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28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1

羊绒是我国珍贵的特种动物纤维,由于其化学性质与羊毛相近,鉴别非常困难。利用显微镜鉴别山羊绒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类山羊绒的不断出现和山羊绒鳞片结构的变异,山羊绒与类山羊绒的鳞片鉴别特征相近,比较容易产生误判。本文通过比较近红外技术以及显微镜试验方法在羊绒羊毛鉴别上的优劣势,提出近红外技术应用于羊毛羊绒实际鉴别工作中的几点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羊毛;羊绒;检测;近红外光谱;可行性

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由于山羊绒和绵羊毛在化学组成上非常相似,近20年间,尽管国内及国际上的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求Dna技术、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等方法鉴别山羊绒与其他动物纤维,但目前的羊绒鉴别仍然主要是依靠显微镜观察。在国际市场上,羊绒制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不少商家为了降低价格成本,加入羊毛以及其他纤维,特别是羊羔毛、超细羊毛、剥鳞毛、牦牛绒等,有时制假者对羊毛拉细和去鳞等处理后,显微镜方法也难以奏效。

近红外光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其与化学计量学结合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光谱峰重叠、信息弱等缺点。目前近红外技术已经应用于医药、化工、农产品检测等各个行业和部门。在近红外谱区,对纺织工业中纺织材料,纺织化学品、织物上整理剂的分析以及反应过程、反应机理的研究都已经成功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分析速度快,无需前处理,分析过程中无需化学试剂属于绿色分析等优点,纺织工业中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质量监控和定量、定性分析织物的组分及物理参数等越来越广泛[1]。

由于羊绒的优异性能和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等原因,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保证羊绒产品质量,提高我国羊绒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寻找快速准确的羊绒鉴别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比近红外技术以及显微镜试验方法在羊绒羊毛检测上的优劣势,提出近红外技术应用于羊毛羊绒实际鉴别工作中的几点可行性方案。

1山羊绒与绵羊毛检测工作现状

1.1显微投影法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光学投影显微镜法,其原理是根据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的鳞片结构特征区别:(1)羊绒鳞片比羊毛薄,在显微镜下光线的透过性能好,透光均匀,纤维亮度均匀,无阴影感;而羊毛纤维的鳞片厚,透光不均匀,毛干多阴影感。(2)羊绒鳞片包覆毛干紧密,翘角很小,比较光滑平贴;而羊毛由于鳞片比较厚,导致翘角大,表面突起较多,缺少平滑感。(3)羊绒鳞片长度较长,间距大,排列密度大;羊毛的鳞片长度短,间距小,排列密度小。(4)羊绒纤维毛干均匀,很少扭转,变形;而羊毛纤维毛干不均匀,扭转较多[2]。尽管羊绒、羊毛纤维存在以上这些特征的差别,但有时候这些特征区别非常细小。纤维投影法操作的具体步骤是利用人眼在投影显微镜下(放大500倍)逐根分辨出各类纤维1500根,并分别记录其根数,同时测量其直径,通过公式计算出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的重量百分比[3]。

1.2显微投影法的优缺点

由于羊绒、羊毛属于天然纤维,其形态不断受到环境和品种的影响而变化,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能够对羊绒羊毛进行鉴别,因此依靠人眼辨别仍然是目前羊绒羊毛鉴别的主要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的成本较低。

但是受到显微镜放大倍数和景深的限制,图像分辨率较低,受样品颜色影响较大,如果是深色样品需使用保险粉脱色再测,对样品会有一定损伤,造成辨别难度加大,而且一般为暗室操作,一个样品的测试时间大约1小时左右,对检验人员的视力影响较大。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是一项主观检验。因此,相同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检验,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2近红外检测技术在羊绒羊毛鉴别方面的进展

2.1近红外法

近年来应用近红外光谱对纺织品及羊绒羊毛进行鉴别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赵国《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羊毛、羊绒鉴别》利用5批羊毛羊绒共30个样品采用定性方法进行了建模,并采用模型对原样品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良好[4]。苏桂芳等《可见—近红外光谱用于鉴别山羊绒与细支绵羊毛的研究》中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选用了30个样品建立了山羊绒与绵羊毛的鉴别模型,运用此模型能够准确地对山羊绒和细支绵羊毛的16个未知样品进行辨别[5]。袁洪福等《纺织纤维及其制品非破坏性快速鉴别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中提到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羊毛羊绒原料、混纺产品共79个样品进行研究,采用系统树方法对样品光谱数据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采用主成分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压缩,通过主成分模式空间作图法分析样品的聚类和区分情况。采用SimCa算法研究组成相近样品的纤维差别,使用马氏距离区分不同种类的样品。采用微分和多元光散射校正算法消除噪声和基线漂移对光谱数据的影响。当剔除7个异常样本后,羊绒、羊毛和二者的混纺之间获得清晰分离[6]。以上这些研究都表明了采用近红外进行羊绒、羊毛定性定量检测的可行性。

2.2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缺点

近红外光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检测羊绒羊毛样品时,不需要进行任何前处理就可以穿透,也不需要任何化学试剂,对样品无破坏,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和常规分析方法相比,测试重现性好,分析成本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苛刻,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胜任工作。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可以节约大量的试剂费用。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2

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是无法比较的!虽然我们都有一定的缺点,但并不代表可以胡乱地看低自己,将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比较;这样的人只会被人看作一个懦夫、愚昧的人!事实上,我们要比较的是自己的缺点而不是别人,别人的优点是祢生活中的反差,是让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伊索寓言》中的《牛和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的爆裂了。我觉得这只青蛙好笨呀!它不应该和牛比来比较,这样不就是拿自己的缺点去比较别人的优点吗?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会进步。这句话的确不错,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横向、纵向的比较来更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改变自己、优化自己。但如果这个比较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许结果就不会这么乐观了。通过与优秀人方方面面的比较,我们的优点一个个消失,而缺点被慢慢放大,我们的自信心被一点点磨灭,留给自己的只在否定。这样的比较结果是我们谁都不想看到的,但同时又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还不住地往这个陷阱里跳,而且义无反顾。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3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中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论文联盟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受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的影响,医药类高职高专《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实验课时偏少,实验内容基本以显微鉴定实验为主。

中药调剂员和中药购销员是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日后就业比较常见的岗位。两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中包括:常见的400种中药饮片的识别;能运用常见分析仪器对中药进行初步分析检验。

由此可见,现行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对就业人员的岗位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对《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现状

