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07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各级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推广农业“五新”为抓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二、目标任务

全区计划推广种植业“五新”新品种38个,面积1560亩、新肥料2个,面积2300亩、新技术、新机具2个,面积4730亩、新农药4个,面积9000亩、推广畜牧业新技术8个,推广水产业“五新”2个,计划“五新”培训500人,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劳动力再就业。

三、实施内容

(一)新品种试验示范。在本区范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8个,面积1560亩。示范推广中浙优1号、Y两优1号、丰两优1号等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台紫薯、莆薯17、莆薯20等优质甘薯新品种,结球甘蓝、花椰菜、番茄、樱桃番茄、胡萝卜、四季香、瓜类及金线莲、红玉西瓜等蔬菜新品种以及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面积1560亩。

(二)新技术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2个,面积4730亩。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插秧、机械化防治病虫、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烘干)和早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三)新农药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新农药4种。有80%灭蝇胺水分散防治美洲斑潜蝇、70%吡虫啉防治呀虫、20%甲维、茚虫威防治菜蛾类、5%大灭虫防治白粉虱等安全、高效、低毒新农药品种。示范推广面积9000亩。

(四)新肥料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新肥料2种。有水果、蔬菜喷施益微SoD示范,蔬菜抗重茬菌剂,示范推广面积2300亩。

(五)新机具示范推广。在本区范围示范推广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配套机具、微耕机、起垄机,高效植保机械、微滴灌设备、猪苗繁育设备、禽舍雾化降温设备、设施钢架大棚等新机具300台套。

(六)畜禽养殖新技术示范推广。示范推广“猪—沼—草”生态养殖模式、养猪场温控系统配套技术、优良种猪配套技术、优良种猪配套技术、特色地方猪种饲养技术等6项新技术。

(七)水产养殖新技术示范。示范推广南美白对虾SpF新品系、人工配合饲料在大弹涂鱼养殖中的应用等2项新技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全区农业“五新”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督促检查各单项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五新”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农技站。

(二)明确职责。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和区农业局签定项目协议书,明确项目内容,并严格按协议书约定的条款执行。局属相关职能站负责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实施情况、组织现场观摩、测产、验收等,并分别在每个月月初、半年和年底向局办公室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小结和总结。

(三)强化服务。做好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各项服务工作。一是要做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减少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风险。二是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集成配套,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五新”的增产增效作用。三是要开展农业“五新”示范推广专业培训,以示范户为重点,强化农业“五新”培训,提高示范户的科技素质、技术技能和示范带动能力。四是积极组织做好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及其它农资的储备供应工作,确保示范推广所需。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2

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调整学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突出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实行事业和企业分离为核心的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伴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公益性研究领域的建立,该院原有的科研院所两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科研过程的周期性和不可逆转性、延续性与不可分割性,要求保证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工作难度相当大,传统的"四同步"管理仅限于阶段性控制,难以实现对重点农业科研课题档案质量的全面控制。为此,在管理机制上,我们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从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出发,重点分析研究现行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需要深化改革的重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成立院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院领导兼任,成员则是各部门主管业务的所长,各所的业务秘书则是兼职档案员。二是完善网络建设。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以院为中心的全院系统的五级档案管理网络。三是规范制度建设。制定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形成院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是实施超前管理和控制。从过去重视档案验收,成果申报材料齐全的监督和指导,转向以过程管理和深化服务为中心的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指导;从管理所有档案转向重点管理成果档案、管理在研项目档案材料的形成;从重视归档后的监管转向文件材料形成过程和形成前的监管。五是创建管理新模式。为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从既有利于档案的规范管理又方便于科研人员利用的层面出发,积极探索以院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的分级管理模式,即院抓所,所抓项目组,项目组抓课题组,课题组抓科技人员,一级抓一级,管理网络化。档案科负责跟踪业务指导,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负责其项目研究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纳入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并把科研成果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列入各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工作职责,实行全程跟踪项目建设,落实责任目标的动态式管理方法,其归档率作为完成工作的主要依据并纳入项目管理与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做到年初制订计划,年中定期检查、评比打分并严明奖惩制度。

为保证农业科研档案内在质量的真实性,实现科研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档案管理,我们结合农业科研的实际情况,在遵照农业科技档案规范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具体做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

一抓源头。各科研项目一立项,档案人员就开始跟踪指导,将应归档的内容、形成材料的要求,在研项目形成材料一览表以及有档案局监制的科技档案盒发放于各项目组,以指导科研原始形成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各项目组指定一名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该项目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的积累。

二抓过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档案人员会同院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掌握课题研究进展动态,针对课题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应形成的原始材料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研究活动中原始材料形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课题一立项就建档,材料一形成就装盒,课题一结束材料就齐全。

三抓考核。档案人员积极参与项目主管部门和院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的项目进展阶段检查、阶段验收等活动。在检查科研课题研究进展时,同时检查研究实施的原始资料、实验记载形成及管理情况;在对各研究项目实施进展进行评比时,同时评定研究材料形成的质量。档案科对研究项目形成材料的质量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并参与项目评比、考核、打分。

四抓审签。档案人员积极参与课题鉴定、材料审核。按照有关规定,科研项目完成后,各项目组课题验收、鉴定、申报成果前,项目组兼职档案员要将该项目已经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送档案科审查,档案人员按照归档要求对其所形成材料进行审核,如材料不规范、不齐全,将不予签字。

此外,为了规范管理,该院还建立了项目实施保证金,凡档案管理不规范、材料不齐全的将扣除部分项目经费,问题严重、屡教不改者,院将依法取消资助并追究其责任。笔者认为,这种事前介入、事中检查指导、考核评比,事后审核签字验收的全程动态跟踪管理模式,既提高了科技人员参与意识和自觉性,也有利于加强全院档案的监督和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创新服务机制加大服务力度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档案工作者也必须相应从被动的"保管员"转为主动的科技信息服务者,从封闭走向开放,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这是新形势下实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为此,我们在工作思路上明确两点:一是在努力做好档案利用为科研工作服务的同时,着眼和立足于为广大农民服务,主动配合全省"科技兴农"、"科技扶贫"、"科技促小康"工程,深入研究利用需求,寻找工作突破点,有针对性地筛选1000多项重点科研成果,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使之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二是适应市场,找准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走集成联合的道路。2001年,我们依托丰富的室藏积极配合院科技情报信息中心,以科研成果档案和在研项目内容为依托,建立了"江苏省农业科技信息网",其内容包括农科院及各专业研究所简介、国内外以及院内农业研究动态、科技产品介绍等;完成了"江苏省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库"、"江苏省农业在研课题数据库"近600个科研成果与1200多个研究项目主要内容介绍的录入工作。科技成果档案的编研,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建立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科技促小康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构筑全省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3

