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十篇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十篇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7:41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医疗器械;医疗耗材;经济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a)-007-02

医院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的管理是医院器材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医院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利的保障[1]。

1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2]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的安全性、合理性。

1.1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在医疗器械及耗材质量方面保障医疗安全,保障患者身心不受损害,所以医院必须使用各种证件齐全、质量优良、渠道正规的规范产品。产品经验证达到预期要求并定期维护、校准。

1.2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合理性

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合理性是指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采购方法、购入数量、入库保存、保障配送符合要求。通过建立行政制度,做好医院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购入、保管、供给,每月清算等关键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严格审查生产厂家和供货商的资质,科学管理、合理采购。既保障需求,又杜绝了各个方面的损失与耗费。过去数十年,医院的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管理是按上级即定的计划整体套用的行政管理机制,没有科学的使用与监督,后果是只重视购置,而对于购置后的使用和监管缺乏责任意识。物品通常是被过量领取,各科都建有自己的小仓库,结果造成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大量积压、过期、浪费,同时严重影响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购置的合理性。

1.3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为了杜绝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的不合理耗费,应专门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在使用中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节约减耗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机制。设立规章制度,借以网络数据库为平台,开发建立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的电脑管理软件,调整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模式,利用经济杠杆,化被动为主动,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2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我院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上,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的模式及完整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系统。

2.1建立医院医疗器械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意义

通常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因为科目齐全,使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规格、种类相对较多,每年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方面的支出占全院总收入的20%~30%。医疗器械单价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以下为低值易耗品,医疗耗材单价200元以上为高值耗材,200元以下为低值耗材。因此,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管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一定会在科学意义、经济效益上具有显著效果。

2.2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使用

过去,医院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是:入库、发放、清点。具体领用流程:医院建立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库,各个使用科室在领料单填写所需物品(一般是不受制约),每科又有自己的小库房,结果在客观上存在很大的盲动性。由于行政管理的种种原因,以至于管理部门没有办法及时准确记录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真实使用情况,从而造成监管和控制职能不到位,并由此而产生诸多问题。医院应该加强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监督和控制,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进行科学管理,当务之急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2.1安全问题医疗耗材的重复使用,以及三无医疗耗材产品非正规渠道购入,使用科室管理不善,造成过期变质使用等现象。

2.2.2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经营管理问题集中在耗材积压率高导致医院流动资金周转问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流向问题、收费不规范问题、成本核算无法实施等四个方面,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困扰医院医疗器械耗材经营管理上的主要问题。

2.2.3解决医疗器械使用问题包括固定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低值易耗器械使用与保管是否到位等方面。

2.2.4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医疗废物的无序流向,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给医疗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3医疗器械与医用耗材管理实践[4-5]

加强医疗器械与医用耗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管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情况和控制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数量。通过从行政组织构建、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网络软件的研发,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从采购、分配、清算的科学使用与管理方法,可以做好医疗器械与医用耗材的监管工作。

3.1构建医院组织管理体系

医院组织对于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医院财务科、医保科负责程序维护和监督、建立财产账目、成本核算、规范物价和收费等。第二级,医院总务、器械科负责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器械管理科对全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领用量执行预期控制,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按评估、申请、审批。医疗器械低值易耗按合理需要,医疗耗材按最多备用量原则,规定该科室每月的平均使用量。②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建立供货目录库,对各种耗材的品名、品牌、规格型号、价格及供货单位,建立网络数据库进行管理。③对使用科室领取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数量的登记、数据维护,按月对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审核,以便行政管理决策,修改有关软件系统,制订监督管理制度。第三级,使用科室则应该建立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三级数据库账目,使用科室必须保证数据与实际二级数据库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保持一致,并对各类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备货、使用、注销,在管理软件操作上按实际数据登记,并与二级数据库记录数据动态表,同时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项目上按实际发生量进行计费,软件系统将保留原始数据。

3.2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

以医院收费系统网络和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数据库建立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软件,设立相关流程,达到控制和监管的目的,其基本使用功能要求能够及时查询和盘点。器材科领用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在医院使用科室领取后,即在数据库上自动产生科室物品使用数据,使用科室在电脑里可对本科室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随时查询和盘点,而各科室在耗材库房领取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即在网络上自动生成科室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二级数据库,各科室可在系统中对本科室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情况、产生费用、物品项目进行核实。使用科室三级数据库就能随即清空医疗物品的注销与报废,系统可自动统计所指定品种,并提示该科室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库存数量,以便备用。通过以上管理方法,便可使器械耗材使用处于受监控状态,便于成本核算。

4成本核算

通过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网络软件系统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的实施,成本核算利用,解决了医院一惯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不合理的矛盾。

4.1适宜的库存

物品领取量与存储量合理,使用科室自执行了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备用量开始,有效地遏制了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过量囤积,而致使物品超期、质量劣变、丧失效果等严重现象。从医院经营管理方面,资金周转率高;从医院器材管理方面,减少了库存量的盲目性,增强了资金的利用率。

4.2一次性耗材的监管

一次性耗材的监管使得安全隐患大幅度降低,应用软件系统计账程序,杜绝了一次性医用耗材重复使用的违规现象,医疗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解决了这方面的医疗安全问题。

4.3计算机软件的唯一性质堵住经济漏洞

管理软件程序具有数据对应功能,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费用、年折旧费用都一一清算,有效地减少了漏费的发生,堵住了非正规渠道来源的耗材。

4.4完善数据库

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供应目录数据库,对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全院耗材的进货、领用、清算及收费等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对医院的科学管理和经济效益具有非常积极意义[6]。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电脑网络系统的软件开发,针对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使用管理过程中预测、控制、清算方法,实现对医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使用进行数字化管理,充分显示医院具有科学发展观和高效务实工作态度。因为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精减管理机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合理使用,对医院医疗安全隐患的防止,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黎明,余军,张兴华,等.医院器材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5):475-478.

[2]汤黎明,吴敏,戚仕涛,等.对医院医疗消耗性材料使用经济分析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5(3):49-52.

[3]晏妮.亦谈医用耗材物流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3:84-85.

[4]徐淑娟,刘吉祥.辛刀探高值专科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06,12(7):12-13.

