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01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1

关键词:儒家文化;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影响

引言:

设计是对传统观念的传承和创新,是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化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的内涵中实现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延续是设计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更是启发了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其设计风格。纵观我国古代的环境设计,其朴素、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绿色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追求和谐及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的设计风格都对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有积极的参考价值。而古代的环境设计理念则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礼”、“仁”、“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因此,重视对儒家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将其和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能够在设计中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要求。将儒家文化应用倒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理念中去,能赋予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更加深层次的精神内含。

一、儒家文化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价值影响

(一)“礼”化中的朴素主义

在儒家伦理制度中,“礼”是最突出的伦理观念之一,神与人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思想与社会伦理规范,后经发展,儒家的“礼”强调的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伦路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在中国古代,“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普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礼”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的得以完善,这种制度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古代森严的建筑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环境设计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因此,儒家文化中的“礼”制深度影响着中国传统环境设计,推动其向着朴素主义方向发展。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以及其内部的彩画的设计,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卷棚是古代建筑屋顶按照等级高低分出的六种形式。其中最为尊贵的是庑殿,主要用于帝王的宫殿、陵寝等皇家建筑;其次是歇山,主要用作王公将相的官邸和一些较为要的建筑物;其他的形式主要是民居建筑。古代等级森严的制度同样影响着彩画的形式,宋代的时候彩画即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自然花卉是其图案的主题。到明清两代彩画的等级制度更加森严,此时的帝王不再倾心于纯度较高的颜色以及堆金砌银这样的奢华材料的使用,而是追求自然淳朴,体现朴素主义的色彩。在儒家的“礼”制文化中所形成的等级森严的制度为环境设计中的各种建筑形式、材料使用等制定了规范,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节约建造时间,同时还能节约建筑人力物力消耗,具有朴素主义特征。“礼”制得到一定发展之后,儒家扩充和重新解释了其内涵,“仁礼相容”、“贵和尚中”。将儒家文化中的“礼”应用到现代环境文化设计中,需要对其进行发展,摒弃其中的糟粕,取其精华,深谙朴素主义的要义,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指导,促进其节约工程成本,在简单中求变化。

(二)“仁”化中的和谐主义

儒家文化中的“仁”指的是仁爱,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我国古代,“仁”作为多个国家的治国理念之一,为统治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和文化支持。现代社会中仍然强调“仁”,体现的是一种向善、和谐的积极理念。“仁”的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强调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是中国特有的和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价值理念。“仁”的本质是爱人,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即以人为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功能性相结合,体现的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服务性,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前提,在进行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时充分了解客户或者服务对象的需要,让顾客感受到被尊重,将“仁”的理念贯彻到底,并能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抓住人的个性化需求。

(三)“天人合一”中的环保主义

在儒家文化中,最具环境主义色彩的理念即天人合一,它是古代人类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深入论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可以体现在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中。“天人合一”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保护环境,尊重客观规律,设计人员要学会克制自己的私欲,最大程度上保护自然;二是设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环保设计意识,将环保设计形成思维习惯,充分利用自己的环保知识,进行设计实践。某些时候,采取环保措施可能会增加施工成本,但是这种一定程度上忽视商业利益的行为能够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从而使设计者践行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职责;三是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将环保设计贯穿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中,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来,包括空间设计、材料选用等。充分利用空间,节约材料,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四是环境艺术设计者要意识到大自然是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因此,设计者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支持和原材料。设计者要在大自然原有生态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当设计者对大自然的索取减少时,环境就会给使用人员更多的回报,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体现。

二、儒家文化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价值影响

(一)守礼有矩,朴素设计

儒家文化中的“礼”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去,设计者应把握其实质,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传达出的实用理性,体现在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去需要设计者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环境设计要因人制宜。要以人为本,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把握住人所实际可行的生活内容与尺度,以人为中心;二是设计要从简,避免繁杂。强调的是在进行建筑的装饰设计时,要奉行简单朴素的原则,设计出的建筑要简洁明朗,体现作品的档次和主人的审美水平;三是宜自然不宜雕斫。自然经济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出的产品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朴素主义倡导下的现代环境设计符合当代人们追求接近自然,原生态的生活环境要求。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紧紧抓住“礼”这一儒家理念内涵,奉行朴素的设计理念,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走出一条简约朴素的新路子。

(二)以和为贵,折中设计

在儒家文化理念中,“和”是悠久的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思想,将其延伸到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的就是折中主义设计理念,展现在设计出的作品中,即建筑的平衡感,空间环境的平衡感。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的折中主义较为广泛和明显,其中最为典型的即紫禁城的设计,其中门被中轴线串联起来,体现出建筑的平衡美,这一设计特点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也较为明显。平衡感和对称感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的一种鲜明的习惯,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对其进行传承并进一步发展,不仅仅体现的是现代和传统的折中,也可以是中方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和西方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折中。融合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国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

(三)天人合一,有机设计

“天地人相参”体现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儒家理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互动。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进行环境设计的基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是依赖自然环境并对其模仿完成的。设计者会通过栽植兰花表现出主人向往君子之风的思想追求,通过栽植竹子表现主人崇拜清净超凡的生活等等。设计者还会尽量还原自然面貌,追求绿色和自然,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创造出自然生态。“天人合一”在强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时候,更需要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奉行绿色的环保的设计理念,在有机观念的领导下设计出符合现代生态观念的作品。纵观我国古代的环境设计,其材料多为木材,木材本身就是一种代表着自然的原材料,体现了创造者重视自然的设计价值观念,和木材相似的材料还有石材、花木等,都可以用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追求自然状态的环境氛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同样需要重视产自自然的原材料的使用,并且为了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具有使用价值,在设计时要使设计出的作品具备适应自然变化的特点,和自然共同发展,达到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其次,“天人合一”理念还强调了人在设计出的环境氛围中的重要作用,由人所传达出的环境期待设计出的建筑环境需要人去配合和守护,并赋予其人的思想内涵,提高建筑的艺术段位和艺术鉴赏性。在使用创造出的环境时,人要积极融入其中,享受环境带来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愉悦的同时,注重环保,绿色消费,为维持良好的环境生态提供支持。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者抓住“天人合一”的内涵,抓住人的需求,抓住自然环境的特点,就能设计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环境氛围。

结语:

儒家文化中优良的价值观念的应用,推动了我国古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和完善,将人的精神品质倾注在建筑景观中,提高了环境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传承性。当代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不应当仅仅重视物质层面的设计,更应该将其设计的价值观念延伸到精神层面中去,达到物质和精神的高度融合。儒家文化中的诸多价值理念都能应用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其中的“天人合一”及绿色环保理念更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影响是深远的,是积极的,更是应当进一步传扬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冼宁,单林梦.浅论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环境设计的绿色观念[J].美术大观,2011,07:134.

