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口腔保健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12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1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7-204-01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且近年来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年5~6岁儿童90%无龋的口腔健康目标,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解吐鲁番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本市区4158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吐鲁番市制定儿童口腔保健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4158名2~6岁儿童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在自然光线下,采用平面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检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检查标准,按年龄分成4组,按民族分成3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临床意义。

2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一。

各民族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二。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5~6岁组患龋率高达62.70%,但治疗充填率却很低,总充填率只有3.17%,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3.1与最近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膳食结构改变,精制食品过多,及过多摄入糖类食品有关。

3.2与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口腔预防保健知识贫乏,忽略乳牙的预防保健,对乳牙龋病治疗重视不足有关。

3.3与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及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在治疗中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不愿意或拒绝治疗有关。

3.4与幼儿园未开设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课,及未开展群体儿童龋病普防普治有关。

3.5乳牙患龋率在不同民族儿童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有关。

3.6与目前口腔医疗费用过高,我地区居民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关系。

4建议

4.1依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

4.1.1依托我院儿保门诊医师,对定期参加儿童体检的家长,进行儿童口腔保健预防知识的宣传,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4.1.2定期对家长开办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讲座,由专业医师讲解儿童乳牙龋病的危害,及预防龋病措施,转变家长错误观念,提高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意识。

4.1.3对幼儿园教师和保健医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及时传播口腔保健新技术、新理念、新信息,不断提高保教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再把口腔保健知识贯穿到教学和入园儿童的生活安排中,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2平衡儿童膳食,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

定期到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对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儿童膳食结构,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达到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3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定期对幼儿园开展督查指导,要求幼儿园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对患有龋病儿童管理率要求达到100%;同时检查教师教案与儿童口腔保健相关内容,抽查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查看儿童日常生活安排,抽查儿童口腔卫生(实行儿童一人一杯)落实情况;

4.4在幼儿园开展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

4.4.1口腔一级预防保健措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开展群体儿童普防工作,推广适合儿童的简单、安全、经济、防龋效果好的氟化物涂膜技术[2]。

4.4.2口腔二级预防保健措施:定期开展群体儿童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病,早期治疗,及早恢复乳牙功能。

4.4.3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对较重龋病进行正规、系统、彻底的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

4.5加强质量管理是儿童口腔保健发展的基本保证;

严格按照吐鲁番市托幼机构管理条例,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质量验收检查评比,对验收合格的托幼机构给予表彰,未达标者限期整改或彻底取缔,同时加强托幼机构人员的卫生保健管理,不断提高我市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2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260例儿科保健门诊儿童,根据家长的配合意见进行分组,愿意配合进行口腔综合保健的儿童140例为保健组,不愿意配合口腔保健的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随访3-24个月,对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保健组有4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58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48.33%;保健组140例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健,其龋齿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口腔综合保健对保护儿童的牙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明显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可在儿科保健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口腔综合保健儿童龋齿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64-02

为了观察口腔保健对降低龋齿发生率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260例儿科保健门诊儿童根据自愿原则分组,比较两组保健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260例儿科保健门诊儿童,根据家长的配合意见进行分组,愿意配合进行口腔综合保健的儿童140例为保健组,其中男82例,女58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3.6±1.4)岁;不愿意配合口腔保健的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3.5±1.5)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口腔健康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口腔综合保健方法。首先,我们对140名愿意配合口腔综合保健的幼儿家长分别以发放宣传材料、让家长与儿童参加有关口腔保健讲座的形式进行儿童口腔保健宣教,通过宣教,提高家长与幼儿对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让家长通过学习对幼儿期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指导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其次,对儿童的饮食进行综合干预,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不同的饮食构成方案,保证每日钙、铁、磷及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蛋奶类及海产品,保证钙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增强乳牙的钙化。第三,每3个月进行一次牙齿窝沟封闭法和氟离子透人法,预防龋齿。

