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38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1

关键词:初中思维导图,实例运用,英语词汇

一、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成分,它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学习一门外语必须先学习词汇。“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1]词汇学习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英国语言而学家D.K.wilkins曾指出:没有语法,人们能表达的意义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就什么意义也表达不了(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了适量的词汇才能保证顺利地继续学习该语言,才能更好地利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英语词汇词众多词义丰富,词汇搭配灵活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吃力。如何在消耗最少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高效地吸收运用词汇对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有多种类型的结构框架,能灵活体现出词汇词性词义以及其搭配用法等。同时思维导图结合一定的图形,更加直观地呈现词汇,便于视觉吸收与大脑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能力,解决机械记忆词汇等难题。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特点

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巴赞(tonyBuzen)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他认为:放射性思维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2]。

思维导图制作的重点是关键词与关键图像,具体做到结合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把左右半脑的功能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并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激发相关信息的回忆,开启人脑的潜能。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思维导图由主题,副主题等结构构成,各个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主题,副主题等内容或者框架与相关图形结合使用,形象生动。

第三,思维导图在制作图形上较常运用到的大致有肢解图,等级图,链接图,闭合图以及自由联想关系图。除了链接图外,其他图都有一个中心点,就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扩散,引出多级分支。

第四,思维导图灵活多变,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是人脑对某些知识放映的写照。

三、思维导图学习记忆词汇的优势

思维导图呈现词汇的方式既有一定的框架且能与很多图示结合使用,所提供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便于学生视觉吸收知识,并且与人脑细胞发散性的网状结构相关联,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充分利用人脑的潜能,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优化教学设计,促进信息知识的传递与吸收。根据记忆的特点,知识以图式的形式能存储于长时记忆中。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点更容易大容量地储存于大脑之中。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与小学、高中

词汇教学的区别

小学思维导图呈现的词汇较为基础且简单,主要与丰富多彩的图像结合,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满足小学生视觉需求,降低学生认知负荷,以及情感焦虑,便于小学生接受与吸收知识。而初中思维导图在词汇内容结构的呈现上更为多样化。既能体现词汇的构词法,字母组合发音规律,丰富的词组搭配,也能展示出词性词义词音上的变化。同时结合一定的素图,简笔画等图形,以直观且较大容量的方式呈现词汇教学,符合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转化过程的心理特征。而高中思维导图呈现的词汇在难度、容量以及运用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加深,有助于梳理大容量的知识,且较少结合基本素图,服务于适合于高中生的抽象思维。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例运用

思维导图越来越受到教师学者的重视,更广泛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目前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有肢解图,等级图,链接图,闭合图以及自由联想关系图。笔者通过总结比较几种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尝试探讨何种类型的思维导图适用于具体何种类型的词汇教学。

(一)肢解图

肢解图通常出现整体事物,各个细节部位为学生所学内容。肢解图与中心辐射图都有一个中心,但中心辐射图呈现的中心词汇不一定是一个整体事物,而且其枝干之间不一定要有内在联系。肢解图其适用于直观呈现某一事物的各个部位结构,该呈现方式也是对词汇词义的总结归纳。比如当学生学习人体部位,房屋结构,学校结构,问路地图等相关词汇时,可以使用肢解图,如图1所示。

(二)等级图

等级图直观呈现词汇的总分框架,枝干呈现的词汇也可以继续分支,对词汇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便于学生理清词汇等级关系,适合使用于具有一定细化结构的词汇教学。如家谱,工作职称关系,同一类型事物分类如食物,动物等等。如图2所示是有关农场事物分类的思维导图。

(三)中心辐射图

中心辐射结构适用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它可运用于词性总结,发音规律归纳,一词多义等等,如图3所示,为含有“ee”发音规律的词汇总结,同时把这次词汇运用于一个句子并将该句以图像的方式出现在思维导图的中心,提高学习效率,便于学生理解梳理知识点。可以呈现几个中心辐射图并且以一定的枝干关系链接在一起。如图四所示为含有“ir”,“sh”发音规律的词汇,用相关词汇shirt将这两大类发音规律链接在一起,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绑定关联词汇。

(四)连接图

链接图可体现词汇构词,词义累积变化以及词性变化过程,适用于较长较难词汇的分析与学习。如图五所示为“international”的构词过程,形象具体,有利于降低该词汇的学习难度。

链接图同时能与其他类型的思维导图结合使用,体现出其他类型结构框架的词汇的内在关系。

(五)闭合图

闭合图与中心辐射图有些类似,较大区别是各个枝干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结语

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词汇教学能有效解决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直观呈现词性、总结发音规律、分解构词过程、清晰词汇等级结构等等,体现词性词义关系以及发音规律等,确实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词汇的有效策略,如归类总结词汇、利用旧知学习新词汇等方法对词汇进行高效有意义地学习。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简单实用类型众多,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词汇教学采用适合的思维导图,更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随着思维导图的发展,思维导图的类型与结构框架以及其制作方案将得到更丰富更具体地发展,英语教师应善于利用,提高其适用性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HarmerJ.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1.153.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方法

词汇教学是最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牵制英语各种技能的进步。现如今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为英语教学注入了足量的活性剂。特别为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的准备,促进了词汇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词汇教学环境

我们都知道词汇与语境的关系式鱼和水的关系,鱼在水中才能活,词汇在语境中才能显出其真谛。信息技术由于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画、视屏等多种媒体,为词汇的教学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将传统词汇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glasses,volleyball,grandparent,restaurant这几个词汇是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1thisisme!的英语中的“四会”词汇,在教学这几个词汇之前,教师可以搜集它们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通过powerpoint、flash等展示的软件来呈现。在教学时,学生一边可以看到glasses,volleyball,grandparent,restaurant的图片,一边听到清晰的发音,一边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接触新词,在不同层次上初步习得词汇,与拼写相结合,加深记忆,在视频设置的语境中通过联想、猜测等认知活动不断提升对词汇的认知程度和水平。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意义图式

