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38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急诊 护理 纠纷 防范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2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市石柱县409100

【摘 要】目的:对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2例急诊出诊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入院后实施防范措施,对照组入院后没有实施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8%和7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防范措施能提高患者接受分诊准确率,避免因预检分诊不准确延误患者病情。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隐患;原因;防范

所谓急诊预检分诊是指患者入院后向护理人员讲述自身症状和体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阐述做出相应诊断,并告知患者就诊次序和专科就诊等技术过程。在急诊护理中,预检分诊为护理第一关,其直接影响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治疗效果,因此,其对急诊科运转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对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2例急诊出诊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35-60岁(47.5±4.1)岁;对照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为36-61岁(48.1±3.6)岁。本次研究选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没有实施防范措施。

1.2.2观察组

实施防范措施,在患者就诊时,护理人员对其实施相应防范措施,降低错误发生率。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指引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护士长加强管理护理人员,并严格规定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2)培养分诊护理人员急救患者意识。(3)让具有超过3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分诊职责。(4)坚持患者挂号的原则,便于观察患者具体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并准确的评估其病情,对其实施分类处理。(5)分诊护理人员应坚持症状较为危重患者优先挂号的原则,并在短时间内将患者送往抢救室,告知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患者。(6)分诊护理人员在实施分诊时,对于症状复杂出现跨学科疾病状况和不能确定科别时应坚持病情最重的科室为首诊科室。同时,严格按照首诊负责执行,并同其他科室密切配合。(7)分诊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急救专业知识,便于提高分诊护理人员分诊准确率。(8)分诊护理人员应具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能力,在第一时间观察出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者抢救赢取时间。同时,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培养分诊护理人员果断判断力和协调指挥能力,便于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有能力处理。并且在对患者进行分诊指导时能做到耐心、细心和主动热情等,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树立良好职业形象。(9)分诊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应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耐心向患者解释。同时,应告知分诊护理人员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分诊护理人员听到急救车警笛后应及时准备好运输工具,并根据患者试剂状况选取相应的搬运工具,并指导患者选取正确的体位,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

1.3观察指标[1]

对不同组别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进行密切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6.8%(30/31),其中,30例为准确,1例为不准确;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为74.2%(23/31),其中,23例为准确,8例为不准确。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导致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分诊护理人员没有见到患者,而是偏听患者家属的阐述就挂号,进而不能有效评估患者实际状况,耽误患者治疗时间。(2)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在听到救护车警笛后没有任何反应,更不用说重视了,从而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医患纠纷发生率。(3)分诊护理人员不能有效判定患者分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漏分或是误分现象。护理人员在接诊时没有仔细检查患者,不能详细的询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不了解患者病史,进而出现不准确的分诊现象。(4)患者在挂号时,护理人员使用电脑录入时出现打错字和打错性别等错误。(5)在短时间内分诊出现大量人流,导致诊断室出现拥堵现象。(6)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态度恶劣,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出现不满现象。(7)接诊大厅管理不善,人员较多。(8)护理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及其家属不满情绪,出现医患纠纷。(9)护理人员不能对全部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回答。(10)接诊护理人员在救护车到达时用错误的方法搬运患者等。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相应防范措施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错误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接受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6.8%,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防范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接受分诊准确率,避免因预检分诊不准确导致出现延误患者病情现象,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急诊;分诊;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3-0097-02

急诊科的特点是患者多、病种复杂、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急诊工作忙而不乱、快而准。尤其是急诊分诊工作,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其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1]。分诊护士作为患者及其家属来院就诊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其除具备有相关的急救护理专业知识及素质外,还需了解部分专科性疾病的医疗和护理知识常识,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评估病情的能力[2-3],只有这样按照患者病情,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安排到相应科室治疗,才能使其获得及时、适当的诊疗与照顾。为切实提高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就如何加强急诊科分诊及预见性护理工作,制定相关方针及实施细则。

