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54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1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凝聚力理想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它是一个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最密切,影响最深的“小社会”。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刻苦勤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其身心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班级活动之中,它的成长与形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对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在建设班集体时,只有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突破点,才能把这个班集体建造得有力度、有价值、有凝聚力。那么,如何才能建设理想的班集体呢?

一、用“心”建设班风,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

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班主任而言,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打造理想班集体的重要手段。

1.用“心”制定班级制度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班纪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很必要的,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纪。制定班规班纪要有针对性,制定过程必须民主化,实施的方法又必须恰当。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全体同学的讨论研究下,制定出相应的班规班纪。

为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我班始终坚持每天由一个值日班长记班级日志,记录当天班级的各种情况:如文明礼仪、课间纪律、卫生情况、食堂吃饭、好人好事及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多年来,同学们始终如一真实公正的记录下班级的不足和进步,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从而使班规班纪真正的发挥起应有的功效。只有班主任用“心”去做,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班级制度。

2.用“心”培养学生骨干

良好的班风建设,得益于班集体的管理方式。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的作用很大,他们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他们是班集体的中坚,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他们在班集体中起着骨干引领的作用。班干部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工作威信的强弱,都直接关系到这个班级的班风建设的好坏和精神风貌的优良。因此,班主任要用“心”培养学生骨干,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民主推荐或竞争选举,班主任考察的方式,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确定素质高、能力强、为人正直、乐于奉献的学生为班级骨干,经过这种方式选举出来的班干部合乎“民意”,深受学生的欢迎,由他们来担任班干部,自然有一种向心力,有利于管理班级。班主任平时应通过谈心、书面交流等途径,摸清班干部思想脉搏,增强其服务意识,大胆放手地让班干部工作。同时努力增强全体学生的监督意识,实行班干部定期聘任制,做的好的继续做下去,做的不好的让近期进步较大的学生做,这样,不仅能约束班干部的日常行为,还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打造“人人皆干部”的集体核心。打造一支过硬的优秀学生干部团队可以使班级工作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二、用“心”打造班级凝聚力,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

班级凝聚力是班集体中学生人心的凝聚力,是建设坚强、理想班集体的关键。所以,班级凝聚力的打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学生的健康灵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打造班级凝聚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心”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随着孩子们由家庭逐渐转入到学校,同伴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开始超过父母,并且成为孩子们个性发展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打造班级凝聚力的首要力量。一个班级,是不能没有凝聚力的。如果像一盘散沙,这个班级也就没有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要使这个班级凝聚起来,打造好的班级文化就必须让孩子们在一个和谐、纯澈、团结的人际关系中学习、生活、发展。班级人际关系包括多个方面,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班集体的关系等。

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我们做班主任的需要做到平等对话、尊重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孩子们社会经验不丰富,还不懂得太多的人情世故,然而,谁对他们好,谁喜欢他们,他们可以凭自己来感受。谁爱他们,他们也会爱谁。爱着谁,才会信任谁;信任谁,才会依赖谁;依赖谁,才会尊敬谁;尊敬谁,才会配合谁。班主任要用“心”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使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和谐发展。同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班集体之间也是如此,只要多用“心”交流,就一定能把人际关系协调好,从而建设出一个和谐、团结、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用“心”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

为学生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让孩子在学校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为此,我们首先可以改变我们的班级环境。比如,在讲台上放置一个美丽的小花瓶,在花瓶里插上一小束可爱的小花;抑或是在教室窗户上贴上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并且写上一些祝福、激励的话语……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馨与融洽。从而,班级凝聚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2

一、根据需要来设计斑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提升学生心理需求

首先要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通过和学生一起制订适合本班特点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比如我所带过的一个班的班级名片是:“满天星”,班级口号是:“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班级奋斗目标是:“创建一个自主、团结、竞争、和谐的大家庭”。班训是:“自立、自尊、自强、自理”。班级座右铭是“永不放弃”。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制定子目标、人生格言。因此,在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设计班级名片、提出口号的过程中,我积极调动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然后通过集合、比赛、晨会等各种场合展示、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使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搭建班级民主管理的平台,促进学生心理自主发展

