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知识讲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2:09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1

【关键词】学术讲座;医学院校;举办;运行;管理

【abstract】academiclectureisthesecondclassroomforstudentstodevelopknowledge.thispaperexpoundsthesignificanceofholdingacademiclecturesandlistssom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academiclecturesinmedicalcollegesandanalyzesitsreasons.andthenit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measures.throughtheacademiclectur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achievethe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self-learningability.

【Keywords】academiclecture;medicalcollege;Hold;Run;administrate

大学是培育国家栋梁的基地,学术讲座是大学校园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术讲座,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将知识在短时间内通过演讲的形式传授给听众[1]。当前,医学生在校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专业的最新进展和疑难问题的了解较少行。但如今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医药知识更新换代快速,医学生及时跟上步伐显得尤其重要。而学术讲座是学生拓展知识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专业最新进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医学院校举办好学术讲座对学生拓展专业知识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对学术讲座的认识还没到位,有些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学术讲座的作用[2]。在此,我们结合广东药科大学的举办学术讲座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1举办学术讲座的作用

学术讲座可丰富校园文化,激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学术讲座可以更新学生的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术兴趣。聆听主讲专家们的讲座,可以学习他们的研究思路与思维方法,吸取科研经验,从中打开研究新思路,激发出潜心为科研奋斗的热情。

广东药科大学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活动,活跃科研氛围,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和拓宽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我校与外界的科技、学术交流与合作[3]。主办、承办了《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议暨“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战略新思想”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暨年度工作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及全国中药药理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联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药炮制技术传承高级研修班等全国性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打造具有广药特色的“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演讲嘉宾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邀请了包括樊代明院士、张伯礼院士、姚新生院士、钟世镇院士、陈凯先院士、贺林院士、洪国藩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家到学校讲学。

2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1讲座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

高校的科研资源分配失衡。重点高校的讲座更仆难数,但平时学生的学业任务已很繁重,加上各种各样的讲座,讲座和上课冲突现象屡见不鲜,学生难以兼顾。而普通高校的讲座却寥寥无几,这些大学生则处于饥渴状态。

2.2研究生讲座特别是硕士研究生讲座利用率极低

现在医学院校的专业招生虽然扩大了,但总体上各个专业的学生并非很多。而高校邀请对应专业的专家来进行学术讲座也不多,并且学生参加讲座的兴趣不大,上座率很低。有时候邀请了院士和名校的教授举行讲座,却呈现听讲座人数寥寥无几的窘境。这不仅不利于学术资源有效利用,还浪费金钱和时间。

2.3学术自由氛围不佳

目前高校的学术氛围不浓,学生经常“被要求”去参加讲座,学生对这种行为持有抱怨态度,久之,学生学术兴趣减少,同时,学生在听讲座过程中无精打采,被动的氛围会影响主讲人的演讲激情,这样会使讲座的作用大打折扣。

2.4学术性讲座专业性较强,难理解

聆听学术讲座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是听非本专业的讲座,那对演讲者来说无疑是对牛弹琴。学生也难以理解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另外,主讲专家的演讲稿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缺乏演讲技巧,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观点,缺乏互动,演讲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却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兴趣大大减低,难以达到讲座的预期作用。

3举办好医学院校的学术讲座对策

3.1合理分配科研资源

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追求效率时,而政府将对应的公共教育支出平摊给各个高校,只有极少数重点名牌大学略有突出,致使高校办学模式趋同,层次不明,职能不明确,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有出入。教育资源没有有效分配[4]。因此,政府应该合理分配科研资源,尽量缩小高校的教育资源的差距,这样不但有利于大学生的均衡发展,又可以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3.2举办师生感兴趣的讲座

做好学术讲座前期调查和后期反馈工作,举办师生感兴趣的讲座。举办学术讲座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师生感兴趣的讲座,如通过调查问卷,微信投票等。同时了解师生们需要拓展哪些研究领域的知识,解决哪些研究课题的问题,想得到哪些专家的启发与帮助等等。根据师生们的需求来举办讲座能最好的发挥讲座的作用。另外,举办完讲座后,可以通过现场或者留言等方式,给演讲者提出演讲的建议。这样能拉近师生与学术讲座的距离,调动师生参加学术讲座的热情,营造学术讲座氛围[5]。

3.3指导大学生端正听学术讲座的态度

学生应该要J识到讲座是大学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听讲座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再次,端正听学术讲座的态度,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学习专家的科研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争取做到每一场讲座都学有所获。

3.4引导听众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提出有质量的高水平的问题

学生向主讲专家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不仅可以使演讲气氛活跃,更有利于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使思路更清晰开阔。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学生要提前了解教授们的学术背景,此次演讲专题,最新研究成果等。并提前占座,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边听讲边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最后在提问环节,提出自己的问题。学术讲座有利于师生了解各个专业的研究动态,开阔知识视野,紧跟前沿。聆听专家们的科研经历与成果,可以激励大学生的学术研究,激发师生的科研创作灵感和提高高校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高校举办好、管理好学术讲座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田仙责,余树英,梅丽珍.大学学术讲座的产生与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

[2]茹黎月.开展好医药类专科高校学术讲座[J].科技视界,2016(2).

