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24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1

摘要我国建筑企业直接融资模式主要以外源直接融资和内源直接融资为主。而多数未上市的建筑企业通过非正式资本市场对创业投资、私募法人股权资本等进行吸纳,其直接融资渠道是不通畅的。对此,给予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我国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

通过不同发展阶段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的分析,对企业直接融资需求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建筑企业关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和目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与直接融资需求对建筑企业投资模式的结合,是我国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拓展的重要路径。

一、建筑企业发展各阶段的多层次直接融资需求

依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对可持续的战略发展思想进行了确立,通过在企业自身价值取向的融入,最终促使各个发展阶段中都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并不成熟,其融资需求主要为直接融资需求,分为外源和源直接融资两大类别。对于企业融资而言,其难易程度主要由内外部融资环境直接决定,对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形成,通过体系的运用能够获得直接融资的方式、渠道和工具,并最大程度的对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行吸收。此类直接融资具有流通性、长期性、直接性的特点,有利于企业直接融资活动的资金诉求。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依据企业自身直接融资的诉求以及不同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拓展多层次的直接融资。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企业的投资模式

(一)正式资本市场企业公募资本投资模式

我国正式资本市场以境内外公开的基金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为主,集聚着不同共证券投资者的大量流动性公募金融资本,此类资本适用于处于成熟期的建筑企业。当前,我国上市企业的投资渠道、信息等均是公开透明的,且融资工具十分多样。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公众投资者的追捧。我国现行正式资本体系主要为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用以辅助,而流动性公募金融资本的投资和退出方式与正式资本市场的特征存在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基于各类流动性公募金融资本,企业投资方式主要呈现债市、股市互补的阶段性周期特征;另一方面,企业公募金融资本退出企业投资方式和渠道的特征也呈现为阶段性周期特征。

(二)非正式资本市场企业私募资本投资模式

并购投行类资本市场、创业柚子及私募投资市场是非正式资本市场主要的投资市场,集聚着私募投资主体的私募股权资本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私募机构股权基金,金融机构发起,同时通过合伙制结构对私募股权资本进行设立,但不具备法人实体性质;二是私募法人股权资本,由企业发起,通过公司型合资结构对资金进行吸纳,是具有法人实体性质的私募股权资本。私募是此类基金的募集方式,依据行业投资范围,私募股权资本主要划分为综合性私募机构股权基金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非正式资本主义市场中,私募股权资本的投资对象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非上市的建筑企业。其中,通过实业参股方式,私募法人股权资本投资于初创期、改制期的建筑企业,是企业重要的实业资本来源。当前,私募股权资本的投资主体及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投资主体为产业发展投资资金,对某个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私募参股式股权投资;二是以专业工程设备为投资主体,对企业机构的私募参股式股权投资。

三、不同发展阶段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的拓展

从资本市场的层面出发,建筑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直接融资的方式、渠道、工具。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形成,其直接融资的核心要素已经趋于多元化,由单一的正式资本市场扩展为非正式与正式的资本市场;其融资方式也由单纯的公募转变为私募与公募并存的投资方式;融资工具则由股票扩展为债券、股票、基金等为一体的多样化融资工具。均为建筑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基础。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模式和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需求,可对不同发展阶段建筑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进行扩展。通过拓展可知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以多种内源直接融资为重要基础,外源直接融资为主的趋势发展。

具体观察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企业公募投资方式。渠道是非常丰富的,且包含便利的私募投资渠道,但没有上市的建筑企业在非正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的渠道是不畅通的。大量发展初期的建筑企业并不能轻而易举的获得设备投资相关的风险资本支持,因而早期建筑企业直接融资存在着较多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提升建筑企业吸纳非正式资本市场私募资本的能力。1.提升基于产业发展关联持续发展战略的盈利与抗风险能力;2.对非正式资金市场各类私募资本退出建筑企业的定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对建筑企业投资基金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进行提升,使其股权投资的本位功能能够回归,促使发展初期建筑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

总的来说,我国建筑企业投资仅仅的募集量是较为乐观的,但由于专业人才和市场经验的缺乏,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但可以预见的是,建筑企业私募股权资本的渠道和投资主要为私募产业投资资金,而股权投资本位功能的回归也是十分乐观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望舒.完善产业链――决定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战略关键词.文化产业导刊.2010(3).

[2]赵蓓文.公司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公司融资模式的选择.世界经济研究.2001.5.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2

【关键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融资结构;比例失调

资本形成是储蓄―投资转化的核心问题,其转化机制可分为直接转化机制和间接转化机制。从资金盈余方与资金短缺方的关系来考察,前者是投资者通过股票、债券等证券形式完成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与资金需求方直接发生关系;后者只是储蓄主体将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以借贷等形式来间接实现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从财政金融体制的角度看,上述两种转化机制就可以称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关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哪种方式更好,在我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中一直存在着争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利弊,不能片面地选择一种而放弃另一种;两者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都是非常巨大,应该解决的是两者配合的比例问题。谈所有的金融问题,其基础最终要落到企业头上。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两类,一类是股权类资金,一类是债务类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同时发展,并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是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

1.融资效率的比较。直接融资没有经过银行,是通过筹资者向储蓄者出售初始证券实现。按融资工具的不同,它又可分为股份融资、债券融资、消费融资、民间直接融资等。间接融资是筹资者通过金融机构实现的资金的融资,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可分为银行融资,非金融机构融资,民间间接融资等。融资效率,是指在融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转化,运用,增值和回偿,这可以作为评判一种融资方式效率高低的一个标准。

