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十篇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十篇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00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1

【关键词】幼儿园;无障碍;室内设计

上个世70年代美国著名建筑师罗纳德梅斯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的设计理念。该理念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所有人不论你是否是残障人士,亦不论你是什么样的残障的程度及状态,都能让你方便快捷使用的制品及环境设计。幼儿园作为年龄较小的孩子接受教育和玩耍的场所,其室内室外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由于年龄特点可能带来的潜在的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满足幼儿正常学习玩耍的条件下,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是我们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内容。本文将无障碍理念和幼儿园的设计相结合,探寻为幼儿成长提供更安全,舒适室内条件和室外条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幼儿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设计的无障碍原则

幼儿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其设计的无障碍原则主要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安全性和适用性。

(1)安全性原则

幼儿园的无障碍设计的安全性原则的定义为: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设计充分考虑并避免危险物的存在及危险状况的发生的问题。由于幼儿园服务的主要群体是年少无知的幼儿,其对存在危险的预见性不强,即使发现存在危险,往往也不知怎么办,不会像成人那样进行躲避,有时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危险的普通物品,有时对幼儿来说却可能造成伤害。因此,幼儿园的设计中,必须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考虑其主体是无知幼儿的情况,做出合理的无障碍设计,使其接受启蒙教育和快乐玩耍的时候不会因为设计时的疏忽造成伤害,健康快乐的成长。

(2)适用性原则

幼儿园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原则的定义为:幼儿园的室内室外设施设计应该满足方便幼儿园主体,即幼儿的使用的要求,达到幼儿使用中的无障碍化的目标。幼儿和成年人相比,其心智不够健全,身体还没有发育好,反应不会像成年人敏捷,使其在日常的的生活中,很难期望其通过自己来满足自身需求。因此,幼儿园的无障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征,在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设计时开发研究无障碍设施,使幼儿园的幼儿能安全方便的的使用幼儿园的各种物品,实现其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无障碍化。

二、幼儿园的室内设计

幼儿园的室内无障碍设计主要从楼梯、门窗、卫生间、色彩设计、装饰材料等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楼梯

幼儿园的楼梯设计有别于普通建筑的楼梯设计,应将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的方面。幼儿的无障碍设计中,楼梯应尽量采用矩形踏板、短梯段、大平台的形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幼儿的安全。具体设计时可以参照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幼儿园的踏步宽度尽量大些、高度尽量小些。(2)楼梯踏板的材料应尽量选用防滑材料,并且设无凸缘梯板,防止小孩玩耍时滑倒。(3)楼梯两侧必须设置扶手,且扶手最好是连续的,扶手高度可考虑不同高度的使用,可上下均设,以防止儿童攀爬时、脚步踏空时,可以用手稳住身体。(4)扶手栏杆宜为为竖杆,间距应该符合幼儿的使用要求,可在适当高度做内弧型,以增大保护,同事还可以增加趣味性。防止幼儿爬栏杆引起坠落危险。(5)还可以做更大胆的创新改楼梯为滑梯即增加安全性也增加了趣味性。

2、门窗

门窗是幼儿园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还是发生紧急事件时的逃生通道。在设计中应尽量留予足够的交通缓冲与回旋余地,以避免转变过急或迎面冲撞以保证儿童的安全。门的设计上建议使用推拉门或者平开门且要设置观察窗口方便老师。

3、卫生间

在进行幼儿园的无障碍设计时,卫生间的设计主要从安全和方便使用主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卫生间和盥洗间最好分开设置,以免儿童推撞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盥洗台的高度要充分考虑幼儿使用的事实,且盥洗台下应尽可能做成封闭的状态,防止幼儿钻到下面玩耍引起危险。在幼儿园的卫生间地面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滑问题,尽可能避免使用台阶。比如凸起的大便蹲位,卫生间面积小陈设多,幼儿倒退及转弯余地小。可考虑大便蹲位下陷,来达到地面的平整性。盥洗间的洁具选择时尽量选择没有棱角、圆滑、白色的卫生洁具。卫生间和盥洗间需要满足通风良好和空间开阔的要求。卫生间门应设置幼儿视觉适合的小观察窗与把手相配合,也可以考虑推拉门给予主动性。

4、色彩设计

在幼儿园无障碍设计时,室内的色彩设计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处在对事物认识的开始阶段,室内丰富的色彩有助于其成长,适合其追求自然和探索新事物的天性。但是过于多的色彩,也许会造成孩子的对色彩认识的障碍,因此在幼儿园室内的无障碍设计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色彩体系,使孩子拥有色彩斑斓童年的同时,对色彩拥有健康的认识,不会出现色彩认识的障碍。

5、采光和照明设计

幼儿园无障碍设计中,采光和照明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幼儿园的幼儿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需要室内设计时考虑合适的采光和照明。均匀合适的光线不仅对幼儿的生长大有好处,还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在进行幼儿园室内采光和照明设计时,需要满足给幼儿生活提供足够的光线,但又不会因为光线的强度过大或者照射太集中造成对孩子视觉及人身的伤害的要求。

三、幼儿园无障碍设计的思考

无障碍理念在普通建筑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其与幼儿园设计的结合应用却非常的少。这造成幼儿园无障碍设计概念不清,设计时出现考虑不全面、对设计贯彻执行不力、没有进行信息反馈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以后的设计中,需要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园的无障碍设计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四、结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站。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幼儿园的无障碍设计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需要在幼儿园设计中依据幼儿园设计的无障碍原则,从幼儿园的生活的主体是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在设计中不断完善幼儿园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内容,提升幼儿园无障碍设计的水平,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安全,无障碍,美好的童年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宜勤.谈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1).

[2]杨枫.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3]周勇.探析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以成都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5)

[4]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2

【关键词】现代幼教理念;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设计

现代幼教理念和幼儿教育研究成果更加强调幼儿园空间设计要更多考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需要和空间设计的体系性。然而总结国内外幼儿园空间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发现,其大多着缺少对各空间要素之间联系的研究,因而缺乏整体性,因此有必要借助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对符合现代幼教理念的幼儿园空间布局设计进行研究。

一、幼儿园空间系统

系统论的主要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分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研究要素、系统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以达到系统整体的优化。在此系统论基础上,幼儿园空间系统主要就包括幼儿园室内空间、过渡空间和室外空间三部分,其中室内空间主要包括室内活动室、卧室、卫生间、衣帽间;室外空间主要包括室外游戏场所、室外教学场所;过渡空间主要指连接室内之间、室外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门厅、外廊及楼梯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幼儿学习、生活的空间整体。

二、幼儿园空间系统研究与优化设计

1、室内空间的优化设计

幼儿园室内空间应该是设计师依据人体工效学、幼儿的活动流量、幼儿建筑设计标准布局的,传统的繁多的装修、玩教具设施,往往与使有限的空间更为拥挤,因此保留宽敞的活动场地是幼儿园空间设计要考虑的重点之一,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点,利用建筑物的墙角与家具摆放的零碎空间,设计制作储物柜、搁架、橱窗等,留出连片的大空间,一方面可使幼儿活动空间宽敞、安全,另一方面也形成一种视觉上的通透、完整和流畅。

例如在小班活动室中设计跃层、搭建小阁楼,上下阁楼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使教室的活动空间增加了近一倍,阁楼之间借助楼梯通道连通起来,更为儿童活动区增加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又如可将儿童的床设计成高30厘米左右的带抽屉的地台,寝具不用时可收纳至抽屉,需要时拿出即可使用,地台在平时进行游戏和表演活动时可作为游戏场地和表演平台,地台台面可铺设与地面相同的材质花纹的地板,这样就使休息区和活动区联成一片,活动室的整体空间不会减少,视觉上也会更加通透完整。

总体来说,室内空间的布局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简单。室内各空间的格局不要太复杂,减少儿童的错乱感。

