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46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1

1物业公司应制定年度资金使用计划

1.1物业公司根据管理需求编制资金预算

物业公司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维持基础设施以及物业管理工作正常运作。为了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到位,物业公司在年初会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根据物业管理中实际的资金需求调节资金额度,保证资金预算计划能够符合物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确保物业公司在管理过程当中能够有足额的资金予以支持。

1.2物业公司按照财务流程提交资金使用计划

基于物业管理实际情况,物业公司在资金计划制定过程当中,需要了解实际的资金需求,同时应当要求下级管理部门及时上报资金用途和资金计划,按照现有的财务流程对资金计划进行审批。在资金预算的基础上,所有的资金计划都必须涵盖在资金预算当中,预算以外的资金不予支持,使物业公司的资金使用计划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虚报资金计划的情况发生。

1.3物业公司要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严格审核

资金计划关系到物业管理公司具体的服务质量。物业公司能否有效开展物业管理服务,就要看资金的分配情况。物业公司应当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不但要保证其提交程序的正确性,同时要保证资金使用计划的准确性。在审核资金使用计划时,既要审核其额度,也要审核资金的使用环节。通过对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要做到专款专用

2.1计划投资要明确资金用途

计划投资是物业管理获得的主要资金,计划资金确定额度之后,就要对资金的用途进行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专款专用,同时也能够避免发生资金挪用的情况。由于计划投资是物业管理中主要的资金来源,明确资金用途是保证资金有效利用的重要前提。所以,计划资金要对资金的用途进行明确,物业公司也应当对资金的流向和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2.2计划投资要符合物业管理需求

结合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计划投资应以满足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主,无论是计划投资的金额还是计划投资的用途,都应当以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准,应当以物业管理的需求为导向,做好计划投资方案。计划投资也应当围绕物业管理需求来确定额度和用途,提高计划投资资金的使用率,满足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

3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要提高资金使用率

3.1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应控制额度

计划投资的额度是固定的,在物业管理中,应当在总体额度范围内进行使用,超出额度的部分,没有资金予以支撑,这就要求物业公司应当根据计划投资的额度,制定相关的资金投放计划,保证资金投放能够在允许的额度之内,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同时避免出现超投资的现象。通过对计划投资额度的控制,能够保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3.2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应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由于计划投资额度固定,并且计划投资对物业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合理制定方案。为了要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既要根据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做好资金投放,也要明确资金用途。对于相关联的物业设施和管理环节,可以优化管理环节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额度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实际的管理需求,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3.3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应避免重复投资

在物业管理中,由于需要资金较多,因此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可以通过配套施工和优化管理流程能够实现降低资金额度的环节,我们应当减少资金投入,严格控制资金支出,避免重复投资的现象发生。对于管理流程的资金,适当减少。对于必须要满足的硬件设施更换的资金,应予以支持。此外,在硬件设施更换或维修,还要采取公开招标和集团化采购的方式降低投资额度。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2

关键词:企业项目投资;计划管理;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一、投资计划管理是实现投资目标利润的基本保证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比较基础的职能,也是实现企业投资目标的基本保证。有的投资项目具有所需的投资额巨大、投资风险和收益也很大、项目开展周期长和诸多的影响因素等显著特征,这就使整个项目投资行为十分复杂,因此对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就显得意义重大了。在企业的项目投资行为中,一定要严格执行计划管理工作,把计划作为龙头位置,并把计划工作付诸于整个项目的投资运营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

计划管理的对象就是企业所投资的项目。要想顺利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正确的确定企业投资的项目。假若投资出现偏差,即使是很完美的计划最终只会是无本之源。因此,企业必须应该遵循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律,正确的确定所要投资的项目。在研究项目投资机会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产品的准确定位、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实力、预测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市场中的竞争力等;再者,企业管理部门必须要编制出一套完整可行的项目投资报告,对投资风险以及项目的可操作性做一个深入的研究。然后在这个前提下确定投资项目,即是投资目标。

二、制定项目开发经营计划是实施投资计划管理的重要措施

1.编制项目投资的计划成本。在受到市场经济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要保证投资能收益,产品的准确市场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有助于实现目标效益和有效的销售。要想正确的定位,这就需要认真详细地调查分析整个市场和销售反馈的信息,要防止在投资认识方面出现误区,错误地认为只要使用最好的原材料、进行最好的包装就能得到最大的收益。应该将市场需求、市场售价、地块区位、消费特点、消费层次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以正确确立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成本的控制线。

编制计划成本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各个分项目的成本以及客观公正地反应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因为一个投资项目需要多个详细的分工,会涉及到很多业务部门,各个部门在运营过程中通常很容易以本位主义作为出发点,导致了投资成本膨胀,从而就是投资的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销售部门的方法是企图借助大量的广告宣传和完善的产品配套服务来增加销售量,设计部门则期望使用新的原材料来增强产品的美感,监理部门期望尽量减少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其次,有的投资项目运营周期比较长,往往需要分期投入使用,再加上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成本耗费,其利润也只是预结利润。在此状况下,编制完善的计划成本就能及时、均衡、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运营效果。

一旦计划成本经过审核实施,就必须要维护执行过程中的严格性,确保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有下述做法:计划部门首先编制出计划成本,然后向各个业务部门及时传达,可以规范和指导各个部门的用款计划以及财务部门的拨款计划。对于超出计划外的用款,必须及时另行批报,由计划部门作出合理的调整。

2.编制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编制进度计划主要是为了指导项目的运行过程,并提高各部门的生产效率,对资金的流动实现动态平衡。有的企业项目的投资额巨大、运营周期很长,因此使用资金的成本控制就非常重要了,特别是通过高价获取的投资项目,一定要通过编制科学有效的进度计划来确保企业项目的顺畅运行,使资金周转加快,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其次,编制科学有效的进度计划对于销售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销售工作时,就应该铜锁编制科学有效的进度计划,掌握和控制产品的使用期限,并在销售合同中明确供货期,有利于销售部门适时地组织产品销售。并且,形象进度还能够帮助客户坚定购买信心和欲望,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3.编制项目投资的资金平衡计划。资金平衡计划主要包括资金的来源计划和资金的使用计划两个部分。资金的使用计划能够直接通过编制计划成本和进度成本来形成有效控制。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自备资金、企业的借款或银行的贷款等。有些投资项目在开发落实时就立即投入生产,完全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忽视了资金的来源问题和资金的平衡问题,甚至远远超过了企业的经营承受能力,最终会导致产品大量堆积,削弱了企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随着市场消费的不断成熟,产品的生产问题已经不是影响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了,而是产品自身的质量问题,它对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产品的销售对于企业的成本收回、资金回笼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影响资金平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合理控制投资成本、流动资金的比例以及产品的销售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要要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实现可以依赖与资金平衡计划。