[5]杨琼.谈高值医用耗材如何科学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7,12(7):12-13.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用耗材的费用占整个医疗费用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一些高值耗材费用,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此,加强医用耗材的科学管理,主动降低“材占比”,对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有效防止过度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昆明总医院(以下简称“昆明总医院”)在加强药品合理使用监管的同时,也对耗材的使用及监管提出了要求。2012年9月昆明总医院明确提出“材占比”,并将医院实际耗材支出占住院毛收入(门诊收入除外)的比值定为19%。医院经过对材占比的严格控制,有效控制了医生滥用耗材情况,遏制了供应商与医生之间的贿赂行为,医院的纯利润明显增加,切实保障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高值耗材为监管重点

相对于低值耗材而言,高值耗材的特点是:对医疗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目前医院常用的高值耗材主要分为骨科类、心脏介入类、外周血管介入类、消化肝胆介入类等植入性或介入性医用耗材。

高值耗材是医用耗材中的特殊种类,一般占医用耗材费用的比例高达80%以上,因此加强高值耗材的管理,推动高值耗材的规范合理使用,就能有效降低“材占比”。

对高值耗材管理困难之处在于,手术前一般无法准确确定将要使用的高值耗材的规格和数量,往往是要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病情需要,才能最终确定手术使用高值耗材的具体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医生和高值耗材供应商根据已有的病情资料判断,对可能用到的规格和数量都进行备货,供手术现场挑选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

第一,采购部门无法准确掌握使用信息。当遇到紧急医疗事件或供应商配送能力出现问题等特殊情况时,由于采购部门无法准确掌握使用信息,难以进行有效协调,将影响临床医疗救治。

第二,医院不能做到实时经济核算。科室使用高值耗材后立即进行了计价收费,形成了“医院收入”,但使用科室到采购部门进行成本结算和形成医院“应付账款”的时间相对滞后,这样医院财务账面无法真实反映医院实际的运营状况,不能为医院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撑。

第三,科室管理可能出现漏洞和混乱。由于对使用科室监管的缺失,可能出现部分特殊患者使用高值耗材后没有进行计价,以及相关专家外诊借用高值耗材不及时登记,却都在医院财务上进行核销。这些情况医院采购监管部门无法掌握,也无法进行监管,可能会给医院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第四,可能出现高值耗材空收套收、使用数量虚记多记的情况,导致过度医疗,形成医保欺诈,浪费医疗资源。特别是在一些可吸收的植入性材料上,表现更为明显。比如骨修补材料,由于只能在手术过程中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数量,术后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在使用上可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第五,可能出现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情况。由于对配送商缺乏有效的监管,在高值耗材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情况。更有甚者,如果不同材质的产品混合搭配使用(如钢板和螺钉),将会加剧其在人体内的电化学反应,加快腐蚀变性,影响医疗安全。

有鉴于此,昆明总医院将高值耗材作为监管重点,在医院内部打响一场轰轰烈烈的“材占比”战役。

全程监管降低“材占比”

近几年来,昆明总医院积极探索实践高值耗材的全封闭流程管理,建立对高值耗材使用的监控系统,对高值耗材从准入审核、库房管理、需求确认、消毒配送、使用监管、质量跟踪的全流程实施管理。通过建立耗材实物库房、整合消毒配送流程、取消供应商手术跟台、实行主刀医生实物挑选、完善监控管理机制等举措,成功地将“材占比”从2011年的20.59%,降到了2013年的16.95%。

医院对医疗行为进行全程监督。据昆明总医院医学工程科主任王振洲介绍,自2011年8月起,医院开始使用“军卫一号”的物资管理系统,对高值耗材进行条形码管理。临床科室在使用高值耗材前需填写“使用申请单”,交医学工程科。医学工程科通知供货商进行备货,实物清点后填写高值耗材三联单。然后医学工程科派人到麻醉科及心内科介入室巡查。待使用后,医学工程科人员还要对耗材进行清点、核对、条形码计价。

医院自2012年起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严格控制耗材总费用,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医用耗材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用内固定物及相关手术器械管理的通知》等。医院制订并实施高值耗材处方点评公示制度,对大处方、不合理处方定期抽查、公示和通报。实行高值耗材使用职能科室实时监控和专家复核监控制度,对使用情况异常的耗材及时跟踪调查核实,实行停用、限量和调整,尽量避免不合理使用。同时,严格限制高值耗材目录和供货商数目,淘汰了用量大、性价比差的高值耗材品种163个,并确定了每类高值耗材“国产2个品牌,进口1个品牌”的遴选原则。

在这场降低“材占比”的战役中,医院也曾遭到来自内部员工的阻力。出于对既得利益的保护,临床科室少数医务人员想方设法加以阻挠,或者故意停用价高质优的产品,保留质量差的产品,影响患者治疗;或者以品种少不能满足临床使用为借口,人为设置障碍。面对此种现象,医院领导以客观数据为依据,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将专家复核及手术结果公之于众,做到透明、公平、公正,让那些抵制情绪高的人心服口服。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绩效考核评价;国考;公立医院;规范化管理;医疗控费

公立医院医疗控费能力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简称“国考”)的重要评估项目之一。国考目的在于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占位,明确自身公益属性转型的重要性,辨认未来需要努力改革的方向[1]。本研究以江阴市人民医院为例,探讨公立医院促进基于国考背景下医疗控费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策略。

1研究目标

2020年国考结果显示,该医院整体医疗费用呈较快上升趋势:跟前一年相比,门诊次均总费用上升16.66%,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上升13.92%,住院次均总费用上升7.3%,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上升8.24%,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消耗下降2.62%,平均住院天数下降1.33%,表明医院2020年的运行情况偏离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指标要求,在医疗服务合理控费上存在偏差(见表1)。医院基于这一国考结果进行反思,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控费水平,在未来的国考工作中取得理想成绩。

2方法

2.1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医院合理控费实施方案》,成立各级各类工作小组。包括合理用药监督指导小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耗材使用管理小组等。(2)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医院合理用药和耗材使用考核管理规定、办法等文件。(3)落实责任,明确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将控费指标纳入各临床科室目标责任状。

