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54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1

开展党史教育不仅试一次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教育,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也是一次把握职责任务的时势教育。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不忘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党史教育告诉我们一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方面走在前面、做好表率,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学习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地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三是要树牢宗旨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心中有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习共产党人的真心为民,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2

时下,教师培训为各级学校所重视。但是,由于中小学教师现有的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因此,邀请专家到学校作讲座,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日常活动。但是,教师培训需要请怎样的专家,请专家到学校来讲什么以及用怎样的方式讲,这三个问题却值得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

笔者对6所学校的300位教师作了相关的调查。调查的6所学校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各所学校都有100多位教师,从每所学校中任意选取了50名教师。此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84份。问卷围绕教师最需要的培训项目、专家类别以及讲座方式等问题设计,以求客观地反映教师对讲座的真实需求。

一、由调查结果看教师最需要怎样的培训

1.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

结果表明: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学科专业知识,占42.95%;其次是班主任工作,占30.28%;第三是教师心理健康,占8.09%;第四是教师师德教育,占7.39%;第五是教育政策与改革,占6.33%;第六是国家教育发展,占2.81%;第七是国际教育动态,占2.11%(见表1)。

由此可见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学科教学长期以来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调查结果反映了教师普遍重视学科教学的态度。这与我们长期强调课堂教学有关,也与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表现了教师在增强专业知识方面的强烈欲望。班主任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承担的一项工作职责。这项工作辛苦且艰难,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调查表明,不少教师都需要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吸取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以做好班主任工作。

另外,教师心理与师德教育也是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师职业倦怠已经为社会关注,教师的心理变异也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因此,调查表明,教师需要心理指导和心理疗养,以消除职业倦怠。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道德。一个不具备良好道德的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尤其近年来的一些师德“败坏”事件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譬如学生、营利家教等。调查也表明教师期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为人师表的愿望。

教育政策与国内外教育动态也是一小部分教师期望的培训内容。了解教育的综合状况和具有政策的解读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之一。但是,调查表明教师对教育政策、教育概况和国际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以实际工作为本位的普遍倾向,另一方面这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有关。学校领导较少会在教师培训中安排这些主题的讲座。

2.教师最需要的讲座形式

调查表明:58.80%的教师最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讲座,30.98%的教师最需要教学实践的讲座,10.21%的教师最需要理论的讲座(见表2)。

近年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教学实践工作,而且是结合具体的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分析,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过渡。因此,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

但教学实践的讲座依然为教师重视,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教师而言,教学实践的讲座可以使他们身临其境,获得更加快捷和良好的培训效果。此次调查也验证了这点。至于纯理论的讲座,教师往往会觉得比较空洞,针对性不强,与实践工作的相关度不高。因此,较少的教师会倾向于纯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培训方式。

3.教师最喜欢的培训专家

到中小学作报告的通常有三类人,一类是大学学者,他们是教授或副教授;第二类是教科院专家,他们是研究员、副研究员,有的则是教研员或教科员;第三类是中小学的优秀人才,他们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等。

调查表明:三类人当中,最喜欢教科院专家作讲座的教师占38.38%,最喜欢中小学优秀人才作讲座的教师占36.61%,最喜欢大学学者作讲座的教师则占25%(见表3)。

以往,大学学者是教师最热衷的培训专家,因为他们学术水平高。但是,近年来,教师们变得更加务实,他们大多更喜欢长期深入和熟悉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科院专家和一线优秀人才。学校里的优秀人才的讲座数量上升很快。这也表明专家型教师在逐渐增多,一线学校的科研力量在逐渐增强。

二、从受训者角度看教师培训需要怎样的专家

教师培训中,大学学者的讲座学术性太强,概念太深奥,程序太复杂,教师难以理解,因而并不适合教师。教科院专家的讲座则比较贴近教师工作的实际,容易为教师接受。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讲座往往与自身专业紧密相关,所形成的经验与教师的经验相吻合,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和反思,因此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讲座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在了解了教师最需要的讲座和专家以后,学校还必须了解专家的学术专长和实践经验以及科研成果等,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教师发展和满足教师培训要求的专家。就长期培训实践而言,培训专家需要满足以下6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长期关注或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专家或一线优秀教师。全国各地有很多各种专长研究的学者,他们有些是研究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学者,有些是研究学科的专家,有些是研究心理学的专家,有些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专家,有些是研究课程的专家,他们有些是研究国外教育的专家,有些是注重国内教育的研究专家,等等。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现状,了解学校教师最需要怎样的培训,有针对性地请相关专家。如学校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可以请政策研究的专家;如学校要加强教师学科专业的能力,则可以请学科研究的专家。

第二,必须掌握教师工作的第一手资料。预先请专家到学校来作现场考察和相关调查,直接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联系,考察本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问题,然后,分门别类地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好切合本校实际的对策研究,以指导学校的工作。这样,培训才能解决教师和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才会受欢迎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三,必须熟悉和了解教师的生活。教师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会上,他们也有着普通人所拥有的生活和心理。因此,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为教师解除心理压力,帮助教师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需求,就成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话题。如,教师的生活现状如何,教师需要过怎样的生活,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问题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期待如何,等等。

第四,必须掌握教师成长的规律。教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术的职业,他们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既爱岗敬业,又能胜任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因此,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是教师培训的又一重要方面。譬如,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新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成长条件和成长规律等。

第五,必须理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它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它是教育人的事业,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作用。教师要言行一致,要热爱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教师要尊重家长,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教师要在社会上做好示范作用,积极维持公共秩序,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师德教育是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譬如,教师家教问题、教师行政化问题和教师功利问题等。

第六,必须以教师熟悉的方式作讲座,主要有三种方式:故事、个案分析和经验报告。

之所以要以故事的方式作讲座,是因为教师的发展中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感人,平淡而不可缺少。专家师德教育的报告要紧紧抓住这些真实感人的事迹,激励和提倡美德的教育以及榜样的教育;专家要善于从教师平淡的人生中,挖掘平凡中持续的不平凡,赞美教师的绿叶精神和蜡烛精神。教师的真实故事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和共振。

之所以要以个案分析的方式作讲座,是因为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以个案的形式加以分析、阐述和解决。专家可以将某某教师成长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向广大教师展示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规律;专家可以将某一堂课的教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分析和阐述课堂教学的步骤以及分层教学和整体教学的关系;专家可以将某个学生的成长作为个案,分析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以及教师、家庭和社会应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等等。

之所以要以经验报告的方式作讲座,是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经过实践会形成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需要提炼、归类、引导以形成新的理论。因此,专家要经常深入教育第一线,充分了解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步骤和应对策略,使报告真正地起到指导、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3