所谓图式的概念是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根据图式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英语的学习也类似于一种猜谜游戏,与学生原本具有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意义图式,将每个单词与其意义、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词汇的遗忘率。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像技术构建学生的词汇意义图式。如利用视频创设语境,使学生把词义与语境联系起来构建意义图式,利于词汇的迁移和扩大,利于正确的选词和用句。

举例来说,对于classroom(教室)和courtroom(法庭)两个概念,相应的心理图式可以由特定场景中的人物、事物、动作、语言、表情等构成,教室里的人物有teacher,student,法庭的人物是judge等,教室里的典型物品是老师的desk,法庭里的是法官的gavel和他身着的robe,教室里老师通常walkabouttheroom,法庭里法官通常raisethegavel,所有这些构成图式。在听说读写时,随着相应信息的输入,图式被激活,词汇网络里相应结点上的词汇概念也随之激活,这样,表达就会流畅、自然、准确。

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英语词汇的内涵与外延与汉语都有许多的不同,如:“black”除了黑色外,还可表示“阴郁、怒气冲冲、极度的、不吉利的”。例如:blackdog不开心;beinablaekmood情绪低落;blaekday凶日;blackdespair绝望;blacksheep害群之马;blackguard恶棍。“white”除了指白色外,还有“吉利、善意、纯洁”等的意思。例如:awhiteday吉日;daysmarkedwithawhitestone幸福的日子;awhitelie善意的谎言;whiteroom无尘室。因此在教学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将文化教育纳入词汇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中式英语的困扰,提高英语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词汇教学的记忆效率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忽视词汇识记的策略性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是仅仅教学生词汇的语音,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在课后自学词汇,在本该引领学生掌握词汇基础的阶段,在学生词汇识记方法上面很少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由于没有正确的词汇记忆策略,导致学生虽然耗费过多的时间在识记词汇上面,但是效果却不佳,往往是今天记了明天忘,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错误的思想,认为单词难记,英语难学。而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利用新旧词汇间的联系,运用构词法将词汇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会大大降低词汇理解记忆的难度。正所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具体的知识点,更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等展示软件,帮助学生建立在新词与旧词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归纳等方法形成利于认知的单词网。我们同样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1thisisme!的词汇教学策略为例。教师可以首先选择不同的话题,如playsport,havingdinner等,然后通过powerpoint实现不同话题的衔接和转换,组织学生说出与playingsport,havingdinner有关的词汇,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词汇分类,最后利用powerpoint用图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总结归纳相关的单词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词汇的教学,能够大幅度提升词汇的教学效果,也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3

1.语言能力

所谓语言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但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别有歧义的语句,能辨别表面形式相同但实际语义不同的语句以及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简单讲就是“whatyouknowwhenyouknowalanguage.”这是一种潜在的、抽象的,关于某种语言的规则系统,是一种比较宽泛概念,它至少包含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哑巴英语”的现象比较常见,这造成的是“高分低能”,学生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语言能力当中的掌握一门语言以及运用这门语言也是不能分开的,否则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理论性的知识,缺乏运用语言的技能,这谈不上掌握了语言能力。这可以从学生在考试中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的答题情况得出结论,很多学生对完型填空以及阅读理解感到头痛,失分率很高,尤其是完形填空。这种题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查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的,它考语法、词汇、语境、文化以及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学生语言能力不强失分的可能性就会很高,所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哪怕仅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来说。

2.有效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突出了五个基础性的训练,即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策略以及文化背景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新课标来看,初中英语教学要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在三维目标上有着具体的体现,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语言技能,了解并借鉴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进而促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下文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英语(上)Unit7Howmucharethesepants?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

首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习得。从“Howmucharethesepants?”单元的教学内容来说,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是Howmuch引导问句及其回答,相关的词汇等。这些内容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的重点就是Howmuch引导问句。这涉及到了语法、词汇以及句型。一方面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语法、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则是信息的组成内容,二者不能分离开,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证明单纯的词汇、语法、句型教学会使课堂低效甚至无效,使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各种练习中总结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而掌握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之所以感觉到困难,关键还是缺乏语言环境。语言环境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要在教学当中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利用语言环境,打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力争每一堂课都能体现出四个技能的运用,听说能力优先,且每堂课有所侧重。这时问题的设置比较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营造氛围,最终目的还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其求知欲,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以上文的例子来说,可以不必局限于服装,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利用起来,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用英语来表述。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点是要在教学时尽量组织全英语教学。使学生在英语交际环境中达成师生、生生的语言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另外研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学习,这需要学生自主地寻找资料,总结并归纳这些资料,进而找到答案形成报告,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第二课堂。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看到第二课堂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英文杂志、报刊等阅读刊物,提高其阅读能力,并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进行积累,遇到不认识的词汇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然后通过查字典进行确认,这可有效扩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英语基础,并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英语角、比如组织歌唱比赛、英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句型、语法。利用优秀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氛围中训练语言技能,将教材的基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同时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样化、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所学,并使学生广泛涉猎英文阅读刊物增长知识面,这些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1]王楠楠.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02).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综合课;语言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38-02

