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24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恐怕与近些年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的各个方面的特色创建活动有关。特色创建活动可以说是这些年教育界的一股潮流,其初衷是好的,是想改变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千校一面的教育现象,努力增加和凸显各学校、各学科乃至各位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在理念上、实践上、宣传上和评价上差别化的教育主张和模式。教育领域的特色创建活动本身有其合理之处,无可厚非。因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自然面临着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情形,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德育体系创建等方面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强调一下特色或差别当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教育者无视这些教育内外部情形的差别,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德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强行要求一致,会压制各地各校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并且最终使学校的工作不能适应所在校内外的实际情况,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造成上述现象的可能还有一些更为重要的主观的原因,就是一部分教育者在思想上行动上对于教育特色或差异的盲目追求。如前所述,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课程教学活动,有特色是正当的、合理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特色、强调差别,以至于别人提过的理念我就不能提,别人用过的概念我就不能用,非得在理念上、名称上弄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方才显出自己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独特性、创新性和价值性,那就走到了学校特色创建活动目的的反面。若教育者对教育特色或差异的追求极端到这样一种程度,只求特色,不重共识,不尊重规律,为特色而特色,为创新而创新,那么就会舍本逐末,将特色创建活动引导到完全错误的方向。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特色还不鲜明,硬是通过总结、拔高或贴标签制造的“特色”,其发挥的作用就如同“皇帝的新装”,除了赢得一些阿谀奉承之外,不会给教育者自己和广大师生带来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一些学校辛辛苦苦凝练的标签化的所谓特色,除了个别参与工作的专家、教师外,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一些什么|西。

概念是思想和行动的工具,也凝结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智慧。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允许创造一些新的概念,但是不能反过来把创造概念当成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否则的话,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就沦为了教育概念的游戏。但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就如同在许多其他领域一样,人们往往被一些别人制造的或自己制造的新概念包括一些来自外国的洋概念所迷惑,继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被它们所误导。比较常见的是,有些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上硬是先行制造或拿来一个看起来、听起来很新颖的概念,也不管它科学不科学、明确不明确,就把活生生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塞到这个概念下面,为这个概念提供实践的注解。这实在是削足适履、作茧自缚的不明智行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说,还很容易遮蔽一线教育者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和所创造的宝贵教育经验。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2

关键词填鸭再创造数学教学

“填鸭式教育”曾经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广泛。顾名思义,它就是不理会学生反应,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无非是将学生当容器,并无创造性可言。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世界著名教学教育权威—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被视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危害:

一、课堂死板无趣

“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老师一昧枯燥的独白、死板的教学,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最容易疲劳走神。这样的授课,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低下。

二、缺乏互动反馈

学生已经听懂的内容,老师也许还在滔滔不绝;或者学生没有听懂,老师却一笔带过;明明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老师却没有发现……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直觉、经验或个别抽样信息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难以了解整体的真实情况。

三、思维守旧

在“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下,答题只是个别学生的专利,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发表意见。我们可以看到,如此教学环境下学生所做的作业,解题方法、思维模式尽皆相同。老师的“填鸭”,导致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完全按照老师的思维模式行事,无创新,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主要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怎样科学地看事情、想事情和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填鸭式教育”使得他们已习惯于上数学课时不停地做笔记、然后对照笔记做作业。你说这样有用么?没错,认识题型多了自然有它的好处,但是我们看到,久而久之,学生也慢慢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脱不开“本本对照”,遇上一些拓展性的新问题就一筹莫展了。

如何从这样一种现状中摆脱出来,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思想认为,数学教育的重要原则就是“再创造”,“再创造”应当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

1、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从自己的“数学现实”中进行“再创造”,得出数学成果。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一遍。

2、数学教学就是一个指导学生“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使其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能得到自由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理解现有的运算法则和各种定律,发现更多的规律和定律,形成概念,充分实现其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自94年担任“数学”课程教师以来,笔者也曾尝试和运用过多种教学方法,2003年起,试行依照弗赖登塔尔的这一论点作了初步的尝试:

