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十篇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十篇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5:01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1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规范校内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XX〕32号)、《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XX〕1号)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工作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由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考核的原则是:注重实施效果,力求客观公正;简化考核方式,量化考核指标;实地抽样验证,统一规范操作;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考核以日常常规工作考核和年终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考核工作实行百分制,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测评打分,扣分以事实和实证材料为依据。

第五条考核指标主要分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政策性保障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软硬件建设情况、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等五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并实行了有效的分级督查、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信息系统;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关信息。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考核办法。

(三)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

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留守儿童之家内部建设情况符合省定标准,具体参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

(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1.日常管理到位:明确专门人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管理职责。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2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发挥农场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在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中积极作用,切实改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原则,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使留守、流动儿童分别建档率均达100%。

2、留守流动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100%。

4、对涉及留守流动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法律援助率100%。。

5、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

三、时间安排

从现在起开始启动,并迅速全面推开,12月份总结交流。明年抓巩固提高,建立和完善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安排

1、抓宣传,营造氛围。

工作任务: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横幅、文化演出等切实有效的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目的、意义,使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深入人心。

时间安排:8月中旬。

责任单位:农场办公室、妇联、团委、广播电视站、文化活动中心。

2、抓调研,摸清底数。

工作任务:摸清全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的政策,为决策提供依据。

时间安排:8月中旬

责任单位:农场办公室、场妇联、教育总支、场团委、青农、滨湖、沙口、高车、五七、东风六个分公司和五通口社区。

3、抓重点,联动推进。

一是重点抓好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工作。

工作任务:在摸清留守流动儿童底数的前提下,建立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在确保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

时间安排:8月下旬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青农、滨湖、沙口、高车、五七、东风六个分公司和五通口社区。

二是重点抓好对留守流动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工作。

工作任务:要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片民警、社区相关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社会和家长的沟通联系。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流动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

时间安排:从现在开始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

三是重点抓好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任务:其一,深入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流动学生通过学校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活动室、体育室全部向留守流动学生开放,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流动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其二,在留守流动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优秀团干、队干及社会一切可动员的力量。配对帮扶教师和人员要经常与留守流动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流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社会人士成为“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流动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流动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其三,开设心理教育课。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流动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流动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流动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安排:从现在起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团委

四是重点对留守流动儿童的资助、体检、防疫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其一,在资助方面的工作任务:学校要对留守流动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流动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民政,财政等单位结合有关工作适时开展“留守孩子”关爱工作,重点帮助贫困留守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安排:从现在开始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教育总支、民政室、财政所

其二,在体检、防疫方面的工作任务:卫生、防疫、计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要重点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社区、街道、村组等要积极配合对留守流动儿童进行体检、免疫。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出通告等形式,根据季节的变化,加强各种流行病季节病的预防工作。在社区,学校等留守流动儿童或委托监护人较为集中的场所,开展流行疾病的知识宣传讲座。工商、城管、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定期到学校及学生生活相关场所进行“三无”食品的检查和治理工作,确保孩子们的饮食健康。

时间安排:从现在开始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卫生院、防疫站、计生服务站、工商、城管等。

其三,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面的工作任务:派出所、工商、城管执法、文体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平安、和谐、卫生、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时间安排:从现在起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派出所、工商所、城管所、文化活动中心。

五是重点加快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中心建设

工作任务:按规划保质保量完成位于武湖东风小学的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中心建设。

工作时间:8月下旬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

4、抓机制,力求实效。

一是建立联席会制度。由场组织、妇联、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团委分管领导组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前段工作进展,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

二是建立健全“包干”制度。实施“场领导包场、分场负责人包社区、校长包校、老师包学生”,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包干的全方位多层级包干制度,在留守流动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优秀团干、队干及社会一切可动员力量。定期召开帮扶人员、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等相关人员参与的座谈会。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或社区负责人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帮扶人员及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要求帮扶人员每周与“留守流动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流动儿童”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是建立应急机制。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农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流动儿童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农场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流动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委。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五、组织领导

农场成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农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组长:周少敏(街工委书记,农场党委书记)

副组长:邓元林(农场党委副书记)