[2]乔峰.儒家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87.

[3]矫克华.儒家文化思想与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417-421.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2

关键词:理念;保护;措施

abstract:themoderncityplanning,forsomehistoricalbuildingsandhistoricalblockprotectiongrowingemphasis,andfortheoriginalecologicalcitylandscapebutlittleprotection,thegovernmenthasspentconsiderableefforttoconstructionartificiallandscape,butignoretheexistingnaturalecologicallandscapeinthecityofimportance.inthecityofthenaturalsceneryecologicalsystemoncebedestroyed,thelandlostselfadjustability,losingvitality.theoriginalecologicallandscapecitynotonlycanrisetoadjustthefunctionoftheclimateinna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butalsotoacertainextenttheinheritanceofregionalculturehumanitieslandscape.itasacityinaforestoasispartyconcrete,notonlytotheimprovementofthe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playsanimportantimportanteffect,stillletcitypeoplefeelthenatureofthehealthybreath,atthesametime,itiscarryingthemarksofthehistoryofthecity,witnessestheurbanconstructionchanges,itlargelyhasbecomeakindofemotionalsettingbody,itshouldgettheattentionitdeservesandprotection.Fortheoriginalecologicallandscapeprotection,shouldfollowthenaturalecologicalpatternandgrowthform,anditsitselfcontainshistoricalandculturalsignificance.notonlyfortheprotectionofthemaintenanceoftheoriginallandscapeandexpand,butalsooftherepresentationofthehistoricallandscapeandperpetuate.

Keywords:ideas;protec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原生态环境理念

原生态环境是生物和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是在自然条件下稳定生存延续的生态环境群落。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系统,不仅包括了:完全原生态,没有人迹的第一自然;有稀少人迹的第二自然;并且还包括了蕴含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环境,即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而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也是我们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最多的两种生态环境,并与今天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3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原生态处理的不足

在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在设计或规划中忽略了原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与重要性;在设计中不注重原生态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倾注于景观的再造,造成高成本的投入与不必要的浪费;在设计中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造成的环境污染,使生物栖息地逐渐消失,导致生态的不平衡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破坏,致使我们的城市失去了本土特色。

4景观设计过程中原生态保护的措施

原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中的背景与骨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3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环境艺术设计;联系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69-01

一、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与价值体现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与传统艺术设计不同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建筑装饰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也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传统的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从传统民居的装饰理念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特之处。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建筑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体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文价值在传统民居装饰设计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国家,在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中经常会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元素。将这些具有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设计元素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符合大众心理还可以给人们一种亲切感与舒适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中少了一份民俗性和人文气息,将传统的民居装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文环境的发展,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传统民居装饰设计元素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价值是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每一种民居装饰所体现的文化价值都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有些是视觉冲击有些则是心灵上的震撼。每一种文化的融合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要吸取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的理念,取其精华,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除了人文价值外就是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环境艺术设计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现。传统民居装饰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会有所改变。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需要我们去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体现其社会价值。如今的民居装饰都会融入一些现代的设计理念,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针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心理而进行的设计,为了符合大众心理就需要及时的转变设计理念。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遵循着适形,适度,合情,合理的原则。传统民居装饰的选择会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选用,还有一种是部分提取。

直接选用是针对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理念的选用。在传统民居装饰的过程中有些装饰设计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设计可以直接采用,属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直接运用。但是在运用前需要认真的选择,环境艺术的设计是讲求整体的协调性,如果只是套用设计则不利于整体的设计。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和方向。尊重环境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另外还要注意对选择元素的控制,无论是量还是质都需要慎重考虑。

部分选取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有些设计不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所以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改造。这也是为了满足当代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整体的改造、颜色的选择与搭配、材料的选用和更新。这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在保持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增添新的设计理念与元素,以便达到整体设计的协调。

三、总结

从传统民居装饰设计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民居装饰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代审美需求。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以促进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4

关键词:数字虚拟技术;环境;艺术设计

数字虚拟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手段,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创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并且,数字虚拟技术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但是,人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数字虚拟技术过度依赖,任何设计环节都依靠数字虚拟技术,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思考,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缺失。并且,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师依靠数字虚拟技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对数字虚拟技术的运用存在很多问题亟须解决。研究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有效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对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有着深刻意义。

1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1.1设计方案的优越性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依靠手工设计操作,设计细节的修改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甚至需要重新设计。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修改和完善十分方便,能够及时纠正环境设计中的局部问题和全局问题。具体来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虚拟数字技术可以省去复杂的人工设计操作,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计算机设备的物力特征等,自由选择设计的色温值和照明度,并通过设计预览来预览设计效果,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1.2互动性

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根据客户要求来进行,而设计过程中也会融入设计师的思想。但是,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作品功能等要得到客户的同意。因此,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与客户进行互动和沟通。并且,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要素众多,如果在设计之前没有形成符合客户需求并正确表达设计思想的设计方案,很容易激化客户和设计师的矛盾而重新设计,浪费大量的资源。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利用先进技术让客户在设计软件上预览设计成果,并根据客户的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首先,目的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目的性原则,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并掌握设计内容、设计效果和设计环境,避免凭借设计师的主观意愿进行盲目性的环境艺术设计。其次,艺术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坚持艺术性原则,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积极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增添活力。为此,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经验来创新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另外,设计师应该熟练掌握数字虚拟技术,使用数字虚拟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亮点。再次,集成性和交互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给受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感染力和感官刺激来源于数字虚拟技术的集成性。数字虚拟技术集成了多种设计技术和设计软件,并对不同的设计技术机型优化组合,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设计效果。另外,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与受众进行互动和沟通,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最后,真实性和科学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面向社会公众,设计内涵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发展。为提高环境设计的社会效益,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真实性和艺术性原则,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现实生活中的设计材料,设计科学合理、符合社会现实的环境艺术作品。

3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3.1过于依赖数字技术

数字虚拟技术、艺术、创意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而在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三种要素之间的有机整合并不是三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运用基于数字虚拟技术将创意和艺术连接起来,创造具有艺术价值的创意产品。虽然数字虚拟技术比传统的手绘设计更加方便准确,但是数字虚拟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会在一定程度上模糊设计线条和颜色,影响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然而,在数字虚拟信息的支持下,环境艺术设计师为了节省设计时间和精力,过度依赖数字虚拟技术,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

