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技术监督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0:19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1

1.1为加强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建立有效的技术监督机制,以保证本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并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对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1.3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章、标准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版权所有

1.4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1.5供电分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和监督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技术监督的范畴

2.1技术监督的范围包括:高电压、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远动、电能质量及节能、直流、电能计量、热工仪表、通讯、变电运行、变电站土建、10kv配网、低压配网。

2.2技术监督主要内容包括:日常专业监督工作、事故分析、交流培训、大修技改指导、设计审查、方案审查、信息传递、新技术推广、设备选型、技术监督工作总结等。

第三章职责分工

3.1设立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总工程师负责,归口管理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

3.1.1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3.1.2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3.1.3组织制定分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制度、标准、技术措施等。

3.1.4制定分公司技术监督规划与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对策;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

3.1.5对因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组织调查分析与处理。

3.1.6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会议,总结、交流和推广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3.1.7组织有关单位搞好分公司新建、扩建、改建电力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工作。

3.1.8组织落实分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交流、考核评比等活动所需的经费。

3.2生技部是分公司技术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其职责如下:

3.2.1根据专业技术文件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2.2掌握分公司主要运行设备的技术状况,建立、健全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

3.2.3参加分公司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反事故措施及处理意见。

3.2.4审核基层单位主要申购设备的选型方案,参加重大技术措施与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

3.2.5对分公司技术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2.6定期提出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与要求。

3.3根据专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各基层单位也应相应履行各自的技术监督职责。

3.3.1调度中心负责远动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2计量部负责热工仪表和电能计量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3变电巡维部负责变电运行和变电站土建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4修试公司负责高压试验、设备检修的技术监督工作。

3.3.5通信公司负责信息传输的技术监督。

3.3.6各基层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设备和运行存在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上报生技部。

3.4建立健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技术监督网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做好日常的技术监督工作,其职责如下:

3.4.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等,并制定分公司或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和有关技术措施。

3.4.2对本专业所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定检、维护与检修等各个环节),并建立健全本专业的技术档案。

3.4.2.1收集、积累设备运行数据和设备缺陷信息,掌握每种设备的故障率,对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应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故障跟踪,并根据运行、试验得出的数据编写该类型设备的运行分析报告,如实上报。

3.4.2.2应提出设备故障的整改方案,内容应包括1)对现时带缺陷运行设备的处理方案;2)分期分批对过时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

3.4.2.3认真、严肃行使技术监督职权:对质量不合格产品、设备、材料进入电网有否决权;对制止违章操作及超标运行有建议权。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结合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挂网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供选型报告。

3.4.3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本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3.4.4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思路,对本专业的技术改造应有3年规划。

3.4.5编写本专业年度技术总结,提交上级审核。总结应包括:本专业年度工作概况、本专业技术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设备和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明年的工作计划等。

3.4.6各专责应定期组织召开本专业的技术讨论会,统计本专业技术监督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情况,了解缺陷处理情况等。会议纪要应提交生技部,生技部根据会议纪要向各专业提出相关要求,并定期各专业技术监督动态。

第四章技术监督管理

4.1技术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报告、签字验收和责任处理制度。

4.1.1技术监督项目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上报,重要问题应进行专题报告。

4.1.2建立和健全设备质量全过程监督的验收签字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技术监督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可越级上报。

4.1.3凡由于技术监督不当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4.2建立和健全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档案。

4.2.1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资料应完整和连续,并与实际相符。

4.2.2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监督的全部原始档案资料,设备主管单位应妥善保管。

4.2.3努力实现技术档案的规范化、微机化。版权所有

4.3建立技术监督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

4.3.1对技术监督的指标及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利益以及称号评定等活动挂钩。

4.3.2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五章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每年由生技部组织召开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1与会人员: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各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班组技术骨干、特邀人员。

5.1.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各专责介绍专业年度总结情况;2)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组讨论,各专责汇总讨论意见;3)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对技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示。

5.1.3会议资料:生技部汇总各专业年度技术总结制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资料。

5.1.4会议纪要:生技部根据会议内容制定会议纪要分派各生产班组学习。

第六章附则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2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和****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水法》和国家有关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总结交流近几年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研究部署新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会议还将表彰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从事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紧跟形势,不断提高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列为基本国策。刚刚闭幕的****提出了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利部党组把握形势,遵循规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这些为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水利系统积极探索和实践治水新思路,水利的发展和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央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总理在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和帮助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市场监管和监测制度,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吴仪副总理在去年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上指出质量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认证认可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手段。回良玉副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时俱进地做好农业标准化的各项工作。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同时成立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从组织上加强了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今年9月,国务院以390号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为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法律依据。

水利部历来都很重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近年来更是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汪恕诚部长在近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都强调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标准化等基础工作,要把补充、修订、完善各类技术和管理的规程、规范,建立健全水利行业的经济定额、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工作列为当前最急需的几项基础工作之一,抓紧抓好,并给予必要的投入保证。在广大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波司长的工作报告将对此进行全面总结。总之,一个以标准为依据、认证认可为手段、计量为基础、质量为目的相互配套的水利技术监督总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在实现部党组提出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全面加强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对于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实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技术保障

治水新思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了实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目标,要求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实现,迫切要求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依据科学的技术标准进行的开发治理活动,才能做到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只有加快建立宏观水量控制指标体系(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和微观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并以技术标准的形式予以规范,才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只有通过制订有关节约用水、推进清洁生产和污水处理、促进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建设的各种技术标准,加大监督实施力度,开展相应的认证认可活动,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只有统一水利信息化标准,才能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水利信息化。

(二)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客观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依据;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需要强有力的检测力量相配合;对社会水资源水环境等公共信息的单位,根据《计量法》,要通过相应的计量认证等合格评定程序,才具有法律效力。《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的实施,对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没有标准,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就无从谈起;不执行标准,不开展认证认可、计量等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我国已经步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对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主要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以《水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洪法》等为主体的行政法规体系,包括立法、执法及监督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以水利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这三项任务。健全水利标准体系,加强水利检测体系建设,开展水利认证认可工作,有利于政府真正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四)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当务之急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入新阶段,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就必须了解并熟悉标准、认证等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来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打破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优势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也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制定并实施符合国际规则和我国具体国情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中国水利要充分利用技术监督这一手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有效保护国内市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水情,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在国际和区域标准化组织、认证认可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国水利全面登上国际舞台。

(五)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深化水利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措施

