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26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1

一、创新的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效果。在工作创新方面,市局党组秉承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出工作创新必须要结合实际,必须要立足工商职能,那种脱离实际、标新立异的所谓“创新”必然会流于形式、劳民伤财。在党组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多次追求机关基层意见的基础上,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四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指导措施,为开展工作创新奠定了基础。为使创新内容具体化、创新形式多样化,市局先后印发了《__市工商局关于工作创新抓亮点的指导意见》、《关于上报亮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经过基层报亮点、市局领导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过层层筛选,确定了利通一分局12315四级网站五进工作、利通二分局创建无传销乡镇(社区)工作、青铜峡市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分类监管、涉农合同帮扶、效能考核、基层法制建设、盐池县工商局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12315维权站点村村通工作、同心县工商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__开发区工商局12315维权网络自然村全覆盖工作共十项工作为全市工商系统创新工作。

二、创新的做法及效果

1、监管方式方法改革上抓创新。同心县工商局因地制宜,从本县实际出发,敢于突破政策界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整顿、抓规范,从建立健全长效监管制度入手,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农资市场发展环境,农资市场由乱到治,由治到规范,受到广大农民、农资经营者和社会各界的赞成和欢迎,有效地服务了三农,保障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青铜峡市局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在“一栏两张四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用运现代科技手段实施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在全市大型商场、批发部建立食品基础信息采集点14个,在326家食品经营店安装了“诚信通”终端设备,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系统数据库,共录入食品身份信息6万余条,认证许可信息20多万条,形成了合法、规范、简单实用的重要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2、市场巡查的方式方法上抓创新。盐池县工商局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新模式,在辖区内推行了网格化监管。该局按照“依法行政、强化效能、属地监管、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和“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指导方针,重新调整了工商所辖区,将全县辖区按照四个层次进行网格责任划分,县局辖区为一级网格、工商所辖区为二级网格、工商所巡查组辖区为三级网格、巡查人员责任区为四级网格。研究制定了各个层次网格的工作职责,重点明确了四级网格责任人的十五项职责。对确定的网格责任区配备相应的市场巡查人员,对网格和网格责任人进行了统一编号。目前该局共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4个,三级网格17个,四级网格34个。

3、12315五进的拓展上抓创新。__开发区工商局在管委会的支持下,加强与电信、科技、乡镇的配合下依托农村信息化网络,在全开发区83各自然村建立12315维权站点,确定83名信息员,编印下发了《自然村12315信息员工作手册》并对信息员进行法律法规、消费纠纷处理方法技巧等内容进行培训,方便了农民就近投诉,扩大了法律宣传面,拉近了工商部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收到良好效果。利通一分局确定了“消费维权五进为抓手,扩大四级网站工作职能的内涵和外延,把合同帮农、经纪活农、商标富农以及千名党员联系千家企业和商标指导员制度等帮农助企措施纳入站点工作范畴,将工商维权、服务、监管触角延伸到农村和企业,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点”的工作思路,制定具体措施,领导各负其责,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全面开展了12315五进工作,覆盖城乡的维权网络基本建成,实现了“一会两站”在辖区的全覆盖。共建立维权站点94个,全部实现了与区局12315指挥中心的对接,覆盖了100%的行政村和社区,在全部行政村和16家商场开通了视频处理投诉系统。四级网站受理消费申诉1543件,占全局处理量的80.5%,调解成功153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

4、建立打击传销长效机制上抓创新。利通二分局在辖区非法传销多发的上桥镇、板桥乡所属的15个行政村和秦渠、金星花园、绿地园3个社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乡镇、社区活动,通过“七进五上”,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市场、进家庭、进宾馆、进清真寺,上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网络、上舞台,建立了责任、宣传、协作、监管、打击、考核等六项打击传销及创建无传销乡镇、社区的长效监管机制,收到良好效果。区局将该局做法以文件形式进行推广,总局政务信息、中国工商报也介绍了他们的做法。

5、开展合同帮扶工作上抓创新。青铜峡市局按照“统一范本、先行试点、重点帮扶、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已发展“订单农业”为主线,全面规范农产品合同行为,建立和完善了合同帮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涉农企业发展到213家,发展订单农业企业35家,订单农业面积发展到23万亩,占全市农业种植面积的68%,涉及农户3万余户,订单合同金额估算为2.7亿元。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使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原料工业基地,农户有了明确的产品销路,种上了“放心田”,形

成了“龙头企业+基地+订单+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盈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1、抓创新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学习力、执行力、落实力的总体思路,确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工作创新才会有抓手,才会有方向,才会有目标,各级班子才能带领全局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2、抓创新必须要有明确的抓手。从全系统今年抓创新的实践可以看出,只要严格落实市局党组“六能六会”要求,领会了上级的工作意图,抓住了本局的工作重点,围绕了地方的中心工作,再加以科学的分析、总结、提炼,开展创新的措施就会更加具体,形式就会更加生动,效果就会更加明显,整体工作水平就会进一步提升。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2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通过实地查看X个乡村振兴项目现场、听取有关街道镇的现场工作汇报,

X通报了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总的感到,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各级要求比较严,工作标准比较高,各有关街道镇、部门和单位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精准施策,拼搏实干,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X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区获第二名,工作中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乡村振兴树起了X样板。重点打造了X个示范区、X个示范村、X多个示范点,在全市两次示范区观摩考核中,均列第二名,争取奖补资金X万元;培树“五社同行”“乡村记忆馆”“文化讲习所”等振兴样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树立了全市的样板。

二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了全国标杆。总投资X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X亿元,建设完成X大项目,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家认定,成为全省X年唯一、历史第四个创建成功的县市区。

三是文明乡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推进,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X%、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X%、文明乡村覆盖率达到X%,均居全市前列。可以说,在农业经济占比较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这些成绩,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非常难得,实属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问题。

一是主观方面,发展的主动性、创新性、均衡性不强。有的街道镇、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解放不够、用心用力不够,对乡村振兴工作把握不透、理解不深、研究不足,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个别村动员发动不深入,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主动破解难题勇气不足、招数不多,缺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比如,在农村闲置资产、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思路不宽,以地生财、招财引财的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二是客观方面,考核成绩和重点指标优势不足。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从考核成绩看,我们在全市考核中是第二名,但与第一名新泰市相差了X分,比第三名肥城市只高出X分,差距非常小。从加分项上看:我区举办的省级以上现场会只有X个,全省推广的特色亮点工作只有X个,省以上宣传报道只有X篇,在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后。

