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十篇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十篇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15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1

1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不同,本科的工商管理课程不可能完全照搬哈佛商学院的做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受教育群体主要为没有实际企业管理实践和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在应用于本科教育时,学生通常难以承担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即使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也会发现案例讨论的深度与期望值相去甚远.二,施行案例教学的教师群体商业经验较为欠缺.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教师是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的学术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大多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分析案例的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弱化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三,案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补充.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某一理论、观点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存在劣势.这决定了案例教学很难作为本科管理教育的主要方法,只能作为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重要补充.基于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应用基本上停留在第一阶段,即作为概念或原理的例子、说明来使用.当然,如果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案例研究也可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总体来看,案例在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作用更接近于管理情境模拟文本的解读而非讨论,案例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根据本科管理教育的特点创新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在本科管理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目标.与mBa教育期望学生实现决策模式的转换不同,本科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应当强调对概念或原理在真实管理情境中的还原.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情境中某些现象、问题的抽象概括,剥离了理论或概念发生的具体情境.没有商业经验的学生通常难以迅速地将管理理论与现实情况对应起来,感觉“书上一套,现实一套”,不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践价值.而案例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为例,倘若学生能够拿到一个企业管理者每天真实的行程表,就会理解管理者看似普通的工作安排实际上是在履行不同的管理职责.当意识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紧密关系之后,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

其次,应当选择适合本科教育的管理案例.针对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案例材料应当过滤干扰信息,如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次要信息,有偏差的、误导性的信息等.案例应描述本科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与所服务的理论情境相近.这使学生易于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得出一个全面、清晰的结论.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阿伦敦物资公司:电子产品分部》为例,本科生通常很难跳出案例叙述主角———总经理罗杰斯的观点,审视案例的叙述材料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客观、正确地诊断企业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此,当这一案例应用于本科教学时,有必要改变叙述主角,删减有误导性的信息,适当减低案例分析的难度.最后,设置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案例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案例讨论专用教室.丰富教师的商业经验,也可以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课堂讨论.以较为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程开始前告知学生案例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重,案例教学结束后及时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成绩反馈越及时、准确,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教授全校公选课《管理案例分析》时,笔者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初期,明确告知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所决定,学期中段会将学生已取得的案例讨论分数公布.通过这种形式的反馈,增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每次课程(3课时)讲授一个管理主题,一般用2个课时系统讲授相关概念和原理,1个课时作案例讨论.基于所教授的理论选择相应案例,要求案例文本能够反映有代表性的商业案例,贴合现实的管理情境,并根据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对案例文本进行编写.每3次课程进行一次综合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和视角分析问题,比较不同观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在案例研究团队的组织上,鼓励学生自发组建案例研究团队,团队人数控制在5~7人.为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进行案例陈述时,由教师在团队内任意选择一个成员陈述,促使案例研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投入到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遗憾的是,与国外商学院大多设置案例讨论专用教室相比,国内高校尚无此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强调案例教学对真实管理情境的模拟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譬如,在决策类案例分析时,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企业Ceo、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角色,模拟该职位管理者的决策过程.要求学生进行案例陈述时穿正装,尽量模拟该职位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用语.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使学生能够增加对企业经营的直观认知.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2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在新课标理念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施行)》,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形成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中包括了教学设计技能。由此,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成为了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是实施体育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该领域的尝试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教学设计以及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和咨询法

对2010年参加云南省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竞赛的70名中小学青年教师展开体育教学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并对该次比赛的评委专家以及部分比赛课指导教师开展了相关咨询,以获得课题研究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支撑。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发放问卷70份,回收68份,回收率97%,有效率100%。

1.3数理统计法

收集、处理和统计调查研究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问卷所得数据均使用

microsoftexcel进行统计处理。

1.4逻辑推理法

运用逻辑学方法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归纳演绎,形成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认知情况

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成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比例为92.6%。这

说明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已深刻意识到体育教学设计对贯彻体育课改新理念,实施体育课标,达成课程目标,落实体育教学对学生教育、教养和发展功能的重要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原理和方法体系的学习需要则达到了100%。据了解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设计理论原理和方法等的急切需要与教师在此方面实际能力的缺失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表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认知”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内容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一般不太需要不需要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36(52.9%)12(17.6%)15(22.1%)5(7.4%)0学习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原理与方法。48(70.6%)20(29.4%)000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者的适应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依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设计者”角色的内涵和能力提出切实的要求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帮助老师们强化设计意识,发展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着眼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训练,尽快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2.2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况

0表2详细呈现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况:对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分析能力持肯定的达85.2%,持否定的为14.8%;对体育教材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达100%;对学生学情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达98.5%,持否定的为1.5%。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能力。相对来讲对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分析略差一些,这反馈出少数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不够,对教师“为何教”、学生“为何学”的问题关注不足。对体育教材和学生学情分析的需要都很高,表明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十分明确分析体育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增强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了解,还要结合具体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加强前期分析能力的实践操作和训练。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教学要素设计、完整教学方案的编制、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设计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为学会设计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寻求充足的依据。