[3]王帆,李爽,方霞.以学术讲座为主要形式推动高校间学术交流[J].中国电子教育,2012(3).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2

长长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科教展板、座无虚席的报告厅、权威的专家学者、认真的听众……4月18日上午,“科学用药宣教进社区”专题讲座活动的启动仪式在长沙市天心区天剑社区如期举行。湖南省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南大学药学院教授、《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杂志社社长李焕德,天心区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军,天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谭亚军,中共十代表、长沙市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张国庆,长沙市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会执行会长陈勇刚,《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杂志社副社长黄武青,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经理缪宏伟,以及长沙晚报、红网等媒体记者出席了启动仪式。现场,还有湘雅医院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测血糖、血压。

此次讲座由李焕德教授主讲“老百姓用药基本知识”,湘雅医院戴婷婷药师主讲“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长沙市一医院刘丽华药师主讲“糖尿病用药常见误区”。专家们针对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用药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李焕德教授从认识药物的双重性、推广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意义、科学用药的定义、正确的选药、客观地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自我药疗的注意事项6个方面讲解了一些基本用药常识。生动的案例,精彩的讲解,实用的知识,深深地吸引了居民朋友们,赢得了他们的掌声。井湾子的王嗲嗲从《长沙晚报》上得知讲座消息,特意跑过来聆听,笔记做得非常详细。讲座结束后,很多居民打听下一场讲座在哪个社区举办。

长沙市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张国庆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只依靠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走进社区多进行健康科普教育、医疗科普教育,用科学的、安全的、合理的用药知识武装广大老百姓的头脑,让他们主动‘把握’自己的健康。”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3

一、有趣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学科活动是调动学生活力的有效通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活动要设计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释放他们自己的活力,在活动中学生在知识领域得到不停地拓展。如在探究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中,在原来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然后用酒精灯对试管的上部的水加热,当水已经沸腾了,下部水中的小鱼却安然无恙,这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充满求知乐趣,达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活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要适合儿童,要以人为本,达到学生主动学、乐意学。在教学中可以补充科学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充满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人的器官时,让学生认识人的各器官的不对称性,人的左右眼睛、手、脚等器官都大小是不同的,而且功能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性;在学习“春季星空”这一部分知识时,除了讲解北斗星、猎户座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外,还给学生拓展讲解狮子座、大熊座、小熊座、乌鸦座、室女座、长蛇座等,同时联系相关的星座讲解相关的故事。在讲乌鸦座可以联系太阳神阿波罗和公主洛妮丝悲惨的故事去讲解。

三、充分利用探究实验教学,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会让课堂充满生机

科学课必须重视课堂实验教学,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在实验教学中,除了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外,教师要将实验设计新奇有趣,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受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磁铁的两级》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演示科学魔术“奇妙开放的大头针花”学生的兴趣一下高涨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课堂富有生机。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如《珍稀动植物》一课,我根据学生对部分珍稀动植物不了解,我重难点编辑珍稀动植物的画面,在学习过程中把它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对这些动植物有亲临其物的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让课堂紧密联系生活,课堂生活化会让课堂充满生机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4

一、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学课程的教育现状

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带头学科,它对现代农业科学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学新技术与农业的结合直接推动了物理农业的产生。这就要求从事农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物理学素养,这个艰巨任务主要由高等农业院校来承担。而长期以来高等农业院校在进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大学物理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很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物理素质不高,科学研究水平较低[1]。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2-3]:(1)少数的相关领导与专业课教师有偏见,认为学或者不学大学物理学与以后的专业发展关系不大,甚至出现取消大学物理学课的声音,这对学生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2)教学学时越减越少,许多稍有难度的内容由于课时原因而被删减;(3)教学内容陈旧,近现代物理的内容偏少,导致学生所学与当今的工程技术发展不相协调;(4)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起来;(5)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6)物理实验设备陈旧,物理试验内容多数与所学理论课无明显的联系,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敷衍了事。

二、在农科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中诱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一)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只要对某事感兴趣就能将该事干得很好,这几乎成了大家“公认的真理”。事实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还不懂事的孩子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多数大学生来讲是比较适用的,他们确实可以凭自己的直接兴趣去做事,去学习。但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不可能仅仅由兴趣来支配自己行动[4]。光凭兴趣轻松、快乐地去做只能给自己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根本不足以作为大学生以后从业的“本钱”。就是对少年儿童来说,近来“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美国教育界,也说明“只靠兴趣是很难将他们教育成社会需要的好孩子”。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主要靠什么,是靠学习动机的支撑。按教育心理学理论[4],所谓动机是指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而学习动机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者内部的心理状态。其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里状态。其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期待是个体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另一基本要素。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讲就是学习的诱因,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作用是很复杂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根据其特点不同分为以下三类[4]:一是高尚正确的动机和低级错误的动机。前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后者是为自私自利而学习。二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前者直接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短期内学习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大一学生这种动机比较明显。后者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联。这种动机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随年级的升高这种动机越来越强。三是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前者是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后者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其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如为带竞争性的考试(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等)从事学习活动的考生,其学习动机大多数都是外部诱因引起的。我们主要就如何诱发、强化和巩固大学生(学习物理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设计了以下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设计最佳的绪论课教育方案诱发学习动机