从重点指标看,今年市级重点调度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我区农业大企业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有X家,纳统企业仅有X家,在X个县市区中排最后。

从重点工作看,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存在垃圾收集收运设施落后、更换不及时、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转箱等问题,道路两侧环境差,去年观摩时很难确定道路环境比较好的路线;农村改厕普及率X%,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市级已经通报了全省考核情况,X市在全省考核成绩不理想,明确要求今年要打翻身仗,对各级、各部门和各项工作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求每个县市区必须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对此,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聚焦“五大振兴”任务目标,认真分析,横向比较,纵向赶超,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

一、合力共为,再创佳绩

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分之一,受疫情影响,全面铺开乡村振兴工作推后了两个月,但是对今年的工作,还是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更快节奏推进落实,确保取得更好的成绩。各级各相关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在任务落实和人员配备、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

区委组织部要统筹做好组织振兴有关工作,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班子整顿,大力提升村级保障能力,领办创办X家专业合作社,年底集体收入X万元以上村达到X%,过百万元以上村达到X%;要制定人才回引办法,积极引进大型社会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区委宣传部要进一步牵头抓细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不断推出宣传乡村文化振兴经验。

区人社局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人以上,新建X处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区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继续开展村级“三资”清理清查活动,摸清底数,管护运营好村级资产资源,X月底前全面完成村改居产权制度改革。

区农办、财政局要抓紧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包保部门、街道镇、第一书记要盯紧靠实,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要责任到单位、到人头,哪一项拖了全区后腿,省、市考核细则都能倒追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区委、区政府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打造“齐鲁样板”是对X的政治嘱托,是市委、市政府X项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之一。打造片区亮点依然是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做到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各具特色、亮点成片。

一要提高创建标准,抓好示范创建。对标全省一流、全市最优,打造全市领先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村。对工作重点和项目要再细化、再明确,继续实行领导包保,把任务落实到人、确定到天、压实到位。重点抓好王林坡、北部山区、花样年华三大片区中的示范村、示范点建设。

邱家店镇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X月底要拿出申报书,确保创建成功。王林坡片区要积极创建市级乡村振兴先行区。近期,区级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外出学习,主要到去年迎接全省现场会的地市认真学习经验,大家要把真经取回来,对照自身工作查不足、补短板,确保各项工作有新的提升。

二要突出产业支撑,彰显休闲游特色。要充分发挥好农高区作用,做好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互联全国的农业农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数字乡村。要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标杆,持续巩固提升原有项目建设,认真抓好新项目策划实施,再创亮点,再提成绩。要举办好X茶炒茶比赛、X茶博会等活动,持续推动X茶产业不断壮大。

要提升X国际花木城影响力,举办好第X届苗交会,高标准建设苗交会配套设施和中转、展示、交易、信息四大中心,打造中国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基地。各街道镇要围绕“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大X休闲旅游圈”,以休闲农业、生态颐养为主导,重点培植小津口、王林坡等特色村;培育大河峪猕猴桃、魏家庄草莓等X个采摘休闲游项目;建成曳尾园、X净舍等X处高端民宿,建设完善养心谷、上高庄园X个颐养中心。

三要注重细节打造,认真准备现场。精心做好省、市现场考核准备工作。从去年经验看,乡村振兴片区考核打分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年考核排名,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与各部门、街道镇密切配合、抓紧研究,X月底前拟定观摩路线和观摩点,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要有的放矢,精益求精,一些成熟的大项目,比如茶旅小镇、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要巧妙设计、嫁接进来。同时,省级要求好村、差村都看,这就需要我们在点上、面上进行充分准备、整体推进。

四要加压奋进赶超,夯实重点指标。去年全省考核的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X市在全省排名靠后,市领导高度重视,对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约谈,明确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今年X市对县市区考核的否决项。

X月X日,市工作组到我区对这两项指标落实工作进行了督导。我区农业体量小,但是现代高效农业还有很大潜力,花样年华智能温室、魏家庄采摘园、花木城桂花园、苗木花卉市场、山农大实验基地、万亩茶园,都可以包装纳统。农业企业方面,虽然我们去年纳统X个,个数较少,但今年已经摸排出有增长潜力企业X家,重点培植康平纳智能染色、超泰宠物食品、世初食品、大江食品、新农方舟饲料、乐林饲料X家企业,要确保升规纳统X家以上。

立勇同志、吴杰同志已经召开专门会议安排两项指标工作,农业农村局要牵好头,统计局、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各街道镇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做到应报尽报,应纳尽纳,确保年底这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攻坚克难,齐头并进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之一,要一体推进、统筹兼顾,在振兴中保护好绿水青山。

一要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要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道路“三通”等工作,年底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X%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X%以上,农村道路“三通”率达到X%。

要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年内“美丽庭院”示范户建成数达到X%、全区每个村庄都要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今年市级每季度将对各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暗查暗访和电视问政,对暗访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或连续两次暗访排名最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进行问责。区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妇联和各街道镇等相关单位,要立足各自职能,对照市里要求,抓紧落实任务,确保不出问题。

二要深度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当前,全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早已形成,村庄覆盖率连续多年达到X%,但是由于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考核力度不足,还存有死角盲区,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此,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死角盲区清理整治,努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水平。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全力推进“五化”(净化、亮化、绿化、序化、美化)工程,力争重点创一流,整体上水平,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建设洁净、明亮、生态、宜居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围绕打造“美丽”目标,着力创建市级示范镇、示范村。力争三年时间内,全镇所有行政村达到“三无三有”(无垃圾、无黄土、无废弃杂房,有绿色照明、有良好秩序、有长效机制)目标。

三、工作重点

2013年重点抓好镇内西水、、火田、阳山、豆坪、新屋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2014年重点抓好镇政府所在地周边和主要干线公路两旁可视范围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2015年完成全镇所有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四、工作任务

(一)净化工程

1.实施内容。按照“重点行政村重点净化,其他行政村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行政村净化工程必须做到“五有五无”。“五有”包括:

(1)有保洁队伍。组建环卫机构并确保工作正常运转,重点行政村按居住人口2‰至3‰的比例配置保洁人员,并建档建册,对公共卫生区域日常保洁做到“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定酬”。