三、计划的控制和调整是实现投资计划管理目标的必要手段

1.计划的控制作用。当编制完计划后,只有加强对实施阶段的控制,才有可能确保计划的权威性和可行性,尽量使计划可以实现预期的目标。控制计划的过程实质就是监督计划、检查计划,主要是分析利用投入产出报表即是资金的流量来反映。企业投资项目的统计报表(投入产出报表)能够根据季度进行编制,主要是为了反映出各个项目的生产运营情况,以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在编制表格时,财务费用、经营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的摊销办法能够根据会计的核算方法来执行。

2.计划的调整作用。在实施计划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结合项目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让其和实际情况协调有效地发展,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来展开工作。通常企业项目计划的调整周期为一年,羡慕的投资成本也是一年调整一次。调整计划的过程就是实现计划成本和最后的实际成本的相互靠近的过程。

四、结语

企业项目投资的计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因此,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共同讨论,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服务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赵福明.国内现行代建制项目管理难点及解决对策[J].施工技术,2008(06).

[2]胡昕.试论企业实业投资的项目管理[J].时代金融,2008(10).

[3]陈孝琴.我国城市建设投资项目管理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04).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3

关键词:陕西人口;计划生育;资金供给

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1-0022-03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人口问题是和全球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世界性问题,能否妥善处理人口问题依赖于本国施行的体制、机制。由于每个国家的的国情(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使各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不尽相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实施的人口控制与管理政策不同。发达国家将人口的控制与管理称之为家庭计划(Familyplanning),即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家庭状况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发达国家人口基数较小、增长率低,甚至负增长,因而鼓励多生;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率高,经济底子和社会生产力相对薄弱,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从国情出发实行的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有计划的控制生育率,减缓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才培养,以期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的。

发达国家鼓励多生,从国家政策上给予多生育家庭以经济补助、奖励等资金投入,其经费主要来自于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助,在资金使用上主要为医疗保健、人口控制与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方面,以期减缓人口减少衰退趋势。其目的在于“利用政策引导与资金保障来改善人口缓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如何更详细地分析资金使用效果方面的研究”(拉普勒,2006)。“欧洲和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退休金、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都与人口衰退有关”(卡尔・豪布,2009)。“应该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加强对适龄生育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对积极响应生育号召的女性提高津贴补助,以扭转人口衰退趋势”(鲍里斯拉夫・鲍里索,2007)。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将计划生育立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随着人口转变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计划生育资金投入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非财政投入的比重大幅下降”(马力,魏津生等,2006)。“我们需要合理计划资金使用途径;包括建立生育关怀基金;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依法吸收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公益捐赠;争取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和资金、技术援助”(姜春云,2010)。调查发现,基层在计划生育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着投入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及自我创收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在确保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加快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完善现有的各种奖励、扶助、救助制度和政策,增强自我创收能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各种惠民政策的衔接”(于学军,2008),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世界发展中国家有着与发达国家相异的人口状况,同我国的人口现状基本相似。人口持续增长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挑战,因为这些国家很难为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更多经济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由于农业人口比例较大,他们在农村无法得到足够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会涌入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造成流动人口剧增,给国家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很难预测到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卡尔・豪布,2009)。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变动分析

(一)我国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机制的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初期,人口优势曾经推动了经济社会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但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人才素质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口数量激增却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是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初步建立起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乡统筹、村提留、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和社会抚养费等非财政投入为辅的以“明确各级责任、各级财政共担、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为基本原则的资金供给体制,同时随着在计划生育事业中财政投入的增长,建立起以利益导向为核心的中央、省、市、县(市、区)、乡(镇)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机制。

党和政府相当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从立法和国家财政逐年增加计划生育的专项投入,使计划生育事业在公共事业中所占比重在逐年加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提出并强调了保障计划生育经费的具体要求。即各级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切实从法规政策上保障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财政投入。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投入和非财政投入两部分,且在不同时期两者所占比例不同,1971-1979年计划生育资金全部为政府财政投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财政投入进入计划生育事业,并很快占据主导地位。但“十五”之后,随着农业税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业税的减免,以及社会抚养费和乡统筹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使计划生育事业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增强。中央财政1973年开始计划生育专项投入,起始规模为1500万元,2008年达到25亿元,35年增长了170倍。地方财政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始于1971年,起始规模为5952万元,2008年达到395亿元,37年增长了664倍。可以看出,30多年的时间里,各级政府对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的计划生育经费增长迅速,而地方财政投入增速更是大大超过了中央政府。政府财政对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的变化,说明计划生育事业对经费的需求在与日俱增,主要负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必然相应增大,中央财政投入增长幅度也应随之加大。

(二)陕西省计划生育资金供给分析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人口第一大省,有50个国定贫困县,且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较为落后省份,政府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但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上积极认真,形成了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要求的具有陕西特点的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计划生育经费的保障具体而言分两部分:利益导向政策方面的投入主要由中省财政承担,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主要由市县承担。虽然从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机制,但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尤其市县财政更是紧张,造成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相当困难。为此明确规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规定标准70%的县(市、区),由省上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列入重点管理,并对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人口计划生育委(局)主任(局长)实行诫勉谈话,3年内不予提拔。2000年结合我国进行的税费改革,将非政府财政投入中的社会抚养费、乡统筹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使得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通过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投入而进一步加强。同时将各级财政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比例和人均增长数额,列入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五年规划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府财政投入。

2001年以来,陕西省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在逐年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不同层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来看,中央政府投拨给陕西省的计划生育资金占投入资金总量的比例从12.13%降到9.26%;省级投入资金量由15.82%降到14.36%;市、县、乡三级政府逐年提高资金投拨量,其所占计划生育资金总量的比例由19.13%、35.82%、17.10%变化到16.41%、45.73%、14.24%,其中县、乡两级投入一直占总量的一多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直接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县、乡两级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事权繁重,实际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乡统筹、村提留等造成的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县乡财政压力与年俱增,需要上级政府给计划生育事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缓和、解决缺口问题。

