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十篇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十篇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43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传统武术训练;散打教学;试验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3-001

传统武术历史悠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传统武术技击具有拳无空出手无空回、犯了招架便有十下、动即生法有感皆应、声东击西贵在知变、用腿打人全凭连环、撞身靠打挨肘膝胯等六大特征。从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知道,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不仅多样,而且各个拳种之间又有符合自身训练特点与规律的辅助训练器械,比如木人桩作为咏春拳独有的辅助训练器械之一,通过系统训练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搏击中的本能反应。散打作为现代比较常见的武术技击运动,它兼具武术的内在特质。我国的传统武术发展的主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但是在散打的实际训练和教学中更注重竞技性,缺乏武术特质的体现。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现在很多学校在散打教学中融入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散打教学体系,而在传承传统武术文化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一、探寻传统武术训练与散打教学的契合点

中华传统武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光拳法就有太极拳、形意拳、螳螂拳、咏春拳、意拳、少林拳等等,虽然同为拳法,但是不同拳法训练方法差别很大,并不是每一种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都适用于散打的教学和训练中。因此,在进行传统武术训练法结合散打教学实践前,教师一定要先大量搜集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并类比散打实战对抗技术,找出与散打训练、教学最接近的拳种和训练方法。为了更能全面、直观地了解传统武术拳法的训练方法,教师可采用电话访谈或走访等方式,对传统武术拳派专家或拳师以及部分高校的散打老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传统武术和散打的训练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融合入散打的实际训练和教学当中。相关资料表明,意拳、八级拳、太极拳和咏春拳这5种传统武术拳种的训练方法与散打的实战对抗技术的契合度比较高,因此,在实际的散打训练和教学中,可以结合这几种传统武术的部分训练方法。

二、传统武术训练法结合散打教学模式与单一散打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的对比

传统武术训练法结合散打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意拳、八级拳、太极拳和咏春拳中的部分训练方法,进行“力量”、“防守”、“踢”、“抗击打”、“摔”、“打”、“放松”、“反应”这8个方面的教学与训练;而单一的散打教学模式则采用散打常规教学方法和常见的练习方法进行以上8个方面的教学与训练。两种教学模式教学练习内容对比:①武术训练与散打结合教学模式,力量:武术训练中的力量是传统训练方法(涉及部位:上肢、下肢、腹肌、综合体能等),比如矮子步、铁牛拱地;防守:格挡咏春拳的桩法防守、对练防守练习法;踢:散打腿法技术训练(戳脚功力练习方法:踢桩);抗击打:八极拳靠桩、撞桩;摔:摔法对练练习;打:拳法(意拳);反应:意拳;放松:结合太极拳养生桩与意念放松。②常规散打教学模式,力量:现代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定量定时训练(上肢、下肢、腹肌、综合体能等);防守:格挡咏春拳的桩法防守、对练防守练习法;踢:腿法打靶、沙袋;抗击打:排打;摔:摔法配合练习;打:拳法打靶、沙袋;反应:打反应;放松:按摩式放松。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

1.抗击打能力对比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通过学生自我感知对同等力量同部位抗击打的感知度进行测试,我们发现,接受武术训练与散打结合训练的学生抗击打能力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训练的学生,并且全身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均显著提高,说明八极拳的靠桩练习的训练强度与力度高于常规的排打练习。

2.身体素质对比

实践表明,武术训练中矮子步、控腿等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腿部力量和核心力量。两种教学模式的训练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在进行武术训练时,还融入了对传统武术精神的理解。

3.学生对传统武术训练与散打训练的对比

在没有接受武术训练之前,很多学生认为传统武术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武术套路的教学,与对抗性较强的散打、跆拳道相比,很多学生普遍认为传统武术缺乏实用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传统武术训练法结合散打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对传统武术有了新的认识。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课后会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不熟悉拳种的训练方法,在无形中加深了他们的武术内涵和武术文化修养。

4.教学效果对比

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拳法、腿法、摔法技能相差不大,但是接受武术训练的学生组合与防守技术远远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学生。意拳中的部分训练内容可以教会学生利用巧劲来化解对方的千斤之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武术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接受常规训练的学生动作比接受武术训练的学生舒展,这可能与传统武术招式中“含”、“收”的特点有关。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武术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但很多人经常将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混为一谈,使得武术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文章将从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入手,重点研究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别。

关键词武术教学体育教学差别

早在上世纪初期,武术就被列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但并不意味着武术教学已经在各级院校普及,尤其是现阶段,很多部分学校依然将武术教学当做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没有将武术教学与w育教学区分开,严重影响了武术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异。

一、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概述

(一)武术教学

武术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武术知识,了解武术技能,增强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掌握能力,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与爆发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害怕心理的能力,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好处。

(二)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1]。意在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增强体质,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与良好品质。体育教学具有系统性、统一性以及教育性等特点,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别

(一)价值上的差异

尽管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在大体上的价值相同,即都是为增强学生体质与运动水平而开展的,但两者在价值上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对于武术教学来说,属于本土教学活动,且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隐含在武术教学中的价值也被挖掘出来,如“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这些在常规体育教学中是不存在的[2]。其次,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都是外来品,民族色彩并不浓重,如篮球是国外的体育活动,其价值只有强身健体与娱乐。学生从体育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也很少,而在武术教学中则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好处。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由于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并不相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闭锁式与开放式两种,前一种教学方法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注重个人本性的体现,而后一种教学方法则需要多人参与。在武术教学中既可以采用闭锁式也可以采用开放式,闭锁式教学方法多引用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而开放式教学则多在散打教学中应用,之所以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套路学习需要学生自我感悟与揣摩,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散打则需要在实践中提升,了解怎样的散打方式能够提升自身的武术技巧。

而在体育教学中则多采用开放式教学,并不需要闭锁式教学,其原因在于多数体育活动都需要多人参与才能完成,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只有在开放式教学方法下才能更好的认识体育教学。基于此,在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分别做好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在评价标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武术教学注重学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掌握,不注重学生人素质与情感变化,而体育教学则存在相反的情况。

