到位的及时补上,做好资料的同时,能更好的了解现场情况。另一方面是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检查要做到全面。对每一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都要做到用眼,用心去查。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该进行登记,不仅是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重要信息渠道。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施工中的不安全、不卫生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2.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一个人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心情愉悦,积极性高。反之则不然。施工现场可以说是一个恶劣的场所。现场的环境管理与施工安全紧密相连。为了保障现场的施工安全,就要加强环境管理。在易发伤亡事故(或者危险)处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以及企业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牌。比如在进门口处设立进“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等标语;存放氧气瓶、乙炔瓶的仓库要标明“禁止烟火”。总之现场每一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要做到标志明确清晰。施工现场在其生产过程中经常造成环境污染,噪音污染、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等。这不仅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和重视环境管理,不仅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还能够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争创文明标准化工地打下一个基础。

3.加强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高度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从两方面对此进行加强,一是加强政策、法律和法规学习,能更深入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使之落实到行动中;二是加大对安全事故有关责任者的处罚力度,迫使管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从行动和思想上建立对安全生产的双重重视。

4.加大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企业应严格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使安全投人这一重要前提得到有力保障。随着安全和文明施工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造价部门也应及时调整取费标准,增加安全设施定额费用,使定额费用与安全投入相适应。开展防火、防漏电、防坍塌、防高处坠落、防中毒、防伤害设施的检查,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漏,检查人员要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项目部在整改隐患、落实措施时做到有的放矢、不留死角,达到规范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市政相关部门,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以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实施。基于市政给排水系统中所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当前存在于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并加强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在预定工期中安全保质的完成施工作业。因此,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污水处理安全隐患与措施篇10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国环保系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部署我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增强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以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政府还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国家环保总局也召开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这些会议精神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政府从实践“**”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一要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要强化法治,依靠科技。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四要协同应对,快速反应。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

五要加强基层,全民参与。要特别重视城乡基层和各项基础工作,做好社区、农村、学校、医院、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

11月24日,总理在国务院研究安全生产的专题会议上还强调指出,要坚决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做好交通安全、环境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学校安全、娱乐场所安全等工作,查找隐患,堵塞漏洞,健全责任,强化管理,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卢展工书记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指示,黄小晶省长要求要“像‘防灾’一样防治污染”,环境执法要坚持“天天在行动”。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黄小晶省长任主任的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12月1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黄小晶省长作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刻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要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以提高预案编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全力抓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加强应急演练,确保预案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预期效应。

二要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坚持统一领导,整体推进,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快形成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的组织体系。要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三要完善应急工作的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各方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增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加强应急装备建设,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与储备工作,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

五要切实提高基层的应急能力。加强农村和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构建基层应急组织网络,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重视重要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督促重点单位抓紧建设安全高效的应急体系。

六要做好应急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广大公众的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群众应急自救能力。

在这次会议上,刘德章常务副省长作了总结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居安思危,抓紧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完善应急体制机制;要以人为本,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要防患未然,扎实做好应急工作各项准备。

(三)全国环保系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

1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全国环保系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总结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的教训,分析形势,查找差距,提出全国防范和处置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措施。王玉庆副局长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突出的环境事故隐患;要立即开展各类环境污染隐患的全面排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掌握污染源隐患情况,制定并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落实处理处置措施;要加强防范污染事故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各级政府、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源周围居民以及广大群众的宣传,重视环保部门自身机关和下属单位人员的培训,增强危机感和应对意识;要及时做好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污染状况,绝不能隐瞒真实情况,更不能拖延不报,延误处理事故时机,对不及时报送情况或隐瞒信息不报的,要追究责任。

这些会议,全面部署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了保障环境安全的具体要求。我们要从实践“**”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从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大局高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国家总局的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环境应急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努力提高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总结回顾我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展,认清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形势

近年来,我省环保系统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年福州二化氯气泄漏事故和20*年沙溪污染死鱼事件之后,我们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结合实际,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努力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处置了一系列突发性环境事件

