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主要贡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35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1

关键词:经济增长;索洛余值法;科技进步;贡献率;宁波

基金项目:2006年宁波市软科学项目《宁波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2006a100007)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是当代经济定量研究中一个热门课题。目前,随着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各省市、各地区也相继制定本地区的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宁波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5%的目标。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了解和掌握宁波市各个历史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选取

1、测算模型的选取。宁波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也称索洛余值法。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索洛余值法目前仍是国内外最有影响、最广泛使用的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二是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把索洛余值法作为各省区市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的标准方法进行推广,应用该方法增加了测算结果的可信度。

索洛余值的基本公式为:

y=a+αk+βl

其中y为产出增长速度,k和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增长速度,a为技术进步速度,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αk、β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公式为:

估算宁波历年资本存量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永续盘存法来测算。其中,基年资本存量值采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除以10%,折旧率采用10%,价格指数采用GDp平减指数;第二种方法采用基于Kaldor的理论来测算。其中,浙江省历年资本存量采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张军教授等所测算出来的历年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面板数据。经过结果对比后发现,两种方法所测算结果在关键年份基本一致,但后者数据整体上变化平稳,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故采用Kaldor理论的测算结果值来测算宁波科技进步贡献率。

(3)劳动投入量L:采用全社会从业人员数。

(4)年平均增长速度y、k、l:采用常用的水平法计算:

3、参数α和β的确定。α和β的确定通常有数学估参法、回归系数法以及经验参数法等方法。我们分别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测算。数学估参法所测算出来的α=0.718,β=0.282;回归系数法所测算出来的α=0.508,β=0.492。并且发现,从1981~2005年α的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β的值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经过咨询宁波市科技局及统计局相关专家后,认为α值取0.3~0.4,β取0.6~0.7较为符合宁波的实际情况。这也与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及我国相关专家对α值和β值的估计相吻合。因此,我们采用经验参数法来确定α和β的值。具体是:“六五”至“八五”时期α和β值分别取0.4和0.6,“九五”和“十五”时期α和β值分别取0.3和0.7。

二、宁波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1、基础数据。GDp值、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来自于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宁波市统计年鉴》。浙江省1978~2000年资本存量来自于张军、吴桂英和张吉鹏2004年发表于《经济研究》第10期的论文《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1》,并与张军教授联系取得了2001~2005年最新数据。宁波市资本存量的值是根据Kaldor的理论测算出来的。(表1)

2、测算结果。根据基础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对宁波市1981~2005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三、结论

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1981~2005年宁波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6.52%。其中,“六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5.6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8.61%,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6.03个百分点。“七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3.14%,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14%,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5.93个百分点。“八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8.12%,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7.45%,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24%,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6.53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3.8%,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18%,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7.0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科技进步水平逐期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科技进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资本投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减弱之势。由“七五”时期49.8%下降为“十五”时期39.17%。而同时期相应的劳动投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起伏不定。“七五”、“八五”、“九五”时期是在5%~6%左右浮动,而“十五”时期为9.65%。

2、经济增长质量逐渐提升。在“六五”时期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占38.61%,资本贡献率占39.34%,劳动贡献率占22.05%,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平分秋色”,共同促进宁波经济快速增长。在“七五”时期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占45.14%,资本贡献率占49.8%,劳动贡献率占5.06%,说明这一时期宁波经济主要靠资本的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八五”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7.45%,资本贡献率下降到45.74%,劳动贡献率为6.81%,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标志着宁波市经济增长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宁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九五”和“十五”时期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基本态势,并且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增长,“九五”时期达到50.24%,“十五”时期达到51.18%。

如果把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话,宁波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刚刚跨入集约型经济大门的门槛,接下来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2.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2]沈坤荣.索洛模型中参数确定方法的改进[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3]韩莹.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定及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4.

[4]何枫,陈荣等.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2

关键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分配人才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含义解析

(1)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和严重的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的,是党的十六大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最大突破,它是在十五大解决了其它生产要素能不能参与收入分配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其它生产要素怎么样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即按贡献大小参与收入的分配。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解释。赖得胜(2003)、许成安、王家新(2007)指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指按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给予报酬,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强调了生要素的市场竞争原则,并且各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卫兴华和逢锦聚(2003)认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分配,其认为活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没有创造价值,它们只是创造了使用价值并按此贡献分配;周为民和陆宁(2002)则认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不能成为拥有自主财产权的劳动者直接的具体的分配方式,只能通过市场的作用,转化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因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程度应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并通过市场机制来衡量,其分配的客观依据应该是生产要素的实际贡献,而非所有权,也就是说生产要素投入了生产并通过市场的机制产生了贡献,当然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的大小参与分配也就是合理合法的。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指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主要有居民银行储蓄存款获取利息收入,居民购买股票和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获取利润、红利、股息以及资本利得,居民通过合资、入股等投资等方式获取投资利润;二是指按劳动力要素参与分配,也即是指工资收入;三是指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即是指技术要素的所有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技术或者科研成果投入生产活动,并据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四是指按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要素主要是指管理者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规划能力;五是指按信息要素参与分配,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的所有者据以所拥有的信息对生产经营管理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

(1)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对专业技术人员可实行专利、技术、成果入股的政策;针对试行产权制度多元化改革的有关单位,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也可作价入股,所占股份的数额由单位和员工双方商定。科技成果入股时,要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要提倡和鼓励经费完全自理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试行职工资金内部“参股”,年终分红的作法。允许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和职务科技成果入股。个人或法人以资金的方式投入到事业单位的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活动等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可以按资金投入的份额确定投资者的分配。例如杭州市政府于2001年7月颁布的《杭州市技术成果作价入股的实施意见》。

(2)岗位津贴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相结合。对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职工,按月发放岗位津贴,标准可以参照上年度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应比例确定奖励幅度。对具有高级技工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职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且本人平时工作突出的,给予奖励,奖励的幅度可以参照上年度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对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技术革新或生产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级技能人才可分别给予重奖,奖励的方式可以是一次性奖励,也可以按其产出效益比例提奖。

(7)推出“重大贡献奖励及岗位特殊津贴”等奖励措施。对重大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工艺攻关、管理创新的成果,按产品上市和改进管理取得的利润比例或荣誉大小给以重奖。对在研究开发和转让科技成果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单位应给予重奖。鼓励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提供技术服务,并按一定比例获取收益。对在经营管理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员和提供重要经济信息并获得较大直接经济效益的人员,可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根据主要经营管理者的责任轻重、风险大小和工作业绩等因素,每年从单位税后净增利润中提取适当资金分配给创造经济效益特别显著的主要经营管理者。

(8)试行期权制。运用或借用期权分配模式,让单位经营者和技术骨干,通过增加业绩,以延期兑现方式使其人力资本获得薪金以外的报酬。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实行股份奖励;对长期在关键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可实行期权激励的分配政策。

(9)年薪制。对长期坚持在生产技术岗位上致力于生产技术进步、工艺改革、设备改造等创新工作成效突出、业绩显著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参照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办法,实行年薪制,其年薪水平可按不超过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

参考文献

[1]赖德胜,《解析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人民日报》,2003年2月18日第9版.