1.民主决议平台。凡是学校和班内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都要征集全体同学意见,少数服从多数,过全班同学2/3以上有效,我在管理中无一不这样,特别是关于“每周一星”的选举、“评优选先”的确定,都要十分的正规和公平,让所有的同学对自己都充满信心。学生自愿做的事肯定比班主任老师强行要求做的事要开心些,要顺畅些。比如学校进行“雅行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以及“红歌比赛”的活动参加,我都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都要参加,效果还是不错的。

2.民主竞选平台。康德说:“天赋的权力只有一个,即生来就有的自由权。”民主竞选平台的确立,使人人都有竞争的自由权,让人人都有当明星,当干部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通过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不仅是能力的锻炼,更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民主的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积极性被极大程度的调动了起来。

3.展示平台民主化。学校进行的演讲、绘画、文艺表演、各种比赛活动、每周一星的展示以及墙报的更换,我都坚持专长加轮流的原则,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一次次的刺激、使学生们感到异常惊讶、兴奋!学生们时常想到作为班级的每周明星是多么的荣耀,有了展示自己才艺空间的地方是多么的高兴,因为作为学生可以说表现欲望是十分强烈的,展示平台的建设正好适应了学生的需求。

4.沟通平台全员化。可以通过班级“心语本”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学生说有事找不到地方发泻,就在心语本上面发泻一下,有些什么感动、心里话都写在,心语本上,每位任课老师有什么建议、意见也可以写在本上,这样,既可以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每一天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变化情况,使教育更有时效性,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出现矛盾时,可以通过心语本进行沟通,使矛盾及时得到化解,从而促进了班级及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引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班级舆论是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同学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班级舆论起着一种导向、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肯定和否定,鼓励和制止,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纠正错误行为,在班级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学生表现出努力向上、争取先进的积极态度,使班级呈现蓬勃的朝气。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最丰富生动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评、讨论。如学校每学年配合德育和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和倡导良好的班级舆论的最佳契机。因此,在每次活动时,做好活动前的动员、活动时的组织、活动后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再如对学生中产生的问题,充分利用班、队会进行讨论、辩论,有力地调动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健康发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滋润学生心理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幸福成长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明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中,不同的班级文化差异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水平。因此努力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使之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因素,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尚是空白,具体表现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观念根深蒂固,唯升学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之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投入欠缺。以及教师、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淡薄,重专业轻素质的想法严重。因此,在中职学校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班级文化建设显得迫在眉睫。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涵义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学生既是生理上的人,又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都将受到集体文化的熏陶。同时,每个班级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必反作用于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班级文化,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积极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精神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狭义的班级文化就是这种精神文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生自身特性的客观需求

中职生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潜在栋梁和建设者。

(二)培养合格中职生的客观要求

中职生要学习的不仅是技能,更要学会做人。做人的素质是要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通过潜移默化才能百炼成钢。企业调研成果表明,一个中职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文化的高低,技能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品德素质如何,比如是否文明礼貌,是否诚信,工作态度、人生态度如何等。

(三)管理班级的迫切要求

大量优秀班级成长的轨迹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只有辩证地依靠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建设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幸福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让其成为班级的一个强大的凝聚核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宝。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可分三个层面理解: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如桌椅摆放,墙报张贴等,最能直接体现班级的形象,影响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外部评价。2、介质文化:介质文化是夹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和道德习惯的建设上。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和归宿,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实用性原则。

首先,建设一个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通过净化、绿化、美化后的教室环境建设,既可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其次,努力健全一个规范诚信的介质文化。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据,彰显班级特色。可以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周会总结、班干部定期会议、突发事件处理、卫生管理、值日生等制度。在规范的实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充分体现可行性、可持续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再次,是形成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好技能和文化的同时通过坚持一日一字训练、每周一歌训练、成立文艺队、球队等业余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净化他们的灵魂。让一个“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环境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积极打造一个奋发向上、高凝聚力的优秀精神文化团体。可以每天让学生记诵班级奋斗目标,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诗词等,充分利用读报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定期举行演讲、朗诵、歌咏、班会、兴趣小组、辩论赛、技能比赛、军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班级精神。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性精神环境和社会性参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

