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项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41

课程改革项目篇1

关键词:课证融通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208-01

1“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其功能的发挥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重要影响。课程考试的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改革相配套,将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鉴定作为课程考试的两大要点,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有效地促进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1]我院实施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将来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突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职业工作领域的结合,与生产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职业能力,毕业后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本课程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课证融通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通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来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的技能、知识、素质的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一个个项目中,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以企业典型案例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情境教学为主,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证融通”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课程考试改革。

2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2.1树立以“能力本位”的考试理念

树立以“能力本位”的考试理念在课程考核内容中增加课外激励考核和专业技能鉴定考核。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2]。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综合能力。

2.2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评测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如何按照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规范地完成工作等职业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机电产品安装、调试、开发和技术培训服务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否具备了工作积极、主动、团队合作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此,我们建立了实施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手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工作计划制定、系统控制程序设计、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知识目标”,着重考核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编程方法、系统设计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方法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社会能力”则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沟通能力。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有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3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由总结性考核为主体转向形成性考核为主体。加大实践操作和技能考核比重,强调形成性考核,彻底的转变教师面授、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课程办法,积极倡导“能力本位”的考核机制,考核模式充分体现合理、公正、能力为主的评价思想。突出考核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考核。

本课程总体评价分第一课堂课程考核与第二课堂激励考核相结合。

第一课堂课程考核由二个项目构成:第一项,课程教学过程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提问、作业、案例分析、讨论发言、实验报告等评定成绩。这种课程教学过程考核直接影响到所学课程的最终成绩,能够引起学生对每节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视,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第二项,项目过程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由任课教师根据“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员”考核项目要求;平时实训时一项目一考核,也就是教师在每个实训项目完成时,就要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不过关的学生,要求其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同时让实训室变为学生的“自习室”,实训台成为学生的“作业本”,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在项目过程考核中通过教师考核与学生的再次操作达到对操作技能融会贯通的掌握,让全体学生能达到“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员”考证考核要求。每次考核过后,教师及时评价,通报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实践证明,这种一项目一考核的过程考核,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竞争意识和强烈的成就感。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考核方式教师会很辛苦,但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2.4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3考试改革实践效果

“课证融通”项目式教学改革方案由本院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于2012年上半年开始在课改班试行,该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都顺利获得“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员”中级证书。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对于这种考试、考证方式非常认可,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保证了“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玲.基于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高职教育,2011(12):91-92.

课程改革项目篇2

近年来,测量新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工程测量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地位非常重要,但内容庞杂,要很好地掌握该课程十分不易。因此,在测绘新仪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迅猛发展情况下,探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1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根据现场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对普通测量技术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相应的应用测量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增加计算器编程、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GpS在施工中的应用等。现在大多数的工程测量教材在应用技术章节讲的过于简单,这在教学中要讲到各个方面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普通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通用,应用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选用,现代测量技术作为学生熟悉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

2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和课间实习相结合是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引导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中要留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学生对所讲的知识理解是抽象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中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

现在测量仪器品种甚多,发展迅猛,使得现在的教学设备陈旧和老化严重,落后于生产;而且现在大多数院校的经费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各种品牌的测量仪器、新仪器和设备,但是现在教学又需要,在这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从网上和仪器厂家收集相关的新仪器的图片和介绍,使学生对新仪器有一定的认识。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2.2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测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作业方法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测量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和工程建设相结合。

实训项目偏少,测量仪器陈旧,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运用近来;随着高职的扩招,现在的实训设备量偏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改革中,需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

3工程测量考核方式的改革

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3.1工程测量课堂考核的改革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往的考试多采用试卷进行,出一些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题目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但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采取试卷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考试、仪器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3.2工程测量综合实践考核的改革

工程测量综合实践协同作战特点突出,这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综合实践时,更应该注重对过程的考核,综合实践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实践的每个阶段,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给出评价。实习结束后,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实习中,根据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仪器的熟练程度、实习期间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考核。

3.3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化教学探索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特点,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作如下探索性课程设计。

4.1课程目标设计

4.1.1能力(技能)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具备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能完成一个单位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定位放线、施工控制及竣工测量工作的能力,为后续的测量实训、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2)具体能力目标。

具有距离测量及相应数据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具有高程测量及相应数据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具有角度测量及相应数据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4.1.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以下知识。

(1)明确建筑施工测量的任务、要求与工作原则,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2)掌握水准仪、钢尺、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了解现代测量技术发展的趋势。

4.1.3素质拓展目标

在完成项目任务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当前企业经营理念,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能力如下。

(1)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4.2课程内容设计(表1)

4.3项目设计

(1)项目主题:竣工测量验收。

(2)项目选择。

项目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工楼:用于课堂师生共同完成。

项目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宿舍楼:作为平行训练项目用于课后学生自主完成。

项目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放线):用于随后两周的综合实训(训练与提高)。

(3)项目分析。

①项目贯穿:选择的项目中包括了: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在完成项目中各分部分项任务中能够贯穿。

②任务驱动:以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为一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中都有各项具体的任务,每次课堂和课后都需要完成相应的数据分析及成果展现,通过任务驱动,将知识点进行贯穿,所有单元的训练任务完成后,学生应会掌握对应的知识点。