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以来,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陕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也逐渐明显。陕西30年来少出生人口1200万,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12年节约抚养费用1431亿元,计划生育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投资的88.24倍,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投资的扩大,为建设西部强省积蓄了能量;减少了512万劳动年龄人口,提高了妇女地位,创造了有利于受教育的条件;全省晚婚率达到60.3%,平均家庭规模从“四普”时期的4.07人减少到2008年的3.19人。各样数据都呈现出计划生育带来的利好信息,但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就要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克服更大困难,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来均衡计划生育工作逐年稳步增长的经费支出。

三、陕西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管理体制分析

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投放原则,在陕西财政和非财政财力较为紧张情况下,为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和统筹、提留等措施,保证资金投放比重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在持续递增,另一方面采取明确资金投放方向,强化资金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来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为此,除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1.在资金供给投放结构上,陕西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两个《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分级负担和逐年递增的原则,分别提出了中央、省、地市、县和乡镇的计划生育资金投放比例。但从2001年以来的执行情况看,一是县乡投入比重明显最大,省、地市级财政投入比重偏小,而计划生育工作重心在农村,这就造成县乡政府计划生育资金缺口很大;二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在计划生育资金多元化的投入中,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占绝大比重,特别是在农村,企业捐助和社会筹资到的资金十分有限,而且陕西各市县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较为悬殊,对较为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困难。

2.在资金供给投放使用上,一是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和扶持力度,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二是抓好生殖健康类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资金投放,保证农村节育技术免费服务、适当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和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法定优惠措施;三是建设计划生育服务站、配置好服务设备、加快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和其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效率;四是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计划生育宣传和教育、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固定和流动人口教育管理、乡村计划生育专干经费和其他依法行政类的计划生育事业等费用投入。就陕西2001年到2008年的计划生育资金投放使用发展变化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四大类经费支出都在稳步增长,特别是2005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实施以后增长较快,年均支出增长率17.93%。第二,四大类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由于项目的目标、重点不同而不同,其中计划生家庭奖励类增长最快,为63.92%,以后依次是服务体系建设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8.96%,生殖健康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5.62%,依法行政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2.52%,它既体现了国家计划生育资金投放体制机制转型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也说明了我省计划生育资金投放使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第三,从资金投放结果看,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类各项的年均增长幅度占据首位,发挥了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推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生殖健康检查支出虽增长较低,避孕药具支出增长最低,虽能体现以日常服务为主的原则,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质量的提高;在服务体系建设类中,信息化建设支出增长最快,但服务站建设增长慢,用于乡、村计划生育专干培训教育经费最少,却反映出最基层的资金缺口增大。在依法行政类支出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支出最大,反映出今后最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3.在计划生育资金管理上,随着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施行,2002年我省的人口计划生育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计划生育经费管理体制基本上按照分级财政的模式实行,各市县虽有差别,但总体上主要采用由计划生育部门确定项目,财政部门下达经费,由计划生育部门管理使用,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支出结构。为强化计划生育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陕西省及时出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财务工作要点》(陕人口办发(2007)28号),详细规定了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五条措施,不断规范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和财政厅每年对市、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我省的人口计划生育资金财务管理日益规范化。然而,调研中发现,虽然各地近年来逐年加大了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但增加部分多用于人员开支,许多地方现有经费投入的70%以上用于人员经费,而真正用于公共服务的经费十分有限。由于资金支出结构还不够合理,管理成本普遍偏高,使原本较为困难的县乡计划生育工作在经费上捉襟见肘。

四、陕西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财政投入逐年加大,计划生育事业看似已步入正轨,对各项政策的学习、落实也都基本到位,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形成了具有陕西特点的资金供给体制。但经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资金供给体制亟需完善。

(一)“一刀切”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必须与之相适应,我省在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政策上实行强制手段的行政干预方式和办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对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投放和工作开展带来积极作用,但一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不可能长远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从根本上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需要。

(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部分地区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上缺口很大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不同,各地人均投入存在差异。榆林市等陕北地区受益于经济开发和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大的双重作用,人均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增速最高、最快,而咸阳、安康等关中地区人口密集,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工商业经济相对落后,人均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上存在着很大缺口,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势必冲击着陕西人口发展目标。

(三)基层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很难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需要

从财政投入上看,县(区)乡基层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层财政压力,特别在财政很困难的关中和陕南部分市县,造成资金缺口更大。一方面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因政府行政命令、问责干预等造成基层干部会私下采取一些节流、挪用和摊派等违法手段来保障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会使计划生育工作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大中省和地市的财政投入随经济增长而同步增加。

(四)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各级政府财政在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管理结构上,不够科学合理,市县一级将资金主要用于组织机构的设备配置和基本建设上,而县乡一级则主要将资金投放在队伍建设、服务设施和人员工资等,使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和生殖健康及技术服务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多数计划生育专干工资拖欠问题突出,服务站形同虚设,直接影响计划生育工作成效。

(五)基层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普及率较低,给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由于计划生育资金投放结构不够科学,在宣传教育、技术服务、政策优惠、补助奖励等方面重此轻彼。在县乡一级调查时,好多群众甚至乡村干部对技术服务风险、手术损失补偿、独生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优惠、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医疗、养老福利待遇津贴等优惠政策知之很少,对计划生育工作有很大抵触情绪。

五、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计划生育资金供给投放与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以下对策,确保党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

1.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意见》,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使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增长水平。各级政府财政要要通过充分论证,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差异和资金缺口大小等,确定把计划生育资金拨付纳入每年度的财政投入资金预算,继续提高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投入的资金总量,在目前情况下,要把资金供给是否到位列入本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各级政府人口计划生育资金投入的事权边界和分担比例,明确领导责任,确保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县乡一级计划生育资金投放到位。

2.不断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资金供给和管理使用机制。按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启迪智力、提高效率、推动工作”的原则,构建以社会公众信息网、政府电子政务网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数据库为主的信息化“两网一库”为依托,以市级自动化办公平台为“龙头”,以县级综合信息平台为“中枢”,以乡村wiS(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为“终端”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划生育资金使用的财务监管、审计和监督,实行计划生育资金预算单列,县乡一级乡财县管,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计划生育资金截留、挪用和不按规定拨付等违规行为。

3.实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生育资金投放拨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加大计划生育宣传经费投入,通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生殖健康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三为主”(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和经常性工作为主)、“三结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与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等方式,树立“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型生育观;同时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计划生育活动。二是重视对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其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阵地的作用,真正实现“三个确保、一个提高”。

