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十篇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十篇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5:13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教学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多媒体教学工具

课堂教学中教学工具必不可少,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中,常常强调多媒体课件与电子教案这两重教学工具的区别。其中电子教案是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使用者,通常用powerpoint开发,用光盘或网络服务器存储。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开放性好,教师在拿到范本后可随意修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而多媒体课件又称Cai课件(Cai,英文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的缩写,可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可以单独运行的教学软件,通常用专用的开发工具开发或者直接用高级语言编程,主要目的是用动画、仿真等技术讲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辅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都是多媒体教学的有力工具。

2计算机课程的分类

2.1根据专业性分类

根据课程是否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可分为: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一般指计算机基础科学,包括计算机概论、软硬件、信息安全、数据库、网络、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多媒体、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基础内容。重点在于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的各个方面,在有些高校分为两个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介绍。

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编译原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制图等课程,重点在于对计算机领域各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介绍。

2.2根据学科性分类

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根据课程内容所属的二级学科可分为系统结构、软件与理论、应用技术三大类。

系统结构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计算机系统设计、计算机结构仿真、操作系统设计与分析、数字信号处理、aSiC设计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程序设计等。

软件与理论类课程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原理、程序设计方法学、面对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方法、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算法分析与设计、密码学与安全计算理论、可计算与计算复杂性理论、数据库技术、数理逻辑、数据安全与保密技术、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智能等。

应用技术类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weB系统开发、aSp编程、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系统仿真、人机界面与虚拟环境技术、数据挖掘、智能接口与控制等。

2.3根据理论性分类

根据课程偏重于理论还是实践可分为:理论型、实践型、理论与实践结合型。

理论型课程指课程内容偏重于理论介绍与分析,包括的课程有:离散数学、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程序设计语言原理、程序设计方法学、数理逻辑、计算方法、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密码学与安全计算理论等。

实践型课程指课程内容偏重于实际操作与应用,包括的课程有:网页制作、图形制作、动画制作、计算机辅助制图、图像处理与分析、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weB系统开发、aSp编程、计算机结构仿真、系统仿真、人机界面与虚拟环境技术等。

理论与实践结合型包括: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工程、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程序设计等。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一般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型。

在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相对来说,以上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中按专业性区分时,课程性质不够明确;按学科性区分时,涉及课程不够全面;而按理论性分类的方式基本区分了所有计算机课程的性质,适合于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理论型课程

对于理论型课程,完全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是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因为在没有引入多媒体之前,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讲解。在讲解中,教师为了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重点讲清楚,往往借助挂图、模型等比较直观的教具来实现,这些教具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挂图仍然不够形象,而模型制作会花费教师大量时间,还有像化学反应等瞬间效果不能持续。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促使多媒体技术在理论型课程的教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上由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将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和在难以以实物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素材来展示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的外观,因为它是庞大的,与当前使用的微机完全不同,教师不可能用语言描述和实物展示使学生对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印象深刻;接着可以使用多媒体中的视频素材来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继而引出这四个阶段的实质区别在于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件不同;然后可以利用演示软件的功能,通过缩放、旋转等一系列功能,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这四个发展阶段的电子元件的构造和特点展现给学生。也许有人会说,对于以上知识的传授,我们似乎用挂图和文字也可以达到效果。的确,用挂图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知道各种电子元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许就足够了,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史,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认识各种电子元件,还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在不同阶段使用的电子元件的构造和实质的区别,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理论教学的优势所在。

又如计算机硬件故障检测时,往往会给学生讲授通过声音判断故障来源,例如在amiBioS中:一短声表示内存刷新失败,内存损坏比较严重;四短声表示系统时钟出错,维修或更换主板;六短声表示键盘控制器错误;一长八短声表示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松动或显卡未插牢;一长九短声表示主板FLaSHRam或epRom(BioS损坏)错误;不停的响(长声)表示内存没有插牢或者损坏;不停的响(短声)表示电源、显示器和显卡未连接好;等等。那么什么是长声,短声又是怎样的呢?不是个个教师都会用嘴发声来模拟的,也不可能破环性的让计算机产生故障,这个时候多媒体中的声音元素正好就发挥了他的强大作用。教师可以把以前或实验机器出故障时的短声和长声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分辨长声、短声,进而判断计算机的故障。这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及挂图、模型等教具不能实现的,在这里声音元素的应用必然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2实践型课程