综合课是一门“集语言要素教学、文化知识教学、语言技能与语言交际能力训练为一体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目的语的能力”。[1]具体到对外汉语来说,综合课的“综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2)教学任务的综合性,不仅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材料进行汉语交际的实际能力;(3)课堂训练方式的综合性,课堂中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不是孤立进行的,各个教学手段是彼此呼应、相互渗透的。

在对外汉语初级阶的综合课中,语言要素是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学好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才可以为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训练打好基础,也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完成语言要素向语言技能的转化,进而成为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谈谈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言要素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必须依赖的形式。在语言要素教学中,语音训练是贯穿对外汉语教学始终的任务。在初级阶段综合课语音教学部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发音方法,能够辨识不同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之后进行的词汇、语法、汉字教学中,不断强化语音训练,随时纠正,学生会逐渐完全掌握并发出正确的读音。

1.声母、韵母教学。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教师可以出示发音器官示意图,同时采用夸张式发音方法,让学生观察发音时的口型变化。根据发音特点,分组对比教学,如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组,采用吹纸条的方式对比发音。如翘舌音和舌面音,教师可以借助发音示意图并辅以手势的方式加以讲解发音方法,在发翘舌音时,教师可以用四指并拢并微微上翘的手势来模拟翘舌的动作,提醒学生发音时应翘舌。韵母教学可以先教授6个基本元音,然后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每个单元音分别与别的元音、鼻辅音进行搭配,通过单独分解发音、过渡发音、整体结合发音等方式,让学生从基本元音开始逐渐学习掌握全部的韵母发音。对于以ü和以ü开头的撮口呼韵母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议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先发i的音,然后逐渐把嘴唇撮圆,舌位不变,让气流自然通过,就发出ü的音了。

2.声调教学。声调的发音特点可以通过“普通话四个声调的教学示意图”向学生直接展示出来,根据发音特点,按照一声、四声、二声和三声的顺序开展教学。三声的教学可以弱化其单独教授,主要让学生在听觉上辨出三声和其他几个声调的不同,能感知到三声是有声调的“曲折”即先降低后升高,对于学生自己的发音并不要求能够发出三声的全音,因为在实际语流中也很少有读出全三声的情况。声调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是变调。汉语中的变调主要就是在连读语流中的三声变调和“一”、“不”的变调。根据前人总结出的变调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反复地进行课堂操练,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轻声也是属于连读变调,主要也是从听读两方面加以操练。由于轻声是和其他四声相对的,所以训练时最好要与其他四声结合进行。对于同形的轻声和非轻声词,如“东西、地方、月亮、地道”,可以通过阐释语义的方式结合词汇教学加以讲解帮助学生练习。

二、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始终以词为中心,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以词组句的能力,为语句、段落和篇章的教学提供基础,为听说读写各专项技能发展提供保障。综合课的词汇教学又是区别于其他课型的词汇学习的,要求教师全面讲解词的音、形、义,学生需要掌握词的发音、写法以及意思、用法等。但是由于在初级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词汇讲解时不要过度扩展。[2]

1.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图片、视频、音频的展示,教师的表情、动作演示,学生的道具表演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尽量使生词与相应的实物或情景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能够较好地排除第一语言的干扰。比如教授水果类词、器官类词、动物类词等。

2.分类组合。通过不同词语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的共同特点或者关系,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总结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如近义词、反义词、颜色词、时间词、同偏旁部首词等,按类教学,易于学生梳理归纳,触类旁通,便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3.语素扩展。通过语素构成词,便于学生记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汉语中的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有的语素可以单独成词,有的语素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可以根据汉语构词法的这些特点,利用语素进行教学。如在教授出现频率较高的语素“老、小、反、相、多、子”时,可以通过扩展前缀、后缀的方式,复习旧词、学习新词。

三、语法

语法就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学习一种语言,用该语言进行交际,没有词汇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光有词汇而不掌握该语言遣词造句的规则,那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表达,无法达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所以教师主要是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对知识点就行点拨,然后通过大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练逐渐理解并掌握该语法点。

1.直观形象法。有些语法知识,本身比较抽象,特别是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教师无法用学生已有的词汇进行准确的解释,这时就需要抓住该知识点的特点,用巧妙的方法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比如用画图的方式讲解趋向补语、利用班上的真实情景(高矮、胖瘦、年龄不同的学生)讲解“比”字句、通过肢体动作讲解方位词等。

2.逐步分化法。按照学生习得该语法点的顺序或者他们可以接受的程度,教师可以把同一语法点或语法规则分化成不同的阶段,分步骤教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的能力。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及习得规律做了相关的研究,得出了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某些语法时的内在顺序,这些可以帮助教师适时调整知识传授的顺序。比如“把”字句的教学。

3.发现归纳法。教师先不直接讲解某个语法点,通过大量的例句做铺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例句中的规律性的共同点,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归纳并用简明的公式列举出来,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该知识点。这种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者具备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其学习汉语的兴趣,所学到的知识也会更加容易记忆。比如在教授存现句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4.对比翻译法。在汉语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者还没有学会用汉语进行思维,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把汉语和母语的语法进行类比。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对两种语言加以对比、比较,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和偏误率。[3]语法教学中的对比方法,不仅指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也包括汉语内部相似语法点之间的对比。比如“三斤鱼”和“三斤的鱼”。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不断深化、系统。

四、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汉字的形、音、义是贯穿汉字教学的红线,但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首先是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但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汉字构形知识,以“形”为纲,重点突破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部件等,让学生了解汉字内在表音、表义的规律,培养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中高级阶段自学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4]

1.笔画笔顺教学法。笔画是汉字最基本的书写单位。笔顺是汉字书写时的笔画顺序。在汉字教授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图片、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在不影响正常书写、理解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汉字结构和框架的基础上,教师也可适度地放宽对于初学者的要求,让学生明确汉字书写顺序的总体趋势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不必完全拘泥于笔划规则的框架。