③成果展示:通过两个平行项目中各单元的任务不断推进,学生反复训练,能力不断提升,所有单元的任务完成后,即一份完整的竣工测量报告及竣工图。

④实训设计:课程教学完成后随后选择的项目3进行两周的综合实训,项目3较项目1、项目2难度和复杂程度有所增加,通过综合实训,可实现学生综合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达到训练与提高的能力。

(4)完成项目要求。

①按照给定的项目施工图完成实际工程的竣工测量报告及竣工图的绘制。

②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测量。

③质量要求:测量数据齐全且符合精度要求。

④时间要求:实际安排教学时间内完成成果。

(5)单元任务明细及进度计划(表2)。

(6)完成项目任务措施。

以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三方(施工方、监理方、建设方)为基本管理单位,将班级分为三个部门,并选出三个部门负责人,以项目1作为教学载体,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具体任务由三个部门分别完成,通过反复训练掌握单元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7)角色模拟及职责划分。

4.4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3)

4.5考核方案设计(表4、5)

课程改革项目篇3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改革能力本位学生主体

[作者简介]贾丽飞(1980-),女,吉林双辽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李鹰(1963-),男,吉林白山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吉林吉林13202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4-02

一、对高职教育课程的认识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办高职教育时间很短,不少院校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对普通本科院校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压缩的层次,高职教育仍然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确定为高校办学主线。在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说:“今后十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高职教育如何加大改革力度,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不辜负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殷切期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改革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关键问题。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分属于两个体系、两种类型教育,本科教育是普通教育类型,属于学科体系,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属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体系。两者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能按照普通本科教育以学科知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就成为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是“综合”的系统,综合了“三个维度”——技能、知识、态度,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工作过程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系统,是说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即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工作过程是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是说工作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其结构是相对固定的。由此,便形成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二、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三、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

1.转变观念。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转变了许多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了高职教育新理念。如要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中国传统陈旧思想,彻底抛弃学科本位课程观和“精英教育”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观,能力本位和素质教育的课程观,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乐于到基层去就业和创业,既具有专业的一技之长,又具有可迁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量观和为每个学生搭起“精神成人,技能成才”的平台,“交给每个学生成功开启就业之门的一把钥匙”,使毕业生能顺利就业的教学观。高职课程教学目标有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要凸显能力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需转变的高职教育理念很多。如把课程从理论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要教“课”,不要教“书”;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课堂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可以少讲或者不讲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做事,完成项目任务;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要教学设计,不要照本宣科;等等。

“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学设计,采用“6+2”原则。6原则: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训练;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2原则:一是德育和外语教育必须注重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工作价值观”教育必须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的上课方式。

2.启动课改。2009年12月,学院举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启动仪式大会,出台了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这场改革既是学院明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将成为学院“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关系到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学院“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奋斗目标的关键环节。

3.培训学习。在启动课改的同时学院组织对全院教师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从实际操作角度解读了学院编写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指导手册》等相关内容,主要是《项目化课程改革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和《项目化课程改革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具体解答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如何做、如何测评”“整体教学设计如何说课”“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做、如何测评”“如何测评项目化课程的单元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全院教师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

4.测评与试实施。学院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作小组共组织了3批16次近30场测评会,现已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化”课程改革测评课程共159门;全院专任教师220人,通过“项目化”课程改革测评总人数198人,其中优秀15人,良好107人,合格77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第一,转变了教师们的职业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职教能力,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蔚然成风。研究教学内容的项目设计、研究“教学做一体化”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研究“项目化”课堂的设计,改进了教风,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第二,“项目化”教学所采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上课形式使广大学生耳目一新,“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受益,大大地改进了学风。第三,极大地推动了学院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增至7门,省级优秀课程增至29门。

四、在“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有的老师思想上职业教育理念更新慢、不愿意放弃过去的传统观念和教法,比较墨守成规,有畏难情绪,行动上缓慢;(2)个别老师认为自己所教课程不适合“项目化”改革,做起来吃力;(3)个别老师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快退休了,做课改意义不大;(4)在教学试实施中发现一个班级多门课程同时实施“项目化”,学生吃不消,反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5)从整体上看,教师们有的虽然通过了测评,但不会实施,不能领会行动导向的“六步教学法”的真正要义,测评与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6)“项目化”课堂建设要重新设计和改造,要按适合小组学习和讨论要求摆放座椅,要有各小组成果可视化小展板,如语音室等实训室要增设多媒体设备,否则,必将影响“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效果。

五、如何深化“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

针对“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院确立了下一阶段工作总的指导性原则是“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员参与、鼓励创新,重点实施、重在效果”。

1.关于申请不参加“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师的政策。对公共课基础课政策调整,不搞一刀切,对于不参加“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教师,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系部同意,由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例会研究并签署意见后可暂缓进行项目化改革。但对本人负责的课程必须进行相关改革。可以教师间进行课程研讨,但要求每个老师都做一门课程,亲自体验“项目化”课改的各环节。

2.增选学院测评小组人员,改革评分办法。为提高测评效率和质量、公正性,继续选派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加强校本培训,统一思路,提高技术水平和指导、测评质量。测评分数计算采取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即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取平均分。

3.加强自主学习和系部培训。针对教师观念、理解偏差,项目理解不清,课程目标不准确,考核方案不清晰等问题,加强教师课改理论、技术培训,首先由系部测评组进行初次测评把关。