关键词: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845-03

改革开放后,国家从1982年出台的第一个涉农1号文件开始,近五年连续出台1号文件,要求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在政策的驱动下逐年增加,资金流量越来越大,这种形势下对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国家投资的安全、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颁布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之后,农业部于2003修订了《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2008年下发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这一系列法规和制度为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核算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指明了方向。但是审计监督检查显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暴露出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不到位,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等问题[1],更有甚者还影响到项目建设任务不能按期完成,项目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要实施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有效控制建设支出,减少资金损耗,充分发挥资金效用,规范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强化财务管理,监督资金使用是我们必须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申报缺少财会人员参与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环节是整个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通过国家评审和顺利实施。目前很多农业单位对申报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由工程技术人员与农业技术人员来完成,重生产技术轻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观念仍然很严重。财会人员没有参与项目申报的预算编制,对项目的投资构成与具体建设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在项目专账核算的要求下,不能构建清晰的适合该类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体系,对项目具体的子项目开支不能对号入座;在项目专款专用的规定下,不能很好地调度资金,保证项目按进度付款,也不能进行准确财务分析,不能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信息;甚至造成预算不切合实际,不能完成初步设计所列示的建设内容,或者漏项严重,建好的项目根本无法使用。

1.2财务会计数量少且素质不高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流失严重。再加上国家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完成方面缺乏对具体参与人员的奖励机制,甚至连一个奖励证书也没有,从事基本建设项目核算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所做出的工作成绩,而被淘汰出局不能晋升,使财会人员在主观上不愿意成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多为“拉郎配”,结果是财会人员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专业知识缺乏;不熟悉基本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缺少经济合同意识,合同条款理解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不严格,不按项目进度支付工程款等等。

1.3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核算结果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是指国家安排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央预算内专项(国债)资金,拉动内需专项资金,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和建设单位与之配套的项目建设资金。国家农业基建投资的单位多是国有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预算拨款和实施国家项目所获得的专款,其他创收能力非常弱,所获得的基本建设项目也多是公益性的,需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一些以农业为主,工业和第三产业欠发达的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均比较弱,保障事业人员工资和单位运转都差强人意,更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进行基本建设,这就造成了一些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自筹资金有困难,会计在核算时只能以项目配套项目的方式进行[2]。哪些项目可以相互进行配套、哪些项目不能进行相互配套,国家在这一块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不同的项目在审计上均要求专账审计,势必造成会计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1.4项目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控制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建立管理秩序、采取管理措施,防止错误和舞弊;其最终目标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正确、可靠,堵塞财务漏洞,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贯彻落实既定的经营管理方针。有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由于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重视,基本建设会计管理制度缺失,致使会计监督无章可循,加之财会人员缺乏,审核与记账只是形式上的分离,实质上为同一人,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有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不重视财务管理,只注重项目的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缺失,造成资金管理失控,许多财务行为不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审批手续不齐,支付手续不完备。还有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聘请外面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跟踪项目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扰,迈不开“权力关、人情关”,对工程建设量,资金支付进度不严格把关,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形不成有机衔接,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根据项目跟踪审计的结果、依“葫芦画瓢”,对基本建设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支付进度不认真核实,为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提供了空间。

1.5单位财务管理秩序不完善

财务管理秩序分为财务管理强制秩序和财务管理自发秩序。财务管理强制秩序是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来要求相关人员执行而形成的,具有强制性;财务管理自发秩序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过滤那些不利于生存、发展、改革和稳定的财务行为,并逐步形成价值趋同心理和习惯遵守的秩序,靠人们的自律来实现,不带强制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由于对财务管理秩序意识不够、认识不到位,有制度不执行,只挂在墙上做样子,财务管理秩序还不完善。这种不完善表现为不遵循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客观规律,不考虑项目自身的特殊性,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用一个大的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管理不同的项目;财务管理自发秩序也极不稳定,试错现象仍在继续,“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到处可见,不设专账、不设专户、不专款专用、私设小金库、挤占、挪用、套取国家建设资金时有发生。

1.6单位基建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基建会计档案包括凭证类、账簿类、报告类、其他类,对于不同类别的会计档案保管的年限也不相同。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年度终了后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次年将所有的基建会计档案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不同类别的会计档案按不同的到期时间销毁[3]。由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基建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完善的时间也较长,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会计档案,再加上会计档案在移交时记账凭证后面的原始凭证不能一张一张清理,移交清册也反映不出来,一旦出现档案遗失会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很难界定,加大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难度,档案管理人员怕承担责任,常以财会人员经常使用会计档案为由迟迟不接手基建会计档案,导致基建会计档案不能及时移交。一些单位的财会人员只懂基建会计业务不懂得基建会计档案管理,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档案存放地,或者随便找一个地方存放,不知道怎么防鼠、防潮,造成会计档案变色、发霉、毁损、甚至遗失。

2解决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建立财会人员全过程参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机制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包括前期工作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为保证财会人员能全面熟悉项目情况,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有关部门审批这一前期工作阶段开始,经过照图施工阶段,到设计的建设内容全面完成、竣工验收并移交这一整个过程,让财会人员参与进来,并形成一种机制[4]。这样基建会计人员在项目开工前才能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构建适合项目特点的核算框架,各二级科目及明细科目的开支在发生时才能准确地对号入座;基建财务人员才能更好地把握资金渠道、满足项目的资金结构要求,让项目预算更接近实际,提前设计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流程控制和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体系,保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2.2提高单位基建财会人员的素质

一个单位基建项目核算的准确、及时、全面、完整与否,资金的来源、使用、与工程进度匹配与否都取决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为提高基建财会人员的素质应从4个方面抓起。一是做好基建财会人员的精心挑选和长远储备,把那些想在基建财会岗位工作、能在基建会计岗位干出成绩的同志选;二是加强基建财会人员的培养,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班、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学习、考前培训等方式丰富基建财务知识;三是加强基建财会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基建财会人员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强法律法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学习,了解工程预算、工程造价等学科,以提高依法办事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四是加强基建财会人员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学习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文件,参观反腐倡廉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帮助基建财会人员更加自觉地遵守职业操守。

2.3做好配套及自筹资金的筹措和核算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多由中央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单位自筹资金3块构成,配套和自筹资金是基建项目建设中会计核算最难、财务管理最薄弱的环节,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整个建设项目将无法完成设计内容[5]。为了保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及时到位,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国家已在项目申报前要求地方财政和建设单位出具配套资金或自筹资金承诺函,该承诺函作为项目验收的一部分,同时还明确用于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的各种资金都应纳入概算,实行项目预算管理,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与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一并进入专户,实行专账核算,审计部门也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作为验收的重点审计内容。对于地方财政单列配套建设资金有困难的,允许动用的专项进行资金整合进行配套,既能发挥资金的集中优势,也实现了项目建设配套的目的;对于建设单位自筹资金通过广开资金来源渠道、打紧开支,以增收节支的方式加以解决,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