[2]许成安、王家新,《按劳分配:现实还是趋势兼评关柏春和姚家祥两先生的学术争论》,《经济评论》,2007年第1期.

[3]卫兴华,《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贡献是指什么》,《人民日报》,2003年2月18日第9版.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3

第一条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和人才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做好我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选拔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参照《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选拔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行业、各学科的生产、建设、科研、教学等单位(包括中央、省在宝单位),在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全市选拔、管理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工作,在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二章选拔条件

第四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必须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施展才华,自觉奉献,热爱,扎根,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近四年取得的成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引进、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方面

1.获省(部)级技术(农业)推广成果一、二等奖的人员,三等奖的前两位人员;获市级技术(农业)推广成果一等奖的前三位、二等奖的前两位和两项以上三等奖的首位人员。

2.获两项以上国家专利(其中一项为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3.获省(部)级优秀产品奖、技术开发奖、名牌产品奖、产学研联合开发成果奖,并获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

4.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或者在企业技术改造中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成绩突出,效益显著,受到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或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人员。

(二)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1.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人员。

2.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国际合作奖的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三等奖前三位、四等奖前两位人员。

3.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人员,三等奖的前两位人员。

4.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前三位、二等奖的前两位或两项以上三等奖的首位人员。

5.获市级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的首位人员。

(三)在重点科研设计、攻关项目或在工程和工艺美术设计方面,获国家设计奖或获得两项以上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并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人员,或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的前两位人员。

(四)在支援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领办创办国有、集体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或者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工作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或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人员。

(五)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成绩卓著,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称号的教育工作者。

(六)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工作,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效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诊断治疗疑难疾病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居省内领先地位;或在预防保健等方面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出有效预防对策和防治措施,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医务工作者。

(七)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政治方向明确,学术造诣深,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入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人员;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或两项以上二等奖的人员;或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首位人员;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三篇以上论文,或出版过一部以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被省内外同行公认在学术研究方面起着重要带头作用的人员。

(八)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新闻出版工作中成绩优异,对繁荣和促进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获“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以及梅花奖、文华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金鹰奖、全国好新闻奖、范长江奖、邹韬奋奖和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图书奖以及获市级文学艺术成果奖一等奖的首位人员,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作家、画家、表演艺术家、工艺美术家、记者、编辑。

(九)在重点体育项目中,培养出多次获得全省重大体育比赛冠军的运动队、运动员,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

(十)在科学管理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现代化管理理论和经验,对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成效显著,连续三年以上获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所管理的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主要管理者。

第三章选拔原则与程序

第五条选拔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以对社会的实际贡献和政治表现为依据,不受身份、专业技术职务、学历、资历的限制,坚持好中选优,真正拔尖。

第六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采取定期申报、集中审批的办法,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七条选拔评审市有突出贡献技尖人才的工作,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按照专业特点,分别在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经贸委、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市卫生局、市委农工部归口。设立六个评议小组,负责各口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初评工作。每个评议小组由七至九人组成,设组长、副组长各一人,成员由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担任,其中专家不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议小组成员人选由各归口主管部门提名,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市上设立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委、市科协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和各评议小组组长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市委组织部分管部长担任,副主任由市人事局、市科委、市科协分管领导担任。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条选拔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选拔对象由所在单位推荐,也可由同行专家、学术团体推荐,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由主管部门提名推荐,并征求所在单位群众的意见,经本单位党委或行政领导集体研究通过,统一填写《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呈报表》一式四份,并附证明本人主要贡献的材料及奖状、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的组织、人事部门,对本县(区)、本系统拟推荐的人选进行初步筛选,提出推荐名单,连同上述有关材料、证件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对各县(区)、市级各部门推荐的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人选,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评审。

(一)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收到的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的材料审查核实后,按各人所从事的专业,归口分送各评议小组。

(二)各评议小组根据选拔条件逐人进行评议,对符合条件的人选,按照各人的贡献和事迹等,排列出名次,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提交市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评审。

评议小组的评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能进行评议。评议时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

(三)评审委员会根据各评议小组设定的人选,经充分酝酿、综合平衡后,提出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选名单,报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条被批准为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人员,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其所在单位落实有关待遇。

第四章管理

第十一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日常工作委托县(区)、市级部门和专家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二条对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限一般为四年。管理期满,重新进行选拔调整。对在管理期间没有新的科研成果和突出工作实绩者,或者不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管理期满后,原则上不再列入管理范围;对那些科研、生产周期较长,三、五年不易出成果的项目,只要有阶段性成果或突破性进展,可继续保留。对管理期限内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或者有违法乱纪行为,以及其他原因不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按照拔尖人才选拔程序逐级上报,经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取消其荣誉称号和有关待遇。

第十三条建立考核制度和考绩档案,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由拔尖人才根据各自科研、业务发展等情况提出本年度工作计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抄报县(区)委组织部和市级主管部门备案。每年对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进行一次考核。具体考核工作,委托县(区)委组织部和市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考核内容,以年初拟定的目标任务为重点,包括本年度内的学术、业务和其他工作方面的实绩。工作实绩应有量的统计。考核结果于第二年一月底前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存入拔尖人才考绩档案和人才信息库,作为实施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专家政治、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十四条建立与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联系制度。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走访、书信来往等方式,经常了解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所在县(区)、部门和单位的组织、人事管理机构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学术活动和生活、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及时向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有关情况。

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对市有突出贡献技尖人才的调动、拔尖人才技术职务评聘和工资、奖惩、健康状况以及退休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应及时向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调往市外的,要报经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按管理权限办理。

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退休后,原则上不再列入管理范围,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继续保持与他们的联系。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为他们继续发挥余热提供条件。

第五章工作条件与生活待遇

第十五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在阅读有关业务文件方面,与所在单位领导享受同等待遇。对上级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重大决定,所在单位党政组织要及时向他们通报。对拔尖人才违法违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须同时报告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要积极为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改善工作、学习条件。

(一)优先安排他们急需的科研经费、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对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课题,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应优先申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确保科研经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对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所在单位和各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照顾。

(二)要保证他们所担负业务工作的相对稳定,使用不当时应及时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兼职,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业务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为他们配备助手,助手人选应征得拔尖人才本人同意。

(三)关心他们的知识拓展和更新,积极为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和出国进修、考察提供机会和条件。

第十七条被授予“市有突出贡献技尖人才”称号的,在享有此称号期间享受以下待遇:

(一)由市财政列入专项预算(该款项由市财政划拨市委知工办,由市委知工办发放),每月发给5o元补贴。

(二)由市卫生局统一核发特约医疗证书,凭证就近在市内各指定医院就诊,需住院者,应安排在干部病房。

每年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组织集中对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统一支出。

(三)每年不少于10天的休假或短期疗养。

(四)夫妻两地分居的,优先解决其配偶的工作调动、户口迁转等问题。配偶是在职人员的,由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负责调动,不受流向限制;配偶是农村户口的,可安排在专业技术人员“农转非”指标中优先予以解决。身边无子女的,可调一名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包括子女的配偶)到身边工作。配偶和子女的调入原则上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解决。