应充分考虑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作用。授课老师讲绪论课就像产品销售商为自己销售的商品作广告,不能仅在表面上吸引“顾客”的眼球,主要是向“顾客”说明此产品的用途、使用此产品有什么好处(包括其潜在价值)、教他们使用产品的方法。这样才能触及“顾客”的内心深处,使其心甘情愿接纳老师“销售的商品”———即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教材各章节的具体要求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绪论课的教育教学中[5]:(1)要向涉农专业大学生明确学学物理学的目的:主要为技术应用而学物理,为提高文化素养而学物理,不是为研究物理而学习物理。应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角度,强调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强调大学物理学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必修的基础课程;第三结合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强调大学物理学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学生终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说明大学物理不同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延深和扩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一大二的大学生要跳出高中阶段习惯于解决“常量问题”的思维定势,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处理较为复杂问题。如会用微积分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变量问题”,用抽象的矢量式描述物理问题等。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另一个不同是大学物理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系统的物理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法论,将自然科学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开拓了人的认知领域。(3)怎样学学物理:加强对学生学学物理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明确学学物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定律和公式,更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应付考试的解题上,而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力把握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图像,以及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力求整体上对物理学有较全面的理解;要使学生知道学好物理的关键是要勤于思考,悟物穷理。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获得优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效率。绪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为大学物理学作好广告,使学生明确了学学物理学的目的(用途或好处);了解学好物理学的方法,使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动机将得以诱发。

2•精选应用实例作专题讲座强化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授课老师去诱发、强化和巩固,大学物理基础知识讲座往往比课堂教学更能起到这种作用。根据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涵义[4]: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有时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可以先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然后可以通过学习活动逐步诱发和形成学习动机。为强化大学生学学物理动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对大学物理的认识,认真精选专题讲座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对物理知识应用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有选择地优化组合,编成相应的专题讲义(模块),在进行相应大学物理理论授课之前,用两课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流体的运动和液体表面现象”之前,先作讲座一:流体在生物体液循环中应用;在学习“气体的性质和热力学”之前,作讲座二:物理学熵与农业、生命及其他;讲座三:是关于“电磁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讲座四:是关于“光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这样先入为主地开展学习活动,给学生介绍大学物理知识在涉农专业中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大学物理这门课,不只是目前考试拿学分、拿学位有用,它是21世纪高素质、厚基础专门人才必不可少的。它又是以后进一步继续深入学习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柱;它也能在以后的(专业)职业拓展上增加后劲和自信;同时学好物理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与众不同。现在的人都是比较现实的,在校的大学生不会不关注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的。这样,通过讲座形式的教育学习活动,起到了逐步强化和形成学习动机的作用。绪论课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介绍物理学研究范围、学好物理学的方法;尤其通过对作为涉农大学生学学物理意义的教育,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学习物理的动机被初步诱发。而应用专题讲座相对绪论课来讲,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某单元或部分物理知识及其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具体应用。似乎将(学习)物理的“成果”,以能“看其美”,“触其优良质地”,“闻其香”,“品其甘甜”,甚至“吸收其养分”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成果”的渴望,这对学习物理的动机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在追求工业化发展、经济迅猛飞速的过程中,人们一开始认为只要有科学技术就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可以解决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但让人们感到出乎意料的是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竟然又会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对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相继提出,人们发现科学技术并不是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最根本手段,它只能暂时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中学生如初升的太阳,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受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低程度决定着能否有效改善当前严峻的生态危机形势。中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中学生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共同要求学生要熟知生物科学知识,要积极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生物科学、生态文明知识向周围的亲朋友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书本上的生物科学知识进入到每个人家庭的生活中去,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到每片区域共同营造生态文明的社会风气。对我国的生物资源的短缺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忧患意识,为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取得的优异成果而感到骄傲自豪。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观念,为我国的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前途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要热爱大自然、明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重大的意义、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爱护自然界的众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重要观念。中学生在生物学习阶段过程中,随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逐步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举办专题讲座

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相关机构,要定期举办环保、生态文明等专题知识讲座,专题讲座所宣传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让老人、成年人、学生等各个社会群体都能理解、接受,达到普及环境知识的目的。专题讲座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专题讲座的结果就是人们将逐渐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能够自觉地关心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带动他的同事、他的亲朋好友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和发展。

(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食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根本不考虑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是很强。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埋下疾病的祸根,造成影响各种身体健康的问题。忘记随手关电,忘记随手关闭水龙头、忘记应该把垃圾按照分类扔掉。

(三)在日常的习题、试卷中加以渗透

在准备习题课前,教师合作编制新型有关生态文明知识的生物练习题,在习题中渗透生态文明,帮助学生在学好生物和建立生态文明行为上互相不耽误。趁期末考试机会通过在习题、试卷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学生在提高学科成绩的同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四)在实践活动课中渗透设置生物兴趣实践活动课,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生物老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生态文明资料,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制成生态文明宣传手册、生态文明知识手抄报、宣传画、环境保护节日海报等。一方面在周末或者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在郊外进行野外实习考察。

三、结束语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6

一、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分析

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从开办起就以传播优秀艺术文化知识为理念,在院校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已制定了较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讲座可以说是期期爆满,场场精彩。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以传播优秀艺术文化知识为己任,紧跟时代潮流,在传播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或以现代的科技手段、理解方式去讲解传统艺术,在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让他们谨记我国乃至世界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让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能一代代传承下来,使之得到传承与发扬。

1.聆听讲座,能让同学们从中学到新知识。如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由徐坤芳老师主讲的《歌从民间来》。这场讲座,讲述了民歌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民歌创作之王———王洛宾。讲座以故事的形式开始,通过讲述、表演发生在王洛宾身上的事,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民歌知识,也对民歌之王———王洛宾有了新的了解。了解了那些歌曲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情绪等。

2.通过讲座,能展现个人主观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如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由成军老师主讲的《曲艺伴我行》。这场讲座以曲艺的发展为线索,其中穿插小品、相声。表演小品、相声就是演员个人主观意识的体现,可以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展现个人特点。再如由范明磊老师主讲、王志刚老师指挥的讲座《国乐飘香》,体现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此讲座以民乐演奏为主,需要团队的默契配合,才能达到可听可食的效果。像鲁恩雄老师的讲座《舞动人生》也是。舞蹈也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舞蹈在演绎的过程中,动作要整齐划一,编排协调。如果演员只顾个人主观意识,没有团队合作精神,那效果可想而知啊。