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价。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1、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2、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指数。3、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指数。4、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熏陶塑造学生的人格取得的成效指标。5、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班级整体素质。

七、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

1、主观方面: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素质较低。同时各中职学校在办学早期,软硬件设施与学生的要求还差一定的距离,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无人问津。

2、客观方面:人才培养和用人观念的急功近利现象严重。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再加之进入职业学校的大多是双差生。他们根本就不配合甚至理解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从社会因素来说,部分用人单位考察挑选毕业生的标准就是学的什么专业,几年制的、开了什么专业课程,很少有人去了解该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用人高峰期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就家长而言,只要孩子能就业,拿高工资,这就是他们教育投资的目的。

八、班级文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全员参与、辩证处理传统文化、中西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等原则。

九、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幸福成长的基石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打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幸福。在幸福中进行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受罪,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优秀的班级文化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班级文化建设不愧为班级管理中的一枝独秀,它似一缕春光,让每位同学看到阳光灿烂;它似一泓清泉,让每位同学感觉温馨舒爽。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思考

一、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层次较浅

班级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一般可以划分为表层、里层、内核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表层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容班貌以及班级的标准等;里层包括班级纪律、奖惩机制、计划组织等制度形态的文化建设;内核包括价值观、理想情操、道德素养等深层次的文化建设。物质形态即表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壳,制度形态即里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柱,精神形态即内核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真正核心所在。但是,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班级文化的理念不够全面和深入,工作的重点在班级环境、班容班貌以及班级制度等表层和里层班级文化建设上,而对精神层面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深层次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水平,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较为浅显,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随意性较大

由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的行为不够规范。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评主观判断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无法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特色。其次,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整个设计,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

(三)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空心化

多数教师习惯用成绩和纪律两大指标进行学生的评定,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已经植根于许多教师的心中,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个性,还需要通过多元价的值取向来引导主导价值观的建立,进而形成班级文化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级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目的所在以及班级文化的灵魂支撑。

(四)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高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应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而实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组织各类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多数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流于形式,只是单纯的响应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号召,开展“大呼隆”式的活动,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制度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为了有效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在建设之前应制定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首先,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将具体的内容落实到班级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综合情况,和学生及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活动计划。并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由学生集思广益来起一个个性化的名称和口号,进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力度,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信号,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

(二)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教育理念

班级处于高中教育和教学的中的一线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追求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班主任独具慧眼,具有独特且富有创造性的班级设计和管理能力。教师在班级活动中不仅仅是扮演成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班级的文化建设,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同学。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充分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体现学习的理念和精神。

(三)建立柔性化的班级文化

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解放思想,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给予班级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坚持“因材施教、因班施育”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第一,强化班级主流价值观建设。通过班级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形成属于本班的独特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应该引领班级各项活动,引导每个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采取小组竞赛积分法的管理方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选取每一组的小组长,再制定具体的班级活动积分规则,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不断积累分数,并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小组比选。通过这一方法来提高高中生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班级凝聚力,并且学生的班级班规遵守情况也会显著改善。

第三,采取“班级文化社团”的管理方式。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活动的顺利展开,并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

第四,采取“领导带头”的管理方式。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采取学科带头轮班制度,并对每一位带头人进行评分,并给予优秀学生奖励。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不拘泥于形式,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进而提高班级的凝集力,促进每一名同学发挥个人特长,并逐步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薇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08:56-60.