(2)有保洁设施。镇政府所在地要有相应的垃圾清运车、封闭式垃圾箱(垃圾池)、户用垃圾桶、垃圾填埋场,其他重点行政村每个自然村必须有1个15立方米以上的垃圾池、统一规范的户用垃圾桶等保洁工具,指导农户配备“一池三桶”(有机沤肥池、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有害物质垃圾桶)。

(3)有宣传氛围。各行政村要进村入户宣传教育引导,并张贴宣传标语、设置宣传专栏。

(4)有考核评比活动。镇政府定期开展“百村大清洁,千人大清扫”行动和净化工程评比活动,制订相应考核评比办法。

(5)有长效保洁机制。按照“房前屋后自己负责,施工场地业主负责,公共场所保洁员负责”的原则划分保洁责任,按照“分类减量、能散不集、就近处理”的要求,尽量就地处理垃圾。建立保洁制度,落实保洁责任,确保保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辖区内达到“五无”,即无积存垃圾、无污水溢流、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畜杂居。其他行政村主要抓好日常保洁和垃圾处理,做到“三有三无”。“三有”,即有保洁人员有必要的保洁设施(包括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有相应的保洁制度。辖区内达到“三无”,即村庄无积存垃圾、无污水溢流、无乱堆乱放。

2.财政奖补。县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中安排700万元奖补100个重点行政村,安排800万元奖补其他行政村,奖补资金原则上按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考核效果由县、镇政府统一调拨,分期奖补。

3.工作要求。一是各村对保洁人员、保洁设施进行核查摸底,依照上述原则对本村需要配备人员、设施(新建垃圾池、垃圾桶)进行上报,镇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安排新建和配备;二是要做好保洁人员登记、完善保洁制度,设置整治工作宣传专栏,营造宣传范围,形成长效机制。

(二)亮化工程

围绕市委、市政府“村村亮路灯、主路必有灯”的目标,本着“亮得早、亮得好、亮得久”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定灯种,依据人口定盏数,科学布局定灯位”的原则,坚持太阳能路灯与LeD简易路灯相结合,在全镇范围内实施点亮工程,实现2013年内所有村庄点亮目标。

1.太阳能路灯布点。

(1)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通村公路;

(2)市“民生100工程”考核行政村通村公路;

(3)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行政村、市“民生100工程”考核行政村、城乡结合部村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村内不便安装LeD简易路灯的,经现场勘察确需点亮的场所(如水井旁、人口密集区、休闲广场等);

(4)2城周边2个休闲农庄(桥市饭店生态休闲农庄、九竹园有机农庄)。

2.LeD简易路灯布点。

(1)范围:全镇所有村庄。

(2)标准:200人以内(含200人)的村原则上不超过10盏,200人以上500人以内(含500人)的村原则上不超过20盏,500人以上的村原则上不超过30盏。

(3)要求:统一采购,统一布局,统一安装,分户管理,分村维护,不设专线,不设专表,定时亮灯,定额付费。

3.奖补标准。太阳能路灯奖补标准:村庄用太阳能路灯按实际总额县财政奖补70%,剩余部分由村组承担;指定休闲农庄太阳能路灯按实际总额县财政奖补50%,其余部分由业主承担。LeD简易路灯奖补标准:LeD简易路灯灯具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灯具及安装费用按实际总额的50%由县财政奖补;统一配置的LeD简易路灯产生的电费实行定额结算,县财政奖补50%,剩余部分由村组承担。

4.工作要求。各行政村按照布点要求进行摸底,根据本村经济状况和发展需要填报项目申报表,报镇政府初审;由镇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相关人员实地勘察签署意见后再报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各行政村收到批复、缴纳自筹资金后由县统一组织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由镇政府,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财政局和县电力局组织相关人员复查。

(三)绿化工程

1.实施内容。深入推进建设“森林”和城乡绿化攻坚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植树。加快绿化示范镇和绿化示范村建设步伐。

2.建设标准。绿化示范镇建设标准:镇主要街道两侧要栽植胸径5厘米以上乔木,要求应栽尽栽,不断线,数量1000株以上;建设累计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游园或公共绿地,对集市和单位庭院进行绿化,并做好日常管护。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每个示范村建设累计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游园或者公共绿地,交通干线两侧、示范村村组公路两侧要种植一行胸径3厘米以上的乔木,完成10户以上村民房前屋后花园式庭院绿化。

3.财政奖补。奖补标准按桂办字〔2012〕26号文件执行。

4.工作要求:一是对照考核评分表标准摸底本村绿化工程需要修补、完善情况;二是重点对公共市集、公共游园(广场)绿化美化,三是开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旁”植树活动,做到无黄土、无较大空坪隙地。

(四)序化工程

1.实施内容。一是完成乡村规划编制。严格执行村庄规划,杜绝房屋选址散乱、违章修建、建筑风格参差不齐的现象。村庄布局规划中确定保留的村庄要完成“四图一书”(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图、村民住宅设计图集、规划说明书)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2013年完成镇政府、重点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完成所有村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强农村秩序管理。2013年全面取缔省道两侧的非法马路市场,2014年全面取缔县道和乡道两侧的非法马路市场,2015年全面取缔公路两侧的非法马路市场。

2.财政奖补。对完成乡村规划编制的重点行政村,县财政每个最高奖补1万元,对取缔非法马路市场的乡镇,县财政每个最高奖补2万元。

3.工作要求:一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可先行对本村进行规划编制,然后上报镇政府申请奖补;二是存在非法马路市场的情况进行摸排上报,并做好宣传劝导工作。

(五)美化工程

以镇政府、主要景区所在地和交通干线及城乡结合部村庄为重点,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要求,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整旧如新。加强“空心村”治理和危房改造,对违章建筑或废弃不用的厂棚、杂房、烤房、空心房、露天厕所等建筑物一律拆除,复耕复绿。

重点对西水河风观带建设和阳山的古村落、古民居要进行适度加固、整修,保留原有风貌,修旧如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由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县直属单位下派各村第一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组办公室,由农林水专干徐春芝兼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农村环境整治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督查督办、考核考评等工作。各行政村要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保障资金投入

