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4:36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215-01

1环境艺术设计及其艺术属性

环境艺术设计也称“环境设计”或“艺术设计,是20世纪以来在欧美国家率先出现的新兴事物,后来广为传播,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内涵和外延都很大的范畴。它具有多重属性,如空间属性、设计属性、艺术属性等。其中“艺术属性”是指“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多伯语)。真善美是艺术的本质属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统一起来,展现了真善美的艺术本质,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其艺术属性更为强烈,更为接近本质。

2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的特点

艺术的存在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形式中,艺术往往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如中国流行音乐艺术呈现出独创性、民族性等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具有绘画性、意向性等特点。概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2.1呈现形式立体化

从空间呈现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最初是呈现在设计者脑海里,纸面上的,但这不是最终呈现,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三维环境空间里,即从平面过渡到立体面,呈现形式立体化。立体化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体现的。

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苏州园林建造时,还没有环境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但却是这一概念的具体实践。苏州园林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苏州园林以建筑、山石、水和植物等四大物质构成要素,尤以廊、桥、楼、假山、池水为特色。不论建筑、山石、水和植物,都是立体实物形态,总体来说,苏州园林的空间布局,物质要素呈现等都体现了呈现形式立体化的艺术特点。

2.2表现形式静态化

人类的艺术活动领域非常广阔,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运动形式看,艺术的表现有三种,即动态艺术、静态艺术以及动静结合形态的艺术,其中以前两种最为主要。舞蹈,声乐,表演,行为艺术等都属于动态艺术,而静态艺术更为复杂,形式更为多样,主要有绘画、雕塑、建筑、摄影、书法等门类。静态艺术包含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四个基本特征,具有更强的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则是静态艺术的综合体,它囊括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形式,是综合性的静态表现。

家居装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受到人们喜爱。家居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机构成。家居经装饰后,其所呈现出的美更加精致,更有内涵,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审美风格。装饰艺术的审美风格是从物质特有的具体性出发,经过设计、装饰而形成的特征性的表现形态。它体现了艺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艺术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这两种统一都是以静态的形式体现出来,可以说家居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表现形式静态化的具体表现。

2.3体现形式综合化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不像雕塑、声乐、绘画等是单门的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有了物质基础和空间布局,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因而体现形式综合化。它统筹考虑了环境的装饰、绘画、诗文、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个方面的,经过综合处理所形成,因而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苏州园林里的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综合化的体现。

另外,根据内容和形式不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还呈现其他特点,比如抽象性特点、意向性特点等。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性设计,包含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室内外装饰设计、空间设计等方面。设计是沟通环境和艺术的桥梁,艺术是其本质属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的呈现形式具有立体化、静态化、综合化等特点,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的独特体现。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艺术设计;继承;传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就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是通过家庭、师徒、学堂等形式传承下来的。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如:昆曲、中国古琴艺术、广东粤剧、皮影戏、京剧、中医针灸、中国书法、中国剪纸等。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现代环境艺术是伴随着环境而产生的一门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作品强调与环境的依存、融合关系,强调作者艺术观念的表达,使作品与环境紧密的融合起来。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的学科,目前,社会上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高校也一直在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而中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创新就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才能逐渐走向世界。

2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2.1审美意象的组合

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有各种审美意象的组合,就拿传统的书画作品来说,中国传扬几千年的水墨画在当今可谓是艺术的瑰宝。在表现形式上,虚与实的结合是最为突出的,中国书画讲究笔不到而意到,给观众大量的留白去思考和想象,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相生的意境美是中国书画最为明显的特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实,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是画家通过作品展现出来的虚。中国人讲究意境美,讲究含蓄美,讲究“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恰到好处的美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去撷取,任何一点的形式都可以经过现代化改造而独具魅力,将审美意象组合起来表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让人们处于和谐美好的环境中,给人们生活带去无限的想象空间。

2.2抽象美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就拿室内设计来说,从空间布局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感。那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给予观众广大的想象空间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抽象美之说,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抽象美的典范,从舞台的这边到那边就是两个天地,只是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广阔的场景,观众从抽象的表达中感知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如何展现抽象美呢,如:通过景与景之间、空间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穿插、因借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感觉,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借助景与景、景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形式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人类的巧夺天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扬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人合一”,它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要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正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创新,在审美上可以追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天成”之美、“闲适恬淡”之美、“简单大方”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3.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物质性继承,一个是精神性继承。首先,物质性继承是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形式的继承,比如说,中国很多的仿古建筑就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继承,在现代建筑中加上一些传统的表现,如在屋顶的设计上,在室内装饰上糅合进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去,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古典美。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单纯的物质性继承是无法实现发展和创新的,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性继承。