(五)有待业子女的,由县区劳动部门或专家所在单位优先照顾解决一名符合条件的子女就业。

(六)在住房、因公出差方面,应不低于高级科技人员待遇。如单位住房条件有限,应不低于本单位领导干部的住房标准。

(七)到退休年龄时仍享有“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荣誉称号者,本人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经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八)因公、因病用车,由所在单位予以保证。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推荐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人选,应从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中评选产生。

第十九条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介,应积极宣传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的奋斗业绩和精神风范,以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十条选拔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县(区)和市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选拔,宁缺勿滥。对在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成果、骗取荣誉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荣誉称号及有关待遇,并按照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利用选拔机会进行压制、诬陷、打击报复者,要追究责任,由主管部门,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后果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1997年底以前,已经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仍按市上原有规定执行。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4

SunYiqing;wangZilong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0016)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摘要: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分析城市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南京市1993年~2007年统计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索洛余值法对南京市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分析出南京市科技贡献率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并提供政策建议。

abstract:thecontributionrate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hastheimportantsignificancefortheanalysisofurbaneconomicgrowth.thisarticle,basedonthestatisticaldataofnanjingfrom1993to2007and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calculatednanjingeconomicgrowthtechnologicalprogresscontributionratewithSolowmodel.accordingtoestimationresults,wecananalysisrealimpactontheeconomybythecontributionrateofscienceandtechnologyofnanjingandprovidepolicyadvices.

关键词:经济增长索洛余值法科技进步贡献率

Keywords:economicgrowth;solowmodel;the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contributionrate

中图分类号:[C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98-02

0引言

科技进步指科学发展与技术变革互相促进、转化的过程。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要求,促进其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创造、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的同时不断促进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起决定性作用[1]。

国外估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主要有代数指数法(ain),索罗残差法(SR)和潜在产出法(po)等[2]。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关于开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工作的通知》中,将“增长速度方程法”作为最主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来推广。饶光明等[3](2008)计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贡献率,采用引入时间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出重庆市科技进步、资金与劳动贡献率。董西明等[4](2006)也运用此方法测算了甘肃科技进步贡献率。章刚勇和阮陆宁[5](2006)运用经验值法、比值法以及回归法等测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指出江西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采用比值法较为合理。林娟娟和王勋铭[6](2006)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洛余值法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法,计算灰色关联确定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的关联度,得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测算甘肃省1986年-2004年的科技贡献率。

1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科技进步贡献率被描述为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由时间变化而引起的产出增长率。

1.1生产函数测算法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要素组合之间依存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通常表述为:Y=f(a,K,L,…),其中Y为产出量,我国常用GDp、增加值等代表;a、K、L分别代表科学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投入要素。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CharlesCobb和经济学家paulDouglas导出,故称C-D生产函数。其数学模型为:Y=aK?琢L?茁?滋。

对数展开式为:lnY=lna+?琢lnK+?茁lnL+ln?滋。其中:Y为综合产出量;a为效率系数,一般a>0;参数?琢、?茁分别是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且0?燮?琢?燮1,0?燮?茁?燮1;?滋为随机误差项,代表了估计的误差水平。

丁伯根改进的C-D生产函数。丁伯根对典型C-D生产函数进行改进,选取样本一般是时间序列,引入时间变量,即Y=a0emtK?琢L?茁?滋。其中:a0为初始科技水平,m为科技进步参数,t为时间,emt为综合科技进步因素,是考虑了引入时间因素后广义科技进步对产出的影响作用。丁伯根将C-D生产函数的常数a换成随时间变化的a0emt,将科技进步引入生产函数,解决了科技进步量化难题。

将丁伯根改进模型两边取对数,得:lnY=lna0+mt+?琢lnK+?茁lnL

由?琢+?茁=1,可令?茁=1-?琢,则有:

lnY=lna0+mt+?琢lnK+(1-?琢)lnL或ln(Y/L)=lna0+mt+?琢ln(K/L)

1.2索洛余值测算法目前我国科技进步测算中,多采用索洛余值法。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m.Solow)在研究美国经济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提出的测算方法,将技术进步纳入生产函数中,把资本和劳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剥离后,剩余的归为广义技术进步,从而定量分离出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便是“索洛余值”,也称全要素生产率[7]。

索洛余值法公式的简单推导如下: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K?琢L?茁?滋,则a=■

对上式求全微分,整理得:■=■-?琢■-?茁■

分别用a、y、k、l代表a、Y、K、L的增长率,则:a=y-?琢k-?茁l

这就是索洛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标准公式。

其中a为技术进步速度,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y为产出增长速度;k和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增长速度;?琢k、?茁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科技进步对产出贡献的测算公式为[8]:ea=a/y×100%,表示科技进步贡献率;eK=?琢k/y×100%,表示资本投入贡献率;eL=?茁l/y×100%,表示劳动投入贡献率。

2南京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2.1测算变量和参数确定产出量Y。地区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符号y表示GDp增长速度。

资本投入量K。把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投入的资金总额。所有价值指标都换算成可比价格。符号k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劳动投入量L。劳动量应是实际劳动消耗,可采用就业人数来说明劳动消耗,符号l表示就业人数增长速度。

参数?琢、?茁。?琢和?茁采用不同估计方法将得出不同的值,从而影响模型结果。估计方法一般有三种:经验值法、比值法及回归法[9]。一是经验值法。按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2年联合的通知,将资本产出弹性系数?琢设为0.3,再对其修正,劳动产出弹性?茁则利用?琢+?茁=1导出。全国各地发展水平不同,?琢值会有较大差别,因此准确性较差。二是比值法。资本弹性系数为利润与国民收入的比值,劳动弹性系数为劳动报酬与国民收入的比值。三是回归法。索洛建模程序看,它是动态时间序列模型,建模所用时间序列长度一般不少于15年,否则准确度很难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琢为资本带来的产值与总产值之比,即资本增加1%时,产出增加?琢%;劳动产出弹性?茁为劳动力带来的产值与总产值之比,同理。实际上当资本投入变化时,劳动投入也会变化,因此很难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这也是科技进步度量模型参数估计的困难所在。故应以实际数据为基础来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检验通过得出的参数才能在模型计算中使用。本文用回归法估计产出弹性系数?琢、?茁。

2.2数据选取参照《南京统计年鉴》[10],选取1993年~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地区生产总值GDp(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社会从业人数(万人),分别用Y、K、L表示,计算得表1。

2.3产出弹性系数确定根据ln(Y/L)=lna0+mt+?琢ln(K/L),ln(K/L)为因变量,ln(K/L)和年份t为自变量,运用SpSS17.0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参数:lna0=6.967,m=0.087,?琢=0.293。再根据产出弹性关系?琢+?茁=1得:?茁=0.707。于是线性回归模型为:

ln(Y/L)=6.967+0.087t+0.227ln(K/L)

(8.377)(4.968)(2.943)