3.通过讲座,挖掘了艺术系师生的潜力。曲艺类讲座发掘了同学们的表演天分,给他们一个表演展示的舞台;歌唱类讲座给了教师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成果的机会;舞蹈类讲座给了艺术系的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所学专业的平台。

4.通过讲座,锻炼的同学们的舞台心理素质。多次的登台演唱、表演,既锻炼了他们的胆识,也丰富了他们的舞台经验,为以后的演唱、工作积累经验。

5.同时讲座也培养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学生。通过讲座,艺术系的学生各显神通,大展宏图,充分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才艺,正所谓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才艺,就多一个生存的机会。讲座也给了他们锻炼的舞台,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多才多艺的综合性人才。

6.讲座不仅给了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系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登台演出,给了他们信心和希望,让他们有了表演展示的欲望,这样他们会更加努力去练习,争取每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

7.讲座也是检验艺术系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平台。在讲座过程中,老师会亲自示范,是展示他们个人专业技巧水平的一个平台。同时,登台演出的学生,也是老师经过层层筛选才最终确定的,他们也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展示的一个平台。通过展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指出不足;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在演出中,学生通过演唱(奏)作品,体验、感受音乐;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作品的创作、美学的讨论,感受音乐形式的美和理解音乐的广阔的精神内涵;通过排练,让学生们对作品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作品有了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了解。

二、总结与思考

(一)周口师院系列讲座感悟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有院系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有艺术系师生的辛勤排练。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可以说是高师院校艺术品牌中一个成功的典例。它不仅是高校艺术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艺术实践基地,为艺术系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它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个人气质。它的艺术的殿堂,更多的“信徒”等待着它的洗礼。

(二)对周师系列讲座的几点建议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是成功的,但万事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它也有它的不足和弊端。作者就个人想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应建立多学科交叉的讲座模式。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让学生们在聆听讲座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接触到相关学科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专业知识为线索,贯穿整个学科,把知识串成一条线,能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进校园讲座。民间艺人、专业团体等都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他们都是身怀绝技,专业水平也不可低估。邀请他们进校园讲座,不仅能丰富艺术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他们也是民间技艺的传承者。聘请他们讲座,更能将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3.讲座内容应更富有内涵。有内涵才会更深刻。有内涵的作品,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欣赏水平,还能锻炼他们的联想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讲座的形式也可以更丰富。多种形式的讲座不仅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7

关键词讲座式案例法教学改革

1汽车服务工程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

汽车服务工程是指新车从出厂后进入销售、使用、流通直至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服务工作所构成的服务体系。课程内容涉及汽车营销、汽车物流、汽车美容、汽车金融、汽车维修、事故定损、二手车评估、汽车改装、汽车回收等服务领域。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不同于以往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典型的多专业融合、交叉性、综合性的点多面广式课程。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学科交叉性复合型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也是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与压缩专业教育课时矛盾的产物。汽车服务工程实际是融合了过去我院开设的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等多门课程,从而达到了缩减专业课时的改革目标。但随着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革,对课程授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课程内容体系跨专业、跨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小,甚至彼此独立,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因此,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数年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营销教学实践,对汽车服务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找到了一种讲座式法教学模式,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对其它专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课程亦具有借鉴意义。

2讲座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讲座式教学模式实际是要求全面介绍所讲的专题,需要对整个理论的变迁脉络和发展现状都能做到驾驭自如,并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述的思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固然讲座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就本门课程而言,由于专业跨度极大,涉及维修服务、金融服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对任课老师采取讲座式教学法,显然是要求极高。因此,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后,我们在论证这一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时发现,由一位老师来完成教学,便于管理,但是教学效果可能有问题;由几个教师分别教授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但是管理难度大。而结合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了解汽车市场服务链的具体内容,教研组提出了采取讲座式结合案例法的教学方法,即以案例分析为主导,讲座的方法为手段,两种方法相结合,采用团队备课一人授课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思路如下:

2.1以“讲座式”案例设计教学内容

理工科类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内容是需要严格按照书本的章节进行,因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使然,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度相对较高。而本课程的内容恰恰是专业跨度大、知识点前后关联度小。因此,根据汽车服务工程教学大纲的要点和难点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像汽车营销、汽车金融等内容以专题式讲座形式授课,在备课时采取由教研室专业团队老师共同备课,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识点的接受和理解,水到渠成。

2.2以“讲座式”互动推进实训教学

在采用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根据教学的专题内容,将讲解的专题内容分解,分别指定给若干学生小组,让每一组的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了解这一专题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授课老师根据专题内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准备案例,共同备好每一专题的课程案例。这样在实际授课时针对不同专题案例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每一知识板块做些系统性的了解,即使是通过摸索而作出一个知识总结也行,学生会产生成就感,能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部分专题像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维修服务等专题知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4S店或保险公司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一专题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3以“讲座式”参与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采用试卷考核。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在高校普遍存在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考后就全忘掉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份试卷或一份实践(实训)报告,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考核尝试采取“讲座式”参与的考核方式。要求每一组的每一位学生须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专题案例都要了解,对各项专题知识内的项目服务流程要非常熟悉。在考核时,请每一组的学生从中抽选一道考题,考题实际是平时所讲的专题案例分析所接触的知识和内容。要求稍作准备后选出本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讲座,对涉及的专题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突出应用。部分专题的内容可设计成实训项目考核,即采取模拟实景的操作流程,要求整组学生共同参与,模拟一次专题内容的实景流程的操作。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对其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学生投身于思考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能在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的同时配合了讲座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结束语

采用上述“讲座式”的教学模式,把举办讲座的教育思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到具体授课的讲座式案例分析和讲座式实训考核方式,形成系列化完整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多元化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发对交叉性、边缘性、复合型学术问题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操动手能力,以达到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儒家孝文化的人伦扩展——以《大学》、《中庸》为中心的文化阐释[J].渤海大学学报,2010.1.