1.3观察指标。根据wHo推荐的龋病检查和诊断标准对保健组儿童定期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为儿童取自然直座位、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平面口镜、口腔Cpi探针进行检查。24个月后检查两组儿童的龋齿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儿童随访时间均为3-24个月,检查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显示,保健组有4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58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48.33%;保健组140例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健,其龋齿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龋齿是一种以宿主、食物加上细菌过度生长而形成牙损坏或牙洞的一种口腔疾病,儿童时期是龋齿的易感期,其高发龋齿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与成人不一样,部分儿童家长对儿童早晚刷牙未作严格的要求,导致口腔内细菌过度增长[1];另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摄入的钙、铁、磷及维生素无法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导致牙齿的钙化程度降低,釉质发育不全,给细菌的侵蚀造成了可乘之机,引发龋齿。因此儿童的口腔综合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2],龋齿的发生会对乳牙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造成乳牙的缺失,一方面会影响儿童颌骨的正常发育与正常的咀嚼功能,更为严重的是会对恒牙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恒牙发育异常。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占相当大的比例,据相关文献报道[3],100个5岁儿童中超过60名儿童口腔中龋齿,严重地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鉴于龋齿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4]。

龋齿的预防应从小抓起,对于幼儿进行综合口腔保健是一项花钱少,见效快的有效方法,从两组儿童的龋齿发生情况显示,保健组有4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58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48.33%;保健组140例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健,其龋齿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口腔综合保健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对儿童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和建立良好的咬颁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伟,袁以佐,何伟,等.口腔综合保德对儿童少年口腔卫生及行为改善的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2004,18(1):75

[2]王瑞玲,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综合防治项目的效果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4):229-331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3

【关键词】儿童;龋病;发病因素;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3-02

龋病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且患病率高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wHo也指出,防治龋病是核心的口腔保健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物质进步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危害人类的健康。龋病不但可引起局部感染、可继发牙髓、根尖组织疾病、恒牙发育、对儿童面颊部生长发育有影响,而且由于疼痛引起进食减少,对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本文对2013年10月对辖区内113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饮食习惯及口腔保健与龋病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探讨儿童龋病的发病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0月对自贡市大安区马吃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4所幼儿园的3-6岁1135名在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的体检,开展龋病筛查。

1.2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生按照《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教材中龋病的诊断标准[1]进行筛查,牙齿窝点隙、光滑面有明显龋洞,或有明显釉质下破坏,或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则记录为龋齿。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视诊和探诊,受检者取坐位或站位,生活习惯的调查则设定统一的调查表由儿童家长填写。

2结果

2.1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研究证实男童和女童患龋率无明显的差别,男童为33.17%,女童为39.21%。其中,接受检查者男童630例,女童505例,男童患龋齿209人次,女童患龋齿198人次。

2.2各年龄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辖区1135例儿童中,患龋病者407例,患龋病率为35.83%。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高。

2.3生活习惯儿童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由辖区内1135名儿童家长填写生活习惯的调查表显示,睡前经常喜好吃甜食、零食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睡前少吃甜食、零食的儿童;父母对儿童口腔卫生不太重视、没有给予正确指导帮助清洁口腔、睡前没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刷牙频率较低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经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儿童。

3讨论

3.1不同年龄组儿童龋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过精过细,粗纤维素等洁齿物质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甜食和零食的摄入量也增加,给龋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因此家长应对儿童饮食进行调节,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蔬菜等,并食用含钙较高的蛋类、肉等,少吃含蔗糖的食物。

3.2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和生活习惯相关医生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对于牙齿成长的好处,给予科学指导添加辅食。了解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有可能患龋病及口腔黏膜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或混合喂养儿的食物残渣易残留口腔,因此,需要每次喂完后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甜食饮料。4-6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应安排婴儿第一次看牙,以防新萌的乳牙患龋病,影响后续乳牙及恒牙的发育。每日早晚2次使用无菌纱布或者指套为小儿清洁乳牙。幼儿期:3-6岁时小儿乳牙全部萌出,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龋齿的作用,避免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正常发育,它可以弥补儿童刷牙不彻底带来的患龋风险。正确刷牙可以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是防龋的重要环节[3]。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关系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龋病行之有效且效果最好的措施[4]。医务人员走出医院,步入社区、学校、幼儿园,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爱牙知识,开展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传播,提高家长对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结构,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适时监控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情况。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从人幼儿园开始建立口腔健康检查档案。

着眼于未来,教育部门提倡家长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和习惯,指导小儿正确刷牙具有重要意义,使龋齿发病率降至最低,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口腔清洁习惯、定期检查习惯和正确就医习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5-284.

