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城市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5:44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1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协同效应;曲江模式

西安市将西安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年来,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打造上也大用心思,先后打造了大雁塔广场、西大街仿古一条街、曲江池遗址公园、雁塔文化一条街、唐城墙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城市文化符号。

1.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城市是特定文化形态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每一座城市的兴起与延续都依赖于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城市的差异性也必然通过城市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总体上说城市文化,是指以城市地域为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1】。西安城市文化可追溯到周文王迁都于丰,周武王建都于镐。之后成为周秦汉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当代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建立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目标”(西安市第十次党代会)也对西安市城市文化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影响着该城市的形象定位,而城市的形象,关系到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城市形象的合理定位是城市个性化建设、确定城市发展基调的关键所在。城市文化是一种可用资源,具有自身的价值,应该被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城市文化包装、经营、宣传、推广,从而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3】。通过对文化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将城市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形成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围绕西安古代盛世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现代科教文化、本土文学艺术等四大文化主题,发挥品牌优势,进行系列化的挖掘拓展和再创造。进一步巩固城市文化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彰显“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城市形象【4】。

2.城市文化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也在被更多的城市人所认同与关注,将城市文化提升到城市建设焦点的地位。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共同作用于城市发展,产生协同效应。近十年来,西安市政府大力弘扬城市文化,积极投身于建设文化古都的行动中。西安的城市文化,绵延千年,深深地根植于西安市民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市民的价值取向,它也成为了西安的城市名片,不断促进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更好的为弘扬城市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社会平台。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共同支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1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形象定位

一个城市的形象定位,必须建立在历史底蕴、人文资源特征的坚实基础上,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基础上。肖云儒说:“自豪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也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现代和未来的一张名片。”一个城市要发展,应该有一个合理和明确的城市形象定位,现在看来,西安最本质的性质是“历史文化名城”,也可称作“千年古都”【5】。西安的世界性声誉也在于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形象定位就取决于西安城自身的城市文化。

2.2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的提升能更好的利用有力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西安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座城市具有独特而厚重的文化资源,这为其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它的价值就在于为西安打造一张国际化、世界化的金质名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2.3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品牌就是财富,应充分发挥西安地区的文化优势,加强其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西安的城市软实力,为西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一定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培育知名品牌的力度,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简析“曲江模式”

西安曲江新区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国文化部首批授牌的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近几年来,曲江新区依托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优势,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有4个部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4a级景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6】。先后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艺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大唐不夜城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并在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承担了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楼观台道文化旅游区的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门类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迅速跃升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之一。

曲江新区坚持市场导向,提倡合作共赢,尊重创作个性;尊重文化产品市场规律,尊重文化消费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允许知识产权资本化;鼓励本土品牌,鼓励原创,鼓励差异化服务。走出一条“以城市资源为依托、以文化项目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品牌扩张为模式”的文化动力产业的创新之路。

3.1曲江文化产业

依靠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是当下“软实力”竞争中的重点。曲江把城市文化与经济很好的挂钩,以产业的发展模式,组建文化品牌,包装宣传,使文化最大限度的产生经济效应。

这几年,曲江不断从历史和城市的角度研究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使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从隐性资源成为“显性”景观,使文物转化为文化,使遗址转化为“胜迹”,打造了一大批文化工程,也使区域的整体价值快速提升。对处于成长期的曲江来讲,能够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市场化运作,已经为众多寻求发展之路的资源优势地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曲江模式”的磅礴气度也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3.2曲江旅游开发

2010年5月1日,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盛情开园,三天小长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城墙景区接待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大唐芙蓉园接待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西安海洋馆接待4.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接待人数35万人,同比增长118%。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共接待20余万人次。“五一”长假期间,仅曲江文化景区、城墙景区和法门寺文化景区三大旅游板块共接待市民游客约7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5143.6万元。曲江旅游板块的形成,正逐渐成为西安旅游新的增长点。曲江旅游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已明显可见。

3.3曲江地产产业

曲江房地产价格随着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两个景区的建设,土地价格产生了较大增幅,从2002年每亩30多万元跃升到2005年的150多万元【7】。通过对曲江新区建成和正在建设50个项目(截至2007年12月)的数据分析,城市大型主题景区对居住性的房地产项目的吸引力较强,住宅类房地产仍为曲江新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类型,并且有26个住宅类房地产项目是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开放后陆续开盘。在旅游房地产的四大类中【8】:旅游景点房地产项目9个,占所调查项目的18%;旅游商务房地产项目4个,占8%;旅游度假地产项目(酒店)6个,占12%;旅游住宅地产项目31个,占62%。调查中的31个住宅房地产项目均为2003年—2007年间开盘。

西安曲江新区以城市资源为依托,在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运用城市经营手段,超前规划并率先构建体系完备、功能完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促进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价值提升。同时,依托区域优越的资源禀赋、独特的人文传统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大、示范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城市资源价值的再次提升,使其作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4.总结

曲江目前已经形成的这种“旅游+地产”的模式取得了前期成果,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为“旅游+文化+商业+地产”的具有一体化继承与整体包装复制能力的完整链条,在旅游、影视、会展、出版传媒、景点经营、文化展示等领域扶持一些在该领域具有号召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明星企业,起到带动作用,为“曲江模式”建立有竞争力的业务赢利模式,同时进入高增长的新兴文化领域,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整合、重组等手段扩大整体规模实力。

“曲江模式”很好的把城市文化应用于城市经济发展之中,以文化带动经济,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很好的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这也就像人们展示了城市文化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力.试论西安城市文化特色及其建设[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17卷第3期.

[2]王文启主编.西安地域文化与城市精神[m].陕西旅游出版社.