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科研、教育、勘测设计体制的改革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部分事业单位正在实行企业化转制工作,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将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通过开展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可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水利行业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计量认证、生产许可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就意味着获得了迈向市场的通行证,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明确目标,全面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上新台阶

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和****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水利技术标准新体制,全面启动水利行业认证认可工作,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计量工作监管的力度,整体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实施标准化“三五工程”为龙头,进一步提高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水平,加快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以建立健全水利认证认可体系为契机,加强计量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水管单位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加强水利计量和质量监督工作;依托信息化,服务水利行业,面向全社会,全面建设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较为完善的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体系。

为实现以上要求和目标,国科司已做出了工作安排,这次会议上,高波司长将做出具体部署。在此,我重点强调以下两点:

(一)进一步加大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创新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必须用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推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第一要坚持理论研究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要密切跟踪当代国际标准化、合格评定等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有益成果和经验,针对改革与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探索水利标准体制改革,探索水利技术监督执法工作,使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不断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要切实转变观念,按照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将过去行政审批中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逐步转到由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承担,实现政府从具体的、直接的事务性管理向间接的宏观调控转变。

第二要坚持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推进水利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健全水利认证认可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根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专家、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参与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积极作用,政府要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把那些不宜由政府管理的事情,交由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承办。要强化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水利技术监督队伍建设,为水利技术监督事业的深入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要坚持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的创新。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宽水利技术监督的领域,当前重点要强化水利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和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探索水利产品认证工作,加强水利计量工作和质量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程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普及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的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正确处理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的五个关系

一是标准与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的关系。标准是工程建设、生产和服务的依据,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技术保证;认证认可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活动,是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制度化的保证;计量是涉及数据的取得、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可靠的科学,是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技术监督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质量问题始终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技术监督工作的目的。标准、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是技术监督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要根据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二是标准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标准的编制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标准的数量和覆盖率,更要注重标准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后者直接关系到标准作用的大小和效果的好坏。要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使水利技术标准的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要根据《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实现标准编制全过程的公开和透明,确保标准的协调性和公正性;在制定新标准、不断提高水利技术标准覆盖率的同时,要强调标准复审工作的制度化,优先安排标龄过长标准的修订工作,特别是要着力抓好标准的局部修订工作,及时调整标准的技术内容,提高标准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要根据《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水利技术标准的整体水平。

三是科学研究与标准编制的关系。科学研究是标准编制的基础和前提,标准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结晶。要合理配置资源,切实改变重标准编制,轻科学研究的倾向,加强标准的技术研究和基础性工作。要注重把水利科学研究与水利技术标准的制定相结合,重大科研项目要兼顾制定标准的要求,形成早期介入、积极跟踪的成果转化机制,为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标准化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实施标准推广水利科技成果。要特别强调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领域,及时通过制定标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标准与促进科技进步的关系。标准是科技进步的成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科技成果要转化为技术标准,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的检验和中间试验,只有成熟的经过验证的科技成果,才能上升为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标准,有利于推广科技成果,但标准制定得过多过细,又得不到及时更新,则可能形成一系列“清规戒律”,制约新的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阻碍科技进步。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标准与促进科技进步的关系,特别要针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采取得力的措施,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为此,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水利信息化建设等领域中急需的但又不够成熟的技术,可以采用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形式,积极地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服务于生产实践。

五是标准的编制与贯彻实施的关系。编制标准的意义在于实施标准;标准的贯彻实施,是标准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下大力气解决重标准编制、轻贯彻实施的问题。水利技术标准只有通过宣传培训,才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掌握;只有通过贯彻实施,才能发挥促进和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的作用;只有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才能从源头上严把安全质量关。要根据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水利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基础性工作,部机关各司局、流域机构、直属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水利行业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实现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关键技术环节来抓,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特别要保证人员到位和经费到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形成长效有序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二)多渠道多元化增加投入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领域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水文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建设,也包括营利性的产品生产与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有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公益性单位,也包括其他企事业单位。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水利部将继续给予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标准编制工作;要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多方开辟经费渠道,加大对地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经费支持力度;水利企事业单位要立足当前,抓住时机,主动投入,积极发展。

(三)加强研究和基础工作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要与水利科研前沿课题、知识产权、科技推广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水利技术监督的研究和基础工作要实行“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类实施、滚动支持”的原则,加强对国际上有关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总体发展动态的跟踪,加强中外水平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的研究,争取更多的水利标准化前期研究项目列入“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等项目中。加强水利技术标准、认证认可等的前期调研和基础工作。

(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机构队伍建设,确保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有专管单位和专门人员负责,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技术监督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积极培育、发展壮大相应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使他们能更好更多地承担相应的技术任务。要加快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技术高超的水利技术监督人才队伍。近年来,约有3万人次参与了有关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他们是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骨干队伍,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要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及时水利技术监督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标准制修订项目网上申报及跟踪管理工作,全面实现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四个阶段网上征求意见,建立完善的水利技术监督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更新频率,提供查询检索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水利工作者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六)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全行业宣传和普及水利技术监督知识,加大对《标准化法》、《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结合亮点工程,大力开展水利技术标准的宣贯活动,加大对水利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标准化和认证认可等知识培训,在水利行业逐步形成“讲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要借助典型事例宣传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对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高全行业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认识。

(七)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按照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精神,水利产品标准也要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要按照积极采用、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的原则,推进国际标准的转化。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任务,努力将我国先进的水利技术水映到国际标准中去,扩大我国水利工程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要加大支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技术委员会活动的力度,大力培养能够在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发挥实质性影响的高层次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要努力创造条件,担任国际标准的主编,或承办有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真正实现我国水利标准化工作全面登上国际舞台的目标。

(八)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奖励制度,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吸引社会各方的投资。对在开展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认真研究把承担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与对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进行考核、颁发相应资质证书进行挂钩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不执行水利技术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技术条款,或在国家产品质量抽查中被认定为不合格,造成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导致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健康损失的,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的力度。

(九)统筹协调,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开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新局面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与专业性强、影响面宽、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根据部三定方案的规定,部国科司作为水利技术监督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机构,要根据《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水利认证认可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的要求,按照“统管而不包揽、协调而不干扰”的原则,统筹协调好水利技术监督的各项工作。按照“统一计划、统一审批、统一编号、统一”的要求,统一管理水利标准的编制工作。部各有关司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技术监督工作。