[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8

成人医学教育是对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人进行的医学再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水平[1]。换而言之,夜大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学生,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体质之下,如何与时俱进;如何真正的在提高他们学历水平的同时使之能力也获得提升,以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这成为了摆在我们成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在这种形势下,也促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有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着眼于探索适合成人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方式,在第三年不脱产的临床实习期间,进行定期的10个临床讲座,内容涵盖内、外、妇、儿。包括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密切结合的对临床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及灵活运用,临床问题分析方法,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医患沟通和防范医疗事故等,充分调动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突出临床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对各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衔接及综合运用,对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收获,学生临床诊断更加思维开阔,在运用理论只是进行临床治疗时考虑的问题更为全面,对新知识的认识和追求也更为迫切。此项教学改革,其目的在于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适应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培养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多方面能力:即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处理和交流有关信息的能力;更好的进行医患沟通和防范医疗事故的能力;在处理临床急诊时的应变能力以及强化规范行医的认识等本文由收集两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两期系列专家讲座,因其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因此,我们不断对讲座进行改进更适合于探索性改革。并对2010级参加系列专家讲座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现对结果分析如下。

1.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

1.1听课对象:我院夜大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38人。他们已完成全部教学大纲内的课程学习,并在原单位进行不脱产实习,即将毕业。

1.2研究目的:通过讲座,激发同学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同学思考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初步建立起批判性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基本正确地处理疾病;并能够主动并独立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动向。讲座讲的是一些普遍的原理,是通过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展开的。夜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有实际临床工作经历的,在经过他们以往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再为其理论性的梳理和总结临床知识,同学听过讲座后,就会得到更高层次的质的飞跃,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3]。即使对比较复杂的病症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也能顺利做出判断。在同学的笔记中还可见到,同学们根据讲座的讲解,结合临床实践就一些很难掌握的内容和教师展开讨论,包括症状与疾病变化的关系,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等,反映了讲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很快能把从讲座中获得的知识融于他们的知识建构中,并进一步的付诸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

1.3研究方法

1.3.1邀请专家:均为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多年的的各科室专家、教授和我院领导。每人每个讲座授课3小时,共计10个讲座,30个小时。

1.3.2讲座内容:校外专家都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出发,讲授各科室相关临床知识和诊疗技术常规、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和如何加强职业防护等内容;增强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具体内容见如下表1。

表1专家讲座的内容

讲座内容

1.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2.医疗现状与对策

3.骨折的诊治要点

4.急性胰腺炎的诊疗进展

5.x光片的阅读分析方法

6.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7.妇科急腹症诊断及其鉴别

8.如何分析心电图

9.医院感染管理

10.如何做一个好医生

1.3.3问卷调查:全部讲座结束后,给学生发放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表。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项内容:1、你是否在职及工作年限2、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意义;3、认为专家讲座的内容重点放在哪里,专家讲座的内容是否适合你;4、对本次专家讲座的总体对象;5、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6、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7、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你出勤;8、认为是否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入大学课堂讲课;9、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助于你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10、你对今后我院组织专家系列讲座工作有何建议。发放问卷调查表138份,回收135份,回收率97.8%。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本次系列专家讲座问卷调查表结果见表2。

表2讲座问卷调查表结果

问卷调查内容调查结果[n(%)]

1你是否在职及工作年限:在职(3年以上)

34(25.2%)在职(5年以上)

80(59.3%)非在职

21(14.5%)

2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意义:很有意义95

(70.4%)较有意义

26(19.3%)一般

11(8.1%)没有意义

3(2.2%)

3认为专家系列讲座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学科前沿知识

105(77.8%)现场工作实践

113(83.7%)其他

26(19.3%)

4对本次专家系列讲座的总体印象是:非常好

112(83%)还可以

18(13.3%)一般

5(3.7%)

5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合适

104(77%)时间太长

21(15.6%)时间太短

10(7.4%)

6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毕业班学生

125(92.6%)所有年级学生

10(7.4%)进入专业实习学生

125(92.6%)

7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你出勤:非常有效

105(77.8%)还可以

26(19.3%)没有影响4

(2.9%)

8认为是否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大学课堂讲课:很有必要107

(79.3%)有必要

21(15.6%)一般7

(5.1%)没必要

9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助于你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102(75.6%)还可以

28(20.7%)没有帮助

5(3.7%)

10.对今后我院组织此类讲座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2.2从调查结果可见,其中94.9%的学生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出勤,参与讲座的学生到课率在85.8%以上,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2010级夜大临床专业本科生84.5%为在职人员,工作5年以上的占到59.3%。由此可见,这一大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全日制的学生要广,另一方面他们学习的功利色彩也比较浓厚,只学对自己有用的,不学所谓“无用的”。成人医学教育学生更喜欢按既定的目标学习,注重实效和有否实际意义,更多的注重学习的价值,没有价值的理论学习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根据成人学员的以上特点,决定了他们怕基础、怕理论、重临床、重实践的学习特点。长期以来,成人教育教学又是普高的一个缩水的复制品,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临床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循证医学观的发展,临床理念和诊疗技术均有很大程度的革新。面对这些又是临床大夫、又是学生身份的成人学生,以往这种重理论、轻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忽略了成人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不了他们对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需求。因此,对成人医学教育方式的改革也就显得更为迫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以灌输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坚持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尽可能多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2]。探索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理论教学,更多的让学生与老师互动,通过优秀教师的讲解,教会成人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潜能。