[3]朱海霞1,权东计2.论城市经营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兼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37卷第2期.

[4]黄书民,李刚.西安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9月第19卷第3期.

[5]王晓锋.西安的城市定位及旅游业发展探微[J].唐都学刊.2006年7月第22卷第4期.

[6]吴德群.文化曲江精彩亮相文化盛会[n].深圳特区报.2008年5月(13).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2

【关键词】互联网;我国城市社区;社区文化建设

1.互联网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1互联网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网络生活所折射出来的网络精神不断扩大,它既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的发展。

其一,崇尚科技精神。积极使用互联网,将使城市社区形成一股浓厚的崇尚科技的氛围。城市社区居民可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世界各地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培养科学精神。

其二,共享与互助精神。据调查,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对邻居家的了解甚差,有53.6%的居民从不到邻居家串门,当家里遇到生活方面的困难或麻烦时,很少或从未得到邻居帮忙的人竟然分别占到34.1%和25.5%,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很少有人去找邻居帮忙解决。网络互助体现了网络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互联网为人与人之间互助行为构筑了一道桥梁。在中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力提倡网络世界的互助与共享精神,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共济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缓和城市居民之间相对紧张的人际关系。

1.2互联网是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情绪困扰随之增多,需要适当的文化休闲来排解这种压力。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文化广场”。它因其即时性、虚拟性、交互性而具有一种吸引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独特魅力。如今,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设有娱乐休闲频道,可为社区居民提供音乐欣赏、影视观赏、联线游戏等众多的文化娱乐服务,使人们在体闲娱乐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对于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具有独特作用。

1.3互联网是社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城市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应继承传统而又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互联网的兴起为城市社区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窗口。一方面,城市社区可借助互联网积极宣传自己的地方特色文化,使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并进而感受到社区的文明形象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利机会,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时候能够融合外来文化,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本社区的特色文化。

2.互联网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消极作用

2.1沉迷网络容易产生“网络上瘾”的心理障碍

自从互联网进入社区家庭以后,有些居民成天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天地,专心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逐渐迷失了真实的自我。这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忘却现实生活的心理状态即为“网络上瘾”症。“网络上瘾”是网络时代所特有的心理病态,“上瘾”者情感麻木,对现实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极力回避自己在现实世界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回避本应参加的社区公共活动。美国某组织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久,人就越感到沮丧和孤独,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互联网确实存在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一面。

2.2网络对城市社区文化意识形态产生冲击

网络、传播信息的相对随意性和缺少有力的监控,使得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许多渲染、暴力的信息逐渐泛滥。一些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上网后,常常出于好奇心理浏览黄色、暴力等不良网页,精神上不知不觉便受其毒害,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极恶劣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城市社区各类犯罪群体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社区青少年自制力差,模仿性强,更应注意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侵袭与毒害。

2.3网络非法组织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危害

互联网世界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的虚拟组织,如“讨论组”、“联谊会”之类的团体。参加这些团体的人可以不分民族、国籍、信仰,只要有共同的需求和兴趣就可以参加。网络上有组织的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隐秘性。网络上的组织活动仅通过电子信号的传递即可进行,在外人看来,通过互联网联络组织成员,进行宣传、鼓动等活动显得不可捉摸,不落痕迹,难以被人追踪;二是松散性。网络虚拟组织与现实社会组织有本质的差异,它没有严格的规章纪律约束,参加者来去自由,组织活动游离于社会的管理和监督之外。网络的这些特点容易使网络组织活动失去控制,更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所利用,以达到蛊惑人心,宣传反动思想,进行行为的目的。

3.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克服其不利因素,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不断开展以及和谐社区的建设,是城市各级政府、社区文化工作者及社区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强社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3.1加快改善我国城市社区网站的建设

城市社区网站应注重网站建设的质量。一是要注意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应具有本社区地方特色,突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实际,展示社区风采;二是应细致地分析社会居民对文化信息的需求情况,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最大需要;三是社区网站的主页设计应美观大方,布局合理;四是网络文化信息要分类清楚,准确可信,并及时更新。

3.2加强我国城市社区互联网络的管理

互联网作为高科技产物,其自身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技术漏洞,加上网络监管力度有限,以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因此,通过网络有效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就应加强网络监管,努力克服网络的不足之处。一是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填补安全漏洞,保护网络不受恶意攻击,及时过滤、净化网络信息;二是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工作,用法律规制网络行为,并明确网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职责,加强执法力度,严厉处罚网络犯罪分子。

3.3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技术水平

对于我国城市社区部分成年人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技术含量很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许多上了年纪的社区居民对计算机与网络怀有一种陌生的敬畏心理,面对计算机和网络一筹莫展,更不用说在互联网上浏览文化信息,进行文化交流了。因此,城市社区应努力针对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开展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从而引导他们进入互联网天地。同时,动员社区网络爱好者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在计算机故障以及网络应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说,举办这种志愿性的服务活动也有助于我国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城市社区文明新风的树立。

3.4培育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主体意识

社区网络管理者应通过教育与宣传,使社区居民在网络上漫游时,时刻意识到自己是网络行为的主体,应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网络管理者应引导社区居民充分发挥网民的主动性,辨别是非,并有选择地浏览、下载、吸收网络中的文化信息,并加以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戚学森.城市社区建设思路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3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绿色发展文化因素

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城市文化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持。其次,城市文化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精神生活需求的基本手段,是城市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城市人民群众既有物质生活需求,又有精神生活需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比物质需求、物质消费的增长更快,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比重急剧上升。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但越来越全面、广泛,而且消费标准越来越高。只有通过发展城市文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人民的文化需求。最后,城市文化也是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通过文化发展才能实现。