对于实践型课程,与理论型课程相比较而言,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程是无法正常进行的,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开发工具和软件日益专业化,在计算机课程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需求,不可避免地要讲授一些开发工具的使用和软件的操作,传授这些知识的课堂教学,离开多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寸步难行。首先,一般开发工具和软件的安装使用,需要多媒体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没有多媒体计算机,开发工具和软件将无法使用;其次,一般开发工具通过程序编写生成一些实际的界面、图形、图像等各种各样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展示离不开多媒体设备,一般软件的操作过程更需要多媒体设备的连续使用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好技巧。

例如在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Basic(简称VB)课程中,要解决一道习题:创建窗体,在其上实现通过输入半径控制得到圆面积。在这道习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展示窗体、文本框、按钮这三种不同的对象和控件它们各自的外观形态和属性;其次要指出编写程序的位置,讲明为什么在此位置编写;接着给出具体实现的程序代码,并运行调试程序;最后,演示程序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在这四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都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窗体、文本框、按钮、编程的位置,这些都不可能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程序的编写、运行、调试、结果的显示也都依赖计算机软件的实际操作。

又如在动画制作课程中,讲到形状渐变时,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不会有形状渐变的产生。在形状渐变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只需要在两个关键帧中绘制原始形状对象和目标形状对象,然后创建形状渐变,而中间的渐变帧由软件本身经过一系列的计算自动生成,这些渐变帧反应了形状的逐渐变化过程,其中的每一帧都根据各自所处位置包含在这一阶段由软件自动生成的具体形状对象。形状渐变由多媒体软件产生,变化过程由多媒体设备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尤其重要。尤其是对于两种不同形状对象之间需要设计形状渐变时,形状的变化过程更加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供学生对这一渐变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解。

3.3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课程

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课程都具有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在这种类型的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具有在理论型和实践型中应用的特点,不仅能够辅助教师准确清楚的表述概念,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应用效果生动的表示出来,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了牢固的基础。

例如在介绍excel软件中的公式及应用时,教师往往先介绍什么是公式,公式由哪些成分组成,接着介绍公式在excel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介绍公式在excel中的使用方法,最后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而在具体实例的讲解中,就需要先通过理论分析,再进行实际的验证。假设给定公式e3=$a1+B$1,它表示e3单元格的结果由a1和B1单元格中的值相加得到,那么复制e3单元格直接粘贴到F4时,F4中的结果是什么,它的公式又怎么表达呢?对于这个问题,解决时可以先根据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原理,确定F4单元格的公式中应为a2和C1的值相加,这是理论的分析,然后通过在excel中实际的复制、粘贴操作,看到单元格的结果和其中的公式,以验证理论分析;反过来,也可以先在excel中通过实际的复制、粘贴操作,看到单元格的结果和其中的公式,然后分析推断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应用规律,这两个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达到。

又如对于数据库的查询功能,有学生成绩表(表1)和学生基本信息表(表2),通过这两个表查询籍贯为“山西太原”的学生的成绩,理论上应该得到如表3的查询结果表,当然这是理论的结果,实际实现查询结果时就需要用特定的形式来表示,就是用编程语言了实现。比如使用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如果仍然以表格形式来显示,那么这种特定的形式是否可以按照设计正确显示出来,也就是说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呢,就需要进行调试了。在运行调试的过程中,每一条语句的作用都要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给学生以供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够不仅知道怎样写,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也正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效果。

4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关系密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已体现出其辅助理论教学、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必然更加深入,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教学,继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是进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晓枫,黄重庆,高晓虹,张翠丽,马莉,王洪伟.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26(4):317-318.

[2]胡光顺,叶延君.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和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35.