其次,精神性继承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的深层次探讨,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审美习惯、文化底蕴表现出来,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以人性化为基本设计理念,实现室内设计的适度而含蓄,从空间布局到装饰品的选择上给人营造出平静淡雅的舒适空间。在一些材料上将中国古典元素杂糅进去,形成中国古典的抽象美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美感。

3.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形态的表现,更为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的展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运用现代思维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既要考虑到空间组合,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审美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时代性元素,提供了人性化的理念等,这些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4结束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充分的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创新,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逐渐靠拢“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黎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评论,2011(11).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3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工艺美术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现代文化的强力冲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对现代城市工艺美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的学习,并参照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促使工艺美术设计工作更加多元化、标准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盼为读者学习。

关键词:

环境艺术;工艺美术;人文;自然

创造一个既具有特色,又富有美感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是工艺美术设计的终极目标。时至今日,在全球经济与文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显然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民的日常需求。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与创造性的美化城市环境,已成为当今工艺美术设计从事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价值意义

设计的定义,说法各异,但综合起来其实可以解释为,设计是人类思考的一个过程,是一种计划、一种构想,具有各自的使命和方向。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执行使人们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从艺术设计活动来说,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思维的物态化成果即为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性运用。因此不一样的艺术设计类型特点,是由艺术设计者的制作工艺、设计者的审美意识水平、艺术设计的技巧手段与材料,以及设技的技术等,也就是把抽象化的艺术形态设计图形实在的表现出来。它通过感性的真实来展示建筑和装饰、产品外观和造型、雕刻、平面和立体等的各类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指主客观、再现和表现、情感和认知、实用艺术和纯艺术、艺术和技术等关系的拆分融合。设计者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体验与理解可通过设计中的艺术性表现出来,形式各具特色,加上社会需求等的条件各不相同,一样的主题内容,形成的艺术展示形式也有所不同。①偏重通过采取写意性的表达方式发挥艺术想象力来抒发个人情感,其侧重点在于对真实客观生活的主观感受;②偏重再现客观事物,其侧重点则在于反映现实生活。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2.1人文性与自然性

环境艺术的人文性,是指环境艺术系统呈现的对人爱护、关心以及方便的文化精神。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都是以人为本,从人的根本利益和自我价值出发,最终完成构思、设计的。符合人文性的环境艺术才能创造环境艺术的审美,才能使人实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从而达到善与美的统一。环境艺术是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以及自然现象,因此环境艺术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依赖自然环境从而体现美学的“合规律性”。环境艺术的自然性,是系统本身所呈现的自然属性部分以及环境艺术系统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2无害性与正面性

环境艺术的无害性,即环境艺术系统能够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和谐关系。环境艺术是一种创造,要符合美学中关于“自觉”与“自由”规律的理性规划和审美。所以环境艺术系统应全力使全系统无害,而不能因噎废食、左支右绌。环境艺术的正面性,则是指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必须永远是歌颂的、喜剧的、肯定的、积极的。环境艺术提出的正面性,尤其是要着重环境中的纯净,主要是指纯洁与美好的精神。环境艺术的创造具体来说就是要禁绝污秽、丑陋与庸俗,显现洁净、秀丽与崇高。

2.3实用性与审美性

环境艺术的实用性是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指环境艺术系统能够实现人的生理需求,方便与完善人的物质生活。而环境艺术系统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是从人最基本生活系统出发的。没有了实用性,环境艺术便会失去原来的意义。环境艺术系统区别其他系统的地方在于环境艺术系统的审美性,是环境艺术实用性的超越和延伸。审美性不仅要求完备实在的功能,还要求通过抽象的意境、情调、气氛来使人对审美的体验得到满足。因此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建立在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来充实、健康与愉悦身心的环境艺术系统才能成为环境艺术的审美性。

2.4多样性与整体性

环境艺术系统中个体之间性质的差异和感性质料的差异称为环境艺术的多样性;环境艺术系统中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感性质料通过有机的联系创造一种一致的整体意境和氛围。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体系