2.2推行规范化管理

2.2.1提升医疗质量。有效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成立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团队,推动日间手术与日间病房的发展,建设新病种临床路径标准化流程,加强院感预防措施,改善预后,减少治疗费用。2.2.2药品规范化管理。做好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确保处方点评工作科学进行,严格管理抗菌药,实施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管理,对异常增长的药品加强审核,采取限量与熔断管理。设置惩罚机制,针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予以适当惩处[2]。2.2.3合理使用耗材。优化耗材名录,提倡非刚需耗材以低价耗材使用为主;严格执行专科耗材专科领用;高值耗材在不影响医疗刚需的前提下限量使用(新技术新项目所需耗材除外)。

2.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设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做好预算归口管理。加强责任主体与监管主体的职能界定,将预算管理纳入科主任目标责任状;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准确、高效、严谨地执行,避免执行过程随意。医院的各项运营依照预算严格执行,避免出现超支情况。

2.4实行信息化监管

在信息系统支撑下实施精准控费,门诊数据统计到医生,住院数据统计到医疗组。信息系统有事中提醒、事后分析功能;可按病人、药品、医生、专科进行分析。按照“谁开单谁负责”的原则归集门诊数据,按专科设置门诊次均药品费用考核指标。按照“谁做主谁负责”的原则归集住院数据,分别设置住院科室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耗材费用、平均住院日、麻醉科次均药品费用、医技科室次均药品费用、医技科室次均耗材费用等考核指标。

3成效

通过规范化管理,医疗费用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平均住院日缩短明显。本单位2021年的门诊次均总费用、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总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指标较之2020年,分别降低了3.59%、8.88%、4.07%、11.44%和7.35%;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消耗比2020年提升了0.91%(见表2)。表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大部分监控指标向好,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合理控费,适应新医改政策,造福患者。

4讨论

4.1落实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公立医院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自身医疗控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医院规范化管理各项细节工作的执行有制可依。规范化管理促医疗控费是全院的系统性工程,院长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主要负责医院规范化管理促医疗控费各项相关制度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业务副院长和各职能部门要配合院长领导、牵头组织相关制度的执行,包括对控费目标的分解、实施、过程质控与质量考核,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依照规范开展与落实,保障医疗控费目标如期达成。在制度约束下,明确各项业务开展的责任主体,确保责任到人,避免九龙治水或工作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3]。

4.2全面预算执行到位

医院财务部门落实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医院有效落实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医疗控费的具体途径。医院财务部门要重视管理会计,全方位推进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全院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充分利用预算实现医疗控费。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内生动力,提升认识的途径可以是科室例会、领导谈话、思政教育或常态化的业务培训等[4]。

4.3建立快速反馈信息系统

医疗控费管理,是公立医院体现自身公益属性的重要与核心工作。开发合理控费软件系统非常有必要。该系统包含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模块。在ai质控软件的加持下,医院加强“五合理、四统一”工作的监管,由既往的固定检查,转变为突击检查;病人次均药品费用等费用控制指标由事后考核转变为事中提醒,提升警示作用。对所有耗材的使用做到清晰明确,基于信息化技术之上,分析耗材使用情况,提升耗材使用质量与合理性[5]。

4.4建立长效机制

在采取一系列严格举措后,医院2021年次均费用等指标较前一年下降明显。国考指标对各项医疗费用的要求是持续向好。未来的控费依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医院管理层需要带领所有部门、科室医务人员,系统回顾此前国考成绩,明确当前医院运营情况,进而明确下一步的控费目标和举措。同时,注意到医院2021年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卫生材料消耗比2020年提升了0.91%。分析原因,在耗材指标控制上没有采取一刀切模式,对专科开展新技术的耗材开了绿色通道,下一步将在新技术耗材合理使用上进一步完善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光兰.公立医院物资采购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20,39(34):89-90.

[2]胥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3(16):114-115.

[3]李中凯,姚晓叶,李金叶.公立医院医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控制的路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9):73-74,81.

[4]马元元,胡华杰,洪妍,等.中国县级公立医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医院控费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12(11):29-33.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4

关键字:医用耗材管理、重要性、医改、措施

一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

1规范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重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自2014年6月1日起已经施行。医疗耗材是医疗器械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耗材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在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中逐渐落实和完善。

2完善的医用耗材管理符合国家医改的大环境,是医药卫生管理和监督体制的一部分,有利于医改目标的达成。我国医改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行政规章,反映医药卫生管理系统对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视。

3加强医用耗材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一个实践环节,已经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成立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由于医用耗材种类繁多,使用数量庞大,规格复杂,用途多样性等特征,相对于药品和诊疗项目在医院经营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许多大型医院制定了详尽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和流程,从质量评估、采购管理、购进渠道、品种审核、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出库复核、有效期管理、使用说明等方面进行专业的管理,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效率,减少因为耗材管理混乱无序而造成的浪费。

4加强医用耗材管理,不仅能从质量和供应及时性上保障医疗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也能节约患者的费用支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能从采购成本、质量性能、检验和使用等方面把关,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质量、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等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据统计,在医疗服务中耗材费用是仅次于药物费用,而且耗材费用多是由患者自费,特别是高值耗材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完善的医用耗材管理队伍,更加了解市场行情,采购高性价比的产品,减小了患者的自费压力。

二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部分问题

当前,大部分市级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还达不到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层次,处于松散和粗放的状态,存在一些问题:

1采购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对耗材市场价格和质量情况调研不足。有的医院未实行集中招标的采购形式,甚至部分科室自订、自购医用耗材,导致耗材的成本比较高,有的医院的药占比和耗材占比接近,其结果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和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

2医用耗材申请制度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管理混乱。现代化的医院耗材申请要坚持程序化和科学性,分管的院领导、物价管理部门、科室和物资管理部门等要对所需的医用耗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

3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不科学,使用管理等方面有漏洞。现代化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和使用,需要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科室统一配合,要有专业人员研究耗材的性能、用途、价格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有的医院还未实现专业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时会出现耗材方面的无序无章。