各流域机构、直属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承担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任务,积极参加标准的宣贯活动,强化对强制执行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主动配合开展水利认证认可、水利产品的监督抽查等工作。要积极培育发展水利标准化、认证、检测等技术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统计研究分析和开发利用有关信息资源,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要把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作为加速技术进步、提高管理质量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成为自觉行动,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水利技术标准的各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要站在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推动水利科技进步的高度,站在突出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提高知名度、增加无形资产的角度,在资金、时间安排、工作任务量等方面支持编制组和主要起草人的工作。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3

关键词:实践;思想;工程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53-02

新世纪之初,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正确地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集中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将“三个代表”列入,作为新世纪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并作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我认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通过学习,我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对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做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而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同志指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由此可见先进生产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也是最重要、具决定作用的。

而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近代社会发展中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以信息为主导的第三次革命,改变了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已经融汇贯穿于生产力的各要素中,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至于信息技术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我国现代先进生产力的要素表现为:一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二是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三是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对象。

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十一世纪经济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是技术性的管理机构,因此监督管理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政治和管理素质只有高人一筹,才能在监督工作中有发言权。目前,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但技术水平、政治和业务素质与先进生产力要求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造就一支与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队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优化监督机构人员构成,据资料,美国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数目30年代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今天已减少至17%,预计到2020年不到2%,而根据我省已有监督机构资格考核条件的规定,监督机构工程技术人员还只占总人数的75%以上,虽然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没有美国高,但监督机构是个技术管理单位,其技术人员比例理应争取达到美国现今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在各专业配置比例上、不同学历和职称人数比例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找出一个合适的最能发挥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方案。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防止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建立一套培训提高的机制至关重要。比如,加强知识更新,提倡自学的同时组织监督人员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鼓励大家到大学进修、攻读学位等。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以制度和经济手段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学技术、用技术,建立利于技术人员发挥技术才能的机构和场所,如创办技术刊物,举办专题技术性研讨会、现场会,组织技术性参观、考察,在有关经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等。四是严格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和监督工程师培训换证,将不合格的人员清出监督队伍;同时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逐步推行监督机构全员聘用制或纳入公务员管理。

劳动资料是人类劳动经济、技术和科学技术知识和结晶,劳动资料的水平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显示器。作为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劳动资料要素,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多,高科技理论、方法、手段,工具的应用使生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更短,科技含量更高。在工程质量监督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知识成果和手段来为监督工作服务。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进行办公自动化,实现监督注册、行为监督、实体质量监督、不良行为记录、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的在线作业和动态监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利用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计算机软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技术含量。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验收、评价的水平,我们还要增加一些先进的工程质量检测仪器设备,以便使我们从传统的定性监督向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定量监督工作转变,从而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质量监督的劳动对象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难度越来越高;二是各种新建筑材料的使用;三是各种高新技术设备、仪器的使用;四是各种新的施工方法、技术方法的应用;五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建筑质量和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节能环保建筑及舒适型住宅也已成为发展方向。这样也就需要我们监督工作者不断学习和熟练掌握有关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等,使监督工作跟上当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由于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要让先进生产力要素发挥出先进生产力水平,还应具备生产力要素之间先进科学的结合方式和管理方式。就监督机构来说,也要处理人员结构、监督手段和监督内容的关系,通过管理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的目的。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4

关键词:广告;政策;标准

一、广告业的相关政策

(一)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

1979年11月8日《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开展外商广告业务”、1982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广告管理暂行条例》。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广告协会成立,建立了广告业的行业组织。

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颁布《广告管理条例》,自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1982年2月6日国务院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二)第二阶段,1992年―1997年

1993年3月12日国务院《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明确将广告行业列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1993年7月10日国家计委与国家工商局联合公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广告业发展的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广告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1994年10月27日通过、公布,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广告法。

(三)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

2010年1月1日实施《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国家广电总局令第61号,取代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广电总局第17号令),禁止播出烟草制品广告,电视剧中插广告受限,规定电视台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间不得超过12分钟。2011年10月12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第79号令)。2011年11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广电总局66号令),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2012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印发《广告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首个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广告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广告业第一次享受国家鼓励类政策,为广告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据和空间。2014年8月31日和12月30日,全国人大两次就《广告法(修订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新《广告法》规定了虚假广告的构成条件,规范了广告代言、网络广告,并严管烟草广告。2016年7月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付费搜索被列为互联网广告。

二、广告业现行的相关标准

(一)行业标准

QB/t1335.3-1991广告画颜料,轻工业部。07SG526户外钢结构独立柱广告牌,山东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起草。DG/tJ08-20014-2002户外广告设施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eCS148-2003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JJ149-2010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FZ/t64019-2011灯箱广告用经编双轴向基布,工业和信息化部。FZ/t64050-2014柔性灯箱广告喷绘布,工业和信息化部。YD/t1310-2004互联网广告电子邮件格式要求,信息产业部。YD/t2679-2013移动广告业务技术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广告业务的技术要求,包括移动广告业务系统的架构和系统框架、业务实体的操作和功能,并给出了移动广告业务的详细流程和消息参数定义,适用于支持移动广告业务的终端和服务器。

(二)地方标准

DB11/t1274-2015LeD广告屏应用技术规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11/t243-2014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13/t1184-2010户外广告牌技术规范,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21/t1789-2010户外广告设施防雷技术规程,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21/t1821-2010广告牌匾设施制作与安装规范,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21/t1918-2011会展广告服务规范,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4/t2446-2015会展广告服务规范,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1/283-2015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31/t606-2012立杆挂旗广告设置技术规范,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31/t776-2014广告灯箱设置安全技术规范,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3/t700-2008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7/t1807-2011自动翻转广告机通用技术条件,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45/t387-2007户外广告牌安全技术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参考文献: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5

【关键词】技术监督,计量检测,质量

质量监督技术和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也是不得不努力提高的方面,质量监督技术主要包括标准化、计量、质量这三方面的内容;他们三者不是独立自生的,三者直接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一种内在关系。质量监督技术的主要依据就是国家法律制定的相应准则,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准绳,是通过计量检测技术去测试质量是否合格,规范话的管理是新时期关注点。为更好的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质量监督技术和计量检测技术的工作在所难免,质量监督技术的主要侧重点是协调企业发展,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强服务业的发展,督促和管理企业加强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监督的工作核心还是质量,在标准化和计量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监督工作,通过提高质量来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总需求。可以很好地规范市场和引导消费。

一、对计量检测技术的探讨

计量检测技术是对商品精确的量化过程。计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合理的准确的计量要满足“量值准求可靠”这一标准,要的出最接近事实的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就要求我们要合理的改变我们的计量方法,因地适宜不能照本宣科。