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要明确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挪用。县财政每年按每个村(居)民小组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并逐年增加。镇政府每年至少按上年度财政收入的5%的比例安排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村(居)委会每年至少按上年度村集体收入的10%的比例安排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镇上报的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林业、农业、环保、住建、交通、水利、爱卫、国土、电力等方面的项目资金也重点向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倾斜。

(三)加大宣传力度

镇政府将充分利用广播、墙报、标语、出动宣传车、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等形式积极宣传引导。组织各行政村开展“清洁家园巾帼立功”、“生态文明进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文明村组创建、生态村组创建等系列主题活动,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和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引导群众养成不乱扔垃圾、不乱搭乱建、不乱停乱摆等良好习惯,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明确职责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要求高,任务重,需全镇上下联动,各部门紧密配合。各行政村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明确驻村领导、干部为第一责任人,村支两委干部为具体责任人,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详见县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考核评分表。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4

一、领导重视、制度建全、措施有力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年初局领导通过深入扶贫点调研,制定了《2009年流场村扶贫工作计划》,安排布署了全年扶贫工作,明确了扶贫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派出干部张启长期驻守流场村指导扶贫工作,对局党组的扶贫工作意见一一落实。局领导多次到扶贫点作现场指导,进一步推进了扶贫点各项农业农村工作。

二、发挥部门优势,帮助扶贫点解决实际问题

(一)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讲座。流场村地处庙坝乡,煤炭资源丰富,全乡范围内有五对矿井,为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我局利用自身优势,组织科技人员,于3月6日由局长李绍军亲自领队带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流场村开展为期4天的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培训了186人次,并赠送了价值2万余元的书籍和物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创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积极协调,帮助落实产业发展。我局立足于流场村优势林业资源,积极和市林业部门协调,新造和改造黄皮竹(经济林)2500亩,其中新造2000亩,改造500亩,已通过林业部门验收合格,黄皮竹增收60吨,产值16.2万元。

(三)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修建公路。流场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修长湾四合公路、余坪、红岩、漆树坝公路,共计通车里程达13.2公里;修通乌撒溪至流场村委会通达工程公路,维护村委会至铜厂公路8公里;绝大部分靠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为解决修路缺口资金,我局从办公经费中挤出4万元投入扶贫点基础设施建设中。

(四)扎实推进“一对一”帮扶工程。我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抵达流场村后,分别到自已的帮护农户家中,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和农户结亲戚;积极想办法找路子帮助农户脱贫致富,临行时分别向自己的“穷亲戚”赠送100元到500元不等的生产生活费用。

(五)党员走进基层、走进农家、走进田间地块活动。4月23至4月24日,我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深入盐津县庙坝乡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平安乡镇创建和挂钩扶贫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挂钩扶贫村——庙坝乡流场村开展“走进基层、走进农家、走进田间地块”活动,了解春耕生产进展情况,产业扶贫进展情况,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等,为挂钩点破解生产生活难题。

三、切实推进扶贫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流场村坐落于最古老的朝天马脚下,最高海拔2370米,最低海拔660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村。境内山高谷深,沟豁纵横,是盐津县十六个高寒贫困村之一的特困村。为推进流场村的新农村建设,我局选派骨干到村、到组、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同劳动,帮助发放村村通广播电视接收机130口,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指导建设沼气池8口,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4户房屋亮化、院坝硬化5户。

四、存在的困难及下步工作打算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5

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五大矛盾和问题。

这五大矛盾和问题分别是: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

——农民的民利和财产权利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问题时有发生。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纠纷频繁发生。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改革,如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形成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机制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对策链接

(一)培育城乡平等的国民意识

意识引导行动,或先有意识、后有行动。要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的行动,而要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的行动,必先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统筹城乡发展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所有国民的事,因此仅政府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还不够,还需要所有国民都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城乡平等竞争或公平竞争,因此培育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主要是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或培养城乡公平的国民待遇意识。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因为中国国民受封建等级意识的毒害很深,城市居民有很强的优越意识,而农村居民有很强的自卑意识。迄今为止,我们都很容易从城乡交流的现实中发现:很多人在意识深处认为市民享有很多特权、农民不能享有国家各种福利保障待遇是天经地义的,一些人对此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在这种国民意识下,要实现真正的统筹城乡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努力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

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要采取以下行动:党和政府要消除对宣传城乡公民平等意识的顾虑,国民地位平等只会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不会威胁社会稳定,如果长期容许城乡公民不平等,则反而会真正威胁社会稳定;在城市市民中大规模、持续地开展尊重农民或民工(这个称谓要尽快取消)的宣传活动,对那些尊重农民或民工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对那些不尊重农民或民工的人和行为进行教育和惩罚;在农村居民中大规模、持续地开展“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鼓励农民进城与城市居民平等竞争;要求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在任何场合都要做尊重农民或民工的表率;通过网络等媒体开展城乡国民平等的大讨论,激发国民的城乡平等意识等。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城乡统一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城乡制度统一、城乡权利平等、城乡自由互动、城乡合理分工、城乡广泛协作”,其中城乡制度统一是基础和关键。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包括建立城乡统一或城乡相互衔接的财产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等。要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赋予或归还农民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与市民基本相同的产权(包括土地财产权、物质财产权、现金财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等)、自由选择权(包括自由择业权、自由迁徙权、自由投资权、自由流通权、自由退出经济组织权、自由选择经营品种权、自由选择经营方式权、自由结社权、自由表达意见权等)和平等交易权(包括平等纳税权、平等非税负担权、平等福利权、平等财政支出享受权、平等国有资产享受权、平等受教育权、平等价格权、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平等自我保护权、平等无偿劳动权等)。建立城乡统一基本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难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举措。如果我们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则统筹城乡发展才会现出希望的曙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等战略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立城乡统一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含城乡衔接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流转制度)、住房产权制度、资金产权制度等;建立城乡统一的价格制度,如实行城乡统一、自由的价格制度,彻底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定价,减少对部分农产品的保护定价,提高农业本身的竞争力;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择业制度、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人才和劳动力服务网络;建立城乡统一的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如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凡是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保障和教育待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农民也应同样享有;建立城乡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统一城乡居民的非税负担,使城乡的财政支出与其人口比例大致相适应,对农村金融资金的转移进行适当的限制等。