4.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三方面资金投入。一是信息化投入,重点要建立起全省计划生育信息网络;二是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培训的资金投入,要通过经常不间断的政策、计划生育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出成效;三是要关心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困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借鉴其他体制改革可行之法为己用。借鉴实施美国的“教育券”制度,保障每个流动人口享有合法权益的机会。教育券是政府把原来直接投入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按照生均单位成本折算以后,以面额固定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学生(或家庭),学生凭教育券自由选择政府所认可的学校(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教育券可以冲抵全部或部分学费,学校凭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部门兑换教育经费,用于支付办学经费。我们可以建立“计划生育券”,记录养育子女数,家庭情况、计划生育政策的履行情况以及享受到的奖励,并在各地可以依据此券和相关政策在相应部门继续享受应得的奖励优惠措施。

六、结论

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包括强大的经济支持,良好的政策导向,设计合理而又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项目,优质的技术服务体系和不断完善的利益导向机制。在陕西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供给体制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计划生育工作现在已获得的收益和现行资金供给体制的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完善资金供给体制,使人口压力变成人口资源,保障计划生育工作长久、稳定的为陕西发展提供活力。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口计生系统财务工作座谈会,2009-12-07.

[2]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7-08-14.

[3]陕西人口计生委财务处.

[4]访谈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冯月菊[Z].2009-11-04.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4

   信托投资公司办理资金信托业务时可以按照要求,为委托人单独管理信托资金,也可以为了共同的信托目的,将不同委托人的资金集合在一起管理,通常这种资金信托方式称为集合资金信托。信托投资公司办理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时,应设立集合信托计划,并在集合信托计划信托投资公司办理资金信托业务时可以按照要求,为委托人单独管理信托资金,也可以为了共同的信托目的,将不同委托人的资金集合在一起管理,通常这种资金信托方式称为集合资金信托。信托投资公司办理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时,应设立集合信托计划,并在集合信托计划开始推介前,逐一向注册地银监局报告。异地推介集合信托计划的,须先经注册地银监局审批其办理异地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资格,并在开始异地推介前向推介地银监局和注册地银监局报告。在任一时点,信托投资公司正在异地推介的集合信托计划不得超过两个。集合信托计划推介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向注册地银监局和推介地银监局提交有关推介情况、接受资金委托情况的正式报告。信托投资公司不得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集合信托计划。异地推介是指信托投资公司亲自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在其注册地银监局辖区以外的其他城市向潜在的委托人散发集合信托计划推介材料(或作口头宣传)并接受资金信托的行为。

   异地推介集合信托计划的,须先经注册地银监局审批其办理异地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资格,并在开始异地推介前向推介地银监局和注册地银监局报告,每个集合信托计划最多只能同时在信托投资公司注册地银监局辖内(城市不限)和另一个银监局辖内不超过两个城市推介,而且接受异地推介的资金信托合同,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一百万元(含一百万元),且机构委托人需同时出具其投资于该集合信

   蓝1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托计划的资金不超过其净资产20%的证明文件,自然人委托人需同时出具个人稳定的年收入不低于十万元的收入证明。

   在任一时点,信托投资公司正在异地推介的集合信托计划不得超过两个。集合信托计划推介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向注册地银监局和推介地银监局提交有关推介情况、接受资金委托情况的正式报告。

   信托投资公司不得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集合信托计划。异地推介是指信托投资公司亲自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在其注册地银监局辖区以外的其他城市向潜在的委托人散发集合信托计划推介材料(或作口头宣传)并接受资金信托的行为。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5

(一)、天保工程资金:

1、公益林建设:

2014年公益林建设规模5500亩,计划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万元,到位率为100%,其中:人工造林500亩,计划投资15万元,已到位15万元,封山育林5000亩,计划投资35万元,已到位35万元,到位率为100%。支出合计0.77万元,其中:封山育林0.77万元。

2015年公益林建设无计划。2014年公益林建设费用支出165.54万元,其中:2015年支付2014年度人工造林费6.5万元,封山育林费用24.97万元;2015年支付2012年森林抚育费用20.07万元,支付2014年费用107.78万元。

2、森林抚育:

2014年森林抚育建设项目规模10000亩,计划投资120万元,到位85.8万元,34.2万元预留到2015年,到位率为71.5%。支付2011年75.15万元,2012年费用91.1万元。当年支出7.67万元。

2015年支付2011年森林抚育费6.05万元,支付2012年森林抚育费用20.07万元,支付2014年费用107.78万元。

(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到位情况

3、2014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656300亩,其中:国有公益林建设项目197000亩,集体公益林建设项目459300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计划投资资金541.38万元,2014年实际到位506.12万元,其中:国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计划投资93.57万元,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412.55万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支出总额861.10万元,其中:2014年支付2011年430.55万元,支付2012年430.55万元。均为集体公益林建设投资。

4、2015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计划面积656300亩,其中:国有公益林建设项目197000亩,集体公益林建设项目459300亩。计划投资771.03万元,到位资金771.03万元。2015年支付2014年615.69万元,支付2011-2015年管护劳务补助346.08万元,2015年支付651.35万元。

(四)、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是实施退耕还林和配套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巩固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几项内容。我县主要是由林业局负责退耕还林的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种苗采购、生活补助的发放、工程质量和造林的检查验收工作;粮食局和各乡镇负责退耕还林(草)粮食的发放;粮改现后由县财政局依据我局组织验收情况会各同乡镇兑现补助。

1、基建资金:

2014年第一轮退耕还林计划投资156万元,实际到位156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00%。实际兑现156万元,完善政策直补资金计划投资496万元,到位496万元,实际兑现4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计划投资336万元,到位336万元,实际兑现336万元,新增巩固退耕还林计划投资300万元,到位300万元,实际兑现163.4万元。

2015年完善政策直补资金计划投资589万元,到位589万元,实际兑现589万元,巩固退耕还林计划投资399万元,到位399万元,实际兑现399万元,新增巩固退耕还林计划投资300万元,到位300万元,项目在实施中。

3、均衡性转移支付

2014年下达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到位290万元。

其中:核桃基地建设10000亩,计划投资260万元,实际到位260万元。资金未使用,工程在在建中;

小杂水果基地建设1000亩,计划投资30万元,实际到位30万元。资金未使用,工程在在建中。

(六)、基础设施建设:

2、林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强县):

