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美学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1:11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1

二、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仅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譬如在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各门艺术既具有自身的美感独特性,又在审美观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和相通之处。这个特点使当代平面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实质。例如,当代书籍装帧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在设计时,就常把传统建筑或传统服饰设计的审美观念融合到书籍装帧设计中,使作品具有一种超越平面的立体之美。

三、美学的理论形式之外,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也体现出了丰富的美学思想。虽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形而下”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现出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古人强调“技进乎道”,从实际操作的高超技艺中可以归结出美的规律“道”。技艺的神化,进乎道,亦出乎道,道是技的立足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现和激发因素。这种道与技的辩证关系,在当代实际上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而这种辩证关系也正被当代平面设计师所重视。当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平面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科学与艺术在作品中的完美体现,是当代平面设计师所追求的新的目标。

中国传统美学观,能带给当代平面设计师丰富的美学思想、多元的传统文化,并能够提供许多资料给予其新的启发。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本身就是当代平面设计创新的前提。而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传统美学的精神注入到设计师的头脑之中并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就更是一种当代设计理念的创新。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美学观,结合当代实际,科学地吸收传统,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师而言是尤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登原中国文化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赵明赵有田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J].中州学刊1999

[3]张显清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n].光明日报1999(4)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

[5]佚名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设计审美思想[J].放眼看世界2006(4)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2

关键词:传统美学;平面设计

一、传统美学对平面设计影响来源

从先前的文化发展来看,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敢于继承,善于吸收,纵观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任何时代的设计都与当时各国的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为了促进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必须体现本民族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反映当代人内在的精神追求,形成具有各民族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以下粗略地介绍了传统美学对平面设计影响先前设计作品包含美观思想、各种艺术间的相互影响、美学的形式外在化的三个来源,分析这些因素并肯定它们,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先前设计作品包含美观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的诗人、画家、设计家都具有美学思想,在他们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书法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思想遗产丰富且涉及面广,往往是美学思想中的精品之作。例如,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中表现的别致等格调,受到的是传统儒家美学中“恬静淡泊”的审美影响。

2.各种艺术间的相互影响

平面设计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一门艺术。各个传统艺术如诗文、绘画除了具备独有的美感体系外,且不同艺术间的审美观往往相互影响。如在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赋予的美感,而园林建筑艺术也受到诗歌等的影响,使得它们具有诗情画意。以上所说的特点让现代平面设计师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了传统美学观念的实质,除了日常所接触到的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

3.美学的形式外在化

古代所创造的大量的工艺品中,也表现出了丰富的美学观念。先辈之所以能创造出具有艺术构思与美学理念的高技巧的工艺品,是因为他们遵循了美的规律来进行设计与制作。现代平面设计师如此重视设计中透出的美感,是因为“技近乎道”的这种观念,也是科学与艺术间的关系。当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平面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代平面设计师追求的新目标是在作品中完美地展现科学与艺术间的美学感。

二、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体现

我国现代平面设计师借鉴与参考了世界各国的优秀平面设计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然而,在中国这个有着悠长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平面设计师的创作方式与思维等。从中国平面设计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传统的美学观给平面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对他们的作品风格的形成,以及作品思想观的确定有着巨大的影响。国内艺术设计师也逐渐重视传统的美学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传统美学表现形式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将我国的文化表达得更加统一及和谐。传统的美学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主要有形式方面的美感、巧妙的构思与创意等。以下就这两种形式做简要的介绍。

1.形式方面的美感

无论何种艺术作品,首先最主要的是注意其形式的美感因素,尤其是在传统与现代平面设计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这是艺术作品追求力量美的前提。现代平面设计讲究由力度带来的速度感与运动感等,这强调的是视觉上的冲突,另一方面,力度感除了追求强烈的视觉冲突外,还必须要有形态对外力的反抗上所呈现的向上性与挺拔感,以及扩张与争取空间感。这些方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所需的形式美感与传统的美学趣味在很大程度都比较相近。