2.3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很有意义和较有意义的占89.7%;有94.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入大学课堂讲课。96.3%的同学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说明邀请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成人本科生进行讲座,一方面专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多年的宝贵临床经验,以及补充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新知识,帮助学生总结梳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这对于解决目前教材滞后的现象是有一定意义的,对于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成人医学生也是完全有必要和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介绍一些重要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进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夜大学生也会为知名专家给自己授课、解惑而感动,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4认为专家系列讲座的内容和重点应放在临床实际环节实践上占(77.8%),学科前沿知识占(83.7%)。且83%的同学对本次系列讲座有很好的印象。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是目前高校的年轻教师较为薄弱的环节,对于夜大学生,实际上大部分授课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他们的临床经验可能欠丰富,且成人学生普遍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教师具有排斥心理,专家讲座弥补了成人学生对获取老师临床工作经验的需求,且面对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他们多饱含敬仰之情,不爱学习也难。由于我们邀请的均为附一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且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在各自的领域都多有建树,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这个问题。有92.6%的同学认为合适进入专业学习的毕业班的。进入专业学习和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全面学习了培养方案里的所有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对专家讲座内容涉及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容易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这些知识对于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对毕业班学生开设讲座更为合理。

2.6本次专家系列讲座安排在2010级夜大本科生不脱产实习期间,分别有10名专家分10个专题进行。对本次专家讲座的总体印象:有83%的同学认为非常好,13.3%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同时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时间安排合适的占77%,时间太短占15.6%,时间太长的占7.4%;而在认为专家系列讲座内容是否合适你这个问

题,有73.6%的同学认为非常合适;23.5%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因此,总体来说,同学们对专家系列讲座的总体评价较好,认可度较高,专家系列讲座的许多内容对同学们今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从学生的课堂笔记中可见一斑。

2.7部分同学认为专家系列讲座应该增加一些专业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发展。并对我院今后组织专家系列讲座工作提出建议:如更加合理安排讲座时间,增加讲座的次数,充实讲座的内容,每一个讲座后留出提问的时间,增加与教师互动提问的环节。

3、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院夜大临床本科学生不脱产实习期间开设专家系列讲座作为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举办此类专家系列讲座活动,会考虑以此为契机,对成人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讲座时间安排上会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更多的考虑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使讲座真正在学生中间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讲座内容上也会与学生代表开展座谈,共同商定,更加贴合成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并会在安排上增加一些现场临床现场实践教学内容的知识、以弥补成人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同时,适当调整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使同学们有与专家提问、答疑等互动的时间。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在现行的成人医学教育模式中,探索更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我们培养的成人临床医学本科生能成为理论扎实、基本功强、素质过硬的能够经得起患者考验和医院能用得上的高质量的人才。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应指导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讲座必不可少,而且应切实开展并形成常态。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讲座不提供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发展情况,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因而往往被怱略;即使偶尔开展,也只流于形式。那么,要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在众多的讲座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一,必须对其进行定位;第二,其形式和内容都应具有独特性,也就是说,既不能只是教科书式的政治理论的重复灌输,也不能是偏离思想性的小道消息,更不能变成奇谈怪论的课堂,而应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课堂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平台。

 

1.“大思政”式教学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保障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保障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的意义。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不仅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动力,而且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浪潮到来,并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思政”式教育教学理念自此而提出。

 

“大思政”式教学观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第二课堂为分渠道,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并把教育范围由班级延伸到学生的社团。“大思政”的要求就是要改革、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与内容,应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育,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力度,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

 

2.“大思政”式教学的方法与内容

 

(1)根据团中央宣传活动主题和校团委规划主旨明确思想政治讲座的内容。在高校中,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校团委也有同样的义务和职责。因此,每个学期校团委都应以团中央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依据进行思想政治类讲座的部署和组织,聘请学校或院系团委(支部)书记、辅导员作为讲座的主讲人,同时还可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主讲。由于团中央的主题宣传活动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缺乏联系与缺少沟通,因此,可以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团中央的主题宣传活动之中,以整合盘活高校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并共同做好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比如,某高校在某一时期内对团中央宣传活动的主题定为“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而校团委安排的讲座主旨是“与信仰对话,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那么,最后确定的思想政治讲座的主题则是“社会进步与个人幸福”。这样的活动不仅可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还可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身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生位置,从而促进其个人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通过调研可使思想政治讲座教学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社会实际需求。对于以理工学科为主的高校来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修养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这就会导致他们在人文修养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到对人才的培养。而为使该类高校能较好开展深受学生欢迎且可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讲座,就需要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他们对思想政治讲座课内容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主讲人的期望等。比如,某高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去了解与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讲座的内容与形式需求,共发放了调查问卷300份,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50%,而专业兼具文、理、工和艺术类等。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调查,由于调查对象较为全面,不仅可了解学生对讲座内容的真正需求,而且因为专业较广,也有助于因材施教,更可大幅度地提高其教学质量。

 

