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2:26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1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创新,要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規划的重要研究项目,“六要素”教学改革将教学认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互动和发展。

在职业学校中,普遍面临着如何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如何实现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发展等诸多问题。笔者尝试以“六要素”教学改革思想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核心,具体应用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期望寻找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主体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跨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能强。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系统学习网络理论方面普遍表现为:学习兴趣低;不能长期坚持学习行为;不能将知识串接起来。理论学习的低效率又影响到实操技能的学习,在实操中表现有:严重依赖操作步骤指引;难以独立完成复杂实验;当实操条件发生改变时不知所措。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有效性、教学主体性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引入六要素教学模式,以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三、六要素教学概述

图1六要素教学即由“知识、能力、情意”三种教学思维方式和“主动、互动、能动”三种教学行为方式,六个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其中,“知识、能力、情意”三要素主要阐述教师上课“教什么”的问题;而“主动、互动、能动”则阐述了教师应该“怎样教”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谈到教学内容就会马上联想到“知识、能力、情意”,相当于形成了内在的思维模式,而该模式与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教师一谈起教学行为方式就立即联想到“主动、互动、能动”三要素,这种内在思维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等理念。

四、教学探索

教学中首先关注的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目标至少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要素”教学模式中,“知识、能力、情意”三个要素与之相对应,组成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首先要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积累与提升,知识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其次要促进学生的课程相关能力的形成与增长,包括完成普通活动的必备一般能力和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特殊能力。再次,要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专业态度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生命体验。

1.使用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达成知识维度目标

知识是教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能力”和“情意”两个维度是在“知识”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铸就的,因此,它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知识目标的设定应能够满足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参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差异,知识目标要有一定的差异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应当考虑到知识的结构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将部分旧知识设定为目标的一部分。对于不同的知识分类,应当明确其掌握的程度。在课程知识目标的设定中,尽量遵守上述要求和标准。

根据以上原则,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局域网构建》课程“制作双绞线”一课中,知识目标设定如下:

说出双绞线有几条线芯,分别是什么颜色;

说出eia/tia568a和eia/tia568B两种标准的线序;

解释说明为什么线芯要两两缠绕;

举例说明可用于家庭网络布线的双绞线类型;

解释说明双绞线制作流程及要求;

如果要用双绞线实现两台电脑直连,应当如何制作双绞线,请解释说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在知识目标的达成上,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特定内容的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仿真性探索情景,辅以生动具体的语言,让学生有处于问题情境之中的临场感,从而学生在协作和交流中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完成知识目标维度的学习。

例如,在“制作双绞线”一课中,采用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景:

带领学生参观计算机机房双绞线布线设施;

播放双绞线应用相关视频;

制作双绞线任务;

由学生扮演验收方,验收双绞线;

由学生扮演提问者,咨询双绞线知识。

2.利用项目教学法达成能力维度目标

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还要同时关注学习者能力的成长。一般来讲,教学过程应当关注学习者完成所有任务都需要的一般能力,如观察记忆力、想象思维力、协调沟通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对具体某一学科的特殊专业能力,如网络课程的布线能力、配置网络设备能力、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线索,选定具有驱动性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制定计划,收集和整理开展项目所需各种资源,在工作环境中与同学、教师、专家协作开展项目工作,完成最终的任务并进行总结性报告。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参与者,而不是观察者。利用或创建合适情景,将学生带入到现实工作场景中,并与同学、老师、专业人士交流,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借助项目环境获取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从而达成能力维度目标。

例如,在“搭建家庭无线网络”一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课程,将课程与部分学生家庭需要搭建无线网络的实际情景相结合,根据合作学习需要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项目,并将总任务分为如下几个子项目:

家庭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家庭无线网络设计;

器材和设备的选购;

網络布线;

设备配置;

网络测试;

总结报告;

检查评估。

根据项目教学模式,各组学生以具体在某同学家搭建家庭无线网络为项目任务,充分发挥“做中学”与“学中做”的特质,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而发展自己的能力。

3.利用情景学习理论达成情意维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一样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灵活采用主动、互动、能动的教学行为方式。但是与知识、能力目标维度相比,情意目标维度具有渗透性、渐进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很难在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它的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难以量化评价。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概念性维度方面,学习者的活动和感知具有更重要的知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具有更高的教学有效性。将教学内容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景联系起来,选择真实性的问题,搭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情境性问题。教师像相关专家一样,不仅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库,并且在必要时展示解决类似问题的范式,指导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作为问题情境的“合法的边缘参与者”,学生在解决复杂和综合性问题过程中,其情感中的默会知识与社会与物理情景互动,从而其情意得到渐进性的增长。