2.3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中基本要素设计的需求情况表3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设计中各要素设计的需求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表3中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的需要情况:其中需要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8.5%;需要掌握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8.5%;需要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7.1%。这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基本要素设计能力的需要水平都很高。究其原因:第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已充分地认识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向和灵魂,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引领着其他教学要素的设计。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从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方法和表达方式上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等特点,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第二,中小学体育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设计适合教材特征、学生学习实际和实际教学条件,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在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策略涵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教学媒介等。第三,中小学体育教师明确了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规划完整、有序、高效率的体育教学过程。因为,优质的体育教学过程设计是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组织的有序,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运动负荷的适宜控制,教学密度的良好安排,教学节奏的控制和教学管理高效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省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要素的设计还缺乏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尤其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型适应性不足。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学习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的变化,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掌握体育教学目标、策略、过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借鉴优秀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经验。同时,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多运用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并通过设计实践检验和反哺教学设计理论,逐渐形成科学性强,操作性优,实效性好的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2.4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撰写能力的需要情况表4中小学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案编制能力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通过表4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教学方案编制能力的需要状况如下:体育课结构和顺序的设计、体育教学时间的设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设计均达需要的为100%;体育课中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的设计均达98.5%;体育课密度的设计为97.1%,教学主题的设计为94.1%。体育教学方案编制是基于前期分析和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基本要素的教学设计成果的编制,是体育教学设计成果形成的中心环节。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中的方案编制能力的要求极高。究其原因,完整教学设计方案是体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终极成果,是体现教师教育思想,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物化而又直观的教学文本,是一堂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预期方案。能够充分展示每一位设计者理解体育课标,结合教学对象实际,优化体育课的结构、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个性化地设计教学主题,灵活地处理、驾驭教材;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教学时间,创造性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科学规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的能力。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能力是体现教师体育设计能力的核心部分和显性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学习和熟悉教学方案编制的要素、步骤和方法,并尝试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需要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和设计方案竞赛等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能力。

2.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评价的需要情况表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评价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表5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需要率为97%,而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需要率为100%,这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需要很高。无论是对体育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的设计还是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评价都需要。体育教师应认真领悟体育新课程有关评价的改革要求,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评价重心从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个性化的设计评价标准、灵活运用评价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改进教学活动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在教学实施前和实施后,体育教师还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反思,因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思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忠实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而也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总之,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解和尝试性运用体育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通过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强化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案评价的要素、步骤和方法,逐渐提高体育教学设计评价的实践操作能力。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者”的角色需求较来越高,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3.1.2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需要知道体育教学设计前需要重点分析哪些要素,以及如何有效地展开分析,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现实依据。

3.1.3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要素的需要水平较高,因为这几大要素的设计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展开个性化和创新性设计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设计能力的核心环节。

3.1.4体育教学方案编制是基于前期分析,以要素设为导向,形成教学设计成果的过程,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

3.1.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评价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案的评价设计的需要度较高,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而教学方案的评价则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3.2建议

3.2.1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他们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强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监控教师教学设计工作的常态化和实效性。

3.2.2全面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需求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有效途径,增加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2.3教师自身要善于更新教育教学的知识,不断丰富专业结构,结合实际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过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最终实现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2]王丽君.系统化体育教学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4月:105―107.

[3]焦敬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2月:86.

[4]苏正南.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J].体育与科学,2003年11月:67.

[5]庞志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基于新课标生成教学的思考[J].辽宁体育期刊,2008.3.

[6]王玉江,陈秀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调查与提高的建议[J].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3

关键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管理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越来越重视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们也意识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了现实教育环境中的教育问题。民办中学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对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地处珠三角腹地,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民办学校,在校学生达八千人,是中山和珠海一带的名校,属于较典型的大规模优质民办学校。通过对这所学校教师的走访调查,可以对该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整体水平有大致的了解。该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当前我国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状况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是中山市某民办中学。选择该校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本学校,主要是基于其是一所双语学校,属于较典型的大规模优质民办学校。学校教师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多元,教师受国际化影响较大,较能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广泛性。而中山市是一所地级市,辐射很多区域,选择该地区的代表性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他民办中学的整体情况。

对问卷进行编码并依次录入相关统计软件(eXCeL2010以及SpSS20.0软件),然后进行量化分析。对于访谈材料,首先把访谈录音整理成文字材料,然后对这些访谈材料进行定性分析。统计显示,该校教师群体里有几乎一半的教师没有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校级课题的教师比例有30%;市级、省级、部级比例依次下降,其中部级最少,仅为1.54%。其中,有24.62%的教师从未发表过论文,有接近一半的教师曾发表过市级论文,省级和部级相对较少,依次为10.00%、18.46%。

(二)科研选题能力

在“科研选题能力”这一项调查中,绝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主动去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意识,也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能从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中抽取出研究问题;后三项科研能力显得极为薄弱,不符合的教师比例比较大,这三项科研能力分别是“从各级教育科学规划指南中进行选题”,“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选题研究”和“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总结出所提出的课题”。

(三)科研方案设计能力

在科研方案设计能力方面,各项指标的符合程度都达到了50%以上,其中超过70%的教师能准确简洁地表述研究的题目,能把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超过60%的教师能准确把握研究内容,能准确地选取研究对象。在“合理安排研究各部分进程”和“设计的方案具有科学性”这两项不符合的比例有点高。总之,关于这项指标的调查,该校教师符合程度都很高。

(四)科研操作能力

关于科研操作能力,66.9%的教师能按照研究设计方案实施研究,68.5%的教师能遵循研究程序进行课题研究,63.1%的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研究设计方案,有50%左右的民办中学教师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准确的运用设计方案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能准确完成研究设计里的每一步。在科研操作能力这一块,“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准确的运用设计方案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这两项对民办中学教师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五)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能力

关于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能力,69.2%的教师能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56.9%的教师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统计结果,53.1%的教师能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处理,51.5%的教师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有12.3%的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