1岗位要求

考虑到急诊科的特点及“因岗聘人,人岗相宜”的原则,对急诊科的分诊护士从业务能力、业务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及社会经验等方面,提出以下岗位要求:(1)从事急诊服务的相关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须有内外科轮转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并经过急诊护理专业的各项培训,且急诊监护、急诊手术室相应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能够胜任急诊科室工作;(2)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相关流程及政策,并具有与院内各部门(如:警卫、各专业科室、住院部各病房等)进行熟练沟通的能力,能有经验地收集及整理资料,为进一步的救治及护理提供必要的信息;(3)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切实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并对院前急救、抢救等日常工作具备应有的敏锐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救治及护理;(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事冷静、果断,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快速评估、将患者正确分类,且应具有应付特大社会性意外事件的能力及心理素质;(5)社会经验丰富,了解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

2分诊职能要求

随着我国近年来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急诊科分诊不再是单纯的发号和登记,其服务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新的拓展。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门诊空间里,合理、快捷、有效的分流急诊患者,以缩短患者侯诊时间,及时予以合理的专业治疗,已成为分诊的重要职能与任务。因此,在急诊科室日常工作就要求分诊护士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为医师提供诊治线索。分诊工作主要包括:简要了解患者病情,并重点观察其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对病情较轻患者予以分诊,安排专科治疗;对危重、急症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如遇大批伤患者,应立即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4]。针对以上分诊工作的内容及性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急诊科分诊职能。

2.1流程制订

急救的原则是“时间第一、生命第一”,而面对病种复杂、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的分诊工作,分诊护士就必须在平时实践的基础上,制订应付各种急、危重患者的分诊及预防性护理流程[5]。分针护士首先应排除引起症状最可能的原因,再考虑次要的病因。如对老年患者应首先排除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对腹痛患者,应先排除心脏的原因,再考虑胃及胆囊病变;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疑似传染患者如艾滋病、肝炎、结核等疾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和控制传播途径并上报。

2.2标准制定

本着“时间第一”的原则,急诊分诊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时间也是判断急诊科各项工作效率的重要参数。分诊护士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病情咨询,病情判定、分类等工作;除对时间严格控制外,还要求分诊的准确率必须达到工作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应予调整岗位,更换、调整其工作岗位。

3预防性护理职能要求

护理工作在急诊科诊疗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尤其是在分诊结果不明时,预防性护理对减少伤残、减轻患者痛苦至关重要。急诊患者就诊时,因其多是急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负面情绪较强,而且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极易导致护患关系的不和谐。尤其是急诊分诊及护理的整个服务过程均暴露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混乱的场景有进一步加大了服务的难度。因此急诊分诊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分诊及预防性护理服务的同时,必须从护理质量、工作态度、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均要力争优质,为患者的下一步救治提供坚实、有效的措施。

3.1细化职能,预防护理

根据各项护理工作的性质不同,细化岗位[6],如安排男性护工负责接诊、搬运以及转运车的消毒、清洁和管理工作;护士负责危重症抢救监护区域、诊区护理的辅工作及患者的照顾工作;外送护士负责急诊区域化验、检查等的传送工作。护士在医生就诊之前,针对患者病情,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及药物处置措施,如给予酮得酸、扑热息痛镇痛,哮喘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加舒喘灵雾化吸入;对食物中毒或农药中毒患者予以灌肠、洗胃,注射解毒药物等。

3.2主动迎候,热情周到

主动迎接120急救中心救护车以及其他送诊方式。急诊科不仅仅是医院服务的窗口,还因为急诊患者因病情不明等原因,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急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面对焦虑、急躁的患者,分诊护士的热情接待、关切、安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促使患者能正确、全面地叙述病情。

急诊科分诊及护理工作高效、科学的开展,除了制定优化的分诊、导诊流程,并认真贯彻、执行制定相关方针及实施细则,还应注重分诊护士的人材培养[7-8]。只有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素质,才可以有创新、高质量的、满足更多急诊患者需求的急诊科。因此,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总结经验教训,以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对于急诊科分诊及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急诊医疗护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外许多国家已把急诊分诊护士作为急诊护理的一个亚专业来培养、发展,这也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

参考文献

[1]杨宝燕,王晓燕,徐洁,等.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杂志,2004,21(3):47-48.

[2]秦仕英.医疗体改中分诊护士的职能定位和压力应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5.

[3]杨红,汪楠.医疗新形势下分诊护士的职能与职能拓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90-91.

[4]何瑾秀.浅谈急诊科分诊护士的技能[J].中国医学创新,2009,6(6):74-75.

[5]周峰.改进医院门诊工作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354-1356.