括号中数分别为常数项和两个解释变量的t值检验量,置信水平都在99.5%以上,能通过t检验。由回归结果,该方程拟合优度R2=0.995,表明上述回归线对样本数据点的拟合程度很高;方程显著性检验F=1093.426,说明方程显著性也很高,即在99.5%置信概率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得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函数模型为:Y=1061.03e0.087t+K0.293L0.707?滋

同时得索洛余值模型:?琢=y-0.293k-0.707l

2.4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测算测度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用水平法来计算平均增长速度[11]。以产出为例,计算公式为:

y=(■-1)×100%

其中:Yt为计算期t年产出;Y0为基期产出;t为计算期与基期间隔年份。为保证数据结果可比性对产出和投入指标作统一规定。由年平均增长速度计算公式和索洛余值模型,分别测算出南京市各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见表2。

3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逐渐由原来的物质要素转向科技进步因素。国际经济理论界通常认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则该国家或地区已进入集约型经济增长阶段;相反,则尚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南京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5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进入集约型经济增长阶段。而由表2可得,南京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1993年~2007年间经历了下降到上升再到下降的波动,从2001年开始处于下降趋势;资本投入贡献率经历两个升降后,2007年有所上升;劳动投入贡献率在经历了两个升降波动后,从2003年开始处于上升趋势。结合表1、表2,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大幅增加,产出在增长率小幅波动中稳步上升,而科技进步贡献率却逐年下降;社会从业人数从1998年开始下降后到2002年又开始回升,劳动投入贡献率也从1999年开始处于上升趋势,这与南京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有关。可看出,南京市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科技进步对于南京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降低,政府应当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由测算结果,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在1994年,及1999年至2001年曾达到70%以上,之后则处于下降趋势,为此政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和出台各项科技和经济政策:一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科技体制创新,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等;三是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特别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打造本地区科技人才梯队;四是优化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低投入、低耗能、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志亭,张敏.科技进步对青岛市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9-55.

[2]侯晓博.河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1985-2007.经济研究,2009,(7):61-62.

[3]饶光明,吴忠俊,丁思颖.重庆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中的直辖效应[J].软科学,2008,(1):42-46.

[4]董西明,董长瑞,吴书光.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48-50.

[5]章刚勇,阮陆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244-247.

[6]林娟娟,王勋铭.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6,(5):17-21.

[7]杨飞虎.1978年~2007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价格月刊,2009,(6):32-35.

[8]冯强,张红辉.宁波市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过程分析[J].经济研究,2009,(3),38-40.

[9]袁靖,胡磊.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0-93.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5

本文在传统的C-D生产函数中引入科技投入变量,利用基于扩展C-D生产函数的索洛余值法测算新疆1994年至2009年①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构建科技投入贡献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方面对全国30个(因数据缺失除外)省市、自治区2010年科技投入贡献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据此分析新疆科技投入效率,识别影响科技投入贡献度的主要原因。

1.1模型与方法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R.m.Solow[13]提出了余值法,以此来测定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及各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其增长速度方程的基本形式为:y=a+αk+βl(1)其中,y为产出增长速度,k为资金投入量增长速度,l为劳动投入量增长速度,a为技术进步速度。为测算科技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采取通过引入变量科技投入(S)的方法,将传统C-D生产函数的扩展为[8]:Y=f(L,K,S)=atKαLβSr(2)其中,Y表示产出,at表示t时刻的技术进步水平,L表示劳动力投入,K表示资本投入,S表示科技投入。对模型(2)两边取对数可得模型:lnY=lnat+αlnK+βlnL+γlnS(3)由此推导出科技投入(S)的贡献率为:es=rs/y×100%(4)其中,r为科技投入的投入产出系数,s为科技投入增长速度,y为产出增长速度。由于科技投入是指全社会为支持科技活动而进行的经费、人力等各种资源的社会配置,很难从科技投入及其产出之间找出显著的函数关系。因此为准确分析影响新疆科技投入贡献率的原因,本文拟采用非参数方法(Dea)来测度和评价新疆科技投入贡献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简称Dea)是运筹学、管理学和数量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领域,由Chames和Cooper等[14]人于1978年创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此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对同一类型的各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s,简称DmU)相对有效性进行评定、排序,特别能有效处理多种投入、多种产出指标时的评价问题。通过模型可以评价所评价决策单元DmUS是否技术有效,即资源是否得以充分利用。若技术效率ρ0=1,且每一个s-i0,s+i0都等于零,则对应的决策单元DmU为Dea有效;若仅技术效率ρ0=1,则对应的决策单元DmU为Dea弱有效;若技术效率小于1,则对应的决策单元DmU为Dea无效。

1.2指标与数据在测算新疆科技投入贡献度时,本文以新疆年GDp表示产出(Y),以新疆年就业总人口表示劳动投入(L),以新疆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资本投入(K),在科技投入方面: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简称R&D)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是科技活动中最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部分,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R&D经费内部支出额表示科技投入量(S)。指标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5-2010》。在评价科技投入效率时,根据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了科技投入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投入指标:本文从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方面考虑科技投入要素,选择科技经费内部支出额、R&D经费内部支出额、科技活动人员数和R&D人员4个指标作为科技投入指标,反映地区对科技活动的重视。产出指标:科技投入的目的是获取科技进步带来的效应,进而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本文选取了4个产出指标:人均GDp,反映了科技投入创造的经济增长效益;新产品产值、高技术产业产值,反映了高技术产业化的情况;技术市场成交额,反映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考虑到科技投入转化为生产力进而转化为经济产出的时滞性,单红梅和李芸(2006)[16]计算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不超过2期。因此本文科技投入的4个指标为200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科技产出的4个指标为201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投入指标数据来源为:《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产出指标中的人均GDp、新产品产值和技术市场成交额3个指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11》,高技术产业产值指标数据来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

