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十篇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十篇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47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1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85

Biochemistry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ZHanGYang

(CollegeofLifeScience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5)

abstractUniversitiesnowincreasinglyemphasisonexperimentalteaching,experimentalteachingreformeffortsareincreasing,laboratorymanagementrequirementsarealsoincreasing,so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problemsofhavingtothinkandsummarypositivesignificance.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BiochemistryLaboratory,fromfouraspectsregulations,equipment,environment,safetydepthstudyofthechemicalandbiologicallaboratoriesin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processshouldpayattentiontotheissue,whichhasapositivedevelopmentofthebiochemistrylaboratoryrole.

Keywordsbiochemistry;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专业特点,生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合理规划、小心管理,以免造成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指标;(3)健全“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实验室信息资料库”,“实验室操作手册”,“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4)明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监管机制和奋斗方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及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运转进程,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节约成本,真正起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③

2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

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

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在环境管理主要是人文环境的管理,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为了给实验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感管理。实验室的文化是实验室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让实验室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1)营造氛围。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定期参加、举行学术活动,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树立形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工作态度、时间观念,言谈举止进行培养和规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专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3)强化意识。使实验室全体成员富有高度责任感,强化实验室成员的认同意识、服务意识、归属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实验意识。

4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

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②孙莉丽,李荣华.高校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学术论坛,2010.2:281-282.

③覃江凤,王黎芳等.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新措施[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14-16.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2

关键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规范化管理

人体眼部结构精细,手术对精密度要求高,如出现失误,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发生,对患者视力造成威胁[1]。有研究证明,将规范化管理用于眼科手术室,对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出现几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2]。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分析了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规范化管理问题,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以43例为一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性别:实验组女性25例,男性18例;对照组女性23例,男性20例。年龄:实验组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54.24±10.9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55.09±11.26)岁。手术情况:实验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23例,眼科外伤手术10例,斜视矫正术10例;对照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20例,眼科外伤手术9例,斜视矫正术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参与规范化管理。实验组患者采取规范化管理及护理方法护理:①护理人员技能培训。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眼科手术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培养其法律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护理整体水平提升[3]。②落实责任制,组成不同护理小组,每一小组民主选出负责人,对整个小组的护理情况负责,出现问题及时追究责任。小组与小组间互相监督,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认真性,避免安全隐患出现。③改革医疗制度。在坚持卫计委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规定与要求的基础上,综合本院当前医疗现状,改革传统制度,提高制度的可行性。④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视。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做好护理工作。术前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术中确保器械已消毒,严密观察患者体征,提出应急措施,避免术中出现风险。术后从合理饮食、运动与给药等角度入手,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安全隐患发生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包括术中仪器无法正常工作(仪器隐患)、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数据隐患)、血压升高、术后感染四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项指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问卷共100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79~9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以p<0.05为准,判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几率见附表1:观察附表1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为4.66%;对照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为13.95%。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几率更低。2.2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见附表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4%。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3结论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3

【关键词】科学管理;数字语言实验室;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136―04

一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1911年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taylor)首次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先河。泰勒将科学管理定义为“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况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科学管理的思想。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而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引入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追随者亨利•甘特、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提出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到管理中,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所谓精神革命是指基于科学管理的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双方通过友好合作能够推动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实现双赢的结果。泰勒指出:“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因此,科学管理理论在蕴含着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的同时高度强调人本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成为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今天,科学管理理论精髓被广泛地继承和吸收,并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从而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1]。科学管理理论不仅对当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科学管理思想同样适合于语言实验室的管理。

二科学管理理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用于教育”。在企业中成功运用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1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理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企业与学校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而数字语言实验室是学校内部组织一部分,是学校专业实验室之一。教育部在1992年6月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在此规程中,明确了高校实验室隶属于学校或依托于学校管理,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而作为高校实验室之一的数字语言实验室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地方,离不开学校的管理,是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科学管理特征的共性,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当然离不开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

2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既是一种经营也是一种服务。

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资源效益的发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对高校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听说能力是外语五种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关键和核心,而数字语言实验室是外语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视、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探索实验室管理方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达到合理使用,使其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如果管理松散,数字语言实验室使用效能低,外语教学听力教学质量差,就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语言实验室教学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3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在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实验室组织内部都是由形形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如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实验员与厂商客服之间等。“人本化”管理的服务观念是营造“和谐化”学习环境和“人性化”语言实验室的关键环节[3],而“人本化”管理离不开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

三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4]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缺失或不当所造成的浪费不是直接感觉得到。自2000年以来,许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功能智能化的数字语言实验室,以及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中心、电脑室、教师备课室、调频广播室等。但目前许多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部门失调。

学校对数字语言实验室投资建好后,由于采购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采购部门只关心设备质量有没有问题,没有顾及对实验员、教师进行实验室操作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培训,教师对实验室的建设参与热情不高,对复杂的功能模块疏于研究,导致“高档设备低端使用”,投资几十万元的语言实验室,仅当作一般的录放听音使用,功能利用率低,设备闲置,教育资源造成浪费的现象仍比较突出。

2管理制度僵化。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发展国内已近十年的历程,但管理制度还停留在以前模拟实验室阶段,管理能力没有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得到同步提高。许多高校仍然沿用老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在墙上挂一张早已过时的使用规定,抑或是在实验室里放一本已经发黄的日志,由使用者填写使用时间、设备状况。日志往往只有一栏三个空格,即便使用者在使用中发现故障,一般也只填写“故障”两个字,对故障的具体表现、部位无法反映出来。