2.部件教学法。汉字的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件是构成汉字形体的主要部分,是汉字结构的核心。在学生已经掌握笔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部件组合与拆分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如在学习过基本汉字“女”后,可以向学生归纳讲解以“女”字为部件的汉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又如“田”、“力”成“男”,“门”、“口”成“问”等,都可以通过简单部件的组合形成新字。

3.字源教学法。在汉字教学中适当地讲解一些字源知识,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理据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如在教授“日、月、口、山、雨”等象形字时,可以通过古汉字演变的方式给学生以形象记忆;在讲解“上、下、卡”等指事字时可以通过古汉字图示配以解释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造字原理;特别是占汉字大部分的形声字,由于其形旁大都是象形字,教师可以在介绍字源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类。

语言要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知识,为其向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转化,并最终成为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周健.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5

论文关键词:词汇理据,初步直接加工,意义中心

一、引言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关词汇初始输入的理念与实践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不恰当做法,如缺少初始输入,初始输入的方法不当等,这直接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对此,本文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第一册(简称nSeFC(i))的词汇为例,探讨中学英语词汇初步学习的过程中,以词汇理据为基础的显性输入加工问题,以期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点思路。

二、词汇理据性

词的理据是指人类依据某种相似现象将自己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投射于单词所形成的一种象似性关系,它具体表现在词汇的语音、结构形态、意义三个方面。词汇基本上是有理据的,就nSeFC(i)词汇表里的225个词而言1,我们能找到理据的就占总词数的94.7%。

词汇的语音理据指的是词汇意义通过其语音来体现,是用被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音来描摹和代表它的某种意义。语音理据词包括直接拟声词和语音象征词两类。如cuckoo、buzz为直接拟声词,前者以布谷鸟的叫声反指能发出这种叫声的鸟,后者是对蜜蜂、苍蝇的直接拟声。语音象征词是指在音和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理据联系的词。例如,boil[bɔɪl]相似于水开的声音,crack[kræk]象似于树木“裂开”,flow[fləu]与河水“流动”的声音象似。其中,flow一词的发音,辅音[f]轻缓,[fl]象似流动、飘动,元音[əʊ]也较滑长,整个单词发音与水不太急速的流动吻合。与此相反的是,rapids(=[´ræpid]+[z])中的元音[æ]较响,且和[i]一样急速短促,而辅音[p]本为清音,因为紧跟短元音[i],受了它的影响,也变得短促,造成象似于河里的水快速流动的样子,再加上[z]的语法功能,将rapid形容词变为名词,这样,这些急速短促的语音理据与语法功能合成rapids,表示“激流”的意义。

形态理据是词的书写构成成分、形态结构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具有形态理据的词包括派生词、复合词和部分自由词根词,其中前两者占词汇总量的大部分。各类词的形态理据举例如下。派生词active由act和-ive合成,act的意思是“行动,做,行为”,-ive为形容词后缀,表特征、特性等,二者结合既有词性语法特征,又有源于根词和词缀的意义。复合词earthquake由名词earth和动词quake合成一个新的名词,生产出不完全同于两个根词本有意义的新意义。自由词根词tip中的[i]音开口的形状小,发音也没有其它多数元音重,它的两清辅音[t][p]发音也轻,所以有象似于“小”、“轻”的意义,再经过隐喻或转喻,形成或多或少含有“小”、“轻”的“提示;技巧2;尖;尖端;小费”等意义;而tip做动词“倾斜,翻倒”时,一是词源上与top,topple有关,一是“小”且“轻”的东西本身就容易倒。与tip相反的是,giant中的[ai]音张口大,与“巨大的;庞大的”有形义象似性。

语义理据是指人类借助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将词义从词的始源义延伸开去,逐渐发展、变化出其它意义。因为这常要追溯到词的始源义,所以就较多地涉及词源理据。如meander一词来源于从土耳其到希腊爱琴海的河流maeander,因为河流的弯弯曲曲,也可能这条河的河水流速不太快,所以自然有了“(指河流等)蜿蜒缓慢流动”的意义。再如mine表示“挖矿石的地方”,其来源是古英语mīn,表示矿石(ore)的意义,经过转喻的作用,就有了现在“矿;矿山;矿井”的意义。

三、词汇理据性初始输入加工的原则与策略

词汇理据性初始输入加工是指以词的音、形、义理据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为依据,调动与单词有关的视觉、听觉与义理形象,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对单词的基本信息进行初步学习记忆的显性加工,是词汇直接学习的初步阶段,它包括了对词的有意注意、编码、表征、初步记忆并形成初步性的被动词汇过程,是使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准备阶段。要处理好课堂词汇教学与学习的显性初步加工,必须把握好适当的加工原则与策略。

(一)坚持以意义加工为中心

坚持以意义加工为中心是词汇显性认知加工的基本原则。初次加工词汇,首先需要加工的是它的基本意义,而不是非基本意义,要从基本意义开始,逐渐过渡到非基本意义。违背了此条原则,词汇的教与学很难保证成功。另外,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加工需要追根溯源,要以古代而不是现代社会生活为词汇意义原型。具体加工方式如下。

1.形义结合。把握好词形与意义结合这一方式有利于词汇类推学习,减轻记忆负担。如altitude由词根alt(高)和名词后缀-itude(表“性质、状态”等)构成,生成“海拔高度;高处”的意义。express则由前缀ex(出,外面)和词根press(挤、压)合成,生成的基本意义有:a.把(思想)挤出来,即动词“表示;表达”;b.挤压式流出而非自然流出,所以更快、更直接,因而转义变化出名词“快车;速递”。用这些词根、词缀类推学习的词有很多,如altimeter,attitude,excite,impression等等。