例如,在搭建小型办公网络一课中,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要求每组同学根据“小型办公网络”的需求分析结果,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搭建小型办公网络,完成实际任务。课程设定目标维度如下:

能感受计算机网络在办公中的积极作用;

知道办公网络应避免那些伤害;

养成爱护网络设备、自觉遵守计算机机房管理条例。

具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计算机网络机房环境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创建问题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中一般通过鼓励、赞赏、关注等方式来实现情意目标,并通过观察法、谈话法等方式来完成对情意目标维度的评价。

总之,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整体,是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具体某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学思维方式上有特别的侧重点,同时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亦有所取舍。

五、总结反思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六要素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总结如下: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增强,部分学生养成反思习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倾向于关注社会与物理环境下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的网络设计和搭建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鼓励、锻炼和提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产生浓厚兴趣;

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教师,教学六要素成为内化的思维模式,同时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性角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思政;多元模式融合;案例驱动;翻转课堂

一、融入思政教育的多元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当前课程缺乏思政渗入的矛盾,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有限的学时数之间的矛盾,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教材更新缓慢的矛盾,传统教学方法的乏味和学生对新型教学方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四大问题,采用多元模式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1.思政和教学知识点的多元融合。将思政精神和教学知识点完美融合,如,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普及中,对大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律知识的普及,正确引导其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其在参与网络社交活动时,体会到思政理论课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其思想的教育是基于主流价值观对他们思想的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及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让大学生接纳对其传递的思想理论教育。在某些案例中,如关于网络安全的教学中,加入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案例,提高理论课的趣味性,同时,有效地进行思想渗透。2.教学时间的多元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较少,教师选择有针对性的可进行思政理论教育的某些热门网络知识,提前给学生布置网络编程、网络安全之类的研究课题,学生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精神,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3.教学资料的多元融合。市面上计算机网络教材繁多,侧重点不一样,单一教材的知识面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教师查询相关教材,搜索相关资料,兼顾传统的网络理论知识,又能反映最新网络技术,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渗透,精心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率。4.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针对这门课的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作业巩固、辅导答疑、学生自学参考资料的多元融合方式,针对某些课程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例如探讨学生如何在网络的大千世界里,彰显个性的同时,不能迷失自己,像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关注精神的永恒价值,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使自身的主体性在网络文化中得到充实。同时,自身的主体性又能使学生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而不是“网中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示例

汇总所有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和思政精神充分融合,比如:1.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进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教育。“概论”除了讲授专业词汇定义外,还要深入学习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学习网络信息的关键点、着力点。2.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行爱国强国意识教育。计算机网络诞生自美国,我国发展较晚,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并发展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但网络技术目前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3.通过“域名系统”进行科技强国的教育。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重要的域名服务器,在网络里上共有13个不同ip地址的根域名服务器,可以说谁掌握了根域名服务器,谁就掌握了整个网络控制权,可我泱泱大国,却没有一台根域名服务器,只能通过镜像来完成域名解析,而国家安全问题只能靠其他的附加技术实现。4.通过“网络安全”进行网络安全的教育。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安全时代。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本身的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安全、人身安全等更广泛意义上的安全。5.通过“密钥体制”进行保密意识的培养。数据的共享,数据的网络传输,网民保密意识的淡薄,唯利是图的奸商,导致下到个人隐私,上到国家机密信息的泄露,从我做起,提高网络的安全意识。6.通过“数据网络传输的原理”进行强烈的法律意识教育。在拥有了专业知识,成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后,不能因为任何理由,撰写编辑病毒,传播病毒,更不能进行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给他人和社会带来隐患和损失,做任何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7.通过“下一代因特网”进行提升强国意识的教育。目前大多数网络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在新的技术面前,教育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未来掌握网络的核心技术,把我国发展为网络技术强国。

三、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慢慢渗透网络应用的道德规范和丰富的技术价值观内容,使学生体会网络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倡导网络道德自律,养成良好的使用网络的习惯,认同网络的价值,正确地认识网络、网络技术应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信息素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案例驱动教学。秉承问题性、真实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原则,精选、精编特色化案例,打造课程教学案例库。如,在讲解计算机安全时,介绍全球较出名的一些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如熊猫烧香病毒、磁碟机病毒、机器狗病毒及震网病毒等,并要求学生从中反思,如果病毒影响到自己或国家安全,该如何解决。2.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专注地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如,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应用中,老师提出探讨内容并给予部分相应电子资料,学生提前查阅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网络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并研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出相应解决方案,以及自己在参与各类网络活动时,碰到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3.课程网站建设。做到所有电子资源上网,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涵盖所有教学课件、上课视频、讨论题目、师生互动内容等。4.考试考核方式。为使学生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全面掌握课程知识,保证教学效果,课程成绩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知识点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中加入思政相关讨论和思考总结的分数项,如关于网络安全,思考并总结一旦网络被攻击而彻底瘫痪,除了对生活的影响外,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等的影响。闭卷考试题目中,加入思政思考题,如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从计算机网络学习角度看,我们该如何做。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计算机;德育教育;中职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技为先,从细微处让学生得以德育的教化与熏陶,潜移默化,才能德才兼备,让我们的学生不止有优秀的成绩,优越的专业技能,更具备优良的品德与修养。