(1)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创造、理解掌握。在概念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不要求学生背诵概念,而是力争摆脱讲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数学现实”建构新的知识概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学生足够丰富和符合其“数学现实”的材料,以便帮助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和性质,进而进行总结,形成科学且正确的观点;另外帮助他们将其发现的规律和性质提升为数学知识,并逐步培养其习惯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也善于应用,一般来说还可以保持较长久的记忆。

例如,在讲椭圆时,笔者并未直接切入椭圆的理论概念、告诉学生什么是椭圆,而是鼓励学生动手,用自己的方法最快画出一个标准的椭圆。教师随后用一支粉笔套着一根细绳,在课堂上当场进行演示。通过这些活动演示,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椭圆上的点具备哪些公共属性,从而引出椭圆的概念。

再如,讲到幂函数的概念时,笔者会用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作为引例: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二次分裂,得到4个细胞;三次分裂,得到8个细胞……细胞的个数分别为:2,2,2,2……2。如此的教学引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在自己的“数学现实”中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枯燥程度,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创设问题情景,引疑促思,鼓励学生创造新规律。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概念之后,我并不将各种规则、定律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设法满足学生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能得以实现,为其提供一个发展和发挥的空间,提供很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认识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形成概念,继而发现或者“再创造”出更多的规律。

例如,在函数奇偶性的基本判断方法掌握以后,可以给学生举出各种类型分数指数幂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数指数幂的分子、分母的奇偶变化对函数奇偶性的影响,发现和总结蕴藏在其中的快捷判断规律;再如,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车流量调查,帮助其在“数学现实”中体会“概率统计”的特征和规律……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推导得出的规律,往往比老师的直接传授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在此仅起抛砖引玉和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发现规律的作用。

(3)和谐师生,和谐课堂,教学相长。在近四年的“再创造”教学方法试验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再创造”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投入探索、讨论时的积极性表现得较高,课堂教学气氛相对较为活跃。“再创造”的教学方法融洽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师生感情。师生共同讨论,畅所欲言,使学生感受到共同创造的快乐。

同时,“再创造”的教学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象以前一样“人云亦云”,更多时候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预见性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教师亦在此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再创造”教学方法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基础之上,是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现代的数学教学,不应再是将单纯的教学内容作为现成的产品强加给学生,而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对学生而言,“发现”和“创造”是一种乐趣,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引导学生“发现”和“再创造”则更是一种成功和乐趣!

参考文献

1.胡东芳.教育新思维----东西方教育对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3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孩子)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即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二、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倡导实施教学民主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六大解放”对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1.解放眼睛,让学生学会实验观察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观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必要条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

   目的,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目的,教师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端正学生观察态度,教育学生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明确观察的目的。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效率。如高中生物必修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观察程序,同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去观察细胞,并结合课本去分析真原核细胞的区别。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很好地解放了学生的眼睛。我们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要让学生善辩多思,并做好实验记录,不要放过观察到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现象。对于不同学生对同一实验得出的不同现象、结论,不要急于评判谁对谁错,要充分肯定其积极性,然后再究其根源,帮其改正。

   2.解放双手,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

   解放学生的双手——做分组实验,不仅仅是希望学

   生做出一个成功的实验,更注重通过实验操作来提高学就越多。

   学生通过上述的体验和实验,实现了自主体验和探究学习,并且知道了食物中含有能量,贮藏在营养物质中。学生虽然还不能给“能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却对“能量”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有效延展了概念形成的“长度”。

   三、思维历练——挖掘概念强化的“深度”

   所谓概念强化阶段,即将形成的概念彻底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概念的强化不仅仅是反复记忆并同化的过程,而是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挖掘概念强化的“深度”。

   1.建立网络强化概念的“深度”