三结合本院实践谈谈医用耗材管理有效措施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2015年4月-2016年3月,门诊次均费用为220.7元,同比下降比为2.03%;住院次均费用为6219元,同比下降为2.9%,耗材费次均费用分别下降8.8%。医改后药占比、耗占比分别为为29.65%、10.34%,我院提前完成医改规定的药品、耗材占比不超过40%的目标。2015年省农合中心将我院农合病人的门槛费由1100元,下调至890元,减轻了患者负担。医改后我院"三费"控制的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1集中配送措施

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准许,我院于2013年5月份开始实施医用耗材的集中配送,具体做法为:

(1)配送公司遴选。根据公司的资质、配送能力、年销售额、注册资金、仓储设施、信誉度、让利幅度等综合比较,邀请符合条件的公司参与比选。

(2)公开透明的招标。获邀比选的配送公司将医用耗材所有的品种和价格表明,参与我院自主的集中招标,最终确定耗材的品种、价格和配送公司。

(3)选定集中配送的公司。根据耗材分类采用整体打包的形式进行集中配送,与对应的公司签订合同,明确配送公司的试用期、保证金、供应率和服务等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医院的回款时限。

该项举措开展两年来,运行平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通过公开透明招标和集中配送,降低了耗材的进价。另外,医院采取"耗材收入不作为科室有效收入"的方式计算绩效,从源头上控制了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减小患者的费用负担。

其次,管理更加便捷。配送公司从70多家缩减为两家集中配送,这两家公司与我院的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对接,沟通便捷,保证临床所需耗材及时供应,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与现阶段的医改工作要求相契合,使得医院和患者双方受益,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效率,也对全市医保农合资金的稳定运转起到积极的作用。

2医用耗材内部管控措施

(1)医院成立专门"药品、耗材"使用管理领导组,负责对全院药品和耗材的管控。将药占比和耗材占比不超过40%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并根据目标将药品和耗材指标分解到科室,与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确保任务完成。

(2)控制耗材使用的浪费现象。医院采取"耗材收入不作为科室有效收入"的方式计算绩效,源头上控制了耗材的不合理使用。

(3)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用耗材使用管理规定》。对特殊耗材纳入临时申购管理,新引进耗材必须通过耗材评价小组会议,并且需严格控制年使用量。

(4)以"双控"降"三费",制订药品、耗材、检查费"相对值"和"绝对值"的控制值,配套考核同步跟进,达成"三费"控制目标。

(5)开展了"抓医改、强质量、保安全、促提升"为主题的质量专题月活动。提升全员医改意识,让医护人员主动参与药品和耗材的管控。

(6)高值耗材省网网采,规范采购过程。按照"皖医改【2014】1号"及"药采【2014】57号"文件要求,根据省采购平台限价备案目录时间,我院逐步推行第一批、第二批医用耗材的网上采购工作,对照省标目录梳理医院在用品种,结合临床使用、价格等情况进行品种遴选和替换。2015年底省卫计委大督查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情况通报数据,我院药品网采率及骨科高值耗材网采率均处于全省前列。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医用耗材管理医院管理评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51-02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临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新医用耗材应用于医院临床领域,直接导致每年耗材使用量大幅度攀升。笔者所在的湖北医药学院太和医院是地市级三甲医院,2010―2012年每年医用耗材材料支出平均高达1.3亿,其中高值耗材所占比为62%,年度材料支出同比增长率大于总收入增长率。如何保证医用耗材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已成为了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家出台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评审标准中对医用耗材管理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完善,检查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要求更细致严格,掌握行业监管与评审的发展动态和标准要求,将对管理者制定评审目标、推进落实起到积极作用。

一、传统耗材管理与现行评审标准的差异

1.准入环节监管不力导致品规虚多。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导致医用耗材品规的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年使用医用耗材品规达到8740个,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对新品种引进缺乏论证体系和科学评价方法,使用科室随意新增耗材种类,致使同类耗材品牌过多。《医用耗材目录》更新维护不及时导致目录形同虚设,不仅增加了临床使用风险,更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2.供应环节监管机制缺失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医院出于减轻资金压力的目的,对医用耗材中的高值材料实现“零库存”的同时导致材料准入、供应、使用环节的“零管理”。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出需求,供应商将所需高值医用耗材及其发票送至使用科室,科室使用后凭发票到医院器材部门部门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出库及付款,造成耗材的验收、计价、录入环节都在使用科室,医用耗材的质量、存储环境、价格难以保证。采购入库的信息不全导致耗材的的批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在系统中没有保留,出现医疗纠纷不能及时提供关键证据,难以实现医院管理评审中对医用耗材实现事前防控、全程跟踪和事后溯源的要求。同时医院缺乏信息化技术和标准化平台的支撑,导致HiS系统和耗材管理系统数据不能实现关联对照,存在着材料漏计、套计、多计费用现象。

3.使用环节不良事件上报监测落实不到位。长期以来,医用耗材质量的参差不齐和难以回避的设计缺陷②,导致医疗器械在使用中发生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相对于医院每年1.3亿的耗材使用量,使用和流通存在不少的潜在风险。为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确保医患关系的和谐,必须落实医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医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偏少于发生数,尤其是植入性材料上报严重欠缺。分析主要原因是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医疗耗材使用风险认识不足,害怕引起医疗纠纷,导致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监测中存在漏报率高、上报报告时间滞后、关键信息缺失、事件表述不完整、陈述过于简单、事件发生原因分析缺失等现象。

二、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措施

1.加强准入管理,重新修订《医用耗材目录》。采购部门根据上级集中招标目录和临床耗材需求信息以及供应商信息,逐步健全医用耗材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和供应商管理数据库,结合本院常用耗材的品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价格等基本信息,将行政决策与专业知识、业务经验有机结合,克服行政决策的局限,通过临床使用科室集体讨论,并经过医院装备委员会研究决其安全性和合理性,筛选确定较为完备的《医用耗材目录》,品规与过去目录相比减少25%。管理部门以《医用耗材目录》为依据确定年度采购计划,由医院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实施或自行实施采购任务。主要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等方式落实采购计划。为保证执行《医用耗材目录》的严肃性,管理部门将其转录入HiS收费系统,下发临床科室监督执行。同时建立危急症患者抢救所需耗材的应急机制,对因病情确需使用目录外的耗材,可依据科室实际情况边请示边购置,确保临床业务不受影响。耗材每年年末根据耗材的新增减少情况修订一次,在满足临床使用的前提下保持目录的严肃性和灵活性。