[2]李幽然,李灿,张彦花.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45-48.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5

依托班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这一载体,通过班级文化的导向、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出原因分析,进而提出通过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和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优化班风建设等途径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问题;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核心内容为班级文化。依托班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这一载体,通过班级文化的导向、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要依托。从我们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着颇多问题。

第一,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从调查来看,当前高校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许多制度、方法、措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比如说学校每年评选校级先进班级,基本固定于院系推荐报送学校下文表彰的形式。其间没有行之有效的评定考核制度,先进班级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没能得到很好的宣传,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辅导员、班主任理应成为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导师,但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忙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事务,工作比较琐碎、繁杂,而班主任是由专业教师兼任,课余时间大多忙于自己的家庭或是自己的私事,基本没有太多时间来过问班级事务。

第三,班级制度建设不健全。从调查看,56%的班级没有班级规章制度。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认为用学校或系里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就已经足够,根本没有必要再麻烦地弄一个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

第四,班级学风欠佳。在班级学习风气的调查中,认为及格就行的同学占到56.11%,而得过且过和不怕“挂科”的约占到10%。访谈中辅导员、班主任也证实,目前大学校园里60分万岁的学业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同学当中,许多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也抱有这样的思想。

第五,班干部核心模范作用发挥不足。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先锋和表率。班干部自身的模范作用发挥与否,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关键作用。调查显示,大部分班级没能选拔出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同学担任班干部。班干部当中,有些干部认为工作做得很累,吃力不讨好,有些甚至造成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有些未能有效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极大影响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动摇班级管理的基础。

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影响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

首先,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今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各种形形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文明还是糟粕统统涌入大学校园,冲击青年大学生群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这些都对班级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影响。

其次,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人一生下来,首先接受的便是家庭教育。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在家庭因素中,对人生影响和作用最大的是父母,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个性特征、作风习惯、兴趣爱好、文化素养、道德水准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子女。实践证明,家庭教育不同,子女成长不同。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家庭作风尤其是家长作风,家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极大地影响着子女并同时把这种影响延伸到社会和学校,延伸到班级中,从而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影响。

第三,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因素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各级组织和制度上。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进行保障。这一组织制度并非由班级自己制定,而必须是学校、院系认可并推广实施的制度。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育理念无一不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校园文化是所有班级文化生成发展的大环境和源泉,班级文化通过何种活动方式形成和呈现,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当前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制度,但实践证明,这些制度较为笼统,浮于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第四,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长在以自己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大部分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征:个性张扬,做事考虑问题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本位主义严重,韧性差,挫折感强,团队协作精神差。他们进入大学后,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由此容易形成人际冲突。这种由此前在家里的一帆风顺到目前种种碰壁的巨大转变,往往给他们带来较大的挫折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对他人没有信任感,缺乏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久而久之使他们渐渐远离集体。

三、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应该通过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和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优化班风建设这些途径和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学校重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全校积极营造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首先,规划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蓝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文化基础;抓好校训、校歌、校徽等的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文化基础。其次,修订和完善班级评优激励体制,如在优良学风班、先进班级的评选条例中进一步明确各类硬性指标,为各班级明确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在评优过程中,摒弃之前笼统感性的评选模式,增加公开答辩的环节,制定规范的考核量化条款,以此评选出优秀班级。此外,对于优秀班级先进经验要进行大力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氛围。

第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最主要是体现在思想引领上。辅导员、班主任要抓好主题班会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和主流,从而有效带动班级其他方面的工作。其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特别是班主任的培训,增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最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考核监督力度,加大评优奖惩制度,严格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形式,激发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性和积极性。

第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大力塑造班级文化。建立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集体得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组织引导,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班级实际情况,带领全体班级成员建立包括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纪律卫生等在内的班级规章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同时还应确立清晰的班级奋斗目标,如校级、省级、全国先进班级等。班级奋斗目标确立后,在平时的班级工作和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及班干部应有意识地加以强调,充分发挥班级目标凝聚和激励作用,积极引导班级成员自觉向班级目标靠拢,齐心协力创建先进班级文化。