一、责任——爱国教育

渗透: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会详细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从最初我国发明的算盘,到1666年,英国发明的机械计数机,再到1946年美国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再向智能化的计算机方向发展。一路走来,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完整的呈现了人类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提升和经济的显著提高。更会着重向学生讲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计算机蕊片是美国,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先进的技术是日本的,而我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上进心、责任心和危机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争光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拓展: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开发与发展的希望,树立信心和激情。在讲计算机的发展时,可多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如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到1973年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成功,到2000年高性能计算机“神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向学生推荐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它是我们中国人自主研发,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另外还向学生重点介绍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和公司,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树立毕业后进入明星企业的就业目标。

反思:胸怀祖国,才能倍有奋斗拼搏的激情和动力。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照汉青,陈景润的数学桂冠,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性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与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曙光。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并充分认识到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薄弱现状,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对祖国的责任心,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探索。

二、自主——创新教育

渗透:如在学习FLaSH课程时,讲到“制作逐帧动画”这一节时,教学的目标是如何使用关键帧制作动画,这一任务的学习不应该由老师枯燥的讲述,模式化的演示,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他们自由发挥实现。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学习和操作,共同思考和探索演练。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各有特色,不仅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时,告诉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要不断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吸取最新的技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组装一台电脑,研究各部分零件的组成与功能,并且在维修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很容易就能把电脑组装好,并熟悉掌握各项性能,为维修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亲自实践要比教师单纯的演示和指导更加能锻炼学生的组装和维修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拓展:中职计算机教育跟普通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所不同,它面向就业,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讨和研究,勇于思考和创新;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协作学习、情境教学、会话协商、问题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反思:德育教育的实施应充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动机需要激励,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推陈出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清楚认识到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让学生乐问、善问、善思、善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明辩——网络道德教育

渗透: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举了几个事例:某中职学校的两名学生晚上在学校跳墙出去上网,通宵玩游戏后脑子昏沉回学校的路上被卡车轧死;某地一18岁女孩因沉溺于网络聊天,从家里偷钱私跑出去找网友,以致被网友拐骗等等。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不仅有知识和信息,也有陷阱和灰暗,必需擦亮双眼,有选择地借鉴、抵制网络陷阱的诱惑。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自律自求、自我保护,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拓展: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网络知识,掌握网络工具,提高网络道德素养,与学生在网络平台平等无碍的交流,并有具体性针对性的对学生上网开展垂范与指导;其次要教会学生具有鉴别能力,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并谨慎交友,正确处理现实和虚拟的关系,在网络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再次还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优秀的学习网站,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有益的免费资源,自己独立设计网页或制作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反思:网络为学生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信息的多元化,网络的兼容性导致上网成瘾,网络的虚拟化迷失心智,网络的无序性造成网络侵犯,在这个良莠不齐,丰富多彩的信息充斥其中的网络时代,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一味的约束和限制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抗和叛逆,我们要变堵为导,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道德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不利用网络毁谤、攻击别人,自觉、有意识地抑制和谴责非法的网络行为。

四、做人——职业道德教育

渗透:在教学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对人类的生活、安全和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损坏计算机的软件,破坏存储的数据,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互联网瘫痪,造成全世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亿元,一些反病毒专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所以任何目的的设计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关于计算机安全的信息,重点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培养他们的行业工作操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

拓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策略有:教师要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书本知识精讲少讲,将枯燥的概念、原则等结合生动丰富的课件或目前最新的典型案例分析,在愉悦的氛围中无形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也可开展情境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在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规则意识,让学生扮演某种职业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该角色的行业期待和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不足;课下,也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本地区优秀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知识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本地区某一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等等实践活动。

反思: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我们经常能听到许多运用计算机技术违规者大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人物,我们教会了他们过硬的专业技术,他们却用来满足个人私欲而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训操作以及社会、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脚踏实地、独立考虑,勇于发明的科学肉体”。

五、结论

当前中职计算机的德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偏差,我们要把爱国教育、创新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去引导、启迪学生萌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形成学校、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文理兼修,心怀天下”,方能“山川皆纳,气盖乾坤”!