自然地质、气候、地貌、动植物之类的环境状态称为自然空间环境;工作、居住、交通以及各种活动场所之类环境状态则称为人工空间环境;和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相关学科互相依赖并作用于彼此,例如社会学、美学、材料学、哲学、心理学、生态学、人类学等称为专业学科。人工环境艺术设计包括有建筑、园林、雕塑、数字、现代环境艺术等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设计,各类综合艺术的汇总即为它的特征,也具有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例如服饰设计、摄影、表演、视觉设计、动漫设计、影视、行为艺术、计算机设计等。专业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具有的素质,应从初始策划创意构思的去着手切入每一项环艺设计项目的从事,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性表现。即通过项目目标核心的把握,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行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的研究以及论证,从而构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项目一般具有3个方面目标:①阐明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理念;②最大范围和程度内完善功能环境;③塑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环境艺术是涉猎领域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需要配合协作。许多才高八斗的设计师通常会在国家或者社会主办的环境艺术设计类竞赛或者相关的活动崭露头角,并在重大工程设计项目的中展现出了惊人创造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工艺美术设计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任何现在看似先进的技术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的落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立足于设计任务的标准化与多元化发展方向,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城市工艺美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唐建.观念突围——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0,(4):36-39.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4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囊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甚至景观设计等,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协调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其设计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环境通常包含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包含着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而非物质环境包含着法律、政治、文化、经济及艺术等环境。从设计角度来看待环境,环境所指的是在现实生活里人们所处的各空间场所,也可以说成在整个物质空间里,若干人工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活里面的人互相作用,以人类生存为主的环境。环境艺术是现代艺术设计里的一门学科,能够运用艺术设计法进行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及规划,而环境艺术设计所指的是给人类创造生活及生存空间的活动,它是个有目的及有意识的行为。人类经过不断协调及改造自然对自然和人类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并完善及提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显示出了人类本身的能动性,城市建设作为人类生存及生活环境主要活动地之一,对其物质方面的功能需求及精神方面的空间环境需求都提出了要求,并使这两者均能得到满足,让人、自然和社会间的情感进行有效和谐沟通,实现人类美好生存家园的建立,从而达到和谐统一及友好共存的发展局面。

一、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通常包含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包含着法律、政治、文化、经济及艺术等环境,而物质环境包含着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从设计角度来看待环境,环境设计所指的是在现实生活里人们所处的各空间场所,也可以说成,在整个物质空间里,若干人工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活里面的人互相作用,以人类生存为主的环境。环境艺术是现代艺术设计里的一门学科,能够运用艺术设计法进行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及规划,而环境艺术设计所指的是给人类创造生活及生存空间的活动,它是个有目的及有意识的行为。人类存在以来经过不断协调及改造自然对自然和人类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并完善及提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显示出了人类本身的能动性,城市建设作为人类生存及生活环境主要活动地之一,对其物质方面的功能需求及精神方面的空间环境需求都提出了要求,并使这两者均能得到满足,让人、自然和社会间的情感进行有效和谐沟通,实现人类美好生存家园的建立,从而达到和谐统一及友好共存的发展局面。

1、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

建筑中的环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们文化意识和审美思想高度概括和集中的表现。相对于其他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或者说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也在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表现。当代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成为了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受众的教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审美取向上更多地担负了沉重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使命。

2、动态的审美需求

对于动态的需求一直是指导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审美需求。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的体验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非静止,观赏者需要从外到内再到外对于环境艺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感知体验,而不像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那样需要驻足观赏和研究。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充分利用欣赏者视角的变化为其营造出不断变化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体验。同时,由于时间也在不断变化,设计者应该能够根据时间的推移如日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让环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意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3、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

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众需要的是多感官、立体性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性的审美体验;第二,用户需要的是多元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体验。

当前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和感知不再是单纯依靠视觉的体验和感知而是各种感官共同形成的复合型、综合型、多元的审美体验。人们对于建筑和环境的感知是通过所有的感官形成的对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同感知。建筑中环境设计本身便是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构建过程。设计者通过颜色和造型给人以视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材质给人以触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水、风给人以听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树木、花、草给人以嗅觉感官上体验等,通过对这些艺术元素的融合给人以情感和心灵上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感官上多元化的体验便是受众置身于建筑环境中所感知的综合性、符合性的审美体验。