(三)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

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属于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必须要由政府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行货币、稳定宏观经济、扩大就业、保护弱势群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教育、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基本福利、维护公共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稳定人口、倡导现代精神文明等。在这些公共服务中,城乡差别不大的有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行货币、稳定宏观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稳定人口、倡导现代精神文明等;城乡差距较大或城乡不太公平的有扩大就业、保护弱势群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教育、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基本福利、维护公众安全等。按理说,既然是公共服务,就应面向所有公众或国民公平地提供,但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实行城乡分割制度,在提供后一部分公共服务时主要偏向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这一部分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和短缺。要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由政府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

政府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包括:提供城乡公平的就业保障服务,将农民的就业也纳入国家就业保障体系;按照与城市基本相当的标准,保护农村的弱势群体,如“五保户”、残疾人员等;与城市一样,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财政支出范围;在农村实行与城市标准基本相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按照统一的高考标准录取农村的考生;参照城市的标准,为农民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按照统一的标准设立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民也实行与市民一样的劳动保护;逐步统一城乡计划生育政策,实现城乡之间人口的均衡增长;尽快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等。考虑到农民过去做出了较多的奉献和牺牲,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今后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此同时,要着重推进如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减少政府层次、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农村自治组织等;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如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提拔、加强上下级之间干部的交流等;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如按照经济区域的要求,适当调整行政区划;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如促进不同等级城市或城镇之间的公平竞争,减少上级城市对下级城市或城镇的收入上缴等;在国务院设立农村工作委员会,将农业部与其他农业机构整合起来等。

(四)推进城乡协调的经济发展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因为城乡就业、收入、建设和福利统筹等都依赖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建立城乡统一基本制度和政府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也有赖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包括:协调城乡经济增长,实现城乡GDp(或人均GDp)的均衡增长;协调城乡产业发展,使城乡之间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城乡企业发展,实现城乡各类企业之间公平竞争,使城乡企业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协调城乡要素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流动,按照平等交易(或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城乡之间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推进城乡协调的经济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制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思路、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保障措施等;建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利益机制,如建立城乡产业发展品牌共享机制、上下游产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建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网络,如建立城乡产业连锁网络,大力发展横跨城乡的产业集群;开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项目布局,适当增加农村的产业项目,或促进城市项目向农村辐射;营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环境,如放宽农民创业的行业准入,降低农民创业的门槛,建立农民进城创业的援助机制(如廉租公寓、投诉中心等),设立统筹城乡居民创业的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等。

(五)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物质形态上,只有当人们从物质形态上看到城乡之间各有特色和优势,整体差距不大,才能说基本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要实现城乡之间在物质形态上的统筹发展,主要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都离不开规划。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当然,由于城市与农村在人口密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明显不同,统筹城乡的规划建设并不一定要求城乡完全一致,关键是要各有特色,在规划上要统一进行,在总体建设水平上不能差得太远,在基础设施和房屋的维护上要基本接近。目前,中国的城乡规划刚开始考虑统一,城乡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的档次差距还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可考虑从如下一些方面入手:尽快制定《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将其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实践中去;组织有关力量,制定全国及各地的城镇体系规划(或城市群规划或城市带规划或都市圈规划),将规划范围内的农村也一并考虑进去;引导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镇化规划有机衔接起来,避免就农村建设农村;鼓励各地制定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搞好城乡基础设施的衔接,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农村房屋建设的规范标准,引导农民自建住房,突出各地特色,避免千镇一面、万村一律等。

延伸阅读

统筹城乡发展要做到“四个防止”

高卫红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某些微观层面还存在类似于“一阵风”、“表面文章”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打了折扣,不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亟待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四个防止”。

第一,要坚持脚踏实地,建立长远目标,防止“一阵风”。目前在有些地方,城乡一体化发展“一阵风”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有的地方一开始紧锣密鼓,从乡镇到村庄普遍配备了设施,安排了人员,似乎从此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时隔不久,由于疏于监管,或者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的垃圾池遍地狼藉,再也无人及时清理。在村村通油路方面,有些地方迅速行动,很快把公路修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但是剪彩的鞭炮声余音未了,就出现了公路质量和管护问题。有的地方大张旗鼓实行了农村低保,刚开始尚能够每月及时发放,不久后就不能兑现诺言,低保户抱怨一个季度还领不到一次低保金。此类现象的出现,引起群众的不满,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过程,不是仅靠几项政策、几年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面积广大,长期以来积累的“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些年来,我国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需要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必须坚持脚踏实地,着眼长远目标,耐心细致地做好一切基础工作,切不可把统筹发展变成运动式的“一阵风”。

防止“一阵风”,关键是每个地方都要设立一个统筹发展的长远规划并严格遵循。这一规划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改变,不因工作重心的转移而忽略。这一规划要全面、科学,能够为当地工作的目标考核提供参照。有了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就可以循着一个方向做下去,把统筹城乡发展的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敷衍了事。

第二,要坚持全面发展,争取以点带面,防止片面追求亮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亮点的示范引导作用。这里所说的亮点,不是形象工程的亮点,而是实实在在地能够对城乡一体化全局工作产生借鉴作用的亮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城乡发展亮点纷呈,仅山东就有滕州的土地流转,诸城的农村社区建设,莱芜的农村居民社会化养老,寿光的现代农业等等。一些区县、乡镇、村庄(社区)也有自己的亮点。这些亮点既有看点,也有思路,既有政策措施,又有具体做法,对整个工作全局的开展产生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由于亮点的作用十分明显,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亮点工程”,但由此也在个别地方出现了片面追求亮点、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例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一些村建设了设施齐全的文体广场,这些广场往往成为领导参观、外地观摩的“亮点工程”。但是,还有很多村庄连一个简易的篮球场都没有。在农村养老方面,有的地方只重视个别敬老院的建设,把它们建成部分老年人的幸福家园,但是还有很多农村老年人连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亮点之“亮”,往往会掩盖那些较为灰暗的部分。

之所以出现片面追求“亮点”的现象,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一是个别地方政府认为,解决“三农”问题见效慢,不易出政绩,即使劳心费力把每一个村庄都搞好了,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在路宽路平距离近、领导看起来又方便的地方搞建设,容易出典型出政绩被提拔。二是个别部门领导检查工作,很多时候是走既定的路线,往往是看几个点,听一听汇报,就算大功告成。这就形成了一种片面的工作评价导向,使有关领导干部越来越重视亮点的产生,形成了片面的政绩观。有这样的发展理念,也就不可能有完整全面的规划。然而,亮点再亮,也只能是“点”,我们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不是让一部分农村“亮”起来,而是要让广大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争取以点带面。