参考文献:

[1]牛率仁.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成长之路,2011(20).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4

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计算机网络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计算机网络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在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老师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微课堂作为一门区域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在微课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微课教学内容。在日常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管理、建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充分应用到微课研究和应用中去,进而形成集应用、管理、建设、研究为一体的微课学习服务环境。

2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根据微课的教学理念,从微处入手,重视引导工作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与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为导向,注重微课开发。由于计算机网络微课开发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老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老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计算机网络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另外,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项实验性的学科,它要求更加方便人员观察与控制,进而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除了保障学生学习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意识,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15-0000-01

theideas&methodsofUniversityComputerteachinginnetworkenvironment

JiChangmei

(ShandongCareerDevelopmentCollege,Jining272067,China)

abstract:thethemaintaskofUniversitycomputerteachinginnetworkenvironmentistoenablestudentstomasterbasiccomputerknowledge,basiccomputerskills,studentsinthefieldsapplicationofcomputeranalysis,problemsolvingandtheabilitytousethenetworktoacquireknowledge,networkenvironmentteachersshouldbedeeplyawareoftheirroleschangesignificantly,re-positioningthemselvesintheroleofteach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fulluseofnetworkresources,theadvantageofnetworkresourcestosolveproblemsencounteredinnetworkteaching,withthenetworkenvironmentofthisvastarena,computer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ctivelytryingnewteachingideasandteachingmethods,thispaperiscurrentlyteachingintheuniversitycomputersomecommonproblem,anetworkenvironmentofinnovativeideasandmethodsofteachingplace.

Keywords:networkenvironment;University;Computereducation;ideas;

method

一、当前下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导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则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了,因而计算机教学任务是弹性的,教学应该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计算机课程虽然被许多学生所喜欢,但在由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转变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积极的引导可以防止部分学生在积极的热情之中,由于目标不明确而迷失方向,更有部分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误入歧途,沉溺于网络之中而荒废了学业,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计算机知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有很多学生使用网络进行收发电子邮件、实时通行、网游、网上购物、网站维护等活动,而对这部分内容,现在的教材只是从技术上进行描述,而没能充分结合实际,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导致部分学生“自学成才”,而部分学生却不会用计算机写毕业论文的两级分化现象,教学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教学常被安排成基础教学就结束了,很少有专业注意到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己的专业技术相融合。

二、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及优越性

(一)网络教学的必要性。网络教学系统以其分布广泛的客户终端、网页浏览的交互功能和信息导航及搜索技术、信息资源库里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为支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一来可以弥补学生课堂填鸭式教学的不足,为课外学习活动提供与课堂讲授内容同步的辅导性课件和学习资料;二来为学生根据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供相应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和辅导性资料。

(二)网络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知识并向教师做出反馈。计算机网络以其特有的功能为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提供了其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空间,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动态系统,网络信息更新迅速,资源时效性强,网页更新周期短,有关内容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补充、更新和二次使用。网上能得到最新的资料以及某个学科或某项科研的最新动态,能检索到最近出版的文献,学生在学习量大、知识多、更新快的情况下,可以自主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以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此外,BLoG、学习论坛、e-mail、QQ等为网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信息反馈,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对学生进行辅导。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变

(一)调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在学生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后,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弹性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针对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可以开设《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技术》、《oFFiCe在文秘与行政中的应用》等。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开设《组装与维护》、《aSp语言》、《VC语言设计》等。这不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引导”和“可控”的状态。

(二)将实践考试加入计算机考试范围内。计算机考试应该采用笔试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考试应根据教材内容,实际环境,合理安排实践操作测试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将笔试考试和实际考试两部分成绩合并作为期末成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平时的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国家等级考试证书已经作为就业通行证被广泛接受,成为很多单位认可和录用择优的条件。有很多课程都有对应的国家等级考试,若学生能通过相应的部级考试,则该门课程可以免考。

(三)教师自身要不断的学习,及时掌握新技术密切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给予正面的引导。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其他一门学科所没有的,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自身须不断努力学习,进行继续教育,并且这是一项长期而必须的任务。要让计算机教师及时掌握新技术,密切关注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积极正面引导学生,防止网络中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高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计算机教学要顺应网络技术发展的潮流和形势,特别是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要加强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慧.如何改革创新计算机教学[J].硅谷,2010,23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网络传播信息安全意识高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普及,网络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推动着我国各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和发展,在教育领域,校园网络承载越来越多的应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办公,网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阔空间,同时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在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强,但在纷繁复杂的海量网络信息中,信息安全意识方面却较为薄弱,大学生网民在全部网民中占了很大比例,提高高校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创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信息发展呈现多元化