2.巧妙的构思与创意

在现今这个多文化的语境下,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大趋势是把传统的美学表现手法同现代平面设计技术紧密相结合,这具有很强的时代认同感。创意是每个平面设计生命与灵魂延续所必须的因子,平面设计师为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在设计上要想有所突破,就应充分认识传统美学形式,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寻找传统美学情趣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最好衔接点,这种创作理念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认可,现代平面设计师门也正在努力发掘其中的平衡点。

三、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影响方式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我们应寻找自己民族传统美学中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表现形式与思维优势,还必须结合现今设计发展的特点,反映现代人内在的精神追求。设计艺术看重内在的延续,而一种设计艺术的产生与接纳及延续必须重视它所在国家的历史背景如民族的习俗、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它们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对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等的判定,调节着并制约着本族文化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进入。因此探讨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美学的瞬间理念表现在设计作品中、传统美学中色彩观念在设计中运用等影响,有助于平面设计艺术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1.瞬间理念表现在设计作品中

好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要做到让人一目了然,并深深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被作品吸引,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就应有“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作品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个角度来表现现实,不能用全部展现生活时。现代平面设计中常用具有某些特征的东西来表现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事物的核心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感等。而传统美学中强调变化中的均衡,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黑白对照等,符合了平面设计中的形式美的规律,也是设计中人们所追求的美学的瞬间理念在设计中表现形式。

2.色彩观念在设计中运用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绘画艺术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整体设计中的作用,平面设计中刻意追求的色彩的主观性,说明了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必须的。另外,这种主观想象不是臆造,它们来自于实际生活,也因人的不同性格与经历等,对观察到的色彩会有所不同感受,这种不同也是传统美学中运用色彩象征性的前提,在平面设计中采用这种色彩,不仅在形式上不现其虚,在内容上也因某些启示与联想显得更充实。

总而言之,了解传统的美学观,并结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吸收传统美学的观念,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次,现代设计师很多丰富的美学思想来源于传统的美学观,这对平面设计师设计理念创新形式有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楼正国.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J].美与

时代.2003年11期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3

处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出各自特有的地域性特征,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关于人文背景的挖掘却甚少涉及,传统美学特征在城市文化发展中销声匿迹。不同于西方城市景观的实用价值与生态价值,而今中国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迫切追求的是现代文明和传统美学的契合,在国际语言的背景下赋予城市景观以独特的个性魅力,体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对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些思考

城市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构建的向往,在数以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城市的性质与功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无论是城市的社会影响还是文化审美意识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传统美学设计观念的诞生正是得益于城市功能和结构的转换,体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开放性,从文化角度提升城市民众的居住品质,倡导城市景观设计中美学内涵的呈现。传统美学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形式化思维的影响下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艺术审美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在社会行为的规范上也起到了必要的约束作用。美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思维状态、价值观念以及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影响深远。传统美学注重精神和物质的累积,在酝酿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强调精神价值的体现。

而当前城市环境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的审美器官渐生麻痹,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传统美学因素逐渐消褪。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小乡小镇,在景观设计上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景观构筑上不外乎城市景观大道、城市中心广场以及临河景区等。在建筑设计上不仅造成了经济资源的肆意耗费,对于自然景观也产生了严重的毁坏结果。传统美学设计理念强调城市景观应突出公共空间设计的有效性,缓解城市经济建设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形成清晰完整的城市交通建设系统。无论从艺术或是建筑的角度来审视城市景观的设计,都不应忽视城市本身的服务职能,在资源消耗与视觉呈现上应尽量统一,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美化的实施也应当存在一个衡量标准,否则必将对城市景观的健康性产生重大影响。

基于传统美学思想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空间、环境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美学思想的融入从美学精神的角度丰富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内涵,将空间景观的自然美与民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城市居住品质的提高,更是对传统城市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学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儒家美学的渗透

儒家美学崇尚人格,注重生命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其“仁学”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社会伦理的基础上,儒家美学从根本上阐释了善与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审美意识在艺术鉴赏中的运用。此外,儒家美学一方面强调满足社会个体需求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指出这一导向性需求必须在伦理规范之内。在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可从民众的基本使用需求出发,促进艺术审美与景观实用的同步发展,个体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不必存在明显界限。