[6]申艳芳.急诊科分诊护士角色与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54-255.

[7]陆琦,汤琦玫.前置式移动式分诊导诊的实施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0):96.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4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指的是病人因情绪过于激动和身体疲劳过度等而造成的冠脉急性和持续性缺氧,进而导致的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也是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发病急、病情严重、复发率及死亡率都是极高的。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挽救了缺血的心肌,同时对改善预后及提高护理满意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主要为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急诊抢救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有家属陪同入院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在30~85间,平均年龄(63.5±11.4)岁,梗死部位:心肌前壁16例,心肌前间壁20,心肌广泛前壁22例,心肌下壁22例。将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均在发生持续性疼痛的10~24h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进行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并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灌注治疗,并给予吸氧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及生活和心理方面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如下急诊护理路径:

1.2.1设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

医院方面可以成立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的专业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包含所有相关医生和护理人员,并由科主任为主要领导负责人,同时对小组成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可以包含护理路径实施的具体内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专业知识及急救技能培训、模拟场景实训,力求让组内每个医护人员都对急诊护理路径的内容及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1.2.2设计合理的护理表格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及护理特点,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带领下,急诊护理小组设计制定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路径措施表格。此表格以住院天数有横轴,以患者的一些具体诊断、检查、治疗及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和出院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为纵轴,并要求值班护士每日在表中采取打钩形式落实,同时制定一部份变动性表格,用于记录一些不符合实际要求而被剔除的指标,并进一步进行总结改进。

1.2.3急诊护理路径的具体实施

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在30s内完成病情评估、分析及记录,并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快速进入急诊抢救室,通知专科医生等待抢救,责任到人,所有患者采取先紧急抢救再实行挂号、缴费等相关住院流程。在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应该立即对其进行心电图监护,吸氧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并协助医生对病情再次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并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方便急救的进一步进行。此外,护理人员应该迅速按照急诊护理路径为患者或者家属讲解医院环境、救治过程及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出院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导和预后康复指导。

1.3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记录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给予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3.讨论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5

   (1)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2)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3)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由普陀区人民医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及时向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指导是否到位;护士是否经常巡视;对护士的各项技术操作是否满意;对护士的语言、态度及形象是否满意等。调查结果分:1(非常满意),2(较满意),3(一般),4(不满意),5(很差),5个等级,其中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腹症患者中外科84例分诊正确82例,内科66例分诊正确65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5例;对照组外科79例分诊正确70例,内科71例分诊正确62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1例,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分别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回收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安全隐患

门诊预检分诊,指的是患者入院时向护理人员主诉自身症状,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只因患者依据就诊次序、分配专科就诊的一项技术过程[1]。预检分诊为急诊护理第一关,对于急诊工作医疗护理有极大影响,在急诊科运作、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分析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抽取医院两个时间段的门诊出诊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门诊出诊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为16~84岁,平均年龄为(42.56±9.33)岁;抽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门诊出诊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为17~84岁,平均年龄为(42.52±8.91)岁。两组患者于年龄、性别等资料上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就诊时尚未应用防范对策,观察组就诊时已经开展了防范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护士长强化对护理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岗位职责与规章制度,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②选取护龄超过3年的护理人员执行分诊任务;③增强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对于病患的急救意识,听到警笛声需立即备好运输工具,并维持接诊室秩序;④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做到“先抢救、后挂号”原则,快速将患者护送至抢救室,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展开紧急救护;⑤遵循“见患者,才挂号”原则,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给予优先分类处理;⑥增强分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组织培训,提升其分诊准确率;⑦分诊时,若患者病症复杂,有跨学科病症,无法确定科别,则应将病情最重科室作为首诊科室,同时严格依据首诊执行护理工作,并密切配合其他相关科室;⑧护理人员对患者作出初步评价后,还需依据其病情类型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同时,对患者实际情况冲洗给予评价、分类和变更就诊顺序等,排除潜在隐患;⑨分诊护理人员在分诊时需快速评估患者症状,具有果断判断力和协调指挥能力,面临突发事件有处理问题能力。对患者实施分诊指导时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和细心;⑩分诊护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交流能力,掌握语言艺术和语言效果,沟通时助于语气亲切、态度和蔼。