成人医学教育是对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人进行的医学再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水平[1]。换而言之,夜大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学生,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体质之下,如何与时俱进;如何真正的在提高他们学历水平的同时使之能力也获得提升,以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这成为了摆在我们成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在这种形势下,也促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有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着眼于探索适合成人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方式,在第三年不脱产的临床实习期间,进行定期的10个临床讲座,内容涵盖内、外、妇、儿。包括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密切结合的对临床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及灵活运用,临床问题分析方法,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医患沟通和防范医疗事故等,充分调动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突出临床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对各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衔接及综合运用,对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收获,学生临床诊断更加思维开阔,在运用理论只是进行临床治疗时考虑的问题更为全面,对新知识的认识和追求也更为迫切。此项教学改革,其目的在于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适应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培养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多方面能力:即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处理和交流有关信息的能力;更好的进行医患沟通和防范医疗事故的能力;在处理临床急诊时的应变能力以及强化规范行医的认识等本文由收集两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两期系列专家讲座,因其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因此,我们不断对讲座进行改进更适合于探索性改革。并对2010级参加系列专家讲座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现对结果分析如下。

1.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

1.1听课对象:我院夜大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38人。他们已完成全部教学大纲内的课程学习,并在原单位进行不脱产实习,即将毕业。

1.2研究目的:通过讲座,激发同学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同学思考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初步建立起批判性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基本正确地处理疾病;并能够主动并独立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动向。讲座讲的是一些普遍的原理,是通过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展开的。夜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有实际临床工作经历的,在经过他们以往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再为其理论性的梳理和总结临床知识,同学听过讲座后,就会得到更高层次的质的飞跃,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3]。即使对比较复杂的病症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也能顺利做出判断。在同学的笔记中还可见到,同学们根据讲座的讲解,结合临床实践就一些很难掌握的内容和教师展开讨论,包括症状与疾病变化的关系,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等,反映了讲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很快能把从讲座中获得的知识融于他们的知识建构中,并进一步的付诸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

1.3研究方法

1.3.1邀请专家:均为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多年的的各科室专家、教授和我院领导。每人每个讲座授课3小时,共计10个讲座,30个小时。

1.3.2讲座内容:校外专家都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出发,讲授各科室相关临床知识和诊疗技术常规、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和如何加强职业防护等内容;增强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具体内容见如下表1。

表1专家讲座的内容

讲座内容

1.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2.医疗现状与对策

3.骨折的诊治要点

4.急性胰腺炎的诊疗进展

5.x光片的阅读分析方法

6.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7.妇科急腹症诊断及其鉴别

8.如何分析心电图

9.医院感染管理

10.如何做一个好医生

1.3.3问卷调查:全部讲座结束后,给学生发放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表。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项内容:1、你是否在职及工作年限2、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意义;3、认为专家讲座的内容重点放在哪里,专家讲座的内容是否适合你;4、对本次专家讲座的总体对象;5、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6、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7、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你出勤;8、认为是否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入大学课堂讲课;9、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助于你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10、你对今后我院组织专家系列讲座工作有何建议。发放问卷调查表138份,回收135份,回收率97.8%。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本次系列专家讲座问卷调查表结果见表2。

表2讲座问卷调查表结果

问卷调查内容调查结果[n(%)]

1你是否在职及工作年限:在职(3年以上)

34(25.2%)在职(5年以上)

80(59.3%)非在职

21(14.5%)

2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意义:很有意义95

(70.4%)较有意义

26(19.3%)一般

11(8.1%)没有意义

3(2.2%)

3认为专家系列讲座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学科前沿知识

105(77.8%)现场工作实践

113(83.7%)其他

26(19.3%)

4对本次专家系列讲座的总体印象是:非常好

112(83%)还可以

18(13.3%)一般

5(3.7%)

5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合适

104(77%)时间太长

21(15.6%)时间太短

10(7.4%)

6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毕业班学生

125(92.6%)所有年级学生

10(7.4%)进入专业实习学生

125(92.6%)

7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你出勤:非常有效

105(77.8%)还可以

26(19.3%)没有影响4

(2.9%)

8认为是否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大学课堂讲课:很有必要107

(79.3%)有必要

21(15.6%)一般7

(5.1%)没必要

9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助于你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102(75.6%)还可以

28(20.7%)没有帮助

5(3.7%)

10.对今后我院组织此类讲座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2.2从调查结果可见,其中94.9%的学生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出勤,参与讲座的学生到课率在85.8%以上,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2010级夜大临床专业本科生84.5%为在职人员,工作5年以上的占到59.3%。由此可见,这一大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全日制的学生要广,另一方面他们学习的功利色彩也比较浓厚,只学对自己有用的,不学所谓“无用的”。成人医学教育学生更喜欢按既定的目标学习,注重实效和有否实际意义,更多的注重学习的价值,没有价值的理论学习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根据成人学员的以上特点,决定了他们怕基础、怕理论、重临床、重实践的学习特点。长期以来,成人教育教学又是普高的一个缩水的复制品,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临床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循证医学观的发展,临床理念和诊疗技术均有很大程度的革新。面对这些又是临床大夫、又是学生身份的成人学生,以往这种重理论、轻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忽略了成人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不了他们对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需求。因此,对成人医学教育方式的改革也就显得更为迫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以灌输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坚持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尽可能多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2]。探索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理论教学,更多的让学生与老师互动,通过优秀教师的讲解,教会成人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潜能。

2.3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很有意义和较有意义的占89.7%;有94.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入大学课堂讲课。96.3%的同学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说明邀请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成人本科生进行讲座,一方面专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多年的宝贵临床经验,以及补充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新知识,帮助学生总结梳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这对于解决目前教材滞后的现象是有一定意义的,对于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成人医学生也是完全有必要和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介绍一些重要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进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夜大学生也会为知名专家给自己授课、解惑而感动,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4认为专家系列讲座的内容和重点应放在临床实际环节实践上占(77.8%),学科前沿知识占(83.7%)。且83%的同学对本次系列讲座有很好的印象。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是目前高校的年轻教师较为薄弱的环节,对于夜大学生,实际上大部分授课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他们的临床经验可能欠丰富,且成人学生普遍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教师具有排斥心理,专家讲座弥补了成人学生对获取老师临床工作经验的需求,且面对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他们多饱含敬仰之情,不爱学习也难。由于我们邀请的均为附一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且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在各自的领域都多有建树,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这个问题。有92.6%的同学认为合适进入专业学习的毕业班的。进入专业学习和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全面学习了培养方案里的所有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对专家讲座内容涉及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容易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这些知识对于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对毕业班学生开设讲座更为合理。

2.6本次专家系列讲座安排在2010级夜大本科生不脱产实习期间,分别有10名专家分10个专题进行。对本次专家讲座的总体印象:有83%的同学认为非常好,13.3%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同时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时间安排合适的占77%,时间太短占15.6%,时间太长的占7.4%;而在认为专家系列讲座内容是否合适你这个问

题,有73.6%的同学认为非常合适;23.5%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因此,总体来说,同学们对专家系列讲座的总体评价较好,认可度较高,专家系列讲座的许多内容对同学们今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从学生的课堂笔记中可见一斑。

2.7部分同学认为专家系列讲座应该增加一些专业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发展。并对我院今后组织专家系列讲座工作提出建议:如更加合理安排讲座时间,增加讲座的次数,充实讲座的内容,每一个讲座后留出提问的时间,增加与教师互动提问的环节。