4.在下厂实践中找项目,培养双师素质。针对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设计与实施有差距,为设计而设计,项目脱离职业岗位,实施中的时间不够等问题,加大教师下企业实践力度,提高实践技能,鼓励教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素质要求,掌握使生产项目如何转化成为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5.加强学院信息平台建设。扩大电子阅览室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需要。克服教师资源紧张、学生班额大等困难,专业课教学尽量不合班。加强项目化教室建设,尽快推进项目化课程指导讲义、教材编写工作。

6.构建“项目化”课堂。鉴于前一阶段试实施“项目化”课改出现的课堂组织不规范现象,要构建“项目化”课堂,要引企业文化进课堂,要“理实一体化”,要创建适合项目化教学课堂环境。

7.进一步宣传引导。做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化课改的积极性,做好培训和指导工作,使学生能积极配合项目化课改工作。

8.考虑着手整合课程。随着“项目化”课改的推进,相关课程的试实施,课程内容整合问题凸显出来,从现在起着手考虑高职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各专业带头人要担负此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改革项目篇4

关键词:真实项目研发;语文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技工院校以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

目标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其课程改革也需主动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主动与专业相结合。在以素质教育为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开展语文课程改革,是目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高中起点高级班语文课程的现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和德育等4门公共课课程标准的函》(人社职司便函[2010]15号)明确提出,根据不同教学层次和生源情况,技工院校高中起点高级班(含高级技工班、预备技师班)语文课程选开“语文(高级通用知识)”或“应用语文”。“语文(高级通用知识)”主要依托课文欣赏突出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职业人文素养的养成。“应用语文”则包括“口语交际”与“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为目标。

无论是“语文(高级通用知识)”还是“应用语文”,在授课方式上基本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写作(口语)训练”形式进行。学生在原来中学阶段的基础上完成课程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力,但离专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项目研发为载体,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项目研发阶段,是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二、以真实项目研发为依托开展语文课程改革

为了实现语文课程为专业服务、为能力服务的改革目标,我们结合学校的项目研发优势,紧密围绕专业,以真实项目研发为依托开展语文课程改革。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和示范学校,我校在真

实项目研发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明显的优势。近三年获得的专利成果共33项,这为以真实项目研发为依托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广阔的空间。

以真实项目研发为依托开展的语文课程改革具有传统教学所欠缺的“灵活性”。教师和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可以按照工作过程“灵活”地安排并实践工作任务;语文课程不再受限于课时的多少,可以按照工作所需,“灵活”地在专业项目中融入语文教学。

高中起点高级班的学生在完成“语文(高级通用知识)”或“应用语文”的学习后已具备了基本的语文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实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这种以“灵活性”和“真实性”为特点的语文课程改革符合学校的发展优势、符合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解决了高中生基础课程课时数少、语文课程与专业需求脱节的矛盾,充分发挥了语文在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上的积极性。

三、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以“六轴联动数控磨刀机研发项目”(下简称“磨刀机研发项目”)这一真实的项目课题为例开展以能力为本的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1.重构课程内容,开展项目教学

“磨刀机研发项目”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立项课题,该项目主要通过数控磨刀机研发的方案论证、设计加工、装配调试、成果展示的完整过程探索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由教师担任项目指导师,学生形成研发团队,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任务开展各项具体工作。“磨刀机研发项目”的真实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具备专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通过对“磨刀机研发项目”各环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以项目第一阶段“方案论证”及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为切入点开展语文课程改革。围绕这两个阶段,语文课程内容可整合为“信息收集与分析训练”“应用文写作训练”及“口语交际训练”三大项目。每个项目又可细分为二至三个工作任务(见下表)。

语文课程项目汇总表

各训练项目及工作任务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据“磨刀机研发项目”的工作过程综合在一起的。

在研发项目第一阶段“方案论证”中,我们需要完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撰写。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撰写前,学生需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学校使用的磨刀机类型及优缺点;对不同类型磨刀机的设计资料进行阅读分析,提取关键信息;通过对项目指导师的访谈,了解本项目的设计理念及构思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上任务后,撰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在项目论证会上陈述发言。根据项目论证会中项目指导师的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选取最优秀的一份进行奖励。在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前期调研、中期撰写及后期陈述发言的过程中,将信息收集与分析训练、应用文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融汇其中(见图1)。

在研发的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中,学生需从磨刀机的“研发背景”“结构用途及优点”“研发实施过程”及“创新与优势”等四方面着手完成“项目工作总结”并进行项目介绍(见图2)。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真实的研发过程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效提高了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改革考核模式,提倡多元评价

在课程改革的同时,需要同步推行考核模式改革,不再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而是推行综合质量测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目的,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习过程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变单一性评价模式为多元评价模式。评价模式的转变更能综合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符合语文课程为能力培养服务的课

程改革目标。

3.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以“磨刀机研发项目”为载体的语文课程改革,将学生的各项训练都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实践,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具体工作任务的负责

人。各小组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明确任务后,由小组负责人分工,各成员各司其职。工作期间的交流讨论、收集整理资料、访问调查、撰写报告、汇报交流、成果展示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做出的成绩得到充分肯定,学生自信心大为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加突出。