(1)在资金的筹集上。对于直接融资而言,股票债券的发行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设计、上级的审批、评级部门的评级等。在此过程中,就必然产生相应的成本:设计的费用、评级的费用以及发行的费用等。对于间接融资而言,筹资者面临的是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即寻找信息和签订合约的成本。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表现为项目的建立、论证、报批以及金融机构对筹资者的资信、经营能力、行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审查的费用。信息、交易、监督和执行的成本在储蓄―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具有了外部化的特征,导致了交易成本的提高。

(2)在资金的转化上。筹资者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发行有价证券,可以直接一次性获得投资者的全部资金并立即把它转化成自有资本,然后将其存入到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储蓄―投资转化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由于债券的投资者不能在债券到期之前向企业索取本金,股票投资者不能退股,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为活期存款,吸收的活期存款又要缴存存款准备金和留足自存准备,贷放能力有限。筹资者为了获得所需的全部资金,就必然会提高分批贷款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不足。对间接融资来说,由于的层级多,成本高,道德风险与你想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大。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大,企业可操纵风险的余地越大,间接融资成本就越高,利率越高,来借钱的人就不可靠。银行的专业化与抵押或担保就是用来减少这些风险的方式,直接融资则可减少债券融资的成本,投资者则要分享其收益,这自然会减弱企业经理努力经营的激励。债券融资又是明确的期限,但股权融资除非有合适退出机制,否则要遭受流动性损失。最为重要的事,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中,债券融资的定价是固定,投资者判断其价格信息要求低。对股权融资则不然,投资者可能观察到企业偿还贷款只能力,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远比这种观察要困难得多。

二、扩大直接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1.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主板市场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也是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只有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依法查处证券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惩治金融欺诈、操纵证券市场和内幕交易,才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显示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后,才能真正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激活直接金融市场。

2.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创业板市场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平台,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一个渠道,能为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一个价格发现的场所。设置创业板能分流储蓄,能化解企业之忧、银行之急,能促进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现实而有效的路径选择。

3.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全球统计,一般债券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我国目前还不到30%。我国企业债工具利用的不充分,不仅使资本市场发生结构性失衡,也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政府也应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从政策导向上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3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4

[内容摘要]:目前,国际融资已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外国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等,我国不仅在国内广泛筹集资金,也将国际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我国应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关键词]:国际债券国际股票海外投资基金外国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融资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的加快,对资金需求的增加,国际融资越来越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融资的种类特点及其绩效进行探讨,进而对国际融资在我国运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一、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根据国际融资关系中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层次来分类,有存在双重债权债务关系的间接融资,还有只含单一债权债务关系的直接融资。(一)直接融资1.国际债券融资国际债券即发行国外债券,是指一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企业、私人公司、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等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以外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国际债券主要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两种。欧洲债券融资主要有如下特点:(1)管制松散。欧洲债券市场的所在货币当局,对银行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管制都很松。如果在美国纽约市场发行美元债券,美国对此审查相当严格很难获准;而在欧洲货币市场发行美元债券,手续则较为简单,不需评级机构评级,也不必向任何机构登记注册,而债券注册则只向当地证券交易所提交说明书即可。(2)币种多样化。欧洲债券可以有更多的货币种类选择,而且当一些借款人想展期筹集较大金额的资金时,欧洲货币市场都能满足这些需要,满足货币种类和数量的需要。(3)交易集中。欧洲债券市场的交易全部在证券交易所里成交,没有场外市场,要接受证券交易所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监督。(4)资金调拨方便。欧洲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不存在限制和标准。加上在欧洲的一些金融中心,银行林立,业务经验丰富,融资类型多,电讯联系发达,银行遍布世界各地,资金的调拨非常方便,若融资后需调换成各种所需货币,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换并调拨到世界各地。外国债券融资主要有如下特点:(1)发行外国债券首先要对借款者进行评级。借款者涉及许多机构或公司企业,其信誉程度决定了能否发行债券及借款的数额,资信高的可以获准发行,且发行限额较高。如日本政府规定,发行日元债券,属政府级即aaa级,贷款数额可不受限制;aa级的限定只可发行300亿日元;未评级的只能发行100亿日元。(2)外国债券发行额较大且筹资多国化、多样化。美国就规定在美国发行美元债券,规模至少5000万美元,从世界发行境外债券筹资数额来看,相当可观约占国际筹资总额的60%。(3)资金使用无严格限制,但不得干扰债权国的财政金融政策。发行外国债券筹到的资金,其具体的用途及使用进度,债权国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但债券毕竟是在外国发行,各国的经济、金融、税收等政策和法令又各异,在发行过程中要熟悉掌握和注意执行当地的法律。(4)外国债券要受外国当地有关金融当局的管理,因此筹资手续相当复杂。比如,在美国发行扬基债券要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而且,外国债券融资对资信评级、申请手续和报送的资料都要求较严较细,非常复杂。2.国际股票融资国际股票即境外发行股票,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国际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国内外交易所上市。   国际股票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永久性。这是由股票融资这一方式决定的,由于股票没有期限的限定,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要求退股,因此,引进的外资能够成为永久的生产性资金留在企业内,而不至象一般合资或合作企业一样,会因合同到期或意外变故,外方抽回资金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是通过发行b股融资,筹资国吸引的外资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b股只能在外国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而不能卖给国内投资者,因此筹资国所筹外资就较为稳定,该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也不会受到游资的冲击。