3.2过度追求商业利益

虚拟数字技术创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和途径,有效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价值含量,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常用技术。然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十分重视数字虚拟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数字虚拟技术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商业炒作的噱头。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中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过度重视数字虚拟技术的运用,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魅力。另外,还有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陷入了唯技术论的错误之中,一味使用数字虚拟技术而违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属性,将数字虚拟技术放在第一位,忽视了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审美。

3.3文化内涵缺失

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将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内涵相分离,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因素,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缺失。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过度重视数字虚拟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展示的时代风格和时代精神,虽然设计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但是这些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由于文化内涵的缺失很难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

4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策略

4.1合理利用数字虚拟技术

首先,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正确对待数字虚拟技术,充分认识到数字虚拟技术的辅助作用和服务地位,将艺术设计放在第一位,使数字虚拟技术为艺术设计服务。其次,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合理利用数字虚拟技术,熟练掌握虚拟技术,充分了解数字虚拟技术的缺陷,避免数字虚拟技术缺陷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影响。最后,环境艺术设计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数字虚拟技术来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而应该将数字虚拟技术与传统的手绘设计相结合,将数字虚拟技术作为设计的辅助手段,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思维进行环境艺术设计。

4.2合理追求商业价值

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科学处理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合理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为此,环境艺术设计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数字虚拟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而违背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要在保证艺术设计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数字虚拟技术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博知.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2(07).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5

[关键词]环境会计;完善;资产会计;计量;核算

1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一般对策

第一,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的计量报告体系和信息披露。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型学科,要处理好环境会计与环境保护部门、资源管理部门的关系。实施环境会计并不是要分担环境保护、资源管理部门的部分职责,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一套相应完善的准则体系,对企业应揭示的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作出规定。

第二,增强我国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完善会计法规,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并对损害社会利益的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变被动地履行环保责任为主动承担环保责任,进而促使整个市场机制健康、良性地运转。同时,除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增强公众和企业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外,还应认识到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会计应全面地测定、计量和报告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因素和社会效益的变化。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环境会计将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社会责任感,还要具备运用新工具对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的能力。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能力。强化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逐步主动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会计人员要进行环境及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更新其系统的知识结构,以便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更好地参与会计管理工作。

2企业环境资产的计量与核算

2.1计量基础选择

第一,计量属性的选择。有人认为,环境会计应当使用多重计量属性,包括货币计量基础和非货币计量基础。其实会计的基本计量基础就是价值计量,其他物理量计量只能是作为会计计量基础的辅助性工具。会计核算一直将其他生产核算的计量标准作为辅助性、基础性的计量前提加以应用。这些非货币计量的过程,有的由车间核算员完成,有的完全由非核算人员完成。非货币环境会计计量工作,大多不是由会计人员直接完成的,而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测定和计量的。

第二,关于货币计量属性条件下的计量基础选择。会计上一般选择以货币为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额”、“未来现金流现值”等价值观念作为会计核算的价值基础,最新会计准则还引入了“公允价值”观念。传统的财务会计在资产确认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而管理会计则更多地关注“可变现净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现代会计中,则有很大的融合性,财务会计在其会计要素的计量与核算中,较多地使用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公允价值”的价值基础。

在会计计量中,对于交易过程取得的资产,如果其市场价值没有发生较大波动,一般以交易时的价格即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不能确定交易价格的,对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在持有期间由于市场环境、资产的自然状态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资产的市场功效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价值表现的上下波动,导致原来的入账金额不能体现当前该资产的实际市场价格,甚至发生严重的背离,引发会计报告信息与企业资产实际收益能力和价值金额表现的扭曲,这时需要对企业拥有的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对于现行市价严重低于其账面金额的资产,需要以“现行市价”或“可变现净额”为计量基础,重新估价,并及时反映和报告该类信息;“公允价价值”的引入,对企业环境资产的计量又提供了一种符合市场定价的属性。

2.2计量范畴

在长期环境资产的计量方面,重点是要处理好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对于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环保设备、环境保护专有技术等长期环境资产,完全可以依据现有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按照企业主要工程建设、生产用机械设备、一般无形资产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原则执行,没有必要考虑重新研究该类长期环境资产计量的特殊性。

从会计核算过程来看,环保工程建设的核算与企业其他固定资产的构建核算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为了单独确认和计量环保工程的建造成本,反映企业环保投资状况,有必要设立独立的明细账户专门反映环保工程的建造过程和预算执行情况。如果企业使用了借入的环保基金建造环保工程,则相应的支付业务应从“银行存款——环保基金存款”账户支出。

在环境资产计量与核算方面比较难以处理的还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状态存在的、非交易或非授权过程形成的环境资产。对于通过交易或授权经营而获取的矿产资源等生态环境资产可以计算取得成本,并可以按取得成本进行计量与核算。矿产资源可以按当期开发量占预期可供开采储量的比例摊销取得成本;水库、养殖基地可以按照可使用年限摊销取得成本。如果企业长期拥有水库等类似的环境资源性资产,一定会发生维护成本,但水库这类资产的自身价值并不会因为使用而降低,有时还会因为逐步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提高。如果限定一个摊销期限,并在这个期限结束时将资产价值全部摊销完毕,就会形成无账面价值的巨大资产。因此,如何处理这类资产的价值摊销是一个棘手问题。同样棘手的环境资产项目是不通过交易或授权过程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自我积累形成的生态环境资源,如清洁的生产环境、通过改造、治理形成的厂区生态等,这些环境资产在其形成过程中,无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不会将这些支出资本化为该环境资产的取得或形成成本之中,大多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如果将这类环境资源定义为环境资产,就会形成零成本环境资产。

该类环境资产可以专门考虑其后续计量与报告问题。对于具有价值保值和增值能力的环境资产,由于其不存在固定的价值损耗特性,可以不对其价值进行调整或摊销其取得成本,但每个会计年度末,都应该对其价值进行估计,如果该类资产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仍按账面价值计量与报告,可考虑计提该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以保证会计计量与报告符合稳健性原则。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6

一、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投资

(一)环境保护投资的分类。根据高速公路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保护投资分类,可以把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投资可以分为:建设前期的环保投资,施工期的环保投资,运营期的环保投资。

(二)施工前期的环保投资。建设前期的环保投资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保护总体的方案设计、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等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工作的投资。建设前期环保投资的主要内容有环保科研费、环境规划费、环境评价费、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设计费、环保工程设计费、其他环保工作费。其中环境评价费由三部分组成:战略环评费、规划环评费、环境影响评价费。