陈斌(街工委组织委员)

成员:马小峰(武湖街道办事处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

邓桂华(农场妇联副主席)

张友波(武湖教育总支书记)

万金平(武湖派出所教导员)

胡学华(农场民政办主任)

邓思启(武湖防保所所长)

胡海波(农场团委副书记)

周爱国(街社会事务办主任)

吴春华(武湖财政所所长)

朱耀文(东风小学校长)

杨艳祥(东风党总支副书记,五通口社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邓桂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求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明确责任,实施考核。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责任抓落实。农场将各单位各部门加强对留守流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如因工作不力而造成影响,该单位不得评先,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各单位各部门要以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为契机,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开断我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新局面。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3

一、加强领导,建立留守儿童长效管理机制

(一)开展“妈妈”活动

从妥善解决百姓民生问题的实际出发,我们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形成了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制定下发了《教育系统百名“妈妈”亲情活动方案》,发动党员教师带头担任百名“妈妈”志愿者,与农村606名留守儿童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多种形式结成帮扶对子,推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等实际问题。

(二)建立社区儿童少年教育监护联动机制

实行部门主要领导对留守儿童管护责任制,由学生所在学校、妇联、关工委、社区共同构建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协同工作,群策群力,发挥社会教育合力,努力形成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加强家校沟通,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共同解决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中小学校、教师的年终考核之中,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在学校评估和学校自评工作中的权重,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每学期县里对学生所在乡镇、学校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专项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记入年度工作总评之中。

二、强化管理,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一)建立流动人口档案和联系卡

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逐一走访调查,全面掌握了606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情况,针对每一名学生实际,分别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跟踪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免除义务教育杂费和教科书费政策,设立校园爱心自助小银行,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同时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列为特殊人群,争取社会爱心机构的友情帮扶,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实施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的真情,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精心谋划,广泛开展关爱活动

(一)实行“三个优先”

一是在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上留守儿童进行均衡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名学习小帮手,同学间随时开展帮扶提高活动;二是在生活上优先照顾。提倡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我们给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安排了相应的教师家长,用浓浓的师爱为留守儿童带去倾心关怀和悉心照料;三是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参加,使他们生活在和睦的气氛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二)开展“生日聚会”“亲情书信”等活动

“生日聚会”活动可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亲情书信”活动能够增加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有利于孩子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三)开通留守儿童专用热线电话和网络交流平台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4

一年多来,广济帮帮团先后成功组织开展了“走进伊桥,携手留守”、“关爱留守,拥抱新春”、“携手四望镇小,共享欢乐阳光----欢庆六一”等针对留守儿童的系列关爱活动;深度跟踪帮扶居杠小学实孤儿童方碧、方伟姐弟;圆满组织开展了“爱心汇聚,彩云之南”的为鲁甸灾区赈灾义演、走进龙坪敬老院义工关爱活动,先后被荆楚网、黄冈日报、武穴电视台、广济天下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爱心正能量。

一、关爱留守儿童实践中的体会

留守儿童是我国现阶段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仍然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爱护。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仅靠政府和单个家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动社会各界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形成良好氛围,帮助留守儿童。广济帮帮团以帮扶留守儿童作为团内重要活动之一,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一是开展乐趣活动,体验快乐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广济帮帮团先后到四望镇小、伊桥小学、仓下小学等学校为留守儿童开展欢庆六一、快乐互动、共庆生日、实现心愿、美好祝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生活的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填补孩子内心中的感情荒漠。同时,发动团内成员踊跃捐款捐物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企业联手,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爱心资金,仅四望镇小活动就为留守儿童送去相关用品和现金1.6万余元。

二是突出重点关注,增强情感投资。留守儿童最缺的就是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如何尽可能的填补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广济帮帮团结合实践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探索。居杠小学方碧、方伟姐弟俩一个小学五年级,一个小学三年级,父亲今年因病去世,母亲早年改嫁他乡,现如今由多病的爷爷和在家打零工的姑父照养。了解此情况后,广济帮帮团通过多方努力寻找到一家爱心企业,解决了姐弟俩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但情感投入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为此,广济帮帮团在团内经过认真慎重甄选,选定了三个爱心家庭,由三个爱心家庭轮流对姐弟俩实行家庭式关爱。在充分尊重孩子自己意愿的前提下,孩子继续在原学校就读,每周五由爱心家庭接到家里留住,做游戏、谈心聊天、游公园、看亲情电影,参观博物馆等户外活动,让他们体验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生活,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所产生费用全部由爱心家庭承担,增强情感投资,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