2.道家美学的体现

道家美学的思想核心为“道”,极力强调真、善、美之间的尖锐对比,在相对性建立的过程中追求人性的自然发展。在道家美学的核心思想上,绝大多数城市景观的建设都是有所欠缺的。这是由于出于现代化建筑风格的考虑,如今的城市景观设计无论是建筑用材还是建筑手段都十分强调人为铺设的现代感,而将一些天然的建筑辅料弃之不理。道家美学注重城市景观建筑的生态特征,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感受城市景观的审美性。道家美学景观设计注重在保留自然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整改,形成自然无为的天然境界。

3.楚风美学的影响

楚风美学是对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的有机整合,在思想上十分重视炽烈情感的表达以及个体想象力的发挥。一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经常运用的浓墨重彩手法或是山水田园技巧都是受到楚风美学的影响,突出了城市景观设计中开放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大量的绿化建设和水景安置被设计在城市景观建筑之中,以断开和城市交通之间的联系。在体现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楚风景观更应注重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突出开放性空间的利用价值。

4.禅宗美学的融合

禅宗美学强调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在理念中突出整体建筑的内省之美。在人性的顿悟过程中释放灵魂的压力,理解至高的人生境界。简单来说,禅宗美学注重将个体内心的自由之感置于艺术设计的理念之中,这在中国大部分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都有体现。城市景观在禅宗美学的指引下体现出景观设计的历史性和地域性,与当地的人文风情及禅宗文脉息息相关。

结语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4

(一)当代艺术设计与设计师的素质

杰出艺术设计师应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素养,即知识的素养和创意的能力。知识的素养包括设计专业的知识、视觉艺术的素养,还有科技、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创意的能力是指具有敏锐地把握当下流行的元素,并将各种信息加以艺术综合和创造的能力。艺术设计是一种创意活动,其不同于工程领域中的设计之处就在于创意性。创意性首先体现的是设计者的个人观念,其次是在艺术设计产品中彰显出设计者独特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飞利浦(中国香港)设计公司创意总监肖恩•休斯曾说过,其设计哲学就是,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消费者、商业本身和工业科技这三大市场支柱,就不能生产出有意义的新产品。而对着三大支柱的综合考虑,如果不能增强产品结构的创新性,就会阻碍它的创新性。为了设计出有意义而又实用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并应对这些分散因素所带来的挑战。

要应对挑战,就必须进行创新,即对设计者所面对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产品结构的作品。因此当代杰出艺术设计师,仅仅具有纯粹的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具有谙熟当代艺术设计语境的素质以及综合创造的能力。当今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是互融、交互的时代。艺术如此,艺术设计同样如此。正如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走向融合的艺术,其反映和建设在现实中的融合的文化。融合思想的应用具有独特和积极的影响。它加速了技术智力的进化、消灭正统思想、挑战代表性、打破教条、直面唯物主义、要求参与、杂交身份、舒缓社会交往并重新排列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杰出的当代艺术设计师应适应当下融合时代的要求,将综合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加以重组,进而进一步创意,是为综合创意的能力,这就是当代艺术设计师所具有的素质。如何应对培养和提高未来艺术设计师素质的挑战,是每个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围绕着当代艺术设计特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的基本素养,着眼于培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或可以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产生设计大师的必由之路。

(二)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设不同课程,给学生建立了学习和掌握不同知识信息的平台。就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它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艺术形式、观念、艺术思潮、社会、美学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信息是艺术设计师具有的基本素养。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多种信息的组合体,这些信息包含着艺术家的观念、审美以及创作定式,同时还打上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注重对美术作品的信息解读,尤其强调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强调个人性情的陶冶,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包括近期出版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欣赏的教材)也强调美术欣赏最后的共鸣,教学方法是着力于知识的把握、作品内容和意义的解读、形式和技巧及表现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传授,是一种“述”的表达模式,是一种由作品到作品的解说方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充其量只是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当前这个强调艺术创新的时代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师对于艺术设计基本素养和创新的要求。