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地区差异,防止“一刀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和模式。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发展速度来说,对于经济基础比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起点可以高一些,步子可以快一些;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更加注重做好基础工作,稳中求进。从发展方式来说,每一个地方都要把握好自身特点,努力发挥本地优势,切不可盲目照搬他人经验。

在当前阶段,忽视地区差异搞“一刀切”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有个别地方在对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没有全面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发动群众连片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有时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地方一味追求土地流转的规模,不顾各乡镇土地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统一制定流转指标,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地方不具体分析当地的财力物力状况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农村一律实行集中居住,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导致农村建设“清一色”,无特色。

之所以出现“一刀切”现象,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急躁情绪。其初衷是可以理解的,都希望“三农”问题解决得快一些,让农民群众早一天过上好日子。于是,急于推广成功的做法,急于照搬外地的经验,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防止“一刀切”现象,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本地区的基本情况,摸清自己的家底。每推行一项措施,要听取专家的建议,倾听群众的心声。要尊重乡镇与乡镇的不同,村庄与村庄的差异。防止“一刀切”现象,还需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思想,坚持水滴石穿的精神,只要找准适合当地的科学发展思路,就耐下心来,一步一步去做,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第四,要坚持科学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防止政府包办。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的角色是引导和服务,发展的主角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因此,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能实行政府包办。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6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三农发展新目标任务有哪些亮点重点

主要有四大亮点重点:

一是首次明确提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的目标,凸显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把农民增收放到首要位置的新考量。

二是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出位置,凸显了新时期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新态度。

三是提出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联动推进,以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凸显了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谋略。

四是全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把促进欠发达地区跟上全省发展的步伐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凸显了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路子的新导向。

“十二五”规划提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总体要求,为实现这一新要求,在战略上有什么创新之举

根据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提升的新阶段,规划提出了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联动推进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方略。具体来说,一是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创造基础条件。二是要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的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差距。三是要形成公共财政进一步向农业投入和农村民生倾斜的机制,提高公共财政和土地出让金用于三农的比重。四是要形成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机制,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产业的集约发展、集群发展。五是要形成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机制,使绿色城镇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

“十二五”规划对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什么样的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

“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是要解决好现代农业在哪里发展、由谁来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纲要提出了以粮食功能区域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要建设载体,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以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以整体推进农业体制创新、科技创造、文化创意、能人创业和生态创优为战略举措,构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思路。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把“农业两区”建设与构建以集约化家庭经营和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相匹配,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和做强做优特色精品农业为导向,使“农业两区”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探索出一条具中国特色、特点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

“十二五”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描绘了什么样的前景,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十二五”规划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加以统筹规划是一大创新亮点。规划把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作为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主抓手,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心灵美、社会和谐服务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要求,把中心村为重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农村也能共享幸福民生。为此,规划提出了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建设任务与工作举措,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7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结合“村村新”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引导农村分散的经营网点向公共服务区集合,以建设村级日用品便利店和农资供应连锁店为主体,以发展托幼、就医、饮食、理发、缝纫、修理以及代收代办等服务为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把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成为新农村的社区服务中心。

(二)近期任务:20*—2010年,全市规划建设高级综合服务社88家,初级综合服务社600家,加上2007年前已建的144家综合服务社,总数达到832家,实现“村村建社、户户受益”。

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综合服务社是一个建在农村、面向农民的综合平台。一家功能齐全的农村综合服务社,既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农资供应、农机租赁、科技咨询等服务,也可为农民生活提供托幼购物、就医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既有利于农村的稳定,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此外,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还有利于扶农资源的整合和为农服务的增效,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总之,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作用明显、意义深远,各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对此工作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合力推进我市农村综合服务社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基本方法

(一)运作市场化。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可以多元投入,农资店、日用品店以及其它经营服务项目,可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办,也可以由村民个人开办;可以个体经营,也可以合作经营。所有经营服务项目均由举办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

(二)服务综合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要加强日用品便利店和农资供应连锁店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日用品便利店要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网上服务;农资连锁店在做好农资供应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农机具维修等服务。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等活动。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围绕社区需要,联合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三)管理规范化。农村综合服务社的日常管理以村为单位,实现统一化管理。村民委员会要确定一名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主任,将社区内的各经营服务组织吸收为综合服务社的成员单位。同时要体现合作制原则,通过建立社员档案、采取会员制等形式,鼓励社员参与各类服务,并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返利措施。市供销社要为综合服务社统一制作照牌标识,统一制定服务公约,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推进综合服务社管理规范化。

(四)经营现代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要积极采取现代经营手段,大力引进连锁经营,建立日用品、农资连锁店,实行统一标识,规范经营。农资店、日用品店实行商品配送制度。市供销社和市工商局要积极组织专业公司配送日用消费品和化肥农药等特殊商品,食品和农资的配送比例要求达到70%以上。要大力推进“放心工程”建设,保证产品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问题产品可召唤。

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标准与补助标准

(一)高级社建设标准:①有4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室内装修达到“三白一亮”标准,经营的商品70%以上接受配送,货架符合要求,制度上墙公示;②有40平方米以上的农资超市(非农业区不作要求),室内明亮整洁,经营的商品70%以上接受配送,货物摆放有序,制度上墙公示;③有40平方米以上的其它营业场所(理发室、小吃店、修理店等);④有4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娱乐场所;⑤有代收代办服务项目4项以上;⑥有规范的组织机构;⑦经营及活动场所相对集中,邻距一般不超过40米。

高级社补助标准:每家3000元。

(二)初级社建设标准:①有2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商店,室内装修达到“三白一亮”标准,经营的商品70%以上接受配送,货架符合要求,制度上墙公示;②有20平方米以上的农资商店(非农业区不作要求),室内明亮整洁,经营的商品70%以上接受配送,货物摆放有序,制度上墙公示;③有20平方米以上的其它营业场所或文体娱乐场所;④有代收代办服务项目2项以上;⑤有规范的组织机构;⑥经营及活动场所相对集中,邻距一般不超过40米。

初级社补助标准:每家1500元。

市供销社和市财政局要做好补助政策的解释和补助资金的核拨工作,确保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各镇、街道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申请补助的初审工作。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8