**年以来全省共发生172起环境污染事故。在每次突发性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中,各级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污染事故监测和处理处置工作。特别是对沙溪污染死鱼事件、沙溪农药货车翻车事故和上杭氰化钠储罐车翻车事故等重大污染事故,以及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数起放射源丢失事故,领导靠前指挥,采取果断措施,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处置,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省政府和总局领导的肯定。

一是应急反应比较快速。比如近年来多起放射源流失事故发生在节假日期间,接到报告后,省局领导迅速组织调查处理,省辐射环境监督站领导带队迅速赶赴现场,很快查找到放射源,且多次是连夜出发,连夜查找。省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黄小晶省长在12月13日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还再次表扬环保部门行动迅速,措施有力。

二是监测作用得到发挥。在每次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我们都十分重视环境监测的作用,及时组织监测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监测和调查工作,用监测数据说话,通过监测数据确定污染源,分析和判断污染趋势,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处置措施及时果断。比如在沙溪污染死鱼事件调查过程中,省局领导深入现场协调并彻夜组织调查监测,果断提出紧急措施,控制污染,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在调查处理上杭氰化钠货车翻车事故中,省局领导连夜赶赴现场,协调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筑坝截流措施,将氰化钠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紧急调运次氯酸钠等抢险物资进行消毒,有效地防止了事件扩大。

四是环境执法基本到位。在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执法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比如,沙溪农药货车翻车事故、南平放射源流失事故的责任人已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上杭氰化纳货车翻车事故的肇事者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沙溪污染死鱼事件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二)初步建立了组织比较规范、程序比较合理、应对比较有序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应急工作机构。近年来省局先后成立了环境污染事故和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放射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本月中旬,又对原有各个应急工作组织机构进行了整合、充实,成立了省环保局突发性环境紧急情况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省局还成立了现场调查组、应急监测组和专家咨询组等具体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确保应急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是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省政府已制定实施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一总体预案,省局正在牵头修改完善省政府专项预案《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近年来,省局还制定了突发性污染事故、放射性、化学恐怖袭击、地震次生灾害等一系列应急预案,并专门编印了《福建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手册》,汇总有关应急处理处置的法律法规规定、处置程序、工作预案、常见危险化学品和辐射源特性及处置方法、应急通讯网络等信息。

三是配备应急装备。在实施省环境监测体系一期、二期工程,建立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提高全省环保系统环境监测监控基础能力的同时,强化应急装备建设。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厦门市环境监测站购置了车载流动实验室(即环境应急监测车),福州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车配置工作也已基本落实。省环境信息中心配备了车载卫星传输系统,能够通过卫星实时向应急指挥中心传输文件、数据、照片、语音和影像资料。

四是开展应急演练。20*年8月,省局组织了第一次应急演练。今年12月22日,省局再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分别模拟水、大气和辐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省环境监理所和省环境信息中心等单位进行应急监测和处置,并在演练过程中邀请有关专家现场评估,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在演练过程中,临时通知福州市、永泰县、闽侯县环保局,检验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应急响应和联动的工作机制。这次演练程序基本合理、指挥基本得当、通讯比较畅通、反应比较迅速、分工比较明确、运转基本有序,达到了锻炼队伍、检验装备、考察应急响应体系的目的。