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效率高、覆盖面广、信息内容海量。近年来,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网络电视、网络教育、网络音乐、网络广告、网络培训、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很多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了民族精神,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网络文化的发展有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传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大学生利用网络接收和传播信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些信息严重失实,成为谣言滋生的摇篮,这对网络监管、落实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网络商务活动发展快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网络商务运用也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技术逐渐从web2.0转向web3.0,在这个升级转型过程中,网络技术发展快速,日臻成熟,更能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人们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进行各种电子商贸活动,商家网上交易、消费者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支付,以及新兴的网络团购等各种网络交易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人们消费购物的主流方式,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网络购物,利用网络创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

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通过网络发展的博客、手机微博、网络论坛等大量涌现,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等网络终端迅速普及,人们上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快速获取信息、反馈信息,这使得参与网络活动的人数多、规模大,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服务为人们获取知识、分享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了无限空间,更为高校学生参与网上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开通了微博,在微博上感言、吐露心声、参加各种论坛、发表评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逐渐习惯把事情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电子银行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转账、交易支付,执法部门从计算机中了解罪犯的前科,医院用计算机管理病历,学校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学生成绩,信息在计算机内存储或在计算机之间传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信息需要在有所防范的条件下进行传输,信息安全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最大受众群,而且他们毕业后会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他们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络道德文明的缺失。现实社会中,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舆论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而网络社会则不受地域、国家限制,更注重强调人们自律,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拓展了思维,但同时道德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也大大增加,互联网上,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在网络论坛中,无视网络道德的约束,进行人身攻击、互相谩骂诋毁等不文明现象极为普遍。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浏览感到无所谓,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盲目崇拜黑客,对破坏网络运行、攻击别人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并且乐此不疲,不少青少年制造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系统瘫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充分反映了上网行为缺乏自律、他律、自制和他制,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高校有必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法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有害信息失去滋生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抵制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再加上网络监管部门的有效管理,我们的网络环境就会大大改善。

网络安全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重要。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会学习有关计算机、互联网使用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自如上网,但对计算机网络是否安全却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防病毒工具占用计算机内存,使得计算机运行速度慢,根本就不使用网络安全工具,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很容易遭受病毒、木马、黑客的攻击,轻则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重则造成信息丢失、计算机硬件损坏。还有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知道在计算机中安装杀病毒软件,但是显得十分盲目,对于操作系统缓慢、频频死机等情况只有简单认识,没有掌握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原理,无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至于必须费时费力重新安装系统。另外,有的学生上网缺少最基本的信息安全、对自己重要的信息常常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因信息泄露而导致重大损失。

网络安全工具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很多高校学生知道通过网络安全工具能有效保护计算机,但是却没有正确使用网络安全工具,虽然安装了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软件进行防范,但是对软件的相关设置不合理或者错误设置,使得计算机软件冲突,程序反应滞后,上网速度缓慢,网络安全工具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反而大大降低了网络使用的效率;不正确使用网络安全工具还会导致其不能进行正常的维护和及时升级,当出现严重系统漏洞或者大范围的网络危害时,安全工具不能作出及时反应,以至于产生了无法弥补的后果。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网络世界中,大多数人都通过匿名形式进行交流,网络违法难于取证,一些违法活动还可以通过关闭服务器或者删除网页内容很快结束,目前我国的法律在网络安全方面仍旧有许多空白,对很多网络内容没有定性规范,一些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逃脱了法律的惩治。另外,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没有很好地维护上网人群的合法权益,高校学生主要是寝室或网吧上网,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硬件和软件对网络进行监管,但网吧管理不甚规范,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仍然很容易接触到网上的不良内容。

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目标及方法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监管主要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维护网络正常运行,保护上网群众的网络利益。互联网传播着海量的信息,涌现出各种文化现象,歪曲、炒作某些事件,错误引导舆论;恶意进行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进行诈骗、虚假信息,更有的散布低俗、信息,危害网络环境。高校学生对新生事物感知力强,但网络安全保护意识正处在发展阶段,自我约束力较弱,无法抵制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只有政府、通信部门、网络运营商联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三管齐下,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倡导文明创作、理性思考,创建一个和谐、文明、共建共享的互联网空间。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信息素养。除了网络环境的因素外,引起网络安全问题的另一个因素是网络安全知识薄弱,许多高校都会开设计算机公共课程,但课程的侧重点一般都是对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对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却没有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学习,大部分学生虽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但是网络安全技能水平较低。网络安全技能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在使用网络时能提高防范,抵御病毒,自我保护。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认证技术、协议安全、加密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虚拟专用网安全性等。通过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防火墙特点以及加密技术,了解一些主流的防病毒软件,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正确使用网络安全工具,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另外,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判断力,积累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自觉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自主约束意识,让学生自觉防范网络安全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校园网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另一个有利平台,提高校园网络文化,需要有优秀的校园网站支撑,网站的内容必须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吸引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提高校园网络的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对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需求,建立和设计让学生更能接受的网站,通过校园网络,教师和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地进行引导,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校园网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有经验的思想政治教师,结合课堂的思想政治课程,在校园网上举行生动有趣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另外,还应该对校园各种网络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资源的价值,建造一个服务师生,融合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