1.1理论课上缺少互动性

目前,大部分医药院校在上《中药鉴定技术》课时,都是理论和实验分开教学,理论课在先,实验课在后。在理论课上,老师用语言描述或用图片来介绍药材的性状鉴别特点,学生则是不停的做笔记,而不是通过口尝,手摸,鼻嗅来学习药材的鉴别要点,这种“注入式”、缺少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是存在一些弊端。因为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形态学科,需要反复观察,不断实践,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好中药鉴定的知识与技能[1]。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繁杂,琐碎,记忆点多,同一药材存在一药多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情况;同一药材有不同的规格、等级;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同一药材还存在多种混淆品。因此,如果仅仅用图片来介绍,而没有药材来观摩的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单一,不适应岗位需求

实验课的传统内容是以显微鉴定为主。其中,显微鉴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前老师准备实验材料,课上讲授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然后学生按照要求去寻找药材的粉末特征组织,最后画药材的显微特征图。这种单调,“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漠,积极性不高。

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要求可知,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理化鉴别也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际工作中,但是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在实验课中开展的非常少,就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之间,出现知识层次的断档。

1.3实验材料选用不全面,缺乏完整药材

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鉴定任何药材的关键步骤,学生只有多看、多比较、多学习,才能更好地具备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因此,实验课中所选用的材料就非常重要,应选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完整药材、不同规格的饮片以及相对应的常见混淆品作为材料。然而,大部分实验室由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只选用单一的饮片作为实验材料,导致很多学生只认识饮片而不认识原药材,在学习过程中把原药材和饮片割裂开。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市场上不同规格,不同等级的药材时常常不知所措,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专业优势。

2《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

2.1重在实践,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具备药材的性状鉴别能

转贴于论文联盟

力,并且还能用常规的分析仪器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我校从下学期开始将选用一个班级,30名学生试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该教学方法是将《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中药鉴定实验室。在实践中教理论,能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问题。

在课间,以4人为一组,将课堂上要讲的药材分组发给学生,课堂上老师边教药材的性状鉴别,学生边根据老师所讲的鉴别要点,通过眼观、手摸、鼻嗅、口尝等传统方法,对药材进行观摩。在学习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随时都可以提问,老师教完后,学生也学会了怎样鉴别药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印证。下课后,以宿舍为单位,学生可以保留一份药材,从而在课后还能继续学习。下堂课开始前5分钟,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手中的药材,讲述来源,性状鉴别特点,以巩固学习效果。

2.2重在能力,充分利用中药标本馆资源

我校中药标本馆藏标本共500余种药材,其中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材约50种。在《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安排(6~8课时)参观中药标本馆进行学习,尤其是要学习贵重药材。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大多数院校从降低实验成本考虑,大部分贵重药材就不会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常用伪品或混淆品来代替正品贵重药材。通过参观标本馆,树立学生对混,伪品的警惕意识,既不会增加实验成本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鉴别能力。

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我校中药标本馆已将馆藏标本以文字、图像等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建立了中药学习系统,并由专任老师定期进行维护,充实。中药学习系统中的每味药都是图文并茂,记载全面,包括中药的四大鉴别方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近年来的临床报道等等。学生在中药标本馆看标本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馆内配备的电脑随时查阅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全面又系统的掌握。在课外,由于中药学习系统的建立,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站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可真正实现中药资源的全面共享。

2.3重在拓展,深入药材市场进行现场学习

药材市场是进行药材交易的场所,市场里所含的药材品种繁多,规格齐全,可弥补实验课上教学品种的不足。此外,市场里交易的药材良莠不齐,真伪混淆,需要用专业的眼光去鉴别,因此,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学校可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去当地的药材市场进行现场学习,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学习8味药,掌握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熟悉药材的商品规格及划分依据,熟悉常见混淆品的鉴别要点,了解市场价格,了解日成交量。每天的作业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把在市场上所学的知识,按照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商品规格、市场价格以及相应混淆品的鉴别要点,分门别类的记载下来。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市场,通过用专业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重在应用,增加理化鉴定的实验内容

理化鉴别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理化鉴别的方论文联盟法很多,要全部掌握也是有困难的。《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是从事鉴定工作的基本依据。笔者认为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掌握最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薄层色谱、紫外色谱及高校液相色谱,熟悉这些鉴别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这对于今后从事鉴定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在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可根据《中国药典》的标准,进行鉴定程序的讲解与演示,从药材的取样开始,然后根据不同样品及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最后对药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进行评价和鉴定。通过模拟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鉴定工作的严谨性,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2.5重在创新,中药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

转贴于论文联盟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乌梢蛇[2]和蕲蛇[3]都新增了用pcr技术来鉴别药材的真伪。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直接分析生物的基因论文联盟型而非表现型,其鉴别结果不受观察者的主观性,药材的环境因素,样品形态(原品,粉末或片状)和材料来源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难鉴别,对观察者经验要求高的药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标记法来鉴别,其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2.6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传统的考评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偏重于应付理论考试,考前死记硬背性状鉴别特点,考完后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新型的考核机制根据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形成两步考核法,即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基础知识考核。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综合分析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知识考核以笔试为主,结合平时成绩。两种考核分别以100分记入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中,如考核学生的性状鉴别能力,可从常用药材及常见伪品中随机抽取60种药材作为考试内容,让学生在1h内完成辨认。如考察学生的显微鉴别能力,分别以3~4种混合成一包未知混合粉末,分发给学生,让其通过显微鉴定,鉴定出分别为何种药材,并绘出每味药材的主要粉末特征图或以文字描述其主要鉴别特征。如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情景,选取相关的药材,让学生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的检测程序来鉴别这个药材的真伪,优劣。通过以上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不仅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同时,通过此类考核机制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中药鉴定;近红外光谱;应用

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较多,药物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中药的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上常用的根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根据理化性质鉴定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鉴定重要良莠,但是前两种方法需要积累一定经验,而理化鉴定耗费的时间很长[1],因此,找到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的鉴定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于中药品种、真假及产地等特性鉴定中的作用。

近红外光是一种波长在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的一种电磁波,是21世纪以来发展较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将电子技术、光谱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化学技术融为一体,在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操作简单,分析迅速,效率高,花费少,结果重复性好[2],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过程中样品不需要处理,不会破坏受检品,使得在线分析便于实现,是一种典型无损伤的分析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1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