3、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院夜大临床本科学生不脱产实习期间开设专家系列讲座作为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举办此类专家系列讲座活动,会考虑以此为契机,对成人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讲座时间安排上会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更多的考虑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使讲座真正在学生中间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讲座内容上也会与学生代表开展座谈,共同商定,更加贴合成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并会在安排上增加一些现场临床现场实践教学内容的知识、以弥补成人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同时,适当调整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使同学们有与专家提问、答疑等互动的时间。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在现行的成人医学教育模式中,探索更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我们培养的成人临床医学本科生能成为理论扎实、基本功强、素质过硬的能够经得起患者考验和医院能用得上的高质量的人才。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4

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内容,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培训活动开展的纽带。培训课程的科学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的质量高低,是培训活动的生命所在。一般而言,培训课程要遵循以下程序来进行开发和设置:需求调查与分析—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方式—组织课程执行者—落实培训时长—制定课程评价。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设置同样遵循这样的科学流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检验,笔者研究出科学的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见表1)。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主题、24个培训内容。理论基础模块包括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儿童教育学基础和儿童心理学基础三大主题;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讲师基本职责、讲师备课技能、讲师演说技能和讲师咨询技能四大主题;实践操练模块包括现场实践和现场观摩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若干培训专题。例如,家庭教育基础理论是从家庭教育学这个视角来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与职责、家庭教育需要理性的爱等5个专题。家庭教育学内容丰富,为什么只选择这5个专题呢?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依据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把孩子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和教师,不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父母对孩子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管教过严;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理论上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地位和方法。第二,依据家庭教育讲师的职责。家庭教育讲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指导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讲师都不懂家庭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就会“误人子弟”。因此,这样的培训课程是严谨的、科学的。而且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理论+技能+实操”的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二、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专题论坛、现场模拟体验、说课、试讲和现场教学指导等9种,灵活多样。对于理论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要选择专题讲座这种高效率高容量的方式;对于如何科学选题,要充分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发挥参训者的聪明才智,这时就要选择互动交流这种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的方式;对于倾听与表达技巧、诊断与指导技巧这些技巧性强的内容,要选择现场模拟体验这种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炼的方式。总之,培训方式的选择是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对象需求而定的,灵活多样的方式保障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培训不仅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而且还把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磨课”创新性地拿来使用,构建起新的培训模式。“磨课”培训模式有四个环节:①确定选题:每一个参训者根据理论基础中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经验,确定讲座主题,主题切口要小,不能假大空,做到以小见大、一课一得,避免空谈。主题确定后要提交给培训导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始备课,否则重新选题。②备课:参训者根据主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自己的所看所思制作成课件,准备进入说课环节。在备课中一定要避免只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知识,然后东拼西凑形成讲座内容的做法;讲座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体系,每一部分内容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而且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家长身边的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启发家长去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求参训者必须“沉下心”来观察和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备好课。③说课: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说课10分钟,同组学员和导师一起对说课内容进行论证,考核通过者进入试讲环节。否则修改后再次说课。说课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内容的科学性,所以,每一个内容和观点都要认真斟酌,比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等观点其实是片面的,并不严谨,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要求参训者说课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本讲座要解决家庭教育中什么普遍性问题?第二,本讲座主要观点及相关知识体系是什么?第三,本讲座选取的“案例”是什么?能否支持讲座主要观点?④试讲: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把同组学员当作“家长”,现场模拟家庭教育讲座,从头至尾讲完一个讲座,时间为40分钟。试讲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演说的艺术性,强调“动心”“入心”“上心”,做到“使人知、令人信、促人行”。试讲合格后即可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成为正式的家庭教育讲师。“磨课”培训模式既是创新的培训方式,又是保障本培训项目能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这种“磨课”培训模式是三个循环组成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包括选题循环、说课循环和试讲循环。这样的结构又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强调内容的科学性,由选题、备课和说课组成。另一部分强调演讲的艺术性,突出的是“讲”的技能技巧,通过试讲来保障。只有通过“磨”,才能构建一堂既科学又有吸引力的家庭教育讲座,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这样也能保证每位通过的“讲师”都是真正能走上家庭教育讲台的“行家里手”。

三、凸显有特色的培训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方法讨论相结合、学术沙龙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主体的自主性、培训方法的互动性和培训效果的即时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系统性。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既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要有高超的演说技艺。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讲座既能让家长在现场被感动,更能让家长在感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本培训非常注重系统性,不仅从家庭教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夯实理论基础,而且从成人教育基本规律上掌握家庭教育讲座的演说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备课、说课、试讲这些“磨课”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参训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本培训面授学习共有84课时,还不包括说课、试讲和现场讲座指导。假如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以50人计,每一位参训者都能一次性地通过培训考核,那么,说课这一环节就需要17个小时,试讲这个环节就需要50小时,“磨课”总耗时67小时,以每天工作8小时算,至少需要9天。所以,家庭教育讲师培训并不是“速成”的,从时间上就能体现培训的系统性,更保障了培训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二)实效性。家庭教育讲师培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所谓合格是指参训者不仅要顺利结业,还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而且,要求家长听后还乐意再来学习,否则为不合格。在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不能把家庭教育讲座常规化,就是因为担心家庭教育讲师讲不好,家长有意见。为此,我们采取了“磨课”的培训模式,为每位参训者精心打磨一节家庭教育讲座,从选题、备课、观点呈现、案例选择、素材整理、课件制作、演讲技巧、有效控场等方面打磨与评析,保障每一节家庭教育课都是精品课、让家长喜欢的课。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不是学历培训,也不是业务培训,而是资格培训、“准入”培训,培训合格后即可成为讲师。所以,培训必须全面、系统和严格要求,必须以为参训者负责、为广大家长负责、为家庭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真组织实施,不能马虎对待、走过场,更不能不顾质量地“速成”,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三)选择性。讲师,顾名思义,“讲”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要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进而转变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而事实上,参加培训的学员既有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也有普通家长,还有各行各业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的人员,参训人员很复杂,他们中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问题、形象问题或性格问题而不能“讲”,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于“讲”的。选择性就成为本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显著特点。本培训采用“结业证书+聘书”的方式来体现选择性,参训人员学完所有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通过说课和试讲的“磨课”考核才能正式聘为“讲师”,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只通过说课考核,不能通过试讲考核,不能聘为“讲师”,可以聘为“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服务;说课与试讲考核都不通过,只能担任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协助“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此外,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要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的支持才能保障有效实施。因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经过培训考核的“讲师”要得到这些部门的认可才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也才能真正体现本培训的效果。因此,本培训必须得到这些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才能成功开展。

作者:张润林单位: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5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第一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至今,信息素养已经走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教育形式、方法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信息和知识与所有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特质及与外界沟通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信息素养其实已成为立足社会的一种竞争力。信息素养教育作为赋予个人有效搜索、选择及评估信息资源能力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等技能的培训,而且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更高层次的、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媒体素养、信息道德及终身学习。信息素养教育是多学科的综合教育,涉及综合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伦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和几个培训就能完成,更不是简单的技术和方法。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其拥有的信息资源和专业馆员优势自然成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承担着它应尽的教育职责和义务,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得角色。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需要向公众开放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全方位展示其对学校的贡献与价值,信息素养教育成为高校图书馆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形式有3种:

(1)非专业性通识课程,即面向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学分课程;

(2)嵌入专业课程的整合式教育,即将信息素养内容与专业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成学科作业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能;