3管理不能以人为本。

由于现行管理制度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低,不能很好地激励实验员的工作热情,难以体现管理岗位中技术含量的价值。在语言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不少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选择了消极对待的做法,只求不出错,不求工作出色。

4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

现代语言实验室已经由简单的听音型发展到多媒体型,集成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数字语言实验室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使得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甚至完全可以实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减少实验室维护支出。目前许多高校语言实验室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设备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挥,日常的维护仍然依赖于传统手段。

四数字语言实验室四种管理模式的构建

改革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方面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5]:(1)理顺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岗位的职责;(2)以人为本,提高整体服务质量;(3)组建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4)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

1行政管理模式

改革管理体制,理顺关系,使管理工作高效有力。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数字语言室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于各学校历史沿革和具体情况不同,行政管理模式也不相同。传统的语言实验室归属于外语系管理,外语系有较大的自,但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各院校成立了数字语言室中心,归属教务处或资产管理处管理。“设备购置、实验室管理、实验实训课程开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与管理人员配置”等一条龙服务。由于管理是由校级机构进行设置和管理,设备和人员由学校统一调度,所有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可供多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同时也对校外开放,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共用性。

2制度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对称的”。数字语言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行为的条文,使他们的行动统一到条文规定的范畴。制定必要的语言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必要依据。认真执行这些制度,强化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职责,可极大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从而使设备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针对实验员,我们制定了数字语言实验室人员工作规范、考勤制度、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等;针对使用者教师和学生,我们制定了语音实验室使用规则等(表1)。

在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时,首先应注意制度本身具有“完整、实用、协调”的特点。“完整”就是要健全各项制度,涉及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可有疏漏之处。“实用”是指制定的制度应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现实,并且内容应具体化、定量化、具有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协调”即各制度之间应协调统一;其次要让实验室制度人人皆知。为此,在新生、新教师上课前以及新实验员上岗前,我们将所有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分发给他们,组织学习和讨论。让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3人本管理模式

泰勒首先提出的管理要考虑人性,目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已被世界各国采用,把人作为第一要素。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自觉实施人本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表面上看是物化管理,而实质上是人的管理,因为语言实验室的设计者是人,使用者是人,管理者也是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管理。[6]数字语言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有: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实验室管理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实验室设备的操作者,而学生是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者。实验室工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这个单位内部的人及其人际关系。[7]人本管理要做到:

一是为师生服务的人本化。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服务师生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想教学所想,急教学所急,管理员要在课间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和师生的沟通,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耐心细致介绍数字语言实验室设备的新功能,以提高产品的利用率。管理人员要和师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实验室的管理离不开上课师生的配合与支持,教师的模范作用,如规范操作、爱护公物、处处遵守规章制度等都会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达到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目的。

二是实验室技术员内部管理的人本化。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关注他们的业务进修,经常开展实验技术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现化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比如让技术人员“走出去”,到别的高校参观学习,或实验室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学习;也可以“请进来”,请实验室专家来授课,接授先进的管理理念。此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职称评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倡导实验人员的敬业精神。

三是管理制度执行的人性化。实验室管理应把制度化的“刚性管理”与人情化的“柔性管理”相结合。“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制度化的“刚性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前提,但是,如果把被管理者当成被动接受者,使师生处在抵触情绪的管理模式中,这样的管理注定要失败。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学生违反语言实验室规章制度的现象常有发生。如果管理员发现:按规章制度采用惩罚、训斥的态度,效果不好,不如课后找学生谈心或在每一个座位显眼处,贴上相关的温馨提示,以取得的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

4局域网管理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应用,其方便高效等特性使其逐渐在设备管理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实验室主控台和学生终端之间、多个语言实验室和管理中心之间组建局域网,局域网的建立使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手段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故障检测、远程协助等。

(1)单个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模式

教师通过主控台的系统功能模块(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考试功能、电子备课、口语考试)实现教学管理;实验技术员通过主控台的智能化故障检测和监听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控网内学生终端设备运行正常与否及学生的活动。

(2)校园局域网组建的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模式

将每个语言实验室的主机以局域网的形式全部连在校园网中。通过网络,多个语言实验室由值班室管理机负责监控。利用网管软件,把设备管理部门和各使用部门联结起来,可达到资源共享,协调管理。各语音室主机设备的启用只要值班人员根据上机情况选择开启时间就可。管理人员在值班室通过“值班管理机”就可以查询和了解所有机器的运行情况。通过管理机向学生和宣传语言实验室相应的上机守则和相关制度,警告或提醒学生不要做有害设备安全的事,否则就要受到校规处罚。值班教师通过管理机可传播下机命令,关闭各语音室主机或强制违规学生下机管理。可起到方便、高效、准确、及时的作用。总之,现代化生产不仅需要设备的现代化,同时也迫切需要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体制现代化。这将意味我们必须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去营造新的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模式。

五结束语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数字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效益的有效发挥,应引起管理者高度的重视。科学管理理论蕴含着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精髓对高校数字语言室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之相对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制度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和局域网管理模式应该成为高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的主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美]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主义科学出版社,1981.