(三)施工期的环保投资。施工期的环保投资主要是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开进行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施工期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工作的投资。所以施工环保投资主要有:环保单项工程费、环保污染防治费、环保科研费、环境监测费、生态环境保护费、环境管理费、环保验收费、其他环保工作费。

(四)运营期环保投资。运营期的环保投资主要是指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营、保养、养护、维修以及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工作的投资。运营期环保投资主要有:环境后评价费、环境管理费、环境监测费、环保工程养护费、环保设施维护费、增建环保设施费、环保科研费、应急措施费、其他环保工作费。

高速公路在建设前期、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投资额相差比较大,通过查阅资料。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前期环保投资额仅占环保总投资额的约1%,施工期环保投资额占环保总投资额的80%左右,而运营期管理、维护、监测等环保投资费用约为19%。所以加强施工期环保投资的管理,提高施工单位环保的积极性,保证环保投资在施工期的有效使用,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效益最大化起重要作用。

二、高速公路环境投资效益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投资效益分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指的是人类的活动给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某种影响而产生的效应,即环境效益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影响的效果。

环境效益有正效益和负效益之分。例如,植树造林会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使空气清新,气候正常,其为正环境效益。像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三废”污染水体、土壤、大气,降低环境质量。这就是负环境效益,也称为环境损失。

(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人类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所占用及消耗的劳动,与所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产出与投入的比较。

(三)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或贡献。通常,人的活动可以产生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效果又称为内部效果,一般可以计量。活动对社会产生的非直接效果称为外部效果,外部效果分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一些间接经济效益。外部效果有些在经济上可计量,但大部分在经济上不可计量。

三、高速公路环保投资效益--费用评价法

效益――费用评价法是高速公路环境效益评价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度量高速公路项目总体效益的一种系统方法。它是在效益和费用的量值大小的基础上,评价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性的一种方法。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投资效益――费用评价分析步骤如下:

(a)确定分析环境保护投资的类型和范围。确定高速公路环境损益后评价问题的范围与边界,以避免分析范围过大,无法达到评价目的,或评价范围过小,不能反映投资的实际效果。(b)预计后果。投资项目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效益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要利用科学的方法预测项目实施后,效益和费用产生的定量影响。(c)确定方案的各种费用和效益价值。环境保护投资往往时间跨越较长,因此效益和费用发生的时间不尽相同,要通过一定的社会贴现率把不同时期的价值折算成现值。(d)综合评价各种效益和费用的现值。综合效益评价有净效益和效益费用比两种评判方式,其计算表达式为:净效益=总效益-总费用,效益费用比=总效益/总费用。

本文在考虑了eC(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损失值)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对效益――费用评价方法进行应用。

(1)效费比。总效益与总费用之比,记作BCR。用公式表示为:BCR=■。在考虑了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时,其价值直接作为费用被计入工程的总体费用,效费比的公式变为

BCR=■。eC为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损失现值,当效费比BCR>1,表明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大于支出的费用,项目或方案可以接受:当BCR

(2)净效益。净效益是总效益减去总费用的差额,记作pVnB,用公式表示为:pVnB=pVtB―pVtC。在考虑了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损失时,工程的净效益变为:pVnB=pVtB―(pVtC+eC)。当净效益pVnB>0时,表示项目或方案的所得大于所失,项目或方案是可接受。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负效益或费用的节约的归属处理不当所造成的错误;当净效益pVnB

根据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把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水土流失:路基开挖和填筑、桥梁工程、表土临时堆存点、工程弃渣、取土(料)场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2.林地、耕地、湿地:林地、耕地和湿地面积占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施工期环境: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较多,重点是非污染性的生态破坏,比如占用农田,林地资源的破坏等等。

4.生物多样性:临时占地与施工活动也会干扰破坏周围的植物多样性,使群落结构受到破坏,且可能造成林窗效应和边缘效应,而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裸露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这也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因素之一。

5.草地:草地具有很多功能价值,如产草,蓄水等。工程修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6.景观:项目对沿线重要的文物资源均给予了避让。大部分路段不涉及重要的省级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点位。

7.环境地质: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可能造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8.水环境:项目的建设会对沿线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或降低。

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是高速公路环境投资效益评价更准确,在使用效益费用法评价时,计算其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损失eC均采用的现值,这里价值损失现值是用社会贴现

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生态环境资源损失折算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现在的资金比一年后等量的资金更有价值。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发生在当时,但是生态环境因其破坏而产生的价值损失却是持续的,为了能够综合判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所以把其价值损失贴现到基年。

贴现率的选择也比较重要,选择高的贴现率时,未来环境效益与现在相比就变小了,未来环境成本的重要程度也下降。所以高贴现率对环境保护不利。我国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中规定规定我国社会贴现率为12%。在计算环境影响时,运营期一般按20年计算。

eC的折算过程按下计算:

eC=■[1+■+■+…+■]

式中:eC为总损失价值现值;

p为基准年影响损失值;

r为社会折现率;

m为当前年与基准年的差值

n为运行(影响)年限。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价值;发展

手绘淳朴的艺术表现形式确立了环境设计中手绘表现的艺术价值。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在设计方面得到不断完善,因此具有了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对象环境中的所有景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环艺手绘表现已发展成一项成熟的产业,由此可见对手绘表现及手绘表现图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研究亟需开展并意义重大。

1环境艺术手绘表现的艺术价值

环境艺术手绘表现的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手绘发展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缺乏。人类很早就开始追求艺术创作,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在岩壁上刻画发展到壁画,并且创造了一些精彩的手绘表现技能。手绘表现充满艺术的价值,是精髓,通过手绘可以看出作者的绘画风格。相对比较复杂和深奥的视觉艺术来说,环境艺术手绘就比较简单和形象。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想象的意境。环境艺术手绘充满丰富的手绘表现内涵,并且继承了很多绘画艺术技巧,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环境的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本源,在通过手绘来表现不同的环境时,可以提升技巧。而技巧是产生于环境形象,体面材质,构图布局等方面,因此设计师应该努力去发现表达的艺术规律。环境艺术手绘体现着设计师的思维方法、表现习惯、艺术修养等等。手绘技巧和方法具有2个特点,即自由和随意。艺术生动的技巧在设计师灵巧的手笔之间流泻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是设计师能动艺术地掌控环境表达效果的体现;寥寥数笔,利落于把握准确的形象特征之间,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笔法沉稳而流畅,转折丰富而多变,形态准确而生动,笔顺有序而和谐,是艺术地增强画面效果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法。境由心生是手绘表现的最高境界,通过作品表现作者的感情和思想。手绘中那些不规则的线条使得作品更加有意境,手绘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因此,应将手绘的表现加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保留这种灵活的特点。如果对手绘表现艺术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现代社会,电脑已经进入到家家户户,在设计方面也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手绘和电脑绘图有很大区别。其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思维所要表达的结果则完全不同。手绘表现的作品具有大自然的感觉,电脑绘图具有方便、准确的特点,但是会影响到设计创意的连续性,出来的作品就会缺乏灵性,显得比较呆板。在进行环境艺术手绘中,要善于观察,不断地学习和判断。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术,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