(2)分隔。有的儿童喜欢独自活动和旁观,室内要提供这样的空间使孩子可以独立游戏活动或独立思考。

(3)舒适。幼儿长时间离开家会比较容易疲劳,需要布设像家庭中一样柔软舒适可供休息的物品,如靠垫、地毯、沙发、织物墙饰和绒毛玩具。

(4)感觉。玩具和设施要能给孩子提供各种感触与灵感,如画作、照片,触碰后能发声的玩具,操作后可移动的物件,不同材质手感的物品等,都可全面锻炼儿童感觉统合能力。

(5)刺激。室内应陈放一些开放性材料,如盛水容器、瓶子、塑料盒、质地颜色各异的粉笔、积木、蜡笔、纸,浆糊,颜料等,给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工具集空间。

(6)稳定。玩教具用品的周转速度不要太快,不要一次性更换太多东西,应借助相对稳定的器物培养儿童的专注力。

(7)安全。室内大型玩具须安全牢固,室内器具要每天检查,使用时也应有专人指导,同事对儿童的行为也要时时关注,防止受伤。

(8)卫生。餐厅、卫生间、卧室的卫生都要有保障,小班儿童经常会趴在地板上娱乐休息,地板要始终保持洁净,玩具要每天清洗消毒。

2、室外空间的优化设计

一所专业的幼儿园不仅需要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还应充分利用室外环境,并设计出一套符合儿童活动成长需求的室外设计空间方案,能够给孩子们在活动时提供更高水平的发挥空间。

因此,一般在进行幼儿园室外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对幼儿园室外进行实地勘察,考虑到幼儿园的特殊性,针对幼儿园的独特性来进行幼儿园室外设计,例如可依据地形的自然起伏修筑园区不同功能区。

(2)幼儿园室外设计绿化方面植被选择要区分,幼儿园适宜选择矮小的,形态优美的,抗风能力较强的小乔木或是灌木。

(3)景观塑造时要注意排水系统的处理,一般采取坡度排水的方法将校园中的雨水排出,一些小花园中不仅要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还最好能够有较好的蓄水功能,保证植被有足够的蓄水量。

(4)幼儿园室外一般都要布局大型玩具,如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蹦蹦床等,这些都可为幼儿教学游戏活动提供空间,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户外课堂场所,以此加强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的动力与热情。

3、过渡空间的优化设计

幼儿园的过渡空间,就是将室内功能用房与户外活动场所连接起来的通道空间,如走廊、楼梯、门厅过道等,都是连接幼儿园各功能空间与楼层,在设计时只作为幼儿短时间活动和停留的场所,这一空间虽不作为长时间停留场所,但也能促进幼儿在其中的交往,满足幼儿之间互助、分享、合作以及学习的要求。

因此,一般在进行幼儿园室外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幼儿园走廊是幼儿比较容易集中活动的区域,所以在幼儿园走廊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安全因素,首先走廊设计要保障连贯通畅,尽量保证走廊的宽度在1.3米以上,高度应不低于幼儿平均身高,防止幼儿攀爬;装修时走廊可用海绵夹层进行软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孩子碰伤;两边的墙面可进行适当的装饰,如贴上幼儿优秀作品以供展览,挂上水彩画以供欣赏,增强童趣性。

(2)楼梯要设计合理,每一台阶应低于10厘米,楼梯倾斜度设计应在25度左右之间,方便幼儿上下,台阶表面要进行防滑处理,每一台阶边缘要磨成半圆角,防止磕碰,边上要设置栏杆,并在合适的位置加装幼儿扶手杆,扶手材料以木质材料为佳,冬天不至于温度过低影响幼儿使用。

(3)门厅过道通常是幼儿和家长最先关注到的幼儿园环境部分,其设计布局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家长尤其是幼儿对幼儿园最初的印象,因此在幼儿园门厅设计中,就要着重凸显幼儿园的本土环境及独特文化和相应的导视系统,在幼儿园门厅进行相应的文化点缀,如在大门口摆放花环门廊,不同季节镶嵌不同植物花草,或设计一条种植长廊,种上藤本植物,会很容易让家长感觉身临其境,进入幼儿园就能感受到季节更替,幼儿走过美丽的植物长廊也在一定程度消减其入园焦虑。

三、总结

从系统理论出发,提出幼儿园空间系统的概念,基于现代幼教理念,提出与幼儿身心发展相宜的幼儿园空间布局原则及优化设计策略,可为未来地区幼儿园空间创设与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对幼儿园空间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晓轲.幼儿园空间设计参与理念的演变[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2]杜晓轩.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原则[J].艺术科技,2013(6).

[3]徐兰宇.浅谈国外幼儿园建筑的空间营造[J].安徽建筑,2012(01).

[4]王丽娜.现代幼儿园室内外主要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

[5]李政.论幼儿园活动空间四维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3

一、我们要对什么样的教室才是温馨教室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我以为在幼儿园“温馨教室”就是要创建一种适合幼儿的民主、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此基础上注重以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家园和谐共育的以人为本、和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教育环境的创建。

另一方面,我认为“温馨教室”其实是一个载体,是一种理念,更是一个过程。通过“温馨教室”这样一个教育环境,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专注、自信等宝贵品质,要让孩子幸福、快乐、身心健康地成长。而“温馨教室”正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创建“温馨教室”的前提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从舒心宜人的物质环境、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愉悦的一日生活环境、健康的自身心理环境等方面为出发点,共同营造集体生活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传递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创建“温馨教室”就是要创建一个适宜师幼共同成长的环境,这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方法不断改进、观念不断转变、理念不断提升、效果逐步显现的过程,并不是单纯意义上一个环境的创设,所以说创建“温馨教室”更是一个过程。

二、要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实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物质环境

(1)环境的创设要有整体性

首先,环境应呈现一种整体美,班级整体设计色彩搭配要有艺术感,布局设计要有和谐性。其次,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灵活性。主题墙能够充分体现近阶段的教学内容,并创设为可互动、可操作的板块,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再次,环境的创设要体现园所理念,只有将理念内化于心,才能体现于行。在我们班的环境中处处体现着我园学会生活、学会感悟、身心健康、心灵丰富的办园理念,可以说园所理念内化到了老师的心里,体现在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大环境中。

(2)区域环境的设置要适宜

在区域设置方面,整体的指导思想是要切实做到以幼儿为中心,以开放教育和个别化学习为基础,让幼儿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通过具体的操作、体验去获得经验,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发展认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

(3)环境中要体现班级特色文化

以班级为单位体现特色文化,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经验,创造出丰富多元的认知环境。我园有剪纸、编制、青花瓷等班级特色。我班开展了以国旗为主的班级特色,通过幼儿国旗作品创设,区域游戏设计等多种形式,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在班级环境中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

2.精神环境

(1)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孩子只有在一个爱的环境中才能自由快乐地成长,才能发现自我,找寻自我,形成自我。

(2)良好的常规是前提

一直以来,我们注重班级幼儿常规的培养,因为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良好的班级常规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3)回归自然,注重感知与体验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4

一、幼儿的特征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幼儿身体尺度

在心理学上,幼儿的成长时期大体可以被分为:新生期、乳儿期、幼儿早期、学前期以及学龄期五个时期,这里所指的成长期并非是分割开来的,是一个持续的整体过程,当然不同的幼儿所经历的成长时期点划分也不尽相同。整体来说,成年人相对于幼儿的成长速度是比较慢的,幼儿的学习与心理转变是非常迅速的,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年纪越小的幼儿特征变化速度反而更快一些,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声音、形状、色彩等方面,因此环境的转变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首要注重的是安全性,这些条件不仅来自于人为的情感给予,也来自我们为幼儿所营造的适宜外部环境。幼儿对于外部环境的选择也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舒适度去选择相应的环境。幼儿对于环境有自己独特的习性,他们喜欢选择喜好的空间进行游戏、玩耍。幼儿对于不同空间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不论是较大的空间还是狭小的空间,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偏爱的地方。幼儿园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考量依据是幼儿的身体尺寸,这在幼儿园环境设计时是十分需要注意的,一是对幼儿的安全方面进行考虑,另一个既是根据幼儿自身的身体高度设计适宜的环境设施,以达到让幼儿能够合理成长的效果。大部分幼儿都有站到高处的习性,这是由于儿童对于新事物的好奇感所致,居高临下的既视感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好奇心理。而幼儿园在考虑幼儿安全性的同时,也会根据此点对幼儿环境进行特殊的设计,例如幼儿园房屋窗台、栏杆扶手等的设计,宽阔的视野以及适宜的高度设计更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根据这些小尺度的设计,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这些环境设施是为儿童所建,使人一眼即可看出所建设的场所为幼儿园。