[2]黄文军.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8,(2):76-77。

[3]武芳.“以人为本”的语言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34-35。

[4]谢盛嘉.FS高职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6):76-80.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4

关键词:消化疾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消化系疾病实验室是进行学科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进行学科高水平研究人才培养、相关学科和领域科学研究、开展正常实验室教学的必要保障。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狭义的生物安全定义为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应用、转基因生物跨国越境转移时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危害或潜在风险[1]。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对于科研和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实验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做好消化系疾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做一简要概述。

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

1.1作为课题组成员或者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实验员,应该熟知所研究课题、实验的相关设计原理和操作步骤,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在实验中少走弯路,并且最大限度避免实验室生物危害。

1.2根据课题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室。消化系疾病实验可以分为非感染性微生物实验,如各种非感染性消化系疾病研究,以及微生物可能具有或具有感染性的实验,如各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的研究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可分为4级:基础实验室(BSL-1、BSL-2)、防护实验室(BSL-3)、高级防护实验室(BSL-4)。其中基础实验室(BSL-1)适合于已知其特征、在健康成人中不引起疾病、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危害性最小的生物因子的实验和研究,适用于消化系非感染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基础实验室(BSL-2)适合于从事对人和环境有中度危害(危险度二级)的生物因子的实验和研究工作,可适用大多数消化系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和研究。防护实验室(BSL-3)主要适用于处理危险度三级微生物和大容量或高浓度、具有高度气溶胶扩散危险的危险度2级微生物的实验研究。高级防护实验室(BSL-4)主要适用于外来危险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引起气溶胶传播的实验室感染和威胁生命。其中防护实验室(BSL-3)、高级防护实验室(BSL-4)在消化系疾病实验研究中应用较少。

1.3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牢记实验室规章制度。对进入消化系疾病实验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实验人员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防范实验室生物危害最重要的基础措施之一。培训内容包括心理素质、检验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原则、工作中潜在危险处理方法、感染预防措施等[2]。相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规范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知晓。

2重视个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防护是指避免生物危险因子对生物体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过程中所具有的意识和采取的措施。在进行消化系非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入基础实验室(BSL-1)工作时,需穿着工作服,在进入和离开实验室时,要做到在流水下按“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清洁,避免实验室生物危害。此外,根据实验要求,可采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眼镜、手套等进行防护。

在进行消化系感染性微生物实验,进入基础实验室(BSL-2)工作时,除必须按照实验程序操作、合理应用高压灭菌器灭菌外,工作期间还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此外,需限制人员出入,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实验室生物危害风险。

若需进入防护实验室(BSL-3)时,除上述防护措施外,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需经过相关专业培训、接种相应疫苗免疫。

3遵守实验器械操作规范,防范实验动物所致的实验室生物危害

进入消化系疾病实验室工作,应遵守实验室内各试验器械操作规范,所有操作均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有调查指出,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摆放位置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仅67.5%,洁净度合格率为75.8%,生物安全柜内微小气候检测指标多数合格率较低,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实验员在实验前后需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生物安全柜洁净。

在进行消化系疾病研究实验操作时,需要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如进行血清分离时需加强眼部和皮肤黏膜保护及防范血液或血清制品对实验室的污染;使用组织研磨器和匀浆器研磨消化系统各组织时,应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操作,以减少气溶胶污染;使用搅拌器和振荡器进行实验样本的搅拌和震荡时,操作前应检查容器完好,使用时加防护装置,并在生物胺全柜中进行操作;使用离心机进行试验样本离心时,应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盛装实验样本容器确保密闭完好,并注意配平离心机;使用皮下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时,应避免使用过的针头回套,以确保实验操作时生物安全。

在消化系疾病实验研究中,常需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小鼠、家兔、犬等。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做到以下个人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①穿着防护服:如在基础实验室(BSL-1)进行动物实验时,穿着工作服即可;若进入基础实验室(BSL-2)进行动物实验时,需穿着实验室内专用内胆衣和相应的外层防护服;②呼吸防护装置:根据实验有无感染性选择普通外科手术口罩或n95口罩防护;③手部防护装置:根据实验动物种类可选用乳胶手套或不锈钢网孔手套;④头面部防护:根据实验需要可选用帽子、护目镜、面罩等。

4重视实验室试剂储存、使用安全

试剂是消化系疾病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部分实验试剂为有毒、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有放射性或易燃、易爆物质,安全储存、规范使用试剂是预防消化系疾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试剂的储存和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试剂应选择适合的储存容器和在储存条件下储存;②有毒、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有放射性或易燃、易爆的试剂应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双人管理,领用需核对用途、用量,建立双台账;③使用有毒、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有放射性或易燃、易爆的试剂时应了解试剂化学性质,双人规范操作;④如不慎发生意外,应沉着冷静,及时正确处理。

5结论

实验是研究消化系疾病发病机理、发现消化系疾病治疗新方法、阐明人体消化机理的必由之路,做好消化系疾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成功进行消化系疾病实验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保障,需要每个实验人员的共同遵循和不懈探索。

参考文献: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5

随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加,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无论是从有效性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简便、高效、实时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基于网络化的设备仪器管理解决方案,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多部门、多人员的协同办公。