2.4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规定,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或房屋类建筑面积在1 000 m2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均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除了建立“四制”外,还应建立、健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建立、健全审批控制、决策控制、预算控制、跟踪审计控制、环节控制、接触控制、网络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保障项目的科学管理和资金的安全运动。另一方面在遵循《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各基本建设项目的特殊性,结合农业基本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基建项目会计工作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基建会计核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5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秩序

好的财务管理秩序是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能顺利实施的保障,首先必须依靠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的领导集团以强有力的权力制定一些标准、一些参数通过制度或管理办法固定下来,交由财务部门来执行,如项目建设的分工、不同级次审批权限的大小、报销费用的多少等等;其次必须提高项目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使项目的相关人员受法律、法规、制度、管理办法的影响,不敢去违背已形成的财务管理秩序,并不断完善它,在职业道德的驱使下,项目相关人员在主观上也自觉去遵守和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秩序,最终使农业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完成设计任务,通过竣工验收。

2.6规范单位的基建会计档案管理

基建项目会计档案是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的重要资料,单位应培养会计档案管理人才,根据国家档案法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对基建项目的会计档案要妥善保管,有序存放,防止毁损、散失和泄漏。对当年形成的基建项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等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成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在财务部门存放一年,次年按照规定的期限编制基建项目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及时移交给单位档案保管部门统一保管。保管部门要保证基建项目会计档案的安全,做好防火、防潮、防磁、防尘工作,建立基建项目会计档案借阅和查档管理办法,所有基建项目会计档案的借阅和归还必须进行登记,完好归还;查档也要办理登记手续,防止查阅人涂改、拆封和抽换会计档案。

参考文献:

[1] 王棣华.谈谈财务管理的显秩序和隐秩序[n].财会信报,2011-06-06(5).

[2] 徐金清.浅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9(8):34-35.

[3] 王燕燕.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J].财会通讯,2007(10):110-111.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4

本次检查工作由省农委组织领导,省阳光办具体实施,市、县阳光办协办。按《方案》要求组成督导组和检查组。督导组负责对各组检查工作的调度与督导,根据情况对检查工作进行现场督查。

1.检查情况

1.1检查的方式方法按《方案》要求,采取项目县自查和检查组重点抽查的方式进行。具体检查中主要采取听取汇报与实地查看相结合、查询资料与电话询问相结合等方法。各组根据检查情况,通过现场打分对各项目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质量做出评价。为了全面提高阳光工程项目实施质量,以本次检查为平台,要求被检查项目县要选派1名具体工作人员参加下一个项目县的检查工作,全省共有45名项目县阳光办工作人员参与了检查。通过互检、互查,学习了其他项目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达到了互帮、互学的目的。

1.2检查的重点内容按《方案》要求,检查中采取听汇报、看档案、打电话核实等方法,对各项目县培训情况、档案管理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项目管理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制度与规范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成效。

1.3项目实施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2011年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人员真实,培训时间充足,项目实施规范,项目实施整体质量较高。

1.3.1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从检查情况看,各项目县及培训基地均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全省52个项目县267个培训基地共完成培训139654人,超额4.7个百分点。

1.3.2培训人员真实按《方案》要求,各组在检查中共打核实电话4201个,被抽查学员均表示参加了培训,无1例虚假培训情况。

1.3.3培训时间充足在电话抽查中,表示参加7天培训的达到95.6%,极少数表示参加4~6天培训,并表明自己请了假;少数班次由于在冬季开展培训,只上了理论课,实践操作课要到今年开展,这部分学员表示参加了3~4天的培训。

1.3.4档案管理规范共检查了50个项目县、267个培训基地。检查项目县阳光办档案550卷、培训基地档案3012卷。2011年,省阳光办对《吉林省阳光工程档案管理规范》(试行)进行了修改并正式出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这次检查的重点。我们检查了阳光办、培训基地的档案管理情况。总体上看,各县(市)阳光办和培训基地档案建立上内容详尽、目录清晰、分类严格,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管理成效明显。

1.3.5项目实施整体质量高按《方案》要求,各组进行了现场打分。全省项目县阳光办得分95分以上的有45个,优秀率达90%;90~95分的有5个。得分95分以上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有172个,优秀率达69%;90~95分的有73个,占29%。

2.采取的主要措施

2.1注重扎实服务2011年是阳光工程项目调整和转型后质量提升年,省阳光办提出“寓管理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的工作思路。一是科学制定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召开由部分项目市、县阳光办和基地负责人参加的《吉林省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研讨会。与会人员重点对《方案》(草案)中职责分工、基地认定、培训实施、项目监管等内容进行了逐项研讨,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建议。尤其是项目监管台账登记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各阳光办和培训基地负责人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研讨会共修改《方案》内容6项,省阳光办修改整理后上报农业部并得到了认可。二是举办了全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法人培训班,全省267个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法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上聘请财务专家作专题讲座,提高了基地法人的责任意识与法律观念。三是举办5期阳光办信息员、培训基地信息员培训班,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为阳光工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四是通过深入实地、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服务指导,解决各地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五是下发业务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2.2注重标准化管理基地认定实现标准化管理。培训基地认定工作是保证培训真实性的关键,在培训基地认定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培训基地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县阳光办专家组评审的方式择优认定,经审定后报省阳光办核定。各项目县阳光办成立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根据《2011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中基地认定要求,对每个申报的培训基地条件进行详细核查认定,符合条件的由专家组成员签字通过认定。各项目县对培训基地的认定时间、认定条件、培训专业、培训人数等通过网络、报纸、张贴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最后,培训基地相关材料及时上报省阳光办审核。2011年全省共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67家;培训实施实现标准化管理。执行培训规范标准。各培训基地在培训时均按农业部制定的各专业培训规范安排培训课时开展培训;对农业部没有制定规范的专业,组织专家制定培训规范上报省阳光办审核,在培训中严格按培训规范开展培训;保证培训时间。通过检查,各地都能严格执行培训7天的时间标准,电话抽查表明,参加7天培训的学员比例达95.6%;严格执行制度。检查中发现各培训基地均制定有专业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培训基地在开班前向项目县阳光办提出办班申,县阳光办经审核后予以批复,培训基地按照课时计划开办培训。各培训基地加强了班级管理。每个教学班都指定了班主任,成立了班委会,选举了班长、班委会成员和小组长,起到了沟通作用,及时反映学员问题,为学员服务;认真执行考试考核制度。各培训基地的培训班都进行了结业考试,有试卷和成绩单,对考试合格学员均发放了培训结业证;培训档案实现标准化管理。2011年省阳光办制定出台了《吉林省阳光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检查发现,各阳光办、培训基地在档案管理上做到存档材料统一、立卷统一、目录统一、报表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项目县阳光办8类11大卷,培训基地10类12大卷,类类有别、卷卷有宗。