2实证结果分析

2.1贡献度测算结果分析由科技投入贡献率计算公式可知,要计算科技投入贡献率,需确定科技投入的投入产出系数。为消除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变量取对数,对数化后的各项数据如表2所示,并基于扩展的C-D函数,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各要素的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达到99.5%,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99.3%。同时,模型总体显著性检验F值为733.567,Sig值接近于0,说明模型总体具有显著性。通过表4可以进一步看出,各个因素均通过t检验,说明各个变量均是显著的。因此,模型(3)的估计结果如下。0.023是科技投入的投入产出系数,说明R&D经费支出每增加1%,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即GDp增长0.023%;0.351和0.773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投入产出系数,说明就业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即GDp增长0.351%和0.773%。由此也可以看出,新疆GDp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科技投入的产出效应很差。由于科技活动的周期性和投入产出的时滞性,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滞后期,因此本文将1994至2009年分为四个时期计算科技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新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4年至2009年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1994年至1997年间R&D经费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仅为2.62%,此阶段R&D经费投入虽然有16.21%的年增长率,但投入不稳定,由1994年的9959万元增至1995年的32113万元后,持续下降至1997年的16418.4万元(如图1所示),总体科技投入力度小,导致R&D没有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997年至2001年间R&D经费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5.43%,较前一时期有所上升,主要由于R&D经费投入的年增长率的提高和经费投入的稳定增加;2001年至2005年间R&D经费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度降为3.03%,在R&D经费投入的年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GDp年均增长率在上升,从侧面说明新疆R&D经费投入对经济的作用不显著,因此贡献率降低;2006年至2009年间R&D经费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为8.94%,可以看出在2006年新疆开始加大R&D经费的投入力度(如图1所示),年增长率增加到39.31%,说明新疆开始重视科技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R&D经费投入促进GDp增长的作用开始显现。在1994年至2009年间新疆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保持在4.58%的水平上,远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40.71%[9],说明新疆的科技投入基本没有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此外,新疆R&D经费投入在总体上保持24.08%的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因此,应对科技投入的质量进行把控,将科技投入最大程度转换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出,发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2.2科技投入效率结果分析通过测算贡献度可知,新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进一步利用deap2.1软件对Dea模型求解,据此评价新疆科技投入效率,分析新疆科技投入贡献度低的原因,结果如表6所示。(1)综合效率分析。2010年全国30省份科技投入综合效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269,综合平均值为0.685。达到弱Dea有效的省份有3个,达到Dea有效的省份有7个,从地域分布来看,Dea有效的省份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两者在投入产出效率上都是优秀的原因为:发达地区是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和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势,在投入方面,表现为科技人才投入和科技经费支出较高,在产出方面,表现为新产品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产出效率较高;欠发达地区虽然投入不大,但处于起步阶段,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较高。非Dea有效的省份有20个,其中达到平均值以上的省份有7个,剩余13个省份科技投入的综合效率处于平均值之下。2010年新疆科技投入综合效率值为0.467,低于全国平均值0.685,说明新疆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因此,科技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很低。(2)技术效率分析。2010年全国30省份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400,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71。技术效率有效省份10个,非有效省份20个,其中,技术效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5个,表明我国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较低,区域之间差异性大。技术效率有效说明科技投入对资源是最有效率的,以达到最大产出效果,无浪费现象。而技术效率非有效的原因包括两个:一是在现有规模下,产出不足;二是在现有产出水平下,投入过剩,未达到最优配置。2010年新疆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值为0.768,略低于全国平均值0.771,说明新疆科技投入没有达到最优资源配置,还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现象,技术效率无效是导致综合效率无效的原因。(3)规模效率分析。2010年全国30省份科技投入的规模效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536,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873。规模效率有效省份7个,说明这些省份已处于科技投入的最大生产规模且保持规模收益不变;非有效省份23个,规模效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4个,说明这些省份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无法成比例增加。其中,小于最大生产规模并处于规模收益增长阶段的省份有贵州和甘肃,其他省份均处于规模收益下降阶段。2010年新疆科技投入的规模效率值为0.608,略低于全国平均值0.873,说明新疆科技投入与产出失衡,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效率无效是导致综合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

3主要结论与建议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6

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对策;山东

中图分类号:G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11

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GDp总量一直排在国内各省的前列,对我国的GDp贡献非常巨大。促进GDp增长的因素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山东省在“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因此,就山东省本身而言,在如此高的GDp总量背景下,深入研究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索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客观真实的评价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对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国内外学者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做了很多研究,但没有形成一套普遍公认的测算模型,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于理论模型不同、方法测算各异,故测算结果差异较大,给政府决策与政策制定带来一定的影响。1928年,芝加哥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与数学家柯布(Cobb)提出C-D生产函数,首次对资本和劳动各投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描述,为测算科技进步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提出了计算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即索洛余值法。[1]丹尼森模型则是把劳动力投入增长按数量和质量分开来。此外,还有超越生产函数CeS模型,库兹涅茨、肯德里克等模型。这些模型的共同特征是细致、精确,但由于考虑因素较多,数据采集量大,难以推广使用。[2]学者们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及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测算成为一个研究热点[3-5],而用索洛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相对认同[6-8];因此,本文也是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测算了山东省从1990年到2011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1.1模型选择

索洛余值法的基本思路是:经济增长中扣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数量增长因素之后,所有产生作用的其他因素的总和,都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索洛增长速度方程的表达式如下:

(1)

式中,代表产出的增长速度,代表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代表劳动投入的增长速度,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力的弹性系数;两边同除以y即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其中。

1.2测算变量的确定

(1)实际产出量(GDp)的确定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9]得到1990年--2011年山东省的GDp数据(当年价格),然后根据GDp平减指数进行转换,得到实际GDp,如表1。

表11990年-2011年实际产出量(1990年价格)

年份GDp

(当年价格)GDp指数(可比价格)GDp当年价(上年100)平减指数(上年100)平减指数(基期=100)实际GDp

19901511.19100100.0100.01001511.19

19911810.54114.6119.8104.5104.51731.82

19922196.53116.9121.3103.8108.52024.50

19932770.37120.4126.1104.8113.72437.50

19943844.5116.2138.8119.4135.72832.38

19954953.35114128.8113.0153.43228.91

19965883.8112.1118.8106.0162.63619.61

19976537.07111.1111.1100.0162.64021.38

19987021.35110.8107.496.9157.64455.69

19997493.84110106.797.0152.94901.26

20008337.47110.3111.3100.9154.25406.09

20019195.04110110.3100.3154.65946.70

200210275.5111.7111.8100.0154.76642.46

200312078.15113.4117.5103.7160.37532.55

200415021.84115.3124.4107.9173.08685.03

200518366.87115122.3106.3183.99987.79

200621900.19114.7119.2104.0191.211455.99

200725776.91114.2117.7103.1197.013082.75

200830933.28112120.0107.1211.114652.67

200933896.65112.2109.697.7206.216440.30

201039169.92112.3115.6102.9212.218462.46

201145361.85110.9115.8104.4221.520474.87

(2)资本存量K的确定

1951年,Goldsmith开创了永续盘存法来测算历年的资本存量,这一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公式为:

t年固定资本存量净额=t年固定资本形成+(t-1)年固定资本存量净额×(1-t年折旧率)(2)

在公式(2)中,关键是基年(1990年)资本存量的估算,其他数据统计年鉴可查。我们对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是从1990年开始的,因此,把1990年设定为测算基年,参照张军[10]测算的山东省1990年的资本存量为1336亿元(1952年价格),为了研究的一致性,我们必须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1336亿元(1952年价格)转换成1990年价格所对应的实际数值,而山东统计年鉴中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统计只有1990年-2011年的数据,其他年份的数据缺失。因此,本文首先借鉴张军[10]给出的以1952年的价格为1,计算出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2.714;然后再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9]以1990年的价格为1,计算出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2.118,可以得到以1952年的价格为1,计算出199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281,进而得到1990年的资本存量为1712亿元(1990年价格)。然后根据公式(2)可计算得到历年的资本存量,见表2。

(3)劳动力投入L的确定

本文采用山东统计年鉴中历年年末的全社会就业人员数作为劳动力的投入。

(4)各变量年平均增长速度的确定

变量,,年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本文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方法,例如:,其中为产出GDp的基期值,为产出GDp的计算期期末值,同理可求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对于参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本文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表示劳动力弹性系数在计算期的基期值,表示劳动力弹性系数在计算期的期末值;则=1-。

