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14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1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53

中职教育需要面向社会生产与生活大环境,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应用性极强的实用型人才。中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视学生职业性的培养,对于人才的应用性要求较高。在会计教学当中,利用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更可以使学生更客观与科学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与不足,快速完成自我提高。利用会计实训教学,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其自我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上可以得到快速提高,更会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利用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是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的重要举措。笔者选择中职会计电算化中实训教学的表现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影响中职会计电算化中实训教学的因素分析

在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施实训教学,其教学成果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1.1课程设置因素

课程设置对于会计电算化中实训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课堂需要以会计学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基础性支撑。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会计专业课程仍然占主导地位,传统的会计课程仍然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相关的基础型课堂的比例较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展,特别是实训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更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支撑。如果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不足或者不够深入,会对会计电算化课程造成负面影响。大部分的中职院校没有认识到计算机课程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实训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方法进行指导,大大降低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成效。

1.2教学内容因素

教学内容与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现在的许多中职院校过分注重简单的手工账向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转化。在这样的实训教学当中,计算机只是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一台核算机器,会计人员仍然需要许多操作对数据进行处理。一般来讲,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如下,教师会利用通用型的账务处理系统进行教学,首先建立一个账套,之后增人员、授权限、增科目、输余额等等,最后进行结账与出纳管理,制定财务报表与备份。这样的程序与传统的手工计账的方法是一样的,计算机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会将教师要求的数据输入到电脑中,再利用财务处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学生只处理数据录入的方法,对于数据数理的方法根本无从深入了解。在许多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中,许多教材只对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于其它财务分析知识的介绍很少。这就使得当代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学习中得到快速提高。

2加强中职会计电算化中实训教学的策略

实训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实训教学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2.1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的科学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到更加完整的财务数据处理方法,改变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教师要摆脱那种为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与考试通过率提高的教学目标的束缚,以学生学习能力与会计专业能力的提高为重要目标实施教学。中职院校应当增加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内容,比如将购销存模块的使用方法融入到实训教学中,使学生在完成资历考核的同时,提高利用电算化软件的能力。许多教师从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出发,忽略了很多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教学内容。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只要学生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接受更多其能力之上的知识与技能。在进行购销存模块的实训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选择切实可行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体会购销存模块的真实性与便利性,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2.2促进实训教学课程安排合理化

开展中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与相关的财务处理软件来实践财务管理任务。学生要进行电算化的实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与使用计算机。因此,中职院校要重视基础课程的开设,将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课程作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课程,也要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安排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理论与技能的支持之下开展实践教学。这样的课程安排,可以大大减少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间的浪费,使教师与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账务软件具体功能的开发与使用上,而不是研究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中职院校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与专业素质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笔者从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影响因素出发,对实训教学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当代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人员认识到实训教学对于学生账务管理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在实训教学中,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珍,王丽敏.再谈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8).

[2]丁广华.对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8,(14).

[3]李松青.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18-01

一、目前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实践教学而忽略理论教学。会计电算化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院校的教师对“实践性”的认识却走上了极端。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的教师过分注重实践教学,而忽略甚至完全没有理论教学。教师在上课时直接演示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步骤,只是穿插一些理论或者完全不讲解理论,然后学生按照教师演示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这样的做法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操作,但结果却导致学生只会“死”做而不会运用,一旦遇到不同的问题,学生根本就不懂怎么回事。

(二)实训模式和内容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会计电算化的实训都是先由教师演示每一个步骤,然后再由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实训的内容也仅限于会计电算化的单项练习,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供应链等系统。学生接触的实训都是教师演示的步骤,所以学生做起来会比较顺利。但这种实训模式和内容弊端很明显,当学生遇到了问题时,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因为他们没接触过这些问题,也就不知道什么原因,更不知道如何处理。

(三)学生缺乏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认识。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主要是从教师上课对会计电算化的介绍中得知的,学生不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也不知道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更不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情况。

(四)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心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这就对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任课教师要熟练掌握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熟练精通计算机方面的有关知识。在现实教学中,能够熟练掌握这两方面知识的教师非常少。年长的教师比较熟悉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但对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很陌生;年轻的教师比较熟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会计理论方面认识不深刻,而且实际经验也不够。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新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的整体,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能力。一方面,学生能够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原理,懂得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独立完成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内容应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实训教学环节、学生能力培养、师资水平提升等。