   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生物学概念不仅多,而且比较分散,并且很多概念在字词上都具有相似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因此,在概念的强化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手,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挖掘概念强化的“深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这三个概念后,因概念本身的相似性,导致容易混淆。因此,在概念教学的深化阶段,教师可以将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功能、作用及产生条件建立网络,通过对这几个概念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它们的区别:保护色与环境颜色相同,使之不易被识别,起到保护作用;警戒色容易被发现,异于环境颜色,起到警戒威慑作用;拟态与保护色接近,但却高于保护色,有更好的防护作用,且往往与生物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

   建立这样的概念对比网络,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各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概念,同时对学生概念强化的“深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挖掘内涵强化概念的“深度”

   在生物学概念中,很多概念的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通过简单的学习往往只能理解其浅层次意思。因此,在概念强化阶段,教师有必要全面地、系统地将这些概念加以剖析,使学生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4

【关键词】放式数学教学策略

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开放式的数学问题作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并坚持数学教学的成功导向以及正面激励,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机会,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更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以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概念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多样且是开放的。其中,教学的开放性是重要的原则。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注重课堂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共同发展。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创新和主动。新概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我国素质教育。

二、新概念下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新概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建立起一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面向社会实践的,符合数学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开放式数学的实施。

1.不同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学科,数学的教学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然而,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开展实施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是能够达到有效的数学教学的方法。开放式数学教学运用大量的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的设计类型较多,具有多样的和不确定的问题和答案。在这方面上,开放式的数学教学优于传统的数学单一的教学方式。开放题的形式和活跃的课堂研讨气氛,使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方式更能适合不同的学习对象进行学习,在主动分析和解决开放题的过程中,更有效的掌握数学课程的原理,满足不同学习个体对于数学教学的不同要求。

2.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需要

首先,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和大纲上所要求的内容,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考试的分数,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体现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使数学的教学适得其反,很多学生将数学作为枯燥而有难度的学科。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通过开放题的设计,使数学题具有开放的条件、策略和结论,使学生有更为广阔深刻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局限于用固定的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掌握。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思维的发散,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符合了创新教学的要求。创新教学,要求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合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中,以新颖独特和有效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好的掌握。在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以讨论为主,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进行大胆的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力的发挥。开放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以开放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得到开放的创新性的答案。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创新教学的要求,也在创新的过程中活跃思想,能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

3.新概念教学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在人才的教育方面,不能约束在课本的范畴内,在掌握所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创新的培养尤为重要。新概念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主要依赖课本的教学方法,新概念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具有灵活性、独创性和变通性,有助于学生对开放式问题进行多个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使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发挥的过程,体现了新概念下的教学要求。

三、推进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措施

1.教学环境开放

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活跃的学习氛围。首先,在教学上,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地位,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指导,对课堂学习进行指导和节奏的把握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状况。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互相促进,交流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形成自由交流讨论的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环境的开放,为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提供有利的学习氛围。

2.思维训练开放

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的观察和分析,将问题的解决转化为学生进行自主的创造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布置开放性题目的作业等。

3.思维空间开放

在进行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创新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开放式问题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来分析和推理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课堂结束时,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体验到自身对于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的开放思维空间,达到新概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的。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5

摘要:不同年级之间政治课设的内容大不相同,所涉及的意识层次也深浅分明。初中政治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政治思维体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思维体系。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思维能力素质

初中生走出懵懂的童年时代,开始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在这个少年开始蜕变的季节,学生的心智急速成长,虽然他们迫切需要长者的指引,但又因为青春期的叛逆而闹得矛盾重重,这时,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便显得无比重要了。政治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任务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外,还应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塑造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辩证的思维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政治教学的常见问题