二、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却没有得到响应的保护措施,在很多地方,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作用被不文明习惯所大大淡化,因此要想让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环境艺术建设在城市文明发展中的状况。

1、缺乏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

在我国进行的环境设计中,其公共室内设计、雕塑展示、建筑设计及景观绿化设计等,都属于个人或单位施工设计的作品,对群众想法和意见的缺失,使其较多成为长官意志或设计者进行个人宣泄的产物,这同环境艺术整体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多方协调配合共同参与设计的原则相违背。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现代城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和帽子工程等,使人们逐渐形成了艺术特色设计的意识,其陈旧落后的设计观念和较为突出的千城一貌现象,也使各个城市意识到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设计的重要性。

2、缺乏较高的艺术设计品质

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往往能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涉及,而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现状为:城市环卫部门负责对环境场所进行维护管理;城市市政部门负责对道路交通进行监督和管理;城市城建或规划部门负责管理建筑设计等工作;园林部门负责管理城市绿化等工作。我国存在的这一纵向管理模式对现代化城市公共环境空间日常管理和环境设计的协调统一形成了制约,从而使城市在环境艺术品质方面呈现较低现象,其相对较差的整体性难以对城市品位和艺术水准进行有效反映。因此,政府应该强化对城市环境的重视,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门咨询机构进行建立,在统一设计管理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促进其自身特点的形成。

3、相关监管部门限制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路

在我国,很多环境艺术师并不能够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也不能够按照心中的思路进行设计。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受到园林部门的管理还要受到城建部门的限制,在众多部门的干涉之下设计人员的思路便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其艺术水准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对于城市环境艺术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4、自然因素与古老建筑不能够融入到现代城市建筑中去

自然环境是现代城市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古老建筑也代表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标志。然而我国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中,却往往将这些重要的因素摒除在外,既损坏了古老建筑的韵味、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又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要发挥自然因素以及古老建筑的作用,使环境艺术设计与这些因素能够完美的融合。

三、建筑景观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1、艺术设计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所谓的限制性信息,是指它可以准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而非限制性信息,无法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本身带有很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需要用自身的感觉来体会,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模糊性。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得,一定要传播的文化信息肯定不是限制性的确定信息,而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正是这种模糊的、非限制性的信息,才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联想。

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主要是根据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他的品味和感觉很难做到高度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覆盖范围又非常的宽泛,对于文化建筑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必要整体把握,进行感受和分析仅仅需要抓住最主要的一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一点。

2、建筑的人性化信息与传达手段的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新科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①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了一起,从而传输的载体和介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②传播的速度和手段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网状的态势。③文化建筑的艺术设计可能会带来的视觉信息传播,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民族以及国界,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以往的那种自上往下的传播格局这种传播方式甚至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网络关系之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有效科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有其重要作用:

1、满足功能需要

对人类生活和生存功能需要的满足是进行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通过科学有效的环境艺术设计,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功能需要能够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2、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和不断减少的可利用资源的今天,人们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也在日益提高。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致力于对合理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寻求,在对人们需求进行满足的同时,实现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降低。环境艺术设计在对人类实际功能需求进行满足的同时,也能对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行实现,因而成为人类建设城市的主要手段。

2.1在设计理念上,环境艺术设计将对自然的尊重作为前提,在设计过程中,将对自然的尊重和生态的优化作为其基本设计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将传统的人类中心等较为狭隘的思想打破。在以尊重环境代替破坏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珍惜环境和共存共荣的目标。

2.2环境艺术设计将整体优先思想作为其设计理论,在将局部利益纳入整体环境范畴进行研究和考察中,实现持续性利益代替实行利益的目的,在同持续发展思想相吻合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环境艺术设计蕴含着集约化设计观念,在强调将高效集约型城市建设代替粗放型的基础上,实现空间追求高效化,对于有限土地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为立体化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将现代化城市的地面、地下和地上进行协调发展、有效连接,从而促进其立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空间和材料利用率的提高意义重大。

3、提高审美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在将艺术、自然、人文等因素进行有效融合协调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大环境的相关需求形成了满足。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其着重对人与自然进行协调发展,因而对人的物理、触觉、心理、视觉、听觉等形成了满足;在气候、地理及自然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上水、道路及植被等因素,实现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创造。