[2]张玲,张绍强.2001――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成效分析[J].现代医学口腔医学杂志,2008,22(1):84.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260-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手足口病多以门诊和居家观察为主,我们要通过现场答疑、讲解、宣传资料等健康教育方式宣传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消毒隔离、对症处理、预防措施。从而消除家长心中的盲目恐慌,让家长认识到普通患儿居家隔离护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学到的消毒知识、预防措施等居家护理知识,积极参加手足口病护理管理,对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所有陪同患儿前来就诊的家长或监护人,社区干部为健康教育宣传对象。

2方法

2.1健康教育方式:①现场答疑:由资深医生及参加手足口病培训的人员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传递知识,指导行为。此方法简便易行,时间安排灵活,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但应注意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免过多地使用医学术语。②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干部及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疾病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情发展经过、皮肤口腔疱疹的护理、消毒方法等,增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回去后在本辖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疾病。消除恐慌心理。③文字宣传:多方收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措施等资料,打印成册,向易发年龄的幼儿园、与各社区散在婴幼儿及前来就诊的患儿家属发放。在医院大厅、病房走廊开辟宣传栏,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及文字使患者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有全面的认识。④示范教育:在就诊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用实际操作教会他们家庭护理方法。

2.2健康教育内容:①疾病知识宣教:有资料显示,入院时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排在首位的是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案[2]。因此,医嘱开出后,护士应立即给患儿进行治疗,并向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包括传染原、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②消毒隔离: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的患儿,要消毒双手。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③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口腔疱疹疼痛,加之发热食欲下降,水分与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适当补充水分与营养,指导家长多给孩子饮水,饮食以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质与半流质,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饮食。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并用维生素B2粉剂或鱼肝油涂于口腔糜烂处,以减轻疼痛,使糜烂早日愈合。④皮疹的护理: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⑤心理护理:由于手足口病的聚集流行,大量患儿发病,加上医院的陌生环境均给患儿及家属造成极大的恐惧心理,故患儿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并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规章制度,并用温和的态度和语气安慰患儿和家属,爱护体贴患儿,使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3结果

通过医务人员及行政人员在手足口病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方法反复进行手足口病健康知识教育,消除了家长的恐慌心理,能够认识到患儿居家隔离护理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通过宣传所学到的消毒隔离知识,家庭护理与预防等知识,积极参与患儿护理管理,对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讨论

在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促进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居家隔离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我们选择手足口病患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引导他们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流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托幼机构、隔离观察室及政府组织的各级人员大会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知识及家庭护理知识教育,让广大民众对手足口病有了共同的认识,从而加强健康患儿的家庭预防工作,减少了疾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5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龋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70-01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龋齿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病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我所对锦州市市区5所幼儿园1143名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随机抽取锦州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1143名,其中男童584名,女童559名。

1.2方法调查人员由我所有经验的儿保医师组成,调查前进行培训,并制定调查内容、表格和问卷。认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病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执行,对在园儿童乳牙进行详细检查和登记,由儿保医生统一填写,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患龋率在受检的1143名儿童中,患龋人数883名,患龋率77.25%,龋均4.67颗。龋齿的好发部位以咬合面第4、5乳磨牙为主,其次是上颌前牙。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见表1。

表1锦州市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患龋率比较

2.2患龋儿童的性别比较受检男童584名,患龋人数435名,患龋率74.49%,龋均4.50颗;女童559名,患龋人数448名,患龋率80.14%,龋均4.85颗;女童高于男童,p

2.3年龄与患龋牙位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磨牙的患龋率增加,2岁组上乳前牙患龋数较高,奶瓶龋还是造成幼儿龋坏的主要原因。男、女童乳磨牙患龋率均较高。见表2、3。

3讨论

3.1锦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本次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调查结果表明,锦州市区学龄前集体儿童患龋率为77.25%,龋均为4.67颗,男童患龋率74.49%,女童患龋率80.14%,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齿好发部位与年龄有关,2岁组以上颌前牙为主,3~5岁组以第4、5乳磨牙咬合面为主,下颌较上颌多发,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

3.2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有:①儿童乳牙牙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决定了牙与邻牙的接触为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而患龋;②因年龄小,儿童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有饭后不刷牙的现象,不能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③饮食习惯:含着奶瓶睡觉,易引发奶瓶龋;儿童喜食甜食,家长也喜欢用糖果来哄孩子,而甜食是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吃甜食易致龋齿;另外幼儿喜好酸奶,有的家长忽略了酸奶对牙齿的龋坏作用,长期摄入易使牙釉质的钙质脱失;④教育宣传力度不足,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督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多数家长均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代,乳牙龋齿不需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⑤未能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如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等。