计量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技术的研究、计量的管理和计量监督。本文对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总结为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业计量。第一,科学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基础性知识,对于科学计量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计量学的学习和应用是科学计量的第一工具,计量学对实物的测量给定了一个合理的介绍,同时给出了准确和统一的计量方法,在物理量和工程量上尤为突出。第二,法制计量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免受不诚实测量的伤害,狭义的说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免受不准确测量的伤害。国家或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统一计量单位和计量手段,对计量设备的使用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的接近现实,保护人民的合理利益。第三,工业计量室对企业经营生产的各项活动的测量,不仅仅作为工业企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的测量方法,同时也是经营管理测量的技术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可以间接地从工业计量的结果表现出来。工业计量一方面为了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快速的发展国家经济,工业计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消费者受到的不合理的伤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二、标准化

国家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一个工人机构的批准。”并在同时也为标准化下了这样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起着不小的作用,为各行各业的合理发展提供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准则。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起步晚,近几十年的发展有太过迅速,就导致了标准化工作存在滞后性不良影响。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期,面对全世界的产品和服务的压迫使得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倒闭和破产,同时由于管理机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运营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当时的标准并不能适应新出现的现象,没有及时有效的满足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高新技术标准的竞争一直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残酷的竞争,为了在世界的话语权和地位的提高,要求我们仅仅的抓住高新技术标准不能放松。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不提高,我国在高新技术标准方面的竞争也存在着相当大的优势,我们在世界的大浪中扮演一把弄潮儿的主力军的角色,抓在高新技术标准中存在的空白和没有完善的地方,更好的为我国的建设服务。抓住与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合作这一机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时的解决我国上期存在的标准化问题,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三、质量

我国给出的质量方面的定义是“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殊总和。”这就要求产品的质量没有不合理的危险,同时要求具有同等价格方面的价值或使用价值,对产品的生产日期,质量要求,使用人群等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要求产品的生产尤其是产品的质量方面要符合大众人群的需要,没有需要的产品质量是无效的,他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给人民的生活提供相对应效果。提高质量的要求不仅仅能为企业带来一定量的收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为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质量监督技术和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6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e-质监e-经验管理e-听证质量技术监督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中,公众对政府的能力和管理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国、各地、各级政府已经不得不向着电子政府的方向发展。这是政府治理方式的革命,是各国政府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质监部门应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质量技术监督电子政务(以下简称“e-质监”)的建设力度,从质监管理体制、管理职能以及e-质监建设现状、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入手,找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努力实现五个转变[1],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质监系统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

一、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电子政务现状

e-质监是质量技术监督检疫部门利用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进行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是实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改革的必由之路。伴随着政府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各省、市地方e-质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近五年来,国家质检系统信息化年平均投资近4亿元;质检主干网建设实现了总局和3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37个省级(包括计划单列市、兵团)质监局的高速直达;构建了全国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强制性认证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电子申报、电子放行和电子监管的三电工程和总局与各地检验检疫局、技术监督局的公文传输业务。质量技术监督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目前,我国e-质监工程基本分为3类:电子治理(e-Governance)、电子服务(e-Service)和电子知识(e-Knowledge),这3类e-质监工程体现在政府的3种工作模式(G2C,G2B,G2G)上(参见表1)。

目前e-质监网站的G2C和G2G两种政府电子治理功能相对完善,但没能提供有效的企业参政议政的电子治理平台。网站的投诉功能还只限于在网上提供投诉电话的水平。所有网站一般只提供了公共的质检知识,没有提供特殊的知识服务,也没有提供相关政府间的知识交互和交流的链接。所以,e-质监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增设e-听证、e-知识等公众服务项目,应给予e-参与模式和管理以更高的关注度。

二、e-质监公共服务新需求

我国自实施“金质”工程以来,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程在加强公共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给予重视和完善。

⒈实施质监的特殊知识管理:e-经验管理

经验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不可忽视的一种特殊的知识管理,它关注的是在一种特定的解决问题的环境下专有知识的传播[2]。e-经验管理是指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构建和集成经验,提供传播和共享经验的支持环境。而质监系统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特征,所以,e-经验管理是质监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验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经验的共享,通过向职员提供他们正在执行的工作所需的知识来提高职员工作水平。经验管理有两个主要思想:一是组织中的每个人即是经验的提供者也是使用者;二是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将他们的经验传递到公共媒体,并可以从公共媒体上得到经验。e-经验管理平台包括3部分:经验获取和存储,经验分析和呈现,经验演变。

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e-听证

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很多,质监系统更是承担着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都与公众的安全和切身利益有关。公众参与政策和法规的讨论和协商能使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政议政,培养公众的精诚合作精神,同时提高政府决策和制定政策的有效性。

目前的质监系统网上协商活动十分缺乏,不能满足公众的广泛参与(受时间、地点限制),也不能真正了解民意。因此,需要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一个双向的交流通道,积极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一个健康的参政议政环境。e-听证是指利用互联网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支持人们思考、商议和决策过程,通过虚拟现场讨论模式,最大化参与和确保所有自愿的、公共的或私有的部门全部参与协商过程。

目前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已为政府和公众之间双向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信息技术也不是灵丹妙药,在网络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恶意攻击及其他不健康行为,所以如何建好一个健康的e-听证环境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未来的e-听证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最大化包容是e-听证的关键;②通告详细的协商事务和时间表;③提供参与e-听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培训;④由专人负责处理疑问或难题;⑤提供预约时间和设置特殊需求;⑥提供结构化和有思想性的反馈机制。

总之,要想使e-听证成为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而不只是一个表面形式,应该意识到公众的需求是变化的、动态的。未来的e-听证过程不能只是一个工具化的系统,应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目标结合起来,为政府充分了解公

众、转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决策的准确性提供一个健康的参政议政环境。

三、e-质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⒈e-质监建设的基本要求

――建立有关e-质监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统一的e-质监计划和相关技术标准,保证e-质监有效开发和可操作。

――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管理安全。

――重组有关质监的业务流程,构建简洁、透明和负责任的e-质监服务环境。

――培育质监文化,创建互信、支持、共享的交流氛围,真正实现质监系统的知识共享和有效利用[3]。

⒉构建知识驱动的e-质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e-政府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新型的公共服务管理和服务传递模式。有效的信息/知识传播和共享能极大地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以及公众的知情权,从而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使公共管理过程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根本特征是以技术为手段,代表政府履行监督和服务职责。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内容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质监系统的工作和服务的全过程伴随着知识的转移、共享、吸收和正确应用。因此,构建一个知识驱动的e-质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既体现了质监职能的个性特征,又能有效地提高质监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并切实改善对公众的服务质量。