(3)专题培训,主要包括新生图书馆利用指导和各类专题讲座。信息素养教育经过长时间的规划、实践和发展,其内容不再局限于信息检索能力、图书馆及计算机素养范围。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内容已经不再是文献和网络信息的检索,而是培养学生分析、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信息道德,其教学内容较为完整地涵盖了获取信息的意识、知识(含媒体素养)、能力及道德等多个方面。目前,国内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多还处于通识教育阶段,其形式主要以信息检索课和图书馆资源的检索使用讲座为主,如新生入学教育、常规专题讲座、图书馆在线教学等,其提供主体一般为图书馆,对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现有模式逐渐暴露出很大的弊端:

(1)相对于庞大的师生用户群体,面对面的信息检索课或讲座的受众比例非常小,有限的讲师资源也导致现有模式难以覆盖全校;

(2)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吸引新的学生群体主动参与;

(3)现有的在线教学模式基本是原课堂教学的网络化再现,有些会加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让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及测试等,具备一定的交互性,但其传统的教学框架(学与用的分离)及模式对用户学习环境的限制(用户需使用计算机进行持续地学习),导致用户体验差,难以吸引用户主动、系统地学习;

(4)非系统化的教育模块难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人才。

2构建多层次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实践

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有些高校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均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拓展。为了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及学习的各类需求,浙江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浙大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实践,从需求发展、人员分类等角度出发,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研团队及科研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系统化、层次化的教育服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2.1多级分层的新生信息素养教育

新生信息素养教育历来是各个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点。图书馆一般在新生入学之际,通过举办“入馆教育”主题讲座、发放新生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图书馆宣传,让新生充分认识图书馆。浙大图书馆非常重视新生入馆培训,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不同的培训,并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尝试创新,希望新生从了解、感受到享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使其更好地为适应数字时代做好准备。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需求和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级设置。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普适性教育为主,注重信息意识教育培养,让本科生初步了解图书馆功能、布局、服务及资源和意识到图书馆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如“信息达人”系列活动。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则注重告诉他们信息素养对其未来几年的学科和科研的重要性,使其能在未来研究生生涯中主动培养自己的信息评价和利用、信息道德与伦理、专业资源了解与获取、论文写作规范等信息素养能力。

2.2共性与个性并存的专题信息素养教育

共性专题信息素养教育是指无专业限制的通用信息素养知识传播,教育内容包括常用数据库的使用、oFFiCe等软件的应用及文献管理工具的利用等,一般通过常规讲座来实现。个性化的专题培训(个性专题信息素质教育)是指具有学科特色、特定人群需要的信息素养知识培训,教育内容包括医学文献的查找与利用、博士点基金的申请等,这类需求主要通过定制讲座来实现。常规讲座主要面向学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科研人员开设,一般在图书馆内每周举办一次,旨在帮助学校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在确定研究课题、立项、开题、研究或实验、论文撰写及投稿发表等学术活动的全过程中有效查获、组织管理及利用文献信息。定制讲座旨在满足学校各院系、研究所、学术团队、学生部、团委等社团的特定需要和个性需求,其组织形式一般是院系或团队向图书馆提出定制讲座的请求,图书馆根据其个性化需求(如学科竞赛)定制指导性讲座,讲座地点则根据需求设在院系或图书馆的小型研究空间。

2.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公共选修课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是教育部要求高校图书馆承担的唯一课程,浙大图书馆主要承担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和《生物医学研究信息快速获取和评价》两门课程。课程主要考虑系统化和层次化原则,采用课堂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也是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所采用的主流形式。

2.4面向“卓越”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离不开灵活的学习和创新性的思维、熟练运用各种信息获取技能,以借鉴前人的经验,探索研发的捷径,直至产生创新的灵感。在此背景下,浙大图书馆以培养具备卓越工程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然后根据对象不同分别采用“嵌入启蒙”“融合成长”及“拓展提升”3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实体传授和虚拟平台两个途径展开教学,期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1)嵌入启蒙:针对高年级本科生,采用播放自制动画视频和ppt演讲的方式开展嵌入式课程教学,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起飞打下扎实基础;

(2)融合成长:针对硕士研究生,采用融入课题组的学术研讨和科研进程,以专题形式带动同学边学习边实践,扎实掌握查找和利用文献的技巧,从而让其信息获取能力伴随其科研过程共同成长,避免学过就忘的现象;

(3)拓展提升:针对博士研究生在科研和学习中遇到的个案问题,开展“一对一”的服务,从而全面拓展提升其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竞争情报的分析能力等。

2.5泛在的新型信息素养教育

在泛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信息资源内容、信息设备、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信息应用等莫不存在泛在性。笔者认为,在如此环境下,需要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来实现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泛在的教育方式(如“云中课堂”)和泛在的信息内容(如“精品讲座”)。“云中课堂”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基于学校的无线网络,通过云技术,实现信息素养课程的云端教学,是云服务与教育云(以云计算的方式来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的结合,体现了信息素养教育可以随处实现的特点。它将信息素养课件拆分重组,以情景模拟为主;它提出问题或者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并设计方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工具来解决问题;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利用学校的高速无线网络访问云服务器,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喜欢的学习模式;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信息意识、信息工具使用能力及信息资源分析组织评价能力,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时地与教师及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加深学习印象。“精品讲座”则体现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泛在性。例如,浙大图书馆以打造系列“精品讲座”为核心,为配合讲座举办相关的导读图书展、藏品图片展等活动来营造图书馆文化氛围,如浙大图书馆举办了“寻找失落的文明——浙江文化系列”“艺术史系列”“国家记忆系列”“马一浮人文讲座系列”等精品讲座,吸引了大批听众的参与。通过这种系列精品讲座、文化讲堂的方式,吸引更多读者到浙大图书馆来,激发师生对内容的兴趣,进而引导读者在听完讲座之后查阅相关资源、进行延伸学习。与直接的信息素养教育授课相比,这种方式吸引了更多本科生的参与。

2.6质量反馈及评价

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选修课程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因此,虽然考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评估方法,但在浙江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质量评价反馈中,它仅作为一个方面的内容。由于浙大图书馆的教育体系更多地是通过各类讲座、活动等非强制性方式来实现,因此其质量评估与反馈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质量评价指标包括ppt质量、参与人数、讲座活跃度(互动程度)、课件点击率、下载次数、用户反馈信息等,图书馆还根据质量考核小组定期考核结果,不断改进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

3保障体系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人力资源等的保障。浙大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保障体系由人员保障、宣传保障及空间保障组成。