2014年林业产业化建设计划投资2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00万元,到位资金为年度计划的100%。建设规模4000亩。在计划投资资金中其中:省级资金2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66万元工程未结束,正在实施中。

2015年计划100万元,完成以前年度林业产业化建设投资114.6万元,工程未结束,正在实施中。

二、涉农项目资金的管理

(一)、严格按照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相关办法和国家的“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管理工程资金。坚持“层层”审批签字制,对来历不明的原始资料不予签字、不符合规定的会计资料不予报账。做到资金的统一安排、集中调度。始终坚持用好每一分钱。切实做到了:

1、各专项工程资金均进行单独建帐,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实行一级报账制核算管理,严格执行省、州、县制定的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2、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涉农工程计划,无擅自改变上级下达的涉农项目计划和擅自改变工程建设地点及内容。

3、没有贪污侵占涉农项目工程;没有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涉农资金;没有公款消费损失浪费涉农资金;滞留闲置涉农资金;没有随意调项涉农项目资金。

三、工程资金自查中存在的问题: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6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可研报告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指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政府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和大型改造项目。具体包括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项目、以政府名义建设的其他投资项目。政府投资范围包括中央、省补助的专项建设资金,用于建设项目的地方财政预算内资金,财政各类专项基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等。建设项目的管理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评估和批复、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查和批复、预算审查、工程招标投标、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编制与下达、建设资金核拨、决算审计,以及竣工验收等。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涉及面较广,操作难度较大,具体工作中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项目前期管理环节。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设项目需经过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三个阶段。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或设计单位,按有关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进行编制。投资主管部门委托具有与工程资质等级相应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审查后审批。

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编制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由建设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和审批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拟建设地点、拟建设规模、投资匡算、资金筹措、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分析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可研报告送审时应提交的文件和材料: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需要使用贷款项目的银行贷款意向书;规划部门的建设规划选址意见;土地部门的建设规划用地预审意见;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意见;节能节水评估审查文件;委托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可研报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和公示制度。重大项目邀请专家进行评议,评议的意见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意见。重大项目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重大投资项目应提交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讨论决策,以会议形成的纪要作为投资主管部门批复项目的依据。

初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项目概算是施工图设计、控制编制项目预(决)算、编制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依据,各部门按照审定的概算进行监督管理。实行限额设计的项目,未经投资主管部门同意,不得超过可研报告批准的建设规划、设计标准和总投资。

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库制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发展建设规划,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法人提出项目并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投资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建议书后列入政府建设项目储备库。经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可研报告的建设项目列入当年的备选建设项目,并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限定有效期。在有效期内建设项目主要进行征地拆迁、勘察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2.建设项目年度设计编制环节。建设项目年度计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列入年度计划建设项目应当从备选建设项目中选取。坚持以财政预算收入和债务承担能力控制年度计划编制;坚持以项目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决算。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得列入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列入备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后,项目法人向投资主管部门正式提交申请纳入年度计划的报告(应附有工程实施进度安排计划、投资需求表、资金落实情况证明等),经审核后列入建设项目年度计划。

3.工程招标投标环节。必须实行招标投标的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需经专业部门审核后,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按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概(预)算和核准的招标投标意见进行招标活动。各监督部门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发现问题,建议投资主管部门暂停项目执行,建议政府资金管理部门暂停项目拨款,同时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投标人中标后应与招标人订立书面合同,并向投资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投标人与招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内容的其他协议。

4.资金拨付环节。政府资金管理部门应根据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度实行分期拨付。按照不同性质的建设项目和实际完成工程量拨付60%―90%的工程价款。没有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政府资金管理部门不予拨款。工程建设资金应当预留10%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建设工程保修期满后支付,其余预留的工程款待竣工决算审计后支付。工程建设资金应由项目法人或代建单位将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财务进度报政府资金管理部门核定拨付,并由政府资金管理部门监督使用。政府资金补助的建设项目,资金拨款与其配套资金到位情况按比例和工程进度拨付。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可以暂停拨付政府资金。

5.竣工验收和决算环节。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项目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建设项目在办理验收手续之前,竣工财务决算要报政府资金管理部门审查,同时报审计机关组织竣工决算审计。每项工程都应做到手续完备、文件完整齐全。

6.施工过程投资调整环节。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增减变化的,适时下达建设项目投资调整计划。要严格按照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约定控制工程投资。因设计变更或不可抗力因素确需进行投资调整的,应及时报送投资主管部门进行调整概算审批。建设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等造成项目总投资超过概算的,可以暂停政府资金拨款,且超过概算部分由建设单位自筹资金支付工程款。

7.项目监督环节。投资主管部门可通过稽查等方式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政府建设、资金管理、审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政府投资管理进行监督。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不履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各级审计部门应依法对重点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7

有效控制投资是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策划及实施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工程管理人员应当从不同角度采取针对策略达成目标。本文从加强投资与计划管理角度重点介绍控制投资规模、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率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投资管理;计划管理;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有效控制投资是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策划及实施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工程管理人员应当从不同角度采取针对策略达成目标。通过加强项目的投资管理,落实项目资金,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控制投资总额;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合理的施工组织,编制投资计划,加强投资计划的实施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工程的建设成本。

一、加强项目投资管理,落实项目资金,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控制投资总额。

1.制定对策,确保项目融资资金到位。

工程项目在可研审批和核准前应落实资金款源。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工程项目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在建设期间针对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建设单位应适时根据不同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以及自身的资金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同阶段资金需求,通过采用商业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世行贷款等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适时调整融资方式,在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减轻项目融资负担。

2.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从源头控制投资。

招投标是投资控制的源头,应专门成立招标组织或聘请专业机构负责招标事宜,严格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的招投标范围及规模标准要求,对满足要求的项目进行招标。认真编制招标概算,确保投资控制落到实处。合理拟定招标方案,尽可能降低、规避、转移投资风险,有效控制投资。努力完善招标文件,对付款方式、合同双方风险的分担,特别是主要建筑材料及设备供应方式及价格的确定、合同质量等级、合同工期、工程计量程序和方法、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处理等重要合同条款进行分析,确定合同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保证合同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顺利进行。

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初步设计批复后,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按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和投资检算。施工图投资检算应控制在批准初步设计概算之内。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执行,不得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确因项目工程条件、运营需求和技术进步需要变更规模和标准的,要严格按设计变更程序办理。在实施变更前,要充分考察变更的必要性,对可能影响投资的因素详加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力求减少变更费用。