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构建不同于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所谓“作”,即做、创造,即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重组信息、如何建立再创造的观念和方法。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将美术作品中所含的各种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并将自己的认识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再创造,从而赋予美术作品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这件美术作品的全新的艺术信息,即新的形式和评价,这种新的形式与评价是能与艺术设计建构起某种关联关系。学生能通过这种关联,将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和评价应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不是停留于“述”的层面上,不是仅仅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而是在“作”的层面上,这种“作”的方式就是重组与再创造,即对信息的重组和再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是思想行为的方式,其教学方式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独立分析、解构的行为观念,养成重新组合艺术、观念、社会等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观点和方式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艺术设计的主要要素是图像形式和媒材,这也是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要素。如果说纯艺术强调个体的主观表现,那么艺术设计更强调实用的原则。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观点是强调行为的观念,即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自我创造的观念,具体到课程教学设计上应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将重组的艺术的信息,并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来解决如何将思考合议的结果,应用到他们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解构、比较、综合艺术的信息

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自由发展的思想,以及创造包含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首先是解构,即对不同作品中点、线、面、结构进行分析、理解,找出其中的各种关系;其次是比较,将作品包含的艺术信息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艺术信息的关联性与延伸性,寻找反映这些信息的目的性。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解构和比较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图像的形式和观念,理解艺术大师是如何综合艺术的信息。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曾研究过塞尚等大师的绘画,通过解构毕加索的作品,以及对比其他大师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毕加索修长人物的造型受到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不仅是改变人们艺术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式,而且用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毕加索几何化表现方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毕加索同样也吸收了黑人艺术的元素,他的艺术是在分析解构他人艺术信息的基础上,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进行了重组与再创造。美术欣赏教学中将各名家作品中所涵盖的信息加以比较,正如在欣赏毕加索的艺术时,可以将他与格列柯、塞尚等大师的作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研究,找到艺术大师分析、综合信息的方法,为下一步进行重构艺术信息做好准备。

(二)重新建构艺术的信息,结合现代艺术观念,激发设计的灵感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解构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空间等关系,其次是联想与重组。当一幅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作为美术作品的观众需要融入其中,了解作品的建构,究其原因,延伸艺术作品的意义,从中寻找出可能激发学生设计创意的灵感,将零散的、不规整的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将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引入到艺术设计中的方法是现代艺术设计大师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西摩•切瓦斯特、冈特•兰堡还是福田繁雄,无不是将艺术信息、现代艺术观念加以综合与创造,进而成就自己的设计风格。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贵在对信息的综合与创造。现代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上都给予人们许多启发,激发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现代艺术大师波洛克通过描绘漩涡、循环、联系,以及色彩和线条的融合来模仿连接性,也为现代绘画带来了更高吸引力的网络世界中的形象。

波洛克是第一个将牢牢固定在画框中的画从艺术馆的墙上摘下来的人,他开始关注的是大地艺术,为行动和交互提供场所,为全面的观察方式、想象和构筑奠定基础,并形成全新的艺术美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些数字空间中的主要继承人和受益人。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艺术设计思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现代平面设计为例,立体主义的形式、未来主义的思想观念、达达主义的版面编排、超现实主义对插图和版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或是在意识形态上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营养,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鉴。时代已经打破了唯艺术至上的神秘光环,人人皆是艺术家,生活为艺术提供了所有的一切,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为启发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分析艺术现象、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可以清晰地显现出艺术作品与艺术设计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分析综合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当代艺术观念有深层的认识,能够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激发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建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应围绕创造力的培养而设置。这种创造力是能创造出新的图像形式、观念的能力,对学生在设计专业实践中起到引导作用。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是在“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下,进过分析、综合、重组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塞尚,他之所以成为现代艺术之父,就在于他对以鲁本斯、德拉克罗瓦,以及威尼斯画派、巴洛克风格绘画,还有印象派的绘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挥其色彩的敏锐感,将分散于各派的形式、用色这些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延伸其中的艺术意义,构成了其独具个性的结构形式。这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日本设计师谷口广树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学习过程时说:“大学时,我选择了造型设计的研究室,而不是可以直接学习平面设计的研究室。我们学过漆艺和型染,也学书法、铜版书和网板书(绢印)等课程。当时学习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成了我拓展表现领域的杀手锏。此外也受教于当时的新锐画家有元利夫先生,通过云繝彩色习得日本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有元利夫作品的方法论,而我在感受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因果关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创意的灵感来自主客观的契合,这些契合是在艺术设计方面为有意识和有行为的人准备的。有了创意的灵感,即可为创造打下基础,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