(六)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

关于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57.7%的教师能把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53.8%的教师能够遵循评价步骤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44.6%的教师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39.2%的教师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相应的,有20.0%的教师不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16.2%的教师不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七)影响科研能力的因素

在“制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中,阻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工作忙没时间”、“考试压力大没时间兼顾”、“掌握专业理论少”、“对实际教学帮助少”、“经费不足”和“怕别人不理解”。在“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中,其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对教学工作有助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评奖职称挂钩”、“领导的重视与促进”和“从众心理”。

二、对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的讨论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部分除了变量的调查部分,还包括“教师科研能力现状”与“影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的调查,一共选取了130位教师进行调查。至于访谈部分,则选取了七位研究对象,分别是一位科研副校长,一位年级主任,五位普通教师。虽然只选取了七名访谈对象,却也覆盖了校长、年级主任、普通教师等各个教师群体,比较有代表力和说服力。

总体而言,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都是笔者亲自发放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较高。针对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的调查中,该校教师科研选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其他能力符合的比例集中在50%左右;关于“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用SpSS分析软件对此部分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科学系统的。

三、调查结论

(一)民办中学教师科研状况

民办中学教师群体中没有参加过课题或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教师居多,其中接近一半的民办中学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其他教师发表过论文但主要是发表在市级期刊杂志上,有一小部分发表在省级期刊杂志上,只有很小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在部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由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可见:民办中学教师科研状况整体不理想,在进行课题研究与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二)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1、民办中学教师科研选题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科研选题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从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中进行选题”,“从有关教育观点的争议之处来选题”这三项,与科研选题能力的其他几项相比,显得尤为薄弱。

2、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方案设计能力总体来说一般,有两项显得很不足,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协调能力有待加强,有很大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合理安排研究的各部分进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高,最后导致的很明显的后果就是民办中学教师设计出来的方案可操作性很低。

3、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操作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能力不高。调查研究表明,民办中学教师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能力不高。研究数据表明,有高达16、9%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能创造性的运用,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灵活的调整研究设计方案等。

4、民办中学教师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报告的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科研规范不足。根据调查数据,可见很多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有12、3%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科研报告或科研论文。

5、民办中学教师评价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有20.0%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有16.2%的民办中学教师不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有12.3%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够遵循评价步骤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些数据都表明民办中学教师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

(三)影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

根据调查所得,总体而言,在制约科研能力的各项发展因素中,阻力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工作忙没时间“、”考试压力大没时间兼顾“、”掌握专业理论少“、“对实际教学帮助少”、“经费不足和怕别人不理解”。依据教龄的不同,阻力个别项排序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变化不是很大。在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中,其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对教学工作有助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评奖职称挂钩”、“领导的重视与促进”、“从众心理”。依据教龄的不同,会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教龄小于等于五年的初入职教师与教龄大于20年的老教师。

(四)访谈记录信息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访谈问题进行访谈,有四个问题,分别对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状况、造成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原因、促进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措施、民办中学科研管理需要改善的方面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记录显示,受访教师普遍认为民办中学科研状况不是很好,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造成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几点:1、民办学校功利性发展制约。民办学校要生存,教学质量取决定因素。因此对成绩的要求更高,会注重短期效应。2、教师认识程度不高。老师科研导向取决于学校评价制度。在质量决定生存的境况下,老师同样会注重学生成绩――分数。至于分数从何而来,很少思考。因此分数成为课堂的主产品,而不是鲜活的人。民办学校的课堂风格,很多都是以经验型为主,创新活力不够。原因在于老师在严格的考评制度中,忙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用于科研时间少。其次是不敢创新,输不起,可能一次成绩下降,带来的是奖金、福利的影响。3、学校支持力度小。民办学校老师流动性大,学校在科研投入较小。一边要你跑得快,但又不给你吃饱。怕在投入科研后,出了几位名师,然后,一拍屁股另谋高就了,学校投入打水漂。很多民办学校都都此顾虑,因此在科研这方面投入较少。4、学生流动性大。科研需要一个稳定的对象,需要一个稳定的周期。民办学校学生流动性相对较大,在科研时,这种变化将影响研究结果,不利于一种周期性研究。而关于民办中学教育科研管理的建议,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从建立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等方面综合改善民办中学科研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4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学习;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6-0001-03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这两个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也成为他们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学习是弥补这一“短板”,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切入,阐明案例学习对培养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教育硕士进行案例学习的模式就是通过筛选教育案例、研读、分析讨论到撰写案例反思报告等步骤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流程是以团队为载体逐步推进,教育硕士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作为辅助引领的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助于观念重新审视,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能力

根据上述的概念,我们发现案例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创设一个问题学习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教育硕士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案例学习可以使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教育实践中价值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展开问题分析。这种对已有的教育理念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重新审视的过程,有助于冲破原有的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的能力。

(二)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实现自我教育能力

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从哲学角度看,案例学习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一种形式,内在地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进行案例学习时,教育硕士借助其丰富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知识理论的学习,又回到案例提供的问题情境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寻找新的问题解决路径,最后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中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教育硕士实践性知识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育硕士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有助于分析整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学习最终解决方案和反思成果的得出要以讨论方式为载体,首先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要跳出“当局者迷”的处境,用俯瞰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来发现、审视和界定问题,放开手脚,评头论足,通过讨论整合,通过真实、自然的工作过程,探讨出一套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加以系统分析,最终实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专业上的成长的同时,也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培养教育硕士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析能力。