二、按照合理的施工组织,编制投资计划,加强投资计划的实施控制工作。

1.投资计划编制环节的管理

项目业主应以初步设计和批复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按照批准的总投资,编制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并在总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将投资计划作为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编制资金计划,细化投资目标,定期进行实际执行额与计划投资额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具体做法是:基建部门和投资计划管理部门相协调,根据年度开工项目的总体施工进度,按照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费用的原则,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进而编制资金需求计划,投资计划管理部门根据资金需求计划及各项目的实际进度,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各阶段投资计划,通过及时掌握资金下达及使用情况,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2.投资计划的实施环节的控制管理

(1)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对计划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是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措施,其目的是收集实际施工进度的有关数据并加以分析。

进度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各项施工作业的完成及持续时间、实物工程量以及逻辑关系情况。收集到的施工项目实际进度数据,要进行必要的整理,结合计划控制的工作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可采用软件对进度计划的实施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与采集制度,便于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的比较和分析,依据工程完成情况和对未来工程进度的发展趋势及时分析调整下一步计划,使工程施工始终围绕工期目标组织实施。

(2)确定各重点控制工程,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

通过对进度目标的跟踪检查,逐步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工程,并建立重点控制工程进度目标责任制。通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管理,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控制目标实现的保证,必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不断充实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更加切合工程实际、更具操作性。

(3)在细化工程计划的基础上,量化工程计划的考核工作。

根据年度计划确定各关键节点工期的考核目标,分阶段进行检查考核。在合同范围内设立专项资金作为考核的奖惩资金。充分调动承包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维护计划的严肃性。

三、结语

工程投资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除加强工程投资与计划管理外,还应当从把握好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的选用、以及完善施工措施等方面着手。通过树立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投资控制的理念,不断完善工程投资控制管理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8

 

但随着油田经营管理政策的调整,对二级单位实施经营承包政策,各单位的自主经营权利相应扩大,计划管理的范围逐渐缩小,宏观调控职能逐渐削弱,指令性计划减少,指导性计划增加,企业经营管理转向以财务核算为核心的同时,恰恰忽视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了从上到下的“以包代管”的现象,大家在承包指标上做文章,在管理名词上下功夫,使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手段缺乏而混乱,许多不规范的企业行为由此而生。

 

一、计划管理调控指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计划系统人员素质较高,能担当起企业资源配置运作的重任。在传统计划管理模式下,油田及局内企业资源配置由计划部门全面掌握,相应比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设备、基建、安全、技术、节能、环保和劳资等管理环节。因此,计划系统队伍经过多年建设与实践,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能力较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比较了解。在当前形势下,充发挥计划系统人员综合优势,对企业资金投入等资源配置实施计划管理,确实担当起企业资源配置的重任。

 

(2)计划管理是企业预算与执行部门的结合点。企业财务年度预算,其实也是一种生产经营工作目标或计划,但当前的财务预算比较倾向于事前预算,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以往的历史数据出发来核定年度费用指标,缺乏适时的事中监控。

 

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年底再算,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企业投入资金的有效运作,特别是合同签定后开始履行及决算手续办理完成前的资金运作阶段。而计划管理部门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可以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开工、完工结算和后评估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监控资金运作,是企业预算与执行部门的有机结合点。

 

(3)信息渠道畅通,综合性能强的优势可以弥补财务核算方式的僵化。在局计划处的大力倡导下,局统计系统的职能得以及时转变,加上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信息渠道比较畅通,统计人员全面参与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着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数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而当前财务核算模式仍然比较滞后,其财务报表内容仅仅能满足上级业务部门需要,无法反映资金流动的全过程。

 

二、在客观分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采取计划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制约企业计划管理提高水平、发挥功效的几个问题

 

(1)对计划经济和计划管理等同认识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在企业内部实行模拟法人核算制度,忽视了资源配置的手段,认为通过市场运作就可解决所有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以包代管”现象;更有不少人将“计划经济”与“计划管理”等同看待,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就应该连同计划管理一起放弃,这其实是放弃企业管理积极有效的手段的错误做法。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计划管理的运作力度不强,精细程度不高,影响了计划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在油田下决心解散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同时,对各二级承包单位的管理力度却相应减弱,油田生产经营计划也由月计划改为季度计划,仍然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投资管理方面,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计划管理队伍建设和职能的转变。也有些单位的计划管理人员也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热情所限,仍然满足于申请油田投资和分解下达。再加上油田投资政策和方向的调整,使计划管理人员的精力放在了申请有限的资金方面,对计划投资操作也大而粗。

 

(3)对投资与成本辨证关系的错误认识,影响了对投资管理的热情。从当前企业管理的行为看,大家对投资与成本的关系认识上容易走向极端。有一段时间,投资管理宽松的时候,有些单位和部门就吃投资,许多东西都从投资列支。在油田要求上缴资产收益后,大家开始明白盲目增加资产也要承担经营压力,经常讲“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在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尽量从成本开支,放松了对项目的认真研究,其实也容易造成短期行为,相应造成对投资项目计划管理的忽视。

 

三、在认真分析当前变化多端的生产经营形势后,企业计划管理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自觉担负起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重担。首先是企业计划管理系统观念的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在不断变化,在企业资金筹措和投入方面,油田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逐渐缩小,各级计划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能把管理职能仅仅定位于投资管理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力争将全部资金投入纳入计划管理运作的范畴,才能胸中有全局,充分自如地掌握资金流动;其次是促使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对计划管理手段的认可。

 

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影响和转变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对资金计划管理、企业资源配置全面的认可;再次是引导对投资与成本辨证关系认识的转变。

 

(2)加强计划统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加其对本职工作的研究,提高工作热情,提高综合运筹能力。计划管理办法和手段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计划管理人员经过长时间工作,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很容易一成不变地做一些工作而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

 

因此要打破常规思维,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加强对计划管理办法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其它企业和系统的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才能吐故纳新,常做常新;二是要加强跨行业、跨系统型综合人才的培养,提高计划统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学习其它行业的知识,使自身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的多方面知识,打破门户之见,才能有目的的提高综合知识;三是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办公手段,充分认识和使用计划管理软件,并可根据需要开发小巧实用的办公软件,提高计划管理水平。

 