11原理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光谱技术与化学技术的新型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分析方法,其主要是以分子的振动为基础,但是与中红外的分子振动不同,近红外区的振动频率比较高,分子主要是采用倍频吸收(含氢集团)及合频吸收两种方式对其吸收,近红外光谱技术主要是通过测定相应的光谱,利用其组成或者性质的相关数据库,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建立准确的校正模型[3],将未知样品与建立的校正模型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定性及定量分析。

12近红外光谱技术特点①分析速度快,一般在30s内就可以鉴定完成。②操作及制备样品简单易行。③一次样品采集即可以完成多种指标的检测。④当模型建立后,不需要其他化学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有毒试剂。⑤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⑥精确度及准确度较高,结果可靠。

2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21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鉴定中药真伪中的应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准确迅速的鉴定出多种不同的中药药材,有研究[4]对于16种不同的中药药材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根据光谱图可以准确地看到峰位置、峰数目及峰强度之间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鉴定不同的中药材。

22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鉴定中药品种中的应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中的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鉴别不同的中药品种,利用近红外光谱的谱图的特征,能够有效地鉴别形态相似或者种属关系较近的中药品种。

2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鉴定中药产地中的应用对于中药产地的鉴定是近红外光谱技术较为鲜明的优势,与传统方法相比,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的判断中药是否来源于较好的产度,为鉴别其质量优劣提供基础。

24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成药的定性鉴定中药复方是一种不同配伍比例的混合物,传统分析方法对其鉴定存在一定的困难,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聚类方法结合能够很好的鉴别出中药复方的成分,其主要是借助不同组分的指纹图谱,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建立一种识别模型,从而达到对于不同配伍比例的中药复方的鉴别。

3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缺陷

虽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应用如此广泛,鉴定效果准确可靠,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点[5]:①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其组分的含量应该在01%以上,因此,其检测的灵敏度较低,对于中药中含量较低的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②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对中药材进行鉴定时,需要对原始图谱应用准确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对于解决中药产品鉴定中的困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需要建立准确的校正模型,从而对样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其准确度及精密度较高,检测速度快,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中药鉴定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沭华,张学工,周群,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鉴别中药材产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4):629632.

[2]龚海燕,宋瑞丽,李珊,等近红外光谱结合一致性检验对铁棍山药的鉴别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27(7):967969.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5

根据市志办“推进科学发展,编修一流志鉴”这一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办党组在学习调研阶段,就年鉴如何切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良服务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是分别与各县(市)志办和市志办年鉴编辑科的一线编辑人员进行访谈,二是分别召开了8县(市)3区志办主任座谈会和市志办党员干部座谈会,三是向部分《**年鉴》撰稿人发送征求意见函;四是先后赴**、**等市志办,登门求教,学习外地好的经验。通过一系列的调研,从整体上弄清了现状,查明了问题,明确了方向,为推进全市年鉴工作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全市年鉴工作的现状

在市县各级政府关怀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和广大年鉴工作者辛勤努力下,**市级年鉴共出版了16卷,县(市)级年鉴出版了20卷,以《**年鉴》为例,以900万字的篇幅、近3000幅图片,忠实记录了**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年鉴》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体例上不断完善,技术手段上不断改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不仅在**市、**省,甚至在全国年鉴行业中,都走在了前列。1996年卷,获得**省第二届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卷,获得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评选综合二等奖、条目编写二等奖、框架设计二等奖、装帧设计二等奖;1999年卷获**省第三届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20xx年卷获第一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优秀奖;20xx年卷参加全国方志系统首次评选,获一等奖;20xx、20xx年卷,两次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三等奖。《**年鉴》在内容上紧扣时代脉博,体例上不断完善。皖江开发、黄梅戏艺术节、抗洪抢险、思想解放大讨论、机关效能建设、东向发展战略、党员先进性教育、历史文化名城、十五纵览、数字**、宜城崛起战略、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年度聚焦、年度人物等特色栏目,记录了**市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事件。在体例上,《**年鉴》采用类目、栏目、条目的记述方式,前有英文目录,后有索引,便于交流和查阅。为服务社会、走进百姓生活,《**年鉴》自1999年卷开始,在“附录”类目下设“实用指南”等栏目,20xx年卷则专设“服务篇”,提供生活信息、交通信息、热线电话等资讯。近年来,《**年鉴》为突出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特摘编市委、市政府有关民生工程的相关文件,提供给读者参阅。同时,还有“社会调查”、“热点专题”等栏目,及时反映社会各界关心的要事。《**年鉴》目前已建立的年鉴交流单位达70多家。从20xx年卷开始,《**年鉴》开始特设“全国部分

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指标”表,目的是为了增加信息的幅射、扩大年鉴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年鉴编辑人员还经常去兄弟省市志办上门交流,20xx年在山东考察期间,与淄博、泰安志办就年鉴的编纂工作互相进行了交流,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为了促进年鉴的编研,市志办曾召开过专门的研讨会议,邀请年鉴撰稿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年鉴工作提出意见,并随年鉴的发行向各界散发征求意见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9年《**年鉴》创刊五周年、20xx年创刊十周年举行了庆祝活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年鉴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另一方面,年鉴工作者在编纂工作之余积极研究探索年鉴理论,多年来在全国性刊物《年鉴信息与研究》、省刊《志苑》、《**地方志》以及省志办简报和**市政府《每日动态》上,撰写了大量研究文章和报道,其中研究论文就有50余篇,象《促进文化发展是年鉴工作的历史使命》、《年鉴与地方志条目的差异》、《关于年鉴根本属性的思考》、《与时俱进,调整创新地方年鉴的信息渠道》、《浅谈年鉴信息的连续性与幅射效应》等,为年鉴的编纂探索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与方法,提高了年鉴的编纂质量。

多年来市属各县区,在年鉴编纂上也是成果累累。到20xx年9月,全市共有**、**、**、**、**、**、**6县1市出版了年鉴,其中**市一年一鉴,20xx年是第11卷本;**出版了四卷,分别是1998年卷、1998~20xx年卷、20xx~20xx年卷、20xx~20xx年卷;**一卷,1998~20xx年卷;**一卷,1988~1996年卷;**一卷,1988~1995年卷;**一卷,1990~1998年卷;宿松一卷,1986~1994年鉴。**县年鉴即将启动。

20xx年,有6个县(市)都将启动新一卷年鉴的编纂,**、**已开过启动会议;《**共青团年鉴》创刊,使本市年鉴系列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随着《地方志条例》的正式公布,**市的年鉴工作也将逐渐正规化、现代化。从编纂手段上说,年鉴编纂要实现科技化、年鉴信息共享要实现网络化。《**年鉴》20xx年已登上了中国年鉴网站、20xx年登上了**市政府网、20xx年上互联网,20xx年6月已正式加入国家年鉴数据库。?