(三)组织形式的差异

对于现代体育教学来说,在组织形式上多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即按照班级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由教师安排授课时间,并按照教学目的与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这种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保证教师同时教授多名学生,还有利于教学效率与规模的提升,但却无法实现学,且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武术教学中,常用的组织形式为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与武术传统文化有一定关系,在我国古代武术教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尽管有些学校在武术教学中摒弃了这种方式,但在很多民间武术教学中依然使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优缺点与体育教学优缺点正相反,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还能实现精英化教学,学生所学到的技能更加扎实,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一定好处[3]。

由于两者组织形式各有利弊,为做好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最好将两者的有点综合起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组织形式,这也是有利于武术教学活动与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在开展两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加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避免采用单一教学理论与方法,最好将两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规避缺点与不良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聪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2):73-75.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3

摘要:武术教学改革已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改革成效并不够理想。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高中武术教学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武术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在高中开展武术教学对于发展武术运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武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不愿意教、学生学不会,学生认为武术是花架子,动作记不住、没有意思,专业武术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师中所占比例很小,武术场地器材缺乏等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高中武术教学。本文将对目前高中武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高中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过于简单、陈旧、没有新意

目前通用的武本教材,大体是从1985年的体育通用武术教材修改易稿而来,经过了1988年和1995年两次大的修改,但变化不大。虽然保留了许多优秀套路、内容,但过于简单。如有的版本将历来较受青睐的初级长拳第三路删掉而选编了初级拳川。不可否认,初级拳也是一套较好的套路,但在体现长拳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方面则较之第三路长拳有所不如,显得过于简单,可观赏性就打了折扣。有新意的教材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学习武术有更大的兴趣。

(二)武术教学方法单一,组织形式呆板

好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高中学生学习武术技能和知识的需求。由于武术专项教师占体育教师比例很小,因此在教学中习惯于传统的、程式化的模式,一般程序是: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纠正错误动作――技评考核。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中,使得教学非常机械、呆板,而且压抑学生的个性。这种现状不能满足学生想通过武术训练来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传统武术教学中没有采用对抗性的教学手段和有效辅助器材。所以学生学习武术课的积极性不高,只是应付考试而已。

(三)任课教师对武术专业理论知识偏低

武术不仅有独特的表演形式,而且富有深远的文化内涵。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等多方的锻炼价值。武术一向重礼仪、讲道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培养武德是武术的传统。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这些武术文化的内涵是现在任课教师所缺乏的武术专业理论知识。现在高中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机械式传授给学生,没有把武术深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武术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方面知识,还必须掌握与武术教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任课教师要提高武术专业理论知识,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必备的素质要求。

(四)双方的关系得不到理想的协调,有时还出现对立。

对于教师来说,认真对待教学,严格执行既定的大纲和教学计划,是教师所应遵守的教学管理规范和职业道德。然而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对事物的看法非常有个性,也很务实,对旧形式和旧内容表现得十分反感,对新异刺激的追求表现得极为强烈。同样,他们对传统的套路教学非常厌倦,相比之下,他们更热衷于风格泼辣、刚猛、动作简单的精短套路和攻防特点明显的散打、击等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沟通,教师常常与学生产生思路偏差,诸多原因造成了教与学未能得以良好地默契配合。

二、中职院校武术教学改革措施

(一)集思广益,精编教材

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有关教材编写规定的同时,不仅要请专家编写,还要广邀武术教学一线的有经验的教师参加。教材也不能定死,允许试用,结合各地的实际,有不同版本的教材。还要加强武术教学法的研究与编写,使之成为科学实用、更具时代特色的版本。

(二)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

传统武术教学内容是高中武术教学出现课堂教学温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从武术教学的实际出发,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改革武术教学内容,研究武术教学法是当前武术教学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大胆地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敢于打破一些传统教学的框框,多开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武术教学内容,采用一些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手段,结合当前普遍开设武术课的课时情况,创编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武术教材,在创编套路时可借鉴大家都熟悉的初级甲组、乙组规定套路,在套路创编难度也可如初级套路接近,但主要是缩短套路长度,一个套路宜由两段组成。减少缺乏联系的个别动作,增加简单的组合动作,以及漂亮的动作起式、动作定势、动作收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教学内容不仅能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锻炼手段,而且还能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从而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加强武术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武术专业水平应包括武德修养、技术、技能和理论学识。武德修养主要体现在武术教学的理念中,先进的教学理念会带来先进的教学效果。要使每一个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民族传统、培养民族精神的高度认识武术。

(四)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热情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能引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任何体育项目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武术教学内容改革以后,教师不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拼命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而是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教学。因此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花少量的时间教授新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教学与训练,这样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既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学谦.从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和现代社会的健身需求看武术的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3).

[2]宋继新等.套路教学的阶段划分几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中国学校体育,1993(1)

[3]迟泰棱.对我国体育俱乐部现状、发展对策及模式研究[m].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政策法规司编.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5-1996).1998,第147页.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育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4日

体育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高职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性。高职的体育教育同样也要体现高职教育这种本质。高职体育课程除了在课程中教育学生如何掌握健身、保健等相关知识,锻炼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终身运动的理念,这种理念将会影响学生一生,而且受益一生。

高职体育课程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实际,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素质开展内容。目前,高职学院的体育课程开设非常有特点。有的是在一年级开展基础的体育课程,将跑、跳作为主线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锻炼,有的学校则是一开始根据学生的喜好,分专业门类教学,如网球、足球、篮球等等。有部分学校则根据地区的特点,将地区的特色体育融入高职体育的教学。如东北地区的滑冰、南方地区的藤球等等。总之,高职体育课程的设计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开展,完成体育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