关键词

网络化;设备仪器管理

1引言

高校的资产是高校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实验室是高校办学的必要条件。随着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地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停留在设备仪器帐与财务资产账结合的一体式传统管理模式上。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实验室设备管理涉及设备申购、验收、入库、变更、调动、维修、报废等多个环节,现有的财务资产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实验室内设备仪器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故很多高校均采取了一个学校两本账的状况,即全校资产账和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账。同时也是由于数据归口单位不同,两本账也是非常必要的。那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这本设备账,如何做好教育部要求的信息统计工作是各个高校都在摸索和探索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拟希望通过网络化形式实现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拟实现多部门、多人员的协同办公,“物物责任到人”,同时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更新,即时查询。据实地调研,武汉地区已经有多所高校陆续实现了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系统。而且该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普遍。

2网络版仪器设备系统的构建

因每所高校实验室仪器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所不同,本文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符合本校实际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2.1系统的构成该系统分为三个部分:设备仪器管理平台、服务器、无线网络以及条码打印机设备仪器管理平台是主要是用于各子部门登记仪器设备信息,也是全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据库,信息全部存储在服务器上。无线网络保证了各子部门能够实时远程访问服务器以获取所需的设备信息。对于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我们将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出标签贴在仪器设备上。

2.2系统的功能教学仪器设备的申购,实现网上报批。根据工作实际规范和业务操作自定义电子化的工作流,各二级学院可根据实验室建设需求直接在系统中提交需求清单,系统将按照预定的规则实时传递给下一个部门,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教学仪器设备录入、学校内部调剂以及报废。该功能在实施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线审核,同时还要求可实现退回操作。其中仪器设备入账单需根据学校教学仪器管理特色设计,该入账单可用于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验收环节,验收合格后,这些数据才能被审核通过进入数据库。一键上报功能。为掌握高校学院实验室状况和发展趋势,教育部每年都会开展上一年度的高校实验室信息统计及上报工作。该系统需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规定的数据结构和文件格式,一键生成需要上报的数据文件,且支持对上报数据检验、管理和维护。实现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根据预定的工作流程,各二级学院可在数据库中直接调出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在线申报维护维修。该模块便于管理者掌握各设备的运行状况等。

3网络化的高校实验室设备仪器管理系统的优势

网络化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平台的构建对于高校教学资源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保证了数据的更加完整性。参与实验室设备仪器管理的人员不在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职能部门,涉及到该环节的成员均加入到管理中来,实现了“物物责任到人”。通过系统的流程控制在仪器设备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了权力制约关系,增强资产管理透明度,加大对资产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仪器设备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数据更新都需要经过审核确认,数据无法随意的变动,更具有真实性。

3.2实现了高效实时性网络化管理实现多部门、多人员的协同办公。数据不再集中一个部门一个人员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与资产管理系统配套使用,实现多人同时录入、同时操作,即使出差外地、下班回家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处理数据,不会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管理工作停顿。网络化管理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网络化的处理可以减少人员往返多个部门来完成资产数据的入账、财务报账、资产调拨、报修、报废等工作,网络化管理大大简化流程,只需要网上登录系统提交数据,相关部门在网上审核,即可轻松完成所有操作;动态的工作流设置,可让审批工作完全实现无纸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彻底解决学校学院多、地域广、资产分散、管理人员复杂等等不利于日常管理工作的问题。数据共享,实时更新,即时查询。数据网络化处理,实时更新,随时上网都可以查询到最新的仪器设备数据,而无需在多个部门收集整理才能得到最新资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校领导随时上网查询到整个学校教学仪器的状况,真正意义上做到领导‘知家底’,有效地控制、营私舞弊的行为导致的资产流失。

3.3规范严谨性全面贯穿整个资产管理生命周期,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学仪器网络化管理贯穿各项流程,如资产申购、验收、入账、调拨、变更、维修、报废等等,并可即时分析资产数据,为管理部门对资产合理分配提供有力依据,建立规范、合理、科学、具有个性化思想的管理流程。完善了权限管理制度。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范围定义不同的功能权限、数据管理权限、管理部门权限、归口管理权限等多种类型的权限管理,对操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各管理部门的操作权限和管理范围都可以作具体细致的控制,以满足单位内部的管理岗位分工、实施内部控制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控制、营私舞弊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结语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中反复提到了要依托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结合数据库技术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以及现在提倡的“智慧校园”等思路,都鼓励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实现人性化管理。我校近几年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近三年的国家高职骨干校建设,国家、武汉市以及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可有效提升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是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邱灼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6

关键词: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李新宇(1984-),男,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外语教学综合实验中心,助教;邓于祁(1962-),男,湖南江华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湖南长沙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改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YS11J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38-02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时展的需求,外语教育的实验教学技术和模式也要不断进行改革。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对外语实验教学体系及外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为地方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实验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外语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意义与理论依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开始于2010年,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外语教学网络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和语言技能综合实验室等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外语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完善,外语教学实验中心也初具规模。在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前,和众多地方师范院校一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外语实验教学条件方面远远落伍于其他高水平重点高校,实验室建设依然停留在传统语音室的建设阶段,实验室数量不够,实验室类型单一,实验教学方法落后。这种以传统语音室为基础的强化语言训练外语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机械的训练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制约外语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的因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主体的认知结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外语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特别是为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平台的外语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和支撑。[2]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为理论基础的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外语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外语实验教学中心依据语言学习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块化,在“语言基础实训教学”、“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学”、“实践训练及模拟实训教学”三个实训层次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语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该体系突出了抓基础、重应用的特点,涵盖了“语音语调”、“视听说”、“阅读写作”、“笔译”、“口译”、“师范生技能”等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教学环节。各实训层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语言基础实训教学主要集中于语音语调、教师口语等语言基础模块的训练和强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视、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外语基本应用能力,为专业外语课程实验打好基础;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学主要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提升的平台,包括阅读与写作、语言学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践训练及模拟实训教学主要应用于笔译、口译、教师技能等高技能和高交际能力的课程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三、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实践