2.幼儿的行为特征

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幼儿的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的幼儿行为特征大体可分为五种:(1)三岁以前的儿童在学会走路以后,主要的行为特征为跑、跳等,这时期的幼儿大部分表现为精力充沛,不知疲倦;(2)3-4岁的儿童在体力方面以及身体控制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高,身体平衡度也有了一定的掌握,短距离跳跃、单脚站立一般已可掌握;(3)4-5岁的幼儿可以掌握单脚跳跃,并且具有良好的攀登能力,在注意力方面也有所提高,但时间不是很长;(4)五岁的儿童已可独立穿衣,并且有独立的思维,他们可以稳稳的跑步或攀登,父母对于幼儿的监督也不需要太高;(5)6-8岁的儿童已经初具相对的协调性,在参与协同的游戏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且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不同于他人的理解方式。幼儿在玩耍时,这些行为特征将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人们通过对这些行为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进行对幼儿园环境的特殊设计,以此满足幼儿的玩耍需求。在心理学上,环境心理学同样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的是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这些研究为幼儿环境设计提供了经验与理论依据,这样才使得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更加合理。

3.幼儿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空间的定义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层面所理解的概念也有所不同,然而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空间是从建筑空间方面来考虑的,以人为限定的场所来定义的空间,即指一定的实体空间范围,是以人的实际感觉与认知所限定的空间范围。本文的建筑空间又指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然而我们所讨论的既是客观空间与幼儿行为活动的相互关系。幼儿园空间环境是以幼儿为主体,围绕这一主体的周围事物都被称为空间环境,国外的研究者曾指出:空间环境作为事物、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存在的,是作为联系两者的实体而存在的,且这种联系是有按照一定规律而来的,形成井然有序的联系规则。由此可知,事物、环境与空间环境的存在密不可分。人类需要活动就离不开空间的需求,而人的行为特征与空间又相互制约相互规范,不同行为特征的人对于空间环境的选择有独特的选择,然而空间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特征又有不同的约束与规范。幼儿具有好动性强、好奇心强、注意力弱的行为特性,对于新事物具有好奇心理,精力比较旺盛,对于新事物的关注力又比较低,幼儿园的空间需要根据这些行为特征进行特殊的改良与设计。通过幼儿园特殊的环境设计可以影响并且调动幼儿的趣味性进而促进幼儿行为的发展。这是由空间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反观,幼儿行为特征对于空间环境也有独特的影响,幼儿的行为特征与空间环境属于一种互动关系,环境是需要根据环境生活者的行为特征来进行设计的,因为空间环境设计的初衷即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幼儿具有特殊的行为特征,因此设计者在考量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以达到所需的效果。儿童的行为大部分是具有破坏性的,同时也包括创造性的行为,然而这些行为都会导致环境的相应改变。

4.幼儿对环境的认知

幼儿对周边环境的认知主要来自家庭、幼儿园两个途径,家庭是幼儿时期儿童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幼儿最先的认知来自家庭的生活空间,幼儿早期的玩耍、休息、学习都来自家庭,对于环境最初的认知与了解也来自家庭环境。当幼儿到了进入学前教育的年纪时,幼儿园则成为除家庭之外的第二认知学习场所。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幼儿对于空间中形状、大小、色彩等的特性有了新的体验和认知,在幼儿园里的玩耍与学习使幼儿吸收更多的环境体验,进而也形成了幼儿不同的行为特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幼儿身心的决定因素,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是指幼儿园的客观空间环境。幼儿通过与家庭成员和幼儿园的社会团体的交往,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幼儿园相当于幼儿接触社会环境的起点,而这一环境也给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幼儿对于环境的认知与环境之间是属于相互作用的,并且这一体系中两者相互促进,两者互相给予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设计原则

1.满足幼儿需求的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了设计出满足幼儿需求的空间环境,首先需要满足的主要基本要求有:(1)空间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自由思维;(2)具有鼓励运动的多样化空间;(3)能够培养幼儿主观能动能力;(4)空间环境为幼儿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当幼儿身处幼儿园中时,适宜的空间环境能够使得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这种环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良性发展。此外,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在运动能力培养上要符合幼儿自身条件,运动是幼儿智力发育的基础行为,因此相应的体育设施必须健全。

2.幼儿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幼儿园空间环境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自由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既是物理空间的设计原则,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的温度、采光都是设计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幼儿园的环境要能够使幼儿有一种舒适感,那么就一定要有充足的阳光,光线的强度对于幼儿对环境的认知是有一定影响的,幼儿园合理的采光设计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设计的另一个原则也十分的重要,即安全性原则,幼儿园安全性问题一直作为社会各界最关注的问题,仍需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例如幼儿园设计中常见的锋利边角、悬挂物、突出异物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幼儿的受伤,对于高度差较大的地方也可能导致幼儿的跌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进行改良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要注意的有: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交点应设计为弧形;在存在高度差的地方应设计相应的提示标志;减少幼儿园中的障碍物存放等。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自由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这两项原则的遵守有益于幼儿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发展。要营造一个适宜的幼儿园空间环境,就要合理的运用以上设计原则,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幼儿空间环境设计

1.幼儿室内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从广泛的定义上来区分,幼儿园空间环境可以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顾名思义,室内空间环境即指幼儿园建筑物内的空间环境,一般包括幼儿的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等。其中生活用房的使用时间占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最大比例,生活用房又可细分为: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衣物储藏室以及音体活动室等。这些生活用房在设计时往往会以明确的特征来体现,例如明确的地理位置、可见的划分范围、展示器材的活动区等,都能够让幼儿清楚的辨认出来。在室内空间的活动范围内,设计者们又将其划分为安静活动区、复杂性玩耍区和活跃性玩耍区这三个区域,以便让幼儿对规则界限有更好的认知。相对于室内空间环境,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就相当的广泛,幼儿园的选址、幼儿园内总空间环境的划分、室外的活动场地、道路设计、幼儿园内的水体、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圈养等等都属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范畴。

2.室内空间环境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个内部空间的氛围对外部的依赖是高于其他任何因素的,人们喜欢待在有窗户的房子里,因为这样能够更好的接收外部的阳光与外部信息,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的照明体验是不一样的,人的心情与生理也会随之而产生变化。同理而言,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同样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给内部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同时内部环境也将信息反馈给外部环境,两者得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四、总结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5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创想;孩童视角

引言: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我的毕业设计以及论文所涉及的方面就是面对一群特殊的人群――儿童,准确的说是每天要上幼儿园超过8小时的儿童。无论是技术还是科技都不是很发达的以前,还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人们都在强调孩童时代对于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是的人们的生活压力开始逐渐被大众所讨论,理所当然人们就更加重视从小开始培养我们的后代,那么对于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就有了更加高的要求。现在的幼儿园不再只是建立之初,为了缓解家庭在养育孩子所受时间、环境以及空间的约束,从而进一步让幼儿身心、智力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场所了,而更多注重的是对于儿童进行预备教育例如,性格是否健康、行为习惯是否良好、与自然的初步接触以及社会常识的教育和引导等。对于设计师来说,在面对这类特殊群体进行环境设计时,不能带着大人的眼光来进行规划和对待,而是应该更多的从儿童本身来考虑,什么样的环境才是他们需要的成长环境,什么样的环境是有利于他们的生长环境,而我们该如何还儿童们一个纯真自然的幼儿园。

1.国内外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1.1外国幼儿园现状

无论是从国外的影视作品还是有关报道来看,国外的幼儿园都与我们的幼儿园大不相同。他们大多数都是注重儿童的天性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国内的幼儿园还是停留在注重孩子们的教育方面,国外的幼儿园主要培养孩子们的自我学习自己生活的能力。在美国,幼儿园为了培养儿童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老师们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以培养儿童们的独立意识。而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是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跟父母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父母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而日本的幼儿园更是被我们经常所讨论,他们的独立严格从不溺爱,他们提倡在冬天里也是穿着少量的衣物用以锻炼身体。