(一)理论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安排专门的理论课程,一般理论与时间的比例在13左右比较合适。当然理论课程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第一,理论课可以在实践课前面进行。在教师演示操作之前,先花1―2节的时间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个操作内容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先认识理论再操作,比较容易接受,但这个方法会使理论课变得枯燥乏味。第二,理论课也可以与实践课一起进行。教师一边演示操作一边讲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纯理论课的枯燥乏味,但教师在讲课时把握起来比较难。第三,理论课a还可以在实践课后面进行。教师先给学生演示操作,然后再给学生介绍其中的概念原理。这是一种创新方法,学生学会操作以后再讲解理论,会让理论变得更加明白。

(二)实训教学环节。1、单项内容实训教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模块一般包括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供应链系统等。教师在授课时,一般先按照每个模块单独教学,让学生掌握每个模块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实训的内容。这也是将来学生做综合模拟实训的基础。2、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在学习了每个功能模块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实训就是如何将这些功能模块的实训内容综合运用。这是对学生单项实训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学生学完总账系统后进行一次中期综合实训,再于期末进行一次完全综合实训,这样对学生的运用技能会有很大的提升。3、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虽然学生在校内经过了单项内容和综合模拟实训,对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但是校内实训的内容与企业实际的工作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企业会计电算化数据的来源、输入和处理等等。因此,最好能够有机会让学生去企业电算化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真正认识企业电算化的实际工作,从而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训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三)学生能力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应该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人才地培养目标,从未来专业岗位地实际出发,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以实践过程为中枢,以理论教学为,重在培养学生地职业素质和专业岗位技能。一方面加强学生理论水平,对会计电算化的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将来为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运用能力,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和应用能够扎实掌握,并能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体系;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体系作为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一直是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关注的焦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实训教学考核体系、实训教学实习体系、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训教学辅助体系四大组成部分和功能模块。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处理系统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需要根据会计实务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实训教学体系的辅助系统设计

1.实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质量能够对学校实训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决定实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教材数量较少,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进行细心的挑选和甄别,主要方法为:首先挑选出一套质量较高的会计手工模拟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电算化操作与手工操作之间的有效转换,即将手工教学教材转化成为电算化教学的教材,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自行编制一套符合教学目标,质量较高且易于学生接受的电算化教材。

2.实训教学软件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eRp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加入这方面的内容,同时,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学内容的扩展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基于weB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经济和管理领域,同样,这些技术的发展在给学校实训教学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简单便捷教学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3.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

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并将其作为重点建设学科,也成立了电算化实训系统和实验室,然而实验室的使用效果和实验能力却参差不齐。因此,各个高校应不断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从而为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同时,在校园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对现有的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建,更换和升级计算机教学系统,使其能够满足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主体系统的设计

实训教学体系可以划分为综合模拟实训、岗位模拟实训和单元模拟实训三个主要部分,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可以选择课内实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而综合模拟实训和岗位模拟实训可以在期末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集中检测。

第一,单元模拟实训。单元模拟实训课程需要通过课内实验的方式来分段完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时,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会计软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实际的案例来让学生认识到会计软件的具体使用方式和操作方法,利用会计软件来教授单元模拟实训课程,从而实现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教学和测试,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利用两个学时的教学时间来为学生讲解多媒体软件处理财务凭证的方法,然后,再利用两个学时的时间来让学生了解单元实训案例分析中,如何使用会计软件来处理财务凭证,最后,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进行全面的检验。

第二,岗位模拟实训。教师可以选择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岗位模拟实训的教学,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模块的划分,实现岗位模拟实训的分组教学。在企业发生一项经济活动时,学生需要以不同的经济身份来利用财务软件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分工协作的工作目标。学生根据经济身份的不同来处理不同岗位的业务,承担不同内容的会计工作实务,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掌握对于各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及实际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定期的工作岗位轮换,以充分了解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方式和能力需要,尽量减少学生适应工作所需的时间。

第三,综合模拟实训。这部分是指在单元模拟实训和岗位模拟实训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企业整个的会计周期的工作流程,对会计实务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并利用专门时间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模拟实训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行业的不同进行安排和划分,主要包括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其中工业企业是主要的学习对象,通过模拟小型企业的形式让学生处理该企业的所有常见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主体,其他企业作为辅助的学习系统。综合模拟实训还要以电算化和手工的不同形式来进行会计管理、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再比较分析电算化业务处理与手工业务处理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对电算化业务处理和手工业务处理的差异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并从中体会到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和实践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上机实践上,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另一方面,学校还应注意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学习目标和实际工作。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也能够使学生更加自如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09):123.