3.3建议①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提倡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②注意膳食均衡,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等食物,自觉养成少吃糖的习惯。③加强入托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管理,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并建立检查档案,发现龋齿及早治疗。④应用含氟牙膏防龋,增强儿童对龋齿的抵抗力;对六龄齿已萌出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⑤利用“全国爱牙日”及爱牙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教育家长和儿童学习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水平,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让家长自觉地指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6

【关键词】龋病;乳牙;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51-01

龋病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儿童乳牙患龋不仅可引起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和崩解,影响儿童的咀嚼和营养吸收,还会对儿童的正常心理发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全面地制定儿童尤其是龋高危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本研究对3~6岁儿童进行口腔龋病检查并向家长发放问卷,分析影响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因素,建立龋病回归模型并对儿童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

1材料和方法

1.1样本选择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按照城乡人口比例,在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或乡镇,从随机抽取的街道(乡镇)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私立或公立幼儿园的3~6岁儿童,要求所有调查样本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共纳入样本1650名,其中男孩897名,女孩753名,平均年龄60.9个月。

1.2儿童龋病检查

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有关儿童龋病的标准,将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破坏,或明确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Cpi探针证实视诊所判断的咬合面、颊舌面、邻面的龋坏。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

所有幼儿园儿童的龋病检查由2名专业口腔医生进行,龋病状况的记录由1名口腔保健医生完成。医生之间及同1名医生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5。

1.3研究因素及变量赋值

根据儿童龋病病因学及学者的研究结果设计问卷,将儿童乳牙患龋相关危险因素归纳为生长发育、饮食习惯、口腔行为、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干预措施6个方面共16个变量进行量化赋值,发放问卷让儿童家长填写。共发出问卷1650份,收回1523份,样本丢失小于10%。

1.4统计学分析及模型建立

采用SpSS13.0软件将各项数据生成图表,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X2检验,观察其与儿童龋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然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全部纳入,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最终回归模型。将相关因素进行变量交互作用检验,观察是否存在自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根据模型对儿童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

2结果

2.1患龋情况

1523名受检儿童的患龋情况可见,受检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71.77%,龋均为4.70,龋面均为7.43。其中36~48、49~65、66~81月龄儿童的患龋率分别为56.80%、71.68%和78.31%,不同月龄儿童的患龋率有统计学差异(p

儿童龋齿在乳牙列中的好发牙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上颌乳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上颌乳侧切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下颌乳中切牙、下颌乳侧切牙。左右同位乳牙龋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同位乳牙除尖牙外龋齿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

2.2各因素与儿童龋的相关关系

对问卷中涉及的各因素与儿童龋的关系进行分析可见:月龄、进食碳酸饮料频率、睡前进食、进食奶制品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托幼机构、居住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局部用氟与儿童龋显著相关(p

在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因无法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X2值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因素与儿童龋病相关性的大小,X2值越大,该因素与儿童龋病相关的可能性越大。按X2值从大到小排前10位(不包括自由度df=1的因素)的因素为:月龄、家长受教育程度、进食奶制品频率、睡前进食、进食碳酸饮料的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子女数目、进食甜食频率。性别、每天刷牙次数、牙膏种类和家庭收入这4个因素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

2.3儿童龋病模型及患龋危险性的预测

2.3.1儿童龋病模型建立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全部纳入,进行回归分析,进入最终回归模型的因素为:月龄、托幼机构、居住地、进食碳酸饮料频率、进食奶制品频率和睡前进食。该6个因素的分级标准,由其各自相应的回归系数及比数比值可知,对于那些月龄较大或很少进食奶及奶制品的儿童,其患龋风险相应增大;公立性托幼机构、无睡前进食习惯、很少进食碳酸饮料或居住于城市的儿童,其患龋风险则相应减少。

对所有结果变量进行变量交互作用的分析,未发现变量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所建立模型具有可信性。

2.3.2模型检验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p=0.784,表示模型拟合良好,该模型可对儿童患龋危险性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3讨论