在对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学生希望讲座能够多涉及一些社会现实,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指导和使修养得到提高,有益于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从而激发自身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那么,有关个人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生规划的内容必然备受欢迎。具体而言,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讲一些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等的相关内容,一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可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可组织一些对人们关注且必须面对的民生、经济、政策和法律等问题的探讨,不要一味地宣讲空泛的政治大道理,要多讲一些学生最关心、最贴近他们现实的时政内容。此外,还可通过时事的变化带来现实变化与影响的一些分析,以激发及提高学生对时政观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活动与其课程学习的热情。

 

在对主讲人的期望方面,学生希望主讲人有激情、有活力,表达清晰;讲课形式多样,风格风趣幽默,既富感染力,又具人性化;希望主讲人能够多与学生互动,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事物的真实看法;希望主讲人分析现今的热点,并给出鲜明的观点。主讲人思想独立、追求真理,态度认真、求真及严谨,加上对社会现实现象的理性分析和真实问题的深层次挖掘,既可提升课程主题,又能活跃讲座气氛,更能引导学生闪现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学生希望主讲人尊重学生意见,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对观点的阐述不过于理论化,对事物的分析不流于表象;既不单纯地灌输理论,照搬大道理,又不只空谈哲学与泛讲马克思主义;注重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并注重其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

 

3.“大思政”模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围绕培养国家需求的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施教。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多样性,使得人的思想意识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特征,个人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现象。改革带来了各种各样思想与文化的并存,随之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出现碰撞。这时,人的思想活动表现为独立而自主。当前的高校校园,学生的幸福观、人才观、成功观呈现多样性,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健康、主流、阳光和向上的要求出现偏离。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科学技术的层出不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多元化,导致学生幸福观、人才观、成功观的多样化,有的甚至出现消极化特征。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到来及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呼唤并亟须高校学生能成为社会的创新和实用人才。因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选择讲座形式时,应紧紧围绕价值观健康、要求进取、积极奉献的社会必需的创新型理论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展开。

 

(2)教师应联合高校团组织共同开展多领域形式内容的教学。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定教学内容的自主性大,因而存在各行其是、标准不一与内容散乱等弊端,不仅限制了教学体系的发展和教师研究方向的确立,更无法满足学生对其教学内容的多方面需求。实践证明,由学校从校外请来的专家学者作为主讲人而开展的讲座能够较为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但是由于主讲人一般只研究某个行业和擅长某个领域,这使得他们在讲课过程中与校内教师缺少交流沟通,而且所讲内容之间关联性也不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所聘的校外专家不了解受学生欢迎的知识结构、思想动态,不仅所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而且不能更好地解答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疑惑。

 

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思想政治类讲座,不仅是新的尝试,还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并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讲座的主讲人具有主要优势,因为他们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长期兼任学生的人生导师,既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信仰和激情,热爱学生和思维独立,不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的需求,而且教学经验丰富,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由于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人生价值与“中国梦”之间的契合点,因而对讲座确立主题十分有益。开展团队合作,不但能够使各种讲座互相联系,而且由教师作为讲座主讲人的教学内容也易于学生接受,因而既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又可使讲座内容能够较好地关联并易于继续发展。

 

首先,可在明确宣传活动主题和讲座主旨的基础上,密切与校内各级团委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大思政式的教育观与教学模式以及新的管理模式。其次,应在开展讲座的同时,要求校团委组织高校现有主讲人组建讲座平台,既可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还可以确保组织开展讲座的成员做好讲座内容的准备工作。最后,高校的团委应对讲座的组织、宣传以及后勤保障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提供高而有效和周到的服务。

 

4.结语

 

目前,高校的各种讲座虽然很多,但涉及思想政治类的却很少,这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国家政策的传达十分不利,也无益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对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类校园讲座“大思政”式的探讨得出四个结论:一要根据团中央宣传活动的主题和校团委讲座安排的主旨来规划课程和选择内容;二要通过调研,使思想政治类讲座满足高校学生对专业以外知识的需求;三要重点组织校内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主讲;四要与校团委组织共同合作。唯有如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讲座教学才会有新气象、好效益和新形态。

生物科学知识讲座篇10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讲座;社会教育;冯仲云

[中图分类号]G25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33-02

一、讲座的含义

“讲座”一词的古今含义是什么?《辞源》上说:“《陈书・岑之敬传》:‘因召入面试,令之敬升讲座,戎惺樯崛酥煲熘础缎⒕》唱〈士孝章〉,武帝亲自论难。’”唐白居易《长庆集・五九・三教论衡》:“儒臣居易,学浅才微,谬列禁筵,猥登讲座。”这两段注释中的讲座都是讲席之意,是让解答问题的人坐在专设的席位上,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辞海》注:“某种专门学科或某一专题的讲授。如‘科学讲座’、‘专题讲座’。”从字义上看,“讲座”一词,从古至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讲解问题和面对的对象不一样而已。《辞海》对“讲座”一词的解释接近于我们今天举办讲座的真正含义。

今天,全社会举办讲座的势头有增无减,犹如雨后春笋。各个讲座单位都在利用自己部门的特殊性、惟一性,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达给社会大众。所以,讲座内容虽然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但人民大众则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生活。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的国家图书馆讲座,更是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它从内容到形式到听课的受众成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对它今天的存在方式和今后发展应该有一个新的界定。比如,从它的规模和现象看,“讲座”一词应该加上如下内容,才能真实地反映和涵盖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讲座应有具体的管理部门,固定的听讲场地,详细的讲座计划安排,稳定的时间保证,相应的财政支持,具体的讲座负责人,被邀主讲人的学术身份和学术地位,主讲内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固定读者群的关照,主持人应持有的与讲座内容相关的开场引语和结束语,相应的机器设备,现场讲座材料的发放,讲座消息的对外(张贴宣传海报、向媒体发消息、网络传播)等,接送主讲老师交通工具的配备,讲座的后续产品(图书、光盘、数据库)制作。以上15项具体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总之,讲座已变成全社会众多部门向人民大众传播文化知识,贡献文化财富的,喜闻乐见、严肃活泼的一种手段和表现形式。