考虑现行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仍在改革发展中,存在很大的变数,其职能尚待完善,且既要彻底解决职能交叉重叠、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多头多重执法等问题,又要满足当前国家总局业务牵头、省以下垂直领导的管理模式,所以,e-质监的总体框架应实行:

――以质监总局为中心,搭建统一的质监信息平台;

――以中心城市为主导,构建质监网络节点;

――以业务为基础,实行3级分类管理体系;

――以门户网站为窗口,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

⑴以质监总局为中心,搭建统一的质检信息平台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组织机构实行四级(直辖市为三级)管理,即:国家质监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质监局、市(地区、州、盟)质监局、县(市、区、旗)质监局。各地、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虽然职权不同,工作的对象有区别,但其业务均归国家质监总局领导,其执法或办事依据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尽管少数省市制定了针对本地区的法规、规章,这也是国家法律、法规或质检总局要求的延伸。

为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满足质监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保证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对外形象的一致性,应以国家质检总局为中心,搭建统一的质检信息平台。质检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应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应用服务层、信息层、业务层、数据层、技术层和基础支持层。应用层为公众提供各种质监业务服务,包括公共服务和个。信息层面向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视图。业务层是对质检系统管理业务和对外服务业务的结构性分类描述,包括G2G,G2C和G2B业务。数据层主要描述e-质监系统各种类型数据,是e-质监平台数据/信息中心,包括各种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层是e-质监系统各种功能的技术支持以及e-质监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基础支持层是指e-质监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平台及其通讯协议等。

⑵以中心城市为主导,构建质监网络节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全国一张网最经济,也最有效率。但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质监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分布不均匀。如果全国齐步走,必然造成全面瘫痪,无法运行,对此我们已有了深刻的教训。

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质监网络节点首先要建立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上下级部门之间、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网络。它主要包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政府内部的(含中央和地方的质量技术监督)的基础信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本身以及与其它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业务流所需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和通信系统;质量技术监督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决策支持和执行系统等。完成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它不仅取决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本身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系统外其他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取决于当地信息化网络的硬件水平。

构建中心城市质监网络节点,必须在国家统一的、宏观的发展规划指导下,在总局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政策,加强对质监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组织和协调;并从制度和社会成本最低的角度,分地区、分步骤实施,并不断完善和拓展质监网络节点。所以,以中心城市为主导,构建质监网络节点,有利于纵横向信息的汇集和利用,有利于依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网络硬件水平,更好地发挥现有电子政务网络的作用,并能够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而使质监电子政务的内容和作用发挥得更好、更广,从而保持质监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⑶以业务为基础,实行3级分类管理体系

质量技术监督的业务内容十分广泛,过去建设的网络体系也更注重部门的业务,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沟通,所以逐渐形成了现在网络分离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带宽难以共享,网络难以互联,管理投入过大,引发了“信息孤岛”问题,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管理和开发利用。笔者在深入研究了质监业务流程后认为,质量技术监督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应以业务为基础,实行3级分类管理体系。

质监政务是一切与质量技术监督职能有关的公共事务。e-质监业务可以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为国家总局和省市级质监部门服务的网络系统,侧重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为制定政策和决策服务;第二类是为基层质监部门服务的网络系统,侧重于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和公正的办事流程;第三类是为质监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中介组织的网络系统,向政府提供监督和决策参考信息。这3类网络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互为依托,因此要对上述3级网络系统进行统一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⑷以门户网站为窗口,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特质在于它的服务性,通过电子媒体创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是其宗旨。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4级管理的政府体制,其服务领域一直延伸到区县,而各类技术及服务机构也能延伸到各产业内部。因此办好各地、各级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的门户网站,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民众。

e-质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要提供快捷、方便、畅通、直接、公平的服务方式,通过该平台希望能够达到:公民没有走进政府机关即可获取丰富的信息;公民只要在某一机关办事,任何问题皆可随问随答,所办事情立等可取;若公民申办事情涉及到多个机关,则政府机关可在一处办理,全程服务;公民无需进入政府机关,即可通过电脑连续申办。政府服务将朝“单一窗口”、“跨机关”、“全天候”、“自助式”服务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发展跨组织的信息共享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对文化、社会和政治全方位的一种挑战。因为信息技术受到组织、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对信息及决策进行跨政府部门的组织整合,并非简单类似于物流供应链的整合。这种整合从根本上影响着政府的改革和决策过程,这就决定了质量技术监督电子政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多种条件的制约。本研究力求在现有条件下,更好、更快地发挥质监电子政务的作用,在政府职能转变中,进一步提高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公共服务能力,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卿同志在质检总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6-06-28)[2008-10-22].aqsiq.省略/ztlm/zlxxhdt/xxhjsdt/200610/t20061031_21054.htm

2.LambertS,arenasa.aFrameworkforexperiencemanagementine-Government:thepellucidproject.[J].electronicJournalofe-Government,2004,2(3):167-176

3.abanumya.e-Governmentwebsiteaccessibility:in-DepthevaluationofSaudiarabiaandoman[J].electronicJournalofe-Government,2005,3(3):99-106

作者简介: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7

[关键词]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

现代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市政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项目,其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市政工程被建设和应用。为了能够促进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就要优化建设方案和措施,提升市政监理水平,能够更好地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从目前市政监理具体状况作出分析,其规范化管理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无法解决,这就导致了整体水平比较低,严重限制了市政工程领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进步也存在不利影响。

1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中的主要不足之处

市政工程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极大地促进了市政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保证市政工程建设水平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应该全面建设工程监理体系。当前我国的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有着一系列的问题无法解决,严重阻碍了市政工程质量的提升,给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规范

市政工程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监理完善的管理体系。当前的高速发展时期,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阶段,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缺乏规范性,管理也比较落后,很多先进管理措施没有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限制了工程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阶段,建设部门很多都是政府直接下派,建设单位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施工资质也不能达到要求,导致了工程建设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而过度追赶工期,设计图纸不合格或者存在没有出具的条件下,导致了施工环节存在很多问题。还有些市政工程单位人才匮乏,没有技术进行人员招聘,导致人才缺口较大,极大地影响市政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1.2市政工程技术标准不规范