武术作为一门传统的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摸索中形成的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把武术作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主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一、高职学院体育课程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学生普遍人文素养较差,都受网络等现代思潮的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的事物了解甚少,开展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通过武术教学,让学生知道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发明了武术,是东方文明的重点特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在中国近代,很多习武之人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人士,都为中国的崛起和名族的盛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武术课程讲解类似的历史,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甘愿投身到国家振兴的建设中去,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发展。武术是讲究刚柔并重,武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两种能力的锻炼实际上也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包含跳跃、翻腾、跌扑屈伸、回环、平衡等等。为了完成上述动作,学生的每个身体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长期的、系统的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三)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当代高职学生都是以“95后”为主体,他们最缺乏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以上两种素质是很多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作为培养一线操作技能员工的高职教育,通过武术课程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意义重大。在武术的课程中,首先是讲到中华武术的“仁义道德”,互帮互助、讲礼守信、尊师重教等在武术中包含的品德精髓。除此之外,武术还强调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尤其是在困难面前,如何通过机智和无畏的表现来反败为胜。在武术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将以上两种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品质。

(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高职教育除了课程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思想。中国有句俗话叫“歌不离口,拳不离手”。这句话就是强调了武术锻炼的持续性和不可间断性。武术除了对打等项目比较激烈以外,其他套路和器械本身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太高,锻炼的年龄跨度可以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尤其是太极等方式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通过以上几点的论述,武术是适合每个人伴随终身的锻炼形式。

二、高职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体育课程开设的总体学时不够。当前高职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一般是“2.5+0.5”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有五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半学期的实践顶岗教学。在五个学期中要学习很多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课程和专业课程。因为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有限,所以体育课程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很多学校都是把体育开设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约30个学时,总计60个学时左右。在60个学时要想把武术的基本理论、历史渊源,武术课程中的武术基本功、主体套路、对练、武术气功等讲解清楚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学生的兴趣不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更喜欢大众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等。由于学生在高中没有武术学习的基础,在大学一开始就学习武术,普遍觉得有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武术课程中兴趣较差,很多学生在武术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无法掌握武术课程中套路的连贯等等。

(三)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体育学院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很快就从学生到教师岗位和角色的转变。很多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很容易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可以想象,武术教学效果差。

三、提高高职体育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展课外学时的补充。由于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很难增加,在对计划内的教学学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课外学时的拓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课外学时拓展主要可以采取选修课的模式进行。每学期开设30个左右的学时进行补充,对课内教学进行延伸,基本能够满足高职武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多渠道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来提高武术课堂的效果是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尝试。如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武术协会,尤其是组织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武术协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双截棍、对打等等,在学校经费支持下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中国都有大学生武术大赛,在学生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专项学习和指引、通过教师个性化一对一的教学,派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取得名次,通过比赛效应带动学习武术的热潮。

(三)教师武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武术教师的素质,关键是要求教师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武术的教学方法有:

1、讲解、示范的方法。这是武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讲解时,武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武术中的动作术语、要素和技术。尤其是讲解动作原理,包括身体部位的发力和气息的运用。讲解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风趣性。示范就是教师在讲解完全部的动作后,由自己本人对整个套路进行演示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脑海在整体上有一个掌握。在对学生实际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讲解和示范的结合,如在武术基本动作中经常出现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中,如冲拳、推掌时均要求拧腰、顺肩、急旋前臂。

2、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有些动作可以在老师的讲解示范中得到体现,但是一些高难度高速度的动作如“腾空飞脚”、“旋风腿转体360°”等不仅结构复杂且需在瞬间完成,教师很难做到边示范边讲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枯燥的课程变得活跃,教师很难用语言讲解的课程,多媒体进行化解。

3、因材施教的方法。有些武术套路本身的动作多、难度大,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武术教学中,除了要循序渐进外,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如身体素质、年龄、性别等因材施教。就以性别而言,男生和女生在武术教学中的要求就有较大的差异。武术教学对男生的要求是动作要大气、有力、舒展和轻松,而女生更强调的是干脆和不要松懈,还要克服她们在做动作中的畏惧和害臊心理。

4、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武术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动作的学习,教师还要对课程的内容变化来丰富武术课程。如将古典音乐融入武术课程,在讲解太极课程中,将中国的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融入教学,将音乐的韵律和武术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中国古典美的鉴赏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武术是中国的名片,是中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学生作为中国先进教育的代表,学习、传递和发扬中华武术责无旁贷。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武术的教学,通过武术教学不仅提高了高职学生全方面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发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跃贤.对高职武术专选课的分析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28.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武术教学;教育教学

一、当前的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现状

1.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

在现今的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武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的武术教师应当拥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并且应当具有良好的组织、示范能力,武术教师不仅在思想上应当充分认识并了解武术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应当认真详细地研读高职高专武术教材,争取更快更好地完成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目标。

目前的高职高专武术教师并不是武术教学的专业教师,教师自身对传统武术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且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这样的武术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武术教学的要求,严重地影响了高职高专武术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

在日常的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材大多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之类的为主,而大学生本身并没有习武的基础,再加上大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较大,身体的柔韧性较差,因此,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困难,这就使得学生对武术教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并且由于其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其同现代教学的原则相去甚远,不利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武术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日常的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让武术课堂变得更加的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武术教学质量。

二、高职高专武术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1.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在日常的高职高专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武术学习中的攻防之术,并且,教师在进行日常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本身是活泼好动、思想活跃的一个群体,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特点来进行以学生为本的因材施教。

在武术教材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太极拳以及相关拳术的教学,这一类的武术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大致差不多,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武术教学的教学特点,突出武术教学的风格特点,从而有效地提升武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在武术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武术理论教学,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认识到武术学习的意义以及特点,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武术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武术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可以同学生以一种朋友的形式进行教学,真正地融入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快更好地设计相关的教学教程。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武术学习效果。

再如:教师在进行日常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一位引导者,参与到武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以及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武术教学的教学形式。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武术教学作为一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承担着继承、发扬以及传播我国传统武术的重任,因此,教师在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训练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教学的改革创新,有效地提升高职高专武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孟田.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徐现峰.河南省高校武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6

摘要通过文献材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拓宽武术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习武兴趣,以“体验式”为主,培养学生的武术技能和武术健身知识。