(四)有助于理论深化,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代表一类事件,一种观点的典型、范例,本身蕴涵了一定意义上的概括性,有助于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理论分析也能促进实践含义的深入开发,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缺少“实例的理论”和缺少“原理借鉴的实践”的状况。只有实现理论分析实践,实践分析后升华理论,理论深化与实践分析同步进行,才能使教育硕士“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目标成为可能。同时,从搜集案例素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到讨论整合、反思撰写案例报告等这些环节中,教育硕士合作共享、表达呈现、撰写反思报告等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这些都是教育硕士亟须提升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育硕士有效开展案例学习的方法

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及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如何才能使案例学习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案例选择、案例研读、问题提出、查找文献、小组讨论、大组分享与导师点评指导几个基本环节。

(一)紧扣专业学习,案例选择做到“四性”

一是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育硕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导师建议的研究方向确定案例学习的主题。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师资而设置的,显然案例学习中的案例如果选用高等教育中的,诸如高校管理、大学科研、教授治校等方面的案例是不合适的。二是案例选择要有现实性。所选案例内容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与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如:目前有效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校本教研等都是教育管理类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作品。四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内容应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囊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

(二)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遵循“三梯度”

案例确定后,如何进行案例的有效研读关系到案例学习的质量,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的基本环节与相关要求。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提出和案例的研读的梯度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案例研读和提问,不仅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以往的教学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研读,去提问题,同时寻找案例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更是有助于提高案例学习的质量,强化了教育硕士的理论学习和当下的教学实际的对接,并且通过这样的“剥洋葱式”的问题追问和问题分析,使教育硕士经历了一种由知识到方法,由问题的表象到问题内部本质根源或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文献查阅与整理,做到“三个环节”

在完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案。文献资源既可以是图书馆中的相关图书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中文的中国知网、中文科技及期刊数据库,外文文献有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等文献资源。

文献查阅后,还要进行文献的审查、分类和提炼整合三个环节的实践。第一个环节是审查,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和筛选。有些时候我们查找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质量比较低、相似度高、理念比较陈旧以及与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高等的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分类,不同梯度、不同类型的案例问题会有不同的指导文献,教育硕士要养成随时及时地将文献分类“打包”的习惯,从而有助于理清头绪,更为有序地使用文献。第三个环节是提炼整合,把每一类别的文献进行提炼整合,使其融会贯通,有助于成员在下一步的团队研讨中做到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提高研讨效率。

(四)小组研讨,须做到“三心”

1.随心。小组交流中,大家应各抒己见,随心畅谈。地点可以是教室中,也可以是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小组交流不是为了尽快达到“求同”,意见上不一致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对问题探讨的热情,从而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促使每个组内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2.重心。每一个小组的研讨都要以抓住问题的关键与重要的事实为重心,否则研讨就会漫无边际,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3.开心。这里指参与研讨的成员必须要有“开放之心”。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都要拿出开放的态度,集思广益,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案例学习优势,也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全班共享研讨,思维碰撞走好“三步骤”

思维是理论形成的基本所在,倾听、思考、讨论是使思维得以丰富的重要条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我们文化科学得以繁荣的必要条件。如何使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要走好以下三个步骤:

1.小组汇报答疑。每一个小组对案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进行提问,汇报组要进行答疑。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独特的见解进行记录,为下一步撰写案例报告做资料准备。小组汇报环节重点是培养教育硕士汇报、讲解的能力。

2.全班评析讨论。对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全班评析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教育硕士善于倾听、善于快速捕捉有效关键信息的能力,更是让教育硕士学会如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寻找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整合引领。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讨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具有专业方面渊博的学识、创新的视角和前瞻的理念,对关键处进行专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如:有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教师也可以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全班思维碰撞形成多种似是而非的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快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通过这种纵横交互必能极大的促进教育硕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六)案例报告撰写,要达到“五个向度”

培养教育硕士具备一定的反思分析、撰写案例报告的能力,不仅可以检测教育硕士案例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硕士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强化其教育理论知识的升华与迁移的基本路径。因此,教育硕士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教育硕士写好案例报告,要达到“五个向度”的要求:第一,报告要有案例内容概要;第二,报告要有案例问题分析及对策;第三,报告要有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第四,报告要有实践推论;第五,报告要有案例启示。

综上所述,案例学习不仅可以让教育硕士从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而且通过案例学习中的专业案例收集、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多元化解读、深层次反思、专业引领和反思提升等系列过程,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的发挥案例学习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容量大、视角多、专业引领等效用。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2]李红,王方.论教师专业标准下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2015(3).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5

   1.教学设计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载体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最重要的研究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即研究一节课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载体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而问题的解决是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特别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中,着力解决具体科目的教学难题。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规划阶段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明白这些知识是否值得教和学,何时呈现信息,教材说明了什么,学生是否愿意学。二是怎么教?即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三是教谁?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四是教得如何?即对学生进行评价〔1〕。因此,教学设计的完成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实践知识以及教育研究知识去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的总结,又是他们走进未来工作的开始。

   2.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断裂

   有学者对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凭借经验设计教学过程,依赖于教学参考资料、现成的教案,设计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2〕。多数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在职后形成的。从教1-5年的青年教师,开始教学时往往认为自己在师范教育中没有获得任何有助于教学的知识,放弃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想法,转向实践学习,特别是向身边教得好的老教师学习;一般从教5年之后,教师才发现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重要性,才开始重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3〕。由此可见,职前教育并没有使师范专业学生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能力,致使他们毕业以后仍然不会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与学生需求、确定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师只有经过实践摸索,才能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教师的职前教育与教师的职后成长是断裂的。