第四,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优化班风建设。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班风建设又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成才目标,使之学有方向,学有动力,是学风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其次,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动力和发展方向,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具有远大抱负,才能够对其自身产生恒久性的激励。再次,加强制度管理建设。当前高校网络泛滥,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所以应严格班级课堂纪律考勤,学生一旦出现违纪旷课苗头,及时进行谈话教育,旷课达到一定次数坚决按照学校纪律给予严肃处理,并及时通报家长,联合家庭进行教育。

第五,选拔德才兼备的班干部,加强班干部培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班委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班委本身的模范作用发挥与否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在班干部选拔上,班主任一定要认真把好关,按照班干部的任职要求,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以此为核心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从班干部任职要求的角度看,选拔班干部尽量从以下几点考虑: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政治素质高,有良好的学习成绩,能以身作则和团结同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某方面的特长。班干部选后,应加强培养。目前高校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重点放在校、系学生干部一层,往往忽略基层班干部的培养。其实班干部不仅需要像校级学生干部一样进行常规性、系统化的培训,还应该单列出来,结合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除了理论培训之外,在平时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指导,注重引导,善于激励,鼓励班干部大胆尝试,敢于犯错,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积极帮助班干部成长,充分发挥核心模范作用,有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艳齐.四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是承上启下的教学阶段,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在素质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我国的高中班级建设必须突出文化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班级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通过对学生的锻炼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高中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做好班级丰富的物质文化建设

高中班级团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散地,注重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具体而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针对教室环境进行布局,对标语、桌椅等进行设定,努力让教室的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应有的价值。对此,教师要集思广益,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集体探讨得出最终的布置方案。首先,要精心设计班级标语,利用班级标语体现整个班集体的特点,并将其放在明显的位置,时刻提醒学生。其次,要细心布置班级墙壁,在教室的墙面处悬挂名言条幅,定期做好更换工作,利用这些小摆设时刻激励学生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同时,学生还可以将中国国旗和地图悬挂在班级里,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内涵和修养。最后,班级桌椅的摆放要合理,根据学生的数量和班级环境,整齐安排座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互相帮助。

二、制定健全的班级文化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健全的管理方案,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文化活动,在制度中必须体现严格管理,不断巩固班级风气,结合学校的责任文化、一日常规要求及《中学生行为规范》等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设定班级活动的方式和具体时间,明确活动内容,并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重视学生的建议,从而为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三、构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联系

班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每天沉闷的学习不利于他们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受影视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的形象都较为刻板,学生难以与其亲近,更别提谈心了。想要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突出班级的优良作风,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实现积极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对此,班集体要定期举办集体会议,通过设定议题的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使学生之间互相了解。教师还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课下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做好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课业压力,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让自主化管理生根发芽

自主化管理开辟了中学德育工作新天地,已形成管理特色。班级在实施学生自主化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班级公约,把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自我激励目标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一日生活学习计划,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设立流动哨文明岗,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增强自律意识,实行(班级值周)制度和学生参与(三操)考核,有利于确保学生管理的主人翁地位。学生自主化管理,容易相互理解沟通,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应该让自主化管理进入班级,进入宿舍,深入人心,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总之,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对整个团队和集体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教学理念的推动下,高中班主任必须注重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打造班级文化,并丰富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关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文教资料,2013(2):147-148.

[2]高琬鑫.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0):9-11.

[3]龙靖.从环境课程的角度探讨高中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142.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8

关键词:班级文化功能定位功能实现

班级文化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塑造优良班风班貌,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成员全面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功能定位

1.道德发展功能。

班级文化通过对学生进行柔性的道德教化,启发学生内心的一种理性约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通过从班级文化中学习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来确定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促使自己的行为结果符合社会期望。学生还可以学到在班级文化形成的进程中,靠榜样自身的人格魅力逐渐成为大家接受认同的道德规范。这些榜样示范作用,能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发展。另外,班级文化的隐性特征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此外,显性的教室环境文化、隐性的观念与舆论,刚性的各种制度、柔性的理性约束等多样性的班级文化手段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总之,班级文化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它以其目的的隐蔽性、榜样的示范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实施影响,实现对全体成员的同化,促进全体成员道德素质的共同提高。