3.1人员保障

培训人员队伍主要包括馆员讲师队伍、学生信息专员队伍、专家队伍等。馆员讲师队伍建设将图书馆的个人馆员(personalLibrary)选拔与青年馆员业务素养培训相结合,材、统一培训,借助馆员技能比拼大赛等活动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择优选拔一批业务素质过硬、工作积极性高的馆员讲师队伍。学生信息专员队伍建设则借助院系团委、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选拔一批对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到学生信息专员的队伍中来,由馆员讲师对其进行定期的统一培训,并设立相应的认证,学生通过认证后方可成为信息专员并为院、系、所的同学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图书馆业务的推荐等,特别优秀者也可被纳入到馆员讲师队伍中来。这将大大扩大图书馆业务宣传和培训的人员规模,确保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辐射到学校师生。专家队伍是培养高水平且与时俱进的馆员讲师的保证,其职责包括指导图书馆各层次信息素养具体教学计划及实施,负责信息素养各类课程、讲座及项目等的督导工作,旨在促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与效果。专家队伍分为馆内专家队伍和馆外专家队伍。馆内专家队伍由图书馆咨询部、读者服务部和资源建设部负责人及具有丰富信息素养教学经验的专业馆员和学科馆员代表组成。专家组根据需求组织内部试讲,帮助主讲者改进课件及讲座质量。由主讲老师完成的课件和教学内容,必须经过专家试听这一程序,主讲老师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课件和教学内容,由专家确定后,主讲老师才可以向读者进行宣讲。馆外专家队伍由院士、教授等组成,由图书馆聘任或临时聘请,策划主讲“寻找失落的文明——浙江文化系列”等讲座,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启迪其人生发展。

3.2宣传保障

浙大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应用与服务推介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素养宣传海报的设计、制作与张贴以及制作讲座所用的ppt系列模板;指定专人根据讲座内容向不同的学科及用户(老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生等)进行email主动推送、通过网站讲座信息;指定专人做好现场摄影等资料的收集、新闻报道工作等。这样的宣传保障机制既可以让信息素养培训人员专注于内容建设,也使宣传工作做得更加专业、到位,进而保证讲座成效最大化。

3.3空间保障

环境的“熏陶”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好的培训环境将会吸引更多师生的参与。因此,浙大图书馆除了使用各类大、中、小型会场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外,还专门建设了研究空间、学习空间等,给用户提供一种创意性学习环境、创新的学习模式及共享的交流社区。研究空间是独立、全封闭的研讨室,每间可容纳6~10人,配有投影机、白板、会议桌、网络接口等,图书馆对其采用每间的使用者不少于4人、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方式进行预约管理,可在研究空间专门对某科研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并现场演示、交流。学习空间则为用户提供了相对独立的个人学习环境,配置大屏输出设备,用户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上网获取资源、进行自助网络学习,并在需要时求助馆员进行相关辅导。知识空间则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特殊要求,为学习、科研提供全面支持,计算机中预装各种常用的软件,还安装noteexpress(一种参考文献管理工具)、化学公式和数学公式编辑软件等专业化应用工具软件,用户在此可以上网、自主打印、扫描、复印,进行工具使用和信息检索咨询等[7]。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为用户提供研究、教育及学习等活动所需的不同载体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服务,提升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

4实践成效与延伸思考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秉承“崇德、敬学、强技、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国、爱校,坚定专业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尽快适应职院生活,追求真理,刻苦学习,严守纪律,拓展素质,全面发展,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崭新的生活。

二、时间

2017年9月11日至12日

三、教育的形式

采取集中教育(以校区为单位)与分散教育(以系、专业、班级为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形式如下:

1.讲座

2.劳动实践

3.系大会、班会

4.考试(学生工作部统一试卷,各系组织考试、评卷)

四、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制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日程安排

(一)讲座

1.新校区

(1)秦廷书书记校训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00——10:45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2)韦国民院长德育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45——11:3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3)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4)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高职专业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汪荣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各系自定

主持:各系自定

参会人: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2.民管校区

(1)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武华文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3)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系自定

主持:系自定

参会人: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二)考试

9月底学生工作部组织入学教育考试(闭卷),学生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六、后勤保障

总务处一要购买新校区学生听讲座时所需的小凳子3500张;二要做好入学教育主席台(同为开学典礼主席台)搭建及音响保障工作。

七、要求

1.各系要按照学院入学教育方案的要求,把学生的制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安全教育作为系及班主任(辅导员)在入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来抓,拟定好本系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7

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必不可少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缺一不可。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职业高级中学的思想教育阵地,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政治教学,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成为思想品德素质过硬的劳动者,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科学的方法论,有崇高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职业中学加强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且高质量的人才产品,而不是社会的次品、赝品和危险品。

二、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切实加强政治课教学

针对职高学生课程多,相比较学时少,同时又要加强专业实作能力训练和应对高考。学校在保证专业课和高考文化课学时的同时,应改变以往政治课大一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专题讲座教学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使政治课的教学讲座化、专题化、课余化,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对政治科目的兴趣。具体说来就是对学制为三年的职业中专学生,只在第一学年开设课堂政治教学,主要内容为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则在每周利用固定的晚自习时间进行专题或讲座(第二学年内容为国情党史,第三学年内容为就业常识和法律法规);对学制为两年或两年半的学生(主要为职高层次)则不再进行课堂政治教学,每周利用晚自习排出专门时间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学政治基本常识、国情、时事政治、就业常识和法律法规);对一些特殊专业更应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比如军警保安专业,学校不但要加强政治讲座教学,而且还应在课堂上辅以军事政治常识等内容的教学。www.133229.Com总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育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

三、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课教学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为本。在职业高级中学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抓住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到社会上能胜任工作,同时又有根据自己情况升读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尤其是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进步并适应社会变化。开展素质教育,实践"三减"可以切实减轻职高学生和作业负担,考虑负担和过分的心理生理压力。学校对学生政治学习的考评以讲座听后感、指定课外兴趣政治读物读后感以及时事短评、学期总结等形式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广泛的选择空间,不拘一格,全面发展;同时又在学校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不至于偏离学习方向,接受正确的、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课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全面提高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重点之一就是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要建设名牌学校专业,关键要有名师工程。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对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较好的掌握,而且要对专题讲座教学进行探讨和掌握;要求教师不断地接受知识、更新知识、细化知识、大力提高编制讲义和演讲的能力水平。在学校中培养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名嘴和铁嘴"政治教师。同时,讲座化教学以大课形式进行,既减少了学生课时负担,同时也减少了政治课老师的周工作时间,让他们能够进行更精的业务钻研和更全的知识更新补充。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名师的能师。

五、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有利于学校德育环境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同时期,政治课根据不同的要求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专题和讲座,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国情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把一些热点、焦点和重点问题讲清、讲透,使学校具有和谐健康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校思想稳定学习努力,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六、开展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8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用户教育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2

1 研究背景

高校图书馆(简称高校馆)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简称iL)教育不仅是多途径、全方位培养用户iL的教育活动体系,更是系统胜宣传和推介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馆iL教育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快,iL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用户需求更加迫切。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研究员2006-2008连续三年发表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各年度中国大学评价,笔者对比2006―2008三年中国大学排名前100名,从中抽取三年来跻身于其中的前30名高校(计32所)为调研对象,藉由网络调查法,在2008年9-10月间(2009年2月更新文中相关数据)调研32所高校馆iL教育所含业务项目、在其主页中的呈现及组织方式、通过主页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等。尽管网络调查所得结果并不完全准确,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馆iL教育的实际情况。所以,本次调查基本上代表了我国高校馆iL教育的优良水平,其调研结果及建议可为我国高校馆iL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iL教育所包含的业务项目