   二、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

   1.毕业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毕业教学设计是实习教师在规定课程计划和标准的指导下,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以某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对某一学科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内容,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修改方案、再次实施与评价反思、形成最终文稿的过程。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要经历分析、规划、行动、观察、评价和调整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编制、评估方案工具设计、制定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资源、课堂观察和课后学习效果测评、教学反思和教学方案的修改等环节。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所教教科书内容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的结构体系及其核心,确定学点及重点。教科书分析要把所教内容放在单元中进行分析,注意所教内容与单元内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所在单元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学习者分析是对所教班级学生状态的分析,包括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背景、认知、情感、学业成就水平等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喜欢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将要学习内容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困难等方面。学习者分析要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全体与个体的学习特征,要注意所教班级与其他班级以及同年龄孩子的差异。教材分析与学习者分析要相互联系,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与应用性,又要注意分析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即学生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都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既包括整体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也包括具体的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所利用的教学媒体。评估方案工具的设计包括课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诊断评价方案和工具,课堂上对学生倾听、互动、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和观察工具,课后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总结性方案与测评工具。评估方案工具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决定着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堂观察、课后学习效果的测评都离不开评估工作,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基于评估结果,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资源等全面反思,然后修改教学方案,在新的班级再次实施、评价、反思。毕业教学设计与日常教学设计相比,它重视前提分析、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将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融为一体。前期分析重视知识的结构与联系、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体现了结构性与研究性。

   2.毕业教学设计的步骤与保障

   毕业教学设计的完成主要经历以下一些步骤:联系实习学校、确认教学年级与内容、准备开题报告与开题、结合实习展开教学设计、整理设计资料形成文稿、修改文稿准备答辩、答辩与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从第七学期第5周开始,第1周召开实习准备会,大学的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领导与指导教师都要参加。学生与实习学校领导、教师协商决定实习学生执教年级,准备做教学设计的学生要与小学指导教师确定教学设计的内容,同时开始准备毕业教学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初步分析所教年级的教材结构体系;大致了解实习学校及所教班级的情况,编制分析学生的方案与工具;查阅所教内容已有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确定设计的主要思想及基本思路;明确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教学设计的技术路线与步骤;初步制定课堂观察、课后教学效果测评方案与工具。学生开始实习后,按照开题报告设计方案,深入细致地完成教学设计的诸项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整理教学设计资料,撰写毕业教学设计文本。毕业教学设计文本格式主要包括:标题、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页下注释、文后参考文献、附录。标题一般采用“XX年级XX内容教学设计”,也可以加副标题,副标题可以强调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的主要设计思想等。正文的撰写主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依次陈述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附录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表、课后测试题、两次课堂实录等。学生毕业设计顺利、有质量地完成需要以下条件:一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教学设计。二是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各项工作。毕业教学设计与实习结合紧密,没有充分的分析,就没有科学的教育规划;没有实践对规划的检验,就没有进一步的修改调整;没有课堂观察和课后检测,也无法进行评价与反思。三是要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不仅包括大学与小学的指导教师,还有同在一个实习学校的实习学生。

   三、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

   1.融通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质量

   毕业教学设计是学生运用大学课程获得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研究知识围绕实践进行的教育规划、教育反思等活动,它改变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相互割裂的现状,实现了课程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融通。例如,要做一个古诗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大学古代文学课程中学习过的诗歌知识,学科教学论学习过的古诗教学知识,儿童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心理学知识,还需要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了解儿童对古诗的兴趣。为了完成好教学设计,学生必须查询相关知识,在查阅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巩固他们学过的知识,也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实习不再只是简单地观摩、实践,而是增加了主动的分析、规划与反思,提高了学生参与实习的自觉性。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感到研究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毕业教学设计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实际的分析、规划、反思、调整的设计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与研究性;二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记录设计过程。它不只是单纯的论文写作,而是将论文写作与人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与人的科研兴趣结合起来,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写作实践,变拼凑式及堆砌式的写作形式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逻辑性表达〔4〕。

   2.丰富了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是教师借助于教育理论,对自身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个性的对教育实践的见解。本科生在完成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小学教材有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对小学生也有了不同于书本层面的见解,形成了个性化的教材知识、儿童知识,在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还形成了教师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自我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教师在实践中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的就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6〕。因此,有了在毕业教学设计中获得的诸多实践性知识,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并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专业课程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重庆三峡学院体院在执行2003年的《课程方案》过程中,积极改革教育思想、优化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对课程设置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笔者主要从课程分类、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结构比例、课程开设情况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对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

1.1课程分类分析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一般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各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为能够更科学地安排课程,便于教学与管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划分课程。重庆三峡学院课程分为校级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课、模块课、选修课、验证课和实践创新课。

1.2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我国2003年的《课程方案》中,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三峡学院体院2336学时),除公共课约占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到2100学时(三峡学院体专880学时)、100到110学分安排专业课程,各高校可依据《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时数上下浮动10%。

课程学时分析,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时2336学时,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55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23.6%;基础课31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3.3%;专业课开设880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37.7%;模块课开设376学时,灵活性较强,其占总学时比例的16.1%;选修课开设128学时,占总学时的5.5,其中校级公共选修课没有计算在内,按照要求,每个学生还应该选择4门选修课或者达到8个学分。

课程学分,分析学分制管理是现代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学分设置情况如下: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修完193.5个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39.5个学分,8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3学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英语17学分,大学计算机3.5学分,大学语文4学分。

1.3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课程是指规定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培养下一代。重庆三峡学院课程开设情况如下:校级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创新课,还有可供灵活选择的模块一、二六大类。课程开设达86门,其中包括校级公共必修课为8门,基础课9门,专业课16门,可供选择的模块一、二各5门,选修课19门,验证课13门,实践创新课11门。