2.音义结合。词汇语音与意义的结合有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需要理清和把握好它们结合的规则性。如leap源自古英语hlēapan,它比leap更象似于人或动物跳起和落地的声音,以音喻义,产生动词“飞跃;跳跃”。bend的意义与音[bend]同构,象似于树木类物件折弯时所发出的较硬声音,所以有动词“使弯曲”,再转喻为动词“弯身;弯腰”和名词“弯;拐角”。

3.音、形、义结合。建立和利用音、形、义三者结合更有利于词汇的记忆。如fare的古英语词是faran,原为“旅行”,因为旅行要花钱开销,所以转喻做名词“费用”,巧的是,它的发音与汉语意义对应词“费”类似,所以可以借用汉语发音做记忆提示。selfish由词根self(自己)和通常为形容词后缀的-ish构成,而依附于词根的-ish中的[∫]音与人们通常表示不好、不屑、瞧不起的音象似,所以有贬义的意义“自私的”。

(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知识的建立所依赖的基础是已有知识结构,它需要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网络。从词汇加工的过程看,如果一个新单词的音、形、义能够和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明显地对应和联结起来,则新单词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这将有利于学生接受新单词知识和提高词汇记忆技能与学习成绩,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态度和兴趣,反之,学习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1][2]例释如下。

Bible一词来自biblio,意思是书。该词是大写字母表示的专有名词,这一学生所熟稔的语法范畴说明了该词有“独一无二”的含义,该语法含义和词汇本有的意义“书”相结合,就顺理成章地构成了“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书”这一词汇意义,于是,该词表示“圣经”的意义也就一清二楚了。delta原为希腊语的第四个符号Δ或δ,是一个常用的数学象形符,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告诉我们,该词的意义就是它所代表的象形符号的意义,这样,通过符号象形这一基本知识,delta表示“三角洲”这一转喻意义便清楚明白了。recover由前缀re-(又、再次、重新)和词根cover(盖)构成,预设了东西再次盖起来之前是暴露在外,没有保护好,因而容易丢失、受到破坏等,重新盖起来就等于修复好、保护好,所以有“痊愈;恢复;重新获得”的意义,这是利用生活常识帮助记忆加工。

(三)加工维度与方式要多样化

根据认知加工层次理论,词汇习得的深度与记忆的保持,关键在于加工方式。加工的层次越深,维度和角度越多,信息和信息联系越丰富,学习者的注意力越集中,词汇记忆的效果就越好,保持也越长久。具体说,学习者对新词的发音、拼写、语法范畴、词义等诸多信息作精细加工,要比只作简单粗糙加工(如只注意上述一两项内容)所获得的多得多。[1][3]除音、形、义层面外,词汇初始加工还可以利用与词语相关的具体形象、图解等,在词汇与具体可视的形象之间激发主动联想,以促进学生利用视听形象获得词汇知识。

词汇初始认知加工的具体方法很多,如比较法、分类法、对比法、归纳法、联想法、图示法及这些方法的组合等等,为节省篇幅,以下仅以其中少数几种方法为例,略作例释。

如nSeFC(i)中两个词形类似的单词journal和journey,它们有共同的词根journ,其意思是day(日)。词根journ加上后缀-al(物),生成本义“每天记下来的东西(日记)”,又因为词源的历史变化,产生了类似范畴的“杂志;定期刊物”的意义,而journey的后缀-ey表示“场所、地点”,和词根一起构成“每天到一些地方”,表“旅行;旅程”的原义。这样的归纳类比除了可用于同根词外,也可用于具有其它方面理据的词。如上文例释的tip一词,其所含字母i拟像意义“小、轻”,这一理据可解释很多词,如little,pick,lip,micro,mid,middle,sip等。对于catfish、overcoat、president这类有具体意象的词,除了可以采用音、形、义来解释,很方便采用图示或言语形象来加强学生记忆。如catfish一词,不就是指象猫(cat)一样嘴上长有须的鱼(fish)“鲶鱼,鲇鱼”,而president不就是坐(sid=sit)在众人前(pre-)的人(-ent)“主席、总统”吗!

四、结语

中学英语词汇学习中,间接学习很重要,但直接学习在多方面是间接学习所不可替代的(董燕萍,2005:47-48)。利用词汇自身规律进行词汇初始性直接加工,是全面深入获得词汇知识与能力的热身准备活动,它有利于增强词汇的可学性和记忆效果,改善和增进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观念和策略等。当然,这种学习所获得的词汇只是认知型被动词汇,离掌握一个单词的全部知识有较大差距,所以,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有语境的直接和间接加工,以更好地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注释:

1.以下几类词不在统计之列:1)人名、地名、首字母缩略词;2)与国家、地区名相关的词;3)非独立词素,如《英语》第一册词汇表中独立列出的前缀anti-。

2.经查多部词典,tip作“技巧”注解并不太恰当,与“小”、“轻”的意义也有些扞格不入。

参考文献:

[1]孙蓝.2001.从认知制约看心理词汇[J].外语教学,(4):25-27.

[2]洪显利,张荣华,冉瑞兵.2003.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40-45.