三、结语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5

 

关键词:科学构建视觉传达美学观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6

关键词:美学;当代室内设计;指导;应用

abstract:aestheticchangeofthinkingisoneofthemostsignificantfeatureofthecontemporaryinteriordesignaesthetics,contemporaryinteriordesignshouldbeadaptedtolocalconditionseffectivemeansofguidingroleofaesthetictheory,createdinlinewiththefunctionalneedsofcontemporaryinteriordesign,possessedculturalconnotationsandaestheticvalueculture.Keywords:aesthetics;contemporaryinteriordesign;guidance;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关于室内装修的总体分析

室内空间的布局也是离不开美学的,如何在一定的空间里组织合理而美观的布局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

秩序往往称为美的总代表,一切美的原理均是代表着一定的秩序美。如对称布置就是一种平和的秩序,比例有着增长和减弱的秩序,渐变有着大小远近的秩序,总之秩序也就是有规律性。

在室内装饰中,秩序是表现在室内空间的各种线条、饰面、造型体,以及色彩、材料质感的组合中,这些组合都相互联系有着一定的规律。同时,家具的陈设,装饰物品摆设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在室内装饰中,常常按格调确定秩序,以避免零乱。在有秩序的基础上组织变化,以避免单调。

其次是空间要更加和谐跟符合人们的需求。和谐是指在造型、色彩和材质方面柔和与融洽。室内装饰中不仅要求饰在的和谐,而且要求整个室内空间的和谐,无论是建筑结构与家具之间、家具与摆设品之间、空具与家具之间,应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造型的和谐是指在一个室内空间或一个立面上,造型的风格与形式要统一协调。如果在一个室内空间内,有西式、中式、现代、古典的几种造型风格,就会产生杂乱的不和谐感。

色彩的和谐是指在一个室内空间内,用色不可过多,一般不可多于四种色彩。而且采用调合色,相近色,或采用色系中的色彩。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着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室内的照明,色彩,一定要和谐。室内光照是指室内环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还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内环境气氛的作用。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色彩最具表现力,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例如美籍华裔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7

关键词:景观生态设计;生态美学;自然;地域性;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87-01

一、景观生态设计观

景观生态设计从19世纪诞生以来,通过研究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动态平衡为目标,生态设计受到环境危机的影响已经发展成为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里程碑。生态设计指的是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必须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在景观生态设计中要保护自然资源,遵循自然地发展规律,保证自然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造福。

景观设计生态美学对自然的尊重,通过自然的植物、地形、水、风、的运用,在设计内容与形式上表现出自然地审美观念。通过景观生态的设计,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使生态系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美学对景观生态设计的影响,使设计师的作品的意境成为感情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二、自然的生态美学观

景观的生态设计美学要从自然美的角度出发,这种美是纯粹的高尚的不带有功利和世俗的目的。因为美学是通过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的情感的一种升华,自然避免不了生活中的世俗观念的影响,所以会产生利益追求下对美的认识以及自然地非功利形式的美感。这在环境艺术设计上都有体现,所以景观的生态美就要求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和审视,这种美是属于艺术哲学的范畴,这是对艺术美得总结。

中国自古以来,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景观的生态美也要处理好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所以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时不能孤立的考虑而是将它与人类、动物、社会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联系起来,把景观生态设计整体优化的目标放在人类整体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研究。生态美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多学科相互渗透影响的结果。生态美学的观念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在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善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建筑与环境的有机化,达到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

三、景观设计生态美学的意向表达

景观设计生态美学的意向手法是符号学原理的一种表现,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意是景观生态空间的构成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是对景观生态文化的认同,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感受而产生的审美。象是指景观生态设计构成的点、线、面的组合方式,任何空间的设计都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构成的。象的本质是一种客观上的感受。

当代景观设计生态审美意向的表达,会从历史的、地方的、传统园林的表达手法中借鉴一定的局部、片段或形式进行加工处理。这种意向的引用不是传统历史的恢复与复古,而是将传统的景观生态设计按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去重组。这样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增强了景观生态的交流与对话能力。