表21990年-2011年实际资本存量

年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990年不变价)实际资本存量

(1990年价格)

1990412.591001712

1991555.76112.42189.3

1992758.28134.22710.6

19931024.84163.93254.5

19941229.55189.83772.2

19951481.1202.34315.7

19961777.05208.64908.7

19972044.45209.45541.4

19982347.02207.76228.1

19992662.95206.96954.6

20003200.77211.87770.4

20013570.59214.88577.9

20024261.94217.29510.8

20035275.17223.510634.6

20047033.2240.012076.3

20058798.79247.013827.1

200610408.84251.515753.5

200711784.6261.717578.5

200814141.48281.819432.6

200917734.4273.122234.2

201020800.6282.925140.0

201124281.2302.327892.7

1.3参数估计

目前,对于资本弹性系数、劳动力弹性系数的确定有三种方法:回归估计法、经验参数法及数学公式法。我们采用数学公式法[11]来估计参数,数学公式法中的具体参数都可通过统计年鉴查询,这样可以更客观的反映劳动力弹性系数,目前,oeCD成员也大都采用数学公式法来估计参数,公具体式如下:

(3)

其中,。这样测算出来的劳动力弹性系数就是一个时间序列,不是一个固定值,更符合现实情况。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则。根据公式(3),可计算得到1990年-2011年的和,见表3。

表31990年-2011年劳动力和资本弹性系数

年份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最终消费支出βα

1990792.51191.41345.15807.320.6730.327

1991942.43219.11428.22914.360.6620.338

19921000.58316.14612.891078.950.5990.401

19931278.93458.46656.111263.340.6220.378

19941754.43582.72973.481889.340.6160.384

19952285.8563.21497.612479.050.5910.409

19962636.66661.9618342997.890.5790.421

19973010.35860.111661.443293.880.6230.377

19983262.63977.661604.463533.340.6420.358

19993531.981040.821715.223809.130.6460.354

20004082.211207.641635.934099.740.6750.325

20014525.7413731635.224582.610.6920.308

20025079.581514.581772.535021.150.6960.304

20035943.471831.571959.045787.760.7010.299

20046236.292234.674184.516810.20.5730.427

20056529.12637.776409.987954.470.4920.508

20067599.293118.88088.259515.680.4760.524

20079082.094181.758930.6911239.10.4910.509

200812141.254569.048945.0813477.130.5510.449

200915200.44956.338959.4613574.80.5900.410

201015457.016274.2212054.3315331.20.5300.470

201117443.687605.513802.318095.40.5270.473

1.4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

本文采用五年一滚动的形式来测算最终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首先,利用表1-表3的数据计算出变量及参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然后带入公式(1)和计算得出从基年到目标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如表4和图1。

表41990年-201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

年份GDp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科技进步增长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91-96年15.89%17.52%4.38%0.3810.6196.50%40.94%

92-97年14.71%15.37%4.08%0.3920.6086.21%42.18%

93-98年12.82%13.86%3.84%0.3910.6095.06%39.46%

94-99年11.59%13.02%3.93%0.3860.6144.15%35.84%

95-00年10.86%12.48%0.88%0.3790.6215.58%51.41%

96-01年10.44%11.81%0.93%0.3660.6345.53%52.99%

97-02年10.56%11.41%1.01%0.3480.6525.93%56.21%

98-03年11.07%11.29%1.23%0.3310.6696.51%58.78%

99-04年12.12%11.67%1.51%0.3310.6697.25%59.84%

00-05年13.06%12.22%1.42%0.3490.6517.87%60.24%

01-06年14.01%12.93%1.71%0.3790.6218.06%57.49%

02-07年14.52%13.07%1.93%0.4120.5888.00%55.10%

03-08年14.23%12.81%1.94%0.4410.5597.50%52.71%

04-09年13.61%12.98%1.90%0.4620.5386.59%48.43%

05-10年13.07%12.70%1.85%0.4750.5256.07%46.46%

06-11年12.31%12.10%1.70%0.4750.5255.67%46.02%

图11990年-201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

2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析

现以表4和图1的测算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科技进步贡献率由于理论模型不同、方法测算各异,故测算结果差异较大,本文的测算数据整体上真实反映了从1990年至2011年间山东省的科技水平,山东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整体平稳,波动不大,总体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充分说明山东省稳定的科技投入,使得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良好态势。

从图1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在“十五”期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一个峰值;在“十五”以前的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在“十五”以后的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分析这一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下降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2002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山东省的经济冲击非常大,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资金投入来拉动,使得科技进步贡献率出现下滑。第二,山东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拆迁及房地产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极大的带动了GDp的增长。第三,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省成功举办,2009年的前几年,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GDp的增长。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公布了从1998年到2011年间全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12],本文将山东省在这一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全国的结果对比发现(如图2所示),山东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十一五”以前的时期内,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山东省的GDp总量一直排在国内各省前列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

图2山东省与全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比较

3提高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为了使得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对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好的贡献,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优秀的本土科技高精尖人才,重点引进本省急需紧缺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次、海内外科技专家和海归人才,将本省优秀的、有潜力的人才“送出去”进行再深造从而更好的为本省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出贡献。加大对国家“”、长江学者、省泰山学者及海外特聘专家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支持力度。

(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贝尔实验室”,来统筹布局、加强研发、整合资源,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好企业的投资和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要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综合性产业。而高新区是高科技和产业化项目的集结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基地,高新区在发挥区域经济创新引领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需重点引进国内外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化项目,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的作用,孵化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转化成果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发挥其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作用,让其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推动器。

(4)抓住“蓝黄”两区建设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蓝黄”经济区战略给山东加快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平台。因此,山东省要抓住这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拓宽科研经费融资渠道,刺激技术创新企业的积极性,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RmSoLow.technicalchangeand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57(39):312-320.

[2]廖志高,马璐,刘文芳.广西柳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评及分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4):53-56.

[3]李新运,史纪慧,唐保国.山东省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与管理,2013(4):67-71.

[4]臧振勋,秦树玉.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思路与对策的探讨[J].科学与管理,1996(2):31-32.

[5]尹奥,邵波,庞增东.山东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9(5):37-39.

[6]胡晓群,唐丽桂.重庆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4-37.

[7]廖先玲,姜秀娟,赵峰,何静.基于“索洛余值”改进模型的山东省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69-71.

[8]何锦义.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6(2):18-21.