2.完善采购制度采购流程,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配合《医用耗材目录》需要完善的采购流程,对于不同种类的医用耗材应实行不同的采购流程。在满足临床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医用耗材品牌数量,集中了数量的优势与供应商的议价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医用耗材和供应商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价及淘汰制度,对供应商的筛选从采购前谈判比较延伸到后期的评价考核。目前我院首先严格筛选供应商的各项资质,对于不具备生产资格或资格的一律不得在院销售,审核供应商的产品是否具备器械注册证等证件,保障产品的安全性。不定期和临床沟通实现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跟踪评价,逐步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和供应商评价机制,根据评价数据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便于医院后期对供应商进行查询和追踪,形成对供应商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形成医院和供应商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3.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可追溯。《评审标准》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妥善保存医用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的各项采购记录原始资料,结合评审标准采购部门在医用耗材入库业务时必须及时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批号、有效期、产品检验合格证等基本信息,经手人逐级核对信息是否正确,入库资料一式3份,并当场签字留存,确保采购档案完备。对植入性材料的追溯性主要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首先对招标后的植入材料按照一品一码统一编码,医院要求所有数据库中的厂商均采用编码和相应的条形码来对产品进行标志和管理,要求公司将产品与对应条码信息录入追溯管理软件并上传。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编码,每条编码都对应含着产品的基本信息,彻底解决条形码解析的准确性和唯一性问题。通过条形码枪与解析程序的配合,可以准确地解析产品条形码中的生产厂家、产品代码、、生产日期、有效期、序列号、批号等信息,简化了录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错误的可能性。通过与HiS的对接解决了术后登记的难题,过去植入性医疗耗材在使用后需要在《植入物使用登记表》中登记医生的姓名、手术日期、患者姓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生产企业名称等多项信息,手工登记容易因为登记人员的疏忽和偷工减料而导致信息错误,使事后无法进行追溯。通过HiS系统和植入材料模块的数据接口,术后登记仅需录入患者住院号,通过扫描产品的条形码即可完成产品登记工作,方便了临床及时准确登记。条形码技术实现了值入材料从入库、出库到最终使用到患者的全程跟踪管理,通过值入材料模块和医嘱系统、HiS收费系统数据对接,记录每个植入材料的来源和最终去向,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可追溯到源头,为举证提供原始资料,以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4.加强医疗耗材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管理。通过完善医院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设置和和制度落实此项工作。由院长牵头成立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耗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收集、上报等日常管理工作,各医技临床科室设专职人负责本部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收集、报告,提出初步改进建议及落实改进措施。管理部门以日常使用医用耗材进行监测的基础,以骨科植入材料、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血管支架、介入材料等高风险产品的不良事件监测为重点收集分析医用耗材质量反馈情况。管理部门通过定期进行高值医用耗材的消耗与病历的抽查核对工作,收集整理与临床沟通医用耗材质量情况。医院根据上报情况对问题产品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供应商对其产品进行改进,并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医院定期通报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结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修订完善有关制度,提出可执行的干预措施。做到有反馈,有落实。不良事件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和科室质控挂钩,实行对主动上报者奖励,对瞒报者惩罚的检查机制,最终达到医护管理人员加强服务和安全意识,主动报告医疗耗材的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服务。

5.加快医院信息化进程,实现医用耗材数字化管理。过去我院信息化进程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孤岛效应明显,导致信息流不畅通,2012年我院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HospitalResourcesplanning)开始上线,HRp是指物资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医院管理平台③。HRp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应用的特点主要包括:(1)医用耗材从采购、配送、验收、库存、发放、消耗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2)实现耗材管理模块与HiS系统以及与供应商、物流商和生产厂家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医用耗材和植入材料的追溯跟踪;(3)提供医用耗材管理的有效预警,当医疗耗材“三证”及授权等资质的时效到期前30d时,系统将自动飘红;如果供应商不及时更换证件,系统不能进行入库业务;各项资质的扫描件导入系统,在系统中可以查找到耗材的注册证、生产批号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信息化和集约化的HRp解决了原有耗材管理的弊端,落实了评审标准中对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三、结语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医用耗材管理者要掌握新标准、理解新要求,检查指导医院的耗材管理工作,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立和完善医学耗材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以评促改、评改结合、注重内涵”,不断拓展和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工作,为临床业务的开展提供持续、安全、有效的保障。

注释:

{1}张琼.浅谈医用耗材采购管理.中国医疗设备,2013(02):80

{2}郑月琼.医用耗材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与管理改进.中国医疗设备,2013(8):87

{3}王小平.浅谈HRp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师,2012(4):165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医用耗材管理措施

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医院医用耗材的使用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种类和数量繁多、规格复杂、用途多样,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医用耗材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医用耗材特别是医用高值耗材进行管理,是确保医院高效运行的关键。

一、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必要性

(1)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一次使用价值即转化为用度的物资。医用耗材的质量、供应的及时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行为的安全和质量。

(2)目前,在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一般占40%-45%、材料费用一般占20-35%、诊疗费用一般占10-22%,材料费用占病人的医疗费用比例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继药品费用之后影响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管理,能够起到减少医院资源浪费,降低患者费用的作用。

(3)由于医用耗材种类和数量繁多,规格复杂,用途多样,在管理上相对于药品和诊疗项目更容易出现问题,科室记账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较难把握每个患者所用耗材的明细,不能严格按患者实际消耗的材料数量收费,容易出现耗材流失、帐实不符的现象,不能保证患者和医院的经济利益。

二、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还处于相对粗放的管理状态,在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医用耗材收费多是依靠操作人员的自觉计价,随意性较大,技术手段上无法严格审核价格的准确性;

(2)由于医用耗材价格出新、更新速度比较快,物价机构对材料的价格没有及时更新,科室记账人员计费时仍旧采用原来的价格,造成客观上的计费错误;

(3)科室记账人员对卫生材料的计费单位掌握不准,造成计费数量方面的失误,出现“多收”、“少收”现象;

(4)同类型的卫生材料数目多、规格复杂,收费时容易“张冠李戴”,不能保证卫生材料收费的准确性;