   (2)主动性。通过股票吸引外资,筹资国可运用法律和政策性手段约束投资者的购买方式、购买种类、资金进出的方式、税率等,并做出相应的规定,筹资国还可以自主决定哪些行业、企业允许外商投资,哪些不行,从而正确引导投资方向。(3)高效性。国际股票融资有利于对外发行股票的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走向世界。国外股票持有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企业因股票向外发行,无行中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信誉,有利于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3.海外投资基金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的作用在于使社会闲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并在一定较长的期间维系在一起,这对融资者来说相当有益。此外,稳健经营是投资基金的一般投资策略,因而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相当有益。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具有如下特点:(1)海外投资基金的共同特点是,以开放型为主,且上市销售,并追求成长性,这就有利于具有持续赢利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获得资金,得到快速的发展。(2)投资基金不能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避免了投融资双方利益失衡,融资方资产流失及丧失控股权等弊端。4.外国直接投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一、国际直接投资超越了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其二、国际直接投资超过了国际银行间贷款成为发展中国家外资结构中更重要的构成形式。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角。自外国直接投资产生伊始,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在达到了16.1%,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了39.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趋势却又急转直下,发达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5-1999年,美国和西欧的相互投资由840亿美元增加到2863亿美元,增加了240.8%。其中,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488亿美元增加到582亿美元,欧盟对美国的投资由351亿美元增加到228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9.3%和549.9%。由于美国和欧盟间相互投资的迅速增加,其相互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按对内直接投资额计),就由1995年的25.3%提高到了1999年的33.1%。(二)间接融资1.外国政府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是由贷款国用国家预算资金直接与借款国发生的信贷关系,其多数为政府间的双边援助贷款,少数为多边援助贷款,它是国家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1)贷款条件比较优惠,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政府贷款具有双边经济援助性质,按照国际惯例,政府贷款一般都含有25%的赠予部分。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世界各国政府贷款平均年限为30.5年,利率为3%。具体来看,日本政府项目贷款转贷期限一般为30年,利率2.2%左右;德国政府贷款转贷期限一般为20年,利率0.75%-3.25%。(2)贷款与专门的项目相联系。比如,用于借款国的交通、农业、卫生等大型开发项目。(3)由于带有一些政治因素,有时规定购买限制性条款。所谓购买限制性条款,是指借款国必须以贷款的一部分或全部购买提供贷款国家的设备。(4)政府贷款的规模不会太大。政府贷款受贷款国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支与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其规模不会太大,而且,一般在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良好的情况下进行。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共同投资组建并共同管理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旨在帮助成员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和平衡国际收支。其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以发展基础产业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对低收入的贫困国家提供开发项目以及文教建设方面的长期贷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提供小额中长期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特点是:(1)贷款条件优惠。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一般利率较低,期限较长,如国际开发协会,主要是对低收入的贫困国家提供开发项目以及文教建设方面的长期贷款,最长期限可达50年,只收0.75%的手续费。(2)审查严格,手续繁多,从项目申请到获得贷款,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3.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从国外一般商业银行借入自由外汇。它按其期限的长短不同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对流动资本的需求或为了支付进口商品的贷款而借入资金的一种银行信贷。其特点是期限较短,用途不限,无须担保,形式灵活,手续简便。中长期贷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而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其特点是期限较长,风险较高,借贷双方须签订协议并有借款人所在国政府担保。国外商业银行贷款的特点有三个,一是贷款用途不受限制,企业可以自由使用;二是贷款供应充足,企业可以灵活选用币种;三是与发达国家国内同类贷款相比,其利率较低。二、国际融资方式的创新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证券化以及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金融领域的创新业务日新月异,国际融资这一业务也不例外,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型融资工具,例如:项目融资中的bot、abs,国际股权融资中的存托凭证,债券融资中的可转换债券、中期债券、“龙债券”、欧洲票据,以及风险基金、战略结盟式融资、结构融资等。融资方式的创新扩大了资金来源的渠道,不仅给投资者带来较高且稳定的收益,也提高了投资者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也推动了金融管制方式的调整,进而刺激金融机构进一步进行创新活动。三、国际融资的经济绩效(一)弥补资金短缺,加快经济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入为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开拓了融资渠道,缓解了资金的供求矛盾,为一些正在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例如,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资金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单靠我国的资金积累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把视野扩展到国际范围实行国际融资。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当前本国无力举办的重要项目搞上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二)国际融资有利于受资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升级首先,国际融资能带来大量的适用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其次,通过市场竞争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外溢,加速技术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最后,还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研究。这些从长期来看都将从根本上提高受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三)培养了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的生产和管理,他们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而且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给受资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四)国际融资有利于国际分工,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资金、管理及全球网络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国际融资,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和市场网络,把受资国生产的产品销往海外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其冲击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五)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的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出口和进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上: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发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曾对52个东道国1995年数据进行的一项统计分析(可以把它称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贡献弹性分析),论证了跨国直接投资流入和其对制造业出口贡献的正相关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吸收跨国直接投资人均1%的增长,制造业出口增长0.45%,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0.78%,低技术产品增长0.31%。;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进口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者在运营的初始阶段由于往往对我国市场和当地投入要素可供性了解有限,其进口可能要比后来阶段为多,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说,跨国直接投资对出口市场扩大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甚至随着进口的增多,可能出现负效应,但是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这种进口有利于缓解国内供给的不足,特别是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供给的不足,将会增强东道国产品的竞争力。