市政工程在实践实施阶段,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先进施工技术,以达到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要求,这是当前的现场监理管理规范化控制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中,技术标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一方面,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环节,没有根据实际需要来形成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有些人员甚至没有掌握足够的技术就开展施工,导致施工现场随意性非常大,而很多人员没有了解设计方案的基础,按照自己的经验开展施工,导致了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也会导致技术不规范。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技术交底没有有效地进行,导致技术体系建设不完善,也没有充分了解技术难点和重点,盲目施工。有些人员在遇到问题后不能技术采取措施,导致现场施工混乱,严重阻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3监理现场的内容不全面

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环节,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以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要全面实施现场监督管理制度,要优化监理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当前的市政工程项目实施环节,虽然实施了工程监理,但是监理内容确是不完善的,导致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一方面,工程监理主要是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没有有效地实现材料、进度、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导致监理效果比较差,严重影响工程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在市政工程实施阶段,以高高在上的姿势进行管理,过多地干预监理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有些监理单位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业务、提升自身经济效益,按照业主、建设单位随意更改监理结果,造成了监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的质量。

2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环节,应该逐步的优化监督管理体系,可以提升监理水平,要加强现场规范管理,促进监理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市政工程的建设总体质量满足要求。

2.1监理完善的管理体系,设置合理的监理机构

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应该加强监理管理,优化监理措施,必须要结合管理的需要来构建完善的监理管理体系,做好现场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根据现场管理设置监理机构。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环节,要积极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要明确合理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积极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于复杂性非常高的市政工程来说,其包含的部门比较多,各个部门都有着不同的职能,同时也有大量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这就需要优化与协调各个部门的人员,使得人们都能够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以更好地提升建设工程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考虑到项目的具体特点,以更好的设定监理组织机构,合理的设置相关工作人员。

2.2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组织开展工程监理,落实技术交底

全面的落实各项市政工程的质量水平,就要明确具体的监理规范管理制度,应该组织开展技术标准监理工作,落实各项技术交底工作。一方面,市政工程实施环节,应该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的要求,根据项目的特性出发来进行,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保证所有项目都能够按照要求来组织进行,以提升技术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环节,要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规范化管理,按照标准组织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等工作,来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2.3合理的确定监理工作内容,制定监理实施方案

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环节,要从工程的整体角度出发来实现质量的优化,可以提升建设标准和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理管理体系,能够使得各项监理工作顺利的进行,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组织落实监理工作,然后明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工作方案,以促进市政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在市政工程实施环节,应该制定出监理工作的标准和内容,所有的工期、成本、材料等方面都在监理工程的管理范围内,以保证监理工作效果达标。另一方面,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阶段,能够更好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管理方案,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2.4落实人员岗位职责,做好监理工作质量考核与管理

任何制度、程序与标准的实施,都要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所有监理人员都必须要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定,以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或者项目部应该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价管理,要及时发现监理工作中的缺陷和问题。监理单位应该配合建设单位来进行人员的培训,以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目标与绩效的考核,考核的结果与人员的福利待遇、奖金等直接联系起来,以促进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所有人员也具备较高的积极性,能够开展规范化的管理。

2.5加强施工监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市政工程的实施现场复杂程度非常高,且施工工期非常长,监理单位应该实施必要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一是要监理人员进入到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审查设计图纸,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的沟通和处理。二是在现场设置样板工程,同时应该评比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组织现场严密的检查和控制,切实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三是要按照工程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合理地设置实验室,以组织开展各项质量检查工作。四是对于现场监理发现的不合格部分,要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告知相关单位进行停工整改,符合要求后才能再次开展施工。

2.6确保现场监督工作合规,监督过程规范化管理

项目监理部门成立后,监管者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合规合理化的依照各种条例和一些相关的设计文件来进行,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有关规定领导全体成员,从一开始就做好现场监理。施工前的准备,在施工的过程以及竣工后的验收,需要符合管理和监督的要求。规划监督作为指导现场监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尤其应纳入安全监督,建筑节能,房屋建筑质量常见故障的预防和控制,并作为房屋检查监督规则作为现场监督一份专业或一级操作文件,根据监督计划和现场的复杂性,对监督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做好对整个过程的预控工作,现场监督这个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同样也是为有效管理和控制项目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和通过针对性专门设计的策划,根据图纸,设计公开,监理公开等的联合审查,达到预控效果。我们要求现场监督人员要“四”勤奋,也就是腿眼嘴手比较勤快。这意味着他们应该更频繁地去现场,发现更多的问题,并经常提醒建筑公司,通知承包商如果出现质量上和安全上有隐患的情况,加以改正。以消除萌芽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2.7规范现场监督管理,树立现场监督部门的形象

我公司对现场监督部门提出了统一的形象建设要求,公司在《关于监督部门现场办公室规范化管理》中,在各部门要求的公告中做;监督办公室门应有明显的监督,由公司的“监督人员职责”,“监督程序流程图”挂在墙上。将员工组成表,项目图像进度图,考勤表,公司的质量要求和目的要求展示在墙上,整齐地放置文件夹、数据框、图纸和文具,并定期打扫。在服装要求上面,总监要佩戴监管的徽章和统一的安全帽,服装也要穿工作服,这以上均是江苏省统一的要求。评估的内容之一都有对总监的服装上面的要求。因为监理工作是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过程的每个项目的跟进,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

2.8加强现场监督部门的检查,监督和评估

为确保现场监督工作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应加强对现场监督部门的检查、监督和评估,由公司质量保证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实施每个项目的月度检查制度。它主要检查项目实体的质量,安全情况,监督文件和其他项目监督指标的控制情况,并评估现场监督工作。公司检查组对现场监督部门的评估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监督单位、建设部门、施工方、投资控制、进度、质量、实现行监督责任、其他方面。公司质量保证部门每月都会报告公司内部的评估情况,并要求每个项目监理部门从各自的项目中吸取教训,并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公司将月度考核与监事处处长和各级监事的绩效挂钩,以此作为人才选拔、晋升、提薪和公司考核的主要依据。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8

涉网二次设备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

非常欢迎XX电力调度中心组织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通信、无功电压方面的专家来我单位检查和指导工作,我们将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批评和建议,为我们下一的技术监督工作指明方向,更好的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服务。首先由我代表XX风电公司向各位专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风电场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一、公司基本情况:

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建设与运营。目前已建成两座风力发电场,其中XX风电场于2007年3月8日并网发电,装机容量49.5mw,安装66台750Kw机组,红寺堡风电场于2008年4月22日并网发电,装机容量49.5mw,安装33台1500Kw机组。