二、全市年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年来,全市年鉴工作的成果是丰富的,成效是明显的,从而得到了市县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全市年鉴工作存在的不足也是较为显现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县之间、县(市)县之间发展不平衡。除市本级之外,8县(市)仅有《**年鉴》自1998年创刊以来,逐年出版,**县迄今仍为空白,**、**、**、**、**、宿松均为间断性编印出版,发展失衡问题十分突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二轮修志目标任务紧迫,二是人员编制紧缺,三是事业经费紧缩。

第二,现已出版的年鉴服务功能不强。从已出版的年鉴来看,总体内容大都偏重于资料的汇集,少数甚至流于一般工作总结,对年度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特色把握不够,缺乏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层次研究,以致于对党委政府决策和社会各界的服务功能不强。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少数供稿人工作上的应付,另一方面编辑人员缺乏组稿主动性,仅限于来稿编辑。

第三、编辑水平、出版周期有欠缺。年鉴是逐年出版的汇集上年度文献信息的工具书,着重于反映上年度的新动态、新经验、新成果。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思想上紧跟时代脉搏,知识上紧赶信息潮流,文风上紧贴社会大众。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编辑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却尚有欠缺,因循守旧,被动应付,不愿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其次,除市本级年鉴在全省率先问世外,《**年鉴》大致年底出版,其他县级年鉴都是跨年出版甚至周期更长,以致年鉴的时效性大为逊色。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年鉴的服务功能

第一,积极发挥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我们年鉴工作,也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作统领,在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市正处在跨越式发展、加快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年鉴工作要全面地客观地记录这一历史进程,自觉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大局,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大局,把各地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果真实地反映出来,以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正确决策,科学谋划,凝心聚力,促进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注重反映民生问题,注重记录发展中的软环境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出智献力。要着力提升年鉴的文化服务、公共服务功能,体现时代特色,彰显地方特色,利用掌握大量地情资源的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社会信息化需求。?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慕课书法鉴赏优势不足教学措施

mooCs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英文缩写,中文翻译为“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代表的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学生的规模数,一门慕课课程的学生数量可以达到很大的规模;“o”代表的open(开放),指的是只要对此课感兴趣、有想学习的愿望,就可以进来学,只需要一个邮箱,就可以注册参与,不分国籍和学籍;第二个“o”代表的online(在线),指的是学习在网上完成,不需要走进课堂,不受时空的限制;“C”代表的Course(课程),作为中心词,Course不仅仅是网上分享的精品课课件资料,不是单一一门课的课程设计,而是包含线上线下从课程设计开始到教学过程结束的动态整体。它包括课程和教学的设计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制作、教学进程的管理和互动、最终评价与学分等很多方面。基于慕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慕课在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中推行具有明显的优势。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都强调教育的信息化,要运用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随着网络覆盖下的微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越来越依靠网络学习、工作和生活。科技进步助推教育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同样面临着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mooCs(慕课)的出现,正是信息化教育实现的有利手段,由于慕课的开放性、透明性及其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通道和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因此,将mooCs运用到高职教学中是顺应时展与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我院学前教育学院在公共选修课“书法鉴赏”中引入慕课形式,在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一些不足,如何有效克服不足,更好地发挥慕课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书法鉴赏”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选课机制问题。由于选课时间固定,在选课高峰时段,网络问题、系统问题、课程类型、人数限制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学生选课的不自主,因此,有些学生凑合随意选择此课,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而已。

2.课程设置问题。此课程的设置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因此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和教授不深入、不持续。

3.学生态度问题。某些学生对公选课的态度认识不认真,旷课率较高,学习积极性不足。另外,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悬殊,教师对于课程的难易程度较难拿捏。

4.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书法鉴赏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只学好理论知识就可以的,缺乏实践的有效补充,很难学到此课的核心,而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有脱节现象,不能很好地实践书写,不利于此课程教学。

二、慕课在“书法鉴赏”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翻转授课模式,提高教学趣味性。任何一门课程的理论性都是枯燥的,需要下工夫学习和掌握。慕课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理论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书法鉴赏”课程本身比较枯燥乏味,知识点零散。慕课的引入,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途径自学知识点,课堂上变成了相互提问、查缺补漏的巩固知识的讨论会和相互欣赏书法作品的雅集会,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同时,对学习的认知、感受、领悟、合作及诠释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了。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引导者,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自主学习和探索,和学生一起赏析书法作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种授课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自由,课堂气氛活跃,趣味性增强。

2.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性。学生在线下观看“书法鉴赏”视频时,可以自主控制学习速度,不会出现无法跟上老师进度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慕课学习消化和巩固知识点,直到掌握。由于每次课都有事先安排好的书写任务,学生只有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才能完成书写的任务,目的性更强。因此,学生会更主动认真学习,由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向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发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进程。“慕课”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自我约束、时间管理、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完成课程学习,同时他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趋于激烈。

3.慕课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慕课形式的多样化,对教师制作和驾驭慕课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对慕课内容相当熟悉的基础上,要通过各种学习和查找资料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其次,由于教与学的互动性增强,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接受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全方位学习书法鉴赏知识,教学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三、慕课在“书法鉴赏”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在线学习内容单一固定。“书法鉴赏”由共有74个约20分钟的学习视频组成,分别是绪论7集,甲骨文2集,金文4集,石鼓文1集,篆书演变3集,散氏盘1集,两汉隶书9集,唐楷8集,柳公权玄秘塔1集,书法欣赏总论2集,行书13集,草书13集,魏碑10集。每一集的讲解都是遵循历史、代表书家、代表作、鉴赏的顺序。这些内容太单一和固定,缺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缺少书写的示范。

2.学生线上学习时间不固定。线上学习时间的自由,导致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喜欢“攒着”,最后一口气看完,这样既影响观看效果,又影响学习积极性。

3.教学评价机制单一。慕课的评价由观看视频、讨论、作业、考试组成,由于这些环节都是在线完成,因此,不能完全保证全是由本人完成,如视频在播放中,本人是否全程认真观看,参加讨论的与考试、写作业的是否同一人等。