儿童龋病的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底物,而这些底物又必须在口腔中滞留足够的时间。研究证明,喜爱碳酸饮料和睡前进食的儿童的患龋率较高,而经常喝牛奶或其制品的儿童的患龋率较低。原因是喜爱碳酸饮料和睡前进食的儿童让大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长时间停留在牙齿上,延长了致龋菌的产酸过程,促进了细菌对牙面的附着以及细菌间的相互附着,并影响菌斑的渗透性,从而降低或阻止了唾液的缓冲能力,使牙齿长期暴露在酸性环境中,引起牙齿的酸蚀脱矿,龋坏发生;而牛奶或其制品因含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及多种与唾液成分相似的物理和化学物质而具有明显的抗龋和抗脱矿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经常喝碳酸饮料、睡前进食的儿童容易发生龋病,而经常进食奶或奶制品的儿童不易患龋。

参考文献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7

一、办学方案

1、办园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几个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2、教职工情况

全园教职工共计4人

园长拟由苗迎春担任。苗迎春,女,1971年1月出生,住址:平谷区海关西园22号楼2单元10号。主要工作简历:1989年在韩庄高中毕业后在南独乐河镇幼儿园任教;1996年至2000年任望马台幼儿园园长;2000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民办幼儿园任教;2003年9月至现在,开办七色光幼儿园任园长

拟聘教师王小艳,女,1976年8月出生,住址:金海湖镇马屯村。主要工作简历:1996年7月东高村职业高中毕业,1997年9月在黄松峪中学任打字员,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南独乐河幼儿园任教,现在七色光幼儿园任教。

拟聘教师李红梅,女,1971年1月出生,住址:东高村镇南宅村。主要工作简历:1989年7月在英城职业高中幼教专业毕业,1990年至2003年在南宅幼儿园任教,现在七色光幼儿园任教。

拟聘厨师郭淑荣,女,1953年12月出生,住址:平谷区园田小区。主要工作简历:1990年至2003年在华奈服装厂工作,2004年2月至今,在七色光幼儿园任厨师。

二、发展规划

加强科学管理,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落实教育目标,提高保教质量;建设一支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具有较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使环境幽美和谐,具有儿童情趣;力争3年内办成本区规模较大、管理正规的幼儿园。

项目目标之一: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目标任务

(1)加强目标管理、计划管理,使全园工作计划能为实现规划服务。各部门学会围绕工作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使各项工作计划上下呼应,构成体系。

(2)完善各类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3)加强民主管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定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

(4)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新的结构工资方案,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启动内部活力。

项目目标之二:提高保教质量。

目标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各年龄班学期教育目标。

(2)加强体育工作,搞好体育锻炼,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提高幼儿饮食质量和加强卫生保健中的视力保护及口腔保健工作。

(3)运用多种教育手段,继续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4)积极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与交往能力。

(5)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在工作中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6)搞好安全工作,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注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7)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家长工作,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和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

项目目标之三: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目标任务

(1)各类人员达到高中以上学历。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北京市师德要求,用“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八字园训,规范教职工行为。

(3)提高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园长:提高管理水平、决策能力以及业务指导能力。

教师:具有观察、分析幼儿的能力,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指导游戏活动的能力。

保健员:具备一定的保健业务能力,3年内达到主管医师水平。

财会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炊事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保育员:提高管理幼儿生活的能力和参与一定教育工作的能力。

项目目标之四: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目标任务

(1)不断完善卫生保健制度。

(2)幼儿膳食管理达到市一级幼儿园的水平。

(3)加强幼儿视为保护和口腔保健的研究工作。

(4)加强对体弱儿、肥胖儿的管理等。

平谷区七色光幼儿园

2004年3月30日

??

??

??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8

【关键词】儿童 健康体检 分析

为了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全面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2007年我们对仪征市化纤区6所幼儿园1332名儿童体检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仪征化纤生活区6所幼儿园1332名3~6岁儿童。

1.2方法对仪征化纤生活区6所幼儿园的集体儿童进行健康检查,采用苏州市东吴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ea型儿童保健电脑进行生长发育评价,身高≥21s为达标,体重

2结果

疾病总检出率为38.39%,其中龋齿检出率为30.86%;佝偻病后遗症为0.23%;肥胖为7.28%,贫血、消瘦分别为0.15%、0.38%,低体重、发育迟缓分别为0.08%、0.23%,其他(疝、皮肤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占0.45%。具体见表1。

3讨论

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除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本市化纤区儿童龋齿检出率为30.86%。反映我市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尚未引起幼儿园及家长的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应加强幼儿园的口腔保健工作,选择适合集体儿童使用的有效、简便、经济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及正确的刷牙方法指导,并将相关内容制成宣教片在电视台播出,以提高全社会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和工作的支持。表1仪征市化纤区2007年1332名3~6岁儿童体检结果