关键词文化传承武术教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高等学校是我国普及武术知识、传递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武术教学是目前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窗口,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体育发达国家都保存着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美国的篮球等,而我国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状况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体系。本文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视角下,针对大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设想,旨在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武术项目的教学水平,加强大学体育课中的武术教育,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大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体育的总体目标是:已育人为宗旨,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加强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为身心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创造条件,提高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的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那么学校体育课的武术活动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就成了学校武术活动开展的关键。对照此标准,分析大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盲目性大

教材选编大都是“拿来主义”,没有考虑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不考虑教材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具体为教材内容过于形式化、华而不实、难度动作大、要求高、难以体现武术的博大精深。不仅如此,武术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与现代体育课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不符。现行的大学武术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简化长拳、太极拳为主,可选择性差。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有兴趣,学完后反而产生厌倦情绪。这些内容不能满足当今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体育课武术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教师示范、领做,学生跟从,先掌握单个动作,再进行套路练习;练习只能做到架子,不能练出应有的风格和对攻防技术的掌握,而且多采用命令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缺少主动参与热情。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落后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调查,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不明确,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常常会感到学习武术枯燥乏味,学武术有“学完忘完”的现象,因此对学习武术的兴趣陡然下降。上课时的心态也由开始时的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厌倦,极大地影响了武术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大学武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学校武术要遵循教育规律,真正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作用,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所以武术在大学体育课中的作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要发挥其民族文化载体的作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精神等。但是所有价值的实现,要以学生习武兴趣的提高和习武方法的掌握为基础,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习武的乐趣和获得知识。

(一)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中国武术内容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功法、套路、搏斗等形式。为此要改变以套路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内容,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进行选遍教学内容。可供选择的武术内容有:武术游戏、武术体操、武术短套、武术对练、武术功法、武术防身、武术保健等等。但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所区别。大学阶段是学生身体技能全面发展的时期,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过于简单化。选择的武术短套要有代表性,风格可以多样化,以便使学生的武术技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习武的积极性。加深习武的乐趣和对武术文化的认同。要根据学生的意愿,使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武术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并形成学生的武术特长,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另外,武术教学内容的丰富要和难度的降低相结合,使体育教师通过努力就可以驾驭教材,完成武术教学。

(二)加强武术精神文化的教育

武术教学除了技术内容之外,要结合武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加强武术礼仪、文化等武术本质内容的教育,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武术功法、套路和攻防动作来具体形象地体现,增强武术教育的文化品味。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法是贯彻教学内容实施的一种手段,教法合理、科学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水平与效率的高低。教法是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中介和桥梁,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因此,武术教学方法在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之外,应该采用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方法和武术特色的教育方法——体验法,另外,还可以结合音乐辅助教学法、讲授武术故事法、武术口诀教学法和武术拳谚教学法,以及诱导式、合作式等激发学生习武热情的教学方法。

1.体验法

所谓体验法就是要还原武术的技击本质,使学生在体验武术攻防技击动作做法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防身自卫技能提高的成功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习武热情,增强习武动力,进而达到增强体质、锻炼身心的目的。

2.现代信息技术在武术教学大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使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就教学而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

武术有其独特的运动风格,在武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要与武术的本质特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武术的独特性、新颖性,使具有东方特色的武术与武术文化被大学生所喜爱和接受。

3.拳谚教学法

武术谚语是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简明扼要的语言,用来说明习武的要诀。在武术教学中,谚语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准确的进行身体练习,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武术教育的目的。

武术谚语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有:信息的传递和接受的速度快,起到“精讲多练”的目的,而且谚语简洁生动,富有意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习气氛;信息内容多,在武术教学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有相适应的谚语可以用来教学。

4.音乐辅助教学法

武术教学能够与音乐相结合是由于两者都具有时间艺术的特性,都具有节奏这一基本要素。虽然两者的节奏有所区别,音乐的节奏是固定,由节拍来描述,武术的节奏是变化的,不是某个节拍由始至终的完全重复。但是,两者可以在艺术风格上取得一致,使武术教学轻松、活泼、有趣,而且音乐可以放松身心,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三、结束语

目前,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中出现一系列每况愈下的问题,特别在大都市里跆拳道等一些外国民族传统体育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而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或者说有重要代表性的武术却受到了冷遇。因此,有必要对武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提出解决方案,让武术真正成为优秀的教育资源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水平。为此,在大学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拓宽武术教学形式,采用武术游戏、功法、短套、对练、散打等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习武兴趣。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师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武术形式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体验式”为主培养学生的武术技能和武术健身知识。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王建华,高嵘.学校武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吴健俊.论大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术科学.2005(1).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69-03

1前言

2008年,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修订《中国武术段位制》,使之从试行步入正式推广,由“套段”转为“考段”,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阶段。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国内近百位武术领域的民间传人、著名教练、院校学者,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武术拳种的整理、创编。此次同步出版的全套教材选择了22个习练人口基数较大、有成熟技术体系的拳种和器械,作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普及拳种,并在原有九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武术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适合青少年习练的段前三级。

段位制系列教程按照各拳种还有器械均包含的“打、踢、拿、靠、摔”五种技术元素进行编写,逐段增加技术元素和套路动作。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中华传统武术演练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即每一段技术内容的单练套路技能单练,拆分后又能进行对打练习,还能以拆招的形式体现实战技法,突出了传统武术“练打结合”的特色,体现了武术以攻防动作作为运动素材和健身手段的本质,使习练者既掌握了动作的演练方法,又懂得了动作的攻防含义。

2《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简介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由和有禄老师执笔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和式太极拳概述和一至六段段位技术的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打套路和拆招技法的讲解。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套路的编排依然高度的体现出了和式太极拳轻灵圆活的特点,从一段到六段每段套路动作编排合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非常之合理,套路练起来连贯性强。最主要一点是体现出了和式太极拳“化打合一”的特点,即一个动作不光能攻击也能防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用什么动作打我,我再用什么动作还给你,“要啥给啥,吃啥还啥”。

3段位制套路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武术教学方法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根据段位制套路的特点我们可以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种是常规教学方法,另一种是特色教学方法。