学习网络法律知识,树立网络安全法制观念。网络监管技术虽然能过滤掉大部分网络有害信息,但一些网络运营商为了赚取不法收益,仍然会一些不良有害信息,这时候就需要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网络行为,让一些网络不良使用者有所顾忌,遵循网络规则。高校应通过积极宣传、讲解,让学生学习了解这些网络法律法规,树立网络安全法制观念,在上网时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相信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监管和学校有效的信息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安全法制观念,使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绍光:《增加网络能力维护信息安全》,《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

2.蔡贤榜:《高校网络文化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影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周从标、贾廷秀:《信息网络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求实》,2002(6)。

4.谢玉宁:《网络信息战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现代情报》,2004(7)。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化学;课堂教学

一、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基础

近代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所总结并发扬光大的,他对于青少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学说,是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念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进行研究。他认为:青少年是在与周边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从现代计算机理论和网络发展的趋势来看,网络环境云集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因素形成的生动活泼的交互系统,把抽象化的化学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具备了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高职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更加容易。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其认知规律也是从未知到已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以及从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以自我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学习内容能够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平台环境,也正是这种主动接受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也是教学材料循序渐进的理论基础。

二、以职高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的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下面就从如下视角角度来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教师端的主导作用是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进行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思想,从化学教学的章节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交互沟通,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体验中理解知识点的由来和“创造”过程。学生因自我基础知识水平所异导致掌握能力有所差异,而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做到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天赋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引导和发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学习网络平台环境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提问老师外,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信息反馈等模块对自己或他人发现的问题或不足进行请教、讨论或辩论等,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无障碍的信息沟通交流和问题反馈,同时学生的提问、互答、辩论等方式均能培育提高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在每个章节的总结中,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课学生记录的框架,而是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点总结,老师分组进行点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补充,加之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总结。此环节的轮循,会对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有更高一层的锻炼和提高。帮助高职学生思考和创新。在网络化平台模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环境为学生建立了丰富的教育情境和学习条款,学生可以运用有效观察,数据采集,假设提交,证明等科学学习方法。我们将加强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互联网环境中所需的信息反馈,支持学生选择和决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构建元素知识点和元素综合知识,完成思维创新和思维技能的发展。教师主动引导作用的体现在高职学院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知识点,创造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及时沟通和反馈信息,以教师积极教学作用为例,同时探测学习包含对学生学习情境的反馈的影响。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探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通过在基于讨论的学习中披露信息,学生可以讨论知识点,发现新想法,及时评估学生的新想法,并以个人辅导学习为目标。教师在整个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扮演设计师和合作者的角色。

三、化学网络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由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让所有学生获得完整的发展机会,“网络平台模型”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差异,问题设置的提供以及其他方面学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具有一般基础知识水平且无法学习内容的独立高就业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进行独立探索时设定的步骤和内容分阶段学习。而基础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内容外就自行探索遇到的问题,进入网络课程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师生均可参与讨论交流,并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点与同学进行协作并作出共同论证。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协作,通过网络平台环境将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高职化学知识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同时通过网络测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入练习题的网页。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测试题,并独立完成测试。教师可以从学生系统中获得学生测试结果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之间的实时区别。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和访问与高等职业化学教育相关的网站,并阅读课堂知识的扩展方面,可以作为高职业化学课程的有效推广和帮助。

四、网络环境下高职化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和思考

在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环境中,教师是设计者,是教学信息资源的向导,学生是学习的推动者。化学教师应该基于他们广泛的专业知识来获得计算机网络技能和课件。教材的设计和规划需要整个研究小组和整个教育研究小组的合作,以及促进这项研究的协同努力。与此同时,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使得高年级学生很容易忽视他们在本课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导致网络课堂的松散和不确定性。虚拟实验室弱化了实验效果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化学实验,生动、形象、直观、安全、可重复性、可交互及随时中止回看等优点,甚至可以像技术专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可以进行一些在现实实验室难以进行的化学实验,使得学生可以获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的经验,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虚拟实验缺乏具体的感觉反馈,例如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以及学生在实验方面的手工操作能力,这样长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对化学实验产生敬畏感和安全警惕性,在这种不“真实”的认识化学材料并以此为基础的化学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产生、认知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也同样会对高职学生的耐心、细心、事故预防和危险识别等方面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网络环境下;研究;分析