三是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因留守儿童的情况各异,各个孩子的品质性格、个性心态、个人喜好各有不同。媒体曾报道,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温暖而走上极端的个例。为此,广济帮帮团一方面在做到感情填补的同时,与学校和老师一起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渠道,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促进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留守”档案,准确捕捉信息。广济帮帮团对已掌握的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还包括孩子的出生情况、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综合管理,便于对留守儿童实行针对性的帮扶和关爱。

二、关爱留守儿童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在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中,广济帮帮团做了一些工作,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倾注了这个团队的真情和心血,但还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爱心经费不足。每次开展大型活动和个体性帮扶,除了发挥团内成员的社会资源寻找爱心企业赞助和支持外,就是团员自发募集经费,不能完全满足帮扶活动的需要。

二是关爱思路有待拓展。当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形式,主要放在对孩子的物质帮助和情感关怀上,但实际上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并不很差,那么关爱团队除了弥补孩子情感缺失,重点要在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感恩情愫上进行拓展。

三是爱心团队有待加强。目前的广济帮帮团加入会员400余人,经常性参与爱心帮扶活动约100余人,爱心梯队有待加强,使爱心团队不断壮大,爱心帮扶更加有力。

三、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工作的远期规划

一是争取各方支持。积极争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活动支持上给予帮助。

二是不断强化爱心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宣传和影响,大力争取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广济帮帮团,为爱心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5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措施效果

本文对近年来我校采取的几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几种实践措施及效果进行反思,然后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对现有行动进行效果分析。

一、典型措施及评析

留守儿童教育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正如火如荼,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着力解决或缓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经验。这是我们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前提。

1.寄宿制

近年来我校推行寄宿制办学模式,作为解决我镇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2009年开始,我校通过减免排查留守儿童,鼓励其住宿,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扩建校园、扩建校舍,改造和新建学生餐厅、学生宿舍,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陆续出台了寄宿学生管理意见、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对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卫生、宿舍安全、教育教学、接送学生车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强化养成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学校校长室成立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及时跟踪变动情况。建立家长代管制度,发动教干、教师和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实行学杂费全免、书本费减免、住宿费减免。在学校校园商店、学校传达室、宿舍管理员处设置了热线电话,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方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措施评析:寄宿制学校是目前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的主要方案,也是比较有效的补救措施。寄宿制学校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照顾、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其弱势在于缺乏相关的收费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政策支持,学校将随时面临以“乱收费”名义被投诉,或者因发生安全事故而承担责任。

2.家长制

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开始推行家长制,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每学期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在自愿原则下,倡议和发动学校校工、留守儿童亲属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做留守儿童的家长。

家长必须按照“三知、三多、三沟通”的家长职责和“五个一”的具体要求,主动履行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一次;每隔两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或教育经验文章。

措施评析:“家长制”属于政府倡导的义务监护人制度,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而且投入比较少,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逐渐得到了推广。家长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促进个性发展和提高社交技能。其弱势在于,政策激励和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主要是依赖家长的无偿奉献。

3.留守小队模式

“留守小队”模式是国家11个部委倡导在全国推广的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模式之一,这是一种注重发挥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解决措施。我校从今年开始组建校外留守小队;二是为每个留守小队聘请1名辅导员或志愿辅导员;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守小队活动。我校先后在10个自然村成立“留守小队”31多支,依托校团委和学校的支持,每个“留守小队”都配备了专门的辅导员,90%以上的留守孩子都参与到“留守小队”的组织活动中。

措施评析:留守小队模式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留守小队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健康安全隐患,培养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其弱势在于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经费支持、管理人员的变动和周围人群的态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留守小队能否继续生存下去。