(3)将大型计划投资项目运作的办法引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可以在企业技术改造、科研经费投入等项目入手,力争从项目立项、开工通知单、竣工验收证明书、定额审核和实施效果评价等全面理顺,明确各项工作应达到的标准,明确各操作单位所承担的责任,推行资金计划项目管理,严格按项目下达资金计划、监督进度、进行效果评价和竣工结算,以进一步加大计划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总之,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的优越性是无可替代的,但和其它任何一种管理模式一样,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只要计划系统达成共识,急流勇进,精耕细作,就能在改革浪潮中再次腾飞。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9

【关键词】刚性兑付信托计划推介

对信托行业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很难再找到比“刚性兑付”关注度更高、讨论更为热烈的话题。

对于“刚性兑付”,各方态度不一。监管层不置可否,投资者趋之若鹜,学界极力否定。具体到信托行业,虽然信托业普遍否认“刚性兑付”是信托公司的法定义务,但“刚性兑付”仍然是信托公司化解信托计划兑付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并非被弃之不用。

具体到信托公司财富中心,作为为高净值个人客户与机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前沿业务部门。如何妥善处理打破“刚性兑付”后的固定收益集合信托计划推介及客户维护问题,对于财富中心的客户维护与业务拓展甚为重要。

一、“按期足额”成为信托计划的兑付标准

2007年后,随着信托行业“新两规”,即《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颁布,信托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与此同时,由于高净值个人客户及机构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以及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信托计划(特别是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成为商业银行推介的重要金融产品。

出于行业发展和维护行业信誉的需要,“按期足额兑付”成为信托行业的宣传核心用语。而这也恰好满足了投资者希望实现稳定收益的现实需求。

为了确保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按期足额兑付”的持续实现,“刚性兑付”成为信托行业的重要标志。

在这种现实氛围下,基于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按期足额兑付所应运而生的“刚性兑付”,既是信托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也逐渐成为信托行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二、对“刚性兑付”进行准确界定

需要说明的是,“刚性兑付”实际上只是涉及固定收益集合信托计划,而并不涉及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等浮动收益型信托计划。而本文所提及的固定收益信托计划,则泛指在信托推介文件中明示预期收益率的信托计划。

目前业内尚无对“刚性兑付”的准确定义。本文认为:“刚性兑付”是指在固定收益信托计划到期时,融资方违约未按期还款,信托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对投资者本金及预期收益的按期足额兑付。

而在各种措施中,信托公司用自有资金或其他资金“接盘”(即受让到期信托计划的信托受益权),从而实现对投资者本金及预期收益的按期足额兑付,则是最有力的“刚性兑付”手段。

三、“刚性兑付”受制于“接盘”资金规模,难以持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刚性兑付”能否实现,核心在于能否有足够资金“接盘”出现兑付风险的信托计划。

从这个角度分析,进入2014年,随着信托财产规模的扩大,信托计划兑付危机案例逐步显现。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是随着信托财产规模的扩大,自然会有部分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由于融资方违约未按期还款从而导致信托计划未按期足额兑付。这是难以避免的。第二个方面,信托公司自有资金或其他资金接盘(即受让到期信托计划的信托受益权),则受制于信托公司自有资金或其他资金来源的规模,显然难以持续。

四、对打破“刚性兑付”后的固定收益信托计划兑付风险应进行客观评价

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打破“刚性兑付”,实际上就是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未按期足额兑付,并且没有足够资金“接盘”,则由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

打破“刚性兑付”和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一)应当客观认识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兑付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所投资的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未按期足额兑付,产生心理恐慌在所难免。这也是我们在客户维护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诸多投资者实际上对固定收益信托计划“兑付危机”抱有恐慌心理。

在这种特定情形下,对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兑付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及阐述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未按期足额兑付,并非意味着投资者必然遭受投资本金损失。

从具体情况来看,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兑付风险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与“实质性风险”两种类型。

“流动性风险”是指融资方由于经营等方面原因,导致在信托计划到期时没有足额资金用于兑付信托计划。但通过处置资产、融资方进行再融资等方式,仍然可以实现信托计划的兑付。

“实质性风险”是指融资方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债务危机,再融资难以进行,即使对融资方资产进行处置也难以实现信托计划的足额兑付。信托公司作为信托计划的受托人,需通过向担保方追索等方式,方可实现信托计划的兑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程度低于“实质性风险”。

据分析,目前出现的固定收益信托计划兑付危机,主要是由融资方的“流动性风险”造成的。对此,信托公司仍然有多种手段对信托计划的兑付危机进行处置。

即使出现“实质性风险”,信托公司仍然也可通过向担保方追索等方式,全力维护投资者权益。

目前,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信托公司的核心要务。信托公司均须对信托项目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并在交易结构设计中通过设置抵质押、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融资方实际控制人连带责任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来有效控制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兑付风险。

抵质押、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等组合型风险控制措施,则为信托公司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及“实质性风险”,实现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足额兑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延期兑付是打破“刚性兑付”的现实体现

如果融资方违约未按期还款,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未按期足额兑付,就会形成信托计划兑付危机。

一旦出现信托计划兑付危机,信托计划未按期足额兑付,延期兑付自然成为客观事实。

如果以“按期足额兑付”作为信托计划的兑付标准,目前行业内已经有“诚至金开2号”等多笔信托计划延期兑付。从这点来说,打破“刚性兑付”已成事实。

(三)处理信托计划兑付危机,仍有债务追索等多种化解手段

对于信托计划兑付危机,《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有着相应的明确要求。如果信托计划未按期兑付,信托公司应尽全力进行风险处置,充分采取向担保人追偿、寻求司法解决等手段,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即使信托计划未能实现按期兑付,但信托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债务追索等各种方式为投资者实现投资回收。如果债务追索状况理想,投资者实现本金及预期收益回收,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只是司法诉讼、资产变现等各种措施,均需要有一定的操作周期。

所以,信托计划发生延期兑付,并非意味着不能兑付、投资者遭受投资本金损失。包括债务追索在内的各种手段,均有可能实现信托计划兑付。这是需要对投资者予以明确的,也是投资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客户维护中,客观准确对信托计划延期、债务追索等信托计划兑付风险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阐述,对于消除及化解客户疑虑、维护及开发客户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及时对信托计划延期后的债务追索及司法诉讼情况进行信息披露,则有利于妥善进行信托计划延期兑付后的投资者维护。

五、充分认识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比较优势及投资价值

(一)典型的绝对收益型投资产品

回顾2008年之后的金融行业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以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为代表的固定收益金融产品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投资品种之一。固定收益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各类型投资者重要的资产配置品种。