四、基于真实项目研发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推广

基于项目研发的规范性,各研发项目都包含了“方案论证”及“成果展示”阶段,即使研发项目的项目主题改变了,这两个阶段的总体工作流程还是恒定不变的,这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广提

供了基础。通过不同项目的开展,可以进一步细化、完善语文课程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及考核模式。

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与专业相结合的通过基于真实项目研发的语文课程改革,有效激发了技工院校高中起点高级班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语文课程与专业的融合度及实践性,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更快更好地朝着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南师大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邢秀茶.学与教的心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改革项目篇5

关键词:课程建设;项目化;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14803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课程项目化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更好地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施工类课程,相对传统本科教育作了分解,一般以分部工程为载体设立课程。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形成了如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结构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等系列课程。施工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应用。施工类课程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才能真正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一、对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思考

课程项目化设计必须符合实践性、相关性和思考性三大原则。高职建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面向培养施工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教学内容要以满足施工现场日常施工生产与管理要求为目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以分部工程为载体设立的课程符合面向培养一线技术员的要求,以分项工程或具体工艺为对象开展教学,更加适合工学结合、边学边做的项目化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一)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为例,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是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了传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融合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建筑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经常涉及,也是学生参加上岗证书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在考虑该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时,必须结合课程特点,一般在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一般以具体项目或工艺为载体,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缺乏直观性;课程还涉及大量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教学内容繁多,难以掌握。施工类课程项目化改革是必然趋势,将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化,安排学生边学边做、做学结合,有利于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张卫民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项目化改革思考

(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项目化设计,并编写详细的实施计划和课程配套资料。课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进行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设计若干项目。这些项目围绕某一具体施工工艺或某一具体施工部位设计,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和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根据项目的特点,部分项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一般安排在前期教学;另一部分项目则以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最后安排集中训练项目,由学生动手完成规定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逐渐弱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则逐渐强化。改变以往完全依靠卷面测试考核学生的做法,采用形成性考核,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书面测试题、随机提问等为主。学生模拟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分成若干班组,成员的平时成绩由自我评价、班组长评价、教师(模拟项目经理)评价综合测评确定。

二、对课程配套建设的思考

施工类课程教学内容繁多,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需要大量的技能训练,因此要认真解决项目设计开发与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课程要有效开展,必须对现有的软硬件教学条件进行整合提升,搞好相关配套措施建设。

(一)教材建设问题

教材是课程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项目化课程教材具有不同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项目化课程教材除了要兼顾传统的概念、理论知识外,更要侧重工作任务背景资料,操作规范说明和实践指导方案的设计。目前,完全符合某一施工类项目化课程教学要求的教材很少,加上高职课程改革尚在探索阶段,各院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现阶段很难依据某一教材开展教学。

由于涉及教学成本、场地因素、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处理等问题,施工类课程很难在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完全生产化教学。项目化教学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性,给学生最真实的现场感受,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此施工类课程教材,不能仅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可以使用电子课件、课程教学软件、视频资料等立体化教材。真实施工现场环境中拍摄的视频资料在课程教学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施工用外脚手架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工艺等教学,在校内很难模拟,但利用教学录像,可以真实的向学生展示各种施工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由于建筑施工涉及大量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而这些都是动态变化,不断更新的。要把最新的技术或信息传递给学生,就必须建立课程资源库,并且进行专门的研究,积极引入建筑施工企业专家的作用,编制课程教学指导手册,实施动态管理。

(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问题

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必须有校内实习基地作支撑。目前很多院校的建筑工程校内实训实习基地是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整合而成,校内实习基地的设计留有传统学科课程服务的影子,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在布局和环境方面有待改进。

施工类课程所依托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应该模拟施工现场的环境布局,设置专门的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具备教学和模拟生产的功能。还应开辟实践专区,按照施工场地进行布局,设置各种材料堆场、加工车间、垂直运输机械等,现场应该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关键工艺流程图等,营造高度仿真的施工环境。

项目化教学要分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理论教学区和实践工位的设计应便于小组学习。实习基地内可展示一些典型的施工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制作;也可设置学生作品展示区,便于学习交流。按照项目设计,有操作条件的项目均可让学生训练。此外,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要消耗一定的建筑材料和器具,实习基地应对此有专门的预算和持续的资金投入。

(三)保障机制建设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项目化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重点包括:建立相对弹性的教学计划;加强课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入企业资源。

针对施工类项目化课程,应该实施相对弹性的教学计划,课程集中安排、持续进行,受课期间不安排其他课程教学。集中授课指导教师可以灵活安排项目教学,规避不利天气的影响。如在雨天可以不安排露天实践作业,灵活组织学生前往某一施工工地观摩正在进行的某项特殊作业,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教学。

教师队伍是课程实施的基础,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素养。因此,项目化课程指导教师最好具备“双师”资格,只有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教师,才能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技能的讲解中。为了更好地教学,在实习基地应该安排专职实践指导教师,或聘请企业高级技工辅助教师教学。部分项目,即使是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也不一定能独立完成教学指导,如钢筋笼的加工制作,熟练的钢筋技师可能比工程技术人员做得更好。要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去参加实践锻炼,学校应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了丰富课程资源,应该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积极将企业的资源引入课程。项目化课程应该结合企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设计,按照为企业服务的目的设计任务。发挥校企合作机制的作用,能够更多地获得行业最新咨询,使学校教育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变化需求。混凝土结构构件类型多样,学生不可能在校内训练各种工艺的操作,借助合作企业,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还可积极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项目教学指导。