1.实验中心建设规划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以构建一个集语言基础教学、综合实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外语教学、实践、学习平台为目标,以网络化数字语言训练教学环境为基础,坚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体现语言学科发展要求和现代语言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建设完整的外语实践教学新体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规划如图1所示。

2.实验中心主体要素建设

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规划包括语言综合教学实验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和语言基础教学实训平台三大部分。语言综合教学实验平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和专业应用技能的实验与实训,其中语言技能综合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于2013年3月建设,主要面向外语专业类学生,可进行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同声传译等外语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实训练习,还可进行语音语调、笔译、口译等课程的在线考试。外贸综合实验室已建设有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实验分室和世格外贸教学综合实训平台,其中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实验分室建设于2006年,能够进行模拟商务英语谈判实训教学,世格外贸教学综合实训平台建设于2011年,可用于外贸类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微格实训室建设于2005年,是为全校师范生提供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场所。其特点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它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单项教学技能。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已建设有基于校园网络的雅信达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平台,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可供学生进行外语自主学习与语言过级考试辅导。

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于2010年开始建设,2013年基本建成,是集媒体制作单元、网络媒体资源系统与网络控制与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媒体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包括外语教学资源库、网络多媒体录播系统、网络教学直播广播系统、教学资源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媒体制作单元主要用于将媒体资源进行进一步制作、加工,以满足教学需要;网络媒体资源系统主要将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编目和管理,以方便各应用系统调用;网络控制与用户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整个实验平台的网络和用户进行管理与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语言基础教学实训平台包括语音实验室和外语教学网络多媒体系统。语音实验室建设于2005年,先后建设了6间传统模拟语音实验室和8间数字语音实验室,可用于全校的语音实验教学;外语教学网络多媒体系统建设于2010年,该系统采用windows平台的ip网络结构进行管理,全面支持多种格式数字音视频,并能接入多路外部模拟音视频信号;支持精品课程视频自动录制,网络教学同步直播和广播,网络视频资源下载;教师机终端可无缝接入校园网、inteRnet,与远程教学系统兼容,可以随时搜索和共享网络教学资源,以满足英语专业视、听、说、读、写课程的操练性和综合性实训教学需求。

3.外语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外语系共有各类学生2000余人,根据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的要求和外语实验教学经验,参照语言教学环境要求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外语系在文科楼C栋建设了外语专用教学楼,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22间,网络多媒体录播教室1间,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其他实验室4间,网络多媒体中控室1间。另外,还有1间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实验分室和全院共享的语音实验室分布在科技楼与理科楼,基本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一体且不被外界干扰的全外语学习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外语教学综合实验中心只有1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归口学院公共管理实验中心统一管理的语音实验室和微格实训室以外,其余所有的外语教学实验室与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维护都由这位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当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缺乏是外语教学综合实验中心存在的最大问题。

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实验中心建设的关键。只有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队伍,才能搞好实验室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长期以来,实验技术人员都被高校现有的人事制度“边缘化”,在岗位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这样难以形成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

今后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在实验技术人员岗位编制、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行改革,认真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办法,这样才能稳定实验队伍,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实验室队伍,鼓励各类能力较强的教学人员充实实验室岗位,改善实验队伍结构,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基本素质;定期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使新设备、新技术能充分发挥作用。[4]

地方师范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服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学综合实验中心要结合翻译研究所和小学英语教育研究所的技术、人才与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结语

目前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现有的外语实践教学和管理水平还远不能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今后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探索,也为省级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皮之军,李建海,于敏,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27-29.

[2]张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基于网络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2):48-50.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7

关键词:职业伦理两型社会高校实验室

0引言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平台,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拥有并支配着丰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优先目标,也是保证高等教育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职业伦理的建设是提升高校实验室功能和效益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

1职业伦理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1.1职业伦理

在西方,职业伦理与基督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theprotestantethic)有很大关系。新教伦理将世俗的工作与宗教的献身精神结合起来,赋予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意义,甚至把它上升为一种天职,为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在东方社会中,儒家伦理精神和现代商业文明、人本主义思想、理性因素和法制精神共同构成了作为东方人的精神支柱的职业伦理,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并在当代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有着深厚的伦理资源:儒家的诚实守信、义利兼顾,道家的慈俭谦下、和合共生,佛家的诸善奉行、自利利他等伦理思想,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

从事每项行业,都要有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professionalethiccode)。常见的职业伦理内涵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智慧财产权及工业安全等,这些专业伦理是每一位从业者应该恪守的规范。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过分追求经济指标,疏忽了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方面的问题,以至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资源浪费都比较严重,如今付出惨重的代价都难以弥补。比如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盐城饮用水污染事件及不断升级的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就是职业伦理缺失的表现,这种做法置道德准则于不顾,甚至不尊重人的生命因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高校实验室是整个自然和社会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每位参与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应遵守职业道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防止危害社会的事情发生,为构建两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2职业伦理的社会意义