这跟固定收益金融产品推介信息清晰(明示预期收益率)、投资操作简单(买入即持有到期)、整体投资回报状况良好、风险相对可控等特点是分不开的。

固定收益信托计划作为具有较高明示收益率的金融产品,则对高净值个人客户及机构客户具有一定的现实吸引力。

预期收益率明确、为投资者实现“绝对收益”,这是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比较优势所在。这也是我们在进行客户开发与客户维护中需要予以强调的。

(二)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市场规模较大,难以替代

随着信托行业整体转型的需要,信托公司财富中心也面临“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的转型挑战。

但我们对各类投资品种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固定收益信托计划仍然是市场规模较大的投资品种之一,目前尚难以被替代。

以对冲基金等权益投资型产品为例,由于投资操作的需要,这类产品往往需要将产品的投资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冲基金等权益投资型产品替代固定收益信托计划,存在一定难度。

单个固定收益信托计划数亿元甚至超十亿元的发行规模,为高净值个人客户、特别是机构客户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近些年在信托公司财富中心的具体工作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机构客户对信托计划配置需求增加这一显著变化,而这实际上是跟固定收益信托计划较大的市场规模分不开的。

市场规模较大,可以成为高净值个人客户以及机构客户的核心资产配置品种,这也是固定收益信托计划的优势所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打破“刚性兑付”绝非信托行业的世界末日。

作为信托公司财富中心的从业人员,应该从专业角度准确认识和阐述“刚性兑付”、“信托计划延期”、“债务追索”等问题,以专业精神维护客户及实现业务拓展。

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篇10

1.投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了投资计划管理的成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涵盖投资计划从计划设计到最后进入使用的整个过程。目前很多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都不够完善,不能达到资产管理目标,表现为投资管理步骤疏漏,或者对各个环节的任务规划与监督管理做得不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投资管理体系,这就导致管理者对投资的决策难以收到效果,投资收益减少,甚至产生投资亏损和收不回成本的情况。2.投资计划与企业战略互相分离在很多企业,由于对投资管理的概念不清楚,因此对投资管理的组织方式就不够合理,表现为将投资管理与战略管理相割裂。将投资计划的编制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处理,在投资计划中不参考企业的长期战略,战略中也不包括企业投资的情况。很多企业将投资计划的编制简单的当成对投资的选择和预算制定的一部分,在进行投资计划时只考虑到企业短期的财务和经营目标情况,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投资盈利情况,这样就不能起到投资计划管理的作用,让企业获得的投资盈利减少。3.投资计划编制方法不合理对于很多集团型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来说,大都采取总公司来对子公司制定预算的方法,也就是在各个子公司进行了投资情况的报告之后,母公司就直接对子公司进行根据母公司财力决定的一视同仁的子公司投资规划。虽然说这种预算编制编制方法对于母公司来说较为方便,但是对于子公司来说,很多可以采用的投资方案就会因为母公司的约束而变得不能采用,妨碍了子公司取得发展的机会。

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的对策与办法

1.建立健全投资管理体系,优化完善投资计划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管理体系,从各方面将其不断完善。在企业层面,应当以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受干预为目标,根据企业长期的计划与战略。来进行长期的投资原则和计划的制定,从而得出投资计划的内容,再根据预算情况的参考和管理决策对投资活动的预算来制定资金分配,尽可能地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企业中形成投资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平衡。在项目层面,充分地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加以结合,同时也要关注项目的风险与可行性,对于项目可能产生风险的各个方面都要加以考虑。若要完善投资管理系统,以投资规划为起点,分解年度投资计划,通过立项评审、投资决策环节对投资计划内项目进行筛选;进入项目投资实施环节后,以项目管理方式关注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三方面风险;项目收尾后,对连续几个运营周期进行全范围分析评价,形成投资后评价,与项目立项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投资的经验与教训,重视投资后评价结果在后续投资项目中的应用。最后,强调项目投资必须有进有退,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含低效资产清理),六个业务流程共同构成投资计划闭环管理系统。2.在进行投资计划制定时更多的考虑战略因素,让投资计划为战略所服务企业战略就是对企业各项经营和管理行为的规划,从而达到管理目标的行为。因此投资计划也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规划之时要注意,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本,为企业带来收益。首先,在企业进行投资计划的制定时,要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的总体战略与资本结构改变情况,使投资计划符合企业的原则,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第二,改变过往的投资计划制定模式,一方面在对子公司加强控制与管理的同时让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利益相互契合,另一方面要允许子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与面对的市场情况灵活的对投资计划进行一定的更改,在子公司与母公司相距遥远面临的情况下,这个改变显得更加人性化。也就是在制定了集团的整体规划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计划进行更改。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将战略与投资协调起来。3.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第一,对于定量定性分析都加以关注。过去的投资计划对于定性的分析方法过于重视,却忽略了定量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就是对市场环境投资项目质量,企业情况等难以量化的条件进行的分析,而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数据模型与计算来对投资项目进行量化的数据分析。通过对项目的各项经济性指标来进行量化的分析,进而对投资项目的整体的经济性获得评价,建立投资规模优化模型,根据规模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识别最优投资规模;建立项目学习曲线模型,根据项目学习曲线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第二,设定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投资计划。对于投资计划的设定精益求精,随着企业对自身管理与业务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要及时的将投资计划管理变得更加细化。一般企业采用的一年一次的投资计划已经不够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要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的投资计划,制定季度甚至月度的短期投资计划与长期的三年投资计划,从而让投资计划在准确性与精确性上更占优势,提高投资行为的效率。第三,提升投资计划管理灵活性,鼓励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在企业进行投资的规划过程中,为了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预留一定的准备金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在投资计划的设定中也要考虑可以随时采用的备选投资项目的情况,这样就随时能够购进备选的投资项目,提高企业投资盈利。提取的准备金数量可以根据企业投资环境与企业的管理层次资金水平等等情况来进行选择,一方面准备金能够应付可能产生的风险或者临时的资金抽出,也可以为企业在情况允许下创造更多的收益。第四,在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对于过程的验证和改进更加重视,降低风险可能。在企业投资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计划,行动,检测,修改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执行。在这些过程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投资项目情况的调查,建立完善的投资项目资料数据库。同时要对于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加强重视。在对项目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这两种数学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数据化和量化,最后根据企业的经营需求和自身的能力来正确选择投资项目。

三、结语