三、课程实施效果

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以来,收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信息,也有许多值得完善的问题。从实践结果看,学生更加愿意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学习,乐意接受灵活的教学安排,与以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更加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中来。

每一项目的教学,学生都有具体任务要完成,而且成绩将纳入综合考评,使得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会更加认真听讲,甚至能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作为项目部作业层的成员,在岗位责任制的约束下,必须接受教师扮演的项目经理的指令,因而更加具有使命感和学习兴趣。

在课程改革初期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计问题,由于缺乏经验,课程设计或许会存在某些问题,如任务的工作量与课时的匹配问题,往往会出现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规定任务的情况。这需要逐渐完善课程设计,充分发挥教研活动,不断修正课程设计。其次是师资的问题,项目化课程开展初期,并非所有教师都愿意参与课程开发,部分教师对项目化的课程组织模式不熟悉,表现出反对情绪。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更加充分的课前准备。此外,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最后是实习基地的问题,现有实习基地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存在仿真程度不够、教学设备与任务不匹配、场地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更好的开展项目化教学,使得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不断得到完善,应尽早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学校层面应给予课程负责人一定的制度保障,鼓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课程教学师资队伍,通过长期的教研活动,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四、结语

高职施工类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也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资源。为保障课程项目化改革,学校应该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课程资源库、校内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对承担项目化教学任务的教师课酬上予以倾斜,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课程项目化改革,有效推动项目化课程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薛宝林,刘华,陈相伟.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的四用和四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03-104.

[2] 翁光远,郗锋,李青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68-70.

课程改革项目篇6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教师要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1]。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将“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体验企业经营、模拟企业经营和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综合实训3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项目,每一项目又细分为若干工作任务。从开始的体验经营、到模拟经营再到综合实训,教学内容逐渐深入,能力培养逐步提升,符合学习规律,充分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为学生经营管理综合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2]。具体设计以模块二“模拟企业经营”为例,见表1。

2.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

课程项目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载体。教师在设计能力训练项目时,要力争该具体项目中训练出来的主要的能力是可迁移的,能够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遇到的同类问题[1]。按照这一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主要在模块二,共分为6项。它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王林到×××公司进行总经理助理的顶岗实习工作作为项目背景,通过王林接到各项目任务开始,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到迁移能力训练的能力递增的顺序,来培养学生在企业从事基层、中层经营管理所需的团队管理、战略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技能[2]。表2列出了该课程部分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的内容。

3.项目情景设计

教师应该为每个工作项目设计好项目情景,使学生能够从项目情景中查到这项工作的具体数据和限制条件,从而引发学生动脑动手,完成项目任务。情景是学生行动的引导,情景是教师上课实施引导的重要手段。全课程教学实施在以希望公司(虚拟企业)的经营与成长为背景展开。根据这一学习情境归纳出一个贯穿全课程的学习项目———希望公司的经营与成长,然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引出若干个子情境,并相应构建了打造管理团队、规划经营战略、采购物资、组织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等6个子项目,在每个子项目下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又设置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的设计与仿真企业挂钩,具备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积极性,为后面项目任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环节。单元教学设计描述了单元课堂教学实施的全过程。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辅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素质的锻炼渗透于课程教学中,最终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具体单元教学设计以表3为例说明。

二、“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功建立在充分的条件保障基础之上。如活动场地、师资和其它必要的教学载体等。几年来,鄂州职业大学为了促使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

1.场地建设

根据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要,鄂州职业大学为“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设了校内和校外活动场所。校内活动场所建有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配置了1套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6套完整的物理沙盘教学工具和若干桌椅,主要用来模拟企业的运营流程。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的3家企业。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为课程提供了真实的企业场景,使学生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运营流程,获取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素材,以及获得企业专家对项目任务完成质量的直观评价。活动场地的建设为“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2.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要熟悉专业和岗位,掌握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流程和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适应职业院校培养专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4]。因此,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谙熟企业经营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近几年,鄂州职业大学通过安排教师在暑期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选派教师到其它高校进修或培训、观摩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到课堂现场教学等形式,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为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3.项目任务书的设计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即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做一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5]。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好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中应该明确任务实施的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指引,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必备知识、实施和完成任务。鄂州职业大学“企业经营管理课程”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制定了项目任务书,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项目任务书,为切实保障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了必要的物质载体。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改进的地方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但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项目化教学改革还有几处尚待改进的地方。

1.任务实施前需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

每项项目任务的实施都有一套流程,在实施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实施流程,项目任务书的设计也应更具体化,要明确告知学生该项目任务实施的目的、时间、流程。要通过项目任务书的指引,使得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不仅知晓做什么,而且知晓为什么做、怎样做、多长时间内做完。让学生在实施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从而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

2.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客观、公正、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检验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知识、态度、技能养成情况的重要载体。鄂州职业大学“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建立了形成式考核和终结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其中,形成式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终结式考核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考查,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在评价主体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形成式考核,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来进行,终结式评价可以引入企业专家的评价[6]。此外评价标准还应更明确、具体。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养成情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科学的基础。