像任何城市一样,资源型城市文化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资源型城市文化中包含了许多先进的同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内容;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文化中又包含封闭、保守、不思进取等落后保守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内容,严重阻碍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资源型城市必须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城市文化的两重性,区分积极的文化要素和消极的文化要素。发扬积极文化要素和文化内涵,克服消极文化要素和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文化创新,为经济转型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资源型城市经济相对落后,落后的经济孕育了落后的城市文化。落后的城市文化一旦形成,又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文化惰性,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化大山。落后的地域文化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又是经济持续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力在经济转型中的特殊重要作用,重塑城市文化,构筑崭新的转型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力,把它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文化力是一种基础力、启动力,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先导性力量。在经济转型启动期和整个初期阶段,文化力对于经济力的有效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城市观念文化及其建设

城市文化体系中的各种文化要素、文化事项,有的与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直接,有的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有的与经济近些,有的与经济远些。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推动力最大的文化要素,是城市的经济文化,可以称之为城市经济文化结合体。城市经济文化结合体包括城市经济观念文化、经济制度文化、经济行为文化和经济物质文化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发生作用影响的方式及作用影响的结果都是不同的。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经济观念文化。经济观念文化制约、影响着经济制度文化、经济行为文化和经济物质文化,对整个经济文化的走向和发展起着主导支配作用。经济观念文化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思路;有什么样的经济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思路。经济观念文化还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运行的质量、速度和效益。先进的经济观念会提高城市经济运行的质量、速度和效益,衰朽的经济观念会降低经济运行的质量、速度和效益。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受其思想、观念支配一样,一个城市的经济行为也受城市经济观念的支配。

城市文化观念是一个系统,包括城市的文化心理、经济理念、经济道德、价值观、城市精神风貌等内容。城市观念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积极、消极之别。先进、积极的观念文化,对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正作用、推动作用;落后的、消极的观念文化,对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负作用、阻碍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转型、变革时期,先进文化观念的正作用和落后文化观念的负作用,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呈几何级数增长,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道路,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成败。

城市精神或城市精神风貌,是城市观念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所谓城市精神或精神风貌,是指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实践活动中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工作风貌。城市精神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城市经济观念、理想、信仰、追求付诸实践后的外在表现。城市有了精神,就有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创造出人间经济奇迹。

二、城市制度文化及其建设

制度文化是紧贴城市文化核心层次――观念文化的层次,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影响,也受经济观念文化的制约影响。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观念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同时,城市的经济制度文化又对城市的观念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和反影响。制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经济当事人。制度规定着当事人的思维方式,制约着当事人的行为。因此,在重塑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加强和提高城市经济制度文化建设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城市文化建设内容。经济制度文化也有层次性,制度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应该说,这一层次的经济制度是城市所在国家进行制度选择的结果,城市只能在国家选择的制度框架内活动。

三、城市行为文化及其建设

城市经济行为文化是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在一定观念、习俗、准则、规范、制度等的制约影响下,在经济实践中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经济成为文化受到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制约影响的同时,它也反作用于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新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产生的肥沃土壤。经济行为文化包括经济行为方式、经济行为准则及城市经济习俗等,它是一种行动中的文化,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体现、折射出的经济文化现象。社会经济活动是物质生产过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从事经济活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第一位的意义。一个城市行为文化的特征,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第一位的关键的意义。所以,在构筑城市文化、重塑转型文化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必须倡导和推行健康积极的经济行为文化。

四、城市物质文化及其建设

城市的物质文化不是泛指任何物质财富、物质产品,而是指那些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物质财富和物质产品。只有文化含量非常高,能够充分表现城市文化个性的物质经济成果,才是城市文化学所说的物质文化。只有那些最能展示城市精神文化特征,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少数物质产品,才可视为城市物质文化的内容。大量的人类物质活动成果,虽然也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都是被物化、对象化的人类活动,是人化的产物,但是由于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含量不高,文化意蕴不深,不能充分完善地展示城市的文化个性特征,是不包括在城市物质文化概念之内的。

城市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形象设计和城市形象产业、形象产品。大多数城市都具有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形象设计。城市文化传统越悠久,城市文化积淀越深,城市文化底蕴越扎实,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和形象设计就越鲜明,越具有特色。城市物质文化成果或产品,是城市精神意识的外显部分,它彰显着城市文化,表达一种强烈的极具吸引力、震撼力的城市理念、城市精神,对弘扬和发展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城市的形象产品和形象产业也是构成城市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任何城市都有众多产业、行业,生产数以万计的产品。然而,并不是所有产业、行业,所有产品都能够成为城市的形象产业、形象产品。城市形象产业、形象产品不仅是物质产业概念,更是精神产业概念。只有那些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和精神文化内涵的产业和产品,才能构成城市的形象产业、形象产品。城市提升文化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挖掘开发出城市的形象产业和形象产品,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市文化多元。欧陆文化与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相互交融,俄罗斯风情浓郁,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文学艺术都独具魅力。相继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民族主题公园,即中俄民族风情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知青博物馆,全国唯一全方位展示百年中俄友好史实的旅俄华侨纪念馆。建成了中俄画家村,引进国内和俄罗斯知名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搭建俄罗斯艺术展示和交易平台,建成了中俄艺术陈列馆,成立了全省首家国有文化产业公司,馆藏中俄艺术品2000余件,油画累计交易120余万元。建设中俄影视,成功拍摄了《年轮》《闯关东》《》等影视作品。组建了中俄宝石协会,建设国内唯一的中俄宝石城,预计年交易额1000亿元。正在筹建龙江国际文化综合体、中俄美食城和艺术酒吧一条街。与俄知名文艺团体合作,打造高水平的中俄风情歌舞秀专场。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俄文化大集,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开展文化贸易的重要平台,并已上升为部级文化交流项目,同时举办第二届中国文化休闲周。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城市文化精神传承创新