近些年,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并为社会生产、科技、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让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倾向于技术性,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但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但仍因为教学方面的问题而无法真正将网络信息融入于计算机教学当中,导致学生即使经过计算机课程学习也依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职院校从根本上转换计算机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确保计算机教学与网络环境真正的有效融合。

1网络教学环境的优越性

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有很多,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来辅助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对网络教学环境的优越性进行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说,网络计算机环境具有开放性,其中每日更新的庞大信息量与资源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弥补课上学习中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漏洞,为学生的课下生活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又可以促进学生按照自身学习情况制定有效、良好的学习计划,十分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网络教学环境的优越性则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传递给学生,并通过设置学习反馈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网络的信息资源更新较快,相比之课本,更具有实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内容进行补充,这样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构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2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滞后

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飞快,并且几乎每日都在随着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做出调整,反观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严重与时代脱轨,即使局部信息存在一定更新但也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校内学生出现计算机相关信息缺乏,操作技术陈旧、走出校门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

2.2学习态度偏失

中职院校中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发展敏感,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并且几乎每天都在使用,进行信息查询、人际交往、沟通等等。但同时也因为这样频繁接触互联网与计算机,让学生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误解,认为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仅包括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而忽视了其中重要的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走出校门参与工作后,缺乏计算机实操能力,竞争力缺失。

2.3资源配置不全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可以保证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但除此之外,硬件、计算机配置更新方面与软件的安装应用方面却始终止步不前,可以说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要求,间接导致教学效果逐渐变弱,对于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4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机教学看成一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仅会按照教材内容来实施教学,即使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大部分也只会将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部分添加进去,缺少对学生兴趣方面以及自身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考虑,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学习死板,兴致不高,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3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新思路

3.1理清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便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因而在教学理念上,应该确立“就业导向型”的质量观、强化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衡量职业学校的标准,就是看培养的人才受不受社会的欢迎,这要求中职学校首先必须以就业市场的需求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都决定了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和突破口。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和顾问。借鉴“行动导向”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机会。

3.2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的教学较为宽松是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重要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教学之后,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辅以更具有弹性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做的同时还很好地体现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处于一种对新知识的饥渴当中,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3.3完善评价体系,突出技能考核

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评价的形式也要多元化。计算机考试已经由单纯的笔试变为笔试与上机能力结合的测试,这样便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应注意的是,上机考试应以教材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考试内容,进而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3.4注重资源整理,优化教学环节

在网络环境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授课转变为边学习边授课,毕竟互联网的资源过于庞大,教师若想更好地从正面引导教育学生,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资源的最新动态。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能力水平,收集和整理网络资源为教学所用。另外,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课程模块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等,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不仅使中学校学生的学习选择自由度大大提高,而且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其又能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全明.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121-121.

[2]刘秀丽.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J].职业,2016(28).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育;改革

1引言

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远程教育已经成就教育领域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远程教育不仅可以弥补缺乏教育投资和不平等的教育资源等一系列问题,还可以摆脱传统教育的局限。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远程教学计划,而这些国家退出教学计划的同时,我国也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网络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主阵地,校园计算机教育改革已成为的必然的一步。

2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网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学习新形式的教学方法,他的最大特点是生动的学习内容可以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量远比传统教学来得多,而且简单有趣,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方法,结合教学,使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学习更容易。起源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所以在这个信息技术的大时代,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再单一,学生也不用再按照传统的两点一线学习方式,老师也可以进行更加便捷的远程教学,这样既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限制性,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借此掌握计算机知识,而且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的监督,学生在自由欢快的气氛下心情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从而在不缺少与老师交流的情况下轻松愉悦的进行学习。