[3]Laufer,B&J.H.Hulstijn.2001.incidentalVocabularyacquisitioninaSecondLanguage:theConstructoftask:inducedinvolvementLoad[J].appliedLinguistics,22/1:1-26.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学生能力提高

一、新课标对初中词汇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对词汇的要求,我们找到这些硬性指标。总的来说初中英语词汇要求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领悟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学会使用1500-1600个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同时《新课标》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在一级、二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语言技能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和话题提出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要求;

二级词汇,要求学生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五级词汇,要求学生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八级词汇,要求学生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词汇学习中的难点和误区

新课程改革自从2005年实施以来,已经在我国遍地开花,然而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并未在教师脑海中形成,许多教师仍然强迫学生机械式地操练英语。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仍然在学生中间广泛传播。因为每一本教材的后面都附有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单词表,往往学生把字母表里的生词背得滚瓜烂熟,而到了实际的应用当中却又是苍白一片,这个问题在写作中现象尤其严重,有的学生因此觉得单词教学没有意义,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抱有对语言学习的偏见。还有一种学习观念,不顾人类的记忆规律,以为自己是神童,往往学习了一遍单词便觉得已经永久掌握该词,从此以后都没有进行复习。教师在进行词汇复习教学时,由于其耗时大,学生兴趣低,效果差而常常刻意忽视之,往往教师安排的词汇复习课时少的可怜,这又从另一方面为单词教学带来负面效应。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不强,尚不能离开教师的辅导进行自学,因此,词汇的复习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增长学生词汇能力的方法

尽管许多学生刻苦努力地学习单词,却仍然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对单词的整体掌握水准,这是有原因的,也是有办法可以克服的。

首先,以语音学习促词汇学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拥有华美外形的语音在学习语言一开始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个心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常见的语音规则和拼读规则,让学生通过对语音的掌握来提高自己对词汇的掌握能力。比如ea组合常常发/ei/音,比如a在闭音节中常常发梅花音等等。其次,单词的分类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1600左右的词汇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其中囊括了生活用词的方方面面,这就造成学生对单词“繁而杂”的印象,要解决这种影响,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教学,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进行分类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另外,新东方总裁俞洪敏近几年在英语词汇研究上颇有心得,出了著名的联想记忆词汇法又叫辐射法,教师可以在教一个单词的时候,联系起其他和此单词在意义上相近的词,在语音上相近的词,甚至在语法意义上相近的词,这样,举一反三,达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把我新课程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辅导学生进行单词记忆,鼓励学生加大自学的时间,整体提高学生对于初中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亚萍.如何帮助学生扩大英语词汇量.成才之路[J].2011(27).

[2]赵雪琴.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新课程(上)[J].2011(06).

[3]李淑凤.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J].2011(13).

[4]李代英.遵循学生识记规律,提高英语单词记忆效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J].2011(04).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7

【关键词】高一英语衔接教学词汇语法反思

进入高中,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课程安排多,课业负担重,课时量大,教学内容难,自学时间少是高一学生的共同感受。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大量的词汇、繁琐的语法、长篇的阅读令许多学生感到极不适应。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初高中的过渡是每位英语教师所必须深思的课题。下面针对笔者在高一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谈谈对高一英语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高一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词汇:进入高中,词汇记忆是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大量的词汇令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记忆任务,成了他们的每日“必修”。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感觉高中英语似乎每天都是在记单词,短语中度过的。更为头疼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音标基础极为薄弱,他们没有语音知识,没有能力用拼读的方法记忆新单词,对单词纯粹是机械记忆。谈到背单词,这部分学生可谓“苦不堪言”。

2.语法:语法难度加大在高一就有所体现了。牛津英语模块一的主要语法是定语从句。它要求学生对句子的基本成分和句子的基本结构有清晰的概念。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φ庑拍畹陌盐蘸鼙∪酰根本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对初中学过的五种基本句型也有所遗忘了。更不用说一些英语语法术语如“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了。而这些繁琐的语法现象恰恰从第一单元就有所涉及了。所有教师都感觉刚开始的语法教学很难推进,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3.阅读:学生在阅读上最大问题是词汇量小,速度慢,遇到长句不会划分语法结构,没有相应的阅读策略。

高中难,难学难教。出现这一现状,问题究竟在哪里?这令不少英语教师很困惑,我们对比一下初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的要求,就会找到答案。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中词汇的目标描述是:“(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使用1600个左右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中词汇的目标描述是:“(1)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2)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3)学会使用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对比后不难发现初高中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要求差异是很大的。从词汇记忆的数量上看,高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几乎是初中要求的两倍。因此学生的词汇记忆难度无疑增大。从词汇运用的要求来讲,初中注重词汇的理解,而高中侧重于词汇的运用――不仅会背,还得会用。

二、教学反思

针对高一新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高一教材对学生的要求,高一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编排,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新课程理念,从而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有效衔接与平稳过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语言知识衔接教学。

(1)词汇。

1)音标:到了高中,很多学生还是采用逐个字母拼读的机械记忆方法来背单词,大量的词汇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没有多少学生能完全掌握音标。所以,笔者认为,补习音标是高一入学的第一件事。目标是达到一看到音标就可以直接拼读单词。

2)构词法:学会用音标来拼读记忆单词,同时从高中起可以给学生灌输构词法的一些知识,例如常见的前缀,后缀。这对于记忆单词也是大有裨益的。

3)树立运用词汇的意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这不同于初中“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的要求。老师教单词的时候要强化学生对单词词性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后知道什么词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状语的位置等。

(2)语法。高一学生在经过暑假后,必定对于初中英语知识点有所遗忘。教师很有必要对初中英语知识进行重难点复习。比如初中英语五种基本的句子结构。高一英语第一模块的语法是定语从句,要求学生清楚句子的成分并且能够划分句子成分。因此教师在定语从句这部分语法教学前需要明确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概念和功能。