高校馆iL教育设置的业务项目多少,可反映出各馆开展iL教育的全面性及为本校各类型用户提供针对的细分程度。

2.1 iL教育所含业务项目

如表1所示,我国高校馆iL教育所含主要业务有:新生入学教育、围绕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定期开展的系列专题讲座(简称定期系列专题讲座)、结合各院系学科需求的不定期专场讲座(简称不定期院系专场)、文献检索课(简称文检课)、在线iL教育五项业务。它们在举办形式、开设时问、面向对象等方面各有不同,互为补充,形成现阶段我国高校馆iL教育体系。另外,少数馆还设有特色业务(详见2.2)。

2.2 32所高校馆iL教育主要业务项目开展概况

如表2所示,新生入学教育(24所,75%)、定期系列专题讲座(30所,93.8%)和文检课(26所,81.3%)是大部分高校馆iL教育的固定业务;结合院系学科需求的不定期院系专场(2l所,65.5%)也是大多数高校馆iL教育的重要业务;而特色业务(如一对一教师培训、新教师人校培训、上门教师研究生专场培训服务等)仅少数馆(4所,12.5%)开展,这些特色业务服务对象专一,需求明确,更具针对性;另外,有14所(43.8%)高校馆开展在线iL教育以弥补传统服务方式的不足。

就各馆所开展的业务量而言,32所高校馆中,iL所(34.4%)设置5-6项业务,7所(21.9%)设置4项,8所(25%)设置3项,5所(15.6%)设置2项,i所(3.1%)设置1项。因此,多数馆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设置了由浅入深、重点不同的业务项目,体现出iL教育的全面性;少数馆业务开展不够完善,尽管它们均在其主页的业务部门设置及岗位职责简介中提及开展某项业务,却未在主页中设置相关栏目。

3 iL教育在图书馆主页l中的组织及呈现方式

iL教育在图书馆主页中的揭示方式影响用户对其了解的程度。层次清晰、开宗明义的组织与揭示方式有利于用户了解并参与其中,是有效宣传的基础。

3.1 iL在图书馆主页中的组织

各馆对iL教育及其主要业务的组织方式各有不同:①16所高校馆在首页一级栏目“服务”下设二级栏目“用户教育”,将所有业务内容归置于此,在此可查看本馆iL教育的所有业务,为用户展现出iL教育的全貌,便于用户全面了解iL教育及其所含各项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逻辑体系清楚。②lo所抽出5项主要业务中的1-3项,作为一级栏目“服务”下设的二级栏目;有5所或将某项业务作为一级栏目,或将iL教育放置在首页导航条,或将常开展的业务放置在首页快速链接。这两种方式虽突出重点业务,但无法整体、全面展示iL教育。③另有1所将iL教育及其业务设置于业务归属部门(如科技查新)栏目下。由于业务部门使用图书馆学专业术语命名,对于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广大用户而言,这些命名不通俗、难理解,将iL教育隐藏于其中,用户很难发现。无论采用上述何种组织方式,仅5所图书馆在各项业务页面添加“相关参照”链接。

3.2 iL在图书馆主页中的命名

业务命名关系到用户对iL教育的接受及认识程度,为此,其命名不仅应体现业务特色,更应便于用户理解。各馆对iL教育的命名各有不同,常用的有“用户(读者)教育”、“用户(读者)培训”,有些馆直接使用业务(如“一小时讲座”)或其他名称(如“教学园地”、“在线学习中心”)替代常用命名;iL教育所含5项业务的命名呈多样化特点,定期系列专题讲座服务的命名最为多样化,其中有些全面易理解(如“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系列讲座”)、有些仅体现出讲座的系列性(如“系列专题讲座”)、有些仅揭示讲座的时间性(如“90分钟专题讲座”),有些强调资源(如“数字化信息资源利用讲座”),有些突出教育性(如“读者培训”)。

简言之,目前iL教育在高校馆主页中的组织存在名称缺乏规范和一致、类目层次设置混乱、缺少必备的服务项目介绍等问题。这表明图书馆界缺乏行业名称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导致页面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在使用时更是毫无规律可言。

4 iL教育通过主页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

图书馆主页是数字用户在图书馆环境下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重要途径。iL教育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的服务功能可反映出各馆iL教育的完备及细致程度。

4.1 服务宣传报道

现阶段,高校馆对iL教育的宣传渠道有:①依托各项业务的开展,向参与其中的用户宣传;②68.8%(23所)的高校馆在主页中个别业务的预告信息;③虽有13所开通最新消息RSS订阅服务,但仅7所在最新消息栏讲座信息,主动推送讲座预告信息;④少数馆在学校BBS中张贴服务预告,也通过解答用户提问顺便推荐相关服务;⑤少数馆在主页中iL教育报道资料等,从侧面宣传服务;⑥个别馆开通手机网站服务和图书馆博客。方式①②是大多数高校馆采用的iL教育宣传渠道。但由于业务参与人员较少、访问图书馆主页的频次较低等原因,高校馆对iL教育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可喜的是,一部分高校馆正采用

新技术增加宣传渠道,扩大服务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帮助用户更容易地获得服务信息。

4.2服务预约

服务预约可增强iL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目前,仅62.5%(21所)的高校馆提供此功能。预约方式也不够全面: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电子表单三种预约方式的仅1所高校馆,有13所采用电话及电子邮件,有3所仅采用电话,有1所仅使用电子表单,还有3所采用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并通过电子邮件预约的方式。

4.3 服务效果反馈

开展用户调查、收集用户反馈可以了解服务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32所高校馆中,仅31.3%(10所)在主页中表明或提及该功能,但存在反馈收集方式单一、调查内容不同等问题。就反馈收集方式而言,有的发放印刷问卷,有的利用电子表单在线调查,有的给出邮箱或电话收集意见。就调查内容来说,有对“网络培训”使用情况的调查、有对定期系列专题讲座意见的征询,有对文检课教学满意程度的调研,有对课件使用问题的考察,也有对数字图书馆接受程度及用户需求的摸底等。可见,高校馆还未建立起收集用户反馈的多种渠道,收集方式也过于传统,没有利用先进技术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调查内容仅针对某一项业务,即使在业务开展比较全面的图书馆,也没有对所有业务项目的反馈。

4.4 课件管理及

课件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也可帮助图书馆挖掘潜在需求。32所高校馆中,81.3%(26所)提供课件下载功能,课件格式多为ppt,方式略有不同,包括:①在iL教育栏目下与各项业务平级设立“课件下载”栏目,内容多限于文检课及定期系列专题讲座;②在定期系列专题讲座课表或培训计划内给出课件下载链接;③在首页新闻公告栏课件更新通知,其中提供课件下载链接,多限于定期及不定期讲座;④将课件放入资源栏目,在资源列表中给出课件下载链接。不难看出,此项功能面临的问题包括:课件内容单调、格式单一,形式无异。而这种仅限于课件,缺少课件管理功能(如下载量统计、课件检索等)的现状,无法了解各项业务的潜在用户量,也无法最大限度挖掘iL教育工作的效益。