[9]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0]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1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生长率测算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2]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theCalculationofShandong’sContributionRate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andStrategiesResearch

panYunwen1,LiQingjun1,YULijuan2,CaoYumei2

(1.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forDevelopmentofShandong,Jinan250014;2.ShandongUniversity,QiLUHospital,Jinan250001)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7

为进一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推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创新的工作热情,不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六批县级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的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原则

县级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评选,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不受学历、职务、资历、身份的限制,以对社会实际贡献和现实表现为根本依据,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二、选拔范围和条件

凡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从2005年以来在本县科研、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建、社会事业、财会、外贸、法律、管理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和显著成果的专业人员(包括来**工作2年以上,每年在**累计工作时间半年以上的柔性引进人才),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贡献突出、声望较高的可以适当放宽年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列为推荐选拔对象:

1、获得部级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或国家部委、省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或市级(含省级厅、局)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或县级一等科技进步奖(含市级委、局)的主要完成者。

2、获两项以上市级(含省级厅、局)三等科技进步奖、优秀成果奖、科技成果推广奖、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奖或县级二等科技进步奖(含市级委、局)的主要完成者。

3、多次(三次以上)获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者。

4、获得市级以上青年科技奖的主要完成者。

5、获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上或两次三等奖,其成果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取得显著社会效益者。

6、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重大技改项目中取得重大成果,或在组织引进国内外技术、设备、管理方法后,经过消化、吸收、改造,解决了重大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7、坚持科技兴农,长期深入农业第一线,在农业科研活动及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技术或综合开发经营中,成绩突出,处于市内先进水平者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者。

8、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信息、财会、外贸、法律以及现代管理等领域,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理论依据,具有特殊贡献的人员。

9、长期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所创建的新教育理论或教学方法,经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鉴定并普遍推广,成效显著并为同行公认。

10、长期工作在防病、治病等卫生工作第一线,医术高超,多次治愈疑难杂症、成功地抢救危重病人,或在较大范围内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社会影响大,业绩为同行所公认。

11、在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专业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和显著社会效益,在县内同行中有较高威望,市内同行中有较大影响者。

12、作出与上述十一条类似贡献的其他专业人才。

曾被评为前五批县级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的人员,2005年以来又作出了新的成绩的,也按上述选拔条件进行推荐。

三、选拔方法与步骤

县级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的选拔工作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多渠道推荐、组织专家评审、综合审定的方式进行,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年9月上旬)。各镇党委、各有关部门党组织进一步落实好文件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认真抓好思想发动,按照选拔的条件,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2、推荐申报阶段(**年9月10日-10月15日)。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以各镇和县有关部门为单位组织开展推荐活动,推荐工作采取组织推荐、同行专家推荐和本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推(自)荐对象由组织或推荐人填写《**县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申报登记表》(一式三份),并附以个人科技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总结、有关获奖证明文件、证书复印件,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于**年10月15日前报送县委组织部人才科(其中《**县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申报登记表》和工作总结同时上报电子文档)。联系电话:8422****、8422****。

《**县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申报登记表》可从**党建网或**人才人事网下载。

3、专家评审阶段(**年10月16日-11月15日)。县委组织部将会同县人事局等相关单位组织各行业专家成立专家评审组,对申报对象的专业水平、技术成果等情况,分行业进行评审。

4、综合审定阶段(**年11月16日-12月31日)。县委组织部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专家的评审意见,按照选拔的条件,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初审建议名单,提请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报县委、县政府批准。

四、具体要求

1、开展县级有突出贡献和优秀专业人才的选拔工作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党管人才原则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各镇党委、各有关主管部门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选拔工作作为加强我县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和调动广大专业人才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落实专人负责,尽快拟定工作计划,认真搞好宣传发动,按时完成申报工作。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8

【关键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分配人才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含义解析

(1)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和严重的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的,是党的十六大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最大突破,它是在十五大解决了其它生产要素能不能参与收入分配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其它生产要素怎么样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即按贡献大小参与收入的分配。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解释。赖得胜(2003)、许成安、王家新(2007)指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指按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给予报酬,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强调了生要素的市场竞争原则,并且各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卫兴华和逢锦聚(2003)认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分配,其认为活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没有创造价值,它们只是创造了使用价值并按此贡献分配;周为民和陆宁(2002)则认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不能成为拥有自主财产权的劳动者直接的具体的分配方式,只能通过市场的作用,转化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因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程度应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并通过市场机制来衡量,其分配的客观依据应该是生产要素的实际贡献,而非所有权,也就是说生产要素投入了生产并通过市场的机制产生了贡献,当然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的大小参与分配也就是合理合法的。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指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主要有居民银行储蓄存款获取利息收入,居民购买股票和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获取利润、红利、股息以及资本利得,居民通过合资、入股等投资等方式获取投资利润;二是指按劳动力要素参与分配,也即是指工资收入;三是指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即是指技术要素的所有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技术或者科研成果投入生产活动,并据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四是指按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要素主要是指管理者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规划能力;五是指按信息要素参与分配,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的所有者据以所拥有的信息对生产经营管理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

(2)岗位津贴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相结合。对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职工,按月发放岗位津贴,标准可以参照上年度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应比例确定奖励幅度。对具有高级技工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职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且本人平时工作突出的,给予奖励,奖励的幅度可以参照上年度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对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技术革新或生产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级技能人才可分别给予重奖,奖励的方式可以是一次性奖励,也可以按其产出效益比例提奖。(7)推出“重大贡献奖励及岗位特殊津贴”等奖励措施。对重大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工艺攻关、管理创新的成果,按产品上市和改进管理取得的利润比例或荣誉大小给以重奖。对在研究开发和转让科技成果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单位应给予重奖。鼓励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提供技术服务,并按一定比例获取收益。对在经营管理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员和提供重要经济信息并获得较大直接经济效益的人员,可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根据主要经营管理者的责任轻重、风险大小和工作业绩等因素,每年从单位税后净增利润中提取适当资金分配给创造经济效益特别显著的主要经营管理者。

(8)试行期权制。运用或借用期权分配模式,让单位经营者和技术骨干,通过增加业绩,以延期兑现方式使其人力资本获得薪金以外的报酬。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实行股份奖励;对长期在关键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可实行期权激励的分配政策。

(9)年薪制。对长期坚持在生产技术岗位上致力于生产技术进步、工艺改革、设备改造等创新工作成效突出、业绩显著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参照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办法,实行年薪制,其年薪水平可按不超过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

参考文献

[2]许成安、王家新,《按劳分配:现实还是趋势兼评关柏春和姚家祥两先生的学术争论》,《经济评论》,2007年第1期.