3.做好任务实施的督促控制工作

课程改革项目篇7

关键字:高职教育;项目化;实训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G712.3

一、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项目化

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学科本位的思想还根深蒂固,教学体系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由于理论化教学的观念造成学校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离,教学内容的学科化与职教人才类型不适应;与岗位工作要求不适应;与学做合一不适应;毕业生C合职业素质不突出,在工作中不能很快适应、融入工作。从更深层次看,是没有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方式,其教育核心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专来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在校内实训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教学活动,向社会输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对高职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早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社会,向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岗位实践能力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实训教学在全国各地职业教育中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在[2006]16号文件中再次着重提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明确提出对项目制教学的要求。

为了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项目制教学的研究,但效果均不理想。现今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往往陷入了两个极端,即“打着项目化教学旗号的理论教学”和“完全脱离理论内容的技工性教学”。

由于学科化倾向的影响,许多项目制教学仅仅流于表面,或者仅仅在部分课程中加入部分独立的单个小型项目,没有综合性和贯穿性;最后变成了打着项目制的例题,标着项目制教学的理论化教学。

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课程模式,我国高职教育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包括引进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引进的诸多模式中,近年来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影响最大的是项目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成功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等三部分构成。一般来说,每个专业由3-4个学习领域组成,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直接联系,但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其基本内容都是以工作过程为取向的。

本校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院情和专业特色,创新出基于不同项目类型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跟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行业发展趋势,首先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后引入项目课程系统化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建构系列项目课程,其次再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形成项目课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基于不同的项目类型,基本形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三大部分,每部分均包含有不同的理论、项目、实践教学课程,提出“以工作技能为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只能来自于其职业工作体系中”把企业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

二、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我院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专来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的思想指导下,结合项目化课程设计三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与学生走向社会后从事的专业岗位息息相关,这样的项目才具有能动性,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学习。(2)相关性原则,把企业实际项目细分成若干模块,把内容相关及兼容程度较高的任务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按照企业实际项目工作流程体系进行课程项目化门类的划分。(3)启发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课程中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和学会思考,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研究后,拟完成以下几个目标:

(1)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体系构建;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建筑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2)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体系构建;包括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安装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安装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3)工程造价专业“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体系构建;包括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建筑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4)针对于三种不同的项目类型,建立完整的综合实训项目体系。

(5)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理论体系构建;提炼上述三种课程体系的共同的基础理论,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理论体系。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不同的施工过程为导向,学期领域采用前期以理论为基础,后期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并以项目(任务)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把企业真实项目、岗位工作任务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加强课程内容与项目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信息、设计方案、施工安装、施工预算及运行调试等工作。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专业技能,通过课程体系的划分,更好的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的能力。

三、课程项目化的相关配套建设

课程项目化的相关配套建设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

(1)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核心内容就是教材的选择和自编,现实中的问题是实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且种类严重匮乏导致了实训教学质量不理想,于是我院领导注重鼓励教师通过对课程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编写和创新与课程项目化相配套的实训教材。自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课程教学软件、ppt课件、照片、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并且教材不是一层不变的,必须要跟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不断发展进行动态的调整。

(2)硬件建设:

建立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坚持现实化、实用化、专人管理化的原则,以满足学生日常实践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扮演企业项目中该专业的不同角色,通过不同角度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实训教学活动具有可控性、仿真性和重复性。

课程项目化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首先通过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完成基于不同项目类型的项目实训课程;其次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在保障学生健康安全为前提下搭建校外实训基地,可采用学工交替合作模式、项目化合作教育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企业优越的实践环境拓宽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项目化的改革。比如:适当增加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专项经费投入;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加大对课程建设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对课程项目化的开发实行招标,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相关“精品课”建设等。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燕.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41-142

[2]王海鸥.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陷及对策《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43-43

[3]于桦楠.基于课程项目化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讨《西部资源》,2012(2):44-45

[4]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3):33-38

课程改革项目篇8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电子线路CaD;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130-02

abstract:project-basedteachingistheteachingmodelwhichisbasedonstudentsandwiththehelpofteachers,withthetasksofthiskindofteaching,itnotonlydrivesstudents’,andlearninginterestsbutalsoimprovestheirpracticalabilities.CombinedwiththeteachingcourseofelectroniccircuitCaD,thispaperexpoundssomepracticeandthinkingofprojectteachingintheapplicationofskilledpersonneltrainingneeds.

Keywords:project-basedteaching;electroniccircuitCaD;practicalability

1项目化的概念及目标

项目化课程就是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基于项目化设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借助信息化手段,授课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规范地对课程进行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课程。

本文所用的“项目化”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手段,核心在于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迁移;

2)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迁移;

3)由“成绩导向”向“成果导向”迁移。

项目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2《电子线路CaD》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践

该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二是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根据课程培养要求及企业用人需求,抽取该课程所含有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能力体系指标,如表1所示。

2.1项目内容

为完成以上能力培养,配合课程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学生应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项目任务,并提交项目设计案例成果。具体项目安排如下:

单元项目一protel2004应用基础

项目内容:本单元学习protel2004软件的安装、卸载、启动、主窗口的相关操作、pCB工程项目及相关文件的创建、元件库的加载与卸载等知识、技能与方法。

单元项目二原理图设计

项目内容:本单元通过典型原理图项目设计学习原理图设计环境,学习常用图件的查找、放置和属性设置,学线及网络标号的设置,学习元器件引脚的调整和设置等电路原理图设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常用方法。