2.教育管理功能。

首先,表现在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因为班级物质环境的美化与布置、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班级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内容的建设,既涉及智育的培养与发展,又涉及美育的培养与发展,还涉及道德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因此,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所包括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有着无形的教育力。

其次,表现在班级文化的管理功能。具体来讲,有评价指导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和激励凝聚功能三方面。评价指导功能表现在:班级文化的目标导向性和文化导向性。规范约束功能表现在:一是通过班级文化中一系列”法”的体系约束学生;二是通过良好互动,让学生理解制度和规范,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自律。激励凝聚功能表现在:一是班级文化对价值观的整合,尤其是对班级主流精神的整合;二是班级文化中的价值观导向、舆论氛围、示范榜样,会激发学生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二、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文“化”人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以文“化”人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突出“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多用隐性教育,通过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要开展专门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的设计、实施、反馈建设班级文化。

2.合目的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合目的性原则指的是利用主客观条件,以实现我们所预期的文化,方向性原则是指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两者的结合,指要处理好班级文化与社会大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实现教育目的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处理好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3.指导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原则。

指导性原则指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加强指导、辅导,使班级文化的教育、凝聚、制约、激励功能充分发挥,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指导的整体格局。自主性原则指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督促。两者的结合,是指班级文化建设,教师既不能放手不管,又不能干涉太多,应提高自身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三、班级文化功能实现的途径

1.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树立班级核心价值观。

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应在班级创立之初,广泛征求每个班级成员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并结合班级的专业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因素来确定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一旦确定,切忌朝令夕改和空洞肤浅。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内核,是被班级成员普遍认同,并愿意遵循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班风是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因此,班级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高道德水平,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互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

2.发挥好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特别要在原则把握、价值判定、方向抉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保证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学生党员干部是班级的优秀分子,是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只有学生干部主动关爱同学、服务同学,关键时刻身先士卒,其他同学才会心悦诚服地配合班级干部组织开展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3.从班级文化的三大要素出发,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

(1)创建特色班级物质文化,增强环境育人功能。

班级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静态的班级文化要素。课室的整齐与洁净、板报墙面的提醒与激励、窗台角落的生机与勃发、班级网络媒体的开放与互动等班级物质文化凸显班级理念,暗示、引领、督促学生融入氛围,奋发向上。因此,班级物质环境布置要充满着文化的气息,让学生走进教室都有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都在微笑,都在育人。

(2)建立健全班级制度文化,形成优良的班风班貌。

完善班级管理机构和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班干部、学生党员为骨干的班级管理机构。至于班级管理制度,可以采用五大机制,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一是竞赛机制,鼓励同学之间你追我赶。二是代谢机制,班干部不断地循环,常换常新。三是协调机制,组建“协调小组”,以协调班委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是督导机制,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法”。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五是引导机制,注意提高学生对班级自我管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3)传播良好班级精神文化,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形态,是在班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隐性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促进作用及班级特色活动的推动作用来传播。一般说来,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强化主题班会课的严肃性与辅导员的责任心;强化主题班会课的科学性与主题内容的系列性;强化主题班会课的有效性与组织实施的艺术性。班级特色活动必须注重主体性、发展性、社会性、多样性原则。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让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让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此,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活动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3]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党支部建在班上及其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项目号:2012BKZZB12;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班级文化素质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63-01

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单位是大学生的归属地,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其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下面本文就班级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班级文化概述

班级文化是大学生在班级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学生在高校中进行学习是出于报效国家的理想、不辜负学校的教育和自身前途等目的的综合考量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创造出多种形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班级文化自身的覆盖性决定了其会对每个班级成员造成文化渗透,因此,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1.促进大学生的独立意识

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塑造大学生理念的过程,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大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等自主意识,进而使其萌发独立思想。每个班级都需要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这个目的的达成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的实施。在传统环境中,一些班级干部只注重管理形式,而不注重其切实的内容,造成班级管理出现空泛性,也有一些班级干部试图摆脱这种体制的束缚,采取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让每一名大学生都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当中,让他们积累相关的教育经验,得到锻炼的机会,找到了体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机会,进而达到了班级团体的聚合效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