[3]周任慧.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应用之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2):115-116.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课堂教学;处理好关系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编制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的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媒体(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形象思维是生动活泼、鲜艳明亮的花朵。多媒体教学将老师用poweRpoint、超级解霸等软件对存储历史资料的录像带、音带、VCD、CD、图片等进行编辑,剪辑而制成的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知识或难以归纳、比较的知识点,利用投影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加深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拓宽信息传输渠道,开发智力、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宫,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而且省略板书,使教师能增大知识容量,有充足时间进行讲解、分析和培养学生能力。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通过超级连接,前后切换方便,达到过去手工板书无法企及的地步。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初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尽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如上所述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有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是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理论学习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与教育理论紧密联系,理论可以指导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反过来理论又为教学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教学中,也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只有充分掌握了包括学习理论(即通过学习的产生、过程和规律,达到有效的学习)、教学理论(即合理设计教学情境,达到完成学校教育目的的作用)和传播理论(即通过灵活的教育途径,达到完善的教育功能)在内的众多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在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而不致陷入流于形式,与课堂教学脱钩的地步。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多媒体有效教学学习效率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使学生萌发创新思维的一种工具,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创造,化解教学难点,以实现优化教学和开拓视野。其次是动静结合,突破教学重、难点,节省板书时间,及时反馈,充分利用图声动画等交互的特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于感知和联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积”时,直接用教具割、拼比较困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把圆柱切割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并且向学生发问:圆柱体的底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讲解时,两个图形的底面积随着闪烁。)圆柱体的高和拼成的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两个图形的高随着闪烁。)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体的体积分别怎样计算?话音未落,学生抢着回答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再由此进一步推导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πr2h。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化解了教学难点,缩短了学生的认识周期,促进了教学相长,在思维困惑时得到点拨、疏导,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及时的反馈和纠正,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相长,有力地营造了互动氛围,有效地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拓宽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而多媒体正是有着丰富的信息储存、获取和处理功能。如今,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把学生引入到要探究的问题情境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知识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障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难点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算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把学生较难理解的圆柱的体积通过课件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在直观演示中逐步渗透知识的转化,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较难的教学活动变得简单化,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将原本难以用板书和模型说清楚的原理轻松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们真正做到了用心去感受知识、获得知识,会记忆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例如:在教学“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体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在屏幕上呈现了两个上下对称、长度均等的长方形,沿着它的一边旋转,扫过的面形成阴影,旋转一周,再用两条等高线连接起来,屏幕上便出现了一个圆柱体;圆锥体的形成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数学教学是通过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运用多媒体互动平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控制教师教学信息的随意性,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获取优越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4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传统的教学通常采取的是口头说教的模式,这种形式对于“坐不住,闲不住”的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久了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厌倦的感觉,不利于教学。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则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它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原来空洞的语言被形象化的影音展示所取代。这种活泼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受学生欢迎。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课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课件中,首先向学生展现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棱角分明的图形和图案,包括我们生活中的门、窗、柜子以及一些有角度的小饰品或者是艺术品等等,甚至可以是学生喜爱的动画作品中的图片。这样,在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就从其他方面转向教师的课件,然后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来向学生发问,让同学们自己找出这些图片中存在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等。

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脱离实际生活的一种教学。陈旧的教学观念,呆板的教学方式,学生一般靠大量的练习来完成学习目标。哪怕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整天也有写不完的作业,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可能需要练习十遍甚至是几十遍,然后学生基本上把每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都记住,结果就是学生看到相同类型的题目,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将解题步骤罗列出来就是。学生也不会思考这道题是不是有更好的解题方法,或者这道题是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学生永远是在模仿老师的思维模式,没有创新,这是中国教学的悲哀,也是中国学生的通病。

笔者认为多媒体进入课堂,可以尽可能地改变这种现象。多媒体上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我们的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国外小学生上课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我们的学生看,既可以启发到学生,也可以启发到老师。同样是在学习《角的认识》之前,笔者就曾经将一段外国小学生上课的视频播放给同学看,同学们对外国小学生那种自由发言的状态感到吃惊的同时,很多学生也是跃跃欲试的。他们也希望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即使是回答得不对,也不会有同学嘲笑。当视频播放完之后,笔者就紧接着给学生上《角的认识》这一章节。在讲完直角、锐角和钝角之后,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讲的角度没有包含全部的角。他们有的问笔者圆是不是有角度的,是不是有比钝角还大的角等问题,这让笔者觉得很高兴,因为他们发现了课本之外的问题,他们学会了独立的思考。

三、课堂容量更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这一平台,课堂教学的容量可以更大,内容更加的充实。从以前单一的黑板、粉笔的两色世界变为色彩丰富的彩色世界,这里任何在现实中的事物都可以展现出来,这样多彩的世界无疑是学生所喜爱和乐于接受的。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新颖活泼,深受学生喜爱,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接受“高密度”“快节奏”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有着比传统课堂更高的积极性。多媒体课堂对学生就像是一个谜团。可以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自然就高效多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基本上老师课堂上的内容,多媒体都能容纳。所以给了教师更多的空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通过图像、影片和音乐等的充分利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相同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学习角度时。只需要学生认识和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而且是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辨别出来。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拿个尺子在黑板上画半天,然后再指给学生认,这样就太浪费课堂时间了。有了多媒体,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将需要学生辨认的角画好,整理在课件中,课堂上可以快速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也不会因为学习的间断而分心了。