2.3注重严格监管省阳光办创新监管形式,成立监督科,旨在加强日常项目监管与抽查。要求各地及时上报办班计划以便省阳光办随时进行监管抽查。省阳光办于2011年10月在不通知市、县阳光办和培训基地的情况下直接深入到办班现场进行抽查。11月又对全省培训进行电话抽查。

为了扎实开展培训工作,各地加大培训监管力度。在培训现场核实上,德惠市、公主岭市、长岭县、辽源市每期班阳光办到位核实次数都在3次以上。公主岭市农业局还专门给阳光办配备了阳光工程项目用车,专门用于监管。辽源市纪委在不通知阳光办和培训基地的前提下,两次进行现场抽查,每次看见的场面都是培训基地在精心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得到了纪检部门的充分肯定,树立了阳光工程新形象。抚松县阳光办在学员签名时必须用照相机将考勤情况记录下来并立即上传到阳光办,这样就实现了全程监管。在培训工作完成后,对培训情况进行抽查。各地均能按要求对培训学员进行电话核查,一些项目县的核查率超过了50%。

2.4注重思路创新阳光工程培训与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结合,实效性强。一些项目县配合棚膜果蔬、山野菜、中药材、人参等产业项目,积极组织培训,受到农民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长白县在草莓培训中,根据农民需求,重点讲授优质品种介绍、土地土壤选择与整地技术、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无公害绿色草莓生产、棚模草莓种植、采收与管理等农民最渴求的知识与技能。授课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及现场解答问题等互动教学形式农民十分喜欢,村会议室坐满了人,走廊里还站着听课的农民。不少农民下课后还围着专家提出实际问题,久久不愿离开;聘请专家讲课,培训效果好。东辽县园艺特产局聘请蔬菜种植专家黄明营(部级专家,全省仅3名)授课,深受农民欢迎;在培训方法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农民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培训手段,制作电子课件,利用投影、幻灯等进行声像教学,提高了培训质量;一些培训基地自编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象易懂。

2.5注重部门协调各地在阳光工程项目实施中,能积极与当地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协调,参与项目监管和检查验收。培训现场核实中,大部分项目县财政人员都能到位并在现场核查登记表上签字。年终检查验收时,协调财政、纪检、监查等部门组成检查验收小组,逐班次进行检查验收,小组成员在检查验收报告单上签字。

3.项目实施成效

3.1培训大批产业农民,为农村各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各地围绕农业产业、畜牧业、园艺特产、农产品加工业及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11年,全省阳光工程项目共培训蔬菜园艺工、果桑茶园艺工、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技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产品贮藏加工等人员4.85万人。长春、四平、松原等地围绕粮油高产、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开展培训;吉林、通化、延边等地围绕人参生产与加工、食用菌产业发展,白山市及各县(市)围绕“参、蛙、菌、药、特、果、林”等特产业开展培训,培训了大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在培训中,一方面传授产业发展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为加快构建多业并举、良性互动、转型升级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出了贡献。

3.2培训了大批职业农民,为粮食高产保驾护航2011年,全省共培训农机使用与维修人员、农村社会管理人员、病虫专业防治员、肥料配方师等职业农民5.76万人。这些职业农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解决问题更及时、服务农民更方便,为全省粮食“双突破、双晋位”做出了贡献。3年来梨树县共培训病虫专业防治员2600人,参加培训的学员加入植保合作组织后,在白僵菌封垛中利用机动喷雾喷粉机喷洒白僵菌粉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平均越冬虫源百杆活虫由169.5头降低到36头,被害株率由70%以上下降到26%,平均挽回损失率达9.8%。不少项目县也纷纷表示,如果发生重大植物病虫害,可第一时间组建一支抗灾治害队伍,消灭病虫害,为农业生产及粮食增产保驾护航。

3.3围绕重大农业项目开展培训,实现项目共同推进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些项目县配合百万亩棚膜蔬菜、五项重大技术推广、畜牧业“三年攻坚”、人参产业振兴、农村能源建设等重大农业项目开展培训,培训了大批人才,有力地推进了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互促双丰的成效。

3.4提高了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些农民经阳光工程培训后开展了相关项目的生产与经营,有效地增加了收入。白城市洮北区农广校聘请蔬菜专家为平台镇红塔村农民讲解雪寒韭菜的种植技术,到2011年末,该村雪寒韭菜种植户数已经发展到222户、种植大棚666栋,总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年产雪寒韭菜620万斤,按平均价每斤1.50元计算,销售金额在940万元左右,每家农户平均收入42342元。抚松县开展的人参及林下参种植,带动学员户均增收近2万元,白山市浑江区、长白县开展的日光温室草莓种植培训,每栋大棚在好年景可创利10余万元;东辽县近郊农民韭菜种植原来一年收获2茬,经阳光工程培训后每年可收获3茬,效益提高了30%。

阳光工程培训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向多产业发展,促进了各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十一连增”。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5