防治小儿“四病”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经过多年来的连续监测,小儿“四病”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次佝偻病后遗症检出率为0.23%,说明化纤区儿童佝偻病的防治还存一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继续加强营养膳食以及户外活动等保健指导,加大防治“四病”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儿童肥胖易发展为成人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儿童肥胖发生率在一些国家为10%~20%[1],1993年香港地区3~18岁儿童肥胖发生率为10.08%[2],我国1996年8大城市进行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肥胖儿童检出率为11.76%[3]。2000年北京为4.24%[4],2001年成都为2.05%[5],本组资料检出率为7.28%,虽低于1996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与近年某些地区相比偏高,应引起重视。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注意合理的膳食平衡,减少糖、脂肪等高热量类的食物摄入,鼓励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为各年龄组的儿童提供适宜其年龄特点的体育锻炼场所和设备,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贫血、消瘦的患病率分别为0.15%、0.38%,说明部分儿童的营养状况仍值得担忧,为了保证孩子在幼儿园合理的平衡膳食,应加强幼儿园膳食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膳食调查,多食动物肝脏和血、蔬菜,并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以降低贫血患病率。

仪征市化纤区幼儿园低体重、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0.08%、0.23%,明显低于2000年西部地区的低体重、发育迟缓的21%、29.7%[6],说明仪征市化纤区幼儿园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较好。其他占0.45%,体检中查出疝气、皮肤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虽然人数不多,但部分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影响,应对这部分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做好咨询工作,必要时建议家长请专家会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宗一,蔣竞雄.儿童期肥胖的危险因素及对健康的损害.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5(2):112.

2梁淑芳,吴文英,刘德辉,等.香港地区3~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率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29(5):270.

3李辉.小儿肥胖.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3):129-130.

4陈欣欣.北京市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评价与分析.中华儿童保健杂志,2001,9(3):175-177.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9

【关键词】贵州省;少数民族;儿童;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00-02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落后省份,其中少数民族较多,而且,他们都居住在偏远山区,经济来源少,收入普遍较低,多数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绝大部分儿童留守家中,生活由年迈的老人照料。为了了解这些山区少数民族儿童的健康状况,本院对他们进行了健康调查,为以后少数民族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系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儿童,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们随机抽样2673名少数民族儿童进行了健康调查,其中男1440例,女1233例,年龄2~7岁。

1.2调查方法医务人员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和健康体检表),在居民定居点和学校进行现场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贫血、营养不良、肥胖和龋齿等情况,采用wHo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患病率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据统计,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医疗设施落后,医疗技术差,人们的医疗知识少,健康意识薄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尤其是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疾病是长期影响农村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在5%以下,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1]。根据2006年wHonCHS推荐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参考值Z评分法[2],本调查统计中发现,贫血和营养不良发病率低,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不同,而肥胖和龋齿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农村工业污染少,生活的自然环境好,再加上医疗技术也有所提高,才改变了以往贫血和营养不良经常发生的局面。龋齿病是一种公认的细菌感染性疾病[3],其发生与生活习惯,口腔卫生等因素相关。儿童多数喜欢进食质软,粘滞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易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饮食而导致龋。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健康宣教差,留守儿童的手卫生知识少,在用手拿食物进食时容易带入很多细菌。同时,口腔卫生执行差,刷牙方法不对,或是因为慢性咽炎等疾病导致刷牙时呕吐就不能坚持刷牙,也会导致龋齿的发生。另外,很多口腔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导致龋齿病。肥胖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伴随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有研究发现中国儿童Bmi与体脂和体脂百分比的相关程度更高[4]。根据wGoC(即中国肥胖问题工作小组)推荐的标准[5],从本调查中发现,5~7岁肥胖率最高,达25.89%,p

从本调查研究分析,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已经不是主要问题,肥胖和龋齿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改变农村的生活习惯,包括注重手卫生,口腔卫生,重视口腔疾病的及时治疗;改变饮食结构,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和加强锻炼,燃烧掉过多的卡路里才会使留守儿童获得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忽丽莎,张毅,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0~6儿童营养不良等常见病的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12,6(27):3142-3145.