四、与传统教学手段对比,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时间并不长,教师在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后,对如何应用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告诉我们的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学会利用新型的教学媒介,学习多媒体这项新技术。只有学习好了多媒体,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应用于小学书序的教学活动中,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从最初的学习使用动画或交互功能,到后来学会利用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环境个别化”“课堂教学学生中心化”“学习课程探索化”等一系列的命题,都是需要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去学习的,当然一个有职业追求的教师肯定是很愿意去学这项新技术的。任何对教学有帮助的技术,教师都是会抱着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其中去学习。将学好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学生很好的反馈,教学质量也得到极大地提高,相信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多样了。学习数学的视野也开阔了,教师则是通过学习新技术提高了自身素质。当然,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由于还是一种新的手段,如何利用和何时应用对课堂教学才是最佳的还值得探究,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总结,去发现。教师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探索,以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应用这项新技术,促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提高积极性;帮助探索发现;获取经验减;轻教师工作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2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3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4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5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6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形、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高中生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表现形式,例如:播放影片,播放录音,图片与声音结合,演示文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获得将要学习的文章的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尽量再现教材内涵的真实生活,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和整体理解。引导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再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文章的自我理解或对课文的某一话题的自我理解,大胆张口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学习课文的感想,并利用课文里的词句,叙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以及要求改写、缩写、编写课文英文等。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乐于加入课堂活动中来。

三、巧妙设计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有针对性,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不能追求花哨和热闹,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要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不相关的东西,造成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搞得花里胡哨,枝叶繁杂。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教学起提高作用的本意了,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四、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选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时,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充分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多媒体突破的关键,并注意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功能之间是否具有“亲和”性,有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所选用的多媒体功能在教学中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而忽视了英语的交际性和交互性。殊不知,多媒体不论有多么强大的功能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最终还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争取要做到:最佳教学效果,最低教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真正体现其实效性。

五、多媒体教学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但是,在整合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的:

1.注意正确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可以起辅助教学作用。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不要为了用而滥用,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2.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忽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结果只会使得学生像观看影片一样,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多媒体技术不但不能优化教学,相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7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自主:一是学什么,二是怎么学,三是学到什么程度。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个教学平台,隐藏着无穷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更有效?要用在疑难处,用在必需时,目标明确。

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文中“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些句子中“阴”“阳”的理解,在教学参考书及教辅用书中,明确地把山南、水北解释为“阳”,山北、水南解释为“阴”。古代人们表示地理位置,经常以山、水为标志,以阴阳定位置。阳,本义为向阳。引申为正性的,积极的,便利的,阴则相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了“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还好理解,水南为阴,山北为阴颇令人费解。”教辅用书解释不明白,我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

我和学生们一起整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获得的关于“阴阳”的知识,以《文言文中的阴阳》为题,刊发在《语文导报》八年级学生版。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结合,将对教材的知识起到补充、延伸的作用,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活力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和渠道、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以讲授、点拨为主的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较为单调,抽象的知识显得十分空洞,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运用多媒体直观的呈现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发现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由学生自己参与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课文中对鸣沙的现象及成因解释为:

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学生在学习时,也能概括、归纳出鸣沙的特点,但理解的并不透彻。教学中我运用白板技术制作了课件,插入了关于鸣沙视频中,视频的图像、声音,给了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感受到了鸣沙的声音特点,而且视频中对鸣沙的成因解释为三种可能,说明对鸣沙成因没有定论,而且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激发了学生查阅资料,并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区分了解说词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引入解说词的写作,学生学习了鸣沙的特点及成因,为鸣沙写作了解说词。

在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录像、投影、录音、网络信息中心,录制、收集、存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调用清晰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兴趣。多媒体技术串起了互动交流、合作探究、迁移运用等教学环节,与教学环节有机融为一体。

三、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成效

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写作素材,交流展示写作成果,指导修改习作,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写作技法进行点拨。我在作文指导课《让真情在细节中流淌》中,利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显示、播放、隐藏、拖拽功能,播放《地震中最伟大的母亲》视频,视频既是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成功素材,能够给予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又能给学生以情感的震撼,营造氛围,激发表达和写作兴趣,让学生明确细节的含义及应该如何选取生活细节。