2.学生技能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的师范生技能满意度不高。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方面,47.4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能力等级在较好级以上,12.21%的学生选择好,35.26%的学生选择较好,3.1%的学生选择差。其中体育课堂设计能力方面12.90%的学生选择好,30%的学生认为较好,4.5%的认为自己的体育课堂设计能力差;1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案转向能力好,31.5%的学生认为较好,4.3%的对自己的教案撰写能力特别不满意选择差;问及“您的到技术讲解方面的能力如何”时,只有4.6%的学生选择了好,有8.6%的学生选择差,39.7%的学生选择较好,选择一般的学生占44.3%。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笔者通过调查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老师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学生的体育教育技能并结合分析课程设置结构,结果显示:师生都认为课程设置需做调整,调整学科设置的顺序,合理分配课时比例,尤其是术科课程和学科课程的课时比例,选修课与必修课课时比例等。

3.2建议

在“健康第一”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三峡学院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课程比例。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小学生的特点合理调整课程结构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结合社会需要与就业前景,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增加专业术科课时比例。

建立有效的监督、指导及评价机制。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面向大众化。伴随而来的就是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建立高效的监督、指导和评价机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人才培养的要求。

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建立一个纵向的意见搜集机制,对历年毕业生进行调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对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伟农,刘传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方案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6(3):70-74.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7

关键词:体育绘图;实习生;体育实习;调查分析

1 前言

    体育绘图是直观教学法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是通过各类图解作用于学生的视觉,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启发性。目前,体育绘图作为体育工作者和师范类体育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被广泛的运用于教案、教学过程中。本文以体育绘图在我院体育教育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运用为切入点,以教育实习对体育绘图的运用情况为主线,探索体育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揭示开设体育绘图课的必要性,为以后体育绘图课的开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了解体育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范围提供新思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07级实习生(随即抽取1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笔者阅读了体育绘图、体育教学实习教案资料等相关的资料,获得了与本文相关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详细而真实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需要制作问卷120,对我院大四的120名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了116份,其中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93.3%。

   2.2.3 数据统计法

    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总结和归纳对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及逻辑分析,找到体育绘图和教育实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2.2.5 访谈法

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访谈,了解体育绘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丰富资料信息。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习生对体育绘图的运用范围、态度的调查分析

表1  体育绘图在教学教案中的的运用情况调查 n=112人

        实践教学中是否运用     撰写教案中是否运用        对体育绘图技能的态度

        运用  未运用          运用   未运用      想掌握   无所谓  不想掌握

人数     92     20            102      10         68       32        12

比例    82.14% 17.86%       91.07%   8.93%      60.71%    28.57%   10.72%

由表1可以看出,112名被调查者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体育绘图者达92人,占被调查者的82.14%,在撰写教案过程中运用体育绘图者有102人,占被调查者91.07%,未运用的只有10人,只占被调查者8.93%。通过调查得知,体育绘图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在实习生的实践教学和教案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运用比例达到了91.07%。分析其原因,由于被调查者进行的是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队形变换和动作教学,体育绘图可以使教学过程、教学动作一目了然,使教案简捷明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表1还可以看出,想掌握体育绘图技能的实习生有68人,占总人数的60.71%,不想掌握的只有12人,占总人数的10.72%,还有32人是对体育绘图持无所谓的态度,占调查人数的28.57%。由此反映,大多实习生对掌握体育绘图技能比较感兴趣,想掌握体育绘图这项基本技能,以便在教学或教案中得到运用。对于那些无所谓和不想掌握体育绘图技能的实习生,笔者经过访谈了解到: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体育绘图课程,对于这门课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不了解,例如场地绘制、在教案中的队形图等,他们都不知道这些都被体育绘图这门课包含,通过对体育绘图的学习和了解上述内容都可以掌握。

3.2 实习生对体育绘图的学习、技能掌握情况的研究与分析

表2  实习生体育绘图的学习、技能掌握情况n=112

        是否选修过         体育绘图技能水平高低是           能否运用绘图软件

育绘图             否影响教学和教案撰写             绘制简图

        是       否     影响  不知道  不影响       可以 不知道  不可以

人数     39     73       76     20      16          18     13      87

比例  34.82%  65.18%    67.86% 17.86% 14.28%      16.07%  11.61%  72.32%

体育绘图是我院的选修课程之一,由表2可以看出,在112名调查对象中,选修体育绘图课程的只有3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82%;认为体育绘图能力对教学和教案撰写有影响的有7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7.86%;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图的有1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6.07%。

由此得知,体育绘图选修的学生人数还不是太多,多数学生开课之前并未意识到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大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认识到体育绘图的重要性,认为体育绘图技能水平高低能影响到教学和教案撰写,多数人还不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教学动作和组织形式简图。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绘图在实习生授课的过程中被实习生广泛运用,尤其是运用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大部分的实习生想要进一步掌握体育绘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1.2由于学生对该课程实用性了解不够,体育绘图课的选修人数比例不大。大多实习生认为绘图能力对教学和教案有一定影响,但在运用时感到力不从心,还不能运用或熟练运用绘图软件绘制体育动作图。

4.1.3大多实习生认为连续动作过程、正面、背面动作难以表现,尤其是运用绘图表现连续动作的能力不足。绘图主要应用在需看清细节动作时、需重点掌握的动作教学时、授课者无法顺利完成教学动作师范时。

4.2建议

4.2.1通过宣传、实践教学等教育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绘图课程的实用价值,促使更多的学生学习体育绘图课程,掌握体育绘图技能。

4.2.2掌握体育绘图能力是一个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开展体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将体育绘图课作为必修课,或增加教学时数,为该课的开设和体育学生该项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教学保障。

4.2.3在以后体育绘图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绘制场地、组织形式方面的能力培养,加强正面、背面动作、连续动作绘图的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何敬东等.体育绘图学科的形成及结构体系的构思[J].山东体育科技,2000,(3).