任务一:电路原理图绘制1-模拟放大器

任务描述:学会简单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任务二:电路原理图绘制2-模数转换电路

任务描述:学会集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及总线、网络标号的设置。

单元项目三:元件符号的制作与修改

项目内容:本单元通过典型项目使学生掌握与原理图元器件符号的制作及原理图设计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常用方法。

任务一:单部件元器件符号的制作与修改

任务描述:原理图库文件创建及单部件元器件符号制作。

任务二:多部件元器件符号的制作与修改及应用

任务描述:多部件元器件符号的制作、修改及添加封装与其电源和地引脚属性的设置并应用制作好的元器件于电路图中,最后做工程编译与报表生成。

单元项目四:pCB设计

项目内容:本单元通过典型pCB项目设计学习与pCB设计相关知识、技能和常用方法,掌握手工设计pCB单面板、自动设计pCB双面板与双面板的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任务一:pCB设计1多谐振荡器

任务描述:学会pCB设计基础及简单pCB单面板的手工设计。

任务二:pCB设计3-声控变频电路

任务描述:增加新规则的方法、步骤及在pCB编辑器中更换元件封装,掌握pCB和原理图双向更新的相关操作,完成双面板的设计。

单元项目五:元件封装的制作与修改

关联项目:单元项目四、单元项目六

项目内容:本单元通过典型项目学习掌握与元件封装的制作及pCB设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常用方法。

任务一:pCB库文件创建及手工创建元件封装

任务描述:生成pCB库文件,熟悉pCB编辑器界面并在库文件中手工创建元件封装。

任务二:利用向导创建元件封装及集成元件库与其应用

任务描述:利用向导创建常用元件封装及集成元件库,并可以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并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元件封装应用到设计中。

单元项目六:综合实例-单片机基础综合实验

项目内容:本单元通过综合实例的学习,进一步熟悉pCB设计的整个流程和具体你的操作步骤,熟练掌握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常用方法。

2.2项目实施

明确项目任务之后,教师讲解并实际操作演示该项目任务中所涉及的新知识新操作,然后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项目完成过程中实现了“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再发现再解决”的正迁移思路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2.3课程考核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出勤、日常表现、作业、测试、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成绩评定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项目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各部分比例为2:4:4.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日常表现。期末考核根据信息产业部中级pCB工程师的考试要求,采用上机实操的形式进行,由学生独立完成提交作品。

3结束语

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基于项目化的,专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企业岗位需求,针对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指标设计若干项目,并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却远高于教材,因此,《电子线路CaD》项目化课程改革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家义.《电子线路CaD》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

[2]李培江,尤婷,黄云龙,顾能华.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41).

[3]黄淑一.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线路CaD》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4).

[4]俞亚平.《电子CaD》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电子世界,2011(15).

课程改革项目篇9

关键词:项目引导式;课程改革;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76-02

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教学质量、人才素质,作为一名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从课程教学上进行革新。下面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绩效管理课程为例,谈谈高职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方法,也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对员工作出科学、合理评价的重要依据。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传统的绩效管理课程教学是按照学科体系来设计教学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过于被动,学习兴趣也不会很高。高职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对全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如何培养深受社会欢迎,特别是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该课程的改革应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分别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三个层面同步进行、配套对接,才能取得教与学的良好效果。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和改革举措已经深入到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标准构建是推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同步对接、同步开发、同步调整,研制开发并全面施行中高职衔接量大面广的专业教学标准。因此,教学内容改革应引入相关的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职业标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开发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

(一)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岗位的分析

该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是人力资源部的绩效专员,其最主要、最核心的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协助各部门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做好工作计划、总结;二是搜集各部门岗位的业绩考核指标,制作各岗位的绩效考核表;三是汇总、统计、归档绩效考核数据,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档案,为绩效工资核算提供基础资料及依据;四是负责绩效考核的过程跟踪反馈等工作。

从上述岗位职责的要求分析,学生应具备绩效考核计划的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评分表的设计、绩效考核数据的统计及绩效考核反馈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该工作。而纯粹的讲授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专业知识的提炼

理论课程教学要根据职业能力、岗位群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因此,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将具体教学内容加以调整,突出职业特点,在本专业要求及最新科技信息化要求的基础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对接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进行精选与提炼,侧重五个知识要点:绩效考核计划的制定、绩效指标的设计及其权重的分析、考核评分表的设计、绩效考核数据统计及绩效考核反馈。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大力推行单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为能具体、形象的讲解专业知识,应该将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细化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将若干个具有关联的工作任务组织到一起,将其系统化,就是一个可操作的具体项目。为能将各知识点串接起来,系统化教学,可采用项目引导式教学法。

(一)教学中具体项目的引入

绩效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工作环节是对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中涵盖了核心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岗位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项目,分解四个模块,每模块分解的任务,即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要在实践课上完成的工作任务。具体结构图如下:

(二)工作任务对接技能训练

依据项目结构图,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个课程实训,从需求分析入手,在编写计划书、指标设计、指标权重计算、评分表设计与分数统计等环节,涵盖绩效管理课程中的主要专业知识及课程对接岗位的职业技能。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在学习够用的理论知识前提下,也将感性的体会到企业对一个岗位是如何进行绩效考核的。