一、典型示范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去年以来,在典型示范村建设中,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整个工作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全县50个典型示范村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扎实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涌现出了一批党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亮点村。

1、村级班子强了,干部素质高了。切实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50个典型示范村党支部全部达到“五个好”目标,支部班子健全、工作得力、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以县、乡党校为阵地,对村“两委会”主要成员全面进行了集中培训,并组织50个村的支书、主任和驻村指导员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增长见识,增强了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执政能力。

2、工作机制新了,党建工作活了。在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三三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推行了“双轮齐驱、三方联动”的党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即结合乡村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成立相应的产业协会,在协会中建立了党组织,把党员按经营相同的主导产业重新划分到党支部(党小组),每名党员和会员共同联系帮扶一个由若干群众户组成的邻里小组,层层落实了党员、会员、群众三方职责和纵横向目标任务,从而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党支部(党小组)、产业协会“双轮齐驱”,党员、会员、群众“三方联动”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格局。葛牌镇白家村党支部通过建立蔬菜和果药两个协会党小组,积极探索完善机制,带动全村16名党员都成了致富能手,3名协会会员发展成了党员,5名会员被确定为积极分子,通过发挥党员、会员的传、帮、带作用,全村156户群众都确立了发展的主导产业,369名群众掌握了1—2门实用致富技术。普化、玉川、九间房等乡镇通过典型示范村的带动,也分别在全乡建立了蔬菜、药材、养殖协会,并在协会中建立了党支部。

3、支部阵地阔了,党员活动多了。把村党支部阵地建设作为基层组织正规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标准新建阵地15个,高档次统一布置阵地36个,目前50个村阵地建设均达到了“六有”目标。其中,三里镇青羊庄村投资130万元,新建起7间4层的“两委会”综合办公楼,被省委组织部杨士秋部长赞为是全省功能最全、设置最好的阵地之一。蓝关镇大寨村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11间三层集文化、健身、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两委会”办公楼,受到了市委书记袁纯清的高度称赞。同时,随着阵地建设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村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农民技术培训等落到了实处。

4、经济发展快了,农民收入高了。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奔小康”这一主题,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帮助各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具体的发展项目和措施。华胥镇上许村按照“梁顶花椒套黄芩、梁下千亩大杏林”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发展花椒、大杏1900亩,套种黄芩800亩,使粮经比由5:5由调整到2:8。泄湖镇唐沟村积极与陕西泾河公司合作,采取“公司+村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栽植金太阳大杏1200亩、樱桃300亩。普化镇楸树庙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大、中棚82栋,种植圣女果、仙人掌等特色蔬菜品种,仅此一项增加农民人均收入757元。目前50个典型示范村90%以上已达到种、养专业村的标准,村级经济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增幅达20%以上。

5、基础设施好了,村容村貌靓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要求,着力加强水、电、路、桥、校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村容规划、道路硬化、四旁绿化、饮水自来化、厕所卫生化、垃圾台标准化、阵地规范化、产业规模化(八化)上下功夫。50个村共整修村组道路90多条,24个村对主干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36个村修通了自来水,22个村实施了卫生改厕,12个村修建垃圾台80多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二、典型示范村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年多来,在抓典型示范村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亮点村,并带动了全县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使亮一点变成亮一片,全县形成了全面发展、亮点突出、特色纷呈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1、在全县农村掀起了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新高潮。通过典型示范村建设,在全县农村树起了一批“抓党建、促发展、奔小康”的亮点村,为其它的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全县呈现出创“五个好”乡镇党委、建“十强乡镇”,创“五个好”村党支部、建“百强村”,树“党员致富标兵”、建“千户明星党员户”的可喜局面,特别是蓝关镇大寨村、华胥镇孟岩村、汤峪镇塘子街村、三里镇青羊庄村、孟村乡李华村等一批亮点村争先恐后,积极争创省、市“五个好”党支部,争当*第一村。

2、党建和经济结合实现了新突破。结合典型示范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双示范”、“双培一带”以及“百户千人致富”等活动,全县共建成乡镇级科技示范基地44个,县级科技示范基地48个,建成县级党员科技示范户100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3、促进小城镇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围绕典型示范村建设,结合全县小城镇总体布局和规划,重点在汤浴、华胥、玉山三个中心集镇所在地的示范村,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标准化街道、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和商贸小区等,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增强了经济实力,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全县小城镇建设。

4、农村抓党建奔小康探索出了新路子。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党建工作“三三制”,并在全县符合条件的村广泛推广了“双轮齐驱、三方联动”新机制,及时将党组织建立于产业协会中,建成了华胥万亩大杏、泄湖万亩樱桃、普化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区、蓝桥万亩无公害蔬菜等10个特色种养基地,充分发挥党员科技示范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在典型示范村的带动下,全县农村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及“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有条件的村积极筹措资金,兴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大力开展“五改一建”(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路,建文明新村)。同时,以蓝关、泄湖、华胥、三里镇为重点,结合开展“四镇百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在全县形成了多方联动、全面推进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四、典型示范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典型示范村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1、开展典型示范村建设活动,是我县围绕经济抓党建的重要载体,也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但是个别乡镇党委没有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典型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性,因而在工作中思想不够重视,存在安排不细不实、措施不得力、资金投入不足、人力配备不充分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典型示范村建设的成效。

2、典型示范村建设涉及到多方面具体工作任务,离不开县级部门特别是各职能部门的扶持帮助,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措施,个别部门没有把有限的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向典型示范村倾斜,影响了典型示范村项目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整治等项工作的资金支持。

3、典型示范村建设的成效必须以各村的发展、变化来体现,最终要靠各村自身努力取得,但是一些典型示范村的主要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现象,把村级经济发展寄托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上,缺乏干实事谋发展的开拓进取精神,各项工作没有明显起色。

4、选派驻村指导员加强工作是加快典型示范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个别驻村指导员不能严格遵守《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吃不了苦,工作作风不实,只当通讯员,有的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在典型示范村建设中提出的合理性建议不多,指导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

5、县级部门、乡镇、村上下联动、全方协作、齐抓共管的氛围不够浓,建立的三方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不力,主要表现为县级部门缺乏主动性,乡镇党委主导作用发挥不强,村级干部对部门、乡镇的支持信心不大,没有很好地形成目标一致、聚合力量的创建工作格局。