2.学习方法衔接。很多学生反应他们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由此可知,他们的英语学习存在一些不良习惯。要想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仅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调整学法。

开学初,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英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先学课堂听讲同学互助质疑拓展练习巩固”。教师应帮助和引导他们找到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其中自主学习和课堂听讲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进入高中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前自觉预习,课上主动质疑,小组互助合作,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这些都是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此外,要培养学生有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整理的好习惯。在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某个词或句子的意思,应该有篇章意识,以及学习运用篇章阅读策略。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重点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提高阅读的准确率。

“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不容易改变。”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英语学习肯定会大大受益。提出相应的要求后,教师应该及时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强化他们习惯的养成,如早读时鼓励放声朗读,上课抽查词汇句型掌握情况;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整理及改错本的情况等等。

3.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学生刚上高一,好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自信心备受打击。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心理难关,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及时了解沟通并指导他们正确认识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用踏实的行动和坚定的毅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接受挑战,勇敢地跨过第一道坎。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快乐。

在高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对开学以来的初高中衔接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法,关注学法,为学生进一步学好高中英语,树立自信心,做好扎实有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8

关键词:趣味性;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64-01

初中毕业生英语的接触仍停留在新鲜感层次上,虽然认识其重要性,但进入高中后,各科学习任务加重,学科难度加深,面对日益难学的英语知识,常望而却步,望"洋"兴叹。因此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成了高一新生入学后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实现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和谐过度,下面浅谈几点本人的拙见。

1单词词根英语竞赛

新生入学,高中教材难度体现在庞大的词汇量。首先从初中英语教材上圈定若干个重要词根单词,作为竞赛范围。例如:1)fact(初中词汇),在高中含义是"做,创造"衍伸词汇factory,faculty(高中词汇)。2)fix(初中词汇),在高中含义是"固定"prefix,affix(附加)。选用常用的,与高中教材紧密相关的,有一定难度的词根,然后竞赛。积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愿意在新环境中有个新起点的心理,有效地巩固旧知识,正确使用词根方式去扩大高中的词汇。

2充分利用前缀、后缀法

进入高中英语学习要掌握前缀和后缀,他们可以回想生词由我们初中学过的词和词缀构成,词的意义很容易推测出来。例如前缀:1)auto-,表示"自己,独立,自动"automobile,autobiography。再如后缀1)-ward(病房),表示方向性质-wards,downward,inwards,upward。

3组成单词链,扩大词汇量

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由此联想依此类推形成许多词组链,以一带十,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内容,利用单词短语特有的规律,降低记忆难度,扩大词汇量。

4掌握词汇现象中的"最熟悉的陌生词"

英语词汇中常有这种现象,同一个词在这里是一个意思,而换个语言环境词义就变了。高中英语学习必须能接受熟悉的词汇具有陌生的意义。

例如:address(熟义:地址,写地址)vt.a.称呼thepresidentshouldbeaddressedas"mr.president."总统应称为"总统先生"。B.直接向……说Sheturnedtoaddressthemanonherleft.她转身过去,向她左边的那人讲话。C.向……发表演说Heisgoingtoaddressthemeetinginaminute.他一会儿就要在大会上讲话了。类似现象还有不少,在教学中有意识积累一些,以扩大学生词汇量。

5以旧带新,广泛联想,温故而知新

如学生初中已学过sun"太阳",burn"灼烧",bath"沐浴",即由sun+burn组成sunburn。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展开联想,"晒黑"即sun-burn,"沐浴日光"即sunbathe。用词汇同类记忆法就能掌握以sun为中心组成的一条单词链,如sunglasses,sunlight,sunrise,sunshine……因此学生可以自己构成更多的复合名词。

6警惕容易产生望文生义的习语

教师可以提供英美文化中谚语(proverbs)。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意义歧义,产生反差效果。

例如:1)、throwawetblanket歧义丢掉一个干的筐子,而实际扫人兴致。2)、whenmyshipcomes歧义我的船来了,而实际当我发财的时。3)tobethecat'spaw歧义猫爪子,而实际被人利用而自己无所得的人。习语解释使学生听后回味无穷,难以忘怀,这样能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7借助语言情景更形象记忆词汇

新教材必修三Unit2Healthyeating中一些有关食物的俗语,并配有英文释义:

例如:1)、ascoolasacucumber=calm2)、muttondressedaslamb=olderpeoplewearingthefashionsofyoungpeople3)、likepeasinapod=beingsimilar

单纯的解释虽清楚但缺乏形象地语言环境,学生理解起来或多或少困难,此时我们借助语境就将抽象概念为具体化:

1)、JamesBondisalwaysascoolasacucumberinanyurgentsituation.

2)、myauntlookslikemuttondressedaslambwhenwearingmyclothes.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动课;课程结构

以下介绍这种生物学科“活动课”模式在校园实施的实例,共同探讨如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

一、“活动课”模式的课型结构

课题总结出“活动课”模式的教学过程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课前准备

要求师生共同进行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进行活动方案的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和准备相关用具。

2.活动导入

明确活动的主题、目的、要求,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

3.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是活动课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和体验。为了活动能顺利进行,实行分段活动,可以循序渐进、多层次地体验,利用学生深入探究,保持参与的积极性。主要通过两个活动以及相应的汇报完成这一环节。

(1)活动一

这个活动一般是比较简单、易操作、有趣的,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时间比较短,一般控制在5~8分钟。主要是起到引起学生兴趣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初步体验和认识要探究的主体。开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土壤、测量植物的数量、辨认植物等。