2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对当下设计的均衡发展,尤其是设计理论的完善及对设计教育的推动都极其有意义。手绘表现图的美学价值在于图的本身就是一幅艺术作品,它如绘画作品一样,有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美学品味,体现着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其实用价值表现在:提升设计师艺术修养,帮助思考推敲构思、准确体现设计意图、便于设计交流和提升美化设计方案等。

3环境艺术手绘的发展研究意义

(1)梳理历史、研究历史。通过研究手绘的发展过程,可以学习到以前的设计和设计手绘表现,理解其历史价值。

(2)完善设计理论,推动设计教育。我国关于设计理论的书有很多,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论,影响到了环境艺术手绘的发展。完善设计理论和推动设计教育,有利于环境艺术手绘的发展和研究。

(3)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在中西方的手绘表现图以及发展历史的学习中,比较研究室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4结语

环境艺术手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理解和创造,才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手绘风格,通过作品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流露出作者的学识修养。历史上的艺术家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敢于尝试,不断创新出新的表现方法,在追求美的艺术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磨练,这一个过程,有利于培养设计师的气质和品格。环境艺术手绘表现可以感动人们的审美意识,这些就是环境艺术手绘的价值,其中学习历史和创造历史是环境艺术手绘的发展研究的意义所在。另外,不能抄袭艺术,艺术应是被创造。在环境艺术手绘中还应该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和倡导环保绿色的设计观念。绿色的设计理念符合今天的发展需要,这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使环境艺术手绘更加符合“低碳”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沈竹,吴魁.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2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8

关键词:价值工程;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前沿的规划、管理技术,有效的满足了制造业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利润价值等需求。随着房地产业进军新世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步伐的加快,价值工程也日益渗透到房地产业的项目规划中。对于房地产业项目规划而言,制定一套系统科学、操作性强的前期规划设计所赋予的实际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对于指导房地产的开发、增大竞争筹码、切近市场需求具有重大实用价值。下面本文将在此背景下,具体来分析价值工程下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的要求、内容以及设计方案优化的建议,促进房地产业项目规划能够更科学、价值性更高。

一、价值工程理论简介以及价值工程在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一)价值工程理论简介

价值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经济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即提升产品或作业价值的途径,具体阐述如下:首先,第一途径是在保持产品或作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或提高产品的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预期需求;其次,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产品成本,来迎合消费者“物美价廉”消费心理;再次,在前两条途径的基础上增加变量,产品功能与成本实现不均衡增长。即通过提升较低成本来获得较高额度功能的提升;此外,满足购买力稍低消费者群的消费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毕竟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力还停留在一般水平,为此,应该注重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功能略有下降的情况,适当生产价格低廉的中档品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提升价值最为理想的途径是生产大规模“物美价廉”的产品,企业既能获取高额利润,又能节省生产成本,是本利结合的最佳点。

(二)价值工程在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1、可以强化用户第一的观念,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对于交易市场而言,买方市场最终会战胜卖方市场赢得最后的话语权,这是我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房地产业也不例外。因此,价值工程理论的运用,可以强化用户第一的观念,使得房地产品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实现功能与成本的完美结合。

2、可以有效控制目标成本,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价值工程提升产品价值的最直接途径是降低目标成本,实践证明价值工程在控制房地产业成本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建筑业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建筑业开发前的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可以有效控制项目投入成本,毕竟,建设项目成本节约的最大可能阶段就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随着项目额逐渐进展,可以优化的目标范围将越来越小。

3、有助于改变房地产业投入高、浪费大、质量差、造价高的畸形发展态势。提升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投入高、造价高、浪费大、质量差是房地产业普遍存在的顽固难题,价值工程理论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克服这些问题。价值工程可以有效糅合传统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的优点,使得成本与功能达到最佳结合点。

二、价值工程下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研究的内容以及设计方案优化的建议

(一)价值工程下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研究的内容

首先,是建筑群体组合即是通常所说的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处理等内容,它是依据地面容积率、地面规模、形状等来确定建筑布局、间距、朝向、高度、大小、个数等等。它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最主要部分,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功能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其次,是公共空间规划,即对没有建筑覆盖的集体公共空间的规划,它的规划对象有两部分,一是像围墙、地面之类的硬性方面,再次是指树木、草坪等软性方面。再次是道路规划,道路规划应该在方便原则、安全原则与经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一个合理、经济的路网。为此,需要对小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地形规模、位置、出入口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最后是绿地规划,绿地规划的对象具体包括住宅旁绿地、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配套公共建筑绿地四部分,良好的绿地规划有助于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因此应该坚持方便生活、保证安全、设计独特的原则。

(二)价值工程下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优化的建议

1、增加成本,准确把握功能,满足用户需求。在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成本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很难把握的问题,很多房地产开发存在着高成本、低市场的现象。为此我们要重视购买者关注的功能,要正确分析功能。可以说,功能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价值回报的大小。实际规划中存在着现实成本偏低、功能不够齐全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加大现实投入成本,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各项功能的达成,满足用户的各项要求。

2、注重环境设计,增加环境建设投入,提升环境效果。对于环境工程而言,投入的现实成本偏低,环境建设的投入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因而所达到的环境效果也是很不理想的。当代追求高质量环境的心理还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房地产业对于环境工程给予的重视不够,没有切合消费者的实际购房需求。为此,应该注重环境设计,增加环境建设投入,提升环境效果,满足用户环保养生心理。

结束语:

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如此迅猛,如何在价值工程理论下更加准确的进行房地产项目规划,使得房地产开发商能够在可接受的资金压力下推行具有完善功能与合理价格的优质住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在对价值工程理论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房地产项目规划的具体内容以及设计方案优化的两点重要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房地产业真正打造出“以人为本”的优质居住环境,从而实现房地产业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传昶,房地产开发中规划设计管理的两点意见.产业观察,2010~11:90~91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9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应用方法探索