1.2我国幼儿园现状

国内的现状是虽然幼儿园的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可是从正规化的角度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的幼儿园没有做到正规化,无论是从教育方面还是环境规划,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很多漏洞。

第一次离开家人的保护,过上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的集体生活,学着独立与他人沟通与人交流,幼儿园是他们面对社会的第一步,换一句话说,就是一所好的适合的幼儿园是他们开始自己生活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办公室发表的《幼儿园新生状况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近88%的孩子在刚开始加入幼儿园会出现各种不适合的状况;超过半数的孩子入园后生病率明显提高,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生病次数超过3次。根据这项调查表明显示,孩子在刚入园之初基本表现如下:没有任何理由的哭闹,胃口变差吃饭时间不规律,容易受到风寒的影响,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因为这些因素受到一个月时间以上影响。其实相对于大人孩子们更加需要安全感,孩子们因为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身的不安感只有大声的哭闹。离开了父母以及认识的人们、离开了熟识的环境、失去了他们那些关注他们的眼神和关注,孩子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肯吃饭、蛮横不讲理大声哭闹,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做到的是充分的理解孩子们的心情,通过老师的语言以及行为逐渐让孩子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关爱,让他们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明白自己去解决适应这样的环境。通过这样的调查还明显体现出,大多的家长都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种情况,基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简单粗暴――暂时不去幼儿园,把孩子领回家。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样的做法是不能够正面的解决问题,并且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这种消极的应对方法不能够积极的去面对问题,对于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以满足功能为主,环境单调乏味,不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环境空间利用不充分,环境设计布置只注意室内和墙壁的简单布置,不重视幼儿院环境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环境空间、色彩、玩具、家具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运用我们优势,改变现有的情况。

1.3我国幼儿园环境设计基本状况

为了这次的毕业设计我专门对幼儿园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勘测了解到了一手资料,经过分析如下:

幼儿园从孩子的活动范围上来分,有活动室、午休室、卫生间(厕所、盥洗、洗浴)、贮藏间、衣帽间等,还有全园大活动室(下雨天使用)或者是全园有小型的礼堂等。其实孩子们大部分的活动是在室内活动室内进行的,然而孩子们的天性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安静在同一个活动环境内,所以这样就要求环境的多样性、要求室内家具陈设的多样性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所规划和创造的空间是需要多样可变的,最常见的矩形正方形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要求了。我们应该更多的从不同的设计形状入手,比如说多边形、不规则形状和一些创意空间的设计。此外午休室也是幼儿园设计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白天孩子平均是需要3~4小时的睡眠时间的,在睡觉的时候要求环境的平静,不能够直接吹风,另外睡眠的时候尽量不要被太阳直射,平时不睡觉的时候需要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环境的充分通气。在室外的空间还应该具有大面积的空地作为操场,应该采用松软的草坪,或者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小沙坑和滑梯。卫生情况和面积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有种植园和养殖园用来培养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近能力。

从功能分析,除去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还有医疗管理室,主要是给予孩子们和老师医疗保健、面对一些突发的流感可以做到进行早晨检查或者是消毒等措施。还有老师办公室,会议室以及配电室、厨房、后勤处。

2.幼儿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想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个体是要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的。幼儿园的环境对于日常教育活动起着最基础性的承载功能,环境对于幼儿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个体,对于不同空间的运用是人们长久以来研究的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环境不再仅仅只是利用,更多的是从美学、功能的角度去要求。从设计的角度去考虑,环境艺术在特定的空间下要结合其空间的功能价值进行规划。面对特殊的人群所存在的空间,设计师们就应该考虑怎么去把已有的空间变得更加的合理化、艺术化。我所讨论的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原则就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幼儿的成长规律以及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环境景观对幼儿身体心理行为的影响和教育功能。经过总结我们设计时所追求的原则应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2.1基础条件是安全第一

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安全性,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安全,特别是在面对这样一群社会的希望,我们更应该严把安全观。无论是从室内的软装饰陈设上,还是室内装修材料上,各种小的细节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点,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控制各个方面。根据孩子的身高平均值,无论在家具的选用上还是在布置上都应该根据身高平均值来规划,在孩子的生活视觉范围内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结合我的毕业设计,在设计时我就注重考虑了安全问题,根据对象不到一米左右的身高都采用了适用与他们的座椅,打破了原有的矩形书桌设计,大胆的运用的圆角三角形作为课桌的形状。在一些衣帽柜的高度上也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同时,还不缺乏实用性。摆在桌面和柜子上的用具和玩具等物品,要使幼儿自己能取能放,橱柜的门和抽屉要不紧不松,方便他们推拉;睡觉用的床都必须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这样儿童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2.2走出单一的局面

根据幼儿园不同区域的环境所包含的不同功能,设计师应该注重幼儿园内、外环境的整体规划,突出自然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美。让孩子们在环境中时刻能够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获得艺术的体验。当然这些不能仅仅局限的单一的模式下表现,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环境艺术。既然是儿童游戏活动场地的设计,那就要对儿童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包括游戏内容,游戏路线以及游戏器具的款式颜色等对儿童意识的作用,另外尺度把握、高度变化、植物配植、标志标识等场地内容也应符合儿童行为心理特征。

创造生动的自然探索空间就是一个新的设计规划角度,这个角度说起来既重要又简单易做。说白了其实主要就是体现自然美,在各种自然景观之中寻找艺术。但是孩子们相对于美得认识确是缺乏的,他们没有自我意识去认识去鉴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手段进行设计和突出了,比如说利用石头,细沙作为他们的活动区域在配上一些竹林,还可以涉足一些弧形木墩筑成的梅花桩,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体会大自然的魅力。但由于儿童年龄偏小,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但缺乏有关植物的科学性知识,且抵抗力较弱,为安全起见,还须特别注意要避免采用如下植物:有刺激性,有异味或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植物,如漆树;有毒植物,如夹竹桃;有刺植物易刺伤儿童皮肤和刺破儿童衣服,如刺玫、火棘、凤尾兰、蔷薇等;有过多飞絮的植物如毛白杨等;易生病虫害及结浆果的植物,如葡萄等。

2.3突出专业性

设计师相比于别的社会群体在空间规划上有着良好的素质,面对这样一群特殊人群的时候要具有其专业性,适当的了解幼儿心理学、行为学。发展心理学认为,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变动性和波动性都很大,因此环境中的色彩尤为重要。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色彩感觉、动手动脑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幼儿。我们还应该注意环境的功能不能只是在表面,还应该是深到骨子里,使其对幼儿的影响受益终生。

室内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挖掘空间的潜力,充分利用空间的每个角落,设立玩沙池、玩水池、饲养角等,这些分散的学习领域主要是向国外的幼儿园环境设计特点学习,使幼儿的学习内容有变化,既吻合了幼儿的好玩、好奇、学习兴趣无持久性的多变性格,又统一在环境形象化的教学中,这种形式是符合统一与变化的辩证关系。

2.4强调艺术与环境的互动性

在幼儿园中儿童是主体,应该以孩子们的视角和认知作为出发点,从他们的生活方式认知理念去思考才能真正的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环境。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依据孩子的个性,选择不同的色彩,而且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喜欢的颜色和玩具让他们参与到布置中来。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就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造环境,这样的环境才是对于幼儿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比如说把孩子们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到教室里,更或者是大胆的让孩子们在环境中自由的绘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不同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参与即为互动,是个体对于环境互动的表现,引发支持幼儿与艺术环境的有效互动,使人们在互动中构建起自己关于艺术的知识经验积累,丰富其艺术情感,逐渐培养其鉴赏美和创造美学的能力。

2.5加强环境色彩设计,提高儿童的视觉感受

色彩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还会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所以,在设计幼儿园室内环境时,必须要考虑儿童年龄特征,用鲜艳的色彩调动儿童的求知欲。室内空间的构成元素,家具、饰物、玩具、织品及室内各界面的色彩使用和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能随心所欲,宜采用明快,亮丽的色彩,才能刺激儿童视觉的发育,提高儿童的创造力,训练儿童对于色彩的敏感度。