3.1常规教学方法

3.1.1理论教学方法

和式太极拳又称“带理架”,何为“带理架”?和式太极拳拳论言“一层功夫一层技,一层功夫一层理”,和式太极拳的每招每势都带着理论,每个动作都以理论来指导,因而理论知识在和式太极拳教学中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刚开始没有技术教学做基础是提不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的,所以笔者认为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学生们的技术有所提高以后再进行理论教学,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和式太极拳的理解,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教程,对动作有基本的理解,对和式太极拳理论有更深的了解。在讲解单练动作的时候,不要只为了学习动作而进行动作的讲解,最好把动作的攻防含义穿去,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直观示范与语言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直观示范是教师本人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其具体动作为范例,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动作路线、方向等等。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示范要力求准确,保持武术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并且还应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必要时可做多方位的示范。

语言讲解是教师正确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说明动作名称和作用、完成动作方法和要求、动作方向、动作目的以及结合课堂组织、教材特点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讲解应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重点和难点突出,特别是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连接部位等解释清楚,同时在正确运用武术动作术语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较通俗的语言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并准确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较之传统72式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学的,因而在段位制教学中,通过示范,给学生建立练习的完整概念,再通过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眼、脑同时活动,观察和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快地建立动作概念。所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做示范动作时注意示范方位的选择,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动作,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镜面示范动作,这样学生容易看清动作,等学习差不多了可以采用背面示范带着大家一起练习。

3.1.3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教学方法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和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以有效的手段来预防和纠正错误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武术动作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这不仅影响学生掌握武术动作,同时也不利于增强体质,甚至产生伤害事故。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动作,首先教师要对一些在武术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事故进行事先预知,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错误动作和伤害事故的发生。

3.2特色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合理的、丰富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一味模仿”,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迎合学生的心理特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武术,消除学生们“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

既然是学习武术,我们就应该采用有武术特色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武术的特色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武术的本质特征就是技击,有了技击就有攻防,因而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体现出武术的攻防特色。

3.2.1拆招明招法

所谓的拆招明招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大家就容易看清楚,知道动作怎么做。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比较麻烦的动作,它是由好几个小动作组成的,如果我们只给学生做一个完整的动作示范,学生在下面囫囵吞枣的跟着比划,那么他们肯定不会把动作学完整。既然动作复杂,那么中间肯定有一些细节动作或者小动作,这些东西不给学生讲解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和式太极拳单鞭这个动作时,就可以把它分解成三个小动作进行教学。第一步,先教双手下沉转换重心这个动作;第二步,教右脚向右开一小步左脚跟步,双手同时向上向左再向右划弧动作;第三步,再教单鞭定势动作。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能了解整个动作的内容,也能够很好的去完成动作的训练。

3.2.2喂招还击法

所谓的喂招还击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喂招,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化解动作,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的记忆。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很愿意去学习套路。和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中的动作都是成对存在的,单练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动作相同只不过是顺序不一样,在第一小节出现的动作第二小节依然会有,这样就形成了“一对”。这就说明了动作攻防的存在,既然有动作攻防的存在,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体现出动作的攻防含义,让学生了解动作是怎么用的,当别人出一个动作攻击时自己应该用哪个动作去化解,应该是学以致用,不能光会做动作而不解其意,应该做到两全其美。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喂招还击法进行教学,学生们在下边练习,教师可以随意抽查,给任意一个学生喂招,教师如果做一个迎门靠动作,学生就应该相应的做出开门迎客动作,如果教师做野马分鬃动作,那么学生就应该做倒撵猴动作。另外,不光老师可以给学生喂招,等练习到一定程度,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喂招来牢固动作。

3.2.3说招诱导法

所谓的说招诱导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用做动作,教师只要说出一个动作的名称,那么学生就应该立即说出相应的攻防动作,如果对不上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简单地说,就是对方说个动作名字,本方立马说出与之对应的动作,这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他们很认真的去学习段位制套路。其实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教学方法进行推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编号,然后教师在游戏开始时任意喊一个号,那么相应的同学就必须接上来,如果犯错那么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通过游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学习了也娱乐了,两全其美。例如,教学中教师说出一个左拍脚动作,学生就应该说出防的动作顺步倒撵猴。等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候,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动作要领,那么两个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练习,这样的话对熟记套路动作有很大帮助。

4注重武术文化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2009年2月17日,主席在对毛里求斯进行国家访问时做出“学习武术,一可以健身,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科学论断。“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武术在传统文化的襁褓中已发展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礼’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使武术不再只是一种技艺的存在,而有许多道德教化的意义。”武德是武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根本结构,是中国武术文化教育的核心。中华武术把“武德”当作是每个练武之人必须具备的品德。武术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强调练武以“德”为先,将习武不为“打”视之为武德的追求。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以求人际和谐练武与修身,习武与立人,品德与技艺的统一,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宽厚容忍,从而实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和谐。

因此,为了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培育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我们也可以采用以礼明德、由表及里、潜移默化教学法。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武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教师在教武术课的同时,更应该穿插一些武术礼仪、武术文化进课堂,这样我们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就学习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在“表面”上礼仪规范的学习达到道德思想的提高,使思想觉悟得到升华。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武术;体育教学;教学指导思想;实用知识传授

中图分类号:G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94-01

武术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有着丰富的内容,从结构上看可以把武术文化分成三重结构:第一重结构是指武术表现出来的活动形式,比如武术的套路、散打形式、功法练习,外在的活动形式,我们把这一层活动形式可以称之为武术文化的外显层,第二层是指武术文化的中间层,包括诸如武术的训练原则、传承方式等等;第三层是指武术文化的内引层,从具体内容上看是指诸如武术的价值取向,武术的审美情趣,武术的思维方式等等,本文谈谈有关传统武术的若干思维方式。以“技术教学”为主,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完善武术学练方式和掌握武术技能为主要目标。探究一种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武术学习、加强自我保护和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武术教学形式。选择武术技巧成套动作的学习,是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体现。