4.5 在线iL教育服务

32所高校馆中,仅14所提供该服务,其内容、用途及实现形式大致分为两种情形:①开展文检课教学时必备的教学管理系统,或是图书馆自行开发的认证系统,或是学校开发(或购买)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非选课师生无权访问;②图书馆自行开发的网页平台,有些按教学大纲组织文检课的内容,有些汇集并在线播放定期系列专题讲座的ppt课件,有些用于新生入学教育,有些汇集iL教育的各种学习材料(如图书馆使用指南、数据库使用介绍等)。此类网页平台通常自成体系,不与主页布局保持一致。页面中包含图片、说明性文字及flash等内容。这表明,现阶段高校馆在线iL教育局限于网上的组织并某项业务所产生的课件,且存在页面不友好、内容设置简单、缺少互动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线课件资源并不等同于在线iL教育,其教学内容与资源类型远不能满足高校不同用户群的学习需求。

5 思考及建议

用户能否从图书馆获得有效的iL教育,与各馆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业务设置,在线iL教育的建设,iL教育在主页中的组织、揭示及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等有很大关系。忽视这些细节性问题,会使iL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为此,高校馆iL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拓展iL教育的业务项目

目前,新生入学教育、定期系列专题讲座、文检课三项业务专注于培养用户掌握信息检索与评价的通用技能,即通用iL。与此相对的是专业iL,它要求馆员将iL教育整合到特定学科的研究过程及环境中,使用户能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并在具体学科中开展研究实践。为此,iL教育不仅是高校馆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高等教育中学科课程的必备环节。尽管实际工作中,多数馆均已开展不定期院系专场业务,但由于其时间灵活、需提前预约等特点,无法避免稳定性差、受众面有限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学校层面争取到融入学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iL教育项目,深化iL教育内容;与此同时,针对教师用户参与少、图书馆在教师iL培养方面作用不够的现状,个别馆已开展了培养教师iL的特色业务,这均为开展高校教师用户群iL教育打开了良好局面。

5.2 完善在线iL教育体系

iL教育在主页中的组织与揭示是在线iL教育体系的基础内容。在各馆自主规划、自行建设、自我发展的现状下,应注意:①充实iL教育及其各项业务的内容介绍;②业务命名既要打破图书馆员专业思维,又要摒弃新潮化;既要体现业务内容,又要便于用户理解;③设置iL教育及其各项业务的清晰类目,利用“参照”将各项业务形成互联整体,便于用户全面体验iL教育;④完善包括信息推送,讲座预约,课件管理、与使用统计,服务反馈等功能,做到全面提供、方便使用,进而帮助馆员了解各项服务的潜在用户量及需求。

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在线iL教育体系是培养iL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教学课件以数字形式在网页中的再现,也不能仅作为现实iL教育的辅助,更应成为用户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此,要在现有课件资源的基础上,以深化内容、丰富形式、加强互动为原则,构建完善的在线iL教育体系。

5.3 重视服务效果调查与评估

建立多样化用户调查方式,重视服务效果调查与评估。除运用座谈、访谈等传统调查方式外,现阶段以多媒体和信息交互技术为基础的调查方式,已形成特色各异且适用面广泛的用户调查方法体系,包括:①基于web交互技术的用户调查方式,包括email问卷调查,BBS专题调查,基于aSp、HtmL等技术实现的网站问卷调查等;②基于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统(包括主页、opaC、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等)及各类电子资源使用日志等统计数据的挖掘分析。在iL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馆应根据各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渠道畅通且相对稳定的用户反馈收集体系,及时、持续收集用户需求和意见,以调整服务内容。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9

1.专业课程具体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就历史自然地理学而言。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大学生学习历史上中国地貌形态之变化、水文环境之变迁、生物种类之分布、气候变化之幅度、灾害发生之频率,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知历史时期中国自然环境变迁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过历史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贯彻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整体,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自然,自然对人类的活动一定会作出反应,即反作用于人。此外,通过学习历史自然地理,还可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必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进而提示学生:人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是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否则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会显得越来越脆弱。就历史人文地理学而言。首先,通过学习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迁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知晓我们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进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特别是了解近代中国疆域丧失的惨痛教训,可以促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鼓舞学生振兴中华的决心与意志,进而树立正确的疆域意识与领土观念。其次,学习历史上民族的分布变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培养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正确意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此外,通过学习历史政治地理中聚落、政区、古都、地名等内容,还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政治的空间发展过程。通过学生历史经济地理学中农业、城镇、水利、交通、人口、手工业等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先民创业之艰,自觉树立节约意识。通过学习历史军事地理学中战场、关隘、城防、烽燧、长城等内容,可以明了中国历史地缘政治变迁之大势,加深学生对现代中国外交军事格局的理解。学习历史文化地理学中有关方言、民俗、民风等内容,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与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与人文关怀。

2.专业理念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简单地说,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在历史地理学界。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从天地生的综合研究来看,从长时段来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肯定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里,人类可以加速和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起决定作用;不能片面强调生产力越高,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小,更要注意社会生产力越高,人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接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在历史地理学界“,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为人地互动理念。无论历史自然地理还是历史人文地理各个子目的研究,都是从人地互动角度出发,研究其变迁与环境的关系,这已成为一个固定模板。接受历史地理学教育的学生,基本都能很好地了解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互动带来的结果,从而对今天人地关系进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验与理解。从而对今天发生的环境变迁有着强烈的关注。所以,贯穿人地互动理念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在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意义不言而喻。总之,要切实加强生态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热爱自然,适应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人类对待自然正确态度。可以说,人地互动的现实关怀理念实际上也是教导人们最终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3.技术路线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历史地理学研究,并不仅仅依靠历史文献来实现的。实地考察是历史地理学最主要的技术路线。进行实地考察,一定程度上可以验证古代文献记载正误,同时感知同一地点古今地理因素的变迁的程度。实地考察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只有进行实地考察,学生才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以实践验证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铁的理念,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而不是理论理性的范畴。”实地考察也是一种实践理性的过程,其意义就在于此。另外,实地考察可以训练学生之间的协作问题。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团队协作意识单薄,而一个将来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没有团队协作意识,不懂得团队协作,是很难有作为的。历史地理的实地考察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一般来说,历史地理实地考察的区域大多比较偏僻,环境比较恶劣。实地考察时,需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整合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建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共同平台

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篇10

关键词:家长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形式

农村家长学校与城市比较存在较大差距,还处在比较落后状态,家长学校需应突破传统办学的框框,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因校制宜和灵活多样,这就需要办学单位不断去探索、去创新。本文在通过农村家长学校的教学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对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和途径作一探讨,旨在进一步改进和拓宽农村家长学校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实效。

一、开好专题讲座,家长培训每级办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集体授课,是家长学校采取的最主要、最常见的教学活动方式,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讲座开设常态化

讲座开设原则上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每次不少于两个课时。讲座的开设时间尽可能安排在每个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各校可根据情况每个学期确定一个家长学校活动月(周),所有年级的家长专题讲座都集中在活动月(周)内进行,并且形成常态和惯例,做到长期坚持雷打不动,学校除了确保每个年级每个学期举办不同内容的一期专题讲座外,还要尽可能让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都能参加对应年级家长的专题讲座学习。