为了改善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实现“增加供给、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保证加工、促进增收”等目标,根据农业部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3〕16号和《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技术方案》农办企〔2013〕3号文件要求,2013年分配兵团以奖代补资金规模为2000万元。一、基本情况2013年,新疆建设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由11个师的12个团场职工或合作社承担,其中8个团场建设组装式冷藏库,投入1417.5万元;2个团场建设储藏窖,投入310万元;1个团场建设多功能烘干窖,投入210万元,1个团场建设普通烘房,投入62.5万元。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奖代补政策,开展果蔬保鲜储藏、烘干和储藏窖等技术培训,支持农牧职工和专业合作社建设产地初加工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实现了“增加供给、物衡上市、稳定价格、保证质量”等一举多效的目标,提高了兵团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产地初加工奖补设施的建设既满足了产品采收期的预冷周转销售,又通过长储保鲜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达到了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农业增盈的效果,项目实施深受团场和职工的欢迎。其中,六十一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1吨/天普通烘房)的建设为该团树上干杏种植职工减少了果品损失,2013年烘干树上干鲜杏890吨,减少鲜杏损失280多吨,职工增收14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目的。二、主要做法1.认真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一是培训骨干。积极组织各师、团场和兵团农科院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培训班,20余人参加了培训。二是提高省级指导水平。积极参加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组织召开的全国水果贮藏保鲜技术培训班,与专家共同研讨苹果、柑桔等15种水果的贮藏保鲜实用手册,更好的为各省市水果贮藏保鲜工作服务。三是培训师团管理人员。在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训中心举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培训班,总结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工作,各师和团场及项目承担单位掌握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相关知识与操作,达到统一认识,规范操作的目的。80余人参加了培训。四是推广普及技术。为了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在兵团果树和园艺作物等主产区,针对团场产后贮藏设施试点示范;征集、筛选相关成熟适用贮藏设施与配套技术,对关键技术和设施进行讲解,对设施运行效果明显的,提供相关技术参数,标准操作规程与技术图纸方案等,组织编制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介绍光盘,开展节能、高效、适用的产地贮藏、干燥、预处理等初加工设施示范推广。通过项目实施,可提高兵团果蔬储藏保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兵团果蔬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与兵团财务局共同组织实施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一是明确政策要求。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技术方案〉的通知》精神,为确保兵团工程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结合兵团实际,兵团农业局和财务局《关于印发〈2013年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指南〉的通知》(兵农(产)发〔2013〕5号)和《关于下发〈2013年兵团农产品产发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兵农(产)发〔2013〕6号),明确2013年申报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条件、申报要求、申报程序、实施程序、验收等内容。二是确定奖补项目。围绕兵团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团场建设,坚持国家扶持、团场统一规划、职工集中建设使用,向主产区集中、科学规划、连片建设、整体推进、建管用并举、确保实效的原则,根据项目指南和各地优势产业发展、宣传培训、领导重视程度、农户积极性及前期工作情况,确定项目资金分配方案。经兵团领导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同意,兵团农业局和财务局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13年兵团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计划的通知》(兵农(产)发〔2013〕144号),确定兵团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12项。要求各师按农业部奖补项目设计的规范要求,在设计、建设、使用和维护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组织实施好项目,在特殊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实施本地化设计。三是加强全程管理。为加强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保证补助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补助资金的规范使用,兵团农业局下发《关于加强2013年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管理的通知》(兵农(函)〔2013〕19号),规范管理了兵团补助项目的建设、验收、管理工作。四是兵师两级全面做好项目检查、验收工作。2013年8~11月,兵团农业局、财务局组织专家到各项目实施团场开展实地检查,召开职工群众座谈会,查看项目设计方案、新建设施进行挂牌及相关资料和存档情况,对各师都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限期整改。项目验收合格后完成网上填报,并督促财务局下拔兑付奖补资金。3.项目师团高度重视,项目按计划稳步实施项目师团按照2013年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团实际,认真开展工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指定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做到人员、资金、设备、土地到位。(1)宣传、动员阶段(3月上旬―4月上旬)。传达学习农业部、财政部《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召开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设工作布置会,全面动员布置补助项目相关工作,做好补助项目宣传工作。(2)项目申报、审批、建设阶段(4月中旬―8月下旬)。由各项目建设团场根据补助项目指南,项目实施的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自愿提出奖补设施申请,经团审核同意,在所在连队公示7天,报师农业局、财务局,审批同意,在团场公示7天,上报师农业局、财务局审核同意后,报兵团农业局和财务局,经兵团领导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审核批准后下达2013年奖补项目。师农业局、财务局做好项目网上填报、检查、指导工作,由团场和专业合作社组织施工建设。对施工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图纸设计,保质保量的完成主体施工工程,并定期上报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检测报告。(3)项目使用技术培训、验收、资金兑付阶段(9月上旬―10月中旬)。由农业局、财政及相关部门组成验收合格项目兑付补助资金,对项目实施农户、专业合作社人员进行使用技术、维护、管理培训。近年来,兵团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果蔬园艺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果蔬产量逐年大幅度增长,但采后处理的分级、保鲜冷藏等还很薄弱,急需大幅度增加冷藏设施。目前,兵团采后处理和冷藏保鲜设施处于起步阶段,需较大投入。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6

一、农业科研档案的内涵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在众多的科研活动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农业方面信息材料的总称,通常有文字、图像、声像等众多表现形式,是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媒介和保存对象。农业科研档案是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极高的实际效用价值。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行农业科研活动、开展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通过农业科研档案,农业科技活动在进行科研研究时的各项研究成果得以很好保存,同时能够为众多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们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对我国整体农业生产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将农业科研档案进行充分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使用者提供完善全面的档案信息资源和专业指导,使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更多地与现代科技相联系,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为国家开展各项建设事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研档案形成周期长,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

农业科研周期较长,少则3~5年,多则几十年,这其间会形成大量的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农业科学研究大多是多部门、多单位合作,科技人?t的流动频繁,致使科研档案常处于分散状态,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

2.科技人员档案意识淡薄

部分科技人员对农业科研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意识淡薄,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不放心将科研资料的原件或第一手资料交由档案管理人员整理、管理,不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导致档案收集困难,难以保证农业科研档案的准确、全面、完整。

3.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我院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有些工作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开展,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意识不强,下基层指导督查不够,工作热情不高,使档案工作没有搞活。

4.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档案数量会越来越多,档案保管和提供利用难度加大;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的运用较少(目前只局限在目录的建制上),档案信息的存贮、加工、传递等方面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档案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对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水准的想法

1.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自身特有的长期性的特质,与科研项目的申报与项目成果的申报不同,通常情况下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会立竿见影的为科研单位带来研究经费或者其他方面的奖励。因此说,在一些单位,尤其是在崭新的体制制度之下,有一部分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出现了没有得到重视与监督的问题。就连上级的检查督导部门,也很少关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作为专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位。针对此,需要科研单位加强宣传督导与教育,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加强职工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意识。

2.健全管理体制,解决收集难的问题

根据国家《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单位的管理体制将本单位档案收交情况列入所长聘期的责任目标。同时,也作为科技人员晋职、评优、申报项目和报奖的一项硬性指标来考核,这样可极大地提高档案的收集和移交率,缓解收集难的问题。

3.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档案数量越来越大,档案载体种类越来越多。要想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就必须向着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即利用微机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即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熟练操作微机的能力,又要会使用软件,将收集来的档案和库藏档案进行微机管理,使以往的低速手工操作为快捷高效的微机操作,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7

1.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是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单位领导组织和决策提供基本保障,应受到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在现实工作中存在一些弊端,一些单位的领导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头绪比较繁杂,相对于不十分紧迫的档案工作,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排进工作日程当中。如何使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重视起来,成为当前的一个普遍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档案人员应及时、经常地向单位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使领导了解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便于领导适时解决档案工作的有关问题。

二是档案工作人员积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工作需要,提出相应档案信息服务建议,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以优质的信息服务赢得领导对档案工作和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同。

三是档案工作人员经常与领导交流思想,接受领导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让领导放心和满意。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主要做法

2.1项目建设档案

项目建设档案是指项目从申请到移交所形成的文字、图片等一系列的材料,是一个项目从开始施工到最后竣工的整体概况。

2.1.1项目建设申报立项档案

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又包括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等建设内容,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整理档案时要将其细化,按建设内容分项目区建立档案。任何项目建设立项前都离不开最初的调查研究,由这些基础的数据和文字形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项目计划表等是档案立卷的基础材料。项目被批复后,该批复文件及项目实施计划表也要纳入归档范畴。

2.1.2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及监理档案

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型工程都要求实行招投标制度,那么合同管理就处在工程建设的核心地位,项目合同是农业综合开发与设计、监理、施工各方联系的唯一纽带和桥梁,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资料,如人员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建设监理等基础资料,应是档案归档的重要范围。因此,在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各种原始资料,既是解决合同纠纷的重要依据,也是档案工作服务于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