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理念

3.1技术的创新发展

进行环境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入手,光有设计理念也是不行的,要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加大先进技术的学习力度,使更多的先进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进行系统化得研究,发现施工当中的困难,进行有效地整改。技术人员的创新理念是最重要的一项,我国地大物博,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更多的好想法、好思路能够不断的呈现出来。

3.2市民的创新构想

设计人员应该积极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在建设时不要影响他们的生活,市民最贴近环境生活改造的前沿,他们对于环境设施的改造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听取,积极研究,博采众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城市建设时,要重视对有效环境艺术设计的利用,在同当地文化和特色进行融合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独特特点。同时,还要重视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辉.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09(8).

[2]宋卫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与发展[J].城市建设施工,2008(7).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环境艺术设计;安全感;归属感

由于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生存的环境逐步被污染。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生存的空间状况,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改善。随着现代人审美理念的改变,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要求下,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面临诸多的挑战情况。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每个人的行为需求不一样,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需要创造个人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实现居住环境在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要提高人们所处环境的质量,必须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

1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研究人们生存环境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环境科学要求的基础上,重在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空间艺术设计的功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而且,环境设计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门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也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重在设计图纸对建筑、规划和工程做指导,其内涵很广泛,影响人们的视觉体验和生活环境。

环境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设计图纸的美观,又要与其他建筑的环境相适应,确保整体的统一。环境设计一般会使用人体工学的原理,使设计具有实用操作性。对于设计的结构,从设计角度考虑多半采用折叠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体积和环境空间的占用。

人类生存的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在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需要充分对人工环境进行改造。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环境艺术具有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也是一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对于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2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宗旨在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全方位地协调环境艺术的设计,努力做到既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其审美的要求。

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改造着环境。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与环境有着联系,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优质的环境质量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设计水平的高低关乎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与否。因此,要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对人的吸引力,需要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将环境和艺术进行良好的结合。

3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环境艺术的设计和开发是工程建筑的重要一个方面,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紧密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较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世界范围的行业领域发展都较快。因此,各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师都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充分运用高新的技术改善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环境。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国际上通用的有三条。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确保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环境艺术设计要有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促进其身心愉悦。由此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都是考虑人的基本利益,将人类的基本需求放在首位,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4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现代人对于环境的要求是满足其自然性、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基本需求。人对自然环境的美无法抗拒,所以人们对于环境的设计立志于追求其自然美。然而,在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下,城市的水泥森林日渐增多,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严重阻碍人们亲近大自然舒展身心,所以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求与日俱增。因而,近年来兴起的自然化的良性设计广受欢迎。对于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成为开发商争夺的焦点。

4.1以人为本的设计,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从国际通用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来看,只有建立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之上的设计理念才是正确的。所以,环境设计的重心是设计的技术,目的是以人为本,促进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人为本的设计主要是人性化的设计思考,设计的初衷是使建筑物的使用更符合人性。良好的室内、室外环境是设计师的重要目标。针对于如今的社会状况,高强度的工作使人们倍感压力,所以人们希望在工作之余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得到更为人性化的关怀,从而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展现对人们的基本尊重和精神关怀。

4.2以人为本的设计,为使用者营造安全感和归属感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需要努力为使用者营造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一般而言,每种建筑物都有其存在的尺度特性。所以,对于环境设计的安全感的创造也要依据合理的尺度限制,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共生。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和工作空间的安全和舒适体验,都需要把握在一定的空间制度中。对不同地形的道路和路灯设计,尽量避免人们对相关环境的不熟而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将人性化的标准放在第一位。同时,需要考虑不同人的需求,在进行道路系统的建设时,要考虑老人、小孩和盲者过街和过桥的安全性,从而尽可能地选择多种方式,满足不同人的生理要求。

对于环境设计的归属感要求,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的。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不同,都有需要交流、独处或是运动的要求,只有在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之上及进行设计,才可以满足其生活的归属感。因而,在环境设计中,要注意建筑物的围合和依靠。既不是独处,也会较为临近的依靠。注重对空间的艺术处理,才能不断改善环境,创造良好的归属感。