1.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教育一般很注重常识教学,忽视了系统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教师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囫囵吞枣的学习,没有形成以系统知识线索为纲、以基本知识为目的的立体知识构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而言不利于学生更加牢固系统地掌握知识,使之学习兴趣索然。一些调查表明: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比较教学法和趣味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政治的基本知识,同时对政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清晰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的反映,它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典型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由于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广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中的现象认识不足,缺乏深刻的感知能力,同时由于在这个阶段政治课在考试中不占据重要地位,造成学校和教师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上的原因造成学生对政治课中的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对概念性的事物没有深刻认识。由于学生对事物的概念没有深刻理解,所以造成分析综合能力受到限制,很难全面把握和理解,更不用说在学习中将知识充分利用和创新。

3.忽视对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

就目前而言,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师该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依然是不容回避的大问题。有些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单一,没有体现出知识教育和理想教育、创新人格教育相结合,忽视在精神上培养学生创造的需求,忽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没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论背后闪光的人文精神。在对待孩子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的天性上,部分教师没有去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对于学生中间出现“异相天开”的现象和学生学习中新的想象出现而超越教师预定教学内容的现象粗预,没有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加以启发、引导,使之纳入正确的思路,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政治课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

1.传授与引导两种教学方式的变换

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上一般采取记忆法,在课本和教材中,学生很容易找到需要掌握并记忆的知识点。但是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不能长时间记忆。由此笔者认为教师具备传授与引导两种教学方式的变换能力,在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指导学生把知识点分类记忆。除在课堂上讲解以外,更重要的要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教师应该在知识传授和引导上下工夫,灵活转换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背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2.强化概念

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进行概念的传授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教师在讲解概念时,既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实质,又要揭示概念的外延,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运用范围。教师在学生掌握事物概念的前提下以充分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学生必需的知识与经验为主要内容,设计一定的活动项目与方式,让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以主体式活动课为形式,模拟实践,多设计出“情景分析”、“故事诱导”等好的授课形式。如,笔者在教学“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设备,精心制作了有关一些有教养的现代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情趣及良好的品行的课件,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中加强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加深对文字概念的理解。

3.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对政治课接受的重要原因。新课程要求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灵活、新颖,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开阔视野,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政治课枯燥、乏味,以致湮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经济生活、学习生活、政治生活、校园生活等方面大量鲜活、真实的事例,大胆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对真理的探究精神。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时事新闻报道、小论文撰写、小报制作、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

结语

总之,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故此广大的初中政治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者。时代要求目前的初中阶段的政治课教师不仅仅要拥有一般的政治理论知识,更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手段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教育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教育者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素质,然后才能成为素质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何宗本,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10(01).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6

第一名:平价概念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平价概念获选为最具赚钱商机的创业概念,台湾加盟促进协会秘书长李培芬认为,以零售业态发展来看,愈是高文明的国家,平价概念的发挥越极致,因此像是美国、日本等国家,处处可见大型过季商品购物中心,而日本的百元商店也因此创下亮眼的业绩,另外,因为经济不景气,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也是平价概念店盛行的原因之一。

第二名:健康概念

随着知识水准、国民所得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也愈来愈重视,不再是因为生病才有医疗需求,预防医学的观念已深植人心,这可从数年前曾风靡一时的灵芝、芦荟,到近期蕃茄产品的热卖得到印证,甚至现在坊间多了很多健身俱乐部、养生餐厅等,就连饮用水及生机蔬果也会因为强调有益健康而大卖。

第三名:个性化概念

所谓个性化概念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商品个性化,主要是抓住时下年轻人多变、求新、个人意识高张的特质,将自我意识形象化,为每位客户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商品,像是个性化吊饰、人像公仔等,满足消费者潜在的自恋情结,因而产生商机。而另一种则是店铺个性化,由于国内许多零售服务业已进入完全竞争的阶段,因此现阶段开店的致胜关键,是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要具有独特的店铺个性。