交流展示环节中,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选取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大家交流。在口头交流的基础上,描写细节,形成书面文字。这一教学环节中,随机把学生的习作拍摄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的交流展示,师生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更能激活学生的写作交流的动力,提高写作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8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教育教学形势发展的必然,并且经实践证明,这种授课形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是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素材进行优化整合,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展示的一种新兴的教学载体。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高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带去一种新颖、醒目的感觉;它强而灵活的操作、高密度大练习量的优势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它的动画和形象图面能把老师用语言和模型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巧妙处理。灵活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会学习、不断创新之目的。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把被感知的事物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色彩、画面、音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精神焕发,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持久,思维更活跃,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所学习的内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首先出示幻灯片,以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一段名言"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作为本节课的引言,但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介绍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面对学生疑问的目光,此时继续播放课件,出示nBa赛场精彩图片,有飞人乔丹飞身上篮的镜头,有姚明精彩扣篮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里,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哇——"、"啊——"的惊叹声,还有几个热爱球类运动的同学与别人侃起了nBa风云榜、nBa精彩赛事等,这时的场面有点失控,所以抓紧时间出示有关姚明简介的课件,因为许多同学都是很崇拜姚明的,于是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都很有兴致地认真阅读起来。阅读完简介,了解了姚明之后,此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思考问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姚明所在球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球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的兴致正高,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都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了思索问题和学习新知的过程之中。

2.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中教师根据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学规律和概念,并形成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在此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一节时,当时有一道这样的例题: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对这个题目,学生很快确定了应该以校门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但是对于三个同学的家的坐标却不容易顺利找出,这时使用电脑进行动画演示,按照题中所给条件,使用不同颜色的箭头,利用线条移动的方法动态地把三个同学的家的位置顺利呈现出来,非常直观,学生既找到了点的位置,又掌握了做这一类题目的方法,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且让学生感到一目了然,使课堂教学"动"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课件,活化学生思维

直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它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画面上,而是建立在直观的形象上。七年级学生虽然是中学生了,但依然好动,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阶段。教材上的数学例题一般都配有一些直观的插图,但这些图片毕竟是静止的、抽象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根据少年学子好动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静为动,活化思维,使抽象的图案变得栩栩如生。

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因为数学课本中所能举出的例子毕竟是有限的,且是静态的,若能巧妙地在课件中加以呈现,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比如在刚刚学习过的"多边形"一节中,首先用幻灯片出示交通标志牌、砌墙用的长方形的石头、蜂巢、地板砖表面的图案等,问学生:"从这些图形你能抽象出什么平面图形?"由于这些实物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所以很快就激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且立即找出了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投入到了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当画面上出现一个按正五边形建设的城市广场图和浙江金华兰溪诸葛八卦村图时,学生的兴趣更浓,好多同学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这样良好的开端,就为整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4.运用多媒体课件,巧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9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教育理念;

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新时期音乐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多媒体教学带给音乐教育以新技术、新手段、新挑战、新发展,还有新契机;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更为现代多媒体教学确立了一个更为明确的目标,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教学理解成为一种新技术的应用,看做是新教学方法的实施,但是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把多媒体教学看做数字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运用。

新课标中有这样的描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从上面这段文字的表述中,新课标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方法、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更为深远的目标,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到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所蕴涵的巨大的能量,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利用这些手段这些方法来自觉地接受音乐的洗礼,提高音乐的修养。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更为充分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程的四大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下面,我们就从新课标下如何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性质、怎样明确多媒体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位置、多媒体教学运用的原则等方面来阐述。

一、多媒体教学并非新课标下的新生事物,新课标对多媒体教学有新的要求

在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新生事物,是在新课标倡导下推广的教学方法。这种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些教师在新课标实施前,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他们认为自己是超前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新课标实施后,没有必要依据新课标的新要求对过去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改良、进行提高甚至对多媒体教学基本的使用理念进行重新的检讨,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按部就班地继续使用到多媒体就算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了,这是其一。误解之二,是对于过去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过去没有条件使用到多媒体的技术设备进行教学活动,便会产生另外一种误解,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用上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就算是实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上述两种认识是误读了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把注意点放在新课标所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上。

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新课标中的要求也不简单地局限在对多媒体教学的提倡,而是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努力掌握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这样一个要求。这是一个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要求,音乐教学如何和信息时代的技术乃至精神相结合应该是我们面向未来时所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二、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局限性由何而来