1.3观察指标

自拟预检分诊调查问卷,评估两组门诊导医护理人员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通过均数表示,2组正态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析,而p

2.结果

观察组门诊导医护理人员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50%,对照组门诊导医护理人员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86.67%,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可知,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分诊护理人员尚未见到患者就挂号,未评估患者实际情况,耽误了患者治疗[2];(2)分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分诊时,出现漏分、误分情况,接诊时未仔细检查患者、详细询问其病史等,导致分诊失误[3];(3)个别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救护车警笛声传来后未给予足够重视,引发护患纠纷;(4)患者挂号时,护理人员进行电脑录入时出错[4];(5)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态度欠佳,引发患者、家属不满;(6)护理人员短时间内的分诊任务过于繁重,致使诊断室拥挤;(7)部分患者提出的疑问未能予以详细解答;(8)护理人员没有及时消除患者不满情绪,引发医患纠纷[5];(9)接诊室管理较混乱,来往人员多;(10)急诊护理人员搬运患者的方式和所使用运输工具错误。通过研究上述安全隐患原因,本组研究实施相应防范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预检分诊管理中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措施,可提高分诊准确率,从而避免患者由于预检分诊不准确而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胡菲,张玉侠,张佳燕,等.儿科急诊5级预检分诊指标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04―708.

[2]梁静云,陈远华.综合医院门诊预检分诊中护患沟通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改进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79―81.

[3]石永瑛,陈梅.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5,28(4):172―173.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急诊;质量;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17―01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足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是保障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的关键。

1、基础设施是完成医疗护理工作的保障

首先,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各项急诊、急救工作的基础。设置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并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配备相应的抢救床、留观床等。其次,配备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

2、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

要保汪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就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临床护士素质的要求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应变能力。

2.1 急诊科工作纷繁复杂,变幻莫测,急诊病人大多数病情急,来势凶猛,突发事件较多。这就要求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稳固心理防线,这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繁忙的抢救工作中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向病人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变病人被动救治为主动配合治疗。

2.2 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急诊护士首先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要求急诊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病人解除顺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3、加强各项能力培养,提升急诊护士专业素质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各种急救知识和要求,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要争分夺秒。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做出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

3.1 快速反应能力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足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快速出诊急救能力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出诊,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设备操控能力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各种管道的观察。

4、保障措施到位,体现人性化服务

4.1 现代服务理念现代服务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4.2 现代效益理念这足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货,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3 优化急诊抢救的程序急诊抢救重在“急”宁,对危急的,医护人员急病人所急,开通绿色通道,使病人得到快速的救治。

4.4 服务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急诊候诊区装饰了多处温馨提示镜画、服务告知、壁画、路标指引牌等,减轻病人焦躁心理,方便病人就诊。并制作了有关急诊科简介、院前急救知识、抢救指引、输液安全等宣传小册子供病人取阅。

4.5 更新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利,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5、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米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与护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得力,服务到位,使急诊科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急诊科院内感染管理措施体会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护理工作又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的重要场所,病人人院病情紧急,诊断不明,部分潜伏性的疾病不易显现出来,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侵入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因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急诊科相对较高。医院感染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是保障急诊医疗护理质量的天键[1]。为保证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对我院急诊科的现状做了详细调查,采取切实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急诊科院内感染的现状

1.1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够因急诊科工作的特点是急、忙、杂,急诊病人发病急、变化快,来就诊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与其他部门相比,工作要复杂的多。医务人员将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救治病人生命上,对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1.2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意识淡薄急诊病人病种复杂,常会遇到意外事故、急性中毒、人出血、不可预料是否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常常忙着抢救病人,而忽视了自我保护。

1.3医务人员对各种病原感染知识及防护措施知之甚少有报道,某医院由于患者共用了带有铜绿假单孢菌污染的湿化瓶和胶管,造成呼吸内科病房发生院内肺部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流行,感染率35.48%。

1.4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视不够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有着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如不及时认真的洗手或洗手后用污染的毛巾擦手,在进行各种注射时只注意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以及注射部位的消毒,而忽视了在给2个或2个以上病人操作之间的洗手,因此,护士带菌的双手就成了传播细菌的工具[2]。研究发现,放在洗手池边潮湿的肥皂带菌率是42.9%,正确有效的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阻断院内感染的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3]。

1.5院内感染所需人、财、物投入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绝大多数预防院内感染的成本没回报,如大量使用的快速手消毒剂和一次性防护用品等,而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医院用于感染预防及诊治的高额费用往往高于成本的回报[4]。

2急诊科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

2.1管理方面成立急诊科科内院感质控小组

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及感染监督员组成,负责组织学习院感管理相关制度,学习特殊传染病知识及消毒隔离措施,监督指导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安全防护、危险因素监测和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发现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及无菌技术等行为,按医院绩效考核标准作出相应处罚.