第四名:教育概念

虽然教育概念仅得具赚钱商机的创业概念第四名,但由票选最具钱途的行业中,儿童文教业与成人补教业抢占前三名可看出,符合教育概念的行业极具赚钱潜力。投资专家认为,随着双薪家庭的比例愈来越高,望子成龙的心态,让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投资上毫不吝啬,因此造就了儿童文教业市场的利基。而上班族则因为失业率攀升,惊觉到现在是人求事的时代,为加强竞争力多积极培养第二专长,于是让成人补教业的商机浮现。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7

关键词:智力;双语或多语;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69-02

双语或多语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师范教育主要培养民―汉兼通型的双语教育人才。接受双语教育将成为各民族人民的普遍目标。而中国各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聚居中有杂居、杂居中有聚居,各民族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形成了我国复杂的双语(多语)教育现象。在民族学校系统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育是各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是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语言和智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我们在处理语言和智力之间关系的时候存在观点如下,观点一:智力无非是通过语言能力来反映的。不断提高人类的智力,就是为语言发展做铺垫。观点二:语言能力发展结果是提升人类智力。我们利用生物进化的模式来分析,人类的语言能力发展发源于古老的人类,而智力发展过程是从近代人类逐步发展的。Lenneberg是神经语言的学家代表,他所提出的见解是:语言能力相对独立与生物发展无关。主要论据为: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他们的智力还不完善;语言能力的缺乏不一定意味着智力低下;不管其大脑体积大小,都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儿童生长到5岁左右他们的语言系统基本完善,对于驾驭语言的能力需要在未来的成长中逐步发展,但是其智力的发展尚没有止境。如果说两者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一种不太客观的说法。因而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见解,即智力与语言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智力与语言之间相互制约着,但是智力与语言发展都与客观环境不可分割。

在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录取分低、基础差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了适应藏区基础教育的需要,部分专业采用了藏、汉、英三种语言方式进行授课。

二、语言的概念理解与功能分析

传统的语言概念,在《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海》及语言学教材中均有概念的界定。Halliday认为语言功能分为以下七种:调节功能;工具功能;个人表达功能;交互作用功能;表现功能;想象功能;启发功能,但是在文章中我们重点对启发功能和想象功能进行分析。启发功能主要是能够发现周围环境变化,客观认识这个世界,提升求知欲望,开发智力。想象功能是和环境相联系让我们学会假装的一种功能,能够发展我们的创造力。

三、分析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有关概念

1.智力的概念

认知能力属于传统智力概念所要关注的重点,这样使智力局限在数量、语言、逻辑等认知方面,而缺少认知的过程[1]。不同学者对于智力方面的定义是不同的,有的学者对于认知能力进行强调,如Simeon和Binet认为智力能够正确的提升理解、判断、推理等方面的能力[2]。有的学者则强调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在1939年wechsler提出了他所理解的智力概念,即智力是通过个人行动有目的进行合理思维,从而应对环境。wechsler将智力概念分化为两个具体特点:首先将智力看作全面的或总的实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特质;其次,将智力看作能力中的抽象推理,特别是将一般智力与总智力以及个别的智力的能力进行区别对待。吴天敏则把智力归为四个范畴:深入性、灵活性、广阔性、针对性。传统的智力概念存在一些问题以及缺陷,它不能预测准确的学业成绩与个人成就。由于传统的智力概念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提出了新的智力概念,即多元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传统智力相关测验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智力测验中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智力进行界定[3]。所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说,将智力分为7种智能:言语智能、身体运动的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人际交往的智能、音乐智能、认识自我的智能、空间智能。多元智力说将智力概念进行了扩展,明确了环境对智力的相关作用,发展过程中多元智力说偏向了认知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智力属于一种“能力”并不是爱好和兴趣等其他非认知领域;并不是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才是智力。[4]《心理学大词典》中智力的定义如下:“智力主要是指认知方面的不同能力的综合,抽象思维能力是主要核心成分。”[5]《教育大词典》中智力的定义如下:“智力属于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核心则是思维能力。”[6]