一、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依据教学计划,针对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喜爱,通过武术套路学习,复习健身拳套路的基础上,用短绳来替代武术软鞭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的柔韧、协调性,使学生了解武术中的攻防特点,激发他们崇尚热爱中华武术的热情。同时,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能很好地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促进了体育教学与改革的深入地开展。贯彻新课程理念,从教学的实践经验,“变废为宝”开发利用旧短绳,制作替代武术器械教具,在课堂教学上使用简单、方便、安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促进武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适当增加武术器械攻防应用的实用知识传授,建立学生对武术学练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组织特点

一是准备部分:用做操、游戏等形式进行热身。基本部分中,复习改进组合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软鞭单个动作,用小组合套路,体验武术器械基本攻防动作,提高武术软鞭的运用能力。结束部分:结合主教材的活动进行放松。

二是教学中,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提示、点评、激励学生参与模仿、欣赏、评价,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通过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形成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

三是教学中采用小群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分组学练和互评的能力。通过复习拳术组合动作和学习武术短器械的知识运用,帮助武术技术动作质量的提高。

四是教学中注重武德培养,采用音乐的意境配合。将短绳的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以利于更容易掌握武术动作练习节奏。结合武德教育的同时了解武术文化内涵,教师运用习武的口令练习和喊口号等方式,提升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五是结合武术教材的特点。在课中选择学生较熟悉,节奏鲜明、简单通俗的音乐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提高武术动作的肢体表现能力,完成课的目标。

三、突出专长教法实用

教师根据武术套路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课的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巧妙、比较合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按基础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观念。遵循教学规律,寻求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注重实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力求有所突破。运动负荷适宜,动作技术的难易度适当,大约10%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掌握得非常好,20%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掌握得较好,70%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基本都能完成。使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得到了发展,获得了武术基本知识,教学效果较好。课的“量”度把握很好,该课不仅发展了学生体力,还发展学生的智力,强度适中。场地、器材、教具手段的运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武术教学的实际需求。

四、组织严谨风格突出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表现出学练参与的热情较高。巧妙的将武术动作与音乐配合,激发学生习武兴趣。课堂中教师亲切的教态、传授的内容、场地布置、教学应变能力、与学生互动等方面表现的非常好;“学生参与”表现在学生的关注、配合、兴奋、思考、互动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武术教学生所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教学中,依据学生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进行调控,采用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重视学练反馈。紧抓武术风格特点传授知识,采用分解示范与完整教法相结合。在评价中,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方法,给学生及时、真实、准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互动,都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为目的。

通过教师的武术示范性口令、提示性口令和一般性口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在指导学生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中具体有效、简明得法,组织队形的调动便捷、常规严谨认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适当的锻炼,习武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培养,而武术课运动负荷适中,安全提示到位,也较好地体现了该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芳.第四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教案集[G].宁波.2010年10月.

[2]黄超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8):121-123.

[3]王品珍.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D].郑州大学.2011

[4]陈龙.浅谈一节精彩的体育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34-35.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娄底市高校武术开展情况

武术运动是一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技击性、观赏性和健身性。对场地器材要求不苛刻,很容易开展,促进人和人的交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运动量可小可大,适合各种年龄、各个阶层人群的需求。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的今天,武术运动日益成为受到青睐和欢迎的项目。在各高校的体育馆、寝室、空地随处可以开展武术运动,目前我省很多高校将武术项目设为大学生体育选修和专修课程,通过实地访问大部分学生将武术项目作为体育选修项目的首选之一。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体育活动的主选项目正逐步趋向趣味性、实效性、终身性方向发展,以实现“全民健身”的战略要求。而武术的运动量可大可小,场地器材要求简单,易于开展等特点决定了它深受学生的欢迎。研究普通高校武术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的开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促进高校武术运动的建设,推动高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湖南省娄底市是一个新型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大学起步较晚,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场地的设施和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确切了解湖南省娄底市高校的武术运动的开展情况,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娄底市高校武术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影响我市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的因素,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以促进湖南省娄底市高校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湖南省娄底市高校2007、200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潇湘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三所高校各发放问卷100份,其中体育专业系的占30%,非体育专业系的学生占70%,当场填写回收,共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9%。

2.2访谈法。

通过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潇湘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老师和教授访问,了解各校的武术师资、场地、教学训练等情况。

2.3文献综述法。

广泛阅读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和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期刊文章,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言动态。

2.4逻辑分析法。

在查阅文献资料,与个别专家和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以及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运用逻辑和辩证逻辑方法整体和宏观地进行演绎归纳分析和综合,保证论文的思路的严密性。

3.结果与分析

3.1湖南省娄底市高校武术教师师资队伍情况。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潇湘职业技术学院武术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总体的14.3%;男教师占总体的85.7%;武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占总体的35.7%,非武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占总体的64.3%。

由表1可见,在所调查的三所高校中高校武术教师男女性别比例相差较大,男教师比例大。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专业的教师比例偏小,这对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武术教学来说,整体专业知识偏低等,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应将丰富而有深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深度和广度将是专项课教师的特点之一”。大学武术课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示范能力和专业教学的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长期地参与到各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中。高校武术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动作”教学层面上,而是应该通过专门的、较系统的武术“专项”的学习,使大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武术知识,终身受益。所以目前高校从事武术课教学的教师专业结构有待调整和改进,各所高校体育系应该增设武术专业,培养专门型人才。

3.2湖南省娄底市高校武术场地、器材情况。

由表2可知随着高校大学生武术运动喜爱者和参与者越来越多,对场地需求也越来越多。调查显示,70.1%学生认为校园内现有的场地不能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和活动的需要,而且室内场地的利用率很低,开放时间短,一般情况只有在上课时间才向学生开放。此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武术运动的发展。

由于高校的体育经费大多都是由各学校自己掌控的,其数额有限,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经费更是有限。一些高校没有条件在室内进行武术教学,以致无法更好地进行武术教学。由表3可以看出,当前,不少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硬件设施得以更新和完善,但武术运动相关硬件设施却多年来维持原状,未能及时得到更新。从调查情况看,当前高校篮、排、足三大球场仍占据高校大部分运动场地,武术运动场地面积很少,因此高校不得不减少开课班级,控制活动人数。否则,将严重地阻碍高校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普及[1]。