(5)对于使用数量较少但价值不菲的高耗值卫生材料来说,这类卫生材料的收费更为复杂,属于事后型收费。由于收费时间方面的滞后性,该卫生材料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收费中出现“跑、冒、漏”等不规范的现象更为频繁。

三、医用耗材管理的措施

为了使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规范化,保证患者和医院的经济利益,是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医用耗材申请管理,审核收费许可性

医院各科室需求的医用耗材申请书,除按规定报医院物资部外,还应报医院物价管理机构进行审查,医院物价管理机构及其分管院领导对所需医用耗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物价文件审核材料的收费许可性,批准合格后方可由物资部进行采购。对于不可收费的医用耗材要严格把关,有效控制材料申请无序性化,并能为材料合理的采购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加强医用耗材采购流程管理,降低采购价格

规范医用耗材采购流程,医院各科室需求的医用耗材应填报申请书,报医院物资部、医院物价管理机构进行审查,经审查同意购买的,应采取集中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各科室一律不得自订、自购医用耗材。医院应建立健全招标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材料供应商之间形成自由竞争,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使质量更为可靠,价格更为合理。通过招标采购,医用耗材的购进价格平均可下降10%—15%。

(三)加强医用耗材入库、出库及使用环节的管理

医院购进的医用耗材,库房必须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财务部门应设置物资会计,对医用耗材购进发票及入库单进行严格审核后方可入账。医用耗材的领用,库房保管要做到随用随领,不得整进整出。

各科室要根据自己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建立材料使用明细账,详细记录每个病人的姓名、住院号(门诊号)、材料的名称、材料的数量、材料的规格、使用日期等。对于值入性的高值耗材,除严格登记使用明细账外,还应附手术记录单,以备监督和检查。同时,物价管理部门每月对高值耗材的入库、出库及记账数量、金额应核对,建立核对记录。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系统完善医用耗材网络化管理

(1)建立信息化管理“二级库”,实现材料收费的品种化和数量化管理。在程序开发中对医用耗材实行编码管理,设计科室领用医用耗材的“二级库房”制度,即科室通过网络向设备仓库领用医用耗材,储存在“二级库房”中,当病人实际耗用某医用耗材后,再从“二级库房”里调出该医用耗材,自动按进价加成一定比例后计算出零售价后向病人收费。

在“二级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下,科室没有领取的材料,不进入收费系统,记费材料数量也不超出领用数量。杜绝了多记、漏记现象,保障了病人和医院的利益。

(2)建立物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医用耗材的收费管理,实现仓库材料出库和病房、门诊收费材料信息网络化。医用耗材的出库和病房、门诊收费分别由医院物资管理系统、HiS系统完成,在两者之间,建立物价信息管理系统,对物资管理和材料收费管理实行一次性材料信息无缝连接,并根据相关规定自动加成材料比例。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高值耗材内部控制医疗风险防范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常用的高值耗材为心脏、外周血管、骨科材料及器械类、眼科材料类(人工晶体等)、神经外科类(硬脑膜、钛网等)、胃肠外科类(吻合器等)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品种繁多的高值耗材在医院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大型三甲医院为例,高值耗材费用占医疗支出的13%左右,且有逐年增长趋势。高值耗材大多为植入人体一次性使用,具有安全性能要求高,价值相对较高等特点,从控制医疗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角度看,加强高值耗材物流控制和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值耗材在医院管理的现状

(一)高值耗材的物流管理现状

对于医院来讲,针对提高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的技术项目开展而生产的高值耗材品种繁多、日新月异,医院对高值耗材的采购不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力,高值耗材品牌由患者自主选择,而高值耗材的规格、型号、数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需要。这些因素导致医院无法预计一定时期内高值耗材品牌、数量、规格、型号的消耗,库存管理难度大,更由于其价值高,目前存在部分医院为了减少高值耗材资金占用,采购流程有别于其他医疗耗材,具体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提出治疗方案中涉及使用的耗材,患者根据支付能力选择耗材的品名,确定后由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采购,供应商将高值耗材及发票送至科室,科室使用后(供应商或科室向住院收费处确认是否收费)凭发票、手术医师签名的《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四联单到设备处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出库的先使用、后确认的专购模式。

(二)高值耗材收费及结算付款现状

大型三甲医院实行住院病人预交金管理,即入院时交住院压金,出院时办理结算,日常各项检查、化验、治疗、手术、护理等费用由病区自主记账,医生在医嘱系统开医嘱,护士复核医嘱,核实无误进行确认操作完成记账,按医院规定核实的环节一般由专门的护士操作,但由于临床工作24小时运转以及临时性、突发性特点,病区为了方便操作,复核权限给予了所有护士,即任何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起就可以完成住院病人记账,也可以删除一个病人的收费记录。由于耗材复杂多样,经常会出现医生、护士或收费员对医用材料的名称不熟悉,导致多收费或是少收费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医护人员耗材管理意识不够,存在《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书写不清晰、与HiS系统收费名称不相符以及耗材使用记录表保管不善遗失的情况。

目前高值耗材在医院的物流有别于其他医用材料,其与供应商的结算付款方式有所不同,一般为先使用,后付款。科室使用高值耗材时,供应商送货至设备库房,由设备库房验货后在送货单上签名,未办理出入库手续。供应商将耗材和送货单送至使用科室,送货单由供应商保管。科室使用耗材时,填写《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将该表送至住院处核对是否已收费。财务科住院结算处核对签名盖章后,使用科室将该表及相关资料送至设备库房,此时设备库房办理入、出库手续并连同发票、《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送至财务科办理耗材付款手续。现有模式下的物流及结算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二、风险点

下面,笔者仅根据医院的普遍情况,谈谈在高值耗材控制中容易被忽视的管理问题,也是容易发生漏洞的地方。

首先,医疗风险,高值耗材的品牌由患者自主选择,型号、规格、数量根据病情需要决定,耗材出入库等各项手续办理的时间滞后及物价系统项目维护滞后,存在未经医院论证的产品流入并使用,职能科室在请购审批这一环节的管理弱化,使得采购环节的风险加大,职能科室应加强耗材准入审查、招投标环节的管理,防止不具备资质的供应商混入医院。由于这种专购模式导致办理出入库手续时间滞后导致用时间,产品质量的把关弱化,从而使事后的验收入库流于形式。高值耗材相当部分为植入人体,一旦使用了过期、不合格、不具备准入资质的产品,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重要的是患者的生命隐忧。近年来因高值耗材产生医疗纠纷的案例还是比较多的。