2.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的人生认识引导到正确的层面上来,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如何修身、如何做事等,进而激发出他们勇于承担的责任感。

3.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一直是一个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其实际情况非常不乐观。他们中普遍存在没有信仰、抗压能力差、缺乏上进心等问题。当取得一些进步时,立刻得意忘形;遭受打击时,便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必须应受到重视。

三班级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

1.增强整体感

班级是否具有凝聚力是一个班级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衡量标准。好的凝聚力可让班中的每位成员互相团结在一起,进而实现共同进取的目的,为班级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努力。健全的体制是一个好班级必备的条件,它可以使班级中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让班级中的所有事情都有相应的原则可以参照,切实做到班级运行的流畅性。

2.确立归属感

好的班级文化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具有长期性,是从班级出现的那一天就开始逐步建立的。正确地引导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教育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应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整体观念,让班级中的成员参加各种合作性的活动,进而增强合作精神的培养,形成集体观念。此外,班级干部在一个班的事物处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只有班干部的工作水平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教育人员要切实关心学生的生活,尊重他们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促进班级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推进班级文化向前进步。

3.班级活动方面

首先,要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之余感受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唱歌比赛和演讲比赛等,将正确的价值观念灌输进活动的每个细节,让学生的行为受到良好的思想规范,在做事时依照良好的习惯去进行,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学生来到学校是以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所以一个班级应该树立起良好的整体学习理念,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大家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另外,创新是对传统的颠覆,是解决新问题的有力武器。因此要在班级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学生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积极思考,运用创新手段,使班级文化丰富多彩。如此,既建设好了班级文化,又提升了学生们自身的素质。

四结束语

大学生班级文化的顺利建设对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实现班级成员的聚凝,也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向前推进。高校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军利.谈谈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寝室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回答的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大学班级是大学的最基层组织,大学班级建设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班级建设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前班级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班级成员缺乏归属感,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弱|90后学生,社会活动经验不多,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不强,个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强等,导致了班级管理难度大。

1.2班级数量多,基数大,管理难度大

班级人数多,学生意见很难统一,导致班级活动开展难度和班主任管理难度的增加。

1.3班级非主流群体增多,对班级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班级非主流群体主要有几种类型:不满学校和班级的管束,不介意违反纪律型;个人主义严重,对学校规定置之不理,消极避让型;对班级建设及学校活动不感兴趣,不反对,不参与型等。这在班级中造成很不稳定因素,但由于这部分人存在一些个人特长或号召力,对班级其他同学起着较大影响作用,对班级建设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1.4班干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班级班干的思想品质和工作能力素质良莠不齐,对班级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

1.5班风学风建设需加大力度

学风是班风的核心。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尤其缺乏动力,多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目标与学习兴趣为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带来难度,抓好学风、班风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

2班级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三观”存在偏差

当前的社会原因,学生们考进大学过程中,家庭大多事务都是由父母操办,不需亲自动手,学生也养成了思维与行动惰性,缺乏积极思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市场经济与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热情度和统一度很难调动。

2.2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集体活动欠吸引力

有的班级建设中缺乏明确目标和定位,导致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杂乱无章,班级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导致班级建设的长期性、统一性难以保持。

2.3自由平等观念的发展,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人的自由和平等,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老师关心他们,又嫌老师管得太多太罗嗦;以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现在老师提个要求学生有很多原因和道理。现在的常态是师生之间只有在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下才能取得一致意见,学生对班级和学校任务认可了才能去有效实行,这给班主任管理和班级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3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建设