四、加强慕课在“书法鉴赏”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1.拓展在线学习内容。由于“书法鉴赏”的在线学习内容相对单一,此门课程是实践性较高的一门艺术课程,因此,首先向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书法网站,如“书法空间”、“书法字典”等,可以结合视频中讲解的内容进行直观、深化的认识。其次,需要学生进行课后的实践,因为书法一定是要写的,课后的练习特别重要,能起到消化吸收理论的作用,所以,要求学生准备笔墨纸砚在课下写字,课上交流,相互观摩。这种以“线上学习”为主、“线下练习”作为有益补充的方法比单纯观看书法视频更能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更加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

2.探索多样教学形式。除了在线上学习理论知识,线下书写、讨论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著名的博物馆、碑刻石刻处、书法展览馆等地方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书法有较全面和真实的认识。

3.现场展示与线上评价相结合。“书法鉴赏”除了学会鉴赏外,更要学会写,所以,课堂上除了提问,还有评比作业时间,同学们要把课后自己写的字展示出来,大家相互交流和观赏,指出缺点和优点,以便在书写上有更多进步。

4.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在书法鉴赏课程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上进行创新。教师最好在开课前对学生做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期望、学习能力和预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慕课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整。

其次,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法鉴赏课程方法上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书法学习小组,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书写,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指导每一组的书写;小组通过慕课平台交流,分享个人学习经验;教师要不断补充小组的学习内容。

再次,教师要在评价学生学习书法鉴赏课程成绩上进行创新。除了线上评价机制外,还要结合现场书写、鉴赏、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五、结语

将慕课引入高职公选课的“书法鉴赏”中,既看到其优势,又剖析其不足之处,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慕课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必经之路。同时,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打破旧的授课模式,迎接慕课的挑战。总之,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上的慕课改革是必要的,需要自己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丰富和发展课程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学生能强化理论与实践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能力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10(4).

[2]段永平,杨再祥.浅议慕课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5(1).

[3]邢伟.基于网络资源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5).

[4]杜杨.“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08-21(014).

[5]谢伟彬.试谈后it时代慕课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2).

[6]蔡文璇,汪琼.mooC2012大事记[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7]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8]董晶.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6).

[9]杜杨.谈话・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五挑战[n].光明日报,2013(6).

[10]邬锦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美术专业艺术鉴赏思想道德

在现今某些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所面临最大问题,不是个别画种的个别技法问题,而是缺乏正确的对真、善、美鉴赏定位和辨别艺术作品优劣、是非的能力的问题。

在艺术界百花齐放、一片繁荣的局面下,优秀作品大量呈现,新异的构思和作品层出不穷,然而,不健康的、庸俗的、无聊的艺术思潮及其作品也存在着。大学生都是在经历了考试标准化洗礼之后进入大学校园的,突然面对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自然是目不暇接、不知所措,由于缺乏基本的鉴赏判断,出现了美丑不分的严重现状。相当一部分学生热衷于表现怪异、庸俗、无聊、消极、平庸、腐朽、低级的、虚张声势的内容,排斥正面的、积极的、朴素的内容,当问及选择的原因,回答是令人吃惊的,基本有三种状态:一是好玩,二是发泄,三是人云亦云。

学子们被时尚所左右,借新奇的艺术形式发泄身心的热力,闯劲与活力纵然可嘉,却缺少了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对真、善、美的认识与肯定,以及对假、恶、丑的识别与否定,呈现出不分美丑优劣、唯新是从、唯怪是从的风气。近年来相当一部分的美术专业学生所创作的作品,让我们深深感到了这种现状的蔓延之势。低年级的效仿高年级,未成功的效仿似有成就的,他们分不清个别所谓成功者的深层的社会原因与偶然因素,不求创新,一味模仿,愈演愈烈,实在令人担忧。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在进行此种创作的过程中使人格异化,狂热追逐物质利益,甚至出现了一些思想极端、个人主义膨胀、缺乏公共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青年”。

艺术形式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作品有优劣之别,重要的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反映什么内容的问题,我们提倡用精湛的技巧来反映健康向上的主题内容,创作出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作品。

学生们为何在混沌初开的情况下倾向于较怪异的思潮呢?在当前百花齐放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中的部分院系职能部门的错误艺术导向和部分教师的不正确的引导是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之一,而学生自身的集体现状,也反映出当前教育体制对学生内心深处造成的压力,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的焦虑、压抑、孤独、自我的心理特征。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的、学校的问题,学生是我们的培养的产品,这种现状和问题的出现不是个别的、孤立的,而是综合方面因素使然,其中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管理问题。某些院校管理方面重招生数量,忽略质量,重教条,不重实际,重虚名不重后果,再加上招生人数多,自然优劣共存,对学生的考评上重分数,不重表现。

第二,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的人员构成逐渐复杂,在重文凭学历的同时忽略了实际水平和政治思想品德与师德师风的条件。

第三,学生现状。标准化考试上来的学生,对本专业缺乏热情,却对学分热情异常。另外,一些学生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处于来自家庭、社会、舆论的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包围之中,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意识较淡漠。

第四,舆论导向。重商业、市场,重成名成家,重实惠,重享受等。

鉴于上述学生的状况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职能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对管理用人、教师队伍、招生、舆论等进行合理规范。对于基层来说,教学的计划、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实践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在具体艺术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大艺术鉴赏课的课时量,全面介绍和鉴赏古今中外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眼界开阔了也就有了鉴赏的前提了。无论是技法课还是艺术理论课,都应该单独设立鉴赏课,给学生呈现出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正面讲授艺术作品的同时,增加优劣作品的对比鉴赏,尤其是现当代的还未被写进艺术史的作品。教师的学术导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倾向,教师如果不能做正确的引导,学生自然会盲从,这是教学中极重要的问题,它又涉及到教师队伍的优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大学校教学的督察力度,及时纠正错误导向,明确学术定位,端正学术方向。

艺术思想道德教学上,学生入学后的首要任务应是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为社会、为人类,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生目标,在此种思想政治的前提下,再谈艺术。艺术有两方面――形式与内容,形式属于视觉科学,内容属于意识形态。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首先是在内容上,因为学生是社会的人,一切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我们就肯定,反之我们就否定。这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展览,现场品评,明确思路,积极引导,在此种教学前提下,再进入具体画种的课程教学,自然学生思想就会端正,思路就会清晰,方向就会明确,避免了学生走弯路、走错路的机率。因此,我们认为提高学生正确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美术专业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抓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_史朝阳

author_ShiZhaoyang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何怀硕.大师的心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2]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8

关键词:商业设计;借鉴;创新

设计以人为本,服务于大众。商业设计是设计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服务。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引导并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