4.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在去年海安县成立家长学校以来,我校积极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四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逢年过节时,利用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之机对其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家长学校短信平台及时反馈留守儿童在校情况。

措施评析: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不仅有助于隔代抚养家长和临时返乡家长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而且可以强化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隔代抚养家长的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能力,并有助于强化其教育责任。其弱势在于因留守儿童家长的不确定因素,不易组织。由于缺乏经费制度保障,学校是否能长久存续下去也的确是一个问题。

二、现有行动措施的效果分析

1.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好转

与前期调查研究相比,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有明显转变,学业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由于集体生活、集体活动增多,他们的厌学心理得到有效控制,逆反心理也得到缓解。

2.家长及监护人观念有所转变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努力,提高了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认识水平,明确了职责,增强了监护能力;“家长”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荣誉,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帮扶留守儿童的过程中,与帮扶对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3.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得到加强

行动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给予了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各级各部门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许多“春蕾妈妈”纷纷与留守儿童结对认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一些单位和企业也采取行动,致力于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6

二、活动理念:让我们“以人为本”思想达到一个共识多去关爱留守儿童,通过活动能让更多的儿童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2、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进近留守儿童,让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和寂寞。

四、活动地点:高州市云潭镇平垌小学

五、活动时间:5月31日(星期一)上午09:00——10:45

六、活动内容:

1、欢迎仪式负责人:平垌小学

2、座谈会参加人员:高州市邮政局、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代表及地方有关领导、平垌小学领导

3、游园活动负责人:平垌小学

注:(1)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团委会、高州市邮政局团支部青年代表参加游园活动,派10名青年代表与平垌小学教师拔河比赛;(2)青年代表邀请平垌小学师生代表开展部分游戏活动,如:头顶气球、抢凳子、慢车比赛

4、庆祝“六一”大会主持人:平垌小学

(1)介绍参加慰问活动的单位及代表

(2)节目表演:唱歌(梁兴文)、舞蹈(陈思明)

(3)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优秀青年教师林雪瑜讲话(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4)颁发留念品

(5)平垌小学活动总结

(6)合影留念

七、活动准备:

1、横幅:“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主办: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团委会、高州市邮政局团支部

承办:高州市云潭镇平垌小学

另制作四条激励性的标语挂在校园,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联系人:赖锦强)

2、根据活动节目制作一个音乐光碟

3、车辆提供

4、参加人员数量高州中学初中校区:8人高州市邮政局:5人

组成一个临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3人)

八、活动要求:

1、参加人员积极活跃,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统一行动。

2、活动以轻松愉快氛围为主,以开心为导向。

3、以留守儿童为中心,顺其自然的开展,不注重程序和广告新闻效果。

4、要报节目的义工提前报上节目、统一制作,活动前一天统一彩排。

5、义工服务队人员要求:

u有爱心u积极u热情u灵活u主动,听从安排。

九、活动筹备组人员名单:

顾问:刘锋、梁永天

总策划:吴远平、冯文周

执行策划:黄小鹏、赖锦强、黄韬、陈林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7

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2011年劳动力工资上涨,大豆价格不稳定,离开土地,离开家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的数字还在上升,这些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势群体。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受教育的年龄,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长上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1.受经济条件等制约,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较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生活的悉心照料者,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在年长、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相对陈旧的隔代临时监护人照料下的孩子,明显比由年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生活的父母照料的孩子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虽然隔代临时监护人也尽了职责,但两代监护人之间自然差距的存在是农民工子女生活、学习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

2.学校家庭监护不力,行为习惯出现偏差。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多数是由隔代人监护,少数是委托亲友监护。大多数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经常迟到、早退和旷课,卫生习惯差、生活习惯差、不懂文明礼仪、爱说脏话及抽烟喝酒等。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

3.性格发展不够健全,心理性格畸形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或是内向、孤僻、不合群及不善于与人交流;或是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健康的心理成为摧残留守儿童的“重磅炸弹”,使他们极易走向犯罪道路。