自20世纪初开始,城市文化以一股无法阻挡的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出现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这无疑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这种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的“顽疾”:如城市建设缺少个性、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形态更是缺少形象性与多样性,城市建设缺乏创造性。观此现状,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创造城市个性、凸显城市特色。这些不仅是专业人士的理论课题,也是当前各级政府的行政目标和城市居民的日常话题。①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随即出现了“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的概念,也出现了城市艺术形象、城市文化精神、城市文化、城市美学等涵盖内容比较宽泛的学科。而在这些学科中,城市文化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文化精神的界定

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在其诞生与发展进程中历经无数年和无数人的努力、积淀,最终形成于该城市的情感与灵魂所在,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长期积淀并得以深度呈现的结果。城市文化精神是随着城市进程化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高级文化形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其是一个城市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独具特色的一种城市思想、价值观念、公民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制度等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同时也是城市的深层结构,又兼具鲜明的个性色彩。②

在城市文化精神起始和形成的过程中,艺术要素伴随其中,并且艺术设计担当了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形态呈现的责任。在当下,推进城市化进程、彰显城市个性、打造独具风格城市风貌的格局下,重视和研究并深刻认识城市文化精神的内涵,解读文化发展中的诸多新的观念,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精神塑造中的作用,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在科学与理性的指导下获得更迅捷、自由的发展。

二、艺术设计应尽的城市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使命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借助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而付诸实施。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势必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文化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积淀,兼具城市古老生命记忆和语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代表着城市居民普遍心理认同和文化精神传承,代表着城市智慧和城市精神的本土文化。而艺术设计作为一个融合智能、知识与信息的认知传播活动,首先应当加强对本土文化符号精神象征的认知,进而推广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推进作用。

考察、研究、分析影响城市文化精神的因素,其中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等。艺术设计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构成,担负起城市文化精神建设的历史使命。首先,艺术设计强调灵性、悟性、巧性和创新性,同时艺术设计是灵动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其次,艺术设计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渗透性,其审美的特质会对城市居民产生影响。再次,艺术设计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一项设计一旦采用,就形成久远的影响力,并且存在于城市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和普及性。因此,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艺术设计势必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的发展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城市文化精神的发展水平。对于艺术设计的分类,当今比较认可的分类方法包含: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可以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支柱。城市中积聚了大量的艺术设计资源,艺术设计正是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艺术设计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艺术设计对城市的宣传起到推介效应,增强城市的识别性、美誉度和知名度。可以说现代城市是现当代艺术的温床。③

艺术设计将创意、文化带入市场,同时,把城市艺术精神带入大众消费世界,艺术设计给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接触艺术的机会,营造城市艺术氛围。艺术设计把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精神价值标准和审美价值取向通过特殊的形式被观赏者接受和推崇,进而达到影响人、教化人的作用④。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推进作用,而艺术设计所具有的精神,如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对城市的识别性、美誉度、认知度所形成的促进作用,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城市规划等设计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精神对城市品质的提升,都对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艺术设计更好地与城市相契合,城市艺术文化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的介入使城市的品质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艺术设计对城市精神的净化提升和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个城市也要对艺术设计行业进行扶持监管和重视。从城市的长远发展看,强化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必将彰显城市的个性;发挥艺术设计的审美性,必将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希望城市与艺术设计行业有更好的合作、更好的监管,营造更好的艺术设计氛围,培养扶持一系列高层次的艺术设计队伍,这必将会实现艺术让城市更美好的城市建设梦想。

(注:本文为成都师范学院科研处2013年度重点项目“艺术设计在城市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中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S13Sa02)

注释:

①②艺术学编委会.艺术学・艺术与城市:空间与想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74,431.

③萨拉・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m].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2008:385.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5

在西方受古典艺术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一直以来环境雕塑都是装饰和美化空间的主要手段。早在古希腊,以弗所的阿丹密斯神庙,将建筑柱式下部三分之一处都用华丽的浮雕加以装饰,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的雕塑更是西方古典艺术高不可及的范本。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多拉太罗、米开朗琪罗,还是贝尼尼,他们的雕塑作品都以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装饰性,成为世界艺术的宝贵财富。在罗马城,雕塑在装饰城市园林和广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著名的“四河喷泉”更是环境雕塑风格发展的重要代表。现代环境雕塑将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相结合,题材和形式以装饰手法居多。能配合建筑、景观、园林等空间环境,运用简化、提炼、对比、重复、变形等手法,达到装饰美化的作用。无论是动物、人物,还是抽象形体,在限定的场所环境中有序地组合,塑造出富于韵律和节奏的艺术作品,在与环境结合过程中充分表现着装饰性与艺术性。

环境雕塑调节心理,提升人们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是构成城市形象的主体,城市居民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从事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人们起到一种感染与熏陶的作用。人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与城市中的建筑、道路、植物、景观、水体等环境要素发生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城市公共环境的面貌对人的综合感官产生重要影响,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城市问题专家、社会学者和心理学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指出,在解决城市生活的心理冲突和社会问题时,应当使用适度的心理调适手段。其中用城市公共政策调适社会公众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公共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城市绿化美化和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规模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雕塑其主要作用是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以满足人的心理美感需求。它要求作品更富有美感和丰富多彩、赏心悦目,强调装饰的一面。同时作品还应当富于艺术感染力,有较强的视觉性,强调艺术的一面。环境雕塑造成空间环境的形态和环境色彩的变化,给人们带来视觉的愉悦,使人们能够抒解心中的压抑感,放松身心。特别是环境雕塑打破了建筑与植物等造型的单调感,使空间环境变得丰富、更富有层次感和美感,对人们因拥挤和繁忙而产生的焦躁和紧张的情绪,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雕塑本身作为艺术品,在体现造型的同时传递了其艺术感染力,对城市居民的艺术水准起到了提升的作用。理解城市雕塑的过程也是提高市民修养和陶冶情操的过程,把环境雕塑市民化、生活化、大众化后,巧妙地将雕塑与其他空间环境要素有机结合,从而赋予城市新的内涵,提升了市民的品位与格调。