3.3湖南省娄底市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各高校的教学选课中武术运动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青睐,学生的选课积极性非常高。然而开设了武术教学课程的高校的教学活动因为场地器材等武术教育硬件的影响而导致开课情况不理想。在每年开设武术选项课时不得不减少开课班级控制选课人数。教学的内容单一和教学要求上偏低选项课程基本上属于介绍性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感觉没有学到很多东西,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3.3.1湖南省娄底市高校体育专业系武术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在调查的三所院校中,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开设了武术课程的选修课和体育专业系的普修专修,从师资和场地器材来只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师资、场地器材情况相对较好,教师均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具备开设武术专修的条件,由表4中得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系从2007、2008年开设武术专修的情况来看,学生专修选课情况不理想,每年选课人数平均达到120人但只有35人选上选中率不到30%,严重影响到武术的教学。

3.4湖南省娄底市高校武术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除了体育选项课、选修课、武术协会外,课外体育活动中把武术作为健身活动的学生在校园中占有很大比例。大部分学生是在馆内进行活动的,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在草坪、空地上进行活动。校园内最常见的武术比赛往往没有。体育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于竞赛,它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加集体荣誉感[6]。各种形式的比赛不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而且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但是由于比赛举行太少导致武术比赛的功效无法得到发挥。

目前湖南省娄底市高校的武术协会、武术队、武术俱乐部建设还很落后,与其他项目(如足、篮、排)相差甚远。因为建设落后,所以与体校、俱乐部等专业运动队联系很少,派教师、教练员到专业队学习、观摩,学习专业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请专业队的教练员到学校进行训练、指导,就无法实现,无法把他们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教授给高校的教练员和学生。

由表6可以知道,学生参与课外武术活动的次数偏少。武术作为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课余时间武术活动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武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学生参与课外武术活动的次数的多少。

4.结论与建议

4.1有关领导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武术运动的重视,大力发展武术运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武术正式的比赛少之又少,高校间的比赛与交流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面对项目的健身价值和学生的热情,在教学方面,课程设置仍依靠现有的场地和师资,有关领导和教师安于现状没有主动积极地去挖掘潜力、创造条件。群体竞赛方面,学校组织得最多的是三大球及田径比赛。一个地方的教育事业要得到平衡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后各高校应不断加大对武术运动的宣传力度,组织各种形式的武术比赛,逐渐引起领导对武术运动的注意和进一步的认识,从而逐步改变领导对武术运动的观念和意识,直至领导加强对武术运动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武术运动在我市高校的快速发展。

4.2场馆设施不足,加强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利用。

一直以来,高校篮、排、足三大球场占据了大部分面积。现有的场地满足不了校内庞大的爱好健身活动的师生的要求。由于场地的限制,在每年开设武术选项课时不得不减少开课班级控制选课人数,这严重地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应抓住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学校基础建设正在不断的建设完善的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校新区各项运动体育场地建设的比例结构应符合改革发展的需要,改变以几个大项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在确保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场馆的管理和使用,延长开放时间,受经济条件限制可因地制宜盖建简易棚馆。此外,还应把目光从室内转向室外,利用校园较避风的空地多建些室外球场。

4.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增加高校武术赛事。

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拥有武术代表队外,其他两所大学均没有代表队,武术运动在高校普及面广,没有高水平运动员。由于在新生招生时没有招收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因此就算是组建了专业队,后天进行专业的训练,但是代表队的水平还是有限,因此采取奖励制度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每年定期举行一系列的高校武术比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来更好地在娄底高校推广中华武术。

4.4教师的专业结构比例不合理,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师原来所学的专业结构与目前高校体育专项课结构比例原本就不协调。在课程改革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必须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现在娄底高校武术队的教练员大多是由不是科班出生的武术老师担任的,许多老师以前并非从事武术专项运动,而是由其他项目转项,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然后就进行武术的教学与训练。他们缺乏专业的基本技术,自己本身技术动作不规范,也没有科学的、专业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更没有专业的比赛经验。应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克峰.河南省高校武术课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8.

[2]马永通.山东高校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0,5.

[3]马俊成.对普通高校开设武术选项课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0.

[4]霍俊哲.湖北省高校开展武术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07,6.

[5]许可.对粤西高校武术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6]薛欣.辽宁省普通高校选修散打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7]丁学龙.体育代表队训练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2.

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武术专选课,分析,建议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良好的健身和养生功能,当前在全民健身热潮高涨的形式下,已在我国许多高校蓬勃开展。武术专选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后的主要课程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但对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有益,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技能。

1、武术运动的特点

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活跃,外在表现欲强,武术套路气势宏伟,动作雄健,优美大方,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力功”《拳意内练运精》强调“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故而重视精气神的作用转换,重视内功修炼,练一套拳,舞一趟剑,神清而气爽,心定而气闲,神采而飞扬,能给人自信和力量,这些都是别的体育项目所达不到的,这就是武术深受学生青睐,颇具吸引力的内涵。

2、武术的作用

2.1健身作用

随着武术科学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人体科学使武术健身机理得更为充分的科学解释。武术运动中的“以意导动”,“以气行气,以气运身”概内气发于丹田(气海)贯于经络之中,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行,与腰隙内肾的左右抽换,使人气流分布周身而达于四梢,复归于丹田,如此循环往返,对神经系统是极好的锻炼,更使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应变能力加强,文书中的一些内功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能使气血充沛活跃,使分布在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增强脑部血液循环量,从而加强了脑部细胞的供能条件,使脑部更加健康。