其次,财务风险、实际操作中存在4个问题:患者使用后不能确保已完成HiS收费;结算付款时间滞后于病人出院时间;《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的填写和收费核对信息不一致时有发生;《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的填报与耗材的使用不一一对应,存在一个耗材多次填报的可能。加之从采购到付款整个流程涉及岗位多,任何一环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故意弄虚作假,都可能造成以下4个财务风险点:患者已出院,发现未按正确的价格收取耗材费用,存在少收、多收的现象;患者已出院,发现未收取耗材费用;由于HiS系统、手写耗材使用记录单等信息不一致,财务科可能存在多付、少付、漏付、重复付款给供应商的情况;不排除内外勾结重复开发票,虚报冒领耗材费的可能。

三、防范措施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一种高值耗材在流入医院前,医院管理设备部门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审查供货商及产品的资质,查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书,及销售人员的身份证件,并将所有相关证件复印件存档备查,此外必须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注册证,具备最基本的准入门槛后,由设备管理部门提交资料至医院高值耗材论证委员会,经论证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进行物价项目维护。之后进入日常采购使用环节的管理,临床科室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审批同意采购的耗材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先行组织验收并办理入库手续,方可在临床使用。加强耗材资格审查及验收入库的管理。

此外,为了防范高值耗材在收费及结算方面存在的风险,在目前尚未解决住院结算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信息孤岛的情况下,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耗材收费的核对工作,首先,制定耗材管理制度及流程;其次,改变原有的收费核对流程,由临床科室将填写好《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及相关资料交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生产商的条码确定耗材的唯一性之后,提交《高值植入耗材使用记录表》至医院住院结算处进行收费确认;最后,制定相关规定要求临床科室及时记账收费,及时办理耗材使用确认。优化后的耗材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加强高值耗材信息系统建设,使HiS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对接,通过信息系统从耗材的准入到结算付款,实现耗材办理出库时完成收费记账,耗材使用确认单由系统操作打印,减少人为操控因素,杜绝疏忽及人情关系等导致的漏费。

医院作为较特殊的事业单位,每天都在频繁地发生高值耗材的采购、验收入库、使用出库业务活动,必须设计高值耗材的阳光物流及结算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谭丹华.浅谈高值医用耗材的科学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4):34-36.

[2]李洋,张奕等.浅谈eRp系统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8):30-31.

[3]张奕,沈晨阳.基于eRp系统的医用高值耗材全程监管模式[J].中国医院,2010,14(10):28-30.

[4]韩善清,刘云,赵奕华,等.高值耗材管理问题剖析及解决方案[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83-85.

[5]杨海.医用耗材定价中循证评价及经济学评价的作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3):221-223.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手术室;建设;耗材;全成本核算管理;医疗成本

0引言

医院建设和科室改革是医疗经费较大的开支点,许多医院为了达到更好的医疗效果,花重金开展医疗建设,但效果甚微,甚至负债经营,加大了医疗负担[1]。这是因为其缺少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全成本核算管理是近年来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本文根据我院近年来所进行的手术室建设、人员管理、耗材管理、仪器管理等实际工作情况对全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及其实际使用效果做进一步探究和说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涉及资料均来自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所进行的手术室管理改良和成本核算。

1.2核算方法

采用全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强化人员结构人员结构建设是基础,手术室建筑设施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使用目的,全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建筑与医疗相结合,即从医疗用途的角度去设计建设结构,在日后的建设中再进行改造和完善,从而实现手术室的功能作用[2]。加强责任意识,责任是建筑和医疗的重要内容,责任意识要从人员素质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人员素质方面,要从强化医疗人员素质、设计人员素质、建筑人员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使建设耗材和医疗耗材的使用量最优化,从而降低成本。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问责制”,使建筑建设过程中要是相关问题和责任能够有迹可寻、有人可追,从而强化建设过程中“无形的监督权”[3]。完善核算方法,优化核算细节,并建立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手术室效率和效益医院手术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对手术医护人员手术时间、仪器设备及相关科室协调工作的管理,是提高手术效率和效益的关键.针对影响手术室效率的多种因素,提出了手术室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做好工作效率效益管理的定期评估工作,合理安排手术室人员的弹性工作时间,分清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积极开展新技术,熟悉手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手术的技术含量,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管理,降低成本,加快手术周转率,从而提高手术室效率和效益.加强消耗性材料管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材料在手术中大量使用,手术室消耗性材料管理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医用材料的质量,就显得更加重要。消耗性材料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4年多的实践,虽然已设立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属于非医疗专业人员,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耗材的使用方向和消耗,水、电、废材处理等方面。

2体会

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了医疗成本的准确计量,是财务分析和成本管控的基础和关键。而手术室成本是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成本的合理归集和计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推动手术业务的广泛开展;因此手术室成本核算也越来越受到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建立和落实消耗性材料管理制度,确立专人专班负责,倡导人人参与管理,并落实具体的耗材的数量管理、耗材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耗材成本的措施,使手术室耗材管理做到规范化、合理化、流程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和避免手术成本的增加,又能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

总而言之,全成本核算管理方法是一种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核算方法,总结了手术室成本核算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新的手术室成本核算思路,旨在进一步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顺应医疗业务的发展需求,使手术室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应于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敬,夏论理.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之我见[J].中华医学丛刊,2014,14(12):117-118.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管理价格监测采购制度物联网

一、目前医院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管理现状和存在不足

(一)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居高不下,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

目前,我国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主要由企业自主定价。由于市场主体的产销行为缺乏透明度和运作不规范,高值医用耗材因为缺乏竞争等原因而出现价格偏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与之相伴随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居高不下。尽管采取各种措施,但是2013年比2012年某三级甲等医院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仍增长了4.6%。