传承和延续城市历史和人文精神

任何一座城市,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任何一座城市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城市,必然是因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和凝练了其独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具有公共形象功能的艺术品,常常能够直观地表达城市的形象和特征,传达区域环境和文化的信息。城市雕塑可以它特有的形象,给城市的来访者或城市的居民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超越了对与雕塑同在的建筑或周边环境的记忆,成为认识和识别某一地区或城市的代表符号。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6

关键词: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城建档案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53-02

城建档案属于城市记忆当中的核心构成元素之一,同时还是印证城市发展与变迁的“活化石”,而城建档案又是城市开发建设的全程记录,详细记载每个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再到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具有持续性。合理运用城建档案,能够较为清楚地看到城市的往昔、当下与将来,并能把城市历史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因此,针对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城建档案的作用与应用措施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城建档案的作用分析

1.1能够起到资料备份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大力开展城市建设,使得城市逐步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在此过程当中,不仅损毁了许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建筑与文物,还对周围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但同时却又是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因为在这一阶段中能够全面利用城建档案,积极引导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同时恢复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建筑或是文化建筑等。此外,还能建立起缩小版的城市记忆工程,比如公园、广场。这样便能够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传承我国历史文化与民族风俗,进而有效优化了城市周围环境。比如,北京城建档案馆开展了多项胡同文化活动,展示出了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不少名人景色,使得城市忆工程的建设更加有据可依。

1.2能够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体现基础性作用

在建设城市记忆工程时,城建档案能够确切地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例如城市建设与规划方面的资料等。在城市记忆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利用好城建档案,就能深入了解到城市在最开始建设时所依照的准则和规律,进而对将来的计划展开科学分析。城建档案中标记出了城市老建筑和关键的地段,能够有效运用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此外,城建档案还能提供一些古迹环境类的资料,因此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比如,大连市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建设时,其城建档案对于城中的建筑群进行了准确、细致的记录。并且在分析胜利桥北部的建筑群时,为了确定其建造时间和性质,采用了城建档案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最终判断出该建筑群是近代所建,属于大连最古老的城区。

1.3能够协助进行城市记忆库的建设

城建档案当中所含有的资料可以为城市记忆库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可参考信息,并为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结合城建档案中资料记载的时间顺序,可以将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而运用城建档案中所储存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能够将现有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如此便有利于城市记忆库的建设。比如,在城市记忆中,不同地区的名称属于非常关键的构成元素。其不仅能够体现出各地的地理名称,还能展示出一个城市既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乃至于对城市的发展及变化做出表述。所以,要构建完善的城市记忆库,就不能忽视了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2如何充分发挥出城建档案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1依法治档,保护城市环境及人文资源

依法治档,就要遵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内容,依照其保护范围、保护方法而落实并执行。要尽量保存并维护城市原有的形貌,以免事后进行过多修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建设效果。具体保护的成果应当以不同的形式储存于城建档案馆之中,确保城市记忆能够顺利延续下去。要全面搜集历史建筑档案信息,比如建筑的历史特点、修建时间、稀有程度、艺术特征、技术资料、权属变更等。要整合好建筑的装饰、修葺等多种文字及图片资料,对其进行妥善保管。如果发现某方面的资料缺失,难以完善档案,就必须在第一时间采用现代化科技将其补救过来。总而言之,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确保搜索成果可以及时归档,进而维护好城市的环境与人文资源。

2.2将城市规划作为根据,在维护城市记忆的同时展示其特色

在城市改建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或者物品遭到破坏,没能完善地保存下来。加之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城市建设也是异曲同工,失去了原有的特点和风貌。这是由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依照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旧城改造计划而进行。或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级意志、工程政绩、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不能制作出高水准的特色城市设计。因此,进行城市记忆工程建设时,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城市的规划方案作为根本依据,并重点参考旧城改造计划。要把维护城市记忆作为核心任务,同时注重彰显出城市的特色,传承以往的历史文脉,尽量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2.3成立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

对于一些价值较高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等,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容易被拆除或毁坏,进而影响到城市形态的包容性以及延续性。例如温州地区,有着著名的朱自清故居。但在旧城改建的时候,其从原先的四营堂巷34号搬迁到了22号。虽然其房屋的总体构造与布局仍是尽可能地依照之前的形态建设,但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原。因此,城市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一定要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补救。可以广泛征集民间有识之士所记录或拍摄的原貌资料,将其运用于补救工作中。除了名人故居之外,一些古建筑、古民居等,也同样具备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需要在城建过程中对其进行严密保护。所以,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对这些有价值的古迹实施统一规划,同时制定出科学的制度与措施,维护并挽救频临消失的城市记忆。

3结语

文章结合城市记忆工程角度浅析了档案管理的作用,认为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记录、沉淀的意义,合理进行城市记忆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深入挖掘并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并积极创造出档案运用的新价值。相关人员要依法治档,保护城市环境及人文资源,并将城市规划作为根据,在维护城市记忆的同时展示其特色。同时还要成立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记忆。

参考文献

[1]潘连根,屠剑虹.城市记忆工程与城建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2011(2):17-19.