环境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管理会计的新发展而形成的新领域(余绪缨,《财会通讯》,2001),是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的背景下,由管理会计与环境管理相融合形成的交叉领域。其理论结构的科学构建与应用方法的系统探索,是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深化现代管理会计理念、完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需要。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

作为管理会计与环境管理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管理会计需要在继承、发展与耦合这两大学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为指导,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形成自身的理论结构。“管理会计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职能、目标、概念、假设、原则和方法体系所组成的一个概念框架,并以此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李天民,《管理会计研究》,1994)”。同理,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应当由环境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职能、原则等构成,形成以目标为中心的,具有相关性、目的性、结构性、层次性、逻辑性、整体性、综合性、稳定性与适应性的概念体系。

(一)环境管理会计目标。环境管理会计目标是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地,它决定着整个环境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方向,是环境管理会计活动的定向机制。在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中,环境管理会计目标位于最高层次,是决定环境管理会计假设、对象、职能、原则的基础。环境管理会计目标除具有一般管理会计目标的导向性、系统性、时空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外,还具有特殊的二重性与层次性:二重性体现为既具有经济性目标,又具有环境性目标;层次性体现为由最终目标、协调目标与具体目标三个相互衔接与促进的层次构成。(1)最终目标。实现企业价值的可持续最大化是环境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现代环境管理的生态环境持续改进目标的融合与革新,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整体最大化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履行可持续发展这一最终受托责任的理想境地。(2)协调目标。是实现环境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与具体目标相互协调,环境管理工作与管理会计工作相互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协调目标,在于对企业的经济与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性协调。(3)具体目标。是企业最终目标与协调目标的执行性目标,具有具体性、经常性、多样性等特点,主要包括环境财务目标、环境管理目标、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控制目标、环境效益目标与环境责任目标等。

(二)环境管理会计假设。环境管理会计假设是为保障环境管理会计目标得以实现而对客观经济环境与技术条件等所作的合理推论,是从时空与计量等维度对环境管理会计对象范围的规范约束。根据环境管理会计目标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划分假设与原则的层次性,环境管理会计应当基于以下五大假设。(1)多层次主体假设。环境管理会计的主体涉及国家、区域、企业及其车间等多种空间层次,采用多层次主体假设是对这些层次的责权利范围、会计目标及会计对象作用的空间范围进行合理限定的客观要求。(2)持续经营假设。虽然环境因素加大了会计主体停业、清算等非持续经营风险,但良好的环境管理则有助于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因此,对会计主体活动的总体运行时间范围进行持续性假定是合理的,也是保障环境管理会计的原则与方法保持连续性的时间前提。(3)弹性分期假设。各管理层需要信息的时间不同,并受环境事件突发性与环境绩效长期性的影响,要求环境管理会计的会计分期假设保持较强的弹性,以便实现信息的定期传递与适时传递相互结合。(4)环境可控假设。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前者通常无法进行人为控制,后者则可以采取人为措施进行控制或避免。环境管理会计应当基于环境可控假设,主要对人为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与人为改进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5)多元计量假设。资源环境具有多样性、多用途性、非市场性等特征,目前无法将所有资源环境信息统一计量为货币信息提供给各管理层,这就需要基于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货币计量与多种表达形式的非货币计量这一多元计量假设对环境管理会计信息进行计量。

(三)环境管理会计对象。现代管理会计对象的代表观点有现金流动论、价值差量论、资金运动论、信息运动论(孙宝厚,《会计研究》,1987)。这些对象理论侧重于从价值(或资金)的流量、差量或其货币信息方面对管理会计对象进行界定。长期以来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使用,使企业进行经济再生产与环境管理活动产生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日趋凸现,与实现企业价值的可持续最大化目标相背离,其使用价值运动不应忽视。为科学揭示这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运动,借鉴易庭源教授(易庭源,《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新战略会计学》,2001)对会计对象的界定:“价值与使用价值不断对立又不断统一而引起的矛盾运动,是会计对象自身的矛盾运动”,将这一会计对象理论移植到环境管理会计中,环境管理会计对象即为企业的经济再生产与环境管理活动产生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运动,这与环境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如多元计量等)是内在一致的。为有效实施环境与经济管理,可将环境管理会计对象分为直接对象与间接对象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对象,是会计主体行为引起的资源环境实物量变化(使用价值运动)及其价值量变化(价值运动),是进行物化环境管理的对象,具有精确性、规范性、确定性、可操作性与可计量性等特点。二是间接对象,人的行为是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除对直接对象进行物化管理外,还应将人的行为作为间接对象,进行以人为本的环境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深化,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间接对象具有模糊性、灵活性、人文性、柔性化等特点,其确立有利于环境管理会计逐步实现“管理从物本管理向人本、智本管理发展,也就是从硬管理向软管理发展,使管理的特性从科学趋于艺术的发展(余绪缨,《财会通讯》,2001)”。

(四)环境管理会计职能。环境管理会计的职能是环境管理会计固有的内在功能,是环境管理会计实现其目标、确定其原则与应用方法的客观功能依据。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具有如下职能:(1)预测。是根据相关资料与影响因素,对会计主体未来的环境状况与财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科学测算。(2)决策。是根据预测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拟定考虑环境因素的采购、生产、建设、营销等多种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优方案。(3)计划。是对决策确定的方案进行环境管理的长短期目标、对策措施、内容步骤等所作的具体规划与安排。(4)组织。是为实现计划,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与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

有效配备和使用资源。(5)协调。是对环境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政策、制度、技术、人文等各种关系进行综合协调,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6)监督。是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检查,对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监察处理,包括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7)评价与分析。是利用各种环境管理会计信息评价过去业绩、分析未来趋势。

(五)环境管理会计原则。环境管理会计原则是会计人员观察环境管理现象和处理环境管理问题的思维尺度与行动准绳,是联系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与应用方法的中介。它包括总体原则和具体原则两个层次。

1、总体原则。是在大系统管理思想、宏观决策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经验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等环境管理思想(朱庚申,《环境管理学》,2002)的指导下,为保障这些环境管理思想贯彻到环境管理会计实践中去的一般性原则。总体原则主要包括:(1)系统原则。要求环境管理会计与其他企业会计、环境管理及外部条件等保持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反馈性与适应性。(2)宏微观管理相协调原则。微观层次的环境管理会计应当与宏观层次的环境政策法规、产业布局、发展模式等协调一致,互动发展。(3)责任原则。人与环境的关系是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实施的,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是环境管理会计的关键。应当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合理设计职位与授权,公正及时地进行奖励与惩罚,做到职责、权限、利益与能力的对等。(4)效益原则。环境管理会计应当追求兼顾微观与宏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动协调与可持续增长。(5)人本原则。环境管理会计工作应当立足于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等人本思想,不应片面地进行物化环境管理。