四、国际融资在我国的运用多渠道的吸引外资,积极稳妥地培育国内资本市场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之一。为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不仅在国内广泛筹集资金,也将国际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我国主要采取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等融资方式。我国发行国际债券开始于1982年1月22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首次发行了100亿日元私募债券期限12宽限期5年从1982年1月29日起计息年利率为8.7%半年息一次宽限期后每年还款8%,此后的几年间中国在国际债券场都很活跃这一阶段的发行条件较好利率接近伦敦同业拆借利期限一般在7年以上。我国利用股票进行国际融资是从1991年上海、深圳两地发行的b股开始的,到1994年底共有50余家上市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放b股,上市总额达30多亿人民币,筹集外资数亿美元。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在美国上市的n股、在英国上市的l股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s股都属于国际股票。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融资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尽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导向,将更多的外资引向中西部、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借债方面,要在计划管理、债务监测、借款使用、管理法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1.  卢汉林:《国际投融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2.  史燕平:《国际融资学教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1月。3.  储祥银:《国际融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4.  张昌彩:《中国融资方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5

关键词:货币紧缩政策融资成本对策

在国内房地产泡沫与高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人民银行采取了收缩流动性的货币政策,而这对国内企业的融资问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众所周知,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政府部门的难题。目前,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反映在融资途径单一与融资成本高这两大方面。而企业融资途径的单一在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有所解决;相反,企业融资成本高却受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越发“水涨船高”,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利的趋势。

一、企业融资成本现状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方面。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有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在直接融资模式下,资金供求的双方联系较为紧密,这对资金的合理配置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投资收益也较高。当然直接融资方式在期限、利率等方面具有较多的限制,且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主要是指银行借贷。在间接融资方式下,成本相对较低,且广泛性较好;当然,也具有资金供求双方联系不密切等缺点。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在资金借贷与使用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融资效率与盈利水平。前面提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企业主要的两条融资渠道。

首先从直接融资方式来看,发行股票是目前企业直接融资最主要的选择方式。自我国1990年设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券市场。在股票融资方式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在于中介机构费用与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回报。其中,中介机构费用是股票融资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普通公司上市所需的路演、承销以及审计等费用高达千万以上,而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另一方面,债券融资也是直接融资的一种,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债券市场也逐渐繁荣起来。在债券融资方式下,企业债券的利率要比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高4-5%,这对于企业来说还是相当低的;当然,债券发行也需要中介机构进行承销。

与此同时,在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下,银行借贷融资在间接融资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商业银行1年期以上贷款的利息收入高达9000多亿,而同期银行的贷款余额为16.7万亿元,从这两个数据来看,银行的贷款利率似乎只有5%左右。但是,在企业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隐性成本,而这些成本却是没有包含在内的。据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融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关费用高达10-20%,而这笔费用占据了企业融资成本很大的比例。

二、货币紧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货币紧缩是一国货币政策的反映,当国家认为市场者的货币过多、出现通货膨胀或者经济泡沫时,就会选择货币紧缩的政策来加以控制。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政府部门一般都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进行,这明显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采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实施货币政策时,货币紧缩政策要求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这导致各大商业银行需要将一部分法定资金交予人民银行,即商业银行用于信贷的自有资金减少,信贷市场原先的供求平衡关系变成供不应求,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

当采用再贴现率政策来实施货币政策时,紧缩的货币政策要求人民银行直接提高与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这导致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融资或者向同行拆借的利率上涨,必然使得企业向商业银行的融资利率提高,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外,当采用公开市场业务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人民银行向市场抛售国债等有价证券,从市场中吸收货币流动性,导致市场中的货币逐渐减少,供求关系变成供不应求,使得商业银行的借贷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当然,人民银行在抛售国债等有价证券时,也会导致国债市场供过于求,国债收益率下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借贷利率。

三、货币紧缩政策下企业融资成本的解决对策

在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对此,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需要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进行解决。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这导致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对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来越模糊,交易风险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从本质上讲,不确定性产生于必须拥有的信息与所能得到的信息量之间的差额。差额越大,风险越高,必然导致防范和降低风险的交易成本增加。而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完善的信用体系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银企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目前,企业融资难与融资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方面协调对接和沟通力度不够。因此,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参加,建立区域性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通过相关政务服务机构的派驻以及优质融资服务资源的集聚形成完整的融资服务产业链,为企业融资提供综合性、高水准并具有公信力的专业化服务,提升企业融资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融资交易成本。

四、小结

融资成本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目前,国内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针对融资成本高这一问题,社会各方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主要是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切入,即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等等。

参考文献

[1]顾瑞滋,张磊.中国融资成本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09(12):201-206.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6

“规程”所称中小非金融企业区域集优票据(以下简称“区域集优票据”),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微非金融企业,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作为金融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一种新方式,区域集优票据将依托地方政府资源,整合市场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建立贯穿注册发行至后续管理各环节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达到“以政府专业部门的力量遴选企业、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缓释风险、以市场的力量配置资源,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效果。

集合优势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市场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10月底,共有16家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累计筹集资金8.9亿元;共有150家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累计筹集资金102.07亿元。

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较以往模式有多方面的改进:在企业遴选阶段,地方政府专业部门能够依据地方产业规划和政策,利用对当地企业的了解,组织对发债主体的推荐,然后由承销机构在推荐的范围内遴选企业;在发行准备阶段,地方政府将联合有关机构,组织落实风险缓释措施,有力破解制约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发行后续管理中,地方政府、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将在风险防范、预警及违约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协调、督促等作用,以增强债务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具体来说,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涉及地方政府、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债券承销机构、信用增进类机构、市场中介组织等参与方。各参与方应按约定履行责任和义务,通过有效的职能整合和沟通协调实现整体工作推进。