职业伦理是员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当员工能自觉按照职业伦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在伦理准则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时,整个团队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效应,团队整体素质就会得到提高。职业伦理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当职业伦理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被全体员工接受后,人的行为会自觉遵循这种价值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团队领导的伦理道德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们所拥有的人格力量会对全体员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形成一种内部的凝聚力,对全体员工产生一种向心效应。

1.2.2形成团队文化力:不论价值观念、员工精神、领导艺术、管理方式、组织程序、还是创新意识无不带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由此构成团队文化基础。一个优秀团队,人与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沟通而组合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有机整体,靠团队文化力的感召达到一种新的管理境界。

1.2.3增值团队无形资产:团队的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相对应,具体包括团队的形象、精神、文化、信誉等,由职业伦理规范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团队的重要无形资产,可以保证团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职业伦理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职业伦理建设对于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1职业伦理在实验室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2.1.1树立资源伦理意识,优化资源配置高校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投资购置的,而仪器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又在各高校,国家不要求学校以任何方式进行偿还,学校对国家财政投资的仪器设备是无偿占有、无偿使用。因此,仪器设备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存在后期监管不到位和各个单位争投资的现象,导致零买乱购、重复购置、建设一些小而全的实验室;制定购买计划时论证不充分,抱着不争白不争的态度,只考虑本实验室或本学科的临时需要,一味追求高、精、尖,多功能,但许多功能未被开发利用,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效益很差;仪器使用单位与采购单位分离,因为不是自己使用,购置仪器设备时不考察、不论证,不管质量,仪器买来便万事大吉,导致仪器设备购买后,一过保修期便进入大修期。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和做法,就是职业伦理缺失的表现。因此,需要领导者制定计划及购置设备时实施民主讨论与科学决策;需要全体员工树立积极主动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提出公正合理的建议;需要整个团队恪守职业伦理,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合理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

2.1.2提倡共享互利,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潜在价值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实验室发展中,重建设、轻管理,重购置、轻使用的现象一直存在,因为实验室评估对仪器设备的价值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迫使相关单位费尽心机耗费公共资金购买仪器设备,但是,这种评估模式又忽视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一方面是一部分仪器设备长期闲置,而另一方面是需要使用仪器的人却不可得;由于购买仪器不用自己花钱,当个人需要用到某种大型仪器,即使本单位已经有了也不会考虑共享而是出于自己的方便而争取单独拥有;如果一个单位拥有某种大型仪器,别人要来用,就会因为可能耽误工作时间或影响精确度而推诿,从而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即使制定再好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资源共享也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导致实验室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广大师生又无法正常利用实验资源,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者从职业伦理的高度出发,主动地改革管理模式,寻求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办法。这包括:从总体目标出发构筑资源共享的平台,实施开放式综合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使实验室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了实现现有设备的最大利用率,坚持以人为本,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宽松的科研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2.2贯彻职业伦理在实验室环境保护中的必要性

保护环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但是在许多高校实验室中,由于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废气、废水、废渣、废物特别是电子垃圾、有机溶剂、化学乱排乱放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较其他理化实验室,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实验室面临更多的环保问题,所产生的生物危害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危害包括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或其产物(来自于各种生物的毒素过敏源等)对人类健康、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随着实验室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增多,实验室生物化学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必须给高校科研工作者敲响警钟,采取各种措施规范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从根本上说,目前的生物危害泛滥是从业人员缺乏职业伦理所致。比如实验用的有害微生物、生物技术转基因物质等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活处理才能排放,但是由于实验室条件、实验人员的素质、监督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实验室的情况不容乐观。为了争课题、抢经费、发文章,有些科研人员把追求当前利益,而漠视公众和子孙后代的生命安全:有毒有害的物质水池子一倒,垃圾箱一丢,便万事大吉了;有些实验室有毒物质的回收、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成了高校实验室评估和领导检查时的摆设。生物危害人人皆知,但是由于缺乏职业伦理,部分从业人员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于不顾,导致实验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广大的实验室工作者拥有了自觉的职业伦理,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社会成员的幸福紧紧联系起来,把保护环境、珍惜生命作为自己的天职和责任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行动中去,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3职业伦理是优化实验室人力资源的道德基础

高校实验室是各项科研成果的培育场所,每位科研人员都希望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和科学仪器去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验设备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设备的利用上就必然会存在相互之间的竞争。有些人通过各种途径占有实验室资源,而有些人则得不到必要的利用机会,这既造成了人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恶化。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个体伦理观与团体伦理观之间的差异。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树立良好的职业伦理观念不但可以化解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创造力,得到1+1>2的效果,而且还会创造一种人人心情舒畅、和谐美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单纯的设备、设施所不能提供的。

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所在的实验室职业伦理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效果。它说明:拥有了高尚的职业伦理,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成果,而且还是一种自利利他、和合共生的公共环境和人生境界。具体表现在:在浓厚的学术环境中,淡薄名利,潜心于学术研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抵制不正之风,遵守规则、诚实守信,合理利用科研经费;敬业、勤业、热爱工作,爱护设备、节约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发仪器的多种功能;积极主动地共享实验室的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充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益;形成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自觉抵制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把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实实在在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自觉行动中,为建设两型实验室提供有力的保障。