[2]陈梅,潘尚上.城建档案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城建档案,2011(7):34-36.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7

【关键词】主题色设计城市规划色彩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了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带动人们经济消费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物质享受更多地转移到精神享受上,而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城市整体和细节进行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主题色的设计在城市规划中逐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说明城市发展的特色,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本文将以主题色设计为中心,对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1城市规划的现状和作用

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指对城市将来的发展、城市的建造布局以及合理配置和建设城市公共资源进行综合部署[1],是固定时间内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依据,是城市管理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对城市进行管理的理论根据,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运行三个流程的监管基础[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现代化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建设现代化城市,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我国对城市规划的规定为以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将科学化的举措作为理论依据,对城市资源、城市结构、空间布局[3]以及社会发展组成成分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合理布局城市,实现城市发展计划。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进行管理的基础工作,引导和完善城市建设的发展。由于我国城市数量较多,国家对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随着城市实际的发展不断进行改变的,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过程。

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促进城市全面以及顺应时代的发展,指导和说明城市将来的发展,对城市内部的布局和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协调整个城市发展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现代化并且多元化发展,有四方面的作用,即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城市经济高效发展;完善社会公共建设,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关系,促进分配公平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提升人们的基本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

2主题色设计的理念

主题在汉语中的释义为文艺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被理解为:核心、主旨或者焦点,其有四方面的特点,分别是:客观性[5],来源于日常生活;主观性,拥有主体感觉上的想法;观念性,思想转变的过程;时代性,拥有特定时间段内涵。主题色设计是针对具体的环境和要求,然后选取最主要的颜色进行设计。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主题色设计相当于一种时代的象征,也相当于一种事物的象征,通过主题色的设计可以表达一种思想内涵,赋予主题色设计一定程度的内容。一旦看到这种主题色设计,就能够对设计的对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必须注重主题色设计理念的发展和应用[6]。

3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的联系

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对城市具体格局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需要具有相应的文化象征以及城市形象体现,这就需要加强主题色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色设计的理念和内容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就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的现状,将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进行深层次的联系和融合。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3.1主题色设计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内容中,丰富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总体和细节进行合理布局,城市总体包括城市所有的建筑物、道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细节包括广告牌、宣传标语、文化信息等。要对城市所有内容和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必定离不开主题色设计,主题色设计会对城市规划对象进行丰富和完善。比如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规划建设,会在道路两旁建造花园或者设置相应的警察模型,采用不同的色彩,一方面完善道路交通建设,同时也丰富道路交通内容,提醒开车司机注意安全,绿化交通环境。主题色设计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内容中,能够丰富城市规划的内容,促进和完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

3.2城市规划内容决定主题色设计的选择,促进主题色设计合理搭配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发展计划,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对很多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城市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主题色设计的选择。由于主题色设计是依据城市实际发展而进行的相应设计,而城市规划正好是在城市现在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将来的发展做出规划设计,其在内容上对主题色设计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主题色设计合理搭配。

主题色设计和城市规划两者在现代城市化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现代化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两者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丰富城市的建设。

4主题色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整体和细节进行合理布局,而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城市的颜色设计。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重视主题色设计的发展,针对城市的具体发展以及环境氛围,选取适合的主题颜色对城市进行设计,以此来体现城市的形象。从色彩心理学[7]角度而言,每种色彩会代表人们不同的心情,同时颜色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心情产生影响,那么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选取能够舒缓人们感情的颜色,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主题色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且鲜明的主题色设计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在城市规划中,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4.1主题色设计必须和城市文化发展相适应,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信息

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分布的城市较多,由于民族文化以及南北地区等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个城市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比如,陕西省西安市是十三朝故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海南省三亚市是我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年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空气质量较高,拥有独特的旅游文化环境等。

一个城市的发展会带动这个城市文化的发展,而城市文化的内容、传统习俗以及文化氛围都会对主题色设计产生影响,选取适应的颜色能够促进城市文化有效地发展和宣传。城市长期的发展也影响人们对于颜色的喜爱程度,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进行主题色设计的重要基础依据。同时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引进更多设计理念,可以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相应的主题色设计的色彩选取和搭配。对于各种各样的设计理念,应当选择适合本土特色、能够和当地居住人们产生共鸣的颜色进行设计,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信息。

4.2主题色设计体现城市人们自有的情感,维系城市凝聚力的发展

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性格,热情的红色,生机的绿色,宁静蓝色,低调质朴的灰色……它们都会间接地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因而城市主题色的设计应体现城市人们所自有的一种情感,当外来人进入此城市时,能够通过不同的建筑物或者城市建筑所附色彩,立刻感受出这座城市的情绪。比如,来到“粉墙黛瓦”的苏杭,我们感受到的是城市历久弥漫的古香古色,安静闲适。来到色彩鲜艳明亮的西班牙,立即感受到那城市发自内心的热情。在城市规划中,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其中,并且考虑到色彩对人心理情感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布局进行相应的设计,促进城市携带独特内涵的发展,表达人们的心情、渲染人们的情感,维系城市凝聚力的发展。

4.3主题色设计丰富城市人们的生活内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在城市规划的建设中,能够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同时也能丰富城市人们的生活内容。比如,公交车上无线电视的播放,可以让坐公交车的乘客了解新闻、音乐或者城市的发展;各种各种的志愿活动或者城市宣传活动的开展,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等。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就是要避免一些损害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的设计或者建筑出现,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然后选取相应的主题色对城市进行独特设计,协调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人们在舒适的颜色氛围中愉快的生活,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便利。

将主题色设计应用在城市规划中,必定要对城市建设和设计进行建造和完善,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城市主题色设计入手,对城市规划进行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布局进行设计,而城市现代化建设不只是需要城市规划的发展,还需要主题色设计的融合。

主题色设计可以反映出城市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城市的具体形象,象征着城市的发展的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城市主题色设计能够更好地完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宣传独特的城市文化,促进城市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艺存.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38(1):69-71.