四、自然的元素在景观设计生态美学中的运用

自然要素是景观生态设计审美的重要因素。它是指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或自然元素经过人工改造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景观要素,如人工挖的水体,堆叠的山丘,种植的植被等。当七八十年代景观生态设计大行其道时,乔治.哈格里夫,用自然的元素再造自然,所以他的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的一种升华与提炼。

景观生态设计总是在不停的改变着自然世界,自然元素的设计也是其中的一种,而且绝不能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而代之。自然元素和环境城市是相互融汇不可独立的进行设计。景观生态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动力性和神秘感,是特有的人与大地、水、风等自然要素的互动,以及历史和文化的表达。

五、总结

生态审美的形式和设计表达一直贯穿于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之中,把景观生态客体设计成为审美的对象,是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在对景观生态之美的审视中产生情感的愉悦,继而延伸、上升为人们优良的生活品质。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主要是视觉审美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客体从审美意义上满足主体。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经过两千年的验证,仍然不失其真理的光辉。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宗旨还是为人服务,改善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提高生存的质量,创造一个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的社会空间。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8

1.1工艺美术中构思的必要条件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工艺美术的构思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究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多观察和体验周围美好的事物,并做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工艺美术设计构思打下扎实的具象基础;设计构思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个人的艺术头脑和素养,不仅要有生活的体验,还要注重发展自身在美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多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对事物合理的想象,把具体事物和想像有机的合为一体,并付诸于实践,将工艺美术设计的构思变成实体产品。1.2工艺美术构思创造性的实现方法创造性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只有有创新性的工艺作品才是成功的。创造性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获得,其获得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对工艺美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加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和从实际出发培养想象力。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其审美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设计产品。在新兴技术手段的推动下,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和产品也正不断更新,更具有时代性。能够准确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和新趋势是工艺美术设计构思实现的基础;准确把握工艺设计审美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联,也是创造性实现的一种途径;设计者的想象力也关乎于构思创造性的实现,艺术构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的想象力,在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发挥合理充分的想象才能使想象既不会脱离实际,又能产生新的艺术构思。

2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创造性

2.1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核心在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性的象征,这不仅体现在其设计理念上,更将时代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工艺产品之中。工艺美术设计之所以经久不衰,究其原因就是其不断的发展性和更新性,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就是其发展的核心理念。当然,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仅注重时代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内涵作为依托,既不能严重脱离实际,更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民族特色,要寓历史性,现代感,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才能保持工艺美术设计的长久发展。2.2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新特点时代不同造就了美术设计的不同特点,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更多的是在充当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角色。而在现如今,人们审美观的更新和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令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涵义则更为广泛,它不再只局限于以往厚重的历史的承担,更被赋予了时代的气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风格多变,取材范围更加广泛,作品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更为突出,表达的内涵也更为深邃。2.3当代工艺美术设计需要融合创造性审美观念我国当代美术设计的发展要多吸取先进的文化和设计精髓,不断加强自身设计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大幅度提升整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中西结合就是其中一有效途径,我们在工艺美术设计时可以借鉴国外设计的抽象性和审美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综合以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的优势,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工艺设计产品,扩大工艺设计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3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信息技术创造性

3.1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工具的转变科技的发展直接促使了新的设计工具的诞生,传统设计过程中单一的手动设计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代美术设计的具体绘制工作主要依赖于电脑绘图工具这种现代性手段,这虽然使设计工作的完成更加快捷方便,但从绘图的精确性和理念的传递性方面来看,手工绘制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实现机绘与手绘联合绘制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3.2信息技术推动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艺美术的设计工作变得简单而灵活,设计者不需要将大量的工作和精力放到创作和绘制中来,通过当代技术软件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图形的绘制,而且绘制图形的标准型、准确性以及生动性都比手工绘制效果更加显著,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推动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3.3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提升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提升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不能脱离网络环境而直接灌输理论知识,否则设计者难以形成有效的创新意识,因此让设计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工艺美术技艺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束语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9

[论文摘要]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例如美籍华裔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综上所述,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候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当代设计美学观篇10

[论文摘要]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例如美籍华裔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新晨

综上所述,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