与现有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相比,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为商业银行等承销机构实现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机会。由于区域集优集中了当地资质优良、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在节约承销机构选择企业时间成本的同时,对承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金融服务要求。承销机构应当围绕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推动服务创新,以企业为载体,以产业为集群,发展如特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特色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应当形成支持不同发展周期、不同融资特性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链条,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融资服务方式: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承销发行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基础性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暂不满足发行条件但资质优异的企业,可以提供传统金融服务,加大客户挖掘和培育的深度和广度;对一些企业,可以研究推出债股联动类、资产支持类、高收益类等综合性创新产品,以满足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当然,提供上述创新服务的前提,是承销机构按有关规定履行好其承担的原有职责。

在区域集优模式中,信用增进类机构是专业的信用增进、风险经营的服务提供商。信用增进机构应按照业务标准,对地方政府和承销机构遴选的企业进行选择,对符合业务标准的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对暂时不符合业务标准但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提供辅导;要进行发行后管理,对发行主体的偿债履约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管理;协助建立直接债务融资保障专项基金,担任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顾问;出现信用增进后违约事件时,应履行有关合同,代偿债务并处理后续事宜。

风险缓释

风险缓释措施的落实决定了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的成败。一个区域内风险缓释基金的规模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可能实现的规模。在合理的金融杠杆倍数下,风险缓释措施落实越有效,可以提供的对外保护额度越大,则区域内中小企业能够实现的直接债务融资规模就越大。

在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中,风险缓释措施有两种可行的方式:一是由政府及社会出资设立直接债务融资风险缓释基金;二是组织地方信用增进机构作为反担保机构,提供包括抵押、质押、保证在内的各种风险缓释措施。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风险缓释措施,关键还在于偿债保障基金的真实到位,不允许出现资金抽离、挪作他用的行为,并且要高度重视风险缓释基金的保值增值。该基金可以购买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及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债券,除此以外不得作其他安排。因此,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保证利益相关各方对基金进行审慎监管。例如,基金的所有权在偿付违约债务之前为出资人所有,但由承销机构开立专门账户,由出资人、承销机构、信用增进机构共同监管。

信用增进

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方案是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公司”)等市场成员共同实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创新工作机制。其模式是依托地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金融宏观调控部门,联合承销机构、信用增进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建立贯穿企业遴选、信用增进、风险缓释、后续管理等环节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共同推动中小企业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直接融资。中债公司在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方案中承担着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进的关键作用。

众所周知,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方案的核心是引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即:如果“区域集优”框架下的债券出现违约,由中债公司对投资人承担偿付义务,再由当地政府建立的发展基金向中债公司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以体现政府对当地企业融资的支持。与此相应,中债公司可以大幅降低发行企业的遴选标准,从而支持更多的地方企业通过直接债务融资市场进行融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方案的实施中,中债公司既是专业信用增进和风险管理的提供商,又是项目的整体组织者和协调者。作为专业化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商业机构,全面、多方式、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能力构成了中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是其成为中国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平台的前提,也是其在未来发展中推动市场创新的有力保障。围绕精细化风险管理这一目标,中债公司着重加强符合信用增进行业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搭建了运作高效、合理制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倡导并培育了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形成了全面、动态的经营策略与风险政策,构建了全面覆盖、多层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形成了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流程,研究开发了科学、客观的风险管理技术,保证了业务的有序开展。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两年卓有成效的业务营运,中债公司的信用增进业务涵盖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定向融资工具等信用债市场的全部种类。截至2011年9月30日,中债公司已成功为44个项目75家企业的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涉及金额402.09亿元。其中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项目9个,涉及企业40家,金额26.09亿元。在市场成员的支持和配合下,中债公司在推动中小企业和中低信用等级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信用评判

与以往的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产品相比,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具有一些优势:发行主体经过层层遴选,在地方政府、有关金融管理部门、信用增进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的共同辅导下,会有明显改进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制度及较高的债务融资尽职履责意识。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产品采用了专业化的信用增进手段,建立了偿债风险保障。同时,通过地方政府、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及其他参与主体的协调合作,在违约事件发生时处理问题的协调效率及环境明显改变。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集合了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力量,具有较好的信息监测能力,约束发行主体行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为发行后的风险防范、预警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产品是参与各方合力推动的成果,具有各方共同关注、推动的动力和环境。总之,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创新模式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与一般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的高风险特征相比存在差异。

区域集优债券因投资人结构出现了变化,例如由于当地投资机构对发行体更为了解,所以当地机构可能会变为此类产品的主力投资人。在这种情况下,产品要不要评级由发行人与投资人协商确定。当然,评级机构也要认真研究此类产品的结构变化对评级体系、方法带来的影响。

与此同时,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的定价问题备受关注。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的定价应当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定价基准,中小企业自身资质决定了其是融资市场中的弱势一方,其发行的产品需要承受较高的定价;二是债务代偿降低了风险溢价水平,与未采用信用增进的融资产品相比,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由于具有了较高信用等级主体的信用保护,产品定价要参考信用增进机构的信用情况,定价水平因此应当体现产品结构和特性。在实践中,由于我国信用债市场尚未出现违约案例,产品定价方面没有形成可行的违约定价模型,所以增信后产品的定价还在探索之中。我们无法改变市场的认知,但市场会因事件而变化。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7

关键词:金融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渠道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校科研创新项目:“新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金融服务研究”(项目号:XJUFe2016K046)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2日