工程监理档案是项目建设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省实际情况,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财政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单项工程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监理,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或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承担着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监督工程建设进度、检测工程质量和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的重大责任。在监理过程中,工程的施工情况、质量检测情况、进度控制情况、资金的运作情况,整个项目合同的实施情况、监理情况形成了大量的资料,都应纳入项目建设档案管理范围。因此,收集全、保管好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及监理档案显得尤为重要。

2.1.3项目建设工程竣工档案

项目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整理合同文件和有关工程技术档案材料,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和相关验收文件,提交工程监理报告等,把好最后的收口关。

2.1.4项目建设图片档案管理

每组项目建设图片包括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三个部分。档案人员应随时收集、整理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图片,保留好这样一组图片,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到一个项目区开发的全部历程。

2.2会计档案

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会计档案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一定要管好、用好。

2.2.1要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

健全和完善的法规制度是确保会计档案真实和完整的根本措施。只有法规制度健全,工作才会有所遵循,弄虚作假的人才能有所顾忌。会计人员依法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及会计文件材料都要纳入归档范围。

2.2.2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档案人员的行为

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承担的责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会计档案资料是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经财会人员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档案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必须严格按《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规定保管、查阅、复制、借出、销毁等。这些规定都为会计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和科学保管提供了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执行,严禁出现由于个人行为造成的不可估量损失现象的发生,必须规范档案人员的行为。

2.2.3科学管理好会计档案

财会人员和档案工作人员,应按归档范围,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除了已在会计部门收存的档案文件资料外,还要根据当年财务活动情况,把散存在领导或个人手中的重要归档文件材料不遗漏地收集齐全。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已采用了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也要按有关规定归档,但在归档时,目前还应保存打印出来的相应的纸质会计档案。

整理归档时必须按照相同的原则处理,这样才能保持文件归档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便于今后工作查找和利用。区分保管期限是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整理过程中,要按照保管期限表,正确区分保管期限,将相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文件立在同一个卷内。立卷应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经济活动、财务工作的特点,按不同类别立卷,装订成册,并编制出保管清册。

保管好会计档案是维护会计档案安全完整的经常性和基础性的工作。鉴于会计档案的特殊性,鉴定和销毁时应该特别认真仔细,要按保管期限表,正确区分档案的保管期限,对于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需要销毁时应编造销毁清册,报主管部门批准,严格按销毁工作程序进行,销毁时要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3.几点建议

一是实行办公自动化,建立机读目录,利用者便可自行检索,查到所需文件目录后,再由档案工作人员调卷,这样即省时又省力。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8

(一)研究综述

国内有很多学者对农民工接受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对于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大部分文献都说明了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需要得到法律援助,但同时也指明农民工维权即便是进入法律维权程序,也面临重重困难,常常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最终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1.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困境

(1)缺乏必要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有很多学者都提出政府承担法律援助责任在落实方面还不够完善,法律援助工作还缺乏必要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目前,全国还有160个县(区)未成立法律援助机构,已成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中有15%的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多数县区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在3人以下。这种人员现状根本无法满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陈昊以及韩娟都提出,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阻碍法律援助工作的最大难题。冯哲提出:“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与能力欠缺制约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法律援助机构及服务人员的数量及设置无法满足农民工维权案件的需要。”[9]p67(2)农民工法律援助缺乏专业性和连贯性。韩娟提出: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还没有实现人员的专业化,一些办案人员对农民工案件相关的法律不熟悉,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了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的不信任。[10]柳忠卫提出由于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往往办案时间长,调查取证难度大,而政府对此类案件的补助又较少,致使专业律师不愿意承接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乡镇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虽然比较愿意接受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但却由于他们相对专业水平不精而导致援助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另外,他还提出法律援助律师有时只是办理援助案件的某个阶段,比如仅办理劳动仲裁阶段,而后续的诉讼阶段还需农民工另行提出援助申请。由于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程序的复杂性,这种不连贯的法律援助会导致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申请的畏缩。[11](3)农民工法律援助周期长,质量堪忧。有学者提出,农民工维权时间漫长,成本过高,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根据法律规定也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和强制执行才能完成。另外也有学者提出,由于我国法律对法律援助行政不作为没有具体的问责制度,导致很多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法律援助的质量堪忧。[12]

2.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改进建议

(1)扩大投入。很多学者都建议要加大投入,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贾午光提出中央财政应在每年拨付的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中和各省(区、市)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专项资金中增加专门针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经费,用于扶持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12](2)提高质量,加强监督。在提高质量方面,有些学者提出可以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相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在事前监督阶段,援助机构应告知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并选派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办案。其次,在事中监督阶段,援助机构要对办案过程跟踪检查,力争每个工作阶段的信息及时沟通。再次,在事后监督阶段,援助机构要进行主补贴的核发与监督案卷归档。援助机构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13](3)创新机制。有学者建议应该完善施援主体建设,除了传统的司法行政机关设置的法律援助机构外,应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设,尤其是在农民工聚集地区,应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覆盖面。另外,可以考虑将高校纳入到法律援助机构序列之中,很多高校教师具备律师从业资格,而高校学生又有法律实践的热情与知识,其有时间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4](4)建立异地协作机制。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之间的协作。由于农民工的流动特性,异地协作机制对于农民工维权意义重大。杨宏建议“:对案件发生在本省、当事人已回户籍地或在外地的,可由现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审查受理,并通过协助制度由案发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援助。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综上,关于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文献大多局限于现行法律援助机构的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但尚无文献涉及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在农民工法律援助方面的实践和探讨。因此,本文试图解答如下问题:中央专项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是否可以化解上述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困境?本文以公益金法援项目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方面的优势,探析其是否解决了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困境,是否符合农民工特别是新时期农民工的维权特点。本文的研究途径主要是整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项目网站的数据库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座谈会和个案访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课题组选取北京市、河南省和陕西省为调查点,在各调查点与当地司法局、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机构召开座谈会。另外,笔者在北京市选取了三例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民工案件的案卷进行查阅,三个案例分别涉及工伤保险待遇给付、欠薪和固定劳动合同的确定,笔者对其中两位受援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个案访谈。

二、研究分析

(一)新时期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总体特点

1.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环节多,周期长

据统计,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大多是劳动合同、拖欠工资、工伤赔偿等劳动争议案件。比如农民工若遭遇工伤,而工伤认定的前提是有确定的劳动关系。但农民工很多情况下在非正规企业就业,没有劳动合同是很普遍的。在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援助的211起工伤案件中,只有26个人有劳动合同。[15]p107要确认劳动关系就必须通过劳动仲裁,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还要经历法院的一审、二审程序,这就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其次,就算能确定劳动关系,工伤认定本身也是很大的障碍。如果是职业病患者,还要先经过职业病诊断,对诊断结论不服,还需要进行两次鉴定。而工伤认定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律规定时限是六十个工作日,但如果中间有争议或者用人单位故意耍赖拖时间的话,往往要走好几年。因为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认定完工伤后,还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对鉴定结论不服的,还可以申请重新鉴定,这样也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据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农民工工伤维权道路维艰,从发生工伤到生效判决,最短的时间3年9个月,最长达6年7个月。