2.智力的基本心理能力

(1)言语能力(Verbalcomprehension):理解并有效利用言语观念的能力,一般是通过词汇(包括同义词、反义词)测验和阅读理解技能测验所测得的能力。(2)词语流畅能力(Verbalfluency):迅速想起词汇的能力。一般是通过需要迅速产生词的测验所得到的能力。(3)数字能力(number):进行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能力。一般是通过数学文字题测验所测得的能力。(4)空间能力(Spacevisualization):同空间物体和空间关系有关的能力。一般是通过需要想象符号或集合模式的测试所测得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由需要对符号或几何图形进行心理操作的测验来测量。例如,向个体呈现以某种角度旋转的几何图形的图片,然后呈现一系列和原先图形相同(旋转角度不同)的照片或者是原图形镜像的照片。要求个体判断每个项目是由目标还是由镜像旋转而成。(5)记忆能力(memory):学习并保持信息的能力。一般是通过词或句子的即时回忆和配对联想所测得的能力。(6)推理能力(Reasoning):认识并利用抽象关系的能力、概括和归纳过去经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是通过包括类比推理和系列完成测验所测得的能力。(7)知觉能力(perceptualspeed):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对象的能力。一般是通过需要迅速再认符号的测验所测得的能力。

3.创造力的相关概念

创造力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目的与任务,从而产生社会或个人具有自己独特成分的相关能力品质,其核心和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目前,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主要定性为:通过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运用已经知道的信息,来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出独特新颖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智力与能力品质。

4.创造力的成分

智力(智力是创造力的最重要成分);知识;思维风格;人格特征(五种品质与其有关系:对模糊的容忍力,坚持性,开放性,渴望成长,冒险性);动机;环境。

四、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关系,以往心理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多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通常以智力测验中的智商分数表示智力水平,以创造能力测验分数表示创造力水平,求两者相关程度,以推知其关系。吉尔福特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智力与创造力之间有正相关的趋势,智商高创造力相关程度低,智商在130以上者,创造能力有的高有的低,这说明智商高者其创造能力未必都高,创造力高者必须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能力。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

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人类的高级机能是通过智力体现出来的,因此比较依赖于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生理机能是否成熟成为智力能否得到发展的必然因素,但绝对不是决定条件。环境因素决定了能否实施的可能性,虽然遗传的制约因素较大,但亦需要习得经验。社会环境因素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如:生活、教育、学习及语言等,这些方面能够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首先,在生活方面,人从出生开始逐步被社会化,而在社会中生活需要智力的发展;其次,在教育方面,当强调经验因素能够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时,实际上已证明了教育因素的中要性。因为教育的系统化能够让学生与外界更好地接触并从中获取需要的经验,也是通过这一点,智力的发展受到了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后,在语言方面,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想方面中,语言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7]。

六、结论

智力作为主体认知定势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主体同化客体,完成对客体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它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但从心态层次分析,智力因素主要在人的意识深层里面,人们对理论层面内容理解存在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智力在其学习、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分析学生的智力因素,根据其智力状况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我们要尽量创设有利于语言能力发展的教育环境,不能忽视语言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为多元文化培养“双语人”,为少数民族输送大量掌握双语或多语的师资力量,发展民族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垒,李林,梁觉.综合智力:对智力概念的整合[J].心理科学,1999,22(2):97-100.

[2]唐秋萍,龚耀先.几种常用智力测验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61-64.

[3]赵同森.情绪智力[J].心理科学,1998,21(4):379-389.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28-635.