五是着手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重视发挥专家和监测信息库的作用,在制定的各种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对发挥专家咨询作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近年来的污染事故处理中,从接到事故报告起就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研究监测和处理处置方案,努力避免和减少损失,并确保事故原因得以客观、公正的认定;运用近年来环境监测数据,初步建立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和大气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测基础数据等相关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展有关环境应急监测课题研究,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环境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保工作保持良好态势,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今年全省12条主要水系达到和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89.4%,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国7大水系的平均水平和周边省份河流。今年以来城市空气质量以api指数统计均为优和良,优于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平均水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96%,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占85.37%,其余14.63%的区域为良,优良率居全国第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仍较脆弱,环境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了一些突发环境事件以及污染纠纷现象,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环境应急管理和处理处置工作仍亟待加强。一是客观上存在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比如,一些老企业年久失修,工艺老化、设备陈旧、管理不善,污染防治设施维护保养不力、运行不正常、设施老化;放射源的丢失与失控、危险废物的随意堆存、危险化学品管护不严、运输不当等等,都有可能引发环境事故。还有不少环境事故隐患位于饮用水源地、江河两岸等环境敏感地区和人群密集的城镇地区,一旦发生环境事件,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比如,20*年三农公司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导致沙溪大量死鱼事件,并危及饮用水源安全,以及目前仍存在的三农公司、福州二化等单位大量氯气存放,都是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二是对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认识仍不到位。一些企业偷排偷放,没有认真负责地防范企业环境污染事故。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保护环境,为突发环境事故留下了隐患。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上麻痹大意,加之环保部门人员少、日常任务重,环境执法监管不够到位。三是应对突发重特大环境事件的能力仍不高。环境应急机制尚不完善,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机制仍不健全,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依然不足,应急处置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务必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协调解决。

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环境应急管理能力

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松花江突发性重大污染事件,给环保部门敲响了警钟。我们务必深刻吸取教训,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务必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职能,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守土有责、加强监管、举一反三、消除隐患、妥善应对、减少损失,保障环境安全。这里着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是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我们的责任也重于泰山。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减少损失。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各级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环境危害,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落到实处,真正体现环保部门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二)制定预案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几年来,我们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制定并不断完善工作预案,一旦有情况发生,相关单位就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实践证明,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却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抓紧制定完善相关工作预案。一要抓紧修改完善《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这一省政府专项预案。要根据有关部门反馈的意见,抓紧修改完善,争取省政府早日批准实施。二要整合省局各种应急预案形成省局的部门应急工作预案。省局已经整合原有的各种预案形成了部门预案(讨论稿),并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下一步还要根据省总体预案、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国家环保总局部门预案以及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省局直属有关单位的预案也要继续修改完善。各设区市环保局要在1月10日前把对上述相关预案的修改意见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局。三要制定或完善各市、县(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和各级环保部门的部门预案。各设区市环保局要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并牵头做好预案起草工作。要根据当地政府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省局的部门预案,制定本局部门预案,并组织直属相关单位制定各自工作预案。已经制定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要督促各县(市、区)制定或完善相应的预案。通过各级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省环保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保障环境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制定和完善预案,一定要结合部门和地方实际,重在操作、能够操作,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忌进行理论研究,切忌空喊口号。要把握重点,因地制宜,把有限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到“刀刃”上,特别是对省里初步筛选的71个单位,要作为预案的重点监控对象,并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督促其制定本单位预案。各设区市在制定预案时,也要确定重点监控对象。要确保突发环境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衔接顺畅,明确预案由谁来启动,每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使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应急措施都十分明确。要做好各相关预案的相互衔接,逐级细化,越到基层环保部门和具体业务单位,预案中的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越具可操作性。

(三)加强演练

预案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预期效应,关键是要加强预案的演练。从省局这次应急演练情况看,既锻炼了队伍,检验了预案和装备,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不足和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各级环保部门要参照省局的做法,适时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工作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按照制定的预案全程演练,不忽视每一个环节。一是实战的意识要增强。要把演练当作真正处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来进行,事先不通知具体单位和相关人员,提高大家的实战意识。二是协调配合要默契。参加演练的各单位要按照分工,加强沟通,协同作战。要加强与指挥中心的联系,形成双向互动的机制。要充分利用当地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格局。三是信息沟通要及时。在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各种监测数据、现场情况等信息要在第一时间上报,为决策提供参考。四是预案掌握要熟练。参加演练的各个单位和每一个工作人员,对预案的每一项规定、每一道程序、每一个要求、每一种办法,都要学懂弄通,熟练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五是后续措施要跟上。虽然只是演练,但也要按照实战一样,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妥善、有效的后续处理处置建议。同时,要对演练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查找不足,补缺补漏,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强化责任