4.3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到环境艺术设计上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于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设计师对使用对象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比如其生活习惯、心理需求、色彩和造型的爱好等,从而做好基本的设计定位,在设计前期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研究。同时,在设计结构和使用功能的结合设计上,把握好细节的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要加强特殊人群的设计关怀。我们的设计一般是讲求正常人的舒适和便利,但不能忽视特殊人群的利益。例如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要求和消费心理,由于他们自身的不完善,就更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温暖。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文化指导渗透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所以要不断提高艺术设计的文化含量。设计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视野,从而为人性化的设计提供更好的对策。

综述全文,生态环境作为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引导和教育价值。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现代环境设计的核心要点,在设计中需要将人性化的思想贯穿其中,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需要提高对审美习惯的认识,综合考虑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和实用,创建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环境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源波.把以人为本理论融于环境艺术设计[J].科技信息,2012(19).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符号学;环境艺术;运用

前言:与以往相比,人们对精神需求满足方面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需求。就环境而言,环境的艺术设计是一种可行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途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将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在其中,通过具有不同表征特点的符号,将环境设计的艺术氛围合理体现出来。

一、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优势

相对于其他知识或技术而言,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现环境艺术文化理念优势

符号的应用具有图像环境艺术文化理念和内涵的作用。对于受众而言,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可以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

(二)设计理念传达优势

环境艺术的本质在于,设计师通过相应元素的应用和搭配,向人们传达自身的设计理念。艺术设计符号的象征性、指示性以及图像性特点促进了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目的的高质量实现[1]。

(三)环境艺术发展空间拓展优势

环境艺术本身的发展范围有限。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将多种不同的符号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种类的多样性为环境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想象与具体转化优势

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看成是设计师的想象转化成具体内容的变化过程。相对于其他工具而言,符号的简洁性特点为设计师的这种转化过程提供了较多的便利。由于设计师想象向具体内容的转化速度较快,因此设计师可以借助符号这一媒介,获得自身设计成果的直观成果,并利用该成果作出合理调整。符号想象与具体转化优势的存在具有提升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的作用[2]。

二、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基于象征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方面

存在象征意义的符号种类较多,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传统元素符号中更为常见。我国常见传统元素的象征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蝙蝠符号。这种符号象征着福气。若环境空间的同一位置同时包含五只蝙蝠,则象征着“五福临门”。第二,蜘蛛符号。这种符号象征着知足。第三,白鹤符号。这种符号通常与松树符号连用,表示延年益寿。因此,在实际的环境艺术中,设计师应该加强对不同符号象征意义的了解,结合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求合理应用各类符号,使得环境艺术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基于图像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方面

图像性是艺术设计符号的主要特点。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图像性符号的应用具有优化环境视觉效果,提升多样化水平的作用。为了保证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基于图像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需要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要求进行。以传统中式风格的餐饮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例,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麒麟符号、雕花符号等应用在餐饮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家具、装饰品等方面。这种契合环境艺术风格的符号应用方式,能够使得最终的环境艺术空间产生良好的统一性特点。对于就餐者而言,这种设计方式会为他们带来更加和谐愉悦的用餐体验[3]。

(三)基于指示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方面

部分符号除了产生视觉效果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意义。常见的具有指示性作用的符号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窗户符号。这种符号的指示性意义在于其在横向层面上构成了两个不同的连通空间。第二,门符号。这种符号昭示着: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符号满足自身的出入对应空间需求。指示性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产生更加直观的指示效果。以传统中式风格的环境艺术空间为例,当人们在该空间中遇到屏风时,会立刻意识到屏风符号具备的隐私性、保密性指示功能。如果人们需要穿过该屏风,通常会遵循屏风符号的指示性作用利用语言或者敲打的动作,向屏风内部的人传达自身的通行干扰需求[4]。

(四)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多层次联合应用方面

环境艺术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为了保证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可以将象征性、指示性、图像性艺术设计符号同时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例如,针对某中式环境艺术空间,可以将屏风这种指示性符号、蝙蝠这种象征性符号以及梅花摆件这种图像性符号共同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对于人们而言,由于屏风符号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其在步入这种环境艺术空间之后,首先能够快速认识到该位置隐蔽性指示要求,蝙蝠符号及梅花符号的作用会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发挥出来。当上述三种符号全部纳入人们的视觉范畴之后,该环境艺术空间的审美丰富性可以得到合理体现。

结论:与其他技术相比,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优势在于想象与具体内容转化、设计理念传达等方面。就环境艺术而言,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可以通过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象征性符号的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来实现。

参考文献:

[1]肖德荣.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7-110.