[5]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53.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8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有效教学策略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智力的主要途径,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从这种方法进行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意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如果一个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就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并潜心钻研,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受到传统方法和先例的束缚,进行独立性思考,同时可以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解决数学难题,以便进行进行综合性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游戏,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笔者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对比迁移的能力

对比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概括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从相同点出发进行知识迁移。相同点越多,知识的迁移就越显著,新学的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学习就更有效。教学时进行知识的对比迁移,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新课不生,难点不难。

如初中学习的平面角的概念与高中所学的二面角的概念对比。

平面角: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成为角。其中构成是:射线(边)――点(顶点)――射线(边),表示为。

二面角定义:从空间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其构成为:半平面――直线(棱)――半平面,表示为二面角。

通过角的概念,由“平面空间”“点线”“线面”进行对比得出二面角的定义,如此则可减少二面角的教学难度,又可以使得类比思维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之中。

另外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教学时,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初中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解析式图像性质来研究高中所学的其它函数,这则是方法层面的对比迁移。

(二)提高学生的猜想归纳能力

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未知的知识所进行的一种预测型的假设。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用处很大,有助于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在引入新概念时,根据概念的类型,设计概念引入变式,将概念还原到客观实际(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实际事例、模型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自发进行发现性学习。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的变式引入:

1.将一张白纸从中间对分,然后将它们重叠后再从中间对分,如此反复……那么4次后,把所有的纸重叠共有多少层?6次后有多少层?15次后有多少层?

2.如若一张纸厚0.1毫米,那么对分15次后把所有的纸重叠放会有多高?对分20次呢?

这样的提问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变式引入数学新知识的开展有很好的作用。

当一个数学概念形成之后,学生对其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粗糙的,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变式迁移就是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引入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后,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该定义,掌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搞清楚“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等有关问题,也可利用概念辨析变式设计变式题组交由学生讨论解决。

(三)培养学生固定思维能力

固定思维是指一般情况下人们按照固定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主要以个体为主要中介,在数学中就是以数学题作为中介去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要求在学习时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并且善于记忆和积累。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定理、公式,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对概念、定理、公式进行记忆,机械地把文字复制到大脑中,这样我们只能形成机械的概念定势。如果在学习这些知识时,配以实例,以此加深对所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形成积极的定势。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符合数学思维自身要求的定势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数学学习。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学习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数学学习起着促进作用。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数学学习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加大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它们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赵兴中.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6.

[2]张乃达.数学思维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4.

[3]王少华.试说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科学论坛,1993(2).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9

关键词:设计过程系统设计方法设计概念提炼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8号文件的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增艺术学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即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设计学(1305),其中“设计学”由于跨学科边缘交叉,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由此,艺术学单独成为一个学科门类,而设计学也升级为一级学科。这对于设计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设计”应该如何教授?设计师应该如何培养?在设计教育最初我们曾经深思的问题重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对我们工作在一线的设计教师的重大考验。

我们认为,设计教育的本质即是对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在设计思维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反向聚合思维的训练也是设计思维重要组成部分。而设计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对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那么,在设计过程当中,为了做出更新更好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运用一种更为系统、更为有效的设计方法,即系统设计方法。

一、系统设计方法的概念与作用

系统设计方法更多的运用是在理工科范畴内,而我们要在设计过程中探讨它,就要赋予其新的定义:即将观察、思考、创造这三个看似独立的过程综合起来,使它们在一个设计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设计过程中的系统设计方法。

系统设计方法的重点是要在设计过程中完成设计造型的训练,而设计造型训练要完成三大任务:对眼的训练、对脑的训练以及对手的训练。对眼的训练体现在要学会观察、培养观察力,达到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判断信息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会不同的观察方法培养创造性的观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对大脑的训练,是要学会思考,确定思维目标,进行主动的思考,学会思维方法,掌握思维规律,培养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对手的训练体现在学会创造的方法,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设计基础能力结合起来,培养表达创造性想法的能力。这也就是要进行观察、思考、创造三个过程的必要性。

二、系统设计方法的应用

为了详细论述系统设计方法的应用,我们以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概念确定及提炼为例。室内设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项目――资料调查分析――功能分析――设计概念确定及提炼――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制作――设计评价。确定项目、资料调查分析属于观察范畴;功能分析、设计概念确定及提炼属于思考范畴;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制作则属于创造范畴。而设计概念确定及提炼却是观察、思考、创造三过程交汇的关键步骤,它是一个方案的心脏。那么,观察、思考、创造这三个过程是如何结合于设计概念确定及提炼过程中呢?