在绩效管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即绩效反馈。该环节的教学可运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扮演绩效面谈员工和部门直线领导及人力资源部绩效专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表演,以此训练面谈技巧,沟通表达的能力等。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一)常规考核

绩效管理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在考核方式上也需同步进行,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测评,也要有实践操作的考核,甚至更偏重于实践考核。本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和期末成绩(40%)。

其中平时成绩由五个实训成绩组成,有违纪行为的将从平时成绩中扣分,有突出表现的将给予加分奖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任务评价的形式进行,按各自比率最后统计学生在该课程的成绩。这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习结果考核,也注重了学习过程的考核,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成绩也容易受到学生的认可。

(二)技能竞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技能竞赛并不多,从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出发,他们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更多体现在能否处于办公自动化环境高效执行领导旨意,完成事务性工作。这点需要本专业的学生不仅熟悉办公自动化环境,更能娴熟的操作办公软件。从绩效管理课程的职业技能分析,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可以考虑设计各种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竞赛,既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第三方评价

即学院培养的学生能否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一的由学校给出,更多的应参考企业因素。

湖北省教育厅已经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制度,依托行业企业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十分重视行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我们的教学优化是十分有效的。这一点对专业课程的课堂提出新的要求,在培训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道德的养成。

四、结束语

项目引导式的高职课程改革,其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改革出活力,创新出效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强化创新的思维,优化教育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坚持以用立业,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匹配度、贡献率,是高等职业教育前进的方向,也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35).

[2]李刚.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5).

课程改革项目篇10

一、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概述

项目化教学概述。什么叫做项目化教学呢?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发展是因为现在是一个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社会。最初的项目化教学是在欧洲产生的,十八世纪的欧洲实行的是工读教育,之后十九世纪的美国开始展开合作教育,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才在当今社会提出了项目化教学这一理念。项目化教学更加的注重实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其中所蕴含着的理论知识都得到了运用,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注意到很多别的方面,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正在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1]。

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管理是经济类的一门课程,不单单是管理类的学生需要学习,非管理类的经济专业也需要学习,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这三大方面[2]。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学习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新理念,为职场中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有一方面就是,企业管理也给学生们了解现代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时代的发展是快速的,现在各大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员工实践方面的能力了,所以如何改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了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而项目化教学的存在,给了学生们一个实践的机会,特别是针对企业管理这类理论与实践都非常重要的学科来说,变得更加的重要了。

二、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不足之处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方面,这些不

足之处的存在,限制了项目化教学的开展。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说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在学习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时候,是有着充足的实践时间的,可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学校以及任课教师的重视,在各大高校的课表上面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时分为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的,而真正操作起来,理论教学的时间会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会减少,而这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比较抽象,实践性比较强,所以不足够重视实践的话,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会运用[3]。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各大高校在开展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照类似的教案进行讲解的,先是开始理论教学,之后再看实际的例子,虽然说最后也是有案例的讲解,但是这里的案例却具有局限性,可以当做教师案例的一般都是那些知名企业的管理案例,这些企业在这上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并不代表其余企业运用这种方式也会取得成功,再加上这些知名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的企业,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这样就造成了即使学习了案例,但是也不会实际的运用。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落。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适应了中学的教育,而高校的学习讲究的是自主,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面对企业管理这门虽然基础但是重要的课程的时候,如果没有了学习自主性,那么就得不到该有的重视程度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造成的,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不重视,从而也会导致学生的不重视,再加上理论学习本身的枯燥,学习好这门课程自然就非常的困难了。还有就是一些学生认为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管理阶层才需要学习的,一个学生步入企业都是从基层开始做起,现在学习企业管理的话完全没有必要。

最终考核制度的落后。在高校的课程考核中,一般最终考试成绩占据了70%~80%,其余的多是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虽然说课堂的理论并不是占据了百分百,但是只要是完成了其中的理论知识,那么就能及格,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也就足够了。还有就是考试内容的相似性,基本上考核哪些内容在历年的试卷中都有所体现,即使不学习的学生,临时背诵一下常考的题目,再加上平时成绩,也是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的,而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考过之后基本就忘记了。

三、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现代各大高校的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运用项目化教学的

知识来进行改革。

重视起项目化教学。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对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重视起来,不单单只是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例如在讲完整门课程之后,进行一个模拟活动,像是把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开办一个公司,还要注明自己开办的这个企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学生们就会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了,而且在开办公司的时候,还可以引发学生们对于创业的思考。再例如让学生们模拟一个公司的经理,让学生们讲述一下作为一名管理者该有的素质以及能力。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所谓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抛开教案,而是以教案作为基础,按照自己的理解,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时候,这个理论主要是讲述了人的需求逐渐的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可以播放相应的一个短篇,从最为基本的需求开始,满足了这个需求又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样通过一个鲜明的例子的讲解,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的容易,记忆也更加的深刻了。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管理企业服务,那么在讲解这门课程之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们阅读一些相关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再写出自己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例如托马斯的《世界是平的》,还要伯恩斯坦的《如何改变世界》,以及沃麦科与琼斯的《精益解决方案》,这些都是著名的企业管理家的作品,对于认识企业管理非常的有帮助,有了一个最开始的了解,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也就更加的带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