[2]桂玉敏.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02):95.

[3]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235.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培养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在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和速度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带来会计业界理论与实务的大变革。然而专业人才的匮乏,始终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当务之急。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几个特点。

1、规模庞大,专业设置重复率极高

上世纪90年代,财政部在《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全国会计类院校纷纷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几乎所有的会计类专业必开电算会计课程。专业设置的重复率之高几乎可与基础学科媲美。客观地说,这些做法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广大会计类人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电算化知识普及。

2、特色平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从表象来看,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颇为繁荣。但随着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的检验,当初一味追求的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办学模式日渐显露弊端。由于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设置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几乎没有区分,通常是在常规会计课程基础上加上电算会计课程或者电算实训即万事大吉。当用人单位满怀期待专业人才能深入实践解决电算系统维护或熟练运用财务软件时,我们培养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优势而不知所措。于是一部分学校减少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招生规模更有甚者迫于就业压力取消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这进一步暴露出当初办学的盲从性和随意性。

3、过程简化,教学内容和手段落后

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但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很多学校设置的会计电算化课时偏少,任课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总体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与计算机关系密切的过程或章节往往被省略或简化。此外教学手段也需要完善,由于电算化教学对于教学设备和软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学校受制于此,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本生动和形象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无法与电脑加投影仪等先进手段所带来的效果相提并论,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新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才市场和商品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本文针对上文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创新思路,构建“以专业特色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过程控制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1、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科学进行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应根据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电算化信息系统分析与维护能力为特色的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最终造就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计算机和会计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2、能力培养至上,控制贯穿始终

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抓住能力培养这一根本,将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始终。

(1)建立“三层”能力培养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层次。通过三层次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到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凭证、账薄、报表编制原理。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进行word、excel、internet等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企业要素核算、产品成本计算及核算、资金管理与项目决策、税收实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及外部审计方法等。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进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综合应用实训,模拟财务科的会计工作岗位训练。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熟练使用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2)做好事先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改进工作。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事先规划环节中,首先应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需要状况,为日后科学培养人才提供依据。其次要明确制定上文所述的培养目标,使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紧密围绕目标进行。最为重要的是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和专业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①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一是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课程子系统,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二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财务软件应用等。三是基础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普通话、应用文写作、名著选读、社会调查、外语听说训练、文献检索等。②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一是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财务会计实训教学、成本会计实训教学、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会计手工综合实训教学、会计电算综合实训教学和计算机系统装配和维护教学来完成。二是会计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认识实习、暑假考察、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3)立足事中控制。①搞好配套教材建设、审查教材的内容。一本优质适用的教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顺畅,使教学效果倍增。应选购具有前瞻性的、编排精心合理的教材。对于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应根据课程体系设置编写针对性强的电算化教材和实训资料,但可用性要强。

②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现阶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内容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以及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笔者认为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一是会计电算化原理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基石,专业性较强而且相对枯燥乏味,应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要从教学设计的总体角度出发来研究、制作、使用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形象地进行演示,同时还可配以同步声音、动画、软件具体界面等,这样课程内容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此外以“黑板+粉笔”方式为辅,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经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和层次。二是财务软件应用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原理部分的应用,通常在机房里进行。应采用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和讲解重要的界面,然后通过网络系统向学生传递备份的练习账套,让学生结合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要点自行练习操作。教师还可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既可总结性地讲解也可个别辅导。三是会计电算综合实训部分。本部分内容以学生为主导,全程动手操作,教师不必参与太深。但是对于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是否科学公平则是关键。应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利用一些网络教学软件收看学生完成的账套,在线评阅打分,既减轻工作量,又公正合理。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去学习、更新相关知识,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吸引力,促进教学概念与形式的更新,引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变化,促进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与水平。