商业设计在中国古代就有,古人在酒坛的侧面贴上一个大大的酒字,这算是商业设计的一种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零售业在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更新的速度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二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设计既带来了更宽广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但是,在国际设计大舞台上,还是很难看到中国设计的身影。我们的设计要想真正走向世界,设计师们应对“创新”进行重新理解。

1商业设计中的借鉴

不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索而获得的设计表现,无论在创造理念上,还是设计方式上,都只停留在借鉴的阶段。有部分设计师为了追求效率,拿到一些自认为好的设计直接抄袭,把借鉴当成是设计的终点,缺乏创新,因此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拿来主义”。比如,市场上热门的一部价值几千元的品牌手机,山寨以后功能和外型几乎一样,但价格就便宜了。从商业角度看,这看似成功,但是从设计角度看,这种设计缺乏创意,将会影响中国创新设计的发展。

有些设计师热衷于模仿西方现代设计的形式和语言,一味把西方的优秀设计作品当成典范,以为找到了创新设计的“真谛”。他们一味地学习西方设计,而忽视本土特色,这是大错特错。当然,设计要创新,不可能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可能受某种元素启发,或者是某个灵感的触动,在原有元素、形式和语言上,对设计对象加以理解,重新组织出新的视觉形象。总而言之,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形式感,但也不能忘记中国的文化和特色。鲁迅先生说的好,“我们可以拿来,但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新的设计,这样才有创新的可能。

2商业设计中的创新

严格意义上讲,一件缺乏创意的设计作品不算是一件合格的设计作品;一位缺乏创新意识的设计人还不能被称为设计师;而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民族,将丧失竞争力与活力,难以在国际上立足。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公开发表文章,呼吁商业设计的改革与创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大部分专家和学者都有追求“原创设计”的意识。

原创性的设计不仅可以创造效益,更能创造价值。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貌似相同的产品,摆地摊上的只值几十元,而款式稍微好看一点,摆在具有设计感的商店里,价格却高出好几倍?我们不得不相信,创新可以给商品带来附加值,增加产生附加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创新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不仅仅在产品设计中存在创新的附加值,我们的城市形象、环境空间、甚至个人都需要创新设计。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创新的,“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也是设计的本质要求”。

3从借鉴开始的创新设计

从设计的概念出发,我们知道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只停留在借鉴层面,而缺乏创新的设计,真正意义上不能称为设计。

表面上看来,借鉴和创新似乎是一对毫不相干的词语。但是,当我们回想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我们会发现,从小时候咿呀学语或跌跌撞撞地行走,人们都是在进行模仿。在学习设计的前期,我们也都是在模仿别人的作品。就好比学习书法,我们首先得找一本帖子进行描摹,在不断地临摹过程中,慢慢地寻找到自己的风格。除了书法,学习画画更是如此,我们所熟知的大师们,都经历过漫长的临摹作品时期。设计师的成长也和书法家、画家一样,从模仿、借鉴中找到经验,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思考,最终才能实现超越。

做任何事情最难把握的是一个度,前面我们说到创新是在模仿与借鉴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是不是我们可以大量、不厌其烦的模仿与借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借鉴只是我们学习一个过程,不能把借鉴等同于创新。借鉴是创新的前提,但过分借鉴就是抄袭。

图1从借鉴到创新的四个阶段通过图1我们可以知道,作品设计要达到创新,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在设计之前应先查找资料,选择借鉴对象,然后模仿,设计师经过分析与思考后才能做出理想的设计。以食品包装设计为例,我们设计初期会收集大量的相关设计资料,从筛选后的作品中会发现,大多数食品的包装喜欢应用暖色调和食品本身的色彩。因此,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具有食欲的色彩,再经过对该食品的色彩、口味和质感等等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超越原有作品的设计,达到创新的目的。

借鉴的阶段不是简单的拷贝对象,应该对借鉴对象做充分的分析和思考。对对象的研究和分析非常重要,如果只停留在作品表面的欣赏,我们就无法认识到作品深入的内涵。我们思考和分析的目的是总结出参考对象之间共同的设计规律。我们再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恰当地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最终做出具有一定突破性的设计作品,这是我们寻找创新设计的很好办法。

4结语

有句话说的很好:“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做出有创新的设计作品,除了要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创新方法以外,我们还应该多关注生活、关心我们周边的事物。很多大师的优秀设计作品都是受某些周边事物的启发,比如迪拜帆船酒店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海上的帆船。此外,我们借鉴的对象不能只停留在别人的设计作品,其实一张照片、一副绘画作品、一件陶瓷艺术品,甚至一个手势都可能成为我们参考的对象。正所谓万物皆为师,作为当代设计师,我们除了多听、多看、多分析,更要用心思考,方能在借鉴的基础上碰撞出设计的灵感,才能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杭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砚祖.设计中的“仿”与“造”[J].装饰杂志,2010(2).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9

文章从物理鉴别法、化学鉴别法和生物鉴别法三个方面对目前鉴别羊绒纤维的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解释了各个方法的原理以及现阶段的一些实践,并且指出了现有方法优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羊绒;鉴别;原理;不足

1前言

羊毛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纤维,在纺织服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羊绒,狭义上特指山羊绒,是取自山羊身上的一层细绒毛,其长度均匀,鳞片规则,手感柔软丰润,被誉为“纤维之王”。但是,由于羊绒产量较少,约为羊毛的1%[1],而羊绒价格却是羊毛的几十倍,因此羊绒是一种高价值纤维,又被称为“软黄金”。利用细羊毛、改性绵羊毛、马海毛和牦牛绒等掺杂进纺织品,从而以次充好,市面上该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建立完整精确的羊绒检测体系很有必要。羊绒和其他类似的动物纤维都是蛋白质纤维,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在区分它们时就会有一定困难。

2检测方法

当前国内外有多种鉴别羊绒的方法,国内根据标准GB/t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投影的方法对纺织品中羊绒纤维含量进行测定。国内外的检测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三大类。

2.1物理鉴别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显微镜技术对未知纤维的纵截面和横截面形态进行分析来鉴定纤维类别。主要包括光学显微镜法和扫描电镜法。

2.1.1光学显微镜法

光学显微镜法[2]是使用最早且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主要过程是通过对纺织品进行拆解,再将深色的纱线进行褪色处理后进行制片,观察纤维的纵截面形态,根据纤维鳞片形状以及整齐度,鳞片的光滑程度、翘角大小以及鳞片密度来鉴别纤维的种类,该方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对纤维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时会出现耗时较长并且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该鉴别方法对试验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一定操作经验的试验人员[3]才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