4.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容易遭受伤害。由于缺少得力的监护,使留守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或成为不法分子实施侵害和教唆犯罪的对象,特别是受到侵害时又没有可倾诉对象,往往不易发现,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社会宣传,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宣传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以及各地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号召全社会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2.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一是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改善和发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制度保证。建议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三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与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同时制定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在父母身边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8

近年来,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数量有所增加。热情关爱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积极改善留守少年儿童的食宿条件,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一批学生食堂和宿舍,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寄宿生食宿条件”的要求,并把“改善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作为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着力抓好的10件实事之一。实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以下简称食宿条件改善工程)、促进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实施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力抓好10件实事的通知》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遵循规律、按需建设”的要求,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努力适应留守少年儿童寄宿的需求;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公平,着力解决教育民生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基本原则。(1)县为主体,省市统筹。县级政府是实施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责任主体。工程的实施由县统一规划设计、筹措资金、组织施工和质量管理。市负责复核工程规划,督查项目推进,组织项目验收。省负责全省工程实施总体规划和建设标准,协调工程进度,组织项目审批和抽查,制订工程建设经费补助和奖励政策。(2)科学规划,保证质量。要坚持规划在前,认真制订工程实施的整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有计划按步骤推进。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建设标准,规范施工操作,按照抗震设防的要求建好学生宿舍和食堂,确保工程质量。(3)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工程的实施要按照“试点先行、点面结合”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20*年,先在苏北选择部分县(市、区)的公办农村初中进行试点,探索并积累经验后渐次推开。(4)按需建设,实事求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留守少年儿童的寄宿需要搞建设,坚持实事求是,按实际需要确定建设项目,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和要求。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教育资源,提高工程实施的整体效益。(5)立足长远,构建机制。要按照建设、管理、使用并举的方针,通盘考虑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学校正常运转遇到的新问题,立足长远,健全寄宿制学校安全、卫生、日常管理等制度,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实施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目标任务。20*年,在苏北5市申报的基础上选择22个县的公办农村初中开展试点,努力完成试点地区初中新增的宿舍和食堂建设任务,为家庭无监护条件、距离学校较远、确需寄宿的留守少年儿童提供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堂。2009年起,在苏北、苏中其他经济薄弱地区的农村初中继续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的改善工作。

各地都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的要求,积极实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确保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四、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实施步骤。留守少年儿童的食宿条件改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有计划按步骤地稳步推进。

1、调查摸底。要全面了解留守少年儿童的情况,以县为单位,逐校建立台账,为工程实施提供基础信息资料。要在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今年秋季新学期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核实留守少年儿童的现状、动态变化趋势,摸清家庭确实没有监护条件、距离学校较远(原则上初中学生家距学校2.5公里以上)、有寄宿需求的农村初中留守少年儿童的底数。在此基础上,各有关县(市、区)要认真填写《*省农村初中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基本情况统计表》,由县教育局、财政局负责同志签署意见,经市教育局、财政局复核后,于今年10月20日前报省教育厅、财政厅。

2、制订规划。各有关县(市、区)要根据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化情况,以及本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近年来学龄人口的变动趋势,按照《*省农村初中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实施标准》(详见附件二),制订本地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整体规划,并编制分年度实施项目的计划。各有关县(市、区)先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认真制订工程项目建设规划,然后由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共同审核,编制全县(市、区)《*省农村初中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汇总表》,经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签字确认,并由市教育局、财政局复核后于10月20日前一式两份,分别报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3、申报项目。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县(市、区)要根据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统筹考虑地方财政筹措工程建设经费的情况,确定年度工程实施的项目学校和具体的建设项目向省申报。

试点的22个县(市、区)从20*年开始申报,申报的程序是:先由项目学校认真填写《20*年*省农村初中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项目建设申报表》。县教育局、财政局审核确认后,汇总填报《20*年*省农村初中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县(市、区)政府审核并行文,连同《项目申报表》和《项目申报汇总表》报市教育局、财政局复核后于10月20日前将纸质件和电子文档一并分别报省教育厅、财政厅。《项目申报汇总表》要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对各试点县(市、区)申报的项目逐一审核批复。

4、签订责任书。省政府与各帮扶县(市、区)政府签订工程建设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的职责、经费分担、质量安全要求和工程实施时间等事项。