2、具体原则。是在总体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环境管理会计实务的具体性、执行性原则。具体原则主要包括:(1)相关性原则。指环境管理会计应当为企业各管理层、环保部门等利益关系人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2)客观性原则。指环境管理会计提供的有关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信息应当客观可靠,具有决策参考价值。(3)可比性原则。指环境管理决策方法应当合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项目的风险程度等因素,使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决策方案之间具有可比性,但不必做到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可比。(4)例外原则。由于环境管理具有区域性、综合性、非程序性、社会性等特征,对重要、特殊、新发生的环境事项应当例外地、权变地处理,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5)成本效益原则。环境管理会计工作应当贯彻发生的信息提供成本不超过其产生的效益这一普遍约束条件。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方法

环境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是在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指导下,借鉴相关管理会计方法与环境管理方法,从环境管理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应用方法。主要有环境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环境预测与决策方法、环境计划与控制方法、环境业绩评价方法等。

(一)环境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环境成本的正确计量、分配与科学管理,是环境管理会计的基础方法。美国环保局(epV,an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accountingasaBusinessmanagementtool:KeyConceptsandterms,1995)将环境成本分为四类:传统成本、隐藏成本、或有成本和形象关系成本。其中,传统成本、隐藏成本、或有成本属于内部环境成本,形象关系成本属于外部环境成本。目前企业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到对应成本对象的作法较少,多数企业仅将部分内部环境成本确认为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并分散在多个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中,其余内部环境成本则隐藏在其他费用或损失科目及其项目中,而对外部环境成本则基本上未予反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实现环境成本的合理内在化。

1、作业成本法(aBC)。传统会计通常是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环境成本作为制造费用归集,再统一按某种标准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分配结果往往扭曲环境成本信息并导致决策失误。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这一不足,它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两个前提之上(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2002),按照环境活动或事项确定主要的作业中心,分别根据传统成本、隐藏成本、或有成本、形象关系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按照所完成的作业归集这些环境成本并将其分配到产品、流程与项目中去,以增强成本计算的可靠性,发现并消除非增值作业,保持与加强增值作业,为资本决策与业绩评价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完全成本法(FCa)。在环境管理会计中,完全成本法是将与企业的经营、产品或劳务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关的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综合起来考虑的方法(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2003),其特点是完整地考虑了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企业发生的内部环境成本通常可以根据成本动因采用作业成本法等方法分配到成本对象,发生的外部环境成本大多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货币计量,再按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有剂量反应法、损害函数法、生产率变动法、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内涵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意愿调查法等(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2003),应当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成本类型谨慎地选用。完全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长期资本预算等战略决策提供全面的环境成本信息。

3、寿命周期成本法(LCC)。寿命周期成本法是对产品或作业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并确定实现环境改进机会的综合性方法(郭晓梅,《可持续发展主题下管理会计几个领域的拓展与创新》,2002)。它要求对产品或流程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使用、报废等全过程所发生的全部环境成本(内部与外部环境成本)进行计算与评价,反映环境因素对企业整个价值链的影响,为价值链的取舍与整合提供科学依据。寿命周期成本法扩展了成本计算的空间与时间范围,有利于企业实现整体性、长期性的可持续经营,但所需信息成本较高,可靠性有时也难以保证,应用时可以选取重要价值链环节进行寿命周期成本的计算与分析。

4、全面质量成本法(tQC)。全面质量成本法立足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环保需求角度,将产品或服务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视为质量缺陷,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通过pDCa循环等方法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成本。全面环境质量成本包括为保证符合环境标准(达到法定标准或为满足顾客适用性而优于法定标准)而发生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企业应当根据这四类环境质量成本建立环境质量成本模型,通过改进环境预防、鉴定与故障处理技术,顺应环保市场,使环境质量总成本最低。

(二)环境预测与决策方法。环境预测与决策方法如下:

1、预测方法。预测方法是以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经济信息为依据,科学地推测未来环境经济状况的方法,它是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预测方法分为两类:(1)环境状况预测方法。是以回归预测方法、马尔可夫链状预测方法、灰色系统预测方法等环境专业预测方法(李克国等,《环境经济学》,2003),对污染物排放量、环境污染趋势、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生产经营的环境影响、环境政策的影响、环保技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预测,主要为环境管理提供非财务信息。(2)环境财务预测方法。是以环境状况预测提供的非财务信息为基础,根据市场条件及管理要求,将环境影响因素纳入销售预测、成本预测、资金预测和利润预测等财务预测中,进行趋势分析、因果分析、调查分析与判断分析等,主要为环境管理提供财务信息。

2、决策方法。决策方法是根据预测提供的有关环境影响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考虑风险程度与时间长度等因素,进行生产决策、定价决策、经营决策、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等方法。其中,环境投资决策对企业具有长期重要的影响,目前多数企业在长期投资决策中仅考虑部分容易进行货币计量的环保费用、环保收益等内部环境成本与内部环境收益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法规、顾客环保满意度、企业的环保形象等外部环境成本与外部环境收益的影响,使得新的环境法规、环保技术等出现后,被放弃的项目可能是最优项目。企业可以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内部与外部环境成本,采用作业成本法按成本动因将环境成本分配到投资项目,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确定投资项目的时间范围,采用合理的折现率与风险系数进行计算,综合确定最优的环境投资决策方案。

(三)环境计划与控制方法。环境计划与控制方法分别为:

1、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根据环境管理决策确定的目标,通过编制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具体实施环境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1)业务预算。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经营与管理费用预算等环节中,应考虑环境政策、环保技术、环保市场等影响因素,将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量化并纳入这些预算之中。(2)财务预算。在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中,应包括环保资金预算、环境费用与环境收益预算、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预算等。(3)专项预算。是专门为某些重大或特殊的环境管理决策编制的预算,如为购置环保设备而编制的资本预算等。

2、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是为保障计划的成功实现而采取的各种审核与控制方法。主要包括:(1)制造成本控制。应将归入制造成本的环境成本纳入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进行环境标准成本的制定与环境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处理等。(2)质量成本控制。应对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检验费用、内部环境损失与外部环境损失等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综合确定最优的环境质量成本模型和产品质量总成本模型。(3)存货控制。应根据企业的环保需求、市场情况、环境政策等确定环保物资的经济定货量与环保产品的经济生产量,并按重要程度对环保存货采用aBC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类控制与综合分析。