3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与方法

随着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方法走进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并且丰富的变化,教材教法的变革。基于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主要是在线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网络教室、课堂教学体系,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点播系统、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并能真正在计算机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许多现代教学手段在网络平台整合,形成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与考试系统。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教学模式不仅缺乏直观性,而且要描述原本很简单的操作清晰,但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是不值得的。还有一些教学在传统的模式当中,学生们经常要在机房与教师中来回完成,不但耽误时间,而且效率也不好,达到更可预见的效果,并以网络教学为主,但它可以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消耗上达到更好的效果。丰富和发展随着网络、教学资源不再是教科书或实体书,更优秀的文档和学习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浏览相关的信息从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布置作业,并且进行定期的考试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但这些系统化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遭来学生的抵制,下过也不尽人意,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如何来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系统呢?首先,作业和回答问题。作业和答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如C语言的编程语言,每个学生需要完成计算机上练习达到教学要求,这种练习并不容易而且相当繁琐,如果将它们移到网络环境,显然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课程内容开发相应的网上答疑系统和操作系统。

4我国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第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网络的时代,人们掌握了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强,如果不能改善和改革网络多媒体教育模式,人们会被时间遗忘,被社会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重大的变革都离不开人们不断进取和学习的积极心态,如今,在多媒体网络下的计算机性能的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成为现在希望在一起的新教学模式,随着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应用,虽然学习计划可能对传统教学造成影响影响,但传统的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地位日益提高,已经到达的不可取代的程度,只有不断地改革网络教学,完善网络教学,才能更好地传教授课,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5探索新的网络学习模式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可以探索的模式非常丰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总有一些知识是教师吸收说不完全,又想不出答案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特点中的查询,查询问题的难点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拥有更加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在娱乐和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开发大脑中的探索,推出一系列的想法,在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学生将获得答案通过自己的网络交给老师,而老师则则给予学生的反馈,如果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描述他们的思维和方法,相反答案如果是错的,老师则可以指导学生探索错误并得出错误答案的原因,纠正错误的同时,更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自主学习方式,获得更好的结果。

6结论

综上所示,总体来讲,网络多媒体教育模式就像是打开了新时代教育的大门,在计算机运用的基础上带领人们走向信息时代,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更丰富的学习教材,优化了学习的程序与步骤,提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欢快,也让教育工作者更加轻松和高效。网络多媒体教学自身拥有着良好的互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与传统教学进行合理科学的融合和改革,那必将促使我国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蒋强.浅谈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J].无线互联科技,2014(5).

[2]谭浩强等.再接再厉、鲜策群力将计算机基础教育组续推向前进.全国高等院佼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1998年会学术论文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3]张舒予.我国计算机小学辅助教学的新发展——对全国第三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会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9.9.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课件网络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日新月异的internet网络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的应用,“网络”已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给人们不仅仅是学习的便捷、还是工作的方便。还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进入一个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新领域。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并且有效地为教师提供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多媒体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数据的广泛共享,增强相互间信息的交流。

一、网络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都知道中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而计算机网络恰恰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无意识下完成了自己很不想学而又必须学的东西,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迎合学生这一特点,让小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多媒体计算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条件。

(2)计算机网络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而且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

(3)计算机网络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记忆结论,更多的是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处理材料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求解疑难问题,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大大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上学习时,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这些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

二、网络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

(1)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育模式中,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积累宝贵的教育资源。网络也给教师查阅资料、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带来便利。目前,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学校的局域网,甚至与internet相连,在做一些网上学校的有益尝试。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内容,在课堂展示或供学生课后查看。学生开阔了眼界,思路放开了,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有许多因灵感激发的出色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显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出来以启迪后人;学生作业中反映出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也很难为以后经历这段学习过程的师生借鉴,造成一种无形的教育浪费。

三、网络应用教学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网络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普及,它将推动着我们去不断地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学习、持续发展。以前那种“老师照本宣读、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悄然地走到了尽头。随着网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网络资源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具有艺术性、挖掘性、奇特性,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富有情趣、内涵和更有吸引力。同时,网络教学走进课堂,激起了学生无尽的兴趣,学生的智慧得以极尽的展现和思维得以无限地拓展。相反,正因为网络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与日俱进,才能熟知和运用这套教学工具。正因为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注入了教、学互动,共同进步的活力。

四、网络应用能够使教学领域得以拓展和延伸

首先,网络应用到教学,使教学资源得以拓展和延伸。以往老师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都来源于书本,这不但使信息的延时,还可能变得不再适用。其次,网络应用到教学,使教学思维方式得以拓展和延伸。再次,使教学管理范围得以拓展和延伸。通过网络,拓宽了校园范围。通过网络,我们不必事事都需亲临学校指导、督查,就能准确、及时传达新的政策、方针,以及共享新教学成果。最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网络走进学生课堂,使各学科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单一化的知识既显得独立无援,也无法支持丰富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育教育发展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全体教师互相配合才能实现,这需要我们从事这方面的老师花时间、精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技术和加工处理整合网络资源。只有教师了解并熟悉了网络知识,掌握了信息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主动更有效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