卢展工书记在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一个领导班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公务员,责任是第一位的。有职有责,有位有责,有岗有责,责随职走。我们对领导干部的所有要求,最终都落实在“责任”两个字上。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责任”两个字的份量。卢展工书记还多次强调指出,“如果由于我们的工作上没尽到责任而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那就是最大的失职”。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突发事件既有偶然性,也是问题长期积淀的后果。我们决不能因为工作不具体、不深入、不到位而影响应急处置工作,更不能因为平时没事而掉以轻心。否则,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就不仅会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危害,我们也会因为不作为或工作不到位而受到责任追究。我们必须始终强化责任意识,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职能部门和单位履行各自的环境应急工作职责。发生环境应急事件时,要沉着冷静,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局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切实保证监测、应急处置、信息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各类危害。对应急工作不重视、不落实、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五)健全机制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的环境应急组织体系,是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关键。要统筹安排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工作,健全和完善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一要完善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各级环保部门都要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明确分工,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人员就能各司其职,有序开展应急工作。二要着力提高预警能力。各级环保部门要随时掌握当地污染源隐患及其周边敏感目标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关口前移;对苗头性问题要见微知著,防范未然,采取措施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应急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动作、早处置,努力减轻危害。三要落实应急报告制度。各级环保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同级政府和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报告省环保局。在确认为重大级以上环境事件后,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省环保局。调查过程中有关情况特别是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在事件处理完毕后还应上报事件处理结果报告。要健全环保110社会服务体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四要完善科学决策体系。要建立专家人才库,制定预案时要认真听取专家及各方面意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在信息研判、决策咨询、环境监测、处置建议、事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使环境应急工作科学、准确、及时、到位。五要健全应急工作联动机制。既要加强本系统内部各单位的协调联动,也要注重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形成应急工作合力。

(六)增强能力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以提高应急能力为保障。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装备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针对本地实际,配备现场应急监测、监理、信息传输仪器设备,为应急工作提供硬件支持。二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不仅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建立高素质的环境应急队伍,加强队伍的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水平和应急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形成一支在环境应急状态下拉得出、过得硬、打得赢的队伍。三要紧紧依靠监测。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应急工作的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我们不仅要依靠现场实时监测数据,而且要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水文、气象等其他部门的相关数据,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点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数据网,为应急决策提供更加科学、详实的参考。四要建立环境应急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料、技术系统和设施,加强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储备。要建立完善相关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包括7类14种生化武器及毒鼠强、氰化物等常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储备有关标准样品,拟制各种针对性的处理处置规范。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争取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车和卫星传输系统,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七)重视安全

要突出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环境应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安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同时,要十分注意环境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进行专门的防护和自救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八)摸底检查

苏增添副省长12月8日在国家关于处理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情况通报上批示:“我省这几年环境治理工作是有成效的。但也要吸取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教训,重点摸清沿江(溪)化工企业和有可能造成重大污染企业的隐患,提出整治意见,责成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堵塞漏洞,真正把电报精神落到实处”。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和苏增添副省长的指示精神,省局已在全省组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应当看到,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摸清各种环境安全隐患,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省政府和省局的要求,按期全面完成检查工作。特别是要对闽江、九龙江等“五江两溪”沿岸、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重点污染源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重点检查;对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各类废渣坝和尾矿坝、生产经营处置危险化学物品的企业以及放射源使用单位,要逐一进行排查,消除隐患,严防污染事故发生。

下月中旬,省局还将组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督查工作。督查的重点:一是各市、县(区)环保部门落实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排查污染事故隐患的情况;二是各市、县(区)政府及环保部门制定和实施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能力和应急装备建设的情况;三是对近两年审批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开展全面排查的情况;四是重点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应急预案和治污设施、应急处理设施的落实和建设运行情况,尤其是环境污染事故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五是工业集中区域污染整治情况,尤其是小化工企业集中区域环境污染整治、达标排放情况;六是对饮用水源和居民居住集中区构成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各级环保部门要通过环境安全大检查,摸清辖区内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各个单位,并将其列为制定或完善环境应急预案的重点监控对象,做到了如指掌,未雨绸缪,事先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