2.1.2扫描电镜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4]的原理是使用电磁枪发射一束电子汇聚成的高能电子束,在扫描圈的磁场驱动下进行扫描,激发出二次电子,再由探测器手机形成的信号得出扫描结果。将扫描电镜所得的结果结合动物纤维表面的结构特征,借助图像来判断纤维的类型,判断的主要标准是通过纤维的鳞片厚度,如果大于0.1155μm,则认定为羊毛,否则认定为羊绒。高一川等使用扫描电镜法对经过丝光处理的羊毛纤维和羊绒纤维进行了区分,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这种方法相对来说费用高昂,且较费时,对该方法带来困难的是,现在许多不良商家都会通过对羊毛的鳞片进行剥鳞处理,从而导致此种方法并不能很准确地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

2.1.3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其通过对所测对象的基础数据分析,再通过建立校正模型之后才最终实现对待测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此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羊毛和羊绒纤维进行鉴别,并且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赵国[5]等使用了近红外光谱法对羊绒羊毛w维进行了鉴别,在检测过程中选取二阶导数对光谱进行处理并调整光谱波长,最终对得到的光谱与标准光谱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纤维的含量。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检测所得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建模型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要有代表性,并且要有足够的数据积累,否则很容易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2.1.4计算机图像识别法

计算机图像识别法的原理是借助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纤维的微观结构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图像中纤维的特征参数进行判断,最后由计算机输出结果。国外有通过对山羊绒和绵羊毛的纤维直径、鳞片高度等参数的分析研究,在Cat识别软件中采用纤维直径、鳞片密度、高度、径高比这4个指标来鉴别山羊绒和细支绵羊毛。早在1989年,苏格兰Robson等人就提出了这项技术,通过分析羊毛羊绒纤维的表面鳞片特征来对两者进行鉴别[6]。但在实际检测中,计算机图像识别法与近红外光谱技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需要一个足够完整的数据库来提高计算机的识别准确度,统计模型的准确度会对检测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1.5热力学鉴别法

热力学鉴别法又称结晶度分析法,原理是对于纤维来说,其实也是高分子聚合物,以基原纤维为基础,逐渐构成微细纤维结构,因此,不同纤维的结晶度以及结晶构成是不同的,X-射线衍射法[7]就是一种利用结晶度来鉴别羊绒和羊毛的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方法,羊绒纤维具有比羊毛纤维更高的结晶度,大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比羊毛纤维要好。侯秀良等运用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羊绒和羊毛纤维的结晶度,得到了试样中羊毛羊绒纤维的含量比。该方法前期处理较为复杂,并且成本偏高,耗时长。

2.1.6摩擦拉伸法

摩擦拉伸法是根据羊毛和羊绒纤维表面鳞片的不同特征,对纤维的顺、逆鳞片的动静摩擦系数进行测试。羊绒和羊毛纤维的静摩擦因数均大于动摩擦因数,羊毛纤维的静摩擦效应和动摩擦效应要明显大于羊绒纤维。陈前维[8]等采用Y151型摩擦因数测定仪测定纤维与皮辊的多项摩擦,通过统计分析对羊毛和羊绒纤维进行鉴定。该方法从力学角度去鉴别羊毛羊绒,缺点是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容易产生误差,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2.1.7贝叶斯分类法

贝叶斯分类法的原理是根据细羊毛与山羊绒的鳞片不同形状与结构特征进行鉴别的智能识别法。主要通过CCD系统获取羊毛和羊绒纤维的灰度图像,然后使用图像技术将其处理成单像素宽度的二值图,提取出4个两种纤维的鳞片形状特征的对比指标。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鉴定羊毛和羊绒纤维的贝叶斯分类模型。东华大学的石先军[9]等人通过贝叶斯法对羊毛羊绒纤维进行了鉴别,对山羊绒纤维鉴别的准确度达到了83%,对细羊毛鉴别的准确度则达到了90%。但该方法步骤复杂,测试速度慢,需要建立在完善精密的数据库基础上。

2.2化学鉴别法

2.2.1染色法

染色法的鉴别原理主要是根据羊绒纤维和羊毛纤维对于相同染料分子的上染率的不同来进行判断。这主要是由于羊绒纤维和羊毛纤维的表面性质有差异,羊绒纤维与羊毛纤维相比,其表面鳞片较薄,排列间隙较大,染料分子更容易扩散,因此有更高的上染率[10]。因此,可以使用相同的染料和染色工艺,通过纤维上染率就可以对纤维进行鉴别。曾志明[11]提出了采用计算机辅助染色检测法,减轻了染料浓度不同对于判断纤维种类的影响。该方法会受到颜色和光泽差异的影响,并且两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鉴定的准确度并不高。

2.2.2溶液法

采用溶液法的原理是在相同的鉴别溶液中,羊毛纤维和羊绒纤维的皮质层的组成不同。羊毛纤维的皮质层主要由正皮质和偏皮质细胞组成,而羊绒纤维的皮质层则是由正皮质和间皮质细胞组成,并且羊绒纤维较薄的鳞片也更利于鉴别溶液渗透入纤维中。最终,同样处于鉴别溶液中的两种纤维,羊毛纤维基本保持原有状态不发生明显变化,而羊绒纤维则会变得伸展,在纤维的现行方向上的卷曲率变得很小。侯永良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这种方法确实可以对羊绒羊毛纤维进行鉴别。该方法的鉴别效果并不明显,只适用于纤维宏观形态差异的区分,测试精度有限。

2.2.3碱溶度差异分析法

碱溶度差异分析法的原理是蛋白质纤维与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损失的质量与未处理纤维质量的百分率会有所不同。在碱溶液中溶解的初始阶段,羊绒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溶解度差异不大,并且此时羊绒的碱溶解度略高于羊毛,但随着溶解过程的加剧,因为本身表面鳞片的结构不同,羊毛纤维被碱溶液接触的表面积更大,因此溶解速度也更快,可以根据相同时间内碱溶液中羊毛羊绒纤维损失的质量比来进行鉴别[12]。曲京武[13]等研究了强碱溶液的浓度,发现增加碱液浓度、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会对羊绒羊毛纤维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特定的试验条件,并且过程复杂,耗时长。

2.3生物鉴别法

2.3.1Dna鉴别法

动物纤维作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在自然生长过程中肯定受到了基因的控制。Dna遗传物质不仅存在于生物体内,也存在于依附于生物存在的毛发中。现代生物领域技术的进步使得采用Dna鉴别羊毛羊绒纤维成为了现实。Hanlymp.e.等人早在1992年就制作了具有绵羊特性的Dna探头,可以区别从羊毛、羊绒分离出的Dna。该方法的缺点是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成本高,并且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