3实验室职业伦理建设的现实途径

职业伦理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职业观念,改变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态度。首先,通过把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伦理,这是构建现代实验室伦理的重要基础。如前所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深富的伦理资源需要我们去努力挖掘、弘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伦理观念不是通过强迫而是通过人的自觉领悟和体验建立起来的。我们在实验室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曾经聘请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及社会学专家到实验室进行演讲,讲解传统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现实价值,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引领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伦理观念的升华,把自己的工作理解为一种天职或神圣的责任,使之成为支配人们的自觉行动,将会为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另外,实验室职业伦理建设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职业伦理教育和现实环境的双重影响。台湾自1990年开始,在中原大学及新竹清华大学试开《工程伦理》课程,反应热烈,如今已推广到许多工程院校之中,同时也有其他商业、医学等科系也准备推出类似的伦理课程来。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伦理建设落实到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中:在高校之开设《职业伦理》、《实验室伦理》等课程并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和专业课;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专家积极为政府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尽快促成相关立法的形成;经常聘请生物危害研究专家做科普宣传,使实验室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鼓励学生深入实验室进行社会调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用事实教育人的目的。通过以上各项方法和措施的实施,将会有效地促进良好的职业伦理的形成,进而推动高校实验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2]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

[3]庞俊兰,孔凡晶,郑君杰.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6.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8

药品实验室管理建议

目前,我国各级药品检验所不仅执行国家局颁布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还积极进行着计量认证和向世界水平看齐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大步推进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一、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计量认证的实质是对实验室的一种法定认可活动,也是检测机构进入检测服务市场的强制性核准制度,通过计量认证是各级药检所开展法定检验业务的基本门槛。实验室认可是对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校准能力进行评价和承认,认可意味着认可机构承认实验室有从事特定的校准或检验活动的能力。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2月29日,我国已有50个药品检验所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其中有23个省级药检所。

实践证明,药品检验所实施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层级和个人;明确和细化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促进了检验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确保了实验室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配置与所开展的检验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并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等;有利于检验机构全体人员切实转变观念,增强质量意识,自觉执行文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检验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使质量管理活动进入良性循环,有效的规范管理。

二、我国药企检验实验室现状

药品Gmp实施20年间,尽管药企检验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管理水平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但是管理水平仍不容乐观。在Gmp认证时,药企检验实验室普遍存在缺陷。据广东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对近两年258家广东药品生产企业药品Gmp认证过程中的2532条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其中有215个企业的药品检验室存在缺陷,涉及厂家占调查厂家总数的83.3%。而且,药企检验实验室存在的缺陷集中体现在对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普遍性。如:人员素质不高,职责不清;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不到位;未执行某些重要程序,如分析方法未验证,未建立和遵守实验室操作变更控制系统,检验仪器未验证和未进行偏差调查等;对检验设施、设备、试剂、标准物质、滴定液等要素的管理不规范等等。在近年发生的一些药害事件中,也暴露出药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漏洞,如齐二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即在于企业对原辅料的检验管理不规范所致。

1、缺乏药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的缺乏直接导致企业在对药品检验室实行规范管理时“无据可依”,药品监管人员检查时也颇感“无章可循”。

2、药品Gmp对实验室管理的规定不系统、不具体

药品Gmp尚未纳入部分对规范实验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如实验室管理、分析方法的验证、取样程序、留样要求、稳定性实验的应用范围、稳定性实验的留样要求等。

3、药品Gmp现场检查对检验实验室的检查深度不够

药品Gmp现场检查对实验室的检查缺乏针对性。没有专门针对实验室的检查要求,对实验室的检查包含在对质量管理部门的检查之中,导致实际分配至实验室检查过程中的检查员资源和检查时间显著不足。作为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室,其运行是否合理、提供的报告是否真实可靠难以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得到准确的判定。

此外,药品Gmp中实验室部分的检查条款可操作性不够强,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掌握尺度。

三、规范药企检验实验室管理建议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9

关键词: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

如今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对于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工作也逐渐重视起来。实验室内经常配备一些危化品,由于危化品本身就具备易燃易爆的风险,而且种类和数量也多,这就会造成在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和污染环境的隐患,这种隐患是持久性的损害并且不能够消除。所以加强危化品的管理,检验危化品的安全性,处理好“三废”,是每个相关人员应承担的义务,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损伤,引起重大事故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检验机构的经济损失。

1危化品的定义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对于危化品的定义都有所差异,我国将能够自燃、自爆,或者是容易爆炸、燃烧和腐蚀的液体、固体以及气体等统称为危化品,氧化剂和有也属于危化品。危化品的数量众多,种类也繁杂,但是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例如易燃性、易爆性、毒性、腐蚀性、放射性和反应活性等。

2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每个方面我们都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2.1硬件方面

很多实验室的储存条件根本达不到国家的安全规范与标准,空间小导致危化品与一般药品没有分开储存,也没有保持设备之间的安全操作距离。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保证配套设备的更新,设施陈旧就引起通风、防火方面的安全隐患,这些硬件因素都会放大危化品的危险性。

2.2软件方面

化学、制药、生物等学科实验室就相当于一个“小工厂”,如果危化品的放置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的事故,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在对危化品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上重视也不够,总是将“安全第一”挂在嘴边,却缺乏实质上的行动,一些工作人员心存侥幸,不具备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感,用自己不娴熟的操作技能任意妄为,造成重大事故。企业的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对危化品的检查力度不够,仍然使用废弃的危化品,也没有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增加了实验室的危险性。