2.2对医务人员要求

需熟悉各种病原感染知识及防护措施,抢救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一定要戴乳胶手套进行防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医务人员仅采取自我防护是不够的,尚需考虑对病人的预防,也就是需要双向防护的新的隔离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被含有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黏膜的事件称之为感染职业暴露[4]。在发生上述情况时不要恐慌,一定要正确进行局部处理及进行感性职业暴露的评估,它对确定下一步处理措施及方案十分有利。

2.3物资准备备用消毒器具

紫外线消毒车、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机、消毒粉剂或液体如75%酒精、2%碘伏、含氯消毒剂(健之素)。一次性用品如隔离衣、手套、床罩、防护罩等。

3消毒措施

3.1环境的消毒每天早、中、晚用紫外线消毒三次,每次30分钟,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拖地两次,再用清水拖干净,污染后随时消毒处置,根据病员流动量适时开窗通风,室内环境保持清洁。

3.2器械的消毒急诊抢救器材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并根据消毒要求每周定期消毒,电动洗胃机用1:1000的含氯消毒剂(健之素)作管道联机循环消毒10分钟,然后反复用清水循环lo分钟,防止消毒液对机内金属管道损伤。血压计袖带定期更换,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拭。其它如心电图导联线、监护线等与病人接触部分每次使用后均要用消毒液擦拭(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简易呼吸器、面罩、呼吸机管路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3o分钟,消毒液要充满管腔并浸没管道,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3.3物品肖毒诊断床、病员推车、轮椅每天定时用消毒液、清水擦拭,污染后及时消毒处置。对有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及疑有传染病的所有物品,按要求先消毒后清洗。

3.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遵循分类处理、分处存放的原则。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类装袋;损伤性锐器装在专用利器盒内;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按规定毁型分装;所有垃圾定点存放;定时送焚烧点焚烧;做好交接,登记数量、时间并记录。

3.5监测实行院级、科级两监测。每月分别对空气、治疗台、物品表面(止血带、湿化瓶、抹布、拖把)、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灭菌物品进行监测。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洗手规范,认识洗手在避免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在治疗室内的医务人员不超过三人,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用检测试纸监测消毒液的浓度是否达标。

4体会

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善于发现有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将这种危险性减少至最低限度。院内感染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不仅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且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也提供了保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的意识,从物资保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把好工作中每一个可能造成感染的细节,才能把院内感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程国宏.强化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J].包头医学2010,34(4):243.

[2]赵计春.浅谈急救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的问题[J].国实用医药,2009,4(15):238-239.

[3]郭秀兰,孙萍.护士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4):107.

[4]胡必杰.转变观念改革系统共创医院感染[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9):708.

[5]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岗前教育读本.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13.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门诊分诊;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作为医院服务的窗口,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负责接诊、分诊、导诊、咨询、查询、健康宣教等工作,而到门诊就诊患者多,患者的病种复杂。随着护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护理的需求不断扩大,护理服务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信誉。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在门诊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使护患关系变得更融洽,提高就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2012年8月起在门诊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提高护士对优质服务的认识

2011年5月护理部召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专题动员大会,使全体护士充分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思想"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实施"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同时要不断吸取新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这样才能使患者满意,只有患者满意才能使满意的患者成为医院忠诚的顾客[2]。

2科学改善门诊分诊流程门诊具有业务性、管理性、综合性、高效性等特点[3]

门诊具有患者流量大,服务流程环节多,病种复杂,看病时间短,候诊时间长,护理工作时效性强等特点,针对门诊患者的特点,门诊护士长组织召开全体分诊人员会议,探讨就诊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各专科分诊中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整改,纠正对分诊护理工作认识上的偏差,不断优化各科分诊流程,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