[2] 邓平等.体育绘图[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黄寿山.体育绘图[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8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人才培养方案;技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35-02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化医技师学院于2004年10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受到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人劳局、重庆市经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学院于2005年春季开始招生,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在2005年春季招收新生一个班,38名学生,简称05春分析技师班;2005年秋季招收新生两个班,125名学生,简称05秋分析技师班。以后都是秋季招收新生,最少招2个班,最多时招了7个班级,近400名学生。学制4年。工业分析与检验技师专业在校学生达800多名。对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学院领导和系部领导都极其重视。通过6年来的教育教学培养,收到明显的良好效果。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科学制定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素质高低和成功与否的关键。从2004年10月批准成立技师学院起,学院领导就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先后派出教师深入重庆长寿化工厂、重庆农药厂、四川维尼纶厂、重庆新华化工厂、重庆药友制药厂、重庆太极制药厂、重庆环研院、重庆商检局、重庆农研院等二十几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工作,同时还派出部分教育教学中干和教师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重庆工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近10所院校交流。在2004年11月初步形成学院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采用三段式教学,并在05春分析技师班、05秋分析技师班进行实施。以后逐年进行修改,现形成比较科学的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2实施效果分析

2.1技师学院技师学生基本情况

技师是从2005年春季开始招收学生的,如表1所示,第1届只有1个班,即2005级(春)技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班;第2届有3个班,即2005级(秋)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1、2班和2005级技师自动化班;从2006年开始,就读技师的学生开始增多,技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2006级有3个大班(学生270多人)、2007级有6个班(学生400多人)。技师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逐年增强。

2.2技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对各年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学生课程成绩的合格率(当期无补考科目)和优良率(课程平均成绩达80分以上)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主要原因有:一是学院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层次的学生中实施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meS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二是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越加突显,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受教育者)对它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三是学院通过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给学生展示学习成绩的机会,同时也因为技能竞赛成绩优异,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视。

2.3参加技能大赛情况

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从04级大专分析班、05春分析技师班到09级大专分析班、07级分析技师班,学院共参加了5届全国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和3届重庆市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共26人次22人参加比赛,获得一等奖6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其中,除06年第一届外,其余各届全是分析技师班学生参加,分析技师学生占86.36%。

2.4学院级学生干部情况

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从05春分析技师班到07级技师班,学院学生会、团委共有主要学生干部148名,技师班学生有113名,占76.35%,更有05春分析技师班学生在当时学院级学生干部中占到50%,充分展示了技师学生在学院级学生干部中的主导地位,也显示了技师学生在学院的教育情况。

2.5就业情况

1)就业单位分析。对05春分析技师班到07级技师班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调查分析,有近10%的学生在全国特别是重庆市的科研院所工作,而同期毕业的大专班学生只有不到1%的学生在科研院所工作,05春分析技师班更是达到20%。技师班毕业学生目前在生产企业工作的约占总数的45%,而在化工医药企业工作的约占总数的38%,其余学生分布到第三产业或者自立门户当老板。技师班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9%以上。

2)专业能力分析。通过对分析技师班已毕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进行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术情况调查分析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的技师班学生比较满意,特别是在操作技能上比大专班学生和其他同类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强,但在领导能力、创新意识、综合分析和继续学习上还有待提高。

3对分析技师学生培养的实施效果总体评价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从2005年春季招收新生到2007级,学院共培养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学生839名。通过6年来的教育教学培养积累,已初步形成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通过学院多年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培养方案的实施的成绩分析,学生在校的多方面表现情况,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社会跟踪调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调查,证明学院实施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施推广性。

4对分析技师学生的培养的改进意见

1)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有不断完善的地方,如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方面尝试,教学方法的多种运用等。最终选择适合学校、重庆市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方案。

2)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在教材的编写和内容选择上,还应对理论知识进行加深,克服过去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毕竟技师是具有一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

3)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在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分析设施设备比较陈旧和不完整性,可能导致培养的人才不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9

关键词: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课堂效果

1.前言

教育实习是高校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在体育实习中,教案是实习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课前编写教案是实习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了教案才能根据更好的开展课堂教育。实习教案对于实习教师的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结果与分析

2.1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作用

教案编写是实习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表明,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在编写教案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其次能够把握住教材与不同水平的衔接与联系;再次能够把握住教材在每次课的分配、与每次课前后的联系、每次课的重点与本教材重点的联系。

第二、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全面掌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能够使教学手段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解决每次课的重点、难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向指导教师询问学生的各方面状况。

第三、能够增加实习体育教师组织教材教法的经验。

在编写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传授技巧和方法,经验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组织教材的技巧与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归纳总结,增加各方面的经验与技巧。

2.2教案编写和实习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2.1实习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实习学生所编写教案的查阅发现实习教师教案编写格式和形式比较合理,但在课内容系统性不强,组织教法上显得比较单调,缺乏新意,尤其在教学手段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很难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实习学生认为课前编写教案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所以学生的教案编写能力有待于提高,在创造性与灵活性上要狠下功夫。