[3]卫兴华,《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贡献是指什么》,《人民日报》,2003年2月18日第9版.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9

关键词:北京市;技术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1102

1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逐渐由原来的物质要素转向技术进步要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成为判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指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来越大。技术进步贡献率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有助于科学全面地了解北京市科技发展水平,正确评估北京市经济增长质量,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

2.1丁伯根改进的C—D生产函数

3北京市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3.1变量的选择

(1)产出量Y。本文采用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产出量。利用GDp指数将所有年份的GDp换算为1990年为基期的真实GDp,以排除价格变动对产出的影响,使时间序列具有纵向可比性。

(2)资本投入量K。本文以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资本投入量。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数将所有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换算为1990年为基期的真实固定资产投资额。

(3)劳动投入量L。本文采用历年年末从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量。

(1)多重共线性检验。

通过相关系数法对模型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eviews运行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每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高度相关,而且两个解释变量之间也是高度相关的。因此,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异方差检验。

用white检验法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eViews运行结果如表1所示,obs*R-squared值是white检验的检验统计量,可以通过其相伴概率来判断是否拒绝无异方差的零假设,从表2中看出,检验的相伴概率是0.1636,不能拒绝零假设,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检验。

D—w的值为0.814,dl=1.201,du=1.411。由于D—w的值处于(0,dl)即(0,1.201)之间,因此模型存在正自相关性。由偏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知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

对模型进行修正后,得到的回归结果为:

4结论及建议

由计量分析结果知:1992—1996年和1997—2002年期间的北京市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5.7%和43.92%,均低于资本的贡献率;2003—2006年和2007—2011年间,改革开放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超过了资本贡献率;1992—2011年间,北京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4.38%,高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平均贡献率,这说明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基于本结论,要实现北京经济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进步对北京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要促进北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大力提高技术进步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政府层面,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为产业政策的目标;加大政府财政对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

(2)企业层面,要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理念,明确技术开发方向;强化自身的融资功能,为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体系。

(3)人才层面,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科研活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avesD.V,L.R.Cristensen,w.e.Diewart(1982),theeconomictheoryofindexnumbersandthemeasurementofinput,outputandproductivity[J].econometric,1982,50(60):13931414.

[2]Fare.R,S.GKrosscop,m.norris,productivityGrowth.technicalprogressandefficiencyChangeinindustrializedCountries[J].americaeconomicReview,84(1):6683.

[3]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技术经济,2009,(2):8184.

[4]廖先玲,姜秀娟.基于索洛余值改进模型的山东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6972.

行为科学主要贡献篇10

【关键词】Gm(1,1)模型;索洛“余值法”;技术进步;贡献率

广西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长达3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因此探究经济增长的方式对巩固经济稳定,推动其长期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经济增长可以分为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投入推动和由技术进步推动两种类型,若主要来源是要素投入的增长,称之为粗放型增长方式;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带动要素使用率的提高,则称之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科学技术是否成为广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就需要我们对技术进步贡献率做出测定。

本文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搜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近3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资本、劳动、技术进步三要素投入关系以及各要素贡献率进行详细测算和分析。

一、模型设计及数据选择

(一)灰色Gm(1,1)模型建模原理

第一步:获取原始序列X0,构造累加生成序列X1。原始数列X0为非负序列:X0=(x0(1),x0(2),…,x0(n))。X1为X0的1-aGo(即一次累加)序列:X1=(x1(1),x1(2),…,x1(n)),其中

(二)模型设计

运用索洛余值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灰色Gm(1,1)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假定技术进步是中性的。Y=a0KαLβ,其中Y代表总产出,a代表技术进步,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投入,α、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方程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进行经济增长率计量核算的基础形式:lnY=lna+αlnK+βlnL。给定产出Y,资金K和劳动力L的时间序列数据Y=(y(1),y(2),…y(n)),K(k济中技术进步是广泛存在的,因此若α+β不等于1,则应对α和β进行正规化处理,即令αK=α/(α+β),βL=β/(α+β),此时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之和为1。

(三)数据选择

计算技术进步贡献率需要三个方面的数据:产出Y(亿元)、资本投入K(亿元)和劳动投入L(万人)的时间序列数据。衡量国民经济整体产出的指标一般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数据取自历年《广西统计年鉴》,采用1978年为基期不变价格指数,均按可比价格计算。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中,严格来说,投入数据应当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提供的“服务流量”,它不仅仅取决于要素投入量,而且还与要素的利用效率、要素的质量等因素有关。就劳动投入指标而言,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量,用标准劳动强度的劳动时间来衡量。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和可得性,我们只能采用劳动力年末从业人数这一项指标作为劳动投入的度量。

二、广西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度与分析

为较准确地反映广西不同时期技术进步贡献率演化特征,由生产总值Y(亿元)、固定资产投资K(亿元)、从业人员L(万人)的原始数据分别对1981~1990,1991~2000,2001~2008年3个时期建立生产函数的估计式为:

lnY=-4.444976+0.553679lnK+1.002186lnL

S=(2.771708)(0.057092)(0.390433)

R2=0.986527adR2=0.985449S.e=0.096899

F=915.2744Dw=1.108367

拟合度R2=0.986527,调整后的拟合度adR2=0.985449,F统计量为915.2744,S.e=0.096899。从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到,方程拟合的较好。模型可以说明广西生产总值的98.65%,显著性水平也较好。但是α+β>1,需进行正规化处理,αK=α/(α+β),βL=β/(α+β)这样得到α=0.355866,β=0.644134。

年增长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p=((pt/p0)^(1/t)-1)×100%,其中pt为第t年水平,p0为初始水平。依据估计的结果,按照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利用余值法方程,可得到广西1986~2008年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可知,1986~2008年期间,广西实际GDp年增长率达到11.19%,其中资本投入每增加1%,可使经济增长0.36%,资本总量平均增长率为18.04%,其平均带动经济增长5.6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29%;由于劳动平均增长率仅为1.89%,其带动经济增长1.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1.47%,不难看出,劳动的增长较少,对经济的贡献也比较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25%,平均带动经济增长4.43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资本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50%左右,是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由图1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八五时期达到了最高点53.38%,对应的劳动增长贡献率则由七五时期的27.43%大幅下降为7.84%。这可能是由于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施行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生产力迅速提高;同时政府为了应对当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而采取了紧缩的经济政策;而且当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各项制度施行改革,难免下岗人员增加,直接导致了劳动增长贡献率的大幅下降。资本增长贡献率在九五之前增长平缓,十五期间增长迅猛,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65.82%。这可能是由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广西区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出口贸易大幅提升所形成。从总体趋势上看,劳动增长贡献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资本增长贡献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贡献率八五时期达到最高,九五、十五期间有所回降,然后又开始上扬。

图2显示了七五至十一五期间广西GDp在各个阶段的增长率,以及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在各时期对GDp增长率的贡献。GDp在八五时期增长最快,达到了14.64%,九五时期开始下降为9.77%,十五时期又上升,2006~2008年间继续快速增长,增长率高达13.13%。技术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八五时期上升,九五、十五下降,十一五略有回升。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在八五时期上升,九五时期下降,十五以后快速上升。总体看来,八五时期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关键期,也是各种曲线的转折点;九五时期受亚洲金融风暴、世界经济萧条影响,各种经济指数下滑;十五时期经济指标快速回升,十一五时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三、小结

有关文献显示:1978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速度为9.69%,其中资本投入的平均贡献率为48.81%,劳动投入的平均贡献率为11.75%,经济增长的60.56%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带来的。本文测算的广西1986~2008年平均资本贡献率为49.29%;平均劳动贡献率为11.47%;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9.25%。由此可见广西各项指标基本上与国家持平,但技术进步贡献率与发达省份40%多贡献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从总体上看,广西还属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的投入。面对这种情况,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唯一可行的途径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型增长方式,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增长速度,从而增强资源、环境和生态对经济增长的承载能力。因此,提高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对于促进广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