2、讲座内容序列化

讲座内容序列化是指对不同学段、年级家长开设的专题讲座内容每次都不一样,每次的内容主题都是随着子女就读年级的递增而改变的,讲座主题与子女所处年龄的身心发展相对应,各个专题讲座内容形成一个序列,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为了做到讲座内容序列化,学校最好选用一套现成的分学段、分年级编写的家庭教育教材,如“爱的智慧”幸福家庭教育读本等,如果省市有统一编写的教材,那么直接运用即可,按照教材确定每个年级学生家长的专题讲座内容。

3、讲座教师团队化

为了提高家长学校讲座的实效性,家长学校必须按学段组建讲座教师团队,主持讲座的教师必须经过精心挑选。要聘请相关专家、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者、学校的领导等组成比较稳定的家长学校讲课教师队伍,人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也可打破校际聘请,本校与外聘相结合。教师团队组建后,要进行一定的集中培训和交流讨论,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围绕学段系列专题讲座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和备课,最后每个教师负责分担若干个专题,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固化不变,以便熟能生巧,提高讲课水平和效果。

二、编好文字资料,家长读本每户配

利用文字材料学习是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家长学校一定要重视做好家庭教育的文字材料编写工作,定期给每一位学生家庭发放一定的文字资料,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配发学段家长读本

以幼儿园、小学段每个学段为一个单元,编写一本家长读本,即编写《幼儿园家长读本》、《小学生家长读本》(可以编成低段和高段两本),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按照年级为单位编写读本,每学年给每个学生的家庭发放一本家长读本,确保家长学习和子女教育同步进行。读本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子女就读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对家长的有关要求,另外一部分主要是该学段或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家庭应如何配合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编写的读本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应知应会,突出可操作性。

2、编印家长学校小报

除了编写配发系统的家长读本以外,另一方面还应尽可能提供动态的文字资料。这方面的资料可以通过编印家长学校小报形式发放,家长学校小报可以学期、季度或月为时间单位编印,定期发放。小报内容力求丰富多样,既可介绍家长学校的教学安排,学校教育教学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刊登家庭教育动态、前沿知识和案例,让家长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同时还可以起到密切家校关系的作用。在遇到重大的节日或特殊事情时,也可以给家长寄发公开信和倡议书,以此对家长开展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和培训。

3、寄发家校联系清单

家长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实行家校有效合作,共同做好子女教育工作,因此,家校及时联系和沟通非常重要。为此,学校应定时(每周、每旬或每月)寄发书面家校联系单,及时把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告知父母,父母收看联系单后在单子上填写反馈意见并签字后交回学校,这样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实践表明,这种定时寄发家校联系单的制度,不愧是一种非常有效、值得推广和坚持的好做法。

三、办好各种活动,家长活动每班开

对于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家长来说,除了以上两种学习形式以外,还有的重要学习形式就是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赋学习予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实践证明在活动中学习是最好的形式之一,也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形式。

1、开好学生家长会

以学生所在的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教师召集组织,通过家长会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每个学期1至2次形成制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家长学校教学形式,也是很多家长学校所采用的形式。要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老师除了通报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外,要把重点放在对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培训上。除了班主任老师主讲外,也可以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让家长们交流各自的育子经验,可选举家庭教育成绩突出的家长进行主要演讲,让家长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及经验感染和教育其他的家长,给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还可以采用座谈会方式,事先确定主题并指定几个家长充分准备,让多个家长或每个家长参与交流发言,大家相互交流提问,畅所欲言,既可介绍成功经验,也可分享失败教训,还可求教或共同探讨面临的困惑和问题,让各种思想充分碰撞,以达到转变概念、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

2、串好学生家长门

串好学生家长的门,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家访制度,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家门来到学生家中,亲自和学生家长见面接触交流。不要用电话式家访代替传统上门式家访,电话式家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登门式家访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派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到学生家中走走,定期家访每个学年或学期一次,要做到全覆盖,不漏一户,不定期家访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定要串好学生家长的门,在了解情况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开展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授和渗透,把家长教育送进门、送到家。

3、牵好家庭大小手

牵好家庭大小手,就是开展好各种亲子活动,亲子活动能起到对家长和孩子共同教育作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家长学校主要应开展好三类活动。一是家长开放体验活动。每月设立一日“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观体验学校一日教学和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开放所有课堂,允许家长随意随堂听课,这样既可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也可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同时也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二是亲子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多设计和布置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合作完成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型、操作性类的课外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孩子在合作完成作业过程中融洽关系、增进理解,同时使家长也得到教育。三是家庭节目展示活动。学校或班级每个学期组织一到两次家庭节目展示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家庭都参与展示,每个家庭人员都参与,共同完成一个节目、一项游戏或一项活动。

四、建好网上家校,网络资源每日看

网上家长学校是传统家长学校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家教的有益补充,是解决传统家教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呼吁各家长学校积极举办网上家长学校。

1、建立家庭教育网站

一要加强学校网站建设。重点加强校园网中家庭教育板块和栏目建设,设立家庭教育专区。条件不足的学校,可先有选择的建立优秀网站链接,链接优秀家庭教育网站(比如各省级妇联建立的家庭教育网站),要充分做到资源共享,可以采用合建和共享的方法来解决,以解决人力精力投入不足的困难,也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二要加强本土资源建设。建设有本校自己特色的网上资源,力求内容具有丰富性、针对性和本土性,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本校开设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包括讲座的文本、课件或直播课堂,学校编印的家长读本,家长学校小报,家长公开信,还可以包括典型案例分析等,并且内容要进行及时更新。三要开辟家长互动平台。在网站上开设互动空间,如家教BBS论坛,为家长和学校、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网上交流搭建平台,学校应安排专任教师负责网上答疑,定时与家长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沟通,一起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学校可建立有关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学习的家长给于一定的奖励,以促进网上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2、开通学校公众两微

开通学校公众两微就是学校开通公众微博、微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通家长学校专项公众微博和微信,通过微博家长之间可以分享家庭教育体会和经验,开通家庭教育公众微信号,学校可定时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知识和动态。如果不单独开设家长学校的微信和微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公众微博和微信,定期和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开展好家长教育工作。

五、用好通讯平台,名言警句每周发

目前基本上的农村中小学都拥有了移动公司的校训通或电信公司的天翼通这个平台,学校应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平台使用率,精心设计有关内容,既发挥其家校联系功能,更要充分发挥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

1、加强平台使用管理

建议学校要加强对平台使用的管理,制定平台使用有关要求和制度,学校一级确定专人管理,除了用作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外,重点探索如何利用平台开展好家长学校的有关教学工作。

2、每周发送名言警句

各校可组织教师分年级收集和整理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每个年级整理出40条以上的短信内容,各个年级的内容不重复,确保每个年级的一学年时间内,每周能够发送一条内容不同的短信。完成每个年级短信内容整理以后,给每个年级的短信内容进行编号排序,然后把内容交给学校平台管理员(或各班主任),每周定时给学生家长群发一条短信,这样每个学生家长每周都会收到一条有关家庭教育的短信,日积月累效果肯定会逐步显现。家长学校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还远不止以上几种,以上各种不同教学途径和方法也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关键是要做到因校、因时、因人而择法,多种教学方式穿插运用,以达到适校、适时、适人之目的,最终取得实用、实际、实效之结果。

作者:厉显畈单位:磐安县社区学院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m].妇字[2004]41号.

[2]浙江省妇联、教育厅.浙江省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m].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