3.1以生为本,强化民主管理

首先明确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同学,为同学成长成才与发展提供平台和帮助。培育班级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是以班级学生为本,方法是强化班级管理民主化,内容是尽量满足班级成员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使班级成员树立班级是我家园,班级事务是我自己的事情的观念。在班级做出整体决策时要认真吸取每位同学的建议,最后以民主表决方式形成的最终决定要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想法。使每个班级成员的建议得到充分尊重,提高其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例如要大家共同制定班级班规,修改和定稿时要广泛听取同学建议,形成初稿后,召开班级全体会议,进行审议修改。最后是无记名投票表决,超过全班2/3的同学赞成就视为通过,否则从新修订表决,不能仓促盲目行事。

3.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班级文化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灵活多样的方式。班主任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渗透到班级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大一学生每天要晚自习,几个小时的时间没这么多的作业可做,比较枯燥,可以每天抽出40分钟时间组织班级活动,成为“晚间第一课”,如组织时事政策新闻等的讨论宣讲,可以使学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通过组织班级主题演讲比赛,选个大家感兴趣的题目来交流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风采,同时又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通过班级读书会、头脑风暴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锋的平台,鼓励班级百花齐放的文化状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为参与学校的各类比赛作准备;也可以每天观看一点纪录片或者有意义的电影,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波澜壮阔,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制定每个月的晚自习活动计划,全班分好组,3-4个人一组,布置好每组要组织活动的时间,各组自选主题,学生自己组织和开展,班主任监督把关或选择典型主题来参与,这样增进感情,增强主观能动性和组织能力,营造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的文化氛围。大二的学生可以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来开展。辅以定期的班级校外活动,如骑单车行、徒步沿江风光带、职教城,公园义扫、寝室楼栋周边义扫,学民共建活动等,从我们思政课举办过这些学生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内心渴望有这样要求他们走出寝室、放下手机与他人交流合作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机会,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多为大家创造这种机会。对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进友情,增强认识能力、培养高尚人格、积极奉献社会有很大功效,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在班级建设中,能否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要想在班级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班级领导机制。因此,辅导员和班干部应当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和谐班级,培育班级文化结合起来,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远规划;辅导员多对班干部谈心和指导,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班级建设的工作方法,为其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班干部应当分工明确,定期总结和汇报,按时完成和落实班级班级各项工作,及时排解各个环节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抓出实效!

3.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评价机制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每周班会,对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创新等思想政治素质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点评和表扬,鼓励学生劳动和创新,树立学习、活动和实践典型,并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体现,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核心的主流的价值观引导班级,精神激励和民主激励结合,精神激励满足优秀学生的精神需要;民主激励,让优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位有为,发挥更大的作用。

3.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级网络化建设

网络已势不可挡地成为了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班级QQ能及时传达班级信息,但有着不利于保存的劣势。利用某个专职班干部的个人世界大学城空间建立一个班级自己的网页,将班级活动、班级中的典型、班级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每一个重要片断记录下来,将来毕业聚会或者当我们都老了时来看,这是多么有凝聚力有意义的事。也能促进大学生自主地接受教育,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还可以设立答疑板块,请专门人员定期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班级可以设立专门的有一定信息能力的班干部管理舆情,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掌握校园动态,所有班级成员都是舆情收集员,引导网上舆论,建立网上家园,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灵敏准确的网上预警机制,为广大学生搭建起一个全新思想交流又可以长久纪念的平台。

3.6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宿舍建设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的增长点。班级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集中统一住宿的有利条件,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抓好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班级各类学生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宿舍管理中的带头作用,形成党员宿舍,干部宿舍等有组织性和号召力的班级战斗堡垒,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来带动班级宿舍良性发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清洁美化大赛、文化展览,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能力,有利于同学间相互了解和调整,无形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和劳动光荣意识,这也为同学们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进而促进班级和谐,对班级宿舍可以像我们工会评选标兵岗一样,发展每个寝室的特色文化,打造如学习之家、书法之家、文体之家创新之家等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真正把学生宿舍建成温馨和谐、整洁有序的学生之家,促使了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泽,李璐雨.大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建设模式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03).

[2]郑伟.大学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3(27).

[3]廖元新,胡邦宁,涂冰,甘雨,柏晓武.试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