[3]颜艳玲.浅谈我国城市规划个性化设计的一点心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4]毕海松,张欢.城市规划中色彩设计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5]王志东.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3):

8-8.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8

 

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的不断深化,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城市基本概况,缺乏城市独特的人文性美学特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越来越受限于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而美学特征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建设品味,增强城市环境质量,深化城市文化底蕴的必要因素,综合运用美学特征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在经济发展浪潮中体现本城市的文化内涵,彰显宜居性、人文性的城市底蕴。因此,本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千城一面”现象进行剖析,从美学特征入手探讨城市人文性的传承延续,使历史文化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并依据美学特征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前瞻性规划设计,力求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阶段破除“千城一面”发展现象,使各城市能够依托自身文化价值发展为独一无二的特色城市。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千城一面”现象

 

在全国的城市发展现象中,都经历了破除传统建筑形制并发展现代化工业建筑类型的“千城一面”进化过程,资料表明,在10年前,能够代表或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有5000个,而如今只剩下不到3000个,而这个数量也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而逐渐减少,这一进程的发展不仅是由新阶段的城市规划所带来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工业化程度加深,行政导向作用的统一化发展以及历史文化断层现象带来的文化缺失,使城市失去个性文化特征,趋同发展。

 

(一)经济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加速发展。

 

作为“千城一面”现象最直接的推手,无疑是经济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然导致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新增建筑数量的多寡是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能力最直接的体现。而新增建筑却未完全依托城市规划的结构形态和的空间布局原则,形成了与城市本身文化特质所不符的现代化高楼大厦,而整体性的城市规划无法完全发挥自身功能而畸形发展,直至被搁置废弃。

 

(二)行政导向作用促使城市发展统一化。

 

在城市发展的规划过程中,行政导向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中小城市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大多呈现功能分区式分别发展的状况,从整体和长远发展来看缺失地域文化特色、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与自然环境等状况不相协调等问题。同时,作为行政导向发展下的城市规模,也多以其他大中城市为模板,缺失本地区美学特征及文化内涵。

 

(三)历史文化断层现象导致城市缺乏个性特征。

 

城市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现如今的城市概况却缺失了文化传承因素,脱离了地区发展的根源,割裂传统与现代性的关联,盲目拓展城市规模,缺失地域文化特色,使城市缺失发展个性。从历史文化的美学特征来看,各城市均有属于自身的魅力所在,深入挖掘城市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文明的继承和保护,也是提高城市文化品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城市美学特征的人文性体现

 

(一)城市文化传承性和延续性。

 

城市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历史文化风貌和当前的文化追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传统形制建筑进行拆除改造修缮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一定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多是将西方城市发展规模和进程强行移植,形成相似度极高的城市发展现状,而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却在城市发展中荡然无存。

 

为了打破各城市高度相似性的状况,应深入调研并发掘本地区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状况,将城市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地区文化进行推广发扬。

 

(二)城市建筑美学的构成价值。

 

在城市空间规划过程中,依托原有自然地理格局,对城市中各因素进行美学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文化内涵,融合民俗美学及现当代设计,传承并发展城市传统的静态美感与时代性动态美感,凸显人文性情怀。

 

(三)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标志性建筑。

 

保留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并依托该地理标志对周边建筑形制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区域功能,使其促进城市的长期发展,形成完善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在美学角度看,历史建筑能够保留至今,也与现代建筑在形制上形成视觉化对比,彰示历史文化内涵。

 

三、城市美学的前瞻性规划设计

 

为了有效避免“千城一面”城市规划建筑现象,在对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中,应考虑区域文化内涵,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对城市做以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形成既保留传统元素的现代性建筑形制,也发挥现代性设计因子潜能的新型城市美学规划。

 

首先,深入调研历史民俗文化,对民俗等传统文化场所进行保护性修缮,形成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开发出结合自然景观等内容的传统民俗场所,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区域化的美学研究价值和艺术氛围;其次,针对城市核心区域内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筑形制,遵照美学特征对该建筑类型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出符合本地区特色的新颖城市风貌,丰富城市内涵。

 

四、结语

 

总之,在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问题中,结合地域文化美学特征,做出符合区域实际需求、适度彰显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美学规划。有效杜绝“千城一面”城市发展窘况,使城市处在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之中。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结合美学特征所作出的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新发展,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方向。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9

一、音乐和城市文化发展相互影响

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音乐在城市中的蓬勃发展,是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在音乐和城市的共同发展中,他们彼此影响,共同繁荣。音乐发展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城市在音乐的发展中为其提供发展的人文环境。

(一)音乐体现城市文化

音乐的出现历史悠久,在发展了几千年后越来越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为什么呢?因为音乐是顺应时代而生的,它代表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各时代的音乐作品,更代表了各时代城市文化发展的特点。

随着中外的文化交流,早在公元一世纪中期佛教文化传入我国,佛教音乐也随之进驻。隋唐时期的都城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佛教在这里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群众的追捧,而且佛教在发展中注意与地方文化结合,使来自外国的佛教发展极其迅速,佛教文化很快在洛阳兴盛起来,佛教音乐也迅速占据城市音乐文化的主流,佛教音乐的发展不仅广泛利用民间音乐,在佛教法事时使用歌唱和奏乐,还经常举行庙会,在街头利用各种民间音乐和百戏来吸引群众。由此可见,当时城市里流行的佛教音乐占了城市文化的很大一部分,佛教音乐的盛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隋唐时洛阳城市文化中的佛教文化的盛行。随着政治局面的变化,佛教音乐从最初的兴盛到后来的衰败,向我们展示了隋唐时期城市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另一个方面,也为现代社会对佛教历史以及隋唐时期的城市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五四运动前后,在城市生活中涌现出不少表达现实生活的城市小调。这些小调歌曲都是针对时弊、痛斥北洋军阀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镇压爱国群众,以及揭露社会腐败、要求摆脱封建枷锁、同情人民苦难的歌曲。这些歌曲充分显示当时城市中军阀当道,社会动荡不安,劳苦大众受到压迫的城市社会现状。