2.3.2生物鉴别法

生物鉴别法的原理是利用不同有机物对不同物质具有的敏感性能,在两种物质作用的过程中记录下作用产生的反应,并将其转化成可以记录下来的数据信息,以此达到鉴别的目的。生物鉴别法归根结底还是利用了Dna提取技术。鉴别试验方法主要是使用微凝胶技术制作生物芯片,将多达一万多个微型测试管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测试过程中,每一个微型测试管都会与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在记录下测试数据后,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得到Dna序列、基因变异等一系列参数,从而对羊毛羊绒纤维进行鉴别。美国affymetrix公司和国力阿贡实验室已经开发出新一代的生物芯片,该芯片可以推进生物鉴别法的进步。但是生物鉴别法目前还处在开发阶段,技术还没有成熟,并]有被广泛推广,但是前景广阔[14]。

3结语

目前国内采用的主要的羊绒鉴别法还是显微镜法。但是,由于该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并且需要有经验的操作员,因此使羊绒鉴别的成本很高。当前,发展最迅速的是将显微镜与计算机结合,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相比显微镜法,此方法速度有了大幅提升。鉴别羊绒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还是侧重于生物鉴别法。

参考文献:

[1]高建会.羊绒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矛盾[J].上海毛麻科技,1997(1):23-24.

[2]wavanniekerk,SKeva.theaccuracyofVideoimagineanalysisandopticalFibreDiameteranalysistomeasurefibrediameterofcashmere[J].SouthafricanJournalofanimalScince,2004(34):143-144.

[3]金美菊,阮勇,石东亮,等.羊绒与羊毛纤维的鉴别检测综述[J].山东纺织科技,2007(4):28-30.

[4]高一川.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纤检,2006(9):20-21.

[5]赵国牛徐静.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羊毛羊绒纤维鉴别[J].毛纺科技,2006(1):42-45.

[6]侯永良,王善元,孙锋.山羊绒与细羊毛纤维的鉴别[J].上海纺织科技,1999(6):58-60.

[7]侯秀良,刘启国,王善元.采用waXD、DSC技术研究山羊绒、羊毛纤维的结晶结构[J].东华大学学报,2004,30(3):86-89.

[8]陈前维,张一心,张引,等.拉细羊毛的结构形态与性能[J].毛纺科技,2002,37(35):45-49.

[9]石先军,于伟东,袁子厚.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山羊绒与细羊毛的鉴别[J].纺织学报,2008,29(1):26-28.

[10]王树惠,李龙.山羊绒和羊毛染色性能分析研究[J].毛纺科技,1992(2):28.

[11]曾志明.用计算机快速检测山羊绒与羊毛混纺比[J].毛纺科技,2005(10):44-46.

[12]陈国华,王金泉.羊绒与羊毛的碱溶度差异[J].毛纺科技,2000(2):20-22.

[13]曲京武,郭海宁.羊毛,羊绒纤维碱溶液浓度的探讨[J].纤检技术,2001(6):8-11.

化学鉴别法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手法鉴赏;摘字;解意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是滋养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宝贵精神食粮。近年来,新的教育部不断革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古诗词阅读材料的数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能够鉴别欣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等,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形式之美。

但是,当代小学生教育明显仅停留在简单地‘授鱼’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到达传授方法的新阶层,大多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缺乏良好的学习素养。面临当代古诗词教育的问题,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在于创新教育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手法的能力水平。

一般而言,古诗中的手法广义上包括表达方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特点,本文中的手法仅指狭义上的修辞手法。以《咏柳》为例,本文具体讲解鉴赏古诗手法的方法,并从中找寻作者想描述的意境之美和意欲表达的情感活动。本文总结概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使用手法的特点,并结合多位前辈的教学经验,将鉴赏此类古诗手法的方法简要概括为两要义:摘字、解意。在一首古诗词的分析中,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也需要灵活变通,“一条巷子走到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谓“摘字”,即指摘取古诗中的关键字眼。在白话文中,许多手法在使用时难以避免“显山露水”的字词,古诗中也不例外。比如:“似、如、像、若”等字出现时往往使用了比喻手法,“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中的“似”将春风的细如丝的特点形象化的比喻为剪刀,从而更加突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拈、飞、裁”等动词出现时要尤为注意,诗人往往会将人的动作化用在物身上,拟人手法呼之欲出,《咏柳》一诗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裁”字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写出柳叶出芽时的娇小柔美。

“解意”,顾名思义,言为“理解意义”,在这里即指理解诗句基本内涵大意,通过理解发现诗句中隐藏的手法。“解意”是发现诗句中内藏的手法,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诗句本身内容时,不能简单地加以翻译,要结合语境,想象画面,用扩充语段的方式来进行形象化的描述。例如,《咏柳》一诗中“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通观本句,并没有使用任何显而易见的字眼,难以发现修辞手法的使用痕迹,再看在本句中,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这里的“她”也就是指“柳树”,不难看出,诗人在此是将柳枝比喻为少女的丝带,使人不禁联想到《碧玉歌》中的“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碧玉美人”活灵活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古诗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此类手法较为少见,在《咏柳》一诗中毫无痕迹可寻,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飞流的瀑布壮观的瀑布从三千尺的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疑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在此处,诗人放空想象,将瀑布遥想成从三千尺高处落下的银河,其壮阔浩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是写瀑布,在王安石笔下的“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俨然要灵秀三分;对偶手法的使用会使诗句上下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句子结构相同,同样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比如杜甫的《绝句》中有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鉴赏古诗手法时要遵循逐字逐句的分析方法,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意境,抓住诗歌主旨。

目前,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通病是仅能“授之以鱼”,不能“授之以渔”,教育家缺乏作为引导者的意识,更多的是盲目的灌输答案,而不能告诉学生最中肯的建议,学生往往关注一个点之后或得到一个方法之后就一意孤行,忘记关键所在。其实,无论学生选择先“摘字”,亦或是先“解意”,最重要的是需要全面通观诗词,这是赏析古诗歌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在学习阶段需要领会贯通学习要旨,切忌生搬硬套。

王国维曾说过:“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教育家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领会诗歌艺术境界的方法,这是由诗歌的跳跃性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鉴赏能力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在小学生的启蒙阶段钻研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厚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