我们考察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可以参考英国心理学家沃拉斯提出的创造过程的四个阶段,从中可以总结出设计概念产生的基本框架,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准备阶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和知识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酝酿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与思考,在头脑里反复酝酿思考、细心咀嚼,逐渐在思考体悟中理出思路。

豁朗阶段――这是新思想、新形象的产生阶段。当百思不得其解时,遇外部信息刺激,迅速沟通脑海里各种信息的联系,表现为豁然开朗、突然顿悟,迅速明白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验证阶段――这是创造新思维的最后阶段,将对思维的新成果的观念进行验证补充与修正,加以实施。

参考这样四个阶段可以将设计概念的提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概念的萌生基础;设计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设计概念的实现。在设计概念的提炼过程中,(下转70页)

(上接67页)思考过程是关键。思考过程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来完成。那么,创造性思维就成为思考过程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并且能够指导人的行为,进而能够创造事物形态的心智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选择突破和重新构建的统一,它可以通过一种直观并饶有趣味的方式――思维导图来表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思维导图是使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意的挖掘和选择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强、便捷有效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它的最大的特点是能够用文字和图形将头脑里的想法表达出来。

设计过程中,在确立设计目标时,对设计概念要有相应的掌握;其次,根据设计概念及设计主题特征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找到可用的有创新点的设计元素;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将设计元素整合并进行合并或修改,体现其创新性;最后,将这些创新元素加入到相应的设计内容中,体现其设计概念的明确性。

三、系统设计方法的效果

运用系统设计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表达,可以使设计者对设计项目的整体有全局统筹把握,对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清楚的了解。同时,再将观察、思考、创造三过程结合起来,在系统设计方法的指导下,完成全面的设计。这样做会使得设计过程明了清晰,设计方案有理有据,并且使设计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最重要的是,通过设计过程中的系统设计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设计、创造能力,以期做出更好的设计。

本文试图通过最简洁明了的论述,阐述系统设计方法的概念、本质、作用等等。目的是通过设计教育过程中对系统设计方法的使用,使得学生思路开阔,不但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同时,可以恰到好处将之聚合,找到设计概念的最佳体现,并将其发挥进行再创造,最终形成设计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翟墨.人类设计思潮.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

[3]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创造教育的概念篇10

一、概念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学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反映的就是现实生活的内容,概念和理论来源于自然和社会实践。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然而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形成概念网络,更不能比较深刻地了解概念间的联系,这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制作概念图的相关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概念结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物理知识系统的概念图。由于这种设计符合自己的思维特征,因此这种方法学生十分愿意接受。

2、促使物理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以“一书、一嘴、一粉笔”进行教学的,教师是中心,学生是陪衬,学生必须围着教师转,整个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谈”。概念图做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运用概念图,能将原来显现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以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于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教学过程,教师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能把概念图用于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用作教学策略,而且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尝试建立概念图,他们就能成功地把握概念的意义,也能成功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控制。

3、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物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物理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概念图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在完成力与运动、磁场的单元教学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相关的概念结构,可让学生回忆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它们的关系,建构概念图。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当他们有新的想法,可以再进行改进、完善。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网络。

4、评价物理学习的手段

概念图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适用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传统的物理学习评价方法常常只能考查学生离散的物理知识,而概念图却可以检测出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及对物理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产出新知的能力,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通过让学生养成画概念图的习惯,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与诊断学生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是形成性评价的好方式。因此,概念图不仅可用以评价学习者对知识理性认识的清晰性,同时也可了解其情意品质。

二、概念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多数教师只是把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是被动接受,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培训,转变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2、教学环境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