5、组织施工。各帮扶县(市、区)根据省政府与各有关县签订的《工程建设责任书》和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复的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工程项目。各帮扶县(市、区)对照工程建设标准统一办理立项申请,统一方案设计,统一组织工程的招标采购,统一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和委托监理。省里在各帮扶县(市、区)提供工程的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和地方承担的建设资金安排证明资料后,先拨付70%的省补助经费用于项目工程启动。省财政厅、教育厅将对各帮扶县的工程进度和资金到位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6、竣工验收。各帮扶县(市、区)的建设工程全部完成并由县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建设部门逐一竣工验收合格后,再由市教育局会同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对工程建设逐校逐项进行检查验收。县、市验收合格后,由县(市、区)政府向省教育厅、财政厅提出检查验收申请。在此基础上,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厅、建设厅等有关部门对帮扶县项目学校进行抽查。省级抽查合格后,省财政将另30%的省补助经费拨付给项目学校。对抽查不合格的,除要求限期整改外,省财政还将按抽查的不合格率相应扣回省补助资金。

非试点地区要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完工后,将工程建设情况和竣工建筑面积等报省备案。

五、落实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建设资金。为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做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省财政设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专项补助经费,具体补助和奖励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另行制订。

各有关县(市、区)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积极筹措并落实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项目资金。可在每年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中统筹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建设。各地在筹措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时,不得要求学校自筹资金,不得向教师和群众集资,不能留有经费缺口,不能因工程建设让学校产生新的债务。

各地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要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坚决制止截留、挪用工程建设资金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加强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组织领导。

1、明确责任,切实把这件实事办好。各地要高度重视食宿条件改善工程的实施,把它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作为推进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地把这件顺民心、利民生的实事办好。各有关市、县(市、区)要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和推进工程的实施。要进一步明确并强化各级的责任,县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严格工作责任制,逐步分解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各地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9

儿童成长主要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只有在三者相互补充和协调下,才能获得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外出打工时,把孩子托付给在家的一方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照顾。“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或邻居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这四种监护方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非常不利,隐患很多。往往留守学生生活质量不理想、行为管教少、思想沟通少,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不懂得帮助留守儿童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家庭学习缺少监督和辅导能力,难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

根据调查研究,我校专门申报了“关于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专题科研课题,并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对我校20多位留守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践出真知,在对留守学生养成教育的初具成效基础上,特总结几点对留守学生良好管理的策略:

1.我校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留守学生提供住宿便利,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方面的管理,让他们受到更多的关爱和监督,减少他们脱离学校监管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优化借宿环境,使农村留守儿童在文明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我校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请求乡政府要关注留守学生,加大对留守学生的保护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我校还采取了“免费长途为留守”的机制,在星期一、三、五定时为他们提供免费打电话给父母的活动,得到家长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3.我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学校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小组,成立留守学生之家,制定工作计划,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及、寝管老师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对行为不端的留守儿童严加管束,对缺乏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多加关爱,对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加强辅导,及时化解他们面临的生活、学习困难和各种心理问题。

同时,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吸收留守儿童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乐群、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稳定的情感,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关心和爱护,感受生活的乐趣。学校还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联系,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为监护人开设系列讲座,宣传新的教育观念,帮助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学会管理和充实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适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以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方案策划篇10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及城市入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就读问题,只得将孩子留在家乡,由此在农村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城乡二元社会发展差距短期内难以消除,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将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本县辖区内农村户籍人口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6个月以上,本人留在原居住地生活的0―18岁的孩子们。

一、基本情况

我县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全县农业人口35.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43万人)的82%。大多数剩余劳动力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学,因此留守儿童比较多。我县有外出务工人员13万人,有65%的家庭是夫妇一方或夫妇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约2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8.6%,基本上是每2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二、我县留守儿童现状及群体特征

1.“双亲留守”儿童和“祖辈监护”型比例高

我县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为:父亲一人外出务工的占46%,母亲一人外出务工的占20.2%,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占33.8%。可见,近一半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是双亲外出。与单亲外出比较,在吃饭、租房等生活成本方面,双亲外出的生活成本更低。同时,夫妻双方分工合作更有利于挣钱。