(二)价格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价格决定没有达到降价预期。虽然医院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都是通过集中招标采购,但是由于生产商、供应商与招标方的博弈,招标办并不能保证一定会产生一个“最优”(即最低)的价格,却可能以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达成交易。这也导致耗材价格居高不下,耗材种类层出不穷。

(三)内部管理体系有时不能适应耗材市场的变化,导致工作量大,效率低

随着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越来越多,其使用量越来越大,信息量也不断加大、传统纸质管理已经难以应付,各类工作中的大量报告、文档、记录令工作变得冗杂烦乱,不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汇总,导致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二、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管目录

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高值医用耗材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高值医用耗材产品繁多,有进口产品,也有国产产品,其中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垄断地位。高值医用耗材分类目录不完善,给政府的价格监管和医疗机构操作实践带来较大的困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政府有必要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控制和管理。因此,制定和完善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目录,是政府运用“看得见的手”进行市场价格调控、稳定价格水平的重点之一。

(二)实施高值医用耗材政府统一招标采购

高值医用耗材大多价格比较昂贵,但是当前这些耗材的招标大部分由医院自行组织,存在许多不规范性,因此需要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组织集中招标。通过集中招标统一采购医院高值医用耗材,可以使采购的透明度增加,确保耗材的质量,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医院。同时通过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自由竞争,可以减少诸多不规范的采购行为,降低耗材成本。据有关文献统计,通过统一招标采购,医用耗材的价格可平均下降5%~15%。

(三)运用物联网系统,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和收费,减少患者费用

1、借助信息化建立供应链物资管理平台

借助信息化建立了包括供应商、临床使用科室、物资管理部门及相关的财务、医保、物价等部门的供应链物资管理平台(简称物联网),并与H1S的收费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物资从科室提出需求到招标采购、备货入库、领用出库、使用收费、消耗结算的各个环节全过程监控管理。同时,采用条形码技术,将高值医用耗材的验收、审核、出入库、以及费用记账的全过程通过电子化操作系统,满足物资管理的需要,并与病人信息一一对应,有效的实现高值医用耗材上可追溯到生产厂家、下可追溯到患者个体,对全程实行了一一对应的质量跟踪管理,保障了医疗安全。通过物联网的管理,实现了对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跟踪,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监控,杜绝了少用多记的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病人的费用负担,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2、降低库存量,使高植耗材接近零库存成为可能

"零库存"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物资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零库存的表现形式之一为即进即售:指当产品入库后,在正常库存周期将产品销售出去并同时收回货款。由于物联网技术采取一物一码的物流管理,科室请领了某高值医用耗材,就必须同时计账,使高值医用耗材达到"零库存"状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物联网技术梳理高值耗材品种,可减少品种类别30%,品种的规范化管理,使耗材″同械同价″。同时,采用政府组织公开招标,使高值耗材的采购价格平均降低了12%。医院加强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均次费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减少了卫生耗材支出、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使医院高值医用耗材收费更加规范、透明。

参考文献:

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制度篇10

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减轻医药费用负担,保障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全民医保制度,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1]。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运城市市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8年我院整合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完成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六统一”工作,实现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

1城乡居民医保管理背景

在城乡医保整合之前,由于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缴费金额和财政配套资金不同,在报销比例、诊疗用药目录等方面有所差别,直接导致城乡居民享受国家医保政策的不一致、不平等,不利于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2002年,国务院将运城市辖区内河津市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至2007年,运城市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新农合基金实行县级统筹。同年,我院开设新农合结算窗口,为住院参保患者办理直报工作。2010年全市推广居民医保管理工作,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同年我院开设医保结算窗口,开始参保患者住院直报工作。2018年元月,我市将属于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统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监管。自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以来,我院逐步实现了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的“六统一”[2];在使用上严格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独立核算、专户管理,有效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2市级公立医院的局限性

所谓的市级公立医院,既不是基层医疗机构,也不属于上级医疗机构,按卫生部门医院等级划分,我市市级公立医院等级跨度较大、级别繁多,既有三级甲等又有二级乙等。种类繁多的市级公立医院给医保管理者政策制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又给转诊制度的实施带来阻力。

3我院城乡居民医保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3.1对医疗保险新形势认识的欠缺医院管理者利用传统医院的规模效益,通过增加患者数量和医疗服务项目等手段增加医院收入的管理理念没有改变[3]。临床科室,尤其是临床医生,对医疗保险政策缺少了解,法制意识淡薄,在“灰色收入”的刺激下,通过不合理使用药品、耗材等,与供货商串通,诱导患者过度消费,获取不当利益。

3.2医保实际支付与医院支付金额差距过大

3.2.1医保预付的支付方式存在缺陷我市城乡居民报销模式沿用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项目付费结算模式,报销方案采用两者报销方案中“就高不就低”的政策,例如报销封顶线,药品目录范围,耗材、检查、检验等纳入比例大幅提升,导致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医院医保实际支付金额急剧增加,造成医保基金压力过大。为了缓解医保资金压力,我市医保行政部门针对所有医院采取总额预付支付方式,但医保报销政策却未改变,造成我院实际报销费用与医保支付金额差距过大。

3.2.2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县域医院也采用医保总额预付支付方式,县域医院为控制其医院医保费用,经常发生推诿患者,导致我院患者人数剧增,优质医疗资源大量浪费,医院医保资金压力加大。

3.2.3落实省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吃紧由于医保配套政策不完善,出现了部分贫困户患者过度医疗、过度保障等问题,加剧了医院医保资金支付压力。

3.3药品、耗材和重点监控药品费用明显增加目前,我院药品、耗材已在我省阳光平台招标采购,但药品和耗材实际采购价格并没有真正降下来。药品和耗材仍存在大量灰色部分,部分大夫大量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和高值耗材,特别是重点监控药品以及进口高值耗材,导致患者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医保资金支付压力过大。

4对策及建议

4.1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管理针对上述问题,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运城市中心医院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以及《运城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各科室的医保工作职责。院内药事委员会及时调整、补充、完善药品目录及编码,加大基本药品和目录内药品采购,剔除自费药品和重点监控药品,落实“4+7”药品带量采购工作,极大地压缩了药品价格水分。针对高值耗材,展开院内招标,努力挤压价格水分,鼓励使用质优价廉的国产耗材。完善科室协作机制,促进全院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通、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