一、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一)资金需求角度。从融资需求角度来看,企业在制定“走出去”战略之后,会调查、研究、分析计算所投资的项目,确定投资的产品与投资目标地域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从投资的方式看,不管是收购兼并还是绿地投资,都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很大要求。从规模角度理解,如果国外投资的项目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则很难具备竞争优势,对外投资项目的收益能力很难得以保证。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尤其是初始阶段,资金需求量往往很大。我国海外投资起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晚一些,大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力较强,民营企业则在经营环境,尤其融资环境上有很大约束,资金量少,势单力薄,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壁垒,尤其是在风险管控和资金获取方面。

企业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资金筹措,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外源融资又包括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我国企业目前仍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少量国际贷款等负债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由于受到金融抑制的影响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就致使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投资行业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资金供给角度。从金融市场的资金提供方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资本市场逐渐发展,债券市场逐步成熟,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步丰富起来,但仍未改变我国金融主导体系,即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这一点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这种方式的融资形式表现为以大型国有银行的储蓄――投资贷款转化机制为主导,而这一方式不可避免地使政府对金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由于我国存在金融管制,稀缺的金融资源往往优先流向于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资源,这类管制极易导致我国不同性质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巨大差异。表现为稀有的资金资源大多流向国有产业部门和企业,而大量有活力、有能力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一步发展。这种现状表现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上,则是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能获得充足资金,从而具备“走出去”的投资能力,而中小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占比极低。

二、风险管理渠道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从风险管理需求角度来看,企业投资活动本身的目的,即放弃当前消费满足,将资本投入于可获得更高利润的项目,来获得未来更大的回报。因此,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投资回报越高,不确定性随之越高。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直接投资活动,会随着经营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从而使这一不确定性波动更大,对于企业国际投资则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投资目标国家或地区内部政治环境或外部政治关系发生重大改变而给投资主体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政治风险的管理,首先必须对投资目标国家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报告;其次在进行对外投资之前,相关投资企业(或者政府有关部门)需要与东道国的相关部门就投资环境等问题进行专业谈判,取得对方的某种官方承诺或者政策保障。同时,国内金融市场可以从两方面帮助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在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管理方面提供支持。一方面是为企业能充分了解东道国以及相应国家和市场运营环境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金融市场,特别是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拥有获取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分析处理信息及评估方面的天然优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鉴别和评估目标投资地区的国家政治风险;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场提供的相关保险工具,可以在政治风险发生并给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失后,起到弥补部分经济损失的作用,从而减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对的政治风险压力。

(二)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活动,例如策略选择、产品价位和销售方式等,所引起的未来收益的变动,特别是企业利用债务杠杆、经营杠杆而致使企业息前税前利润的不确定风险,这些引发经营风险的因素大概可分为非财务原因和财务原因。当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面临非常复杂多变且并不熟悉的营商环境,发生经营风险的概率更高,潜在不确定损失也可能更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事前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引发相关风险的条件并在投资经营过程中想方设法避免这类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而进行风险规避。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对经营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成熟运作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金融产品和工具进行风险控制,通过合理的组合,企业可将自身涉及资金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和分散安排。保险也能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保险市场提供的产品多样化程度、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等都会对企业利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起到不同的效果。

(三)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主要发生在跨国经济往来涉及外币的过程中,以非本国货币计价的负债与资产,由于相关汇率的波动变化而引起其价值涨跌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在走出去的海外投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一般都用经营所在地的本地货币用于日常收付,而其持有的货币则以本国货币为主,所以需要经常性的将付出的本币兑换为外币或将收获的外币兑换为本币,以此保证外币本币的流动性。考虑到经济交易的习惯性,常常从交易达成到账款实际收付或是借贷本息的最后偿付均有一段不确定的期限,实际兑换时如果汇率在此段不确定的期限内发生负面变化,企业将单位外币兑换成本币(或者两种外币间的兑换)收入就会减少,或本币兑换单位外币的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如此便形成了外汇交易风险。

金融市场可以为相关项目投资者提供各类金融工具和产品,进行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往往面临较大的投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针对所面临的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量与质层面金融发展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一)总量层面金融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市场开拓和成本节约为主,即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国内市场空间较大,劳动成本较低,在这种条件下,随着我国金融总量的发展,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因而此时总量方面的金融发展加大了国有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负面效应;相反的,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国内市场饱和度较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此时金融总量发展会增加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二)质层面金融发展与对外直接投Y。质层面金融发展则提高了国内的资金配置效率,使非国有的成长型企业能获得更多金融资源。这一类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主要以获取技术为主要动机。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时,国内技术水平也较低,所以国家质层面的金融发展会促使这类企业在获得国内充足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获取所需要的技术资源;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国内技术水平相对提高,此时质层面的金融发展能够提高国内投融资环境,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国内投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技术资源,从而减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影响效应。构建一个完善、活力的金融体系,建立起高效、成熟的金融市场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成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应当继续推动金融改革,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倾斜,让大量从事实业有发展潜力,有活力的企业拥有便捷的融资渠道。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这几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逐渐开始取代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所以,完善金融体系,使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便利,无疑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二)与东道国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获取更为丰富的资金资源,并且提供双边关系的制度保障。为了使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以在国外更为便利地获得资金资源,相关政府部门应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在东道国设立分支机构,在当地为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与国际有实力的金融集团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全面合作,分享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在融资获取、信息收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资源和实力。政府应加大金融政策咨询工作的扶持力度,针对缺乏相应投资知识的企业,以及对一些有利的政策不能及时了解或不知如何利用的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政策咨询服务。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和咨询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积极主动支持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主要参考文献:

[1]尹贤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

[2]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走出去”战略: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李钢.国际对外投资政策与实践[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4]倪克勤.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创新[J].财经科学,2002.4.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8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2.从财务结构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低,就应当适当考虑减少股权融资比例,增加债权融资的比重;反之,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则应考虑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同时减少债权融资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3.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的波动上,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呈现周期性起伏。利率杠杆作为央行的政策调整工具随着国民经济在周期性运行中所处状态不同而相应地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在国民经济处于繁荣滞胀时,为降低通胀的压力,防止经济恶化,政府会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利率,抑制资金需求;而在国民经济处于低谷时,为刺激消费与投资需求,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多次的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由于中长期投资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获利空间和避开利率风险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周期的分析,判断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处的景气状态及政府的政策取向,在决定融资决策时“顺势而为”,降低融资成本。其机理在于,中长期贷款利率是一年一定,而债券发行利率是一定多年,不受利率变动之影响。这样,在企业通过对经济的分析,预期利率将走高时,宜选择债券融资方式,避开利率风险,不因利率走高而增加融资成本。在企业预期利率将走低时,则宜选择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融资,顺利率下调之势降低筹资付息成本。

   4.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规模和融资规模。由于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受制于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已发行债券的规模等,而贷款融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办理抵押担保的资产的规模,也受企业的获利能力、商誉等因素影响。因而在企业确定中长期投资的融资方式时,如果企业资金缺口不大,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付息成本差异影响较小时,可选贷款融资。在资金缺口较大,符合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限制,且预期利率将走高时,则宜择债券融资或债券与贷款混合融资策略。

   总之,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否合理,筹资成本是否最低,投资者财富是否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是否提高,对于不同的企业,要根据他们的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样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对一家企业可能是合理的,但对另一家企业就不一定合理。同时,由于每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经营状况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化,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勇士: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甘肃科技,2006(3)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9

关键字: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国家确定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将提升中原经济区域副中心的地位,重点建设新区。城市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先行、前提和关键,单靠政府财政和银行贷款等传统投融资模式难以实现。寻找切实可行的、创新的投融资模式,成为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投融资问题

由于身处中原腹地,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市场也不发达,财政管理制度还不成熟,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

1.投资主体单一。城市基础设施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资。

2.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2012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79.0亿元,而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3.7亿元。单单依靠财政收入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

3.过分倚重土地出让收入。近些年,在国家严格保护耕地的土地管理制度下,这种方式存在着限制越来越严,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

4.过度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目前仍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短期看,徒增了政府的风险,长期看,影响政府的执政信誉。

5.基础设施建设从建设到运营,效益和效率低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目前仍以政府的投资预算管理为主,管理主体和方式缺乏和市场接轨,效益和效率低下。

如何拓宽投融资渠道,寻求融资量大、高效精细、风险更小的新型融资方式,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理论-----项目区分理论

项目区分理论来源于上海市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在2001年的《上海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成后有无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属性和现金流特点,将其分为经营性、公益经营性和与公益性项目,再分别确定投资主体、资金渠道、运作方式及权益归属等,这就是项目区分理论。这一理论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指明了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的方向,具体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类项目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价格政策或收费体系等情况的变化而互相转化。

表1项目区分理论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分类

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案的构建

1.指导原则

(1)效能化原则:高效筹措到位建设资金,降低管理费用。

(2)市场化原则:定位好政府角色,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环节,提高设施的投资效率和效益。

(3)多元化原则:探索投资主体、投融资渠道、设施运营的多元化。

(4)风险控制原则:强化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风险意识和控制能力,加强资金监管

2.总体思路

遵循项目区分理论,紧密结合洛阳新区的实际,建立以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为主,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为辅,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实现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3.方案构建

按照项目区分理论,将洛阳新区基础设施分为公益性、公益经营性、经营性等三类,各类投施包含的具体投融资做法如下:

(1)公益性基础设施:城市管网、道路、地铁、绿化、公园、铁路、防洪、抗震等保证城市运行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这类项目以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运行为主。由于此类项目在建成使用期间,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即使有收益,不确定性大,收益周期会很长。项目应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可实行“代建制”等项目管理模式,即通过招投标等途径,政府择优选择有实力、有技术、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基础设施的具体实施,通过项目管理单位协调参建各方,控制设施的成本、质量和工期,建成后交付给使用单位。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政府主导资产置换,银行贷款等。

(2)公益经营性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广播电台、文化娱乐等设施。这类设施采用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与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于学校、医院等项目,由于日常管理使用和项目收费费率的限制,这类项目在使用和经营中,不能直接取得经济收益、收益低或较长时期内难以取得回报,合作企业不能直接或全部依靠项目获得收益,收回建设成本并获得效益,因此,这类设施的投融资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政府必须承担一定的投资责任。公益经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通过Bt(建设-移交)、BLt(建设-租赁-移交)等项目投融资方式进行。

(3)经营性基础设施:自来水厂、电厂、热力、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这类设施主要采用市场主导的直接投融资模式。诸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设施的投融资,可大胆采用比较成熟的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运营-移交)等投融资方式,由企业具体来运作实施。对于待建项目,可采用Bot方式,把设施从建设到运营的一揽子任务交由企业来完成;对于己建项目,根据项目自身的经营情况,选出那些经营收入稳定、运营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等的基础设施,通过tot方式进行项目融资,一次筹集足够资金用于拟建的基础设施。