总之,无论社会和城市怎样发生变化,音乐都像一面镜子,时刻反映着各个时代里城市所发生的事情,音乐文化的发展体现着城市文化面貌的这一特征值得我们去重视。

(二)城市影响音乐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城市里的市民阶层迅速壮大,城市里的市民音乐迅速发展,再者随着中原与外界贸易的开展,使得都市里的音乐文化异常活跃。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勾栏”①、“瓦肆②”(亦成为“瓦市”),固定的娱乐和演出场所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市民大众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南宋时期还出现了“社会”③,“社会”里的艺人除了节期和其他临时性演出外,主要在瓦肆的勾栏里进行定期表演,民间艺人行会组织的出现是宋元市民音乐繁荣的产物。这些组织对勾栏里的艺人们交流以及传授经验和提高艺术水平提供了条件,并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城市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城市环境,为城市中音乐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中外城市间的各项贸易交流活动加大,更促使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大融合,像是箜篌、琵琶等乐器的的引入,充分显示了城市文化发展对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音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艾涅斯库④曾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了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优秀的音乐使人向上,优秀的音乐文化不仅能够使个人身心愉悦,还能提升整个城市大众的素质修养,进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有着“音乐之都”称号的世界文化名城维也纳,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在这里有过很多伟大的音乐家诞生,更是有许多音乐家都在这里生活过。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给音乐家提供了不少灵感。这座城市中丰富的音乐文化氛围,使维也纳的城市文化变得浪漫而绚丽,仿佛维也纳的空气中都流动着美妙的音符。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为能在在这里开音乐会而自豪,更多的音乐人不远万里赶来这里只为能够看一场音乐会、或是感受一下这里浓郁的艺术气息。在这些优秀音乐文化的沐浴下,维也纳的城市文化品位也更是随之提高。

(二)音乐使城市文化耳目一新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就像世界上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人,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个地方的这份独特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这份独特造就了一个新的词语,即城市名片。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国内、国际交流活动中,城市名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为城市的各项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让音乐作为城市名片来宣传城市文化,不仅在宣传方式上给人以新鲜感,更容易与民众产生互动,从而体现城市风采。

伫立于洛水河畔的千年帝都洛阳以牡丹文化而闻名,《牡丹之歌》以其宏伟大气的旋律、优美绚丽的词藻吸引着千万人的心,听到这首歌,不仅使人想到洛阳牡丹甲天的壮观景象,以及这个千年帝都古老却不朽的牡丹文化。而田华的《洛阳牡丹》,以及其简单朴实的歌词,向人们阐述着一位游子对心中的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通过歌曲的表达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直接的感受到河洛文化的魅力和洛阳的美。灵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歌声,无一不在谱写着洛阳的城市文化,这样的宣传方式,让听众不仅对音乐念念不忘,更对洛阳城的城市文化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的风采。

用音乐作为城市名片,不仅可以在表现形式上多元化,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城市文化底蕴。运用赋予时代精神的音乐元素,从听觉、视觉、语言等方面去发掘、记录城市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新把音乐和城市特色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利用个性的创意来表达表现城市的特色文化,这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提高对外部的声誉和知名度,继而传播塑造城市的文化品牌。

注释:

①勾栏,瓦肆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

②瓦肆,宋元时期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及重点。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广场;科学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城市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均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征,园林绿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自然资源的环境效益,并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往观赏的良好空间。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可避免土壤侵蚀,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温度等作用,减少声、光、水、土壤污染。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能够在绿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予以美化,更好地体现城市的自然美和文化美,在促进居民身体健康的同时缓解其精神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

2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的现状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城市的生态美与文化美,是园林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是关乎环境保护、百姓民生的重要工作,在日常管理维护过程中要做好栽种、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广场的作用。

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重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园林绿化等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就目前来看,对于城市广场的绿化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城市广场功能的发挥。首先,园林绿化意识仍就不高,虽然城市政府、居民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给予了重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然而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状况,对广场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过于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体制不够先进,存在工作效率低、职能不清等问题,管理效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管理经费短缺,现行的广场绿化管理定额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导致管理经费难以支持绿化管理的需要,制约了广场管理质量的提高。最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一方面广场管理人员对绿化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社会对绿化广场的建设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

3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的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的科学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城市政府的领导下集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统一管理、共同维护。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1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场管理人员和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

城市广场的绿化管理是与每位城市居民自身利益相关的重要工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协同社会机构加强绿化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号召广大市民加入到城市绿化建设之中,以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城市广场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从人文、生态、社会等角度展开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手段上可以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依靠网络工具来扩大宣传教育范围。

3.2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城市园林绿化广场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广场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和改革,注重管理实效,创新管理途径。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施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工作绩效与经济利益相结合,推行定额养护管理,科学调整管理经费,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对影响广场绿化建设的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和管理条例进行处罚,以打击这一不良现象。

3.3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丰富社会文化活动

要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商业等活动,以促进文化交流,更好地发挥广场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借助城市广场组织、团结、教育群众,使广场成为城市品牌,在改善人们文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广场的管理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