结合我的毕业设计来说,在运用的各种图案的时候,多采用大自然的景色,如早晨的太阳、蓝色的天空等。这些环境色彩设计都会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具有科学、艺术氛围的环境、使他们在环境的熏陶、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下,成为聪颖的人才。

2.6提升环境效率,探索设计未来

设计者不仅应该从美学和心理行为角度去设计,还应该多多思考设计的实用性。面对幼儿园这样的设计,我们更应该多多思考怎样的环境才是为教育意义服务的,应该积极避免为了装饰而装饰,减少大花脸减少脏乱差。挖掘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使所有细节都要符合儿童的需求。

在原始设计理念之下,除了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以外,设计师还要记住的是设计的探索性。我们设计师不仅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探索,而且我们还需要的是鼓励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广泛的探索精神。积极采用环保低碳的新型绿色材料,以及新型创新理念都是探索新方向。

3.结语

本文是通过在实践中结合设计理论探讨了幼儿园环境艺术,主要是设计时所要注意的方面去重点阐述。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为了我们的未来严把质量关,控制不良因素。一所好的幼儿园是孩子们每天争先恐后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望而却步,设计师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多做观察,多和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做到了真正的为他们,才能是适合他们的。幼儿园是儿童的乐园,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场所,幼儿园设计就需要设计师处处以童心来思索,设计出融儿童化、美化、教育化、绿化为一体的优良环境空间,为儿童营造充满惊奇和幻想的场所,使幼儿多方面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是设计师的初衷也是设计灵感的来源。

文章中还建议设计者们从基础条件是安全第一,走出单一的局面,突出专业性,强调艺术与环境的互动性,积极表现多多参与,提升环境效率,探索设计未来等角度去分析规划设计,希望可以通过多角度分析得到较完美的方案。(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湘;颜色与儿童心理健康[J];心理世界;2006年07期

[2]幼儿辨别的认知复杂性发展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张锦贻;幻想性:儿童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7年02期

[4]晓龙;给孩子们一个温馨的环境[J];家具与环境;1995年04期

[5]庄贞银;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要点[J];幼儿教育;2005年07期

[6]王敏;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7]张小莲;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创意――巧用园内空间发挥教育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刘迎杰;张小将;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幼儿园;环境布置

幼儿园环境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它让幼儿在生活和探索中获得创造性的感受和认识,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充满艺术感染力的环境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使幼儿园成为安全、温馨,充满美的童趣、快乐的家园。

一、幼儿园环境布置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说,环境绝不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现状

随着我国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也显现出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设计理念缺乏主体性

以“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念为指导,教师在班级环境设计上下大力气,从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饰布置等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据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室内环境布置r,总是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追求表面上的“好看”“漂亮”,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二)设计主题缺乏具体性

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干是幼儿园要进行环境布置的主题。一般情况下,负责环境布置的教师总会根据园里布置下来的内容去寻找所有有关该主题的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大树的主干和主干上小的分支。通常情况下,整个室内环境布置由主体到部分只有树干和树的分支,主干部分最容易被忽略掉的。这样,当我们去看这棵大树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树干上一堆密密麻麻树的分支,没有主干部分的存在,便失去了大树本身的美感。

(三)设计内容缺乏科学性

环境与材料经教师“精心”设计布置,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墙饰与活动材料内容、功能、操作方法上较固定。教师习惯用直接指导的方式教会幼儿使用材料,通过练习达成教师预设在环境中的教育目标。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过于重视表面上的东西,从而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幼儿生理的健康。

三、幼儿园环境布置的艺术性策略

如何使幼儿园室内的环境布置更具有艺术性?对此,我做出了如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从幼儿的角度布置教室环境

设计者多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以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1.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如室内最好不要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和镜子,家具的边角和把手不能有棱角和锋利的边,地面上也不要放磕磕碰碰的杂物。

2.要符合幼儿不断成长的需要。从生理上,幼儿身体与成人不同,家具的尺寸也随之变化,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应该相应地考虑有不同的要求。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设计内容。教师在与幼儿一起规划、设计、收集材料、布置、美化、调整、管理班级环境的基础上,体现出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班级环境创设中的参与形式与程度

不同。

(二)具有缤纷的色彩

在布置幼儿的环境时,应听取幼儿自身的意见,老师不能因为自己对色彩的喜好,而忽视幼儿视觉发展丰富色彩的需要,孩子的视觉发展和智力发展都需要丰富的色彩刺激,在室内环境布置时可以试着和幼儿一起装饰;与幼儿商量教具、玩具和装饰物的颜色、摆放,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还可以带幼儿一起准备装饰物、玩具、贴画、颜料、画笔等用品,让他们感受更多的快乐和成功。

(三)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及发展空间

低龄幼儿很爱随便在墙壁和他得到的任何物体上涂鸦。涂鸦过程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在布置的过程中,要在墙壁、地板面上留有让幼儿涂鸦的专用场地。可以贴上大块的纸张,以便经常更换,同时要求幼儿一定要在指定地点涂画。

(四)材料投放多样性、可变性

设计巧妙的室内环境,应该考虑到幼儿可随时重新调整摆设,空间属性应是多功能且具多变性的,教学用具选择易移动、组合性高的,方便随时重新调整空间。教室用具颜色或小摆设的变化,会使幼儿的室内空间成为幼儿的快乐天地。

综上所述,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不断积累、实践和揣摩,并加强对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使幼儿园室内环境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具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7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环境;识别系统;设计

幼儿园本来不就是孩子们自己的王国嘛,这和指指路认认方向的识别系统有什么关系?别急别急,这识别系统可不仅仅是指指路认认方向那么简单,在幼儿园中它可有大用处。首先让我们从幼儿园环境中的识别系统和建立识别系统的重要性说起。

1幼儿园中识别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幼儿园识别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复杂的。首先,幼儿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2至6岁的孩子,由于这一特定人群认知能力的特殊性――对成人世界惯常的文字标识无法识别,且注意力极低,以挂牌等惯常形式出现的识别系统并不适合于他们,有效的识别系统的建立则需借助整个空间环境提供的识别信息进行表达――即通过空间中的装饰元素,包括图形、色彩、材料等等进行信息搭建。但与此同时,幼儿园中亦有成人,如教师、服务人员、家长,识别系统亦需以大家惯常见到的形式为其服务。对于成人来说,识别系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对于幼儿园最重要的服务群体孩子来说,识别系统是否也只是指指路认认教室那么简单?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是幼儿健康目标的第一点。如何能使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适应这里的生活,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人员也给出了多方面的解决方法。其中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相关研究则涉及到环境心理学当中“领域性”这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建立自己的领域性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到各国边界争端,小到学生在公共教室放一本书占座位等行为都是它的体现。研究证明,领域性对人们环境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安定感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者(tachibana 2002)做过一个调查,观察老人入住护理院后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调查选择了3位老人作个案分析,跟踪比较了他们搬入4个月时和15个月时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调查发现,3位老人通过个性化的布置过程(将旧家具物品搬入新居、养鱼、放置人造花、改变房间布局)建立领域感,进而达到对环境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形成。另有研究者(paluck & esser)以低能儿童为被试,考察了17名康复中心的男童。在为期10周的观察中发现,建立领域使打架、戏闹和不守纪律的行为明显减少,儿童在生活中受到了某些行为约束[1]。这个研究表明,领域行为的确有利于安定感的建立。可见,领域性的建立对孩子适应新环境很有帮助。而幼儿园环境中易于幼儿认知的识别系统是帮助孩子们建议领域性的重要手段,孩子们需要获取识别系统的信息认知环境进而产生熟悉和安全感,才能达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的目标。

2混乱的识别系统设计现状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下幼儿园环境中识别系统设计现状。从视觉识别系统的设置理论上来说建筑环境的识别系统应包括“外部建筑环境”和“内部建筑环境”两个要素,我们分别进行考察。