3危化品的管理原则

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持有化学分析专业上岗证,对于试剂储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懂得将药品放在防火、防雷、防爆、适温、无静电的安全地方,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及干燥的空气,温度一般不宜超过28℃。尤其是的放置,需要锁在专门的柜中,建立双人双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人双锁的领用制度。每个试剂瓶上应贴有字迹清晰的标签纸以便于分辨不同的药品,使用完后做好消耗登记。不同的药品还配有不同的消防器材,使用时不能混淆每个危化品所对应的消防器材。

4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非常特殊,需要在高温、高压、强电流、微波等条件下进行实验,特别是一些制造药品的企业实验室,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加注意,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实验室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人员较为密集,很多昂贵的实验设备和资料还必须存放在实验室中。面对众多的危险品,如果企业不加强管理,直接影响到实验人员的安全,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5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5.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有明确的限定,并形成文字。对实验室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安全管理规则、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办法、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

5.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确定到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找到负责人进行处理,同时主管实验室的领导、实验室主任和各个部门的安全责任人层层签署安全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位。可以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员的名字张贴在实验室的门口,同时要求各个实验室要对房屋、水电、灭火器以及门窗的状态进行检查并签字,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5.3加强安全基础性工作

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制定详细的操作标准,保证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实验室设备的完整性。实验室的布置应当科学,通道必须畅通,安全标志使用正确,安全抢救设备配置齐全,并根据各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做好安全操作标准准则的制定,将安全基础性工作做到位。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根据危险的存在情况进行适当改造,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对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4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在实验室中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多,使用数量少,管理不易,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品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使用,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药品的管理工作需要有试剂专门管理人员,对于毒性很强的试剂,需要由双人共同管理。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药品的使用量。根据药品的性质科学摆放药品。

5.5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实验室中的人员流动性很大,这无疑之中加大了其管理的难度。对于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需要进行准入考试,必须保证其接受安全教育知识,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实验室中的仪器和使用规范有清楚地认识。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建立起实验室准入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进出实验室的时间。

6结束语

药品质量的检验工作是目前产品质量检测的重中之重,社会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了不少,因此对于实验室里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也加大了力度,危险品的分类保存已经广泛实施于现在企业实验室里,企业也对管理者和使用者进行了相关教育,不仅仅在药物的存放上建立起规定,对检验过后遗留下来的废液也要及时处理,避免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方来华.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全过程安全监控与监管系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7):114-117.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篇10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镇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实施办法》要求,对照《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评估验收标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刘家垣镇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5公里处,属山区丘陵地貌,共有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9万亩,人口2.78万人。

二、十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2、学校布局。小学布局在保证覆盖所有行政区域,在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学校布点适当集中;刘家垣、三峪、黄村、回坡底四所中心小学发挥了骨干辐射作用;小学班容量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初中学校布局覆盖了所辖区域,保证了学区内所有适龄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需要。

3、校舍建设。中小学校舍建设都符合国家和省所规定的标准,西义、东义、楼村、刘家垣、回坡底小学的危房改造工作,设计科学、施工规范,实行严格的监理制度,当年危房当年消除。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

4、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刘家垣中学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一类配备标准,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在逐年提高。且有满足信息技术课开设需要的硬件设备。小学有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电教室、音美教室、电子备课室。初中有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电教室、体育器材室等,具备规范的实验、阅读、活动场所和活动条件。生活用房,如食堂、厕所、开水房等均符合规定。

5、经费保障。我真教育经费使用合理,管理规范,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中小学公用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全部按时足额拨付给了学校;教育事业费中每年不少于5%的经费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工资、各种津贴全部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在经费使用管理上严格把关,专款专用,无截留挪用现象;同时,对困难家庭的子女实行自助制度,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6、机构与队伍建设。学校机构设置符合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教辅后勤人员配备符合编制、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以及继续教育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我镇中心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小学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了75%。100%的中小学教师取得了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初级等级证书。教师全部取得了普通话合格证书。在职校长普遍通过了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持证上岗率为100%。并且推行校长聘任制。学校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教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整体师德状况反映良好。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没有发生歧视、体罚、驱赶学生等违轨行为。

7、教育管理。学校常规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都能做到依法管理、民主科学、行为规范,有特色,有创新。科学评价学校,不下达升学指标,不以升学率和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校排名。科学评价教师,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奖惩教师。安全教育工作有制度且落实较好,近四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8、课程实施。各中小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全部规范地实施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综合实践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有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教师培训机制,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改革,拥有一批能承担本地课改工作的骨干教师和校长。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所有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围绕教学需要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设了各具特色综合实践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了英语课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9、学习化学校建设。在积极参与校外研训工作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本研训工作,均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方案,校本研训工作有计划、有机制、有制度、有成效。校长亲自组织、指导并参与实施全过程。

三、主要做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09年3月,陈村中学、回坡底中学、原刘家垣中学三家资源整合,在辖区的核心地带组建了新的刘家垣中学。为我镇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在镇党委、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中心校出台了一系列切合我镇实际的校长、教师管理办法,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内部活力,为我镇教育的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创建标准化学校努力方向:

1、以优质教育共享为出发点,启动刘家垣校舍改造工程。依据上级安排,谋求多方支持,加紧校舍改造工程建设。

2、以教师培训为重点,培养一流教师队伍。创建学习型学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