(四)环境业绩评价方法。环境业绩评价在于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对生产经营实施控制,对员工进行考评等。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经营特点与组织结构,按照重要性、可比性、综合性等原则建立由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应当根据iS014000系列、3C认证等环境标准指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嵌入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之中,对于综合性指标可单独设置综合维度进行反映,以兼顾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环境业绩评价指标通常应当包括三类:

1、环保达标类指标。主要量化对环保法规的遵守和违反情况,包括各种污染的超标量与优于标准量、环保法规违反次数(率)、环保罚款、政府环保奖励、执行环境评估或审计的次数等。该类指标主要应嵌入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内部经营流程之中。

2、环境管理效率与效益类指标。主要量化环境管理实施与控制的效率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包括产品环保合格量(率)、材料与能源节省量(率)、废品回收利用量(率)、产品寿命延长期(率)、员工环保培训人次(率)等。该类指标主要应嵌入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学习与成长之中。

3、综合业绩类指标。由于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市场业绩等密切相关,应将环境业绩指标与相关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相结合构建综合业绩评价指标,包括环保产品增长量与利润增长额的比率、环保法规违反率与销售量(额)比率、废品回收利用率与顾客回头率的比率、员工环保培训人次数与产品环保合格量(率)的比率等。该类指标可在平衡计分卡中单独设置综合维度反映。

三、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应用方法的系统整合

环境设计的价值篇10

[关键词]生态环境价值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实现路径

生态环境是有价值的。近年来,生态环境价值的研究引起了广泛重视,人们开始讲生态环境价值、算生态环境价值、用生态环境价值,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提高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生态环境价值何在

生态环境价值,表示的是主客体间关系,即主体有某种需要,而客体能够满足这种需要,那么对主体来说,这个客体就有价值。在人类和生态环境这一对关系中,人类是主体,生态环境是客体,生态环境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以及享受所需要的物质性产品和舒适。因此,对人类来说,生态环境是有价值的。而且,由于人类的需要大体是按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顺序逐步发展的,所以,生态环境的价值也就会越来越大。

目前,对于环境价值或生态价值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是Daily在1997年的专著《nature'sServices:SocietalDependenceonnaturalecosystems》中所提出的,环境价值(有学者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所属物种支撑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国内学者关于生态环境价值的分类比较一致,将其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四种。国外学者关于生态环境价值的分类有多种:如二分型和五分型等。

生态环境价值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天然生成;二是人类创造。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不能进行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这是不对的,实际上,生态环境是有价值,只是它的价值很难计算。生态环境价值首先决定于它对人类的有用性,其价值大小则决定于它的稀缺性(体现为供求关系)和开发利用条件;不同的丰度、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质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都对环境价值的大小有所影响。如何评价生态价值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对生态价值的评估主要是使用生态环境经济评价技术,它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价,并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反映生态价值量的规模大小。

从1985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资源环境问题的只益突出以及对传统资源价值的反思,逐步开展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价格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资源价值理论多达10多种,如双重价值论、有限资源价值论、价格决定价值论、使用价值决定论、劳动价值泛化论、天然资源无价值和已开采资源有价值论、三元价值论、服务价值论、主观价值论、均衡价值论、价值无用论和稀缺价格论等。关于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边际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项目法、享乐价值法和条件价值法等。

长期以来,人们受“环境无价,自然天成”观念影响,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经济价值,对自然资源随心取用,毫无节制。因此,要节制人们的行为,就必须把自然资源纳入成本,要收费取用,限量取用。而这一切,都必须以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核算为依据。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使用制度,就必须采用有偿使用的经济手段。森林、矿产、土地、水和其它环境资源,都必须有偿使用,应交付资源使用税,应通过法律建立资源成本的概念和会计核算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在免费使用自然资源的条件下,人类浪费和破坏资源的种种恶习。

2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确立生态环境价值观

人类需要尊重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价值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有生态环境价值观。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观的确立有其外在和内在的依据。国际上,联合国《我们的共同未来》(1987年)、《21世纪议程》(1992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国际上开启确立生态环境价值观的突出标志。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也逐步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相继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2000年)等文件。并在国家“九五”和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为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观的确立奠定了制度基础。

国内生态环境的现实是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观确立的内在依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但是,依靠高投入的产出,不仅导致了资源供需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也制约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再加上长期以来对GDp的盲目崇拜,导致很多地方官员不惜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度、高数量。在取得所谓高“GDw”的同时,却是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面对这种状况,我国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确立生态环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实现生态环境价值的路径

3.1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生态环境价值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并不单单要求我们重视保护自然环境、重视生态平衡,而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出发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涮发展以及保持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作为各方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起来。坚持走生态效益、礼会效益、经济效益良性循环和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顾全大局的政治素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二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树立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三是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全民参与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低碳生活的生态实践,在实践中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

3.2要让生态环境价值化

让生态环境价值化,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确立生态环境也是有价值的这一基本认识,并在制度安排和战略举措上,全力保障这一认识的价值实现。要让生态环境价值化,一是要明确并保护生态环境的产权归属,必须确认每个中国公民都有享用纯净饮用水、新鲜空气和蓝色天空的天赋权力,且这一权力也赋予了子子孙孙。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利益群体都不能损害公民的这一“天赋人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发挥监督和裁判的功能,还要大力鼓励公民的维权行动。二是要让损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付出足够的代价。长期以来,我国都没有将生态环境损失所导致的成本,体现到企业的收益表里,表现在制造品的价格表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让生态环境价值化、货币化、资本化,对高污染行业、企业课以重税。对玩“猫提老鼠”游戏的偷排企业,一旦抓住则开出天价的罚单,使得其被抓的概率乘以高额罚款,要大大高出其偷排的收益,如此才有足够的威慑力。还应稳步推进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探索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制度创新。

3.3要建立eDp(又称“绿色GDp”)体系

现行GDp只反映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不仅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把控制环境损失的费用视为收入。另外,因环境破坏而产生的生产成本增加,比如医疗费用的增加,都被看成是付费者收入的增加。在现行统计中,只有环境破坏导致目前生产的减少和直接生产成本增加时,才把它归入减少收入中,其它的环境破坏都无法在国民经济中反映出来。因此,联合国于1993年推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这是一份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Sna)相关联的卫星账户体系。将环境与自然资源综合在Sna的关键概念和账户中,并调整了现行GDp和国民收入,建立了以eDp估算为中心的环境经济货币核算体系,其基本思路是要核算经济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即在经济过程中对环境的利用价值并将此环境成本纳入Sna,从现行GDp总量中予以扣除,以得到充分反映环境的作用。真正体现经济成就的绿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