造成实习教案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是实习教师对待实习的态度,通过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很重视,态度是非常端正的,主要是由于自身编写教案能力的欠缺。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锻炼、不断的自我总结才能提高教案的编写能力

2.2.2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与课堂效果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课堂效果好坏相对的这次课的实习教案写的质量好坏成正比。也出现少数教案写的一般的和差的同学的课堂效果好,经观察分析得出课堂效果好坏与实习同学的运动技能、语言表达、课堂组织、临场应变、合理的利用场地器材、学生对实习教师态度等因素有关;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

因次:实习体育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必须得认真编写教案,认真做好课堂设计,考虑周密。

2.2.3实习教师教案质量与学生对课堂效果满意的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实习教师教案质量写的较高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让学生的满意度就比较高,从总体上可以归结:对于实习体育教师来说,实习教案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课堂效果的好坏。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第一步必须把实习教案质量提高上去。

2.3对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思考

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提高需要在实习之前有足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与反思才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07级其中一个班级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也可以说是个榜样,这次教学习的学生总共一百多人,这个班级实习的学生12人占总人数的10%,最终评出40个优秀实习生,该班被评上的人有8人占总人数的20%,参加跟队实习评上优秀实习生的占全班总人数的75%。优秀实习生荣誉是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各方面能力的肯定。该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获得该项荣誉呢?通过了解得知该班级在大三开始每星期就固定有两次出早操的时间,每次早操由该班的一名学生写教案并代课,按学号依次轮流。早操的教案全部要交给班主任,早操期间班主任在现场观看课后并进行指导,教案给指出问题并让他们做修改后再次交上。在这整整一学年内该们每人都认真对待每次早操并且坚持到学年末。该们班级的这种早操是在年级里面唯一的,在这一学年里通过班主任和每位同学的努力付出,全体学生为他们这学期的实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次实习对于该班级来说是成功的,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提前做大量充分的准备,当该发挥时候就从容不怕自信;就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只要每位实习学生对每次课认真对待考虑周全全力准备,都会写出质量不错的教案。在每次课前对整堂课进行周密的设计,考虑周全,认真用心。

这可以对于以后的每届学生提供建议:能以班级的形式组织每周固定的1-2次早操,每次都写教案上课,教案找班主任或者老师批改。提早为大四时候的实习做准备,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学校的术科老师在上课时能够安排一些课时让学生备课写教案上课,提早为学生的实习和未来做准备。学生自己平时要主动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对自己负责。

3结论

3.1高质量的编写教案能够促进实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2教案质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首先必须编写高质量的教案。

3.383%的教案质量编写较好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3.4提高编写教案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健.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本能力的信息反馈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30

[2]黄利落.落实体育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m].兰州学刊.2008.6.15

[3]赵激扬;莫超群.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的调查分析[m].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2.30

体育学科学情分析方案篇10

论文摘要:高校套共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师资水平、改变传统观念,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与努力下,以学生自主选项形成教学主体群;根据教师专业优化组合建立教举指导集体;将健康体育项目集群分类组建教学活动区城;把健康评价、卫生保健直接服务到课堂教学;姗加科学检侧机构.从而使公共体育课更好地体现“健康体育、快乐体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本文从课堂具体情况看手,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因素,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针对教育系统的客观实际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深人到体育系统,“健康教育、快乐体育”思想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前.如今,全国各实验点都在尝试体育改革,针对全国大学生体质较差的现状,现提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具体方案及发展前景。

1研究目的

1.1目前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普遍较差,比欧美差之甚远,在亚洲还逊于日本.据有关的体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7-20岁青少年的背肌力、垂直跳,l0m2往返跑、手球掷远、5分钟跑五项素质指标的水平明显低于日本同龄青少年儿童,为使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必须进行体育改革.

1.2学校教育深层次的改革要求学校体育必须进行改革

体育课程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理状况和全体学生的状况,使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为素质教育服务,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

2研究方法

(1)系统理论法根据系统理论,设计改革方案,研究分析改革结果及特点,

(2)问卷调查分析法.抽样调查周口师专各系一、二、三年级不同专业男女学生的兴趣特点及自身特长.

(3)阶段实验法.将改革方案在个别班级实施,间断测试身体各机能指标及专项学习情况,找出其中关系并进一步改进.

3结果与分析

3.1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观的教育,消除快乐体育即不讲原则、自由散漫的思想

从传授教育知识和技能为主,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牢固掌握一、二项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3.2具体改革方案

(1)学生人学要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身体健康检查结果,对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分组.这样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具有针对性,期末体育成绩评估才有据可依.

(2)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不仅知识渊博,技术全面,而且课堂组织严密,语言生动、风趣,掌握多种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比赛法、配乐法、影视法、开放式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偷快的气氛中掌握体育锻炼技能.

(3)学校和政府对学校体育要给予重视,学生的健康状况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来抓.学校的各种体育设施医疗保障要跟上.这样可以保障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4)以学生自主选项形成教学主体群;根据教育专业特长优化组合建立教学指导集体;将健康体育项目集群分类组建教学活动区域;把健康评价.卫生保健直接服务到课堂教学;增加科学检测机构.

3.3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调查、分析及其发展前景

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的实践,分别对一、二、三年级阶段10个系不同专业男女生的调查统计分析,赞成该教学改革方案的学生比率达100%,因体育设施器材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活动需求的比率是26.3%、学生的课堂练习综合密度比原来增加了30%.经分析证明该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是科学地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案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所需求的体育活动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改革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而且都喜欢参加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是中央提出的响亮口号,这说明党和政府比较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为体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