四、典型示范村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典型示范村建设是我县农村党建工作适应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创新党建和经济结合的有效载体,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实践,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为今后典型示范村建设留下许多思考和启示。就今后典型示范建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开展“*第一村”评选活动。按照创“五个好”党支部、建“百强村”的要求,进一步制定详实的评选标准及考核办法。在创建“亮点村”的基础上,对典型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选,依据发展实力,评选出“百强村”,在“百强村”中树立“*第一村”,并予以表彰授牌,在全县农村营造相互竞争、加快发展、争当第一的良好氛围。

2、招标建设典型示范村。由县级项目部门牵头立项,年初对当年的项目认真筛选,确定村级招标项目,由各典型示范村竞争招标。典型示范村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准备项目申报材料,然后由项目部门组织专家评定,确定项目建设村。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资金使用、技术培训等由项目部门派专人负责,具体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在项目建成后对招标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审,充分发挥项目支撑和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典型示范村建设。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9

__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44万人口中38万在农村。20__年以来,平原县实施了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秀美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小康村创建工程,并以此为抓手破解“三农”问题,推进了农村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平原县的小康村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突出抓“三个不放松”:一是紧紧抓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放松,向绿色农业、标准农业要效益。先后培育了恒丰面粉、奥西姆奶牛、友谊养猪厂等15家龙头企业,扶持组建了蔬菜、作物制种、畜牧等各类合作社、协会670多个,带动发展了林果、生猪、养牛等七大生产基地。二是紧紧抓住发展民营经济不放松,以扩张二、三产业增收入。突出抓了绢花、木炭、木器加工、豆制品加工、塑料加工、饮品等十几个传统产业,重点培植了15家骨干企业。三是紧紧抓住城乡配套联动不放松,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谋致富。三年来,投资7亿多元,狠抓了县城和以王凤楼、恩城两个中心镇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大大提升了县城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3.6万人,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

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基础工程。突出抓三大培训:一是观念培训。从转变干部观念、提高干部素质入手,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等形式,一年轮训一次,分期分批对农村干部、党员进行系统性培训。三年来,已培训农村干部1.8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水平。二是文明培训。以开展送文明新风进千家万户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六下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遵守文明公约、学讲文明用语”等活动。20__年以来,县直部门共组织“六下乡”活动100多场次,评选八星级以上文明户5.4万户。三是技能培训。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为抓手,由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蔬菜局、民营局等五个职能部门负责,利用举办培训班、田间讲座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5万名农民,用3年的时间将全县所有农村劳动力培训一遍,实现每个农户基本掌握1—2项致富技能。目前已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

把建设秀美农村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启动村庄规划工程,推进农村新居建设,改变了过去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标准不一,“有新房没新村”的现象。二是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位。以四化(街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两改(改厕、改圈)为着力点,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引导农民群众向文明的现代生活迈进。目前,40个小康创建示范村改厕率达到了100,沼气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广开渠道、多元投入的原则,重点实施了村村通油路、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四通”工程,筑牢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物质基础。三年来,全县新修农村公路1440多公里,876个村全部通上了油路,64的村庄硬化了街道,85的村庄实现了街道亮化,36的村庄用上了自来水,40的农户接入了有线电视,78的农户安上了电话。

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保障。一是创新管理机制,推行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我们从强化干部职责意识和党员宗旨意识入手,创造性地实行了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新机制。通过设岗定责、民主评议、综合考核,以考评结果定星级,以星级等次定奖惩,探索出了一套使农村干部、党员相互能比较,群众评价有标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新机制。二是推进民主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了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增强依法办事意识。三年来,全县总量大幅下降,先后获得了省市先进单位称号。

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关键环节。县里先后投资1.4亿元,按万人规模扩建了县一中,新建了外国语学校,并改造了县实验中学等其他城区中学。目前,县城高中学生已达到1万多人,城区初中学生已达到1.2万人,实现了52的初中学生进城就读。同时,每个乡镇建设了一处高标准、规范化的寄宿制小学。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县医院新门诊楼、县疾病控制中心,更新了县医院的医疗设备,使其达到了全国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同时,按照省标准扩建了3处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完善,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全县人民群众的就医和疾病预防条件。积极推行农村初级卫生保障和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农村文化设施、文化场所也得到较快发展,各乡镇以及有条件的村都建立了文化场馆,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

农业农村局工作亮点篇10

二、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实现工作指导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生产区和五大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种植业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畜禽主导产品生产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三大重点。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鲁南经济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围绕培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当时候召开高规格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普及;二是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继续抓好农牧渔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认证申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建设,推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300个行政村、3万农户完成“一池三改”。

(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去冬今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化,重点鼓励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政策落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及时兑现到位。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

(七)突出示范带动,搞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培植。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围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扩大管理权限、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尽快形成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培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二是围绕发展富民新产业,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三是围绕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四是围绕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五是围绕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培植一批示范亮点。

工作中重点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合力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工作;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导,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当前农业生产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力度。针对今春小麦苗情、墒情和入春气温回升慢的特点,坚持因苗保控、科学管理,对三类苗以保为主,二类苗促控结合,一类苗先控后促,陆续采取顶凌划锄、二三类苗返浆期趁墒耠肥、返青后浇水、起身拨节阶段重施肥水、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春霜冻害等技术措施,全面培育春季健壮个体和高素质群体,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二是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同时,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冬春蔬菜大中拱棚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扩大设施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收入。强化节日期间南四湖及其贯通河道渔业生产秩序检查,强化科技服务和管理,推进春季渔业发展。三是立足抗旱防汛,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工程、资源、民生、城市、生态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5.02亿元,铺开各类工程1.36万项,出去机械7436台,投入工日1782万个,完成土石方4391万方。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注册的246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排查,编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农机部门在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机年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立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住节后多数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机,采取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疫病发生,严把检疫关口、杜绝疫情传入和传播,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等多项措施,实行春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立足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活动。围绕绿色通道、封山育林、果品质量安全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六大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进行部署安排。六是立足防灾减灾,搞好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乡村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畅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七是立足扶贫帮困和谐发展,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建立健全防火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冬令期间,全市共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1030万元,救济粮4103吨,棉衣被26431件,救助16.9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全年计划为1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房屋7.5平方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鉴于目前各地“三农”工作综合机构不健全、设置不统一、工作关系不理顺的实际,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建议省里尽快作出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和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三农”工作综合机构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