3.1与患者主动沟通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有关科室,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门诊就诊程序,遇到不熟悉环境的患者或文化层次低的就医患者,分诊护士应仔细地且不厌其烦向患者讲解,遇年老体弱及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一定帮助。用细心、耐心、爱心给予患者体贴入微的优质服务,使患者感到安全、放心、满意。而对就诊患者相对较多时间段,给予合理分流患者,指导患者尽快交费、进行各种检查,保证医师接诊患者时间充裕,避免"三长一短",提高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医院和行业形象。

3.2实施亲情服务增设便民措施是实现优质服务的有效举措如:在门诊大厅设有咨询台和免费电话;对危重和行走不便的患者提供全程导诊服务;免费提供饮用水、一次性口杯、轮椅、平车;免费为患者测血压和体重;节假日照常开诊;设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对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孕妇优先就诊;为患者代邮检查报告单等人性化服务。

3.3加强分诊工作的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分诊工作的全过程,分诊护士除被动解答患者一些健康知识的咨询外,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如利用医院的宣传栏、图片、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育讲座、电视大影屏等,对患者进行多种宣传教育。这样即增加了患者对疾病和防治常识的了解,同时也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融洽了护患关系。

3.4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医院开展预约挂号是优化门诊服务的一项有效措施,患者有计划的安排就诊行程,节约时间成本。我院开展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挂号服务二种方式供患者选择,极大方便了患者就诊,有效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3.5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扎实的基础知识、敏锐的观察力是做好分诊工作的前提,分诊护士应具备"全科护士"的业务知识,了解各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加各专科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各专科疾病特点及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和体征,以提高分诊的正确率,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

4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出于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进行护理服务中注意礼貌、礼仪、礼节,讲究仪表、言谈、执行操作规范、工作标准[4]。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中开展,对分诊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分诊护士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应注重门诊患者心理社会需求,将人性化护理渗透到门诊护理工作中,以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真正实现分诊护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劲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239-240.

[2]邓燕妮.创优质服务提升医院形象[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44.

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和护理知识不断更新[1],人们对医护工作者的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都是急、危、重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家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心切,时间观念极强,而急诊护士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急诊科护士每天处在这样一种高压的环境下工作,我们应如何减少或降低这种外在压力,保证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护士25名,年龄22~45岁,其中工作10年以上的2名,10年以下的23名,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22人,中级职称以上5人,初级职称20人。

1.2方法本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式,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计算各种压力源占被调查护理人员的百分比,有问卷25份,回收率100%。

2结果

通过临床常见压力源调查,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同时评价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共设计了15项压力源,每项压力设计是或否两项判断标准,计算出每项总人数的百分比(表1)。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及社会地位,紧张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比例占90%以上。职业压力及社会地位压力低下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倒班,生活不规律,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与其他科室相比工作环境差,知识面要求广,工作技能要求高[3]。急诊科护士是抢救患者的直接执行者,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熟练的抢救措施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生命。抢救时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责任心强,稍有不慎,就酿成医疗护理差错[4]。应付各种检查的压力80%,由于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也是医疗差错多发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检查的重点必查科室,无疑给急诊护士增添了压力。高强度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劳,感觉紧张忧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长期压力使他们感到精力不足、易生病、腰酸背痛、精神衰弱、失眠恐惧感,这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

4对策

1)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可缓解情绪的疲惫感及工作的冷漠感,可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名人传记,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稳定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聚会、聊天、健身、购物等,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5]。

2)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到大医院急诊室参观学习,鼓励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予宽松学习环境,从而减轻他们的压力。

3)增加对急诊护士的关心和理解,对患者进行权力和义务的宣传教育,增加其对护士的理解和尊敬。

4)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值班人员,排班时按老中青搭配,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高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要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

5小结

护士职业压力会影响护士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应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护理部直接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以保证医疗体系的正常发挥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需要关心的

问题[6]。

参考文献

[1]陆敏.高温季节急诊护士压力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8(8):52-53.

[2]毕红花,王雪松.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448-449.

[3]罗朝霞.浅析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措施[J].中华医学现代护理杂志,2009,6(4):356-357.

[4]陈才进,陈由株,唐灵芝,等.急诊护士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15):4343-4344.

[5]董严,王小梅.涉外门、急诊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方式[J].中国疗养医学,2007,6(16):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