武术中的呼吸不同于自然呼吸,强调“深长、细、缓、匀”。其特殊的呼吸要求,形成了气体和血液的畅通运转。循环系统是人体供能的只要途径,其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状况。现在一些临床实验证明(尤其是太极拳、气功)对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功能,使心肌功能节省化具有重要作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氧气的载体,基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它是衡量肌体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一些武术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安静是红细胞处于正常值的下限,而血红蛋白处于正常值的上限,这说明武术运动对改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比值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武术运动对加强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免疫水平。武术套路散手,对提高肌力,加强肌肉工作能力的肌理与其他竞技运动基本相似,而武术气功和太极拳,推手对肌肉工作能力更有其独特的功效。太极拳及武术气功保证了肌肉的营养和氧气的供应,使肌肉处于有氧代谢之中,神经的适度兴奋状态,能促使肌纤维兴奋性提高,参加运动的肌纤维也相应增多,因而肌力也必然增大。

由于武术运动对意念和呼吸的要求,练功是要非常重视意守丹田和进行腹式呼吸,这就比其他运动项目更能直接刺激植物神经,从而通过神经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2.2美育的作用

2.2.1武术是一种蕴藏着健与美丰富内涵的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静若处女动如波涛,如长江之水川流不息,绵绵不断,一波未落,后波随起,静时犹如嫦娥午袖显示出温馨的阴柔之美,动时显示出刚健雄壮之阳刚美。时而心静如水,时而波涛汹涌,它的节奏明快,风格各异,具多维性的艺术魅力。武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动觉中体验美,在视觉中观察美,在听觉中体会美,从而学会体验美和表现美,提高了主体审美意识,所以武术的教学是充分展示精神美与形体美的运动。

2.2.2武术能培养和改变学生的内在美,一个人的美包括形体美和内涵美,武术运动在锻炼形体美的同时,精神之美也随之提高。经常进行武术运动的锻炼可以培养高雅的风度和气质,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生命力的外在形象。论文参考。通过武术的锻炼,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举止和自信,大方,洒脱的气质,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2.3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大学时期的学习在心理上有追求美,追求成功的欲望,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可塑性大,充分具备了武术锻炼的生理基础,武术运动的动作时而柔,时而刚,时而起,时而伏,刚柔相济,舒展大方。在明快节奏音乐伴奏下打一趟拳,舞一套剑,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论文参考。学生们产生反映,武术运动不仅强健体魄,更有利于塑造好的形体,也使自己站,立,行,走的姿态舒展大方,并富有生气,自信心倍增,产生高兴,愉快欢欣的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紧张和被压抑的情绪,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2.4终身体育的作用

体育课程教学的宗旨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武术课是他们所喜爱和需要的项目,在愉悦身心和获取成功与满足的情感体验中,终身体育的兴起得到培养。学生在武术的锻炼过程中经过持之以恒的意志努力,逐渐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从而培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论文参考。武术运动,练习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样,而不受场地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可随意自我调控。所以,武术是学生打下了良好终身体育的优选项目,这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

3、怎样上好武术课

3.1教师的主导因素

3.1.1科学设计武术课的结构

课的设计是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的预先制定,要上好课必须认真做好课前的设计工作,才能确保课的有效实施。武术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基础而设计,实质在于遵循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和武术课教学活动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进入状态,同时还要考虑到练习者心理活动的因素。

3.1.2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

武术运动的内容繁多,所以课的容量较大,选择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照顾素质的普遍性,包括武术基本功、主体套路,对练、武术气功等,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学会,即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在武术的教学中,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局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内容,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熟练的掌握武术的技术与技能。

武术的锻炼充分体现了温和的心境与古典美,要用现代的手段来充实到教学之中,也就是通过音乐的旋律与武术的动作溶为一体,将武术的特点通过与音乐的协调配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美。如太极拳套路配合一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乐曲,心情是何等的愉悦。因此,将音乐运用于武术教学之中是现代化教学的一大特点。

3.1.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1.3.1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上课时要选择一块明净整洁的场地,根据武术运动特点选择一支优雅明快的音乐,学生同一服装,有条件的上课,让学生面对镜子练习。上课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对学习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静心创设和丰富学生学习环境,在动感十足的氛围中学习武术与知识,体验美的感受,得以情感的陶冶。

3.1.3.2示范模仿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纯熟精湛技艺的展示,优美形象的示范动作,舒展而大方的造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顺序,结构要领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使他们通过模仿而掌握武术的技能。教师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的位置和动作结构,灵活选择:正面示范法、侧面示范法、镜面示范法、背面示范法等。

3.1.3.3念动训练教学方法:念动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对动作过程的紧张想象,从而达到改进与巩固动作的目的。对于有一定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念动训练用于武术教学,是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系统地在脑中重复再现已形成的运动动作,这种重复演练动作的训练方法使表象过程中相应的动作部位产生强化作用.这些效应有利于适应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从而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加深对动作的记忆.教师要及时诱导启发学生找感觉,有利于在实践练习中的动作更准确,协调到位,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3.1.3.4综合教学方法:是武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集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口令与哨声提示法,重复练习法为遗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动作;有利于改进动作技能,动作连接,动作协调及感觉运动的能力.

3.1.4教师的形象塑造

教师的言行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体育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衣着整洁合体,举止稳重端庄.热情大方,知识要广博,表现能里强,普通话准确而流利,谈吐文雅,给学生塑造一个很好的整体形象,使之乐于上你的课,并从中受到意志,修养,力量等各方面的感染,是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3.2学生因素

3.2.1学生要有学习武术的主动性.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体育科学知识教育,使学生明确通过武术的练习,一可强身健体,二可防御自卫.增强健康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2充分发挥和培养武术骨干的作用.体育小骨干是学生中优秀的个体.有组织能力,作风泼辣,运动水平高,责任感强,能够协助和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3.2.3学生要有配合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上课时,学生要积极思考,配合完成运动训练安排只有经过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4建议

4.1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精心设置武术专选课的内容.基础课以武术基本功和套路为主.

提高课一武术表演,散打,太极推手为主.有专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以专业队的方式继续进行提高教育.

4.2体育考核则把基本功.套路技能与技评;专业理论水平与现代科学理论水平综合的结合.

4.3提供继续教育或学习资料,让教师不断充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留锁,体育工作指南[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6月

(2)姜生成.对我院体育改革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4月

(3)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12月

(4)邓树勋.运动生理基础知识[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