从外部环境来说,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幼儿园,往往隐没于大片的水泥森林中,经常问了好久才终于找到眼前那些外观普通得无可描述的建筑群;主体建筑本身往往是最常见到的“教学大楼”――方方正正的现代主义样式的功能性建筑。只有大门上的挂牌算是对幼儿园身份的一个明确说明――一种只适合于成人的识别系统设置。倒是有不少的幼儿园将主入口做成了城堡、动物等形象,外墙上也装饰卡通题材的壁画,采访得知园方欲以此增加建筑群的“童趣感”。走进幼儿园,这是一个儿童与老师共同营造的幼儿世界,到处都帖有孩子们自己的画作和教师们制作的装饰物。据了解,由于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环境设置逐步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幼儿和教师更多参与环境布置的主要原因。而除此之外,教学楼内部的情况让人失望: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学楼内空间中,一人高的磁砖墙裙是唯一的装饰元素。老师们告诉笔者,这些磁砖墙裙是因为方便每月更换教学内容所需的装饰物而贴的――可以看到,这种营造幼儿园氛围的装饰物是由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创造的。当然,也有少数幼儿园做了一些空间装饰的整体设计,如统一装饰了门和墙裙,请设计人员在旧建筑墙面上拼帖彩色磁片画或绘制丙烯壁画,经采访相关负责人士我们再次听到“童趣”二字。据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现在都有一类公司,专职于幼儿园建筑的装饰、翻新工程,常用手法多为以上几种。与此相对的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参观的所有幼儿园中都有较为完整的文字类型的标识系统,从大门口写有幼儿园名称的挂牌到各个班级和洗手间等辅助空间的标牌,标识系统是园内主要的和较有效的空间识别信息传播源。但大多数幼儿园的挂牌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挂牌都装饰有卡通图案,文字也多造型童趣;另一个就是很多挂牌的挂放位置低于线,想来目的应该是照顾到孩子们的视线高度。

从以上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幼儿园中适合孩子们的识别系统缺失,而适合于成人的识别系统则相对完整。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幼儿园其实也在试图增加环境中的装饰,但却是以“美化环境和增加童趣”为目的,这是否正确呢?

3问题的深化

首先,适合孩子的识别系统缺失肯定是不对的,那么以“增加童趣”为目的进行空间美化又有何错呢?从大方面上来说,增加幼儿园的“童趣”感,的确是创造幼儿园这个大空间与社会其他环境区别的识别信息,能给予孩子们“这是你们的王国”的信息。但幼儿园空间其实复杂得多,如此简单的识别信息设置远未能满足孩子们对环境识别认知进而创建领域性的要求。根据奥特曼和切莫斯(altmant & Chemers1984)的分类体系,领域可分为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3种类型[2]。

(1)首属领域(primary territories)指由个人或首属群体,即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拥有或专用,且对他们的生活而言是重要、基本和必不可少的。幼儿园中教室及本班所属的辅助空间,如洗手间、杂物间、卧室对幼儿来说属于首属领域;如果将幼儿园放入成人大环境来说,幼儿园建筑本身又成为首属领域。作为首属领域,这些空间的环境装饰应体现出强烈的环境信息,所谓强烈即形象鲜明,易于认知、记忆,体现出这一组空间的独特性。因为这类领域对其占有者而言在心理上极其重要,受到占有者完全而明确的控制,与之融为一体,是领域性建立的关键;

(2)次级领域(secondary territories)相对于首属领域来说,拥有者对次级领域的控制权要弱,但它对拥有者来说仍具有明显的价值。如班级窗前的走廊、门前的过道即为次级领域。这一领域的环境识别信息同样较首属领域弱,但必须信息明确,不能含糊;

(3)公共领域(public territories)对所有人开放的地方,只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即可进入使用。如幼儿园中的公共走廊、院子。这类空间的环境识别信息最弱,基本只为体现幼儿园空间的功能、性质而设。

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在拥有者心中所占位置不同,位置越是重要,所需的环境识别信息越强。如此看来,单纯以增加“童趣”为目的进行空间装饰设置,是对幼儿园空间识别系统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的体现,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生活当中的需求。

4问题的解决方法――识别信息分层

那么,针对如此复杂的幼儿园环境识别系统,我们应如何设置方才合理?笔者尝试提出识别信息分层的观念:

4.1根据受众不同的识别信息分层

幼儿园是一个处于成人世界中的幼儿王国。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是一个在成人掌控下的儿童世界,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成人世界之外的空间,它不能完全将成人受众抛开,因为它隶属于成人世界,成人也是它的使用者之一。这就必然出现了第一类信息分层,这类空间中需要有两层分别服务于幼儿和成人的识别信息同时独立地存在。

4.2根据信息强弱的识别信息分层

这一类信息分层是指园内各空间识别信息强弱的分层。通过上一节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在拥有者心中所占位置不同,位置越是重要,所需的环境识别信息越强。所以,幼儿园中的环境识别信息应有所侧重,通过各级领域环境信息强弱的区别,增强幼儿的领域感,有利于他们在新环境中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安定感的尽快建立。

4.3根据信息传播目的的识别信息分层

这一信息分层是因为如前所述,由于近年幼儿教育理念的转变,使教师和幼儿更多地参与到环境装饰的制作中来,进而造成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认为幼儿园的装饰就是应该由教师和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只要在网上搜索有关“幼儿园装饰”的词条或在书店找关于幼儿园装饰的书籍,你会发现结果全都是关于幼儿教师如何布置教室环境的内容,这一现象是很有代表性的。的确,空间装饰都会传达出环境的识别信息,似乎教师们所做的与本文所述的空间装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教师制作的装饰物旨在教学,是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虽然它也是空间装饰,但它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环境识别且经常性变更,所以对环境空间的识别信息传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所以,在这些有教学功能的空间内,如教室、走廊,识别信息应分为两层:

1)以体现环境识别性为目的的空间装饰,传达出利于认知空间的非语言环境识别信息。这一层信息相对较固定,由设计师根据空间环境的特征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特点进行设置。2)以教学为目的,与当时课程息息相关的空间装饰,这类装饰主要是为教学服务,随课程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行制作更换。但它也能够对非语言环境识别信息起到辅助作用,增加环境的丰富性,体现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幼儿的参与。

运用以上三种方式将幼儿园内的环境识别信息进行详细的剖析分层,再着手设计,可以使空间中两种信息系统各司其责,分工明确,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的信息受众群,使信息传播更为准确、有效。

5总结

追溯幼儿园的历史,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Robert owen)于1816年在苏格兰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起,至今不到200年[3]。而幼儿园在中国的历史更短,从第一间开设于清朝光绪29年(1903)的湖北幼稚园[4]开始,当中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火和动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中国的幼儿园建设才真正逐渐步入正轨[5]。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研究均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从环境设计领域来看研究开展的情况与之极不相符,急待拓展加强。希望本文一点拙见能够如砖引玉,让设计界关注这一冷门领域,建造孩子们自己的王国方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徐磊青,杨公侠编著.环境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i.altman,m.Chemer著.文化与环境[m]. 骆林生,王静,译.东方出版社,1991.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8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致力于建设有独立教育追求的“个性化的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让教育尊重个性、回归生活。在与国内外教育家的思想碰撞下,经过反复研究与论证,提出了以“爱与创造”为核心的“新英才教育主张”。“爱”是人类对自身及其周围世界的一种普遍关怀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统一体,代表着品德塑造的最高层次;“创造”是以创造力为核心概念,兼容并包,融合了与学生相关的知识、技能、思想、品格等各种教育要素,是创造的态度、思维和行为的统一体,代表着智慧养成的最高层次。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导下,在学校“教育主张”的引领下,新英才学校幼儿园把“爱与创造”园本课程作为研究项目,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实现学校教育追求,落实育人目标。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爱与创造”育人目标分年龄阶段的描述、评价体系的完成和实践中的观察与教育实施;第二阶段,“爱与创造”的课程理论和内容体系建立与完善阶段,课程内容包括双语主题课程、多元文化活动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已经循环一年,获得初步效果;第三阶段,通过专家指引,探索“爱与创造”的核心价值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实现可能,最终与《纲要》和《指南》引领,找到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以游戏和一日生活落实“爱与创造”育人理念。

幼儿阶段学习有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特点。形象性指的是幼儿要与具体的环境互动才会获得认知体验;无意性指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一定是趣味性、活泼性、活动性和变化性的。所以,游戏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并且要在幼儿生活和发展的一日生活中进行。