将音乐之声转换为视觉形象,是音乐艺术境界的真谛,也是听者审美欣赏的结果。可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被视为课堂上的点缀,虽然有时它也可以算作是一节课上的点睛之笔,但总难逃作为传统教学一种有效辅助方法的命运,总之过去多媒体教学所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以下几点:

1.应对新课标要求,教师准备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大潮的来临,教育教学正在逐渐发生重大的变革,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对多媒体的应用已从过去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欣赏课的单一运用,延展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如果音乐教师还停步于过去简单的运用,必然会造成教学方法的脱节和滞后。其实,这不简单是教学方法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是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脱节和滞后。所以,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教学方法所要掌握的技能,还要加强电脑软件操作及英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是未来教育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2.音乐教学目标较为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强调于认知目标,侧重于有关乐理、欣赏等音乐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作性思维、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的培养严重缺乏。因此,由此而生发的教学安排必然侧重于认知,而疏忽了多媒体技术在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创造能力养成上的重要性。

3.音乐教学及评估方法过于单调

过去音乐课无论是唱歌、欣赏、歌表演所运用的教学方式都过于单调,没能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有机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全息立体的音乐氛围,音乐教育平面化。其实,我们都说音乐是立体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我们也都知道每一段音乐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可是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有时会使这些美妙的音乐在学生学来仅仅是连串的音符。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全面校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审美需要和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缺少系统性、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单一等,教师非但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而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限制了我们深化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譬如目前的国情并非每个学校都能配备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但是这些并不能妨碍我们做好制度、师资上的准备,因为培养出具有新时代气质、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学生乃是我们的天职。

三、信息时代的多媒体教学既是教学技术的革新,又是教育理念的新元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全新的挑战。从早期的无声影片、卡带等应用到课堂教学开始,多媒体就成为音乐课上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由于它承载了丰富的影音信息,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不需要教师用任何可能限制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语言暗示,便可通过课件更加直观地接收到教学内容。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充实了教学的课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丰富教育资源、改善课堂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喜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创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推动每一个学生的交往合作,突出每一个学生的意义建构,领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价值,这些就是教学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教育理念的新元素。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正是现代教育新的机遇。同时,新课标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对教学实际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有各自需要的新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

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篇10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胜枚举的,我只选择其中的两点简要谈谈,试图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一、多媒体教学能更为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情景教学的核心内涵是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情景创设尤为重要。我们的高中生,虽然接受到的信息较广泛,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或一种思想的领悟却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体会。对于文科类的学习而言,重在理解领会上,所以必须要去努力克服这一硬伤。此时,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就需要将课本上的抽象的生硬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思想、事件,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在此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我在讲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引入了大型史政纪录片《复兴之路》中的相关视频资料来创设情境。视听相结合,再加上相关知识点的补充,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并理解那段曾经逝去的岁月,更易于理解课本上的生硬的文字所包含的内容,也更易于进行情感上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尤其是《复兴之路》的前两集——“千年局变”和“峥嵘岁月”,按照历史发展线索,逐步呈现了中国在近代史上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一步步探索求民主的救国之路,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这两集视频资料与我们的课本内容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真正的画龙点睛,情感升华,激发兴趣的作用,也极大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尽可能在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信息的呈现,让学生自主提炼相关信息和知识点,并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讲授必修2第六单元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内容时,先给学生们播放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之“(美国)新国新梦”中的相关视频资料,通过简单呈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相关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了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影响及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结果,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然后播放了视频《罗斯福就任总统》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你将如何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来摆脱困境,复兴经济?在学生利用五分钟时间自主思考并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了“国家干预经济示意图”,帮学生理清了思路,简化了记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比如在讲必修三第一单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时,先通过幻灯片展示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史料去自主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具体内容,再进行相关梳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又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记忆,还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真正体现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也不可否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不断发展成熟,我们对其背后隐藏的危机,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就此,浅谈以下两点:

一、不当使用多媒体,教师就会失去在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历史课堂的无穷魅力,要想让学生感悟、领会,主要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和富于想象力的描述去牵引学生的思想、思维于字里行间,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达到“知文达理”的效果。然而,在多媒体被广泛应用的现代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为课件所制约,常常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予解答或所言含糊,解答不够清晰准确。整堂课只剩下教师和电脑的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程序上来,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弊端,缺少了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

二、不当使用多媒体,会使课堂信息量太大,无法拓展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