③改革考试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多以概念性理论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相关考试改革。一是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可继续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以免放松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财务软件应用课程则应采用期末上机测试的办法,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电算综合实训建议着重过程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组织纪律、团队意识、职业态度及综合技能。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考核范围。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一个毕业证和多个职业技能证书。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含初级会计电算化),鼓励学生获取《用友软件应用能手证书》、《全国eRp信息化工程师证书》。拿到相关证书者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三是改革毕业考核方案。毕业考核将原来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调查报告。设计或调查内容完全与会计岗位核算与管理相联系,直接与上岗就业接轨。

④加强事后总结改进。我们应按现实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根据会计电算化及财务软件发展情况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该专业建设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更是不断迈进的过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奋进。

参考文献

[1]谢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赵馨燕、何美武:论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3]黄正瑞、黄微平: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5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内容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社会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

 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6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2.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2)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科目也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二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三是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这些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训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的现象。教师要备好实践课,应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

(二)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

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案例分析。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将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将社会调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之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其必要性一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二是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三是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

合作途径主要有:

(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

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二)和企业合作

学校可派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培训机构;教学目标;教师档案库;网络教学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主要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财会理论与实务、计算机、通讯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因此,大力抓好各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选拔培训工作,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领导人员、会计软件开发人员、使用维护人员和现代化财会管理人员,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目标模糊

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培训层次单一,部分培训部门没有按各自的初、中、高级培训目标进行分类培训。以中级为例,按财政部在《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的中级培训目标为“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据此可以认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内容与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在职会计人员主要应注重非程序性的会计软件应用及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而不应像大学要求学生具备系统分析能力,并学会计算机语言,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但实际上各地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点进行在职人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时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只是选用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造成在职会计人员无法对财务软件数据系统地进行运用、分析。

2.各培训点培训学时少、设备差,教学内容不能参照会计电算化培训(初、中、高级)教学大纲执行

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金蝶、用友等教学用财务软件要求计算机配置不能过低,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大都是一些过时的低配置机器,而且内容太杂,不利于财务软件的运行,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中级培训为例,一般各培训点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应为120学时左右,而实际上有的培训点仅有60学时左右,甚至更少,特别是在上机过程中,有的培训点甚至出现两人共用一台微机的情况,这样,每个人的学时就更少,同时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大纲,也谈不上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其后果是严重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师资力量不强,各培训点聘请的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

一般说来,各培训点应该选聘参加过会计电算化中级师资培训的教师,或选聘大学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有的培训点从节约资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请一些根本没有师资证书或只懂一点电脑知识而不懂会计的人员充当教师,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各培训点生源大战、降价培训,降低了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

据考察,随着各地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工作的进行,在职会计人员的生源在逐步减少,于是各地出现了各培训点进行生源大战和降价培训的情况,这种情况造成会计人员所得到的真正培训知识越来越少,效果更差,只相当于买了一个会计电算化中级证书。

5.考试方法不完善

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财政部门加强对各培训点监管力度

在目前情况下,各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实时规范各培训点的行为,主要包括:

(1)检查各培训点的硬件设备情况。主要检查能保障培训使用的计算机数量,特别要规定各培训点能进行本级培训电脑的最低数量,凡是低于最低数量的培训点,要限期整改,到时还达不到数量要求的可取消该培训点。

(2)检查培训点所用财务软件。

(3)检查学员情况。主要检查在学员招收中,是否有学员跨级培训的情况,并抽查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

(4)要求各培训点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要求对培训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审查,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教师的职称、学历、经历以及以前的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

(5)加强对各培训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课表对学员进行一定的回访工作。这样有利于与培训点相互沟通,从而规范各教学点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

2.明确培训目标,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

严格按照会计电算化培训(初、中、高级)大纲要求,分别设定培训目标。会计管理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为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化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3.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

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4.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

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在明确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培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培训点老师竞聘上岗制度,以提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通过以上几项改进方法,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的质量提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能够推动基层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提升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对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电算化会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景新。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8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深入企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就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其结果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一个用人单位招聘了一个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大专生,这位学生拥有包括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电算化初级证书等在内的五个证书,但工作半个月后,主管领导惊讶地说:“在电脑上连个下料单都作不出来”。可以说,类似这样的现象绝非个别和偶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象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帐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象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象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象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了编制案例,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

     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针对存在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象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实训教材成为目前这方面的一个障碍。

      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发方面:

      第一、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

      第二、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ro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第三、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

      第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

      第五、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例如,目前,我校投资约五十万元,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建设报告被有关企业的专家鉴定后,非常赞成这一举措。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这次我校拟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八家大中型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我们拟建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的宝贵意见。这些对我们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