[2]马博,朱函兵.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5:67-68.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7

本文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分析阐述进一步办好专业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观点。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8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探讨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已经开始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关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物质精神需要,可以为其营造出舒适、高雅的室内生活居住空间,使人们在快乐享受空间的时候拥有使用乐趣,实现人和室内环境空间之间的和谐。现今,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每个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一句话,人性化设计是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内容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对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综合分析。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它是一种艺术设计、科学技术和人性的集合。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所包含的内容是室内装饰和装修的设计。室内装饰和装修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应该注重室内的装饰、装修与室内空间各界面设施的和谐统一,保证人们在对空间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其最基本和实质上的环境要求;也要注重室内环境的设计,室内空间环境的质量人们生存的空间。主要包括室内的温度调节、通风和采暖措施方面的设计。在对室内环境人性化的设计,还要注意利用新型材料的质感;利用好色彩的效果。如果室内面积和空间比较大时,应该采用质地较粗的材料;反之,宜采用质地较细的材料,室内摆放的家具及陈设品在色彩上可以具有鲜艳明丽之感,显示居室典雅却不乏丰富的对比效果。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的基础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仅是美丽的形状,同时需要涉及建筑、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结构工程、建筑物理和材料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现代人生活在室内的时间比较多,因此现代人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需求。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人性化处理,体现出现代人需求的提高,也体现出现代人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出了生活和艺术相结合在发展达到了全新高度。

1.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理论性

人类对于居住环境上的追求是自古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古代就有人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现代人提出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共生的理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因此,更应该妥善解决好人类室内生存环境的问题,这对于城市化与人类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应该树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尤其在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也是人类需求环境中的和谐发展,人性化理念的出现,为人类室内生存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指明了一条全新的理念,即实现设计美学和以人为本在理念上的融合和的和谐发展的追求。

2.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创造性

对室内环境有一定要求的人,不会仅仅要求设计一个单纯满足个人居住以及身体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需要的是要求一个安全、个性、美观、舒适的居住空间。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空间基本使用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使用光线、透视、幻觉以及阴影等艺术效果的表达,做好空间的分工与组合,同时利用设计结构原理、光线反射以及颜色上的变化,对室内环境进行美学上的改造,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风格和氛围,实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保证室内环境可以实现美化改造,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使我们对室内环境美化的设计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3.提高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实用性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上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具备高技能、高经验、高素质、高修养以及高学识的心理结构,才能实现室内环境设计美学,提高室内设计的实用性;室内设计师还需要有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要对居住者的需求进行揣摩,才能根据不同居住者的要求来进行设计,把握整体的思维方式,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既可以满足居住者的审美观点,同时在客观上满足居住者对空间的使用要求。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性化处理的问题

1.室内环境安全性问题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居室的建筑结构是构成整个室内空间的主体,这是生存安全的基础,因此在装修过程中不能拆改结构,才能保证房体的安全,在保证房体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室内的装修设计。因此,引导人们的装修行为,是保证避免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的基础,当前,我国的装修理念存在误差。国家应积极推行全装修制度,逐步实现新建房屋一次性装修,杜绝违规再装修的现象。

2.室内环境舒适性问题

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需求是舒适性,它包括视觉舒适、行为舒适、触感舒适、环境质量的舒适等问题。视觉舒适是人们在室内时,不会由于室内物体的材料、色彩而产生不适之感。一般质地较粗的材料给人以稳重之感,使室内光线变得柔和;质地细的材料有轻巧之感,能使室内光线变得明亮。行为舒适要求室内空间大小适宜,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在室内活动时的需要。室内物体的设计要能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在室内尽量选择一些比较柔和的材料。环境质量舒适要求人们在室内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求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性好。

3.室内环境经济性问题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中仍要注意经济性问题,满足经济性条件。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室内空间,在对室内空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基础上,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自然因素,节约能源降低使用成本。要选择正确的装修材料和产品并加以充分利用,如选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材料。

4.结语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应根据具体的户型特点和居住者的喜好,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设计中坚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运用各种手段、技巧,整合各种因素,凸现人性化特点,使整个空间环境与室内主体协调统一,创造出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为人们营造出舒适、温馨、个性化的室内空间环境。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乐趣,在使用的时候有方便、舒适之感。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9