风电场各建设一座110KV升压站,均以一条110KV出线接入电网,升压站按无人值守设计,配置综合自动化系统,风电站接受电网2级调度管理。

XX风电场生技部下设四个运检班组,现有运检职工29名。由于人员配置少,目前采用运检合一的工作模式,运检工负责现场所有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按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在风电场输变电设备专业方面,班组内均有分工安排。

二、技术监督工作汇报:

根据XXX关于2009年度技术监督工作安排,XXX在2009年的工作中全面加以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对技术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技术监督对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确保风电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自风电场投运以来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 继电保护:

1、保护装置概述:

XX风电场10kV升压站配置了国电南自pS6000综合自动化系统及Sp600系列成套的继电保护装置,110KV出线配置国电南瑞RCS-94光差保护,共有17套继电保护装置;红寺堡风电场10kV升压站配置了国电南瑞nS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及nSR600系列成套的继电保护装置,110KV出线配置北京四方CSC-163a光差保护,共有17套继电保护装置。

2、继电保护定检维护情况:

XX公司两个风电场自2007年至2009年期间按继电保护定检计划,完成了变电站所有继电保护装置的第一次保护定检,定检合格率100%,装置合格率100%。

3、运行情况:

XX公司两个风电场升压站自投运以来全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正常,未发生保护装置故障及缺陷,设备可靠率100%。其中110kV线路保护动作次数为0次,主变保护动作次数为0次,10kV线路保护动作次数为5次、正确率100%,故障录波器滤波次数5次,完好率100%。

(二) 调度自动化:

XX公司两个风电场变电站自动化装置分别配置了国电南自pS6000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国电南瑞nS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按照调度数据网的技术要求接入。系统配置的网络设备是一台路由器、两台三层交换机和两台纵向加密隔离装置,并配置了调度四线通讯网将变电站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上传至2级调度。

运行情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变电站二次安全防护技术要求规定,制定了风电场的管理规定。两个风电场自投运以来运行情况正常,均按要求向中调和地调提供数据,其中XX风电场11月份发生一次至XX地调的运动调度数据四线板卡故障,由于备件为到未能及时恢复。

(三) 无功电压:

XX公司两个风电场10kV升压站分别配置了两套集中式并联电容装置,和1台50mVa有载调压主变,作为风电场调整电压和无功的主要手段。

运行情况:XX公司风电场自投运以来严格按照电网公司下发的关于风电场并网技术要求,认真调整风电场的功率因数和无功电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及时投切电容器等无功调压设备,并及时做好记录,确保电压和功率因数合格率100%。

(四) 通信:

1、通信装置概述

风电场变电站均配置一套光端机转换设备,其中光端机有一路专供专用保护通道和一路接入调度数据网。通讯子框配置两套pCm设备,分别接入中调和地调,现场配置三部电力系统专用调度电话。通讯电源经变电站220V直流蓄电池经电压转换模块提供48V双路电源。

2、运行情况

风电场变电站通信设备自投运以来基本运行正常,其中长山头风电场发生了3次pCm通讯板卡故障,2次已处理正常,1次由于备件未到无法处理,风电场光纤设备运行率和光纤电路运行率100%。

三、存在问题:

1、网络通讯专业:现场加密网关pStUnneL-2000实时信号投运后,远动信号通讯不正常。至地调的远动四线板故障,地调无法接受非实时信号。

2、公司技术监督网络成员存在其他专业合并情况,专业培训亟待加强,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计量监督、继电保护监督还需联系相关部门协助工作,需进一步完善技术监督网络和继电保护管理监督网。

4、运检人员在完成风电场日常变电站临时、故障、小修检测任务的方面,工作经验欠缺,还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风力发电场设备的检验、试验、性能、运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监督还需不断摸索和完善。

6、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无功电压和通信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还需改进和完善。

四、下一步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以及整改措施:

(一)完善技术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针对风力发电技术监督的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技术监督外延,健全技术监督体系,保证技术监督网络有效运转。加强高电压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组织对《防止25项电力重大反事故措施》进行宣贯和学习,加深对反措的理解。

(二)加强风电场的技术监督工作

利用“春秋”检和线路停电期间,将按照年度电气绝缘监督计划、继电保护监督计划,完成风电场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预试和保护校验工作。结合风电场变电站“春秋”检及风机检修期间,做好风力发电场设备的检验、试验、性能、运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监督。

(三)做好风电工程技术监督工作

在新的扩建工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设备的选型、监造、安装、调试、验收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督,确保新投设备有一个良好的初始状态。各专业要按照全方位、全过程技术监督的要求,提前介入,熟悉设备,制定好设备验收作业指导书,严格标准,严格要求,把好设备投运验收关,确保新投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加强电能质量和节能监督工作

风力发电机组的随机性、反调峰性、负荷波动性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了解掌握现状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技术措施,并不断完善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在对长山头风电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节能降耗潜力分析,提出节能措施,实施后根据效果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降低厂用电率。

(五)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技术监督队伍的专业培训,是技术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对技术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需要进行持续教育和培训。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9

建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是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文在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技术含量,强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监督。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最近两年,建筑工程建设数量在增多、施工规模在扩大的同时,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也在随之而增加。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工程正常施工进度,给各相关方造成损失,更给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带来了损害。而且,在我国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的背景下,都更加要求建筑工程必须要强化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1监督形式较为单一

关于建筑工程的监督,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技术管理,我国采取了质量监督方式。一直以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均采用该方式对质量进行监督,它是国内建筑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监督方式,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的唯一形式,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1]。然而,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不断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之中,推动建筑行业更快向前发展,建筑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变化,但我国建筑工程对于质量的监督与技术管理依旧仅以质量监督为主,监督形式较为的单一,对于当前的建筑市场缺乏足够的适用性,难以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要求。

1.2质量监督力度薄弱

为了获取利益,一些施工单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条件而承揽各种建筑项目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切实存在的,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就会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力度薄弱,检查不到位等现象的出现[2]。由施工方带来的工程质量监督力度不够主要是因为其设备配备不齐全、施工条件差、技术管理方法不够科学,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与技能水平较低,未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检查机构与技术管理部门等。另外,其他各方监督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也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力度薄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1.3行业秩序不够规范