我们将父母双方务工的留守儿童称为“双亲留守儿童”,爸爸或妈妈一人外出的留守儿童称为“单亲留守儿童”。统计显示,双亲外出后,留守儿童主要交给祖辈监护(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祖辈监护”的比例为47.5%。这不仅导致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存在一定的隐患,而且“祖辈监护”型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程度普遍很低。80%以上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只有小学或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效果。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祖辈对孙儿的管教尽心尽责,但祖辈年事已高、身体孱弱,在管理和教育孩子方面力不从心。同时,祖辈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还很有欠缺,这是现在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2.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双方联系频率不高

2.1留守儿童父母务工时间长、务工地点处于变动中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迄今为止,留守儿童父母平均务工时间为5.6年。留守儿童平均年龄为13.2岁,这意味着留守儿童成长中有40%的时间爸爸或妈妈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变动频繁,9.5%父母打工地点经常变动、75.4%有时变动、15.1%留守儿童不知道父母打工地点。

2.2留守儿童父母回家间隔时间长、居家时间短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父母“3个月回家一次”的占14.1%,“半年左右回家一次”的占25.6%,“一年左右回家一次”的占50.4%,“2年或2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9.9%,也就是说,6成以上留守儿童父母1年或1年以上回家一次,一般回家是过年前后。父母回家后,滞留时间多长?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一年中,父母都在家“住2-3天”的比例不超过30%,“住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占40%左右,“一个月以上”的占30%。可见,即便父母回来了,与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时间也不长,居家时间比较短。这必然影响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亲子交流。

2.3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频率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95%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以“打电话”形式保持联系,但是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频率不高。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周左右联系一次”的比例为30.2%;“一个月左右联系一次”的比例为27.4%;“2个月左右联系一次”的比例为20.4%;“半年左右联系一次”的比例为22%,可见相比非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频率比较低。

3.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成绩方面的基本情况

3.1在学习兴趣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方面表现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都表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留守儿童中,有种特别现象:双亲留守儿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儿童低,但比“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儿童高。相对而言,“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儿童学习兴趣最弱。

3.2在学习成绩方面:第一,绝大多数班级(90%以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没有显著差异;第二,少数(低于10%)留守儿童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低于非留守儿童。相比“爸爸妈妈都在家”和“爸爸一人外出”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与“妈妈一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表现相对差一些。

4.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

4.1在“自信心”方面:双亲留守儿童与单亲留守儿童比较自信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妈妈一人外出”的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和“爸爸一人外出”的儿童的自信心低。据老师反映,在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有“很多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小部分,大概3成左右的孩子特别是“妈妈一人外出”的留守儿童则没有这种密切的人际关系。

4.2在“不信任别人”方面:留守儿童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双亲留守儿童以及“妈妈一人外出”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孩子相比,他们在某些行为问题上更为突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性格倔强,不容易听取劝告等。他们缺乏来自家庭物质帮助、情感慰籍和心理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自信心、安全感、幸福感以及对他人的信任感下降,而孤独感、恐惧感和行为问题明显提高。很多教师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打架斗殴、迷恋上网、小偷小摸、撒谎等方面比^明显,这些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大难”问题。

5.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和偏差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动力。对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缺位和偏差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无论从年龄、教育程度还是身体素质,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比非留守儿童差一些。特别是双亲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年老体弱,他们对孩子教育更显得力不从心。有资料显示,41.6%的留守儿童家里没人辅导或检查孩子家庭作业,而非留守儿童中的比例只有25.8%,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高15.8%。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更加严重――48.9%双亲外出家庭没人辅导或检查留守儿童家庭作业。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也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很难得在民主的环境中成长,当孩子犯错误时,留守儿童监护人经常采取的方式是怒斥、打骂和说教,久而久之,聪明可爱的孩子钝化了,思想被禁锢了,所以,“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普遍存在了。总之,监护人教育程度低、家庭负担重,照顾孩子精力不济、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是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和偏差的重要原因。