1.区域性和主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当前的研究成果尚未被作为只是体系而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理论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和主观性,甚至是互相的排挤、排斥、抵触。

2.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环境艺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地步,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递增。各大高等学府和职业培训类机构为了有效抢占就业市场而大量的开设环境艺术类专业。这种学科上的盲目性带来了许多后续的问题:由于是新兴专业,师资、教学水平、设备等方面严重不足。生源方面:艺术类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艺术设计类专业门槛越来越低,生源的文化、艺术基础差距愈来愈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时常面临失业困境。

3.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及交流障碍。目前我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主要来自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和建筑设计类专业两个方面。两类人才之间存在矛盾。艺术设计出身的人才主张设计的艺术效果,她们更加注重设计产品的艺术表达;而建筑类出身的人才则将重点放在了技术的结构性上面。这充分说明环境艺术体系的不完善,给行业内部及行业之间造成了诸多不便。

二、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引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了很多美学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对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一)以传统文化带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其实是处理人、时间、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为优质、和谐、舒适的环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人类文化的影响。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国家,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文化观念和底蕴,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艺术的发展。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发展等提供了富饶的土壤,从而推动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形成。艺术的形成过程是在以往历史基础上沉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为土壤,浓缩民族文化精神,体现民族意识、性格和气质,充分展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思想和美学传统。

(二)搭建平台,展现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风”

1.以传统文化哲学精髓为蓝本,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我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设计师本身的审美之外,还应从传统的审美思想当中汲取精华,合理的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现浓郁民族情怀、寓意深远的设计作品。

2.继承传统文化,立意设计创新。所谓的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推陈出新。只有经过不断的继承、革新,才能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设计师们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时,要时刻以传统艺术风格为底蕴、以体现时代特色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继承并创新发展的目的,才能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其目的是为如何有效协调、搭配多种设计元素,打破原有设计瓶颈而做的最根本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从人的心理需求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进而丰富感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设计效能,体现人本精神。

(一)环境艺术设计之“人性化”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哲学,是没有终点的不断思考。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这里面的“人”包含作为社会的“人”、作为群体的“人”、作为个体的“人”,是具体与抽象、局部与整体的充分结合。理性认识“人性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就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功能利用和结构和谐之上的。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的就是功能主义,并不是艳丽丰富炫目的色彩、特立独行的造型。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是高舒适度的功能。如果脱离功能而之求浮夸,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设计会因缺乏实用性而最终被淘汰。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感性化”

这里所说的“感性化”,其实强调的是设计师要研究受众群体在获得产品或使用产品时的情感倾向。情感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的接受或者排斥,也就从客观上体现出对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的“喜欢”或“厌恶”。在环境艺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情感交流是通过“产品”来传递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舒适安逸与否。因此,设计师在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心理预期和情感诉求,要以满足受众为出发点创造优质的艺术产品。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篇10

关键词:环境;景观;雕刻

1景观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

在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良好的景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景观环境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表现人们美好生活场景的平台,是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一种诠释。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古代石雕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是传承和表达历史文化的记载,是人们了解历史,学习进步的有力凭证,更对现代环境景观环境的设计和营造有着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将其运用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为现代环境景观设计增添色彩。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营造中,以其坚不可摧的优势,利用其美观大方的特点,营造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景观环境,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突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功能性、艺术性等艺术表现力,能够为创造优秀的环境景观设计添砖加瓦,更好地满足功能需求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发生着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民族特色也随本民族历史特征的发展而变化,各民族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各自多种多样的艺术特点,能够很好地反应出一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出现,为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文化众多,是一个大群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区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性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石质景观雕塑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明显。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还存在于各地区的石材和工艺上,由于各个地区的石材在质地、颜色、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中的方法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也是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历史文化也随之变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不朽丰碑。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融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品,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形象,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3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表达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鲜明的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对景观环境进行装饰与点缀,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景观环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空间环境中的布局、形态、功能都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对景观环境及周边环境有着衬托、点缀的作用,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态、数量、尺度、位置等等,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形式、职能、效果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通过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与放置,对景观环境营造进行服务,根据地形、地势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分布,把握大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空间尺度,根据局部环境景观的空间氛围和人们的视觉效果及小景观环境的空间美感,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尺度大小进行设计与控制,做到合理、美观、大方、精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