二、国家图书馆创办讲座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如果说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馆)在全国首开讲座之先河,那么第一任馆长冯仲云便是身体力行举办讲座的第一人。①

1952年12月,冯仲云出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53年3月27日被政务院正式任命为北京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当他第一次见到许多少年儿童都露天坐在图书馆院子里的树荫下看书时,场景既感人又让他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图书馆内就有了第一处少年儿童阅览室,随后就有了朗诵会,故事会等。这些活动便是讲座的雏形。

举办报告会,也可称之为讲座,是北京图书馆的一项群众工作。北京图书馆的报告会,闪耀着新中国一代文化名人的光辉。冯仲云为北图讲座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且为讲座制定了最高准则,他要求“到我们这个讲台来,必须是第一流的”。为此他亲自请来郭沫若为大家演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讲后由名演员赵丹、白杨朗诵屈原的诗篇。陆续登上这个讲台的有哲学家艾思奇,科学家王天木、王淦昌,历史学家荣孟源,音乐家时乐鳎作家更多一些,诸如老舍、冯至、赵树理、阳翰笙、林庚、常任侠等先生。讲题涉及文史哲科、古今中外。报告会固定在星期六傍晚举行,提前在报纸上发启示。届时,在图书馆的院子里拉起吊灯,摆上椅子,迎接陆续到来的听众,讲演者就站在楼前的台阶上。报告会成了当时北京城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生活。每次讲完都印小册子,不但有提纲,还附上参考书目。

最初,冯仲云只是出于对党交给的一项工作的责任感来到图书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热爱这个事业以至于充满自豪。他说:“我领导的不是几百、几千,而是几百万大军。”他称“北京图书馆是社会大学,亚洲的明珠”。①

对于冯仲云在北京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学通讯》记者袁丁,在这家刊物1981年第3期上做过下面的评述:“冯仲云从1952年12月到馆,1954年10月调离,在短短不过两年时间,他用党的政策思想武装了北京图书馆,在他的具体领导、身体力行下,把一个长年平静的藏书楼式的旧北图改造成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北图――坚定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学术研究服务……在他潜心竭力的领导下,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流的报告会、展览会、作家与读者见面会,开创了图书馆面向社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代新风,给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远的影响。”

三、国家图书馆讲座的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图书馆集中了全国力量,大大丰富了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延续其服务功能的历史文化讲座工作也在历届馆领导传承有序和不懈的努力中开展起来。为办好每一场讲座,馆里向来对此项工作有高而严的要求。任继愈先生说:“讲座要办得场场精彩,不仅讲座内容要精彩,主讲人讲得也要精彩。”

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历来被看作是社会大课堂,担负着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讲座工作作为图书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职能之延伸,常被人们称作是“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校”。原因是读者借书是自读自看自己为某一问题进行资料论证参考,而讲座的开办则是让读者坐在固定的场所内,听老师授课,传播知识。为办好每一场讲座,组织者会因某一学科某一类内容去邀请各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此授课,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类似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内容。如此,各个知识学科聚集起来,就组建起了一个“大学的建制”,且是一个“航母”式的综合性大学。读者可在此听某一学者的讲课,成为他的学生,也可选其他老师的课,成为多个老师的学生。“听够了”不来了,就算毕业。“听不够”,永远来,课堂永远开,读者可以成为这所大学的终身学生。

因此,图书馆的讲座教育功能远比图书馆的借阅功能更立体、更直接、更宽泛,且无阶段性和时空长短之限制。所谓立体是指主讲老师的讲座是积聚一生的学术研究,跳出了书本,传授鲜活的知识。所谓直接就是读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和导师,耳提面命,直接交流。所谓深入是主讲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科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个人的研究方法、治学的心得传授给听众。所谓宽泛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它的教育对象宽,即无论职位高低、学问深浅、年龄大小,凡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讲座内容;二是指它的教育内容宽,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无所不包。所谓无阶段和时空长短限制,是相对于一个人受正规教育阶段而言,讲座本身没有阶段性,它是长期的、固定的,向一切社会大众开放的、有教无类的。读者可以有选择地听,也可以场场听。讲座只要向社会公告,就不会因为主办者自身的原因而随意取消(除不可抗拒原因)。讲座本身还具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讲座后期有图书出版,有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传播,它的受众面越大,时间积累越长,影响就越广泛,效果就越长远。这就是讲座时空没有长短限制的含义。由此可见,今天的讲座从内容到形式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昌明、开放和宽容的一个标识性文化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赋予讲座工作之新内容的一种必然。

老作家严文井当年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这个小小的作家,多半是靠图书馆帮助出来的,那么你们现在不正在为造就一大批大作家、大科学家,帮助一大批能够领导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大人物服务吗!劳动是辛苦的,但很有价值。”②这是对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最高褒扬。正是有了这些具体工作者点点滴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劳动,才成就起卫星上天、鸿篇问世的伟大事业。因此,办讲座的人必须懂得这个大道理,讲座是一片文化的净土,办讲座人心中也要勤扫尘埃,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不计名利,勇于自我牺牲,甘当无名英雄,一个心眼扑在工作上,我们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担负起应该担负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