2.农民工维权专业性要求高

由于农民工维权环节多,规定纷繁复杂,因此特别需要专业的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这在笔者对王师傅(受援人案例编号20130514HD-11)的访谈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王师傅告诉笔者,他在之前也咨询了一些其他律师,这些律师告诉他这个案子没什么希望。他自己之前也买了很多相关法律书籍,但仅仅只关注于要求单位给付工伤补偿款2万多,而不知道单位让其待岗在家也需要支付补偿,更不知道自己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单位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为其之后的长期治疗的医药费提供保障。但最后他找到了专注于劳动争议的公益律所后,专业的律师不仅为其免费的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还通过诉讼为其争取到了其他权利。笔者访谈的两个公益金项目执行机构都专注于农民工劳动争议,由专职律师组成,专业性强,业务水平高,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3.农民工取证困难,成本高

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农民工往往没有工作证、工资条等证据,而登记表、出勤表等也往往保存在包工头或者建筑公司手里。由于其没有劳动合同和证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尤其是司法途径,没有了上述证据,受雇单位又没有强制出庭义务,劳动仲裁机构很难确认劳动关系。而且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都是被老乡叫来的,根本不知道其雇佣单位是谁,一旦发生事故,连要求给付工伤待遇的单位都不能确定。这就需要律师多方面帮助查找梳理,多方取证,成本很高。

4.农民工争议有时具有异地性和群体性

农民工流动性强,农民工维权案件,有些需要跨市、跨省援助。有时,涉案农民工人数众多,比如集体讨薪案件,多以共同诉讼的形式出现,具有群体性。

(二)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的实施现状

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运行三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截至2012年12月8日,该项目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万多件,直接受益人群达226072人,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并有100多万人获得了免费的法律咨询。公益金项目三年援助的农民工案件为51117起,占项目援助案件总数的45.2%;共援助农民工97524人次,占全部援助人数的57.4%;对农民工的补贴金额为人民币8798余万元,为受援人挽回利益(经济损失)超过26亿。公益金项目的实施主体有五大类: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类民办非企业、妇联法律帮助机构、全国律师协会、高等院校法学院法律援助社团组织。不同的实施主体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优势互补,并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满足困难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

(三)公益金法援项目的优势

首先,公益金法援项目放宽了经济困难标准,扩大了援助的对象。我国《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援助标准是“经济困难”,但事实上,很大部分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都属于收入略高于经济困难标准,但又无力负担法律维权的“夹心层”。公益金项目将经济标准放宽到: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经济状况可以高于当地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低于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这样就扩大了援助对象。其次,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拓宽了。由于公益金项目实施主体的多元性,很多维权的农民工会主动选择专业的民非机构。公益金支持下的专业性民非企业,对案件就会有很精道专业的见解,也更能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其基本权益。

(四)公益金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基金的品牌效应不突出。在访谈中,受援助的对象都知道是免费获得了法律援助,对承办的单位及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非常感激,但当问及是否知道公益金项目,大部分都表示不清楚。

2.项目管理没有采取基金运作模式,还是沿用了对个案进行补贴的方式,但本身基金没有项目管理费用的成本支持,也没有基金宣传的费用支持。

3.基金的扶持还没有很切合农民工案件的特点。如上文提到的,农民工具有就业不稳定性与流动性强特点。但在公益金项目下,三年跨区的案件只有1808件,只占全部案件的1.7%。另外,由于劳动纠纷耗时长,工伤时间长,而基金是按季度支付,按年度申请经费,这些都会影响资金的使用。

三、小结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9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1、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扫尾工作,规范补换发经营权证档案管理。20__年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已全面结束,做到了“一书一证”、“两个100%”落实到户,并逐步建立起权属明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体系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制。我站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补换发经营权证的入户确认表、登记簿、申请书、统计表等都装订成册,全县共装订了3000余本,分别由县、乡(镇)、村妥善保管,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资料的完整性。

2、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案件的查处工作。今年共接访并办理了三岔河镇三岔河村四组与钱氏家族、三岔河镇大嘴子的韩祝建、中枢镇环城社区的方存娣等20余起土地纠纷上访案件。我站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由县、乡(镇)经管站组成调查组,及时对上访农户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做了妥善的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3、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专题调研。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农办经[20__]5号)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站对10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时将专题调研报告上报省市有关部门,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

1、继续落实《##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在对全县10个乡镇全面推行“村账乡(镇)管、村财村用”的农村财务统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代管延伸到村民小组,在各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建立“农村集体资金专户”,加大对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及监督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按照《##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各乡镇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50余人次,并对板桥、三岔河、马衔、大莫古、芳华、小百户等乡(镇)的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了年度抽样检查。抽检收款收据3827本,其中已核销1701本,作废2544套,收费金额共计 5111.82万元。各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20__年至20__年领购、使用的“##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5521本、核销2850本,与该票据相关的收款收入16146.75万元,实际入账19335.24万元。20__年发放农村财务专用收据1200本、60000份,已按有关要求进行了规范化使用,将在年底进行抽检和核销。

3、按照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管理调查的函》的要求,配合县财政局,完成了农村财务管理及

会计管理人员的调查工作。全县10个乡镇,140个村(居)民委员会,1384个村民小组,共152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主体,已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如期执行新会计制度。实行村账、组账乡(镇)代管和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有140个村民委员会和653个村民小组,占村委会的100%、村民小组的47.18%。县、乡(镇)、村共有农村财务管理人员546人,全部参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培训,培训率100%。

4、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__年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与调研的通知》要求,参与了全县的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及民主管理的督查与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三)继续落实减负政策和措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广泛宣传《云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并以县政府办的文件下发了20__年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以资代劳限额标准。与县农开办、县农技中心、农环站等单位沟通、协作,积极参与了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和农田综合治理等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工作。20__年审批了中枢镇的大泼村委会、四河居委会、中纪村委会、茶花村委会的测土配方、农业综合开发和芳镇雍家村委会马铃薯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申请报告。

2、加强对涉农收费项目的监督检查。查处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35件,涉案资金3万元,各种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0.21万元,有效遏制了各种乱收费行为。按省市要求,开展了当前农民水费负担项目有关情况的调查,对农民水费负担的现状、水费收取管理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制定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3、严格在部门工作承诺时间内开展涉农上访案件的查处工作。由于各项减负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20__年全县未发生因农民负担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4、顺利完成了农业部的农民负担监测点的半年、年报工作,由于监测点工作成绩突出,被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邀请参加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的全国农民负担监测点培训会议,并代表云南省作交流发言。