第三阶段实施过程也是探索幼儿个性、主动性的发挥和发展的过程。从课程的发展历程来看,园本课程逐渐得到细化与完善,幼儿园已经步入从综合课程建构到探求幼儿个体发展的价值的阶段。

二、以游戏为基本途径落实“爱与创造”课程

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入手,在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各环节中落实“爱与创造”课程。

1.游戏环境的创设

先从幼儿园环境的开放性设置、干湿区的打造和幼儿自主游戏环境的理论入手,查阅了国内外文献材料,研讨如何在园本条件下打造新的开放、自主的环境。在获得了理论指引后,教师的教研活动以创设游戏环境为主,以幼儿自主游戏和获得发展经验为目标创造教育的新环境。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得以丰富,游戏场地面向全体幼儿开放。幼儿可以在楼道里玩、教室里玩,可以在自己教室里玩,也可以其他班教室里玩;幼儿园内所有材料都可以用来游戏;教师依据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随时调整和提供与教学、各领域发展相适宜的幼儿可操作的游戏材料,为丰富和延伸幼儿的游戏作好环境准备。

2.游戏活动在主题课程中落实

在中、英文双语主题课程中,教师以游戏活动和游戏材料为途径,落实发展目标和主题知识,与幼儿一起探究主题。在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组织的主题课程活动中,教师逐步发现幼儿的交流、操作、动手、合作、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多了,表达也相继丰富了。由此证明,以游戏为基本途径落实课程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

如5月“职业”主题,幼儿在社区实践中亲自观察、操作和探究不同职业,感受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如在中医医院挂号和就医,亲手熬制酸梅汤和山楂丸;参观飞机场,在机票的信息中匹配登机口,托运行礼箱;参观警察局和消防局,了解他们工作的基本工具、内容;在超市活动中,先计划再购买,找回零钱……在职业主题结束后的六一“职业”体验中,在幼儿园设置的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中,幼儿亲自尝试了一次职场人的活动,获得了“工作―赚钱―消费”的体验。

3.游戏活动在户外活动中落实

户外活动是幼儿体能发展所必需的。本学期,我们丰富了户外活动的材料,一方面从幼儿大肌肉运动和发展准备入手,增添了各种大型器械和玩具,改造幼儿园的户外环境,由全面平地到各种地形的改造,有沙水区、攀爬区、大型玩具区、野战营区、室外娃娃家和自然菜园区等。另一方面从幼儿生活游戏入手,提供了丰富的角色扮演材料、户外建构材料、搬运材料等。幼儿在户外不但可以大胆地进行基本的体能活动,还在开放的环境中产生了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灵感。他们从大自然中取材,玩起了“饭店”游戏、娃娃家游戏,模仿成人一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4.游戏活动在一日生活中落实

幼儿的一日生活,充满了自主游戏的色彩。如间点时间的剩余水果和干果,被幼儿带到娃娃家,切好,摆在盘中,邀请小朋友们来家中做客分享;在玩色游戏中,幼儿自主想出玩色的计划,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颜料创作;幼儿在教室里开起了商店,设置各种商品,用代币购物,找回零钱。

三、寓“爱与创造”教育理念

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1.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爱与创造”教育理念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从清晨入园到晚上离园,幼儿的行为都在教师“爱与创造”教育理念中进行。如早入园,教师蹲下来,与每一位幼儿问候,幼儿之间也拥抱问候。大家围坐成圈,谁来了,谁没有来,都要问候彼此。如果某位幼儿生病了,其他幼儿都会用老师的手机和生病的幼儿说话,送去问候。离园时间,幼儿又在一起回顾一天的生活,与一起游戏的幼儿说话,送去感激和关爱。

在间点时间,幼儿自主取餐,按量取水果和坚果;在图书馆借书,幼儿自己认识图书的摆放和标签,学会借书流程,由此,学校就是幼儿自主发展的乐园。

2.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爱与创造”教育理念

在多元文化活动、社区活动、游园活动中,更是以幼儿为出发点,启发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发现和主动思考。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9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71-01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所有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幼儿园校园文化则是指幼儿园师生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等,它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是激励师生、促进幼儿园科学发展的关键力量。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物质环境)、制度文化(规章制度)、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培育,就是要使全体教职员工持有先进的价值观念,并且将这些共同认定的价值观落实到教师与孩子日常接触的言行举止中去。

二、当前幼儿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片面化。许多幼儿园将幼儿园文化建设片面理解为幼儿园文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多的认为成功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就是幼儿园文化建设。有些幼儿园非常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但忽视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不经意间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将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标语化。在部分幼儿园看来,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就是用一些美好的标语提出来。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幼儿园看到一些醒目的标语。或者在幼儿园漂亮的橱窗里工整地写着诸如“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待家长要热心、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等字眼。似乎只要这些标语提得越是精彩,越是标新立异,越是能够表明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盲目化。在市场经济驱动下,文化包装越来越盛行,许多幼儿园深受这种潮流的影响,将幼儿园文化建设盲目视为幼儿园的形象没计。把幼儿园的文化建设视为改造装修建筑、宣传形象、提高知名度等。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内容

(一)创造健康优美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外显性和感官性,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对教师、幼儿和家长等成员有着极强的影响作用和教育意义。幼儿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园里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师生生活设施等。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认为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到校园的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设计等。教师办公室文化中要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室文化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拟定主题活动内容,定期更换主题环境,发挥其教育与文化宣传功能。室外文化建设要利用每一个空间和角落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二)打造“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以及习俗等。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始终为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使他们都能愉悦地生活和成长。笔者认为在制定与幼儿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严格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强制幼儿去学习什么,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幼儿学什么和怎样学都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逐步健全完善制度,做到任何事项有章可依,确保有章必循。因此,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应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工现有水平,能引导员工实现办园理念,建设本园特色。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精神文化是隐性、深层、无形而又抽象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引领着每一个人前进。一是加强积极向上的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内容,它包括政风、教风、学风,是一项系统工程。二是促成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支点,它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导与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三是优化公正健康的舆论氛围。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根基,集体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规定着他们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四、幼儿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是立足县域文化优势,建立园外教育基地。陇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着“崇文重教、诚信质朴、创新进取、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依托县内云田陇渭支部旧址、菜子董家门革命旧址、首阳陇右工委旧址等革命遗址,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依托暖泉山、文峰营盘、巩昌西河川等仰韶文化、西周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建立“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幼儿的历史自豪感与责任感。

二是立足兴趣小组活动,推动文化大众化建设。学校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广泛开设兴趣小组,开展一些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形式的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在愉悦快乐的环境中体味现代文化的魅力。

三是立足幼儿园教育,推行园内外一体化建设。以学校、家庭、社会为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本着“开放”的宗旨,从与孩子交往最为直接、最为亲密的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的人际关系为起点,开展以“孝亲、敬长、爱友”为重点的既体现民族特点又符合时代风尚的文化教育,使幼儿逐步形成文雅大方的举止,亲切得体的言行,整洁合适的衣着,高尚健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吴静如等.国际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幼儿辅导.2010(6):22-23.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篇10

关键词:羌族;幼儿艺术教育

一、调查区域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面积2867.83平方公里。距绵阳市中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县人民政府最新选址为永昌镇,辖6个镇、16个乡、1个民族乡。全县304个村,1381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和49个居民小组”1。

全县有各类中等学校14所,小学178所,幼儿园54所,学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北川于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也是最年轻的自治县。

二、调查目的及对象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羌族是这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古老民族,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北川县、平武县等地,这些地区的羌歌、羌舞、羌绣、羌建筑、羌服饰、羌乐器、羌饮食等都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由于羌族没有文字,羌语与文化习俗的传承均依靠口口相传。精通羌语的长者、学者,熟知羌族历史文化的端公是羌族文化传承的关键人物。但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难中,仅北川就有2万多羌族人遇难,其中包括北川县知名羌族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羌族音乐收集人计学文和羌舞收集人李红果等1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给羌族文化传承带来重大损失。

在中国约有三分之一羌族人口的北川,要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就必须从幼儿抓起。为了解北川羌族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本地民族特点的课程与活动组织方式,研究小组分别于2011年5月和11月对北川县三所公办园和两所民办园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主要涉及所在园的环境创设、课程研发和幼儿活动的组织等各方面。