6.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情况

在我县,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的主要责任落在农村学校和教师身上。近几年,由于社会的关注和教育部门的普遍重视,农村教师也开始重视留守儿童教育,但是,他们受各种因素,包括待遇、精力、学校激励、个人素质、家庭配合等条件制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多半停留在浅层次的短暂性的个人自发行为,关爱行动缺乏稳定性、长期性。在这方面,妇联和团委关注比较多,也经常性地做一些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女童的公益活动,但是由于这样的单位有他的短板:单位属人民团体,只有职能没有职权,没有项目经费,开展工作的经费全部靠财政拨付,县财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公益活动的有效开展,导致关爱行动呈现面不广、有效性不够、持续时间不长等,在做起这些公益事业来经常感到有心有余而力不足,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工作,缺乏制度化保障,缺乏财政有效的经费供给,缺乏整个社会系统性的资源配置。

三、促进关爱留守儿童的对策与措施

一个留守儿童,就代表一个留守儿童家庭,全县2万个留守儿童的后面就是1万到2万个留守家庭的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给我们的家庭、学校、农村(社区)的秩序,以及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国现在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留守现象,包括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现象都将在今后长期存在。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我国国情国力还不足以能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之前,我们通过研讨思索,思考了一些参考性关爱对策:

1.以文件的方式完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障措施”

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之际,城乡人口流动会是一个长期过程,留守儿童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建议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关注妇女儿童工作,将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议程,专题讨论,专题解决。政府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定中突出父母亲情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要出台保护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的明确条文,并制定实施有关政策,强制执行,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县人民法院要积极履行审判职能,建立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绿色通道,保持留守儿童维权途径的方便快捷。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要从重、从严、从快打击,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一定要在责任划分、财政投入、工作机制、考核督导等方面提出明确实施意见,建立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长效保障机制。

2.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普及家庭教育,其一,应由政府主导,教育、财政、妇联、文化局等部门负责实施,分片设立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定期对家长或监护人举办家庭科学教育培训班,聘请优秀教师到农村为家长学校授课,让留守儿童监护人了解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告知一些科学教育的方法,减少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其二,充分利用妇联建立的“妇女之家”的阵地作用。从县妇联掌握的情况看,迄今为止,在全县17个镇,已建立了“妇女之家”165个,但由于没有专项经费,“妇女之家”还没有在全县每个村落普遍建立起来,并且很多“妇女之家”的缺少应有的硬件软件设施,各种活动没开展起来,家庭教育更是无从说起。

3.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经费支持力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留守子女关爱教育中心”

学校是关爱留守子女的主阵地,针对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缺乏监护和监护不力的现状,建议:1、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留守子女关爱教育中心”。增设编制,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辅导教师,或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培训,加强对家庭教育功能缺位的孩子的心理辅导,以老师的关爱和赏识,来满足他们对爱与关心的需求,矫正他们的性格缺陷。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每学期开学时,将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父母务工地点、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等方面进行详细登记,学校打印成册备案,便于联系沟通。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如可以合理安排寄宿制学校实施课外“四个一”活动。即“一小时文体活动”,“一小时处理个人事务”、“一小时观看电视节目”、“一小时学习书本知识”;

4.重点关爱“留守女童”和“特殊家庭”留守儿童

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应当关注某些特殊对象和群体。这些儿童包括“留守女童、双亲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外出家庭的留守儿童等。建议实施“留守女童关爱计划”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女童生理发育、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等特点,实施留守女童关爱活动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关爱计划。此活动可由妇联牵头,通过开展社会救助、家访、开通亲情电话、举办心理v座和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牵线搭桥联系“家长”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关爱他们。

5.加强宣传力度,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温馨氛围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民心工程,也是社会工程,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采取发放调查表,个别访谈,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并出具调研材料,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制度建设,加大财力投入,加强沟通合作,变临时工作为常态工作,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采取具体措施,强化结对帮扶,尽最大努力消除留守儿童的安全“雷区”、监护“盲区”、家教“误区”、情感“空白区”,让我县留守儿童减少亲情缺失,得到应有的温暖,让这些遗落的花儿重新绽放快乐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