五方案实施中政府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优惠政策,动用土地、财税等调节手段,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积极性,统筹有序地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方案实施做好保障和服务。

2.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处理好基础设施项目公司与政府的关系。由市场主导型的基础设施直接投融资模式,其投融资的主体是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政府负责引导和监督,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格局。

3.由政府主导,建立银行、投资担保等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长效沟通和合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4、积极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和拓展支撑网络,树立起投资环境优、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的完备服务体系,增强引资吸引力。

5、规范制度,加强监管,保障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服务和价格。

参考文献: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篇10

关键词:经济环境;国有企业;融资;影响

一、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

1.当前国际经济环境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相继放缓,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虽然各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后逐步复苏,但是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在日益增加。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美国、欧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1年美国经济环比增长2%、欧盟经济环比增长0.6%,而在新兴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放缓。由于各国为防止经济衰退,纷纷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救市计划,以增加市场中的流动性。美国连续两次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高达2万亿美元,而日本在大地震之后同样施行了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中注入53.8亿日元,欧洲央行施行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也为金融市场中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推向高位。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国际能源机构向市场投放原油储备,国际油价趋向回落。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债务危机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阻碍因素。欧美债务危机不但没有得到减缓,反而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投入市场的大量热钱流入了发展中国家,大量热钱的涌入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资本泡沫,为国际金融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2.当前国内经济环境

作为重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增长”。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已经从单一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发生改变。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为配合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从税收政策来看,政府继续推行结构性减税,营业税改增增值税,减少企业税收负担,通过税收改革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货币政策来看,继续推行谨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得市场货币的流动性非常充裕,在此情况下,国家适度紧缩银根,以防止通货膨胀继续扩大化。主要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并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人民币汇率受到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创新高。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我国贸易顺差继续收窄,并且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人民币升值势必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大幅度缩水的风险。从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来看,国家调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扩宽民营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新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融资方式与结构影响

从当前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来看,银行仍然是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通过向银行借贷,筹集国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以银行贷款弥补发展资金的不足。但由于银行借贷常常受到中央或者地方政策的影响,银行借贷偿还风险小或者直接通过政策免于偿还,致使国有企业对于借贷资金使用效率低,银行贷款坏账率高。从融资方式来看,间接融资仍然是当前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可以看到直接融资在国有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直接融资比率在不断的提高,直接融资金额不断增加,扩大了国有企业的整体融资规模。从直接融资的结构来看,股票融资的比例远远高于债权融资,这与国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刚刚相反,在国有企业的直接融资中主要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优先发展股票市场有关,债券市场的发展比较滞后。另外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债券化水平也不高,从政策审批来看,债券发行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这些因素都导致国有企业在直接融资时都很少考虑债券融资的方式,尽管其在财务理论上资本成本更低。总体来说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融资结构依然是间接融资为主导地位。

当前的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方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国家政策来说,国家一方面进行资本市场改革,规范资本市场运作,暂停了企业ipo申请,这无疑对国有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产生影响,抑制股票融资方式,使直接融资规模减少;另一方面,国家紧缩货币政策,规范银行信贷,打击银行不良信贷,无疑会增加国有企业银行信贷的难度与规模,对于国有企业传统的融资结构具有一定的冲击,国有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银行信贷规模缩小,通过银行筹措资金的规模也会缩小。并且由于政策的原因,国有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融资在今后的时间里也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加大了国有企业银行资金偿还的压力。随着国家对于行政机构的改革,弱化国家行政职能,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政府补助也会随之减少,对于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财政的方式将很难满足。从市场来看,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的情况来看,实体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升高,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国有企业在经济大环境下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留存收益减少,通过源融资的规模也在缩小,自主融资的能力较弱。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过于疲软,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股票市场表现弱势,国有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规模也受到限制。总的来说,在新经济环境下,对于国有企业间接融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也不利于分散风险。在现有的融资渠道与方式下,宏观经济表现较弱,无疑会增加国有企业融资难度,使国有企业资金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和考验。但在风险与挑战中也存在一定机遇。国际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国家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都为国有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改变单一的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创造了机会。或许国有企业在现行的经济环境下,可以推行融资方式的转变,提高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促进债券融资同股票融资共同发展。

三、新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融资成本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单一,融资结构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直接融资又以股票融资方式为主。当前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推行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另一方面为了抑制过度的通货膨胀,又适度紧缩银根。银行的信贷规模在减小,同时贷款利率与贷款难度在增加,无疑增加了国有企业融资的难度。银行信贷规模的缩小对于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更加严格的审批和高额的贷款利率,使国有企业无论是直接融资成本还是间接融资成本都有所上升,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资本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较高位,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使国有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使国有企业的留存收益大幅下降,这样国有企业通过?源融资大幅减少,作为融资成本最小的?源融资的比例下降,相对就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外源融资中股票市场表现低迷,ipo受限未解除也使得股票融资成本上升。总的来说,当前的经济环境对于融资渠道与方式单一的国有企业,无疑使其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四、总结

经济发展的放缓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对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过于集中单一的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加大了国有企业资金筹集的难度,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当前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挑战,融资规模缩小,融资效益减少,对国有企业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链产生了不小的挑战,财务风险因而升高。但是有挑战就有机遇,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更应该思考融资思维与方式的转变,不能单一地依靠银行信贷或股票融资,而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规划,拓宽融资渠道,使融资方式多元化,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当然国有企业的一系列融资改革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完善资本市场,进一步推行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资产证券化,为国有企业融资提供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韩非吾:影响国有企业融资效率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