三、现状与问题

为传承羌族文化,作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公办幼儿园,在园舍的布置、区角的创设、课程的开发等方面都引入了本民族元素。比如,某公办园门口的外墙上绘制了一副反映羌族人民生活风情的画作;另一公办园专门设置了“羌族文化一条街”的区角,里面展现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羌绣、羌族儿歌、羌族建筑图片、羌族风俗图片等;也有的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了羌文化内容,教幼儿羌族儿歌。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这些幼儿园在羌文化的传承方面还存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诸多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在其著作《教育概论》中说到:“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教师的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对教育厅、学校的要求都要通过教师来执行,只有教师理解、领会了这些要求,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时,这些要求才可能在事实上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的成长、发展,也直接受教师工作的影响,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充分准备和专业性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地位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对教师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他们的教育观念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教育方式。

在调研中了解到,因5.12地震,北川失去了40余名幼儿教师,现有幼儿教师中羌族教师只占18.5%,其中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是由于国家政策被划定为羌族,她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羌族,对本民族的历史及风俗习惯知之甚少,从而导致了她们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开展羌文化传承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地震后因大量缺乏幼儿教师,北川县政府放宽了公招幼儿教师的条件,凡是全日制幼儿师范学校中专及以上学历应、往届毕业生,年龄28周岁及以下的人员均可参加考试,这就使得有17.6%的新进幼儿教师初始学历为中专,她们认知的局限影响了她们对文化传承的深入理解,因缺乏应有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了相关活动开展的片面性与表面性。

(二)环境创设和区角设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区角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园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在调研中发现,三所公办园和两所民办园在环境创设和区角设计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羌族的文化元素,但由于环境创设者对当地羌族资源与特色、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多数的环境创设和区角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重形式而轻内容

在与园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各个幼儿园都清楚幼儿教育中融入羌族文化的重要性,但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区角设计重形式而轻内容。比如,某所异地重建的公办园,其主体教学楼外墙上绘制了一副反映羌族人民生活风情的画作,走廊上方悬挂了各种形状的羌绣挂件,非常具有羌族特色,但走廊和室内的区角却缺乏与之配套的具有羌族特色的玩具或材料供幼儿操作。

2.缺乏整体布局意识,存在片面性

多数幼儿园环境和区角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创设方法不是从教育性和儿童化角度出发,更多追求的是幼儿园环境的整洁与美观,从而导致幼儿园环境和区角的内容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出现为了环创而环创,为了区角而区角的片面做法。

3.空间利用率不高,未充分挖掘园内场地资源

调研的三所公办园有一所是原址重建,另外两所为异地重建,建筑面积均超过地震前的原幼儿园,各功能房及配套设施均按标准设计。但在调研中发现,所有幼儿园的环境和区角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如,走廊、楼梯转角处、室外空余场地等)对幼儿所起到的隐性教育作用,未充分挖掘园内的场地资源,造成资源浪费极大,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4.只注重教师的提供,忽略幼儿的介入

调研的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多数都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幼儿只是教师创设好的环境的观赏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而区角也常常是给那些关心北川幼教的同行及领导设置的,丧失了区角应该具有的本质意义。调研的一所公办园,其区角设计非常具有羌族特色,整整一条走廊展示的有羌绣(教师和幼儿的作品)、羌族儿歌、羌族建筑图片、羌族风俗图片、羌族饮食模型等,但该区角材料的更换率极低,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区角游戏的时间极少,这个走廊主要用于外人参观。

5.未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调研的三所公办园在地震后期,基础设施及室内硬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国各地的援助,使得这些幼儿园的硬件建设至少前进了十年,比如,教室内都有液晶电视、数码钢琴或电子琴、木质桌椅、消毒柜等。每间教室都有各种高档的建构材料和其他玩具,却缺乏利用自然材料创设的区角。从外行的角度来看,这些设置对孩子而言,非常舒适和温馨,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设置却让孩子远离了自然,远离了对民族资源的再创造。

(三)园本课程开发

园本课程是以国家法律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的现实条件和周围环境为背景,以幼儿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其实质是提升了教师、家长、幼儿等与课程有关的人员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权力。

1.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缺乏深入理解

在长期的教学中,幼儿教师早已习惯于扮演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至园长,下至教师,都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缺乏深入理解,课程观念陈旧,课程理论水平偏低,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时对于课程决策者和评价者的新角色感到无所适从,工作积极性不高,经常出现回避、抗拒的倾向。

2.教师参与程度较低

在调研的有园本课程的三所幼儿园中了解到,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参与度很低。主要表现在:教师并没有全程参与园本课程开发,多数幼儿园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的选择、设计与评价由少数骨干教师和业务园长完成,教师是在课程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带领下被动参与的,因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已开发的课程演变成静态的教科书

由于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缺乏专业认识,加之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个别已开发的课程演变成静态的教科书,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比如,调研的一所公办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把羌族的羌绣进行了提炼加工,将其作为幼儿手工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但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课程仅在大班进行了尝试,且织绣针法和图案单一,未抓住这一传统性美术工艺的主要特点,也未在全园推广,造成该课程出现断层和滞后的情况。

四、对策分析

(一)政府加大在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力度

绵阳市在“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总体规划中就指出:“重建突出民族特色,尊重羌族及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抢救和修复民族文化遗产,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潜力。”要实现这一规划,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从幼儿园开始,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比如,在政策上,可以将每年国培计划的指标向这些园所倾斜,鼓励幼儿园的新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园长们积极参加,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经费上,可以多投入资金支持,便于这些幼儿园加大硬件和软件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就是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上是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的发展,能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发展的支持性环境,能主动进行专业化学习,并最终形成幼教专业精神的历程。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要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创设和谐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培训的资历作为专业内晋升和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职称评定、工资晋升、职务提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的积极性。

1.规范和稳定教师队伍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北川县幼儿教师的流失率极高。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切实保障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其人事编制,并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规范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2.加强职后培训

北川县农村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地震影响,使得当地的幼教师资培训受到重创。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扩大招考幼儿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利用本地资源,建立以县、乡/镇中心园为中心的骨干教师培训网,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

3.有效开展园本培训

针对北川县的实际情况,各地幼儿园可以自发组织,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帮助教师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三)加大课程研发力度

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循环完善的过程,任何一环脱节,都会影响课程的质量。为保证课程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各种资源的开发

第一,教师资源的创新。教师是课程研发的主导者和课程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学会创新,敢于放弃,不断提高课程的研发能力。

第二,家庭资源的整合。家庭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也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家长参与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经历,他们能够为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和支持。因此,可以建立家庭资源信息网络,把每位家长的职业、爱好、技能等方面的信息收集起来,构筑一个资源网络,在艺术教育课程开发中,充分整合这些资源,有效提高课程的适宜性和园本性。

第三,社区资源的挖掘。北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不大,但各个社区的羌族资源相当丰富。地震后的北川在城市规划和设计布局上都非常具有羌族特色,为此,各个幼儿园可以建立社区资源网络,组织幼儿有计划地参观社区的服务实施,了解社区的发展,熟悉本民族的民俗民风。

2.各种资源的利用

借助羌族自身的资源优势,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开发多种适合幼儿的课程,比如,语言活动《美丽北川欢迎你》,美术活动《装饰羌族服装》、《我的羌绣作品》,社会活动《羌族美食》,音乐活动《跳锅庄》,体育活动《抢头巾》、《打竹筒》等。把这些已开发的资源借助幼儿园的网络平台,进行即时共享,让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学期结束时,把所有开发的课程进行归类,并编辑成册,建立资源库。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北川羌族民族艺术瑰宝的传承需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教育中,从教师的观念、环境的创设、课程的开发、教玩具的投放等方面应下大力气,确保羌族的文化传承延续下去。(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注:该论文是四川幼专重点课题“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以川西北地区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YZZD201004。

参考文献

[1][2]摘自北川政务网

[3]余丹牟映雪.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J].文学教育,2011(5):155—156.

[4]高云庆.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3(5):16—17.

[5]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文化,2010(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