建筑行业是一个大行业,市场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秩序较为混乱,市场行为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影响因素考虑缺乏综合性,为降低管理费用与管理难度,大量外包项目产生,但外包业务会分散建筑工程管理,使管理工作零碎散乱,从而降低整体管理水平;一些施工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与施工规范机制,但在实施时却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很多施工企业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而盲目降低工程造价,扰乱了行业秩序,降低了行业规范性。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力量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形式单一问题,除了需要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发展状态建立相适应的、更多的质量监督制度体系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监督力量,尤其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作为建筑的最终使用者与消费者,有权利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其监督与技术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有责任和有必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发挥社会公众力量,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之中,监督施工方、建设方及政府对工程的监督情况,监督各部门各项监督工作落实是否到位[3]。为促进社会公众监督力量充分发挥,促进质量监督形式多样化发展,切实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国家政府可以建立一套专门的社会公众质量监督体系,为社会公众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和通道,并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引导他们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增强他们对工程质量监督的责任意识。建设方和施工方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质量监督专线,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投诉、意见与建议,以改进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2健全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技术、人员、设备等是造成施工方质量监督力度薄弱的几个主要因素,从这些因素入手,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要求,需要施工方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与技术监督体系(如图1),完善建筑主体质量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设备设施配备,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督评估体系,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措施执行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估评价,了解阶段性成果,提高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的实效性[4]。强化对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与素质教育,通过定期培训,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与新设备的操作流程,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质。通过施工人员技术与素质的加强,科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构建、设备设施配备的逐渐齐全,加大质量监督力度,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2.3提高行业秩序规范性

行业秩序的规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水平高低,规范、良好的行业秩序可以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便捷通道,可以为技术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因而提高建筑行业秩序规范性非常重要[5]。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利用法律的权威性维护与规范建筑行业秩序,稳定建筑市场发展,约束建设方与施工方行为,从工程实际出发依据实践经验总结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工。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建筑行业的秩序、行业标准、技术等进行规范与审核,适当提高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检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内部经营规范程度,检查安全生产责任机制、质量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各项制度是否科学规范,以及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要求各方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技术进行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行业秩序的规范性。

2.4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针对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不充分问题,需要建筑企业在全面了解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充分的考虑,并根据不同因素对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产生影响的途径,采取相对应的、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水平切实得到提升。为保证影响因素考虑的综合全面,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建筑工程每一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考虑过程中兼顾其他环节,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严格的控制,降低各种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的影响。

3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丞待解决,需要政府、建设方、施工方等各相关单位从这些问题入手,积极协同工作,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加强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全面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作者:侯飞单位:黄山市黄山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熊辉.试论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J].建设科技,2015,24:73~74.

[2]鞠录平.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129~130.

[3]陈岩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管理系统平台的实现[D].复旦大学,2010.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篇10

特种设备企业双重安全风险的,决定了安全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没有安全监督的生产就会导致事故。作为特种设备企业,在生产中不仅存在交通风险,也存在井上作业风险,两重风险的叠加,对于加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分析,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井上生产事故,都有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管理的疏漏、人为的失误、设备的缺陷、安全技术的滞后,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而管理的疏漏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企业各管理部门应该负有控制各种事故发生的相应责任和能力。追本溯源,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不尽如人意,并不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管理技巧和手段,而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动力和监督约束机制。

特种设备企业建立安全监督机制要求

转变管理理念,实现管理创新。由过去的重设备管理向重人本管理转变,进而向能本管理的方向发展,达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效能,实现本质安全。

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出发,已经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安全生产规章和企业标准,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作为基层生产单位,如何做好落实,就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监督管理体制要健康完善。在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强化HSe监督检查职能。油田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要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形成安全生产一把手负总责、安全总监负监督责任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以重点强化对各级管理层和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安全监督力度,堵塞安全管理上的疏漏,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法规标准。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发生各类事故,除了要严格“四不放过”原则从严查处外,还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这是强化安全监督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一项最有效措施。油田领导最近提出的“奖的心动、罚的心痛”就是这个道理。

强化外部监督

HSe体系在特种设备企业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出实施HSe监督很有必要,其主要模式是:自上而下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施行安全监督、安全管理两条线,实现异体监督;普遍在企业设立安全总监,在重要作业施工现场、关键生产装置和关键施工作业项目派驻安全监督,并赋予他们安全执法监督的权力和职能;关键环节管理实施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完善安全约束机制,使安全管理真正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通过加强异体监督,能够更好地发挥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部门的作用,以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安全总监制的有效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建立监督体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定,在企业实行安全总监负责下的安全监督体制,企业及其所属二级单位设置安全总监制度。安全总监向企业行政正职领导负责,对本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这是落实安全第一的具体体现,并且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落实。

企业及企业所属二级单位设置安全监督站。由各企业根据专业性质不同,在企业或企业所属二级单位设立各专业安全监督站(中心),业务接受上级安全部门指导。安全监督对下派驻,按要求规范运作。安全监督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认可部门颁发的资格等级证书方能上岗。

基层单位安全监督的设置。企业的基层单位(车间、队)的安全监督,可由安全总监委派,或基层单位从相应专业的安全监督中心聘请,其业务管理与考核归口上一级监督主管部门领导。作为特种设备企业,安全管理必须由专人负责,专人监督,全员参与。

健全异体监督管理制度。异体监督管理制度,主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

应形成监督派出机制,规定工程项目的HSe监督由HSe监督站派出。

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督的责权利,这是保证监督工作能否有效实施,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

健全舆论监督制度,宣传部门有责任对安全生产实施监督,加大曝光安全生产的违反违规行为。

强化民众监督。在安全工作上要形成“你要讲我,我也讲你”,大家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并形成制度,对举报的要给予奖励,对消除重大隐患的要给予重奖,充分发挥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自行监督,特别是对事故的处理要及时曝光。

HSe异体监督的特征。HSe职责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衡量性。没有衡量,就没有控制。职责应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要有计量,有量的概念。在以上职责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监督工作细则。这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工区、组织模式来确定。

总结性。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HSe监督要及时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由于现场施工环境在不断变化,制定的制度可能自行适应任何情况,HSe监督就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行为,并督促落实到全体员工。

约束性。没有约束就没有规范。通过制定严格的责任,规范监督的行为,形成监督工作的持续性、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

协调处理好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处理好监督和安全管理的职责关系。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抓好安全生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不分家;既有监督,又有支持,互相补台;认真抓好“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细化安全管理”和“强化安全监督”这三关,逐步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并探索将安全、生产管理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

不断强化安全监督的措施。安全监督是从安全管理分离出的一门新技术学科。

下转第112页

上接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