(2)汇报一

汇报一主要是针对活动一做一个简单的汇报,让每组学生分享自己所见所闻和成果。通过交流充分地认识活动的主题。老师及时给出点评和指导。同时引出新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入讨论或体验提供引导。

4.活动总结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对完成的活动项目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技能和技巧。

二、课型结构

在教学设计的进程中,以学生的动手尝试体验为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生物的实践活动。课题组通过多次的实践和研讨,得到以学生尝试体验为主的课程结构如下:

三、教学案例

案例植物种群密度调查

1.活动目的

了解常用的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学会调查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

2.课前准备

提供常见的黄鹌菜的图片资料以及植物调查的方法资料给学生。以及学生课前收集更多相关的资料。

提供面积为1m2的方框给学生。

3.活动引入

春天到了,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在我们校园的草地上有一种花叫做黄鹌菜,花开得正茂盛,我们这块草地上究竟有多少棵黄鹌菜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算出它们的数量呢?以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了解调查方法和选择工具,进入新课。

4.活动过程

(1)活动一:以4~5人为一小组,利用1m2的方框选定样方,统计样方中黄鹌菜的数量。全班分成10个小组,5个小组测甲地的黄鹌菜的数量,另外五组测定乙地的数量。

(2)汇报一:10个小组汇报该小组测定样方的中黄鹌菜的数量,记录在白板上。大致计算出黄鹌菜的种群密度。

(3)活动二:通过进一步观察与实地分析,寻找影响两地种群密度差异的原因。

(4)汇报二:小组汇报以及集体分析甲、乙两块草地的黄鹌菜种群密度差异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说说在调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这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的要点和技巧。使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去调查其他的生物类群。并且了解生物分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课题建立起一种生物课堂“活动课”模式的课程结构,主要包括活动和汇报两部分。进行活动时,每次学生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活动包括观察、讨论、体验等。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与指引。汇报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口头汇报、游戏、辩论等。随着两个活动的逐层深入,逐步发挥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很自然地获得知识。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篇10

两次调查问卷的对比结果,学生态度的改进说明我们这次从教师行为本身进行改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但是,因为时间过短,数据分析能力有限,所以整个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位置,现将研究过程中各种教学法的利弊进行总结。

一、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直观教学,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通过采用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手段,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学。对于初学者,如能采用直观教学的言语直观和教具直观法,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参与。如学习dictionary这个单词时,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字典拿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口中问到:“what’sthis??it’sadictionary.”再拿起两本字典问:“whatarethese?theyaredictionaries.”自问自答后再展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反复操练,学生不但掌握dictionary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而且在运用时也琅琅上口,教师如能在学生回答得好之后,把字典奖给他,那课堂气氛就更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音形义结合的多媒体教学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单词的三要素。三者合一是词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在现今的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单词,因为将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幻灯片用在课堂上演示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授单词“road”路时,在幻灯片中可设三个控制按钮,第一个按钮点进去可呈现一条道路的清晰图像,点击第二个按钮则弹出“road”的具体中文解释,而第三个按钮则设成声控按钮,点击就会发出“road”的清晰读音,学生可以跟着念,这种多媒体词汇教学方式将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教学,既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在一个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词汇,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会更多的参与,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集中识记词汇

集中识记法就是通过创造强化的环境气氛和学习条件将单词集中教学,从而达到强化快速记忆的目的。集中识记能有效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因为集中识记,将较多的单词一起学习,就能发现单词与单词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如发音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同或相反,等等按照某一种联系把所学的单词集中起来,单词就可以一串串地教,就易学易记。去用一个个地教单词的方法,一节课教不了几个单词,而用集中教学,一节课可以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单词。从众多运用集中识记法成功的教学实例中可以表明集中识记法是一种运用规律进行科学的识记,能使单词机械的识记变成规律的识记,使无意识的识记化成有意识的识记,化难为易,减轻记忆负担,使学生记得深刻,保持长久,集中识记教学符合辩证法原理,通过突破难点,带动全面解决学习中的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单词时可将这些有联系的单词归纳起来,分别按照发音、词性、结构、意义归类,如在名词归类中,还可细分为指人的,指物的,指自然现象的,人体部位等等,动词可归类成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瞬间动词等等。

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是有意识的记忆。它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和方法,创造强化环境、气氛和条件,以达到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有意识记忆。为此,教师还应介绍各种记忆方法,创造各种辅助的记忆手段,例如声、光、电,实物等,进行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各种渠道刺激,使所学的内容得到反复地循环、强化,以达高效学习词汇的目的。

四、语境教学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五级要求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要学生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由此可见将词汇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法可使学生通过语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单词的用法和多种意义,从而对于单词的记忆更加牢固。归纳起来说,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利用语境教学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通过句型或上下文来教单词。当遇到讲授新单词时,教师课前也是要花时间来准备的。如:water这个词,在讲授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如浇水的动作和喝水的动作等,这些都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行为,再呈现以下的句子。如:(1)i’mverythirsty,iwanttodrinksomewater.(2)theflowersaredry,imustwaterthemeveryday.(3)thereissomewaterinthebottle,wecandrinkit.从语境中我们可猜测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的是浇水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词性和用法。利用上下文教单词的道理也是一样;(2)利用情景教单词。利用情景教单词,是初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情景虽然是模拟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这些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的活动,也是他们日常熟悉的场景。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词汇方法的指导

词汇学习一直是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如何能增加词汇量和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成为词汇学习中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词汇的方法。(1)教师应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词汇的态度,克服心理障碍;(2)熟练掌握积极词汇,妥善处理消极词汇;(3)有效地制定词汇学习计划,同时增加课外词汇量;(4)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词汇的效率;(5)准确地使用所学的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