[2]wHomulticentreGrowthReferenceStudyGroup.wHochildgrewstandards:Length\height-for-age,weight-for-age,weight-for-length,weight-for-heightandbodymassindex-for-age;methodsanddevelopment[m].Geneva;wHo,2006.

[3]孙晓旭,杨太全,张永.少儿龋齿发病的影响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9(26):3698.

[4]张兰华,刘清,兰州市3~12岁儿童Bmi肥胖标准参考值.中国妇幼保健,2012,7(29):4557-4560.

[5]王志宏,郝鸿飞,杜树发等,不同超重参考标准在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中的比较,卫生研究,2004,18(6):740.

幼儿口腔保健教案篇10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

手足口病是因为肠道病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疾病,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菌有20多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1],严重的影响了患儿学习、生活以及健康。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的幼儿居多,一般会伴有口痛、低热、厌食、手部、足部、口部会长小溃疡,一般一周之内可以自己痊愈,过于严重者则会出现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所以幼儿患上了手足口病时,家属应予以高度重视,尽快就医,如果患儿不能够及时就医,严重者会出现死亡。除了相应的治疗以外,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护理工作,有效的保持了患儿的健康,降低了幼儿并发症等的发生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是入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儿的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均自愿进行本研究;116例患儿中没有精神性疾病、传染病患儿,均可以完成本次研究,不会中途离院。入院后116例患儿进行了检查,患儿在临床上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小溃疡、红疹、水泡等症状。116例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30例,女性28例,年龄平均(4.4±0.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29例,年龄平均(4.8±0.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太大差别,治疗结果可相互比较。

1.2方法将11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为58例,对照组为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注重患儿的入院指导、疾病宣讲、饮食干预和生活指导等。

1.3护理方法

1.3.1常规护理为了让患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医护人员应向患儿以及家属讲解关于口腔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方法、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进展及治疗注意事项等,让家属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向患儿讲解口腔疾病的主要特点,强调饮食对治疗的影响,纠正患儿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让患儿坚持治疗。

1.3.2健康教育①了让患儿和家属更加了解手足口病,向患儿已经家属发送健康宣教小册,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手足口病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方法。并且让患儿和家属对手足口病的了解,减少焦虑和担心。②卫生教育。医护人员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生活健康指导,注意通风,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并需要做好患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患儿的床铺保持干净,口腔清洁,饭前和饭后都需要进行漱口。幼儿家属需做好幼儿的保暖工作,预防幼儿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③用药教育。患儿的手、足、口部涂药之后,患儿家属需要注意,患儿此时不能立即饮水或进食,保障药效的正常发挥。④饮食干预,饮食需要既能保证热量和营养充足,又需要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一定的限制。制定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尽量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多样化饮食,保证患儿的营养充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少量多餐。⑤出院后的护理。患儿在出院后,需要遵循医护人员的嘱咐合理科学用药,并且对患儿和家属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的宣讲,让家属注重患儿的个人卫生,经常饮水,定期对玩具、餐具进行消毒,提供合理的饮食,提升患儿的免疫力。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

1.5评定方法治疗显效:患儿身体基本恢复,低烧症状消失,水泡、红疹消失。治疗有效:干预护理后患儿的感染并发症大大的降低,患儿身体基本恢复,低烧、水泡、红疹基本消失。无效:患儿身体并未恢复,低烧、水泡、红疹症状并未消失。评定标准:根据患儿的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分。

2结果

所有的患儿都进行了护理,其中58例患儿及家属采取了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对于手足口病的认知、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和家属的治疗的心态、饮食习惯、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1.03%,而观察组的满意度达到了96.55%。

3结论

患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患儿的抵抗力较差,手足口病的病情较急,如果不及时治疗,结果难以料想。由于患儿家属对于患儿患病的原因不明确,并且很多的患儿家长极为缺乏经验,导致对疾病时会产生恐惧,所以医护人员安慰和鼓励家属,消除家属因患儿病情而产生的消极情绪[3]。在患儿治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耐心的向家属介绍手足口病出现的原因、传播方式、传播范围,预防方式,以缓解家属的紧张。减少家属的疑虑,并尽最大努力获取他们的信任,有利于患儿的治疗。

健康教育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其教育结果十分有效,降低了家属对患儿病情的担忧,提高了家属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4]。综上,在入院时对患儿和家属实施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治疗质量,在临床治疗上是值得推广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唐俄.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12):981-982.

[2]杨英梅.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05):1268-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