    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第二、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9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进策略;教学问题;会计电算化

0前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网络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越来深人,其已成为了现代化企业中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主要手段。当下,信息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快,市场上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各大学院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需要结合时代的进步而改革和创新,才能切实的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创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模式成为当下中职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1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问题

1.1培养理念有偏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中的逐渐普及和深人,虽然说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在教育认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步了一大截,但是目前在理论教学上仍然极为重视,而对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则不够单位。本文认为加强理论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相对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监督力度却不足,导致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育质量和效率并不高,这和会计电算化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偏差的,再加上有的学生认为实践课就是毫无意义的辅助课,也不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的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课程设置有问题

我国的很多中职学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实训课程时绝大部分采用的方式是将各专业课进行独立分割,不同的教师负责一个区域,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实训课程之间的联系被拉开,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是联系的极为紧密的两个学科,将这两个方面单独分开势必拉开两者之间的差距,导致两者联系被迫拉开。其次是实训的授课内容有所重叠。例如:关于计算机的认识上,中职学校在实训课程中提到计算机相关内容,但是在会计课程中又提到了这部分内容,课程的重叠导致课程教学时间有所浪费。

1.3实践内容过少

在实训教学中,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主要是书本理论知识展开,很少有和校外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来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活动,这让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会计电算实务相关操作,无法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实践内容过少直接导致学生在校理论基础很好,出校无法直接上岗工作,实训教学的根本目标没有得到实现,整个教学成为了形式。

2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与现实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从以往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经验来看,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讲究的是专业理论和技术培养,输灌输式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因此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导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追求的是理论、是分数,所以导致很多的学生能够拿高分,却在实践上却无法有所作为,这和现代化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的差距,即可以得出结论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虽然说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人和推广,很大程度上对这种现象,但是仍然有很多中职学校还笼罩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并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重理论轻实践,而由于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电算化学生实践能力差、整体素质低,很多学生无法胜任当前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种脱节的现象正是传统会计电算化实训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体现,因此需要对当前的实训教学加以改革和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特点来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以切实的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3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3.1当地政府和学校加大投入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复合型专业知识,即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同样也需要人员具有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人员能够将这两种知识充分的融合,以解决实际面临的会计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教育经费难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不仅仅需要专业的计算机设备支持,同样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同时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主动的联合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因此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支持。所以在投人力度上,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学校都需要加大投人力度,为学生的实训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校充分的学习到会计方面的理论和操作知识,在校外能够有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进一步的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未来能够更快的融人企业中。

3.2明确实训目标

会计电算化在中职学校中是极重要的课程,其实训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实训教学中,中职教师在理论讲解上十分重视,中职学生能掌握不少会计电算化涉及的各类理论知识。此外,中职教师对学生在操作技能上的实训教学也要更为重视。这样,中职学生在踏人社会后,选择会计岗位,能够较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完成现实的会计问题。

3.3改进实训方法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中职学校中的实训方法单一,中职教师基本是照本宣科。整个过程只是对操作的熟悉,完成教材任务即可,没有涉及到现实社会中会计岗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导致中职学生进人到会计岗位工作后,发现自己只会操作工具,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建议中职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各类会计问题,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遇到不懂的可以向教师询问,让学生在实训实践中提升会计技能,为步人会计岗位做准备。

3.4改进实训教材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仍然采用的是多年前的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内容也和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实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进而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为了切实的避免这一情况,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强调的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计算机上实践运用出来,因此在实训内容的设置改革上应该适当的削减审计和统计学相关考察力度,适当的增加一定量的上机操作实践或增加实习期的时间,并将计算机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严格区分,如不必开设一些编程类课程,但是对于网页设计和建设可以适当的摄人一定内容,同时也需要增加一定的信息维护和软件操作内容,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我国自从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就呈飞速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下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体系。中职学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逐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在中职学校中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几点自身浅薄的意见,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莫海等.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2,24(20):引2一引4.

【2】王晓丽.浅谈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J].内江科技,2010,27(16):184一186.

【3】霄.我国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3,16(25):389一390.

【4】张奕畅.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中旬刊),20:3,37(30):62一64.

【5】申凤玉.我国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问题探讨[J].电子制作,2013,10(26):185一186

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篇10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内容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社会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