(四)按质按量完成农经统计工作

1、认真完成了农产品价格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月报工作、四个季度的农村经济运行分析、四个季度的农户收入预报、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统计和农村经济统计报表工作。

2、承担了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的农业基点、农产品成本调查等工作,并按方案要求按期完成了相应的物价和农产品成本统计和核算报表。

3、根据省经管站《关于开展经管总站有关征询农经统计工作意见及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代表全市完成了问卷调查工作,并对有关改进和加强农经统计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被省经管站邀请参加农村入户调查方案、软件的修改和测试工作。

4、参加了全省农经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并代表全市提供了交流资料。

(五)加大对农经项目申报和监管力度

加大对农经项目的申报力度,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20__年共组织13个项目单位申报省级农经项目,申报成功了7个,争取到资金70万元(其中:村容村貌整治项目5个,项目资金50万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2个,项目资金20万元)的资金扶持,第二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尚未下达。二是加强对20__年至20__年农经项目的跟踪检查力度,促使各项目资金取得实效。

(六)加大“数字乡村”信息网络系统维护力度

一是充实了硬件设施建设。全县乡(镇)都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等。二是建立完善了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乡(镇)、村(居)委会和自然村三级网页的内容在建立“数字乡村”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各个分系统网站的建立和链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三是强化网络系统维护,充实和更新了县、乡(镇)、村(居)委会和自然村四级网页的内容,实现了网络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经费少,很多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农经工作面广量大,农经站仍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事业单位,既无收费项目,又无收费职能,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政府职能,直接面向基层,工作任务与经费需求矛盾突出。

(二)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日益增多。随着农业税费的减免,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出农民重新回到土地经营上来,加之有的地方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村土地变动没有及时登记到户,部分农户实际承包面积与村账本不符,有的地方承包档案资料不完整,发生土地承包纠纷后解决问题不认真等原因而引发的土地承包纠纷和上访案件较多,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增大工作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仍以农户自行转包为主,且操作不规范,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有的未经发包方审查同意,为土地承包纠纷埋下了隐患。

(三)对村民小组的财务、资金代管存在一定困难,还需要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经干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

(四)少数村干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容村貌、专业合作经济等项目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尤其项目实施后,不能按时提交项目进度、实施情况和总结等资料。

三、下步工作要点

(一)继续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云南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宣传力度,按照“四统一”、“四相符”、“五到户”的要求,巩固和完善补发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加快对权属明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体系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制的建设。及时调处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二)严格执行《##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办法》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及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使各乡(镇)完成按时对各村、组的票据年检工作,并做好对各乡(镇)农村财务工作的交叉检查;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锁定村级债权债务总额并逐步建立村级债务动态监测体系;加大对农村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

(三)继续宣传、落实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方针、政策,加大涉农上访案件的查处和农村兴办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配合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四)按照省、市有关农村入户调查方案,做好农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收等情况调查,并以此统计、分析和预测全县农业生产、农民收和农村经济情况。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价格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月报和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年报工作。

农业项目工作方案篇10

1.1促进科研项目实现量和质的提升截止2011年底,自2006年以来获得资助项目共计312项,资助经费总额近1.28亿元。纵向项目数较“十五”期间约增加2.5倍,经费较“十五”期间增加1.15亿元。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公益行业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获得木薯、香蕉、荔枝、剑麻病虫害防治、蜂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1.2促进科技平台的建设通过修缮购置项目的支持与条件改善,先后获批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增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监控重点实验室和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促进科技成果、专利、品种和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2006年以来共获得23项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是“十五”期间的7倍;获各类授权专利8项,是“十五”期间的8倍。三大国内索引收录833篇论文,是“十五”期间(206篇)的4倍。1.4促进了人才联合培养通过研究条件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学生来我所开展实验与攻读学位论文,促进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2006年以来我所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进行研究生交换学习,并成为华中农业大学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实践基地之一。1.5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2006~2012年,该所转化科技成果70项,推广应用面积平共处五项原93万hm2,取得社会效益11.08亿元。

2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过程中的不足

项目管理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立项预见性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方案调整和变更较大。(2)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偏慢,招投标准备过程较长,影响了项目执行进度。(3)与海关沟通不顺,影响免税报关手续,影响了仪器设备的采购进度。(4)项目档案管理不够细致。项目从规划,批准到建设过程,工程资料分散管理,影响验收工作开展[1-3]。

3剖析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的关键环节

3.1规划阶段修缮购置专项项目管理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一个单位修缮购置规划做得好不好。从环植所的经验来看,2006~2008年度的规划是按当时需求来设置项目编制规划,就没有形成合力,而2009~2012年度做的规划是按照该所五大研究中心来设计项目,紧扣环植所的发展定位,项目执行相对系统,效果也逐渐显现,相对来说,第二期规划要比第一期规划系统。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做好修缮购置规划。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有两点核心:(1)在科研院所,科技是核心,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科学技术研究进行的。修缮购置专项也不例外,也是为科技服务的,是为科技提供硬件支撑。修缮购置规划离不开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内容要紧扣单位的科技发展规划[4-5]。(2)利用单位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成套、成规模的硬件条件,如在设备购置方面,根据平台的研究领域(方向),集中项目,在某一领域,尽可能配齐相关设备。3.2项目申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规划申报项目。申报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需要按照规划的内容来进行申报项目。这一阶段,关键要说清楚理由,无论是立项的理由,还是单台设备购置的理由,一定要把必要性说清楚,说明白,让管理部门确认这些项目是急需的,这些设备的购置可以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同时,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做好,如房屋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尽可能完成初步设计。3.3实施方案制定阶段项目的实施方案,就是项目执行的标准和指南。因此,项目的实施方案要全方位考虑,包括如何实施,实施的进度,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为在项目的实施方案下来后,一般不建议变化,若有变化,要进行上报备案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实施,这样就会耽误项目执行时间,在很大情况下会影响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3.4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过程中,关键是要看组织管理上是否得当。从制度上符合法律法规,要严格按规定的执行。程序执行合理合规,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规定程序,一定要执行。人员配备合理,项目执行要有稳定的管理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把项目做好。3.5项目验收阶段这一阶段,一要看总结,二要看效果。要依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执行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和总结,找出优点、不足和差距。另一重要的落脚点是看项目执行完后,产生的效益,使项目完成后发挥最大功能。

4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4.1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环植所的修购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和《合同法》及《建筑法》等法规,依法管理。项目严格按照《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修缮改造项目实施细则》、《农业部农业事业单位修缮购置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预算单位货物和服务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执行[6]。4.2全力为项目管理执行提供保障为保证修缮项目顺利实施,在农业部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财务处、基建处、审计监察处等院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项目实行所长直接负责制,下设领导小组(工程建设或货物和服务采购),监督小组和执行小组,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进行管理,保证了本项目顺利实施。每个项目有专人负责,采购的仪器由专人统一管理,定期检修,保障了设备的使用安全、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

5项目管理执行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